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线上教学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应用写作课程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性教学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应用写作应当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一门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但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写作课程却常常为师生双方所厌恶。
教师和学生共同厌恶应用写作课程缘于应用文的自身因素:应用文文种多而杂,格式上的“清规戒律”多,既难写又枯燥乏味。而目前教师在应用写作教学时所普遍使用的类属于直接教学法(包括讲解、复述和提问,以及随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的一种教学方法)的“讲解理论―分析范文―写作训练”的教学模式则加剧了学生这种厌恶情绪的产生。
直接教学法遵循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这一教学法的局限在于将学生放在了被动的地位,将教学视为是教师向学生传输知识的一种机械化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被限制,缺乏深刻的认知活动。在应用写作课程中采取这样的教学法,教师的教学以讲为主,常常陷于“照本宣科”的痛苦状态。可以说,教师是教之无味,学生更是听得无趣。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其教学效率便可想而知了。
而要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应用写作教学的效率,首先要做的便是将教学原则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改革当前的中等职业学校应用写作教学。
一、什么是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为结构主义,其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具体包括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它强调知识的无限性,即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原有知识的研究必然会进一步深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它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育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角色,它提倡情境性教学,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索。
二、建构性学习环境的特征
建构主义教学观提倡情境性教学,而教师在应用写作教学中所创造的建构性的学习环境,必须拥有以下特征。
1.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应当是综合性的。大多数教师在应用写作教学过程中会设置各种情境。比如在讲解行文关系时,教师通常会列举一些机关单位的名称,让学生判断它们之间是上行、下行抑或平行的关系。但这种情境大多是刻意简化的,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复杂的现实。学生的收获通常只能用于在考试中重述正确答案。而建构主义教学观要求教师创设综合性的学习情境,要求在教学中加入真实世界的问题让学生解决,在这些问题中存在着许多真实世界所固有的混乱。通过对问题的钻研,学生得出的结论应能够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使用应用文的能力。
2.教师所创造的学习环境应当具有丰富交往过程。建构主义教学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将学习的中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而学生通常是无法独立完成其学习任务的。因此,采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教师通常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布置相应的任务,引导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而在小组成功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势必要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往与合作。这些交往过程对于应用写作的学习意义尤其重大。因为应用文是处理公私事务时所使用的文体,其使用过程具有显著的交往特性。
3.教师所创造的学习环境应当具备适合学生自身发展水平的计划。良好的计划是成功学习的重要保障。“以教师为中心”的计划通常只设定需要全班学生所共同达到的目标,它把学生视为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相同个体。而建构主义教学观则承认个体的差异性,认识到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渠道,其对应用写作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势必有所不同。教师应当通过平等交流,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身发展水平的计划,以充分发挥个体的能力。
4.教师所创造的学习环境应当具备有效的干预与评价。建构主义教学观虽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此变成了学习过程的旁观者。在建构性教习中,教师放弃了对班级的有力控制,但依然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以评价学生的表现,并且必须密切关注学生小组中的活动,同时还要处理所遇到的困难情况。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进行干预与评价,那么,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很容易偏离方向,沦为嬉戏,甚至丧失学习动力,从而导致学生什么都没有学到。
三、建构性教学的方法
要在应用写作教学过程中实践建构主义教学观,教师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在建构性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指教学方法个别化,当同一教材、教法不能针对班级教学中学生的程度差异时,为顾及学生的能力、兴趣、需要差异,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师须在教学过程别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
在应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在每个较长的学习阶段(如一个学期)刚刚开始的时候,通过与学生个别、平等的交流,与学生共同确定适合该生当前应用写作发展水平的学习内容,制定时间表并明确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行政公文时,教师应当允许学生花不同的时间来达到学习目标,并且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不同的学习活动,甚至使用不同的教材。
2.发现式学习。发现式学习主张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的一种学习方法。它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教师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实施发现式学习时,首先应该为学生提供关于某个应用文文种的信息,让学生通过这些信息构建自己对该应用文文种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指导。当学生独立进行发现时是非结构性发现,当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发现时就是有指导的发现。实践证明,非结构性发现往往会得出不恰当的结论,而有指导的发现更实际有效。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实践合作学习,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心理特点、知识结构、能力大小、性别、兴趣、刻苦程度等异质情况)异质搭配,形成多元化的小组,每个小组一般由四人构成。然后在小组内进行明确分工,合作完成任务。例如在进行调查报告的教学时,教师可将分别擅长理论学习、社会交际、逻辑分析和动笔写作的四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并布置完成某一调查报告的任务。首先让擅长理论学习的成员学习有关调查报告的理论,然后讲授给其他成员;然后由擅长社会交际的成员负责进行调查,收集材料;接着让擅长逻辑分析的成员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观点;最后让擅长动笔写作的成员完成该篇调查报告的写作。而在此过程中,虽然小组成员的分工存在先后顺序,但并不意味着小组成员在完成自己的分工后便不再与其他成员产生交流。实际上,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是频繁而密切的,小组成员必须将自己在活动过程中得到的经验认识与其他成员进行分享,使每一个成员不仅掌握自己所分工的内容,而且掌握其他成员所分工的内容。
由于合作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极具复杂的情境性,为了实现目标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交往活动,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且在完成任务后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成就感,合作学习势将成为师生双方在应用写作教学中最乐于选择的建构性教学方法。
四、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抛弃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有效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应用写作教学的效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然而,一切新生事物的诞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教师的思维方式与教学环境等的差异,会导致对建构主义理论理解的不同,因此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改革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应用写作教学的实践必然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美]斯滕伯格,威廉姆斯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李大伟.建构主义教学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WLAN;校园;AP;优化方案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是以射频无线电波通信技术构建的局域网,主要用于城市的热点地区如校园、办公大楼、医院、商贸中心等移动手机用户较多的场所。在高校建设WLAN既是一件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的事情,因为高校集聚了许多大学生,他们都拥有笔记本电脑或者智能手机,都有高速无线上网的需求。在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的3G服务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在校园建设WLAN就成为一种必然无线校园网使得师生无论是使用笔记本还是智能手机、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在学生公寓都可以实现无线上网。
无线局域网与移动IP技术在数字校园中的综合应用成为构建“无线校园网”的关键核心部分,移动IP技术的引入将彻底整合和盘活有线和无线校园网信息基础设施,把校园网应用范围扩展到公众网络和师生的家庭网络。事实上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一期无线网络就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3G运营商建设的,是3G网络的一种技术补充。
1.南宁职业技术学院WLAN市场调查报告分析
随着广西高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无线上网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高质化。为此,我们于2012年10月中旬采取问卷调查调研方式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开展中国移动公司的WLAN市场调研,从而掌握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对中国移动WLAN的认知以及信号覆盖情况,为改善中国移动WLAN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络覆盖提供网络优化做前期的准备。
此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55份,其中有效问卷435份。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一览表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的了解到学院80%的师生都知道校园内建设有WLAN,但是使用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脑上网的师生比例仍然不高,当中对WLAN的性能感觉满意的师生比例也不高,校园内的WLAN非常有必要进行优化覆盖。
2.一期WLAN工程测试分析
WLAN测试内容包括信道测试、PING测试、CMCC或CMCC-EDU认证测试、FTP下载测试和网站登录测试,我们主要关注信号强度、噪声强度、信噪比、认证时延和成功率、FTP下载速率、网站登陆时延和成功率等重要指标。
在进行WLAN测试时需配备如下设备:(1)笔记本电脑:电脑需内置无线网卡,并且支持802.11b/g/n频段,待机时间较长;(2)测试软件是惠捷朗CDS WLAN专业测试软件和CDS WLAN加密狗、图智通讯的“East Dragon WLAN测试系统”和East Dragon WLAN加密狗等。
根据AP的覆盖情况,我们对计划的覆盖区域进行测试。室内覆盖测试则对宿舍楼、教学楼等其他楼的每栋楼分别选取了几个点进行测试。学院一期工程覆盖的整体概况:安装了9个AP,对各教学楼、宿舍、实训楼进行了无线信号覆盖,总体概况如表2所示:
表2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罗文校区WLAN测试情况报告图
从以上的楼层测试覆盖图的情况来看,覆盖较好的区域有:一栋学生宿舍、二号教学楼,稍微有点差的区域:第一实训楼1F、17号学生宿舍楼。第二实训楼,由于受墙体阻挡,也有可能是天线或AP故障,输出功率不够造成弱信号,弱覆盖。3#学生宿舍,由于天馈问题,造成信号强度低或者没有信号。
3.针对一期校区WLAN工程的优化方案
(1)天馈故障解决方案:对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三号学生公寓楼没有信号,采用的是室外天线覆盖的这种现象。可能就是AP故障或者是天馈系统故障,建议最好是把有故障的AP或者天线换掉。
(2)弱信号(覆盖不足)的解决方案:针对一期均采用室外AP打向室内方式覆盖全楼,由于室外AP和天线的发射功率不足,天馈部署的位置受限制,加上波瓣的角度和2.4GHz信号的穿透能力有限,无论从覆盖范围还是覆盖区域的信号强度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像第二实训楼这种受墙体阻挡这种现象,应采用室内型AP加天馈系统的方式进行覆盖,这样既能解决用户容量不足问题,还能突出信号的覆盖效果不佳等问题。
通过以上的方式,我们优化了校区一期的无线网络,提高了无线上网速率。但是二期校园的WLAN也存在不足,因此还必须对二期校区的WALN进行优化。
4.针对二期校区WLAN工程的优化方案
同样对二期校区的WLAN工程进行测试情况分析。在原有WLAN覆盖的情况下,我们测试了学生宿舍楼4-13栋,从覆盖测试情况来看,信号强度都在-48dBm至-70dBm以上,覆盖合理,总体没有存在弱信号弱覆盖的现象。二期的学生宿舍楼均采用室外AP往室内覆盖的方式,其覆盖和业务测试能力基本能够满足了学生的上网要求。相对一期校区,二期校区需要网络优化的地方不多,现在以图书馆为优化对象,提出我们的优化方案。主要是优化图书馆的一、四楼。
图书馆是查阅信息的场所,其一楼主要有总服务台、电子阅读室、学生自修室和阅览室内WLAN用户流动性较强,用户并发数量一般不太大,建设初期主要以覆盖为主。建筑材质一般以钢筋混凝土为主,窗户较大,木门,屏蔽效应较弱,无线信号容易从走廊直接穿透教室,无线网络覆盖重点在电子阅览室和大厅。结合图书馆所用到的室分系统(GSM/TD),采用室内分布系统合路方式,可采用一台500mW AP与GSM或者TD系统耦合,用9个全向吸顶定天线覆盖。整栋楼由POE交换机集中供电,AP装在楼层的电梯间的弱电井中。
图书馆4楼基本上人流量不会很大,主要有工具(下转第201页)(上接第144页)书阅览室、捐赠图书借阅室和服务台,室内结构简单、空旷,使用室内装型100mW AP,1台AP采用二功分加馈线接两个全向吸顶定天线覆盖。整栋楼由POE交换机集中供电,AP直接安装在楼层电梯间的弱电井中。其架设AP后如图1所示:
图1 图书馆4F设备分布图 [科]
【参考文献】
[1]徐超,胡俊.无线局域网技术在校园中的应用与研究.河南信阳供电公司.
[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广州移动WLAN网络故障处理分析指导书,2009,3.
[3]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无线网络优化指导,2010,6.
[4]王景明.校园无线网络的部署和优化.山西太原: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2010-3-29.
课程思政在高职电商实践课中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等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在国内高度普及。当前,作为一种新兴行业,电子商务行业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展现出很多新的特征。诸如新媒体营销、跨境电商、移动电商等模式的产生,使得电子商务行业的整体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电子商务行业也具有了更强的挑战性与风险性,上述新的变化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来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学生有必要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在脑海中同步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因此在高职电商实践课程中,课程思政建设便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简单总结来说,这些意义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子商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国家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他们普遍具有知识掌握不健全、能力结构薄弱、思想政治意识弱化、自我意识较强等特征。而对于高职院校中开设的电商实践课程来讲,普遍存在有关注技能养成轻视思想培养的特征。上述因素的客观存在将会让学生在该专业课程学习中弱化自身职业道德素质,让他们在进入社会正式工作后,暴露出岗位适应能力不足、社会责任意识差、价值观念错误等情况。而通过在电商实践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能够让任课教师、学生以及辅导员联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让教师充分挖掘专业技能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让学生从思想意识方面来接受相关的专业教育,这样一来,学生对于电商实践的接受程度变得更高,整体学习质量变得更优,可以更好地完成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电商实践课程教育。
(二)课程思政建设能在电商专业人才培养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
在高职院校中,针对电商实践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够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该专业中各课程、各细节进行融合,给高职院校学生带来立体化、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机会,由此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教育目标。针对高职院校电商专业来讲,教师通过精心开展教学设计,合理利用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与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实践进行融合,让高职院校学生在掌握相关技能的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达到价值引领和技能传输的有效融合,让学生在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较强的职业道德素养,并在今后工作中秉持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成为一名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课程思政建设在高职院校电商实践课程中的有效应用路径
(一)依靠课程思政建设对高职院校电商实践课程进行大胆创新
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为了能够在学校电商实践课程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本校针对电商专业学生,采取了“一平台+三模块”的人才培养策略。“一平台”指的就是电子商务学生毕业后到企业中可从事不同的职业岗位(一般三大块:电商运营、电商美工、电商客服)所需的共同的职业技能,这些技能可通过学校这个平台习得。在这个平台里面大一学生统一学习电商基础知识。这个电商基础知识包括《管理实务》《电子商务概论》《市场调查与预测》《专业认知》。在大一上学期开设《管理实务》《电子商务概论》两门专业课,让学生理性地认识电子商务专业,大一下学期开设《市场调查与预测》《专业认知》两门专业课。《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先于《专业认知》开设,第一阶段集中上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让学生掌握市场调查的技巧和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然后第二阶段带学生到企业实地考察、走访(或通过VR技术实现)来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电子商务企业。也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企业的岗位分工以及不同岗位所需要的人才要求。最后让学生撰写一份电子商务企业人才需求市场调查报告作为期末测试成绩。同时这也为学生大二选择主攻专业实践方向做准备。“三模块”是本校在充分的社会调查,了解和掌握产业、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总结出的电子商务行业三大核心板块,即电商运营、电商美工、电商客服三大块。再以这三大模块为线索,制订相应的实践教学模块包。在该模式下,为了让思政建设工作得到有效开展,组建了以专业技能教师、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以及学生会为代表的课程思政建设委员会,为“一平台+三模块”的电商实践课程进行思政教育组织保障。以立德树人和专业技能的有效掌握作为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对本校的人才培养策略的各细节进行优化,将思政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各环节进行融合,基于当前电商专业的实际特点,有效开展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例如:在《电子商务概论》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分析中国电子商务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重点向学生讲解电子商务在中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变革,并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祖国的逐渐发展强大,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并且让学生将今后工作和祖国建设进行串联,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发展繁荣离不开每一个行业的共同努力。通过对《电子商务概论》的学习,学生也在思想层面上具备了良好的爱国情怀,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面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
(二)对高职院校电商实践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升华
重视思想引导。基于电商实践课程“一平台+三模块”的教学策略,教师应当充分分析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工作。合理使用各类教学资源和思政资源,致力于强化学生在电商实践课程学习中所接受到的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并且在电商实践课程中彰显思政教育的显性价值和隐形价值,合理使用线上线下各类资源、先进教学技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协同进行电商实践课程和思政教育
关键词:双高计划;专业;课程体系
新时代需要营销新人才,行业的高速发展催生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出现。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区块链、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的市场营销人才一定是既要懂市场营销业务,又要懂5G技术、摄影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等相关技术,能应用5G、大数据、直播等新兴营销手段辅助销售,提高销售业绩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营销人才。
1双高计划视域下市场营销专业职业岗位面向和综合素养要求
通过对网络招聘中有关营销岗位的统计发现:随着现代营销理念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众多企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销售战略是业绩提升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中国企业的营销职能从简单的销售部门阶段到现代的营销组织,职能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长期以来营销职能岗位的热度居高不下,尤其是近年来新型营销手段不断涌现,催生出新零售、全渠道等营销新模式,统计资料显示新零售的快速成长带动新型营销人才的需求在三年内增加了20倍,招聘网站资料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销售业务、新媒体运营和新零售导购等新型营销岗位的招聘职位数分别占22.62%、16.9%和7.79%,并保持增长态势,说明企业对新型市场营销人才需求异常旺盛。
1.1职业岗位面向
通过调查,发现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一般从初始岗位—发展岗位—升迁岗位,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大三顶岗实习时接触到的最多的岗位就是初始岗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从初始岗位到发展岗位预计需要1年以上的时间,学生从发展岗位到升迁岗位预计需要3-5时间,学生还可以在人力资源及管理岗、客服及管理岗等拓展岗位上实现就业和升迁。
1.2专业综合素养要求
(1)知识要求:掌握消费心理和消费者行为分析的方法;掌握市场调查的方式、方法、流程;掌握商品分类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推销和商务谈判的原则、方法和技巧;掌握营销活动策划与组织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掌握营销计划和控制等营销组织管理的基本方法。(2)能力要求:能利用现代市场营销的新技术实施新型营销;能有效把握消费流行与消费习俗,具备营销员/销售代表、营业员、市场调查专员岗位对消费者行为分析的能力;能组织实施营销产品、竞争者、客群的市场调查与分析,设计调查方案,实施市场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具备营销员/销售代表、营业员、市场调查专员岗位对市场调查与分析的能力;能借助商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组织实施推销,具备营销员/销售代表、营业员岗位对组织实施推销的能力;能规范商务礼仪,遵循商务谈判的原则、方法和技巧组织实施商务谈判,具备区域/产品销售经理、店长/卖场经理/网点经理、小微商业企业创业者、市场主管/经理岗位对商务谈判的能力;能运用营销活动策划与组织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为企业进行营销策划,并组织实施品牌和产品的线上线下推广和促销活动,具备区域/产品销售经理、店长/卖场经理/网点经理、小微商业企业创业者、市场主管/经理岗位对营销策划的能力;能对客户关系进行维护与管理,实现与客户有效沟通,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备区域/产品销售经理、店长/卖场经理/网点经理、小微商业企业创业者、市场主管/经理岗位对客户管理能力;能运用营销数据分析技术与工具,能对销售业绩、人员等进行有效管理,具备销售总监、运营总监、企业经理、市场总监岗位对客户管理的能力。(3)素质要求:熟悉与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市场营销新技术;掌握思想政治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能对营销大环境非常了解,体现营销从业要求的观察力、分析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对市场动态、信息及数据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具有成本控制的意识与掌控能力;具备良好的谈判思维与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时间管理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2双高计划视域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为了适应当前行业的转型,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发新市场、吸引新客户、增加宣传新渠道,实现营销的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营销的升级发展。切合双高计划改革要求对营销新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紧跟新媒体技术、新零售等营销行业发展,秉承“心忧天下、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掌握推销技巧、商务谈判、市场调查与分析、营销策划等知识,具备销售、商务谈判、市场调查与分析、营销策划与执行、营销活动组织、销售管理等技术技能,面向零售业、批发业和商务服务业,培养适应湖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毕业1年能够从事商贸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区域/产品销售经理、店长/卖场经理/网点经理、小微商业企业创业者、市场主管/经理等岗位的工作,毕业3-5年能够从事销售总监、运营总监、小微商业企业经理、市场总监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将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进行重构,随着知识的积累、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价值观的开放和多元、“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创新,人类开始步入了快车道并越来越有加速趋势。紧跟时代步伐,按照培育智慧商贸精英人才要求,为适应时代的变化,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增加了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顺应“互联网+”经济环境变化,在市场营销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及拓展选修课程中,开设商务数据分析、图形图像处理、商品采编、新媒体营销等现代信息技术课程,并融入新媒体营销、智慧零售营销技术、智慧物流技术,培育智慧商贸精英人才,让市场营销锦上添花。根据构建思路要求分四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素养、销售能力、市场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根据课程体系构建理念和思路要求,在市场营销专业构建了“四阶段螺旋递进式”的课程体系结构,具体如图1所示。
3双高计划视域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意义
3.1突出专业群共享共建人才培养模式
市场营销专业是我校现代物流商务专业群下的一个专业,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建议群内专业采用“共享课程+卓越课程”的课程体系,按照专业基础相通的要求,以“电子商务、营销、金融、物流”等专业技术领域相近,且都服务于现代物流商务领域,主要面向“电子商务、营销、物流网点经理、物流金融”等职业岗位,这些岗位工作内容相近,工作关联度高,以“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实训教学”等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现代物流商务专业群的“共享课程+卓越课程”的课程体系。努力构建三大共享课程:构建以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形式政策、体育健康、英语等公共基础共享课程,以应用文写作、演讲口才、计算机基础等专业基础共享课程,以“电子商务、轻松读懂财务报表、物流市场营销、现代物流概论、创新创业”等专业共享技能课程。努力构建两大卓越课程:构建以各个专业特色课程如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产品推销和商务谈判及配套实训等卓越能力核心课程,以公共拓展和职业延伸为中心的卓越能力拓展课程,以课内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卓越能力运用课程,分层递进,完成“共卓”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宏伟蓝图。
3.2彰显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办学特色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时仍可保留物流类课程比如物流市场营销、物流市场营销实务、现代物流概论、仓储与配送、运输实务、进出口货运操作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既具备从事一般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也具备从事物流企业市场营销的能力,为更好地服务于零售业,保留职业店长实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多条腿走路,多渠道就业,为学生毕业就业铺好星光大道。
3.3融合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要帮助学生编制好金色的七彩梦,在人才培养时重视金钥匙工程建设,突出学生商业素质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注重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精简课程教学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安排,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政治觉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专业课程对接高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标准,对接湖南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把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教育各个环节,把课程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到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把国家最新的法规政策、市场营销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4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实施保障
4.1师资队伍
组建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双师型教师队伍,该团队由2名专业带头人、10名以上专任专业核心课骨干教师,6名以上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兼职教师比例不低于30%,生师比不高于18∶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不低于80%,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40%以上,构建一支职称、年龄、专兼职结构更为合理,鼓励年轻教师积极提升学历、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形成学历(学位)层次较高、师资力量雄厚、学术队伍阵容强大的学术梯队,确保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工作的实施。
4.2教学设施
按照“校企共建+资源共享+有效利用”原则,配备“四位一体”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实训室配备多媒体设备、投影设备、黑(白)板,计算机(1人一台)、路由器、交换机、常用办公软件、讨论工位,还可以选择配备服务器、无线路由器、打印机、相关实训软件等;能支持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物流市场营销》《销售管理》等7门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以及营销新技术相关实训,能支持《营销沙盘实训》《营销素养实训》《营销专业基本技能实训》《营销岗位核心技能和跨岗综合技能实训》《营销专业综合实训》等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匹配工学交替、分段式、学徒制要求。
4.3教学资源
建设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所有核心课程均建设在线课程资源,配备与课程相关的微课视频、思政素材、数字化教学资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和动态更新,每年至少更新10%,每三年全部更新一次。我校在智慧职教(https://www.icve.com.cn/)MOOC学院建有几十门MOOC资源课程,其中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空间资源课程有物流市场营销、店长实务、商务数据分析、仓储与配送、运输实务等,这些课程资源均可用于日常教学。
4.4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技能抽查内容、以及工作岗位技能要求,以典型工作项目来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强调教、学、演、练、做一体化教学,实施线下+线上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学生在职教云、智慧职教MOOC学院等网络教学平台的自主学习。教学中注重学生营销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学生营销能力的锻炼教育、学生营销实践操作水平的提升教育,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课程主要采取课堂精讲多练+课外实训实践的形式开展教学,突出实训实践技能,使职业教育特色更加鲜明从而凸显实践性教学特点,专业课实践教学课时超50%以上,以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4.5学习评价
专业课程体系中构建的每一门课程,学生都要对完成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在形成性考核中突出多元考核,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有效促进教学目标达成。一般而言课程考核计分为平时成绩占30%(考勤、作业、单元考试等,含期中测验)、实验实训成绩占40%、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占30%;实习实训课程考核计分为测试成绩占60%、学习过程(实训报告、工作态度、出勤情况)考核成绩占40%(包括实训报告、工作态度、出勤情况占);对于已开设在线精品开放课程的面授课程考核计分为线上学习过程成绩30%(含线上学习参与度、在线测试、线上考试)、线下学习过程考核成绩占4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30%;对于已开设精品在线课程的网络选修课程考核计分为线上学习参与度50%、线上作业占15%、线上测试占15%、线上课程考试占30%;总课时16课时以下的课程考核计分为学习过程考核占80%(包括课堂表现和考勤)、实践作业考核占20%。
参考文献
[1]姚亚锋,徐广舒.“双高计划”视域下专业群建设探究—以南通职业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6).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 考试改革 考试类型 活教育 做中考
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学习成绩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主要还是以书面闭卷笔试为主。这种传统的考试存在许多问题,如考试方式单一,考试内容局限,评价方法不科学,考试作弊现象严重等,无法适应当前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不能满足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因此,必须对考试考核方法进行改革。
笔者运用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原则,探索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做中考”课程考试方法。通过“实践”手段考核学生掌握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效果,积极有效地创新“做中考”的多种考试形式。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类型不同、课程内容和要求不同,“做中考”的形式必须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设计不同的类型。
一、按考试时间设计
按考试时间设计,有限定时间考试、弹性时间考试、非限定时间考试三种类型。
1.限定时间考试
限定时间考试就是指考试限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适用于短时间内可以完成操作的考试课程。如“汽车故障排除”项目,给出特定故障,根据故障的复杂程度和检修的时间要求,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排除故障,限定时间可以是几十分钟,也可以是几个小时,一般不宜超过半天。
2.弹性时间考试
弹性时间考试是指可以灵活选择考试时间,应用于不确定时间的考试任务。例如“审计实务”项目,当考生采取简易程序进行审计并且未发现影响审计结果的问题、不需要增加审计程序时,完成审计项目的时间可能比较短;反之,完成审计项目的时间就相对比较长。这要根据考生对于课程理论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而定。当然,弹性时间考试的考题必须设计一个总限定时间,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就是在考生完成结果正确、合理的前提下,项目完成时间的长短。
3.非限定时间考试
非限定时间考试一般由一门课程的分阶段考试组成,是无法在一个时间段完成的考试任务。例如“单体建筑设计”项目,涉及一个单体建筑设计的完整程序和过程,整个考试贯穿于“建筑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全过程,考试采取跟随课程教学进度,围绕考题提出的单体建筑设计要求,一步步地完成设计任务,当课程教学过程结束,“单体建筑设计”的任务也就完成。一般情况下考试的时间可以根据课程教学情况在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完成,适应于完整运用课程的全部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完成的项目。
二、按考试地点设计
按考试地点设计,有非实景考场、模拟实景考场、实景考场三种类型。
1.非实景考场
非实景考场一般就是指与职业现场环境没有关系的考试现场。例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如果采取在教室、会议室等场所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那么这种考试场景可能会用到图片、PPT、视频甚至实物样本等工具展示,但属于非实景考场。
2.模拟实景考场
模拟实景考场是指用仿真、虚拟手段形成的与课程考题有关的模拟职业现场环境中进行考试的场所。例如“导游技能”项目,可以安排在“导游技能实训室”中完成,考试现场通过大屏幕播放各种旅游景点的影像,考生根据影像的展示次序进行导游词的讲解。这种考试场景具有一定的职场环境,使考生如身临其境,能够调动考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实景考场
实景考场是指在真实职业环境中进行的“真题真做”的考试,例如环境艺术设计中“景观沙盘设计与制作”项目,可以在公司的工作室,根据设计公司提出沙盘制作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个景观沙盘的设计与制作任务。这种真实场景给考生真正的工作任务,考试的过程就是工作过程,考试与工作无缝对接。
三、按考试内容设计
按考试内容设计,有实践式、报告式、任务式、作业式、项目式等类型。
1.实践式
实践式考试要求考生紧紧围绕课程教学,根据考试要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体验、调研、访谈、观察、记录、总结和反思等手段,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实践做总结、下结论。一般适用于思政、社会、人文、教育类理论课程的考试。
2.报告式
报告式考试要求考生根据考题的要求,综合运用课程知识和技能,通过撰写书面报告的形式完成考试任务。例如“营销策划方案”项目,考生就可以通过《营销策划书》的撰写完成考试,而《营销策划书》需要运用“市场营销”课程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此外,调查报告、论文、可行性报告、活动方案、教案等都属于报告式。
3.任务式
任务式考试一般是考生在限定的时间和场所完成考试设定的任务。例如《初等教育》中一节40分钟小学英语课程的试教。为了完成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考生必须做许多准备工作,课程的理论知识与教学技能掌握程度综合体现在这一节的讲课效果中。
4.作业式
作业式考试就是指在工作现场或模拟工作现场,通过手工操作或计算机操作完成课程考试所要求的作业过程。例如“物流分拣系统”的操作,要求考生在物流企业的货物分拣流水线上,连续作业一定时间,完成考题要求的分拣流程,作业完成的综合效率作为考试的成绩。
5.项目式
项目式考试一般是考生综合运用课程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通过完成考题所提出的项目进行的考试。应用于设计、制作类课程,例如数控专业“塑料成型”项目,要求在数控机床上完成一件塑料名片盒的制作,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考题要求,考生通过生设计、编程、操作等程序最后加工制作出一个名片盒。考题项目可以是一次性完成的单一项目,也可以是多阶段完成的综合项目。
四、按组织方式设计
按组织方式设计,有个体式、团队式两种类型。
1.个体式
考试由一个人单独完成的就是个体式考试。个体式考试能够考核每一名考生独立完成考试的能力和效率,易于单独评价每一名考生的情况,在当前大多数情况下采用。
2.团队式
考试由一个团队合作完成就是团队式考试。团队式考试在考核团体成员在考试中的所体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还能够考查团体成员考试过程中的分工、协作能力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团队和精神。团队式考试适用于综合项目的完成。
以上分类仅仅是按照不同维度进行的,在“做中考”的实施中,不同类型考试可以综合运用。每一门课程、每一个项目也不能固定成为某一种考试类型,需要根据考试要求和环境的变化而随时调整。
无论什么样的“做中考”形式,都是一项系统,从设计命题、宣传发动、过程管理、成绩评定、总结反馈五个环节入手构建完整的课程考试体系。
参考文献:
[1]陈鹤琴.陈鹤琴全集(共六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8.
新教材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根本在于引导。数学课本例题的代表性、启迪性、典型性、示范性,决定了例题引导的重要性。当例题出示后,教师一讲到底,一牵到底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去独立思考,共同探究,就老师牵入了教材或教师设计的思维轨道,学生思维被束缚,很少有别出心裁,奇思妙想的出现,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出来的不会学习。只有科学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才有助于学生勤于思考,取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1. 引导学生在情景活动主动学习 在课堂上设计情景活动,不仅可以让学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可以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学生自己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等式的性质时,设置一个学生亲身体验过的情境:问同学们挑过东西了吗?同学们油然而生想起问题,便回答“挑过”。大家挑过,但是否想过怎样才好挑呢?同学们使回答:“要使左右两边重量相等。”我们可把这样的方法用一种数学式来表示,这种数学式叫什么?如果你觉得还再想多挑一些怎么办?反之,如果东西太重又怎么办?问题一经提出,同学们都兴奋不已,思维被激活。又如在学习认识事件的可能性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的概念,我特意在讲台桌上分别摆放三个装有乒乓球的纸盒:1号盒(全为白球),2号盒(全为红球),3号盒(有白球,红球)。然后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派人反复去摸(规则:摸后放回),并指定小组作好统计。学生通过亲自实践,一组摸到的全部是白球,二组摸到的全部是红球,三组摸到的既有白球,又有红球。接着验证,我分别打开三个纸盒,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从三个纸盒摸出不同颜色乒乓球的原因以及“从纸盒中摸出一个乒乓球,是白色乒乓球”这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诱发学生自主对问题解决创造了新的动机。
2. 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课本知识只有通过学生再创造活动,才能纳 入其认知结构中,才能获得有效的知识【1】。例如,在学习角与角的度量后,为了让学生从旋转的角度去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让学生做一个能转动时针和分针的小钟。事先我让学生准备好制作工具:硬纸板、剪刀、胶水、图钉、直尺、量角器等。要求: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美观,比一比看谁做得有创意。经过了近二十分钟的制作比赛,学生们居然制作出各具特色的小钟。更让我惊讶的是,有的小钟还涂上了颜色,有的小钟还配上了秒针,有的小钟还装上了底座。接着让学生们选最好的小钟,并让学生表述自己的制作过程,最后向学生们提出思考问题:一昼夜时针和分针重合几次?几点钟时针和分针刚好是构成直角?几点钟时针和分钟刚好在一条直线上?学生们又忙开了,转动自己小钟的指针,主动努力寻求答案。这样,一节课学生们开动脑筋,发挥想象,枳极思考,极大地培养了他们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 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的,也只有把数学课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例如,在学习数学应用调配问题,引导学生比较初269班和270班的人数。269班有53人,270班55人。如果要使两个班的人数相等,那么需从270班抽调多少人到269班呢?如果使270班人数是269班人数的2倍呢?同学们讨论交流体会,主动寻求答案。又如在学习数据与图表后,把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初中生最喜欢参加体育活动项目训练”为课题,开展了一次课题调查。引导学生确定调查对象,内容和方法,要求学生收集数据整理制成统计表,并绘制成统计图,最后让每组学生根据统计图介绍调查的情况,说出一两条结论和建议,然后写成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这次调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调查活动开展得比较成功。学生主动学习得到领悟。
4.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数学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讨论也能很好地体现这一过程。在课堂讨论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自主探索,达到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目的。例如,在学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要求解方程组 17x+23y=57
23x+17y=63
大部分同学一来用加减消元法,通过学生间讨论,有的学生尝试用两式相加便得x+y=3。于是又有的同学用两式相减便得x-y=1,然后再用两个结果,相加得出方程的解。多新颖的解法啊,真是意外的收获。又如学习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后,学生们已经初步认识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有SAS、ASA、AAS及SSS四种方法,有学生就问“老师,SSA一定不全等吗?我没有直接回答他,”好吧,下节课,我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好吗?我深深知道,这是一个具有代表性,探究性的问题。为此,还特别组织了一次“SSA一定不全等吗?”的课堂讨论。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按排了组长,专门负责活动记录,并作总结陈述,每个小组的同学可以间合作,相互交流,自由讨论。最后逐步安排了四个问题:①满足SSA的两个三角形一定不会等吗?请画出图形说明。②在ABC和A/B/C/中AB=A/ B/ ,AC=A/C/,∠B=∠B/=120°,试问两个三角形全等吗?③其它条件不变,∠B=∠B/=90°,这两个三角形还全等吗?④其它条件都不变,若∠B=∠B/=锐角时,这两个三角形还全等吗?通过课堂讨论,最终解决了问题。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通过观察,探索,动手操作主动地解决了问题。
总之,教学中,让学生自己不断学习和实践,自主探索,再发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利于培养自主探索的中心所在。
参考文献
1 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给学生创设各种让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其探究兴趣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创设情境的方法(如故事、魔术、游戏、实物、悬念等),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如《给冷水加热》一课中,可通过魔术创设学习情境。教师拿出一个红色透明的小袋子,两个大烧杯,一杯装冷水,一杯装热水,然后将小袋子装满冷水并密封好,放入装有热水的大烧杯中,沉到底部。过了2~3 min,学生惊讶地看到,小袋子慢慢地从底部浮到了水面。这样他们的探究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了,都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时,教师说:“要想知道原因,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
2 采用探究式实验方式 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自主质疑的时机,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如教学《电路出故障了》时,笔者没让学生重复课本上的验证性实验,而是激励学生:“如果小灯泡不亮,说明这个电路出了问题,那么有哪些原因会造成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呢?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找到的原因又多又正确,又怎样才能查出电路中的故障呢?”顿时,学生跃跃欲试,在探究活动中始终精神振奋、情绪高涨,多数学生都找到了原因。关于查找电路中的故障,有的学生认为先换灯泡,若不亮就换电池,再要不亮就换开关……直到灯泡亮了为止。其他学生听了都笑了起来。这样做岂不是太浪费时间和资源了吗?经教师的启发及提醒,并让学生反复实验,有的学生提议用“电路检测仪”(一个基本电路去掉开关,连接开关两端的导线上接有铜棒,两根铜棒接触,小灯泡发光。)来检测电路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在后来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能快速检测出电路中出现的2~3个故障。让学生经历如此的探究历程,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和求知欲,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 开展合作学习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
小组合作学习能为每位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显示出积极的状态,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助作用,从而提高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效益。
3.1 科学分组 有效分工
在分组时,既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成绩优、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到他们的性格、情感特征等非智力因素,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又能相互合作和借鉴。同时,在实践中对分组的形式加以尝试与优化,小范围的微调,而不局限于固定不变的分组模式。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组员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做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最终合作达到目标。具体分工如下:①小组组长。其作用是:主持制定活动计划,组织、分配、协调小组活动(实验操作),组织、归纳实验操作的结论,要能允许组内每位学生思考后都说出各自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意见,并允许保留个人意见。②记录员。负责把探究到的信息记录下来。③监督员。监督员要明确注意事项,负责督促操作,避免失误。④操作员。负责按大家确定的方法、步骤进行探究,中间应该互相帮助。
3.2 保证小组合作活动正常开展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发现小组里学生之间闹矛盾的现象,这是在所难免的。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引导。教师应要求小组长在分配任务时,做到分工明确合理,从动手参与。当学生能力范围内完成不了实验时,老师再出手相帮,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启发引导他们口、手、脑并用,亲身经历科学发现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科学知识,并且不断地提高科学素养以及创新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和探索的需要。
3.3 师生动态生成实验方案
传统的实验教学,执教教师大都先告诉学生实验的内容、原理、所用仪器、实验步骤,唯恐实验失败。这种教学方法压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参与的精神,学生缺少再选择、再尝试和在失败中学习的机会。必须打破这一教学常规,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入手,围绕想解决的问题,设计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案。只有这样,他们的创造性潜能才能得到最大范围的开发,创造精神才会得到更深更广的培养。如在学习《热是怎么传递的》这一课时,用人教版第九册《热传导》中的经典实验,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火柴梗并不是那么“听话”,不能按一定的顺序依次落下,严重干扰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为此,笔者鼓励学生分组活动,利用自己能找到的实验材料对该实验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小组的同学想到了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给浸湿的平整木条加热,不一会儿,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火焰上方处的木条最先烤干变成浅黄色(未烤干的地方是深黄色),然后慢慢向另一端扩散,最后把整个木条烤干。这种实验方案不仅解决了原实验的诸多不便,还可以清楚地看到热在传递时的流向。
4 布置实践性作业 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人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和结论等多方面。”科学教材中实验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体现在实验内容、方法、设计等方面的开放性;二是许多探究性活动,需要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开放活动空间。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移动互联网;混合学习
1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作为2007年才批准成立的新专业,商务英语教学起步较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不明确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而非研究型人才[1],因此如果沿用英语专业培养理念,忽视商务英语专业内涵,就会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培养出的毕业生更像是英语专业商务方向而不是跨学科复合型商务人才。教师除了教授理论知识,还必须告诉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既精通商务知识又能够灵活运用语言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2)教学资源欠缺
首先是优秀教材较少,没有相对统一的系列教材,教材配套的资源也十分有限。各高校使用的教材几乎都不相同,很多学校一直在摸索适合自己的教材。还有就是企业资源紧缺,很难把企业实习落到实处。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没有经历实践的检验,始终是理论性的,没有内化,无法形成实际能力。
3)师资建设有待完善
湖南大学对全国商务英语师资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商务英语教师的本科专业方向主要是语言学(30%)、文学(23%),硕士专业方向主要是语言学(30%)、翻译(18%)、文学(17%)[2]。也就是说,大多数商务英语教师是文学和语言学专业出生,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在讲授偏语言类课程如综合商务英语、高级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等课程时不会有太大问题。但由于没有企业工作或商科学习经历,缺乏行业知识,无法胜任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实务、计算机辅助翻译等专业课程的讲授。
2移动互联网时代与混合学习
与移动互联网密切相关的两个关键词为大数据和云计算,大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的数据构成的集合[3],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数据处理方式。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逐渐改变着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名词不断涌现,传统的英语学习正面临巨大挑战。面对各种各类的数据,谁能够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谁就掌握了先机。混合学习是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结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整合[4]。在大数据信息化时代,教材编写出来从时效性看就已经落后于时代,课堂教学也不可能涵盖所有相关内容,特别是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需要掌握的必要知识。采用混合学习,最大的优点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最想获取的信息。此外,通过互联网,学生能够更方便地在课外与教师和同学交流,还能够接触到校外的高水平专家。最后是时间安排更灵活,混合学习中的在线学习部分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有了移动互联网,甚至能够实现在公交、地铁、飞机上面学习。
3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1)转换师生角色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学习模式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都发生了转换。这种转换是良性的,符合商务英语教学要求。学生从以前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获取知识,这对于商务英语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很多词汇和表达如果不了解相应背景知识是很难理解的,而商务英语词汇量很大,教师无法对每一个商务词汇都详细解释。学生需要课前对要讲的内容进行预习,形成一个初步印象,在课堂上遇到不了解或者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先记下来,事后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并就相关话题进行大量阅读。这种角色上的转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就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改革理念符合商务英语专业定位,即注重实践、以就业为目标。教师从教学主体变成了引导者,这节约了教师花在教案撰写、课件制作上的时间,提高了备课效率。实际上,教师这个角色变得更重要。因为这种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不但具有教书的能力,还必须要承担育人的责任。如果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效果就不如传统的教和学。教师必须和学生建立彼此信任,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2)改进教学方法
商务英语教学常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和任务驱动等方法,通常是按顺序进行,对于某个知识点先进行讲授,然后安排课堂讨论,接下来给出具体案例让同学们进行分析,最后是布置任务,要求利用所学知识点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弊端在于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多数学生习惯性等着教师先讲知识点,放弃了学习的主动权。通过移动互联网,可以轻松实现翻转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线上利用微课视频或者班级管理App布置团队任务,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并合作完成下达的任务,教师线上检查各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就学生普遍困惑的问题组织讨论,最后做必要讲解。整个过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排除疑难、解决问题。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特点都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知识点理解也有不同,只有将主导权交给他们,才能切实、有效地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3)共享教学资源
商务英语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和商务实践创新能力,要使学生获得这四个能力,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课程体系。语言知识与技能课程包括语音、语法、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听说等,人文素养类课程包括英美概况、欧美文化、英美文学等,这两类课程相对比较基础,很多也在英语专业开设,大部分教师都能胜任。商务知识与技能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国际商法、国际营销、国际贸易实务等,跨文化交际课程包括跨文化商务交际等,按商务英语教学要求授课语言至少应为双语,对于许多从英语专业转型来的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许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开设某些课程,只能用中文的同名课程替代或者直接空缺。利用移动互联网购买甚至免费获取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资源,学生通过线上参与慕课的学习和讨论,获得接近真实课堂的体验。这既解决了缺少优秀教材的问题,又解决了本校教师不能胜任某些专业课程的难题。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每个学校都能够使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更科学合理。
4)科学管理课堂
传统教学中,平时成绩是记录在纸质点名册上。对于商务英语教学来说,这种计算方式极其不便。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商务英语采用课内课外结合的方式授课,学生需要完成课前任务、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这些数据如果都用笔记录,统计起来相当麻烦,还有较大的可能出现漏算或错算。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已经实现了普及,许多课堂管理App也应运而生。这些应用可以非常方便地记录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还可以通知、学习资料、线上测试。需要统计平时成绩时,教师只需设置相关部分所占比例就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每个同学的最终成绩。与传统记录方式相比,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降低了出错的可能性。学生通过手机登录自己的账号,可以方便地随时查看平时成绩。基于云计算的成绩统计公平合理,学生完成布置的任务就能得到相应分数,这种成就感会促使他们更好的投入课内和课外学习。
5)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
商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包括语言能力、教学能力、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5],通过移动互联网,教师能够获得更多的自我提升机会。可以参考慕课的内容,学习先进教学经验,从不太了解到最终获得教授该课程的能力。还可以随时参与线上学术会议和研修课程,不断增长专业知识。实践是商务英语教学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但却是国际商务英语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数量较少,企业导师同一时间无法实地指导大量学生,资源有限的客观条件很难改变。但通过微信、QQ等即时通信软件,企业导师可以先和校内商务英语教师建立联系,给出建设性意见,再由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实践。这样能够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的企业资源,既落实了商务英语教学的实习实践环节,也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
4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务英语教学迎来了改革的契机,现存的一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基于大数据的混合学习模式把学生角色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学习,将商务英语教师从照本宣科式教学中解脱出来。翻转课堂丰富了商务英语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慕课弥补了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暂时无法开设的课程可以采取线上学习的办法解决。有了云计算技术,课堂管理更加高效,成绩单变成了电子档案,既方便保存,又减轻教师工作量。通过线上平台,商务英语教师的语言能力、教学能力、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上面提出的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对于互联网接入有一定要求,在网络不发达地区实施起来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结合是必然的趋势,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走好这关键的一步,商务英语专业才能真正办出特色。
参考文献:
[1]仲伟合,张武保,何家宁.高等学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定位[J].中国外语,2015,12(1):4-10.
[2]全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全国高校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现状调查报告[R].长沙:湖南大学,2016.
[3]王宁.带您认识大数据[N].贵州日报,2014-02-26(3).
[4]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5.
Abstract "Internet + education" has become a new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which helps to break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reg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Using the theory of dramatization, "in the mirror" and other social interaction theories of Shaanxi University's "Er Ya General Education" analysi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split platform design of the main body of interactive platform and the detection system of "public-private" domain are not. The coherence, the tearing of online and offline learning content, and the negative demonstration effect of peer groups are the reasons that result in the formalization of learning behaviors of students' online platforms, the fragmentation of learning content, the poor effect of learning interaction, and the utilitarian purpose of learning. Therefore, by building a good dormitory culture and improving the positive demonstration role of peer groups, it highlights the design of platform learning, establishes more reasonable learning effect evaluation and detection mechanisms, and strengthens the linkage func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learning,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Er Ya" and other online education resources.
Keywords general class; in the mirror; in the front desk-the background;?interactive subject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所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其中,学生群体占网民数量25.2%”。[1]这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各高校也紧跟网络教育的大潮,积极推动、拓展网络课程及相关资源以供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尔雅通识课”等网络公开课就是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蓬勃发展起来的。
1 大学生网络公开课的学习行为
陕西高校先后在2003年就开发并投入大量资源开发网络教学平台和引进相关网络课程,自2013-2014学年开始学校响应教育部文件在校内开展尔雅通识课,希望借此弥补学校师资力量的局限性。在此背景下,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对西北大学、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延安大学、思源学院当场发放和回收问卷。在校园内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回收问卷690份,回收率95%。其中有效问卷680份,有效率达到94.7%。访谈10名学生。学生纵跨大二至大四,学科横跨文史类、理工类和体育艺术类。通过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陕西5所高校近700名学生学习“尔雅通识课”(以下简称“尔雅”)的行为进行调查,发现延安大学学生在“尔雅”等网络平台的学习行为存在以下特点。
1.1 形式化趋势
“尔雅通识课”学习的形式化主要体现在学习行为的虚化和学习内容检测的形式化两方面。在尔雅课程的学习中,学习行为的虚化主要表现为“听课采取刷课”行为;学习内容检测的形式化主要表现学生在完成“尔雅”课程的作业和作答考试题目时,许多学生利用答题软件或尔雅题库检索关键词、核心句等方式寻找答案而不是学习、思考获取答案的现象。“刷课”包括两种行为方式:一种是指学生将课程视频保持观看学习状态,但其并不听课而是做其他事情,这可以被称为“放置式”刷课;另一种是直接通过网络购买等形式完成课程。
由表1可发现,学生的“刷课”行为和检索答案的现象比较普遍。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在不需要对学习内容了解的情况下,通过题库检索即可获取答案。这一软件漏洞加剧了学生网络学习形式化程度。
1.2 学习内容碎片化
与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相比,“尔雅”等网络公开课具有便捷性等特点。学生学习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但大多数学生通过尔雅平台学习的时间基本都是分散在课余时间内。采取合理计划,分散学习的学生占19.4%,选择某一时间段集中学习的学生占39.5%,选择有空就学的学生占38.9%,选择其他的学生占2.2%。尤其是在网络课程快要结束前的一段时间,51.8%的学生会选择集中周末疯狂学习或“刷课”。利用空闲、零散时间易导致学习内容的碎片化。碎片化的学习一方面满足了学生信息量的获取需求,但另一方面,与传统课堂教师规律化、集中化、体系化的授课相比,尔雅等网络公开课难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体系化把握。
1.3 学习目的功利化
学习动机对网络课程学习具有驱动、导向以及维持的作用。它包括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两种类型。内源性学习动机是指在内部动力的驱使下满足内在需要而主动进行学习的一种认知动机,具体包括提高技能,学习新知识,满足学习兴趣等;而外源性学习动机是指受到外在条件压力或期待而进行被动学习的一种动机,如考试压力,就业压力,来自父母的期望等。[2]内源性学习动机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自主性,并主动地采取各种方式去获取有关网络课程的知识和信息,并对它们进行有意义的建构。而学生通过“尔雅”进行学习的动机呈现这样的发展趋势:初期学习时内源性学习动机较强,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中后期则以修够学分为主的外源性动机占据主导地位。“学习尔雅通识课的主要目的”是完善知识结构,学习先进知识的学生占20%;认识学友占10.2%,完成学分要求的占61.7%,其他目的占6.1%。超过一半的人都是为了完成学分而进行学习,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质。
1.4 学习互动效果差
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质疑,通过质疑来询问和讨论,从而形成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传统授课模式中,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眼神、肢体语言、回答问题的情况等方式来猜测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把握从而调整授课内容;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就课堂产生的疑问在课间与课后第一时间与教师进行深入探讨。但网络课堂却没有这样的效果,学生通过“询问区”留言被回复的几率特别低。如表2所示,在很多受访的学生中普遍反映当在网络课程学习中遇到问题或不懂的知识点,有6.7%的学生经常向老师询问,有62.2%的学生偶尔询问,还有31.1%的学生从不向老师询问。参与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互动中,经常参与讨论的占6.7%,偶尔参与的占73.9%,从不参与的有19.4%。尔雅等网络公开课与传统课堂相比,其师生互动性较差。
2 影响大学生网络公共课学习的要素
2.1 互动平台主体割裂化设计
互动是指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媒介而产生相互作用的交往过程。尔雅课程平台的互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生与学生在问题区与讨论区的互动和学生与教师在问题区的互动。他们的互动媒介是文字和表情。库利的“镜中我”理论认为,“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形成的,包括三个阶段: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3]学生在提问区发出疑问时会想象教师对其的反应,当学生经常得不到回复时,学生根据教师不回复的态度判断教师对学生提问这一行为生成一个自我评价:我提的问题没有意义。而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尔雅课程技术平台设计的缺陷造成的:尔雅课程的内容是提前录制好的。因此,学生所提问题被回复的几率就全凭教师上网观看的兴趣,间接地造成了互动平台问题区的问题率与答复率严重失衡。
2.2 “公共―私人”领域监测体系的不连贯
戈夫曼从静态互动视角提出了“拟剧理论”,他认为人们是戏剧中的演员。他们把针对陌生人或偶然结实的朋友的行动称为“前台”行为。只有关系更为密切的人才被允许看到“后台”正在发生的一切即了解行动者的真实情感。而前台与后台就是做出特定表演的场所。大学生在尔雅平台学习过程中前台就是尔雅平台的讨论区等公共区域,而后台就是尔雅平台的在线学习、答题等私人领域。公共区域的“前台”是显性的,私人区域的“后台”是隐性的。学生在前台所发出的文字、表情是可以被其他学生或教师所观察到的,所以他们会努力管理好自己的行为即提有意义的问题。而学生在线观看视频及在线考试等行为是没有其他人围观的自我行为,加之学生自律性较差,刷课、代刷课、利用答题软件做作业和考试等行为的频率就相对较高。
2.3 “前台―后台”的一体化负向示范效应
同辈群体又称同龄群体,是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初级群体。高校里对学生思维影响比较大的是教师和同辈群体。而同辈群体中最具影响力的便是舍友。宿舍是“前台”与“后台”统一的场所。宿舍成员既将自己“前台”的好形象展示出来,同时又因宿舍是学生日常生活世界的主要场所,所以“后台”的日常化行?橐脖蛔匀坏卣故境隼础T谒奚嵴庋?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舍友之间的互动频率较其他学生群体而言是最高的,所以,经过长期频繁的“前台”与“后台”的互动表现,他们极容易自然地寻求行为一致性的趋势和从众行为。“刷课”、“代刷课”现象一经出现,便极易在舍友间传播与模仿。
2.4 线上与线下学习的撕裂
尔雅等网络公开课设立的初衷是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欠发达地区高校的师资力量,均衡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的获取度。大多学校对“尔雅”选修课程的要求设置为:“一旦选择不能更改;每人每个学期至少修尔雅课程达到4个学分,如没修够,下学期补修或者以其他方式(如考驾照等)获取学分”。但这就造成学生对尔雅课程重视度低的现象。而一次选择权的选课设置会让学生在选择不敢兴趣或者难度较大的课程后无法修改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加之,学生线上学习的内容在线下很难有渠道整合,甚至跟专业完全不相符,所以,采取“刷课、利用答题软件考试”等方式获取学分的现象就越来越多。
3 加强大学生网络课程学习的对策
3.1 构建良好的宿舍文化,提高同辈群体的正向示范作用
同辈群体的特性使之更能满足大学生心里和情感需求,通过成员交往更易给成员带来归属感和安全感,群体互动产生的文化对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高校宿舍文化是指大学生在宿舍这一特定环境共同学习、共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生活环境、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它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向心力、约束力、驱动力,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大学生产生影响。”[5]刷课等负向行为高的宿舍往往是学习氛围稀薄,游戏等亚文化为主的宿舍文化。所以,学校各层面应从构建良好的宿舍文化入手,引导宿舍成员正向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激励大学生利用尔雅等优质教育资源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3.2 完善网络课程交流互动平台
针对师生互动的割裂现象,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完善尔雅等网络课程的互动平台。一方面,尝试改革尔雅等网络课程的输出技术,增加符合学生兴趣的新互动技术如弹幕技术。教师授课录制采取直播方式,学生可通过“弹幕”等方式直接提问,让课堂疑问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复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另一方面,建立互动交流激励机制。利用数据平台,对发起相关讨论主题的学生进行学分激励。最后,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课程教学活动评价机制。通过大数据找出学生评价较高的授课方式,以及教师回复学生问题的频次等内容引导教师对线上课程的关注度,授课方式与技巧的提升,提高对学生问题的回复度。
3.3 建立更加合理的?u价、监督体系
针对学生自律性差的特性,建立更加合理的监督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传统课堂的监督主要是靠教师对课堂的管控和考试,而尔雅等在线课堂很明显是不具备对课堂的全面监控,所以,打破并拒绝将传统以考试为主的知识评价体系延续到尔雅等网络课程的评价、监督体系中。一方面,增加学生有特色的主题报告、视频报告或者学生有意义的主题倡导等多元化知识评价体系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另一方面,如必须采用考试方式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考察,则通过改进平台设计,将题库的练习时间和考试时间切断。即题库用作平时巩固知识的平台,而考试时间段内看题库的检索功能处于关闭状态以规避“刷课却高分通过”的现象。
3.4 强化线上与线下授课模式的联动功能
尔雅等网络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割裂,让学生产生“尔雅等线上课程是次要的,学分修够即可”的想法。而线下的传统课堂由于师生互动及时等各方面原因让学生更加重视。所以,要发挥尔雅等线上课堂的资源优势就需强化尔雅等线上授课模式与传统课堂等线下授课模式的联动功能。一方面,在校内举办“尔雅通识课主题研讨会”等方式吸引学生线上线下学习一体化,提高学生对尔雅等网络课程的认知度和归属感。另一方面,改变尔雅课程选课平台设置,对选修科目进行学科倾向性引导。通过增加学生选课的修改权限,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权,选择其感兴趣的课程以增强其课程参与度。同时,在校教师应鼓励学生观看相似或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将线下课堂内容与线上课堂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