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初中教育现状范文

农村初中教育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初中教育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初中教育现状

第1篇:农村初中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初中美术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事实上正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时期,它也成为名副其实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美术教育。当我国素质教育大行其道的时候,农村初中美术教育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也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改进。现如今,农村的初中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就是美术学科得不到其他学科那般的重视,学生在美术领域方面的兴趣得不到关注,而他们的艺术创造力也得不到充分的培养和重视,这也直接导致他们在美术方面的潜能得不到滋养的土壤。为什么美术教育会受到这般的冷落呢?其中的问题纷繁复杂,集中起来的问题大概地分为以下两方面进行考虑。

一、作为不参加中考的一门副课,不能得到各方面的充分重视

首先,我们从家长方面来看问题。千百年来,农村对于读书的目的和意义之理解,总结为一句话就是“鲤鱼跳龙门”。即通过读书,让学生考上好的中学,乃至将来考上好的大学。大学毕业后能找一份好的工作,彻底摆脱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改变父辈们流传而下的传统的生活模式就是读书最好的出路了。用古代的说法就是通过读书博取一个好功名,可以光宗耀祖,也让家长可以扬眉吐气。从农村当前的情形来看,我们不能指责学生家长的.观点狭隘、认识短浅,因为他们的阶级和立场注定了他们的观点只能是将读书视为学生寻找生活出路的一种途径。然而,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而且高素质的,这也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难道只要具备文理科的考试成绩单就能熏陶孩子的内在素质,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了吗?不要说高中毕业,事实上,就连一些大学毕业生由于书卷味过浓,走上社会都缺乏过硬的实践工作能力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综合素质人才高度渴求的呼声远远高于对专业人才的需要。

其次,我们从学校方面来探讨问题。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可是应试教育仍然是现今教学的主流形式。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杆,这就决定了,学校对考试科目和非应试科目的态度。校方认为只有取得考试的高分才能证明教学质量高、教学水平好。因此,学校只重视要考试的主课而轻副课的教学态度便可以看出其根源来了。就拿我们学校来讲吧?初三下学期的美术课程已经“退位让贤”了,为了全力以赴冲刺中考,学校将美术课安排给其他老师上主课。对于绘画痴迷但是学习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讲,他们却无法理解学校的做法。他们说由于基础不好,对自己的文化学习早已不抱什么希望了,而唯一能够让他们产生兴趣的只有美术科目了,并且只有在美术课堂上才能安静地绘画,让教室恢复安静的课堂纪律。他们弄不明白为什么要让其他科目的老师占用美术课去上主课。学生一声声的责问和一串串长而有力的的感叹号叹出了一个美术老师无奈的心声,扪心自问,学校这么做确实对他们有实际的好处吗?

再次,我们从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来分析问题。小学时期美术课程 是难登“大雅之堂”。而初中才建立起来的美术兴趣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种爱好的萌芽,读初三时,这种爱好却又被校方或家长剥夺了,他们自己也不会有太强的反抗意识。另外一个原因是,美术专业的学习和深造比其他科目的费用更高,很多农村家庭的孩子大多都是贫寒出生,即便非常热爱美术学科,懂事的他们也不会坚持自己的兴趣,他们会听从家长的意愿,而努力学习文化科目,争取考一所好的高中继续读文化。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只是把美术学习当成考大学的一条途径,他们认为学习美术专业比初中学习美术专业更省费用。所以,初中美术在学生身上显得很被动,就更谈不上受重视了。

二、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艺术性使它显得曲高和寡

一方面,美术虽然作为一门学习课程,但是它的教授与其他文化课程有所不同,对艺术没有一定的天赋和爱好,美术不可能立即显现出它本身的魅力。因而,在短期内没有领悟出美术魅力的学生就会对美术失去兴趣,这样,美术教育就得不到学生的喜爱和重视。

另一方面,美术是一门技艺性学科,学好美术需要长期不懈的刻苦练习。正所谓“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美术成绩每一个进步的足迹和提高的惊喜都离不开脚踏实地的锻炼过程,只有持之以恒的绘画和实践、美术才能显露出它迷人的艺术“气质”,从而,让学生领略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并激发起对美术学习的激情。而我们农村的孩子放学回家后,写完作业不是在家帮忙干家务、抱弟妹就是下地干活,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培养自己的美术兴趣和挖掘自己的绘画潜能。

最后一方面还是不得不提及农村的经济水平。大多数家长在交付完读书必交的学费后就没有更多的钱投资孩子的美术学习了。画笔、纸张、颜料、美术书籍等等都是低消费阶层的农村家庭难以承受的奢侈消费。纵然是有些家长舍得投资孩子的艺术潜能却买不到好的绘画工具,因为连农村的文具商都不看好这种学科的消费。我们农村的孩子只舍得用一支铅笔刻苦绘画素描,尽管我们的素描得奖了,可是,由于色彩层次不够丰富没有获得更多的奖项。谁说我们农村孩子缺少想象力呢,只是他们认为铅笔便宜一点,在他们的经济能力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第2篇:农村初中教育现状范文

一、“留守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

以我校为例,我校是一个地处城区的农村初级中学,现有在校学生1630人,98%的学生来自农村,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经商的学生占在校生的76.1%,其中父母双双外出的占在校生的55.9%,这些大部分由祖辈照料生活的农村孩子因其德育教育的缺失,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其现状表现如下:

1.缺乏亲情关爱,心理失衡

据调查,外出务工的父母与孩子大多是用电话联系,一般是两周一次,有相当部分的父母半年以上联系一次,有些父母一年基本上不与孩子联系,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所谓的“老师”常年在外,孩子缺乏亲情关爱,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致使许多孩子自卑、封闭、空虚、逆反、冷漠、难以沟通。

2.隔代抚养,德育教育力不从心

现实中,许多“留守学生”都是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教育观念往往都很滞后,他们只给留守生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却很缺乏。另外,祖辈与孙辈存在难以抹平的“代沟”,难以交流。因此,家庭对“留守学生”的监护和教育是力不从心,德育教育更是一片空白。

3.特殊时段,监护真空,道德失范

每逢节假日,对留守孩子的管理就成了“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的“真空时段”,这些孩子自控能力较差,在家里学习生活方面缺少必要的指导,道德品质无人规范,不听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

4.学校教育与社会和家庭的教育配合相脱节

学校教育与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必须密切配合,德育教育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学校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可能只凭几节课,无法进入到学生思想的深处,还需要向家长和社会了解学生的表现。但是,“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老师没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有些孩子,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使学校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无法到位。同时,当前社会黄、赌、毒等不良习气的严重影响,有一些不法分子专门瞄准了“留守学生”,常常对他们进行敲诈勒索,还勾引一些女生过早步入社会。这些都是我们学校、家庭、社会对留守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

“留守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是当前教育的难题,我们必须探求解决措施,寻找解决问题的手段、方法和对策,呼吁全社会关注这一特殊群体,重新定位农村教育。

二、“留守学生”德育教育的对策

“留守学生”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是城乡就业壁垒打破以后必然出现的现象,如何使“留守学生”“成人成才”,已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总结这几年的教育实践感触及经验,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有如下对策:

1.推行“档案”管理

学校推行留守学生档案化管理,实行全程跟踪教育。各学校将留守学生记录造册,包含学生的家庭住址、学业成绩、思想品德、日常行为、父母联系电话等档案资料,记录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着重记录学生的思想状况。空间上由校内延伸到校外,时间上由学习日延伸到节假日。

2.建立“代管”制度

学校与家长商议:班主任是本班“留守学生”的直接代管责任人,全体教师与“留守孩子”结对,成为孩子“代管家长”,代管老师就相当于学生的第二父母。主要任务是:定期找“留守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弥补学生家庭情感教育的缺失。

3.开展“心理咨询日”教育

学校开展“心理咨询日”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留守学生有烦恼有地方倾诉,为学生打开“心结”。让留守孩子深切感受到学校、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同时,加强磨砺教育,培养留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4.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

第3篇:农村初中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 后进生 德育教育 教育方法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素质教育的第一要素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并让其全面发展。全体学生包括学习成绩差,并且有各种不良行为的后进生。如何正确引导这些后进生,是大幅度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德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学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后进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怎么了解这些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德育教育方法,是教师面临的比较紧迫的任务。

笔者带着寻根源的责任心和几位班主任座谈了解,同时深入后进生的家庭深入笔访,通过调查,发现后进生主要有下面几种令人担忧的问题:

1.后进生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后进生家长们由于自身问题,大多数文化水平低(大部分是初中毕业)。调查中发现,在日常行为中,很多后进生的家长仅担当管吃管住的角色,在道德行为的管教方面近乎空白。有的对他们听之任之,甚至让他们吆来喝去的,家庭对他们的控制力已失控,如初一年级有一位学生,天天逃课到外面打电子游戏机,成绩一落千丈,班主任打电话给学生家长,告知孩子在校表现,家长听后表示无可奈何,他也没办法,让他自生自灭吧。

2.学习成绩不理想,厌学情绪严重,行为表现不尽如人意。因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进入初中后,上课时对老师的讲解莫名其妙,自觉地在教室里听课是一种活受罪,回到家拿出作业无从下手,感到头痛,第二天作业没完成,老师又要责备,久而久之,厌学情绪严重,逃课雇人做作业或逃课就成为生活的最大解脱。

3.家长对后进生的不良表现过于宽容,不利于后进生的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经济日益转好,家长们怕孩子吃苦,若学生自制力差,就会瞒着家长,抽烟、喝酒、赌博、打电子游戏机,甚至结交社会上的不三不四的人,逐渐走向堕落。

4.市场经济的冲击,让后进生很多都存在“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积极性已被充分调动起来,能者多劳,能者多得,一些人没有经过什么教育也当上了老板、经理、董事长。再有现在大中专毕业生面临毕业后没有分配,即使分配了,又要接受下岗的威胁。新的读书无用论又出现,对部分学生和家长很有说服力。

5.后进生大多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及逆反心理。他们缺乏自信和竞争勇气,不敢交际,有的真的想努力把书读好,但总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对学习产生渺茫感和失望感。对待老师同学的真心帮助,有时又会产生逆反心理,常把自己置于他人的对立面。

后进生的问题已越来越为社会、家长及众多教师所关注,如何采取有效的德育管理方法引导这些学生走上正路,已势在必行。我校在对待后进生问题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建立专项档案。档案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性格、爱好、优缺点等。档案随时跟踪记载,便于继续教育。为了配合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年段长为小组长的德育研究小组,根据后进生的种种问题,分别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2.制定特别守则。组织后进生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制定班级公约贴在墙上,让全班同学在此对照自己、要求自己。同时,每一位后进生都有一份“守则”,这些“守则”是根据每位后进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守则”不能要求太高,也不能要求太严,这些守则对于少数后进生来说适当努力就能达到。

3.加大“感情投资”。对后进生的教育要以心换心、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十个指头不会一般齐。后进生的学习、思想品德等落后,有较严重的自卑感,更渴望理解、渴望尊重、渴望交流。我们要理解他们的心情,懂得他们的心理,而不能和他们过不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心情愉快地接受我们的指导。同时,老师要注意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热情,正视不足,克服缺点,促进各方面和谐发展。为了配合学校工作进一步发展,我们将后进生的名单按班级发到各位科任老师手里,让每位科任老师便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给予照顾。

4.加强有针对性的人生观、道德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生活目标,对后进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5.注意教育方法。对后进生的教育,更要讲究艺术方法,不提倡“我讲你听”的自上而下的注入模式,应想方设法变简单的灌输为启发诱导。我觉得很关键的一点是“在严厉的批评之后莫忘安慰”。有时,个别学生做的一些事确实让老师很生气,在批评过程中难免动“肝火”,但只要结束语妥帖,安慰几句,让学生有受勉励之感,认为一番批评虽严厉,但都是为其好,学生还是会理解教师的一番苦心的。否则,当场训斥,可能会造成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对老师失去信任,产生“对着干”的心理,那就不利于今后的教育。

6.做到言而有信,以理服人。对待后进生必须讲信用,不能信口开河,说话不算数。待后进生,必须严得有理,以理服人。后进生多半缺乏“知识营养”,但他们并非不明事理。

7.组织社会实践,磨炼后进生。口头教育是必要的,但最好的教育途径是让他们参加一些具体的劳动实践,从中懂得尊重,学会合作学会理解等。另外,为了改变后进生的自卑心理及逆反心理,学校或年段可结合每年春游或夏令营活动,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让后进生多从侧面、多角度地了解国情、民情,学会相信别人、相信自己。

8.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提高后进生的素质关键在于家长,所以提高后进生家长的素质尤为重要,家校要密切配合,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活动。学校应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访等多种途径,使家长增强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的自觉意识。

第4篇:农村初中教育现状范文

一 我校“留守学生”现状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现有在校学生2050人,97 %的学生来自农村,经问卷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经商的学生达1538人,占在校生的75%,其中父母双双外出的有1030人,占在校生的50.2%,“留守学生”的大量存在,因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其现状分析如下:

1.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

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有82.1%的外出务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但仍有10.3%的父母半年以上联系一次,有5%左右的父母一年基本上不与孩子联系。相当部分的外出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对孩子缺少关爱,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了人格扭曲的隐患,致使大多数留守学生软弱无助,自卑封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情绪异常,难于沟通,对老师、同学甚至亲人产生了隔膜感。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监护行为浅层化

调查显示,有73.2%的“留守学生”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另外,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存在难以抹平的“代沟”,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相当部分是文盲。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更显力不从心。在调查“留守学生”的爷爷奶奶等祖辈管理教育“留守学生”的状况时,有83.7%的人认为教育管理吃力,有16%的人认为“无所谓,基本不管”。从调查来看,由于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也难以保证。据统计,“留守学生”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学生”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学生”的在校率仅为88%。

3.“真空时段”,自我监护,学生道德失范

调查显示,有50.9%的学生父母双双外出,这部分孩子交由亲友监管,甚至由孩子自我监管,亲友自觉不好管,甚至不管,孩子自控能力较差,每到节假日,成了“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的“真空时段”,这些孩子在学习生活方面缺少必要的指导而感到无助,于是学习成绩下滑,有的道德品质沦丧,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学生”的行为问题较其他学生多,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说谎、拉帮结派、打架斗殴、小偷小摸;在家不听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有23.2%的“留守学生”成绩极差,倒数几名的大部分是“留守学生”;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学生”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

4.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有效管理相对薄弱

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和家庭密切配合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可能只凭课堂的几节课,还需要向家长和社会了解学生的表现。但是,由于“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位,老师没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有些调皮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父母及委托的监护人,这样使学校对“留守学生”的管理陷入尴尬。

二 “留守学生”的教育对策

“留守学生”的出现,是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是城乡就业壁垒打破以后必然出现的现象。如何使“留守学生”更好、更健康地成长,已成为一个应当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而作为担负教育教学重任的学校和教师当然不能等闲视之。我作为工作在教育前线的一名教师,心中对这些“留守学生”的成长时刻担忧着,惟恐哪位学生因“心灵寂寞”而性格变异、学业荒废,误入歧途。所以在工作中尽心尽力,想方设法给予学生以“心灵鸡汤”。总结多年的教育实践感触及经验,班级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对策如下:

1.创建新的班级机制,管住“留守学生”

动员“留守学生”在校寄宿,建立“留守学生”专用花名册及其家庭住址、学业成绩、思想品德、日常行为、父母联系电话等档案资料。班主任为本班“留守学生”的直接代管责任人,全体教师与“留守孩子”结对,成为孩子的“代管家长”。“代管家长”的职责是:定时与“留守学生”谈心,交流感情,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定期整理“留守学生”生活费用,让孩子少有余钱、绝不少钱;监督“留守学生”学习,对不同学习情况的“留守学生”因材施教。学期末对进步较快的“留守学生”给予表彰奖励。

2.建立应急机制,关爱“留守学生”

建立“留守学生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孩子”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及时告知委托监护人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使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向“留守学生”及其家长公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办公室开设专用电话,让孩子与家长保持联系;通过书信与家长定期联系,通过下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和孩子学习状况,并把家长务工情况告诉学生,让家长在外务工放心,学生在校学习安心;每学期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

3.用爱激励学生

“留守学生”多数在农村,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照料。在他们的心理上,对孩子的爱理解得不够全面,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这就是爱。其实这是种不健康、不负责的爱,是一种溺爱。

真正的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像父母一样经常与之谈心,使孩子心情愉快,学习目的明确、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真爱。

4.指导学生慎重交友

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是古人警示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学生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慎重交友,以防孩子与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被引诱变坏。特别是现在的网络文化泛滥,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如我校前年有位留守女生上网,把广东的一名男孩都引来了,这位男孩为会见网友,竟从家偷了一万多元钱,幸好学校及时发现,与他的家人联系,才避免了一些意外事情的发生。如我校另一位刚初中毕业的男孩梁某,父母在他读小学时就外出打工,缺乏正确的家庭管教,进入初中就偷扒,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分子结伴,不思学习,不听老师的教育和劝告,结果走出校园没多久就因打架致人重伤沦为少年犯。同样的事例在留守少年较多的学校不胜枚举。可见,关心学生、学生的交友我们不能忽视,要帮助引导学生慎重交友,为了学生,使之健康成长,我们要向孟母学习,把好“孟母择邻”这一关。

5.重视与家长的合作教育

建议父母外出务工要尽量把孩子寄养在有一定教育能力的人家。同时,做到在外地多联系孩子,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地回家与孩子见面,在孩子生日期间或传统节日时捎寄些衣物、食品,让孩子体会亲情。如果是接受“隔代教育”的“留守学生”,可让其发挥起积极的作用: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照顾孩子的生活、倾听孩子的叙述;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也是促进孩子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

6.注重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学生要多做换位思考,决不能简单行事,动不动就暴打、臭骂,不让学生讲理。这种粗野、蛮横的方式,让学生口服心不服,起不到教育的任何效果,甚至形成逆反心理,在孩子心里演变为仇恨、冷漠的情绪与你作对。这样,长此以往,影响孩子与监护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再就是对孩子监护不力,一种监护器式的方式,孩子犯了错误,怕伤孩子感情,轻描淡写地说两句就完事,长此以往就滋长了孩子的坏毛病,最后无法管教,误入歧途。这两种形式都是教育方法的不全面,教育孩子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

第5篇:农村初中教育现状范文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许多中学初中教育仍然被禁锢在升学考试压力下,特别是我们农村中学,初中教育仍存在着为千方百计多上几名重高生而拼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本意。而政治课还被作为一门应付升学考试的科目去完成,许多农村中学把初中政治课作为副科,不管教师所学什么样的专业知识,都可以安排来从事政治课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学校干脆用政治课来平衡教师工作量的节次搭配。

在对政治课工作量的质的认可上,绝大多数学校把语、数、外学科系数定为1.3~1.4,毕业班甚至为1.5,而政治课始终为1.0。政治课教师得不到学校的认可,地位卑贱,因而有许多教师都不愿从事该科教学,即使学政治教育专业的也要求改教其它科,或暂处于无赖地进行工作过渡,很难去体现素质教育的性质和要求。这样,客观上降低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加之其它因素影响,使素质教育成为形式,而实质上还是应试教育,这极大地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妨碍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难以真正实现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现行的初中政治课教材虽说历经了多次改革,但还是存在着不利于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编排,政治课知识理论化后的思维定式强化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惰性,反正只能以书上的说法为准,减弱了思维上的主动性、 积极性、 创造性,这与素质教育是完全相悖的。

二、 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而学校要落实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强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对学生来说科学知识越丰富、越深奥,就越需要教师的帮助;社会矛盾越尖锐,价值取向越多样化,就越需要教师去引导。教师从事教育教学要有过硬精湛的业务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的指导。

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教书育人,担负起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重任,不仅要有充实的知识,而且还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在教学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思想政治课本身体现了多学科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练好内功,综合运用各种措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平面的教书匠”,要努力成为“立体型”、“学者型”的教师。

三、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加强时事政治教育,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二课堂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要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撰写政治小论文活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有力地深化了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是落实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具体体现,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锻炼学生才干、坚定学生信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演讲赛,参与制定家庭投资计划,模拟法庭等活动。初中政治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分析时事,让学生围绕时事主题,开展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新颖独特的观点和角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改革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第6篇:农村初中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思想品德;现状;对策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根据长期从事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经验谈谈几点心得和建议。

1.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

(1)传统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由于思想品德学科理论性较强,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理念不够清楚,主动学习探究意识不够,没有对课程目标、基本理念、实施建议进行更好的研究,凭经验组织教学,或者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一言堂”教育。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使学生被动地学习,不仅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反而会削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意识,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形成。

(2)学校、老师、家长、学生普遍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存在误区。由于开卷考试的实行和中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中考仅强调了九年级知识的运用与考查,而七八年级的内容较少纳入中考考试范围,所以,部分老师、学生认为思想品德是次科,同时,学生认为考试答案书上都有,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低下,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3)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留守儿童增多。现在很多家长把孩子带在身边就读或者经济较好的家庭把孩子转入条件较好的城里学校就读。留在农村的孩子基本上是老人看管,文化素质不高等原因致使农村班级班风、学风不好。

2.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努力方向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要改变农村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老师应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

第一,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成长服务。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思想品德课教学,紧跟时展的步伐,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再是知识与管理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优化课堂结构,合作探究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单一接受式的学习为主动探究、合作式的学习,要通过优化课堂结构,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做法,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创造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合作的情境和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1)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农村学生的学情,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这是一条学生主动交流、沟通的便捷途径,通过“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最大限度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

(2)开展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使课堂更有活力,应组织学生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

(3)理论与实践并重,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的主人。在思想品德学习中,要让学生去参加实践活动,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认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来展示学习成果。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学会用事实分析问题,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总之,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的改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同时,教师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充分掌握现代教育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探索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深入教育教学改革,农村思想品德教学将会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第7篇:农村初中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策略

一、概括农村初中英语的教学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英语教育逐渐得到完善和发展,但是由于城乡之间的教学资源存在很大差异,使农村和城镇之间的教学质量具有很大不同;与城市相比,农村的英语教育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通过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以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但是由于农村中英语教师综合素质比较低,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掌握控堂的能力,就会造成英语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长期以来,就会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始终停留在某一水平,而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锻炼。

2.教学理念落后

农村中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与外界社会的联系也比较有限,就使这里的英语教师始终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应试教育”为核心,单纯以获得高分数而开展教学活动,这就使教学实践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合理的教学目标,造成教学活动的盲目性。

3.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综合水平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手段的单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大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死板、机械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仅仅注重教学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口语能力和听力能力的提升。

二、改善教学现状的基本策略

1.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英语教师队伍

政府要对当地各个学校的英语教师及时进行科学的考核和评价,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归纳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同时各个学校要定期地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工作,以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情操。

2.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全方面能力的提高和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能力。

3.实现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创设情景法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My name’s Gina时,可以正好利用七年级学生刚刚升入初中这一现状,由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通过用英语的自我介绍,使学生相互认识,在沟通中相互启发,找到学习的乐趣,掌握重点知识。又如,在学习第十单元的Can you play the guitar?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展示,来导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乐器进行基础的认识,通过由学生自己表演擅长的乐器加强同学之间的了解,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使学生掌握教学的重难点。

教育水平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能力,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更是时展的需要,是经济进步的必然趋势。农村中的教育问题,逐渐受到国家政府和家长们的关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干扰,造成整体质量滞后的现状,因此,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改善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陈泽诞.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要素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2009(04).

[2]李红.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中学课程资源,2008(05).

第8篇:农村初中教育现状范文

农村初中 地理教学 现状 对策

古话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地理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义务教育的实施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推广和完善的今天,广大农村中学在地理教学中存在教学观念、专业师资薄弱、学生学习方式有待转化等问题。

一、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存在问题

1.农村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农村初中地理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处于定势的老师学生包括学校都对地理不够重视。在人们的心目中,地理只是讲述山川名胜、物产、交通等知识的学科,学习地理对升学无用,学了地理也不能用于种地、发家致富,最多能找到回家的路。地理学科因此成了可有可无的“副科”。农村初中地理学科地位的低下直接影响着地理课课时的分配,每个星期一两点课时少得可怜,名存实亡,导致地理教学非常薄弱。

2.在农村,整体师资力量存在着学历偏低、年龄结构老化、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很多农村初中几乎没有专业地理老师,多数都为兼职,兼职地理教师又存在如下种种情况:(1)大都是把地理课作为“副科”来教学。他们中有主教语文的、数学的、政治的、生物的等,甚至有的学校连搞教务的同志也来兼教两节地理课;(2)更换频繁,有的学校一年更换一个地理教师,个别学校一学期更换一个;(3)兼职地理教师业务水平不高,缺乏地理基础知识对学科的认识和研究程度不够。这些都导致农村地理教师课程意识的淡化,很多教师认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资源,只要把书上的内容完成就可以了,很多教师没有对其它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致使学生生活和学校教学环境里的许多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的自然和人文事物,在教学过程中被忽视和埋没。这种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制约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和课堂教学的创新。

3.农村初中由于受到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的影响导致很多农村学生生性腼腆、性格内向,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甚少、视野狭窄、基础知识较差、在学习上依赖性很强、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能力远不及城里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难以开展,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二、解决目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几点建议

1.首先地理教师本人应提高认识,不能自怨自艾,同时学校应保证地理课的课时,不断丰富学校的地理课程资源,通过“家长会”等途径多向家长社会宣传,努力争取家庭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关注各学科的平衡发展,明确学习的最终目的;同时,也绝不能仅以成绩的高低简论学生地理课的水平和奖惩地理教师的唯一标准,要给地理教学一条和语数外并重的康庄大道。唯如此,才能使地理教学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效。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重视地理教学。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这次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它表明义务阶段的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我们培养的学生每时每刻都处在一个社会生活的环境之中,他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避免地会面对现实生活,都要增强生存和生活的能力。地理课程在“培养善于生活的公民”上是有所作为的,它能帮助学生认识现代社会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正确鉴赏各具特色的人文地理景观,增强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从而学会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因而,教育部门应着眼于培养全面的人才的角度出发,放远目光,提高认识,自上而下形成重视地理教学的风气,稳定地理教师队伍,给地理教师更多的培训、观摩、学习的机会,公平、公正地对待考试学科与非考试学科。

2.地理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快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在具体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当“导演”,而不是当“演员”,脚踏实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切不可好高骛远,机械灌输和填鸭式喂学生,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力,在时间上向学生倾斜,鼓励学生质疑和争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走上地理教师的岗位,就要对地理教学有责任感,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以增强自身的教育研究能力,学习和接受新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作为农村初中地理教师更应尽可能充分开发、合理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地理教学的资源,借助各种条件,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活力,努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他们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不断提高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3.面对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地理过程中的实际困难,给广大教师不仅要在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法上下工夫,而且要不断地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转化好角色,不断的创新,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给学生创造出更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多给学生一个鼓励的眼色、多给学生一个期待的目光、多给学生一个灿烂的笑容、多给学生一分无私的关爱,相信农村的孩子也会更加大胆、更加活跃,积极地投入到主动学习、探究学习中来,使他们能够无所顾忌地施展,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遨游。

第9篇:农村初中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综合阅读的能力,包括语篇领悟能力和语言解码能力;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根据寓意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增加阅读量和扩大词汇量等。《新课标》还指出,要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英语表达技巧的引导是初中教育相当重要的基础训练,而初中英语课程里英语教学正是训练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关键,但现行初中英语教材编辑,对于英语教学的着墨显然少于认字母、识单词。初入英语学习的阶段,认字母、识单词、写句子自然必须重视,但认字母、识单词只是英语学习的起点之一,真正能评断出学生英语能力的标准却是语篇表达。

一、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上,在学生的语篇表达里,教师可以清楚了解学生语言的应用状况,更可以从语篇的表达里找出学生表达错误的关键点,进而协助纠正,这对于初中阶段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学习,绝对有加分效果。英语教学的规划左右着学生英语表达技巧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教育相当重要的基础训练。但研究的范围及观察的重点都不同,期盼在前人的研究之上带入新的研究视角及建议,以效绵薄之力。

英语教学理想进程及语法、语意、语用相结合的教学观是以往英语教学研究者及现行三家教材没有注意到的新视角。过往的研究及教材的编纂,英语教学部分从未将初中学生应该习得的基本句型按句法和语意结构的难易程度逐一规划在初中各年级层进行教学,且英语教学又只聚焦在句法层面,没有将语篇的语意逻辑层面和语篇的应用层面拉进英语教学中进行探究传统英语教学囿于句法层面,教给学生的语篇概念只有语篇结构,但单独教语篇结构是没办法将语篇的语意逻辑和语篇的表达功能解释清楚的。语篇中语法成分之间的意义关联必须从语意层面进行介绍。此外,句型练习的最后目标是运用句型来表情达意,语篇的练习是被动的,语篇的使用却是主动的,英语教学必须包含教导学生不同语境,选择不同表达功能的语篇。

现实生活中,语言是人类思维运作以及传达思想的工具,因此,语言表示的事件、概念关系,就是思维运作所欲陈述或呈现的关系。在学习国语的基础阶段,要培养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不是单靠字或词,就可以把事件、概念关系交代清楚,语篇才是表达思想的最基本单位。因为语篇是思维传达的基本载体,所以语篇的学习极为重要,特别是初中时期,学生刚步入学习书面用语的基础阶段,教材中英语教学的规划与安排,对于学生语篇的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建构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完善的英语教学规划,绝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初始,便能轻易掌握语言学习的关键,然而现行初中英语教材英语教学的规划是否完善,是否还有需要检讨改进的空间,相信是初中教材编辑与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课题。

二、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对策

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进而统揽全篇的能力。在阅读英语文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把阅读技巧介绍给学生,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注意力放在整篇文章上,综观全文,把握中心意思。直觉是在概念形成之前的思维阶段,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因而它是以形形的感官印象作为前提的,“具有尚未为概念和实用系统把握和规范的原始的直接性和鲜活的感性”。是以物质的体现(在此所指物质为语篇材料的词汇、小句、句子、段落等)来表现的“纯粹的直觉”与“纯粹的表现”,也就是主体依据内心的意念,对事物的空间形态和大小规模的信息进行加工与描绘而构成内视形象或具体意象。

当然,这种方法也有其合理的方面,比如说,它有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巩固语法结构知识。但往往由于学生只注意单个的生词和句子,而忽略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最终也只培养了学生在词和句水平上的一种抽象的语言能力。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因此,外语教学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以句子为中心组织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英语教学,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将课文看成一个整体来分析语篇的形式和内容,将语用知识、文体知识和目的语文化知识等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扩大了知识面,发展了语言交际能力。语篇分析是指对比句子或语段更大的语言单位所做的语言分析,其目的在于让人们理解各种连贯的语篇。对语言结构的研究一般分为两大类:语法学和篇章语言学。前者通常研究单个的、孤立的句子,而后者则研究用于交际中的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