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支教的理解范文

对支教的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支教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支教的理解

第1篇:对支教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师;资格能力;教学能力;结构认知;调查分析

暨南大学工会和暨南大学师德师风建设研究课题组承担了广东省教科文卫工会2010年度的调研项目“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通过向师生发放调查问卷、组织教师座谈会和走访兄弟院校等各种形式,收集数据和材料,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便进一步厘定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和外延,既为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提供参照原则,又为相关部门制定教学激励机制提供思考因素。

本次调研的主要平台是该课题组设计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调查问卷》(下称《问卷》)。《问卷》共有86题,其中17.4%题量的内容属于教学能力。笔者通过学校工会向暨南大学师生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教师卷)1452份,有效回收1281份,提示参与该项活动有1337人,提出文字意见273条,获得统计数据11万个;发放《问卷》(学生卷)600份,有效回收556份,提示参与该项活动有600人,提出文字意见260多条,获得统计数据1.5万个。①根据课题组回收的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笔者对高校教师的资格能力、教学能力和教育能力及教师们对师能结构的普遍认知,做出有限分析。

一、高校教师资格能力的认知调查和分析

高校教师的资格能力,指的是拥有高校教师资格所必备的基本任职能力。

与中小学教师不同,高校教师的资格能力表现,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重要地是传授治学治世治人的方法。治学,帮助学生寻找学科规律和顺利解决专业问题的有效途径;治世,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掌握处理一般社会问题的实践方法;治人,帮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和公共关系的基本规律,提升他们的人格魅力,引导他们在未来的社会和工作中学习为人处事,避免被时代和社会所边缘化。由此可见,高校教师的资格能力是一种特殊的构造,与众不同。

本项《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对于“优秀教师”的界定,如果仅从资格能力结构来看,83%的调查对象认为,高校教师中的佼佼者应“具有尖锐的头脑和宽厚的知识基础”(A答案),8.5%的调查对象认为应“有尖锐的头脑而无宽厚的知识基础”(B答案),6.5%的调查对象认为应“有宽厚的知识基础而无尖锐的头脑”(C答案),2%的调查对象认为应“既无尖锐的头脑又无宽厚的知识基础”(D答案),详见表1。

由表1可知,40-49岁是各个年龄段中最突出的,他们中有89.92%的人选择A答案(用正三角形代表),而其他各年龄段的同答案选择则基本持平,都在85%左右。可见,40-49岁年龄段的教师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又保持着较强的比较、判断和感知能力,精力充沛,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团体。

对于B答案(用菱形代表),选择比例较高的是20-29岁年龄段,占该群体人数的8.93%。其他群体对该答案的选择分别是:30-39岁为7.25%,40-49岁为4.77%,50-65岁为7.04%。显然,20-29岁的教师基本上是入职年限较短的博士和硕士,有待于进一步积累学科专业知识,但他们聪明善察,敢为敢言;50-65岁群体中尚有这样的选择,估计是对社会现状有不同于组织中正式群体的看法。

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对C答案(用哑铃形代表)的选择。一般而言,资格能力结构呈菱形(即B答案)的工作者,年轻时容易出成果,但持续一段时间后,由于内存知识和经验不足,后继乏力,在事业的中、后期易陷入困局;资格能力结构呈哑铃形(即C答案)的工作者,年轻时因为本质谨慎,成果不多,但他们凭着自己宽厚的知识基础,或许大器晚成。本次调查显示,在1238人中,仅有81人,即占调查总人数的6.54%,选择了C答案,甚至在50-65岁年龄段的教师中,也只有6.34%的人做出这样的选择,比选择B答案的人还要少。这意味着,环境,如重科研轻教学的环境,促使教师们不得不将“创新”放在“积累”之先。当然,也应考虑填写调查问卷时存在审题不清的因素。

选择D答案(用倒三角形代表)的,基本上代表了这部分调查对象的内在心理和行为现状是较为消级的。

从表2中可见,学生对教师资格能力的看法,与教师的看法十分接近。

第2篇:对支教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分析与理解

研究对象是任何一门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内容和本质所在,也是一门学科之所以建立的内在根据。党的领导集体不断丰富我国以德治国的内容,最终确定以德治国必须把政治和道德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以德治国的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更加明确,其地位和作用也更加凸显了。新形势下,科学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其基础条件是必须弄清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时,已经有一些学科涉及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内容,比如教育学、政治学以及伦理学,但是这些学科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与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差距,不是完全的重合。当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后,学术界对其研究对象的说法也是众说纷纭。笔者个人认为特定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可能不一样,因此,研究对象的说法也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是,正是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我们才看到学科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

恽重老师在《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对象应该是什么?》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应该以人们的政治思想、政治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笔者个人并不是很赞同这种观点,人们生活在社会中会有很多行为,但这些行为不完全都是政治行为。举个简单例子来讲,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内容,但是尊老爱幼的行为属于社会公德的行为,而不是政治行为。政治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不是全部,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思想、认识等都政治化,这样是不科学的。

吕才明老师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商榷》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他主张把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分开来研究,建立两门单独的学科。这种观点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可取之处,确实,任何学科都要形成有一定规律性的东西才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才能将知识传于后人。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究竟是区别多一些还是联系多一些是一个非常值得深究的问题。如果两者确实区别多于联系,那确实应该如吕老师所说,应将其作为两门单独的学科进行研究。但是,如果两者的联系更多,那就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对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个人,这些个体之间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如何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笔者认为应把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区分之后,再有机结合起来。尽管个体之间由于生理、心理、成长环境、经历、学习能力、思想、知识储备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可以遵循的规律,只是由于个体差异可能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但是大的方向是不会有差异的。因此,我们主张笼统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再根据个体的差异性做适当地调整以适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受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及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对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以及个体差异性等因素把握得越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会愈好,反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会很差。所以,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必须要研究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如果撇开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那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曾经说过,对某一现象所在领域中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构成了一门科学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也是一样,在这个领域中也有自己特定的矛盾,即对某一个特定社会、特定阶级的人们思想品德应成为什么样子和人们实际思想水准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中其实就包含了思想品德形成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两方面的内容。一定阶级和社会的人们目前所拥有的思想水准如果达不到社会预期的标准,那么,就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就是为了达到社会预期的标准。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只是他们所站的角度不同而已: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思想政治教育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两者尽管角度不同,但是目标却是一样的,就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特殊矛盾。所以,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确实应该如张耀灿等几位教师所说,把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当成一个整体作为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

第3篇:对支教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高职护理;解剖实验教学;问题;对策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实验教学在该课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校着力于高职护理解剖实验教学改革,针对传统解剖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一、传统解剖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课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在传统的解剖实验教学中,教师偏重于理论教学,教学计划中理论课时明显偏多,超过了三分之二,片面追求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实验教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实验课存在课时偏少、经常被理论课占用、纪律比较松散、考核不严格等问题。学生对解剖实验课的重要性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解剖实验教学的效果。

2.实验课教学方法单一。

解剖实验课基本上是教师边示教边讲解标本,方法比较单一,学生边看边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有些学生理论知识没掌握好,跟不上教师讲解的节奏,达不到借助实验课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要求。

3.实验课学生兴趣不高。

第一次上解剖实验课,学生有新鲜感,能够按照安排上好课。以后的实验课,有些学生在实验室外闲逛、闲聊,有些玩手机,认真听讲的学生越来越少,实验课几乎成了自由活动课。实验课学生兴趣不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有些学生没有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有些学生介意标本福尔马林的味道;教师没有做到有效管理,教学方法单一。

4.硬件设施比较落后。

老校区的解剖实验室比较简陋,挂图、模型、示教标本乱放,教学空间显得拥挤。标本陈列室的标本数量不多,示教标本损坏得不到及时补充,标本在数量、质量上满足不了教学要求。实验室没有专职实验员,由其他代课教师代管,管理缺乏有效性。

5.缺乏专业特色。

解剖实验课缺乏专业特色,课时有限,实验内容的重点没有放在与护理操作相关的解剖知识上。

二、对策

1.重视实验课教学,规范管理。

实验课教学是解剖教学的重要部分,与理论课教学相辅相成,通过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首先是重视实验课教学,保证实验课课时,严格按教学大纲制订实验计划,按计划实施实验教学。其次是提高实验课质量。教师要精心备课,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要熟练掌握与实验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实验课。教务处(系部)要加强实验课的督导,对实验课进行规范管理。最后是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课堂考核。一方面,可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另一方面,课堂考核实验与理论各占一半,有助于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

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打造专业特色。

我校组织解剖与临床教师讨论、制订高职护理解剖实验等教学内容,力求解剖实验教学与护理操作密切相关,体现护理专业特色。例如,在传统的泌尿系统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示教肾(肾的剖面)、输尿管、膀胱、尿道的位置、形态,虽然实验内容全面,但专业针对性不强。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后,我们将重点放在示教膀胱、男女尿道标本教学上,这些内容与“膀胱穿刺”“导尿”等护理操作有关,教学不仅重点突出,而且具有专业特色。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上实验课的兴趣。

传统的解剖实验课是教师结合标本全面讲解,结果事倍功半,不尽如人意。近年来,我们在解剖实验教学中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把教师讲解标本的教学制作成微课,示教标本前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微课教学,学生在实践操作前能做到心中有数。观察、辨认标本后,学生到多媒体教室结合问题、联系临床进行分组讨论。

4.加强实验室建设。

第4篇:对支教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 成功智力理论 教学反思

一、透视当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决定教学的成效。反思当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曲解。

作为综合课程的《历史与社会》,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有利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促进他们整体地、历史地认识社会,在获得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1]但现实是,中学普遍片面追求升学率,以确保优质生源。培养出来的学生运用历史、地理知识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现实社会生活的能力不足。中考《历史与社会》开卷考试后,人们对其在教育中所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认为该课程教学效果,不会妨碍学生升学,也不会影响学校声誉,忽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违背教育规律,加剧社会课的教学难度,使学校教育偏离正常轨道,所带来危害是严重的。

(二)教材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不足。

《历史与社会》包含了中国和世界几千年的历史,囊括了无数历史事件。传统的教材内容和考试方法,使教师禁锢于填鸭式教学,使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恶性循环中,没能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只是不断地重复别人的观点。《历史与社会》涵盖了大量人文地理知识,而自然地理部分的天文、气象、水文和生态等部分教学难点被忽略了。但现实情况是人类自身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天灾人祸持续不断,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等已成为全球问题。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基础课,教材在知识结构、内容安排上的系统性和实用性略显不足。

(三)教师教学缺动力。

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育思想。由于《历史与社会》是开卷考试,有些教师萌生失落感,工作积极性下降,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而本来就对该学科学习期望不高的学生,更加丧失对该学科的兴趣。其次,生源良莠不齐,而一些教师无视学生间的差距,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满堂灌”,课后无教学反思。最后,由于社会课综合性提高,把握教材困难,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多数被动接受学习,学习目的不明确,思维的深度只限于教师划定的圈子,不愿也不敢多作思考,导致教学目的和要求的落实不到位,妨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成功智力理论的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突破了传统智力观的单一性,将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智力作为智力的有机构成,并认为所有人都可以发展成功智力,都可以成功。斯腾伯格认为具有成功智力者有以下20个特征:能自我激励;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知道什么时候应坚持;知道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能将思想转变为行动;以产品成果为导向;完成任务并能坚持到底;都是带头者;不怕失败的风险;从不拖延;接受合理的批评和指责;拒绝自哀自怜;具有独立性;寻求克服个人困难的办法;能集中精力达到自己的目标;既不会对自己要求过高,又不会对自己要求过低;具有延迟满足的能力;既能看到树木,又能看到森林;具有合理组织的自信及完成其目标的信念;能均衡地进行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思维。人的智力与现实生活中的成功息息相关,成功是智力的本质要义,在现实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是衡量智力活动的标准。[2]这一精神与新课改精神不约而同。新课标的最大特点是主张“回归生活世界”,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我国教育界已充分肯定了成功智力理论的科学性,并把它作为新课改的理论基础。

三、基于成功智力理论的历史与社会教学反思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教师应直面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新课程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智力协调、平衡发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分析性智力用来发现好的问题解决办法;创造性智力帮助形成好的问题,实践性智力将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实施,发展成功智力,培养创新人才,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教学主线,贯穿教学活动始终;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使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二)吃透教材,补充生活化的本土内容。

教师要立足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补充生活化的本土内容,使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和生活现象、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要吃透教材,创设教学情境,处理好知识点的知识性与思想性的关系,实现历史与社会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教学内容要注重人类可持续发展,适时补充与生活相关的自然地理内容,使学生学以致用,如二十四节气;农业生产;森林保护;土壤对环境的作用,以及热带风暴、寒潮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现象的产生和防御等内容。

(三)创设问题教育情境。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端,教师应该摒除为学生想好问题的习惯,秉持自我发现问题原则,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生成性问题更能暴露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历史与社会教学带来教育契机;同时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既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去克服,又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鲜明地体现历史与社会的教学目标要求,实现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四)建立全面正确的评价体系。

斯腾伯格所说的成功智力是在生活中达到成功所必需的一组能力的整合。具有成功智力的人通过平衡使用自己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来适应环境、选择环境和塑造环境,并最终获得成功。成功总是相对于原有基础而言,是没有终极意义的,无止境的;成功的最高境界和目的是主体获得自己争取成功的能力。相应的,在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不能单纯地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而应建立全面正确的评价体系,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获得为标准。

参考文献:

第5篇:对支教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物理教学、调查、课程理念、对策研究、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前言

近年来,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有了许多新的特点,职业学校的物理课程的教学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物理课程的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课程理念。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一门学科教学。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切实提高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学质量,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1 职业学校物理教学的现状

1.1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高,动力不足

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如市场经济的冲击,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等等,学习的兴趣不高,有许多学生对学习物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学习物理的动力不足。

1.2职业学校教师角色的转换

随着社会的转型,学校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要求学校教育的中心支柱一教师的角色也必须要发生相应的转换。物理学科新的教学理念重点关注学生的探究、创新等,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也应借鉴新的教改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对职业学校物理教学现状进行研究的重要性

2.1物理教学在构建学生职业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

职业教育担负着为整个社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对提高国民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职业学校教学目标中也更加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物理教学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职业能力不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而且还应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物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知识,而且还应训练学生使他们获得从业所需的实践技能。

2.2对职业学校物理教学改革进行对策研究的重要性

我们需对职业学校的物理课程教学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采用新的课程理念,并结合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教学目标新特点,对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学做一些前瞻性的对策研究。目前,我省的许许多多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学处于一片理论与实践的丛林之中。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职业学位的物理教学提出建设性并经初步实践检验的对策,使物理教学走出这片丛林。

3 提高职业学校物理教学改革的建议

3.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体现职业特点

不论是技术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需的专门人才,应该是“一专多能”的全能型人才。教师们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面对着职业学校物理教学所出现的问题,将每个专业的专业特点与物理知识相结合,在物理教学中体现职业特点,全方位深化物理教学的改革。例如在力学部分的教学中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就可以结合专业知识对力的分解、力的平衡问题、力矩知识进行知识整合解决工程中的求约束反力实际问题,在电学部分让机械专业的同学安装一个简单的室内照明线路,从而体现出职业特点。

3.2 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尊、自信

有许多学生学习物理感到困难,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学中这一点表现得特别突出。因此,我们首先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补缺补漏;然后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来源于生活,用理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成就感。例如在动量这部分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用鸡蛋碰石头的案例水火箭的制作让他们亲身体会物理的魅力效果就非常明显;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学生没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或者根本就不想学,是属于学习心理问题的范畴,我们要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辅导,对那些根本不想学习物理的学生要激发起他们学习物理的动机。

3.3 分层次教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有许多老师和学生都认为物理教学需要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分层次教学方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学生的实际水平,另一种是按学生的实际需要。这两种方式各有特点,按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教学,符合“最近发展区”原则,能够保证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均能有所发展,更上一层楼。比如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部分的教学中,我就要求学生自己结合所学的知识设计出不同的电路图。根据学生的水平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还要求他们写出设计报告总结出不同电路的利弊来,起到了很好的分层教学。

3.4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分布在企业生产的第一线,现代企业呼唤高素质技术工人,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总课时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相对减少理论方面的教学,要保证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不仅要开设常规的实验,还要开设探索性实验,综合实践训练,例如制作“水火箭”,制作数字显示器等。

4 结语

通过对职业学校物理教学情况的调查、统计分析、对策研究,并将对策应用于实践中进行检验,得到以下初步结论:

(1)对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学现状有一个较为全面准确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化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2)对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符合教育教学规律、针对性强的对策,并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检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3)在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学中,运用新的课程理念,为全面深化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学改革提供实践的基础。

(4)通过对职业学校物理教学质量的改革,希望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 朴雪涛:《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当代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第6篇:对支教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骨科;护理

我科从2014年开始对所有膝关节置换病人,进行术前、术后疼痛教育工作,做到所有患者都接受术后各种康复措施,接受医师提供的各种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是2015年在我院进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其中女性96例,男性29例。年龄51~81岁之间,平均年龄69岁。均为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使用假体Stryker。平均住院时间11天,除1例伤口延期愈合,其他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

1.1住院期间疼痛管理方案

住院前对所有患者进行例视频演示节目教育,组织患者观看视频,大致了解膝关节手术和康复过程。住院第一天所有患者口服塞来昔布50mg,一天3次。连续口服药物直到手术当天,术中使用鸡尾酒疗法,具体使用罗哌卡英10ml、地塞米松1ml、肾上腺素0.5ml、生理盐水38ml。假体安装前关节囊后方注射25ml、伤口周围15ml。术后第二天改用肌肉注射帕瑞昔布40mg,一天2次。

1.2疼痛评定标准

使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4”以下为轻度痛,“4~7”为中度痛,“7”以上为重度痛。

2结果

患者术后第一天到出院前进行疼痛记录,采用视觉评分法纪录患者疼痛程度。强度疼痛在4以上加用地唑辛5mg肌肉注射,疼痛强度3以下不需要药物干预。125例患者中术后第一天45例疼痛为4,第二天24例疼痛为4,第三天9例,第四天3例,第五天疼痛均降低为2。术后48小时,开始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每天CPM上午30分钟,结合患者主动功能训练。术后患者第3天ROM0~60度,第4天0~90度,术后5天0~110度。术后6天ROM到0~120度。

3讨论

疼痛是继血压、脉搏、体温、呼吸之外的第5生命体征,疼痛会引起人体一系列反应。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直接关系到术后关节功能、影响到活动程度,也会影响关节置换的开展和应用。在开展疼痛病房前很多患者在第一次手术完后,很难接受第二次对侧膝关节置换,主要担心是术后疼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长期关节疼痛困扰,长期口服大量的止痛药物,使机体处于对疼痛的超敏状态,一旦关节部位任何外科处理,比其他人反应更加明显和严重。所以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术前教育尤其发挥很好的效果。疼痛教育工作重要性术前教育可以得到患者理解和支持,术前教育可以使患者更加主动的配合后续的治疗和康复。我们观察的125例膝关节置换患者中,有12例术前拒绝超前期止疼药物的使用,通过我们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沟通,消除了患者认为术前止疼药物没有必要、影响手术效果的顾虑。

4疼痛方案的选择和优点

无痛是实施膝关节快速康复的前提,无痛可使患者能早起下地活动,增加了患者信心,减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尿路感染和压褥疮发生。[3]

4.1教育对缓解疼痛的效果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活动及功能锻炼需要克服疼痛,然而术后的疼痛又是人体对于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里反应,在近期的护理工作中疼痛已经被公认为是临床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之外的第五生命体征,在膝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疼痛常造成患者对活动存在畏惧心理,从而不敢在最佳时间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造成肌力减退,关节局部组织粘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功能和肌力的恢复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非常不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和重建,因此解除术后疼痛已经成为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我科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取综合措施来减轻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效果较为满意,

4.2教育改变病人传统认识

有些患者认为手术后你肯定出现疼痛,所以对术前对超前止疼有抵触,拒绝口服药物;有些患者认为没有进行手术,也拒绝口服止疼药物。对于这些患者认真的术前教育,通过科室出版宣传小册学习,说会患者现场说教,消除对术前用药的抵触。有时将术后不同时间患者放到同一病房,对患者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有利于推进后续的治疗。术后配合伤口周围冰敷,CPM功能锻炼,在患者无痛下进行康复训练,制定膝关节康复措施,达到最大膝关节功能恢复。我科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通过特殊护理措施缓解术后疼痛,对护理人员加强疼痛护理培训。对患者实施疼痛教育、健康宣传、心理鼓励以及补充治疗后,结果表明护理干预组患者疼痛显著轻于空白对照组(P<0.05)。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疼痛控制后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信心,为患者术后的生理、心理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娟,程一钊.护理干预对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16):1958-1960.

[2]陈寅芳,孙超.术前教育与心理护理对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情绪影响的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7(1):137-137.

第7篇:对支教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问题;对策

一、教育实践环节是实践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实践技能是将理工科各科理论与实验知识及方法通过大脑形成从事具体活动实践的行为方式。从形式上划分,实践技能可以分为外部操作技能和内部心智技能两部分。

外部操作技能表现为一系列外部可见的机体动作,例如,对实验仪器进行操作,使之组合成某―套装置;对装置进行调试,达到某一个或一系列的工作点;使用工具测量某些待测量,从而达到实验目的;制作符合实践需要的仪器、用具等。作为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能够做到正确使用基本仪器,按规范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排除实验中的仪器故障等等,此外还必须熟练掌握必要的初级实验技术,如木工、玻璃工、摄影、焊接、胶合等。

内部心智技能表现为借助于内部语言进行心智活动的方式,例如,对实验进行误差分析,识别和选择实验仪器,进行实验研究和设计等。对具体的实验,要能够合理配置实验器材,了解实验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以及各种参数的含义,确定实验的误差范围,把握实验成功的关键,要能够以理工科各科理论与实验知识及方法为指导进行实验改进和技术创新。

人的技能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外部操作技能和内部心智技能都是通过实际练习获得的。

二、高职院校理工科实践性教学环节现状

2005、2006两年,我们连续对平顶山两所高职院校的部分理工科毕业生做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毕业生实践技能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不能正确地认识仪器和使用仪器。学生在大学期间虽然学过有关量具仪表知识和常用仪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的知识,但一接触到具体的实验仪器,却又不知如何下手;2 实际操作时手忙脚乱,动作的协调性较差,力度、幅度不能很好地加以控制,3 不会根据仪器出现故障时的现象和仪器的结构原理找出问题之所在,因此无法排除故障;4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没有使用过的仪器或新仪器束手无策,不能在已学过的知识、已具备的技能基础上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使用仪器;5 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内容自己设计实验、制作仪器用具,许多学生在这方面的技能还较差。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教学环节和实习环节。尤其是对一些新成立的高职院校,理工科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基础比较薄弱。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实验在理工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些学校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较差、专业仪器设备少而陈旧、实验课课时少;实验课职业特点不明显;专门性训练的机会较少。

实习环节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都把降低成本、提高能耗比、提高劳动生产率视作提高效率的根本,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实习已基本失去意义,学生的实习则变成了参观,绝大多数实习科目,学生不能实现动手操作,仅仅是在毕业实习期间参观了为数不多的专业实验项目,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的实践技能有多大改观。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薄弱,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理论联系实际、动手操作获得实践技能的机会,因而所学的知识较难转化为其从事工作的实践技能。要实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熟练的实践技能的教学目标,必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三、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对策

1 正确认识理工科教育实践环节的地位和作用

只有当学校相关领导认识到理工科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时,才能思考加强理工科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如何加强理工科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具体问题:如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资金投入,加快实验室建设,购置实验仪器;只有当教师认识到理工科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时,才能思考加强理工科实践性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当学生认识到理工科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时,才能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自觉地加以训练。

2 增加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课时

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能力与知识的关系问题,轻视理论知识或轻视实践能力的教学都会影响毕业生的素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方面坚决贯彻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树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与切实实施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要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有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模式,在不改变基础实验课课时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课时。如:计算机专业增加计算机电路基础实验、VB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实验课时,给学生多提供上机的机会,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加强实验室建设、充分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资金投入,加快实验室建设。两年来本校投入实验室建设资金300多万元,购置实验仪器、设备,学生实验室由原来的21个增加到现在的38个,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改善了。同时学校还加强了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充分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教师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的思考转化为了教学过程的行动,进行了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目的教学改革。实践技能的形成,必须要有充分的知识准备以及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所以,应加强学生理工科基础理论、实验理论的学习,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有意设立悬念,创立问题情景,提出实验教学中比较新颖的、困难的、同时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课题或任务,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提供其从事心智活动的机会。例如,经常向学生提出一些不熟练掌握实验仪器的构造原理和实验原理就无法解答的问题;或指定某一实验,让学生去分析该实验的误差范围;也可指定某些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自己选择材料做实验。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我们还开展了以下工作:开设实验教学研究课,对学生进行专门训练。如:在机电专业教学计划中安排了实验技术课,重点训练学生在无线电、钳工、电工、玻璃工等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如焊接、调试、钻眼、攻丝等技能,很受学生的欢迎。在学生中组织一些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安排有关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科技制作,学生们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均得到了很大提高。开展理工科实验技能大赛,鼓励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在实验类型上,打破了以往以验证性、测定性实验为主的局面,增加了较多的设计性、探索性、综合性的实验

项目。

4 充分发挥网上实验室教学辅助作用

在一些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建起了网上实验室,用来辅助实验课教学。网上实验室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基本实验操作示范。对各种仪器的操作以流媒体的形式下载播放,使学生有感性的认识;第二部分是对实验教学中要求的各个实验,实验原理部分、实验中的疑难点、实验课后思考题等以知识点的形式表示出来,通过多种手段展现其本质,以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第三部分是对受实验仪器限制的部分实验进行计算机模拟实验;第四部分是自我设计性实验,安排几个典型的实验,给出目标要求,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实践能力的提高,仅靠计算机模拟还是很不够的,所以我们认为网上实验室只能起一个辅助的作用,不能代替实际的试验操作。

5 建立新的实习机制,经常到相应的公司(或工厂)参观、学习、实习

第8篇:对支教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血清分离胶;生化指标;生化指标

在医学检测中采血检测已经是检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检测,往往是医生查出患者病因的最重要的检测[1]。在常规的临床检测中大多数是采用离心血清的方法进行分离,这样消耗时间比较长影响了血清的不稳定性[2]。而采用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进行采血,能快速的将血清分离,对阻隔血清,保障血清的稳定性有很好的效果。通过与普通采血管的检测进行比较,来探究血清分离胶对检测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6例进行血液的采集,其中男性体检者为25例,年龄为21-48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2.5±3.8)岁;女性体检者为21例,年龄为22-51岁,平均年龄是(34.5±4.3)岁。随机将这46例体检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采用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采血的为观察组,采用普通的玻璃采血管进行采血的为对照组。这两组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比较无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这46例健康的体验者进行空腹的静脉血采集。其中观察组的23例体检者用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2ml,放置在温室里进行15分钟的离心血清分离。对照组的23例体验者采用普通的采血管采集血液2ml,放置在37度的水中进行30分钟的血清分离。比较两组检测结果中的葡萄糖、Ca2+、碱性磷酸酶、K+等12项检测指标的变化。检测后将两组分离出的血清保存在温度较低的室内,待0小时、24小时、48小时后再次进行检测,观察两组的稳定性。

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经血液检测得出,观察组的体检者和对照组的体检者12项的生化检测的指标无较大的差别,其中有3项的生化指标两组比较有少许的变化,见表1。但经过0小时、24小时、48小时后,12项的生化指标中BUN、K+、AST的数值两组对比,对照组体检者的3项数值比观察组体验者有明显的升高,见表2。

3讨论

采血检测作为临床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普通的单纯的玻璃采血管在临床中非常的具有误差性,无法在医学检验中更快的得出数据有时存在着数据的不准确性[3]。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的应用能快速的将血清分离,不会破坏血液中的成分。经本次的研究得出的数据显示,在48小时后检测各项数据依然变化不大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用普通的采血管经过48小时后K+、BUN的数值明显的升高,是因为在存放的过程中红细胞中的K+、BUN浓度释放到血清中,引起血清中K+、BUN的浓度升高。观察组的体检者和对照组的体检者进行12项的生化检测后的指标无比较大的差别,其中有3项CK、GLu、TP的生化指标两组比较有少许的变化。所以采用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能快速的使血清分离,血清中的元素不会被破坏,检测出的结果误差小,比较适用于急诊的血液分析检测中。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的应用给临床的医务工作者带去了便利,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的。

参考文献

[1]闪全忠,赵辉,连晓敏等.肝素抗凝血浆和血清中22项临床化学指标的对比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11,13(24):67-68.

第9篇:对支教的理解范文

一、能力本位教育(CBE)

CBE,全称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是在二次大战后,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提出来的能力本位教育。其概念的核心就是需要先去企业进行调研,根据不同的职业岗位,确定企业对员工的能力需求,制定相应的能力目标。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学校需聘请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岗位群的需要,建立专业群,并对需求进行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行业应该具备的能力。学校的教师根据这个培养方案中提出的能力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通过一定的考核方式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了能力要求。CBE强调的教学基础就是能力,科学管理严格,办学形式灵活多样,专业群以岗位群需求建设,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培养核心,顺利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职业能力目标。

能力本位教育注重打破传统学科为主的教学体系,不再单纯以学科和学制来安排教学,根据它的特点提出了能力课堂的概念。

二、能力课堂

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背景下,以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多向互动自主合作探讨能力,精心组织、策划每一堂课,以顺利达成教育教学能力目标为最终任务。其中,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动手动脑能力和团队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领导者和驾驭者,对自身也有着更高的能力要求,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有灵活的主持应变能力解决课堂突况,有话题引导能力引导学生往教学目标方向发展,有课堂进程的控制能力掌握教学进度等。能力课堂的发展使教师不能仅止步于“双师型”,更要不断地提高。

三、考核方式

以能力本位教育为主要指导思想,通过一系列能力课堂的教学,参与学员如何能够判定是否达到了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呢?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学习该专业的学生须具备装配、调试、维修较复杂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及各种复杂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会根据工艺要求进行设计改造,会运用单片机和PLC设计和改造工业自动控制设备电气系统等一系列能力。人才培养方案中要体现出以这一系列能力为基础,提高分析能力并确定出能力标准,以模块化课程的方式达到能力标准。在能力课堂上完成教学工作,完成后可以通过技能鉴定考试来考核能力的掌握情况,并授予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种考核评价方式能充分体现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以应用为目的,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原则,有利于学生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适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性人才的要求。

当然,单一的考核已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能力,技能竞赛的存在就使能力本位教育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且还可以从比赛中学习目前最新颖的设备以及最先进的知识点。

四、能力本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

以电气自动化学生为例,我们以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将学生进行分阶段学习,即中级对应中技阶段,高级对应高技A段,技师对应技师阶段。学校组织的专家根据每个阶段的能力确定培养目标,教师组织教学,例如高技阶段的学生在中技阶段已学过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等课程,并通过中级工技能鉴定中的镗铣床检修等考核内容确定了能力掌握程度,并已获得维修电工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那么现在就要学习单片机、PLC等设计类课程以及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电路分析课程,再通过高级工技能鉴定中的直流调速检修、可编程控制电路设计等考核项目确定各模块的掌握程度,以是否能获得维修电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来认定,这就是能力本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