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支教的理解范文

对支教的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支教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支教的理解

第1篇:对支教的理解范文

2001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下称“2011版课标”),在实验稿的基础上,从口语交际的总目标、阶段目标、教学建议、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至此,口语交际教学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在强化口语交际教学特性上的一致性

将实验稿与2011版课标中关于口语交际部分的表述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个版本一以贯之地强化口语交际教学的四个基本特性。

(一)口语交际训练目标的系统性

口语交际训练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特点,从易到难,从基本到综合,从一般到特殊,循序进行。比如,从表达能力上看,第一学段提出“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第二学段提出“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第三学段提出“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可见层级目标分明。再如,从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情意态度上看,学生从第一、二学段的“积极参加讨论”到第三学段的“乐于参加讨论”,再到第四学段的“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经历“敢说—愿说—善说”的梯度渐进训练过程。

(二)口语交际活动的互动性

口语交际除了要具备基本的口头表达能力外,还应具备交际过程中应有的待人处事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双向互动的方式才能得以实现。两个版本的课标均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口语训练的互动性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教师在选择训练材料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材料内容能否激发深层多向的互动。

(三)口语交际行为的情景性

言语行为永远是言语主体、言语对象与言语环境三者的结合体。言语行为具有在场性。创设生动、逼真的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表达的主观欲望。因此,两个版本的课标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上明确指出:“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四)口语交际训练的实践性

实验稿指出:“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知识。”2011版课标也指出:“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这些都强调学生必须且只能在灵活多变的交际过程中去体验口语交际知识、原则、要领的真实和必要,所以教师要把口语交际的知识、原则、要领,无痕地融于口语交际训练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自行建构相应的知识,把握相应的原则和要领,从而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两个版本的课标都“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日常生活是学生运用口语交际最广泛、最频繁的领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各种各样的锻炼形式。“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强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必须依赖于生活实践,而形成口语交际能力后,最终又运用于日常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进行。

二、在相关部分内容上的拓展性

对比实验稿与2011版课标,我们也看到,在教学建议和教学评价部分,2011版课标中增加了以下内容:

第一,在教学建议中,主要增加了“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这一条。它含有以下三层意思:其一,凸显了口语交际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价值,必须把它放在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来对待。其二,强化了语文课堂教学作为言语实践活动的一个非常基本的特质——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过的是语言的生活,是在母语环境中,通过典型语言材料的学习模仿,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运用语言能力最为经常和重要的方面,它和语文的其他能力是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口语交际训练不只在口语交际的课堂上孤立进行。其三,这样表述的背后,意在体现对严重忽略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纠偏的决心,意在澄清部分师生所认为的口语交际不学就会的误解。

第二,在评价部分,增加了“考察口语交际水平的基本项目可以有讲述、应对、复述、转述、即席讲话、主题演讲、问题讨论等”。这既是对于口语交际评价方式的明确,也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建议——语文教师应根据交际的场景合理规划口语交际的内容,选择教学方式。

第三,在评价部分,第一次强调“应按照不同学段的要求,综合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意态度和表达能力。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与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第二、第三学段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综合考察”这一取向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对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评价,应从参与意识、情意态度和表达能力三方面整体推进,注意避免对立、肢解、偏重的倾向。

对“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与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第二、第三学段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表述,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在整体推进的过程中,分阶段各有培养的侧重点,也各有各评价的关注点。第一学段重在参与意识、情意态度,第二、三学段重在表达能力。

第四,在评价部分,增加了“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考察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这一要求。这既是注重对于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过程性评价,也反映出日常生活情景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表现水平在口语交际评价中的地位。对于教学的指导意义在于,教师要强化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把语文生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建立关联,相互促进相互转换,这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不二法门。

第2篇:对支教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分析与理解

研究对象是任何一门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内容和本质所在,也是一门学科之所以建立的内在根据。党的领导集体不断丰富我国以德治国的内容,最终确定以德治国必须把政治和道德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以德治国的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更加明确,其地位和作用也更加凸显了。新形势下,科学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其基础条件是必须弄清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时,已经有一些学科涉及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内容,比如教育学、政治学以及伦理学,但是这些学科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与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差距,不是完全的重合。当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后,学术界对其研究对象的说法也是众说纷纭。笔者个人认为特定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可能不一样,因此,研究对象的说法也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是,正是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我们才看到学科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

恽重老师在《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对象应该是什么?》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应该以人们的政治思想、政治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笔者个人并不是很赞同这种观点,人们生活在社会中会有很多行为,但这些行为不完全都是政治行为。举个简单例子来讲,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内容,但是尊老爱幼的行为属于社会公德的行为,而不是政治行为。政治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不是全部,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思想、认识等都政治化,这样是不科学的。

吕才明老师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商榷》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他主张把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分开来研究,建立两门单独的学科。这种观点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可取之处,确实,任何学科都要形成有一定规律性的东西才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才能将知识传于后人。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究竟是区别多一些还是联系多一些是一个非常值得深究的问题。如果两者确实区别多于联系,那确实应该如吕老师所说,应将其作为两门单独的学科进行研究。但是,如果两者的联系更多,那就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对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个人,这些个体之间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如何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笔者认为应把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区分之后,再有机结合起来。尽管个体之间由于生理、心理、成长环境、经历、学习能力、思想、知识储备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可以遵循的规律,只是由于个体差异可能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但是大的方向是不会有差异的。因此,我们主张笼统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再根据个体的差异性做适当地调整以适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受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及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对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以及个体差异性等因素把握得越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会愈好,反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会很差。所以,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必须要研究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如果撇开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那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曾经说过,对某一现象所在领域中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构成了一门科学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也是一样,在这个领域中也有自己特定的矛盾,即对某一个特定社会、特定阶级的人们思想品德应成为什么样子和人们实际思想水准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中其实就包含了思想品德形成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两方面的内容。一定阶级和社会的人们目前所拥有的思想水准如果达不到社会预期的标准,那么,就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就是为了达到社会预期的标准。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只是他们所站的角度不同而已: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思想政治教育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两者尽管角度不同,但是目标却是一样的,就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特殊矛盾。所以,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确实应该如张耀灿等几位教师所说,把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当成一个整体作为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

第3篇:对支教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高职护理;解剖实验教学;问题;对策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实验教学在该课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校着力于高职护理解剖实验教学改革,针对传统解剖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一、传统解剖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课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在传统的解剖实验教学中,教师偏重于理论教学,教学计划中理论课时明显偏多,超过了三分之二,片面追求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实验教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实验课存在课时偏少、经常被理论课占用、纪律比较松散、考核不严格等问题。学生对解剖实验课的重要性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解剖实验教学的效果。

2.实验课教学方法单一。

解剖实验课基本上是教师边示教边讲解标本,方法比较单一,学生边看边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有些学生理论知识没掌握好,跟不上教师讲解的节奏,达不到借助实验课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要求。

3.实验课学生兴趣不高。

第一次上解剖实验课,学生有新鲜感,能够按照安排上好课。以后的实验课,有些学生在实验室外闲逛、闲聊,有些玩手机,认真听讲的学生越来越少,实验课几乎成了自由活动课。实验课学生兴趣不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有些学生没有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有些学生介意标本福尔马林的味道;教师没有做到有效管理,教学方法单一。

4.硬件设施比较落后。

老校区的解剖实验室比较简陋,挂图、模型、示教标本乱放,教学空间显得拥挤。标本陈列室的标本数量不多,示教标本损坏得不到及时补充,标本在数量、质量上满足不了教学要求。实验室没有专职实验员,由其他代课教师代管,管理缺乏有效性。

5.缺乏专业特色。

解剖实验课缺乏专业特色,课时有限,实验内容的重点没有放在与护理操作相关的解剖知识上。

二、对策

1.重视实验课教学,规范管理。

实验课教学是解剖教学的重要部分,与理论课教学相辅相成,通过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首先是重视实验课教学,保证实验课课时,严格按教学大纲制订实验计划,按计划实施实验教学。其次是提高实验课质量。教师要精心备课,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要熟练掌握与实验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实验课。教务处(系部)要加强实验课的督导,对实验课进行规范管理。最后是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课堂考核。一方面,可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另一方面,课堂考核实验与理论各占一半,有助于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

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打造专业特色。

我校组织解剖与临床教师讨论、制订高职护理解剖实验等教学内容,力求解剖实验教学与护理操作密切相关,体现护理专业特色。例如,在传统的泌尿系统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示教肾(肾的剖面)、输尿管、膀胱、尿道的位置、形态,虽然实验内容全面,但专业针对性不强。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后,我们将重点放在示教膀胱、男女尿道标本教学上,这些内容与“膀胱穿刺”“导尿”等护理操作有关,教学不仅重点突出,而且具有专业特色。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上实验课的兴趣。

传统的解剖实验课是教师结合标本全面讲解,结果事倍功半,不尽如人意。近年来,我们在解剖实验教学中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把教师讲解标本的教学制作成微课,示教标本前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微课教学,学生在实践操作前能做到心中有数。观察、辨认标本后,学生到多媒体教室结合问题、联系临床进行分组讨论。

4.加强实验室建设。

第4篇:对支教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 成功智力理论 教学反思

一、透视当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决定教学的成效。反思当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曲解。

作为综合课程的《历史与社会》,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有利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促进他们整体地、历史地认识社会,在获得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1]但现实是,中学普遍片面追求升学率,以确保优质生源。培养出来的学生运用历史、地理知识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现实社会生活的能力不足。中考《历史与社会》开卷考试后,人们对其在教育中所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认为该课程教学效果,不会妨碍学生升学,也不会影响学校声誉,忽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违背教育规律,加剧社会课的教学难度,使学校教育偏离正常轨道,所带来危害是严重的。

(二)教材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不足。

《历史与社会》包含了中国和世界几千年的历史,囊括了无数历史事件。传统的教材内容和考试方法,使教师禁锢于填鸭式教学,使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恶性循环中,没能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只是不断地重复别人的观点。《历史与社会》涵盖了大量人文地理知识,而自然地理部分的天文、气象、水文和生态等部分教学难点被忽略了。但现实情况是人类自身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天灾人祸持续不断,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等已成为全球问题。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基础课,教材在知识结构、内容安排上的系统性和实用性略显不足。

(三)教师教学缺动力。

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育思想。由于《历史与社会》是开卷考试,有些教师萌生失落感,工作积极性下降,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而本来就对该学科学习期望不高的学生,更加丧失对该学科的兴趣。其次,生源良莠不齐,而一些教师无视学生间的差距,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满堂灌”,课后无教学反思。最后,由于社会课综合性提高,把握教材困难,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多数被动接受学习,学习目的不明确,思维的深度只限于教师划定的圈子,不愿也不敢多作思考,导致教学目的和要求的落实不到位,妨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成功智力理论的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突破了传统智力观的单一性,将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智力作为智力的有机构成,并认为所有人都可以发展成功智力,都可以成功。斯腾伯格认为具有成功智力者有以下20个特征:能自我激励;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知道什么时候应坚持;知道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能将思想转变为行动;以产品成果为导向;完成任务并能坚持到底;都是带头者;不怕失败的风险;从不拖延;接受合理的批评和指责;拒绝自哀自怜;具有独立性;寻求克服个人困难的办法;能集中精力达到自己的目标;既不会对自己要求过高,又不会对自己要求过低;具有延迟满足的能力;既能看到树木,又能看到森林;具有合理组织的自信及完成其目标的信念;能均衡地进行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思维。人的智力与现实生活中的成功息息相关,成功是智力的本质要义,在现实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是衡量智力活动的标准。[2]这一精神与新课改精神不约而同。新课标的最大特点是主张“回归生活世界”,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我国教育界已充分肯定了成功智力理论的科学性,并把它作为新课改的理论基础。

三、基于成功智力理论的历史与社会教学反思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教师应直面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新课程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智力协调、平衡发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分析性智力用来发现好的问题解决办法;创造性智力帮助形成好的问题,实践性智力将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实施,发展成功智力,培养创新人才,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教学主线,贯穿教学活动始终;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使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二)吃透教材,补充生活化的本土内容。

教师要立足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补充生活化的本土内容,使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和生活现象、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要吃透教材,创设教学情境,处理好知识点的知识性与思想性的关系,实现历史与社会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教学内容要注重人类可持续发展,适时补充与生活相关的自然地理内容,使学生学以致用,如二十四节气;农业生产;森林保护;土壤对环境的作用,以及热带风暴、寒潮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现象的产生和防御等内容。

(三)创设问题教育情境。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端,教师应该摒除为学生想好问题的习惯,秉持自我发现问题原则,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生成性问题更能暴露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历史与社会教学带来教育契机;同时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既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去克服,又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鲜明地体现历史与社会的教学目标要求,实现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四)建立全面正确的评价体系。

斯腾伯格所说的成功智力是在生活中达到成功所必需的一组能力的整合。具有成功智力的人通过平衡使用自己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来适应环境、选择环境和塑造环境,并最终获得成功。成功总是相对于原有基础而言,是没有终极意义的,无止境的;成功的最高境界和目的是主体获得自己争取成功的能力。相应的,在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不能单纯地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而应建立全面正确的评价体系,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获得为标准。

参考文献:

第5篇:对支教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物理教学、调查、课程理念、对策研究、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前言

近年来,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有了许多新的特点,职业学校的物理课程的教学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物理课程的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课程理念。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一门学科教学。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切实提高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学质量,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1 职业学校物理教学的现状

1.1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高,动力不足

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如市场经济的冲击,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等等,学习的兴趣不高,有许多学生对学习物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学习物理的动力不足。

1.2职业学校教师角色的转换

随着社会的转型,学校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要求学校教育的中心支柱一教师的角色也必须要发生相应的转换。物理学科新的教学理念重点关注学生的探究、创新等,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也应借鉴新的教改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对职业学校物理教学现状进行研究的重要性

2.1物理教学在构建学生职业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

职业教育担负着为整个社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对提高国民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职业学校教学目标中也更加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物理教学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职业能力不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而且还应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物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知识,而且还应训练学生使他们获得从业所需的实践技能。

2.2对职业学校物理教学改革进行对策研究的重要性

我们需对职业学校的物理课程教学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采用新的课程理念,并结合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教学目标新特点,对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学做一些前瞻性的对策研究。目前,我省的许许多多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学处于一片理论与实践的丛林之中。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职业学位的物理教学提出建设性并经初步实践检验的对策,使物理教学走出这片丛林。

3 提高职业学校物理教学改革的建议

3.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体现职业特点

不论是技术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需的专门人才,应该是“一专多能”的全能型人才。教师们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面对着职业学校物理教学所出现的问题,将每个专业的专业特点与物理知识相结合,在物理教学中体现职业特点,全方位深化物理教学的改革。例如在力学部分的教学中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就可以结合专业知识对力的分解、力的平衡问题、力矩知识进行知识整合解决工程中的求约束反力实际问题,在电学部分让机械专业的同学安装一个简单的室内照明线路,从而体现出职业特点。

3.2 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尊、自信

有许多学生学习物理感到困难,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学中这一点表现得特别突出。因此,我们首先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补缺补漏;然后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来源于生活,用理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成就感。例如在动量这部分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用鸡蛋碰石头的案例水火箭的制作让他们亲身体会物理的魅力效果就非常明显;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学生没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或者根本就不想学,是属于学习心理问题的范畴,我们要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辅导,对那些根本不想学习物理的学生要激发起他们学习物理的动机。

3.3 分层次教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有许多老师和学生都认为物理教学需要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分层次教学方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学生的实际水平,另一种是按学生的实际需要。这两种方式各有特点,按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教学,符合“最近发展区”原则,能够保证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均能有所发展,更上一层楼。比如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部分的教学中,我就要求学生自己结合所学的知识设计出不同的电路图。根据学生的水平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还要求他们写出设计报告总结出不同电路的利弊来,起到了很好的分层教学。

3.4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分布在企业生产的第一线,现代企业呼唤高素质技术工人,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总课时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相对减少理论方面的教学,要保证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不仅要开设常规的实验,还要开设探索性实验,综合实践训练,例如制作“水火箭”,制作数字显示器等。

4 结语

通过对职业学校物理教学情况的调查、统计分析、对策研究,并将对策应用于实践中进行检验,得到以下初步结论:

(1)对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学现状有一个较为全面准确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化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2)对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符合教育教学规律、针对性强的对策,并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检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3)在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学中,运用新的课程理念,为全面深化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学改革提供实践的基础。

(4)通过对职业学校物理教学质量的改革,希望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 朴雪涛:《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当代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第6篇:对支教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骨科;护理

我科从2014年开始对所有膝关节置换病人,进行术前、术后疼痛教育工作,做到所有患者都接受术后各种康复措施,接受医师提供的各种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是2015年在我院进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其中女性96例,男性29例。年龄51~81岁之间,平均年龄69岁。均为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使用假体Stryker。平均住院时间11天,除1例伤口延期愈合,其他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

1.1住院期间疼痛管理方案

住院前对所有患者进行例视频演示节目教育,组织患者观看视频,大致了解膝关节手术和康复过程。住院第一天所有患者口服塞来昔布50mg,一天3次。连续口服药物直到手术当天,术中使用鸡尾酒疗法,具体使用罗哌卡英10ml、地塞米松1ml、肾上腺素0.5ml、生理盐水38ml。假体安装前关节囊后方注射25ml、伤口周围15ml。术后第二天改用肌肉注射帕瑞昔布40mg,一天2次。

1.2疼痛评定标准

使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4”以下为轻度痛,“4~7”为中度痛,“7”以上为重度痛。

2结果

患者术后第一天到出院前进行疼痛记录,采用视觉评分法纪录患者疼痛程度。强度疼痛在4以上加用地唑辛5mg肌肉注射,疼痛强度3以下不需要药物干预。125例患者中术后第一天45例疼痛为4,第二天24例疼痛为4,第三天9例,第四天3例,第五天疼痛均降低为2。术后48小时,开始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每天CPM上午30分钟,结合患者主动功能训练。术后患者第3天ROM0~60度,第4天0~90度,术后5天0~110度。术后6天ROM到0~120度。

3讨论

疼痛是继血压、脉搏、体温、呼吸之外的第5生命体征,疼痛会引起人体一系列反应。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直接关系到术后关节功能、影响到活动程度,也会影响关节置换的开展和应用。在开展疼痛病房前很多患者在第一次手术完后,很难接受第二次对侧膝关节置换,主要担心是术后疼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长期关节疼痛困扰,长期口服大量的止痛药物,使机体处于对疼痛的超敏状态,一旦关节部位任何外科处理,比其他人反应更加明显和严重。所以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术前教育尤其发挥很好的效果。疼痛教育工作重要性术前教育可以得到患者理解和支持,术前教育可以使患者更加主动的配合后续的治疗和康复。我们观察的125例膝关节置换患者中,有12例术前拒绝超前期止疼药物的使用,通过我们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沟通,消除了患者认为术前止疼药物没有必要、影响手术效果的顾虑。

4疼痛方案的选择和优点

无痛是实施膝关节快速康复的前提,无痛可使患者能早起下地活动,增加了患者信心,减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尿路感染和压褥疮发生。[3]

4.1教育对缓解疼痛的效果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活动及功能锻炼需要克服疼痛,然而术后的疼痛又是人体对于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里反应,在近期的护理工作中疼痛已经被公认为是临床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之外的第五生命体征,在膝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疼痛常造成患者对活动存在畏惧心理,从而不敢在最佳时间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造成肌力减退,关节局部组织粘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功能和肌力的恢复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非常不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和重建,因此解除术后疼痛已经成为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我科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取综合措施来减轻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效果较为满意,

4.2教育改变病人传统认识

有些患者认为手术后你肯定出现疼痛,所以对术前对超前止疼有抵触,拒绝口服药物;有些患者认为没有进行手术,也拒绝口服止疼药物。对于这些患者认真的术前教育,通过科室出版宣传小册学习,说会患者现场说教,消除对术前用药的抵触。有时将术后不同时间患者放到同一病房,对患者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有利于推进后续的治疗。术后配合伤口周围冰敷,CPM功能锻炼,在患者无痛下进行康复训练,制定膝关节康复措施,达到最大膝关节功能恢复。我科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通过特殊护理措施缓解术后疼痛,对护理人员加强疼痛护理培训。对患者实施疼痛教育、健康宣传、心理鼓励以及补充治疗后,结果表明护理干预组患者疼痛显著轻于空白对照组(P<0.05)。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疼痛控制后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信心,为患者术后的生理、心理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娟,程一钊.护理干预对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16):1958-1960.

[2]陈寅芳,孙超.术前教育与心理护理对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情绪影响的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7(1):137-137.

第7篇:对支教的理解范文

云南省大理卫生学校,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如何对接。方法 自2011起,对所教授的护理专业班级采用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结果 2012年护考通过率为64.0%, 2013年护考通过率为69.0%,2014年护考通过率为77.0%。结论 通过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对接方法的应用,护考通过率逐年提高,值得推广。

[

关键词 ]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护考对接

[中图分类号]R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3)05(c)-0046-02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ediatric Nursing Care Docking Test

LI Baoli

Dali Health School,Yun nan 67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vocational teaching pediatric nursing and nursing test how docking. Methods From 2011 onwards, the professor of nursing classes using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ing and nursing pediatric nursing exam closely integrated. Nursing exam result 2012 pass rate of 64.0%, in 2013 nursing exam pass rate of 69.0%, in 2014 nursing exam pass rate of 77.0%. Conclusion applications vocational teaching and pediatric nursing care test docking methods, nursing exam pass rate has increased annually,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Vocational pediatric nursing; Education; Nursing docking test

[作者简介]李宝丽(1972.10-),女,本科,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人,讲师,研究方向:《儿科学》、《儿科护理学》专任教师;有执业医师证,内科主治医师。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简称护考)是我国护理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准入考试。根据我国2008颁布实施的《护士条例》规定: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完成8个月的临床实习后即可以参加当年的全国护考。至2011年,我国对护考进行改革,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大了对考生实践能力的考核,着重考查学生对病情的分析判断及处理能力[1]。对于仅仅在临床实习不到一年的中职护理学生来说,考试难度大,护考通过率较低,而护考是否通过不但与学生的就业,而且与学校的声誉息息相关。因此,如何提高中职学生护考通过率,就成了学生和广大中职教师关注的焦点,一般来讲,除了学生个人努力外,护理教学方法的正确与否也与护考通过率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如何对接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护考通过率,为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校2009—2011年分别招收护理专业学生,每级三个班,分别有198名,203名及211名学生,均为初中毕业生,在本校已就读一年半,具备一定的医学理论基础。

1.2 方法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临床主干学科之一,该校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下学期讲授,是护考必考课程,儿科护理学试题一般占护考总试题的13%~16%。随着笔者对教学、护考认识和实践的深入,自2011年起,采用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 提高护考认识,加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学生进行护考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护考的具体情况,使学生清楚意识到毕业后只有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才能顺利就业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督促学生在校期间积极、主动、自觉学习理论知识,临床实习期间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前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做准备。

1.2.2 紧贴护考大纲,对教材内容去繁就简,采用模块化教学 首先,应该深入了解和吃透护考大纲,将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去繁就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考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模块化教学,一般来讲,中职学校所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第二部分为儿童保健;第三部分为儿科各系统疾病的护理。对这三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应明确进行划分,根据护考大纲要求的内容,教学中应该重点讲解,对于大纲没有要求的内容,而临床中又有应用的内容,也应该重点了解,这样既有效应对了护考,也有利于临床知识面的拓展。另外,还应注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应用,通过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讨论问题,以获得问题的解决,这种从传统讲授为主转变为讲授研讨相结合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而且将基础学科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2]。

1.2.3 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的能力 儿科护理学中各系统疾病的护理是考试的重点,主要包括临床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及护理要点,这部分部分内容系统性较强,与临床实际工作联系紧密,不但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还要具备临床工作经验,也就是说要具备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很多学生不足的地方。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提倡理解后再记忆。如对发热患儿要注意保持体温稳定,当体温超过 38.5℃时可采用物理、化学药物的方法进行降温,而对麻疹患儿,高热时需兼顾透疹,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禁用乙醇拭浴,而对水痘患儿可用物理降温,但不能用阿司匹林。这些知识点都是需要理解疾病的特点,然后再进行记忆。另外,在教学中注重口诀记忆法[3],如婴儿发育的过程,粗运动发育可编成口诀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精细运动发育可编成口诀为:一握二伸三抓扒、六换七捏九食拇。

1.2.4 重视病案教学 教学中注意采集并整理各种疾病的真实案例,在每节课结束后,老师提供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如:患儿男,5月,发热5 d,伴咳嗽气喘3 d,加重1 d。查体:体温39.4℃,脉搏146次/min,呼吸34次/min,精神较差,面色苍白、口周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中细湿罗音,血WBC18×109/L,N0.75,X线:双肺纹理增粗,有斑片状阴影。医生初步诊断:支气管肺炎。教师应依次提出问题,支气管肺炎的诊断依据是什么,治疗原则及药物的选择,护理措施有哪些?理论依据是什么,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1.2.5 注重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点 通过积累和精炼,我校儿科教研小组已初步建立了有近1000道题的《儿科护理学护考题库》,并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每天教学结束后都布置一定的习题进行课后练习,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点,每部分内容学完后,让学生完成历年护考真题相关部分的练习,以查验知识的掌握情况。护考前,应进行模拟试题训练,寻找差距,对薄弱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

1.2.6 考前集中辅导 近年来,我校针对护考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学习自觉性、积极性较差、且忙于临床实践,不能有效保证学习时间的情况,采用自主报名、考前集中辅导的形式,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4个周的集中辅导中,围绕《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制定考前辅导计划,在教师精讲、串讲课程内容的同时,学生通过做《护考题库》的试题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最后一周安排为模拟考试,达到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查缺补漏的作用。

2 结果

2011年采用教学与护考对接的方法后, 2012年护考通过率为64.0%, 2013年护考通过率为69.0%,2014年护考通过率为77.0%。护考通过率持续提高。见表1。

3 讨论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从出生到 14 周岁的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的科学[4]。它与成人临床各科护理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在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与成人护理又存在着很大差别,并且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造成了儿科护理学的具体数据多,概念多和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繁杂等特点,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儿科护理学的教学难度和学习难度[5]。护考是中专护理学生顺利就业和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护考制度不断在改革,护考考题越来越接近临床和注重实践能力,考题难度加大。因此,对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师来讲,如何创新教学的模式,适应新的护考制度以及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就变成了目前儿科护理学教学中非常突出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对接的探索研究发现,只有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护考的认识,紧贴护考大纲,对教材内容去繁就简,采用模块化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的能力,重视病案教学,以及注重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点,考前集中辅导等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与护考的有效对接,使学生的护考通过率明显提高,较常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推广。

[

参考文献]

[1]罗丽芳,杨丽萍,聂小莉. 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结合的探索[J].当代护士,2014,3(1):139-140.

[2]谢玲莉,秦云.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1):335-336.

[3]边琼萍.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浅谈《儿科护理学》教学体会[J]. 医学信息,2012,25(4):14.

[4]贾文颖. 护考与中职儿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有效对接[J].教育界,2014,24(8):94.

第8篇:对支教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血清分离胶;生化指标;生化指标

在医学检测中采血检测已经是检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检测,往往是医生查出患者病因的最重要的检测[1]。在常规的临床检测中大多数是采用离心血清的方法进行分离,这样消耗时间比较长影响了血清的不稳定性[2]。而采用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进行采血,能快速的将血清分离,对阻隔血清,保障血清的稳定性有很好的效果。通过与普通采血管的检测进行比较,来探究血清分离胶对检测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6例进行血液的采集,其中男性体检者为25例,年龄为21-48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2.5±3.8)岁;女性体检者为21例,年龄为22-51岁,平均年龄是(34.5±4.3)岁。随机将这46例体检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采用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采血的为观察组,采用普通的玻璃采血管进行采血的为对照组。这两组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比较无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这46例健康的体验者进行空腹的静脉血采集。其中观察组的23例体检者用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2ml,放置在温室里进行15分钟的离心血清分离。对照组的23例体验者采用普通的采血管采集血液2ml,放置在37度的水中进行30分钟的血清分离。比较两组检测结果中的葡萄糖、Ca2+、碱性磷酸酶、K+等12项检测指标的变化。检测后将两组分离出的血清保存在温度较低的室内,待0小时、24小时、48小时后再次进行检测,观察两组的稳定性。

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经血液检测得出,观察组的体检者和对照组的体检者12项的生化检测的指标无较大的差别,其中有3项的生化指标两组比较有少许的变化,见表1。但经过0小时、24小时、48小时后,12项的生化指标中BUN、K+、AST的数值两组对比,对照组体检者的3项数值比观察组体验者有明显的升高,见表2。

3讨论

采血检测作为临床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普通的单纯的玻璃采血管在临床中非常的具有误差性,无法在医学检验中更快的得出数据有时存在着数据的不准确性[3]。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的应用能快速的将血清分离,不会破坏血液中的成分。经本次的研究得出的数据显示,在48小时后检测各项数据依然变化不大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用普通的采血管经过48小时后K+、BUN的数值明显的升高,是因为在存放的过程中红细胞中的K+、BUN浓度释放到血清中,引起血清中K+、BUN的浓度升高。观察组的体检者和对照组的体检者进行12项的生化检测后的指标无比较大的差别,其中有3项CK、GLu、TP的生化指标两组比较有少许的变化。所以采用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能快速的使血清分离,血清中的元素不会被破坏,检测出的结果误差小,比较适用于急诊的血液分析检测中。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的应用给临床的医务工作者带去了便利,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的。

参考文献

[1]闪全忠,赵辉,连晓敏等.肝素抗凝血浆和血清中22项临床化学指标的对比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11,13(24):67-68.

第9篇:对支教的理解范文

引入激素调节本知识点时,让学生明白单细胞生命靠酶来调节正常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中植物由激素来调节,动物更加高等复杂,由神经―体液共同调节来完成。生活实例如修剪果树,去掉顶端优势,水平放置的枝条茎的背地生长、根的向地性、松柏植物的塔形树体、种子休眠、果实成熟、动物生长、发育、代谢、生殖、水盐糖平衡均由激素调节来维持。`

在植物生长素的作用的学习中,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来了解生长素的作用,如家里生的豆芽菜和市场卖豆芽菜为何截然不同,前者根先发育,很快长老;后者胚轴(茎)优先生长,而根的生长受到抑制,这正是自然生长和生长素处理的结果,原因是自然生长时种子产生少量生长素促进根生长,胚轴、芽发育由于浓度太低生长很慢,因为根对生长素敏感、茎对生长素浓度要求高、芽次之。而用较高浓度生长素处理后,根受到抑制,胚轴(茎)长得最快,芽也较慢,故出现市场上出售的豆芽菜茎细细长长,看不到根,很嫩。再如西红柿、西葫芦点花处理防止落花、落果、促进生长都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的原理。以及生炕火的房子,植物容易落叶、果实容易成熟是因为炕火中含乙烯,促进枝叶的休眠脱落和成熟。

在激素调节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中,同时要结合人体生理健康来讲解激素调节内容会更生动有趣。例如:血糖平衡的调节,通过饮食后的调节过程以及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来讲解。进食后由于消化吸收血糖会急剧上升,若血糖高于160―180mg/dl则会出现尿糖,但正常人很快会将血糖转化成肝糖元、肌糖元、脂肪等,从而降低血糖。使血糖很快降低到80―120mg/dl正常水平,这便是胰岛素的作用,原因是血糖一旦升高时会刺激B细胞,B细胞会在短时间产生大量胰岛素,通过血液传送作用于肝细胞、肌细胞等使相应细胞产生大量合成酶,从而将血糖合成肝溏元、脂肪等,从而降低血糖。一旦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又会产生胰高血糖素,从而加快肝糖元分解来维持血糖平衡。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激素调节在人体血糖平衡中的作用,一旦胰岛素分泌不足则血糖居高不下,大量糖随尿液排出即糖尿病。总之,激素调节的讲解要结合生活、人体生理以及健康才会使学生理解更加透彻。

在生活中要求人们吃加碘食盐,有些地方性甲状腺肿以及呆小症患儿的出现,往往就是缺碘从而导致人体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因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成年后若甲状腺激素由于缺碘合成不足时,会出现甲状腺肿;过多时会新陈代谢过于旺盛,出现“甲亢”症状,即吃的多但体重减轻、体温偏高、情绪波动大等症状;成年时,甲状腺激素过少则会出现“甲缓”,即嗜睡、水肿、反应迟钝等症状。胎儿或婴幼儿时期缺碘,甲状腺激素合成太少,会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出现“呆小症”患儿。以上分析是通过激素在人体调节中的生理作用以及病症的出现来引导学生理解激素调节和生活健康密切相关,让学生确实体会到激素调节就在你的生活中、健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