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教育教学调研报告范文

高中教育教学调研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教育教学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第1篇:高中教育教学调研报告范文

调查人数及对象,初二年级七班八班各50人。

调查目的;通过对学生学习和心理调查,了解学生心理和学习状况,为搞好教学服务。

调查情况分析。

1你现在的学习压力;过大的百分之十一,过小的百分之八十二,还可以的百分之七。

以上数据表明,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并不大。说明学习心态的调整很重要。让学生把学习当做乐趣,他不会感到学习的压力。

2你认为目前的压力来自于;老师的期望的百分之七,家庭的期望的百分之三十一,自己的期望的百分之五十六。

以上数据表明,孩子的自我期望较高。他们希望自我价值的实现。

3一般情况下,你会如何缓解自己的压力,与别人面对面交谈的百分之五十二,电话的百分之八,书信的百分之九,网络的百分之二十九。

以上数据表明,孩子需要交流,特别是独生子女。他们缓解压力的主要方法就是交流。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交流也成为孩子缓解压力的主要途径。

4如果别人不督促你,你是否主动学习,会的百分之七十九,极少的百分之二十不会的百分之一。

以上数据表明,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很强。学习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5除了老师指定的作业,你会学习的百分之四十六,体育活动的百分之三十二,上网的百分之七。

以上数据表明,学习是孩子的主要任务。

6你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吗。完全可以的百分之九十七,只能完成某几门的百分之二,部分完成的百分之一。

以上数据表明,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很强。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很重视。

7为了及时完成某项作业,你会废寝忘食的百分之八十五,参考别人的百分之十三。

以上数据表明,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对学业很重视。

8你认为学习是乐趣的百分之七十四,不得不做的事百分之二十四。

以上数据表明,培养孩子学习乐趣非常重要。

9在学习和娱乐发生冲突时,你会学习的百分只七十四,拿不定注意的百分之二十三,娱乐的百分只三。

以上数据表明,孩子对自己学业的重视。也说明玩是孩子的天性。

10为了把功课学好,你会放弃许多感兴趣的活动,会的百分之三十六,二者兼顾的百分之五十一不会的百分之十二。

第2篇:高中教育教学调研报告范文

引 言:感恩是对他人的帮助和恩惠由衷地表示感激,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通过感恩教育唤醒农村中小学生的感恩情怀,让每个农村中小学生都学会感恩。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自身德育素养,改善人际关系,获得他人尊重,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增强农村中小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在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古训。 在现在,中小学生的感恩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基点。我们应注重中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的感恩教育,他们的感恩意识相对薄弱,加强他们感恩意识的培养,关系到我们整个民族的未来。

1.有些学生在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都不需要管,长辈们把他们当作宝贝,从来不让他们吃苦,而享受过度宠爱和溺爱的孩子有可能养成掠夺式的生活态度,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尊重他人、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与他人难以合作等等。到了学校需要自我照顾时,缺乏一定的自立、自理能力。与同学间、师生间的人际关系不协调,甚至一些学生会出现心理障碍等问题。不少家庭急功近利,在孩子教育上重学习、轻品德,还有一些家长受自身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的限制,缺乏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不可能站在别人的立场看待问题,也不会考虑别人的利益和感受,自然谈不上感恩。

2.社会感恩教育缺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卡通、网络、新闻媒体等公共媒介中,只注重经济利益,忽略了对孩子的基础教育。

3.学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与其先治国平天下,不如先修身齐家,因为直观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更好理解。而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爱家、爱父母”也远比“爱祖国、爱人民”实际得多。我班一男生,由于自幼家境困难,父母被迫双双外出打工,无法照看他,8年后,父母接他到城里上学,在他父亲出差,母亲急性阑尾炎住院,需要人照看时,他竟然离家出走20多天,目的是为了报复父母当初没有照看小时侯的他,他现在就是要让父母难受等。像顶撞老师,学生不服家长的管教,要离家出走……这些种情况不仅仅存在于现在的大城市,类似情况在我们农村中小学校的学生身上常有发生。

1引导农村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 。

感恩教育应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学校要经常组织全体师生学习感恩的思想,要使学生体会到祖国的博怀、社会的行进脉搏、集体的凝聚力量、父母的艰辛无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恩意识。

(1)适度的感恩愿望。要引导学生既要知恩图报,但又不能把报恩变成了个人的终生负累,这样容易导致知恩图报的畸形化。要引导大学生拥有正义、文明、健康、向上的感恩认识,做到努力在平时,坚持在平常,奋斗在平凡,关键时刻看品格,生死关头经考验,危难之中见真情。

(2)正确的感恩方式。感恩,不是庸俗的私情义气,而是要在力所能及和社会法律道德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不能因为报恩而付出自己终身的幸福,更不能因为对某些人的感谢而损害了他人或社会公众的利益。知恩图报既可以通过直接的方式,也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报答。

(3)平和的施恩心态。我们既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又要像华罗庚所言“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做到施恩不图报。另外,要感谢帮助自己的人,也要理解不帮助自己的人。不能因求助不得而记恨于心。

2.巧妙激发农村中小学生强烈的感恩情感。

学生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思想的完善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我们有义务去改善和挽救正在渐渐淡化的道德观念和日益冷漠的心。只有社会中的每一份子都重视起来,我们的和谐社会关系才能建立起来。

(1)作为学生最初教育者的家长们,应该以身作则,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父母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榜样。 如果父母常怀感恩之心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孩子会变得富有爱心、开朗活泼、健康乐观。爱孩子,就要让孩子了解家里的难处、父母的辛劳,从而珍惜眼前拥有的幸福,对父母产生尊敬、爱戴和感激之情。

(2)充分发挥教师的感染作用。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楷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让学生从老师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决不能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感恩教育讲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并不是简单的行为习惯养成,也不是严格要求就行,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一位合格的教师,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中、思想上都要对学生加以关心和引导,但这并不表示教师在生活中担当“保姆”角色。平时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既能锻炼学生做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

(3) 学校要建立人本生态,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学校不仅应当传授科技知识,还应当注重人文修养,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要适应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的要求,建立一个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高度协调的生态系统,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因为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和平的种子。另外,学校感恩教育应尽可能地寓于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启迪。

(4)社会要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正面激励学生。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赋予感恩教育的内容,比如儿童喜欢的动画片。在舆论方面正面的宣传,努

力挖掘古今中外名人有关感恩的嘉言懿行,学习革命前辈、英雄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以及搜寻益智育德的成语典故、寓言童话、歌曲、影视等,使这些丰富资源成为感恩教育的生动教材。3、积极开展丰富的感恩活动,加强感恩教育。

身边的所见所闻让我觉得现在的农村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缺少了最基本的感恩之心,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和义务来培养学生的感恩心,于是我在班级里布置了一些小任务:

(1)回报父母养育恩,为父母做一件事,如整理房间、洗碗、给父母捶背、为父母倒茶等,从中体验父母的的艰辛和不易。寻找父母身上让自己感动的东西,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付出。

(2)在班会课中结合社会中的感恩典型事例(这些典型事例都要求由学生自己去寻找)展开讨论,在班级中树立感恩的基本意识。

(3)学会感恩从身边小事做起,寻找身边值得感恩的小事,如对帮助自己的同学感恩,多说谢谢,卫生委员晚自习后,默默无闻为班级关门窗等等,这正是大家值得感恩和学习的鲜活事例。

(4)在周记中回顾和记录自己的感恩心得,发现身边的感恩事件。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对感恩教育的接受程度。

(5)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活动。如征文活动、黑板报出版、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感恩”活动。

另外班级经常有意识地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篮球、接力等比赛,让学生感受爱和团结的力量,感受互相尊重、谦让、宽容、友好合作的快乐,激发感恩的情感。

中国有句俗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国人的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回报社会。所以,我们社会、家庭、学校要意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们在形象直观,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生活中体悟和认同感恩,具备感恩之心,养成感恩的习惯。让感恩的种子在平凡的生活中发芽、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____市颍东区老庙镇中心学校 马忠强)

[参考文献]:

[1]林云霞:系列活动促感恩,班主任之友[J]。2007,(2)文章类

[2]建设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N]。中国经济时报,2005-01-27(2)。文章类

第3篇:高中教育教学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词汇教学;词块;中学英语;现状调查

1.研究背景

词块即由多词构成,能够用于构成句子或者话语,可以实现一定语法、语篇或语用功能的最小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马广惠,2011)。词块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在自然语言中出现频率高。据统计,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交际是通过词块实现的,而非单词的形式(杨玉晨,1999)。可见词汇教学不能不触及词块。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国外就有语言学者着手关于词块属性、特点及其教学意义的研究,譬如Michael Lewis的The Lexical Approach (1993) 等。国内学者自二十世纪初以来,也逐渐意识到词块教学对于外语学习的意义,认为词块是有待开发的英语教学资源(吴静&王瑞东, 2002),甚至可以成为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李太志, 2004)。根据研究表明,词块作为一个多词结构,可以整体储存和提取,降低大脑的编码成本,提高记忆效率和使用的准确率;并且,词块中的大量惯用语和语篇提示语等可以提高学习者在语篇理解(包括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以及语篇输

出(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方面的流利性(吴静&王瑞东, 2004)。

本课题组对中学英语教师现有的词汇教学方法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词块教学这一新理念进行了调研,以了解本地区学校英语教师词块(词汇)教学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2.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

本研究调查的对象是长沙地区中学在职英语教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13份,有效问卷103份,回收率为75.3%,有效率为91.2%。

2.2研究工具

中学英语教师词块教学行动策略研究问卷为综合型问卷,共由两部分组成(见附件)。第一部分就中学英语教师的词块研究情况、词块教学意识以及词块教学行为三方面进行调查;第二部分则收集了关于中学英语教师词汇教学方法的数据,调查教师们是否使用过问卷中列举的十种具体的词汇教学方法,使用频率如何,及使用或不使用的原因。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11,具有较高信度。

2.3调查实施

调查全部以纸质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全部由研究者本人亲自发放和回收。

2.4调查数据分析

所收集的问卷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 21.0 进行分析和处理。

3.数据结果与分析

3.1词块研究情况

从表一可以看出,对词块不了解的中学英语教师占受访总数的28.2%之多,而表示对词块很了解的老师只有9.7%,这说明大部分老师或多或少听闻过词块,但只处于一般了解的程度,绝大部分中学英语教师对词块缺乏系统的认识。

3.2词块(词汇)教学意识

不难看出,表示从未在英语教学中向学生提到过词块这一概念的教师占了31.1%,表示偶尔提到词块的也仅占到38.8%。总体来说只有三成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中较多地涉及词块,词块教学意识普遍不高。但也有98%的老师表示今后愿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词块,并强化词块教学。

3.3词块(词汇)教学行为

当受访教师被问到词汇教学在整个教学中所占的比例的时候,39.8%的调查者表示他们会有20%-30%的词汇教学比例,36.9%的调查者表明其词汇教学所占比例多于30%,仅有3.9%的教师会少于10%。另外72.8%的调查者表明他们知道哪些是词汇重点并会经常在教学中侧重教学重点;90.3%的受访教师表示在词汇教学中除了课文中出现的意义和用法之外,还拓展其它相关内容;85.5%的教师会关注英语单词对应的中文意思的表意功能教学。

3.4词汇教学方法

在这十种方法中,教师们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教学方法分别有:英语构词法讲解、同义词近义词辨析法、音形义结合词汇教学、联想法和借助语境讲解法。数据表明超过50%的老师“经常使用”这五种词汇教学法。尤其是英语构词法讲解,70.9%的教师选择了“经常使用”该方法,是本问卷中了解到的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教学法。同义词近义词辨析法次之,“经常使用”的人数占63.1%。

4.调查结论

(1)中学英语教师对词块(词汇)教学重要性的认同度较高,但对词块及相关的词汇理论依旧缺乏系统的、深入的认识,影响词块教学的开展。

词汇作为语言中的基本要素,学生若掌握不佳,便会直接影响到相关语言能力(如阅读、写作)的发展,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信绝大部分英语教师都深有体会。由于词块集语法、语义、语境为一体,具有提高学习者记忆效率和准确性,促进语篇理解和输出的流利程度等优点,是一条可以帮助突破词汇教学瓶颈的可行之路。因此,词块教学重要性也越来越获得中学英语教师的认可。

(2)上文数据分析中提到,31.1%的受访教师从未在英语教学中向学生提到过词块这一概念,最多也只有三成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中较多地涉及词块,可见中学英语词块教学并不普及。深层原因还是中学英语教师缺乏对词块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好些教师仍然以单词为基本单位,采用老师讲、学生记的方法,然后用听写、默写等方式检查学生是否记住了单词。 (3)在问卷所调查的十种词汇教学方法中,每一种都有60%以上的老师表示经常或有时使用,可见大家教词汇的方式并不单一。然而,仔细玩味四种最受教师青睐的词汇教学法,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于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单词的语音、形式及表面意思的层面,并且单词多以孤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反应了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内容上,重以单词为最小单位的音形义教学、轻词块教学;方法上,重教师单方面的知识讲解、轻学生的参与和互动;目标上,重词汇的理解和记忆、轻词汇在语言输出过程中的运用。

5.对策与建议

(1)更新词汇观、教学观,做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

虽然多数老师抱着夯实学生词汇基础的初衷,但紧紧围绕单词音、形、义的教学割裂了词汇与语篇、文化和语言思维的联系,割裂了词汇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这些旧观念是急需改变的。改变应该从反思日常教学开始,从学习相关的词汇词块理论开始。不断关注本学科的最新动态是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

(2)交流词块教学研究成果和经验,分享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

目前,部分中学英语教师已摸索出一些词块教学的开展思路,比如有些老师在词汇教学中,对常见单词除了词典上的搭配,更多地从其实用的视角出发,传授给学生实用的词块;有些尝试建立以话题聚拢的词块库,并以此指导学生的英语写作。这些好的做法甚至还没付诸实践的想法都值得交流分享。

(3)相关部门可以进一步组织关于词块的专家讲座、词块教学示范课,让尽可能多的中学英语教师对词块、对如何将词块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有更深刻的感悟。

6.结语

词块作为一种兼具形式与功能、融合语法、语义、语境三大要素的语言构件,不仅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为我们所用。让广大中学英语教师深入了解词块理论并找到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增强学生们的词块学习和积累的意识,是我们走出词汇教学困境的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Lewis, M. The Lexical Approach[M].London: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3

[2]李太志.词块――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切入点[J].教育探索,2004(11):66-67

[3]马广惠.词块的界定、分类与识别[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1):1-4

[4]吴静,王瑞东.词块――英语教学有待开发的资源[J].山东外语教学,2002(3):66-70

第4篇:高中教育教学调研报告范文

论文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评价 实验教学功能 实验教学资源

论文摘要:对宁波地区实施高中新课程以来,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从实验教学的功能、实验开设情况、学生实验中活动方式、实验教学的评价、实验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落实实验教学的三维目标、发挥实验教学功能、加强实验教学评价、开发实验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反思,试图为一线教师和教材编写者提供一些参考。

1问题的提出

浙江省从2006年开始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通过教学实践,高中化学教师正在从新旧课程理念的冲突中转型和磨合,化学新课程从课标到教材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征,更好地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强调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化学新课程创造性地设置了“实验化学”模块,弥补了知识模块教学中化学实验偏重于为知识教学服务的缺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笔者多年来关注新课程的推进,曾参与教材编写、教师培训、一线教学,发现课标制订者、教材编写者、教育专家、不同层次的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存在差距。化学教学离不开化学实验,因此笔者想以实验教学为切口,通过调查对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作一分析。

2调查内容的设计和实施

2. 1调查内容的设计

在进行此次调查前,笔者进行了多次讨论交流,确定从4个方面设计调查表。

(2)对实验开设情况的调查。从“实验组织形式”、“实验开设情况”、“实验学习方式”和“实验教学的开放”4个层面进行调查。希望通过对实验的具体开设情况的调查掌握第一手真实的事实数据,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3)实验评价方面的调查。针对实验评价方式、评价的具体形式设计了相应的问题,调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是否实施多样化评价及实施的程度如何。

以上4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实验教学理念是前提,实验的开设情况是落实,实验评价方式是关键,实验资源开发是保障。

2. 2调查的实施

调查的形式是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随机选取了宁波市18所高级中学,在市教研室的支持下,将调查问卷发放到相关学校的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共收回有效问卷16份,其中省一级重点中学12所,省二级重点中学和三级重点中学各1所,普通高中2所。

3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3. 1对实验教学功能的认识

由表1可见,教师普遍认为“新课程实验数量增加,实验教学受到加强,并注重实验的探究性”,但在认识上和实际操作中仍认为“新课标理念好,实验教学实际落实难”。

表2表明,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对实验教学功能认识有较大提高,但也有部分教师对“化学实验有利于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落实,化学实验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和知识的构建”持保留意见,还有不少教师的认识停留在为教材而教和为高考而教。

由表3可见,有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单独设实验化学模块没有必要”,但又有75%的教师认为“实验化学与其他模块的化学实验功能不同”,可见对新课程各模块的教学功能的理解还不一致,对“实验化学”这一全新模块的教学缺乏经验,如何组织教学还在探索过程中。

3. 2对苏教版教材中化学实验的调查

浙江省使用的是苏教版化学教材。调查结果显示,75%的教师认为“没有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实际减少”。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都未明确界定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但苏教版教材中 “活动与探究”栏目偏重于学生实验,“观察与思考”栏目偏重于演示实验的编写意图是明确的。因为教学的课时减少,使得一些教师(43. 8%)感到课堂实验数量偏多。大多数学校实施新课程后,没有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增添仪器药品,使某些实验因缺少仪器药品而无法开设(87.5%)。

3. 3对实验开设情况的调查

(1)课堂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的调查结果为:边讲边实验((75.0%)、演示实验(68.8%)、实验录像(12. 5%)、动画模拟和口头实验(12.5%),边讲边实验和演示实验是目前课堂实验的主要形式,大多数教师为了减少课时不足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将一些学生实验改为课堂边讲边实验的方式。

(2)教师对实验教学的态度和做法。表4显示,绝大多数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是重视的、态度是端正的,表现在“学生实验课,教师同样备课,提前做过,确保实验成功”,“学生实验由备课组讨论,将各专题整合”,但对教材以外实验的开发和利用很少。

(3)“实验化学”的开设情况。“实验化学”为浙江省高考理科学生必考内容,因此“实验化学”模块为必选型选修模块。目前“实验化学”开设方式主要有2种:分散到其他模块相关知识教学时开设(56.2%)和单独集中时间开设(43. 8%),在集中开设中开出率在“80. 0%及以上”仅有28. 6%,“实验化学”中实验的完整开出率有待于提高。

3. 4学生实验中学生的活动方式

3. 4. 1学生实验的方式

调查发现,学生实验中教师(75.0%)强调“要求学生进行实验预习,完成预习提纲”,这继承了传统实验教学中好的做法,而“在学生实验中强调小组合作和独立操作”(100. 0%)、“鼓励学生对“反常”现象提出质疑”(87. 5%)是贯彻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但对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要求不够(50.0%),往往以完成实验习题代替之(100. 0%)。

3. 4. 2实验教学的开放

调查发现,只有一半左右的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56. 35)、“允许学生课外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探究”(43. 8 %),但几乎没有教师“允许学生在实验课中做其他实验”(0.0%)、“三年中没有带学生外出参观化工厂等经历(93. 7%)",因此,实验教学的延展和开放是新课程教学的弱项。“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创新”虽然有较高的比例68.8%,但了解后发现主要是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改进,没有进行实验的实做。

3. 5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

3.5.1实验评价的方式

调查显示,只有50. 0%的教师和学校进行了实验的考查,进行实验考查的学校大都采用“笔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62.5%),大多数学校“不单独进行实验教学评价,只用测试中的实验题作为评价方式”(75. 0%),评价中很少有同时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37. 5%)。

3. 5. 2教师对实验评价的态度

调查显示,教师评价的态度是积极的,对学生“鼓励、表扬、赞赏,(87.5%),进行“批评、惩罚、重做”仅有12. 5%,经常采取“小结、点评”(93.8%),但让学生“演示、展示”等更具有激励性的评价方式运用不够(43.8%)

3. 5. 3过程性评价情况

表5显示,教师注重学生实验的过程教学,但偏重于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实验习题回答是否正确,很少有教师对学生实验进行“档案袋”评价管理。

3. 6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调查结果表明,学校班级数在30个以上的有10所,占62. 5%,而学生实验室有2间的学校占18. 7%、有3间的占43.8%、有4间的占31.2%,有5间的占6.300;没有专职化学实验员的学校占12.5%、有1名专职实验员的占56.3%、有2名专职实验员的占31.2%;实施新课程以来,大量添置实验设备和药品(5万元以上)的学校只占25%;目前,宁波市各学校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的添置途径是市、区教育局装备中心占37.5%,学校自购占25%,两者结合占37.5%。此外,很少有学校进行校间的资源共享和面向社区、科研单位的资源开发。“向兄弟学校或其他单位借用实验仪器和药品”的学校占6.3%,“因实验教学而利用社区资源”的学校占6.3%。

4反思和建议

4. 1更好地理解课标的理念和教材设计的意图

4.1.1深人理解课标要求的实验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的总体目标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应通过对各模块教学中实验教学要求的分析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具体落实实验教学目标所体现的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明确教材实验设计的意图,学生实验的内容应创设条件让学生亲自操作和探究。

4.1.2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

课标中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作了充分的说明:(1)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其他模块中的化学实验与实验化学模块中的化学实验均具有_[述教学功能,但有所侧重,其他模块中的化学实验更多地为知识教学服务,用于创设情境、提供化学事实、验证化学假设,《实验化学》教材的内容编排按照“分离、提纯(获取纯净的物质)~物质性质的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应用的研究物质的制备与合成的研究”的顺序展开。通过对物质定性、定量2方面的研究,达到对研究对象有一个系统而深刻的认识。《实验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实验,以实验问题(主题)为线索进行教学,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方法和技能,更能通过对实验过程的体验深刻地认识科学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情感,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调查表明,当前“实验化学”的开设情况不容乐观,主要问题是认识不到位,认为有些实验可在知识教学中进行或已经在知识教学的实验中涵盖,不必单独再开设。笔者认为若有条件,应在在知识模块教学后集中时间独立开设“实验化学”课程,这样可发挥其最大的功能。过早提前在知识模块教学中开设某些实验,学生无论从知识还是能力上都不到位,综合性实验很难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功能。4. 2教师应创造性地进行化学新课程的实验教学

4. 2. 1整合、共享、开发实验教学资源

课标指出“学校应高度重视化学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药品、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在保证实验安全、有序的前提下,条件较好的学校应向学生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自主地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良好条件。”,“社区是学生的生活环境,也是学生的学习环境。社区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学习资源,是化学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新课程大大加强化学实验,使仪器的数量、药品的消耗增加,教材中新增的实验需要添置新的仪器和药品,如电子天平、磨口仪器、抽滤设备、pH计、铝试剂、乙酸醉等,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实验室的配置、仪器药品的添置、化学实验员的配置明显不足,校间共享资源和社区资源基本没有开发利用。需要整合现有的化学实验资源,并积极争取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

4.2.2使学生成为化学实验的主体

化学新课标、新教材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特点,不统一规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哪些实验必做哪些实验可选做,这是为化学教师教学时留下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这利于教师创造力的发挥,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要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必须发挥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变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在学生实验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课外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布置实践性作业进行家庭小实验,有条件也可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协作进行化学课题研究。

4. 3发挥教研部门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4. 3. 1弹性规定化学实验开出的内容和方式

针对当前某些化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法等没有具体硬性的规定,而存在认识偏差和迷茫,各地教研室是否可根据本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和实验装备、师资的配置情况,弹性规定教材中哪些实验必做,哪些实验可以根据条件选做,哪些实验建议为“演示实验”,哪些实验建议为“边讲边实验”和“学生实验”。这样,使教师有据可依,可以保证实验教学的底线。

4.3.2开展以实验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当前各地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以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说课、听课、评课)、高三复习、命题测试为主,而专题进行实验教学的研讨很少。建议各地教研部门能将实验教学的研究作为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主题,经常开展教师实验基本功比赛、实验调演、实验创新设计、以实验为核心的教学设计等专项教研活动。

4.3.3加强实验教学评价,规范实验考查

化学实验应纳人化学教师基本功考核的范围,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可从学生实验的态度、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的数量、实验结果和实验的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价,也可让学生在参加实验表演、比赛和展示中进行活动表现评价。学生实验考查是推动实验教学和进行实验教学的很好载体,浙江省实施新课程前有全省统一的实验考查,在实施新课程后,将理、化、生实验考查及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纳人了劳动与技能项目综合素质测评中,取消了省统一组织的实验考查,而改由学校自主安排实验考查,导致一部分学校停止了实验考查,使实验考查被大大削弱。建议当地教研部门是否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承担起组织统一实验考查的任务。

4. 4教材编写者要积极听取教师意见改进教材

4. 4. 1优化化学实验的呈现方式

教材中的实验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功能和活动方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在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或进行知识点教学的过渡时,可设计导学类实验;在概念形成教学中,应设计成“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等随堂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应设计探究性的学生实验;在实验拓展中,可设计微型实验和家庭实验。并要注意不同模块中,实验内容和能力要求的层次性、递进性和开放性。

4.4.2改进某些费时低效的实验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已发现某些实验费时低效或成功率不高,建议教材编写者将这些实验进行更换或改进。例如,苏教版《实验化学》中比较乙醇、苯酚的乙醚溶液分别与金属钠反应,从实验现象判断和从结构预测的反应速率不一致。又如,《有机化学基础》中苯的澳代反应实验,设计者关注了绿色化和与实际生产的贴近,但装置过于复杂,且教室中演示无法接人冷却水,建议改为微型化的实验。

第5篇:高中教育教学调研报告范文

一、加快推进教研由“为教服务”到“为学服务”,由“研究教”向“研究学”转变,初步实现工作重心向学生研究转变

一是加强教研制度建设,规范基于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督学机制。通过召开动员会全面发动、建章立制全面规范、调整督学责任区划分等措施,我们形成了人人参与、职责明晰、管理严格的督学新机制。二是践行教研(研究、指导、服务)和督学(管理),落实教研转型的新决策要求。针对排查出的学校存在的立德树人、规范办学等方面的问题,对学校进行深入督导和调研。通过听课、评课与教师、学生进行座谈交流和发放学生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我们形成了高质量的督学报告,发现典型经验,提出改进建议,显著提升了教研人员针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专业指导水平,支撑了普通学校办学水平的持续提高。

二、加快由基于经验到基于数据的教研方式方法的转变,积极开展以破解教学问题为主的主题调研活动,实现教研活动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是围绕中心开展主题调研活动,从数据中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围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实施英语提升工程、改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滨海和峡山教育质量解决方案等中心工作,通过组织调研,访谈校长、教师、学生和发放问卷,我们获得了几千万个有效数据,为实现全市中小学“轻负担、高质量”的办学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二是基于数据分析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在充分分析这些数据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细致地梳理、筛选、论证等步骤,最终形成了《潍坊市中小学英语教师及教学现状调查报告》《滨海区、峡山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调研报告》《让课程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追求课堂教学的“真”与“实”》等主题调研报告,为破解我市学科教学、持续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学生成长动力等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三是广泛开展测量工具研发,为基于数据开展教研工作创造必要条件。各科室各学科教研科研人员初步形成了“数据”意识,积极开发测量工具,初步建立起各科室及个人的工具库和数据库,据此开展教研工作,显著提高了教研水平,如“英语提升工程”“普通高中学生成长动力研究”等。

三、由基于传统教学研究到基于信息化教学研究的转变,使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实际需要的教研工作更加高效

一是创新网络教研,服务学校,成长教师。自2012年创建“潍坊教科研网”以来,我们建章立制,选聘网络教研核心组成员,构建起动态、开放、互动的区域教科研、校本教研新模式。上传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开展网络直播互动教研会议已成为常态。二是围绕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要素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发挥网上阅卷监测平台的作用,实现全方位、常态化监测评价,通过评价来诊断、矫正和促进课程建设及课堂改革,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三是把翻转课堂、慕课等基于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教学形式纳入教学研究,进入学校实践并取得初步成效。

四、加快由单一教材教法研究到教研质量全要素研究的转变,不断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教研员教研水平全面提升

一是丰富培训内涵,提升教研水平。我们每年暑期分学段组织全市小学、初中、高中教研员参加高级研修班,把课程改革、教学评价、学校管理等全部纳入培训内容,由传统的仅关注学科发展到逐步研究学校整体发展,更好地满足了学校发展需求,使教研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二是发挥好核心教研组作用,由单一的学科教研员教研到实施团队教研,进行团队攻关,显著提升教研能力、水平和效益。聘请师德好、能力强、业务棒的市区骨干教研员和教师为兼职教研员,卓有成效地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三是实行由统一要求到个性化工作方式转变,更加关注学校、教师、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教研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根据学校需求,有针对性地到教学一线进行系列性教学调研和教学督导活动,帮助解决学校管理和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五、加快推进由关注知识传承和教学问题解决到关注学生成长和全员育人教研意识的转变

一是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深入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方式方法。二是积极研发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地方课程,如“行知天下”“学生自主发展课程”等,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三是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着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成长动力研究,组织开展了“潍坊市文艺志愿服务基地”授牌仪式、普通高中学生成长动力系列研究、根基教育系列研究、公民素质教育实验活动等,取得了明显的育人效果。四是在初中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督学调研工作中,适时渗透全员育人内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

六、加快推进由统一要求到个性化工作转变,引领学校、教师、学生个性化发展,创办多样化可选择的教育和有特色有个性的课程

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是深化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标志,也是实现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学校课程开发建设提出了规划。一是对国家课程整合形成学校执行课程。新课程活的灵魂体现在课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由于地方性和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及学校办学条件、教育需求的不同,只有因地制宜地对国家课程予以整合,同化形成学校执行课程,才真正具有落实课程的功效。力争通过对国家课程的二度整合形成学校执行课程,使国家课程设置更加适应本校学生的实际,满足学生不同的教育诉求。二是建立学校课程中的学科课程体系。也就是要以国家课程为“内核”,开发用于拓展延伸或升华提高学生文化学科能力的校本课程,形成“课程群”。三是培养学生人生素养的特色课程。此类课程针对品德教育、公民教育、励志教育等内容,可以涵盖德育、音乐、美术、体育、技术等领域。四是重点落实活动课程。实践证明,以学生社团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程不仅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外显标志,也是满足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需要、形成学校个性特色的重要途径。

七、加快由习惯于传统的一般意义上的教研队伍管理到合乎教育形势发展需要的更加自觉的主动追求卓越的教研队伍管理转变,为实现教研职能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制定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实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定和修订了院内管理制度,规范各方面的工作,为职能转型提供制度保障;公开竞聘科级干部、中层干部,为职能转型提供人力保障。二是搭建平台,宣传典型,推广经验。创新编辑《潍坊教研》杂志,搭建全市中小学教师展示交流的平台,着力宣传、推介我市学校管理、教学研究、育人方法等方面的典型,在全市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定期编辑《教研内参》,实现院内工作的有效沟通交流,在电子屏幕滚动播报各科室每周工作信息,促进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能。三是借鉴实施单位内重点工作项目管理,促进重点工作开展,提高科室工作水平和个人能力。

总之,做好教研转型,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是前提。职能转型首先是思想转型。在新形势下,教研部门围绕如何定位、如何履职、如何加强自身建设三大问题展开大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充分调动起人人参与的积极性。

第6篇:高中教育教学调研报告范文

一、围绕一个中心

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

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

.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为方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全国高中课改实验省,深入实验样本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实施高中课改的优势和困难,协助省教育厅制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具体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等。

.加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的教学指导。在对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抓好一批学校和教师典型,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

.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对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继续完善修订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教材。指导各实验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细则。

.调查全省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制订教学用书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指导性意见。

.加强课程改革的协调和宣传。协助省课改办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积极联系宣传部门及多种媒体,宣传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

.认真做好全省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加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以及对市地命题工作的指导,做好全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加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继续完善高中会考制度。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规范会考管理,提高会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会考信息公布和运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轮高中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积极研究高考改革趋势,协助做好我省高考试卷命题和阅卷的相关工作,研究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考试和评价改革。

.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和部分县(市、区)合作进行试点。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园)本教研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积极推进全省校(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标准,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

.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继续做好“浙江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拍摄任务。

.研究高中学科建设,开展普通高中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

.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建立民办学校教学研究联谊会制度。

.召开省、市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新思路。

.加强省际教研工作交流和协作,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会议。

.以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为重点,做好第三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

.做好××年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

.协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

.开展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的德育模式。

(二)为教师教学服务

.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学科的培训工作。改进省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启动全省教研员培训。制订全省教研员培训实施方案,分层分批培训各级教研人员。

.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参与园长和幼教教研员全员培训。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携手行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课程改革的引领和指导。

.加强教学用书的开发和管理。继续组织编写与新课程配套的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考试标准、地图册等,全面修订已经出版的教学用书。

.召开全省高考情况分析报告会,加强对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指导。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指导,建立高中课改实验学校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

.进一步规范“三项教学评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制度,本年度开始,“三项教学评比”省教研室不再收费。

.提高各类学生学科竞赛的质量和信誉,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协助做好“环宇建设”杯首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

.建设“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共享资源提供平台。

.编辑印发期《浙江教学研究》杂志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年年鉴》。

.加强对教研室附属小学和厅属学校的业务指导。

.举办××年度浙江省优秀教研员评比。

三、提升三个水平

.提升教研活动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资源,重视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动组织水平,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发挥教师参与的主体性,教师受益面较大。其次要有社会效益,教研活动成果能成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欢迎。最后,还要讲经济效益,用同样多的钱做更多的事,以同样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样的事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研员要从课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评价、指导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学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现象观察、找准关键、正确归因、开展实验、总结提升、资源整合等能力,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指导和帮助基层教师开展校本教研。

.提升自身生存和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励教研员参与课程建设、著书立说、攻读学位和出国考察。教研员要统一思想,认清使命,以学习完善自我,以有为争取地位,以合作获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响。

四、狠抓四个重点

.抓好高中课改。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同,高中课改近似于一场“教育革命”,改革内容不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还牵涉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方式、乃至教学场地安排的变革。必须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厅完成改革实验方案、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意见的制定任务,及时准确地为学校和教师答疑解惑,提前编好新课程学习资料和教学指导用书,同时通过网络同步教学设计栏目,使全省高中教师能及时共享教学资源。

.抓好网络教研。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是改变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教学研究大众化、民主化、精细化的高度看待网络教研,努力实现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一体化。争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制定网站运作和管理规则以及教研员网络教研工作评价指标,试验各种网络教研和培训模式,尤其是发挥教研网络在高中课改中的独特作用,争取使教研室网站进入全省教育网站的前列。

.抓好校本教研指导。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加强示范校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辐射功能。完善省级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评比细则,使之导向明确,操作方便。科学提炼各种学校教研模式和教学典型,编写和出版《校本教研丛书第二辑》,向全省同类学校推广。同时充分利用“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开展个性化教研提供技术支持和交流场所,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

.抓好教学评价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中考和会考的选拔功能不断淡化,逐步成为衡量学生基础学业水平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已更名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花力气进行水平考试评价理论和操作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相应的试卷评价体系和信息利用机制。重视研究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尝试评价区域性整体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

五、实施五个策略

.活动统整。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许多问题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回答和解决的。教研员应增强课程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和决策服务意识,用项目统整学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学科整合出现的活动,原则上不分学科单独进行,如“携手行动”、“同上一节课”、“新生代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一年中,每个业务部(室)要有一项集体调研活动、一项多学科整合教研活动,出省考察原则上也要以部(室)为单位。鼓励跨学科、跨学段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调研。

教研员要打消顾虑,积极参与统整教研活动。第一,统整活动有利于教研员参与热点问题研究和重要教学决策,有利于改变学科教研随意、分散的状况,扩大学科教研的影响力,提升学科教研水平。第二,统整活动并不否认单科活动,不否认学科个性,只是改变某些学科教学游离于新课程整体之外的状况,使学科教研活动的价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体现。第三,统整活动的主体仍是教研员,纳入统整活动的学科教研,主持人不变,活动经费不变,活动程序不变,成果归属不变。

.分类管理。从本年度开始,教研活动分为两大系列四个类别。一个系列是教研室主办的活动,以“教研室文件”发文,规定参加人数和活动时间,参加对象原则上不能缺席,不收费。另一个系列是学科教学分会或其他学会主办的活动,以“学会文件”发文,根据活动内容和目的自定人数和时间,自愿参加,可以收费。四类活动规定如下:

一类活动(全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综合性教研工作会议、新课程学科培训、大型总结和推广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会、教学用书编写会、学业考试和会考命题会议、网络建设会议、综合性调研活动等。

二类活动(限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三项评比活动、学会换届选举年会、课题研讨活动、小型学术研讨会等。

三类活动(自收自支):以学会的名义举办,如,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参加的评比活动、省教学分会常务理事会、全国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名师送教下乡、承办全国学科研究会年会等。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四类活动(可以创收):以学会的名义,组织学科教学观摩活动;承办全国学科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与其他单位和民间团体合办的有创收意图的活动。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成果物化。教研员要设法显现教研活动的过程和价值,做到活动必有总结,研讨必有纪要,调研必有报告,外出开会和考察必有书面汇报。承担的研究课题,要扎扎实实组织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著,争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在公开报刊、专业网站上发表,扩大成果的影响力。鼓励教研员写文章,出专著,到全国讲学,上网络交流。尽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为更多的教师和教研员所共享。

.规范运作。省、市、县三级教研活动应有所侧重。省教研室要尽量为市、县教研室留出活动空间,为教研员的业务学习和调研留出时间。一年之内,除了整合活动外,单一学科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除了两次学科培训以外,要求大市学科教研员参加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原则上不单独举办学科大市教研员会议和学科教学分会年会;除省教研室统一安排外,教研员出省参加全国会议不超过次。市一级教研活动希望省教研员参加的,应事先给省教研室发正式文件或邀请函,省教研室领导审批后,安排相关人员参加。

省教研室从本年度开始,教研经费采用项目预算制。每次活动必须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划、有预算、有决算、有报道、有纪要(总结)、能上网。没有做到前项,不能预支经费;没有做到后项不能结账报销。

活动安排尽量避开教育行政部门活动和全省性统一考试的时间。三项评比、考试评价、课题管理和教学用书编写等工作,请参照《××年三项教学评比的若干意见》、《××年度会考和中考的常规考务安排表》、《××年度教研系统课题管理常规安排表》、《××年度各类教学用书的编写、修订和送审、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执行。

.上下联动。各级教研室应根据《浙江省教研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应,步调一致;紧跟形势,尽力作为;服务基层,发展自身;队伍精良,状态积极;上下联动,共担风险。省教研员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员的积极性,尽量通过规范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六、打造品牌

我们要努力打造以下教研品牌:

.高品位的教研活动。教学专题研讨会、教师发展论坛、高考改革研讨会、农村课改研讨会、教学调研诊断、名师巡回讲学等。

.高信度的考试评价。高中会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高声誉的教学评比。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教研系统课题研究成果奖、教学调研报告评比、教学论文评比、教学案例评比、课堂教学评比等。

.高规格的学科竞赛。高中数学竞赛、高中物理竞赛、高中生物竞赛、初中数学竞赛、初中科学竞赛、文学之星征文比赛等。

.高层次的教研报告。教学专题调研报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评估报告、高中会考信息分析报告、高考情况分析报告、新教材的分析评估报告、学科教学改革年度报告等。

.高质量的教学用书。教学研究论著、国家和地方课程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考试标准、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等。

.高水平的教学培训。新课程学科培训、校本教研培训、教研员培训、教学管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

.高效益的教研网站。浙江教学研究网、“携手博客”网络。

第7篇:高中教育教学调研报告范文

一是省级督学责任区的划分。省级督学责任区按区域划分为4个:河西督学责任区,包括嘉峪关、酒泉、金昌、张掖、武威5市;中部督学责任区,包括兰州、白银、定西3市;陇东督学责任区,包括天水、平凉、庆阳3市;陇南督学责任区,包括陇南、临夏、甘南3市州。

二是省级督学责任区的工作职能与任务。

省级督学责任区的主要职能:1.对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的有关工作和中小学校的管理及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随机督查、指导。2.对市、县督学责任区建设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省级督学责任区的:工作任务:1.督查、指导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情况。2.督查、指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落实教育发展规划,保障教育全面、均衡发展;指导、帮助中小学校合理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水平,形成办学特色。3.督查、指导中小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4.及时推介督导过程中发现的典型经验;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和中小学校反馈可能影响中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以及违背教育规律的问题,并促其整改。5.认真研究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调查核实群众举报、投诉的有关教育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各省级督学责任区工作小组每个季度要向省督导室报告督导评估和随机督查情况。7.对省教育厅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完成省

督导室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是省级督学责任区的工作方式与要求。1.省级督学责任区在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的领导下,由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简称“省督导室”)具体负责建立省级督学责任区工作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每个责任区设组长1人、副组长2人,成员由5—7名省政府督学和督政专家组成。督学责任区工作组人员负责的具体市、县,由责任区组长分配。组长负责组织责任区督学对本责任区内市、县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统一督导评估或随机督查。督学责任区工作组人员参与省上对市州政府教育工作年度考核和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2.责任区督学按照“依法监督、正确指导、及时反馈,深入调研、合理建议”的基本工作要求,采用听取汇报、列席会议、查阅资料、随机听课、校园巡视、座谈走访、问卷调查、参与指导调研、明察暗访等方式开展工作。3.省级责任区督学开展工作,分责任区工作组统一组织的督导评估和督学随机督查两种形式。责任区督学在督导评估或随机督查前要向省督导室申报备案,统一组织的督导评估活动须向被督导评估单位提前通知,随机督查时须向被督查单位表明身份。4.责任区督学工作要求:全面掌握责任区内教育基本情况,通过对学校工作的随机督查,掌握市、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特别是教育经费投入和师资配备情况。(2)省级督学责任区督学每年至少要到责任区督查2次,对本责任区内省级示范性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督查1次以上。(3)责任区统一组织的督导评估结束后,要向被督导单位或学校进行反馈,提出整改建议,并向省督导室报送督导报告;责任区督学的随机督查,需即时指导的,要做到即时反馈指导;需向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反映的情况,要即时报告督导部门。(4)每次督导评估或随机督查工作结束后,须填写省级责任区督学工作记录(见附件2),撰写报告并报督学责任区工作组组长,由组长汇总后报送省督导室。(5)要认真履行督学职责,在督导评估和随机督查活动中必须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自觉遵守督导纪律,维护督学形象。(6)创造性地开展督学责任区的工作,及时量传报道督学责任区开展的各项活动。

5.建立省级督学责任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督学责任区工作,听取督学责任区工作汇报,总结交流督学责任区王作经验。

四是省级督学责任区的工作保障与管理。1.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和学校必须积极配合责任区督学开展督导评估和随机督查,主动汇报工作,如实反映情况,提供相关资料,自觉接受检查指导。

2.加强对省级责任区督学的培训,每年对省级责任区督学集中培训1次以上,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3.鼓励督学责任区之间建立协作机制,开展协作交流活动。

4.建立督导结果通报制度。省督导室定期通报省级督学责任区督导情况,公布督导结果。

第8篇:高中教育教学调研报告范文

一、总体概况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建校至今已有五十年的历史。一直以来学校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制度创新为保证,以建设强校为目标,加强内涵建设,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目前,学校总体情况为:办学规模在维扬区来说还是比较大的。学校现设有初、高中部,初中部共13个班级,高中部共有19个班级,在职教师130人左右,学生数达1600人左右。市、区级名师有15人,这就为学校的高效、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调研重点

紧紧围绕学校党支部确定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结合各党政领导分管工作,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本职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工作科学发展的运行机制和工作作风,着力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校园的能力。在班子建设、学科建设、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几个方面专题调研。

(三)调研形式

为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成效,按照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计划和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提纲的要求,本次调研采用如下形式具体开展工作:

1、按照校党支部确定的调研提纲,校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亲自分析解剖问题,亲自撰写调研报告,然后汇总形成学校调研报告。

2、深入到一线师生中去,分别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座谈讨论师生普遍关注的事情。

3、通过问卷调研形式,更加客观公正地了解师生员工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4、通过个别谈话尽可能多地掌握了大家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二、所调研问题的状况

在调研阶段,我校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个别谈心、师生座谈会、班子民主生活会、支部组织生活会、设置意见箱、开通网上信箱等多种方式,征集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广大师生首先对学校的发展和领导班子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为学校的今后发展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学校党支部把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归纳整理成班子建设,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与服务、学生工作等几个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并在校行政会上逐条研究,提出整改的原则意见和整改思路,明确了整改的具体任务:

(一)班子建设方面

1、进一步加强政治学习的实效性。

2、进一步加强与师生交流和沟通。

3、进一步加强校风建设。

(二)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方面

1、学校教师的授课任务重(尤其高中一些学科教师),教师缺编状况比较严重,需进一步充实教师岗位。

2、进一步扩大名师队伍,着力培养一批教学骨干。

3、真正使教研组长在工作中发挥作用,不能流于形式。

4、部分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过“教学关”的任务还比较紧迫。

5、教学方式要更加灵活,不能拘泥于课堂,给老师授课方式以更大的选择空间。

6、增强教师在科研方面的集体攻关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实施以课题带动策略。

(三)管理服务方面

1、教师办公室的管理和办公用品的使用需要进一步得到重视和规范。

2、严格执行周三例会制度,准时开会,完善签到制度,对没课又无故不到的教师及时提出批评。

3、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与教学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

(四)学生工作方面

1、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力度。

2、增强班主任工作的责任心,完善对班主任的考核激励机制。

3、成立学生法制委员会,不断创新学生管理工作。

三、对所调研问题的分析

我们认为以上问题的出现是发展当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从思想意识、工作方法上做出深入的剖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以先进的理论武装思想,指导实践认识不够。在学校发展上视野还需进一步扩大、思路进一步放宽;面对学校发展的要求,必须正确分析我们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清思路、着眼大发展,使我们尽快在事业发展上取得新进展。

2、班子贯彻群众路线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群众路线坚持的不是很充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薄,造成了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创造性方面做得不够,调查研究不是很深入,群众的积极性带动的不是很充分的状况。

3、思想意识和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近几年,在学校党支部、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间长了,就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懈怠思想,“创”和“争”的意识不够强,其根本原因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力度不够。面对新形势、新局面、新任务,思想不够开放,开拓创新意识不强。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班子建设方面

1、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学生工作等各项工作,要健全学习制度,精心安排理论学习内容,把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与解决教学、科研、管理当中的具体问题密切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坚持民主集中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与执行的坚定性。

3、进一步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

4、积极探索校风建设方法,在校风建设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校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以全校师生作为校风建设的队伍保证。在校风建设中,要强调一切工作是为了人,一切工作要依靠人,一切工作要理解人,一切工作要尊重人。

(二)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方面

1、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加强教风与师德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培养,打造一批真正能从事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2、切实抓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教学检查和评估工作,规范教学管理。学校将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关键环节,组织安排专人听课,组织专门活动对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加强引导和示范。建立完善青年教师与有经验教师双向听课、师徒结对制度。

3、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大力加强学风建设。进一步采取措施,调动骨干力量的积极性,定期组织校内的教学科研骨干结合课题研究等环节举办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校内信息与知识共享,提高教学水平。

(三)管理服务方面

1、进一步增强管理与教学人员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教学科研第一线的能力,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制、监督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引导和督促各部门在工作当中高标准、严要求,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新晨

2、制定和完善更符合实际的管理措施,建立强化管理的长效机制,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坚持按制度管理,靠管理出效益。

3、进一步严格周三例会制度。

(四)学生工作方面

1、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要在深入、细致上下功夫。

第9篇:高中教育教学调研报告范文

摘要:自2003年启动全国中学课程改革以来,多数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依据实际情况按步骤进行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部分教育发达省市能够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验对课程改革提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方案,西部教育欠发达省、自治区之间能够根据所在教学公共区域,依据自身发展条件,制定符合公共区域教整体改革的发展计划。但在教育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文章着重对高中新课程(新课标)改革行调研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关键词 :课程改革;教学实验;师资优化;模拟评估;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8-0119-02

近年来,我国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巨大,也落实得比较到位。从官方数据上看,到目前为止,全国90%以上的高中都能够根据地方课程改革进行教学调整。在教学发达省份,多数学校根据各自教育事业发展特点,对高中教学做进一步的调整,这些省市就重点高中的教学情况制定了模拟教学实验计划,并且成立了专门的课程改革研究小组,基本能对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交流与解决,为我国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一、我国现有的教学实施办法

我国主要教育发达省份集中在中、东部地区,每个省份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和一定的地域特色。这些省份基本能够依据本省的教育教学特点,认真研究部署高中课程实验的具体实施方案,为课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从教师人员素质入手,以强化教师教学技能来提高课程改革的新水平。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承担着教学工作和课程研究的重要任务,学校抓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工作,一方面可以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只有在充分掌握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才能够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办法。一些高中组织优秀骨干教师和教学主任组成专门的教学领导小组,与当地重点高中进行经验交流和学习,不断对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施方案的理解,在学习交流过程中,通过交换和借鉴实践经验的形式,做到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合理利用。教学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教学改革的职能,及时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进行广泛分享,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素质。另外,学校也要提供进修和培训方案,选派学习能力强的教师进入高校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高水平、高标准地投入到教学的研究中。

高中阶段在现有课程基础上专门加开实验性精品课程,通过学校教学小组对教学实验的不断研究,制定课程的教学方案。精品课程的推广中,要时刻了解学生的接受状况与课程兴趣所在,及时发现问题,与全体教师进行课程的评议和讨论。同时,精品课程可以与不同高中进行相互交流,交换经验想法,集思广益,有效促进教学实验研究的深化和推进。

教学实验的根本要求是改变传统“填鸭式”的被动教学理念,增强课程的可接受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往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都是根据班级的整体成绩进行衡量,但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做过多的参考和了解。众所周知,知识的学习是系统性的认知,一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全班整体成绩,采用填鸭式教学或者公式化教学,的确在考试过程中能够体现整体成绩的提升。但考虑到学生是否对知识完全掌握,能否灵活运用,就会凸显出很多问题所在。教育教学评价的新标准从学生评价开始入手,以学生的评价标准对任课教师做出客观评价,再结合班级成绩做出综合判定,给每一个任课教师合理公正的评价。在学校推行课程实验的过程中,一些学校把教学能力与绩效考核联系在一起,一方面能够有效激励教师对于教学工作的更深入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但另一方面由于绩效与工资挂钩,部分教师虽然资格老、职称高,享受高福利待遇,但教学积极性不高。

二、我国高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改革过程中,部分地区急功近利,片面最求速度,一些学校由于准备不充分,师资力量缺乏或者教学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出现了明显的实验滞后现象。在积极推进教学实验的过程中,对于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都有着不同的要求,需要参与的社会面也比较广泛,教学改革的过程是一个探索过程改革的结果有一定的未知性,这令很多教师和学生家长感到困惑和不解,因此,一些教师或家长对于教学改革的推进不愿也不敢完全接受。一些参与者表现得比较被动,不愿参与到教学改革中来,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还是依照老套路来执行,甚至有些抵触情绪比较严重的教师和家长主动阻挠教学改革,对教学改革提出诸多困惑和意见。对此,学校还需要做进一步工作。

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还是依靠教材的支持,由于我国采用不同地理教学区域的自主探究方法,部分省区所使用的高中新课标课本与教学实际有着严重的脱节,应该说,课本的编订是根据整体教育水平和教学情况得出可行的理论依据才进行编纂的,但对于教学区域相对独立,使用特殊教材的省市地区,现有的课程实验教学水平与课本所拟定的教学进度无法融合,导致这些地区的课程改革明显降低效率。新课标的教学手段已经不局限于对教材的学习,很多课程的教学方法都推荐使用多媒体系统进行教学,但由于一些学校无法配备相应的多媒体设备,一些有条件的高中由于课程紧张等客观因素也不可能做到多媒体设备的普遍使用,这就导致了教材上一些开放性课题形同虚设。教学任务重、教学压力大等外在因素限制了新课程改革中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繁重的课业压力也使学生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主动学习开放性课程,给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目前国内新课标教材版本繁多,如人教版、北师大版、冀教版、鲁教版、苏教版、湘教版等,每一种教材的重新编订工作都需要消耗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在不同教学区域中就出现了教材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冲突,如果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开展,那么现在正在使用的教材必须进行更换。课程进度不同,导致学生使用的教材来源也是五花八门,这给基础学科的联系和应用造成很大的麻烦,更深远的影响则会导致高考辅导用书、复习资料与实际教学教材不一致,考察点出现重大偏差,考察的深度、难度与所学教材产生分歧,尤其在理科教学中,解题方法以及对于同种知识的定义方向无法做到有效的统一,即使能完成教学进度,但教学质量会大打折扣。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材分门别类,也繁荣了教辅市场的的发展。且由于我国图书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对于教参类图书的准入限制和审核标准也不够明确,一些教辅类书籍的质量、准确性无法达到教材要求,甚至会出现误导学生的情况,一些书商打着教学改革的旗号对教辅书籍内容进行肆意篡改,粗制滥造,对于学生学习知识的正确性造成很大危害。由于课程改革与教材不能紧密契合,教师对于教辅类书籍的参考也会有一定的依赖,如果教辅书籍缺乏质量保证,出现重大的错误,必然会对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新课标的推广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在课程改革的同时,我们既要注重学科的总体发展情况,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接受能力;既要讲求素质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又要讲求课程改革的速度与效率。另外,新课标提出了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这明显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在一些师资力量不是非常完备的学校推行个性化教学和课程标准化评价,无疑显得非常被动吃力。

三、对高中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高中课程改革出现的诸多问题应该进行细致分析,针对问题的症结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1.继续向社会普及和推广新课标课程改革相关知识。针对部分教师及家长对于课程改革提出的质疑,学校以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的宣传力度,争取全社会对课程改革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学校要加强对本校教职工的教学理念辅导,适当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使教师能够从思想上深刻理解和认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必须优化和提高教师队伍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扬敢于接受新事物、勇于迎接新挑战、善于取得新突破的积极工作作风,切实做好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打消家长对于课程实验产生的疑虑,使全社会范围内能够广泛支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2.着力加快教材创新进程,打造适合地方教学模式的专用教材。教育部门对于教材出版机构要进行系统规划,及时了解和跟踪教材的改版和更新工作。独立教育省份对于教材的编纂和修订必须紧密结合当地教学条件的发展情况,把成熟的教学实验理论纳入教材修订的工作中去,形成地方教材的统一性,使高中教学改革的进度与教材修订的成果紧密联系起来。

3.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提升课程实验的研发水平。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要推动者,教师技能的培养以及教师教学素质决定了课程改革的结果。学校应加大对于高中教师的培养力度,做好教师培养的具体规划安排,提高切实提高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研发能力。

4.充分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施,学校方面要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强化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同时要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课程改革的研发经费,提高课程研发的质量和效率,加大对实验室、图书馆以及运动场等校区基础教学设施的建设和规划。

5.教育部门应强化对教材教辅书籍市场的监管力度,提高教辅书籍准入门槛,对于籍粗制滥造、质量拙劣的教辅书要立即查处,降低劣质教辅书籍对教学和学生学习造成的危害。学校要对教师辅导用书进行严格审核,选择高质量的教辅书籍来辅助课程教学的进行。另外还要防止教师对于教辅书籍的过分依赖,教师必须形成独立的教学模式,把教辅仅仅当做教学参考来对待。

参考文献:

[1]熊晓武.南昌市扎实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策略与保障[J].上海教育科研,2010,(3).

[2]汤有根.湖州市高中新课程实验立项课题研究情况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7,(11).

[3]曾尚峰.关于高中新课程实验问题与对策的调研报告[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8).

[4]厦门市教育局.统筹规划聚焦课堂扎实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2).

[5]毛有祥.求真务实积极参与高中新课程实验——江苏、安徽、宁夏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考察报告[J].江西教育,2009,(2).

[6]庄小荣.高中新课程实验需进一步思考的问题[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10).

[7]黄德明.“三轮驱动”力促高中新课程实验取得实效[J].江西教育,2009,(2).

[8]江苏:高中新课程实验初见成效几大瓶颈仍需完善[J].江西教育,20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