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教学分析报告范文

教师教学分析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教学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教学分析报告

第1篇:教师教学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考试焦虑 放松训练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李某,男,22岁,独生子,性格内向,某普通高校大四学生,汉族,未婚,中等个头,体态偏瘦,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出生于一个乡镇家庭,家庭成员还有父母。

(二)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家庭经济条件宽裕,关于学习方面的支出父母对李某从不吝啬,因此李某在读书的过程中没有经济方面的压力,更多的是学业的压力和父母对他的期望。学习成绩是李某和父母交流最多的话题,这无形也给李某很大的压力,李某也知道父母赚钱也不容易,这也是李某一直很努力学习的动力之一。一直以来成绩都不错,这成绩的背后都是李某努力的结果,而且李某也相信天道酬勤,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的。但是在复习考研以来,总是感觉自己的复习效率不高,该记的知识点,总是背了很快就忘记了,心里没底。最近觉得自己对考试产生焦虑,而且感觉越来越强烈,也害怕考试的到来。

(三)精神状态

情绪焦虑低落、精神不振,思维清晰,人格较为稳定。

(四)心理测验

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 57,提示有轻度焦虑;(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二、主述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一个多月来情绪越发低落,倍感紧张焦虑,害怕面对考试,并伴有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不振等表现。

(二)个人陈述:我来自南方的一个小城镇,独生子。父亲是建筑技术员,母亲在家开零食店,家庭经济条件宽裕,家人很重视我的学习成绩,且期望也挺高的。我自幼学习勤奋上进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记忆力较强,学习成绩在班上较为靠前。小学到高中的学业都较为顺利,也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但到了大学发现,随着学习的内容难度逐渐增加,自己原来的学习方法不太适应大学的学习内容,成绩不如从前,而且一遇到重要的考试就容易紧张和焦虑,虽然我凭借自身的勤奋刻苦还能勉强应对。现今到大四,经过考虑和父母的同意决定考某大学的研究生。刚开始准备时,还是信心满满的,但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常常感到焦虑和紧张,心静不下来也看不进去书,感觉脑子不好使了和记忆力下降了,比如昨天背过的内容今天就不记得了。开始的时候自己认为这是经过长时间的复习的原因导致疲劳的产生,以为经过适当的调整就可以恢复的。常常明明感到很困,躺下来却睡不着,心里总觉得不踏实,总想着考试的事,担心自己考不上。可又担心自己休息不够,会影响明天的学习效率,害怕会形成这样的恶性循环,于是又强迫自己能尽快睡着,可结果就是失眠。特别是最近一个月,焦虑感更加严重了,更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总是担心自己在答题时脑子一下子空白了。因此影响食欲,而以前的胃口一直很好,饭量一般,现在饭都吃不下了,加上失眠的问题也很严重了。我以前每次重要的考试前都比其他同学更为紧张,比如期末考试,但都能通过。而现在无法很好地复习,睡觉也睡不着,对此非常懊恼。室友建议我放松一段时间试试看,完全放空自己,不想任何关于考试的事情,但效果不佳,所以来求助心理咨询中心。

三、咨询师的观察和他人的反映

(一)心理咨询师观察:衣着整齐干净,符合大学生身份。眼圈发黑,满脸愁容和倦态,情绪低落,语调较为低沉,语速较慢。身体和智力方面均发育正常,思维意识正常、清晰,语言表达正常。情感反应稳定,但在谈到考研的事情时,情绪明显担忧和焦虑。

(二)他人反映:其同学描述的情况与李某主诉的基本一致,但认为李某是面对考试太过于紧张和看重结果才会形成这样的心理状态。

四、病因分析

(一)生物学原因

求助者曾经到医院检测过,无器质性病变,因而并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原因。

(二)社会原因

在李某的生活家庭环境中,父母对他的期望高,这无形的压力加到李某的身上,不想辜负父母对其的期望,加上近来的考研复习效果不好,因此心理感到非常焦虑,随着考试时间的越来越近,和复习的效率下降加重了这次的焦虑。

(三)心理原因

1. 认知方面:错误认知,认为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对应的回报的,考研复习的效果不好害怕辜负了父母的期望,担心考试的成绩不好;

2. 行为方面:遇到问题时缺乏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策略,进而加重了问题时焦虑的倾向。

3. 性格方面:性格内向,不爱交往。

五、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依据

依据李某的症状和测试结果诊断李某的问题为焦虑情绪。理由有三:首先,该情绪是近期发生的,其反应的强度在可理解范围内;其次,时间上,该情绪持续的时间不到一个月,焦虑的情绪还未泛化;最后,对其他的社会功能也并未造成影响。因此诊断的结果为一般心理问题。

(二)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的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有强烈的反应,且已泛化,社会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的特征,时间上严重心理问题的病程大于2个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亦可排除。

3.与神经病症相鉴别:在病症上,神经症的特征是严重影响到社会功能,问题也出现了回避和泛化,且已经是充分泛化,神经症的反应与初始事件的本身是不相关的,在时间上,神经症持续的时间为大于三个月或三年。根据求助者的病症,可以排除神经症。

六、制定咨询的目标

(一)具体目标:缓解求助者的关于考试的焦虑症状,使其的生活和学习恢复正常,改善睡眠质量,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对研究生考试。

(二)最终目标:通过咨询,提高求助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充分实现人的潜能,促进人格完善,最终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七、制定咨询方案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1.主要咨询方法:系统脱敏疗法。

2.适用原理

学习理论是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基础。基本假设是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行为的;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不适应行为,也可经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系统脱敏法”是由交互抑制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法。即当患者面前出现焦虑和恐惧刺激的同时,“系统脱敏法”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步骤,按照刺激的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渐训练心理的忍耐力、承受力,增强求助者的适应力,从而达到最后对真实体验不产生“过敏”的反应,保持身心正常的状态。

(二)咨询过程中,双方履行特定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资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积极配合咨询师的咨询工作的进行,一起梳理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咨询师布置的作业。

权利:对咨询师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利了解;有权利选择或选换合适的咨询师;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职业教育背景;有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的权利;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协商和选择的权利。

义务:对双方协商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有遵守和执行的义务;作为求助者应当尊重咨询师并且遵守商定好的预约咨询时间,如有特殊情况须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帮助求助者认清和解决心理问题;恪守保密原则。并向求助者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有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相关的个人资料的权利;本着对求助者负责任的态度,有向求助者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的权利。

义务:有遵守和执行协商好的咨询方案全面的内容的义务;作为咨询师应当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职业教育背景且尊重求助者,遵守咨询行业的行业规定和职业操守,遵守商定好的预约咨询时间,如特殊情形可提前通知求助者。

(三)咨询时间和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45―60分钟,共7次。

咨询收费:免费。

八、咨询过程

(一)诊断阶段

第一次咨询

目的:彼此建立起良好的咨询关系;了解基本情况,进行心理测试;确定主要问题。

过程:首先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获得求助者的信任,并向其介绍咨询过程中有关的规则和事项;采用摄入性会谈法与求助者进行深入的谈话,引导求助者描述自己的烦恼,以及收集求助者的相关资料;并让其做相关的心理测试,如焦虑自评量表(SAS)

(二)咨询阶段

第二次咨询

目的:进一步加深咨询关系;初步学会放松技巧。

过程:首先简单明了地向求助者说明系统脱敏疗法的原理及过程:其次教授求助者放松技巧;最后布置家庭作业,让其放学后坚持放松技巧的练习,尽力做到熟练。

第三次咨询

目的:设计焦虑等级表。

过程:检查求助者放松训练的效果,看其是否已经掌握了放松训练技巧,再一次和求助者一起学习放松技巧:通过举例向求助者传授构建焦虑等级表的制作方法,接着让求助者说出引起焦虑的情形,并要求其把这些情境进行排序,从最小到最大的焦虑;最后布置作业,继续练习放松技巧。

序列事件焦虑程度(0―100):

1. 考前一个月想到考试时 10

2. 考前两周想到考试时 20

3. 考前一周想到考试时 30

4. 考前三天想到考试时 40

5. 考前一天想到考试时 50

6. 考试当天早晨 60

7. 考试即将开始 70

8. 坐在考场开始答题 80

第四次咨询

目的:使用系统脱敏疗法,缓解焦虑症状。

过程:首先向求助者说明脱敏训练的具体操作程序;接着按照在第三次咨询做好的划分焦虑等级表,病进行逐级脱敏(由小到大),反复的次数依据求助者在想象到每一等级时不再感到紧张和焦虑时来设计,如果焦虑的分数超过25分,则需继续做放松训练;最后布置家庭作业,依照本次介绍的方法,作为本次咨询内容之一,家庭作业布置(4级),用放松对抗焦虑。

第五次咨询

目的:继续进行脱敏的训练,减轻焦虑症状。

过程: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以此判断求助者是否已经掌握运用放松技巧来对抗4级焦虑事件:接着进行5、6级焦虑事件的想象与放松,不限次数的重复练习,直到求助者再次想象到此情景不再感到焦虑时为止:继续布置作业,要求求助者回去后继续坚持系统脱敏训练。

第六次咨询

目的:进行最后两级焦虑事件的脱敏,使求助者在应对考试时不会再有过度的焦虑情绪。

过程:回想4、5、6级焦虑事件的想象与放松,进行7、8级焦虑事件的想象与放松,不限次数的重复练习,直到求助者再次想象此情境不再焦虑时为止。

第七次咨询

目的:结束咨询,检查与强化咨询效果

过程:总结整个咨询心得,并强化、检查咨询效果;已经基本达到咨询目标,可结束咨询,鼓励求助者在未来的现实生活中,坚持运用放松技巧克服焦虑,树立起信心去面对以后的考试。

九、咨询效果的评估

(一)求助者的自我评价和主观体验:求助者认为焦虑情绪明显缓解了,能和同学探讨有关考研的事情了,自信心也提高了。

(二) 心理测验结果: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48分,与首次测评相比,焦虑症状明显下降,说明此次咨询效果较好。[注:首次测评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57分]

(三) 求助者生活改善:饮食、睡眠恢复正常,学习效率有明显的提高。

(四) 求助者周围人的评定:同学反映求助者情绪好转了,不再愁眉苦脸,睡眠、饮食状况改善,人也开朗多了。

(五)咨询师的评定:根据咨询师的回访了解到,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明显缓解,自我评价更为积极,能以正确的心态看待考研,达到了预期的咨询目标,也促进了求助者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2.

[3]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2.

第2篇:教师教学分析报告范文

一、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

2010上半年,全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人数7315人,同比增长623人;其中新生报考1753人,同比减少410人。

从报考层次看:报考本科5502人,同比增长577人,占到报考总人数的75.2%;专科1813人,同比增长46人,占报考总人数的24.8%。累计报考科次22611科次,同比增加1415科次。其中本科17208科次,同比增加1403科次;专科5403科次,同比增加12科次。本科层次教育需求不断提高,报考规模和科次大幅上升,专科规模稳中有升。

从报考专业看:报考前五名的专业依次为护理(独立本科段)1500人,占总报考人数的20.5%;行政管理(独立本科段)1246人,占总报考人数的17%;行政管理(专科)951人,占总报考人数的13%;法律(本)394人,占总报考人数的5.4%;人力资源管理(独立本科段)271人,占总报考人数的3.7%。报考护理、行政管理专业占到报考专业的一半以上,考生对报考专业的选择更加理性化,更加重视学习内容与工作实际的结合,考生报考观念逐渐从追求“学历”走向提升“能力”。自学考试的专业设置向多样化、职业化方向发展,更加突出应用型。

从报考生源看:本地考生6364人,占报考人数的87%;外地考生951人(包括华油,驻军,区外企业),占报考人数的13%。全盟报考人数前六名的旗县市(区)分别是锡林浩特市1629人、太仆寺旗465人、正兰旗399人、多伦县299人、东乌旗(包括乌拉盖)294人、苏尼特右旗265人。报考考生大部分为本地考生,锡林浩特市仍是全盟报考考生最多的地区,占全盟报考总人数的22.2%。

从考生年龄结构和职业看:25周岁及以下的考生4729人,占报考人数的64.6% ;25-36周岁2286人,占报考人数的31.2%;36岁及以上的300人,占总人数的4.2%。在校学生3129人,占42.8%;待业人员377人,占5.2%;教师242人,占3.3%;工人241人,占3.3%;军人197人,占2.6%;干部88人,占1.2%;农牧民18人,占0.2%;其它人员3023人,占报考人数的41.4%。25周岁以下及在读学生逐渐成为报考主体。

综合以上数据,总体讲我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呈现“两多一少”的特点,即报考本科专业的考生增多,在校生和社会考生增多,在职人员报考数量减少。究其原因,一是高校连续扩招,就业严峻的形势,拥有本科学历正逐渐成为一个人必备的最基础学历,而自学考试具有自由选择专业、无入学考试、学制机动灵活、边工作边学习、入学宽松、国家承认学历、学费低等优势,对未能接受高等教育的考生来说是他们选择进行高等教育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已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说是他们继续深造、提升自我的重要方式。二是自学考试以其高度的开放性为学习者提供了最大程度自主学习的空间,成为在校生和社会考生提升学历层次的最快、最便捷的途径。三是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日趋年轻化,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企业招工大部分也要大专以上学历,在职人员的基础学历层次整体提升,参加自学考试考取学历的人员有所减少。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生源争夺日益激烈。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普通高校特别是高等职业学校大规模扩招和电大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以及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考生可通过多种高等教育形式获取文凭,加之自学考试难度较大、毕业率较低,让一些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考生对自学考试望而却步,转而投向毕业难度相对较低的其他教育形式。

二是专业设置尚需调整。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才观也在逐步发生改变,考生对所学专业的选择更加理性化,更加重视学习内容的针对性、职业性和应用性。目前,我盟自学考试专业设置多以语言类、管理类、经济类等学科为主,缺乏当前社会需求量大的信息、金融、财会、外贸等专业。

三是考生结构不均衡。我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生以城市人口为主,呈现低龄化特点,特别是农村牧区考生所占比例较低,农村牧区人口普遍受教育的程度与城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四是社会认可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自学考试与各类教育形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上力度不够,虽然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的高等教育学历国家认可,但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在社会认可度方面还有一定差别。例如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明确要求有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将通过自学考试获取的本科学历的考生拒之门外,出现同等学历不同待遇情况。

三、建议和对策

一是结合我盟本科报考人数持续增长的实际,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段教育。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未来三年全盟专科层次的毕业生将达4862人,且绝大部分毕业生有提升自已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的愿望,加之我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转人、减畜、增绿、增收”战略的深入推进,各类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长,推动全盟职业教育得以快速发展,盟内高职院校在校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已成为自学考试主力生源基地。以上都为大力发展我盟自学考试本科层次学历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因此,建议协调相关部门降低我盟自学考试本科层次学历报考门槛,出台扶持政策鼓励普通高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校在籍专科层次的学生报考自考本科,扩大招生规模,使更多考生能够通过自学考试提升学历层次。

二是积极调整自考专业设置,适应全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自学考试要满足社会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各类人员的学习需求,课程设置也应根据继续教育的特点更加强调其应用性、职业性,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建议盟内大中专院校面向人才市场的需求开设和调整考试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体现锡盟特色,为我盟培养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考试主管部门要根据生源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农村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学习人数的增加等新特点,做好生源预测,并积极协调上级主管部门根据潜在生源的特点,开设合适的专业,吸引社会适龄学习者报考自学考试;要从大力开发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加速农牧民知识化进程,提高农牧民转移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有知识的应用型农业人才入手,围绕适应农村牧区实际,符合农牧业发展需要,适合农牧民学习需求,探索建立既体现自学考试特点和基本培养目标,又与“三农三牧”现实较贴切的课程体系和专业标准,以适应农牧民转移转产需要。

第3篇:教师教学分析报告范文

一、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感到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比较突出:

1.政治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入。部分教师虽然能够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也认真做了笔记,写了心得体会,但在自学上还不够主动,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把主要精力过多的放在业务理论的研究上,尤其是对政治理论的系统学习上,没有长期的规划,想起学点什么就学点什么,单位安排学什么就学什么,存在着实用主义想法。

2.部分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与提升质量的关系方面认识上出现了偏差。部分教师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与提高质量是矛盾的、对立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效性、保证措施形成特色等方面还非常欠缺。

3.教师的整体素质还需要优化。一是部分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老化,很难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二是有的教师对事业的热爱不够执着,存在职业倦怠情绪;三是有的教师只是把教师工作当作谋生职业,没有真正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四是有的教师自我发展欲望不强,满足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4.课堂教学效益还有待提高。部分教师不善于学习,不愿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进行教学,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忽视对课堂教学细节的研究和课堂教学管理,课堂上重预设轻生成,重教材轻学生,重传授轻指导、重训练轻讲评,教学针对性差,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

5.教改教研不够深化。部分教师参与的热情不高,中小学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存在着不平衡,有的研究不深入,流于形式,只是整整材料、组组档案而已,没有真正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都不够到位。

6.学校课程的开发有待加强。部分中小学对学校课程的开发重视不够,积极性、主动性不强,人力物力投入不足,致使学校课程开发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特色不特。

7.教师队伍建设活力不足。由于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相关政策因素,致使部分教师职称到手劲头没有,不再努力,不再进取;没有聘任者,由于聘任名额所限,自觉自己希望渺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高。

8.各类教育发展还不很平衡。特别是成教、幼教基础依然薄弱。成教中心校无专业教师,教师年龄老化,有一种看院子、守摊子、熬退休想法;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内设投入不足,设施设备不适应新形势下的邓**需求,且招聘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不平衡,从教思想不稳定等,严重阻碍了我乡幼教工作的发展。

二、问题剖析

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有思想观念上的,也有工作策略上的,有客观原因,更主要的是有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没有处理好业务学习与政治理论学习的关系,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上下的功夫不深,存在重实践轻理论倾向。二是全局观念不够。在全局性问题上唯上思想较重,习惯于定式思维,涉猎多个层面的动力不足。三是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全省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四是部分教师的师德水平有待提高。五是管理机制创新不够,存在目标不清、责任不明现象。六是评价机制还有不尽完善之处。

三、整改措施

1、不断学习,提高理论水平。要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增强特色理论的学习,努力抓好六个统筹:即统筹理论与业务的关系;统筹教育内部与各级部门的关系;统筹普教与成教、幼教的关系;统筹素质教育与教育质量的关系;统筹干部队伍与教师队伍建设的关系;统筹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素质之间的关系。

2、全面准确地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积极推进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推行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质量,而是需要更高的质量,“绿色”的质量。全乡各部门要以落实《山东省中小学教学管理基本规范》为基本要求,继续坚持教学中心地位、质量核心地位不动摇,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举措推进素质教育,以促进我乡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

3、创新管理模式,突出教学管理的严细实恒。一是加强过程监控,严格制度的管理落实。教办及职能部门将继续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督查各单位的工作。同时着力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落实问题追究制和问题行为跟踪整改制。对目标任务完成不力的干部、教师实行诫勉。二是突出人文关怀,实施和谐管理。各级教育干部通过举办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教师的心声、关注教师的期盼,学会尊重教师,凝聚人心,使教学管理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以取得管理的最佳效益。

4、重视学习借鉴,优化创新管理。鼓励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学习我市兄弟单位及外地的先进经验,嫁接、升华自己,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提升其管理水平。改革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在强化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的前提下,突出教学质量的核心地位,让教师在评价杠杆的激励下主动地发展自己,迸发出工作热情。

5、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素质教育的水平。一是加强师德建设。将采用灌输、感化、教导、督察的方式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无私奉献水平。二是继续强化师能锻造。首先,每学年将举行一次政治、业务理论测试(考试是提高涵养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次,各校成立“名师工作室”。让名师策划组织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开设理论讲座、举办专题论坛、实施教师培训等,引导教师们不断成长。再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这个平台,逐步推行电子备课,网络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第4篇:教师教学分析报告范文

**年*月*日至*日,**牵头,**、**及**相关人员,赴全国用能权交易试点城市——福建省厦门市、浙江省杭州市,针对能源消耗量在线监测,以及已实现用能权交易的先进用能改革经验进行了实地调研和深入学习。

一、调研背景

十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2020年全国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7%,到2020年全国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山西作为能源大省,传统高耗能行业集中,结合当前政策发展方向以及全国能耗双控指标体系的建立,开展用能权交易,实现资源、生态环境的合理配置,势在必行。

二、调研内容

1、赴福建厦门奥普拓公司,调研学习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城市能源智能管理云平台。

2、赴杭州市所辖平湖市、海宁市、富阳区学习近两年已完成实际交易的用能权交易模式、经验。

三、调研成果

1、能耗在线监测

福建厦门奥普拓公司是目前厦门市政府采购的唯一从事能耗在线监测的服务公司,该公司拥有所在领域较权威的科学技术人才,长期从事工业企业生产流程优化改造服务,通过其自主研发的城市能源智能管理云平台,为企业、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所消耗能源的主要种类、数量的在线监测及评估分析,旨在为企业优化生产全过程、工艺及能耗水平、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构建在线监测预警防控机制。

优势:拥有较先进科学技术带头人、自主研发能力强、分析算法可根据不同生产类型企业定制、已为厦门市政府提供能源在线监测服务。

不足:(1)因该企业所处地域所致,服务企业种类有限,针对我市重点用能企业类型及所消耗主要能源种类尚需进一步了解,才能制定初步解决方案;

(2)该企业目前提供服务内容已实现能耗总量在线采集,设备单耗采集分析正在研发。

2、用能权交易

政策前提:浙江省、杭州市建立了自有的企业亩产效益考核评价服务体系,根据企业综合情况进行分级,不同级别企业享受不同种类的优惠及限制政策,其范围包括土地使用、规划审批、用能权交易价格及用量等,旨在促进优化地方产业结构、逐步淘汰落后高耗能企业、支持先进节能企业发展。

(1)平湖市,在执行企业亩产效益考核评价服务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区域能耗双控指标,针对所辖区域规上企业新建项目及续增用能,在其行政服务中心内窗口申报并实施用能权交易全部流程,经信局负责审批,中介服务机构负责能耗量核准,交易费进入财政专户并用于日后节能工作;

(2)海宁市,作为全国用能权交易试点,在执行考核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确定了“海宁市用能总量指标有偿使用和交易”指导思想,设立浙江江南要素交易中心(国有企业平台公司),为各类生产要素资源交易提供签证交易服务,海宁市经信局结合区域能耗双控指标核定总量,施行核定配额使用办法,用能增量交易则委托平台公司实施,并由同级财政按年交易量向平台公司支付服务费(不再另向企业收费),对于配合用能权交易及项目承诺备案验收的能源消耗量,核定评估由第三方机构提供;

(3)富阳区,与平湖市相近,在执行考核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区域能耗双控指标,在其行政服务中心及设立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施完成交易全部流程,针对需备案及审批的用能申请,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区域能评。

3、研究思考

通过调研学习,了解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生产企业的在线监测定制服务方案,以及不同的需求。

第5篇:教师教学分析报告范文

【论文摘 要】柔道运动在我国普通高校中已经初步开展起来,柔道运动符合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要求,通过学习柔道的动作技术和文化内涵可以使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在高校中学生的安全是首要问题,要更好地开展柔道运动,对于初学者而言,柔道的保护性倒地技术非常重要,是保证安全和进一步教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合理的教学原则,应当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好柔道倒地技术,才可以达到学习柔道的最终目标。

柔道运动在我国普通高校中已经初步开展起来。在日本,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总结和挖掘了柔道运动的现代教育价值,形成了柔道特有的学校教育理论,其体育、胜负和修心三方面的教育价值符合现代社会要求教育对人“德、智、体”培养的基本要求。柔道理论在哲学上的升华是柔道教育价值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身心之力获得最有效使用的“精力善用”理论,大家的相互帮助、相互谦让、融合协调达到共同发展的“自他共荣”理论成为人们和谐相处,社会共同发展的理念。同样在我国高校开设柔道课程符合2002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要求,可以实现对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的基本目标以及发展目标。

一 柔道运动

柔道(JUDO,じゅうどう)在日语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一种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术:柔术。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

二 柔道运动在我国普通高校开展情况

在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开设柔道运动这门课程的学校屈指可数,普通高校的师生对柔道这个项目的直接了解很少,甚至有所误解,认为练习柔道的人都是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功夫高深,其实不然。

柔道运动在我国群众基础不好,高校也是,其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了解程度太低,没有真正认识到柔道这项运动的文化、技术与价值所在;其二,高校柔道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同时具有高学历、高竞技水平、高教学水平的专业柔道人才很少,这两点原因直接导致了柔道这项运动在我国的普通高校开展缓慢。

2009年5月16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柔道分会在北京科技大学正式成立,大学生柔道协会目前的工作重点应是项目普及与推广,对柔道项目的礼节、技术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提高该项目的易学性、观赏性、健身性和社会性(防身性),加大柔道项目师资力量的培训力度,以开设选修课和组建学生柔道俱乐部的形式进行立体化推广,筑起中国柔道金字塔式的培养体系,担当起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柔道人才的重任。

三 柔道保护性倒地技术的重要性

普通高校开设柔道课程首先要重视的就是安全问题,安全是重中之重,是课程开设的前提。从学校领导、教师到学生本人必须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

柔道运动是两人同场对抗,实战格斗项目,柔道比赛的胜负是需要一方将对手摔倒在地,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打好扎实牢靠的基础非常重要,而保护性倒地技术就是柔道学习的基本功。学柔道有句老话“要想学摔人,先要会被摔”,这句话就很好地说明了“会被摔”是“学摔人”的前提,只有练好在各种状态下的保护性倒地技术的基础上,在不怕被别人摔倒的心态中,在练习双方都可以保证自己身体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柔道技术学习。

在初学柔道阶段,普通高校的学生由于自身的身体素质不高,身体机能否适应柔道运动的负荷,而对于柔道又存在一种好奇与兴奋,很有可能会在初学阶段发生不必要的伤害,这就会对受伤学生本人以及教师和其他同学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在初学柔道阶段,教师和学生必须加强对保护性倒地技术的重视程度,教学过程中不可马虎,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每一名学生正确地了解和熟练运用这种柔道自我保护性倒地技术。

四 柔道保护性倒地技术的教学原则

1.自觉积极性原则

充分引导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学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主体,柔道教师应当从第一节课开始反复强调倒地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每个学生都真正理解为什么要练好倒地技术,增强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安全意识,让学生自觉积极地学好柔道的自我保护性倒地技术。

2.循序渐进原则

柔道的倒地技术分为很多种,技术难易不同,教学要由易到难,且忌盲目冒进。柔道的倒地技术按倒地的方向主要分为前倒地、后倒地、侧倒地,按运动状态可分为:原地倒地、行进间倒地、跳跃倒地。

例如,在进行后倒地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先以简单的方式,待学生完全掌握之后再逐步加大难度,具体教学过程为:(1)平躺,收下颚,两臂拍地;(2)两手臂环抱小腿,前后滚动练习;(3)长坐后倒;(4)站立后倒;(5)后退行进间后倒等。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逐级掌握,逐渐加大难度。

3.直观性原则

注重教师的讲解与示范,给学生充分直观影像。柔道教学不能只讲解不示范,教师适当的示范动作,会给学生以最直观、最生动的印象,在学生初步进行动作练习的时候老师要亲自进行保护,手把手地教,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学生, 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动作要领,同时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感。

4.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以及学习状态都有不同,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课堂上教师应当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身体素质,同时也要求学生如果在练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主动向教师说明,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状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法,以达到最终学生们都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掌握技术动作。

5.巩固提高原则

持续练习,巩固提高。柔道的倒地练习在初学阶段学习后,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始终保持练习,要作为每节课的必要练习内容,作为准备活动的一部分不可缺少,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地巩固提高,使保护性倒地形成一种本能性的反应,这样就能将练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运动伤害降到最低。

五 小结

在我国高校开展柔道运动课程仍属开始阶段,学习柔道会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实现对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的基本目标以及发展目标。

而安全问题是最重要的,柔道自我保护性倒地技术是在练习柔道过程中保护自身安全的技术,是重中之重,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原则,打好扎实的基础,才能达到学生学习柔道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6篇:教师教学分析报告范文

一、面向市场需求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培养目标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其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产品规模不断壮大,产品不断创新以及开放环境下外来资金的不断冲击。同时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对证券投资人才需求的热情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其中,高级金融顾问、高级投资分析师、高级服务管理师等招聘需求明显增加,专业化要求进一步提高,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和多年从业经验的高级人才,以及具备横跨外汇、投资等领域的人才,均成为企业不惜高薪猎捕的对象。此外,理财顾问、证券经纪人、财务规划师、投资项目分析师等成为热门招聘职位。这些资本市场的变化影响着证券投资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同时也对我们学生的知识结构、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的需求是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因此面对社会的需求,证券投资学的课程教学应当满足以下几个目标。

1.具备扎实的投资理论基础知识。适应社会的需求首先应具备的就是扎实的投资理论知识,包含了证券基本知识、证券投资工具基本知识、证券投资指数等,同时还包括了证券投资工具定价与估值、证券投资组合管理、证券投资的风险管理和投资业绩评价等等。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将此类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投资操作中。目前市场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尤其旺盛。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基金经理、风险管理人员就是能够控制投资组合风险,对证券投资工具进行定价估值,并进行风险管理。

2.具备初步投资实践操作能力。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掌握证券投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实际的证券投资操作与分析。证券投资学的操作性不仅包括对基本流程的操作,同时还必须能够独立、理性的进行证券投资分析,比如股票的选择能力,实际操盘能力等。证券公司的操盘手、分析师主要工作是要求灵活运用投资组合技巧,为客户进行增值服务,能娴熟使用各种分析软件,掌握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拓展证券经济业务。因而必须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证券投资分析能力。

3.具备规范的分析报告写作能力。适应市场的需求,学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理论体系,同时也要具备把操作和分析能力具体化和理论化,能够通过书面语言表达相应的分析、投资思路和投资理念,为自己客户服务,同时也为团队做出理性的决策提供支持。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实践教学则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为达到这一目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不会实现的。

1.案例教学法。证券投资学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用实际案例导入教学,往往涉及知识面广,需要多学科的知识构架,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尝试欲望;同时案例的分析与解决,要求学生对已学知识及技能必须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因而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思辨力,实现理论———实践———学习———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

2.参与式教学方式。证券市场时刻发生变化,同时对市场行情的判断和证券的分析没有确定的标准,因而要想对证券市场有更深的理解,必须时时关心证券市场的动态与变化。老师要做到时时关注市场动态、关注社会经济新闻热点,在课堂上穿行问题探讨。同时应提倡参与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热点分析,发表个人观点。通过这种授课方法的持续,特别能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3.模拟证券投资技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或者是实验室证券投资软件,老师向每位学生提供一笔虚拟资金,建立虚拟证券账户,利用实验课时间,根据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实时行情进行模拟证券投资。这一做法在大多数学校都得以采用,这一方法确实能够大幅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4.教学实践基地法。结合证券投资学的特点在校外建立实践基地,其目的是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组织学生到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实地考察和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证券公司的总体运作和各部门职能。在实地教学之前,做好理论知识预先准备,进行实习方案设计,并且有目的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可以对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明确的认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指明方向。

三、《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扎实的投资理论基础知识、具备初步投资实践操作能力和具备规范的分析报告写作能力目标,运用多种的实践教学方法手段,结合本科生教学特点,《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如下:

1.面向证券投资基础理论知识的案例教学环节。证券投资基础理论部分包括证券投资工具介绍、证券投资指数、证券投资工具定价理论及其投资组合管理理论等。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将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对证券市场和证券市场投资工具的认识,可以通过上海和深圳等国内市场的上市证券种类进行概览,总结和比较中外证券市场投资工具的差别,对国内市场各类证券的市场特点和表现进行直观对比。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与要求下,成立合作小组,明确投资目标,选择投资品种组合,并计算证券投资品种的比例和风险程度,多大比例用于风险资产的投资,例如股票、期权等,多大比例的资金用于无风险资产的投资,例如国债等。大多数证券投资学的实践内容多强调操作股票方面,其实对投资品种的选择和对风险的控制是更为重要的实践内容,而目前的实践内容对此相对而言较为薄弱。由于此环节的实践内容涉及理论知识内容较多,综合性较强,也可以放在证券投资学课程结束之后开展。

2.面向证券投资分析的模拟操作教学环节。证券投资分析环节包括证券交易行情、证券交易程序、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包括宏观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等,技术分析包含了k线分析、切线分析、指标分析、形态分析、波浪分析等。对此内容实践操作主要通过模拟证券交易。通过模拟交易,首先重建整个交易过程,从开户、委托、成交、清算交割等程序,直观化地掌握证券交易的操作流程。二是,选择股票进入模拟交易的范围,熟练使用操作软件的各项功能,并读懂行情表,分时走势图和指数走势图。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股票进入模拟买卖,了解二级市场的运行与管理,比如竞价原则、清算、交割过户的手续费等。三是,运用基本分析方法自行选择证券并投资,四是,运用各种技术分析方法和指标分析研究判断市场行情和个股行情,选择买卖时机。同时此部分的实践教学也可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可组织一定范围内的讨论,发表自己对行情的判断,这对提高证券投资分析能力、完善投资策略有很大的帮助。

3.面向分析报告写作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结束之后,根据学生模拟投资的收益情况,股票选择分析能力、风险控制水平和最终完成的投资分析报告,确定该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环节的实践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首先是案例分析教学法,用实际案例作为引导掌握分析报告的写作格式和规范。撰写的投资分析报告主要有证券价值分析报告,基本分析报告,报告当中应包括对宏观经济、证券发行公司的行业背景及发展趋势、证券发行公司的整体状况和财务状况等,同时也包含技术分析报告,包含买卖时机判断的标准等。详实的调查报告作为考核内容之一,以此来判断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四、《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现实问题及解决方案

1.现实问题。

(1)教学实践意识淡薄。各个培养单位在思想上不重视实践教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家教育部没这方面的硬性规定及要求,另一方面是实践教学在教学经费上的高投入要求,使各培养单位不能或不愿过多开展实践教学。

(2)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具有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特点,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而目前教师普遍缺乏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从时间花费、教学条件准备等方面来说,课堂教学相对比实践教学比较容易开展;同时,教师晋升职称课堂教学时数及科研成果为依据的客观现实,导致教师普遍不愿意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直接导致实践教学整体质量下滑。

(3)对实践教学管理力度不够。主要体现为教学计划中多数都是实践教学所占的教学比重偏少、偏低;社会调查实践未作教学计划要求或没有相应学时学分要求;毕业实习基本采用以提交书面实习报告为教学要求,缺乏实习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教学实践基地流于形式。

2.解决方案。

(1)强化实践教育观念,为学生提供多种内容和形式的教学实践机会。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上一定要坚决体现全程化的特点:第一是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进行,既有理论讲授,又要有相应的实践体验;第二,要充分利用假期安排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锻炼,最好是将社会调查实践进行学分修学上的要求,以保证学生社会调查和实践足量。总之,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一定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充分发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相促进作用。

(2)加强师资队伍的实践培训。加强实践性教学,必须有一批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证。担任实践性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证券投资实践经验。学校应支持教师定期到社会上的相关对口工作单位进修培训,了解证券业的最新进展,以便将最新、最先进的知识教给学生,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也可提高我们教学的社会适应性。

第7篇:教师教学分析报告范文

笔者探讨的是全校的统计学公共课中案例教学的实施问题,鉴于课程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较多,而分配的教学课时偏少,我们没有充裕的时间在整个课程中全程或者大量应用案例教学法,于是选择了教材中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章进行案例教学。之所以选择这两章进行案例教学,是因为在这之前已将统计学的大部分基本理论知识介绍完毕,学生已经熟悉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另外与课本中之前章节侧重理论知识不同,这两章内容更侧重统计方法的介绍与应用,更能完整地体现统计学在实践领域中应用时的思路、方式和方法。教改试验班级为经济学院的几个不同本科专业的混合班级,总人数达八十多人,人数较多但是具有比较一致的专业背景,所以我们选用来自经济金融领域的实际案例。此类案例非常多,相应的数据获取途径也很多,我们在选择案例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原则:1.案例所阐述的问题应该具有实际背景和现实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研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最主要的区别,所以这是我们在选择案例时应该首先考虑的原则。2.案例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清晰的。在课程中,案例是作为一种介绍统计方法的媒介,我们希望学生在使用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统计方法,因此不可选择那些过于复杂庞大的案例,重点在于方便学生厘清思路。3.解决案例问题的所需知识和方法最好能够涵盖已学的所有知识点,并能最后留一些思考和引申的空间。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案例教学,最终目的都为了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如果一个案例能够充分地展现已学知识的用处,在带给学生成就感的同时还能给学生留有一些思考的余地,激发他们学习探索的兴趣是再好不过的了。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与操作

统计学的教学目的是为了介绍统计方法和思想,是服务于实际案例的一种工具,并不是案例需要解决主体问题。因此在组织统计学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与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的案例教学组织方式有所不同。后者更注重从宏观层面分析问题,而统计学更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找出统计方法能够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所在。因此对于统计学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具体来讲,首先,通过教师讲授只包含有少数知识点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在这个层次下,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但是应该有相应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巩固,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后,给出一些较为综合的包含多个相关知识点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给出解决方案,并报告各组的分析结果。该层次下的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由于统计案例的分析离不开统计软件对数据以及模型进行分析,因此该阶段最好放在机房进行,而且应该提前给出案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讨论研究,在上课过程中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讲解自己的案例分析过程和结果,各组之间可相互评论。在此,教师可针对报告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者学生的一些好的想法给予适当的点评和总结。最后,当学生对中型的案例分析有了一定的分析思路,并对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有了一定的经验后,可以给出更加综合的实际案例,可称之为项目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最终以研究报告的形式给出分析结果,在此层次上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教师可以进一步对研究报告的形式内容,以及分析思路上给予指导和点评。在这个阶段还需要有一个概括总结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来做总结,也可以由教师自己来做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该案例讨论当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所讨论的内容,整理案例分析的思路。以上的实施操作思路是一种理想状态,更适合于小班教学。考虑到公共课人数较多,而案例规模不是很大,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寻找解决办法的需求不大,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简化了上述过程,教师先通过一个较为简洁的例子引入讲解知识点以及进行案例分析的思路与步骤,交代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格式与要求,然后给出一个新的案例,学生单独自行分析,并通过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来汇报分析结果,没有以小组形式进行分析讲解。如此操作当然会减弱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但是只要案例选择得当,基本能够达到训练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并非一定要执着于某种形式的教学,因为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只要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就可以不用太拘泥于形式。教师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报告获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案例教学的效果及评价

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以及其与传统教学的区别,我们需要构建以思维状况的考查为主体的成绩评判与考核机制,改变以往那种以知识积累的考查为主体的机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如无必要一般对学生案例分析、讨论的表现不宜作优劣评价,而应以鼓励表扬为主,要避免学生由于答案对错的优劣而影响对思维过程的关注。评判时,教师要克服主观随意性和自己对案例理解分析的局限性,应着重考量学生分析的步骤是否恰当(即思路是否清晰)思维要点的选择是否科学、能否抓住重要问题和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以及从什么角度看问题等等。针对我们上面提到的考核方式,即学生单独分析案例并提交案例分析报告的形式,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就完全取决于报告的质量了。虽然老师无法针对报告对学生提出问题用以考察学生对问题的真正了解情况,但是一份好的报告基本能够反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提交案例分析报告的考察方式是一种介于传统教学法的知识点考试方式与案例教学法中常用的分组讨论报告之间考察形式,非常适合我们统计学公共课案例教学法的尝试,不但考察了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考察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技能的掌握情况。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8篇:教师教学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成绩管理;分析挖掘;信息反馈;质量监控

作者简介:陈蕾(1982-),女,江苏苏州人,南京工程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助理研究员。(江苏 南京 21116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20112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217-02

学生成绩是教学效果的测量和学习质量的记录。学生成绩数据蕴藏着大量信息,其分析挖掘对评价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革、完善质量监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成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是,就目前情况看,我国高校对学生考试成绩管理的内涵理解不深,重视不足,研究不够,“只记载,不分析,无反馈”情况普遍存在,是教学管理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是质量管理体系亟待弥补的缺陷。有感于此,本文以高校学生成绩管理应有的作用和必要的环节分析入手,提出了学生成绩信息统计挖掘的理念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旨在引起我国高校对学生成绩信息分析的重视,使之成为促进教学改革、强化学风建设、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

一、高校成绩管理的重要作用

谈到高校学生成绩管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登录与记载,而对于学生成绩的作用,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学籍和毕业资格审查。应该说,这是对学生成绩管理丰富内涵的狭义或片面理解。笔者认为:高校学生成绩信息至少应该体现四个作用:一是作为取得学分和毕业资格审查的依据;二是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治学态度的尺度;三是反映学习风气与学习效果;四是反映课程实施与课程目标存在的偏差。以上四个作用决定了学生成绩管理至少应该包括三个环节:一是审查登录。管理者对教师提交的课程成绩进行规范性及完备性审查,并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二是统计分析。依据一定目的,从不同角度对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挖掘成绩信息中隐含的教学内容、考试方法、命题水平、学风建设等问题。三是及时反馈。将考试成绩分析结果反馈给学校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教学单位、教师或学生,不断修正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在上述三个环节中,学生成绩的分析评价应该成为最为重要、最具价值的环节。其原因在于:在学校层面,通过学生成绩分析,教学管理层可以直观了解教学工作的整体情况和主要问题,增强教学决策的依据性和科学性。在系部层面,可以依据成绩分析结果,对不及格率偏高等典型问题进行研究、检查与督导,增强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师层面,根据学生成绩统计分析,任课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反思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案,审视命题质量,实现教学的“反馈—矫正”过程,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在学生层面,一是学工部门可以了解学风状况,有效进行激励与引导;二是学生通过对自身学习状况的了解,优化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二、高校成绩管理的主要问题

依据学生成绩管理的作用与内涵,反观我国高校的学生成绩管理现状,笔者认为普遍存在“三个不够”和“三个缺失”问题。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管理环节缺失。主要体现在学生成绩的“仅记载,不分析,无反馈”粗放式管理。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研究成果大多为计算机管理系统设计的内容,表明高校教学管理者对学生成绩管理的丰富内涵认识不够,对成绩分析重视不足,存在提交成绩就意味着教学工作结束的错误认识,导致学生成绩分析尚未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成绩信息统计分析的反馈机制尚未建立,对人才培养的指导作用尚未发挥,属于学生成绩信息资源的浪费。

二是方法研究不够,多维分析缺失。目前,尽管有些高校开展了课程考试相关分析,但仅限于由任课教师(或命题人)完成的单门课程的试卷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命题分析多,教学分析少;强调学风多,反思自身少;分析指标单一,其结果不能全面反映教学整体情况,无法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学生成绩的整体性、历史性、比较性分析,分析原因,为教学决策和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应该成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

三是信息利用不够,反馈机制缺失。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成绩管理流程一般为:教学过程—考试阅卷—成绩登录,学生成绩仅用于课程学分、学籍资格、毕业资格、学位资格等审查,属于开环管理模式。由于尚未形成有效的学生成绩信息分析与反馈机制,导致管理者不了解整体教学情况,管理决策缺乏针对性与科学性;教学单位不了解教师教学状况,教学改革缺乏及时性和有效性;学生对学习效果缺乏整体把握,学习方法的改进和学习目标的调整缺乏依据。

三、改革成绩管理的基本方法

1.树立成绩管理的新型理念

高等学校应该注重研究并不断丰富学生成绩管理工作的内涵,充分认识学生成绩分析对质量评价、教学决策和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将学生成绩管理从“仅记载、无分析,不反馈”转变为“有记载、有分析、重挖掘、强反馈”。一是要开展相关研究,制定完善的学生成绩管理流程,形成科学的统计、分析、评价方法,形成教学过程—课程考试—成绩分析—信息反馈—改进提升的“反馈、矫正”闭环管理模式。二是强化全员质量管理意识,通过教育测量理论和统计方法培训,使主动分析、客观分析成为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的自觉行动,提高成绩分析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准确度。三是把学生成绩统计分析纳入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之中,使学生成绩分析结果成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成为学校年度教学质量报告的重要内容。

2.研究成绩分析的方法体系

高校学生考试成绩数据作为众多课程教学结果的测量依据,蕴含着丰富的教学信息,其数据统计的分析与挖掘不能仅限于由教师完成的单门课程,应当从整体性、层次性、比较性、典型性多种目的出发,形成多维度、多层面的成绩分析方法体系,从而为教学管理与质量督导提供全面的、可信度高的信息。为此,笔者提出了“五个层次、四类课程、三种方法”的学生成绩统计分析方案。

“五个层次”是指把成绩统计分析分为学生个体、教师、班级、专业、学校五个层次,信息分析的综合性依次递增。其中,学生层次成绩分析由学生个人完成,每学期开学向班主任提交上学期学习成绩分析报告,旨在通过个人成绩分析,掌握自身学习状况,学习进步者可以提高自信,学习落后者可以分析原因,调节方法,避免掉队;教师层次成绩分析由任课教师完成,分析报告在学生成绩登录一周内提交给教研室主任,分析报告中除传统内容外,要求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分析内容不少于一定篇幅,旨在促进教师进行总结反思,不断改进;班级成绩分析由班主任完成,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后进学生,及时促进帮扶;专业层次成绩分析由专业负责人组织,由教学秘书完成,旨在研究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分析课程实施与目标出现的偏差及原因,对课程计划进行及时调整,对个别教师加强督导;学校层次成绩分析由教务处完成,重在全校学期课程整体分析、按教学单位进行分析、典型情况专项分析(如成绩分布严重偏态)等,旨在既把握学校整体教学状况,又了解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地实施改革,强化管理。五个层次的成绩分析,可以显著增强人才培养的所有参与者对教学结果的关注度,促进齐抓共管、教书育人合力的形成。

“四类课程”是指为了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确保基本质量,把课程分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四种类型,信息分析的重要性依次递减。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学生从事专业工作必须学好的课程,要求五个层面从不同角度进行重点详细分析,注重成绩分布与学生评教、督导评价等因素的关联性,保证分析结果的客观性;专业必修课程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其成绩分析重在研究专业基础课学习质量对专业课学习的影响,为调整相关课程设置以及学时分配提供依据;专业选修课程作为学生达到专业基本要求后根据个人志趣选修的课程,其学习成绩可以反映前期专业平台课程对后期选修课程的支撑度,检测学生课程选修的科学性;公共选修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开设的跨学科课程,其成绩统计分析可以反映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水平以及对学生的吸引力和积极性。

“三种方法”是指学生成绩分析要改革目前通用的简单方式,利用现代化手段,采用纵向分析、横向分析、对比分析等多种方法,深度挖掘学生成绩信息蕴含的各种教学问题。

一是纵向分析。纵向分析是指对个体学生、某个班级、某门课程、典型教师等连续若干学期的成绩进行分析。其中,学生成绩纵向分析一般由学生本人进行,但对于进入学业预警状态或留级的学生,班主任要对其学习成绩进行重点分析,了解其学习进步情况,避免这些学生自暴自弃;班级成绩纵向分析旨在通过全班成绩随学业进程的变化(如平均分数、不及格率等)了解班级学风情况;课程成绩纵向分析旨在评估课程教学效果以及考试命题的科学性等。如:某门课程连续数年考试成绩分布不合理,则提示有必要进一步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命题质量分析;典型教师分析是指对于课程考试不及格率偏高的任课教师,除了分析本学期任课成绩外,还要对其近年担任的课程进行统计分析,若连年存在上述问题,则要对该教师的教学态度、方法、命题水平提出质疑。

二是横向分析。横向分析主要指对相同课程不同教师任课、相同课程不同班级学生、学期内同一教师担任的不同课程等情况的学生成绩进行分析。相同课程、统一命题、不同教师任课的学生成绩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效果,对于所任班级学生成绩明显偏低的教师,则要分析问题和原因,促进其主动改进;相同课程不同班级的成绩分析,可以客观反映班级学风情况,为优秀班级和优秀班主任评比提供依据,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习动力以及班主任的责任心;对学期内同一教师担任的不同课程情况,通过所任课程考试成绩的横向分析,可以了解任课教师的教学特点,有的放矢进行督导。如:某些任课教师担任的所有课程成绩都偏低,则说明对教学效果把握不够,教学目标偏离较大或命题不科学。

三是对比分析。对比分析是指学生高考成绩与毕业成绩对比、学生来源对比、录取批次对比、留级生留级前后对比、试卷来源对比等。如:高考成绩与毕业成绩对比分析有助于发现两者的不对应性,查找问题原因,调整培养方案。如南京工程学院对大学英语成绩统计分析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并非随学业时间而提升,因高考惯性作用,大一时达到较高水平,此后持平甚至下降。原因是高考压力的惯性,反复的枯燥语法讲解使学生兴趣下降等。为此,学校实施以应用为目的的英语教学改革,把英语教学分为基础教学和强化应用两个阶段,基础教学以通过四级考试为标准,允许提前(一年级或入学)参加英语四级考试,通过者免修大学英语并进入强化应用阶段,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主修读工程翻译、口语、六级强化、第二外语等课程,显著提高了学生兴趣与应用能力。学生来源对比旨在通过分析不同生源地学生学习成绩,了解生源地基础教育的差异,为招生指标投放提供依据,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学习提供特殊帮助。录取批次对比旨在通过对普招、单招、专升本、艺术类、国际合作办学等不同录取批次学生某些相同课程的成绩分析,掌握学生基础差异,调整教学内容,实行分类教学,强化个别指导。试卷来源对比是指对个人命题、集体命题、试卷库命题不同来源的试卷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评估命题质量与水平,为实施考试方法改革提供依据。

3.强化分析结果的反馈作用

教学管理过程是一个控制过程,学生成绩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教学、提升质量。因此,要建立科学的反馈机制,实现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三方信息顺畅、有效的反馈和沟通,才能及时发现各自存在的问题并调整解决。一是建立管理制度。学校要制定成绩分析实施细则和反馈流程,使学生成绩分析评估成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环节,成为各级各层的必要工作和考核、晋升、评优的必要指标。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学校要研究成绩分析的技术方法,加强相关人员,尤其是教学秘书、班主任的技术培训,使各个层次的分析人员掌握规定方法,研究新的方法,提高成绩分析的客观性和信息反馈的真实性。三是明确反馈通道。学校要规定成绩信息反馈时间、反馈内容以及反馈范围,通过教务处成绩信息定期、任课教师与班主任信息对接、教研室同行信息互通等机制的建立,确保信息的及时反馈。四是加强检查督导。每学期初,学校要组织成绩信息统计分析工作检查,检查组应由学校质量管理人员、教务处和院系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以便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第9篇:教师教学分析报告范文

众所周知,案例教学在国外高等教育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领域中运用已有较长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案例教学实践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案例教学实践理论体系。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案例教学,主要用于临床医学、法学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本科教学尚未广泛开展案例教学。

一、本科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上的误区

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1.认为受计划课时的限制,没有时间安排案例教学,许多教师认为案例教学占用大量的时间,无法在计划课时内有效实施;2.认为受教师个人时间、精力限制,无法保证案例教学,案例教学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备课时间和精力,其教学效果难以预料,课堂秩序难以驾驭,教师不想承担案例教学的成本和风险;3.认为案例教学虽然好,但是采用传统教学法同样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毕业后照样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并发挥所长。

(二)教学案例的客体资源贫乏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本工具。目前我国财务管理教学案例的主要问题是:1.案例总量不足,真实性差。我国财务管理教学案例中的大多数是用于MBA的案例,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案例很少。由于财务管理案例涉及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商业秘密等许多内部资料和敏感问题,出于市场竞争利益的考虑,多数企业不愿提供实际数据和具体运作过程,造成财务管理案例的极端匮乏。2.案例缺乏引导性。现有的教学案例通常采用“案例――分析要点――点评”模式,面对案例, 学生无从下手,缺乏引导性。3.案例本土化率低。目前使用的财务案例中有70%源于国外,具有“中国”特色的案例较少。4.教学案例库建设滞后。我国成型的财务管理案例书籍极少,财务管理教学仍停留在理论层面上,难以指导实践。

(三)案例教学的主体资源贫乏

由于我国开展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时间较短,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教学培训模式和理论体系,缺乏一批既有丰富案例教学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功底的师资队伍。据2001年对全国100位高校会计教师素质调查显示:“实务能力差”、“教育方法呆板”和“专业知识不足”分别占到调查总数的35.10%、28.48%和13.25%。1.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对案例教学的程序难以驾驭,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案例教学流于形式;2.教师的知识面狭窄,案例教学分析不全面、力度不够;3.总结评价不切题,结论难以令学生信服,效果很差。

(四)案例教学的方法与手段落后

目前除个别学校的案例教学手段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学校缺乏现代化的案例教学实验室,所谓的案例教学只是课堂讲授而已。教师授课仍以旧式的“教材+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为主,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比例较低。据我国十四所重点大学会计现状评估与改革方向的调查报告显示,偶尔使用或基本不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大学占23.47%和27.79%。落后的案例教学方法与手段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难以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五)部分学生不适应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基本素质、文化基础、专业知识及对案例教学的重视程度等都会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由于长期采用单向“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学生习惯于教师在课上唱主角、自己当听众。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消极被动的姿态,不敢或不愿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不活跃。部分学生习惯于将问题严格地划分为对与错,总是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绝对准确的答案,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无法理解,表现为无所适从,致使案例教学效果不理想。

(六)教学管理机制滞后

1.缺乏教学激励机制。案例教学投入和报酬不对等,例如案例的收集、编写、整理、修改不算科研成果,不计入科研工作量,而且案例教学的课时费与一般教学的课时费相同,这种管理机制既不利于教学案例的补充、修改、拓展,又不利于调动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的积极性,难以形成案例教学的良性循环。2.案例教学课时安排不当。偏重于理论教学而挤占案例教学课时,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3.考试制度不合理。案例教学中仍沿用原有的考试模式,规定考试题型和考试方式,并要求附有标准答案,违背了案例教学的原则。

二、实施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基于财务管理学科的实践性考虑

财务管理理论来源于企业的理财实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历史地看,财务管理理论总是伴随着企业理财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因此,财务管理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服务于实践的原则。案例教学作为增强财务管理教学实践性的重要途径,作为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就是将企业理财实践带入课堂, 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复杂多变的理财现场,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考虑

财务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最佳地控制资金运动和处理财务关系的学科,由于理财目标的多样化、理财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企业必须不断调整理财方式和理财策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和获利。而传统教学往往采取“理论讲授+例子或例证+复习题”的授课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远离理财“现场”,缺乏实践经验,对教学内容并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和消化,很难理解理财方式和理财策略的不确定性,导致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案例教学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战的、动态的理财“现场”,学生在其中可以扮演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从而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克服了传统教学脱离实际的局限性。

(三)基于财务管理学的培养目标考虑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网络化、高新技术化和知识化的新经济时代,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日益凸现,同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美国1989年成立“会计教育委员会”时就明确指出: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在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的沟通能力、智力能力、人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要使其终身能从事学习。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思路,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小组讨论、课堂发言、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教学实践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构建本科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体系

(一)案例库建设是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

案例库对案例教学的推动作用在美国等管理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得到充分的印证,如哈佛案例库、加拿大毅伟商学院案例库和欧洲案例交流中心世界上著名的三大案例库对于美国以及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案例教学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案例的收集、加工、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案例库建设应体现以下特点:一是实践性,教学案例应符合社会经济工作的实际,不能脱离实际主观臆造;二是典型性,教学案例应反映出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和普遍规律,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三是针对性,教学案例应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便于学生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掌握;四是综合性,教学案例应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让学生有讨论和思考的余地;五是动态性,教学案例应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更新内容,增强案例的时效性;六是本土化,建设中国自己的财务管理案例库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如选用我国上市公司理财案例,学生既感到亲切,又能在分析案例的同时了解和熟悉我国的经济政策、法规,有利于将来适应社会。案例的收集途径有: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到企业一线收集案例材料;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自行设计;学校与企业合作,实行产、学、研相结合,企业为学校提供案例,学校为企业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案。

(二)师资队伍建设是案例教学的关键

搞好案例教学,关键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高校应有计划地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方面有所作为。二是提高教师运用案例教学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加大对教师理论水平和案例教学能力培训力度;另一方面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直接获取案例素材,充实案例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三是提高教师驾驭案例教学的组织能力,使教师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评价,增强案例教学的效果。四是提高教师现代化教学技能,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五是教师要加强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科研工作,实现案例教学与科学研究的良性互动。

(三)加强硬件建设是案例教学的物资保障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意见》提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并规定:“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30%以上,其他高等学校应达到15%以上。”加强硬件建设,首先是积极筹建或完善仿真型、多功能型、网络化的案例教学实验室。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财务分析,建立财务管理模型,提高案例教学效率。其次是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这方面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教学模式,校企联合办学, 学校成为企业人才培养基地, 企业是学校的实习基地, 学生走进企业, 企业家走进课堂。

(四)规范教学流程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

1.课前备“案例”。作为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进度,精心选择、设计和熟悉案例。将准备好的案例资料提前发给学生,并指导学生查阅、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作为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及相关资料,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撰写发言提纲,为案例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

2.课堂引导讨论。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营造良好的自由讨论气氛,引导、鼓励学生去思考,去争辩,把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展开。学生应珍惜难得的发言机会,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相互辩论,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同时在讨论中善于听取他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新观点,培养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