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劳动实践感悟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亲历综合实践,激发浓厚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一定要根据学校、家庭、社区以及学生自己等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活动时间、地点、伙伴、内容、指导老师或家长,并让学生自由地选择渴望探究的适合实际情况的课题进行实践。由于学生拥有充分的自,学生研究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与自己知识、能力基础相适应的,与自己年龄特征相符合的目标进行探索,这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其兴趣的升华。他们的实践活动会自始至终充满热情,因而学生的兴趣不仅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而且又为学生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提供了巨大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笔者以《制作汽垫船模型》活动为例。活动前,学生准备活动需要的材料及资料,确定比赛规则:制作完毕,根据同一时间内航行的路程长短,到室外进行航行竞赛,并取前五名,奖励“科技制作能手组”红旗。对航行失败或效果不好的模型,要分析原因,进行改进,可以重新制作,也可以用新的材料来制作汽垫船或其它模型,再评奖;学生再自由分组,推选出小组长。上课时,老师激情导入;再引导学生观察航模图片;然后学生交流制作方法;最后学生分组尝试制作。学生在制作实践中,激发了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一件件颇具创意、制作考究的各种各样的汽垫船模型就展现在大家面前了。
2.亲历综合实践 ,积累丰富阅历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在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方面都不够成熟,再加上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操作地点,没有统一的教学内容,没有一成不变的实施模式,因此,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可以为学生搭建成长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开阔眼界,丰富阅历。以开展《我们的交通安全》主题活动为例,其教学过程如下:1、交警简明、生动地讲解活动的意义及方式。2、学生分组调查中小学生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及其原因,重大交通事故的案例;在街头实地调查车辆和行人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等。3、分别写出调查报告,不仅要讲清违反交通规则的案例,还要说明危害,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4、汇报会,形式应该多样,可以采用讨论、报告会、文艺小品、相声等形式。5、组织学生参加上街宣传交通规则或维护交通秩序的活动。学生在“我们的交通安全”调查活动中,走出了教室,融入了社会;与同学、家长、市民、交警等人进行了实际接触;经历了采访校外学生、市民、交警的过程;认识了很多交通路标;发现了交通违规现象;了解了交通规则和安全常识。此次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了交通安全意识,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事务的良好习惯 。学生通过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丰富了他们的社会阅历。
3.亲历综合实践,学会体验感悟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让学生走进社区,到社会中去调查、研究、体验、感悟、学习、提高。比如若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和艰辛之后,就愿意参加到劳动中去,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也会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就会尊重劳动,转变对待劳动的态度。如在《商品交易会》活动中,同学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农贸市场开展“商品交易会”。 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他们亲自到市场进货,然后进行商品交易活动。在交易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诚信待人,增进了消费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增强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在真实的体验中,学生不仅学到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与技能,还让学生感悟到父母赚钱的辛苦和自己乱花钱的不应该,同时感悟到只有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道理。让学生在这样的劳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比领导、老师、父母、他人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也真正感受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4.亲历综合实践,获得宝贵经验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对天文、地理、科学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究,其探究是肤浅的,但他们会努力寻找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他们在经历失望与喜悦、成功与失败后,会获得一些属于自己的经验,如与同伴合作的经验,走上社会与他人交际的经验,快速获取资料的经验等。在《安全常识知多少》活动中,学生自由分成五个小组:摄影组、资料搜集组、访问组、调查组、宣传组,并推选了组长。老师讲清了具体要求、实施途径和方法后,各小组就分头行事,拍照、采访、发调查表、查找资料……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随后,老师组织了汇报会,同学们亮出了自己的成果。大家纷纷表示,从活动中学到了很多安全方面的知识。如在安全用电方面:认识了解了电源总开关,明白了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等。交通安全方面: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等。让学生通过摄影、资料搜集、访问、调查、宣传等多种形式获取知识经验,学会自我保护的本领。学生在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是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宝贵经验。
5.亲历综合实践,提高综合能力
“我的中国梦”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主题实践活动目的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强大的精神力量,每一位普通劳动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憧憬,都可以被概括为普通人的“中国梦”,千千万万个中国梦凝聚成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伴随着中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此次活动主要是引导大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积极参加活动,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另一方面是要当代大学生了解和熟知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全体中华儿女的参与,离不开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奋斗,当代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用知识武装自己,用文化充实头脑,一起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二、实践活动开展方式
主题实践活动应以学校为依托,与所处的社会体验与专业实践、社会关爱与公益服务的具体组织模式相结合。有两类方向,学生自主选择,:
1、走进校园、采访为学校建设而服务的工作者。
实施步骤:
1)全班分若干小组,每组10人左右,由班长和学习委员收集分组情况。
2)每组采用采访和交谈的形式对校园环卫工、锅炉房工人、公寓管理员、门卫等等进行调查,了解这些基层默默无闻的工作者,了解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梦想,这些工作者以他们的方式诠释着简单而平凡的梦想,从而尊重他们,尊重基层工作的劳动成果,以此来倡导爱护校园环境,尊重劳动者,尊重梦想。
每组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手段(手机、DV、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等)了解老师的梦想。制作成图片组、微电影等。
3)提交访谈记录,每个组员的心得体会以及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图片提供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组长将以上材料装订成册。图片、视频建文件夹提交。
2、以“走进心灵、走近梦想”主题交流会。
实施步骤:
各班级班干部牵头,组织形式多样的“梦想”交流会,让学生们制作梦想卡片并在交流会展示自己的梦想,对国家的期待等等,敞开心扉,以此来让更多的学生来了解彼此的梦想,促进交流,增加信任,共同促进,共同成长。
提交交流会记录,梦想卡片,会议总结、图片、视频等。学习委员将以上材料进行整理。所有图片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都提交,图片、视频建文件夹提交。
三、注意事项
1、由学生自由选择方向,但要求每个小班方向统一。
2、每班由学习委员统一将成果收集、整理、提交。
3、实践成果均以多种形式展现出来,影响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国梦——全民的梦”。
(1)采访所关注人物的人生经历、当前生活和工作状态,要有采访记录,感想等。
(2)主题交流会,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包括照片、影像、文字记录、总结等。
我的中国梦征文 daodoc.com/fanwen/meng/
中国梦作文daodoc.com/jiaoxueziyuan/zhongguomeng/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一、有效体验的基础是有效的准备――情景设计
“体验”,通常的理解是指人通过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或自己身体行为直接感知客观“现象”,并开动脑筋机器认识“现象”本质的过程。体验式教学,就是把学习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师生运用协作探讨的方式在情感交流、思维碰撞中进行体验感悟,逐渐熏陶,促进学生形成品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有效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有“物”可体验。因此,必要的充分的准备是开展活动的前提。
情景设计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设计情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你的注意中心的将不是关于教材内容的思考,而是对你的学生的思维情况的关心,这是每一个教师的教学技巧的高峰……”教师关心学生的思维状况,必然就要根据其具体的、复杂的情况来实施教学计划,并根据实践的需要,去建构体现教学方法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善于剖析学生身上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和积极参与。
二是要紧扣教材内容。要在深入备课和领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紧扣教学目标,强化教学重点和难点,如果脱离了教材,体验就没方向和目的了。
三是结合社会生活。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高中教材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将教材内容和社会生活、时事热点结合起来,让学生有充分的体验经验。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社会情景引入生活,就业问题是社会的热点话题,也是高中学生高度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在情景设计时,可以通过网络收集大量有关于就业方面的信息,设置悬念,从而引发学生思考。
二、体验式教学的关键是开展有效的活动
体验就是通过活动亲身实践,从实践中感悟知识,从而达到实践出真知的效果。因此,有效的活动的开展,是学生有效体验的前提和基础。这就需要学生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
1. 激趣引思,自主探究
教师的课堂导入要创置情景激趣设疑,引人入胜,要能抓住学生的心,调动学生的情绪。良好的学习情绪和精神状态,是学生自主学习成败的关键。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断建立和完善自身认识结构的过程,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分析、类比、综合等探究活动来完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主体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必须结合社会生活,引入学生关注的话题。在《经济生活》中,我们设疑:在当前金融危机,世界经济普遍受到重创,大量企业倒闭,大批工人失业的情况下,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劳动者,如何就业呢,这是学生未来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他们现在极为关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学生设疑:
(1)我需要一份什么工作?
(2)我能做什么工作?
(3)我喜欢做什么工作?
(4)当工作与专业不一致时,我该怎么办?
(5)如果我找不到工作,我该怎么办?
……
问题的提出就是给学生设置思维悬念,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2. 以人为本,转变师生角色
在体验式教学中,师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教师与学生都比过去更积极,更主动。教师由过去的知识权威变为平等的参与者和协作者,教师要在掌握学生实际状况上、根据实际状况和教学主题设计活动方案上,针对学生的发言、表现灵活调控的能力进行引导,这时,学生会一改过去被动接受的状况,直接参与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从事先的调查、搜集资料,以及课堂发言,互助都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经济生活》第五课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模拟劳动市场上的招聘者和应聘者,让学生提前进入招聘角色,从角色中体验劳动者就业的艰辛和苦楚,也体验作为一个企业怎样招聘人才,从而加深有关于新时代劳动者的知识内涵。
又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笔者让学生表演了一个小品:家境不错的中学生小王看到同学们都流行穿名牌,觉得自己如果不穿的话很没面子。于是他向父母提出了买名牌服饰的要求。父亲对其进行勤俭教育,但他很不以为然,认为父亲思想陈旧,跟不上时代潮流。表演结束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由于小品中的情境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学生的讨论非常激烈。通过讨论学生最后认识到:我们提倡节俭,并不是要过苦日子,也不是不要消费,而是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学生的生命成长需要自身的体验。教师决不能越俎代庖,凭自己的知识去充当教材的搬运工;决不能自作权威,高高在上,忽视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锤炼。只有学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类似真实生活情境的运用,以及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体验和感悟,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不仅使思想品德课堂少了许多说教,多了不少真实,从而大大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使得思想品德课能走近生活,学生能感悟到学习的真谛。
三、有效的评价是体验式教学的有效保障
新课程在评价上凸显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主体性等理念,这要求教师在评价中应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重视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评价,从评价中唤醒体验实践中最深层次的经验,从而达到体验式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这时开展有效体验的保障。
小学《劳动与技术》的教材中,教学内容主要有个人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三大类。其中生产劳动主要是手工劳动,包括纸工、泥工、木工、金工、刺绣等。新课改背景下,儿童泥工教学进入小学劳技课堂。苏教版四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材中的,如何让学生轻松掌握用泥来制作生活中熟悉的实物?又如何在传统的泥工课程中注人新的生命体,既有泥的特性,又能添加新的艺术元素呢?笔者在教学中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摸索和实践。
一、爱上泥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爱上泥巴,喜欢上把玩泥巴,创作出有形的艺术品。
在触摸中选择合适的材料
纵观劳技课,其中涉及很多结构性材料,有各种纸(很容易获得)、木头(加工麻烦,具有一定危险性)、铁丝(操作时存在危险)……而泥巴,对于孩子来说是比较安全且操作简便的材料。
然而,对于生活在满是钢筋混凝土世界里的孩子来说,玩泥巴已退出了现在孩子的游戏天地。怎样的材料适合学生泥工制作,需要学生自己去选择。课前自制泥团(泥土中加适量水,揉捏成形),或断裂了或表面出现裂缝。其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到泥土的味道和手感。接着孩子们再分别揉搓橡皮泥、紫砂泥、超轻黏粘土这三种材料。经过一节课的小组分工实践,孩子们对不同原材料的特性进行了如下总结:
橡皮泥优点:颜色丰富,缺点:没有黏粘性,作品不能长期保存;紫砂泥优点:较柔软,对皮肤没有伤害,自然风干后不会变形,还可以上色;超轻黏粘土优点:可拉长、,更细腻,黏粘性比较大,可塑性好,缺点:易沾灰,黏到一起后难以分离。
其实,这是一次初探,孩子们经过猜想、制作、讨论、总结,感觉到泥土材料的柔韧性、可塑性及其利与弊。最终,孩子们一致通过用紫砂泥作为我们泥工课的首选先材料。
二、制作泥巴
课标提出,在劳技课的实践活动中,需要孩子合作学习、,自主创新、,个性发展。泥工制作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制作泥塑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实现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呢?
以《我喜爱的蔬果》一课为例:
(一)、初步体验与感悟
我国台湾学者徐德成将儿童泥工活动划分为三个阶段:探索时期、直觉式的创作时期、情感与理性的交融时期。对于10岁的儿童来说,他们现已处于直觉式的创作时期。他们拿着泥块,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切、搓、捏、挖,一个苹果完成了。这是基于学生在幼儿时期就接触过橡皮泥,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制作方法。虽然制作材料不同,但其本能的实践技能在他们早期的探索时期已熟练掌握。
在体验过后,组织学生交流,谈谈操作感悟,可以是自己最拿手的,比如把两只手弯曲成球形搓出来的泥团会很圆;也可以是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难点,如怎么才能做出苹果上面大下面小的形状。
(二)、教师指导与引领
劳技课堂虽然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实践,但是教师也需要在其间穿插一定的讲解,这是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惯用方式,教者利用实物投影演示讲解制作要点,规范、简练的术语和语言让学生看得的很清楚,很快掌握制作方法。视频演示完操作方法后,学生对有些动作要领掌握不好,还需教师个别指导、点拨。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让学生把整个过程练习一遍。这一过程中就突出一个“领和扶”。
这样的示范方式是一种最直接的方法,却又不是最好的方法。
三、创新泥巴
泥工的教学,不能局限于某种技艺的学习,在教学中将方法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审美需求相结合,使是技法的指导、思维的拓展成为学生自主创新的“钥匙”,塑造出造型各异的作品。,这就需要延伸生泥工渐进的创新修饰成果。
(一)、创作主题作品
劳技教材中制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是孩子们熟悉的蔬果。仅限于单个蔬果的制作,不能满足孩子创新的乐趣。
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一种类型(圆形)蔬果制作的方法,又尝试做出其他形状的蔬果,如柱状的香蕉、辣椒等。有的小组准备了一次性纸盘。更有孩子灵机一动,做了一个造型别致的果篮。每个小组最后展示出了形态各异的主题作品。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创新,做出更实用、更新颖的作品,使其放开走。这一过程要着重一个“放”字,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还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二)、借助色彩涂抹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以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能力为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包括现实的、多媒体的,给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数学探究环境,搭建一个探究创新的平台。
新知识的导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好的导入在看似泛泛而行的师生活动中,逐层展现知识背景,给学生的学习注入兴趣与活力,使学生对这节课、这个知识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努力使知识的呈现背景体现现实性,富有挑战性、趣味性,是探究性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情景设计追求的目标。新课程要求课堂上实现完全的“师生互动”,而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教互学的“互动”,关键在于学生这一积极的“动”。要让学生动起来,无疑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第一印象,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所以,在知识呈现创设情景时,教师要多花点心思,多收集学生身边的素材,关注现实环境和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另外,问题设计的素材要来源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应该是探究性教学过程问题情景设计的基础。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展示知识背景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充分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交流互补。本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类比、猜想等方法去探究,在讨论和探究中发现新知识、新方法和新问题,逐步解决事先设计好的问题。为顺利解决所设计的问题,教师还要组织师生间、生生间、小组间的多边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探究的快乐。
二、引导探究,解惑释疑
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在解决新知识形成的问题时,常常难以把握问题的思维联系,难以判断出对问题的理解是否正确、知识的运用是否正确、方法的运用是否合理等,这就需要教师的释疑引导。教师在释疑前先把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类,要让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学生汇报、展示讨论思考的结果,教师给以鼓励性评价后,给予点拨指导。同时,教师在释疑的过程中,一定要理清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出现错误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在为什么上下功夫,而不是简单得出结论。知识和方法来源于实践,我们要对实践多观察、多体会、多总结。这就是我们学习数学的最好期望。
三、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要引导学生,根据探究的结果,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知识规律,教师再作出必要的补充,明确这些结论,并揭示这些结论在前后知识点中的联系和作用,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新的知识网络。然后,教师提示学生观察各个归纳的结论,让学生将探究的结果展现出来,得出法则。同时,引导学生与前面所学的知识相类比,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反馈形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多采用鼓励性语言,结论正确的给予充分的肯定,结论错误的给予巧妙的否定,千万不可用粗劣的语言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可用学生的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而且一定要追问学生为什么,其他同学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劳动成果的机会,让每位同学都能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四、感悟应用,变式练习
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利用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精心设计难易适中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探究到的结论去解决实际问题,从中感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应用。对所选例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演板等捕捉信息,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借题发挥,进行示范性讲解,从而达到对学生的创新要求。变式练习、拓展创新是探究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辩证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五、小结反思
课堂小结对巩固强化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知识进行梳理,对技能进行强化总结,对规律定理重新审视,引导学生用整体的眼光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形成独有的观点。同时,注重引导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完善、提高。重视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变式,重视数学知识的拓展。强调数学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高中阶段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强调数学知识产生的渊源以及发展的过程,要使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常规活动制度化
少先队的常规活动内容很细,从“三戴”到“两操”,从升旗活动到少先队活动课、班会课,从卫生保洁到值日工作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所有的事情加起来就能体现一个学校良好的校风、校纪。如果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学校的少先队活动就很难开展起来。我校目前使用的常规活动制度都由一线老师制定,对每一项常规活动都有明确的要求,对活动的效果还有相应的扣分和加分要求,各班主任就会对照制度去做好各项常规工作。每个月,我们对各班的常规活动进行量化,以此作为评选文明班、表扬班的依据。
主题活动系列化
我们坚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少先队主题活动,把德育教育融入各类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正言、立行。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我们给每个月都定一个主题,如三月学雷锋活动月、五月劳动体验月、九月尊师活动月、十月爱国主义教育月等,每个月我们都在全校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在五月份的生活体验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求各年级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劳动技能指导,并以年级为单位举行了劳动技能竞赛。叠衣服、系鞋带、钉纽扣、扎头发、整理书包……在此起彼伏的加油声中,一个个“劳动小能手”诞生了。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了生活自理能力,体验了劳动的快乐。六月份,我们开展“爱心手拉手”系列活动。各中队利用班会、队会课开设专题讲座,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鼓励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使他们感到关爱,体验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各中队少先队员写一封信、打一个电话、买一本书、送一张自制的爱心卡片、谈一次心、解决一个实际困难等,为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提供服务和帮助,让伙伴同在阳光下快乐成长。学校还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选出一批“爱心使者”,并给予奖励。
这些活动的开展,我们都遵循了“三实”和“五有”原则,每一次的活动都有具体的方案,都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实实在在地开展,并组织检查和评比,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表彰,所以每个活动都收到了实效。
特色活动创新化
“雏鹰争章活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活动了,但是受种种条件的限制,我们山区学校开展这项活动比较困难。为此,我校自行设计、印制了“蕉岭县人民小学荣誉卡”以及代表不同等级的蓝星、黄星、红星奖章。荣誉卡是用红色的宣传纸印制的,非常便宜,星星奖章是在文用厂用不干胶印制的,价钱也不贵,因此活动操作性比较强。
前几天每年一次的敬老院活动到来,我们学校组织了我们去敬老院去实践,经过当天的活动很充实,那天过得也很圆满,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去到了xx敬老院,是我xx市唯一一家敬老院,我们去到了那里,学校的意愿主要还是让我们给敬老院的老人们送温暖,再一个也是为了让我们去实践,去感悟,这次活动结束后,我有很多的领悟,在敬老院短短一天的时间我其实是看到了很多,看到了一些人情世故,真的很感触,这次活动过去了,回顾一下也总结一下。
这次是我们学校一起去的,我们班四十多个人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xx敬老院,来到后给我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这里的老年设备还是一应俱全,运动设施很贴心,对于老人家来说也很适合,环境幽静,这里离马路比较远,很是安静,对于老人的休息很照顾,来到了敬老院内部,看到了一个c字楼三面都是楼,中间一个开口就是进门口,这里的建筑还是很多的,很大,里面住的全是老人家,一进入这里就是一张张老人的面孔,作为班长老师交待给我的任务就是带领班级的同学们去实践,帮助老人做一些日常的劳动,力所能及,让这里的老人家感受到温暖,我我们来到了中间那栋楼,在三楼,还是有电梯的这里每栋楼都是五层,我们班去了三层,这层一共住着四十多位老人,我基本上看到就会问一下老人来到这里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多数还是子女在外地上班只能把老人送到这里。
在这里经过了一天的实践,我帮助老人做了很多的事情,主要还是让这里的老人感受到温暖,我们学校组织这次活动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不仅仅的是为了让我们来到这里帮助老人劳动,跟老人家聊天,我们还会跟老人做一些娱乐,陪老人家大太极,跟这里的大爷们下象棋,跟奶奶就跳跳舞,虽然这些很平常,但是这里老人每天都是过着一样的生活,我们这样子也能给老人们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色彩,我们在这里呆了一整天的时间,看到老人开心的笑的的那一瞬间我觉得心里就很满足,自己这一天还是有成就的。
这次活动很有意义,在这里敬老院的活动中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在尽自己的能力,虽然很微薄,但是都在给老人们传递快乐,给老人家们带来不一样的一天,我感觉很有收获,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也意识到了自己还是缺乏像这样的实践活动,在今后我一定要多多的参与实践,像今天这样的活动也要多参与,让自己在实践中去收获更多的东西。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自主;动起来;活力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因此,品德与生活课必须放开学生手脚,能让学生当家的事,就让学生做主人,让学生自主安排、自主运作,这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的重要教育措施。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让德育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笔者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设疑激思,让学生脑子“动”起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学生从一开始学习往往从问题开始,课程标准也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力图通过再现丰富的、生动的、形象的生活事例或生活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制造悬念,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需要,有了这个需要才能萌发内心的冲动,让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如学习《我是家里的小主人》在课前可让每位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进行家庭采访、调查:(1)爸爸妈妈是怎样当家的?(2)爸爸妈妈是怎样买菜的?(3)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你一个人在家怎么办?(4)在家里,你除了学习,还做了哪些家务活?上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交流采访、调查的情况。学生交流时可以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应该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二、组织讨论,让学生嘴巴“动”起来
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结合现实中的具体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评议,认清美丑;还可以自编一些讨论题,让学生分清是非,辨明真伪。但最关键的要激活学生的讨论意识,营造良好的讨论民主氛围,要注意桌椅的安排,让学生在感觉上感到亲近,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的同时,也拉进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以《战争何时了》一文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工具给学生播放有关战争的视频和图片,为学生再现等惨烈场景,通过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将学生“带回”那个不堪回首的时代,视频中有很多与小学生同龄或者更小年龄的孩子,他们本该有着幸福的生活,却被刽子手们残忍的杀害,对比发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强烈的反差将课程教学推向,引发孩子们对战争、和平、人性等问题的思考和探讨,让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增强对和平的追求和热爱,能够很好地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三、体验生活,让学生心“动”起来
现实生活情景教学活动要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这也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景,采用多种学生乐于、易于接受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生活体验,使学生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引起共鸣,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例如利用生活事件、运用生活问题等,去引导孩子听一听各种问题,引他们认真去思考,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建议,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又进一步“学会生活”,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老师只不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如《我是家里的小主人》一课,教师设计了“今天我当家”的模拟活动,在教室里布置相应的情境和物品,再给儿童一定面值的代用券。活动开始,首先让学生说说每天爸爸妈妈是怎样当家的,要准备什么,做些什么,想想如何用现有的钱买哪几种必需品?做到既节约又周全。然后提出任务:今天请小朋友来当家,学习用现有的钱购物。活动完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哪些同学在购物时的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最后老师才总结学生的发言,并提出要求,这就真正促使学生心“动”起。
四、实践操作,让学生双手“动”起来
保洁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平时根本不注意的地方,对于清洁工来说,绝对不能马虎,墙角、拐角,窗内窗外,犄角旮旯,都是检查的重点,不能大意。本人自从参与这项工作以来,一向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怀揣一颗真诚服务的心,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工作从摸索到熟悉,从茫然到自信,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公司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热情相助,谅解与支持。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是一个团结的群众,个人所取得的小小成绩,应归功于我们这支高素质的公司队伍,归功于我们这群有热情、肯奉献的员工。自从干上这项工作,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工作中严谨、细致、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不断改善工作作风。
回顾以往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今后我要多多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加饱满的精神面貌投入到今后的其他工作中,完成公司布置的各项工作,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期望。
回看在这十几天的生活里,从最开始的对这项工作的陌生到能够胜任工作,自己的感受有了不同的变化。
第一天,做好准备工作和工作要求时,心情难免有些紧张。然后,慢慢的熟悉这项工作,做了几天后,慢慢的有了些感悟:
第一,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是搞好保洁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干好保洁工作的基础条件。
虽然我之前没有工作经验,但我心中把保洁员的工作看成是我的神圣的工作,只有干好它,让领导放心、得到同事的认可,我的心里才踏实。虽然我的工作简单,每日重复的进行此项工作,但真要把工作做好也决非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心中只有一个目的:为街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我们保洁员的光荣,也是我该履行的职责。虽然每一天的重复劳动,但我一向不马虎、不走过场,坚持认真负责、认真的对待每一天的劳动。我每一天清晨6点准时的到达我的工作地点,开始我一天新的劳动。
第二,持之以恒,干一行爱一行,为中心的荣誉增光。
自己要求严格,工作当中尽量不增加任何麻烦。保洁工作直截了当的会反映出我们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同时也反映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礼貌程度,职责重大。既然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除了对我们信任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对保洁工作的态度端正,热爱本职,能干好工作。主要是保洁工作认真负责。虽然我只是一个搞卫生的,但透过我的努力,却换来了路人对我的尊敬。保洁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劳动,可能刚打扫完,一会儿就会出现脏乱的现象,但我不怕麻烦,任劳任怨,更不怕辛苦,我每一天都要顺手把所有街区显眼的垃圾扔到垃圾桶,让它每一天都持续洁净,同时注意不留卫生死角,对重点的部位随时清理打扫,注意持续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给大家一个舒畅、舒心的好情绪。
第三,团结协作,让工作更上一层楼,登上新台阶。
自己虽然自己是一名初来乍到的学生,但我很自信,我不觉得比别人低一等,我们只有分工的不同,社会这个大家庭离开了谁都是一种缺憾。在我的保洁工作生活中,我悟出一条道理,就是要想让别人尊重你,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我尊重路过的每个人,让自己的劳动尽量不和周围的人冲突。
第四,严于律已,不断加强作风建设。
几天来我对自身严格要求,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志,不断改善工作作风,不计较干得多,干得少,只期望把所有工作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