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范文

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第1篇: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第二课堂

一、当前第二课堂建设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面临的问题

(一)第二课堂形式单一,方式方法需进一步延展

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教学形式,目前高校的第二课堂建设还普遍存在形式单一、手段简单的特点。在高校第二课堂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灌输式教育,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自娱自乐,被动吸收知识的状态是这样的教学方式的鲜明写照,理论知识与相关实践的脱节,严重影响并制约了学生知识吸纳、消化、接受的积极性,实际动手的能动性更是无从谈起。因此,解决第二课堂教学形式与手段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二)第二课堂应用的教学技术设施落后

先进教学设施的应用与提升学生的第二课堂参与兴趣相得益彰。例如,建立在现代通讯技术手段基础上的新型技术与媒介的合理运用,能够使教学更加简便快捷,一目了然。优质资源共享更能节约学校、师生、甚至校际之间的交流成本。但是目前,对先进教学技术设施的更新严重滞后,第二课堂教学设施不完备,教育形式也比较老套,甚至意识不到紧跟时代趋势的重要性。这成为制约全方位提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客观因素。

(三)第二课堂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发理念缺乏

双维互动,是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特点,不仅要从第二课堂本身找问题,大学生本身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中也出现了某些现实性问题:

1.当代大学生的超前思维比较活跃,创新创造意识上,往往天马行空,但贴近生活实际、能够产出成果的科技实践活动不够。学校的课堂教育会被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所束缚,“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部分大学生在第二课堂中,丧失了问题意识与想象能力。

2.大学生在第二课堂建设中的科技创新缺乏开发理念,很多成果仅仅停留在“体验型”,难以成为“转化型”和“应用型”。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背景下,国家级、省级“挑战杯”“科创杯”等第二课堂创新活动引起了众多高校的重视,均在资金、政策以及学业综合测评上给予支持和倾斜,以期取得良好成绩。但这种功利性的参与目的,使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建设的功利性和目的性也渐趋强烈,目的仅仅停留在拿了多少学分、拿了多少奖学金,能否在保研上提供助力等等。而有些高校反过来又以此种方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提高比赛成绩,扩大高校知名度。长此以往,形成的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导致很多在第二课堂创新活动取得的成果“急躁冒进”,甚至“小富即安”,稍有阶段性成果就“急停跳投”,匆忙鉴定、报奖,不愿进行长期的系统性研究。这种情形,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当然,也就难以产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突破性成果。

二、以第二课堂建设为途径。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情况

下面以西安邮电大学理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分析我院的第二课堂建设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情况。

(一)从创新能力的培养角度,注重第二课堂建设的制度规范。第一,以大化小,推进制度建设的精细化管理。改变原来学院统管模式,成立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小组,化整为零,并以此作为我院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实施。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小组包括教学质量办公室、分团委和协同创新办公室等三个模块,分工负责,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教师团队的组建及各种科创活动协调;学院分团委主要负责涉及到学生本身的一些事物,包括学生队伍建设、具体的活动情况等等;协同创新办公室是适应新形势下专门设置的,对接学校的协同创新办公室,主要负责对外交流,包括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工作的推进等等。第二,师生协同,共同推进。我院历来注重教师团队的建设,尤其在新形势下,更加鼓励教师关注第二课堂建设,积极加入创新创业小组。同时,进行制度保障,对教师个人提出要求,不但个人责任心要强,而且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小组成立以后,组长由精挑细选的教师担任,负责统筹整体事务,组建和管理团队、安排小组科创活动、负责活动总结和成果记录等等。更重要的是,建立考核退出机制,不只针对小组的学生成员,对参与小组第二课堂建设的教师也要考核,如果不符合创新小组的考核要求,就要退出。第三,从吐故纳新的角度,注重学生科创团队的建设。我院依托于第二课堂建设而成立的各种科创小组的学生成员选拔工作,具体由分团委负责,每年至少安排1次科创小组成员选拔补充工作,一般在大学二年级学生中招收学习成绩优秀、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尤其那些曾获得各类科技竞赛奖励者优先录取。但限静J他们的参加小组项目数,原则上每名学生只可以加入1个活动小组。第四,其他章制度建设。学院补充修订了第二课堂建设实施小组的经费管理制度、竞赛管理制度以及活动考核制度,为第二课堂建设与长期有规划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注重建设第二课堂素质培养体系。制度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系统的培养体系。我院通过与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科创小组成员教师以及校外用人单位充分交流沟通之后,认为第二课堂素质培养体系可以通过建设六个专业创新课外活动小组来体现,这六个小组都要结合专业特点,拓展课堂教学,注重实践能力,通过实训项目开发和科创竞赛等方式,能够使学生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并最大程度拓展学生视野,进一步帮助大学生的提升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我院的六个小组分别为:(1)智能综合机器人创新活动小组。小组结合我院专业设置的特点,成立目的在于培养小组成员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内容涵盖机械系统构造、嵌入式开发、遥控传感器处理、智能信息处理等。(2)基于大数据处理技术科创活动小组,建立在课堂所讲授得知识基础之上,旨在结合实际项目补充学生课堂了解的计算机领域大数据处理技术前沿知识,帮助学生提高海量数据采集、分析、存储、处理和应用开发技能。(3)软件开发应用科创活动小组,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设计基础,结合每年的科创竞赛主题,强调能够完成开发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软件项目,使组员能够熟悉软件开发工程的具体要求,真正结合实际掌握开发软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练应用各种开发工具和数据库,尤其要能了解和掌握时下最流行的移动应用开发和桌面应用开发的流程。(4)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嵌入式小组专业科创活动小组,目的在于结合当前互联网发展趋势,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各种嵌入式芯片的应用,增强软件编程能力。(5)网络技能科创活动小组,旨在培养学生在面对各种网络应用实际困难的解决能力,结合实际,从网络设计、管理,到故障分析、排除等一些列能力。(6)新媒体技术科创活动小组,其主要结合当前新媒体运用的发展趋势,采用教师课堂授课、课外讲座、学生自学以及校外相关技术公司人员结合实际情况辅导等形式,进行程序设计和3D建模的综合运用,也可以选择相关技术公司实际项目课题等,并在此基础上申请软件著作权。

三、依托第二课堂建设。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保障措施

(一)结合实际制定计划,出台第二课堂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和学院要把第一课堂教育第二课堂教育结合放在首要地位,制定符合当代大学生实际的第二课堂建设实施方案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保证。我们应以第一课堂教育为主体,以第二课堂教育为有效延伸,科学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

1.贴近实际,与课堂教学对应,合理开设选修课。学校可以采用学分制来保证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配备专业授课教师,协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时间安排,并检查监督教师按计划执行教学任务。

2.保证教育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通过创建创新活动小组,如数学建模小组、模型控制小组、程序设计小组等,开展创造性活动。

3.建立专业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学生社团组织,依托第二课堂建设,开展各种科创竞赛活动。

第2篇: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教育 第二课堂 教学体系 可持续发展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教育与社会的接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搞好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建设,打造出一个管理机制健全、活动形式新颖、学生积极参与、学校鼎力支持、学术风气浓厚、教育效果显著的第二课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不二法门。

一、高校第二课堂研究现状及不足

近年来,有许多专家和学者对第二课堂进行了研究,但时至今日,针对第二课堂这一概念,尚未出现占据绝对优势的论断。在我国,最早提出第二课堂这一概念的是朱九思先生,他认为,“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这个课堂的活动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或叫服务性的)、有酬性的活动等等。”[1]其后,有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对第二课堂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刘国存先生对第二课堂作了如下定义:“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它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有组织的各种有益活动,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深化,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2]任永方先生基于人才资源开发原理,立足于共赢理念,将第二课堂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他认为,“广义的第二课堂是以大学生成功力建设为纲,通过对大学生不同的成长需求进行系统化的培养,达到毕业生拥有并能够胜任‘打工’、创业、深造等基本综合素质的一个管理过程;狭义的第二课堂是针对‘打工’而言,它是为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以追求相关利益者‘共赢’为目标,针对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纰漏,通过对大学生不同的成长需求系统化成长指导和训练,促动他们面向职业自我开发并有效提升职业素质的一个管理过程。”[3]在国外,虽然没有直接的“第二课堂”的称谓,但却有与其意思表述相近的“开放课堂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的第二课堂教育理念借鉴了西方开放课堂活动的某些成分。结合已有的文献及论述,笔者将第二课堂的定义作如下概括:第二课堂是在理论教学之外,立足于学生能力培养需求而单独开设的以实践为中心、市场需求为导向、综合素质培养为目的,促使学生由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称。

第二课堂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它的内容具有量多、面广、评价难的特点,这使得第二课堂的合理建构举步维艰。许多高校开展了第二课堂,但教育效果与活动投入不成正比,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当前,对于第二课堂的研究及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内容设计与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轨,活动目标不明确,带有盲目性;第二,研究领域上,停滞于框架的构思,在具体内容上缺乏细化处理,没有对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进行模块化、专业化划分,致使第二课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针对性;第三,第二课堂缺乏相应的评估体系,很难实现规范化管理;第四,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在人员建设、制度建设、经费投入、设施建设、网络建设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第二课堂的发展,同时也是高校第二课堂流于形式的症结所在。总之,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合理建构离不开教学内容的细化、活动目标的明确、评价体系的健全以及保障机制的完善。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建构

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概念是我国高等院校划分的一个分支,顾名思义,就是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本科院校,它主要用于区分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介于二者之间,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归纳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应用型大学的含义,大致可这样表述: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应用学科专业;强化实践实训教学,提高应用能力;重视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技术能力,为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基层单位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人才。”[4]因此,建构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必须立足于学校实际,既不能缺乏自信,妄自菲薄,也不能眼高手低,盲目向研究型大学靠拢,而应该充分发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探索出一条有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第二课堂道路。玉溪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办学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笔者通过研究,立足于玉溪师范学院实际,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建构设想。

(一)第二课堂教学结构系统

第二课堂教学结构系统由“三大教学平台、九大教学模块”构成。公共基础教学平台主要从思想道德、人文陶冶、职业体能三大模块展开,以奠定学生基础素质为目标,在第二课堂教学体系中属于公共必修部分;从业技能教学平台主要从职前教育、科研创新、社会实践三大模块展开,以培养学生从业技能为目标,在第二课堂教学体系中属于专业必修部分;专业扩充教学平台主要从文史类、经管类、理工类三大专业模块展开,以扩充专业技能为目标,在第二课堂教学体系中属于专业选修部分。根据九大教学模块的不同,又配以相应的课程,共计33门。具体论述如下:思想道德模块下设国防教育、国情教育、爱国教育、三生教育、党校教程、团校教程、正德讲坛7门课程;人文陶冶模块下设玉师讲坛、名人讲坛、美育讲坛、名著概论、三笔书法、棋类竞技6门课程;职业体能模块下设体育基础、心理健康2门课程;职前教育模块下设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学堂、公共关系、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礼仪讲坛、法律讲坛、未来教师8门课程;科研创新模块下设科学研究、创新意识2门课程;社会实践模块下设志愿服务、暑期实践2门课程;文史类、经管类、理工类专业模块则根据各自侧重点的不同分别设置综合演练、信息精英两类课程,共计6门课程。

(二)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系统

在教学内容层面,依据上一层级中的33门第二课堂课程,分别进行细化,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现有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共计300多项。主要包括:军事训练、精英论坛、时事讲评、专题讲座、学术交流、感恩教育、党员论坛、影视展播、礼仪盘点、模拟法庭、庭审观摩、监狱参观、教学试讲、教育实习、志愿者活动、社区挂职、兼职体验、“跳蚤”市场、创办虚拟公司、微电影制作、电子沙盘制作、证书培训、英语模拟社区、英语文化节、大学生科研立项、大学生艺术文化节、体育竞技、素质拓展游戏、心灵成长手工坊、职业生涯导航大赛、模拟销售大赛、未来教师素质大赛、 “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ERP沙盘模拟竞赛、数学建模大赛、“未来校园”规划大赛、“睿智杯”辩论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模拟招聘大赛等等。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的细化,可以进一步明确二课堂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第二课堂教学评价系统

在教学评价方面,可根据第二课堂课程的不同,分别设置相应的课时和学分,并将学分细化为课程学分和创新学分。在考核过程中,坚持以课时换学分为主,其他方式并存的原则,确定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学生修满相应课时即可获得课程学分。在创新学分授予问题上,依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各类实践活动,由专家考评小组根据学生自评、专家评价、服务对象评价三个要素对活动效果作出综合评定,推出成绩优异者,给予相应的创新学分;对于竞技比赛,将获奖情况作为创新学分的获取依据;对于职业资格证书,将证书等级作为创新学分的获取依据;对于科技创新成果,经专家组考核通过后授予创新学分。

(四)第二课堂教学保障系统

1、建立高素质的第二课堂师资队伍。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成败,因此,学校必须加大对高素质教师的引进力度,如针对外语类第二课堂活动,可加大外籍教师的引进力度。同时,对现有师资队伍要进行第二课堂专题培训,让全体教师达成共识、提高技能,进而更好地从事第二课堂的指导工作。在教师配置方面,应切实推行第二课堂导师制度,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咨询、辅导平台,以确保第二课堂活动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起来。

2、建立并不断完善第二课堂管理制度。

(1)在组织建设层面,应设置学校、院系、年级、班级各级管理机构,各级管理机构下设不同部门,分别负责第二课堂的组织、管理、考核、评价等工作。

(2)在经费来源和管理层面,首先要坚持自身投入为主,校政企合作为辅,拓宽第二课堂资金引入渠道;其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费预算、申报、支出、结算机制,将第二课堂经费用到实处。

(3)在第二课堂活动管理制度层面,首先,要将第二课堂纳入大学生教学管理系统,有效推行第二课堂学分制;其次,要编写第二课堂活动指导丛书,用于辅助教师和学生有效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4)在奖惩制度方面除传统的颁发奖状、荣誉证书等奖励手段外还应设立第二课堂专项奖学金以及第二课堂奖教助学金,前者授予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后者授予在第二课堂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对于考评不合格的学生则采取扣除第二课堂学分、通报批评以及重修第二课堂相关课程等方式作为惩罚手段,同时,将教师的第二课堂工作成效与职称评定、绩效考核挂钩。

3、培育优质的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第二课堂运作的重要载体,学校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将其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学生社团极大的支持,同时,要不断创新社团管理机制、培训社团干部、提升社团成员素养,实现学生社团的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凸显学生社团在第二课堂中的育人效果,力求打造一批精品社团和特色社团,通过增加学生社团的育化力和吸引力,提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并在其中实现自我素质的升华。

4、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职业资格证书是大学生步入职场的敲门砖。指导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是第二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校外培训机构不断涌入、师资能力参差不齐、培训费用不合理、学校培训机构不健全、培训管理制度松散等现状,学校必须制定并不断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机制,依靠师资优势,建立系统的校本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机构,有效遏制培训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实现培训机构的良性运作及正当竞争,降低学生的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

5、建立专门的第二课堂网站。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因为具有传播及时、沟通便捷、资源共享等特点,已经成为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第二课堂作为高校育人环节中的重要一环自然也离不开互联网的运用。学校应该开辟专门的第二课堂网站,建构一个系统的第二课堂信息平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第二课堂难题,为师生之间、高校之间、校政企之间在第二课堂领域的合作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

三、结束语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其拥有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二课堂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大尝试,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一员,玉溪师范学院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建构和完善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朱九思.高等学校管理[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308

[2]刘国存.论第二课堂教育[J].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3)

第3篇: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调查

1引言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深化农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培养现代农业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发挥农业院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人才培养和农业技术创新推广网络。以教科书知识为核心的第一课堂教学显然难以满足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的需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1]。如何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现代农业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是当今高等农业院校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2]。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是高等院校学生教育最具特色、最具创新、最具活力的一项工作[3]。

第二课堂教学是指除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等教学之外,为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锻炼其各种能力,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的相关课外活动。它是第一课堂的时空再延续、认知再深化,而其实施形态也更为自主、多元、开放。因此,早在2002年,按照团中央部署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要求,贵州大学就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组织参加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等活动,大力拓展第二课堂的辐射面,推进第一、第二课堂的联动。同时,在该校全日制本科生中建立创新性实验计划和SRT等实验、实践性项目,资助金额500~10000元不等,提供“项目化”的支持,从而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从2010级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开始实施第二课堂学分制管理,本科学生在完成第一课堂学分外,必须修读第二课堂教学活动项目至少4个学分方能毕业。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有形势与政策系列讲座;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系列活动;学术讲座和报告;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各级各类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就业与创业实践系列活动;课外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课外素质拓展;学术论文、专利等各类知识产权成果;其他经认定委员会认定的课外活动或项目等十大类别。从“课程化”、“项目化”、“学分化”来管理第二课堂制度建设,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积极性,把‘学生观众’推向“参与主角”,有效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3学生对第二课堂的总体认识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贵州大学统招本科大二不同专业的学生,专业分别为园艺、植保、农学、烟草、茶学、中草药、动科、林学。共发出150份调查问卷,收到有效问卷共148份。在对“你对高校第二课堂教学的了解程度如何?”,18.8%的同学认为非常了解,25.0%的同学认为基本了解,50.0%的同学认为了解一点,6.2%的同学认为不了解。在对“你认为高校有必要开设第二课堂吗?”,31.3%的同学选择非常必要,62.5%的同学选择必要,6.2%的同学选择不必要。在对“学校为学生开设了什么类型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14.9%的同学选择社团活动类,29.6%的同学选择假期社会实践类,22.2%的同学选择社会公益服务类,3.7%的同学选择专业技能竞赛类,18.5%的同学选择科技创新类,如SRT,7.4%的同学选择专业见习与实习类,3.7%的同学选择其它。在对“你参加或指导过哪些第二课堂教学活动?”,23.2%的同学选择社团活动类,34.6%的同学选择假期社会实践类,7.7%的同学选择社会公益服务类,15.4%的同学选择专业技能竞赛类,11.5%的同学选择科技创新类,如SRT,3.8%的同学选择专业见习与实习类,3.8%的同学选择其它。在对“你认为第二课堂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有用吗?”,41.1%的同学选择有用,11.8%的同学选择无用,47.1%的同学选择说不清楚。在对“你校有专门针对某一通识课程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吗?”,38.5%的同学选择有,5.0%的同学选择没有,52.5%的同学选择不清楚,5.0%的同学选择不清楚哪些是通识课程。在对“你对本校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是否满意?”,15.4%的同学选择非常满意,26.9%的同学选择满意,46.2%的同学选择一般,7.7%的同学选择不满意,3.8%的同学选择非常不满意。在对“你对本校第二课堂教学的关键是什么?”,21.3%的同学选择教学内容,17.0%的同学选择教学方法,17.0%的同学选择师生互动,25.5%的同学选择学生爱好,20.2%的同学选择符合社会需求。

4第二课堂的思考

4.1重视素质拓展,加强学分管理

只有18.8%、25.0%的同学认为非常了解和基本了解第二课堂,多达52.5%的同学都不清楚学校是否有针对某一通识课程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辅导员、班主任以及社团需要加强对每一个学生阐述素质拓展能力,以及第二课堂学分获得的重要性,这关系到自身是否顺利毕业,让英语协会、演讲协会、创业协会、茶艺社、书法协会、摄影协会等多个学生社团通过学校广播、报刊、宣传栏、学习手册、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宣传素质拓展,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和愿望。明确要求学生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学术讲座、社会实践和调查、“三下乡”、爱心志愿等活动,并制度化。从而使每位学生在思想上对第二课堂学分的获得给予足够的重视。

4.2搭建参与平台,灵活考核学生

当前,高校第二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为学分而学分,为活动而活动、为竞赛而竞赛”的现象,从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满意度中发现,15.4%、26.9%的非常满意、满意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从整合活动内容、活动形式、考核办法以及信息获得的途径着手,构建一体化的第一、二课堂教育平台,推进创新与创业训练项目、技能实践项目、科研学术实验项目,引导学生自主开展综合性、问题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调查研究、实验认证,并最终形成研究报告、实验数据、创业方案、心得体会等多种考核方式。并对取得一定成效的学生实行相应的奖励政策,如课题立项,保送研究生等措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4.3培养卓越师资,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情况,第二课堂教学的关键分别是教学内容占21.3%,教学方法占17.0%,师生互动占17.0%,学生爱好占25.5%,符合社会需求占20.2%,相对均衡的选择,需要老师知识广博、能力全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为教职工建立培训档案,定期开展“传、帮、带”工作,采取专题系列培训、竞赛、自学辅导、网络教学、对外交流学习等多种形式,创造教师进修机会,开展教师培训工作,让老师们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扩展文化修养,扩大学术影响力,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与时俱进,适应需求。不断完善与改进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用于学生从事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动手能力,为第二课堂开展创造条件。

4.4激活学习兴趣,培养个性人才

据调查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16.7%选择个人强烈地求知欲望,56.3%选择将来能有个理想的职业,12.5%选择家长和老师的要求[4],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只是把学习是被动的、不自愿的,没有发展成主动的求知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需根据学生在年龄、专业、兴趣爱好、知识结构上的特点,从他们的学校、家庭、社会热点中引导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课题,激发学生动手验证、参与课题研究的迫切愿望,并注意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学校层面来说,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第二课堂才艺的平台以及对外交流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技能与特长,发现自己潜力与喜好,为学生全面拓展素质起到推动的作用。

5结语

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组织师生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第二课堂活动,把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是培养转型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魏志渊,楼程富,毛一平.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设计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5(4):73~75.

[2]令狐文生,金一鸣,李纯清.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0(3):21~24.

[3]杨雪莲,赵振军,冯佳.多样化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激活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热情[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7):202~205.

第4篇: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关键词:第二课堂活动个性化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育即解放”,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们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立、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本途径就是要抓紧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丰富的个性。尤其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学校,实施个性化教育刻不容缓。

1个性化教育的理论及内涵

教育学中的个性可以理解为人性在个体上的具体反映或表现。它既可以反映人性的共性,也可以反映其差异性。个性是指个体(学生)在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和教育的影响及主体社会实践活动,在身心、才智、德行、技能方面形成的比较稳固而持久的独特特征的总和。

个性化教育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个性的教育。个性化教育就是要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更多地培养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自由和存在的个体差异性的一种创新教育模式。个性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充分、自由、健康、和谐的发展。

个性化教育主张教育要承认个性,正视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重视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志趣、才能、资质、特长和爱好等不同的个性特点,加以引导,施以有区别的教育,促使个体和谐完美的发展。

2高校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个性化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我国的高等教育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无法否认的事实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仍然存有应试教育的深刻烙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要想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就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进行改革,重视个性化教育,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2.2个性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心理品质的内化。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与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充分自由和谐的个性的目的是一致的。施教,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素质教育重视因材。

2.3个性化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前提

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而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其实质是遵循人的创新活动规律及创新素质培养规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创新是以个性为基础和表现形式的。社会学家高夫在研究人的个性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时发现,个性化品质与个人的创造力成正比相关的关系。可见创新精神与个性化教育具有紧密的联系。只有加强个性化教育,发展个性,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才能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科技创新。

2.4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僵化或固定的教学内容和唯分数论的学生价值评价体系,往往不能正确处理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束缚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发展,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沉迷网络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个性,并强调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

我校历来十分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在校团委的领导下,各个二级学院团委组织开展了系列第二课堂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个性化成长。

3.1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学校采取多种渠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五四大合唱、“一二·九”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校团委组织的团委书记论坛,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结合国家大事,学校主题教育提纲开展的班级团日活动;土木工程与城市建设学院组织的“创业与成才”沙龙访谈节目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3.2科技文化类活动

从学校层面看,有“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作品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科技文化节、辩论赛等科技文化活动。二级学院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组织开展了系列科技文化类活动。如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组织的钳工大赛、文化传播学院组织的T恤设计大赛、土木工程与城市建设学院组织的测量技能大赛、装饰设计大赛等,对营造良好学风和科技文化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

3.3文体活动

在文艺方面,学校组织校园歌手大赛、舞蹈大赛、街舞大赛、相声小品大赛等,元旦晚会、迎新晚会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文艺骨干;在体育方面,学校每年组织的趣味性很强的群众性体育文化月活动,“校园杯”足球、篮球赛,拔河比赛,沙滩足球赛、羽毛球赛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体质,也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3.4社会实践活动

每年暑假,学校都会组织大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社会实践逐渐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主动了解社会的有效形式。在日常工作中,还组织大学生服务社区,服务街道,广大同学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效果良好。

4第二课堂活动与个性化教育

高等学校实施个性化教育,除了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外,还应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这个平台。大学第二课堂活动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实践性、社会性、开放性等特点,是实施个性化教育的良好途径。

4.1第二课堂活动能促进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关键,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为,只有学生自己才最了解自己,选择由学生自己作出才可能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第二课堂活动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进行组织,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实施往往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主要学生干部或社团负责人来具体执行。由学生选题、由学生组织、让学生参与,大学生在参与、组织、实施第二课堂活动过程中,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4.2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科技文化活动是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科技文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大学生参与科技文化活动,使所学的知识用于指导具体的科技文化实践活动,使同学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和方向,有助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风气,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同时,通过参与科技文化活动,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能通过具体的实践得到充分的体现,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4.3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沟通能力

当代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相对淡薄,沟通能力相对欠缺。而第二课堂活动以小组的形式组织,需要小组成员之问相互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单干的形式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集体活动,使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得到增强,沟通组织能力得到锻炼,为将来更好地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4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第5篇: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是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专业性人才的主要社会活动。它是社会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紧密联系,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由此,社会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1]。

一、 高校教育中第二课堂的价值作用

第二课堂是一种以课外实践活动为主的教育方式,是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促进学生消化第一课堂的知识。每一种教育内容、教育形式都与培养目标息息相关,第一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理论知识为主,第二课堂是一种更多体现学生自我,重视学生在各类课外活动中灵活运用知识,有针对性地拓展课堂相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最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教育。

二、高校教育中第二课堂的主要开展形式

第一、科技创新活动

在第一课堂之外开展各种学科竞赛,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 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科竞赛有利于学生学会自主思考,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有益的科技活动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科技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树立科学精神,培养研究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的欲望。

第二、校园文化比赛

校园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功能,也是第二课堂的重要活动形式和内容。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打造的是以“科技创新和文化活动”为核心的文化活动体系,每年一度以“机械之夏”为主题开展篮球联赛、足球竞技等体育赛事,诗朗诵、演讲、辩论等语言类赛事,迎新晚会、毕业晚会等娱乐项目。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不仅能浓郁文化氛围,彰显青春活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阵地和舞台,将学生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三、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多年来,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每年坚持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如调查农用机械使用情r,义务为居民修理简单生活用器械等)、大学生志愿参与我国西部计划和服务我省欠发达地区地区、每个假期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在岗实习等。很多同学在实践中切身体会到全面素质的重要性,不少学生因参与社会实践而坚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我国高校第二课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对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认识不到位。

因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仍有大多数高校依然认为,第二课堂的作用仅仅是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处在一种补充和从属的地位,所以大部分教师甚至领导都不重视第二课堂,他们认为第一个课堂才是他们的真正的工作内容和任务。

第二、高校普遍对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对第二课堂作用认识的不足, 许多学校在校园规划、教学设施等硬件和设备的安排中更多注重第一课堂教学的需要;在经费的投入、人员的安排、设施的健全、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第二课堂都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2]。如在实验室硬件方面,少许几个甚至一个实验室将承担全院甚至全校该专业的实验课教学环节, 因实验资源的缺少,学生在实践环节往往只是停留在作壁上观,看实验老师演示,无法亲自进行实验操作,所以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甚微。

第三、第二课堂自身内容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

目前,许多高校还未将第二课堂真正列入培养计划,对第二课堂内容的系统规划更是少之又少,导致第二课堂在开展中内容随意化,产生了大量与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相悖、质量较低的活动,严重影响到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第四、第二课堂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

与第一课堂不同,第二课堂缺少明确有效的评价方式来反馈第二课堂开展的成绩。学生老师不能直观的感受第二课堂产生的“分数”,同时对做得好的老师和学生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影响学生和老师参与的主动性。

四、第二课堂开展的思考和建议

第一、将第二课堂教学纳入学生教学培养计划,系统规划,第二课堂学分化。进入培养计划后,第二课堂课程内容将规范化、开课形式合理化,这样有效促进第二课堂的开展。采用学分制,就是将学生活动课程成绩和第一课堂一样纳入学籍管理。对积极参与第二课堂且获得优异成绩学生给予肯定,对愿意投入大量精力的老师在职称评定,薪酬待遇方面给予倾斜。

第二、完善规章制度,建立第二课堂的保障机制。

教育要搞好,特别是素质教育要想真正落到实处,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更需要经费及必要硬件设施的投入。所以,学校应通过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建立第二课堂的保障机制[3]。其一是硬件支持, 如建立专业的实践基地、文体活动场地和相应的设施设备等。其二是师资力量, 目前许多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承担者大多都是共青团组织,由团委或一些学生辅导员来指导开展,指导是零散的、随意的, 缺乏延续性和专业性[4]。学校应该安排专门的老师从事第二课堂教学,建立第二课堂导师指导制度,使第二课堂教育能持续、稳定地开展下去, 从而真正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第三、以学生为本,拓展第二课堂的空间。

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要本着“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安排课程的内容和方式时不仅要考虑到教师是否愿意指导,更要考虑学生是否愿意参与。只有学生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素质教育才能达到效果。第二课堂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课堂内容和课堂形式没有严格的限制, 只要有利于大学生的成人成才的活动都可以作为第二课堂教育的内容。

总结:当今社会的发展,企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更加需要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专业精通的全方位人才。高校只有改变第二课堂目前的尴尬地位,切实保障好第二课堂的开展,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达到高校培养和企业需要相匹配的良好状态。

参考文献:

[1] 陈 恩.新形势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浙江防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2] 彭巧胤.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5).

第6篇: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汉语;少数民族;第二课堂;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5.084

1引言

世纪之初,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接轨,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大力推行,对新疆维吾尔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实际运用汉语能力,力争使汉语教学上一个新台阶是当务之急。为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有序地深化汉语教学改革。第二课堂教学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

第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社会文化情景中对汉语的运用能力,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第二课堂教学巩固了第一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课外知识。

2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达到的目的

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汉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既包括口头交际能力,也包括汉语书面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汉语得体表达能力,掌握一定的中华文化,达到汉语文化适应能力,即用汉语进行交际时能适应汉族人的社会文化心理习惯。一个人的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要素、语用规则、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以及有关的文化知识构成。为此,当代语言学家和教学法专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在追求正确性的同时,还强调语言交际的得体性,然而,传统教学法强调语言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交际能力的作用,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新的教学体制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为此,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第二课堂教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第二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及作用

第二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组织进行的语言实践活动。它既是教学辅助活动,又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组织学生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是以巩固和扩大教学成果为目的,它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而是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深化语言知识,进一步提高技能。因此,第二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它以实践为主,跟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每组织一次活动,都要有明确的要求,而不是盲目进行。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趣味性。要分析各类学生的基本特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组织活动,既要满足语言水平较高学生的要求,也要照顾语言水平较底学生的情况,并且要不断向他们宣传活动的意义,教给学生开展好活动的方法。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在语言实践中发挥所长,各有所得。

第二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小品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讲故事比赛、读报活动、写日记、写随笔、欣赏影视录像、组织公益活动、民汉一帮一活动。为了便于组织活动和照顾到语言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语言基础好的学生和语言基础差的学生搭配在一起,把全班分成几组,每组挑选出一个负责人,由负责人担任组长,在各个小组间开展各种活动。

3.1讲故事比赛活动

规定每组选送2名,稿子自行准备,有关歌功颂德、幽默风趣、好人好事、民族团结等积极意义的题目。任务布置下去后,同学们就开始行动起来,每天都有学生问问题,纠正发音,有一位来自阿克苏叫热依拉・阿布力米提的学生说:“我以前很少看汉文杂志,这次比赛为了选稿子,到图书馆查阅了很多杂志,学到了知识,我决定以后就是不再比赛,也要养成一个平时多看杂志的好习惯,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各组选手在台上声情并茂地讲起了自己精心准备好的故事。使学生增长了见识,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3.2欣赏影视录像活动

欣赏影视录像是广大学生喜爱的活动。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视、听、说并进的一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当同学们看《我的兄弟姐妹》、《暖春》等影片后流下了热泪。有一位叫沙拉买提的学生说:“老师,我只能听懂40%―50%的内容,但通过观看影视录像,我基本明白故事大意,自己感觉有很大的进步,长期坚持,一定让我这位喀什人也有一口流利的汉语,我喜欢上了汉语。”看完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要求学生用汉语写下观后感,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汉语写作能力,一部感人的影视录像对学生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教育与洗礼,教会他们热爱生命、珍惜一切!

3.3写随感录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规定每人准备一个随感录本子,每天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写下来,多少不限。写完之后,可以找自己的汉族朋友帮着批改,要让学生意识到:身边的每一个汉族朋友都是自己学习汉语的老师,要充分利用如此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同样,也有一位叫夏德曼江的学生说:“我过去有好多字不会写,经常写错,在写随感录的过程中通过查字典记住了这些字,可能永远也忘不了了。”还有的同学说:“我过去有想写写不出来,或者写出来句子是错的,不符合汉语规范。通过写随感录,尤其是经过改正后,记住了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相信自己今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第二课堂教学”经过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一些学生口语能力显著提高,一些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和用汉语交流思想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而有些学生由于基础差,紧张、害怕、不敢说,经过几次活动后,他们逐步消除了紧张心理,也能大胆地使用汉语交际,能基本表达出自己的思想。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为培养学生在一定社会文化情景中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弥补课堂教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4第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4.1广大师生认识不够

许多教师认为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第二课堂教学是在浪费时间、精力和经费,甚至还认为这有碍于正常的教学计划,而学生的目的是能顺利通过考试,因此也忽略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开展第二课让教学是浪费时间,没有必要。有的学生对第二课堂教学根本没有兴趣,觉得只要自己能通过考试就可以了。这反映出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还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是一种无奈的学习,缺乏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4.2流于形式,效果不良

许多院校、班级在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只重表面形式,忽略了活动的真正意义,认为举行一次活动是为了完成任务或是为了庆典节日的需要而举行的。只要照几张照片,写一段简报,说明情况,向领导汇报自己完成的事项,就可以了。第二课堂对学生的作用有多大,不管不问,这种只流于表面的形式将会误人子弟。

4.3形式单一,枯燥乏味

有些院校、班级虽然认识到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可采取的形式单一,导致未能达到所期望的效果。因为五月在新疆地区是“民族团结月”,所以有些院校仅仅停留在每年的五月,举行一次学生演讲比赛。在众多的班集体中,每个班只有一个名额,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想参加,可是受限没有名额。

4.4脱离实际

有些院校、班级在进行活动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活动内容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使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时代精神脱离,失去了举行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5解决策略

5.1在思想上,广大师生应该高度重视

将课外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中,让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其作用,保障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使课堂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实际运用。尤其是在职业院校中,加强第二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将“任务驱动性”教学理念融入到汉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第二课堂教学将会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5.2要重视过程与效果

活动开始时,一定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应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班学生都踊跃参与。加强第二课堂教学首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个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一个学生从外打破是压力(反作用力);从内打破是动力(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能动性。

5.3形式要多样化

活动中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可以满足学生的多方面要求,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开发灵活多变的创造思维,以适应多变的社会发展。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带领学生到各种交际场合,适应不同氛围的语言交际。更要主动适应新时代、新技术环境下的语言交际环境。

5.4理论联系实际

活动的内容必须反映时代精神,以弘扬民族团结、民族文化、爱国精神为主旋律。让当代大学生意识到自己肩上的使命。培养道德素质合格的人才将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在掌握先进技术、博览群书的前提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的重要性。

6结束语

语言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就必须要遵循其科学规律,接受其规范系统。是艺术就要创造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以使教学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第二课堂教学是语言学习的催化剂,是语言教学赋予个性的教学风格,是汉语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一切课外活动又是在为课堂教学铺基石,也是课堂教学的实际运用。

参考文献

[1]吕必松.关于语言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4).

[2]范开泰.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J].世界汉语教学,1992,(1).

第7篇: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高校 第二课堂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2.038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quality educa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as the key. But it is not enough to rely on the first clas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s training, the second class construc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of the concept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econd class second class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promot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words college; the second class; teaching methods

1 第二课堂的概念及意义

1.1 第二课堂的概念

“第二课堂”在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但是至今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的概念界定。1983年,我国教育家朱九思等在《高等学校管理》中首次引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书中指出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的,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这个课堂的活动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或叫服务性的)、有酬性的活动等等。

不同的学者对第二课堂的界定有所不同,本文的第二课堂主要是指在第一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所设计组织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切课外活动。其中“在第一课堂教学基础上”指出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内在联系性;“设计”突出了其目的性,“组织”突出了其规范性和秩序性;“全面发展”主要指促M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1.2 第二课堂的意义

第一课堂教学目的单一,即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主要为学生的升学做准备,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然而在素质教育畅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宏观背景下,社会对人才需求也随之更加苛刻和严格,此时的第一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在保证第一课堂有效实施的情况下,第二课堂的作用日益彰显。

在课堂之内,由于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实践创新能力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学生的素质、智力、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其接受、领会知识的程度和数量也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课堂恰巧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因材施教,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与辅导。课外课堂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复习、预习、实践。同时课外也是课内知识的深化和延伸,课外教学是在课内教学的基础上,围绕着课内教学的内容开展,并且服务于课内课堂的教学。课外教学通过测验、讨论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通过实践方式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进一步巩固知识。一言以蔽之,课外教学是深化知识理解和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教学响应了素质教育的口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实践创新能力,因材施教,塑造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避免了人才培养规格的同质化。

2 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及优点分析

毋庸置疑,传统的第二课堂由于缺乏引导和重视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完美。“思想认识不到位,指导思想不明确。高校没有把第二课堂融入人才培养之中,使之成为人才培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活动的组织、管理还是学生的参与度都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北京邮电大学课题“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大学生第二课堂开展情况调查》一文中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得知:师生对第二课堂的了解普遍不足;多数的学生对于第二课堂都有或多或少的参与行为,但也有部分同学参与热情不高;而教师的态度似乎和学生的相反,教师大都乐于指导,参与度较高,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教师指导学生的时间非常少。

2.1 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

(1)学生课业负担重,参与第二课堂的时间有限。彭巧胤、谢相勋在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阶段性成果《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中就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6.5%的学生很少参加或不关心第二课堂活动的原因是因为课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15.6%的被调查者担心第二课堂活动会分散自己的精力,影响第一课堂的学习成绩。学生为了能够在第一课堂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学生在课下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书写,较之前的学业负担陡增,在出现了一些喜人的变化之后也伴随着学生的抱怨。学生在课余时间不仅要为第一课堂做准备,同时为了达到要求还必须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精力所限,学生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第一课堂的学习,而忽视第二课堂的参与。

(2)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新背景下的第二课堂完全以学生为主,高校老师大多忙于第一课堂的教学和自身的科研活动,从而导致参与机会较少。学生思想虽自由而开放,但由于缺乏专业教师正确而恰当的引导,使致一些错误的观点或思想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若是在这种群体中滋生蔓延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组织管理不当,也会使第二课堂的正常秩序遭到破坏,对活动目标的实现产生负面影响。

(3)缺乏制度保障。第二课堂没有受到它本该应有的重视,学生大多将其视为一项娱乐活动,空闲时去参加,忙时就丢弃。更可悲的是随便走访一个社团,我们发现基本都是大一新生,大二大三学生很少或者没有。这首先是学生态度的问题,认为活动无足轻重。如果没有良好的制度保障,这种情况会一直蔓延下去,久而久之,第二课堂的生命力将不复存在。对此,高校必须严格制定保障制度,明文规定所有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保证第二课堂能够顺利实施。

2.2 优点

(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新背景下的第二课堂完全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了以往唯师独尊的传统。学生从被动压抑的环境中解放出来而成为活动的主体,增强了自我意识和责任感,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学生不必被拘囿于传统的知识体系内,在第二课堂中,由于活动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各种奇思妙在脑中奔涌而出,每个人无所顾忌地发表观点,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现代西方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让人跌破眼镜的成果是: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思想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影响最大的不是学校,不是教授,而是他们的同学。”这为生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理论支撑。

(2)培养新型人才。传统的第二课堂存在诸多弊端,由于目标含糊或目标单一、组织力度不够,使得活动性质趋于娱乐性,学生从中受益甚少。而转动课堂背景下的第二课堂有明确的目标和原则,它要求组织者在活动中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安排、管理。第一课堂所授内容有限,并且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培养活动不能全面开展。第二课堂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弥补了第一课堂的缺陷,使得两个课堂形成一个整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充分发挥教育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与社会接轨的适用型新型人才。

(3)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新的第二课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倡导“头脑风暴法”。比如辩论赛,每个学生在发表见解时,其他的学生可以就此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或赞成或反对。这样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学生的思维被彻底打开。另外由于教学目标还包括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和各院系应积极举办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激发创新思维,使得培B出来的人才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

3 第二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措施

(1)制定规划,统筹安排两个课堂时间。转动课堂的实施,面对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大,无暇顾及第二课堂活动这一现状,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力度,使学生能够真正认同它肯定它,这样实施起来才有意义和价值。之后学生会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选择相关社团活动,使自己的时间得到充分利用。院系在安排第一课堂课程时,为避免给学生造成超乎年龄的负担,要坚持量度适中原则,并且使第二课堂内容能够有效和第一课堂衔接起来,学生在新情境中不仅能学到新知识,而且还能够巩固加强第一课堂的知识,同时防止两个课堂的时间冲突。

(2)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第二课堂较第一课堂的开展具有灵活易组织的优势,对此可以制定合理多样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虽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并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发展中的人,所以教学方式的制定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根据活动任务的性质,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活动的目的等,教师可以随着情境的变化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比如自主学习模式、情境教学模式、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等等。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文化修养。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系统而富有逻辑的知识,防止知识的碎片化和零散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由于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修养,在无形中将隐性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也是实现赫尔巴特“教育的教育性”原则体现。另外,所需的第二课堂教师可以向社会挖掘人才,比如某公司的技术人员、管理者,或者校友、学生家长等,充分综合利用一切优秀人才资源。

(4)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保障学生能够正常有序地参加第二课堂,院系要积极制定《第二课堂规章制度》,明确规定活动的必要性和强制性。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于无故旷课者必须予以惩罚,取消评优评奖资格。同时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奖励,以起到标榜和示范的作用。奖励则通过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精神层次上的,另一方面则要落实到物质。只有将精神和物质融合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信心。

参考文献

[1] 朱九思,蔡克勇,姚启和.高等学校管理[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

第8篇: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素质消耗 素质普及 校园文化

综观高校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第二课堂还没有形成规范的体系和人才素质缺乏成熟的评价尺度等原因,“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始终未能真正进入或未被完全纳入整个学校素质教育体系,素质教育活动得不到广泛的社会认同。

在大学校园里,当务之急是削弱以“素质消耗”为导向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素质普及因素。这只会调动小部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消耗甚至是压榨少量群体的素质,最终导致失去群众基础而失去活动本来开展的意义。

强调校园文化活动中素质普及,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开展。

1 在素质教育大系统中谋篇布局,进行政策性引导

在高校进行素质普及教育,必须立足于长远,统筹安排,统一部署。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在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学校一些重大比赛项目中加强普适性的元素,提高广大学生群体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一年一度的校运会中加入“十人十一足”、“集体跳绳”等项目;设置精神文明奖,以鼓励和表彰在校运会期间在纪律、卫生、风貌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单位;在新生军训中,摒弃以系部为单位评选先进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同时设置军事训练和内务整理两项奖项,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奖项的设置数目,让更多的班级拿到荣誉,从而增强班级集体荣誉感。

2 提倡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举,提高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把大学生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正确处理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团学组织和教育教学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凡是第二课堂学分不够,都不能予以毕业,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全部的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教育,达到全员育人,素质普及的目的。在推进第二课堂教育中,把第二课堂融入第一课堂,要求教师将讲台变为学生展现自我学习能力的“舞台”,把传统的“教-学”模式变为“助-学-论”的模式,教师可以确定每次授课的主题,并在班级内部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学习兴趣小组自主开展学习,通过小组内部讨论,小组间讨论得出结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就把第二课堂搬进第一课堂。

3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规划职业生涯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必须让学生从认同素质普及到接受并积极参与。大学院校应当积极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为新生讲授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课的教师,必须是从各院系选拨的优秀人才,通过竞聘获得授课资格。任课教师应当定期接受先进理论(如TTT)的培训,并把这些理论在实践中进行操作,内容涉及学业指导、职业规划、经验介绍等各方面。在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引导广大学生都积极参与,进行自我评价,达到自我认知,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职业兴趣,树立良好职业价值观。

4 及时进行经验总结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进行素质普及教育,除了一些理论阐述之外和校园活动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要切实把活动本身融入普适性的元素,而不是为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要从政策引导并且肯定、两个课堂相互融合、学分认定、形式探索等多个方面进行努力,通过这些措施对学生发出一个明确而且积极的信号:鼓励所有的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坚信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自己潜力有待挖掘,肯定每一位学生在校园活动中做出的成绩,调动的是全部而不只是“精英”的积极性。把素质普及教育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开展大学生职业导航,需要完善导师制,建立考评机制,进行跟踪评估,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但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素质普及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各系部在各种选拔式项目中造成了冲击,这需要学校坚定信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忍痛割爱”,让这种普适性教育不至于半途“夭折”。在素质普及过程中也不能完全取缔少部分具有特长学生精英式的竞赛,注意每个学生特异性,因材施教,既要照顾大多数,又要发现和培养突出个体。

5 需要加强和改进的环节

5.1 进一步加强素质普及教育的政策性引导和支持 素质普及取得良好效果, 离不开政策的引导,为了广大的学生能够持续的、全面的得到健康发展,需要学校的领导决策部门暂时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同时减少一些硬性的任务和活动,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选择的空间。

5.2 加强职业指导任课教师的培养培训,拓宽导师制工作范围 素质教育融入职业生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教师水平直接制约着先进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效果,教师必须在不断的探索中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可以邀请校外知名职业指导讲师对我校教师进行指导交流。

参考文献:

[1]祝.地方理工科院校中人文素质普及的若干方法探索――

以福州大学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第9篇: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第二课堂;教师参与;角色 ;作用

《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指出“英语课程既要传授语言知识,也要培养语言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实际应用,加强语言实际能力的培养”。 规定:“经过180~220 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掌握本专业的同时尽快提高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是十分关键的问题。下面结合我院教师实用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教师在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方面的促进作用。

一、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必要性

根据其来源,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和外部动机( extrinsic motivation)。内部动机是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例如,某些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学习。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的学习动机,但也不能忽视外部动机的作用。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利用外部动机的作用,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教师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还可以强化其学习的内部动机。

(一)高职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学习兴趣偏低

高校课堂教学的典型特征是教师通常只在上课时才露面,上完课即拿书走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机会较少,容易给学生造成距离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模式方面,以教师为中心的应试教学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的转变也让一部分学生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学习积极性受挫。因此,教师在加强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基础上,有必要多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例如,参加英语角传授自己的英语学习经验,给学生讲解英语国家文化知识、风土人情,和学生一起排演英语话剧等。在第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教师流利的口语、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和丰富的语言知识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受到感染,产生模仿和学习的欲望。

(二)行为主义理论(behaviorism)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强调环境对学习和能力培养的作用

行为主义者B.F.Skinner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经过模仿(imitation)、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和实践(practice)后养成习惯的结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注重视听技巧的运用和受控制环境下口语的练习(the implementation of audio-visual techniques and the practice of oral skills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社会文化学习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主张语言学习不仅是一项认知任务,更是一种社会活动。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参加第二语言学习者群体,进行语言实践,增长知识的过程(Language learning is not only a cognitive task,but more of a social activity where the process is participating in a knowledge-building community,a community of practice,or a community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根据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语言学习的个体不再是一个知识的容器,而是教与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生和老师都是社会文化活动的参加者。

以上两种理论都强调了环境和实践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而单纯的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场所、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限制,很难兼顾每个学生, 也无法为学生提供理想的语言学习环境和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容易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不消化”的局面。第二课堂活动的灵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充分利用学校的软硬件资源,组织不同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分级教学。通过创设不同难度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情境达到最佳的学习动机激起水平。同时,教师的监督和指导能很好地避免学生自由组织活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师生共同处于controlled environment之中,从事语言学习这种文化活动。

二、教师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角色

随着外语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倡导师生互动的双向参与教学法受到普遍重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业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责任范围不断扩大和复杂化。教师从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讲授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和组织动员者、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和提供者、自我管理学习的咨询和参谋、学习绩效的评估者和改善者。教师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真挚的合作伙伴。教师的这些角色不仅体现在课堂上,也体现在第二课堂活动中。

(一)教师是第二课堂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动员者

在教师组织和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以前,我院的第二课堂主要由英语爱好者协会这一学生团体发起和组织。活动主要有每周一次的英语角和每年一次的英文演讲比赛。由于开展活动的单一性,第二课堂活动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参加的学生较少。教师参与后,第二课堂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除定期举办的英语角和演讲比赛外,新增加了英文歌曲大赛,诗歌朗诵比赛,英语话剧演出等多种形式。我们还不定期地邀请专家、教授举办讲座,传授英语学习方法及四六级应试技巧;同时加强与其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参加校外英语角;鼓励和指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利用假期办英语辅导班。第二课堂活动的多样化增强了其趣味性,更多的学生被吸引到英语学习活动中来。

(二)教师是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和提供者

作为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在经过课堂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后,教师对学习资源的设计和利用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差、水平悬殊大的特点和其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需要,我们购买了难易程度不同的英文书籍和音像资料,在扩大学生阅读量、增长其英美文化知识的同时,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和调频发射台开展分级视听教学。生动形象的图象和声音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系统。

(三)教师是自我管理学习的咨询者和参谋

语言学习应遵循情境性原则。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独立探索,大胆实践,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或解决问题。为了增强学生的自学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老师现身说法,传授英语学习经验和听说训练技巧,为学生答疑解难,帮助其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优秀生的经验介绍也让一部分学生克服了畏难情绪。

(四)教师是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习绩效的评估者和改善者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senthal)等人的试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重要因素。学生如果经常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和爱护,以及对他个性的理解和尊重,便会被激发积极的情感并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了解了教师期望效应可能会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教师在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担任英文演讲比赛等活动评委评估学生的学习绩效时,应本着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原则,以鼓励为主,肯定每个同学的表现,指出其优点。同时委婉认真地指出其缺点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既避免了竞赛等活动使部分同学自暴自弃,丧失英语学习兴趣,又可以很好地促使其进步。

(五)教师还是学生第二课堂学习的亲密伙伴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应该进一步弱化。教师作为活动的参加者,与学生在人格和身份上做到真正平等,让学生摆脱心理负担和不必要的压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实践环境。

三、教师参与后第二课堂开展的成效

(一)扩大了第二课堂活动的影响和规模

教师广泛参与第二课堂教学后,开展的活动有了更大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实践机会,参与各类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多。教学实践活动开展前,历届英语演讲比赛参赛人数均为30~40人。第二课堂教学实践开展半年多后举行了一次演讲比赛,参赛人数达到63人。英语爱好者的队伍也不断壮大。英语爱好者协会自成立以来历年会员人数从未突破200人。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后,仅2005年一年,英协就新增会员203人,新老会员合计350多人,是学院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年。问卷调查显示,从不主动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比例从教学实践前的54.47%下降至活动开展一年后的32.5%。第二课堂的影响和规模的扩大使全院形成了很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水平

在经常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中开展的问卷调查表明有89.17%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激发了自己的英语学习兴趣,其中87.5%的人表示自己对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此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我院连续两届有数十人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以上结果表明,教师参与的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师生关系得到改善

教师参与第二课堂,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机会和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从而改进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堂还调动了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进了师生间的了解和友谊,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交互与反馈。

四、结语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掌握这门语言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实践证明,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教学实践满足了学生对语言实践机会的需求,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师作为连接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桥梁和纽带,把“言传”和“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动态的知识交流和情感交流。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

[2]王雨梅.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