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体育的趋势范文

现代体育的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体育的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体育的趋势

第1篇:现代体育的趋势范文

现代体育新闻报道的特征

从报道内容上看,竞技体育成为现代体育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纵览当今的各类体育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新闻传媒,凡体育新闻报道,无不以竞技体育报道为主。报纸媒介为满足越来越多的受众对竞技体育信息的需求,竞相把竞技体育报道作为自己报道的重点。据悉,我国现有的体育报纸无一不把竞技体育作为首要的报道对象,甚至像《足球》《体坛周报》等纯粹的市场化体育报纸已经不再报道有关全民健身和学校体育方面的内容。

从报道方式上看,直观、形象的影像信息代替单纯的文字信息展现体育的原始乐趣。19世纪纸质媒体作为主流媒体,体育新闻主要是以文字传播,其信息传播的过程是借助传播者的文字表达和受众的文字解读来实现的。

20世纪电子媒介的到来,电视和网络大规模介入体育领域,并以其对大多数赛事的直播或转播的方式迅速打破了文字报道中间环节的筛选,恢复了体育竞赛作为一种游戏的本来面貌。其“高保真”的特点也将观众的注意力聚集在屏幕信息之内,直接作用于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无须进行任何符号的转换,形成最接近事实本身的影像。这种影像完全超越了单纯的文字符号,带给受众一种全新的信息感觉――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让我们直接体会到足球赛事的精彩纷呈、竞赛较量的风驰电掣和在运动极限挑战中突显出来的自身力与美的感觉。

从报道理念上看,满足受众的各种体育需求成为体育新闻媒体的出发点。随着商业主义和消费文化的侵蚀,将平民意识渗透到体育新闻报道中,关注受众的需求,体现着现代传媒从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向以受众为中心的重大转变。

体育新闻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认识到受众才是新闻传播这一过程的核心,并懂得了采取各种方式满足受众的需要,充分体察受众的观点和意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以贴近大众为宗旨,力求达到雅俗共赏、走进受众的传播效果。体育新闻报道也从贴近受众的角度出发,不断丰富报道内容,使体育成为真正鲜活可触的事物。体育新闻报道不再仅仅是传播重要体育消息的载体,更多的是变成一种满足受众各种体育需求的服务性载体。

现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发展趋势

体育新闻报道逐渐走向以受众为中心的多元娱乐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结构性转变。商品化逻辑思维的无限扩张,曾经一度狂热的意识形态思想渐渐退出人们生活的中心,随之而来的是多元的平面的大众时代。这一时期的大众消费意识,决定了媒介的文化产品的价值实现是以满足大多数受众的口味和实现以商业价值为前提的,新闻报道的消费机制转向大众,报道思路、策划内容及报道形式都在不同层面上折射出后现代大众化、多元化的信息,突出地表现为严肃的硬性新闻减少或是竭力使硬新闻软化,即通称的大众娱乐新闻。它是伴随着大众文化的流行和市场商业化的理念而产生的一种以名人趣事、日常事件、花边新闻、灾害性事件等软性内容为新闻的重点,并极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的新的传播手段,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趣味性和贴近性。体育报道也因其赛事固有的生动性、趣味性、戏剧性和写作手法的灵活性等特点,而成为国内这一新闻传播方式革新的先锋。我国体育新闻娱乐化最早以《南方体育》的表现最为抢眼,其中“狂2000”、“甲A”等博得了不少喝彩,于是各地纷纷效仿,争相娱乐化。娱乐报道目光也从场内投向了场外,报道内容也由单一的成绩报道扩大到整个比赛的全过程。比赛本身的结果已经不再是关注的焦点,那种“唯冠军至上”的体育报道退出了报道的中心,取而代之的是多视角的分析比赛结果产生的原因,使体育回归到最初的趣味性上来。还有“黑哨”和“”等娱乐消息的报道,在以前是很难见到的,现在它们由于具有新的信息价值且符合受众猎奇偷窥的心理,反倒成为关注度颇高的体育新闻。体育报道的这种转变充分体现了以满足大众需要为目的的多元化格局。

体育新闻报道与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手段紧密结合化。以计算机网络传播为核心的新媒介大量涌现,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新闻记者和体育爱好者的体育信息传播速度与传播效率,带来了采编方式的革命。

进入21世纪以来,电脑网络与手机的普及使体育新闻传播的方式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各类体育传播媒体相继建立了自己的体育信息短信交流平台,体育电视节目通过这一现代化方式增进了与观众的即时交流,尤其是一些热点体育比赛的直播节目,观众能够在欣赏精彩比赛的同时,通过手机短信与主持人及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的观众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疑问或见解。这种现代化的手段,在观众与体育传播媒体之间建立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使观众的角色从单纯被动的欣赏体育发展成为积极主动参与的互动角色,因此缩短了体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体育呈现出开放多元化的特点。

结语

随着社会文化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发展,体育新闻报道从传播内容到传播形式上日益呈现出巨大的变化:体育报道题材的大众化、体育人物的明星化、体育节目的娱乐化、体育新闻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等。诚然,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这些转变促进了媒介的发展,但由于大众化新闻与商业利润唇齿相依,不可避免地会用一些庸俗的方式来换取大众的青睐,以获取最大化的商业利润。因而新闻的极端大众化也会对我们的社会文化发展、审美追求和思想价值观带来一种负面影响:无深度的简单理解、文化娱乐的门槛降低、新闻价值观的低俗化等。因而新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正确把握这个度,凭着对受众负责的责任心,提高文化服务的质量,遵循新闻报道的原则,以真实客观的事实来满足观众。只有这样,体育传媒市场才能形成良好互动的商业价值。

第2篇:现代体育的趋势范文

1.社会现代化的涵义

广义社会现代化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两次转变虫然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很多发达地区已完成了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正在经历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的转变,但在内蒙古、西藏等大多数民族地区仍然处在第一次刹-会现代化阶段,即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的阶段所以,我们考察社会现代化的内容主要从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着手,由于较多地区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高能源消耗、环境污染、贫富两极分化等问题,那么我们在研究社会现代化时又小得小吸取经验教训,走出 一条集合经济、政治、文化和人协调发展的综合、生态、民主、科学、自由全而发展的现代化的道路,为民族地区及其他发展一般性地区在现代化道路上指明力向,以便我们尽量缩小甚至是赶上发达地区发展的步伐

社会现代化全力位演变的过程的各个力而经济现代化(工业化、市场化)、政治现代化(民主化)、文化现代化(科学化)、人的现代化等等是相互联系制约着的其中,工业化无疑是经济现代化以及整个社会现代化的根本环节,是全部过程赖以展开的根本动因工业化过程的展开必然要求市场化过程与之相伴,它以自身的客观逻辑促使市场化过程的展开;而反过来,市场化过程的进展状况,又作为直接必要条件制约着工业化的过程以工业化和市场化的统一为内容的经济现代化呼唤着政治现代化和文化现代民主化和科学化,并为一者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条件;反过来,民主化和科学化又制约着工业化和市场化的进程.政治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而人的现代化则是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社会现代化的最终要求和日的,所以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为人的现代化提供了好的条件,同时人的现代化又是促进前三者的发展总之,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必须把它们协调起来,才能共同推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现代化实现

2.民族现代化发展现状

2.1民族地区的经济现代化

谈及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根本是经济的现代化了解民族地区的经济现代化现状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而去着手 民族地区生产力发展的工业化在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力式落后发展经济多依靠传统的手段对于新兴的微电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工程等新技术带来的有利时机因本身条件的}S}制也未能完全把握

生产关系市场化,即也就是企业而向市场,自主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市场实现联系市场化是我们选择的正确道路,而信息化和网络化又是我们市场化必须借助的平台民族地区本身地域因素的影响,区域与区域之间多为无人区想要发展市场化有障碍

2.2民族地区的政治现代化

民族地区日前经济文化较落后的状况小能为其民主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和较理想的环境,造成了民族地区政治民主实施的困难在民族地区,刹一区组织建设薄弱,社会保障制度小健全,缺乏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和制度

2.3民族地区的文化现代化

民族地区现阶段都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鼓励和弘扬科学精神但是从总体上看,民族地区的科学文化水平的日前的发展还小平衡,至今还有小少地区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和半文盲的存在

2.4民族地区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历程中最核心的日标,是社会现代化的出发点和最终日的民族地区要实现社会现代化,最终要取决于人的现代化提高民族地区民众素质,实现民族地区人的现代化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中之重民族地区人口众多、但知识水平、素质较发达地区有差距民族地区的现代化突破口在于人的现代化,尤其是在于民族地区民众的知识水平、价值观念、思维力式和行为力式的现代化

3.民族地区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落后的经济发展力式与转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民族地区地广物博,通过对资源大量的开采以及初级加工来实现经济发展但由于民族地区自身原本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下随着资源的消耗,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想要通过粗放的力式发展经济变得越来越难如何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力式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转变,成为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实现的关键

从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啦尹;首先,依靠科技进步来促进经济发展力式的转变,就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其次,依靠劳动力素质提高来促进经济发展力式的转变,就要民族地区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同时,企业也要创造条件,对劳动力进行在岗培训,促进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能力的提高最后,依靠管理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力式的转变,就需要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强化管理;同时,也要大力培养现代化的管理人才,促进管理结构的优化

3.2政治法治化的小完善与解决途径

民族地区政治现代化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让政治系统在阳光下运行,使民众能成为监督腐败滋生的主体那么落到实处,一力而是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另一力而就是考虑要通过力式使政治法律、规范真正得到尊重和严格执行,因此力式力法的探索也成为民族地区政治现代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的话题

现在我们社会正在倡导和逐步实施的政务公开,官员公布则产状况,发挥大众媒体的监督作用,网络政治化等等途径和力法都有利于政治现代化,有利于民主政体的发展民族地区在此大环境的影响下实现政治现代化也必然是指日可待的

3.3多元价值观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冲击与协调办法

民族地区的民众较多都是有自身民族信仰的在信息化时代,多元价值观充斥着民众的大脑我们在倡导多元文化发展和尊重民族信仰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党的}-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如何在民族地区的民众意识中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使其成为主导价值观,又能鼓励多元价值文化的存在和尊重民族信仰,具体建议如下: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另一力而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同时,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也必然需要了解民族地区的文化工作者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响应号召,发挥自我的能动性推动民族地区实现民族文化的兴旺繁荣对于实现民族地区现代化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3.4人的价值评价陷入误区和解决力法

第3篇:现代体育的趋势范文

摘 要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以及体育现代化趋势的突显,田径运动训练以及发展逐渐趋于现代化和先进性,并呈现出新特征。田径运动训练逐渐完善并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的训练体系,不断吸收融合和应用着新思路和新策略,不断促进现代田径训练的发展和繁荣。本文主要对现代田径训练的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旨在促进现代田径训练的新发展。

关键词 现代田径 训练 特征 发展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体育现代化趋势的突显,我国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不断加深。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十分普及。田径运动训练和发展在体育事业现代化的推进下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并且逐渐呈现出新的特征和新的发展趋势。田径运动训练也逐步形成一定的体系,不断融合、吸收和运用现代化田径训练的思路、策略和手段,有效的提高田径训练的质量和效率,促进运动员田径技能的完善和丰富,进而提高现代田径训练的有效性和体育事业的繁荣稳定发展。本文主要对现代田径训练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旨在提高运动员专业素质,促进田径运动长远发展。

一、现代田径训练的特征

(一)强度训练,提高身体机能

由于田径训练需要巨大的运动量和身体负荷,因此田径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要求较高。为了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必须对其进行强度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加大训练量就目前而言已经不适宜,因此加大训练的强度和运动量的强度是现代田径训练的一大特征,以便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更好地适应田径运动的需要。

(二)专项训练,重视关键技术训练

田径运动是一项集合走、跑、跳、投等多种运动形式于一体,以快、高、远的情况决定专项训练的效果运动。所以现代田径训练更多的重视专项训练和关键技术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成绩,有针对性和最突出重点的对运动员进行关键技术训练。田径运动最为突出和关键的特征是速度,因此,专项速度训练尤为重要。

(三)素质训练技术化

现代田径运动是是运动员不断挑战身体极限和运动极限的运动,运动员必须具备极高的身体素质。素质训练技术化首先突出的是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训练,在保证运动员身体素质较高能够适应先进技术训练后再对运动员进行技术训练。素质训练是运动员能够有效掌握和运动先进技术的基础和重要前提。而技术能够不断促进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完善和优化。现代田径训练技术主要是完整练习,且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实效性。

(四)强化心理训练

现代田径训练将心理训练的比重大大提高,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给予了较高的关注。心理训练主要针对的是运动员的训练中和比赛中的心理状态问题,有效的心理训练能够帮助运动员将自身状态调整到最佳,以便适应田径训练的高要求和田径比赛的环境以及一些突发性情况。传统的田径训练没有将赛前的心理训练作为重点,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不佳。现代田径心理训练逐渐提高对运动员赛前心理的调整和训练,提高田径运动员的整体状态和实力。

二、现代田径训练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田径训练理论现代化

现代田径训练理论随着田径运动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创新,并且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有效的促进田径训练的繁荣。第一,科学选材。现代田径训练理论在不断研究和分析中发现科学选材是提高现代田径训练水平的关键。具有良好的科学训练材料,才能够对运动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素质和技术。第二,专项训练。现代田径训练理论研究发现田径训练必须以专项训练为主,运动员才能够真正获得训练的成功,在进行训练手段的选择和完善中也要有效结合专项训练进行。第三,因材施教。现代田径训练理论将因材施教,即根据运动员个体的差异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作为训练理论的一个突破点,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素质。第四,科学技术应用。现代田径训练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要求先进技术的辅助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运动员找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素质和技术的提高。

(二)现代田径训练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田径训练理论的完善和创新,现代田径训练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训练实际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和进展,具体表现在:第一,科学训练。现代田径训练的发展要求在对运动员进行训练时要以科学化为原则,不仅仅要求训练技术的科学化,还要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运动员的训练进行控制、管理和辅助。科学训练时现代田径训练的重要发展,也是田径运动发展的重要保证。第二,训练强度显著增加。现代田径训练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负荷的要去逐渐增加,因此在训练时对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和训练质量的要求逐渐增加,以便适应田径赛事的发展要求。第三,重视心理训练。现代田径训练将心理训练提上重要的训练日程,因为田径运动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要求极高,并且为了有效的应对田径赛事的各种环境和一些突发事件,运动员必须具有极强的心理素质。第四,将反兴奋剂运动进行到底。现代田径训练要坚守运动宗旨和运动内涵,反对不正当的运动竞技。

三、总结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体育现代化的繁荣,田径运动和田径训练也要不断适应和满足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自身发展的要求,有效的对运动员进行田径训练,重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并发挥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促进运动员的长远发展和田径运动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白桂芳,王春华.现代田径运动特征和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体育.2013.17(28):96-97.

第4篇:现代体育的趋势范文

关键词: 全球化 西部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种以世界上不同少数民族原生体育为主体的文化形态。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后,文化全球化也日趋明显,在全球化趋势下,文化的融汇与碰撞是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应的总体发展趋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全球化背景下应做出怎样的选择?其发展趋势会如何?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课题。

1.经济全球化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1.1信息全球化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原本封闭的农村与外部连成一片,给人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外来文化对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也进行着无情的冲击。[1]这种冲击正在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相对固定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从而直接影响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2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随着西部开发和国家建设重点西移的深入进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在商品经济和外来文化的推动下,许多少数民族在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等意识形态方面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墨守成规的生活方式被彻底打碎,取代的是人口的巨大流动和商品意识的增强。大规模的外出打工、经商使得人们的经济收入有了很大改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使得原本简陋的“土房”变成青砖瓦房,原本悠扬的娱乐欢声变成电视频道的播音,整个农村充满现代气息。但是,随着现代气息的到来,原本热闹的村变得安静了,原本充满生气的节日活动少了年轻人的身影,原本能歌善舞的孩子却成了动画片的忠实观众。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我们尽情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宝贵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在流失。

1.3现代体育的快速发展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现代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代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一场体育比赛在同一时间传播到地球的任何角落。体育文化的传播不受地区、少数民族、宗教、政治、经济、语言等社会因素的影响,用一种全球公认的身体语言影响着整个世界。大规模的体育职业化发展,使很多体育竞赛赛事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精彩,众多体育明星也成为人们的偶像。我们坐在家中,通过电视就可以看到姚明征战NBA的比赛实况,姚明在NBA的成功,加上媒体的宣传和商业的介入,使篮球运动在中国得到空前的发展。这种全球性体育共赏的发展趋势,也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2]。在少数民族地区,很多青少年喜欢篮球、足球、乒乓球、台球等活动,在中小学的体育课堂上,我们很少能看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许多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被遗忘于黑暗的角落。现代体育发展的潮流无情地冲击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这种影响将会越来越严重。

2.我国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路径选择

体育全球化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阻碍和消减作用不容忽视,在全球化的国际大趋势下,再一次面临着少数民族化与现代化的选择。西部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体育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应对体育全球化不对等性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体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

2.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必须面对现实,准确定位。

体育全球化是现代体育发展的大趋势,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大环境。当前,由于体育全球化的不对等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全面式微。在此形势下,对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我们不能妄自菲薄,必须客观评价,准确定位。在当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仍具有不可否认的社会需求,它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在于其与众不同的社会属性。[3]现代体育要求标准化、统一化、抹杀差异,这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生俱来的多元文化生态在本质上是相悖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国际大环境下必须现代化,但这一过程,绝不是要抛弃其“传统”,而是必须保持其传统本质,改革其过时的形式,“与全球普适的现代体育相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属于小众体育,他的发展需要新思路”。

2.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不断创新的同时必须保持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体育全球化是一个充满冲突、优胜劣汰的过程,那些不适合全球传播、没有全球市场的体育文化必将日渐式微甚至走向消亡。不断创新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其适应全球化大背景的前提条件。事实证明,日本的柔道和韩国的跆拳道都通过文化整合创新焕发了生机,并通过奥运会向世界各地传播。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也必须在博采中西、兼容并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创新,方能保持发展活力,因此我们在保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相对独立性的同时,“必须以辩证的观点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批评地加以吸收、借鉴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造、整合、丰富我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使之走上科学化、现代化道路”。[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不断创新的同时决不能抛弃其特殊的文化价值,走向世界、向世界靠拢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必须保持其可贵的“少数民族性”,一旦其“少数民族性”的特质不复存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价值必将大打折扣,同时也将失去它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如果用“全盘”的态度来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必将造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丢失其文化内涵,最终完全变质。因此,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只有保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色,体现出不同于西方体育的文化价值,方能使其具有生存的根本,才有走向世界的可能。

2.3加大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

加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宣传是推动少数民族体育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第27届悉尼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平均每天有35―38亿人观看电视转播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平均每天有30亿人次以上观看电视传播,可见现代体育影响的覆盖面之大,而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从1982年举办第一届以来至今已连续召开了五届不仅受到了各族人民的欢迎,而且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新闻传播媒体加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宣传,让全国及世界各族人民认识、了解并参与。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凝聚力利用少数民族体育本身具有的健身、娱乐、教育、竞技功能,吸收广大群众积极参与。[4]坚持小型多样业余自愿的办法结合农业节令、民俗节日和乡村文化站的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可举办邻国、邻省少数民族体育邀请赛、对抗赛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参与到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中来,使少数民族体育逐渐击出国门。

2.4加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理论研究工作。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如何使这些潜在的资源转化为现实的财富,促进少数民族体育向着科学化、现代化、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为文化建设服务是一个待解决的课题。[5]应以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对少数民族传统进行研究,大力开展多部门、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研究,加强对少数民族体育的历史源流、哲学思想、文化内涵、功能价值、训练方法和竞赛规则、社会化与产业化途径、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的配套研究,[6]逐步建立起少数民族体育的科学理论体系,并制定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近期、中期、远期发展战略及实施途径,使少数民族传统的发展走向科学健康的轨道,为少数民族体育的走向世界打下坚定的理论基础[7]。

3.结语

伴随着经济浪潮,外来文化对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着猛烈的冲击[8],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如何保护和开发宝贵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准确定位,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不断创新的同时保持独特的文化价值,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必须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积极应对、主动出击,加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理论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李肖萌.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9):27.

[2]白永生.论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及发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93.

[3]张守顺体育全球化不对等性及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路径选择[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6):111-112.

[4]李俊怡.社会环境的变迁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6,(3):55.

[5]路爱国.全球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研究综述[J].新华文摘,2000,(2):178―182.

[6]王希恩.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及其走向[J].少数民族研究,2000,(6):8―16.

第5篇:现代体育的趋势范文

【关键词】 体育游戏 教学发展趋势

一、引言

体育课在采用模拟、假设教学情景、实战演练模式,培养学生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技能,发展学生社会适应性,以及同生活联系更紧密。探索学校体育教学新方向、新趋势,为新时期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作一些理论上的研究。

二、社会体育与体育学科

1、社会体育唯一的可操控性,未来社会体育发展趋势的明朗,对我们体育学科的改革和建设提出了一个新的考验。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科改革和建设都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的目的而进行的。体育学科也是如此。虽然社会体育是宏观的、不可操控的,但是它的主体却可以个体化。我们把社会体育主体个体化以后就会发现,体育学科的发展趋势其实就是培养出社会体育人口所需要的人才。这也是社会体育唯一的可操控性。

2、体育人才多元化培养,从未来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出:个体的体育行为促使社会体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按性质可分为:收费和不收费;按内容可分为:竞技运动、健身运动和休闲娱乐;按形式可分为:有组织和无组织。它的范围很广,是多元化的,但目的却是单一的,就是怎样更好地增进健康。也就是说我们未来体育学科的发展培养出组织、管理、科学的指导手段、全面的技能项目等与一身的多元化人才才是最重要的趋势。

三、探究学校体育内容发展历程

人类生存环境的异化使健康水平急剧恶化,也导致体育成为大规模社会化的独立文化形态。体育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对人类狂热追求科技而是生活非自然恶质化的善意修改。我国学校体育由于历史的原因,忽略了体育自身的内涵与魅力。把体育效果误解为体育目的甚至是终极目标的作法,生产出种种狭义体育理论,这些理论用于分析体育的结构功能是具有学术价值的。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也才产生了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在学校体育新兴之时,体育教师的缺乏,只对简单技术进行教学,体育仅仅是运动技术的教学,没有其他功能。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为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为培养与社会同步的人才,学校体育改革又把目光放在国外各国。在各国推行教育改革的形势下,我国教育改革也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对国外优秀的改革进行了深分析,把体育内涵、内容进行了改进与调整,把学生的健康分为五个方面,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而更多是心理、社会健康,把“轻体育”大众化,进行了实施推广。

四、体育游戏可以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体育游戏往往不是单纯的活动性游戏,而是一种体力与智力、德育相结合的活动,可以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如多数游戏是集体进行的,有的游戏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可以借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如“绑解手帕”接力游戏中,手帕如何“绑”与“解”“前后靠”,追拍中的“追”与“逃”等体育游戏,都是在一定规则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活动。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可以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告诉学生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从而达到思想教育效果。

五、应注意游戏的结束与评判

当游戏时间已到或已达到预期效果以后,应结束游戏。当学生体力下降,易发生伤害事故,器械,场地损坏时也要立即结束游戏。结束游戏后一定要公正的评定结果,对优胜者要提出表扬和不足,对失败者要鼓励,争取下次取得胜利。

在游戏中还要注意掌握、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情绪变化及教师要以身作则。教师要全面关心学生,特别是体质差的,要鼓励他们让其感受集体的温暖。此时,教师应适时地鼓励学

生做示范,让学生产生在同学面前一试身手的欲望,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动作中的不足进行讲解、示范,这样就会使学生较为轻松地掌握技术动作。这种方法较之传统教学而言,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六、新世纪我国社会体育的几种主要类型

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基本条件决定了新世纪社会体育将会以多元的方式迅猛发展,从其内容上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健身型。健身型的体育活动是指人们参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健康水平。参加者没有任何功利思想,也不追求大运动量,他们把运动作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2、娱乐型。娱乐型的体育活动是指参加者为了消除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压力,调节情绪,获得欢乐而参加的体育活动。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这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危害,造成了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因此,摆脱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重压,到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娱乐已成为现代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在未来社会中以娱乐为主要目的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会逐渐增多,娱乐型的体育活动将作为社会体育的主要类型之一得到不断的发展。

3、职业型。职业型的体育活动是指以夺标为主要目的高水平的竞技运动。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各种世界大赛的存在,决定了职业竞技运动的存在和发展。随着“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和竞技运动职业进程的加快,职业型竞技运动在我国未来社会中将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并构成社会体育的重要内容。

第6篇:现代体育的趋势范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发展

后现代思潮在全球范围带来的巨大声势引起了后现代教育的研究热潮,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更是后现代思潮不断发展和回应社会质疑的结果。所谓“后现代”是历史与逻辑发展进程中,针对“现代”而言的一种时代社会变化趋势的理论策略,它从思维方式、感知方式、认知框架和社会结构的维度对现代性进行反思。回溯我国高校体育的变迁过程,对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进行分析,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眼光对我国高校体育的现状进行审视,为推动高校体育科学、和谐、可持续性的发展提供帮助。

1我国高校体育发展与变迁

我们从高等学校体育的功能,即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可以看到,它受大学教育、社会制度、国家需要等方面的影响颇大,但它仍然是一个大学教育过程中独立存在的一部分。在高校体育的发展历程中,有两大阶段较为突出:一种是倾向于“体”,认为体育应以运动(sports)为核心,建立身体练习的关注。判断课堂优劣的标准来自课的练习密度、练习强度、学生的平均心率、课堂心率曲线图等严格量化的检验评价体系。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一代体育教师有着严谨的教学态度,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他们坚定地认为,这种体育课才有“课”之说的资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另外一种鲜明的观点,认为体育的核心是“育”,主要功能是教化(education),这种教育倾向在当前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影响下,认为体育课堂就是给学生提供体育氛围的机会,只要与“快乐”、“终身”相联系,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自由度相当大。但稍有不慎,局面失控,便有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帜,回归“放羊式”体育的嫌疑。

上述体育教育思想反映的是以时代背景、教育思路、政策方向为依托的不同体育教育主流形式,引领各个历史阶段体育教育的前进方向。体育教师通常会以国家政策为导向,本着完成国家、社会、学校赋予的体育教育任务为使命,在相对固定的教材、教具、教法中完成教学。

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受经济全球化、资源共享化的影响,我们不断开阔眼界,解放思想,调整认识;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再完全受制于某些模式或内容,而是拥有了巨大的自由活动空间。在这个转型期间,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矛盾和困难,战胜它们,机遇便随之而来。

大学体育的存在价值随着主流教育思想的演变发生着变化,学生自主选课、选教师、选教材、选时间已是大势所趋。不论目前高校能否真正做到这一点,在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权利应得到尊重。今天的教育理念提出:摆在增强体质的前位目标,是让学生体验到体育的快乐与成功。打破一种固化的教学常规,建立一种新式教学习惯,从理念到形式的置换,不仅是设计、构想便可以完成的,更需要与具体情况相结合,拿到现实中尝试、检验、改进和完善。

2后现代意识下的高校体育

2.1后现代主义对高校体育的社会学影响

“后现代”概念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新术语的广泛流行,来源于法国人让·弗朗索瓦·利奥塔(Jean-FrancoisLyotard)的《后现代状态:一项关于知识的报告》(1979)一书,他对现代与后现代所作的区分并不是时间意义上的,因而并不意味着某种历史分期。按照利奥塔的解释,现代性总有一种超越其自身的冲动,在次意义上后现代是隐含于现代性之中的———后现代性并不只是一个新时期,而是对现代性所具有的一些特征的改写(rewriting);而这种改写长期以来一直是在现代性本身中进行的。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高校体育的发展是必然的。

“后现代”依赖于“现代”,是现代的继续和发展,甚至是重写。一方面,后现代在时间上后于现代,是历史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从价值观、文化态度、社会精神、思维方式等方面看,后现代是对现代的反省、批判和超越。现代精神强调的是人的主宰和核心地位,理性决定一切,理性选择成为现代性的典型特点。而后现代性恰恰与之相反,表现出很强的差异性。后现代以主体发现、价值张扬和理解阐释为理论诉求,通过对边缘群体、边缘声音的发掘,运用结构策略和建构尝试来表达自己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高等学校体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其发展历程更是有赖于社会、受社会所制约。在“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教育目的的现代教育体系中,高校体育主要表现出课程设置单一化、规范化、固定化的知识结构。后现代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和思想渊源,这种思潮能赋予高校体育研究复杂的社会影响和坚实的哲学基础。因此,在对现代性进行审视的同时,在反思与超越的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以自我发展内容为灵魂和归宿的高校体育改革核心。

2.2后现代主义对高校体育的教育学影响

后现代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发展领域,对其开放性时代特征的解读,必须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活跃,表现在对新问题的兴趣和持续关注,以及对确定性追求的质疑与兼容、开放的学术主张,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的发展同样有着这种过程。追溯我国高校体育中关于教育目的、功能、形式的变迁与发展,尤其是从2002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践证明目前高校体育所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动态性,都与后现代教育理念相吻合。

在现代传统高等学校体育的惯例中,预置性教育活动模式带来了教育进程的线性化,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就是目标既定、内容凝固、方法确定的按部就班的制约,就像一支“正步走”的队伍,成为高校体育改革中的突出问题。这种僵化了的思维、缩小了的生态,既违背体育自由、自然、生命、生存的本质精神,又桎梏了高等教育目的的开放性,在后现代的发展进程中矛盾表现日益尖锐。

因此,我们认为后现代教育思潮为高等学校体育提供了整体改革的依据,我们看到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及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全面和谐发展的高校体育功能。这种改变过去以项目为教学目标的做法,在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和途径上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发展的空间。学生拥有的自主选教师、选上课时间、选教学内容的权利,赋予高校体育人性化、个性化的后现展趋势。

3高校体育的建设性后现展

在后现代主义内部,主要有两种不同的主张:一种是高举“否定”与“怀疑”旗帜的解构性后现代主义或消除性后现代主义,其根本性战略目的,是以批判、破坏、断裂、分解等概念对历史和现实既有肯定又有批判的审视。它是后现代主义发展历程的一个阶段,也曾对现代教育“不理性”的认识有所推进,终究缺乏现实性和可行性的品质。

另一种是以建设为目的,对现代世界的“理性主义”、“本质主义”教育教条进行否定,同时又承认现代世界空前进步的,较为谦和、宽容,并赋有建设性价值的后现代主义。

本文有关后现代高等学校体育的研究,已不再针对高校体育“惯习”形成批判和挑战,而是承认这种沿袭多年的高校体育模式客观存在的合理性。在后现代高校体育理论研究中,恰恰是继承现代性高校体育教育的合理内核。对高校体育不断进行反思、建设和超越,而不是全盘解构、摧毁和否定,这也是建设性后现代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3.1后现代高校体育的接受复合性

建设性后现代高校体育要具备接受复合性,即开放性特征。多层次、多阶段、多内容的高等学校体育构建是后现代主义发展趋势,同时又是较有代表意义的窗口,可从教学内容的娱乐性、健身性,教学空间的拓展性和自由性窥见一斑。新兴运动如拉丁、街舞、形体、跆拳道等项目的介入,成为高校体育价值寻求的新焦点。

高校体育的接受复合性,不是简单表现在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的狭义层面,而是从教师、学生对高校体育的认识的彻底重建。高校体育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同时接受了后现展的关注,具有时代特征和办学特色的教学内容是其一,现代科学技术对教育手段的帮助是其二,德智体三位合一相互促进的思想观念是其三,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体育教学评价是其四。

在复杂的高校体育系统中,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观念将为其健全与合理运行的体制提供支撑和引导。

3.2后现代高校体育的多元性

建设性后现代高校体育具备告别单一性,即多元性特征。在全新的以知识教育、人格教育、情感教育、创新教育为载体的高校体育发展中,将形成机动灵活的多元化格局。以后现代思想和观念处理社会需求、知识体系、全面发展的关系,能较好地解决传统高校体育存在的困惑和缺陷。

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学生,后现代高校体育将提供不同的培养目标设置,即共性与个性的灵活多元化。

已经出现的形式,表现为选项课、训练课、野外生存、社会生存、保健课、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等类型的多种课程设置,能够满足大学体育教育需要,符合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对多元性特征的表现形式、思想理念也在不断变化,只有时刻对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中的反思和重建进行调整,抓住高校体育发展的核心这个长期性、延续性的发展才能满足开放、丰富、多元的追求。

3.3后现代高校体育的不确定内在性

建设性后现代高校体育具备不确定内在性,即流动性的特征。高等学校体育的与时俱进,使其未来的内容设置与结构重整更加具有不确定内在性,会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和流动。传统高校体育中,内容与课程、方法与手段、过程与管理等完全相同的“工厂式”教育时代已然被颠覆。

高校体育要看到一切都是变化的趋势,总结过去、立足现在、发展未来,用不断的综合与分析来修正高校体育的秩序而非模式。高校体育现有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体系,都将伴随社会、时代的发展逐步改善,如果总是把研究的眼光投向目的、方法、内容或模式上,很容易在理想世界框架中,为高校体育的发展设置另一种程序化的“预先计划”。既要清晰看到现实世界的暂时性缺陷,还要通过宽容、理解、实践等来丰富高校体育的未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改良心态和实体思维,提供了哲学支持和理论帮助。我们认为这是时展、社会进步、中国改革推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谢立中,阮新邦,主编.现代性、后现代性社会理论:诠释与评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汪霞.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3]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的走向[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7篇:现代体育的趋势范文

处于世纪之交的比较体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选择。体育的社会化、生活化、商业化、科学化、产业化、法制化、职业化、国际化等趋势的不断加强,向比较体育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研究主题。一方面,学者们开始试图去解释或说明各种调查资料,揭示各国体育异同的原因及规律,这样就形成了从政治、经济、地理、文化、教育、哲学信念、宗教等多种角度,我国学者吴文忠、黄震、熊斗寅、任海等人的研究范畴及国际比较体育学会会刊登载的一些论文都反映了这一趋势。另一方面,现代体育与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也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社会的深刻变革以及新的科技革命的浪潮迭起,都为现代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因此,研究并把握比较体育学科的发展方向,将有助于迎接世纪性的挑战。

1拓宽研究范围及领域深入研究层次

比较体育之所以能从比较教育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由于体育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只属于教育范畴,它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探求其内涵将来自如下两种动因:一是21世纪体育的超前发展,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趋于整合的研究主线将成为主体。二是人类对体育全新发展的认识,要求比较体育在把握现代体育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从其研究范围看,21世纪比较体育将从4个方面不断拓宽:其一,将走出以往以单一国家为中心的研究模式,转向以世界和以国家为对象的两个基本范围。学者们有的注重跨国研究,有的注重国别研究,还有的将从总括角度进行世界性体育比较研究。其二,研究范围以注重体育发达国家转向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两个基本围度,并将不断加重对发展中国家体育的研究。许多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无论在国家与人口数量上,还是地理面积和资源上,都占绝大多数。因此,他们的发展,将对世界体育的发展局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关系到人类素质发展的未来。其三,一国之内的不同区域的体育比较研究将被倡导,由于体育发展的多样化趋向日益加深,一国内不同区域体育发展差异将日益加大,区域研究以及区域间的比较研究将成为另一重点。其四,研究范围将突破体育的可比性界限,不仅要研究竞技运动、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娱乐冒险和保健康复等各种体育现象,同时还要研究与之相关的社会历史、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教育、传统习俗、宗教习惯、地理条件、生活方式、人种特征、心理因素等制约体育运动的各种社会背景,从不同的发展水平来探讨、揭示现代体育发展的重要规律。

从其研究领域看,未来的比较体育研究将呈现出以各国需要与人类体育共同问题两个中心并举的趋向。除对各种体育问题及各级各类体育加强研究外,将侧重于体育与人类发展、体育与经济、体育规划、全民健身等方面的研究。体育发展研究将成为热点,并形成支撑整个体育研究的主体。体育发展不再仅是单纯对发展中国家体育历史和现状的描述,而是在新的角度上再生体育与发展这一概念的新内涵,并以人类发展的新指标来重新赋于体育与发展的内容,从而深入研究体育发展的可持续性。

从其研究层次上看,比较体育在研究层次上将日益呈现提高趋向。首先从对各国体育的一般介绍和表层描述性比较,提升到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尤为注重从世界体育发展及体育的整体发展上进行研究,力图从比较分析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其次,比较体育也将走出纯宏观和纯微观的研究,而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世界文化频繁交往的今天,单向到双向,纵向到横向,平面到立体的比较已成为必然,同时更多的在追求探索比较体育研究的界限及运用比较的程度(量和质)上。再次,是从注重内部效果转向注重体育的认知效果和社会功效,从寻找体育的相似点或不同点,更多地向评价或肯定某些现象或理论的方面转移。

2注重行动研究加强研究的应用性

所谓“行动研究”就是指实践者、专家学者和行政管理者在内的“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实践中的问题。它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随着人们对人和组织的体育行为不断改革要求的呼声与之结合的越来越密切,20世纪以来,比较体育理论研究在不断发展,但许多学者指出,21世纪比较体育将强化行动研究的目的性和研究目的的应用性,即便是理论研究也会以特定的实践为出发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比较体育在加强行动研究的目的性的同时将作用于体育决策和体育改革。这种作用将日益增强,并将在21世纪大显身手。在某种程度上比较体育推动了90年代的全民健身运动,在未来的世纪中这种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加强,而且随着各国对比较体育研究作用的认识加深和比较体育研究应用性加强,这种作用将从间接性逐步转向直接性,进而使比较体育转向参与具体目标的研究,从探讨一般规律的研究到把对发展规律研究与具体的发展策略研究结合起来,以此达到推动体育的改革,进而发展为服务于体育的决策功效。

研究目的向实践转移。由于体育实践的诸多变化促使比较体育要加强研究目的的针对性应用性。一方面,从单一的借入或借出向“双向”的既借入又借出的模式转变;另一方面,研究的目的直接为构建一种既服从于体育发展趋势又与具体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体育模式服务,使体育在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

面对21世纪各国体育效益的研究日渐突出,必然会导致对比较体育预测功能的进一步肯定和发展,也就是说今后体育的预测功能得以加强。随着比较体育自身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特别是研究方法的科学化、系统化自然会使预测功能日益明显化。这种预测将通过各种体育作用因素的分析研究到实践的总体把握,对体育的发展趋势做出相应的预测,以推动国家和地区体育发展战略及其规划的制定,从而促进体育的发展。

3加强综合研究构建学科体系

就目前而言,比较体育尚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国际比较体育学会是一个尚待完善的组织,研究方法也在完善之中,在经过70年代社会科学方法的介入,80年代的调整和90年代以来新的研究模式的再次兴起,比较体育研究方法正在酝酿着一场新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在吸收各种原有的方法,在继续向多样化、科学化发展的基础上,趋于综合,即达到本学科在构建理性框架前提下,利用边缘学科知识,对体育现象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研究。

学科体系多样综合。70年代以来,各种社会科学方法纷纷被引用到比较体育研究方法论体系,这就彻底打破了历史描述、因素分析的原有格局,并兴起了横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横纵向综合比较法、区域研究法、问题研究法、假设验证法、结构功能研究法等十几种研究方法,使比较体育日趋多样化。与二战前后相比,研究方法不仅在数量上增加,而且也产生了质的转变。新方法不再成为对旧方式的替代,而且提供了从不同方面观察、研究、分析、阐述特定体育问题的方式,这对全面认识体育问题提供了良好条件。

学科体系的理性综合。这种综合不是各种方法的简单结合,而是各种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分工合作,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有机整合。起初,这些方法是相对立的,如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宏观与微观的研究方法,但在科学的综合使用下,则能成为一种互动着的作用体并从不同的方面深刻地揭示体育若干问题的重要手段,成为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使比较体育成为对体育规律达到理性把握下的一种自觉行为。这种多样化的统一,就是学科的内在规律在发展过程定阶段的必然反映。这一反映告诉我们:不能只求对事物认识的局部性阶段性结论的表述,而应探求事物发展过程的全部内涵。比较体育学科的发展表明,外学科方法的引进导致本学科方法的多样化,而学科内形成自身的方法论时,则意味着学科重大转型的开始;由此我们坚信,21世纪将迎来比较体育研究方法的重大转折并自成体系飞速发展。

4规范研究模式加强理念完善

70年代以来比较体育的研究者受到学科规范化问题的困扰,他们为此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努力,但由于对学科认识水平以及现代体育实践水平所限,未能有较大突破。伴随21世纪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对比较体育的研究会提出更高的水平要求,规范研究模式,加强理念完善将成为首要问题被列入学科发展重点。

建立科学的学科分析框架,这一点进入21世纪将会更加突出。届时,学科中现有的各种理论不会消失,而且将会不断涌现出新的理论,并日益呈现多元化,但是这些理论都必须服从于理性原则的指导,使各种不同作用、不同发展方向分析框架构建成具有同一作用方向的,有内在联系的,多层次的系统分析模式体系并使其产生积极的互动作用。

21世纪的比较体育将致力于解决目前因缺乏标准的研究系统而造成的研究无序、定义不明、概念混乱的状况,这也是规范研究模式的重要内容。比较体育研究具有跨文化、跨国别,跨学科的特征,如果不对研究系统进行统一化、规范化,每位学者都自成系统,那么就很难有学术性和科学性,就很难开展学术交流,更谈不上进行任何国际比较研究了。因此,比较体育应建立或把握科学的研究程序,使比较体育研究的基本过程或程序形成研究模式的具体化、理性化、规范化,这也是21世纪比较体育走向的一种必然。

5研究时空尺度放大国际化趋势明显

随着国际体育组织的不断完善,国际交流是学科自身存在的与生俱来的发展特性。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学科的分化、综合、交叉、借鉴已成为必然趋势。21世纪将是体育进一步国际化的世纪,它将给比较体育带来一系列的广泛课题。

上述动因的合力将推动比较体育研究体系趋向国际化,这一点已被世界绝大多数比较体育学者所承认和赞同,并且在他们的专著中得到体现。例如美国学者布鲁斯·L·贝内特等人编写的《比较体育》一书中就选择了35个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政治制度和不同经济发展状况国家的体育进行比较研究;法国学者皮埃尔,塞尤林所著的《世界体育运动》一书中有关于42个国家体育现状的章节;台湾学者吴文忠所著的《比较体育》一书中选取了62个国家和地区的材料。由此看来对不同国家、地区体育进行跨国度、跨地区、跨文化的比较将成为比较体育学科研究的主体。国际间的合作研究将成为强劲的发展趋向,因为它既是比较体育走向一体化的重要步骤,又是在实现多样化之中寻求共同利益目标的重要机会。合作研究还将是克服目前比较体育研究中狭隘的、自以为是的、目光短浅的研究的最重要措施,而且能把世界带入课堂,使远距离教育对体育的促进作用更为深入。

国际间合作研究会加速国际体育的交流,并使这种交流在21世纪广泛开展,如各国体育人员之间的大交流,包括互访、留学、讲学等。体育学术方面的交流包括学术团体之间的交流,举办国际性研讨会等,体育课程、教材、研究资料的交流,参与国际间体育培训工作,研究国际体育的关系和功能等。使人们透过各国体育纷繁现象的表面,站在时代最先进的科学高峰来观察我们的体育现实。它是一种全球性胸怀和眼光,一种世界体育的历史观,它要求打破单项、平面思维,发展双向、立体思维。这种时空尺度放大,历史和辩证法统一的宏观研究,意味着我们从体育的发展和运动中,从它多层次、多结构、整体及具体的联系和中介中加以科学地把握。

综上所述,比较体育自身的产生和发展,使它具有动态性。今天的体育是昨天体育的发展,而明天的体育又是今天体育的发展和延续。这就要求我们从宏观系统角度出发,不仅研究世界各国体育的现状,还要掌握它的历史,分析和预测它的未来。这样我们才能不走或少走弯路,从而获得“最优化”的体育发展方案。

1熊斗寅.熊斗寅体育文选.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7

2熊斗寅.比较体育.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3比较体育.比较体育编写组.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5

4马宣建.香港体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体育科学,1997.3

5王学风,等.试析当代世界比较教育学的发展趋向.教育研究,1991.4

6杜祖贻,等.美国比较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研究,1994.1

7黎安琪著,徐辉译.国际教育与比较教育研究的未来趋势.杭州大学学报,1992.4

第8篇:现代体育的趋势范文

关键词:竞技体育;内涵认识;功能价值;演变;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1

前言

新时期与新使命必将对体育提出新的要求,体育事业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竞技体育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与教训。这些经验与教训,特别是经验,不仅是深化我国竞技体育改革的丰富遗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影响我们深化改革的包袱。因此,运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我们已有的发展竞技体育的经验,显得十分必要。

1、竞技体育的概念

竞技体育资源是指竞技体育配置主体为获取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而用于竞技体育过程中的各种资源的总称。特指有形的竞技体育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

2、竞技体育的演变

要巩固和提高竞技体育竞争实力,就必须及时总结和汲取我国历届奥运经验和教训,正确面对取得的成绩,找准与世界体育强国之间存在的差距,认真坚持和完善新形势下的举国体制,实时制定与贯彻落实奥运争光计划,做好下一个奥运争光战略规划,处理好奥运战略的政策宏观引导,加大支持和投入力度,提供政策、体制、经济、资源等方面的保障,进一步加强总局的宏观管理和调控作用,发挥地方积极性。

3、竞技体育项目的内容和分类

3.1 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

竞技体育项目若按技能力主导因素的不同,可分成体能和技能两大类。体能类项目运动员成绩的提高对运动素质的依赖性很大,体能类还可分成速度力量和耐力两个亚类。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成绩的提高不但对运动素质,而且对运动技术、技巧的要求都很高。如图中所示,技能类也可分为表现和对抗两个亚类。

3.2 按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

竞技体育项目按动作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单一动作、多元动作和多项组合结构三大类。单一动作类也可分为周期和非周期两个亚类,多元动作类也可分为固定组合和变异组合两个亚类。多项组合类也可分为同属和异属多项组合两个亚类。按动作结构分类,有些项群还可以有三级以上的分类标准,如跳跃类还可分成跳高、跳远两个项群,甚至还有进一步细分的可能。

3.3 按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

竞技体育项目按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测量、评分、命中、制胜、得分五大类。测量类项群的运动成绩是通过定量地测定速度、高度、远度和重量来决定的;评分类项群的运动成绩是裁判员根据统一的评分标准以相应的分数来决定的;命中类项群的运动成绩由比赛中命中某一目标次数的多少来决定的;制胜类项群的运动成绩由比赛中命中某一目标次数的多少来决定;得分类项群的运动成绩是根据特定的原则,以得分的多少来决定的。

4、竞技体育的功能价值

4.1 竞技体育的本源功能

竞技体育的本源功能就是通过相互之间运动能力的较量,促进参赛选手,并作为范例带动广大民众的身体素质、运动技巧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进而健身强种,增强国力,更加有效地开展生产活动以及夺取战争的胜利。

4.2 竞技体育现代社会功能的拓展

自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百余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竞技运动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功能也大大地拓展和丰富了。竞技体育能够激励人类自我的奋斗精神,满足社会成员的观赏需要,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还能够展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5、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

5.1 各国对金牌争夺更加重视,竞技运动水平不断提高

各国更加重视奥运会成绩和排名;从战略高度调整项目发展结构;优化训练方式,促进优秀选手水平的迅速提高;扩大人才交流,形成世界范围内的体育人才和技术流动。

5.2 奥运会参赛国家和地区更加广泛,实力格局有所变化

到2012年奥运会,参赛国家和地区达到199个。2012年奥运会金牌分布:欧洲46%、亚洲27%、北美洲14%、大洋洲6%、中美洲4%、非洲3%。从这一点上看,实力格局有所变化,尤其是在第二集团以后竞争会更加激烈。在亚洲,除了我国发展比较快,韩国、日本竞争力还不够,主要原因是优势项目过少。

第9篇:现代体育的趋势范文

受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受到西方体育的影响后,导致当前我国社会人民对本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内容、文化内涵和存在的形式产生了很大程度的隔阂。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印证了其发展的兴衰荣辱,如今承受着来自世界各国家文化等多方面的冲击,面临着传统体育项目的流失。对此,应该对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并且继续发扬光大。基于此,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为重点研究内容,分析当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社会文化选择的应对姿态和立足的根本,阐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社会文化选择的崛起之路,以期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能够得到长远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社会文化;选择

引言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冲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是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主要的代表西方的体育文化。这种冲击是各国民族文化强势与弱势相对比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一种话语权的对峙。在体育文化的领域当中,西方体育的迅速发展,使其体育形态和价值观念逐渐成为了当前全世界体育文化的潮流。相比之下,很多国家的民族文化受到一定的挤压,甚至已经出现了消失的现象。同样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繁荣,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都已经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例如,赛龙舟、摔跤、射箭、放风筝、踢毽子、投壶、跳绳、舞龙、蹴鞠、舞狮等,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当作民族象征,会出现在一些活动或者是仪式上,当成是一种庆祝喜悦的点缀。当然,这也不能够成为我国抵制西方文化的借口,不是想否定社会经济的发展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更不是在否认奥林匹克精神给我国体育文化发展带来的巨大进步,而是应该在这种背景下,认清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立场,保持头脑清醒,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作出正确的选择[1]。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社会文化选择的应对姿态

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立场。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不同国家和地域之间的文化渗透,必然会对原有的民族传统体育形态和文化产生影响。20世纪初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所有东方国家的民族文化都受到了西方国家文化的不同程度上的影响[2]。由于经济、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文化程度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从而拉长了在接受西方文化上的历史进程,促使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起起伏伏,外来文化的影响对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来说影响较弱,速度较慢,这充分地显示出中国文化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中国的近代史上,中国一直处在比较弱势的状态中,对此,也将中国文化进行了重新的编码,整个中华民族都陷入了一种民族文化深深自卑的境遇当中。在这一点上,中西方体育文化交流过程中就体现得较为明显。我国在对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立场上遇到的许多问题始终都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食之无味、弃之不甘。有很多人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是一种特定的形态,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体系。很多人总是喜欢拿看西方国家体育文化的眼光看自己国家的民族体育文化,采用西方国家体育文化的标准和眼光来衡量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通过这样的狂顶,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目全非,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民族传统文化所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程,其包含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创造的结果,也无形当中决定了其未来长久发展的方向。世界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应该如何保留,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3]。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社会文化选择的立足根本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遗产,遍布整个社会发展的始终,在中国文化历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包含了很多的历史信息,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象征。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来说,必须要先认清其在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要树立这样的坚定信念,确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之一,坚定其具有较强的普世性。在漫漫的历史发展长河之中,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逐渐形成了较为深厚的文化蕴含,并且是有体系的,具有较浓厚的民族风情。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种类繁多,但比较遗憾的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受到了地域的限制,很多项目都逐渐消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去不复返了[4]。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有属于他独特的价值,对此,应该重视其存在的意义,发挥其所长,利用现有的资源,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长远发展。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面临的是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的现代体育文化,必须要跟上世界的步伐,并且与世界文化进行有效的对话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相互了解、相互渗透、相互包容,从而形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化意义上的创新和继承。而这并不仅限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更是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的体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构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必须要符合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需求。当前世界一体化趋势的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想要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做好传承和创新,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所有冲突和矛盾通通解决,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扫清道路。

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社会文化选择的崛起之路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须在具有民族性的基础之上才可能实现世界化,也就是在保障我国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逐渐走向世界的目标。地理环境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因此,一定会受到地域的限制。这样就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极为特殊的人文环境,同时,也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此,政府一定要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帮助,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力推广和宣传,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其地域性的限制。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种类繁多,要将项目发展为大众化的项目,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方面的巨大作用和价值。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和功能是令世人瞩目的,但是却缺少了现代体育竞赛的规范化,不便于判定胜负和名次,这影响了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对外传播和发展。因此,如何能够在保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还能汲取其他民族符合社会发展的因素,做到整体和个别的统一,是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问题。总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冲突和矛盾,只有对这些冲突和矛盾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思考,得出研究结论,才能够促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和发扬过程中排除各种阻碍,真正实现现代化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实现现代化民族文化意义的变迁,对于中国来说,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能够成为在同一个时期发展后变成理想当中的现代化文化和世界性的文化。世界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日渐明朗,并且速度越来越快,但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是需要地域环境和时机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的发展,是建立在一定文化基础之上的,是文化本身的价值所决定的。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力发展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才能够有效保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持久生命力。

四、结束语

伴随着世界全球化趋势的快速发展,东西方文化在交流中出现了差距,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面对这样的发展困境,应该理清头脑,深入研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路径,承担起传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责任,维护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权和存在权,保护我国具有民族特色、多元化、灿烂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也是全社会人民共同的责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的发展要坚持其重要的发展原则,正确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汲取西方国家文化的优点,戒骄戒躁,集思广益,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成为世界上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万义.村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生态学研究———“土家族第一村”双凤村的田野调查报告[J].体育科学,2014,(9):41—50.

[2]张世威,张陵.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安全审视———以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为个案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2):21—24+27.

[3]白晋湘.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建构研究———以湘西大兴寨苗族抢狮习俗为例[J].体育科学,2015,(8):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