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运营知识范文

新媒体运营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运营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运营知识

第1篇:新媒体运营知识范文

关键词:科普信息化 科普人才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231-01

科普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科普信息化建设,对于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广大公众理解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意义,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2007年的《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适应市场化进程和现代化传播业发展的需要, 在高校设立科技传播专业向,跨学科培养一批科技传播、科普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创新型人才。”2013年以来,互联网的发展之迅速,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急速发展变化,为提高我国科普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强大的推动力,同时也对科普人才的培养及需求提出新的要求。而科普人才培养是为社会服务的,并且要顺应互联网时代对科普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变化,那么现在我们需求什么样的科普信息化人才?

1 新媒体科普运营技能

该文所说的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传播渠道,以电脑、手机及其他数字终端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形态。特别是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真伪难辨,朋友圈及微博粉丝关注将信息进行了二次组织和传送,传播自由性、随意性强的网络生态中谣言泛滥、知识盲点多、缺乏权威声音等特征,对科普工作来说,无疑增加了难度。在科普信息化进程过程中,如果缺乏新媒体运营技能的人才,无疑会一定程度上阻滞科普工作的总体进程。

对照新媒体运营较好的互联网企业,其对新媒体运营人才是要求应聘者知识面广,关心热点新闻,有良好的编辑功底,熟悉互联网,善于科普资源合作拓展,兼具内容选题及产品策划,并善于组织线上线下活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具备新媒体科普运营技能的人才,应该充分认识并利用新媒体本身的特性,如信息量大、便捷性强、大众参与度高、传播速度快、随意性强等,能使用微信、微博、微视、APP、网站等互联网工具,善于分析数据、监测舆情、设计用户体验、巧用活动及互动等,改变传统的科学传播方式。运营人才集传者与受者于一体的运营方式,需善于对社会热点快速反应,及时有效甄别冗余伪信息,善于运营科学家、科普专家等精英资源,把握话语权及信息流在网络世界里的导向,用多方求证、公益科普的态度,把握权威科普力量对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社会净化影响,拓展科学传播的速度和广度。2010年开始,中国科协开始面向全国、面向未来,跨学科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科普人才,希望在2020年,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这支科普人才队伍里面,注重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科普人才,在媒介变化和科技发展如此之快的2013年及之后,复合型人才培养更需要培育适应新媒体、跨媒体的科普新媒体运营人才,以适应网络传播的快速变化。

2 知识型科普内容转化能力

在现有全国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试点工作中要求,科普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科普写作能力,能够根据科普场馆教育活动的特点,开发设计出不同类型的教材,并能够熟练掌握实验制作方,能够把概念、知识点等转化为教学实验器材和课件。

现阶段的科普人才,既要具备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对教育学、心理学、博物馆学和艺术学等方面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要求专业知识与科普知识相结合,属于知识型的科普人才。在新媒体环境下,知识型科普人才积极转变,更加适应科普信息化要求,将知识型科普内容转化为符合网络科普传播的内容。2012年,教育部对我国本科专业新闻传播学类新增网络与新媒体和数字出版两个特色专业,凸显了互联网时代对网络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视。科普信息化是为了让科学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上流行起来,起关键作用的是科学传播的人才配备,科学传播型人才需具备以下三种能力:一是知识的碎片化能力,能创作出适合移动互联网传播的片段化、连续性、活泼语境的内容;二是公众导向型的创作能力,能从公众关注角度找到科普热点,从而引导科学传播的舆论导向;三是多媒体融合形式的创新能力,能在文字、图片、微视频、动画、交互页面等各种多媒体形式下切换创作,让内容形式更加多样、丰富。

3 科学传播的创造性思维素养

新媒体传播速度之快,要求新媒体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新闻信息制作把关与传播,新媒体人才培养的专主要体现在能够把新闻传播理论与新媒体技术进行完美的结合,创造出有价值的新闻作品,满足公众的科学信息需求。科学传播的创造性思维素养,需要具备适应传播渠道变化,从以前的单一渠道到多渠道;适应媒体整合形式的变化,从富媒体到全媒体;具备“口碑传播”的策划能力,在整合营销传播时代,通过优质科学内容的口碑传播,能极大程度影响公众的态度和行为,对提高组织信息传播能力和效能起着重要的左右。

4 结语

探寻科普信息化科普人才发展新思路,共谋网络科普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方向,促进科普信息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注重移动互联网及互联网的微传播人才特质,以新媒体为导向的科普才培养路径亟待变迁与改善,规避人才进入社会的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脱轨市场的状态,以更好地适应科普转型的需要与更替。

参考文献

[1] 李源潮.提高科普传播水平,加快推进科普信息化[J].中国科技产业,2014(2):8.

第2篇:新媒体运营知识范文

关键词:媒体融合;科技期刊;青年编辑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的日益完善,传统媒体正在经历一场信息化革命。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媒体融合的政策文件,如《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可见,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传统的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需要学术期刊人转变办刊思维,从传统办刊思维转变为互联网思维,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办刊思维的转变使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科技期刊在培养青年编辑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分析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素质要求

科技期刊在记载、积累、传播、交流、推介先进科技文化成果上负有光荣使命。出版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任。青年编辑作为科技期刊发展的主干力量,其素质高低将对科技期刊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青年编辑需要成为复合型应用创新人才,应具备以下素质。(1)政治素质。科技期刊肩负着推动科学技术传播、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重任。因此,青年编辑需要努力学习国家政策,旗帜鲜明讲政治,不给错误观点及不良言论提供任何空间和传播渠道[1]。同时,还要熟练掌握有关出版的重要法律法规,规范青年编辑的各项行为。(2)专业知识。青年编辑需具备两个方面的专业知识。一方面,科技期刊稿件的专业性都较强,因而青年编辑需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即科技期刊的青年编辑应学者化。青年编辑只有具备与刊物刊载内容相关的学术领域的专业知识,了解自己专业的前沿研究动态,才能对稿件进行学术把关,胜任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整理等工作[2]。另一方面,出版工作承载了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职责,其政治性、科学性、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出版工作有一套较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青年编辑应比较系统地掌握从事出版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以提高业务水平。(3)数字内容策划能力。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出版业务流程,使信息组织与生产更加灵活、传播形式与渠道更加多样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科技期刊关注纸质出版物内容的编辑同时,更加要注重设计制作具有多媒体化、可检索和可交互等特点的数字出版内容。科技期刊编辑部要成为一个全面整合信息的引擎,将好内容根据用户的需求,重新结构化地组织起来,使科技期刊中枯燥的内容能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呈现纸媒难以展现的内容。如《航天航空学报》在微信公众号文章时,将文章进行碎片化、结构化处理,制作成HTML文档形式,并增加了视频、语音等呈现形式,使受众在电脑、移动终端等设备上浏览更加方便、直观[3]。可见,具备数字内容策划能力的青年编辑可以提高科技期刊的竞争力,扩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4)期刊品牌运营能力。我国期刊的传统运营模式有4种,即发行、版面费、广告、相关部门扶持。受新媒体的冲击,纸质期刊的广告和读者群逐渐被“蚕食”,导致其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大幅降低,更为严重的是期刊影响力的下降。这迫使办刊人调整期刊的运营模式,探讨新的盈利模式。品牌是期刊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核心竞争力,是期刊经营制胜的核心资源。以媒体融合发展为契机,期刊可以通过其高影响力,提升期刊品牌,利用期刊品牌资源发展衍生产品,以获取品牌经营收入。相对于科技期刊,科普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更早,科普期刊在品牌运营的摸索前行中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4]。如《摩托车》入驻了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网易号、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依托其30多年的品牌影响力、丰富的信息资源等,粉丝数超过20万,这带来了可观的粉丝经济,同时,杂志社在京东和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了商城,出售摩托车骑行装备,开办了近百场的CMTC安全驾驶培训班,以提高车友的安全驾驶意识和技能,这一系列的期刊品牌运营措施既提高了期刊影响力,又创造了可观的收入。由于科技期刊分类较细,不同类别的期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因而每一类别的期刊品牌运营方式会有所差异。如果是浅层次的照搬和模仿,品牌运营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编辑部需要根据期刊自身的特点,寻找属于自己的品牌运营模式。具备期刊品牌运营能力的青年编辑将会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5)服务能力。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供给侧的作者与应用需求侧的读者之间的桥梁,以引导、促进学术发展为目标进行知识服务。新时代下,科技期刊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知识的生产者。受“用户思维”的影响,科技期刊在产品开发与信息传播、线上线下活动等环节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如依托科技期刊的专业性强和高影响力,编辑可以参加各种广播、电视节目对学科相关的知识进行宣传和讲解,去企业或学校开展专题讲座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促使编辑要走出去,与期刊的受众或客户进行互动沟通。不同的服务情绪和沟通技巧给受众或客户带来的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可见,科技期刊编辑部能否为受众或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提高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青年编辑作为科技期刊的一张名片,具有较强的服务能力可提高受众或客户对期刊的黏性,也能为期刊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

二、提高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素质的途径

具备高素质的青年编辑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源泉和动力。因此,科技期刊编辑部需为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利环境,实现青年编辑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提高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素质。(1)科技期刊编辑部形成浓厚的业务学习氛围,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编辑队伍。编辑部开展内部业务培训。施行“以老带新”制度,请经验丰富的老编辑指导新进的青年编辑,使其尽快熟练掌握编辑业务技能和知识;召开期刊审读会议,如采用以主编印前审读和编辑交叉审读相结合的印前审读,这既提高了论文的学术质量,降低编校差错率,又提高了青年编辑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青年编辑继续深造学习如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等,支持他们做科研、。鼓励青年编辑走出去,参加学术会议,走访实验室,与专家学者交流,了解学科前沿技术,掌握研究热点、重点,使青年编辑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学术素养。(2)科技期刊编辑部采取多种形式来培养青年编辑的互联网思维和计算机操作能力[5]。受众习惯了网络较强的互动性,科技期刊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已难适应他们的胃口,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迫在眉睫。正确的融合思路是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关键。目前,有不少报刊在媒体融合中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的路径和模式。编辑部可以组织青年编辑去办得好的期刊编辑部进行交流访问,学习他们的办刊经验。技术是媒体融合的重要环节,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保驾护航。编辑部可以有计划地安排青年编辑参加各种融合出版相关培训班,学习新媒体技术。

第3篇:新媒体运营知识范文

摘要:文章就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定位分析,重点探究了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创新的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3-0089-02

1数字图书馆经营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准确定位

数字图书馆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日渐成为判断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准。然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及推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还有其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这些都是传统图书馆望尘莫及的。传统图书馆的性质是公益性、非营利性的,它在发展过程中沿袭了行政性的管理模式,政府为之提供资金支持。但是政府并没有能力源源不断地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庞大的资金,因此,为了使数字图书馆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运用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正逐步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数字图书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不但要兼顾社会效益,还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同样要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最终达到以馆养馆这个目的。

2数字图书馆经营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主体内容

2.1以知识为载体的高校图书馆

高等院校在数字图书馆的推广建设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这是由于高校具有知识型的性质所决定的。事实上,近年来数字图书馆正逐渐进驻各大高校,有报告指出,全国1,000多所高校中,其中,有400多所高校都建设或筹备建设数字图书馆,其市场价值累计达到1亿元人民币。数字图书馆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伴随着各高校对它的逐渐重视,我们可以预见到,在将来的时展潮流中,它终将赶上甚至远远超越IT领域的发展。

2.2以资金为基础的国家图书馆

我国现阶段最具规模的数字图书馆无疑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它的建设资源来源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借助于国家图书馆丰富的典藏资源,由政府斥巨资而建立起来的中国数字图书馆,由国家政府机关统一管理。让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来,把投资列为主要经营手段,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管理结构,深入挖掘数字图书馆的潜在价值,使数字图书馆更好地回馈社会,最终实现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数字资源供应商的伟大目标。

2.3以资源为背景的大众出版社

伴随着数字图书馆的迅猛发展,许多出版商也开始逐渐地涉足这个领域。这些出版商大都拥有版权优势和学科专业方面的优势,他们踊跃参与到数字图书馆的推广建设工作中,并且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出版社的各出版物大都具有权威性,深受读者的信赖,获得了一大批固定的阅读群体。出版社具有专业性的特征,因而它出版的作品,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利于他们对领域内的专业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这些也正是出版社的优势所在。与此同时,出版社的优势还体现在它拥有对出版物的网络传播权,这使得出版商更具权威性、专业性,避免了诸如对作品版权等方面的纠纷。

3数字图书馆经营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运作特点

3.1资源共享与要素分析

数字图书馆的经营管理,基本上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的。通过计算机网络这个平台,数字图书馆将馆藏资源共享给社会大众,这是数字图书馆作为高科技企业所具有的基本的特征。在数字图书馆的各类资源中,人力资源和知识技术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两者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3.2产权保护与知识产品开发

在对数字图书馆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时,不但要注重对有形的产权进行保护,还要兼顾保护无形的知识产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数字图书馆经由科学的管理,生产出许多密集的、无形的知识产品。这些宝贵的产品最终都将会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全体社会大众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

3.3资本化经营

推行用企划化经营手段管理数字化图书馆的最终方向是实行资本化经营。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数字图书馆企业的资本化经营为前提,要将图书馆企业建设成为一个完美的资本经营主体。而图书馆企业这个主体同时又必须与国家这个资本产权主体区分开来。图书馆企业在政府的扶持帮助下,进行企业化经营,而不是通过直接接受政府部门的主导来经营管理。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数字图书馆在政府的监管下,安全地转变为一个具备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使其承担起经营风险的责任。

4数字图书馆经营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经营策略

4.1构建企业化运营环境,完善特色化部门设置

运营环境包括体制、政策、市场、人才等方面,为数字图书馆的企业化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实现数字图书馆资源利用最大化,有必要对其原有的国有资产体制进行改革,使其向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转变。借鉴国外的体制改革经验,可以采取“三权相离”的原则,将政企分离、运营权和国有资产所有权分离、资产运营权与日常经营权分离。参照企业标准,建立完善的三级管理结构(国家级管理――图书馆国有资产管理――专营国有资产管理),便于开展对数字图书馆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数字图书馆在发展的后期也应当开设其独有的特殊职能部门。譬如生产营销部、市场服务部、客户服务部等等。统筹布局管理这些特色部门,使其分别负责不同的领域,使其各司其职,相互作用,共同推进数字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充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在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十分重要的,数字图书馆也不例外。只有各个部门都具有团队意识,能够集体协作,数字图书馆的效率才会进一步加快,才可以紧跟时代的潮流,在社会发展大潮中不被淘汰。

田燕:浅析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经营发展模式田燕:浅析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经营发展模式4.2促进资本化流动运营,建立市场化运营体制

资本运营在数字图书馆的企业化运营中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以资本的自由流动为先决因素,致力于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一方面,资本流动作为先决条件,是资本运营的基础所在。没有流动的资本,一切都将失去意义。另一方面,资本的流动并不是无规律的、杂乱无序的。企业中,资本总是朝着高效益的方向流动,以求得到最高的回报。此外,进行资本运营并不可能一蹴而就,是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假如单单具备资本流动或者经营手段两者之一,是不可能完美的运营资本,因此,只有二者结合,才可以达到最好的状态,形成最好的结果。

转型成功之后的数字图书馆不仅具备传统图书馆的基本功能,还增添了传统图书馆所不具的信息开发、研究功能。它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但这些优势在新媒体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很快便会失去效用的。因此,数字图书馆必须要进行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整合资源、转化资产为资本,建立企业运营体制,加强企业管理,以此来适应新媒体环境的需求。

4.3引进电子化商务模式,尝试多样化服务方式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利用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以及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其旨在整合、管理现有资源,使其通过网络实现资源流通。首先,可以借助数字图书馆中丰富的馆藏资源建立门户网站。图书馆要利用广阔的渠道宣传自己的网站,建立完善网站的功能。吸引更多的人进入网站,进行查询、阅读活动,实现资源的在线交流,满足读者的需要。其次,要在网络上开通书店。通过互联网系统实现借书、订书、阅书、购书等需求。最后,还可以在网络上开展知识租赁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销售产品。此外,免费信息服务模式也值得提倡。图书馆可以通过这些不同的模式,共同达到传播知识的最终目的。

4.4制定技术化培养策略,培训专业化技术人才

数字图书馆从性质上划分,归属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范畴。这就要求数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在人员的选拔上要严格把关,制定出相应的策略,这样才可以确保数字图书馆的正常运行。选的图书馆员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这是他们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图书馆的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不仅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培训现有的技术人才,同时还要采取措施,制定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加入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中。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专业、权威的问题,这样,就需要图书馆聘请一些具有专业素养的技术人才为之把关,为图书馆的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5结语

图书馆的发展经历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从传统的纸质媒体发展到现代的电子化设备,图书馆一直紧跟时代的潮流,改变自己来适应发展的需求。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他的自身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而为了弥补这些缺陷,就需要图书馆不断推进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完善数字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为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图书馆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具有重大而非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薛建萍.数字图书馆经营模式初探[J].图书情报工作,2005(8):118-120.

[2]王靖会.数字图书馆企业化运营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12(2):116-119.

[3]冯宝秀,杨惠芳.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协同发展的基础与机制研究[J].图书馆,2012(5):88-90.

[4]白雪冰.信息时代数字图书馆企业化经营新思路[J].甘肃科技,2013(10):75-76.

第4篇:新媒体运营知识范文

【关键词】用户思维 广播 广播主持人 进化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发展,新媒体形态、新媒介渠道及平台不断出现,移动网络电台正冲击着中国广播市场。笔者认为,被冲击的也许是传统广播结构,广播本身反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广播人,特别是广播主持人,只有不断进行自身的修炼,才能自如应对这个时代的变化。本文重点从用户运营的角度分析广播主持人该如何修炼。

一、修炼是新广播时代的一种必然选择

互联网对媒介环境的改变是巨大的,在广播领域,有些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广播传输渠道不断延伸

近几年来,广播节目的传输渠道已经向多渠道多平台延伸,也彻底改变了受众的收听方式与收听习惯。各家广播电台为了适应全媒体环境下的收听市场竞争,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开设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号,听众既可以在广播自身的网站上收听直播或点播往期节目,也可以在其他商业平台获取广播节目内容。此外,这几年间,喜马拉雅FM、考拉FM、荔枝FM、蜻蜓.fm、优听Radio等音频客户端相继亮相,也拥有了强大的市场用户群,进一步延伸了广播节目的传播平台。广播已不仅是那个仅从收音机里传出来的调频调幅(FM/AM)了。

(二)“听众”已变为“用户”

新时代下,传统意义上的受众已经不仅仅是“受”方了,他们可以通过各种线上平台信息、表达观点和意见等。传者和受众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在广播领域,听众从原来单纯的接收者,变身为集收听者、传播者和参与者于一身的用户。

(三)广播主持人的工作被无限延展

传统意义上的广播主持人是节目的策划者和创作者之一,更是播音间的主导者。全媒体环境下,广播主持人的工作边界被无限延展,除了在播音间里与听众短暂、低频的互动外,主持人还可以在各个线上平台和圈子中与粉丝进行实时、高频的互动,主持人的策划、创作也已经融于和听众的24小时线上生活中。举一个例子,“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每天早上60秒的语音,呈现出的媒体形态本质上其实就是广播,但这种广播仅仅是主持工作的开始,是运营用户的一个手段而已,还有大量的后续运营工作等待主持人去做,比如互动、社群、商品售卖等。

(四)主持人已不再是“大众情人”

在全媒体环境下,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随时随地选择媒体内容,又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形成了众多有着相似特质的小群体,他们的态度更趋一致。但从传统媒体角度来看,各个小群体、小圈子之间却变得越来越众口难调,受众已很难再作为一个统一群体存在,这也就意味着“全民明星”时代的终结,“大众情人”式的主持人自然会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明星主持人靠自身独特魅力去吸引一个个小群体。

修炼的核心在于适应。正所谓“适者生存”,时代变了,外界环境变了,唯有加强修炼,改变自身去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才能不被淘汰。没有了纯粹的广播,没有了纯粹的听众,也没有了纯粹的广播主持人,广播人面对这些显而易见的变化,唯有不断修正思维、修炼技能,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

二、将受众思维进化为用户思维

(一)从生产端思维转向消费端思维

所谓用户思维,简单地说,就是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以用户的认同为目标,去组织生产,因为没有认同,就没有合同。对于广播来讲,“用户思维”的关键环节就是将传播方的“生产端思维”转变为接受方的“消费端思维”,要知道核心用户是谁、在哪里,这些核心用户有何感受和需求,真正站在受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创作节目。

(二)用户思维下的用户群体概念

传统广播一直拥有着庞大的听众优势,但这些看似规模庞大的受众群体,与更加具像化、精准化、数据化的“用户”相比存在巨大差别。传统广播的受众广而不聚,广播人并不知道这“广大受众”究竟是何许人也,受众更像是一个个匆匆而过的“路人”。而用户思维下的受众是一个特定的群体,对广播人来讲更像是时常相见的“朋友”,这个群体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或者有着相似的价值观,彼此相互认同;这个群体有温度、有热度,可准确感知,可实时互动,可消闲解闷,可参与、可交流,甚至可变现――也就是互联网思维下经常提到的“可运营”。

三、用户思维下的广播主持人修炼路径

全媒体环境中,广播主持人的修炼路径之一就是必须具备用户思维。在用户思维下,广播主持人及其团队不仅是某个调频下的主持者,还是大广播时代下的“身份认同(IP)拥有者”“产品经理”“运营经理”“客服经理”“市场经理”。

(一)广播主持人要知道用户是谁

广播主持人首先得知道自己的用户或粉丝是谁,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用户运营。在以往,除了可以通过传统的调查方法了解受众群体的年龄属性、性别属性,地域属性之外,是无法对他/她有更加清晰的用户画像的。比如没有数据能够客观反映出用户通常是通过什么渠道收听节目的,用户有什么样的线上浏览习惯和消费习惯,用户对节目的哪个环节更感兴趣,用户对节目的哪个嘉宾关注度更高……如果对这些数据没有清晰的了解,谈用户运营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说,对用户或粉丝进行清晰的画像是全媒体时代一个广播主持人的基础。好在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提供了方便的工具,通过人性化、智能化的信息服务手段,能够让每一个听众通过收听、参与、交流与广播电台建立起实时紧密的联系,由此获得的宝贵数据正是广播主持人进行自用户清晰画像的重要途径。

(二)广播主持人要知道用户在哪里

用户在哪里主要指用户通过什么渠道收听。全媒体环境下,节目的传送已经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听众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渠道收听和点播成千上万的广播节目,也就是说,用户已经无处不在。面对这种局面,广播主持人的节目如果还仅仅局限于一两个播出和互动平台,对获取用户来讲,是非常不利的。既然用户已经无处不在,那么节目和主持人也应该无处不在,将自己的品牌和节目在最广泛的平台进行传播。当然,也许会有这样的担忧:寄于他人平台或渠道之下,会否丧失品牌的主导权?在笔者看来,知识产权(IP)为王,如果节目的知识产权和主持人的知识产权始终在出品机构的品牌之下,渠道愈多机构品牌的影响力反而愈大,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价值会从节目直播衍生到分布于不同的K端渠道上:收音机、车载电台、网页、手机客户端等。

(三)运营、留住及转化用户

如何运营、留住、转化用户,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产品思维。全媒体环境下,广播主持人的任务已经不再是单纯地做一档节目,而要将自己的角色融入到一整套产品中。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在新媒体方面有一些创新的探索,他们的思路是“用互联网思维去做互联网产品,而不是用互联网思维去做广播产品”,他们认为“广播应该着重解决受众的生活需求,而不仅仅让大家听广播”。在《吃喝玩乐大搜索》节目中,他们着重解决用户旅行中的吃喝玩乐等问题,线上手机客户端可以通过满足受众的生活需求,线下客户端可以和经营商户分账,从而实现线上节目线下消费的闭环,这是广播节目的进化。在这个闭环中,广播主持人的工作必然会体现在节目播出、线上互动、线下活动、商户宣推等各个环节――主持人的工作被无限延展。

2.全媒体化思维。广播主持人固然要以广播作为主要的传播手段,但在全媒体环境下,广播主持人的“武器”已经不仅仅是广播话筒了,新媒体平台互动、线下活动等能够拉进与用户距离、深度互动的工具都可以成为广播主持人运营用户的工具――广播主持人应该修炼为全媒体广播主持人。

3.垂直化思维。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门槛越来越低,渠道越来越多,导致的问题则是信息过载。所谓垂直化思维,就是需要广播主持人在内容的专注与专业性上下功夫。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广播节目主持人单纯靠播报信息已经无法赢得受众。内容的专业化必然要求主持人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这个时代对那些什么都似乎略懂一点的“杂家”已经没有太多的需求,互联网搜索功能已经替代了这些人,人们更加需要的是“专家型”节目主持人提供专业性内容和服务。只有提供对用户有用的认知,而不是碎片化肤浅信息,才能够吸引用户对节目的关注,也才能够培养用户对节目的忠诚度,形成固定的用户群体。

4.参与感。“参与感”这个概念被广泛关注,最早来自于小米手机的用户运营理念。当用户参与到小米产品的策划、设计、制造、营销、反馈等各个环节的时候,其对小米的认同感与忠诚就建立起来了。对小米公司来讲,为用户营造参与感,是其培养忠实“米粉”的有力手段。同样的理念也可以运用于广播节目主持,以往的电话接入式互动虽然也可以算作一种参与,但其参与程度远远不够。如果能够将用户的参与深入到节目的创作、播出、互动、线上和线下活动、社区建设、社群运营等各个环节,必将会培养一批对节目和节目创作人的“死忠”用户,这对广播主持人来讲是一大幸事。

5.用户体验。所谓用户体验,就是要从用户端来进行产品或节目的设计与创作,其实参与感就是一种典型的用户体验。传统节目的创作通常是“生产端”主导的,节目创作方的自我创意和主持人的自我能力、意愿占据节目的主导地位,而注重用户体验就是需要从“消费端”来运营节目,不能自我感觉良好――“自嗨”的后果很可能会失去用户的关注。

6.价值观传递。用户思维最为核心的环节是“价值观传递”。在这样一个万物皆媒、全民直播环境下,看似什么人都可以屹立时代的潮头,但是大浪淘沙之后,但只有那些拥有完整价值观体系的身份认同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忠实用户,也才具有媒体价值和品牌影响力。自媒体人罗振宇曾提出“魅力人格体”的概念,其实就是从价值观传递的视角阐释用户运营的思维。只要树立起“魅力人格体”,拥有自己特有的价值观体系,广播主持人就会拥有相对固定的社群。这个社群中的听众一旦对其所主持的节目产生了黏性,就很有可能持续关注与其有关的所有衍生产品,这个时候就可以实现用户向消费者的转化了。

四、结语

用户思维本身就是逆传统的,需要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把从信息传播方的思考方式转向从信息接收方来思考。所以,思维方式的转变是最为关键的。在全媒体环境下,固守传统不是应有姿态,广播节目主持人应该在原有的条件下,及时更新观念,提升认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拓展传播能力。

第5篇:新媒体运营知识范文

关键词:视频自媒体 粉丝经济 资本市场

2014年以来,中国网络视频自媒体成爆发性增长,引发业界和学界的关注。知名视频自媒体《罗辑思维》在2015年实现B轮融资,因其700万的粉丝关注量,市值估价达人民币13亿元之多;以网络短视频走红的网络红人“Papi酱”不仅登上了《纽约时报》等外媒,其广告处女秀就拍卖出了2200万元……诸如此类现象尽管可以解释为中国政策面和产业层在创新发展中的必然,但视频自媒体自身的发展状况尤其值得深入思考。另外,这种现象是否能够持续,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笔者将在文中逐一探究。

视频自媒体运营类型与特点

笔者对中国当前影响力较大的20个视频自媒体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内容类型上看,当前的网络自媒体主要有新闻、财经、文化、娱乐四种类型。新闻类知名自媒体代表有优酷等平台播放的《暴走大事件》(王尼玛);财经类知名自媒体主要包括优酷平台播出的《鸿观》(宋鸿兵)、《罗辑思维》(罗振宇),爱奇艺平台播出的《吴晓波频道》等;文化类知名自媒体主要有优酷平台播出的《晓说》(高晓松)、《看理想》系列(梁文道、陈丹青)、《都嘟》(马未都)、《袁游》(袁腾飞)等;娱乐类知名自媒体有爱奇艺平台播出的《晓松奇谈》(高晓松)、《奇葩说》(马东、蔡康永等)(尽管《晓松奇谈》被定位为文化类型,但是从其整体基调和效果看,归为娱乐类更为贴切)。

纵观这些视频自媒体的运营情况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其运营主体多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人。这些人开办自媒体后因其具有的名人效应和粉丝号召力,能快速打开局面,聚拢用户,开展各种商业活动支持自媒体的发展。第二,播出平台主要集中在优酷和爱奇艺这类网络视频网站。其本身内容制作力量较弱,内容生产团队和能力较差,因此,愿意接受外来资源,并能够给予更多的资源支持,况且,这些外来资源基本上可以较小的代价,换取大量优质的视频资源。第三,较少严肃内容,核心在快速满足普通大众知识文化需求,追求大数法则。比如讲述金融知识的财经自媒体《鸿观》,作为一档以金融视角还原过去,审视现在,预见未来的节目,其风格是“正经不严肃,解密不浮夸”,在节目的一开头宋鸿兵会以亲历历史文化名城引出话题谈论,对于不适合亲历的话题,则会以新闻报道开头,增强其可看性和趣味性。

视频自媒体发展的内部动因

不可否认,视频自媒体的繁荣背后必然有其内在逻辑。从自媒体的参与主体看,来自传统媒体但不能充分发挥才智是主持人弃传统媒体投入自媒体是微观原因。而中国视频网站目前跑马圈地的竞合格局构成了产业发展环境。当然,这些能够发生,得益于当前中国条块分割的地方电视集团体系。

微观层:传统媒体僵化的机制以及相对过剩的人才资源。从当前知名的视频自媒体从业者的工作背景看,大部分都来自于传统媒体的知名主持人或制片人。这些人具有较全面的知识储备,受制于体制内各种条框,无法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因此,或离开体制自主创业,或在体制外进行兼职。传统媒体人的身份为他们投身自媒体提供了可能,另外,因为本身具有从业背景,对于媒体运作和专业运营有自己的心得,使得他们能够从众多的小号中获得用户推崇,从而形成用户的规模效应,具备商业运营的基础。

中观层:视频网站跑马圈地的产业发展格局需要。造成目前自媒体的繁s景象也源于中国播出视频自媒体内容的网络平台较多,且隶属于几家大的网络公司。这些公司为了竞争会四处出击搜索具有吸引力、影响力和用户基础的内容进行投放和支持,并利用自己的平台以及资源优势对自媒体内容进行营销,从而加速该内容的传播以及商业运营成效。

较之国外,例如美国的视频节目播出平台相对单一,YouTube等视频网站竞争压力小,无须借助自身的平台优势对个别媒体内容进行推广和营销,网络视频自媒体的内容生产靠个体完成,但个体的运营和营销能力有限,从而导致了即便美国的“网红”出现,也不会像中国那样产生巨大的、持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宏观层:内容生产和播出资源条块分割的市场环境提供了生存可能。从电视内容生产的市场环境看,中国的传统做法是由电视台制作播出节目,尽管近些年开始将部分节目外包给商业公司,但大部分为文化娱乐节目类型,严肃的时政新闻类节目仍然由电视台自制。整个内容产业制作、规范交易都远未成熟,而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某些人具有创意和制作某一类节目的能力,但是也没有传播平台的支持,至少在传统媒体的播出平台上如此,这就导致了在以往的环境中,创意资源、制作资源尤其是资本资源不会关注该块市场。网络平台出现之后,尤其是自媒体平台播出渠道大量出现之后,激活了创意、制作资源,当资本也进入该领域进行推动,立刻引爆了自媒体视频的海量生产。

反观美国,各类节目的生产、播映和交易市场一直都是成熟独立的,只要你具有创意、制作的能力,就不难找到资本,生产出了好的产品,也不愁找不到播放平台,整个市场的产业链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因此网络自媒体播出渠道的出现与否对整个市场影响不大,也就不会出现类似中国的引爆效应。

目前视频自媒体的商业模式

在笔者2015年8月访谈优酷土豆网副总裁葛威时,她提出自媒体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优胜劣汰行业。一方面,平台推不推节目或给不给流量很重要,但另一方面,即便平台给了推广和流量,如果节目内容不行,没有可能留住观众,就只能给下掉了,因为位置要留给别的节目,每个推广位的价值都非常高。所以这二者之间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正是由于这种激烈的生存现实,各个自媒体在完善内容的同时都试图通过多元化的经营实现生存和盈利。

广告收入盈利。如上提到的,有了流量、有了好的内容就能够吸引受众,而足够多的受众就可以吸引广告投放。这是最为简单的盈利模式,也是媒体最为熟悉的一种盈利模式。目前播出平台的广告收入,分成给自媒体的,约占总体广告收入的三成。另外,寻找节目的赞助商和冠名商也是广告收入的另一种形式。总的来说,自媒体和网络平台二者之间各有分账,一种是广告分账,另一种是冠名分账和赞助分账。有些受众层次较高的节目,更能够获得知名品牌的青睐。比如《吴晓波频道》节目的赞助商有宝珀手表、福特汽车等。

广告模式盈利与播出平台的运营也密切相关。内容为王,自媒体节目以质取胜,一旦具有吸引用户的能力,平台也会不遗余力推送,并形成良性循环,双方构建起固定的用户群和稳定的广告收入,实现双赢。基于这种互动,自媒体和播出平台也会构建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线上粉丝经济。当节目内容吸引了足够数量的粉丝,自媒体也能够从粉丝产业中实现盈利。一些“网红”同时也是“淘女郎”,能通过自媒体链接到其淘宝店,可根据粉丝的点赞与投票,选定最受欢迎的服装样式和饰物等,吸引大量粉丝购买,在已有布料的情形下,一般一周左右就可发货。但是粉丝的吸引和维护需要耗费很多精力,粉丝对节目的留言评价,网红与粉丝的即时互动,自媒体节目符合粉丝要求的调整,播出平台通过微信、微博对自媒体的转发,都起到重要作用。通过一段时期的社群经营,大量固定的粉丝群体形成,自媒体还可以通过向粉丝会员和自己的微信订阅用户收费实现盈利,也可以在微信、微博上发软文来形成广告之外的盈利模式。

线下多种经营。对于卓有成效的自媒体,线下的多种经营也成为盈利的重要渠道。尽管罗振宇被认为是最成功的自媒体之一,但是他却声称,“我们不是什么媒体,我就是一个买卖人。”2014年他在线下卖出了75吨大米,2000多个跳蛋,售书则达到1.5亿元多的营业额。有人粗算罗振宇2015年的年营业额(不包含非图书/自媒体类产品)在13亿元左右。举办相关培训也是通过线下活动实现盈利的一种方式,如《吴晓波频道》的自媒体电商大课,以及一些网红培训等。此外,成功的自媒体人还会有其他的一些收入,如粉丝见面会赞助,商业活动出场费等。

视频自媒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前面这三种主要的运营模式代表了自媒体勃兴以来的赢利模式。而随着自媒体自身品牌形象的构建和品牌声望的积累,知名的自媒体可以利用品牌效应做延伸,扩充品牌的盈利途径。比如,吴晓波充分利用《吴晓波频道》的品牌影响力,将浙江省千岛湖上承包小岛出产的杨梅酿酒,命名“吴酒”开展经营,其创下了33小时售5000瓶、72小时预订3.3万瓶的纪录。吴晓波认为,当生产者的内容足够好的时候,连接的成本将会很低。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吴晓波通过自媒体积累的声誉连接到其他衍生领域,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完成利益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品牌和产品构成了一个利益整体,用吴晓波自己的话讲,如果吴酒做不好,首先被质疑的是吴晓波本人,这就以人格担保的意味,潜在地告知消费者,也有助于反省内视,确保吴酒质量的上乘。①

未来这种模式很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形成在视频自媒体品牌下发展更多类型的线下产品销售。将这些商品变成自有品牌的加盟产品,仅仅是一种较为初级的品牌合作模式,未来也可以通过特许、贴牌等方式进行合作。只要自媒体的品牌在,只要运营人的影响力在,就能发展出各种各样的商业合作可能。除此之外,一些在视频网站和视频产业中新出现的赢利方式,一些优秀自媒体在自身发展中的尝试,同样可以引入到其他的视频自媒体中,从而为自媒体拓展更大的生存空间。

原生广告植入及电商模式。以2015年为例,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为2097亿元,同比增长36.1%。其中,分类广告、以原生广告为主的其他形式广告和电商广告增长最为迅速。②从近年的广告发展趋势看,网络广告尽管每年还在增长,但是整体的增速在放缓。只有创新的广告形式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而这种创新最为核心的要素就是能够发现精准客户,并依据客户需求和兴趣进行广告投放。自媒体的优势在于以粉丝和会员为主体的受众具有相似的兴趣和偏好,围绕相同的自媒体账号构建相对固定的、特征相似的精准客户群,这就为原生广告的制作和投放提供了效果保证。而且,自媒体平台往往拥有强大的内容原创能力,因此,视频自媒体应该成为原生广告的主要生产者和投放者。

此外,既然客户群是已知且基本固定的,那么近来相对流行的视频电商模式同样可以引入到视频自媒体中作为自媒体盈利的一种必要补充。视频电商能够全方位、立体化呈现商品和使用场景,让消费者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产品的实物特征与风格。商品在视频内容中的体现,展现方式更加生动,营造了整体氛围,大大增加了消费者购买的好感度,同时视频内容具有的吸引力和示范作用,可以帮助商家最大限度提升消费转化率。③自媒体的视频创作更为灵活,适用电商产品在节目制作中植入产品,能够让视频营销更有效。

程序化广告交易模式。从2014年开始,中国程序化购买市场中一个非常显著的趋势就在于大量的视频资源开始进入程序化购买市场当中,并且可以预见,未来视频的程序化购买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④2016年腾讯、陌陌加入程序化交易阵营,而且在网络广告增速下滑的环境下,陌陌得益于程序化交易获得广告收益的快速增长。目前视频行业所采用的这种模式完全可以被视频自媒体所采用,在视频自媒体的平台上形成广告打包,并通过交易平台进行竞价,充分利用平台资源,扩大广告营收。尽管目前自媒体作为内容生产者自身并不具备视频平台进行程序化交易的优势,但一方面,自媒体的内容可以在多个视频平台进行播放,比如《二更视频》在腾讯、搜狐、爱奇艺、优酷 、PPTV、新浪视频、凤凰视频、乐视TV等平台播出,另一方面程序化广告交易也有中介平台可以沟通供需。在@样的环境下,优秀的自媒体内容生产者可以构建自己的程序化广告交易模式,主导自己的广告经营,扩大内容价值。

融资再投资模式。2015年《罗辑思维》被估值13.2亿元,实现B轮融资,由中国文化产业基金领投,启明创投等跟投,投资名单中更有:柳传志、柳青、俞敏洪等圈中大佬, 罗振宇构建起了真正的金钱帝国,成为不折不扣的自媒体“首富”。⑤2016年《罗辑思维》和真格基金等机构以1200万投资网络红人“Papi酱”;4月,“Papi酱”的广告首秀以2200万元的价格被天猫卖家丽人丽妆最终拍下,被誉为“新媒体史上第一拍”;7月,“Papi酱”在花椒、优酷等8个平台同时首次直播,8个平台同时在线观看量达到2000万。⑥尽管网红经济不被看好,但是罗辑思维的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自媒体作为商业平台运营的无限可能。既然平台可以是一个商业运营的主体,能够自己融资,拥有自己的商业模式,具有品牌号召力,那么自媒体就可以商业组织来充分利用自身的商业资源。融资再投资模式不仅仅是利用自己的资本为自己盈利,更重要的是投资自己熟悉的领域,能够将自身的资源和自己的运营经验投入到投资项目中去,提升资本运作的成功几率,这是自媒体投融资的优势之所在。

结语

艾瑞分析认为,在线视频企业广告收入目前最主要由外购版权电视剧与综艺节目所贡献,而随着在线视频企业自制内容业务的深入发展与移动端商业化的进一步深入,未来这两块业务所贡献的广告收入也将成为在线视频广告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⑦这一统计数字也说明,尽管我们认为当前中国的视频自媒体市场已经非常繁荣,而从整体的市场格局来看,仍然是视频市场微不足道的一块蛋糕。但是,不管如何,作为在线视频市场充满活力的一部分,视频自媒体丰富了整个网络视频市场。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大号”的运营模式和已经盈利的事实,促发了更多具有知识储备和视频制作兴趣的用户加入到自媒体的运营中来,并以市场长尾的形态不断充实整个视频市场。从这个意义来看,这些网络自媒体的有形广告收益有限,其带来的无形用户价值无穷。而且,伴随着个别优秀自媒体自身颇具想象力的平台化运营,已经让自媒体不仅仅是一个内容生产者,更像是一个基于品牌的运营公司。从这个角度看,视频自媒体将同中国的视频产业一样,在未来的发展上具有无限可能。(本文系 2015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指导性项目《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与沟通策略研究》 [项目编号:15G05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 东华大学)栏目责编:邵满春

注释:①李 :《33小时5000瓶 吴晓波是怎么卖酒的》,http:///20160401/n443062190.shtml。

②《凤凰网高级副总裁徐进:看原生营销4.0如何HOLD住多变“互联网+”》, http:///a/20160418/41596176_0.shtml。

③④⑦《2015年中国在线视频行业年报监测报告简版》,艾瑞资讯网提供下载。

第6篇:新媒体运营知识范文

关键词 手机媒体 价值网 网络外部性 临界规模 结构洞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高岩,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9级传播学博士研究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娜堡传播学院访问学者,北京100872

随着手机媒体产业的融合发展,在以往的产业策略分析中曾发挥重要作用的价值链概念逐渐被价值网视角所取代。价值网是一种非线性分析路径,它在传统的线性价值链基础上增加了新维度,更精确地反映由因特网带来的商业模式新动态。本文以日本手机媒体为例,分析手机媒体产业如何从价值链演变成价值网。之所以选择日本,是因为其手机媒体比较发达,价值网已初具规模,而且各大移动运营商的定期公布业绩报告,有利于本分析的深化。

一、概念的演进:价值、价值链、价值网

价值是衡量产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概念之一。褒曼和阿布洛希尼将价值创造定义为最终产品或服务功用的贡献。1985年,波特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认为产品或服务通过一系列的价值增值到达最终客户。价值链构建了对价值和价值创造的认识,这一模式是以工业时代生产线为背景的线性、机械化模式,尤其适用于制造业。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提升了数字化水平,这些产业的价值链日渐摆脱物质维度,企业和客户的关系通常比企业内部加工过程更为重要。因此在分析电信、互联网等新兴信息产业的结构及其价值来源时,价值链模式常因视野狭窄而导致解释能力受限。

1993年,诺曼和瑞迈尔兹提出“价值星座”(value constellations)概念,认为当今商业环境应把战略重点放在价值创造系统,“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价值,将策略看作是系统化、社会化创新”。“价值星座”就是价值网概念的雏形。

本文认为,作为一种产业分析视角,价值网是产业内上所有与价值创造相关的角色集合,它形象描述了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的社会和技术资源。区别于价值链,价值网的单一节点链接众多买房和卖方,网节点间传递的可以是有形物质生产资料,也可以是无形的知识、信息。价值网内的每一个节点都支持着该产业共同的商业模式。‘这就使得价值网具有一种自我保护功能。比如,中国的手机媒体价值网的商业模式是运营商作为主导的,而美国手机媒体价值网的商业模式则赋予各种服务提供商较大自由度。同一跨国公司想进入不同国家的手机媒体价值网,则必须遵循其固有价值网的商业规则。

二、手机媒体:从价值链到价值网的进化

价值网概念的提出与计算机、因特网的发展密切相关。如今,手机媒体产业也经历着从价值链到价值网的进化。无线网络的发展为手机媒体产业向价值网转变提供了技术支持,而手机媒体企业对每用户收入(ARPU)的追求则为手机媒体产业从价值链向价值网转变提供了内在驱动力。

(一)手机媒体产业从价值链向价值网转变的技术支持:无线网络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手机媒体产业仅仅是由手机制造商、移动运营商这两条相对独立的价值链构成(见图1),两条价值链之间的技术支撑是GSM、CDMA等空中接口标准。二十一世纪,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也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一手机媒体产业,编织了越来越庞大的手机媒体价值网。比如在日本,音乐、动画、视频和游戏企业已经成为移动通信产业举足轻重的部分,网内企业包括出版公司、零售店、餐馆、交通和旅游公司、广播公司等等。日本的手机媒体价值网是极其复杂的,仅以手机媒体内容价值网为例,内容合成商除了负责与内容创作者接洽,还往往承担起营销、品牌推广等工作;服务提供商除了与网络运营商联系,还必须与各种门户网站、支付系统等联络(见图2)。图2仅仅是勾勒了手机媒体价值网的其中一个子网络,还有手机广告价值网、手机交通价值网、手机餐饮价值网等各个子网络,它们都受无线网络技术的支撑,共同构建了手机媒体主网络。

(二)手机媒体产业由价值链向价值网转变的内在驱动力:提升每户平均收入

移动运营商是手机媒体产业由价值链向价值网转变的积极推动者。随着话音增长趋于平缓甚至为负增长,移动运营商需要寻找其他方式来增加通信量获得利润。根据日本运营商DoCoMo在2011年的财政报告,比起上一财年,话音ARPU下跌了450日元。数据收入则上升了70日元。0因此,通过数据服务提高ARPU是移动通信行业增长潜力所在。比如DoCoMo通过丰富iMode的内容组合,推出二维码、手机动漫、手机小说等来来扩大用户的数据使用。而对于运营商以外的服务提供商而言,全球范围内电信管制放宽的趋势,将更有利于网内企业创新各种商业模式,发掘新利润增长点。

三、手机媒体价值网的特点

与线性的手机媒体价值链相比,手机媒体价值网有以下特点:第一,手机媒体价值网具有较为显著的网络外部性,用户临界规模决定着一项手机增值业务能否得到普及;第二,随着手机媒体价值网的扩大,要把握网络内的竞争态势,就必须确认结构洞和核心企业。

(一)手机媒体价值网具有显著的网络外部性

价值网和价值链的差异之一在于价值网中存在显著的网络外部性。能否达到用户临界规模(critical mass)决定着一项手机增值服务能否得到普及。临界规模指一项技术采用的人数增加,使其产生质变形成主流。

手机媒体早已完成了用户临界规模的跨越,但就整个手机媒体价值网来看,用户临界规模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决定着某一项新推出的手机服务能够得到普及。要为某一项新业务创造用户临界规模,不仅仅要考虑用户数量,还要考虑用户之间的关系。日本手机媒体企业的策略是将移动网络早期用户社区化,使新推出的服务建立在已得到普及的服务的用户临界规模基础之上。

比如,日本手机媒体的微观支付发展得比较早,很快积累起其用户临界规模而成为一项大众化的应用;发达的微观支付系统,使大量用户订阅手机铃声屏保、手机视频、手机音乐、手机游戏等娱乐内容;而有赖于娱乐内容的庞大用户规模,日本移动因特网市场在1999到2000年推出之初,便获得迅猛发展。这是日本移动因特网市场比其他国家发达的原因之一。

再举例来说,手机二维码要得到发展,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消费者的手机能读取二维码;第二,报纸、杂志等广告载体的支持,即使得消费者易于接触到二维码;第三,商家已经建立其移动网站,并掌握用推送式邮件发送折扣券的技巧。其中第三步是由用户需求到实现购买的关键一步,直接决定了广告效果。由于移动因特网市场的发达,日本较多广告主很早就建立并丰富了专门针对手机用户的网站,而内容提供商业希望通过二维码来增加移动网站访问量。相对而言,中国的内容提供商及大部分广告主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移动网站,这就导致移动服务提供商推广二维码标准的积极性不太高,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手机制造商增加二维码阅读功能的积极性。

然而,并不是每一项推出的增值业务都能顺利创造出其用户临界规模,日本手机运营商也有头疼的时候。比如,从日本DoCoMo的财年报告看,其新推出的自动GPS定位i-concier服务迄今未能产生利润。DoCoMo在推出这项服务之初是希望其能成为一个基于方位数据的移动广告平台,但是因为DoCoMo仅在2009年冬季之后的手机款式加进自动GPS性能,兼容的手机用户数量有限,从而成为吸引零售商和其他潜在内容提供商投放广告的瓶颈。由此可见,手机媒体价值网的各个相关节点都可能成为创造用户临界规模的影响因子。对于价值网内的节点来说,把握手机媒体价值网的网络外部性,结合已有用户群体的特征推出新服务,是创造用户临界数量,有效管理网内平台的关键。

(二)结构洞与核心企业:理解手机媒体价值网竞争态势

从价值链发展到价值网,手机媒体产业内部竞争日趋复杂激烈。如何准确把握手机媒体价值网涉及的诸多企业及其错综复杂关系?博特在1997年提出的结构洞理论,有利于我们理解手机媒体价值网内竞争态势。结构洞描述的是一个竞争场中玩家之间无联接或者非等位的情形。结构洞是与信息通路、先机、举荐以及控制等相应的企业家机会联系在一起的。它描述的是竞争场域中的社会结构如何为某些玩家创造机会,并由此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手机媒体发展的初级阶段,也就是价值链阶段,结构洞概念的意义并不显著。手机制造商、移动运营商分别控制着各自的价值链上下游。随着手机媒体产业的价值网特性越来越明显,核心企业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就目前日本移动通信价值网来看,DoCoMo、KDD等移动运营商是处于价值网中央的“核心企业”,控制丰富的结构洞并制定价值网内游戏规则。

比如,DoCoMo一手建造自身的微观支付系统,一手紧抓手机规格制定权以及对其手机上官方菜单内容的控制权,从而占据移动通信和娱乐产业之间结构性洞。这就创造了日本手机媒体价值网的第一条统治规则:“想加入DoCoMo移动价值网,就必须与DoCoMo步调一致”。

而在移动网络接人中,DocoMo也率先制定c-html界面标准,来占据手机和因特网站点之间的结构性漏洞;利用钱包手机,DoCoMo占据了移动电话和交通票务系统的结构洞;而二维码、手机电视等,则使得其控制了手机和传统出版业、广播电视业的结构洞。

此外,在手机媒体价值网中,移动运营商还通过占有股份,来稳固自己对结构洞的占据权。比如,在媒体产业中,DoCoMo拥有富士电视网2.6%的股份,拥有Tower唱片的42%股份,在与日本电通广告公司合建的D2C广告中拥有5l%的股份,此外还有无线门户DeNA公司的50%股份;通过手机钱包的业务,DoCoMo占有UC卡18%的股份,拥有三井住友银行34%的股份,与Sony合作的电子货币bitWallet中占有10%的股份;为了拓展手机天气预报服务,DoCoMo还建立了气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而DoCoMo的竞争对手,另一电信巨头KDDI也毫不示弱,与朝日电视台、谷歌、电通广告、三菱东京日联银行甚至丰田汽车、东京电力公司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或联合投资的企业。

由此可见,移动运营商通过网络重构来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结构洞,使自己处于手机媒体价值网的中心位置,从而获得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随着手机媒体价值网规模的扩大,结构洞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加。价值网中核心企业往往是拥有品牌、技术、市场优势的大企业。他们拥有结构洞丰富的网络,能在与上游供应商以及下游消费者的交易谈判中占据优势,因而能够比别人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动态是,随着手机媒体价值网的拓展,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的地位将会有所提升,成为不容小觑的关键玩家。因为影响手机媒体价值网架构和中心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各种服务的技术标准。在技术密集转化的时代,这些规则飞速变化,为有效应对这些变化,DoCoMo等移动运营商对服务提供商的依赖程度会有所增加,使得后者的影响力提升。

四、结论:从封闭性控制思维到开放性合作思维,树立手机媒体生态系统观

手机媒体产业从价值链发展到价值网,要求产业各方树立手机媒体生态系统观,从封闭性控制思维到开放性合作思维。

价值如何被创造?传统价值链视角认为,价值通过线性物质传递而被创造,但在网络经济中,价值更应该被认为是在关系中得以创造。从价值链发展到价值网,要求手机媒体产业各方转变思路,完成从封闭性控制思维到开放性合作思维的转型。在手机媒体发展初期,相对封闭的价值链视角使运营商牢牢控制整个价值链。内容提供商不能轻易进入运营商网络,而那些好不容易获得接人权的内容提供商又常常对利润分成不满意。价值网的视角要求网内各节点用更加开放的视角来看待彼此合作关系。移动运营商要使新的手机业务能够以低廉价格得到快速推广,就必须达成更加合理的利润分成模式。派珀等学者对内容提供商的访谈发现,大多数内容提供商认为“i-Mode的85%:15%利润分成标准比沃达丰的60%:40%更加合理”。这就是为什么i-Mode能够吸引更多的内容提供商,从而快速达到用户临界规模,扩大自身价值网的原因。

第7篇:新媒体运营知识范文

关键词 公交数字移动电视;专题教育;计算机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8-0008-04

1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数字技术为标志的新媒体不断涌现,为教育的变革和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新媒体以其技术数字化、交互性强、共享度高、个性化等优势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加强新媒体教育功能的开发对于教育领域而言是难得的机遇。正是基于上述考虑,以探索新媒体的教育功能为出发点,本文对公交数字移动电视的教育应用进行分析。

2000年以来,随着移动电视技术的突破,公交数字移动电视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从2002年上海市率先在公交车上安装数字移动电视开始,我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北京、郑州、南京、重庆、兰州等50多个城市相继在公交系统开通数字移动电视服务,到2011年,公交数字移动电视已经遍布我国各大城市的公交系统。目前公交数字移动电视主要是播放时政新闻、生活资讯、体育娱乐等节目,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也基于该新型媒体平台开展政府公共信息、公共交通信息等公益。目前的公交数字移动电视发展模式主要是以广告等商业模式为主流,但笔者认为利用公交数字移动电视开展教育活动有着广泛的前景,在建设学习型城市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什么是公交数字移动电视

公交数字移动电视是指以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车、地铁、轨道交通、轮渡、大巴车等为传播载体的数字移动电视,属于地面无线数字电视的范畴,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数字接收的方式播放和接收电视节目。它不仅支持固定接收,还支持在高速行驶状态下的移动接收,同时保持电视信号的稳定和清晰,使受众可以在移动状态中收看电视节目[1-2]。公交数字移动电视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移动接收

支持移动接收是公交数字移动电视的主要特性之一。通过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安装终端接收器,就可以在移动过程中接收电视节目,乘客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中就可以看到新闻报道、歌曲演唱、小品、相声等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所以人们形象地称公交数字移动电视为“电视长了脚,跟着乘客跑”。

2.2 技术数字化

全数字化和高清晰度是公交数字移动电视的显著特点。公交数字移动电视采用数字电视技术,电视节目经过数字编码,数字调制,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数字接收的方式进行电视节目的传播,在传输电视信号上具有高画质、高音质、高性能等独特优势。

2.3 即时传播

公交数字移动电视节目可以录播、转播,也可以现场直播,可以即时传播最新信息,通过无线数字发射,移动人群可以随时随地收看电视节目,获得更多更新的资讯,极大地满足了快节奏社会中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此外,公交系统作为公共场合,也为人们尽快接触最新信息提供了方便,增强了公交数字移动电视传播信息的即时性。

2.4 收视人群多

收视人群多是公交数字移动电视与传统固定电视相比的一大重要特色,由于公交数字移动电视面向所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客,所以收视群体不仅层次广,而且数量大。例如,北京仅地铁移动电视收视人数每天就高达130万人次,一个中型城市有公交车辆2 000~5 000辆,收视人数每天不下300万人次[3]。

2.5 垄断性收视

传统的收视媒体,主动权在受众,他可以选择何时看、看什么,随时选择频道。公交数字移动电视的受众处于封闭的收视环境中,被动地接收信息,具有对某一预设好的传播内容的“必视性”和“必听性”——除非观众闭眼不看、塞耳不闻。所以公交数字移动电视对于某些预设好的内容传播效果极佳。

3 公交数字移动电视教育应用的优势

3.1 成本低

公交数字移动电视开展教育活动主要是依托已有的公交数字电视系统,采用播放教育节目的远程教育形式,因而对教育场所、教育设备、教学人员等方面的要求较低,教育成本也相对较低。其次,对学习者来言,参与学习活动时无需任何经费投入,也不会单独占用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只需要他们在乘坐交通工具途中付出注意力资源即可,受教育群体的个人支出成本几乎为零。

3.2 受教育面广

从理论上讲,公交数字移动电视的受众群体可以是该地区所有的社会成员,可真正实现教育活动以各个年龄层次、文化背景的所有公民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单从目前主要乘坐公交工具的学生群体和上班族来讲,其教育群体已经包括了大多数年龄层次及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受教育人数无疑是巨大的。

3.3 方便灵活

公交数字移动电视具有方便、灵活、快捷等特点。因此,利用公交移动数字电视可以快速地针对该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方便灵活地在任何时间对社会成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例如,在我国东南沿海城市有时会受到台风等突发自然灾害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及时地在公交数字移动电视中播出有关躲避台风,保护自己的科学知识,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4 强制教学

在固定封闭的交通工具中,由于乘客没有选择电视节目的权利,且乘客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时间内基本上属于“无聊时间”,因而大多数乘客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会选择通过收看电视节目以排除无聊感。基于这一特点,可以利用公交数字移动电视开展法律常识、道德教育、政策宣传等教育活动,提高社会成员的公民素质,同时加速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4 公交数字移动电视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

从当前公交数字移动电视的发展现状看,公交数字移动电视运营商是公交数字移动的主要所有者,公交数字移动电视的教学实践离不开运营商的参与和支持。笔者认为当前环境下,运营商作为公交数字移动电视平台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不仅具有产权合法性,而且在资金、技术等方面也有诸多优势。

4.1 公交数字移动电视运营商简述

公交数字移动电视在我国的发展基本上走的是市场化、产业化道路,是按照企业模式经营运作的。运营资本相对复杂,但运营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块。一是由各地广电部门牵头集资成立的区域性数字移动电视运营商,经营范围一般只在当地,其控股公司大多为当地广电集团。各地成立的地方数字移动电视公司多为这种形式,如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有限公司、北京北广传媒移动电视有限公司、青岛广电移动数字电视有限公司等。二是由我国民营资本牵头成立的民营运营商,如世通华纳、巴士在线、华视传媒等全国性运营商。此类公司刚开始主要以民营资本为主,在吸纳各类资本的基础上,发展为全国性运营商。民营运营商在我国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广电部门的参与,如巴士在线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合作,将公交数字移动电视的传输平台与播控平台剥离,由新华社负责新闻内容的来源和节目制作,中央电视台负责移动电视的播控、节目编审和节目集成,巴士在线负责传输平台的搭建和运营等。

4.2 公交数字移动电视运营商组织教育活动的优势

1)有利于利用运营商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公交数字移动电视行业自在我国诞生以来,市场前景就一片看好,得到众多资本市场的青睐,国内外资金源源不断涌向公交数字移动电视市场,因而,公交数字移动运营商都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同时,在运营商中其大部分是依托广电部门或者与广电部门合作,在节目制作、信息传输、设备维修等方面都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从资金和技术力量看,运营商利用公交数字移动电视开展教育活动具有资金和技术优势。

2)有利于利用运营商已有平台,节约成本开支。运营商有着庞大的公交数字移动电视制作平台和网络运营平台,尤其是国内三大全国性民营运营商,凭借与各地广电部门和交通部门的合作,跑马圈地,其终端平台数量都已超过1万,即使是区域性运营商,终端数量也很庞大,一般至少也在2 000块以上。如巴士在线已经在公交车、地铁、轻轨等超过2.5万台公共交通设备上安装了5万多个收视终端,每天为4 000余万乘客提供资讯服务[4]。

利用已有的公交数字移动电视平台实施教育活动能节约成本开支。

3)有利于整合运营商及广电部门原有的教育资源。由于运营商与广电部门的紧密联系,运营商作为教学活动组织机构,可以利用运营商和广电部门的原有教育资源。从历史和现状分析,广电部门有着传播文化知识,宣传先进文明的社会责任,制作了大量教育类电视节目,对现有教学节目进行修改和完善就可以用作公交数字移动电视的教育节目。

4)传播先进文化是运营商作为传播机构的应有责任。作为传媒机构,尤其是具有事业性质的传媒组织,在发展产业化、市场化的同时,应该时刻不忘作为公众媒体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应把关注民生、服务社会作为新媒体企业的经营理念。将开展教育作为传媒运营商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为促进我国社会文明,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5 公交数字移动电视教育应用的教学内容

5.1 公交数字移动电视的教育内容[5]

由于公交数字移动电视的传播受众是所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公民,因此公交数字移动电视的教育内容应该是具有普适性和全民性的社会类教学内容,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分众性专题教育。

1)开展价值观、政治理论、国家政策、道德教育、法律常识等基础教育,强化公民基础素质。通过播放一些有关价值观、政治理论、国家政策、道德教育、法律基础知识等方面的教育节目,让公民提高相关基本知识素养,使他们成为有思想、懂政治、讲道德、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开展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教育,建设美好家园。宣传和教育社会成员保护环境、保护文物,增强他们对环境的保护能力,对文物的爱护意识。如倡导社区居民减少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用水污染,积极参与文物资源保护,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3)开展科学健身卫生知识宣传,发展国民健康体魄。普及生理卫生、公共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教育国民科学健身,发展健康的体魄。

4)开展现代生活、知识、技能、休闲和文娱教育,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对吃、穿、住、行等生活方面的知识也应该关注,同时也要教授人民健康科学的休闲娱乐知识,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5)开展安全防范,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类知识教育,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教育民众应对各种犯罪威胁的防范知识和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科学知识,使人民在遇到自身或财产安全威胁时可以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

5.2 公交数字移动电视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

1)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在公交数字移动电视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始终坚持紧密联系当地社会实际,满足当地人民教育需求,以服务当地社会成员为主,针对当地居民急需的、急盼的社会知识安排教育活动。因此在选择教育内容时要考虑是否适合当地社会,是否有利于解决当地的社会问题,是否有利于本地区民众素质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2)兼顾各个层次的学习者。教育应针对全体社会成员,在公交数字移动电视的教育内容选择上要兼顾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兴趣爱好的人的需求,要做到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可以享受到这一优越的教育形式。

3)教育内容应通俗易懂。利用公交数字移动电视开展教育,在教学辅导上相对滞后,因而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以通俗易懂的知识为主,或者采用通俗易懂的形式播出社会教育知识,使乘客能够在没有教学辅导人员的情况下掌握教育内容,或者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讨论掌握所传播的教育内容。

4)“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相结合。在教育内容选择上,要做到必修知识与选修知识相结合,既有提升国民基本素质的普及性必修知识,又有针对学生等特定群体开设的选修性教学内容。

6 公交数字移动电视教育实践的几点建议

6.1 充分整合各渠道教育资源

公交数字移动电视运营商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与教育部门、文化部门、公安部门、卫生部门、社区教育委员会等政府相关部门机构开展合作,充分利用各部门现有的教育资源为公交数字移动电视教育服务。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节约教育成本,同时可以进一步发挥各部门的职能。对于民间社会教育团体、个人的教育资源也应尽可能地整合进来,提升教育效益。例如,东方明珠就与上海市公安局合作制作了社会教育系列短剧《防范百招》,通过《提款安全要注意》《巧用高跟鞋》《借房换锁更安全》等100个小故事,讲述一个个日常防盗、防色、防骗的好办法,在播出之后获得很好的收视效果和乘客的一致好评,既提升了公众对公交数字移动电视节目的认同感,也扩展了公安部门的服务能力[6]。

6.2 强化教学交互,增强节目吸引力

在利用公交数字移动电视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让乘客通过手机短信参与教育节目互动,也可开设网上论坛,鼓励乘客后续继续参与教育,还可以通过让民众提供教育素材等方式引导民众参与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者参与活动,创造全民关注、关心公交数字移动电视教育的良好氛围。在社会成员的共同关心和支持下促进公交数字移动电视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有特色。

6.3 节目长短和播出时段有针对性

由于公交系统乘客多数为短暂乘客,所以制作播出的节目要短小精炼,以10分钟左右的节目为主,保证乘客可以看到完整的信息。在教育节目播出时间上要有选择,首先对于同一教育节目可以通过隔周错位重播的方式让不同时段的乘客都可以看到这一节目;其二,针对学生等特定时间段内的乘车群体可以在该群体乘车时间段内多播放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最后,要合理控制教育节目在整个电视节目播出中的时间比例,如每天的播出时间可以适当控制在2小时左右,既不会让乘客产生厌倦情绪,又不会过多占用其他节目的播出时间。

6.4 通过网络、面授加强教学辅导

对于公交数字移动电视教育学习者反映强烈的,要求深入学习的教育内容,在固定的一段时间内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网上答疑和面对面答疑活动,以对学习者关心的,或者不太理解的内容给予帮助,通过这种直播与答疑的活动方式,进一步补充深化公交数字移动电视教育,打造公交数字移动电视社会教育品牌,以吸引更多的学习者。

6.5 采用多媒体形式保障教学效果

由于公交数字移动电视收视环境相对不稳定,所以在节目上宜采用多媒体形式,做到节目既有画面,也有声音,还有字幕,使乘客在听不到声音的时候可以看到字幕,从而保证教育质量。

7 结语

随着数字移动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开放,越来越多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将出现数字移动电视。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公共交通工具中也必将迎来公交数字移动电视的发展,利用公交数字移动电视开展教育这种新的教育形式必将在提升我国公民整体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衍,李天明.数字移动电视如何突破模式瓶颈[J].通信世界,2006(23):28.

[2]万树民,肖立慧.发展中的新兴信息传媒平台:数字移动电视[J].中国传媒科技,2008(6):54-55.

[3]黄媛媛.数字移动电视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影像技术,2007(3):12.

[4]巴士在线有限公司[EB/OL].gx.省略/qyzx/2007-11/30/content_11814322.htm.

第8篇:新媒体运营知识范文

关键词:全媒体;传媒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280-01

一、全媒体时代:传媒行业发展的新阶段

“全媒体”一词最早出现于1999年10月美国的一家生活全媒体公司,该公司经营包括杂志、书籍、电视节目、报纸专栏、广播节目以及网站等在内的多种媒体形式。2000年,美国时代华纳公司率先进入了全媒体运营模式,其公司业务涵盖了电影电视制作、电视传播、网络、出版、音乐制作与发行、有线电视传输、电子商务等几乎所有的媒体领域。近年来,随着我国传媒行业的发展,“全媒体”一词开始频繁出现在我国传媒界。目前,我国报业、出版、广播、电视等各个传统传媒领域也已经开始了全媒体的探索,实践领域涵盖战略设计、数字技术平台打造、运营模式等方面。

业界普遍认为,全媒体是一种新的媒介传播形态和运营模式。就传播介质而言,它包含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户外视频等各种媒体形态的多媒体;就传播方式而言,它使各个单一形态的媒体由原来各自为政的线型孤立传播转型为多元多向的互动融合传播;就传播效果而言,它使同一事件同一主题借助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得到多角度、全方位、滚动式地展示和集中、持续、深度地解读,传播触角被广泛延伸,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得以拓展,传播的社会影响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和提升。总之,全媒体已经引领传媒行业进入了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阶段。

二、全媒体时代下传媒人才培养的现状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迫切需要新型传媒人才的支撑,其对于人才的需求有别于传统传媒行业,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媒体时代对为传统媒体制作单一形态内容的采编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二是涵盖全媒体运营和全媒体传播各个领域的、以创新精神和知识服务为特征的、以新技术和融合技能为手段的创意、策划、经营、管理等各类复合型高端人才正成为传媒人才市场的翘楚。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办学理念、管理体制机制和教学模式的制约,尤其是随着新媒体的不断产生、媒介融合趋势的持续加强,以及全媒体传播、运营的加速发展,目前我国传媒人才的培养出现了错位、落差与断层,已经远不能适应全媒体时代对于新型传媒人才的要求,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专业设置结构性矛盾突出。近年来,传统传媒专业如新闻学、传播学等盲目扩招导致传媒人才供大于求,而培养出来的这些人才却不能够适应全媒体时代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从而导致目前我国传媒人才培养的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2.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复合性、创新性不足。具体来说,传媒行业类院校由于缺乏多学科支撑、专业面窄等问题使得人才素质在复合性、创新性上底气不足,同时由于行业支持减少又面临着行业特色弱化的问题;而综合性、工科性院校传媒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与实践一线脱节,又是其在传媒人才方面不可忽视的一个软肋。

综上所述,在传媒行业发展进入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传媒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及时调整和转型以满足全媒体时展对于培养新型传媒人才的需求。

三、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1.传媒人才培养结构转型。在高等教育快速扩张、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性评价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系统内评估体系建设,通过就业状况、就业质量监控等手段规范、引导传媒专业的申办,促进传媒院系布局结构的优化和传媒人才供需的平衡;一些行业性院校、老牌新闻院系要善于抓住机遇,及时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教学体系,培养传媒产业与传媒经营、传媒政策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社会紧缺人才,逐步完善传媒人才的培养结构。

2.传媒高等教育的职能转型。我国高等教育职能经历了从单纯培养人才到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并举的轨迹,但不同定位的高校三大职能各有侧重,各类高校应在三大职能中找准坐标,求得特色发展。作为培养应用性传媒人才的传媒教育,应彰显社会服务功能,通过培养适用性人才服务行业企业,通过有效承担适应全媒体发展需要的一线人才再培训服务行业企业,建立起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型合作关系,及时向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方向转型。

3.传媒人才培养方式转型。传媒教育要紧跟传媒业日新月异发展的步伐,适时完善课程结构,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创建全真全媒体环境下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知识转换和知识牵移能力强、富有个性、富于创造的复合创新型传媒人才。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早在本世纪初就开始的融合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我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陆续建立的全媒体仿真实验室实践培养模式,浙江传媒学院联手行业产学合作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全媒体记者训练营实践教学模式、导演实验班实战模拟教学方式等,都为全媒体背景下传媒人才培养提供了范例。

参考文献:

第9篇:新媒体运营知识范文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移动商务 市场营销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estination Marketing svstem,简称DMS)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日趋完善。DMS的前身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DIS),其主要功能为信息。随着DIS的发展,其营销功能和管理功能也不断扩展,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更强大营销和管理功能的DMS。目前国内外关于DMS的研究是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没有涉及面向移动商务的内容。本研究试图在现有DMS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移动商务的理念和特点,提出以电子商务为基础,又面向移动商务的DMS的概念,并进一步探讨其优势、构建及运营模式,以填补该领域的空白。

一、面向移动商务的DMS概念的提出

(一)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概念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是世界旅游组织(WTO)于1997年在旅游电子商务方面大力倡导的一种旅游目的地信息化建设的具有开放性的应用系统。DMS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旅游目的地信息化和网络营销的全面解决方案,主要通过Internet向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机构、旅游媒体及全社会目的地的旅游资源、旅游服务设施、旅游节庆活动、气象、交通、旅游企业、旅游产品及价格等综合信息;DMS是实现旅游目的地资源整合、行业交流、形象宣传、产品促销等的有效手段;DMS对内是目的地宣传服务系统,对外则是目的管理系统;其总体目标是利用电子商务不断提高目的地旅游业在数字经济中的竞争地位。

(二)面向移动商务的DMS概念

1 移动商务的概念及特点。移动商务(M-Commercel是指运用手机、传呼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讯设备,通过无线移动通讯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并且利用移动终端开展各种商业活动的一种新型电子商务体系。移动商务是由电子商务(E-Commerce)的概念衍生出来的,它是对无线通讯网络及其他有线电子商务科技的整合。与传统的电子商务相比,移动商务最为显著的特点当属个性化、自由化、共享协作和方便及时。个性化体现在移动终端的装配和使用,它可以为用户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自由化主要是指各利益主体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获取信息,开展商务活动。在移动商务中,知识、信息和资讯被各个利益主体共享,客观上需要相互协作。方便及时的特点克服了过去信息获取相对滞后的弊端,使参与者能更快速、及时地把握市场资讯及相关信息。

2 面向移动商务的DMS概念的提出。根据移动商务的理念及特点,本文提出面向移动商务的DMS概念,它是以传统的电子商务为基础,同时又面向移动商务的一种新型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传统的DMS一般是旅游目的地通过互联网进行营销和管理的具有开放性的应用系统,它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旅游目的地信息化的全面解决方案。而面向移动商务的DMS,是对传统DMS的完善和革新,是旅游目的地通过整合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和移动技术,在网络营销和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移动营销和移动管理的功能,既支持有线也支持无线的旅游目的地营销和管理的解决方案。

二、面向移动商务的DMS优势分析

(一)提升旅游目的地快速营销反应能力

面向移动商务的DMS对旅游目的地营销能力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旅游目的地的营销主体(包括旅游企业、旅游管理机构、旅游行业协会、旅游目的地管理机构等)可以通过面向移动商务的DMS,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及时地向任何拥有移动终端设备的企业、组织、媒体和顾客个人开展信息、广告宣传、形象维护、招徕促销、传播沟通、客户服务、投诉处理等活动。与传统的DMS相比,面向移动商务的DMS加速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与潜在顾客保持随时随地畅通无阻的联系,可以使营销主体的营销反应能力大大提升。在“时间就是金钱、速度就是效益”的时代,快速的营销反应能力往往成为决定胜败的关键。

(二)提升旅游目的地管理水平

面向移动商务的DMS为整个旅游目的地及DMS的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新型的移动商务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有效提升旅游目的地及DMS参与者的管理水平,具体体现在对顾客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知识管理等方面的提升。

1 提升顾客关系管理。顾客是组织最可宝贵的资源和财富。面向移动商务的DMS使移动技术与顾客关系管理相结合,能够拓宽与顾客的沟通渠道并及时反馈顾客信息,有利于开展顾客移动关怀服务;能够节省顾客经济成本和非经济成本,从而全面提升顾客服务水平;能够创造出更大的顾客价值和更高的顾客满意度,进而成功吸引并长期留住顾客。面向移动商务的DMS对顾客关系管理提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建立、保持并不断增进组织与顾客之间长期的、稳定的、良好的、互利互惠的关系。

2 提升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中的协调和控制是任何企业组织都不能忽视的环节。旅游目的地的供应链管理涉及目的地地理范围内大量利益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协调、利益冲突、控制与反控制,因而非常繁杂。通过将移动商务融入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使管理人员摆脱了固定时间、地点以及环境的束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环境下,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进人DMS系统,进行现场的物流设计、仓储管理、渠道控制、上门服务等工作,相当于延伸了供应链管理人员的手足和头脑。

3 提升知识管理。知识管理诞生于知识经济逐渐兴起,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商业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中。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管理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和壮大至关重要。知识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从海量的知识中识别、挖掘并有效利用较有价值的一小部分知识。这一目标的达成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面向移动商务的DMS的实施就是为知识管理提供的一个技术平台和发展方向,它可以实现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各参与者高效、便捷地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响应市场需求,进行知识更新和创新,将知识转化为效益。

(三)提升旅游目的地核心竞争力

旅游目的地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包含旅游资源等级、旅游设施状况、旅游服务质量、旅游管理水平、旅游媒体影响等,它是旅游目的地最为重要的能力,对于目的地

建设、形象打造和对外宣传促销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面向移动商务的DMS对旅游目的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它能更有效地提升DMS各参与方个体的竞争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能更有效地整合DMS各参与方的资源和积极性,并将目的地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媒体等要素整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握紧拳头,瞄准目标,全力出击,形成合力,起到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作用。

三、面向移动商务的DMS的运营模式初探

(一)面向移动商务的DMS构建模式

面向移动商务DMS的构建模式有两种:功能扩展模式和全新构架模式。

1 功能扩展模式。功能扩展模式是指对于已经具有一定DMS基础的旅游目的地,可以在原有DMS的基础上,增加与移动设备相联的端口,并配备移动接收处理器。一方面,移动设备可接受来自DMS的信息,并可从移动设备发送信息给DMS;另一方面,面向移动商务的DMS通过移动接收处理器可以接收、加工处理来自移动设备的信息,并更新信息库。这样,原有的DMS的功能得以扩展,具备了移动营销和移动管理的功能。

2 全新构架模式。全新构架模式是指对于尚未建立DMS的旅游目的地,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抛开传统的基于电子商务DMS的束缚,根据移动通信技术及服务的特点以及旅游目的地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设计开发出一个以电子商务为基础,又面向移动商务的全新的DMS。这样,面向移动商务的DMS从建立伊始,就具备电子商务及移动商务的功能,可以开展移动营销和移动管理。

3 面向移动商务的DMS结构。无论采取何种模式构建面向移动商务的DMS,在软件结构方面均应包含面向移动商务的旅游系统内部管理子系统、面向移动商务的旅游系统内部信息平台、面向移动商务的旅游公共服务子系统和面向移动商务的旅游公共信息平台。其中,面向移动商务的旅游系统内部管理子系统应该包括行业管理子系统(含饭店管理与等级评定、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导游管理、投资项目管理等子系统)、旅游资源调查子系统、移动办公自动化子系统等。面向移动商务的旅游系统内部信息平台应包括旅游行业统计子系统、假日预报子系统、行业服务子系统、招商管理子系统等。面向移动商务的旅游公共服务子系统应该包括游客服务子系统、企业资源规划子系统、企业产品辅助设计子系统等。面向移动商务的旅游公共信息平台应包括DMS站点、多媒体触摸屏、旅游宽带平台、旅游电子移动呼叫中心等。

(二)面向移动商务的DMS运营模式

根据政府和市场在开发运营过程中参与程度的不同,可将面向移动商务的DMS开发运营模式分为以下几种:完全政府开发投资并运营,完全市场化开发投资与运营,政府开发投资市场化运营,政府与市场共同开发投资与运营。

1 完全政府开发投资并运营。完全政府开发投资并运营可称为政府主导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完全负责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系统技术方面的问题通常委托专门的技术公司负责;系统的资金来源于政府投资和系统运营的佣金收入的再投入。该模式较适合于那种旅游业信息化水平不高、政府力量较大而市场化水平较低的旅游目的地。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的带头示范作用,能在短期内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并调动多方的积极性投入到旅游目的地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具备一定的后发优势,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诸如政治的短期性目标往往不具备可持续性;资金筹集渠道单一,很难满足系统运行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信息收集、传递速度较慢,办事效率低下;政府的规划、政策与制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往往不受欢迎;腐败现象的存在,令人深恶痛绝;等等。

2 完全市场化开发投资与运营。完全市场化开发投资与运营可称为市场主导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市场化运营。其投资方式既可以是单一投资也可以是多元投资;其投资主体既可以是政府、旅游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商、移动服务商、私营部门等其中之一,也可以是其的组合;并且要以“公司”的名义出现并运营。该模式较适合于那种旅游业信息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较高的旅游目的地。该模式的优点是市场化运营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有利于系统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这需要运营机构多方面开辟收益渠道,以增加系统运营收入和股东收益,并维持系统的长期运营和发展。但这种市场主导模式仍离不开政府的参与,而政府的参与一定要在充分尊重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的前提下,准确定位,发挥适当的作用。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