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教育的功能范文

社区教育的功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教育的功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教育的功能

第1篇:社区教育的功能范文

论文摘要:近年来,社区教育的兴起对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在提升全民素质和职业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自身建设、内涵发展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随着工作的深入,有必要对社区教育的功能进行理性思考和准确把握。文章阐述了加强社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功能的基本思考,指出了职业技能培训对社区教育的积极意义,分析了在社区教育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制约因素,探索了开展社区职业技能培训的途径和方法,旨在引发对社区教育的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论文关键词:社区教育;职业技能;职业培训;功能

社区教育(Community Education)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运用本社区各种教育资源来提高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对于社区教育的认识,很多人认为这仅仅是一种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各种文化休闲活动的教育,并将这些视为社区教育的主要内容;还有人认为,社区教育就是以本社区组织为主体开展的教育,并认为这就是社区教育的执行主体。不可否认,社区教育具有娱乐性、地域性等特征,但如果仅限于此,社区教育的发展空间将十分有限的。笔者认为,社区教育是区域教育的重要阵地,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如何将社区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对于拓展社区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具有重要价值,对于社区教育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社区教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价值取向

(一)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人的全面提升

社区教育的本质是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为根本,是以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和工作能力为本位,是社区人力资源的一种再造性开发过程。人的发展关键是人的各种素质的提高。人的素质可理解为指人的体质状况、品格修养、生活情趣和技能水平等的总和,这些素养的提高可以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的体质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得到改善,人的品格修养可以通过学习修炼得到内化,人的生活情趣可以通过文化教育得到充实,人的技能水平可以通过职业培训得到提高,而不同人群对教育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随着城镇人员结构的变化,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农民工增多,技能培训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如果这一群体的人员素质不能得到提高,是无法承担区域发展的的重任的。研究发现;“全国各地在开展社区教育过程中,坚持社区教育以民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服务方向,积极面向社区转岗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残障人员开展成人职业技能培训。”

因此,将社区教育仅视作是一种休闲教育或体锻教育的观点具有偏面性,应该将社区教育与社区休闲教育区分开来。也就是说,社区教育应该将生活水平改善、职业技能提升、个体全面发展作为其主要内容,并进行重新定义。社区教育应通过各种培训活动,尤其是劳动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整个社区成员的素质,并经过这样的培训,使社区成员整体素质尤其劳动职业技能得到大大的提高。所以,社区教育应该成为社区成员就职、创业本领,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成为关乎民生、提高社区成员职业素质的重要措施。由此可见,社区教育充分体现人力资源开发本位,是社区教育“姓教”的质的规定性。

(二)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社区整体发展

社区教育的任务是以社区发展为根本,是以社区和谐共生为本位,是一种社会发展的推动行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政社分开将成为现代社区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社区正在逐步成为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从而也要求社区教育回归为社会发展行为,恢复它姓‘社’的本来面貌,与社区发展纳入同步发展轨道。”也就是说,社区教育应立足社区、依托社区、服务社区,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社区的发展,关键是人的发展和提升;社区的进步,需要各种人力资源的支持,既包括管理人才,更包括各类职业技能人才。

社区的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符合区域要求的教育。这种教育的目标要紧紧瞄准社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时时刻刻为社区可持续发展服务,使社区内经济、人文社会、自然环境从整体上协调发展,以达到人和自然和谐共存、人和社区共同发展的目标。所以,根据区域发展的要求,将一些职业培训项目纳入到社区教育中去,才有助于提高社区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才能使社区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凸现。近年来,各地政府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了以区域定位为特点,开展符合区域特点的教育,尤其在社区教育中,依托区域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机构,为区域产业发展培养各类通用的专业人才,鼓励社区力量教育培训向高层次发展,创造现代教育品牌。各级政府积极落实大教育观念,创建学习型社会,促进人才培养,建立起了与区域建设及功能定位相匹的、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满足市民学习需要,具有开放化、社会化、终身化为特点的终身教育体系框架,这些也正是现代社区教育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所以,在社区教育中,职业技能培训是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区域教育整合

社区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也就是社区教育将全员教育、全程教育、全方位教育统一于社区之中,是现代社区“大教育”观的体现。基于这一特征,社区教育是各种教育活动的综合体。在这个教育综合体中,各类教育形态、各种教育机构、教育力量、教育资源、教育因素之间相互协调,形成整体的教育合力,共同为社区发展服务。职业技能培训自然成为综合体中重要组成部分,引导社区教育向促进社区建设的方向发展。

不难看出,在社区教育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是社区内外各种教育资源的一种整合。为了充分发挥区域培训机构的作用,社区需要加强与各个方面的联系和沟通,包括体制内的社区学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及有关职业培训单位,也包括体制外的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民办非企业培训机构及培训集团等,还包括相应的职业培训管理机构。通过在社区教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社区通过与各种机构相互合作、协调,激活了社区的教育资源,发挥了社区教育资源最大效用,对于推动区域“大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社区教育推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制约因素

(一)人们对社区教育的思想认识还不全面

人们认为社区教育就是休闲教育,或者认为是老年人的娱乐教育,管理层面也有轻视社会教育和非正规学习的观念,职业技能培训很难进入到社区教育的视野,无法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客观上,很多地区社区教育的内容主要还是局限在休闲娱乐上,从近几年全国各地所列社区教育课程就可见一斑。据上海2011年社区教育特色课程评比统计来看,参评的社区教育课程有80%是休闲类课程。

人们认为社区教育主要就是老年人的教育,忽视了社区教育对辖区内各个层面人员的重要性,尤其忽视社区教育对在职人员、下岗人员、外来人员教育培训的作用。由于这样,在大多数地区参加社区教育的人群均以老年人为主,社区教育没有就业谋生的取向,缺乏技能培训的特征。从这点来看,社区教育把人群集中在老年人的倾向相当严重,社区教育的受众面严重局限。

人们认为职业技能培训是企业的事,是职业技术学校或培训机构的事,社区教育要开展职业技能教育是得不偿失、事倍功半的事,所以没有必要。在对各社区进行调研中了解到,社区层面对职业技能培训普遍采取不涉及、不投入的态度,社区也很少与当地学校挂钩对本地区待业人员进行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在很多地区的社区教育中处于真空化的状态。当然,也存在另一种倾向,有的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把乡镇成人学校开展的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同于社区教育,认为这就是社区教育的全部。

(二)社区对培训资源的整合机制还不健全

把职业技能培训融入社区教育,需要各级政府对社区教育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管理,提高资源的整合力度。应该看到,社区教育的办学场地条件是远远无法满足社区居民职业技能培训需要的,单靠社区本身的条件来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需要充分利用好社区可用的培训资源。在很多社区,一方面国家投资建立了高标准的职业培训基地但利用率并不高,另一方面培训资源就在身边但社区教育不去有效利用。究其原因,就在于社区对资源整合力度相当薄弱,社区各类教育资源仍然各自为政。

同时,职业技能培训师资力量整合不力,也是影响社区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因素。显然,要开展社区职业技能培训,教师是关键。社区不可能自已拥有大量的培训师资,但需要有稳定的师资队伍,这完全依赖于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尤其是社区各单位的支持。没有健全的整合机制,就不会有稳定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更不会有适合社区发展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市民对社会培训的认同程度还不够高

一方面,社区居民认为社区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不高,这也是造成市民积极性和参与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应该看到,鉴于目前的社区教育现状,社区教育中的职业技能培训还没有受到市民的充分信任,就是有的农村地区以乡镇成人学校为阵地开展技能培训,也限于条件和师资等因素,难以得到广泛认同。所以人们认为,去社区接受技能培训都是低水平的。

另一方面,社区教育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项目相当有限,难于满足市民不同的需求。目前,我国社区教育开展技能培训的地方,项目主要就是本地原有的一些传统技能培训项目。如有的农村地区,也只有农作物种植等培训项目,其它项目很少或根本没有。随着社区的发展和人们就业需求的变化,具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能创造就业机会的培训项目会更受市民的欢迎。

还有,培训奖励机制和就业导向机制配套缺失,激励不足。目前很少有社区对参与社区教育职业培训的市民实施奖励措施,劳动部门也没有将社区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挂钩,所以这方面的机制还较为薄弱,影响了社区市民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社区教育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途径探索

(一)发挥社区学院终身教育整合平台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区教育的不断发展,全国各个地区相继建立了社区学院。以上海为例, 2006年市委、市府出台的《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形成以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道乡镇社区学校为骨干,社区内中小学校、居民小区办学点、村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社区学院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明确,对于社区教育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全国各地建设社区学院的模式不尽相同,但作用是基本相同的。

社区学院作为社区教育的龙头,理应在社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中发挥好协调作用。首先,社区学院可以实现与区县一级层面政府机构的沟通,提供相关政策咨询和服务,推荐政府培训项目;其次,社区学院可以加强与区县层面职业技术学校、培训机构、培训协会等联系,整合相应的教学资源信息,为社区提供培训教育服务;还有,社区学院可以开展各种培训业务指导,加强社区师资培训,开展培训课程统合,提供教研工作指导。总之,要开展好社区教育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社区学院处于指导和协调的中心位置。

社区学院本身也是职业技能的培训基地,应该在办学内容和层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依托社区学院开展职业培训是可行的。以上海为例,各区社区学院基本上是由业余大学、电大分校、职业培训机构整合而成的,具有开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的资质和办学条件,尤其是近年来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社区学院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职业培训格局。近几年来,社区学院面向社区、服务社区,把各类教育的触角延伸到了整个社区,正在成为社区一支不要缺少的主要培训力量。同时,依托社区学院开展职业培训也是必要的。社区学院作为区域内唯一一所高等学府,具有高层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在区域职业培训中具有引领作用。要发挥社区学院在区域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优势,为区域培养高层次的职业技能人才。

(二)加强社区职业技能培训资源统筹协调

整合区域内各种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是开展社区职业技能培训重要基础和前提。社区教育是大教育概念,不可能靠几所培训机构或几所高校来完成,教育资源整合是各级人民政府对社区教育进行统筹协调的主要内容,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直接影响社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的效果。

要充分发挥地区职业技术学校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投资力度,制定了有利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的各项措施,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以上海为例,90年代开始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工程,使各区县形成了良好的职业学校布局和办学条件,而上海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面临逐年减少的状况,有必要充分调配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培训资源。另外,利用好区内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资源或其它培训机构资源,会产生教育资源的倍增效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充分利用地区各类学校的人力资源优势。根据培训需要应合理调动各类人力资源,尤其是教师资源。以上海为例,各区各类高等院校云集,各种培训机构较多且层次较高,培训教师较为充足。同时,随着各类学校办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这些服务社区的愿望也很强烈,与社区共建,与社区共荣,正在成为上海各类学校的办学思想。利用好这些学校的教师资源,已经成为社区和学校的共识。

要充分进行区域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的整合。一方面,社区可以运用现有的培训专业课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办学资质,为社区培训所需要的人才。方法上,可利用送出去、请进来、联合办等形式,用好现有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社区发展的要求,借助各种职业培训资源优势,开发新的培训项目和课程,并遵循学以致用、按需施教和注重实践的原则,使培训课程充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加强课程的通识性、应变性,使课程内容达到量身定制的效果。

(三)把握区域特征与职业技能培训结合点

在社区教育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功能,扩展了社区教育的外延,弥补了社区教育的不足,使社区教育真正成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全民大教育,所以要正确把握职业技能培训与区域特征的关系。

第2篇:社区教育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志愿服务;义务家教;实践育人;服务学习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055-03

大学生志愿服务一直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必须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增强动手能力,了解国情民情,学会做人做事,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一要求的引导下,各高校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志愿活动,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加强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如何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实践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也成为高校德育工作中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的现状

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是高校志愿活动中较为多见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高校志愿服务组织为特定社区的困难家庭子女提供无偿的帮扶教育服务。在高校和社区的合作基础上,大学生为弱势群体提供高校教育资源,具有较高的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志愿者通过帮扶困难家庭子女,在解决别人困难的同时,培养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志愿服务精神,是一种较为多见的志愿服务形式。然而,社区义务家教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实际上,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作为一种社会认可度较高的服务形式,具备了其他形式缺乏的长效性、稳定性和实效性,应当引起关注和研究。

二、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的性质与特点

1.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的双重性质。一方面,社区义务家教选择学校周围的社区作为志愿服务对象,立足特定社区实际需求,面向特定群体困难家庭,促进了大学与社区的交流,发扬了大学精神,有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民生,培养服务大众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备了“社区服务”的核心属性。

另一方面,社区义务家教的帮扶对象是民工子弟和贫困学生等特定群体,从某种角度可以看作是一种缓解教育资源不平衡的手段,也契合“大学生支教”的核心精神。同时,许多高校志愿团队在组织义务家教的同时,也到民工子弟学校开展支教活动。

2.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的优势。与其他大学生志愿活动相比,社区义务家教在发挥“实践育人功能”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在兼有“社区服务”和“大学生支教”双重属性的同时,避免了后两者的一些常见弊病。

大学生社区服务的一般范围主要包括社区内的义工、义诊、培训、政策法规宣传、环保护绿、敬老帮困等。因为大学生尚处于在校学习阶段,从事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时,由于技能不够熟练,服务能力有限,社会认可度不高,容易导致成就感受挫;而从事普通的义工、环保等体力型劳动,又难以发挥大学生作为知识群体的优势,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容易造成志愿者参与热情低迷。总体而言,大学生社区服务的专业性、持续性和社会认可度存在一定不足。

不同的是,社区义务家教则在立足社区的同时,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知识传播能力,志愿者的参与热情和持续性较高。加之家教的针对性强,社会认可度普遍较好。

大学生支教活动通常分为不定期支教、短期支教和长期支教,支教对象一般处于偏远乡村或山区、西部等教育资源较为稀缺的地区。不定期支教的时间是不固定的,次数较少,往往是一次性的;短期支教的时间、次数、对象较为固定,但大多数志愿者并不负责正式课程,而是以授课的形式向学生传授课外知识,教授音乐、绘画技能等。两种方式都缺乏持续性,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容易流于形式。长期支教一般属于政府和社会机构特定项目(如“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每名志愿者要到偏远地区进行1至3年的定点支教,持续性较长,但志愿者的时间代价花费较高,自身的学业无法兼顾。

社区义务家教与此不同。首先,它是以“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进行教学,制订针对性的辅导计划,因材施教,有利于保证教学效果;其次,作为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长期项目,安排固定人员、固定时间和次数,保证家教活动的长效性;第三,帮扶对象一般在高校所在地附近的社区,避免了偏远地区支教的不便,既兼顾了志愿者的学业,也方便了家教双方的定期活动。

3.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的特点。(1)长效性:高校志愿服务组织与社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制度上支持保证义务家教的持续进行。(2)稳定性:义务家教在时间、次数和人员上是固定的,可以保证整个教学过程不被中断,计划不被打乱。(3)专业性:高校招募志愿者时对学业水平和教学技能上有一定要求,并且组织较为充分的岗前培训,一定程度上保证志愿者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4)实效性:义务家教关注教学的实际效果,针对不同对象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避免了形式主义和昙花一现的现象。(5)社会认可度高:由于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面向社会实际需求,并具有较强的长效性、专业性和实效性,社会对这一志愿服务形式的认可度较高。(6)组织难度较小:服务内容基本在志愿者掌握之中,不必组织专业外的培训;服务双方的距离较近,节省了时间、人力、财力;以组织结对子的形式进行,结构较为简单,操作较为灵活。(7)契合“服务学习”理念:“服务学习”作为西方教育的理念,是指一种行动中的教育方式,通过学习与社区的合作,将社区服务与课程相联系,强调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学生成长角度来看,“服务学习”是一种以服务为载体的体验学习方式,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服务来实现知识学习和技能的提升,切实增强与同伴合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义务家教的服务形式中,无论是帮扶对象还是志愿者本身,都是学生的身份,服务的内容与自身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志愿者通过教授课业,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生动的理解和进一步升华,在义务家教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学业水平和思想觉悟,通过“教学相长”实现了“助人自助”。同时,志愿团体组织定期的总结交流会,是服务过程中的反思与提升,增强了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1.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的育人功能。(1)导向功能。在信仰导向方面,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在实践的锻炼中,在社会转型时期强化信仰,磨炼意志,坚定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在道德导向方面,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志愿精神,发扬“学雷锋”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义务家教的双方维持稳定的帮扶关系,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民生、大众疾苦,促进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成才导向方面,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有助于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能力,从课堂走进社区,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优势,做到学以致用、助人自助。(2)凝聚功能。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有助于大学生在爱国主义、志愿精神、共同理想和集体荣誉感的感召下凝聚起来,以志愿精神为纽带,整合社会资源,团结各界力量形成合力。对于志愿者来说,帮助困难家庭实现“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是他们参与义务家教的共同初衷。他们主动寻求社区合作,不计报酬为困难家庭提供帮助,通过家教队伍的团队合作,相互交流学习,不断反思和完善教学计划,提升教学效果,增强了大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3)激励功能。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切实帮助贫困学生提高学习水平,赢得各方面的认可。他们在改善弱势群体处境、平衡教育资源、促进社会公平、宣传教育价值、缓和社会矛盾等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有助于获得成就感的激励、责任感的激励和社会评价的激励,从而转化为内在驱动力,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完善,并提升志愿服务的动力。

总体而言,社区义务家教将大学生的成长空间从课堂延伸至开放的社区,在服务活动和社区交流中实现对他人的关怀,促使学生关注社会需要、思考社会问题、审视自我责任、激励自我发展,是实现实践育人功能的优势途径。

2.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的育人功能和实现路径。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在组织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校内和社会资源不足,志愿者队伍组织体系不完善,队伍流失率高,缺乏激励机制等。为完善社区义务家教,更好地实现实践育人功能,还应当从以下几点进行努力。

(1)完善组织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普遍存在组织松散、管理不善、人员流失的情况,主要是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的。社区义务家教应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组织建设。首先,社团应根据志愿者人员情况分配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将义务家教的运作流程不断改进和细化,培养干部队伍,实现自我管理;其次,应注重加强志愿者招募、管理工作和教学能力培训,做好与社区工作人员和受帮扶家庭的沟通合作,探索义务家教的新模式。

(2)落实评估和激励机制,为志愿行动提供新动力。为了更好地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调动志愿者们的积极性,确保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期化,应当建立合理的评估和激励机制。评估标准应当包括服务的量和效果,这就要求社区义务家教组织对相关情况和数据进行及时地掌握。在做好每次家教记录的通知,应当提供渠道,让帮扶对象定期反馈教学效果作为评估的依据。

(3)打造精品项目,坚持“品牌化”“基地化”建设。为了保障社区义务家教的可持续发展,还应当从长远规划的角度,建立长效机制,从自身特色出发,将社区义务家教打造成品牌化、基地化的精品项目。在社区弘扬大学人文精神,培育志愿服务品牌,可以有效促进志愿服务的开展;同时,在社区或民工小学打造义务家教基地,有助于保证服务机制的稳定性和长效性,促进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保证“实践育人”长期而有效地发挥应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何海燕,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分析及发展路径思考[J].实践研究,2014(3).

第3篇:社区教育的功能范文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已经迈向知识社会,教育正在出现新的变革趋势,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共同要求。终身教育需要通过社区教育把教育纳入社会大系统,使其成为社会各部门共有的责任、权利、义务和职能。社区教育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这样的范围更有利于推进终身教育社会的形成,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素质。

关键词: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社区学院

首先提出终身教育观念的应属杜威,终身教育是1965年12月由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处处长的保罗・朗格朗在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上提出的。后来“终身教育”这一思想被用来解释整个教育的过程。1972年,《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出版,被称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的里程碑。报告书中指出“教育将向着包括整个社会(未来的教育必须称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在这个整体内部,社会的一切部门都从结构上统一起来,这种教育将是普遍的和继续的)和个人终身(教育不是一种独自分割的活动,不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地点,在人生的某一个时期进行的,即一个人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由、自主地接受教育)的方向发展”。

20世纪初,西方世界便提出了社区教育这一概念,包括国内的许多专家都对社区教育含义做了界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侧重点。北师大厉以贤教授通过对社区教育的范畴、特征和要素进行研究给出的概念界定为“社区教育,是实现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和过程。”

一、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关系

与重视教育时间的终身教育相比,社区教育侧重的是受教育的地点。终身教育可以通过社区来发展教育的形式,使其成为社会各部门共有的责任、权利、义务和职能。

社区教育的对象是社区内的全体成员。社区教育的范围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社区教育是一种社区性的、有组织的、满足社区成员各种教育需求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整合和充分利用社区内一切教育资源,以提供“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

“全员”,即以社区全体成员,包括在校的青少年学生为社区教育对象。依据社区成员和社区发展的需求,实施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规格的教育,使社区成员人人参与学习、人人接受教育。

“全程”,是指从人的出生至生命终结的人生旅程的全过程教育,包括胎教,儿童、青少年、成人和老人的教育,在职教育、就业转岗培训教育、闲暇教育等。社区都在持续不断地提供学习和教育。

“全方位”,指社区教育是全面教育的过程,包括知识、能力、道德、精神文明、文娱和健康等多方面的教育,满足“学习”、“谋生”、“乐生”的需求。

社区教育在终身教育的实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其特有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二、发挥社区教育的功能

(一)发展社区学院

社区学院既是社区教育的实体,也是终身教育的实体和构建学习社会的实体。社区学院的办学宗旨和原则应是依托社区、立足社区、服务社区。社区学院与社区是互动关系,谋求共同发展。

社区学院的办学形式灵活、功能多样,可以为社区的发展提供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且能够促进社区人员的就业和自我发展。

社区学院根据其办学性质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社区教育中心性质的社区学院,以培训社区成员工作技能为主,开设专业性课程;第二类是高等教育性质的社区学院,通过社区学院为民众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拿到普通高校文凭;第三类是混合型的社区学院,也就是将前两类社区学院的功能结合。

社区学院的层次是根据省市区县的等级来划分的,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融合,以满足各社区的教育需求,提高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

(二)发展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是成人教育的一种,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不需要像普通学校那样在教室内学习,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地点进行学习,更加灵活便利。远程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社区教育很重要的一项尝试。

(三)建立回流教育制度

回流教育概念是由瑞典教育家巴莫(Palme O)在1968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教育与工作可以轮替。1973年OECD出版报告书《回流教育:终身学习的策略》一书,强调教育机构应具有开放性,且有弹性,使工作的成人于需要时随时有机会回流参与学习。学校要给有工作经验的人提供回校深造的机会,允许学习过程可以分段进行,学分可以累积和转移,学习年限可以延长并有弹性,以便于获得最终的文凭或学位。

(四)从重视学历到重视经验的转变

发展终身教育、社区教育,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淡化现在以学历、文凭为主要标准的招工、用人制度,试把经验、技术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我国社会较早地把学历、文凭与入职、工资、评职称、升迁等挂钩,经验丰富的人往往被埋没了。如果我们能够转变观念,让人们通过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得到更多学习的机会,重视资格证书和实际经验,创立真正的知识型社会。

一直以来,我国单位功能要远大于社区功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一般是公有制的,具有许多社会性的功能,包揽单位职工的就业、教育、劳保、福利、住化房、医疗、生育甚至子女上学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单位社会的状况,将自己承担的社会事务从单位剥离,移向社会,主要是移向社区。由“单位人”向“社区人”过度,这就要求社区的功能越加丰富,逐步替代过去单位所有的教育、后勤服务、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交往功能。因此,可以说21世纪社会的功能将集中在社区,实现终身教育需要以社区为基础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保尔・朗格朗(Paul・lengrand)著.终身教育引论[M].周南照,陈树清译.北京:中国对外翻出版公司,1985,19-59.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韦钰著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43-67.

第4篇:社区教育的功能范文

摘 要:城镇社区文化建设不仅能优化居民生存生活的文化环境、自然环境,还能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丰富的物质载体,有力的舆论支持以及良好的文化条件,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探索城镇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镇社区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城镇及城镇社区文化的涵义

城镇是城市的外延,是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过渡地带。城镇,通常指的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具有一定规模工商业的居民点。关于城镇,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根据新华词典关于城镇的解释,城镇有两个主要特征:第一,城镇是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型居民点;第二,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具有一定规模工商业的居民点。而且我国规定,县及县以上机关所在地,或常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10万人以下,其中非农业人口占50%以上的居民点。

社区文化是“在特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所共同反映出来的行为模式、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等文化现象的总和。”①它主要包括社区文化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社区精神、社区行为准则、社区制度、社区环境等。因此,城镇社区文化则是指在城镇辖区内的社区文化。

二、城镇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②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城镇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指,城镇政府和社区工作人员遵循社区居民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坚持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原则,以社区发展为共同目标,以学习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对社区成员进行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城镇政府和社区工作人员是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全体城镇社区居民是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

三、城镇社区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述

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长久的活动,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项长久的工作。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传统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不明显,通过推进社区文化建设,能促进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

(一)导向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并通过理想信念来凝聚社会、激发动力、指导行为。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也具有导向作用。但文化的导向作用效果取决于文化的取向。

因而,在城镇社区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既表现在对社区成员个体的思想行为的引导,同时也表现为对社区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这种作用具体表现为,首先,通过倡导符合社会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模式,调解社区内存在各种问题、矛盾、困难以及冲突等,使人们能够和睦相处、互助友爱,为社区和谐发展共同努力;其次,通过为社区各类型群众组织相适应的文化活动,为他们营造健康、方便、舒适的活动场所,使社区成员在安定、舒适的社区环境中接受社区文化的熏陶,并在各种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教育,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思想素质。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将引导社区文化建设强调特定的文化理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引导人们积极追崇理想和目标。例如,提倡发扬“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美德,将对社区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

(二)服务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在城镇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服务功能表现为:其一,为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服务。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以社区文化建设为契机,利用社区文化为载体,寓服务理念、服务思想于社区工作、社区活动中,向社区传播服务精神,引导社区居民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如社区居民积极借鉴、吸收有益文化,自觉担负起批判、抵制有害文化的重任,自觉为维护、丰富、发展主流文化服务。其二,为社区成员服务。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为社区文化的建设、发展营造良好的思想条件的同时,也传导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使人们形成了较强的服务意识。因此,社区居民在社区的生活中,始终和睦友爱,互帮互助,促进社区共同家园的形成。此外,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还要进行社区文化环境优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造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氛围,为群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服务。

(三)规范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功能,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按照道德、法纪的准则、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首先,表现为道德规范功能。社区通过宣传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并利用社会道德舆论进行行为导向,培养居民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其次,表现为法律规范导向。社区通过对法律法规、制度章程、条列规范的宣传、教育,并利用监督检查、强化管理的方式进行行为导向,培养居民养成良好的法制意识,从而提高居民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促进社会稳定、有序发展。再次,表现为秩序规范导向。社区通过制定社区行为规范、行为准则、社区制度以及社区活动规则、办事流程等,有效化解社区居民之间矛盾,调整之间的关系,并产生一种自我约束作用,有效维护社区秩序,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为社区发展有序进行。

(四)育人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是通过培养、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来实现的。在城镇社区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主要表现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社区居民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在文化多元的复杂社会中,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鉴别能力、批判能力。从而引导社区文化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文化作为一种知识形态,影响着社区居民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因此,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是社区文化育人功能发挥的前提,社区文化育人功能促进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发挥。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辩证统一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之中。

(五)凝聚功能

城镇社区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功能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社区成员在共同目标、利益和信念的基础上,通过共建机制,使社区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吸引,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集聚、凝结的社区合力和整体效应。社区文化在其中起着“粘合剂”作用,能把社区内的成员“粘合”在一起。社区通过多种文化活动吸引居民参与,使他们从生疏到认识,从认识到熟悉,增加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产生一种凝聚力,形成共同的理想和希望。社区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居民都是家庭中的一员,社区文化将使他们产生主人翁的责任感,使他们乐于参与社区的事务,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社区的繁荣作出贡献。(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学院)

注解

① 袁德.社区文化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4

②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

参考文献

[1] 袁德.社区文化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4

[2]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

[3] 牟红红;丁慧民;沈媛媛.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2007年13期

第5篇:社区教育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社区教育发展;指标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6-87 -02

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实质是在一定的城镇社区域范围内,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为提高社区成员的基本素质和生活质量而开展的教育服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开展的教育服务。其中,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对社区教育的知晓度、对地方高职院校的社区服务的认同度、社区企业对地方高职院校的培训满意度等是地方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的主要目标和重要指标。本研究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将从“五层面四个度”,五层面即经济建设层面、政治建设层面、文化建设层面、社会建设层面、生态文明建设层面等提出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的绩效评价和指标体系。

一、问题提出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在普及发展社区教育的基础上,加大各类教育和学习资源的统筹协调与整合开发,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沟通。”实际上地方高职院校作为区域性高等教育机构,发挥其优势和作用,积极参与社区教育,不仅是高职教育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也直接关系着和谐社区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探索评价地方高职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标有利于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与社区教育的联系,搭建双方共同发展的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一)社区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发挥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的社区教育功能,完善相关指标体系建设

2013年鲁昕副部长在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也提出要努力拓宽教育渠道,推动社区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逐步形成,社区教育已经步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其社会化趋势也日益明显。因而需要整合各方教育资源,需要发挥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的功能和作用,构建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标体系是完善相关服务,促进社区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参与社区教育也是现代高等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构建指标体系是促进高职院校更好服务社区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服务社区,参与社区教育的职能是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职能之一,是由高等职业院校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在从传统社区向学习型社区的转变过程中,这种转变对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的实现提出了新的要求。何为服务社区教育以及如何服务社区教育需要通过一定的指标体系构建来完善,通过完善相关的指标建设,构建出适合社区实际和地方高职院校特点的指标是促进高职院校更好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标体系,关键是“五层面四个度”,即经济建设层面、政治建设层面、文化建设层面、社会建设层面、生态文明建设层面以及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对社区教育的知晓度、对地方高职院校的社区服务的认同度、社区企业对地方高职院校的培训满意度。

经济建设层面:发展规划,区(县、市)、街道(乡镇)均制定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并列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社区建设规划和教育事业规划之中,并加以认真落实。

政治建设层面:制度建设,建立并实施社区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责任目标制度、会议制度、资源共享制度、机构和队伍建设制度、经费投入制度、评估检查制度、激励制度等,并纳入政府教育督导评估范围。

文化建设层面:宣传动员,通过多渠道,采取多形式向社区成员宣传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思想。基地与网络建设,积极推进终身教育网络建设,建有网络学习平台,社区数字化学习取得明显效果。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和服务程度较高,社区内教育培训机构教育资源共享度高;社区内非教育机构教育资源得到较好地开发和利用;社区重视无形教育资源的总结、提炼和利用;社区积极建设学习资源服务圈。

社会建设层面:资源开发和服务,社区内高等学校等积极向社区开放,为社区教育服务;社区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学习资源服务圈。注重社区教育机构能力建设,积极开发具有社区教育特点的课程资源,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区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文明建设层面:社区成员终身学习理念和社区归属感有明显增强;社区成员精神生活质量和环境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改善;社区和谐稳定,文明程度较高。

“四个度”指的是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即对接受社区教育服务的满意率达70%以上;对社区教育的知晓度、认可度,即对接受社区教育服务的知晓度、认同度达80%以上;对地方高职院校的社区服务的认同度,即社区企业对地方高职院校的培训满意度达到80%以上。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和服务程度,即社区内教育培训机构教育资源共享度高,社区内非教育机构教育资源得到较好地开发和利用,社区重视无形教育资源的总结、提炼和利用,社区积极建设学习资源服务圈。

三、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

面对我国城镇社区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发挥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的功能和作用是改善这一状况的重要途径。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无疑是对我国城镇社区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改进,积极实现资源共享和竞争优势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高职教育在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方面也是有益的探索。

理论意义方面,随着我国城镇社区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社区教育由政府承担或者社区自身承担已经出现问题。教育资源不足,包括师资的不足、教学设施的不足,竞争力弱,与地方高职院校的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探索构建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标体系,深入研究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在社区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剖析其背后的动机,分析其主要模式,可以丰富和发展我国社区教育理论的研究,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补充。

实践意义方面,面对我国城镇社区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发挥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的功能和作用是改善这一状况的重要途径。探索构建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标体系,对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在城镇社区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研究对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以及建立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的实践活动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对我国城镇社区教育进一步改进工作,积极实现资源共享和竞争优势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也是对高职教育在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方面的探索,真正体现出大众教育、公共服务的特点,而这也是对高职教育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

实际上,知网搜索的文章发现,“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的理论探讨还比较概括化;实践层面也大多是地方性的工作与具体经验情况的介绍,要么单从宏观层面上介绍,要么只从微观的具体操作层面上探讨;注重中小学与社区的结合,而忽视了高校与社区的互动。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的指标体系建设基本没有涉及,导致双方的合作不能真正发挥地方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的特点,更不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与社区的区域优势,也较少挖掘它在城镇社区教育方面的价值与作用。因而,从“五层面四个度”探索提出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的绩效评价和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牛俊杰,张侃侃. 以学校为先导的社区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07):128-130.

[2]崔巍.自学考试与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3]李焰.高等教育与社区教育联动发展新机制的构建[J]. 现代教育管理,2011,(06):36-38.

[4]肖雯. 高等学校对构建学习型社区的作用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

[5]郝美英,张维. 论社区教育中高校资源的开发[J].成人教育,2010,(08):23-24.

[6]杨里平.论学校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沟通[J]. 职业技术教育,2003,(25):58-60.

[7]宋诚英.依托高职资源构建信息化社区教育的探究[J]. 高教探索,2010,(03):116-119.

第6篇:社区教育的功能范文

1、社区教育有其产生的必然性

首先,社区教育的产生是适应并促进现代社区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可以说,现代社区建设是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在我国,它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90年代以来,我国现代社区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要加强我国基层政权建设,必须发展社区建设,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国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随着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推进和社区管理中心的下移,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突出;要深入开展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发展社区建设,因为社区将成为区域间企业、事业单位的依托或者说是托盘;再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知识社会的来临,都更需要加快发展社区建设。只有建设好一个一个文明的学习型社区,才能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终得以落实,最终建成学习化社会及终身教育体制。

第二,社区教育的产生是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需求和终生发展的需要作为社会的人,终生生活在社区之中,社区也同样伴随人的一生发展。随着社会性职能向社区的转移,社区发展在客观上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迫使人们不得不终身坚持学习、接收教育,不断更新自己的智能结构。同时,社区经济发展所引发的职业流动,也迫使劳动者提升自我。从这个角度来说,社区教育实质是人的终身发展教育。因而,社区教育课成为最能满足社区成员终身发展需要的一种教育形态。

第三,社区教育的产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从现有的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教育指导方针,到教育实施途径、监督与反馈,再到教育再思考与完善,都要求有人们的积极参与。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深入到最广泛的基层群众当中,是社区教育产生的最具价值的一个方面。而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终生学习体系也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这就要求社区教育充分挖掘和统筹社区的教育资源,建立多层次且多效果的教育网络。第四,社区教育的产生由其本身特殊性所规定将本社区内的经济发展与本社区内的人才培养密切联系,也就成为社区大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社区教育有其特定的地域空间、研究对象、教育规律等,它不能被泛泛地纳入目前教育分类中的任何一个教育领域。其教育主体的全员性、教育目标的多层次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等等,都促成社区教育实践的深入发展。

2、社区教育产生的基础

第一,社区教育实践活动是建立社区教育的实践基础社区教育是社区内各种教育因素的整合,带有综合性。观念的更新、教育实体的普遍建设、教育管理网络的形成等都使这一教育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社区教育研究成果的积累是建立社区教育的理论基础仅从我国来看,各种公开出版或发表的社区教育论著、重点课题、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一大批社区教育理论成果的积累为建立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为社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可借鉴材料除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建立社区教育的哲学基础外,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是社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此外还有社会心理学、成人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对社区教育学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材料和可依照的论据。

二、成人教育对社区教育之功能

成人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根本途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战略发展的重中之重。正是基于这种重要的地位以及成人教育开放的教育理念决定了成人教育与社会联系更直接、更密切,能更好的发挥其社区内全方位的服务功能。这里的功能是指,由自身的本质属性决定的、自身所具有的满足社会的功效。

1、成人教育在社区教育中的基本功能——促进社区成员的成长与发展,提高其素质,为社区成员终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区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是特定地域空间的人的社会共同体。人一生都生活在社区当中,社区对人的素质形成和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社区成员成长和终生发展的载体。所以说,在社区内进行成人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既能达到人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的目标,又能与发展着的自然、社会保持动态的平衡。这主要是由于成人教育的全员性、全方位性或者说是广泛参与性。

2、成人教育在社区教育中的派生功能——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提高社区成员生活质量,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不仅奠定了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还越来越成为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通过实施社区成人教育,可以增强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和社区归属感及社区发展的责任感,可以培养社区成员为社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能力,提高社区成员的道德水平,使社区成员在社区可持续发展中更好的起主导作用,推动社区发展。也由此可见,社区内的成人教育本身已成为社区发展的重要内涵。

三、成人教育对社区教育之作用

所谓作用是一事物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对他物的影响。对于社区教育,成人教育具有一般教育所拥有的作用,但此外也有对其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在一定的社区环境中,它对社区成员及其生活的氛围所起的影响作用。

1、成人教育全面提高社区成人素质,辅助社区内各项教育的实施

成人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旨在促进人发展的教育”,根本目的是促进成人个性自由而充分地发展与完善。目前,成人教育学科范畴已经涵盖了法制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以及文艺欣赏、审美教育、闲暇教育、家政教育等丰富的内容,这有助于人们完成向“现代人”的全面转变。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成人教育又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将老年教育、妇女教育、残疾人教育及社会其他弱势群体的教育纳入其中。现展程度上的成人教育对成人素质的提高具体表现为提高成人的身体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成人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掌握科学技术并具备高素质,在他们积极参与到社区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发展中后,社区发展可能会进入良性循环。成人教育促进社区经济建设,为社区教育奠定物资基础社区自我组织、自我创新机能的完善,社区生活的生机与活力的勃发,源于社区居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只要有了经济创造主体的高素质的人,社区发展才会成为可能。社区内成人教育不仅是社区发展的构成要素之一,而且又可以通过提高社区成人素质进一步推动社区发展。首先,成人教育能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有效地推动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社区内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基础设施;其次,成人教育能有效地促进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进行人类文化的传递和传播,创造并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

第7篇:社区教育的功能范文

一、社区教育的主要模式及其利弊

我国的社区教育经过上世纪80年代初期起步、9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快速发展,社区教育功能不断完善,教育形式逐渐丰富。在社区教育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型、教育实体主导型、社区学院综合型以及地域自治型等社区教育模式,有学者认为,目前,最普遍的是政府主导型的社区教育模式。其内涵为:政府作为所辖行政区域的社区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以社区服务和社区文化为着眼点进行的各种知识传播、文化传承、技能培训、活动实施的社区教育所构成的一整套教育网络。其运作方式为,政府相关职能科室按行政方式布置,检查社区教育工作,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有当地党政领导挂帅,有关职能部门和驻区单位参加社区教育工作,即“政府牵头、社会参与”模式。该模式易于基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并可在一定限度内调动区域各类资源,但也存在一些弊端,表现为主要靠基层政府一个主体或是教育一个部门的力量:有些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虽属体制内的力量,但仍游离在社区教育之外;而企业由于社区教育公益性和自身追逐营利性之间的矛盾,究竟如何科学定位与合理处理,目前还没有形成积极参与的局面。当然,也有些社会力量,如民间社团对社区教育表现了空前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但往往力量比较单薄,一时又难以承担比较重要的社区教育任务。这些都制约了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社区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性瓶颈。那么,如何不断提高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并在社区教育中积极发挥基层政府的统筹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促进社区教育模式的完善和社区教育的发展。

二、不断深化对社区教育的认识

在我国社区教育的实践中,教育部把社区教育定义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开展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从教育部给出的社区教育的定义可以看出,社区教育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即具全民性。所谓全民,就是面向社区所有公民,人无老幼行业之分,只要有学习需求,教育就为其提供服务;另一方面,社区教育是由社区举办的教育,是充分发挥社区教育资源的作用,提供全程的教育服务。所谓全程,就是面向人的一生,年龄无论长幼,学业无论高低,只要有学习需求,教育就为其提供服务;再者,社区教育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这样的目标主旨决定了社区教育的内容具有全面性,所谓全面,就是面向各种学习需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层面、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文化基础和技能培训,社区教育都要为其服务。一言以蔽之,社区教育是协调、管理、优化、整合地区教育资源,实现学校、社区、家庭具有共同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的终身教育体系。社区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社区、社区组织、学校、教育机构、参与者等。明晓社区教育的定义和参与要素,基层政府在做好社区教育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服务的全民性原则。社区教育的服务对象是以成人为主的全体社会成员。服务的全民性原则是指社区教育要面向社区所有公民,人无老幼行业之分,只要有学习需求,教育就为其提供服务的“全民共享学习”的普惠性、包容性社区教育。在知识社会与终身学习背景下,要面向社会、面向全民,大力开展各种社区教育活动,扩大全体社会成员参与社区教育的机会,实现公民受教育的权利。通过多种渠道和资源,为社会全体成员提供开放灵活的学习机会,为学习者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提高素质提供有效服务。要重视社区教育的机会公平,把发展社区教育作为保障教育公平、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统筹的全面性原则。是指发展社区教育要加强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效调配和整合,包括体制、机制、政策、资金、技术等。发展社区教育涉及众多政府部门、各种社会组织与教育资源,政府在社区教育中的统一协调和监管作用不可缺位,要逐步建立“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在加强社区教育的认识和操作层面进行积极干预,有效调动机构、社区、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共同致力于社区教育的发展。还应进一步明确政府各部门责任,通过制定发展规划、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基本标准等,统筹指导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社区教育。

机制的创新性原则。是指发展社区教育要构建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机制体制。2004年,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逐步建立起适应社区建设和居民学习需求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教育培训模式,促进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期望建立一个“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是指人们的学习不再以职业和经济上的目的为手段,而是以培养和完善人性为目的,成为自发形成的并以自主愿望为标志的,有利于自身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因此,必须深化社区教育体制改革,努力探索与培养和完善人性相适应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社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各自的优势,鼓励和支持各种公共教育文化机构面向社区开放公共教育文化资源。

教育的实效性原则。是指发展社区教育必须立足区情、街情,明确社区教育重点。一方面,以从业人员就业创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为社区教育为重点,并不断注重社区教育诸方面人员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相互协调,确保社区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另一方面,要重点给予社区成员基本道德素质教育,通过较长时间甚至伴随一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努力突出重点的同时,逐步拓展社区教育的资源、途径和机会,坚持加强质量管理,探索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改革社区教育内容和方法,更好地适应学习者实际需求。

三、切实发挥基层政府在社区教育中的统筹作用

国家《规划纲要》关于社区教育战略目标的具体设想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2004年12月1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年6号),从“增强社区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明确开展社区教育的原则、目标,推进社区教育的主要任务、采取的主要措施,保证社区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四个方面规范了当前我国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成为当前开展社区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为此,基层政府在发展社区教育中应切实有效发挥好五个方面的统筹作用:

1.在社区教育的内容选择上发挥统筹作用

从社区教育的功能定位即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等方面看,社区教育的内容广博。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国家的法律法规、社区行为规范、有序的政治参与,党团员教育、精神文明教育、妇女教育、人口和计划生育教育、安全生产教育,社区居民的知识技能培训、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培育崇尚先进、团结互助、积极向上、健康科学的文化等等。如此广博的社区教育内容,要求基层政府要紧密围绕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与社区建设的各方面工作沟通和衔接,注重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需求,确定相关的培训课程和教学内容,加强培训课程和教材的建设工作,拓展和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逐步实现有学习能力和学习要求的社区居民“人人皆学”的目标。

2.在社区教育的形式载体上发挥统筹作用

基层政府要积极创新社区教育载体,不断丰富社区教育形式。品牌活动推动社区教育。比如近年来北京市西城区开展的“百姓宣讲”、“周末大讲堂”、“微型党课”、“道德讲堂”等,深受广大市民欢迎;信息网络助力社区教育,结合学习需求,不断丰富、整合社区教育课程资源,提升数字化社区教育网络水平,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学习时空:学习成果印证检验社区教育。进一步做好市民学习积分认证工作,不断增加新的市民学习积分认证点,方便广大居民学习,使居民个人学习与终身学习的信息存储、学分认证、学分积累、学分兑换等管理功能更加方便实现对接;强化合作拓展社区教育,加强与社区学院合作,主动将自身开展的教育学习工作,如社工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课程等,整合到市民终身学习成果认证制度中来,通过认证制度进行学习的记录、评价、奖励兑换,使学习认证与升学、就业、入职等建立联系,实现认证制度的融通持续发展。

3.在社区教育的主体培育上发挥统筹作用

目前,社区教育最普遍的模式是政府主导型社区教育模式,该模式有利有弊,前文已经赘述。在完善该模式的同时,基层政府要积极培育社区教育的主体,要充分利用社区内现有各类教育资源,横向联合,纵向沟通,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使现有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基层政府要积极协调各类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种文化体育设施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社区开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特别是要依托社区内普通中小学和各类职业学校、成人学校面向居民开展教育培训服务,使其成为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力量;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社区成员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放手培育社区各类中介组织、评估机构、办学机构和市场组织,鼓励社区各类教育组织按照市场法则独立办学;扩大社区办学的自,形成灵活的办学机制和运行机制,最终实现政府服务社区、社区自我发展的新型社区教育发展模式。

4.在社区教育的机制体制上发挥统筹作用

众所周知,社区教育不可能独立存在,它的开展涉及到多项其他的行政事务,包括财政、教育、民政、劳动、文化、卫生和城市管理多种领域的合作工作。基层政府要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协调,逐步完善与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社区教育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基层政府要把开展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推进社区建设、建立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和措施,纳入区域事业发展计划。基层政府要成立党政领导任主任的跨部门的“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建立政府主导、教育牵头、政府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切实解决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和职称评审等问题,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适应社区教育发展需要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同时,积极探索社区教育师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制度试点建设,促进区域化社区教育的师资水平得到良性的提升与发展。

第8篇:社区教育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 学习型社会 终身教育体系 社区学院

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推动力量。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条件、资金投入、人才培养模式等已不能满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类型、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提高全民素质和受教育程度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就业的压力、生存的需要迫使人们接受高层次的教育,为此社会要求建立和发展社区学院。社区学院顺应我国高教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高教大众化的需要,协助解决社会问题,透过社区学院独特功能的发挥,引导社会进步。

一、大力发展社区学院的现实意义

从国家意志和社会发展要求出发,社区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人民大众的素质,提高民族凝聚力,获得国家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的内源性动力。

终身学习的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通过某种运动方式使国民达到自觉学习的程度,也不可能只通过宣传和管理就能形成学习型社会。而必须以人为本,循序渐进,引导需求,指导学习,为市民创造有效的、便捷的学习条件和机会,通过服务使终身学习成为民众的自我要求和人生动力来得以实现。在这方面,社区学院将能够充分发挥它的大众化教育的功能优势和特有的作用。

由终身学习随之带来终身教育的开展与发展,体现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教育对人们的学习能够提供科学的、更为有效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帮助人们在成人阶段的学习中获得更为有效的结果就成了终身教育的社会责任。社区学院从诞生起发展至今,切切实实通过社区教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区教育针对基础教育以外部分的学习领域,并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所以,在社区教育中发挥龙头作用就落到了社区学院身上。

二、探索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路径

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充分发挥社区学院的作用,更好地服务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社区学院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发展。

(一)拓展学院功能,建设学习型学院。

为进一步发挥社区学院在区社区教育中的龙头作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社区学院应该本着“立足社区,服务社区”的办学宗旨,从自身的基础建设和服务功能的开发做起,了解需求,引导需求,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构筑通道,指导服务,坚持高标准建设学院,把内涵发展与服务社会需求结合,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扩大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力。在拓展学院功能上,应该做到“两主动三提升”。

1.“两主动”指的是主动对接社会需求,主动纳入服务体系。

社区学院紧跟区域发展步伐,以区域发展为契机,开展有影响力的活动,积极主动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社区学院应该通过主动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相关组织对接,与区各委办局对接,与各街乡对接,主动纳入区域管理体系、服务体系,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努力发挥社区教育龙头作用,把教育培训送到街、乡最基层,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需求,帮助提升区域人文素质。

2.“三提升”指的是社区学院在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管理能力、教学能力。

社区学院应该紧紧围绕落实区域发展要求来推动学院工作,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凝练服务特色,夯实服务基础,加大服务力度,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围绕区域应用型人才需求和居民社会文化教育需要,进行整体策划、项目设计,强化内涵建设,提升管理能力;通过组织教师培训等系列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指导街乡开展社区教育能力。

社会发展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对社区学院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提升学习力,以学习力提升创新力,以创新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价值,才能更有效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二)创新培训模式,积极推进非学历教育。

非学历教育培训是服务社会的重点。社区学院应该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主动建立与区内有关部门、机构的联系,了解他们的教育需求,制定培训菜单,应需开展培训。在做大做强原有培训项目的基础上,探索热点,拓展新的培训项目,拓宽培训领域,扩大培训覆盖面,努力塑造新的培训品牌,使社区学院成为更多部门的培训基地,为区域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为了扩大社区学院非学历教育的影响力,提供全方位、多层面、多类型、针对性强的培训,满足区域在岗、转岗、新上岗人员的需求,提高区域行业、企事业单位员工业务素养和能力水平,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社区学院在推进非学历教育培训方面主要应该“创新两模式,推进两开发”。

1.“创新两模式”指的是创新培训项目管理模式和创新培训培养模式。

建立以项目管理为基础的培训管理模式,构建项目开发管理的新机制。整合教学、研究、职业认证各种资源,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加强培训内容体系建设,建立多种培训模式,满足社会需要。建立专家、用户、社会评价三位一体的追踪反馈体系,形成改进机制。推进培训与社区教育的有机互动。

2.“推进两开发”指的是开发培育培训品牌项目和开发合作办学。

分类培育培训品牌,根据社会需求和不同人群特点做好项目开发。重点开发直接服务区域发展,推进落实区域发展要求的项目。做精做强政府培训项目,开发面向市场的自主培训项目,挖掘更高层次的涉外培训和企业培训项目,不断地扩大培训的规模。继续加强与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企业行业的紧密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引进智力、引进品牌、引进服务,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的效益。

(三)完善社区教育体系,服务社区教育。

开展社区教育是对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强化,社区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立足于社区,为社区居民服务,以鲜明的针对性特征保证教育的定向性和有效性,通过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活动,提高区域内居民整体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1.逐步理顺社区教育体制机制,加强对社区教育的指导。

社区学院应该积极构建组织模式,通过健全学院与街乡的服务机制,完善学院对街乡的指导模式,健全文明市民总校对中心校、基层校的管理模式,积极推进社区教育组织管理体系建设。

2.不断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为社区教育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充分利用社区学院师资,稳步推进教师下社区工作,为社区居民提更实用性课程和紧贴生活的讲座。对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社区教育的相关培训,并注重在实践的过程中锻炼队伍。打造社区教育“平民教授”,扩大社区教育工作者在社区居民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3.积极推进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和师资库建设,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

探索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模式,采取自主开发、委托合作和购买课程的形式,积极推进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积极搭建社区教育网络课程平台,组织教师对社区居民进行网络课程推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选拔培养骨干教师参与脚本撰写和课程录制工作,同时探索由教师根据主题开发和认领课程的模式。在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不断完善与扩大师资库,强化师资库的长效管理。通过整合这些社会资源,增强社区学院的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区居民对社区学院师资和课程的需求。

4.精心打造社区教育特色品牌,扩大社区教育影响力。

通过社区教育实践,积累经验,精心打造特色品牌。不断创新,围绕区域发展要求,打造出更多新品牌,同时指导指导街乡开展品牌创建。

5.探索建立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完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

借助社区学院比较成熟的教育教学平台,在此基础上探索分类管理的学分积累与转换机制,促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逐步建立起学分互认的大格局。

6.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打造网上社区学院。

通过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强网络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建设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社区教育、学院管理四个信息化平台和社区教育平台管理系统,为区域社区教育的组织管理、教育教学、宣传推广、评估考核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并与网下教学同步开发社区教育网上学习及管理平台,打造网上社区学院,形成整合院内外资源的课程开发模式。

(四)加强社区教育研究,引领社区教育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社区学院应该通过深入社区开展各项活动和调研,学习、搜集、了解、研究了大量基层社区教育的实际资料和社区工作实际案例,在此基础上开展大量社区教育应用型研究。这些研究既包括对城乡结合部社区教育问题、农村城市化问题、城市流动人口问题等热点、难点问题的调研与分析,又包括对社区民间组织与和谐社会发展、社区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社区居民需求与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等多方面问题的探讨。通过加强社区教育研究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区域人文素质;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心系民生需求;不断探索实践,形成特色品牌。要在加强学习型城区建设研究会建设的基础上,打造更高水平的研究团队,提高社区学院社区教育研究水平,为区社区教育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李洁.建立学习型社会 大力发展我国社区学院.中国农业教育,2004,(1):41-49.

第9篇:社区教育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社区学院;建设;指导;培训;发展

2011年5月句容市成立了社区学院,为全方位提升全市社区教育水平,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2011年11月顺利通过了江苏省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与省级社区学院创建的验收,并于同年12月通过江苏省教育厅复检,被正式确认为江苏省标准化社区学院。句容市社区学院的创建有力促进了全市社区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推进了城乡社区教育一体化进程,全市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基本形成。通过学院成立两年来的实践,我们有以下共识:

一、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社区学院切实可行

学院依托江苏电大句容学院为主体组建,与句容市教师进修学校、江苏电大句容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句容办学点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学院为独立法人单位,明确编制为6人,任命了院长、副院长(兼任),设有社会培训处,配备了主任、副主任(专任)。制定了《句容市社区培训学院章程》、《句容市社区培训学院岗位职责》《句容市社区培训学院管理制度》等,奠定了学院成长、发展的基础。目前承担着全市社会教育、成人培训、成人高等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高等职业教育等相关教学任务。在推进社区学院的工作过程中,开放教育、高职教育、教师教育、社区教育互为融合、相互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得到提高,学院综合办学效益得到初步显现。

二、在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上社区学院大有作为

(一)发挥指导功能,服务基层社区教育需要

1.开发社区教育草根读本。学院将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制定并下发了《句容市社区教育乡土教材编写规范》,针对编写过程中的问题,定期组织召开专门的研讨会,形成解决办法,优化课程内容编制。在江苏省首批优秀乡土课程(读本)评选中,我市获优秀组织奖,全市有12门课程获奖。

2.开展社区教育课题研究。发挥业务特长,制定了《句容市社会教育课题研究指导管理办法》。指导各社区教育中心结合工作实际,提炼研究课题,以课题实验引领实践工作开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全市共有10项江苏省社区教育立项课题在研,在学院的组织下,召开了课题开题培训会,中期进度汇报交流会,其中2个已完成结题申请。

3.服务培训质量需求。积极参与各乡镇(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举办的培训活动,提供师资、课程等优质资源服务,并指导培训活动的规范化开展。

4.推动数字化学习。社区学院主办的“镇江·句容学习在线”,是江苏学习在线首批七家联盟建设单位之一,学院坚持做到以制度为保障,推进网站建设;以质量为核心,提升网站内涵;以服务为手段,推广网站应用;以宣传为手段,聚集网站人气,目前网站注册人数已达1966人,已取得学分的用户达605人。

(二)开展自主培训,提升社区教育办学质量

学院组建并完成基础设施更新后,便主动走向社会,推介自我。依托学院网站、部门、社区、企业、单位教育培训信息,针对学员学习需求,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社区培训服务,做到学院教育资源全面向社会开放。

1.以社区课堂为阵地,开设社会文化类课程和讲座。将“市民讲坛”活动的开展,作为发挥学院功能,促进市民素养提升的重要工作来抓,聘请了市内各行业专家成立了社区教育讲师团,并与市委宣传部、教育局、妇联、文广体育局、新闻中心联合召开了隆重的聘任与开坛仪式,举办了市民法律知识讲座、老年书画培训、老年人计算机培训、普通话知识培训、家庭教育知识讲座,深受居民欢迎。连续两年承办了句容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在社区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开展技能性培训。组织了“创办你的企业(SYB)”培训、家政服务员培训、十字绣技能培训、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插花技术培训等项目,不断满足群众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需求。

三、推进学院内涵持续发展重在标准化、特色化

句容社区学院已经启航,但与学院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制度建设要再细致,经费保障需加强,人员配置要增加,师资队伍要完善,设施资源需发展,特色创新上要努力等等,目前学院的发展重点是:

(一)发展定位科学化。定位决定地位,思路决定出路,科学定位学院的发展是构建完善我市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工作。学院要“立足社区,服务社区”,就要建设成为满足市民学习需求的教育培训中心;学院要“指导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就要建设成为社区教育的业务指导中心;学院要“构建广覆盖、分层次、有特色的终身学习平台”,就要建设成为远程网络学习中心。三个中心建设的落实,将为学院功能的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日常管理制度化。针对学院开展社区培训、进行社区教育研究、加强社区教育工作指导的工作职能,切实完善现有的工作制度,并针对新的需求建立新的工作制度,以保证各项工作有标杆,能正常有序落实。

(三)保障机制规范化。推进社区学院建设与功能的发挥,人力资源和经济实力是基础。在队伍建设上,要首先抓紧抓好“培训者的培训”,加大人才建设力度,加强现有队伍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在经费使上,要向培训活动的组织开展倾斜,保证社区教育活动质量的不断提升。

(四)资源建设现代化。在进一步完善社区学院资源向社会开放的同时,主动对接社会有关部门,努力推进区域内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提升资源整合利用的效能。继续完善“镇江·句容学习在线”的建设,依托江苏学习在线的硬软件资源,加强本土特课程的开发。促进市民学习制度的完善,引领市民开展数字化学习。

(五)项目活动特色化。在逐步做到培训活动常态化的基础上,要着力推进特色项目建设,指导各镇社区教育中心大力推进社区教育“一镇一特色、一地一品牌”的举措,以项目为纽带,链接起地方特色、社会资源与居民的需求。(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教育局职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