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制度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财务内控制度;企业发展;重要性
就我国当前情况而言,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发生了显著增加。企业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保障自身的良性发展,需要充分结合自身的运营特点、市场需求等因素,对自身的财务内控制度进行合理优化,进而促进财务内控制度调控作用的有效发挥。
一、财务内控制度
(一)财务内控制度的概念
财务内控制度是指,通过相关制度条例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作出合理规定,以此保障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从发展的角度来讲,财务内控制度作用的发挥能够降低企业不合理财务问题的发生概率,使得企业从生产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从发展的角度来讲,财务内控制度的应用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财务内控制度的功能
结合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应用经验可知,财务内控制度的功能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调节功能。从企业以往的运营经验可知,在外部因素及内部因素的联合作用下,企业的某些标准及财务活动常常会产生一些偏差问题。例如,企业某产品生产过程产生的成本开支超出了预算等。应用财务内控制度之后,预算及成本开支之间的差距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进而提升企业财务活动的平衡性水平[1]。
2.反馈功能。财务内控制度的反馈功能主要是通过财务数据信息的得出体现出来的。对于企业管理人员而言,他们需要利用财务内控制度的反馈功能获知真实可靠的财务管理数据,管理人员会利用这些数据作出对企业有利的决策,逐渐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水平。
3.协调管理功能。对于企业而言,其财务管理工作涉及的部门及员工数量相对较多。当某个部门或员工的工作出现问题时,其财务管理质量会受到不良影响。应用财务内控制度之后,企业各个部门及员工被整合成一个整体,财务内控制度协调管理功能的发挥会对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2]。
二、财务内控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从整体角度来讲,财务内控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营风险规避与应对方面
对于企业而言,经营风险具有不可消除性特点。如果企业并未及时发现经营风险,且并未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风险时,经营风险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使得企业濒临破产。应用财务内控制度之后,其中的相关条例具有一定的规避经营风险作用。此外,当企业遇到经营风险时,财务内控制度可以为企业提供合理的应对措施,进而保障资金的安全。
(二)获得经济效益方面
财务内控制度对企业的运营程序及员工行为等内容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和约束。应用财务内控制度之后,企业的财务工作在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个方面都得到了较为有效的控制。预算结果的得出及应用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障企业的良性发展[3]。
(三)经营结果控制方面
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主要包含财务决算编审工作、企业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管理条例、不同阶段的财务计划等内容。从本质角度来讲,影响企业经营结果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过程。生产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几乎都会产生一定的成本开支,如果某一个或多个阶段的成本消耗超出预算标准,则会影响企业从生产活动中获得的经济收益。应用财务内控制度之后,企业生产活动中每个阶段的成本开支都被限制在合理范围内,生产过程中资金浪费问题的发生概率发生了显著降低。因此,财务内控制度的应用会起到一定的控制企业经营结果作用。
(四)财务管理水平调整方面
就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而言,缺失财务内控制度会影响相关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例如,当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遇到之前从未发生过的问题时,通常无法及时找出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和处理,进而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应用财务内控制度之后,随着问题解决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也会发生相应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从制度的应用结果中获知真实的财务数据信息。
(五)固有资产管理方面
对于企业而言,固有资产是其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从企业以往的运营经验可知,某些财务管理人员会出于利益因素故意弄错相关财务数据,引发财务报告失真问题,损害企业的固有资产。针对这一问题,财务内控制度的制定与应用可以通过自身监控作用的发挥,避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产生一些不合理行为,进而有效保障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4]。
三、结论
财务内控制度具有调节、反馈以及协调管理等多种功能。就企业发展而言,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管理、经营结果控制、财务管理水平调整以及经营风险应对与规避等方面。为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可以通过提升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内控制度重要作用的认识、构建财务监管体系等方式,提高财务内控制度的完善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召滨.国有企业财务治理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2]赵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实施[D].西南财经大学,2001.
[3]王宏.基于国际视野与科学发展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新三板上市公司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三板上市公司代表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其财务制度的规范化和财务风险的防范状况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从而对国民经济造成影响,因此加强其财务制度的规范化和财务风险的防范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新三板上市公司的概念及特点、加强财务制度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财务制度建设的途径、财务风险防范重要性及防范财务风险的途径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够帮助新三板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制度规范和风险防范。
关键词:
新三板;财务制度;风险控制
一、新三板上市公司的概念及特点
“新三板”市场原指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因为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故形象地称为“新三板”。目前的新三板已经成为全国非上市公司进行股权交易的平台,更加侧重于中小企业。新三板有利于对中小企业进行园区和政府补贴,促进政府对中小企业进行资金扶持,为企业融资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有利于中小板企业进行股份转让,从而使得股权流动性增强,促进中小企业在新三板上进行财富的保值和增值,促进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新三板上市公司具有其与主板上市公司不同的特征,一方面,新三板重点将系统定位于创新成长和创业型的小型公司,主板上市公司相对来说竞争力较强,有稳定的盈利模式,而新三板上市公司准入条件相对较低,财务门槛不高,也需要更加健全的公司治理制度,需要更加重视财务制度的规范化,并加强风险控制的意识。另一方面,新三板面对的投资群体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和大户投资者,这就要求新三板上市公司能够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保障投资者利益。
二、加强财务制度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财务制度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监督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行为准则和规范,企业建立起适合自身状况且科学、合理、适用的财务制度十分重要。
1.对财务制度的规范有利于促进新三板上市公司健康发展。企业需要针对企业自身生产要素进行整合和合理配置,也需要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充分了解,把握全面动态的情况,完善的财务制度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管理进一步深化和细化,通过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和内容的丰富,有利于完善企业信息披露体制,促进财务流程的完善,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企业战略计划和方针的贯彻执行。
2.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加强监管,防止腐败,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使得新三板上市企业能够更加客观地对经营活动的数据进行分析,加强企业监管,促进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二)目前新三板上市公司在财务制度规范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1.财务制度设计仍需科学化
(1)由于很多新三板上市企业都处于创业阶段,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对于财务制度以及企业管理缺乏经验,因此在进行财务制度的制定方面缺乏科学性。企业将生产经营放在工作的首位固然无可厚非,但企业对于财务制度的监管功能以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重视,因此在进行财务制度的制定时忽略了这些内容。一个科学有效的财务制度需要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企业的规模、主营、盈利状况、企业上下游状况、企业行业的具体特点、组织形式等内容进行综合考虑,最终设计出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制度,而目前新三板上市企业在对财务的制度设计上没有进行上述全面的考核,设计出的财务制度缺乏良好的运行性和操作性,从而导致财务制度不够完整科学,难以施行财务内控制度,难以发挥财务制度监管和控制的作用。
(2)企业在进行财务制度设计时缺乏有效性。企业只有建立良好的绩效评价体系,才能够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组织各生产要素的能力和效率,而大部分新三板上市企业并没有建立起与财务制度执行力相关的绩效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岗位责任的财务制度执行状况也没有做相应规定。这就使得一旦出现财务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难以找到相关的责任人,也无法进行相关的奖惩。这样就使得企业的财务制度执行时缺乏相关的监控和责任制度,需要进一步改进。
(3)企业在进行财务制度设计时忽视了企业的无形资产,缺乏整体性和全面性。这样导致员工才能、管理者的才能、技术、团队协作等无形资产难以有效利用和控制,无法充分发挥财务制度的效果。
2.企业的财务核算有待进一步规范
(1)新三板上市企业缺乏明确的财务核算体系。由于对会计核算的重视度不足,绩效体系不够健全,相关的财务基础制度欠缺,导致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不高,缺乏准确性,信息的真实性有待核验,监督检查工作也有待加强。
(2)财务监管制度有待进一步推行,目前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监督系统没有建立起来,导致财务监督工作无法实现责任制,没有章法,需要进一步加强,促进企业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3.财务管理专业人员相对匮乏在新三板上市企业中,专门进行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相对较少,加之现有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缺乏全面性,很多并没有接受专业化系统培训,甚至还出现了兼职的情况,或者没有从业证书等,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新三板上市公司财务制度建设的途径
(一)建立科学高效的财务制度
新三板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科学的财务制度对于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性,要对财务制度的设计与制度提高重视,在进行制度制定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对企业自身的规模、主营业务、盈利状况、企业上下游状况、企业行业的具体特点、组织形式等内容进行调研,充分讨论并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制度的建设,使得财务制度的制定更加科学化。并且在财务制度制定好后要加强执行力,要求企业员工遵守企业的财务制度,建立起与财务制度执行力相关的绩效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岗位责任的财务制度执行状况做出相关规定,在财务制度的执行时要做到责任明确,这样就可以促进企业在财务制度运行当中做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管理,有了良好的绩效评价体系就减少了财务制度管理的滞后性,使得管理层能够提前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
(二)规范财务核算制度
企业首先应重视会计核算制度的建立,不断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加强财务基础的建设,提高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对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要进行进一步检验,保证信息真实有效。此外,企业要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监督系统,明确责任,责任到人,使得财务制度的执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促进企业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1.要提高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提高财务人员的任命和准入门槛,要求具备相关的资质,优化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
2.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做好员工的培训计划、会计师考前辅导,并做好从业资格证和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使得在岗人员都具有相关资质,提升整体财务人员技术职称水平,注重对学历高人才的引入,同时对现有员工进行职业教育,提升整体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要对培训课程进行创新,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新兴模式,提升培训教育的效率。
四、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及财务风险的特征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中所面临的由于不确定和难以预测等因素所造成的风险,财务风险导致企业的盈利目标低于预期。第一,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全面性,风险会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包括企业融资、投资、资金运用、资金的利润分配等多个方面,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关系到企业的整个生产活动。第二,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不可控性,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可控性,财务风险的爆发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可控性。第三,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由于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即高风险高收益,但如果企业能够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就能够更好地提升收益比例。第四,财务风险具有不可抗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企业管理者是否愿意承担,风险都依然存在,必须要接受并以相应的措施有效防范风险。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个阶段,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十分重要,如果新三板上市公司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导致企业经济利益难以符合预期,从而使得企业风险越来越大,甚至会有破产的风险,因此,新三板上市公司规范财务风险十分重要,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促进企业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完成企业经营利润目标。
五、新三板上市公司防范财务风险的途径
(一)提高财务决策的稳定性和科学性
新三板上市企业管理层对于财务的决策直接关系到整个公司资金的基本结构,财务决策失误会影响公司的经营状况,在进行财务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公司的状况,要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运用科学的手段制定出不同的预案,在发生不同情况时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尤其是企业在进行融资时,要通过科学手段对资金需求量进行计算和核对,并结合资金的成本以及资金的回报率进行对比,明确各种融资方式对企业财务风险高低的影响,从而选择适合公司的融资方式。既要保证资金的利用率相对较高,又要保证财务风险相对较低。
(二)加强对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
投资项目的目的是取得预期收益,但当投资不能达到预期收益时便会出现投资风险。企业投资主要包括生产项目投资、金融投资等,在进行投资时如果出现亏损就会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应对投资对象、相应风险以及投资回报率进行详细调研,看是否符合企业的盈利目标,在项目投资期间要做好监管工作,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充分考虑风险报酬比例,以最小的经济损失博取最大的利润收益,企业管理者要综合利润水平、风险程度,在风险收益中取一个平衡的组合进行投资,既能够使得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又能够降低风险、促进企业利益最大化。
(三)建立企业风险监控体系
1.要对企业的现金流进行监管,保证现金的流动性,要保证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有充足的现金流,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要建立相关短期资金的风险监控机制,通过对现金流分析,全面反映出现金流动情况,当企业生产活动的现金流量小于利润时,监控系统就应提醒企业进行风险监控,重点针对应收和应付款项以及存货进行监控。并通过监控体系对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进行预测。
2.企业要对长期财务指标进行监控,杠杆融资是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来源,对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进行监控,从而科学合理地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经济效益、盈利能力以及发展状况,当指标出现异常时,要利用监控体系向企业的管理者进行预警和提示,促进管理者进行及时监控和管理,做到对企业生产运营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面监管,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升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资产周转率、盈利能力,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总之,新三板上市企业能否做好财务制度规范化建设和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只有建立科学高效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核算制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才能有效加强财务制度建设,提高财务决策的稳定性和科学性、建立企业风险监控体系,这样才能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从而促进新三板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孟迎春.试论加强企业工会财务内部制度建设.中国工会财会,2008.
[2]宋建波.企业内部控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成本核算;方法体系;新《医院财务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公立医院是集公益性与经济性于一体的组织,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其在满足人们的卫生需求服务之后,还要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自身做大做强,然后再为老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卫生部和财政部于2010年12月下发了新《医院财务制度》,于2012年1月1日正式执行,该制度弥补了旧《医院财务制度》的不足,明确规定了医院要加强财务监督和成本核算,提高医院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促进医院不断降低成本,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一、医院加强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成本核算就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物质与劳务消耗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医院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一般而言,医院成本核算的基础是会计核算,以货币为单位,它是医院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医院的生存发展起到重要影响作用。而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在保证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医院成本,提高医院绩效,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那么,医院加强成本核算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第一,它能为成本管理提供一定的数据资料。新《医院财务制度》明确规定医院必须加强成本核算工作,做好成本控制。进行成本核算,可以得出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物质消耗和劳务消耗,能够促进政府部门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合理的财政补偿。良好的成本核算是医院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医院成本管理工作人员找到成本控制点,并全面提高医院的成本管理水平。
第二,它能促进医院提高绩效。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内容,它能反映出医院各种资源的消耗情况,反映出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反映出各个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医院有关部门以成本核算为依据,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医院绩效,使医院的每一分资金都用到实处。
第三,实行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实行成本核算,找到成本控制点,并制定出医院的经济目标,然后将经济目标分解到各个科室中,辅之以一定的激励机制和业绩考核压力,促进各个科室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超额完成经济目标。
二、构建医疗成本核算方法体系
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医院要加强成本核算,努力构建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成本核算方法体系,促进成本核算的顺利进行,提高成本核算的水平。那么,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促进成本核算方法体系的构建呢?笔者将其分成成本核算对象、各科室成本核算和各病种成本核算。
(一)成本核算对象。新《医院财务制度》第29条明确提出医院成本核算的对象为科室、诊次和床日,三级医院及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
医院科室又可以分为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为了有效保证成本核算的顺利进行,首先必须明确成本核算各个科室的定义,明确划分医院的各个科室。
临床服务类科室就是指能够直接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并且能够反映出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成本的科室。
医疗技术类科室就是为患者提供技术类服务的科室,它为临床服务类科室提供一定的技术服务,促进临床服务类科室积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医疗辅助类科室则是提供生产、加工等辅助服务的科室。
行政后勤类科室就是除了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和医疗辅助类之外的科室,它从事一些医院的行政后勤工作。
明确这四大类科室的定义之后,就对医院的各个科室进行划分,明确各个小科室应属于哪一类,为成本核算工作提供便利。在成本核算中,还要以病种和诊日为核算对象,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制定出明确的核算方法。
(二)各科室成本核算。各科室成本核算就是以科室为对象进行的成本核算工作,对各个科室的成本消耗进行分析、记录、归集。
首先,进行成本的归集,将各个科室中成本消耗的因素罗列出来,然后按照各个成本因素的作用进行归集,形成科室成本。而根据新《医院财务制度》第三十条的第二款规定,科室的成本计入方式分为直接计入和间接计入。直接计入成本就是说在科室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可以直接计入的成本,而间接计入成本是说无法通过直接计入的方式计入,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分配计入的各项支出。
其次,科室成本的分摊。科室成本的形成是进行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而根据前文阐述,医院成本核算的对象是科室、诊次、床日、病种等。而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科室与提供医疗服务的科室有一定的区别,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其各个成本合理分摊到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中,从而形成完整有序的成本,为成本核算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成本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各病种成本核算。新《医院财务制度》明确规定病种是成本核算的对象之一,因此这也是成本核算的标准之一。将病种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将科室归集的各个成本要素分摊到病种上。每一个病种的成本可以包括床日成本、诊次成本、药品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等,综合考虑每一个病种的各个成本因素,然后计算出各个病种的总成本。
各个医院应严格按照新《医院财务制度》第二十六条到第三十六条有关成本管理的内容做好成本核算工作,构建出科学、完善的成本核算方法体系,促进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成本核算水平。
医院要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构建成本核算方法体系,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娟.医院全成本核算方法研究——以长沙市中心医院为例[D].湖南大学,2008.
(一)医院财务管理制度陈旧
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是医院经营活动发展的重要保证。从目前武警后勤医院来看,医院的财务制度都存在着老化,与时俱进性不强,且有少数财务制度虽然得以改进,但最终符合实际制定并贯彻的却不多,多以应付上级检查敷衍了事。所见到的制度未进行明文规定,且多次对制度进行随意修改,没有做到明令禁止。对一些重要的财务制度,由于其重要性院方不敢随意制定和批准,制定的草案批准周期长,导致一些重要的经济事项没有相应的财务制度与之提供依据,一单造成事故发生使得相互推诿,使经济活动难以贯彻。
(二)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不健全
医院成本核算的不健全致使医院发展过程曲折。目前武警后勤医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成本核算混乱问题,如劳务费、业务费、材料耗费、设备折旧及管理费与账实不符;成本核算管理多是简单的收支二线,缺乏对费用进行量化考核,无法实现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医疗项目、基建设施投资盲目性较大,资源闲置浪费严重,有效利用率低下;财务分析不科学,未按事实求是进行分析,不能为财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等等。这些成本核算的弊端,极大程度误导了财务收支划分不清,医疗各项费用分布不合理,致使上级部门在决策中信息失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财务人员管理能力有限
近年来,武警后勤医院在人才培养方面虽然有很大提升,但军队院校毕业的财务人员仍在文化程度与业务素质方面还有极大的潜力未被挖掘出来,能力水平依然有限。由于财务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加之某些陈旧的财务问题,致使财务人员对本职工作界定不清、缺少改革创新精神及精益求精的业务责任心,易出现本职业务熟练但素质缺乏的不平衡现象,最终导致医院财务建设发展很难与新形势要求相适应。
二、武警后勤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强化措施
(一)完善改进医院财务制度
针对武警后勤医院财务制度的陈旧、老化,结合新医改起草有利于医院贯行准确财务信息的系列措施,上级部门通过深入调查并实事求是地给予批准施行。并针对医院会计内部控制,以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建立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保证机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障资金的安全、完整。同时,本着弥补财务漏洞,改进财务制定的原则,在完善财务制度时以保障项目资金的足量,既要使制度符合相关条令,又要使经济活动达到有法可依,以最终保障财务信息安全、会计核算工作准确规范。最后,财务制度的建立还可以根据效益与绩效挂钩结合进行指定,运用经济和行政手段,将事业成果、经济效益和科室利益挂起钩来,对各项经费实行包干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将经费计划的执行程度与完成年度任务进行综合评估,均有助于医院财务制度的完善改进。
(二)着重加强医院全成本核算
从武警后勤医院具体情况来看,其经费匮乏,经济活动使用资金率高,靠上级拨款是远远不能满足资金活动的需要。这就要求后勤医院务必加强对医院成本进行核算,以开源节流、量入为出,出院为家,以树立资金效益观念,对重点经济活动给予财务监督,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后勤医院财务部门还应该把医院成本核算放在首位,以科室为单位,对资金项目进行预测、核算、控制、评价,以全过程管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发挥资金作用,记录经济活动控制成本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分析各类成本升降变化趋势,找出影响因素,并采取对策化解,有效保障医疗成本核算的健全。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看法
《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自1997年颁布以来,对指导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推动科研事业单位改革及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和科技体制的不断完善
,原有的《财务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科研事业单位元财务管理需要。财政部、科技部于2011年3月正式启动了《财务制度》修订工作,并成立了《财务制度》修订小组。
对《财务制度》的调整和完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笔者在对《财务制度》和科研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进行对比的前提下,结合科研事业单位现状及发展需,分析了新会计制度的先
进性和不足之处。
1.科研单位新会计制度修订背景及施行必要性分析
1.1适应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要求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包括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收支分类等改革在内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这些改革对科学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财政资金支付方式进行了明确规定,
促使单位财务管理重心由预算内外分别管理转向全面预算管理,对科学事业单位的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1.2适应科技体制改革对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新要求
目前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业务类型单一,主要是面向国家需求开展公益性的科学研究活动。目前,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重点也将发生显著的变化,这对科研事业单位的财
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适应科研事业单位管理决策和统筹财务资源的需要
目前,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作用将不仅限于记账及核算,更重要的是规范单位运行机制,并为单位统筹财务资源、重大经济决策和科研项目管理等提供支撑。
2.新会计制度的优越性
2.1弥补了《财务制度》中会计核算实务的缺陷
现行《财务制度》存在会计核算实务方面的缺陷,体现在会计核算处理方法的不合理,例如:如,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只需要核算原值,不计提折旧,不认固定资产贬值,购置
固定资产的支出全部计入当期费用;无形资产的核算,缺少科学的核算方法和程序,多数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不做入账处理等。
科研单位新会计制度中对会计核算实务进行了更深刻的考虑,例如:明确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要求,包括明确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和方法;提出了无形资产
管理和计价标准如“自行研究开发所形成的无形资产按照名义价值计价并单独反映”对自行研发形成无形资产的管理能够为科研项目主管部门开展项目验收和实施绩效评价提供了
支撑。
2.2对财务部门的职能进行明确规定
目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往往忽略了自身的管理和决策责任,且管理决策能力低下。这体现在:一)财务机构设置独立性的缺失,一些财务机构直接设置在业务部门中
;二)财务部门只负责“会计核算”而没有真正参与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对资金的统筹规划能力较低;三)不能积极参与单位重大经济活动和科研项目的决策;四)不能积极
参与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和项目经费的审核。
对于此,科研事业单位新财务制度增设了“财务机构及其职能”,其中明确了科研单位财务部门的职能,提高了财务部门的管理地位,强调了“具备一定规模的科学事业单位
应当设置独立的财务机构”,“参与单位事业发展计划的制定和重大经济活动的决策”。
2.3改进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现行的《财务制度》中并没有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地位、重要性进行强调,而科研单位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科研项目经费,因而应强化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明确其管理目的和
管理责任。
新会计制度明确了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责任主体——科研事业单位,同时,明确指出了科研单位预算与科研项目预算之间的关系。对项目经费的支出管理指出了明确的规范和
准则。
3.新会计制度的不足
虽然我国科研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与现行《财务制度》相比有了更大的提高,尤其是在“成本费用管理”、“财务机构职能”、“项目经费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更系统和更明
确的规定。但是细看新会计制度仍会发现一些不足之处。
3.1不适应科研事业单位多元化发展需要
虽然目前,我国多数科研事业单位业务相对单一,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全面到来,相信科研事业单位将面临更丰富的业务类型和盈利渠道。新会计制度虽然已经具备一定
的前瞻性,但仍然不能适应科研事业单位在未来的多元化发展,尤其是在科研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规避和处理,多元化业务的经营等方面尚未涉及,缺乏对科研事业单位未来多元化
发展的指导。
3.2不利于会计信息的比较和分析
科研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就科研事业单位各项财务工作做出了明确的、科学的部署,但是并没有指出其中与其他行业会计制度相通和相近的条目,这影响
了科研事业单位跨企业、跨行业的会计信息比较。虽然不同行业的业务类型、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工作有着各自的特点,但有时仍对同行其他企业和其他行业的企业有着较高的借
鉴价值,新会计制度并没有充分重视对这一问题。
3.总结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财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需求,试行科研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势在必行,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新会计制度在完善会计实务、
规范财务部门职能和改进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可见新会计制度的施行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但是,就科研事业单位目前发展需要来看,新会计制度仍然存在
一些不足,笔者在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期望对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 毛新述、戴德明.会计制度改革、英语稳健性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9(12):46
[2] 张云、刘海芳.会计文化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与重构研究——从会计制度改革的视角探讨.[J].天津大学学报.2011(3):211
单位内部控制作为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自我约束和调节的内在机制,对于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单位财务工作的良好运行等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职能也发生着相应的转变,其经营范围不断扩大,收入来源更为多样化,收支管理相对复杂。这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也导致了当前其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着不足。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现状
1.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虽制定了相应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但管理制度和体系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单位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不足,制度不够完善,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等。由于部分单位领导对财务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单位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以领导为规范。在实际工作中,某些工作甚至缺乏与之对应的制度作为规范,或者财务制度缺乏改变和创新。在制度的执行上,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往往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落实到单位员工具体的执行上,则显得随意性较大,甚至不以制度办事。
2.财务管理预算控制工作不够到位
财政预算是事业单位最重要的内部控制手段之一,每个单位的年度经费预算就相当于是这个单位当年的财政法规。但目前各事业单位内部实行的部门预算涵盖范围相对有限,各个部门预算项目不够细化,对经费具有审批权力的人不受责任约束,所有预算支出无法逐一核实。同时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计划性不强,追加调整预算的现象比较频繁,导致预算缺乏整体约束力。
3.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缺乏监督审查
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人员是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单位管理层或者外部某些因素的影响,财务人员不能严格按照单位财务制度和年度预算执行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内部并未建立完善的监督审查机构,未能对从财务人员到单位领导、职工的所有人员进行监督,也无法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进行相应的审查,致使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单位内部控制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财务管理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
首先,单位内部控制可以保障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从内部控制入手,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对包括管理层、财务部门在内的单位各部门经济活动进行良好的管理和约束,防止浪费、贪污、挪用等问题的发生。通过对内部资产的科学管理,可以避免单位对外投资的盲目性,降低事业单位的投资风险,保障其资产的安全可靠。
其次,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和明确分工,保证财务管理权力的分散和会计资料的相互牵制。既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活动出现错误,又可通过相应的控制制度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因此,事业单位获得的会计信息和资料更加真实、可靠,从而为单位的各项活动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
第三,内部控制利于完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保证单位稳健运行。单位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单位内部各种问题和弊端。同时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体制,增强单位各项管理活动的约束性,保证事业单位开展的各项工作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使保证事业单位朝着更为健康、长久的方向发展。
三、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方法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单位内部管理体系
行之有效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既是单位全体人员办事的标准和规范,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说,要加强内部控制,首先必须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比如把以前笼统的财务制度细化到单项管理制度,如资金使用制度、费用报销制度等,加强各项费用的收支管理;建立财务人员工作制度,明确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增加后勤管理制度,如车辆管理制度、业务招待制度等。通过健全内部各项制度,使事业单位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
2.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的财会队伍整体素质较为落后。一方面,具有丰富的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经验的人员,理论基础相对有限,加上国家财政法规、财务制度、工作方式的不断变化和创新,致使其不能较快的适应当下的要求。另一方面,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年轻队伍,往往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达不到事业单位对财务工作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既要加强财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接触新的财务知识,又要注重引进和培养一批年轻的骨干,为现有的会计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提升团队的活力和整体素质。
3.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做好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来说,除了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之外,还应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做到事前预防和事后监督双管齐下。事业单位可以成立单位内部的审计和监督部门,对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尽量做到具体、公开、透明,让单位所有的人员既是财务管理活动中的参与者,又能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者。
总之,单位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各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在本单位财务管理各项活动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12年4月1日
一、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制度
(一)财务制度分类从管理需求的角度财务制度可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财务机构设置及财务人员岗位职责范围、财务人员聘用及管理条例。第二类:与会计法规、会计制度联系紧密,企业资产、资金核算及管理制度。企业资产管理主要是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内容的管理,包括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成本管理、销售收入、利润分配等管理办法和程序,以及为核算制定的实施基础计量和计价等方面制度,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计价、费用摊销等。第三类:与风险管理相关内控制度。包括资产控制、负债控制、成本费用控制、投资、筹资风险控制、全面预算制度等第四类:与企业管理采用手段相关的制度。如:会计电算化、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
(二)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制度1.结合企业自身经营特点以盘点制度为例:盘点制度存在于任何企业中,适合企业的盘点制度,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把盘点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要写进盘点制度。珠宝行业的钻石盘点,有行业经验的人都知道,30分以上有国际证书的钻石在钻石腰棱上有证书编号,拿高倍放大镱能看到与国际证书一致的条码,这个条码是唯一的,是钻石身份象征,在珠宝企业的盘点制度中必须规定盘点细则,30分以上钻石必须逐项查看腰棱号码是否与国际证书相符。企业财务人员会变动,也不是全有行内经验的,盘点细则在制度中有明确规定,就能避免因人员变动给企业带来因操作不当带来的管理问题。2.结合企业不同时期的管理手段企业不同时期的管理手段不同,制定的财务制度必须与之相适应不能一劳永逸。初创型公司管理手段受企业资金限制,管理系统功能不完善,不能达到管控效果。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岗位职责与管理规范,特别是单据方面的管理,更需要细则,对财务人员岗位操作规范要求更细,系统的不完善,必须通过制度把关。当公司不断发展管理手段也在不断提升,财务管理制度也应随之修订完善,特别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管理流程和岗位职责方面的制度及内控方面的制度不能三、五年都不变。以零售业为例,公司成立初期只有一、两家直营店,为了节省资金,供应链管理系统相对落后,门店现金管理没有纳入供应链系统,就必须要求门店每天必须借助EXECL表填写资金日报表,这阶段的现金管理制度就必须详细规定每日资金日报表如何填写报送。发展到几十家,更新了ERP系统,资金日报表纳入ERP管理系统,系统会自动生成门店的每日资金报表,这时原有制度就需要修改,财务人员工作岗位职责也需要修订,新制度规定要求财务人员每日上班必须检查ERP系统中的门店资金日报表,超过规定的限额提醒门店必须存入银行,在新的ERP系统中除现金存入银行这项可操作外,其他均由系统自动生成,减少人为操控风险。3.结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管理需求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管理需求也不同,财务管理制度侧重点也不同。对于基础管理薄弱的企业,财务基础管理制度的制定一定要具用可操作性和指导性,这关乎企业未来发展速度和规模。基础薄弱的企业,随着业务不断增加、规模扩大就会暴露很多管理问题,使企业管理者忙于救火,成为企业发展战略实现的瓶颈。对于处于扩张期企业现金流的管理尤为重要,特别是内控制度建立,必须将筹资、投资风险内控制度放在首位。许多企业的消失都是败在扩张期没有做好现金流的管理,因此建立完善的投资制度、筹资制度、业务流程管控制度、全面的预算制度成为这个时期企业发展的重点工作。成熟型的公司现金流稳健,市场也趋于饱和,公司增长缓慢,这个时期的企业必须向内部管理要效益,加强细节管理,许多公司表面看似管理没有问题,细分析发现资源浪费不少。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做好成本、费用、等方面管控,减少资源浪费。
二、企业财务制度的实施与应用
财务部是制度的执行部门,制度能否得到落实执行制度的人是关键。
1.建立与制度配套的奖惩机制以差旅费制度为例,每个企业都有的差旅费制度,员工出差借款往往报销不及时,如果财务人员不追回,有的超过一个月,甚至两三个月不还,因此从两方面进行管理,一是在财务人员岗位职责中明确规定,每个月必须对业务往来进行管理,注明业务发生时间,对于超过两个月的,必须注明原因,并通过公司内部邮件发给具体经办人,以达到提醒的目的,如果财务人员没有提醒,导致超期,影响财务人员业绩考核影响奖金;管理好的也会有奖励。二是经办人对于迟报的,根据迟报时间对经办人进行罚息。
2.建立持续的财务制度培训公司的制度随公司发展不断完善和修订,另一方面员工也在变动,财务部定期组织员工学习与之有关的财务制度,同时要得到人力资源部门的支持,对于制度的学习进行考核,对于成绩优秀的给予奖励,对于不合格要另外再补课,参加人员要记课时,三次不合的给以罚款。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职能涉及收入管理、支出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等内容,涵盖教学经费、科研经费、行政经费、学科经费等各项功能性经费管理。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制度建设不健全、不精细、不适应、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导致财务行为异化、经费浪费严重和腐败发生,降低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削弱了学校财务可持续发展能力。
1、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健全。目前,高等学校内外部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教育经费来源越来越多元,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差异很大,教育经费支出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根本变化,用好管好教育经费将越来越重要,任务也越来越艰巨。但高校传统的依附型财务管理理念造成学校不重视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而是过多依靠贯彻执行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高等学校许多具体的经济活动和财务行为得不到具体的内部财务制度的规范指导和约束控制。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这种不健全性易造成学校内部财务管理漏洞,教学科研活动中的许多经济业务管理尚未建立相应的财务制度加以规范和控制,易产生腐败和浪费行为。如零星办公用品采购制度的缺失,导致假借购置办公用品转移资金和谋取小集体福利等;科研耗材出入库制度的缺失导致科研虚购耗材转移资金或通过购置耗材转移资金等。
2、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精细。高等学校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受到政府的严格管控,高等学校的各项资金来源和各项支出等经济活动基本上都有相应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指导和约束。但由于高校经费来源的多渠道,导致高校经费受不同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约束,满足不同需求,实现不同目标,往往造成相互之间的不一致和脱节,以及过于原则性规定问题的存在,显得财务制度建设不够精细化,十分粗放。导致高校内部财务制度执行难,易出现执行偏差等问题。
3、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适应。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适应性包括适应外部经济、教育发展环境和学校内部实际状况两方面。我国高校已建立起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为辅的格局,高校不仅从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持,更要从教学市场、科研市场、社会服务市场等通过市场交换规则获得非财政性资金供应。因此,以资金活动为对象的财务管理活动必须从学校与政府之间扩展到与整个社会。为满足学校适应市场化的资金筹集和支出需求,必须对原先单纯满足政府财政性教育资金管理需求的内部财务制度进行改进,使学校内部财务制度适应市场化经济行为管理需求。但同时,高校内部财务制度毕竟是为学校内部财务管理服务的,相对而言,不同发展规模、不同地域、不同隶属关系、不同发展历史、不同专业构成、不同竞争实力、不同组织架构的高校之间在财务行为和财务关系上差异较大,其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方式、方法、程序等也可能不完全一样。所以,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仅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应充分考虑学校内部教育经济活动的特点和管理需求,增强其适应学校内部管理的需要。
4、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及时。近十多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不断改革创新的时期,也是学校违法案件和资金严重浪费的高发期。一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财经法规和政策,试图从政府角度加强对高校经费的宏观管理和微观指导,加强教育经费监管,督促高校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各高校也在不断强化内部财务管理,从财务制度、财务信息化和财务组织建设等方面加强教育经费内部管理。但在此过程中,高校普遍存在制度建设惰性,一方面表现为简单套用政府财经法规和政策,导致制度执行过于原则性;另一方面制度建设过于陈旧,没有及时进行修正。
二、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几个关系处理
学校办学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财务制度给予保障、监督和管理。针对当前高校内部财务建设的迫切需求和存在的不足,应理顺和把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财权配置和管理要素三方面关系。
(一)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关系
高校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必须有相关部门的参与,必须由相关部门和人员共同贯彻执行。没有业务部门的参与,单纯财务部门制定的内部财务制度将可能不符合学校实际,操作性上也将受到约束,制度的管理效能也将大大降低。所以,高校在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财务部门必须首先与相关业务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充分了解业务活动的规律、业务活动过程,共同分析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具体业务活动过程的财务行为、易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其次应就形成的内部财务制度拟订稿与相关业务部门再沟通、征求意见并最终达成一致。但在此过程中,应保持财务的相对独立性、自主性和全局性,财务部门要敢于坚持原则,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综合管理、全面监督职责。
(二)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财权配置关系
财权配置是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制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体现。高校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应合理划分财权,明确各部门以及各级领导的经济责任,构建清晰的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财权配置体系以理顺财务关系。首先,在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中应清晰定义财务组织架构和职权,包括校长、主管财务副校长或总会计师、财务人员,明确不同层级的职权;其次,明确学校职能部门和教学科研单位各项经济责任,以及职责履行所对应的职权;第三,在职权明确的财务组织架构建立的基础上,着重对财权中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以及相关的建议参与权等财权架构进行规范,在具体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充分把握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合理配置,包括业务流程中或不同责任部门间的配置,保证高校内部财权顺利运行,实现学校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管理要素关系
高校财务管理要素可归纳为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动力要素和控制要素四个要素。其中主体要素主要指财务活动中的全体管理人员,重点是财务管理人员;客体要素主要是指财务管理的对象,即学校资金及其运动;动力要素是指激励机制,体现为职责履行考核评价;控制要素主要是对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和动力要素进行约束、监督和指导,体现为学校财务管理体制。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应正确把握和贯彻财务管理四要素构成体系,在制度建设中要明确财务管理主体、财务管理对象、财务管理手段以及适用的激励约束机制,贯彻事前、事中、事后的连贯性管理,实现制度以及内含政策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持续性。
三、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实践过程建议
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是一个理论与实践、政策与实践相互贯通的过程,制度建设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较深的政策把握能力、全面的学校管理需求洞察能力和未来管理发展的脉搏把握能力,严格按照制度建设过程进行制度建设。
1、全面整理和分析国家相关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合法性基础。关于高校财务管理方面,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及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部门预算系列管理办法、内涵建设投入政策、学生收费管理办法、学生资助经费管理办法“、三重一大”管理办法等。这些规章制度分别涉及学校财权配置、财务事项具体处理程序、财务支出结构、支出控制方面等等。学校要全面收集和分析这些法律法规所管理的内容和具体规范,可通过建立EXCEL表格形式,将不同制度办法的颁布实施时间、主要规范内容以及执行难点等进行归类整理。一方面方便学校财务人员和相关业务部门人员学习掌握、贯彻执行;同时也易于发现这些法律法规政策未明确的地方,发现学校在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办法方面不到位、不及时、不全面的地方。
2、全面整理和分析学校各项经济活动及管理需求,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适应性基础。财务制度是为财务管理服务的,是用来规范财务行为、理顺财务关系,为学校经费有效使用提供制度保障和指导约束的。全面分析学校各项财务活动的特点是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关键,各项财务活动也是财务制度建设的对象。高校财务活动按财务管理内容分为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基金、成本费用、收入分配等;按照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可分为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其中公用经费支出又分为水电支出等;按照部门预算支出功能分类可分为教学经费支出、科研经费支出、行政经费支出、后勤经费支出等;按照经费支出的预算责任单位可分为行政部门、院系教学部门、科研院所、后勤保障部门等不同责任单位经费支出。所以,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就是全面分析和把握学校各项经济活动的过程,这也是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必须依靠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原因所在。通过分析发现学校现行各项经济活动监管中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在规范性、科学性、精细化、有效性等方面的问题,保证学校所建设的内部财务制度适应学校财务管理需要,适应学校教学科研事业发展需求。
3、全面整理和构建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理论体系框架,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整体性基础。根据学校执行的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和学校内部经济活动范围、内容,按照财务管理内容整理和构建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体系整体架构。
第一部分:基本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高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和高校事业财务管理制度以及高校控股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第二部分:基础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高校综合部门预算管理制度、高校内部综合执行预算和院系责任预算管理制度、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制度、高校经费支出审批制度、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高校采购及招投标管理制度、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财务信息披露与财务分析报告制度等方面。
第三部分:财务机构与财务人员管理制度。包括财经领导小组设置与职权制度、财务机构设置与职责管理制度、高校财会人员聘用管理制度、财会人员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管理制度、高校财会岗位与人员考核管理制度等方面。
第四部分: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主要包括(1)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银行结算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网银支付管理制度等方面。(2)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包括筹资管理制度、职工暂借款管理制度、往来款项管理制度等方面。(3)材料(存货)管理制度。包括工程(基建)材料管理制度、教材(图书)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教学科研试剂耗材管理制度、办公用品管理制度等方面。(4)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管理制度。包括基建工程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大中修项目管理制度、零星小维修项目管理制度等方面。(5)对外投资及担保管理制度。包括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控股企业投资管理制度、后勤实体管理制度等方面。(6)其他管理制度,包括外币业务(外汇)管理制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等方面。
第五部分:负债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借入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应付及预收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应缴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以及代管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等。
第六部分:经费支出及成本费用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差旅费开支管理制度、实习经费开支管理制度、实验经费开支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人员薪酬开支管理制度、业务招待费管理制度、水电费开支管理制度、学生资助经费开支管理制度等方面。该部分要严格按照经费支出经济分类和支出功能分类进行设计,其中经济分类财务制度设计是基础标准,如招待费的支出审批制度中的招待标准、审批内控、报销票据管理等;功能分类财务制度设计重在结构和程序上,如科研经费中的招待费支出审批重在招待费比例、招待费支出审批流程等方面。
第七部分:收入及结余、基金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学生缴费管理制度、学生奖贷勤助补管理制度、发票及票据管理制度、资产出租出借收益管理制度、对外投资收益管理制度、捐赠收入管理制度、服务性收入分配管理制度、事业结余管理制度等方面。
第八部分:财务决算、财务报告、财务分析管理制度。包括综合财务决算制度、项目经费决算编报制度、预算执行报告及分析制度、经费支出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预算执行进度报告制度、水电费用分析报告制度等。该部分应按照重要性原则,分月度、季度、学期和年度展开分析报告,为学校决策管理提供依据。
第九部分:辅助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会人员工程交接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方面。
4、全面整理和分析现有内部财务制度成果,寻找差距,发现漏洞,明确制度建设项目和进度,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及时性基础。学校财务部门应重视整理和审核学校现有财务规章制度,能及时根据学校内外部财务环境的改变,对照内部财务制度理论体系进框架,找出现有制度建设成果中存在的不健全、不适应、不精细、不及时问题,明确拟修订、拟废除、拟新增制度建设项目。为此,学校财务部门内部应重视财务制度建设分工,明确具体负责牵头人,支持内部制度建设工作,要将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会计核算工作的习惯做法、要求给予制度化、书面化和成果化。
【关键词】 施工企业 财务管理 思考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下,国家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住宅建设投资增加,这给施工企业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作为施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除了加强管理,提高施工质量,还必须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树立“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观念,提高企业经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财务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1、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由于会计信息是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行业主管部门了解企业业绩、生存、发展能力、获利能力的主要依据,也是投资决策、加强宏观管理的主要依据,因此加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才能保证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客观。
2、是维护会计秩序,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需要
由于一些企业管理者法制观念淡薄,在财务管理上干预过多,使财务工作围绕长官意识做,造成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监督不利。《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法》的实施,就是要求企业加强财务管理,依《会计法》的要求规范企业的财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客观性,保证会计秩序的正常有序进行。
3、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两权分离”,即所有权、经营权相分离。所有者选聘懂经营、善管理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业绩的考核,是通过对会计报表的信息进行 分析,了解经营者的业绩,为经营者进行奖惩。因此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做好财务基础建设工作,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可靠完整。
4、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需要
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目标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只有加强完善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基础建设工作,企业才能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目标。
二、施工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看,各施工企业的财务基础管理工作参差不齐,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粗放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
2、对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有待加强
虽然表面上在谈“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但真正做到的就少了。许多施工企业管理者重视施工承揽任务、重视工程任务的完成和工程质量的提高,忽视了财务管理科学性。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节流”、控制把关作用。
3、从业人员素质低,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施工企业主要从事野外工作,施工任务点多、线长,客观上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另外由于部分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能力有限,加上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造成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原始资料、台账、核算资料不健全,不能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出现了“资产不实、成本不实、盈亏不实”的现象,不能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职能和作用,不能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4、财务管理手段落后: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实行计算机管理已广泛应用各个领域 。但施工企业未能有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从事财务管理,财务部门大部份时间是在从事“财务核算”而不是在从事“财务管理”,使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财务部门的预测、决策作用未能发挥。
三、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与办法
1、提高认识,贯彻执行《会计法》
新的《会计法》从2000年7月1日正式实施,财务部门应组织从业人员认真学习《会计法》,明确财会人员的作用和职责。同时在企业广泛宣传《会计法》,使企业管理者明确,企业负责人是会计责任第一责任人,支持财务部门依法处理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树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2、实行会计委派制,强化财务监督
施工企业的流动性强,往往项目部远离企业驻地,只有财务人员现场实施财务管理,常会出现按项目经理要求处理的业务,造成了违犯财务制度的现象。实施会计委派制,可以使会计人员财务管理制度处理经济活动,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可靠性,强化了财务监督,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对预防范经济犯罪,抑制腐败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3、完善内部财务管理
施工企业应按《会计法》的要求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建立会计核算、内部稽核、内部牵制、财产清查、内部审计、原始记录管理、岗位交接、会计档案管理、会计组织等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为规范财务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使财务人员有章可循。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转,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提高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在制定完善财务制度后,更重要的要有一批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保证财务制度的执行。培养选拔一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能力的财务人员,是施工企业守法经营的基础。
5、建立科学财务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体系是保证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目标,是对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实施价值化管理的体系。其职能是使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量最大化、投资收益最大化以及融资过程中的成本最小化,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一个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应实现预算体系、报告体系、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金管理的功能,应具有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的能力,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管理的需要。
6、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建立财务管理系统
随着我国开发建设速度加快,企业对市场信息的反映速度将成为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为了应对的市场变化,必须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而财务管理系统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财务信息系统,使分散的项目部的财务信息及时、准确反馈财务控制中心,适时实施财务控制,是企业进行财务经营分析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
总之,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成本是企业的心脏”,加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树立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是施工企业迈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周 昶、管云鸿、邓浦之,浅析地勘企业探矿权和采矿权会 计处理《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