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村体育教育现状范文

乡村体育教育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体育教育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村体育教育现状

第1篇:乡村体育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城乡体育 现状 比较

群众体育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强国强体,提高国家实力的百年大计,从长远的角度看,是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时期,研究重庆城乡群众体育的发展状况,目的是找出适合重庆城乡体育的发展方向,为重庆体育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以期对西部地区体育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1.重庆市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

从这次对农村参加体育锻炼的520人的调查显示:男性锻炼者421人,占参加体育锻炼总人数的80.96%;女性锻炼者99人,占参加体育锻炼总人数的19.04%;其中年龄主要集中在6—23岁,以青少年为主,占参与体育锻炼总人数的64.1%,老年人为153人,占参与体育锻炼总人数的29.4%。从这个比例可以看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里有93.5%的是青少年和老年人,中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很少。对重庆市城区居民群众的610人的调查中显示:男性锻炼者296人,占参加体育锻炼总人数的48.5%,女性锻炼者314人,占参加体育锻炼总人数的51.5%,参加体育锻炼的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比例以中老年人为主。

调查统计的数据结果表明:城市与农村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时,在性别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这主要与他们的体育意识、受教育水平、工作生活的方式、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2.重庆市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时间和次数对比

农村居民在时间的安排上较大程度受到农村季节性生产劳动的影响,有较大随意性和无固定规律的特点。调查结果:有 61.8%的人很少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有19.3%的人有充足时间进行体育锻炼;53.5%的人每周锻炼不超过1次,多数人每次锻炼不足30分钟,而且有 42.7%的人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定,随意性很强,农闲是锻炼的高峰期 (达到58.2%)。农村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少、时间短,这主要与农村的生活特征联系比较紧密所致。

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时间一般是在早上、下午和晚上,也有少部分居民选择在上班时间,这与我国其他城市的情况一致。每周锻炼次数主要集中在 1次和 2次,3次以上的只占21.8%,但他们每次锻炼是时间大部分人都超过了30分钟。从这次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次数是明显不同的,这主要与他们的生活特征和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3.重庆市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时场所的选择

农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时,在场所选择上63.6%的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地点不固定,常常选择在晒谷场、自家庭院、小树丛林等。对邻近的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开放体育场所是广大农民参加体育锻炼和比赛的最佳地点,但目前完全开放的只有26.5%。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希望工程的实施,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带发的“农村全民健身工程”的推行,使学校,特别是相对贫困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硬件建设有了较大的改善,所以,利用农村学校师资和场地设施推动农村体育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庆市周边区县农村几乎没有商业性健身活动场所,这与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落后以及群众体育意识淡薄有关。

城市居民参加社区体育锻炼地点的选择上,主要是收费场所、公共体育场所、公园广场、自家庭院、单位体育设施、住宅小区、社区体育设施、树林河边、公路街道等。收费场所、公共体育场所二者已占58.87%,说明重庆市近几年里的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市政府近年来的重视有很大的关系,重庆市主城区近几年着力于体育设施的建设,建设了两江四岸工程配套全民健身场地 62个,新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4个。重庆市的社区体育近几年里有了长足的发展。 转贴于

4.重庆市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方式和项目选择

重庆市农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活动方式呈现如下状况:独自锻炼、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参加村里组织的活动、参加体育辅导站锻炼,他们主要以“独自锻炼”和“乡村组织锻炼”主,因为该地区的农村建立起村体育辅导站和俱乐部还非常少见,所以导致参加体育辅导站方式锻炼的人也相当少。在项目选择上,农村居民选择了散步、慢跑、跳绳、乒乓球、羽毛球和足球、篮球、排球等球类活动。这也就更进一步证明了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以及在农村群众体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对城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活动方式的调查中发现:独自锻炼、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参加体育培训班等方式进行体育锻炼。在项目的选择调查中,选择比较多的是散步慢跑,其次是旅游、交谊舞、羽毛球、气功太极拳、网球、健美操等。表明重庆市居民日常体育锻炼是以小型多样的健身、保健、娱乐项目为主,选择的活动项目基本上能满足自身健身的需要。但是只有84.2%的社区居民选择健身路径,也说明重庆市健身路径建设值得思考。总的来讲,重庆市社区体育方式已由过去单一的体育竞赛为主向多形式的群体活动转变,这与我国城市居民参加社区体育锻炼的项目特征大体一致。

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在活动方式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唯一不同的是城市更方便些,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体育锻炼的方式,而农村居民相对要受的外界环境的限制。在项目的选择上差别就比较大些,农村居民还是参加些比较传统的、对场地设施要求不太高的体育活动,城市居民选择的项目更广泛、对场地设施要求相对高些的运动城市,这也是城市与农村最大的差别。

5.重庆市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情况

农村居民除家庭日常消费外,最主要的消费支出为:盖房子、添置家用电器、家具、支付子女教育费用、医疗保险、日常开支,体育、文化娱乐消费的支出都是比较次要。说明重庆农村经济较为落后,人们消费能力低,体育消费意识淡薄。

重庆市城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与我国发达地区比较还有较大差距。统计资料显示,重庆市2005年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44元,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623元,由此看出,体育消费的潜力还非常大。他们在体育消费上主要表现在:购买运动服装、购买体育彩票、观看体育比赛、订阅体育报刊、购买健身器材、体育旅游等。

总之,农村居民在体育活动中几乎是没有经费投资,他们是用最原始的活动方式、穿日常是服装进行体育活动,城市居民在体育活动上的消费更细、计划的更周详。这与家庭的经济状况、生活环境、体育意识等有关。

重庆市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格局。体育事业受社会总体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呈现出以城市带动农村的特点,城乡差别较大。其主要原因:区域经济差异对农村体育的制约性;教育政策、人们受教育程度问题以至于影响人们的体育消费观念;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农村现有的条件制约农村体育的发展。

对目前的状况,政府有必要制定城乡体育教育统筹发展相关政策,努力把农村体育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同时要将农村体育的投入纳入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中,以保证每年有适当比例的经费来源,为农村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必要条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进行捐助,将资金重点用于改善农村体育活动的基础设施,改善体育锻炼活动的现有条件。

以上是从重庆市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体育锻炼时间和次数、体育锻炼时场所的选择、体育锻炼活动方式和项目选择、体育消费情况几个方面,来对比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体育活动的现状,发现他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主要是由于城区、农村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和谐社会、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的背景下,要缩小农村体育与城市体育的差距,必须建立农村与城区之间的交流机制,双方加强交流与合作,实施社区与村落之间对口扶持与帮助,其主要举措包括:农村定期派遣有一定基础的体育爱好者到城区社区学习交流,参观优秀社区指导员指导体育活动,城区社区定期派遣体育社区指导员到农村指导体育锻炼;双方定时开展体育联谊活动,彼此学习先进经验;城市社区可利用的体育资源通过网络传递到农村,实现体育资源公平、公开化,促进城乡体育活动一体化;双方体育爱好者之间广泛开展体育交流活动,如各项目运动队友谊比赛等;城区也可以将部分闲置的体育器材用于支援农村体育,这些举措将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区与农村体育的差距,促进城乡体育的发展,提高城乡体育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赵云书.重庆市农村群众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1): 89-94.

[2]刘官元等.重庆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2,(1):15-18.

[3]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J].体育科学,1999,19(1):4-7.

第2篇:乡村体育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法;双师型;教师角色转;变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44-01

一、引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项目驱动教学法是随着建构主义思潮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它是在仿真的工作情境下,通过学生自己参与设计项目并实施完成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以职业为导向,以项目为主体,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

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部分理工科专业已经采用了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商务英语专业的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部分院校虽然已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项目驱动教学法,但效果不尽人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双师型”教师的缺乏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它主要是指教师既能担任理论教学工作,又能担任专业技术指导工作。“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是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教学及教研能力和素质;二是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和精通相应专业技术和业务。但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明显不足。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主要来自于师范院校,在校所学的内容大多是语言文学,很少有机会接触商务知识;也没有接受过任何相关的专业培训,更谈不上具有任何商务工作经历了。即使有些教师具有“双师资格”,也不是实际的商务职业经验。这些资格大多是通过某些考试而获取的证书。没有商务英语的学历背景,对真实的商务工作环境和过程缺乏了解,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具体工作中显得力不从心。

(二)师生角色转变的不适应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对于以“应试”为主、“老师一言堂”、“重理论,轻实践”的单一教学方式早已根深蒂固。而项目教学法则截然不同。它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实际工作过程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企业要求的职业技能,并在实施过程中形成职业素养。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老师由原来的“教学中心,学生学习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督促者,协助者”;而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要自己动手、动脑参与完成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是英语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人”。教学模式的转变使部分教师和学生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感到不太适应。

(三)学生薄弱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概念是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提出的。它指的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技能。在信息化时代,能否获得有效的信息并加以充分利用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根据这一理念,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特别是网络渠道和图书资源)收集有效信息和资料,并加以分析和处理为自己所用。然而,有的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有一定的局限。学生在捕捉信息上,缺乏广度和深度,在对其进行过滤、分析处理时,缺少正确的判断力,对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没有果断性。

三、解决方案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项目教学法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一)加强真正意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顺利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前提。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为了让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就业的工作岗位达到“零”对接,就要拥有一批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而不只是手握证书照本宣科的教书先生。同时,为了保证项目教学法高质量的实施,建立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一是经常派送在职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到相关企业的工作一线去学习锻炼,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积极引进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技术人员补充到教师队伍;三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一线技术人员到校兼职任课,来弥补在职教师实践方面的不足。

(二)师生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是项目教学法成败的关键。

项目教学法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授课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要作出相应的改变。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同时,为了使项目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于新的教学模式的过渡期。在进行项目教学初期,项目不易过难,时间可以适当增加,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逐步帮助学生由“要我学”学习理念转变为“我要学”的观念,最大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保障。

“高效地获取信息、正确的分析信息以及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通过讲座,办学习班,甚至是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程,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信息检索系统的使用方法,掌握应对不同问题的检索策略,从而来提高学生对学习信息的索取能力,保障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完成。

结束语:众所周知,任何一次变革都会不可必免地遇到困难和阻力。所以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是必然的。我们坚信随着高职教育的日趋完善和成熟,通过高职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一定可以打破困境,使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段静波,胡必波.项目教学法实施若干问题研究与对策[J].成功(教育版),2009,10.

第3篇:乡村体育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 体育教学;地区差异;山区体育教学

一、地区差异与体育教学差距的表现

1.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许多乡村学校至今仍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乡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基于这一思想,音、体、美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

此外,乡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一位思想活跃、又有一定体育爱好和体育素质的包班教师,还可以灵活的学生安排几节体育课;反之,孩子对体育活动的渴望就成了奢侈品,这对于无数渴望体育运动、爱好体育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2.体育师资缺乏病质量堪忧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教师师资严重“贫血”,有些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据对某县中小学的调查显示,仅有73%的中学和45%的中心小学配备有专职体育教师,在全部体育教师中,毕业于相关专业的又仅占体育教师总数的33%,即使这一部分人,为考核工作实绩及晋职评优的需要,又有近半数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体育只是兼教,教师的专业水平又如何提高呢?

3.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条件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对体育教师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更谈不上横箱、踏跳板、体操棒、音响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以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

4.教学不规范

不少乡村教师,尤其音体美老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的教研活动,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很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针对我国乡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的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乡村学校的教育现状,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教师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学校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音体美“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生活在广阔的农村的乡村学生,时时处于大自然这一活动大空间内,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城市学生所不及的,一些民间体育活动更是锻炼身心的独特“武器”。

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根据广大农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结合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外,加强专业训练,做到多能并兼;此外,县乡也利用暑假时间聘请教师,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有条件的体育教师,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在岗体育教师更应专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让校园你呼我喊,你追我赶,处处出现体育氛围。

3.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 、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如铁环、山羊、轮胎)。

第4篇:乡村体育教育现状范文

近年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地区差异,这种发展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某些偏远地区,体育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许多乡村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乡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基于这一思想,体、音、美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

此外,乡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一位思想活跃、又有一定体育爱好和体育素质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孩子们安排几节体育课;反之,孩子对体育活动的渴望也就成了奢侈品,这对于无数渴望运动、爱好体育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2.体育师资缺乏并质量堪忧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体育师资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据对某县中小学校的调查显示,仅有73%的中学和45%的中心小学配备有专职体育教师,在全部体育教师中,毕业于相关专业的又仅占体育教师总数的33%,即使这一部分人,为考核工作实绩及晋职评优的需要,又有近半数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体育只是兼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3.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更谈不上横箱、踏跳板、体操棒、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

4.教学不规范

不少乡村教师,尤其体音美老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很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针对我国乡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育状况,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生活在广阔农村的乡村学生,时时处于大自然这一活动大空间内,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城市学生所不及的,一些乡村民间体育活动更是锻炼身心的独特"武器"。

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根据广大农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外,加强专业训练,做到多能并兼;此外,县乡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教师,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有条件的体育教师,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在岗体育教师更应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让校园内你呼我喊,你追我赶,处处出现体育氛围。

3.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如铁环、"山羊"、轮胎等)。

第5篇:乡村体育教育现状范文

一、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许多乡村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乡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基于这一思想,体、音、美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

此外,乡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一位思想活跃、又有一定体育爱好和体育素质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孩子们安排几节体育课;反之,孩子对体育活动的渴望也就成了奢侈品,这对于无数渴望运动、爱好体育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二、体育师资缺乏并质量堪忧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体育师资严重缺乏,多数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据对某县中小学校的调查显示,仅有73%的中学和45%的中心小学配备有专职体育教师,在全部体育教师中,毕业于相关专业的仅占体育教师总数的33%,即使这一部分人,为考核工作实绩及晋职评优的需要,又有近半数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体育只是兼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三、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更谈不上跳箱、踏跳板、体操棒、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

四、教学不规范

不少乡村教师,尤其体音美老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平。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很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针对我国乡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育状况,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二、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根据广大农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外,加强专业训练,做到多能并兼;此外,县乡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教师,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有条件的体育教师,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在岗体育教师更应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让校园内你呼我喊,你追我赶,处处出现体育氛围。

三、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

此外,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使得体育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而努力。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也已经出台,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乡村体育教育任重道远。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成员都应来关心、支持体育教育,尤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乡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乡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也只有这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致成为一句空话。

第6篇:乡村体育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女生;体质测试与分析;体育教学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体育教学质量的优化 ,我国学校体育已由运动技术为中心向增强体质为中心转变。近年来 ,我在体育教学中深感学校女生的体质状况越来越差。如何提高女生的体质水平 ,是目前学校体育教学中应引起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在本校女生中随机抽取了年龄在 15 ——16 岁的女学生 80 名 ,均为身体健康者。

2.

测试指标。根据“山西省学生体质综合测试指标”,选择了以下 10 个指标:脉肺活量、身高、体重、50米跑、 800米跑、 立定跳远、1分钟仰卧起坐、立位体前屈。

3. 测试仪器。身高体重计、带状皮尺、肺活量仪、秒表、有刻度的直尺。测试方法按《人体测量与评价》中的方法进行。在短期教学前后测试时所用的仪器、方法及测试者与被测试完全一致。

4. 研究方法。A. 采用调查实验、现场测试、问卷调查法。

B. 根据文献资料及所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C. 运用系统统计方法得出结果。

二、方案与结果

在实验前 ,对随机抽取的 80 名女生进行体质检查 ,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校女生中 ,体质差异十分明显 ,特别是城乡女生的差异更为突出。在形态机能方面 ,除体重一项乡村高于城市外 ,其他项指标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而且均为城市女生高于乡村女生。在 5 项素质方面 ,800 米跑、立体前屈乡村女生高于城市女生 ,其他项目 均不如城市女生 ,而且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说明乡村女生体重偏上 ,耐力、柔韧性素质较好;而城市女生在身体、心肺功能方面占优势 ,而且速度、腰腹肌的力量、下肢力量均比乡村女生强。其原因在于:A. 居民生活水平不一样 ,城市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B. 乡村女生负担较重(包括精神与体力方面) ;C. 对体育的兴趣不一样。经调查 :城市居民爱好体育者约占76 % ,而乡村居民仅占 36. 2 % ,但是乡村女生在从事一定的体力劳动中能吃苦耐劳 ,表现为体重偏上 ,并使自己的耐力与柔韧性素质好于城市女生。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 ,我又把这 80 名学生的体质测试情况与全国同龄青少年的体质平均水平进行了对比 ,发现:学校被测的 80 名学生 ,不论是来源于乡村还是城市 ,其整体体质水平均比全国同龄青少年的体质水平低 ,且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性。在形态机能方面 ,只有乡村女生的肺活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在素质方面 ,只有城市女生的 50 米跑、乡村女生的 800 米跑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除这三项指标外 ,其他指标与全国相比都具有显著差异性 ,而且许多指标 P < 0. 01。分析其原因 ,可能有三点 :A. 入学前学生所在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初三学生很少或几乎不上体育课 ,学生拼命读书 ,使体质水平受到影响;B.进入学校后 ,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充分的认识 ,使正处在发育期的女生在生理上明显表现出体力较差、肌肉力量薄弱 ,在心理上更是呈现出“爱美”、“怕羞”等特点 ,对体育课普遍存在着“怕”的念头;C.女学生怕苦、怕累、怕脏 ,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 ,对体育不感兴趣 ,从而使自己体质下降。针对学校女生的体质现状 ,我利用体育课后随机抽取了80 名女学生 ,进行了系统的、严格的体育教学。具体方法是 :将学生分成个二个班 ,按同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进度进行教学 试验 ,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增加了学生的联系次数及时间。从脉搏的变化来控制运动负荷 ,并在课中穿插了素质方面的练习 ,要求学生听从指挥 ,按时作息。经过 8 周的教学试 验后 ,我又对这 80 名学生作了体质检查和素质测验。通过分析和测试结果可以发现 ,经过 8 周系统的体育教学 ,从总体上 看 ,这 80 名女生的体质状况有了一定的提高 ,有些指标经教 学试验后达到了全国同龄青少年的平均水平(如城市女生的800 米跑 ,乡村女生的身高) ,别的指标大部分也有所提高。虽与全国水平相比较还有显著差异性 ,但差距在缩小 ,城乡女 生之间的差异性虽仍十分显著 ,但这个差距也在缩小。有些 指标 ,乡村女生赶上了城市女生(如立定跳远 ,800 米跑) 。测 试中也发现有一些指标出现下降的现象(如乡村女生的 50 米 跑 ,立体前屈)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课堂负荷大 ,学生出现过 度疲劳。二是教学方法不当。三是学生一时适应不了 ,心理 上出现抵触情绪。总而言之 ,经过短期的体育教学 ,学校女生 体质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尤其是耐力和下肢力量这两方面 较为明显。当然 ,各项指标提高的幅度还不大。我认为 ,要想提高女生的体质水平 ,还必须从入校抓起 ,并不断地改善教学 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让学生真正认识到 体育带来的好处。

三、结论与建议

综合上述 ,经过调查分析 ,我认为:学校女生的体质状况

从总体上看明显低于同龄的全国青少年的体质水平,而且城乡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除体重、耐力、柔韧素质外 ,其他各项指标均为乡村女生低于城市女生。经过 8 周的体育教学 ,被测试者体质的各项指标大部分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提高的幅度不太大。所以 ,要提高学校女生的体质 ,必须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锻炼的重要性 ,坚持不懈地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此 ,我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 ,我国的学校体育的重点应放在中小学 ,并彻底改善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的落后状况 ,从经费、设备、师资和重视程度等方面支持体育教学。第二 ,作为体育教师 ,首先要了解女生的现状及身心特点 ,分析为什么她们对体育课没有兴趣 ,分析她们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首先要选好教材 ,尤其是能突出女生特点和实用性强的教材。在课程安排上 ,要充分考虑女生的特点 ,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 ,安排一些“新、易、美、乐”的内容 ,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要围绕教学大纲 ,安排一些健美操、韵律操、体育舞蹈及跳绳游戏等女学生普遍喜欢的内容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提高她们的体质 ,更有助于提高女生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第三 ,做为体育教师 ,要加强自身修养 ,塑造良好的自我使每一位女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教学中来 ,通过体育课提高自身体质 ,为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7篇:乡村体育教育现状范文

论文摘要: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制,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培养健康、合格人才的重任。然而,农村尤其是山区的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异。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以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为切入点,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农村中小学体育的面貌有所改善。 

 

学校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民体育的基础。基础教育的改革,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必须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长期不动摇。长久以来,农村学校体育特别是边远的山区农村学校始终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社会环境的影响,经济条件的制约,造成学校体育基础条件先天不足,专业教师负担过重,国家教育改革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得不到很好的落实的普遍现象。本人是一个在山区农村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将近20年的教师。下面就是我这些年对农村体育教育的调研所写的一些心得,写出来与大家一起来共同探讨。 

一、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的分析 

1、教育观念落后、陈旧。 

(1)从现实看来一些学校的领导对开展体育课教学工作认识不足,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漠不关心,只抓升学率,无视学生体育活动和身体健康状况。就连国家规定的大课间和眼保健操大多数学校都没有落实到位。就更别说体育课和特长生的培养了。 

(2)体育课质量基本无人关心,校领导只对文化课感兴趣,体育课可有可无。目前,我校体育课由各班班主任自行安排。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较为突出。在学生及家长中这种思想也根深蒂固。 

2、师资配备薄弱 

在农村学校。一方面,由于师资配备不足,是导致体育课无法正常进行的主要方面。体育教师队伍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特别是村级学校。专职教师可以说寥寥无几,即使配备了兼职教师,也是挂名的。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且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还远不能达到相应的国家要求水平。此外,有的近半数体育教师分配下去也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我本人就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可现在当了班主任,教了数学。像我这种情况在我们地区还有很多。 

3、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场地器材严重匮乏。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很多乡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体育经费的不足使体育设施得不到补充,破损的器材不能及时维修,给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留下安全隐患;例如我校有乒乓球台无球拍;有篮球场无篮球;无栏架;踢足球无场地也无足球;打羽毛球更是无球也无拍。总之,要什么无什么。跳箱、跳高、体操棒等技巧性的体育项目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更无从谈起了。上体育课就是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玩一玩,放羊。 

4、教学不规范 

在农村,音、体、美教师缺少与外界交流和借鉴学习的机会,也很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十分陈旧,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和体育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乏味。 

5、备课与上课严重脱节 

大多数体育教师备课流于形式,上课是自由式。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教师,开始时上课还是比较认真和负责的。但由于学校领导对体育课上好上坏一个样;上与不上一个样的态度,随之上课开始散漫。教师上课一个口哨、两个球,学生高兴我自由。备课成了一种形式,久而久之成了一种负担。备课本年年是新的,而内容“依旧如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抄备课,备课内容一成不变;一大群体育教师整日在做无用功的局面何时了? 

二、作为一名农村教师,针对以上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学校领导要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加强体育锻炼,不能让学生们只读书。要让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就要求 

(1)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教学,正常开设体育课,并安排专业体育教师上课,无专业体育教师可对专职教师进行培训;另外,还要给予体育教师多与外界交流、学习的机会以便了解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 

(2)其他教师要带好头,不能利用学生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上课,要给学生们锻炼身体的时间,而且要带头带领学生锻炼身体。 

(3)家长也要配合、督促孩子,多进行体育锻炼。要让家长认识到光学习好而没有好的身体是不行的。 

第二、学校要多投资。置办一些体育器材,以便学生锻炼之用;也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对一些旧器材和破损的器材要及时更新或维修。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也可以更多的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的放心。 

第三、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希望政府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心,给予农村学校更多的支持。特别是山区的学校要给予更多的支持。不要只停留在文件和嘴上,要落实在实处。改善村级中小学的体育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因为村级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大力度的投入,没有相应的体育教育条件,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只有这样,我们国家的未来才有希望,才不至于让我们的国家栋梁输在体质上。 

以上是我们这里的现状及我个人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领导的关注。总之,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养成终身锻炼习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认真分析和思索农村小学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农村小学体育发挥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相信农村小学体育工作一定会有新的局面。层层重视,相信农村小学体育工作一定会有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赵家骥: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118 

[2]李峨:跨越城乡教育差距 乡村父母进城陪读[n],中国青年报,2002-10-22(5) 

[3]李伦娥:一个乡村教师的困惑[n],中国教育报.2002-9-1(3) 

[4] 储朝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46.50 

[5] 李世庄: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是当务之急[n],教育导报2003-1-17 

第8篇:乡村体育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公共体育;农村体育;乡村振兴

2021年3月14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五篇中指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可见,数字化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以数字化赋能企业发展、赋能政府服务、赋能“中国梦”的实现,从而推动人民生活方式、企业生产方式和国家治理方式的变革,全面迈入数字社会时代。在数字政府领域,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的发展,也成为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抉择。

一、农村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对乡村振兴的价值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农村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国家战略,是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所作出的总体部署。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和体育产业相关系列文件的出台,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对健康的需求更加突出。由于历史形成的城乡差异和农村地广人稀的地域特点,短时间内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差异还难以消除。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则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实现服务模式、服务内容、供给方式的整体变革,通过数字赋能,让优质的体育资源惠及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缓解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滞后的现状,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和支撑。

二、衡水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

尽管2017年党的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但受历史化的城乡二元结构影响,衡水市农村的常住人口构成基本没有发生变化,青壮年外出打工和学龄儿童寻求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使传统行政村中老年人常住人口占比较大,很多村落成立“空心村”。

(一)衡水市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现状

《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2006)提出:“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基本标准是:一块混凝土标准篮球场,配备一副标准篮球架和2张室外乒乓球台。在此基础上,提倡经济条件较好,人口较多的地区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增加面积、器材及设施,形成体育文化广场,更好地满足农村体育文化生活需求。”从2006年开始,衡水市从最初的“一场二台”到后来的乡(镇)健身工程、乡(镇)示范工程、新民居健身工程、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不同形式,逐年对农村体育场地设施进行持续投入。截至2020年,衡水市下辖5148个自然村已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行政村全覆盖,所有村落都有健身路径,但受行政村的规模、常住人口和场地影响,健身场地大小、健身设施数量、整体布局略有差异。

(二)衡水市农村健身活动的特征

衡水市农村健身活动呈现明显的性别、项目和村镇“三差异”特征。1.性别和项目差异。调查得知,几乎所有的行政村都有常态化的广场舞活动,而且这种活动形成至少已有5~6年,以45~60岁的妇女为主,男性主要以散步为主,儿童活动呈多样化、随意化现象。衡水从2013年开始每年都开展“村、乡、县、市篮球联赛”,按照规定进行选拔,历时2个多月,因此衡水市篮球运动一直有较好的民间基础,但非赛季的农村,篮球项目只有学生在周末锻炼,成人极少参与。2.村镇差异。乡(镇)健身活动的丰富程度和参与人群也远远高于行政村,除了健身舞,乡(镇)还有健步行、太极拳、柔力球等活动。

(三)衡水市农村体育组织现状

衡水市农村体育组织属于村民自发行为,由健身爱好者、村体育骨干或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以自娱自乐形式为主。一些活动开展比较好的体育组织通过参加上级行政部门或社会商业活动获得部分资助或奖品。

(四)衡水市农村体育技能培训现状

衡水市每年都会举办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县级举办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但除了传统的线下晋级培训,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继续学习培训,农村体育骨干后期开展日常健身项目的更新完全靠线上自学。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衡水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场地设置能满足村民最基本的锻炼需求,但随着农民健身意识的增强,体育场地不足成为农村体育活动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虽然能开展常态化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但活动形式比较单一,这和县市每年以广场舞为主的赛事引导和培训服务密切关联;村民健身意识增强,移动终端基本普及,体育骨干能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在健身人群方面,儿童活动呈现随意化,男性和老人的活动项目匮乏,急需引导;在技能培训方面,体育系统的培训指导仍然以传统的服务模式为主,不管是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都没有和信息技术发生联系,滞后的服务模式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加的健身需求,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三、农村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

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发展,衡水市农村公共体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健身意识、健身活动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并由此带来了村容村貌、农村文化、农民身体素质、农民精神面貌的极大提升。但由于农民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总量增加,需求人群和结构出现多元化,仅靠增加供给总量的传统公共服务模式,已难以适应农村社会的变化。而数字化公共服务不但可以削弱农村地域分散的制约因素,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满足群众健身的多元需求,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

(一)建立统一的数字化政府运营机构

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政府的各个机构分工明确,缺乏协同,在数字化政府运营建设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是:第一,政府的行政职能和信息化管理合二为一,各部门各系统自行负责和建设本系统的数字运营工作,这样就使大量行政人员从事与行政无关的数字技术工作,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其二,各自为政,出现“信息孤岛”或“数据烟囱”现象。[1]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建设同样应该吸取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必须用数字化服务的“整体理念”来进行建设和运营,而不是由各个基层部门进行建构。因此应由省级部门采用委托经营的方式,牵头成立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运营中心,以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各级政府作为使用者,只负责具体内容的建设和平台的使用。这种政企合作的整体理念可极大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进程和运营效率。

(二)构建城乡一体化数字公共体育服务层级平台

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平台不是单独在农村构建,而是采取“主站+分站”的站群系统模式。[2]整个站群管理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便以后的更新和维护;有完善的管理权限配置功能,采用分级管理的方式对子站进行管理,如市可以指定县管理员进行管理县级子站,县管理员可以设置乡管理员管理属于乡级子站,依次类推。

(三)衡水市农村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

根据我国政府的职能转型要求,政府角色要从“划桨”走向“掌舵”,这就意味着政府要调动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农村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可以在健身活动基础好的村设立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示范点,政府通过补贴或购买服务的方式,吸引优秀的创新企业加入,提高运营效率和活力。

(四)开展衡水市“农村数字扫盲工程”活动

公共体育数字化建设虽然是政府牵头的一项民生项目,但服务最后对接的是普通民众,要实现从技术层面到社会层面的转化,在实现创新的同时,也给社会转化带来了冲击和挑战。[3]所以要使数字化服务在农村地区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助推乡村振兴的目标,首要的现实问题就是要消除“数字弱势群体”,弥合“数字鸿沟”,避免因受教育程度不高、网络技术不敏感而导致资源浪费或效率受限。因此,在建设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同步开展线下“农村数字扫盲工程”活动。“农村数字扫盲工程”活动可分层推进,首先对所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数字化使用培训,能熟练使用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的数字资源;其次发展、挖掘和培训关注运动健身的农民和社团,发挥他们在数字化推广中的作用;最后,以点带面,在村民中开展数字扫盲活动,从线下推进数字化进程,营造数字化发展氛围,从而更好地发挥线上资源的作用。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是以协同治理为核心的系统工程,它赋予了农村体育新的内涵,既是农村体育供给侧改革的触发器,也是激发农村体育市场活力的发酵剂,更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创新公共服务范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逯峰.整体政府理念下的“数字政府”[J].中国领导科学,2019(6):56-59.

[2]温雅婷,余江,洪志生,等.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公共服务创新路径研究——基于多中心—协同治理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1(3):101-122.

第9篇:乡村体育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 体育 文化课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025-01

一、

主要研究方法

(一)实地考察法

实地考察了江西省临川县某村小学、景德镇市某镇小学、乐平市某镇小学、浮梁县某村小学,对这些学校的学生人数、师资情况、体育教学情况、场地设施等进行了调查,为顺利开展研究提供依据。

(二)实验法

本研究于2016年9月至12月共一学期时间在江西省临川县某村小学开展了教学实验。选取了两个年级的学生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于实验组学生,采取将体育教学与文化课教学整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并且保证每周三次体育课正常进行;而对照组学生仍然采用一直以来学校惯用的教学方式。一学期后,对两组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学习成绩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江西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1.江西省农村多、人口数量多,但学生人数相对减少

据相关资料反映,江西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40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总人口5594%。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639个百分点。虽然城镇人口数量增加,但镇中小学,尤其是乡村中小学学生人数明显减少,原因是这些学校中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都进城市中小学上学,或者是跟随父母外出打工,在打工当地的学校上学,所以导致乡村、镇中小学学生人数减少尤其是偏僻落后的农村中小学。本研究组成员在临川县某小学考察时发现一宽敞的教室里只有3个学生。

2.乡村中小学基本没有体育课,国家规定各级各类小学每周应开设体育课多少学时,乡村中小学基本没有达到

被调查的四所学校中,有两所学校基本不上体育课,另外两所镇小学课表上按要求安排了体育课,但据调查并没有如实完成教学任务,如遇天气原因或体育教师有事可随便不上课或临时安排其他教学内容,所以没有达到国家对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两所村小学课表上没有体育课的安排,在调查中,有一四年级班主任反映,因为在大学时所学专业为体育教育,自己热爱体育运动,也深知体育的重要性,在初来任教时便认真地给学生上了一节体育课,学生非常开心,但课后学生家长告到校长处,校长严厉批评了该老师并要求不能再上体育课。可见,家长的教育观念仍然传统陈旧,校长的体育意识和观念还有待提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乡村小学体育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体育教学与文化课教学融合尝试

1.文化课教学与体育运动结合起来

在征得江西省临川县某校领导和老的同意后,本研究进行了教学实验。对于实验组学生进行了实验教学,即将体育教学与文化课教学结合起来。在语文课中,学生在朗读课文或古诗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随着文章或古诗的节奏或内容特点边运动边背诵,运动的内容可以多样,如跳高、跳远、韵律操、武术等,老师根据所学文化课的内容以及学生身体锻炼的需要、兴趣爱好灵活选择安排。

2.体育教学中应加入道德品质教育、文化教育

“育才先育德,成才先成人。”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要把“育人”放在体育教学首位。实验时,在进行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有意识地加入道德规范教育。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并要求大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取得的成绩无效,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另外还有与队友之间应配合,听从裁判的指挥,胜不骄败不馁等。

三、体育教学和文化课教学融合的效果分析

(一)促进学生锻炼,增进健康水平

将文化课教学与体育课教学结合起来,即不耽误文化课的学习,又能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通过实验教学发现实验组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后,无论是对体育的兴趣和意识还是身体素质都有所提高。本文还对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访谈,这些家长反映孩子感冒的次数相比较有所减少,并且对风寒感冒的抵抗能力有所提高。

(二)丰富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把文化课与体育课结合起来教学,不仅可以丰富体育课与文化课的教学方式,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上语文课时,学生一边运动一边背诵,上数学课时学生一边数数一边跳跃,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觉很新鲜,学生很开心,真正实现了在快乐中学习,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实验发现,那些不爱学习的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也主动地学习,学习兴趣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