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村教育现状分析范文

乡村教育现状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教育现状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村教育现状分析

第1篇:乡村教育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 城市郊区 农村幼儿 社会性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性发展是幼儿重要的发展领域,是一个幼儿从一个生物人,掌握必要的社会生活技能,实践与内化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从而逐渐成长为一个社会人,并独立适应社会的过程。幼儿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幼儿逐渐掌握所处情景中所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并形成与同伴交往、与他人相处必要的各种态度、习惯和能力,为以后适应更复杂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长期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应试教育实践及科学早期教育理念的缺失,使得幼儿社会性发展被严重忽视。笔者在湖北省襄阳市郊区建制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一定范围内的调查走访,以期在了解掌握农村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基础上,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对策。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抽取襄阳市襄州区东津镇中心幼儿园和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中心幼儿园共计741 名 4-6 岁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741份,回收711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673份,其中男性儿童351人,女性儿童322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陈会昌《4岁―7岁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为主要调查工具,该问卷制定有全国常模,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较好。问卷调查15个因素由60个小项目构成,并且全部为正向题,适合一定规模的调查。具体的调查过程为,通过幼儿园集中将问卷发给幼儿家长,列有较详细的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再由幼儿园集中回收,同时,配合指导家长回答问卷的需要,并辅之以走访等方式。

(三)数据整理与分析

以年龄、性别、是否因留守等情况作一定分层处理,在SPSS19.0进行数据录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样本一般情况

表1 样本一般情况

从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看,在673份统计数据中,其中男性351人,占52%,女性322人,占48%,留守幼儿占29.7%。

(二)受调查幼儿社会性发展现状

表2 受调查幼儿社会性发展得分

将本研究对象在量表 15 个维度上的得分分别与常模比较,统计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社会性发展总分的平均分为201.14,标准差为 26.12,与常模比较,数据显示幼儿社会性发展总分较好级别的比例最高,占35.2%,其次为中等,占30.1%。与常模比较,受调查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整体分值较低,但基本符合常模一般分布。

具体而言,在意志、同伴关系、独立性和好胜心这四个维度上,达到较好的比例分别为42.1%、41.9%、47.3%和42.1%,而在生活习惯、情绪稳定性和自尊心这三个维度上较差的比例较高,分别占20.2%、15.2%和12%。这表明在这三个维度上农村幼儿社会性发展较差。

(三)受调查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性别差异与分析

表3 受调查幼儿社会性发展性别差异(本表格只显示有显著差异维度)

数据显示,农村男性幼儿和女性幼儿在社会性发展总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遵守社会规则维度和无侵犯性维度上,男孩和女孩存在显著差异,显示女孩更遵守社会规则,男孩反之,有更多的攻击及在遵守社会规范维度上得分较低。但是在自我概念维度和好胜心维度上,男孩与女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男孩发展更好于女孩。

(四)留守与非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差异与分析

数据显示,在遵守情绪稳定性维度、自我概念维度、好胜心维度上,非留守幼儿得分显著高于留守幼儿,其他维度上则没有明显差异。

表4 受调查幼儿社会性发展与留守状态多重分析(本表只显示有显著差异维度)

四、结语

1.本次研究样本为城市郊区建制镇幼儿园幼儿,留守幼儿约占三分之一,反映中部城市承接东部产业专业转移,农民工能够在家乡附近就业,郊区农村幼儿留守现象有所缓解。但是数据显示,农村幼儿社会性发展整体水平偏低,家庭、幼儿园、教师及社会应当积极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女性幼儿在遵守社会规则维度和无侵犯性维度上,显著差异优于男性幼儿。这一特点符合一般的调查结论。

3.调查显示,在自我概念维度和好胜心维度上,男孩发展要优于女孩,这与一般结论有所差异。在访谈过程中要注意到,一般家长在教养过程中会更注重男孩的观点和意见,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存在类似的情况,因此男孩相对于女孩有着更多的自我意识发展锻炼的实践机会。对此家长和幼儿园应当更新教育观念,切实关注女孩自我意识的发展。

4.留守幼儿在情绪稳定性、自我概念、好胜心等维度上急需幼儿园、教师及家长的关注与干预。

参考文献:

[1]李颖,李敏.预防“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异常的几点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7,06:16-18.

[2]张莅颖,孙敬.学前流动儿童社会性发展现状及其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37-40.

第2篇:乡村教育现状分析范文

>> 江西物流从业人员的调查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英语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娱乐行业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效果调查分析 2001~2005年临沭县食品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调查分析 从业人员乙型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调查分析 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 娱乐业从业人员艾滋病性病情况调查分析 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调查分析 “智慧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调查 海口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英语口语能力现状分析与研究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及饮食业餐具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长春市绿园区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及卫生行为调查分析 广西休闲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调查研究 衢州市柯城区花园街道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戊型肝炎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状况分析 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英语口语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无锡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现状评价及其成因分析 青岛市旅游从业人员现状及分析 提升旅游从业人员道德素质对策分析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从业人员现状调查及其对策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赵德芳.上海旅游从业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弱项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4)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4年度广西高校科研项目(LX2014484)

第3篇:乡村教育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 农村小学 美术教学 因地制宜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1基层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1.1教学条件差,城乡差距明显

近年来,尽管农村经济获得很大进步,但是城乡差距依然明显存在,教育差距尤为突出。我们在城市随处可见幼儿园小学之类的教育机构,孩子们在快乐的玩耍,有的在玩滑梯,有的在画画,有的在唱歌,就好像一个快乐的小天堂,在这个小天堂里孩子们的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但是回到农村看到的乡村小学的状况却令人很心酸,一般乡村小学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扇破烂的大门,满是铁锈。其次是缺少美术教学方面的设施,多媒体教学落实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与城市小学美术教育的距离。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相比接受美术课学习的机会少了些,从电影、电视、展览中接受美学教育的机会也很少。因此,农村孩子十分珍惜每周一节且来之不易的美术课。在农村美术教学工作中,对孩子们的心情笔者颇有体会。因此完善学校的教育条件,置办相关的美术设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1.2美术评价主观、单一

小学美术教师往往要同时教多个班级,对大多数的学生不是很了解,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不能做到公平、公正。以往美术教学评价只强调美术技能技法,而忽略认知和情意。即使是技法部分也只强调训练而已,因此评价的内容是单一的。除此之外,传统评价只是教师一个人评价学生作品,因此,评价方式、评价人都是单一的。因此在各级各类美术竞赛中,农村学生获奖甚少。严重的是使学生失去一个最重要的培养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造成农村人口素质低下,长期以来制约了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2基层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出现的原因

2.1美术教育的投入不足

农村长期以来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并且发展相对缓慢,在财政收支方面比较困难。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就显得很低,在美术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也就没有更多的财力去添置先进教学设施了,更不要说引进优秀的专业美术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美术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一些美术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的教学中,最多也不过是在公开课或者是比赛的时候用一下,其它时间就成为学校的摆设。因此政府应该认识到美术教育的现状,切实加大美术教育的投入,只有加大投入才能为美术设施的完善、教师队伍的壮大提供坚实的经济后盾。

2.2美术教师队伍空缺

农村师资力量不足,大部分都由语、数老师兼任,缺乏相应的美术学科的培训。大部分乡村小学中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极少数乡村小学有美术教师的师资力量中,仍有一定数量的民办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但没有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的真正意义上的专职美术教师。由于民办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现象反映了小学美术教师的美术技能素质亟待提高。美术教师尤其需要经过专门培训,但实际上他们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却少得可怜。教师美术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低下的又一原因。

通过对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现状的分析,如果要想改变目前的现状,很大程度上要因地制宜,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创新美术教学方法,才能确保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任务的完成,才能激发农村孩子学习美术的兴趣,有效提高农村孩子的美术技能和审美素养。面临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任务是调查研究农村小学阶段美术教学规律、特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审美教育方法与途径。

3结语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既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态。在具体的工作中,由于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环境条件的制约,美术教育状况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到最好,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得到快乐,利用现有的资源,把美术功能发挥好,把美传递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爱上美术,从而促进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梯度发展。因地制宜地激发学生兴趣,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使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实现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丰子恺.丰子恺论艺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2] 吕延和.通过美术的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3] 张贵木.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4篇:乡村教育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外来儿童;学习教育;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留守儿童、外来儿童,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大量农民涌进城市务工而造就的名词。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而他们的孩子要么留在家里交给老人或亲戚照料,要么带在身边,一家人都在城市的边缘生活。但随着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也摆上了日程。农村留守儿童和外来儿童是乡村和城市中的特殊群体,如何引领他们重视文化学习,身心健康成长,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具体如下:

一、留守儿童、外来儿童的教育现状分析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1.长期缺乏亲情教育,亲情观淡漠

一般留守儿童从小就是跟随爷爷、奶奶等家里的长辈或寄养在亲戚家里生活,成年累月的见不到自己的父母,长期以来都得不到父母的照顾,极少有机会与父母沟通交流。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启蒙教育的先行者,可是因为大多留守儿童自小就不跟父母在一起生活,缺乏亲情教育,据相关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有相当一部分谈起自己的父母时,神情很淡漠,就像说一个与自己无关的人一样,这也是孩子启蒙教育不到位的一点,对孩子的心理长成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较弱,留守儿童学习及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

在一些偏远乡村小学,由于受当地的经济条件限制,学校的教学环境、硬件设施及教师素质较低,除了在力求将主要文化课目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其他的思品、德育、安全、心理等其他课程都没有有效的实施。忽略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安全教育的课程,致使近年来关于留守儿童的落水、触电等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居高不下。

3.监管人员的的文化水平有限,无力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

一般留守儿童都是由家里的老人来带,大多都没有什么文化,除了生活上照料外,辅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学习往往是没有能力的。在研究的相关数据中也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明显较弱。

(二)外来儿童的教育现状

1.入学难

外来儿童随外来务工的父母进入城市以后,因为一些学校的入学政策,还有高额的外来学生借读费等现实问题,顺利入学有着很大的困难。每年新生报名时期,各媒体都有相关报道,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顺利上一所好学校,无不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2.学校环境和教育质量不整齐

一些重点学校,生源有限,而外来儿童也因为没有入学要求的房产证、本地户口等等条件限制,也只有到一些条件较弱的外来工子弟学校,或者较次的学校就读。整体办学水平不高,学校的师资力量较差,达不到应有的教学质量。

3.流动性大,没有稳定的学习条件,成绩较差

外来儿童一般都是跟随着父母务工所在的城市而流转,流动性大,没有稳定的生活居住环境,或者暂时生活的环境较差,无法给孩子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往往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较差,还会受到社会人员的影响,早早离开校园,成为下一个外来务工人员。

二、留守儿童、外来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

(一)建立留守儿童、外来儿童的社会机构

目前,留守儿童、外来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但在具体实施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要想彻底解决此项问题,要加大政府机构的的大力扶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外来儿童学校,在教育上缩短城乡教育的差距,让孩子无论在哪个学校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

(二)加强学校与家庭双结合的教育模式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不在家,学校作为留守子女学校的教育实施单位,要承担起文化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责任。不但要搞好文化知识的教育任务,更要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加强假期对学生的监管力度,减少意外事件给留守儿童带来的伤害。

(三)整合民间力量,建立留守儿童、外来儿童活动之家

政府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还可以在相关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的监管下,鼓励和呼吁有爱心的人士,在民间开展公益性的留守儿童、外来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外来儿童开展义务家教、艺术培训、安全培训、心理指导等相关的活动,动员社会各届都来关注留守儿童、外来儿童。

三、结论

留守儿童、外来儿童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通过以上文字的论述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该问题已经成为儿童意外伤害、学龄儿童流失等现象的主流。如何有效的解决留守儿童、外来儿童的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问题,是我们本课题研究探讨的主要内容。

政府的重视,社会各届的支持,可以通过加强学校的教育监管力度,建立留守儿童、外来儿童之家等社会机构,以期有效地解决目标留守儿童、外来儿童的教育问题,使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有条件地度过快乐的学校生活。

参考文献

[1]王晓慧.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态势及其引申[J].重庆社会科学,2013,23(04):33、34.

第5篇:乡村教育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农村生物教学 现状分析 改进建议

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生活、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连。广大农村距离自然最近,也是最有利的生物教学点,农村学校既有天然的自然资源,生物资源也很丰富,许多实验材料可以就此取材。然而,事实上,农村的生物教学并不尽人意。《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农村的生物教学应该以课堂为载体,将初中生物教学与农村的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要贯彻“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教学理念”。本文研究了当下农村生物教学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一、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首先,初中生物学科不受重视。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处于国家政策的偏僻范围,各种监管不力,加上中考指挥棒的影响,致使初中生物学科普遍不受重视。农村的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育领导受限于各种条件,仅仅把素质教育停留在口头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学校压缩生物课时,致使教师放快教学进度。教师为了尽快完成生物教学,还往往删减内容。这都影响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其次,实验器材和配套设施不到位。在“普九”验收的时候,政府为各级学校都按照标准配备了各种实验器材和配套设施,各个学校也按照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实验要求和规范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但问题是要求和制度往往成为一纸空文,流于形式。教师很少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偶尔的实验也往往是简单不会产生消耗的实验,因为农村的学校没有足够的后续资金,实验所带来的药品消耗和器材损耗都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和修理,更别说购买新的实验器材了。这些器材往往被锁进一个专门的教室,一放多年,成了真正的“不动产”。这不仅是对生物课的不尊重,也是对国家财力的极大浪费,是很令人痛心的事。

再次,师资力量薄弱。很多没有开设生物课的学校根本就没有专业的生物教师,那些开设了生物课的学校的生物教师也往往是由其他学科“转业”的。农村学校待遇低,发展空间小,所以应聘到农村专业的生物教师很少,即使有专业的生物教师,也往往受环境的影响,不能把生物学科的魅力展现出来。

最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农村的孩子从小生长于乡村,对自然里的各种生物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他们在开始的时候对生物课很感兴趣,然而,由于学校不能严肃认真地对待生物学科,很多教师照本宣科,根本就没有生动的讲解,不仅书本上的生动事例不能很好地展现给学生,就连动手动脑的实验学生也接触很少,以至于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越来越低,甚至厌烦起来。

二、提高农村生物教学质量的建议

上文所说的是很普遍的现象,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很广泛的教学区都存在这样的情况。有鉴于此,我省部分地区把生物学科规定为结业考试科目,但很多地方走过场,缺乏必要的监督。在确定为中考考试内容后,这些现象才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学校开始重视生物学科,专业的生物教师也紧张起来,生物在学生们心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这些改变并没有从根本上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首先,要对生物学科有一个科学的认识。生物是一门基础学科,源自于人类的衣食住行,是一门直接服务民生的科学,几乎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如今,生物学转基因技术正在使我国的农业发生着巨大变化,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饭桌。从国家的层面讲,生物工程技术是一门举足轻重的先进科技,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生物科技是整个国民经济的脊梁,生物学科可以帮助我们建设生态宜居村庄,可以帮助我们兴农致富。

其次,调动生物教师的教学热情。很多生物教师因为学校和自身的不重视,缺少教学的积极性,在长期的压抑环境中形成了一种学科的自卑。作为专业的生物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努力宣传生物学科的重要意义,认真研究新课程理念,关注最新的学术动态,通过生动切实的实例进行授课,充分利用农村广大的生物资源,采取灵活多变、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再次,加强生物学科的宣传。目前,我们国家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众多的人口和广袤的土地,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衣食住行是离不开生物科技的。但很多人对于生物技术并不熟知,关注度也不高,生物学科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没有得到应该有的重视。但在比较偏远和落后的乡村,人们仍然对于生物科技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以为生物就是学习植物和动物,没有什么好学的,也没有什么前途。所以,这就需要广大的生物教师多开展对于生物学科的讲座,使学生及广大的农村群众懂得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高远的志向。

作为农村生物教学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生物教学中的问题,并不断地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生物课程得到应有的重视,进而受到学生的喜爱,使生物学科发挥其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寒梅.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农业技术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9(3).

第6篇:乡村教育现状分析范文

从东阳市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现状看,供给水平比较好的有:交通、电力、广播电视、通讯、小学与幼儿教育设施等。1999年,东阳市实现了村村通公路;2004年农村广播入户率98%,有线电视通村率93%;农村每百人电话73.1部;小学、幼儿教育设施基本上能满足当地儿童的上学需要。供给水平一般的有:邮电设施及网络,但不够完善;医疗卫生设施以个体经营为主,遍布农村,但比较简陋。供给水平比较差的有:供水基本上以农户自打井为主,只有少数村实行全村统一供水,排水设施不健全;农民文化娱乐设施缺乏,商业服务设施不充分;村庄环境落后,村庄保洁无人管,脏、乱、差现象严重,村庄绿化率在15%以下的占90%以上。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对当前东阳市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现状感到“很满意”的占7.4%,“满意”的占46.5%,“不满意”的占40.4%,“很不满意”的占5.7%。在当前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方面,最盼望改善“村庄环境”的占59.2%,“道路”的占19.1%,“供水供电”的占16%,“医疗卫生设施”的占9.2%,“学校”的占7.1%。应该说,从机关、到乡镇、再到村,问卷调查所反映的情况能基本说明东阳市目前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现状。现根据调查情况,对各级组织的供给能力与现状进行逐个分析。

1.县(市)级政府供给能力与现状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阳市级政府(部门)的供给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从整个财政收支状况来看,也只能算是个“吃饭财政”。从2003年的市级财政支出上看,支大于收。支出最大的分别是教育支出19312万元,占30.3%,行政管理费9989万元,占15.7%,城市维护费5536万元,占8.7%,公检法司支出5305万元,占8.6%。这四项合计占财政总支出的63.3%。近几年市级财政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在不断增加,这从财政支农的数据中可以有所反映(见附表)。从数据来看,支出总量在加大,但比重偏低。

2002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市取消了农业税、屠宰税、农业特产税和农村教育附加费,几项相加直接减少市级财政收入近6000万元。应该说市级财政压力是不小的。2003年,东阳市制定了城乡一体化规划,提出了“六化”目标―――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农村城镇化、设施网络化、环境生态化。在基础设施方面,相关的载体有“十村示范、百村整治”活动、乡村康庄工程、10万农民饮水工程、百里河道整治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等。市级政府的财政能力虽然有限,但对农村的规划目标却在尽力提高。为此,东阳市政府采取的的主要举措:一是尽量挤出财政资金。2004年,从市财政中拿出四个1000万,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农村:村庄整治1000万,河道整治1000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1000万,下山脱贫1000万。二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如道路、河道整治、水库保安等项目向上争取了一些资金。三是层层发动,召开动员大会,营造氛围,动员各镇乡发挥基层的力量,利用民间资金充裕的优势来筹资各种建设资金。四是通过公共企业,如供电、广电等部门进行直接投入。五是放手让私人(企业)进入基础设施领域。

那么,对于当前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现状,公众是如何评价的呢?据问卷调查,大家对目前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现状“很满意”的仅为0.26%,“满意”的为48.7%,“不满意”的48.7%。对于取消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后,认为其缺口应由“乡镇政府为主”负担的占9.8%,认为应由“村级集体组织为主”的14.6%,认为应由“农民平均分摊为主”的2.4%,认为应由“农民自愿负担”的0%;认为“政府补一点,村集体出一点,农民分摊一点”的65.9%,认为应以“企业为主”的7.3%。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中,应该投入更多的,有60%的机关工作人员认为是“市级财政”,有12.5%的认为是“乡镇政府”,有20%的认为是“村集体”,有5%的认为是“农民”,有2.5%的认为是“企业”。从问卷调查中,可以反映出,在当前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中,机关工作人员倾向于市级政府应该增加投入。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有45.7%的人也认为是市级财政应投入更多。这说明各个层次对市级政府投入农村建设抱有很多的期望。

2.乡镇政府供给能力与现状分析。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中,心有余而力不足是乡镇角色的一个很好写照。东阳市作为一个发达县市,这一点也不例外。2003年全市各乡镇的债务总额达7245万元,22个乡镇入不敷出。

据调查,目前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一是市财政拨款,包括行政事业人员经费、办公经费。二是罚没款。三是国有土地出让金。四是资源分成,如矿产等。从支出结构来看,行政经费、教育经费成为大头。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的人头经费虽然由县级承担了,但其他福利性补贴仍然由乡镇负担,以致乡镇财政紧张,无力投入农村公共设施。

据问卷调查,乡镇领导对当前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现状满意度也不高,“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到54.5%。认为目前农村最需改善的分别是:村庄环境、供水供电设施、道路,三者分别占43.9%、17.5%和15.8%。对当前的投入,乡镇也希望市级财政、村集体、农民承担更多,分别占到35.1%、26.3%、17.5%,而认为由乡镇自身承担更多投入的仅占8.8%。

3.村级集体供给能力与现状分析。目前,东阳市通过行政村区域调整,村均人数由原来的548人变成2015人,村均区域面积从原来的1.38公里变成4.44平方公里。区域调整前的2002年,我市村级集体收入100万元以上的46个,20万至100万元的208个,10万至20万元的102个,5万至10万元的133个,1万至5万元的449个,1万元以下的382个。2002年,全市村级集体总收入为46317万元。

从村级集体经济状况来看,实力也是十分有限的。从东阳市现状来看,一个普遍的现象是,村级集体经济好、班子强、农民富,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是既快又好;相反,村弱、民穷、班子弱的,状况就差。这说明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中,村级班子的合力和经济状况是决定因素。

据问卷调查,村干部对当前基础设施供给现状感到“满意”的占47.5%;最盼望改善的是“村庄环境”,占56.4%;在取消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后,认为其缺口应该采取“政府补一点,村集体出一点,农民分摊一点”办法解决的,占48.3%;认为影响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是“缺乏资金”,占55.1%,其次是“村干部不和”,占17.4%;认为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中,投入更多的是“市级财政”,占39.1%;在可以放开让农民或私人企业投资建设领域方面,有26.4%的村干部认为是“村庄环境”,有25.2%的认为是“自来水”。

4.农民个人供给能力与现状分析。这几年来,东阳市农民个人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农民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出资方式主要有这样几种:一是自愿捐助;二是平均分摊;三是两者结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前者占了多数。这是因为东阳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外出创业的比较多。据东阳市委政策研究室2004年的调查统计,东阳在外创业人员中,外出经商办企业的有77303人,在外务工人数达75920人,在外企业2814家。在外投资创业人员及企业的营业(销售)收入每年都在数百亿。在外创业的东阳人中,个人资产在亿元以上的有50余人,千万元以上的600多人,百万元以上的数以千计。这部分中的大多数是当地农民,他们对当地农村的公益事业建设热情较高。近年来,东阳市4900多万的教育捐资,4000多万元的道路捐资,多数都由他们捐助。

农民是当前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现状是直接受益者,也最有发言权。在问卷调查中,农民群众对目前供给现状感到“满意”的占54.7%,“不满意”的30.5%;农民最盼望改善的是“村庄环境”占63.1%;对于积累工和义务工取消后的缺口,农民大多认为应由“政府补一点、村集体出一点,农民分摊一点”的办法解决,占到45.3%。

5.其他组织参与供给能力与现状分析。目前,东阳市的私人企业主要进入的领域是在幼儿教育等学校建设上。由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排他成本太高,投资周期长,又缺乏相应的政策,东阳市企业等组织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因此,除了当地的一些公共企业在积极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之外,私人企业进入的不多。但它们是制度外筹资的重要对象之一。这些企业中也不乏乐善好施者。农村社区内的企业主要是通过自愿捐助等方式参与建设。但随着农村资源经济价值的提高,企业等其他经济组织也有着投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潜在动力。据对农村社区内的个私企业问卷调查,有25.5%的企业主认为“学校”是完全可以由私人企业投资建设;其次是“村庄环境”,占22.2%;再次是“自来水”,占20.4%。横店模式是一个特殊的例子。横店集团依托其雄厚的实力,凭借其对农村、农民的强烈情感,共建农村社区的良好愿望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积极参与当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近几年,共投入数亿元资金用于农村道路、村庄整体搬迁改造、旧村改造,使当地农村社区的设施供给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优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的政策建议

1.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供给机制,规范政府间的供给职责。长期以来,我国重工轻农的产业政策形成了今天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同时也造成了城乡独立的基础设施供给机制,城市的基础设施全部由政府投资兴建,而农村的基础设施则主要由农民投资为主,这样的供给机制显然不符公平规则,又有违公共财政原则。为此,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机制,加大政府财政支农力度,增加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同时,必须精简人员,减少不必要的行政费用,完善农村财政支出结构。

合理划分事权和财权。上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等这类外部性较大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属于地方性的基础设施,由地方政府承担,如乡村间的道路、农村公共场所建设、小流域的水利设施建设等。与此同时,要加大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使财权的调整与事权的调整相适应。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更需要调整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以确保基层政府有足够的财力为农民提供基础设施。

2.坚持反哺与规范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摊制度。在农村税费改革前,我国许多地区一度轻税重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较多,导致农民负担过重。这些问题的实质是农民在获得公共部门产品时,支付了过高的价格,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性质,可以由政府来统一负责组织实施,但让受益者承担一定的代价则是应当的,也是可以接受的。据东阳市的调查反映,从机关到农村,从干部到农民,大多倾向于农民自愿捐助作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主要筹资方式,这个比例占51.8%,其次是村级集体决定,农民平均分摊,占28.7%,再次才是税收的方式,占18.4%。这反映了较为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供给的一种成本分摊取向。但这只能是权宜之计。从长远看,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必须寻找一个有效的制度安排。可以考虑设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税。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成本分摊方法。但从近期看,要以反哺为主,也就是以政府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为主。其依据在于:(1)农民的心理接受程度。经济上的合理性,并不能代表政治上的合理性。特别是在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刚刚取消之后,立马推出新的税种,农民难以接受。(2)我国农民收入低,是相对的弱势群体。为农民无偿提供基础设施,这是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3)目前已是反哺农村的重要时期。现在城市工业已初具规模,具备了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应该更多地反哺农村,给予农民相应的补偿。(4)农民也在为基础设施间接作贡献。农民不为政府提供的上述基础设施直接缴纳税费,并不意味着农民就没有为此作贡献。实际上,农民通过购买农用生产资料、生活用品,支付含在商品零售价格中的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等,农民也在通过各种渠道承担责任。因此,在现阶段,加大对农村的反哺是必需的,政府进一步扩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无偿或低偿供给也是应该的。但从长远来说,应坚持反哺与规范相结合,建立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制度规则,以促进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长效化。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市场化。转变政府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唯一主体的观念,放手鼓励非政府组织(社区、合作组织、企业、个人)为农村提供基础设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中大多属于准公共产品,其性质特征是消费数量的非均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如电力、电信、自来水、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应及时放宽政府管制和市场准入限制,不同程度地向非政府组织,特别是向成千上万的企业开放。同时,要切实为民间资金的进入营造良好的条件。各级政府组织要把民间投资纳入经济发展计划,确保调控行为理性化。要努力提供政策法规和信息咨询服务,以促进民间投资的扩张。要运用授权经营、政府参股、政府补助等多种形式来激励民间资本的进入,使农村基础设施成为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产业。

4.完善供给决策体制,建立政府与农民上下互动的运作体系。目前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决策是“自上而下”的,即由上级政府和机构根据自身的偏好来决定基础设施供给总量、供给结构和供给方式,以致部分基础设施的供给与农民的需求发生矛盾,同时也增加了农民对基础设施筹资的抵触情绪。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要由农民自己参与决策,由农村社区的内部需求决定社区基础设施的供给,使基础设施的供求顺利衔接,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决策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转变,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需求的表达机制,使农村社区内最广泛民众的意愿得以充分体现。这样,不仅能推进农村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激发民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使农村社会有限的公共资源发挥最佳效益。

第7篇:乡村教育现状分析范文

>> 农村CPI与收入差距对农民生活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旧村改造对村民生活水平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分析 影响俄罗斯居民生活水平的社会人口因素分析 怎样认识农民生活水平问题 基于居民生活水平影响因素分析的国民经济核算研究 巧用SPSS对股票市场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分析 关于草原生态保护与提高牧民生活水平的思考 土地征用制度对我国农民非农用土地经济权益的影响分析 河北省失地农民生活水平变化分析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现状分析及对策 城乡结合部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分析 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北京与欧洲生活水平的真实差距 山东省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与教育水平关系研究 新时期国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变迁论略 群众合唱对提升百姓文化生活水平的作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沈雪祥.对我国土地征用补偿费标准的几点思考与设想[EB/OL].

[4]刘峰,秦岩岩,林小丽,等.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存状况――关于南昌市征地及失地农民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EB/OL].中国乡村发现

第8篇:乡村教育现状分析范文

      农业·农村·农民研究

        (1)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包容性发展的研究———基于生态观的视角 龙怡帆 王志章

        (6)农民专业合作社案例研究———以云南省巍山县河西村绿态蔬果合作社为例 肖皓文 李永前 李劲

        (10)农民视角的现代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研究———以姚安县为例 王吉报 蒋永宁

        (13)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估算及预测研究 李媛春 师刚

        (19)云南省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程力岩 周惠仙

        政治学·法学·经济学

        (24)关于道德资本介入市场经济机制的分析与思考 林振东

        (29)浅析信息化与民族文化的多样统一 李瑞兰 赵涛 李国春

        (33)瑶族图腾崇拜与姓氏关系研究———以勐腊县尚勇镇青松村为个案 赵胜男

        (37)云南省消费者对猪肉品质和安全性认知度调查 陈韬 袁唯 李业荣 龙蔚 谢群 云也

        教育学

        (42)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教育对策———基于云南农业大学的调查结果 段联峥

        (48)案例教学法在汽车故障诊断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李建军 汪溪

        (51)大学生篮球裁判员培养的目标层次与途径 赵冠明 朱艳 杨健科 李树坚 刀烨

        (54)中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王化忠 王化忠

        (59)植物生理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 向红 陈疏影 于虹漫 毛自朝

        (63)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赵素梅 张永云 高士争 李卫真

        (67)基于学生需求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 郑曼怀

        (72)基于 cad/cae技术的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优化 张毅杰 孔令琼 施杰 邹欢

        (77)云南跨境民族外籍学生教育现状分析 何青颖 刘寒雁

        语言学·文学·科技史

        (83)以少数民族文字材料促进汉字教学水平提高 罗雅馨 罗江文

        (88)翻译模因论视阈下的商务翻译教学 吉文凯 瞿慧

        (94)英语语音策略、动机与语音水平关系调查研究 刘桢

        (101)预设理论视阈下的英语写作研究 陈琪

        (106)试析庄子的 “原天地之美” 姚瑶 何锦燕

        (110)知识分子意识的别样呈现———论宗璞建国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 沈慧

        (115)论 《摩尔·弗兰德斯》中的易装 陈栩

        (119)先秦农业生态系统观念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运用 龚光明

        无

第9篇:乡村教育现状分析范文

【摘要】产前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异位妊娠、纠正胎位,早期发现并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对降低孕产妇病死率、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及保护妇女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县孕妇产前检查率低,导致很多孕妇在妊娠期的多种高危因素不能及时发现,尽早诊治,使我县的孕妇妊娠合并疾病及新生儿死亡率逐年增高。现在我们通过研究制定COMBI计划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高产前检查的次数和质量,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疾病及死亡率,从而保障我县母婴安全及健康。

【关键词】 孕产妇 产前检查影响因素

1、 工布江达县孕产妇人群现状分析:

1.1 全县基本情况:

总人口数:4248人,其中农牧民党员:532人;主要民族:藏族,文盲率60%;调查乡镇:江达乡、金达镇、娘蒲乡、巴河镇、江达镇;幼专干人员及受教育水平:5人;全县村医人数:125人,均为:小学水平;当地有影响人物:宗教人事、村长、村医、村里的致富能手。

主要农作物:小麦、青稞、油菜。主要畜牧:牦牛、藏猪、藏鸡、绵羊。

主要经济收入:虫草;交通工具:汽车、拖拉机、摩托车;宣传栏:村委会公房。

常集聚地:村路口、草把子、白塔周围。

离不开的地方:乡卫生院、村小卖部、小吃店

1.2 孕产妇人群现状:

孕妇平均年龄:25岁

家庭结构:5人

户均年收入5000元

孕产妇人群总体情况是:孕产妇早期检查人数少(约10%左右),产检3次率低(约15%左右),约60%的孕妇不知道产检的好处。

孕期产前检查宣传覆盖率达40%,一半的孕妇都知道要做检查,30%的孕产妇对检查不闲麻烦。85%的孕妇愿意接受产前检查。

1.3 目标人群:

I级目标人群:孕妇及丈夫。

Ⅱ级目标人群:公婆、父母。

Ⅲ级目标人群:朋友、村医村妇女主任。

1.4 孕妇的需求:

1.4.1 专业人员的入户宣传。

1.4.2 得到相关知识的培训。

1.4.3 农忙时医疗机构入村为孕妇检查。入村产检能做血尿常规检查。

1.5 成本分析:

1.5.1 交通费:孕妇前去检查时的车费。

1.5.2 检查费:检查需要交检查费。

1.5.4 误工费:孕妇去检查后,家里的家务活和农活就得找别人做。

1.6 便利性、可及性和可获得性分析:

制定孕产妇产前检查计划,通过调查将成为一个便利、容易获得,并可推荐实施的项目。

1.7 竞争分析:

1.7.2 私人诊所;

1.7.3 接生婆;

1.7.4 藏医把脉

1.8 交流现状分析:

1.8.1 约有40%的孕妇及家人可以接受地方语言的VCD片,

1.8.2 约90%的孕妇及家人可以接受藏语电视宣传,

2、 影响因素分析

2.1 驱动因素:

2.1.1 医务人员宣传、计生宣传员宣传、妇联委员宣传,卫生主管下发文件,政府倡导;

2.2 限制因素:

2.2.1 文化程度低及文盲占多数,对产前检查认识不足及不知情,末次月经说不清。

2.2.2 孕妇家庭贫困、交通不便、闲麻烦、牧区的路途遥远分娩时不能到达。

3、 政府管理模式及采取的干预措施

3.1 管理模式:

管理单位:工布江达县卫生局。

实施单位:工布江达县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及乡卫生院。

工作管理采取逐级管理模式:县每半年对乡、村两级进行工作督导检查,乡卫生院每季度对村级进行一次工作督导检查。

工作督导指标:①产前检查覆盖率15%;②孕13周前检查率达5%;③3次以上(含3次)产检率到15%;④5次以上(含5次)产检率到20%;⑤高危妊娠筛出率达45%,⑥高危妊娠管理率达50%;⑦电视播放宣传次数达每一季度,联播一月;⑧各医疗机构标志性布标(布标上应有一个检查床上面躺着一个孕妇,旁边有位医生正听着胎心的LOGO标志)的悬挂;⑨每3.6.9.12月为一期,为30—40人举办孕妇培训班;⑩每个村三条宣传标语。

3.2 干预措施

3.2.1 政府动员:各级政府下发《关于提高工布江达县2009年孕妇产前检查的实施方案》文件,召开项目启动会。

3.2.2 社会动员:在下乡之前能通过广播组织孕产妇,利用妇联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手册,并在节假日及民俗文化节时发放宣传手册,使村医及妇女

4、 分析结果及存在问题

现状均反映出部分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卫生知识贫乏,自我保健意识差。要改变这种现状,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只有掌握了卫生保健知识,她们才会自觉地产生需求,才能主动地提高自身的健康状况水平。从产前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现,孕产妇及其丈夫的文化程度、居住地形、现有孩子数及经济收人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孕产妇及配偶的教育程度影响其卫生保健知识的获得,影响着孕产妇产前检查的利用程度。所以,提高妇女(尤其是农牧区妇女)及其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有助于他们了解、掌握更多的健康保健知识;提高其自我保健能力,有助于改善现有卫生服务薄弱的状况。

现在医院存在的问题如下:

4.1 住院分娩率低

通过调查200人,仅有158人住院分娩,大多在农村家庭分娩,这对母婴安全带来很大威胁,许多紧急情况不能得到及时救治,这类现象在北部山区乡镇较为突出,但北部交通不方便,这也是导致住院分娩率低的一个因素。另外,孕产妇及家属受旧的传统观念影响,认为生孩子是正常现象,在家生也无所谓等等。

4.2 村卫生室女村医少

村卫生室是三级保健网的基础,也是了解本村孕产妇情况的第一保健机构,是健康教育的前沿,由于女村医较少,孕产妇在村级卫生室得不到及时检查,同时也缺乏孕产妇保健知识的了解,导致孕产妇住院分娩和产前应做检查不能达到要求。

4.4 经济、文化的影响

调查发现:家庭经济收入好、文化程度高,自我保健意识强,反之,就差。

5、 讨论与建议

5.1 项目地区目标人群对妇幼保健服务不足

5.1.1 妊娠妇女对产前检查服务的利用严重不足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母亲在孕期进行过产前检查的比例高,为76.87%。但按时产前检查、4次以上产前检查、孕早其产前检查的比例较低,分别24.71%、46.14%和60.34%。就检查项目而言,体重、血压、血色素、尿蛋白、宫高达5项必做的产前检查中,做过其中四项及以上的比例仅为47.90%。由此可见项目地区目标人群对产前检查服务利用不足,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5.1.2 少数民族地区住院分娩比例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5岁以下儿童中,61.08%在乡级及以上级别医院出生,仍然有近40%的儿童在家中出生,而我县非、住院分娩的比例甚至达到50%以上。没有在医院分娩的主要原因是“来不及去医院”和“经济原因”;住院分娩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我县周边村的孕产妇、中学毕业的孕产妇文化程度较高、家庭经济状况好有利于目标人群选择住院分娩。

非住院分娩的儿童中,77.34%由祖母、外祖母等非专业人员接生,新生接生的比例仅为18.09%。

5.1.3 孕期相关保健知识的知晓程度有待提高

孕期常见危险装包括阴道出血、腹痛、头晕、头痛、胎动异常及下肢浮肿等。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1.06%的人知晓2种及以上危险症状。说明多数妊娠妇女对预期保健知识和基本疾病缺乏了解,不能识别潜在的危险情况,势必导致其在发生危险症状的情况下不能及时就医,从而增加妊娠风险,危机生命,危害孕产妇和胎儿健康。困此应采取适宜的健康教育措施,增加育龄妇女特别是孕妇的孕产期保健知识、促进其采纳健康行为。

调查显示,男性在孕产期保健中的参与程度较高,绝大多数能与妻子共同计划怀孕,多数能陪妻子做产前检查,并同妻子商量妊娠有关事宜。但他们对妊娠有关知识了解不足,不能充分帮助妻子识别危险症状。因此,加强对丈夫孕期相关知识的教育也十分必要。

5.2 项目地区妇幼保健服务提供能力不足

农村妇幼保健服务体系主要由政府、集体、社会和个人举办的县、镇、村三级医疗保健机构组成,以县级医疗保健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中心,村卫生室为基础,承担着广大妇女儿童的妇幼保健服务工作。调查发现在项目地区医疗保健机构建设中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5.2.1 乡镇医疗机构发展滞后,不能满足需要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妇幼健服务网的中心,承担着大量的妇幼保健工作,如产前检查、助产、产后访视、儿童生长发育监测、计划免疫等,是妇女儿童健康的重要保障。

然而,资金不足,设备落后和医疗保健人员缺乏,成为乡镇卫生院面临的最大问题,其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妇女儿童需要。调查显示无一家乡镇卫生院拥有完整的基本产科服务设备,仅有三分之一的乡镇卫生院能提供基本产科服务;新生儿急救方面,无一所乡镇卫生院拥有完整的新生儿抢救设备,近一半的卫生院不能开展新生儿抢救工作,乡级儿科医务人员知识、技能考核结果显示,其基本产儿科知识技能掌握不充分,无法满足基本妇幼保健服务的需要。

5.2.2 调查地区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待加强

调查发现,无论是县级还是乡镇和村级机构,其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的能力均较弱,不能满足需要。县级医院中专门从事预防保健的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0.97%。乡镇医疗机构能提供基本产科服务的卫生院的比例为37.04%。村卫生室中,有胎心听筒的比例为47.17%,能开展产前检查服务的比例为49.02%,开展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的比例为48.08%。调查结果显示,产后访视比例较低,仅有23.51%的儿童母亲接受过产后访视,首次产后访视时间平均为产后9天,不符合首次产后访视应在分娩后7天的要求;产后访视时只有45.6%的新生儿被侧量过体重。上述结果说明产后访视依然不足。

5.2.3 现有妇幼保健服务人员知识技能水平不高

调查对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人员进行了专业知识技能考核。总体上,各级妇幼保健人员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较差,县级人员成绩好于乡镇和村级,妇产科/妇女保健好于儿科/儿童保健医务人员。因此必须加强对各级医疗保健人员的培训,特别是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和儿科/儿童保健服务人员的培训。

5.3 建议

5.3.1 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改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

(1)为育龄妇女、5岁以下儿童补充铁剂和必要的营养素,针对育龄妇女、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比例较高的情况,各合作机构应考虑相应人群中开展铁剂和必要的营养素的普服活动,以改善妇女儿童贫血状况。

(2)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使目标人群了解必要的保健和疾病常识,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从而逐步提高自身健康水平。如宣传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理念,辅导目标人群如何正确制作食物等。

调查结果已显示妇女在怀孕期间不做产前检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觉得没必要做”,因此可以利用当地人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化载体,形象宣传产前检查的好处,对孕产妇和胎儿健康的重要性;也可动员当地或家中有影响力的人物,发挥其对孕妇的影响作用;最终促使孕妇能够自觉接受产前检查,并且能够做到正确产前检查。

非住院分娩的主要原因是“来不及去医院”,因此可以采取提前动员的方式促使孕妇提前住院待产;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应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资助下,建立或完善待产室,为交通不便的孕妇提前住院待产提供便利。

5.3.2 结合少数民族化特点,提供规范的妇幼保健服务

(1)加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规范化建设

各级领导应重视现有医疗机构不能满足当地妇幼保健服务需要现状,以项目实施为契机,开展县乡村三级医疗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使其能够满足广大妇女儿童基本医疗保健需要。

县乡村三级医疗保健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发展滞后,导致其不能满足目的标人群基本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各级政府应重视医疗保健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制定必要的妇幼保健服务规范、制度、流程、配置足够的妇幼保健服务人员、配备基本的医疗保健设备,逐步提高各级妇幼保健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2)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人才队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