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

第1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一、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相对滞后

经济责任审计通常是在上级部门提出委托审计的书面指令和申请后,审计部门予以安排的一项审计工作,不同于列入年初制定的审计工作计划的审计项目,大多数属于上级或主管部门临时交办的审计事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先离任后审计,这就使得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并没有为组织部门或人事部门在领导干部的人事任免上提供参考依据,也就没有真正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二)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不高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评价被审计者经济职责的履行情况以及开展经济活动情况,因此,经济责任审计侧重的不应是被审计者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本身,而应是被审计者对问题应承担责任的界定和评价。但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通常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被审计者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和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检查上,从而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期限的跨度通常较大,被审计者任职期间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发生变动的可能性很大,这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一方面,后任会计可能对任职之前的工作情况不甚了解;另一方面,后任会计可能对任职之前的工作不愿意介入,尤其当任职前的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时。了解情况难,取证难也会影响到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三)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难度较大

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通过被审计者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检查,评价被审计者经济职责的履行情况、开展经济活动情况。但是,影响一个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情况的因素是复杂的,可能是由于主观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客观原因;可能是由于领导干部个人原因,也可能是由于领导班子集体原因;可能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现实的问题造成的。因此,对被审计者所应负的经济责任做出客观公正的界定和评价的难度比较大。

二、完善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完善年度工作计划、突出审计重点、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完善加以解决。

(一)与相关部门及时沟通,完善年度工作计划

经济责任审计是发生在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任期届满或离任时,而比较清楚领导干部任期情况的是组织部门或人事部门。因此,审计机关在制定下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时,应主动与组织部门或人事部门沟通,了解即将任期届满或离任的领导干部信息。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年度工作计划。预先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做出客观公正的界定和评价,可以为组织部门或人事部门选拔任用干部提供客观依据,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二)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突出审计重点

经济责任审计除了检查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外,更重要的是检查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是否在单位各项经济活动中履行了经济责任。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除了将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作为审计重点,更重要的是重点审计被审计者在任职期间所做作出的重大经济决策及其实施效果,如决策内容是否合法、决策程序是否规范、决策实施是否有效等。还应重点审计领导干部是否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政规定情况,如单位财务是否公开、单位购买活动中审批、经办是否分离等。另外,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也应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重点内容,如业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

(三)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第2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审计为发展服务”的科学理念,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发挥审计工作推进教育发展、推进依法行政、推进制度创新的作用。

二、工作重点

(一)继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认真执行《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做到凡“离”必审。同时加强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使审计关口前移,变审计发现型为预防型。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尝试实行经济责任审计预告制、工作联系制、情况报告制、跟踪落实制、结果公告制等。

(二)继续深入开展财务收支审计。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上实施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的审计,努力深化审计内容,不断改进审计方法。积极开展食堂、房屋出租等情况的审计,逐步规范核算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内部审计制度和操作规程,搞好内审人员后续教育工作。

(四)认真抓好跟踪审计。以审计意见、建议的落实和审计成果的运用为重点,实行跟踪审计回访制度。督促检查单位自觉执行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三、主要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以法治审的原则。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努力学习《审计法》、《会计法》、《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等法律、法规和审计业务知识,继续发扬“依法、求真、严谨、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

2.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做到认识到位;强化管理、夯实基础、质量到位;突出重点、落实责任,成果到位。开展文明审计树立公开、公正、文明、廉洁的审计形象。

第3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评价

1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1对经济责任审计认识不够

不同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不同,客观上造成经济责任审计难以开展。从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定位上看,有人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监管中发挥有限的作用,既是经济监督又是行政监督,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行为受多方面行为规范的制约,由此形成道德、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公共责任与控制有机结合的监督体系,各种责任交织一起,很难把握准经济责任审计的地位。但社会大众及有关部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定位过高,而将审计结果的运用简单化、绝对化,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1.2审计时间不足。审计力量有限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时间跨度大、工作量重、时限紧迫的综合性审计工作。由于很难预测组织、人事部门委托审计的时间,不能列入审计工作计划内,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范围较广,而审计时间要求往往比较紧,要准确界定领导干部的责任,实事求是地评价干部的工作业绩,在有限的时间内就很难达到目的。还有一些审计工作是临时交办的,审计时间与会计决算期也不一致,基层审计人员任务繁重,加上目前高素质的审计人员较少,这使审计力量受到限制。

1.3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经济责任审计的高要求、高难度与审计人员素质要求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审计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资料的占有和对宏观经济形势下领导干部行为的判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而我们相当审计人员的素质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但需要审计的项目众多,往往在审计委托书下达后临时组建审计小组,很难保证审计人员的质量。

1.4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难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核心内容是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评价的准确、恰当、公正、客观与否,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和风险。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它包含了财务、法纪和绩效等各方面的内容,综合性很强。审计评价的内容、目的、要求不明确,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随意性和伸缩性,使审计评价难度增加。

1.5审计结果运用较差。重视不够

审计结果运用主要是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部门的工作范围,客观上造成了审计与结果运用的分离。审计机关要应付过多的审计项目,没有运用好审计结果,虽然工作上付出很多,但是收效甚微。经济责任审计在结果运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审计结果的利用率低,“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审计结果报告滞后于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用人和审计脱节;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对审计结果的态度,多年的审计实践已充分证明,若得不到当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领导干部的重视,审计结果很难以得到有效运用;审计结果的不公开不透明,审计结果运用缺乏标准,对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2改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2.1提高认识,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要搞好经济责任审计,提高认识是关键,必须加强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营造一种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氛围,促使各级领导干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中央及各级部门要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一些新的制度、规定和办法。对审计结果运用中各机关的职责做出了明确规定,建立和完善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运用反馈和检查制度、运用情况督查制度,以有效地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2.2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极强的审计工作。实践证明,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前提是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加强对审计人员自身执政能力的培养。各级单位部门要选派那些经验丰富,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审计人员充实审计队伍,还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与培训,使审计人员形成一种基本的职业意识,这种职业意识应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的职业化规范的健全而逐步强化,将审计人员从行为的强化延伸到思想意识上的强化,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2.3合理利用审计力量

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量较大、时间要求紧,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必须合理运用审计力量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首先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共同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和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的积极配合,是开展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基本保证。其次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性,妥善处理工作任务较重与审计力量有限的矛盾,合理安排、统一组织。再次要对审计工作进行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的作用,提高审计质量。

2.4规范审计评价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但要考虑到目前审计机关的工作量,并围绕审计目标、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和不同单位或部门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实施。要做好审计评价工作,必须坚持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原则,重要的是在进行审计时,要遵守党和国家制定的各种法规、经济政策、规章制度等,也要遵循从事经济活动处理经济信息的各种理论上的原则、程序和方法,以及社会公认的一般惯例以及科学上、职业上的规则等。审计评价必须突出重点,结论要恰当、准确,不至于引起误解。

2.5重视审计结果运用

第4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审计组;工作目标;责任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由于目前多数国有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优化整合、精简管理层工作人员时,内部审计机构出现了人员减少、组织机构不健全、内部控制规范不完善等问题,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人员不足、审计人员工作经验缺乏、内部审计规范不健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在行业系统内部抽调部分内部审计人员,组成相对集中的审计组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至关重要。这里主要对审计组的工作程序、原则、责任等进行讨论。

一、审计目标的确定

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与经营管理责任性目标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总目标,总目标往往非常宽泛,不容易被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员工所理解,为使审计目标对具体审计工作的执行具有指导性,需要对审计的目标进行分

解,以便审计人员围绕具体目标直接收集信息和证据。

(一)审计具体目标。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有助于审计人员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应收集的证据。一般说来,审计具体目标必须根据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对于经济责任的相关认定和审计总目标来确定。

(二)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对于经济责任的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对于其经济责任所做的明示或者承诺。一般包含以下五类:①存在或发生;②完整性;③权利和义务;④估价和分摊;⑤表达与披露。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目标。一般应分为总体合理性目标和其他具体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目标两类。总体合理性目标是指审计人员须先根据所掌握的有关被审计单位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全部信息,评价其具体的反映结果,即账户余额和发生额的合理性;其他具体目标包括:真实性、完整性、所有权、估价、截止、机械准确性、披露、分类、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人员应紧紧围绕具体审计目标收集审计证据。将这些证据累积起来,审计人员就可以对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的任一责任认定是否正确下结论。再将对每个认定的结论综合起来,审计人员就可以对整个经济责任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与经营管理责任性目标进行评价并发表审计意见。

二、审计工作计划的确定

审计计划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组织机构变化过程、经营规模、经营政策、经营情况及经营风险、财务审计机构及其工作组织、重大经营政策决定、重大会计政策的选用及变动情况以及以前年度内外部审计情况等。

(二)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的制定。审计范围一般应限于审计期间的有关事项。凡是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有关和可能对审计组做出专业判断产生影响的所有方面,均属于审计范围。

审计策略是审计组根据确定的审计范围,选择能够达到审计目的而应当实施的最有效的审计程序的基本思路和组织方式。例如,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风险的初步评估,决定是否进行内部控制测试,等等。

(三)确定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通过对会计报表的分析性复核以及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风险的初步评估,审计组在审计计划中凭借专业判断和审计经验,确定被审计单位的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

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实质上是鉴别各类经济业务和各项会计报表项目的重要性。重点审计领域应包括须经被审单位主观判断的会计事项(如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有异常波动的会计报表项目、相关内部控制制度非常薄弱的会计报表项目、对会计报表整体反映产生直接且重大影响的会计报表项目、会计报表截止日前后发生的大额或异常经济业务、长期挂账项目(如逾期应收款项、呆滞存货等)以及与关联者的业务往来等。

(四)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审计组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状况和经济运行情况,运用审计经验和专业判断,选择净利润、营业收入、净资产或总资产等作为计量基础,确定重要性总体水平,并分配于各会计报表项目。重要性水平通常表示为净利润、营业收入、净资产或总资产的一定百分比,并据此确定重要性金额的额度。

除此之外,审计组还应根据已了解的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对审计风险做出评估。

(五)对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利用。当审计组需要利用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时,应侧重考虑其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并对其工作做出合理安排。

(六)确定经济责任指标、调整原则和范围。考虑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的认定和评价,审计组应选择恰当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项目。具体应包括:预算执行情况指标评价、企业经营增长情况评价、资产权益积累情况指标评价和资产质量评价指标等方面。同时,原则上应将计算基础设定为在正常经营管理条件下形成的经营成果。在计算以上评价指标中应剔除非正常经营条件下所产生的影响因素,如会计政策的较大调整、非正常经营收支、处理前任遗留问题等等。

(七)把握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审计组应对各种审计程序的实施时间及进度做出规划。特别是,审计组要明确有时间限制的审计程序(如现金盘点、存货监盘、函证等)何时实施。同时,对审计全过程各个级别的审计人员所需工作时间应做出合理预计,并及时督促审计人员完成所承担的具体工作项目。

三、审计组的组成、协调工作

审计组在审计期间应做好审计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主要包括:

(一)合理调配审计人员。在调配审计人员时,应考虑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及责任意识。

审计人员是内部审计的实施主体,也是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的行为主体,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基本保证。特别是对于牵涉到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参与审计的人员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审计职业道德,保持严谨、稳健、负责的职业态度,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在与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或被审计单位有利害关系时,有关审计人员应当主动回避;其次应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

实行审计项目组长负责制,选择有良好职业道德、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担任审计组组长。由审计组组长根据业务需要审慎确定业务主审并选择合格审计人员组成审计小组,必须认识到只有认真把好参审人员关,才能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在审计过程中往往出现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通知书所准备的资料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遇到这种情况时,审计人员要区分不同情况积极主动开展工作。针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基础差、档案资料不完整的情况,审计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去收集整理所需资料,向被审计单位明确指出其基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被审计单位刻意强调各种客观理由,拒绝提供或拖延提供有关资料,审计人员特别是带队组长应进一步协调好同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包括与被审计单位主要管理人员座谈,分析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动机和实际情况,找出关键的问题,然后明确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所必需的资料。如果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了解不够,审计组可派部分审计成员提前介入被审计单位,尽快掌握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为开展审计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四、加强审计业务指导和监督

在审计项目实施时,审计组的具体工作职责应包括:

(一)周密安排审前准备工作,积累基础资料,做好审计实施方案的质量控制。审计前必须对被审单位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内控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采集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数据等信息,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掌握被审单位领导干部的经营与管理业绩,搜索有价值的审计线索。

(二)收集在任职期间被审计单位开展的各类内外部常规审计中所发现的问题,充分利用以前审计成果,判断被审单位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明确本次审计的重点。据此编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经济责任审计具体方案,力求做到科学合理、全面考虑、目标明确、内容详细、分工具体,并使每位参审人员都充分了解审计的目标、内容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做到审前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三)做好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审计证据是形成审计结论的直接依据,是能否对被审单位领导干部做出正确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是已证实的审计事项,必须与事实相关联、能够可靠地反映客观事实、反映被审单位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经营和管理的真实状况。审计人员获取的各种形式的证据,都应紧扣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经营管理业绩,作为反映事实的第一手材料。

(四)强化督导、复核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对审计工作底稿应实行逐级复核审查制度,应由主审、组长分别签字复核。成立审计管理工作组对审计的全过程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复核,并向现场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支持,以便发现审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和潜在风险,从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把住审计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关口。

(五)做好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经济责任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它既是具体审计项目质量的集中体现,又是对审计工作质量的检阅;不但事关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的利益,而且关系到行业利益和干部选拔任用政策。因此,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最重要的环节,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政策、法令、规章制度为准绳,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不带任何偏见或成见。既要进行一般的定性分析,也要进行定量分析,以做到证据充分,结论科学。要划清责任,是非分明,避免主观臆断和做出不切实际的评价;要慎重结论、恰如其分,避免言过其实做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切忌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事项及证据不足、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的事项进行评价。

(作者单位:蚌埠市房地产管理局蚌山区分局)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君红.现阶段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7.

第5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一)审计意识淡薄,审计力量不足公安消防部队长期以来存在“重训练轻管理”的思想,重视对消防官兵的体能训练、应急演练等,而对于内部管理则置之不理。一些消防部队缺乏专门的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审计编制长期未予落实,审计力量严重不足。这种不均衡的发展理念同消防部队的现代化、科学化和信息化要求相距甚远,不利于我国消防事业的快速发展。此外,不少消防部队领导对于审计的认识还停留在会计和财务审计的层次,以为审计就是查查账,对审计的管理作用缺乏必要的认识。有的单位领导认为审计就是搞人,在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推进。

(二)审计活动不科学,缺乏规划审计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需要在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检查通过审计行为实现一定的管理目标。这就需要审计活动提前进行科学的目标规划,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然而,当前一些公安消防部队在审计调查上存在敷衍了事、推诿塞责的心态,年初没有依据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制订科学有效的审计目标和计划,纯粹是应付上级检查需要,导致审计活动缺乏指导和规范,没有目的性。而且,随着信息化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审计信息化已经成为未来审计发展的一大趋势。然而,当前我国消防部队的审计信息化建设仍相对滞后,一些地方消防部队还以人工查账为主要审计手段,计算机审计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此外,审计方法的单一也是审计活动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三)审计范围过于狭窄经济活动是互相联系的,并不是单独的、孤立的。因此,在对经济活动的审计过程中也应加强对审计对象的全面覆盖,以保证能够全面、及时地追踪和监控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状况。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消防部队并没有将内部各单位都纳入审计体系覆盖范围之内,导致审计调查所得到的信息碎片化,成为难以研判的孤证,不利于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此外,消防部队过分强调事后审计,而忽视了事前、事中的有效控制,也使得审计往往成为马后炮,难以体现避险功能。再加之现阶段消防部队开展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因为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应该审计什么、评价什么的问题,实务工作中一直存在争议,理论上也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规避争议和风险的保全之策就是去重就轻,形成了目前较为普遍的财务收支式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常规审计雷同。

(四)审计人员素质跟不上发展要求审计是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种,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当前消防部队越来越多地参与地方公共管理事务,其所涉足的经济活动更加复杂,审计的内容和所涉及的领域也更为多元化。传统的单一的财务专业知识结构已经难以胜任当前复杂的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需要对基建、装备、工程管理等都具备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否则,缺乏相应的认识或经验,审计人员很难通过账目发现其中的问题,指出存在的管理漏洞。目前消防部队存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化、后续教育跟不上等问题,严重桎梏了审计队伍的发展和建设,影响了部队审计工作的进展。

二、完善消防部队审计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一)从财务审计向效益型审计和管理审计转变公安消防部队应提高对审计的重视和支持程度,充分认识加强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支持和推动审计工作的开展。在消防部队审计工作的发展建设上,应取得党委的支持和重视。各级消防部队应提高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保证开展审计工作所必需的人员编制、办公设备及相关硬件设施等。无法建立独立审计部门的,也应尽快指定专兼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对于审计工作,应实行单位首长负责制。总队以上可以设置总审计师,负责对全队的审计和指导工作。同时,在审计意识上,应加快从财务审计向效益型审计和管理审计的转变,并树立起风险导向型的审计理念。

(二)丰富审计手段和方法,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消防部队应根据部队的建设任务和财务管理目标,科学制订审计工作计划,确立审计项目。审计部门在开展相关审计调查活动之前,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确保审计调查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在审计方法上,应确立普通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定期审计与抽查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检查力度。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专项审计,如固定资产审计、基建审计、后勤管理审计、采购审计等提高审计活动的针对性。同时,消防部门应建立起审计报告和问询机制,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上级管理部门,由上级部门组织研讨会商量解决的办法,尽快消除隐患。同时,消防部门还应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通过同一些软件企业合作,开发设计出能够满足部队审计需求的软件,加快内部信息资源的采集、传递和共享过程,提高审计效率。

(三)拓宽审计活动调查范围,建立全过程跟踪审计公安消防部队应扩大审计调查活动的覆盖面,将单位内部的所有管理对象、所有经济活动及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都纳入审计管理的监督范围之内,建立起全面的审计监督覆盖体系。消防部队应在内部加强审计宣传教育,并积极推广审计在各部门的开展和应用,提高各部门对审计工作的配合和支持程度。同时,在建立全面审计体系的过程中,要由过去事后审计的理念逐步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以事前预防为主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理念,加强源头防控。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加强项目前期的审计监督,如建设程序履行情况审计、工程概算审计、征地拆迁审计、工程量清单审计等,及时根据审计结果进行决策调整和纠偏,避免出现大的投资失误。

第6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一、思想学习情况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本人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坚持用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时刻牢记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永远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

面对新部门、新专业及新知识,我以小学生的姿态,认真学习审计、纪检监察等知识,参加了省公司举办的审计人员学习班,认真学习了《国网公司审计人员基础知识》、《国网公司纪检监察干部实用手册》等书籍,熟悉工作程序,掌握工作知识,为快速进入工作角色打下基础。

认真学习集团公司安排的机关作风建设的学习课程,深刻领会,并将之融汇到具体的工作中;同时本人通过各种方式,不间断的阅读、学习相关的经济刊物和书籍,保持对当前经济及经济活动理解,并在现实的工作实践中加以运用。

二、工作情况

1、按照20__年审计工作计划,本人主持并完成了对物业公司原经理辛社辉、监理公司原经理付红卫、管理公司原经理郭团社、调试公司原经理王万海的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审计和调试公司大唐渭河电厂项目、监理公司河北黄骅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在审计工作中,客观、公正评价被审计人员的工作业绩,全面真实反映被审计单位(项目)的真实经营情况,为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提供借鉴,为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可靠翔实的依据。审计过程严密,审计结论独立客观,审计人员严格遵守审计注意事项,廉洁自律,受到了被审计单位的一致好评。在省公司20__年优秀审计项目评审中,对管理公司原经理郭团社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获得了评审组的一致好评,有望获得优秀审计项目。

2、根据省公司审计部的工作安排,本人在20__年6月被省公司审计部抽调参加了省公司废旧物资专项检查,具体检查了西安电力机械厂、陕西送变电公司、渭南供电局三家单位;20__年7月,参加了国网公司的湖南省电力公司废旧物资稽核检查,对湖南省电力公司本部、湖南电力设备厂、常德电业局、衡阳电业局的废旧物资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20__年10月,参加了省公司对秦川电站仪表厂的经济责任审计。在以上外部审计中,本人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省公司审计部领导的赞赏。

通过以上外部审计工作,开拓了视野,学习了兄弟单位好的经验,使自己的业务知识得到了检验,更好的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和知识深度。

3、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

按照国网公司、省公司“小金库”专项治理的工作安排,从20__年7月开始,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在集团公司内部全面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本人兼任“小金库”专项治理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克服人员缺乏、与正常审计和外出审计交叉干扰等困难,经过自查自纠、督导检查、回头看三个阶段,历时半年时间,检查部门11个,班组8个,子分公司(项目部)63个(含6个子分公司),多经企业1个,党团工会3个,接受省公司检查三次,出具检查报告二十余份,检查过程扎实,资料准备翔实,工作质量较高。

三、廉政情况

第7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完善内部管理,规范单位财经行为,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推进内部审计作为构建单位“免疫系统”、促进内部规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的有力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认真学习贯彻《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切实提高全县领导干部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健全制度,严格要求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对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其他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特别是财政财务收支金额较大、或有下属独立法人单位3个或3个以上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2013年底前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单位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除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明确要求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外,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特点,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独立行使审计监督职能,条件暂不具备的也可以和监察等相关部门合署办公,职能分开。

三、加强领导,认真履职

各镇、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确保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和审计工作顺利开展。要赋予内部审计人员相应的工作权限,积极支持内部审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定期研究、部署和检查内部审计工作,听取内部审计人员工作汇报,审批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审计报告,督促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执行。要为内部审计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认真解决本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内部审计人员履行职责所需经费列入财务预算,予以保证。

四、把握重点,明确要求

各镇、各部门要根据本单位工作特点和形势发展的要求,科学确定本单位内部审计目标和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及经济活动情况开展审计,保障资金资产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二是根据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要求及审计机关的委托,开展对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客观评价被审计对象履行职责情况和应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以揭隐患、促管理为目标,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开展管理审计、风险评估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反映经济管理和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各项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和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四是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事项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向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报告审计调查结果,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五、强化队伍,提升水平

内部审计工作专业性强、要求高,要切实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各镇、各部门要选调政治素质好、熟悉审计业务、思想作风过硬的人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人员要依法履行职责,遵守内部审计规定、准则,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内部审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支持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审计、财务会计、工程管理等方面业务培训和岗位资格、后续教育培训,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和年审制度,未取得“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的审计人员必须参加培训和相关考试。县审计局要结合部门行业审计,吸纳内审人员参加审计项目,采取“以审代培”等方式,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

第8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字】 房地产业务 审计 风险导向

集团公司在商品房领域,公司开发了浦东高行、常熟、月浦、信阳、绍兴和镇江等多个地区的项目。在保障房领域,公司先后与当地政府合作承接了上海、扬州、慈溪等多个地区的项目。审计部对上述项目均开展了包括投资管理审计在内的各项审计工作。

一、房地产审计业务现状与不足

(一)房地产审计现状

目前房地产审计业务包括投资管理审计、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考核审计。其中投资管理审计是审计部对公司房地产开发类项目专设的一项审计。审计内容涵盖开发的全部过程,包括项目前期、实施、竣工验收、销售、交付使用以及后评价等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以及开发项目的收益性、效果性等。审计部根据审计工作计划或公司的安排在项目开发前期、中期或后期任一时点进行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在发生项目主要负责人员离任时进行;绩效考核审计通常在项目进入收尾阶段时进行。

目前公司开展房地产审计的一般工作流程如下:根据审计计划拟定审计项目―下达审计通知书―拟定审计方案―组织实施审计―交换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并报送审批―后续整改跟踪。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在审计前期,确定具体的房地产审计项目及审计时间后,安排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由审计组撰写审计通知书,并在实施审计前通过OA系统送达被审计单位。

现场审计阶段,审计组进场后,与被审计单位相关责任人召开进场会,说明审计目的和要求,由被审计单位的负责人作情况介绍,并向审计组提供真实、完整的审计资料。

审计组完成现场审计后,根据审计底稿及时编写审计报告初稿,并报审计部负责人审核,报告初稿经审核后向被审计单位初步征求意见,对存在争议的地方进行初步沟通,需要修正的,补充相关资料进行修订形成正式报告。

审计整改阶段,根据管理者审批后的审计报告,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发送审计整改通知,限期上报整改结果,并由审计组进行整改效果评价,对未整改完毕的问题和风险,持续跟踪落实,必要时开展后续审计。

(二)房地产审计不足

1.没有突出重大风险与重点环节

目前开展的房地产审计,基本是依据开发流程进行的全过程审计,没有突出重点环节和重大风险事项。如目前已做的投资管理审计,是按房地产开发流程,从拿地―成立项目公司―前期可研、投控―设计―报建―开发―销售―清盘,对各个开发环节逐一进行确认和评价,重点不突出。

2.合理性审计不够

目前房地产审计过程中,更多是关注于合法性的计,如项目开发报建是否按照国家规定流程进行办理;项目开工建设前是否按规定取得各类许可证照;项目预售前是否达到预售条件,是否按时申报取得预售许可证;以及各类后期竣工验收工作、交付工作等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等。而对于合理性审计,如项目开发定位是否准确、各类成本支出是否合理控制、销售定价策略是否合适等,审计关注不够。

3.审计评价依据不足

目前审计工作主要处于确认和评价阶段。既然是评价,就要有相应的评价依据、相关业务流程的管理制度和体系。而目前公司关于房地产业务的制度还是几年前制定的,随着公司房地产业务的发展,组织机构的调整,部门职责的重新界定,大部分制度已经不适应目前公司房地产业务的发展现状。没有适用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在审计活动中,没有合适的评价标准,客观上也影响了审计的质量。如对商品房公司进行审计时,多次发现项目可研信息、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以及施工图预算均未上报公司备案和审批,表面上是子公司工作不到位,实际上公司对此也并无明确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再如对项目公司绩效的考核,公司迄今为止对房地产项目开发公司的绩效考核没有建立考核管理制度,而各项目公司年度经营指标也只在公司下达指标的基础上,由房地产分公司在各子公司中进行统筹,对于如何考核没有约定。从审计过程看,项目开发团队普遍反映团队为公司创造了很大的效益,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影响士气。

4.审计人员知识经验不足

目前审计部门的员工,由财务和预算人员组成,这种人员构成目前从事施工业务的审计可以保证审计质量,而施工业务只是整个房地产开发链条中间的一个环节。进行房地产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备战略、投资、财务、法律、金融、项目报建、工程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目前审计人员所欠缺的。公司目前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的时间较短,开发项目不多,实施过的审计项目也不多,经验不足,且主要依据自身的认识进行审计评价,评价是否合适,有待商榷。

二、房地产审计业务要点

(一)项目公司基本情况

一是调取向上级集团公司提交的申请报告以及批复意见、营业执照、公司章程、董事会决议、开发资质文件等资料,查明项目开发主体是否合法合规成立,是否满足项目开发资质要求。二是调取项目公司组织机构图及人力资源状况,检查机构是否健全、人员是否满足开发需求。三是调取项目公司各项管理制度,查明公司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四是调取验资报告等,查明项目公司注册资本金是否按时、足额、合法到账。五是调取开发地块初始资料,了解开发项目情况。

(二)项目投资控制审计

调取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设计概算、开发成本预算等相关资料。检查项目是否按照规定执行立项程序,检查项目拿地、项目开发的可研及市场分析情况;检查项目开发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决策程序是否符合公司规定;投资估算是否上报审核并确定估算指标;设计定位是否科学合理,设计图纸是否满足节点需求和质量要求,设计概算是否上报审批并确定概算控制指标以及设计变更情况等;开发成本预算是否清晰完整并可用,开发成本列项是否完整可控;检查三算(估算、概算和预算),对比是否具有可比性,是否满足控制要求。

(三)项目前期开发审计

一是调取土地、报建和各类开发证照,如土地证、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土地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检查项目开发是否按规定取得相应证照,分析取得证照的进度对项目的影响,检查项目开发是否按照证照规定范围和批复时间进行。二是调阅项目招标及合同评审资料,审查项目是否制定相应的招标工作计划,结合招标资料报送、招标结果出具、合同签订等资料,审核各项招标工作是否按期完成。是否依法进行招标,是否以不合理的条件排斥潜在的投标人,是否签订书面合同,是否签订背离原合同实质的其他协议,工程是否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及资质等级的单位等。整理未按计划完成招标工作的清单及原因,分析对项目开发进度的影响。

(四)开发过程管理审计

一是关注开发工期、质量和安全情况。二是检查项目开发的成本控制情况,内容包括是否列明开发成本明细项目并有相关依据,合同是否签署并有效,成本是否完整清晰,相关变更、签证、新增价格等是否如期、如实审核。

(五)开发项目后期审计

包括地名门牌是否按时申报完成、是否存在工程抵押情况、前期物业的招标和合同备案工作以及各类项目验收工作,如建设工程规划验收、消防验收、卫生验收、环保设施验收、综合验收等;关注项目竣工交付资料、交付使用许可证办理情况、大小产证的办理情况及拖期原因等。

(六)销售审计

一是项目是否按节点取得预售(现售)许可证并开展销售工作,预售价格是否按节点报物价局审批备案;预售合同是否按照规定文本和方式签订,预售备案和抵押登记工作是否按节点进行等。二是关注销售计划情况及销售回款情况,调取销售计划表、销售表价和售价预测表等,审查评估未售房产的未来情况。三是审核项目的年度销售指标及回款指标的实现情况。

(七)财务管理审计

一是审查项目资金收支情况、进行资金流量分析、检查项目开发融资情况及利息支出和还款情况。二是检查项目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各类税费等,分析费用开支明细及金额,测算土地增值税清算情况。三是根据财务账面记录,分析开发成本列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分析往来挂账的合理性。四是盘点项目开发的整体收入成本效益情况,分析项目投资收益和资本回报情况。

(八) 经济责任审计

对房地产开发公司主要负责人进行的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或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除上述事项外,还将确认被审计负责人任期内销售及回款指标完成情况、任期内的收入利润实现情况以及任期内员工收入情况等。结合管理状况对其任期内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三、房地产审计业务强化对策

(一)加强以增值为目标的内部审计

根据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目的在于为企业(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运营效率,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实现企业(组织)目标。而目前审计工作主要还处于评价的阶段,虽然在审计活动中也提出了一些合理的管理建议和意见,但对增值型计开展还远不够。如何更好地实现增值型审计,一是开展内部审计时从实现公司战略的高度出发,在房地产板块的内部控制评价、项目公司法人治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做好内部审计活动,在审计活动中放低姿态,以诚相待,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与被审计单位共同探讨房地产经营活动中可能面临的风险,问题产生的原因,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出具的审计报告才会有质量、有分量,管理决策者可以了解真实的情况,被审计单位也乐于接受。实现与被审计单位的合作共赢,实现内部审计从“我要审”到“要我审”的转变。

(二)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的实质是利用风险管理方法、系统管理和战略管理理论,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划和分析,通过系统、持续的评价各项风险,对被审计单位不同时期管理的重点和风险进行确认,并将审计资源投入到各项经营管理重点和薄弱环节。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贯穿风险评估、资源配置,从而更有效地为组织提供保证和咨询作用。对公司来说,应对前期审计部所做过的审计工作、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公司其他职能部门房地产事业部房地产业务检查、规划和指导过程中发现的各类情况进行总结,找出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重要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活动。

(三)加强投资效果全过程审计

目前在公司开展的房地产审计活动中,重点是盘点项目公司的开发成本发生情况、利润实现情况、股东回报情况等。对于房地产开发,影响投资收益(成本控制)的主要工作大部分发生在前期,获取土地的决策,项目开发主体形式的选择,开发产品的定位以及产品的设计,将决定大部分开发成本,最终影响投资回报的实现情况,这其中大部分内容又远非目前作为被审计对象的项目公司所能控制。未来是否可以将前期投资决策作为审计的对象,值得思考。而项目公司作为开发主体,其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对于公司管理决策者和上级单位的决策执行是否到位,也可作为审计重点。

(四)与其他部门联动开展联合审计

目前在公司开展的其他业务类型的审计活动中,多次与其他部门合作,开展联合审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审计效果。在今后开展房地产项目审计时,可以考虑联合其他部门,借助其投资控制、法律事务、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专长,弥补审计部现有人员业务上与知识上的短板,共同开展审计工作,以期达到更好的审计效果。

(五)提升审计人员的知识技能与水平

房地产审计业务的开展,要求审计人员在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具备更高的素质和知识技能。审计部门应通过多种途径,如对标学习、网络教育、内部培训等,提升审计人员开展房地产审计的知识技能和水平。

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对房地产业务进行评价、揭示风险和有效控制,对公司审计部门开展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尝试对近年从事房地产审计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希望能对公司房地产审计业务的提升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马红亮.房地产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案例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2(10).

第9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企业内部审计在本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领导下,为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经营管理的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审计后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审计意见会出现不恰当或不正确的问题,从而导致产生内部审计风险的可能性。

L、为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大多数大型国有企业在改制、重组中建立了企业集团,包含母公司、子公司和孙公司;母公司、子公司和孙公司在经济上都实行单独核算,投资的多元化,经营的多样化,关联交易增加,经济往来日趋复杂,加之内部经济关系有的尚未理顺,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完善等,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判断问题缺少依据,获取正确审计意见的难度增加,审计风险加大。

2.内部审计在企业内具有相对独立超脱的地位,发挥高层次的内部监控作用。内部审计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涵盖的内容广,审计信息和审计结果应用的层次高,范围广。如:某些专项审计结果及审计信息,为企业高层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提交的审计报告,是企业领导及干部管理部门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各单位年度经济责任制考核兑现审计的结果是企业对各单位领导奖惩和子公司经营者的年薪收入及职工工资奖金发放的依据;对二级核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结果是领导及财务部门作为财务检查和考核的重要依据;基建工程决算审计结果是核实工程造价并作为财务结算的依据等等。审计信息和审计结果应用的层次越高,范围越广,审计的影响越大,相应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大。

3、内部审计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其独立性和超脱性是相对的,在提出审计意见时既要符合国家利益和政策,又要维护企业合法利益;既要考虑合规性,又要注重合理性,还要考虑企业的经营环境及实际情况等。此外,在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需到外单位进行调查核实时,内部审计缺乏相应的条件和手段。这些都会使发表审计意见不恰当或不正确的可能性增大,形成审计风险。

4.有的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发生财务错弊的可能性增大,在此基础上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存在问题;内部审计人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对所有的经济事项进行全面审查,容易出现审计疏忽和审计遗漏,得出的审计结论容易出现偏差,产生审计风险。

5.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对内部审计十分重视,对审计信息和审计结果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期望值高,希望内部审计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能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能查清查实,对离任及接任领导的经济责任能划分得清清楚楚。总之,对审计提供的审计信息及审计结果要求质量高,可靠性强。而实际工作中很难达到期望要求,因而产生了期望差距,形成审计风险。

6.审计人员如果专业技术能力不强,对复杂的问题就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对审计事项就不能选择科学先进的审计方法,运用必要的审计程序完成审计任务。由于审计人员素质的影响,容易出现审计疏忽、差错审计判断不正确、审计方法不当及程序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审计信息失真及审计意见不正确而形成审计风险。

二、控制和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要途径

l、内部审计在审计前,必须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方案。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解,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经营管理。经济效益、财务管理以及以往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等情况进行分析,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通常经营规模大,经济关系复杂,内部控制不力,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经营管理问题较多,经营效益起伏大,审计次数少的单位,产生审计风险的可能性大。对审计风险大的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可拒绝接受,避免承担风险。而内部审计是根据领导批准的审计工作计划,无选择地按计划进行审计。为加强内部管理、特别是对下属子公司的管理,往往将审计风险大的单位作为审计重点,以期通过审计促进其改进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对产生审计风险可能性大的单位,在确定主审人选、投入审计人员力量、审计时间安排等方面要予以充分考虑,周密安排,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风险。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制定审计工作方案时,注重分析评估审计风险,可起到防范于未然的作用。

2.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程序是圆满完成各项审计任务,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从审计任务的下达审计工作方案的编制,到实施审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整个工作流程必须有一套规范程序。审计人员应按规范的程序操作,一环扣一环,并且对每个环节进行控制。各项目审计工作应从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上进行控制,将审计风险隐患消灭在审计的各个环节。

3.原始的证据越多,证据的证明力越强越充分,审计的风险也就越小。审计人员应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收集详实的审计证据,防止主观臆断,保证审计证据的客观性。对于审计中的难点和疑点,要深入调查,分析取证,既要收集实物和文件证据,又要找人谈话调查取得被调查人签字认可的调查记录等证据。对审计出的问题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验证,以取得足够的有充分证明力的证据来支持审计意见,避免因证据不足产生审计风险。

4、防范和控制出具审计报告的风险,应把好审计工作底稿质量关。首先,项目主审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必须仔细认真地审查工作底稿,对审计证明材料的充分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对不符合要求的审计工作底稿要求重写或补充完善。其次,必须分清审计责任和被审计单位责任,被审计单位要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审计人员仅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再次,文字表述应持谨慎态度。注意掌握以下几条原则:不在审计时间范围的审计事项,审计报告中不出现;审计仅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在审计后发表意见;对审计结果,要说明是采用某种审计方法计算或分析得出的;经审计核实后,能定量反映的问题定量反映,对无法定量的,以定性的方式反映存在的问题;对确因各种因素所限,无法核实的问题,审计报告也应如实反映,并说明导致对某一问题无法审计查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