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范文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政治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第1篇:高中政治教学反思范文

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要搞好高中政治教学,笔者认为应该重视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和研究。

一、教学理念转变

传统教学中存在“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认知教学,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的问题。新课程改革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就要求教学理念的转变。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但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也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教师追求教学设计新颖,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一些教师只是注重学生一堂课下来对教材基本观点的接受,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置之不理,甚至对于学生有胜过教师的独到见解也不予以鼓励。面对学生的不同意见,有的教师回应“这道题就这么答,不能改了”,“教参”便成为问题的标准答案。足见在一些教师潜意识里依然关注的是教案,总希望学生沿着自己事先设定的思路回答问题,在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空间开展“自主”活动,最后圆满地实现预定目标。岂不知,这种教学恰恰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死胡同——为认同而学习,为标准答案而思考。这些看似正确、深刻、全面的标准答案,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我们的教师们做到了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吗?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应仅停留在口号上。我想我们应该建立这样一种理念: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培养科学素养,体现与人文的结合;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注意学科渗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应是充满创造的过程,应是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过程。关注我们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吧。

二、教学方式、方法转变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是与“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的应试教育理念相适应的。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第一,教法和学法的开放性

教学中,实施教学方法的开放和学习方法的开放,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按之去进行探究活动,最终了解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谈自己于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大家一起讨论研究问题之所在,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的学生会遇到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问题,甚至会涉及外汇的“卖入价”和“卖出价”的问题,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第二,从教材的利用者到课堂教学的设计者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当好一堂课的设计者,要学会挖掘素材。政治教师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感兴趣,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三,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可以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此外参观法、实际演练法、研讨教学法及情感体验教学法都可以尝试。

第四,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第2篇:高中政治教学反思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5—0039—01

一、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的四个弊端

1. 以教定学。教师的主角意识浓厚,表演欲望强烈。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忽视了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忽视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结果设定的教学重点与实际的教学点不相吻合,很难看到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动态生成,很难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 以本为本。教师视教材为金科玉律,成为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传声筒。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无遗漏、毫不越位地传授教材内容视为课堂教学目的, 所授内容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观察和实践被束之高阁。

3. 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受教学活动计划的影响大。教师认为教学的最理想状态是按照自己的课前预设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节外生枝”。每当学生的思路与预设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预先的设想作出回答,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

4. 学法单一。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缺乏信息交流。课堂上很少看见同学间的交流和探讨,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和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封闭。

二、反思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反思一:在新课改条件下政治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学生培养方面,教师要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实现自我感悟,在反思学习中重构自己的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探索及学习能力。

反思二:新课改条件下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

要把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新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教学成为充满激情的过程,成为展示学生个性的过程。要给予他们思考和发挥想象的空间,允许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多地关爱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和尊重学生。

反思三:新课改条件下教师在课堂中要转变教学方式

第一,联系实际,重视实践。高中政治课中的一些政治概念和原理很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理论结合实际,学生才能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教育家赞可夫说,要把沸腾的生活“请进”课堂来,让“大社会”走进“小课堂”。新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活动,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在巧妙设疑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质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巧设疑问。同时,要鼓励学生质疑,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不是单纯被动地思考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政治课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把图画、幻灯片、录音、录像等直观教学手段和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充分运用到政治教学中去。

第3篇:高中政治教学反思范文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了“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的理念,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观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所以,教师必须紧跟政治教育思想的发展,转变理念,与时俱进。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三个“要”:

一、教师要重新审视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1.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引领着教育、教学实践的方向,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要准确把握素质教育思想的内涵,广泛涉猎、系统全面地了解古今中外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并把各种理论观点进行对比分析,把握它们的本质。学生能引起对教育基本观、基本价值的重新思考,不断充实、更新、发展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并以这种新认识反思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脱离“教书匠”的层次,才能真正为素质教育作出贡献。

2. 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并且看桶里的水是“新水”还是“旧水”,是“活水”还是“死水”。桶里的水如果是死水,实际可用量就会降低。知识系统是教师教学决策和行动的基础。它包括教师所具有的特定学科知识,教师成功进行教学所必备的教学知识以及当代科学和人文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大量的实践知识等。尽管教师在上大学的时候获得了一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大量的知识仍来自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教师要不断地反思知识系统,清除自己理论上的误解和偏执,增强对教育实践及其复杂情境的洞察和见识。特别是现代教师应该具有教育理论、学科专长、相关学科、职业技能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具有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及跨学科知识。

二、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在课堂上,教师力争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想为核心,育人为宗旨”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动起来。这种动实际是师生互动,是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

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由传统的填充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其次,要求教师以新的角色实践教学,使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三尺讲台,贴近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以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裁判员,积极参于其中,与他们交换意见,在情感上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使他们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

例如:在解答分析材料题时,要打破常规“一讲到底”的方法。首先讲几道大家容易做错的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然后再给全班声明:“下面大家有不懂得题可以提问”“如果教师讲了还有不懂得可以继续提问”“即使你有最简单的题不懂得也要放心大胆地提问。”这几点声明缩短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大家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不仅解决了学生不懂的问题,而且学生也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4篇:高中政治教学反思范文

一、高中政治教学的困惑

1.新旧教材内容设置的差异,使教师倍感困惑。内容的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是新旧教材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旧教材《经济常识》两册内容浓缩到了新教材的《经济生活》中,新教材中的名词、概念及结论性的东西少了,“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而教案和教师用书并没有给出相应的解释和说明,这些使我们的老师感到很不适应:一方面受传统教学经验的影响,老师对学生总不放心,老想帮学生挖好坑,引好水,结果越挖越深,知识层面盲目扩大,陷入新课改的误区;另一方面,由于高一政治课在课时安排上每周只有 3 课时,上课进度紧,课时少,课堂上无法补充太多的内容,使得很多教师感觉到课时不够,无法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很多活动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

2.学生活动形式化、泛滥化,哗众取宠。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强调要注重活动教学和合作学习,提倡“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通过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创新的热情,但这并不是对学生学习方式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的否定,不能断章取义,将其片面理解为教学中活动越多越好,并形成了固定的活动—讨论—发言的时尚所适从,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保证。

3.片面理解自主学习,割裂教师讲授与学生思考的关系。学生作为新课程教学的主体,他们是影响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教学成败的关键。毋庸置疑,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但有些教师则据此认为,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让教师成为“旁观者”,奉行“少说为佳”,更有甚者提出“教师不讲乃最高课堂教学境界”的论断,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新课程强调的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对教师讲授作用的全盘否定。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离学生较远空泛的理论知识,不可能全部让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此时,教师恰当的讲授,生动的举例,就会启发学生的同时,带来事半功倍的好效果。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思考是统一的,师生互动才能真正实现情感的升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有效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解决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认真学习把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师生观、教育观、质量观。通过转变教学观念,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传授者、管理者转化为促进者、引导者,增强教学的民主意识,用爱心去与学生平等的沟通交流。面对高中思想课程的教学参考资料不一,学生评价方案和高考制度等相关配套方案尚不太明朗的现实,处在新课程第一线的高中政治教师要以发展的观点改革课堂,从创新的角度驾驭课堂,妥善处理新与旧、师与生、教与学的矛盾,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正真树立新课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2.提高自身素质,突出教学重点,开发潜在资源。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一线广大教师,如果原来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具备一缸水的话,那么面对新课改,教师就要具备川流不息的源头活水,我们要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不断丰富和改善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教学视野更加开阔。多读书,广涉猎。

除了要有各项专业知识外,还应当要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开发潜在的教学资源,不能像部分教师那样热衷于新旧教材的比较,甚至把旧教材当做新课程的参考书,盲目的对课堂知识进行补充,导致学生知识体系的混乱,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无益吾事,切不可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贯彻新课程理念,恰当运用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新的教材体系中。

3.深入了解学生,优化教学策略,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取得预期效果,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明确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点、接受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采用灵活的策略处理好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使不同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下,政治课教师要积极探求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弯教学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教程中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我定向、自我探究、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激励。

2.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由单纯的讲解式教学方法走出来,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人格,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向学生有效传授知识的促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与学生在情感行为、认知领域的学习有密切的关系。友好的态度、坦诚的性格、富有戏剧性变化的语言和行为使教学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是一门创新型艺术,作为我们一线政治教师,必须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突破思维定势,吐故纳新,提高自身素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全新的教学理念为培养高素质现代化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罗明.也谈政治课有效教学课堂的构建[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6)

[2]黄萍.浅谈政治课课堂结构的改革[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2)

[3]王发.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生活渗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5)

第5篇:高中政治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探究教学 新课改

高中政治是一门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学科。探究是了解社会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如何将接受式教学转化为探究式教学,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思考的问题。探究式教学强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内容目标和过程目标的有机联系,克服了应试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重内容目标、轻过程目标的弊端,有利于全面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在政治课实施探究教学的模式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情感觉悟,进而实现政治学科教育“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一、高中政治实施探究教学的实践

(一)概念教学中的整合探究。

高中教学作为基础教育来说,强调“双基”教学。政治学科,同样如此。概念和概念之间存在着联系,理论与理论之间也存在着联系,充分利用这些关系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开展探究教学的一个研究视角。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尝试着用联系的观点整合探究。

通过这样的探究教学,就把《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与第一单元影响价格的因素,通货膨胀的知识,第三单元财政的作用这些知识点都联系了起来,进行整合探究。一方面让学生对基础的理论有了更深的掌握,同时也能对课本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使教学和复习都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让学生在探究中去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整合知识的能力。

(二)小组教学中的合作探究。

学习行为是一种社会化行为,唯有同他人沟通、互动,才能取得较大的成效。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成员之间的互动与竞争,不仅能够使学生踊跃参与探究活动,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分析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探究效果,多一次鉴赏同学成果从而提升自己成果的机会。

(三)问题教学中的变式探究。

复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全面掌握课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复习的效率和针对性,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以问题为导向,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通过探究教学,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政治知识。例如在高三居民幸福感热点专题复习教学中,抓住其本质规律进行变式探究,找到知识主线,既培养能力,又提高复习效率。

二、高中政治实施探究教学的反思

(一)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教师要敢于探究。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考试评价制度仍然是束缚一线教师开展探究教学的重要因素。探究教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势必会影响课堂上知识的传授量,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因此虽然表面上新课改进行的如火如荼,但很多教师不愿在常规课上进行探究尝试。只有在公开课上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而进行探究设计。因此,要想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积极作用,一要求改变课程考试评价机制,二要求我们的老师要真正为学生出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敢于探究。

(二)以新课程目标位导向,教师要善于探究。

政治探究教学是“过程与方法”、“能力与知识”的丰收,有些教师认为只要采用“辩论、小品、讨论”等形式就是进行探究式学习,既不对探究活动开始之前的情境进行创设,也不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适时介入或在探究完后进行整合小结,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放任自由,重形式轻内容。在教学实践中要求我们教师加强合作交流,把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与大家一起分享,让探究不在成为表面的热闹!

总之,探究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精神生活过程,是学生自我探索和发现真理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活动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它必将融入教学的主阵地,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亮点。我们希望通过探究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能力!

参考文献:

[1]闰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N].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8.

第6篇:高中政治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答题规范化;专业术语

考试所要考查的各种能力最终要通过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在试卷上。 能力测试型的题目,需要学生依据学过的概念、原理,用恰当的政治学科专业术语,去解释人类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经济问题、哲学问题和政治问题。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既是教师长期忽略,也是学生所普遍欠缺的,所以能力测试要求的提高和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普遍较差的矛盾也就显现出来了。规范化答题问题已成为教师和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平时教学中必须予以重视并加以培养。下面我谈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答题不规范的表现

1.答题方向性错误,即答非所问。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学生却用政治常识解答;题目要求用辩证法的知识,学生却用唯物论的知识来解答。2.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口语化、事例化、答题答不到题目的要点,文字表述不准确,错别字多。 3.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例如,人民民主写成公民民主;资源配置说成是资源配制;矛盾的斗争性说成是矛盾的战斗性;经济效益的提高写成利润的提高等等。

二、学生答题不规范化的原因

学生答题不规范的原因,既有直接的表面原因,又有深层次的原因。(1)心理因素。据心理学家分析,75%的考生临考前都有焦虑、恐慌、紧张情绪,因此容易怯场,导致记忆混乱,思维受阻发生失误而失分。这主要是对知识点的掌握不深刻而造成的。(2)缺乏必要的理解能力。看不到试题中的“隐含题意”,所谓隐含题意就是没有明确设问的形式和要求,只能根据题目的情境设置具体分析作答。而考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分析和归纳能力,错误地或不能全面地理解材料的隐含题意。(3)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对概念和原理缺乏必要的理解,因此解题时不能很好地结合所给材料分析,造成概念、原理与材料内容脱节。又由于基础知识不牢靠,答题时不能很好地运用政治术语和时政语言,使得答题语言不规范而失分。

三、规范化答题的要求

政治规范化答题的要求是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进行答题,而不能使用生活化语言去答题。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是专业术浯,如经济常识中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价值规律等等;哲学常识中的物质、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变、质变、认识、实践、人生价值等等;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国家政体、共和制、民利、依法治国、国家利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等。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一定要做到科学、严谨、准确。例如,意识的能动作用不能写成意识的反作用,人民民主不能写成人民,自由不能写成宗教自由,对人民负责原则不能写成对人负责原则。

四、如何让使学生答题规范化

1.构建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是进行规范化答题的基础。所谓全面是指知识结构中需包含考试说明中所要求掌握的所有知识点,为进行规范化答题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所谓系统,就是要对众多的知识点进行良好的组织,在大脑中形成有序的而非零散的知识结构。要构建这种应用功能强大的知识系统,必须抛弃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消极、被动、机械的学习方法,采用研究式、探索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2.建立以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是提高答题的针对性、逻辑性、条理性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地讨论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精选典型试题进行思维训练(平时加强简答题和辨析题的训练);让学生对照标准答案进行反复分析理解;对答题中出现的不规范化的问题及时点拨,以帮助学生自我反思等。

第7篇:高中政治教学反思范文

而要解决好学生们的这些问题,让他们把思想政治学好,我认为最好的捷径就是古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靠学生自己孜孜不倦的勤奋努力,夯实基础,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才会开发学生思维。具体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要认真反复地看书,理解每课或者单元的知识结构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不了解,头脑里根本就没有保存答题时所要的知识点,因此,学生在做题时当然只能是有问不答、答非所问和废话连篇了。所以,要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就必须要求学生认真反复地看书。所谓认真看书,首先就是要看目录,了解全书的知识体系,列出每一课的提纲及观点;其次要抓重点,记要点,对理解、活动类的知识要重点掌握;再次,要将重点、要点知识扩展开来,再现相关的全部知识,系统复习。在学习或复习时可采用归类法、比较法、列表分析法等掌握;还可以把有关的知识串在一起进行复习,找出容易掌握的方法。而所谓反复地看书,就是因为我的们记亿能力具有有限性,孔子就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嘛,通过认真反复地看书,并力求在实践中做到举一反三,见一叶而知天下之秋,融会贯通地运用书本知识,只有把书本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才是终身受用的知识,从而在答题时就不会出现一叶障目,不得要领了。所谓的理清知识结构就是明了问题的来龙去脉,追根求源,以达到一目了然、融会贯通。比如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的知识体系是:

二、要熟记基本知识点

要想夯实基础、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就必须熟知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一定要熟记在心,装在脑子里,这就好比我们平时在网上下载的东西,一定要存进硬盘,一旦需要用它的时候,就从电脑里把它“搜索”出来,这样就可以运用自如,运筹帷幄自然就可以决胜千里了。当然,我们人类的记忆可不是电脑,人的记忆具有遗忘的特点,因此思想品德的识记要运用小时间,勤记忆,多反复的方法,穿插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间,这样既可以协调各科的学习,又收到很好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做到各有所长,不偏科从而各科协调发展。比如文化生活第10课的知识点有:1、 思想道德建设基本内容?为什么加强?怎样加强?(面对道德修养不高的现象如何应对?)2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公民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3. 社会主义荣辱观含义?为什么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4.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以及关系?5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三、典型题要练习

多训练典型例题,加强锻炼,强化记忆。让学生先通过自己独立审题,开卷做答的形式,然后对照标准答案寻找与自己答案不一样的地方,再回到材料看,找一下设问和材料中有哪些提示自己没有考虑到或者哪些知识点和角度自己漏答了,再寻找与参考答案不同的原因,这样反复练习,就可以逐步提高审题、解题的能力,并且在做答时也可能尽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尽量少说口水话,如此反复,学生就会慢慢的做到“有话好好说了”。比如文化创新是文化生活第五课的重点,也是文化生活全部内容的重点,所以围绕这一重点,我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材料反复练习反复训练,最终达到熟悉套路、融会贯通的目的。

第8篇:高中政治教学反思范文

一、加强中学政治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中学政治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1、教学反思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政治课程的新课改要求改变过去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观念,注重素质教育。实现新的课程目标,从知识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着手,重在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改变过去的传统应试教育,进而实现素质教育,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所以需要政治教师从新课改出发,培养学生的知、情、意、信、行。政治课程是一门紧跟时展的课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我们更多培养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转折时期,心理和生理的成长朦胧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在某种程度上比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政治课程更注重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度和理解度,进而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为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基本成熟,这就需要对于知识的掌握度更加清楚[1]。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有学识的、善于思考的、有经验的教师,他并不花很长时间去准备明天的课,他直接花在备课上的时间是很少的。但他确实一生都在为上好一节课而准备着。他的精神生活就是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总之不管是哪个阶段的学生,作为政治教师,我们不仅仅要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适应时代的要求,也就是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说,做一个对自己对社会有用的人[2]。

2、教学反思是适应政治课程特性及改善政治教学现状的内在需要

政治课程本身带有明显的时代性。政治知识的更新速度快,尤其是时事政治,需要教师及时关注时事,要精、要准,这是教师基本的素质,只有教师本身具备了敏锐的观察能力,才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来。从对几所中学的调查来看,政治课程在初中属于同学们心目中的副科,政治老师也只是运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完成政治教学,课后几乎没有作业。在高中文科政治作为一门主课,而理科的同学们更是对政治课程不重视,这就造成了只有文科学生学政治,而在所有的几所学校里,理科班的学生远远多于文科班的学生,因此,政治课程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可学可不学的一门课,我们都知道每一个人受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书本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怎样做人,而政治课堂就在教学生怎样做人这一点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3]。基于此,政治课程呈现出的现状就需要所有的政治老师反思自己,应该面对不同年级,不同科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目标施展教学,这样才能够完成新大纲、新课改对政治课的要求,也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真正的受教育目的。

(二)中学政治课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1、教学反思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一节好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都体现出教师专业水平。如果一直处于一个重复的状态那么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兴趣降低,觉得老师的知识更新速度太慢,学习效果将会不理想;如果一个老师不断反思教学的问题,知识的新颖度,以及学生的需要等等,这样就会将学生和课堂融为一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尤其是政治课堂,本身知识的枯燥性,如果政治老师没有根据课程的设置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那么一节课堂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节失败的课堂,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将会失去学习政治课的动力。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观念,知识观念,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反思,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教学反思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的过程。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自我否定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通过对自身存在问题的分析,不断思考创新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不断适应课堂和学生的需要,使教师领悟实践发展的原理,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思维灵活性,同时对于问题的解决更加具有灵活性,不断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发展。政治课本身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同时也需要教师具有发展性的眼光和创新性的思维。一节好的政治课堂不仅是学生的收获,更是政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问题的把握和教学的把握以及经验积累的良方[4]。

二、加强中学政治教师教学反思水平的对策

(一)强化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向导。有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对于教学和自身的成长具有很大的作用,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的薄弱,对于教学效果和自身素质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制约。因此,必须重视提高教师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强化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

一是学校应加强教学反思意识的宣传。政治学科不同与其他学科,他体现了的与时俱进性。学校可以适时进行教学反思意识培养的专题讲座,摒弃教师一节课重复几届学生讲的这种习惯,要求教学反思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是学校应注重培养教师自我提高的内在动机,激发教师的反思活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不仅要适应时代要求,提高专业技能成长,还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政治教师要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对外界事物要善于发现,积极探索,不断发展。同时政治教师还应坚持否定之否定原理的批判怀疑精神,对于任何事物都要产生自己的想法,敢于质疑,这样才能得到自我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中学政治教师教学反思氛围

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之一。中学政治教师缺乏浓厚的反思氛围,这对于反思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限制。作为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轻松自由的教学反思环境。一是学校可以每天给教师提供几个小时在一起工作的时间,教师对于教学预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等等问题相互交流,一起来探讨课堂教学,以此来促进教学过程的改进和提高,帮助有疑问的老师解决问题。二是学校可以开展政治教学研讨会,教师可以提出自己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大家一起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最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达到共同成长。三是基于学科特点可以组织教师利用集体空余时间进行时事政治的评析,通过大家共同对于热点问题的自我认识,将其引入到课堂,共同思考,以培养教师的学科思维[5]。

(三)优化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方法

很多教师没有好的教学反思方法,对于问题只是停留在记忆在脑海里。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对于产生的问题教师应该实实在在的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才能够有助于教学反思水平的提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

一是写教学日志。写教学日志是反思的一种基本方法。教师课后写教学日志的过程也是教师教学自我反思的过程,可以对于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教学的成功之处等等进行记录,课后进行对问题的剖析,自我回顾,以实现自己的成长。

二是写博客。网络技术的日益发达对于教师来说提供了很多的方便。教师可以课后将其课堂的讲授情况写成博客,在网上,让更多的专家同行进行评析,对于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大家集思广益,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对于政治老师来说是一种教学反思及其简单有效的方法。

三是档案袋反思。对于教学专业知识的掌握,专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产生的问题,教学的成功之处,失败之处等进行记录,做好个人教师职业生涯成长的记录簿,并作出思考,不断对其中所产生的问题,经验进行分析总结,这对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很好的助推作用。

四是集体小组的讨论学习交流。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教师在教学中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学小组的讨论研究,提出小组意见,教师并通过思考将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才能得出精确的答案。这对于教师教学的重建和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作用[6]。

(四)理清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维度

政治教师有了教学反思的目标,才能够成长。一般而言,教学反思的具体维度可以从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从自身反思。教师作为传授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知识的讲授必须正确,因此教师在教学完后可以对于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是否完整、正确进行回顾思考。还要反思自己的专业理念是否新颖,专业能力是否提高、师德修养是否体现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应该考虑的。

二是从学生反思。教师上完一节课,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存在的问题,例如课上学生的表现,回答问题的正确错误原因,学生组织能力的状况,学生的课堂气氛等等关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学生的行为变化来对自己的处理方式进行思考,这样教师对于问题的解决也会上升一个层次。

三是从同事角度反思。对于同样的课堂,其他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自己的不同,其他老师的教学设计的优缺点,老师的教学风格等等都是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反思的问题。同时在跟同事的交流过程中,他们对问题解决的思路与自己的不同,这些都是教师反思的内容。

四是从理论文献的角度。例如对于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相关的专家如何作一解释,与自己的想法相比较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思想与专家的思想相碰撞,产生新的思维火花,这样才能够使问题的答案富有创新性[7]。

第9篇:高中政治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教学氛围  教学策略  引导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可当我们冷静、仔细地观察作为培养人的主阵地之一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时,发现存在着如下两种情形:一是在各类公开课、优质课、评比课中存在着以追求吸引和满足学生感官刺激为目标的教学倾向,还美其名曰为“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二是在日常教学课堂中存在着以各类考试分数为目标的教学追求,弥漫着一心提高考试技能的浓厚气氛。这些值得提醒广大一线教师。

    一、“吹气球式”课堂教学

    在许多常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大多数时候只采用讲授为主的单一形式传授知识和解题技能,学生得到的是暂时性的知识扩充和解题技能的提升,等到考试过后大部分还给了教师。我们称之为“吹气球式”课堂教学,即学生如同“气球”,在学习期间,教师不断地对着“气球”吹气,吹到一定程度后,放手让其冲出去,即参加各类考试;不论冲得远还是近——考上或考不上,冲完后,气球中的气也就泄完了,学生脑中仍空空如也。这是完全背离新课程理念的。

    这些教师一般采用这样的讲解策略:首先检查学生过去已经学习过的内容,然后呈现新的内容,并使用大量的时间予以讲解;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以巩固新的学习内容;最后布置较多的作业来强化训练,提升学习效果。

    我们都知道,在不同的课型下存在着因采取不同教学策略而产生不同教学效果,但就此就认为策略和效果之间存在着机械的一一对应关系,则是一种简单化思维。一位优秀的教师面对日益丰富、充满灵性的课堂教育教学实践,必须在课堂教学策略上树立“弃佳求适”观念。换句话说,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面对众多的教学策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应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依据教学设施、自身及学生特点加以分析、选择,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思考而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例如,在教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一课时,我有意识地组织了一次关于价值取向的讨论。我让同学们在课前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形成观点,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上课了,我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分组讨论,很快,持相同或相近观点的同学集聚在了一起,几个讨论小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们在小组内通过讨论把各自的思想迅速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本小组的鲜明观点。十五分钟后,科代表作为主持人宣布全班讨论开始,各小组分别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陈述了他们各自的观点,然后大家开始对这些观点进行讨论。有趣的是大家讨论的焦点并不是拜金主义或享乐主义价值取向,而是一个小组提出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样一个观点。为什么这个观点会引起大家如此高的讨论热情?我想,正是因为这个观点就来自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并且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给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带来的困惑,因此必然会引起大家的思考。讨论是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去学会想问题、办事情,这样的讨论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仅仅把讨论当作是一种形式的话,书本上的知识就会变成死的教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就纯粹是应试的需要,那么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从何谈起呢?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时,笔者以为坚持以下做法很有必要:1.教学策略要与教师的教学风格相对应。不同风格的教师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对同一教学目标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才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既让教师自身得到成长,也使学生得到发展,以杜绝“东施效颦”的不良现象。2.教学策略要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匹配。这里的相匹配主要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对学生来说不很熟悉,带有一定的不适应性和挑战性。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战胜不适应性和挑战性以显示自己能力的渴望,满足自己的成功欲,从而得到发展。3.教学策略要与学生的天性相符合。人的天性一般而论主要涉及人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语言交流及价值观等。不同的教学策略所提供的环境会对学生上述天性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既可能使学生原有的天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有可能使良好天性潜能受到压制甚至被扼杀。所以不论是发现策略还是讲解策略,对不同的学生和教师而言,都存在着合理性,只要应用得当都能成为最佳的教学策略,不必强硬搭配。

    我们经常看到教师采用如下课堂教学程序:教师先抛出带有争议或有新意的问题引发学生好奇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等活动;在讨论期间教师关注学生的具体反应,适时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是否达到要求;最后设置情境,为学生将新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供机会。很明显,上述课堂教学活动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发现教学策略为主,这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构想。

    二、“洋葱式”课堂教学

    在各类公开课、比赛课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教师采用非常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极力营造热闹的教学氛围,以此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进而争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但更多时候,我们却发现实际教学效果和主观期望并不一致,学生得到的可能多为头脑中的快乐体验。我们把他称之为“洋葱式”课堂教学,即如果我们将教师的教学形式一层一层剥去,始终不会出现有价值的“内核”。换句话说,只见各种形式的轮流上场表演,不见真实的教育教学内容,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笔者曾听过一位老师的公开课,讲授高一经济生活《多变的价格》,该教师设想借助《老汉杀鸡》漫画创设《蛋市》情境,让一名同学扮演养鸡场的老板,部分同学扮演成卖鸡蛋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成买鸡蛋的,模拟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鸡蛋价格的变动及时作出是扩大规模多养鸡多生蛋以赚取利润还是杀鸡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大家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按照设计,“老板”的每一次决策都由学生激烈的讨论。本来这种情境设计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相当不错的教学创想。然而实际效果是整堂课过于活跃,学生发觉象在“演戏”,故而极力做秀一番,随意添加莫须有的场景,全然抛离了书本知识。特别是后来还出现了一个插曲:当“老板”发现鸡蛋价格下跌时,突然大喊一声“杀!”,并且做了一个夸张的下砍动作,结果同学们哄堂大笑,随即就有不少男生学做下砍动作,口中大喊“杀!”,此时,该教师未能及时引导学生以实现教学效率。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但如果营造氛围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形成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我们在营造氛围时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及时发现“散漫”的苗头并加以制止。因此,氛围的营造要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却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学生,这样才能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这个问题,笔者在教学时也经历了。如前文提到教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讨论教学中,前15分钟小组讨论时,我就到各个小组了解了他们的观点,并简要地作了些指导。当全班讨论开始后,大家对“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个观点的讨论渐趋激烈,有同学尝试着从理论上驳斥它,但持赞同意见的同学不断用事实讲话:“中午放学我把一辆倒在地上的自行车扶起来时,车主却责怪我推翻了他的车,你说我这不是活该吗?早知如此我就不管闲事了”,“你帮助别人却不图回报,这不是鼓励小人吗?”,结果,反对者的声音越来越小,大家开始不断诉说他们在生活中所听到遇到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讨论学习逐渐变成了“诉苦大会”。我一直在旁边听他们讨论,一来是被讨论的内容所吸引,二来也想借此机会听听他们的心声,但是当听到一个同学说“学雷锋也要与时俱进”时,我意识到这次讨论教学失败了,因为这句原本正确的话竟然通过讨论被理解成了“雷锋过时了”。我赶紧以讨论者的身份发言,试图扭转大家的思想,但是没等我说几句,下课铃响了。尽管我后来又精心准备了一堂课,继续讨论这一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一次不成功的讨论课的教训却是深刻的:个人情感体验或观点在集体讨论交流中会产生集体认同的放大效应,如果当错误的情感或观点有可能被放大而我们却没有及时因势利导的话,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背离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重要的是老师们能够脚踏实地地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和创新尝试。有些老师认为教科书厚、教学内容太多,而课标规定的课时太少,实际上这有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在教教材的理念作用下老师仍逐页逐句照搬教科书,加上一开始试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科书时,担心高考,不少老师“旧鞋”之外套“新鞋”。我们高中政治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勇于做政治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