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商务采购范文

企业商务采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商务采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商务采购

第1篇:企业商务采购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采购管理;电子商务采购管理;

一、电子商务采购的优势

基于电子商务的物资采购平台支持多组织、多地点的应用,实现集团总部、分子公司、项目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实现标准规范的统一、实现对物资采购业务的集中监管,实现工程物资的垂直管理,增强内外部供应链的协同,有效的对整个集团的供应商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支持多种集中采购模式

满足各种工程建设物资集中采购模式(集中采购分散结算模式、集中采购集中结算模式、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混合模式)的应用,系统统一设定采购的标准和规范。

2. 减少采购环节降低采购费用,提高采购效率

基于电子商务的物资采购平台可以突破传统采购模式的局限,根据设定的采购流程自动进行价格、交货期、服务等信息的确定,整个采购活动都公开于平台之上,使采购过程更透明、更规范,降低了采购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采购效率。

3. 可以实现采购业务程序的标准化

基于电子商务的物资采购平台是在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按照设定好的标准化软件流程进行,则可以规范采购行为,规范采购环节大大减少采购过程的随意性。

4. 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的集成应用

浪潮物资管理系统以价值为导向、业务为驱动理念设计,实现财务物流一体化集成应用,来自采购、存货、销售等业务系统的单据信息,可以在有关单据填制完成后,自动生成相关会计凭证到总账系统,来自业务系统的凭证可实现与其业务系统的关联,直接返查追溯到该笔会计信息的原始凭证,从而实现物流业务与财务平行记帐。

5. 物资信息准确、全面,协助领导决策

基于电子商务的物资采购平台使企业领导层可以方便地了解每一种物资的价格、数量、库存情况,合同的执行情况,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供应商情况等各种信息,针对物资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快速反应,有效的对领导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二、建筑企业采购管理控制的重要性

从近年国内上市建筑企业和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利润数据来看,利润很低,有部人企业甚至是亏损的。前几年房地产业蓬勃发展时尚且如此,当前低迷的市道――国家房产政策打压、银行房贷紧缩等之下,上游房产公司的成本控制会加强,审价更严,对建筑企业而言,必须更好、更有效地控制住成本。建筑企业的成本,一是人工成本,而另一个就是物料成本。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社会的各项基本保障的逐步完善,人工成本将越来越高,要想降低,几乎不可能。建筑企业的重心,有必要转移到如何有效控制物料成本上,也就是采购上。

大型建筑企业由于项目多,跨地域经营,传统管理手段已无法握多项目跨地域经营带来的海量数据,特别是大量的建材数据,总部与项目部已严重信息不对称。管理复杂度一高,数据量大到一定程度,管理就需要依赖技术手段,光有流程、制度就没用了。正因如此,大型建筑企业的管理、技术、采购优势反而发挥不出来。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应用的逐步成熟,造价成本、建材设备、劳务等价格信息更趋透明化,也将对建筑企业赢利能力、赢利模式带来重大影响。可以预见一个大趋势是过去那种主要靠经营上搞关系的粗放管理经营模式,将越来越难生存,生存之道将转化为靠精细化管理能力。

在强调精细化管理的同时,建筑企业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根据行业经验,建材成本一般占工程总成本的60%左右,若能够通过先进的水平,将建材成本降低5%,建筑企业利润即可提升3%,相当于某些大型建筑企业一年的利润。

建材成本控制分为两部分:采购时进行有效管控,施工时进行有效管控。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建筑企业在施工时的建材管控已经有了相当完善的流程和制度,且国家在施工标准方面给出了大量的规范和要求,建材的消耗量均有最低标准,想要再大幅降低施工时的建材量,几乎不可能。建筑企业有效控制建材成本的途径,只有选择采购环节的管控。

由此可见,建筑企业的采购管理控制非常重要!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采购环节管理措施

企业物资采购业务主要包括申请计划、订单编制、谈判签约、合同执行和结算货款等环节。在各环节中,影响采购活动的风险因素各有不同。企业要想有效防范采购风险的发生,就要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采购各个环节的管理。

1.编制采购计划及采购申请环节的管理

该环节包括两项内容:编制需求(采购)计划和提出采购申请。

1.1编制采购计划。采购计划是企业组织采购的重要依据,也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营的基础。如果采购计划不合理,不按实际需求安排采购或随意超计划采购,甚至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不协调等,就可能导致企业运营不畅。

1.2采购申请。采购申请是指企业生产经营部门根据采购计划和实际需要,提出的采购申请。采购企业如果不建立采购申请制度,采购申请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就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过量或短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2.供应商择用环节的管理

供应商实力的大小,信誉的好坏,所品质量的优劣,关系到采购方的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所以,在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上要建立科学的供应商准入制度和对供应商的评估制度。

3.采购价格环节的管理

采购价格是决定采购成本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如果采购定价机制不科学,采购定价方式选择不当,缺乏对重要物资品种价格的跟踪监控,引起采购价格不合理,可能造成企业资金损失。因此,在管理上必须要健全采购定价机制,定期研究大宗通用重要物资的成本构成及市场价格变动趋势,进行市场供求关系及价格走势商情分析,建立采购价格数据库。

4.谈判签约及履行合同环节的管理

采购合同是采购方和供应方之间明确采购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在整个合同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风险:合同内容即合同条款不明确、模糊不清,不具体,容易出现争议;合同履约率低;出现欺诈性的合同;人的无效;没有建立重大合同披露制度及评估制度,容易出现暗箱操作等等。主要管控措施是要建立采购合同的内部审查制度。

5.验收及付款环节的管理

验收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验收标准不明确、验收程序不规范、对验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不作处理,可能造成账实不符、采购物资损失。主要管控措施是建立采购验收制度和完善验收程序,采购部门与验收部门应当相互分离,严格验收程序。如在验收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另外要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对退货条件、退货手续、货物出库、退货款回收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

付款环节的主要风险是:付款审核不严格、付款方式不恰当、付款金额控制不严,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主要管控措施是建立预付账款和定金的授权审批制度,严格审核采购预算、合同、审批程序、验收手续、发票等相关内容,审核无误后,方可办理付款,否则,应当拒绝支付。还要加强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往来账款的审计力度,定期与供应商核对金额,发现不符,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总结:电子商务在建筑企业内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建筑企业特级资质信息化)供应商中的电脑普及息息相关,在宏观大方向下,电子商务必将成为建筑企业建材采购乃至整个建筑企业管理中必须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德群,2000,《电子商务对建筑业的影响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第2期。

第2篇:企业商务采购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财务管理;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前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进步,企业财务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效果,财务管理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进而不同程度的制约了财务管理的进程。因此,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由此可见,本文探究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构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现状分析

1.基本特点

首先,管理集中性。在新的社会背景中,企业信息、数据以及财务信息等比较集中,同时,管理权也具有集中性特点。此外,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等实现了集中性管理。其次,财务控制性。财务数据时效性获取的同时,财务信息能够及时产生并输送。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会在短时内规范、控制财务活动。再次,协同性。即指业务与财务间的协同性,同时,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以及部门间的协同性也较强。第四,远程控制性。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财务数据搜集、整合、分析、处理时,通过电子商务就能快捷、高效实现。最后,管理高效性。企业销售、采购等能够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电子记录;财务收付款能够通过此平台进行操作;财务信息系统能够全面监督工作进度以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1]。

2.基本现状

一方面,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我国大多数企业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时,仍沿用传统的制度体系,由于传统制度的内容单一、形式传统、标准较低,同时,信息和资金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和控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弱化了工作质量。另一方面,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社会进步的同时,企业经营模式以及管理人员素质也要相应的创新和提高。但是,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尚未意识到业务知识丰富、业务技能熟练的重要性,并且,管理人员对新型模式、方法等应用效果较差,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顺利进行。

二、财务管理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模式构建措施

1.创新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要想构建财务管理模式,首先要针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和创新。为此,要迎合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并结合我国法律条例和企业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现有的制度,要有选择、有目标的进行补充和完善,摒弃适用性较差制度内容的同时,确定新的财务管理方向、方法以及标准,这不仅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保证信息安全性,还能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2]。

2.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体系的完善性,即在业务、筹资、资本以及财务等方面进行预算体系完善,与此同时,还要相应的完善预算流程。通过预算编制的方法规范,详细分析各部门预算结果,然后结果要经历规范性流程,如:审核、修订等,最后进行结果上报。此外,企业要及时监督预算活动,建立科学的预算考核程序,并将预算管理置于统一的信息平台之上,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进而实现信息系统化,充分发挥预算的优势和作用。

3.提高财务管理技术水平

电子商务具有信息自动化特点,企业在此社会背景下进行财务管理,就要尽可能的利用电子商务优势,以此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企业还可以构建信息化网络系统,使财务管理在电脑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工程等理论知识的辅助下,利用电子商务特点,建立全面的信息数据库、优化信息软件、提高信息软件的安全性。这不仅能够为财务信息提供有效性和安全性,而且还能促进财务管理工作实现智能化以及信息自动化。

4.加强财务管理监督

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中“刷单”现象明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度,加大了企业的经济损失和管理风险。因此,企业要通过加强财务管理监督,减少“刷单”现象的发生几率,利用优化产品质量、减少资金投入、提高售后服务水平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形成公平、健康的发展环境,进而提高财政管理的安全系数。此外,国家政府也要相应的发挥监督职能,依据监督处罚条例,强力打击“刷单”行为,促进企业稳健运行。

5.增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出色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优化工作质量。为此,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以及专业修养。企业要为员工定期组织培训,使员工参与培训的过程中,丰富理论知识储备、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除此之外,企业还要为员工提供外出实习机会,进而将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模式等巧妙的引进企业发展中来,当企业财务管理出现问题时,管理人员也能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及预防措施,进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同时,能够再次深化员工的综合素质[3]。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电子商务背景中可以通过创新财务管理制度、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提高财务管理技术水平、加强财务管理监督以及增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等措施构建财务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工作效率,而且能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瑶玲.浅析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16,17:166-167.

[2]钱进.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9:64+72.

第3篇:企业商务采购范文

(一)商贸流通类企业财务绩效综合评价原则

商贸流通企业财务绩效综合评价指标的确定规则。商贸流通企业建立的财务绩效评价系统的有效性直接取决于评价指标选取的合理性与精准度。为提升指标选取质量,指标体系建立者应当遵循如下规则:一是明确系统性规则。这要求指标体系建立者应当针对企业内外部影响企业财务绩效的各类情形来统筹设计各级指标,以确保指标体系能够揭示商贸流通企业的运营全貌,实现对商贸流通企业的科学、客观评价。按层次性规则来设置指标体系是系统性的内在要求,指标体系设计者应在各层指标中突出重点,详述关键绩效指标论述的重点。二是强调指标的经济性原则。指标体系设计者应当考虑指标操作成本,选择具有强代表性的指标以降低对商贸流通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成本,提升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运作效能。三是强调指标的实践性原则。在选取指标时,指标体系设计者应当突出指标的普适性特征,确保在理论上成立的指标体系可以切实指导商贸流通企业强化财务管理实践活动。可比性是实践性的内在要求,即指标体系应当从统计口径、财务内涵等方面都具有横向与纵向可比性。指标体系设计者应当广泛吸收国内外商贸流通企业的指标体系设计经验,择优选用指标。

(二)商贸流通类企业财务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根据前述指标体系设计规则,本文设计出商贸流通类企业财务绩效指标评价体系,该财务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可细分为四类即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成长能力。下面对指标体系各构成部分进行分析,并指明采用其中若干关键要素的具体依据。其一,商贸流通企业的偿债能力(X1)可以由流动比率(Z11)、速动比率(Z12)和利息保障倍数(Z13)等指标来度量。选取流动比率作为衡量商贸流通企业偿债能力的核心指标,其原因在于商贸流通企业的资产运作效能受流动资产利用效率的影响,提升企业的流动资产利用效率可以增强企业的短期内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通常作为揭示商贸流通企业获利值对企业所需偿付债务额度的覆盖能力。该指标值可以衡量企业偿付其长期债务的能力,故通常作为金融机构给商贸流通企业定制授信额度的依据。考虑到该指标易于受到企业的短期盈利能力的影响,故为稳妥起见,通常选择五年期利息保障倍数作为该指标值。其二,商贸流通企业的运营能力(Z2)则可由总资产周转率(Z21)、存货周转率(Z22)、股东权益率(Z23)和应收账款周转率(Z24)来度量。这是由于部分商贸流通企业通过提供商业信贷服务的方式来增加其业务规模,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是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扩张。为此,商贸流通企业需要加强对外部应收账款总额的控制力度,及时回收应收账款,以此来提升其资金周转效率。利息保障倍数系指商贸流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息税前利润比上利息支出之值,该值可以揭示商贸流通企业的盈利能力对本期所需偿付的债务的覆盖程度;该指标值的增加可以提升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其三,企业的盈利能力(Z3)可以用净资产收益率(Z31)、总资产收益率(Z32)及销售净利率(Z33)等指标来度量。商贸流通企业的销售净利率优劣之标准取决于同行平均水平,并受企业所在地区的环境因素影响,故商贸流通企业在采用该指标时将具体的物流功能和主营业务所在地域来分析该指标值。总资产收益率指标可有效揭示资产运用效率和资金利用效果之间关系;在资产总规模指定条件下,总资产收益率指标反映商贸流通企业盈利稳健性水平。其四,企业的成长能力(Z4)可以由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Z41)、净利润增长率(Z42)、总资产增长率(Z43)等指标来衡量。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可用以衡量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所处生命周期的具体阶段,商贸流通企业可以据此来针对企业所处的特定阶段来制定相应的财务运营战略。总资产增长率可以揭示商贸流通企业所能控制的总资产规模扩张水平,它代表着商贸流通企业的总体财务运营实力。但在分析该指标时,商贸流通企业应当特别关注于企业资产规模扩张与企业质量提升之间的关系,要在确保企业的后续发展能力基础上来制定相应的商贸流通企业的财务总规模扩张速度,严防规模的低质量扩张问题的滋生与蔓延。

(三)商贸流通类企业财务绩效综合评价模型设计要点

其一,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商贸流通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由于商贸流通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价问题属于针对多目标系统的有限评价目标的评价问题,故商贸流通行业中的企业财务绩效综合评价模型主要选用层次分析法。该方法适合于分析商贸流通企业这类定性问题,它通过将财务评价目标分解为若干评价指标的方式来解析式研究商贸流通企业的财务绩效问题;在财务绩效目标分解为指标基础上,评价模型通过对既有指标进行线性加权的方式来将其中信息提炼为对企业财务绩效水平的总评价值。由于层次分析法中缺乏对指标值的量纲进行有效处理,故模型设计者需要运用诸如阈值法、指数法、标准化方法、比重法等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或凸折线型法、凹折线型法、三折线型法等折线型无量纲化方法,或曲线型无量纲化方法,以此来消除不同量纲级指标值之间的相互影响效能。其二,以财务成果为依据来检验商贸流通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结果。商贸流通企业的财务运营成果最终反馈为企业的盈利质量(EarningsQuality),盈利质量系对企业盈利指标的本质的揭示,它通过多视角来审视企业的盈利能力,以此来测度企业盈利指标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作为较早展开盈利质量研究的学者,Beaver(1982)认为,现金流指标比会计利润指标更能揭示企业的盈利真实状况。除去衡量企业盈利质量的传统指标外,商贸流通企业应当更多地关注那些非量化型财务信息对企业财务盈余质量的影响。例如,商贸流通企业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企业决策层主要成员变更、突发性企业诉讼事件、会计政策大幅调整、特定专利技术的突破等事件,都会导致商贸流通企业财务盈余水平的大幅波动。针对这类特殊会计事项,商贸流通企业应当在财务报告附注中加以详细披露,财务绩效综合评价者则应对该报告附录做深入分析,厘清财务报告中影响企业会计盈余质量的要素,据此来修正前述的财务绩效量化评估结果,保障财务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允性。

商贸流通类企业财务绩效综合评价结果分析要点

(一)强化商贸流通企业的财务绩效指标信息披露

其一,强化财务绩效指标信息披露制度以强化同行评价结果的指导性。从行业角度来分析,对单一的商贸流通企业进行财务绩效评价结果分析缺乏足够的指导价值,加强对商贸流通行业的多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有助于客观分析特定商贸流通企业在本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以此明确该企业的财务系统在商贸流通行业内的竞争能力,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策略来提升该企业的财务绩效水平。其二,加强跨部门协作来强化商贸流通企业财务数据披露效果。由于当前多数商贸物流企业并非上市公司,在缺乏市场投资者要求企业公开财务数据的压力下,既有的商贸流通企业的财务数据信息公开存在着信息不及时、信息不完善等诸多弊病有待改善。再者,虽商务部、统计部门对于商贸流通企业内部财务数据的披露有硬性要求,但各家企业出于维系本企业的核心财务数据机密考虑而尽可能降低其财务信息披露的深度和强度。为此,针对当前诸如税务部门、工商质检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等各类行政职能部门都掌握了关于商贸流通企业的部分财务数据的事实,政府商贸流通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协力打造商贸流通行业财务信息平台,将分散在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财务数据汇集在统一平台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商贸流通行业财务数据查询系统。

(二)优化商贸流通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配套制度

其一,财务预算管理优化资金配置的指导思想。财务预算管理是支持商贸流通类企业的财务绩效管理战略目标实现的有效工具,为此商贸流通企业需要建立涵盖预算方案制定、预算计划执行及预算结果考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应当包括商贸流通企业的预算支出模块,还应当将预算前的融资计划和随后的资金运用阶段的统筹来考虑,实现以提升企业整体财务运作绩效水平最优化为目标的全局战略最优化结果。考虑到商贸流通企业财务部门所面对的主要财务预算风险是企业财务部门对潜在的财务风险的识别能力不足,以及与之配套的财务风险预警能力不足问题。为此,商贸流通企业应当积极引入外部财务智力,运用诸如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财会人才来帮助商贸流通企业压缩预算风险敞口。其二,强化商贸流通企业财务预算定制策略。商贸流通企业的财务预算制定活动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财务预算制定的基础,商贸流通企业应当在考虑企业内外部财务环境的基础上,并考虑到企业的前期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来统筹制定企业的财务预算方案。此举有助于规范商贸流通企业的融资渠道、确保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确保企业的资金链运作效能,为保障企业财务绩效目标的实现提供基本保障。二是当前我国政府正运用产业政策来鼎力支持商贸流通产业,为此企业应当从政策、市场、金融和技术等方面来统筹考虑企业的核心能力,通过财务绩效考评来挖掘企业的财务绩效问题,以此来提升企业的财务能力并进而促进企业的营销能力、创新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三)规范商贸流通企业的现金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其一,商贸流通企业应当强化对企业现金流资源的动态调配策略。由于当前商贸流通领域的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商贸流通企业在基建、装备、技术升级等方面的投资力度较高,这严重威胁了商贸流通企业的现金流安全。为严控商贸流通企业出现的现金流短缺风险,一般的做法是增加商贸流通企业的现金流资源的预留量,以此来平抑现金流风险。但该策略在降低现金流缺口风险的同时亦将同步增加商贸流通企业的资金运用成本。为有效协调商贸流通企业的现金流配置水平和企业资金利用效率等双重目标,商贸流通企业应当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业务类型和资本结构特征来确定企业的现金流需求水平,并通过对现金流的动态配置策略来提升资金运用效率。其二,加强对各财务项目的资金占用成本管控力度。商贸物流企业的项目资金占用成本系指企业为维系其运营系统而支付现金的融资成本。这部分资金成本可用商贸流通企业为获得不同投资品的投资收益而需支付的机会成本来衡量;为计算的便利化考虑,以银行业基准年贷款利率来计算该项成本。商贸物流企业若想提升其资金占用成本管理效能,首先需要破除传统的资金管理理念,将资金占用成本管理工作的各方面都纳入到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体系中,建立具有可操性的资金成本管理系统。其次,商贸流通企业应当建立对资金占用成本相关活动的绩效考评体系,对于严格执行绩效考评制度的部门及其员工要给予有效激励,有效调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企业财务资金占用成本管理活动。最后,商贸流通企业应当加强财务活动的过程管理,对企业运作过程中需要耗费的各类工料、辅料及相关人工费、管理费用等项目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影响各项目资金占用成本的关键要素并对其展开有针对性的财务治理。商贸流通企业还应当对不同时期的同一业务的财务资金占用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导致当期财务资金占用成本升高的主因,并通过完善财务制度的方式来及时消除该威胁。

作者:杨 敏 单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沈子兰.移动互联网时代经济型酒店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36(2)

第4篇:企业商务采购范文

一、石化企业物资采购中供应商管理历史状况

物资采购工作是石化企业正常运转的保证,需采购的物资包含原材料、设备等,而提供物资的企业统称为供应商。从以往管理状况看,石化企业物资采购中的供应商管理存在诸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供应商准入管理的无序性与盲目性,物资采购制度组成中,重要部分之一为供应商准入制度,从2010年以前的状况来看,供应商准入标准并不明确,考量依据缺乏,导致石化企业盲目的开展准入管理,无法保证供应产品的质量,甚至恶性竞争行为出现在供应商中,最终影响石化企业的发展;第二,供应商选择规范性与科学性不足,石化企业采购人员进行物资采购工作时,采购管理知识比较落后,再加上其他影响因素的存在,使得人为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供应商的选择,降低选择的规范性与科学性,进而使物资采购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第三,缺少综合评价供应商,以往评价供应商时,主要以供货质量记录、质量管理体系状况为依据,尽管存在考察供应商的环节,但形式性比较强,无法发挥评价与审核的真正作用,甚至会导致供应商垄断局面的形成,不利于石化企业的发展。

二、石化企业物资采购中供应商管理策略

(一)建立供应商评审组织机构

在石化企业采购市场中,每类物资都具有较多数量的供应商,不过,每个供应商并不具备相同的技术能力、竞争能力及经营状况,这就需要石化企业认真的鉴别,准确的选择可靠的供应商,保证采购物资的质量。供应商鉴别工作的开展要由专门的评审组织机构负责,因此,石化企业应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审组织机构,机构成员包含监督处、机动处、采购部门等各个相关部门,保证供应商评审工作的科学性与全面性。

供应商评审组织机构建立后,还应共同商议制定供应商管理制度,按照制度严格评审供应商,保证供应商选择的合理性。所有供应商必须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并合格后,才能加入石化企业的供应商网络,严禁先采购后审查。对供应商从业资质做出重点考察。供应商选择中,保证选择科学性的有效措施即为强化资质管理。石化企业在选择合作的供应商时,应先让供应商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文件,如营业执照、注册资本、资信等级等,同时,资信调查工作也必须要开展,对供应商的财务状况、产品情况等作出全面的了解,之后再作出选择。供应商入网后,严格限定其许可供应产品目录,采购部门不得向供应商采购其许可供应产品目录以外的物资。按照供应商准入“谁考察,谁负责”、供应商选用“谁采购,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管理责任。

(二)优化调整供应商结构和布局

石化企业采购部门要通过竞争方式择优选择供应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指定供应商,严格控制从中间商采购。凡独家采购必须报企业主管领导审批。采购部门应该对交易供应商的整体实力和供应风险进行年度综合评估,淘汰不合格供应商。即每年组织生产、设计、机动、技术等部门和使用单位,对交易供应商资质、生产装备、产品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估,对不合格供应商终止交易资格。采购部门要对供应商的履约能力包括质量、服务、交货、性价比等方面进行的评价,还可以可从抢险救灾、紧急保供、绿色低碳、小订单响应、发票开具及时性、历史合作,以及诚信缺失、扰乱采购秩序、不合理竞争、需求响应不及时等方面进行评价。

石化企业采购部门可以根据评价结果、业绩排名、年审结果等分类、分级管理供应商。还可以采用简单的分类方法,根据80/20原则,划分为重点与普通供应商,重点供应商为所有中排名靠前的20%,普通供应商为剩余80%。实际分类、分级管理供应商时,可采用多种划分标准,此种方法有利于提升供应商管理的科学性。采购部门可以建立供应商奖惩制度。对在保供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供应商进行嘉奖。对有违约行为的供应商给予警告、通报、暂停交易资格、取消供应商网络成员资格等处罚。

石化企业采购部门要考察供应商生产成本与价格。石化企业与供应商合作达成后,双方均可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属于共赢局面,而为了实现合作共赢,石化企业还需要分析拟采购物质的成本构成情况,分析时可采用价值工程方法,分析之后,通过判断,尽量的降低采购成本。

(三)积极预防供应商垄断局面的形成

第5篇:企业商务采购范文

[关键词]上市公司;海外资本;收购;境内企业;财务绩效;并购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750(2012)01006309

一、 引言

通过对大量并购案例进行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案中有一部分是国内上市公司购买海外企业所拥有的内地企业的股权或资产。如深圳特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0070;证券简称:特发信息)在200929号公告中宣布:公司收购注册地为法国的Draka Compet France公司所持有的深圳特发信息德拉克光纤有限公司6%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持有光纤公司51%股权。上海华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850;证券简称:华东电脑)在2009029号公告中宣布:公司将以305.5万美元收购美国惠普公司持有的华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33.33%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华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为华东电脑的全资子公司。自2002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此类并购事件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案例群。其中,在2007年,我国发生此类并购的上市公司为34家,2008年有36家,2009年为32家。

改革开放以来,为弥补自身资本的不足,我国积极引进海外资本来发展国民经济。毋庸置疑,海外资本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通过上述案例我们能够看出我国上市公司正在收回某些海外资本持有的内地企业优质股权或资产(以下简称境内外资并购)。如果以交易对手所在地为分类标准对并购进行分类的话,此类并购属于海外并购的范围。此类收购为研究我国从资本短缺到资本充足转变过程中上市公司与海外资本合作及海外并购绩效评价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国内尚没有学者从财务绩效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境内外资并购进行过相应的研究。

二、 文献回顾

由于研究对象划分范围的限制以及我国经济发展过程的特殊性,笔者并没有发现纯粹以上市公司境内外资并购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表面上看,境内外资并购类似于境外跨国并购绩效和国内并购两者的结合体,即一方面境内外资并购与境外跨国并购交易对方所在地相同――位于境外,另一方面,境内外资并购与国内并购的并购地点相同――位于境内。因此,本文对文献的回顾从纯粹的国内并购绩效和跨国并购绩效两个方面展开。

冯根福、吴林江运用财务指标为基础的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1994年至1998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从整体上有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不同并购类型在并购后不同时期内业绩并不一致,另外,并购前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并购绩效在短期内呈正相关关系[1]。张文璋、顾慧慧的研究发现,有60.08%的上市公司在并购后的经营业绩得到改善,另外的39.92%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却没有得到改善或出现恶化[2]。余力、刘英对中国上市公司1999年发生的85起控制权转让案和2002年55起重大资产重组案的并购绩效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表明并购重组给目标企业带来了收益,但收购企业收益变化不大且缺乏持续性[3]。吴豪、庄新田以沪深股市2004年发生并购的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数据法,对不同类型并购事件的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并购事件从整体上得到了市场的认同,上市公司并购后经营业绩有一定的提升,但提升缺乏长期性[4]。

我国学者对于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文献数量较少。李梅以于2000年至2007年的36起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绩效。单一指标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后,盈利能力有所下降;综合指标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跨国并购后虽然短期综合绩效未能得到改善,但并购后两三年的综合绩效有一定提高,可遗憾的是绩效改善并不显著[5]。何先应、吕勇斌以2000年至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事件为样本的研究显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长期绩效整体来看并没有得到改善[6]。刘彦以2003年至2008年的25起跨国并购事件作为样本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并购当年绩效有着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并购后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绩效出现了逐渐下滑的趋势[7]。郭妍运用事件研究法和会计指标法对我国银行业海外并购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银行海外并购事件不存在财富效应,但存在一定的股价波动效应[8]。

综合来看,我国学者以上市公司的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案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尤其以国内并购绩效研究成果为多。但是,由于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众多,在普遍缺乏参照对象的情况下,因此上述研究成果得出的结论不能够充分地说明并购对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有鉴于此,本文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参照公司通过比较分析,以明确境内外资并购能否改善公司的财务绩效。另外,本文还将分析公司性质、规模和行业对境内外资并购绩效的影响。

三、 研究方法

(一) 评价方法

实施并购后,购并方与被购并方之间的整合对于并购是否成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并购是否会改善公司的财务绩效不仅仅体现在并购企业股东财富的短期增长上,也应该体现在企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计指标研究法是指利用财务和会计数据分析并购绩效的方法。会计指标研究法包括单一指标研究法和多指标研究法。单一指标研究法由于指标单一并且易受操纵或受其他因素的干扰,现在较少被采用。本文将采用多指标研究方法,选取关键性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构造公司财务绩效的综合评价函数,通过比较全部样本公司并购前后不同年度的综合得分来评判进行境内外资并购的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变化。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来构建并购财务绩效函数,运用的综合函数公式为:

Fi=∑αijXij+ε

其中Fi为第i个企业的综合得分,αij为第i个企业第j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公共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Xij为第i个企业第j个因子的得分。

(二) 评价指标体系

衡量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单个财务指标有很多,如每股收益、资产报酬率和资产负债率等。本文综合考虑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选用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营运能力四个方面的财务指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境内外资并购进行财务绩效评价分析。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披露内容,参照2002年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和2006年国资委第14号令颁布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本文选取了15个具体财务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境内外资并购财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指标类型指标名称定义盈利能力每股收益净利润/总股数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总额/普通股股数销售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平均余额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财务费用)/平均资产总额偿债能力现金比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流动负债流动比率年末流动资产/年末流动负债债务保障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发展能力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资本积累率(期末股东权益-上年期末股东权益)/上年期末股东权益总资产增长率(期末总资产-上年期末总资产)/上年期末总资产营运能力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应收账款期末余额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资产总额期末余额四、 样本选取说明

本文对财务绩效的考察时期为4年,包括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第一年及并购后第二年。因此,选择2007年实施境内外资并购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相应地选取样本公司2006年至2009年的财务数据。

为了保证样本公司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实证结论的合理性,本文严格按照以下的步骤和标准进行样本搜集及筛选:第一步,通过国泰安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查找2007年发生的交易对方为外资方的并购数据;第二步,对获得的并购信息进行进一步核实,通过登陆上市公司、深交所和上交所网站查看与该并购相关的信息和公告,以确定该上市公司是否属于本文所研究的范围;第三步,为样本公司选择合适的参照公司和参照公司组,最终确定样本公司、参照公司以及参照公司组。

选择合适的参照公司对于并购绩效评价而言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为了消除宏观经济和公司自身等因素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本文根据风险和规模相近的原则从同行业上市公司中选取公司作为对照组。本文为样本公司选择参照公司的过程和标准如下:首先,对于进行并购的上市公司,选取与其处于相同行业的上市公司为待参照对象(行业代码以证监会的行业分类为准,要求制造业行业的前两位代码相同,其他行业的第一位代码相同即可);其次,按照并购当年样本公司账面总资产的75%至150%为标准进一步缩小参照对象范围;最后,按照上市公司的β值大小进行排列,选择与样本公司账面总资产和风险水平最接近的上市公司作为参照公司。另外,为了使参照公司的可比性更强,要求参照公司在2006年至2009年度内没有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并购行为。但是由于近年来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在4年这样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内,上市公司未发生任何一项并购行为的可能性非常低。这对参照公司的选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本文借鉴了“在审计过程中重要性水平(5%)的标准”和“是否纳入合并报表标准”来解决此问题,即如果上市公司并购的交易金额占账面总资产的比重低于5%并且收购的公司未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本文认为该项并购行为不是较大规模的并购,不会对上市公司产生重要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影响其作为参照公司的可能性。

另外,为了避免参照公司财务绩效存在的偶然性变化,同时也为更好地说明并购是否会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造成影响,本文将参照公司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组成参照公司组来进行分析。具体过程如下:在选择参照公司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基础上,控制公司规模的影响,然后选取5个与样本公司β值最接近的公司组成参照组。这5个公司无论是否发生大规模的并购行为,只要符合前三个标准即可纳入参照公司组的范围,代表样本公司所在的行业财务绩效水平。

2007年共有34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境内外资并购,分别处于制造业、建筑业、综合类、农林牧渔业、社会服务业、房地产业、信息技术业和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8个行业。为了使其符合实证分析的需要,本文剔除了在4年研究窗口期间解体、财务信息缺失和无法找到合适参照公司的样本。若公司同一年度进行了多次并购的,合并视为一次并购。经过以上筛选,本文共获得符合要求的样本公司27家,其具体情况见表2。

表2样本公司及参照公司特征表

规模(亿元)β企业性质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控股样本公司3.80419.7510.6851.0401.3740.6421791参照公司3.97828.9990.7251.0461.2400.8211782

五、 实证分析及结论

(一) 样本总体分析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进行境内外资并购的财务绩效进行分析,其时间跨度为4年,包括并购前一年的绩效(F-1)、并购当年的绩效(F0)、并购后第一年的绩效(F1)和并购后第二年的绩效(F2)。本文选取了涵盖公司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4个方面共15个财务指标(具体指标体系详见表1),其中只有资产负债率为逆指标,需将其转化为正指标来代替原指标进行分析。本文的实证分析采用的是SPSS软件。

本文仅以2007年样本公司数据为例说明因子分析的过程,参照公司和参照公司组以及除2007年之外其他年份的分析过程完全相同,因篇幅所限,在文中不予列示。

首先,为确定所选取的指标体系是否可以采用因子分析法,本文进行KMO和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详见表3。

表3KMO和巴利特球体检验

KMO抽样充足性计量0.538Bartlett球体检验卡方估计值401.508自由度105显著性0.000从表3中可以看出,检验的显著性小于0.01,KMO样本测度值为0.538,大于0.5,因此,可以断定该指标体系满足因子分析的要求。

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结果详见表4和表5。

(大于80%)和特征根(大于1)的双重判定标准,因子分析共提取了5个因子:第一个因子(f1)在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现金比率指标上载荷值较大,说明因子1代表了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第二个因子(f2)在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和每股收益指标上载荷值较大,说明因子2主要代表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股东获利能力;第三个因子(f3)在总资产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上载荷值较大,说明因子3主要代表了上市公司的发展能力;第四个因子(f4)和第五个因子(f5)在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上载荷值较大,说明因子4和因子5主要代表了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由表4和表5可以得到每个样本公司在并购当年的综合得分函数:

F0=(30.498/83.463)f1+(19.561/83.463)f2+(14.263/83.463)f3+(11.799/83.463)f4+(7.342/83.463)f5

2007年样本公司提取的因子、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情况,详见表6。

依据相同的方法和步骤可以得到样本公司2006年、2008年和2009年的综合得分函数:

利用上述公式,将样本公司、参照公司和参照公司组在2006年至2009年各年的因子得分代入各年综合得分函数可以得到其具体得分,详见表7。

表7样本公司、参照公司和参照公司组各年综合得分表

F值F差值F-1F0F1F2F0- F-1F1-F0F2-F1F2- F-1样本公司-1.1700.1460.1670.6711.3160.0210.5041.841参照公司-6.772E-152.776E-15-1.624E-15-5.496E-159.548E-15-4.400E-15-3.872E-151.276E-15参照组0.265-3.032E-3-0.320-0.030-0.268-0.3170.290-0.295从表7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样本公司在并购当年财务绩效得到明显的改善并且在并购后绩效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参照公司财务绩效变化非常不明显,波动很小。另外,从行业水平来看,财务绩效得分在2006年至2009年期间呈先降后升趋势,即从2006年开始绩效呈下滑态势,2008年财务绩效达到谷底最低值,2009年财务绩效开始回升。行业财务绩效水平非常符合该时期的国际和国内的整体经济环境状况。可见,境内外资并购对于改善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的效果,进行境内外资并购的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整体上处于一枝独秀的状态。本文认为造成此种状况原因可能有三个:第一,在2007年进行境内外资并购的27家样本公司中,16家上市公司(约占样本公司总体的59%)通过并购持有标的公司股权的比例超过50%。通过并购,标的公司将被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的范围,并且在并购公告中明确列示标的公司盈利状况良好的样本公司为5家,约占16家上市公司的三分之一。第二,由于最近几年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很多上市公司也将经营触角延伸到房地产领域。7家上市公司(约占样本公司总体的26%)在公告中明确提到收购涉及房地产开发业务的标的公司或土地使用权及建筑物,这些收购使得上市公司获得了较稳定的利润来源。第三,收购溢价意味着主并购公司对于标的公司的发展前景及其被并购后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有着良好的预期。在境内外资并购中,9家上市公司(约占样本公司总体的33%)的收购价格都高于按不同方法确定的标的公司的股权市场价格。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对于外资所持的境内标的公司的未来发展普遍有着良好的预期,并且在收购后,标的公司在上市公司的后续发展中也的确起到了正向的积极作用。

(二) 分样本分析

1. 控股股东性质

转型期我国特殊的市场环境导致企业性质对于我国上市公司有着特殊的意义。实际上,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均由国有企业改制转变而来。因此,政府决策在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中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国有股所有权虚置缺位并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学者普遍认为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较差[910]。本文将样本公司按产权性质划分为国有上市公司(17家)和非国有上市公司(10家),参照公司中同样也有国有上市公司17家,非国有上市公司10家,并得到了两者的财务绩效综合得分,具体情况见表8。

表8 国有及非国有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综合得分表

产权性质F-1F0F1F2样本公司国有-0.1420.5871.533-0.210非国有-1.028-0.291-1.0820.881参照公司国有2.2681.409-1.243-0.210非国有-2.268-1.4091.2432.173从表8可以看出,国有上市公司进行境内外资并购对于财务绩效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效果并不持久,2009年财务绩效就回落到2006年的水平之下。非国有上市公司并购当年财务绩效有所改善,但2008年财务绩效有所下降,2009年财务绩效水平上升较快并超过国有上市公司。由此可见,国有上市公司在短期内并购效应就会显现出来,但是从长期来看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并没有得到持续改善;而非国有上市公司境内外资并购效应显现得比较缓慢并且与宏观经济走势基本一致。这一方面符合多数学者的观点,即国有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存在短视行为,另一方面也说明非国有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符合公司长期经营发展战略需要,使得公司获得了持续的发展动力。

表9按规模划分样本公司和参照公司综合得分表

公司规模F-1F0F1F2样本公司小-0.238-1.521-1.4870.155中-0.5491.4661.6921.06大-0.3820.202-0.038-0.547参照公司小0.6690.839-0.051-0.953中-3.279-2.4011.9051.825大2.6111.562-1.855-0.8722. 公司规模

将27家样本公司按照规模大小分成3组,即每组各有9家样本公司。同样地,参照公司也按照同样的标准划分成3组,与样本公司相对应,具体财务绩效综合得分情况见表9。

资产规模是影响公司并购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表9中可以看出,样本公司并购后,大规模和中等规模的上市公司财务绩效都有所上升,而小规模的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在当年则出现下降。在并购后两年,大规模和中等规模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则呈现出不同的变动趋势,大规模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一直呈下降的趋势,而中等规模公司则出现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在并购后两年,小规模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则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另外,从参照公司来看,中等规模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轨迹与样本公司相同,即2007年(并购当年)上升,在2008年达到顶点,之后开始下降。而大规模和小规模参照公司的财务绩效轨迹与样本公司则不尽相同。大规模参照公司财务绩效在2008年降至最低点,而2009年则出现回升;小规模参照公司财务绩效呈现先上升而后下降的状态。参照公司的财务绩效普遍好于样本公司,并且除了小规模样本公司之外,参照公司财务绩效波动幅度明显大于样本公司。虽然以规模为标准对样本公司与参照公司进行的对比分析,并没有得到并购能够改善财务绩效的直接结论,但是,从样本公司角度来看,并购公司规模过大不利于并购之后的整合工作,从而会对公司财务绩效带来不利影响,这个结论也与多数学者对此得出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3. 行业类别

样本公司共计为27家,总数并不多。如果对样本公司按照证监会颁布的行业标准进行细致而严格的划分,会存在一个行业只有一家上市公司的情况,从而会导致研究结论失去应有的代表性和实际意义。另外,制造类上市公司(开头字母C)包含子行业最多并且行业属性也最接近,比如机械设备、电子设备、纺织服装毛皮、医药生物制品、木材家具和造纸印刷业等。样本公司归属的其他行业,则是农林牧渔业、水电煤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社会服务业、信息技术业、房地产业以及综合类。因此,本文将样本公司划分为制造类(14家)和非制造类(13家)两个子样本组来分析制造类和非制造类上市公司境内外资并购的财务绩效是否会存在差异。具体财务绩效综合得分情况如表10所示。

表10 制造类和非制造类公司及行业水平综合得分表

公司类别F-1F0F1F2样本公司制造类-0.957-1.227-1.234-0.670非制造类1.3330.295-2.136-0.366参照公司制造类-1.332-0.2952.1360.366非制造类-0.2141.3741.4011.341行业水平制造类0.052-0.490-0.550-0.883非制造类0.2130.4870.2290.852从表10中可以看出,制造类上市公司行业财务绩效在2006年至2009年时间段内整体表现低迷,财务绩效处于逐步下降的状态。制造类样本公司财务绩效水平在前三年一直低于行业水平,至2009年有所改善并超出行业水平。制造类参照公司财务绩效则与行业水平呈现明显的反方向变动,而2009年财务绩效出现回落。可见,制造类样本公司的并购效应并不明显而且不够理想。非制造类上市公司行业财务绩效波动不明显,但是整体上好于制造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非制造类样本公司则与制造类上市公司形成鲜明的对比,财务绩效表现较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并且在并购当年财务绩效有较大改变,财务绩效综合得分较高的状况一直持续到2009年。非制造类参照公司财务绩效得分呈先降后升趋势,波动较大,2008年降至谷底,之后出现复苏迹象。总体上来说,非制造类与制造类上市公司相比,前者的并购效应比较明显,财务绩效表现也要比后者要好得多。

综上所述,从样本总体来看,境内外资并购对于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按照公司性质、规模和行业对样本进行分类后,本文得出的结论则略显复杂,公司性质、公司规模和所属行业对上市公司境内外资并购财务绩效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方向和力度。但是,从整体上,我国上市公司收购外国资本所持有的内地公司股份或者资产的行为是合理的而且是符合上市公司长远发展战略的。参考文献:

[1]冯根福,吴林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1(1):5461.

[2]张文璋,顾慧慧.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2(9):2126.

[3]余力,刘英.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4(7):6874.

[4]吴豪,庄新田.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08(2):284286.

[5]李梅.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财务绩效研究[J].技术经济,2009(12):8387.

[6]何先应,吕勇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长期绩效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24): 8184.

[7]刘彦.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绩效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9(6):106111.

[8]郭妍.我国银行海外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0(6):2733.

[9]李心丹,朱洪亮,张兵,等.基于DEA 的上市公司并购效率研究[J].经济研究,2003(10):1524.

[10]席鑫,谌昕.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9):140146.

A Research on the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Financial Performance

After Purchasing the Equity of Domestic Enterprises Held by the Foreign Capital

GENG Jianxin,LIN Chunlei

Abstract: We study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purchasing the mainland business interest held by the foreign capital by factor analysis. It finds that in general, a listed companys financial performance was improved markedly after purchasing the mainland business interest held by the foreign capital; but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after the meager varies greatly as the nature, the scale and the category of an enterprise differ.

Key Words: the listed company;foreign capital;M&A; mainland enterprises;financial performance; meager performance

(上接第37页)

[15]Jones T O, Sasser W E. Why satisfied customers defect[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11:8899.

[16]Rust R T, Zahorik A J, Keiningham T L. Return on quality (ROQ): making service quality financially accountable[J].Journal of Marketing,1995,59:5870.

[17]Bátor A.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in the field of commercial banks[C].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Enterprise and Benchmarking(MEB 2008)Proceedings,Budapest,2008:427438.

[18]Siddiqi K O. Interrelations between service quality attributes,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 loyalty in the retail banking sector in Bangladesh[J]. International Trade & Academic Research Conference,2010,6:1236.

[19]Oliver R L.Whence consumer loyalty[J].Journal of Marketing,1999,63:3344.

On the Study of Commercial Banks’ Customer Satisfaction

LU Guiqin,WANG Junwei

第6篇:企业商务采购范文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营销的主体,是各种通过电子方式而不是面对面方式完成的交易。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的高级应用,用来增强贸易伙伴之间的商业关系。电子商务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的商业构想的实现,用来提高贸易过程中的效率。

电子商务是商业的新模式。各行业的企业都将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使得各种现实与虚拟的合作都成为可能。一个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都可以成为一个协调的合作整体,企业的雇员也可以参与到供应商的业务流程中。零售商的销售终端可以自动与供应商连接,不再需要采购部门的人工环节,采购定单会自动被确认并安排发货。

企业也可以通过全新的方式向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不是大企业才能实现的构想。互联网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会,任何企业都可能与世界范围内的供应商或顾客建立业务关系。信息的有效利用成为新经济模式中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电子商务必将成为基本的贸易与通讯手段。

化工行业:最适合电子商务的产业

目前许多跨国公司已通过电子采购方式获得了他们想要采购的相当部分物品,一些公司一年通过电子采购的金额就达数百亿之巨。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采购成本每降低1元所获取的效益相当于多销售5-15元产品,可见采购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产品的“竞价”能力。尤其是对于化工行业来说,由于其产品种类复杂、供应链关系密切、企业数量众多、交易数量庞大,更是需要引入公开、公平、公正的电子商务管理平台,有效实现电子采购。

如今,在我国化工行业企业规模大小不一的现实下,专家指出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制约化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类似于必联采购网这样的互联网采购管理平台,助企优化认为不仅为企业提供采购管理的服务,还帮助企业实现战略采购,改善订单管理程序,扩大市场接触面。一方面,通过电子采购流程,缩短采购周期,提高采购效率,减少采购的人工操作错误;通过电子招标、电子询比价等采购方式,形成更加有效的竞争,降低采购成本。

另一方面,根据供应商的历史采购数据,可以选择最佳的货物来源;通过供应商管理,可以减少采购的流通环节,实现端对端采购,降低采购费用。

同时,借助整个电子信息数据,判断并了解市场行情和库存情况,科学制定采购计划和采购决策。由此可见,第三方电子采购管理系统是解决化工企业瓶颈问题的有效平台,化工行业作为最适合电子商务的产业之一亦是毋庸置疑。

近日,国内一家第三方咨询机构调研发现,电子商务具有的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缩短汇款时间、扩大销售范围等特点,能有效地提升网商(个人及中小企业)竞争力,使用电子商务的线上中小企业在去年全球经济危机下的存活率要高出传统线下企业五倍。这家咨询机构还称,在经营信心复制指数方面,65%线上中小企业有信心和能力度过经济难关;而线下企业还不足10%。此外,30%的企业认为,应用电子商务后取得了显著的竞争优势,53%的企业认为有提升作用。

有专家表示,出口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外需减弱、人民币升值等综合因素影响下,面临很大经营压力,在这个过程中,电子商务能够带给企业准确的信息,从而让企业在危机中找到机遇。目前80%以上的网商都能从网络中获益,生存变得更加容易,电子商务为企业带来了切实的益处。

经调研发现,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前后的变化中,67%的企业认为合作伙伴增多,业务渠道更宽;58%的企业客户增多、销售额增加,56%的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在良性循环中网商整体水平日益提高。

电子商务凭借低成本高收益和开放性拓展性,在危机中更凸显价值。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在个人消费领域的普及,在线购物市场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传统的线下交易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反而加速了向电子商务线上平台转移的进程。

与电子商务共同成长

“不迈进电子商务,相当于关着门做自己的事情,这是企业的损失,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田立胜是北京浩海轩商贸有限公司的经理,他所在的企业,跟很多国内中小企业一样,最近才接触电子商务。

田立胜最深的感受是,无论经营环境怎么样,都应该相信:电子商务对于企业来说,相当于多了一种机会。据了解,目前我国有1000多万家企业成为或正在成为电子商务的用户,中小企业网络接入率已接近90%。

随着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丰富和不断完善,在经济危机下,传统贸易向线上交易的转变正在提速。有报告显示,去年中国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规模近两万亿元人民币,预计2009年全年的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还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尽管中国的加工制造业发展迅速,但长期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整个产业也需要一次调整与洗礼,迎来品牌及行业的成长与转型。而经济危机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促使中小企业在经营销售方式上借助互联网的普及发生变迁。

随着中国中小企业加入电子商务,并在未来几年内保持稳定的增长,中小企业采用电子商务应对经济危机不仅是一种选择,而且是一种必然。(来源:千龙网)

电商动态:生意宝重金购买PPI.cn域名 打造“大宗商品数据商”

日前,A股上市公司、领先的电子商务服务商网盛生意宝(002095,SZ)宣布:为进一步打造旗下第三方大宗商品服务平台“生意社”,近日已重金成功收购顶级域名,用于生意社的统一域名,并对外了“生意社”的全新战略定位——“大宗商品数据商”。

第7篇:企业商务采购范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2800字(一):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内在联系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子商务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并且企业供应链运作方面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此类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密切关系。从实际角度出发,对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予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寻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电子商务;供应链;概念;联系

中图分类号:F71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5-0146-02

当前时代是信息化时代,电子商务已经融进了我们的生活,电子商务现在开始由时尚化日渐向生活化方位转移,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开始涉足电子商务。但是電子商务之所以成功且迅速得到广泛应用,后台供应链管理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一、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以电子交易方式在全世界方位内进行且完成的各类商务活动和交易活动以及金融活动。简而言之,电子商务便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集产品买卖和付款以及服务等于一体的经济活动。

对于企业而言,电子商务总体目标一共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创设销售网络结构体系;二是企业可以提供不同类型商务活动全面数据信息内容,处理企业生产以及销售环节中的信息收集困难等问题;三是减少企业进入市场的若干环节,助力企业拓宽本体市场,从根本上提升商品销售效率;四是降低企业销售成本,科学有效地降低商品交易成本;五是为交易双方提供便利,以网上谈判形式为彼此促成合作;六是为企业一方提供坚实的质量支撑;七是方便顾客网络检索所需商品种类与详情。

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主要是指由供应商和制造商以及仓库和配送中心等所组成的物流网,其类型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是基于客户需求的供应链,二是基于销售的供应链,三是基于产品的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则是指调整和完善供应链活动,供应链管理对象便是供应链组织以及期间产生的“流”,集成和协同是核心应用手段,最为主要的目标便是满足客户需求,之后在此基础上强化供应链整体竞争水平。供应链管理的实质便是深入供应链体系之中,囊括不同增值选项,将客户所需产品在正确时间点,根据正确的数量和优质的质量、合理的状态,最终送达指定目的地,最大限度上去降低经济成本。

1.供应链管理将所有节点视为统一整体,然后达成全过程战略性管理。老旧式管理手段,一般都是将企业职能部门作为基础,但是由于企业和企业间、职能部门与职能部门间的目标迥异,所以就会相继产生诸多矛盾和冲突,企业和企业间、职能部门与职能部门间此时便不能有效发挥功效、履行职能,所以难以达成整体目标。供应链管理,会将物流和信息流以及业务流等方面的管理贯穿于供应链始终,整个物流囊括在内,从原材料、零部件采购,直至产品运输以及储存等,这些都涵盖其中。其间,处在各个节点上的企业一定要实现信息共享和风险承担、利益共存,要站在战略层面去掌握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和意义,之后方可达成整体高效管理。

2.供应链管理的集成化管理特点甚是突出。需知,供应链关键的核心便在于集成思想和集成方法,从供应商端开始,会经由制造商和分销商以及零售商、客户这些全要素和全过程,然后形成集成化管理样态,这是一种新型管理手段,会将不同企业统统集成在一个供应链里,然后提升供应链水平和质量,企业间的强强联合最为关键。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全局最优化发展局面。

3.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库存”愈加明显。传统库存思想理念表明了,库存是保障企业生产和企业销售的必要手段,是一种必要成本。所以说,供应链管理让企业和其他企业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达成了库存转移,企业库存成本得到科学合理的降低。此时,要求供应链上的各企业成员间要通力合作,形成战略互助关系,要做出快速反应,从而更好更优地节约投入成本额度。

4.供应链管理遵循“客户至上”的原则,此为供应链管理的经营方位。无论是供应链节点中企业数量多少与否,也无论企业类型如何、参与程度深浅,之所以形成供应链,客户和消费者需求始终都是核心导向。正因为客户和消费者需求的存在,供应链才会应运而生。唯有让广大客户和消费者需求得到有力满足,供应链的发展空间才会变大,未来才能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内在联系

当前,全球每天都会有数以亿计的交易活动产生,每笔交易均为供应链体系中紧密相连的业务活动,最为常见的就是虚拟市场和跨过客户需求分析、资源供给、科学安排、新产品研发、策略型资源获得、产品加工生产,诸如此类,均会被纳入到全球化供应链管理范畴中。由上可知,由此所产生的信息量之庞大、之繁杂,管理难度必然比一般流程下的供应链管理更高。

1.电子商务是供应链管理的集成驱动器。电子商务让供应链上的成员方可以紧密合作、积极交流,将供应链概念合理地进行延伸,供应商的供应商以及客户的客户都会从中受益。这是一种全球化的协作样态,所涉内容繁多,包含了需求预测内容和产品设计内容以及商品外购、服务客户等内容,为进行全球化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发展平台,使得供应链管理朝向变得愈加动态化和柔性化以及虚拟化,供应链管理持续竞争力倍增。

2.供应链管理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理论依据。企业建立电子商务模式,供应链管理概念的建立是第一位的,要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作为核心依据,之后在此基础上使用新型技术模式进行崭新的管理方案制定,将供应链管理视为和电子商务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运行环境,并且要将供应链管理看作是与电子商务密不可分的发展平台,这样才能实现全球化的电子商务发展。

3.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之间的整合。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立足于全球性的供应链体系,这给基于全球化发展方向的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优异的管理平台,让供应链管理不仅仅被限制在企业内部和区域里,形成慢慢延伸至全球化的一种供应链体系,最终形成一种跨企业合作模式和跨区域合作模式。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提升竞争实力的法宝,需要在不断探索发现中去找寻渗透渠道、整合办法,最后渐入佳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全球化电子商务系统建立是大势所趋,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为根基,面对全球化供应链的信息沟通、处理的低投入、高产出的新平台出现,信息交流矛盾和资源共享问题才能够被一一化解,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也会变得愈加融洽,存货效率会得以提升、资金流动也愈加流畅。不仅如此,业务处理速度和客户需求响应速度也会双向提升。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实力的“法宝”,实践阶段,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主要关系。

电子商务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基于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企业物资管理分析论文

摘要:利用电子商务技术进行物资采购和管理,采购信息准确、全面,方便决策,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增加效益。

关键词: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物资管理

电子商务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基于信息化市场的扩张,凭借其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与延伸,逐渐成长并成熟,成为当下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营销模式。很多传统企业从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和更快的成长速度的立足点出发,将原有管理模式和销售业务与电子商务进行互补结合。

一、企业物资管理的特点

目前,信息化是物资采购管理业务的基石。传统物资采购方式不仅采购效率低,而且供应商也难以满足采购部门的要求。而电子商务模式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企业得以推行信息化、自动化的管理模式,建立企业内部网络,从而实现统一管理资源共享。随着行业规模逐渐壮大,随之而来的是与日俱增的物资管理与监管成本。在业务流程中,除了要完成信息化和确保对物资信息进行保密处理之外,还需要实现电子商务价值最大化,简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从而真正提高采购电力物资的效率。

二、采购环节

2.1采购申请和审批流程

采购环节最初需要进行编制需求(采购)计划和提出采购申请。采购部门主要参照采购计划进行物资采购,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若编制的采购计划偏离实际需求造成物资短缺或过量,甚至无法跟上生产进度,就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为避免这些问题出现,可从三方面着手加强管控:第一,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部门,应参照实际需求编制采购计划。第二,基于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企业发展目标,结合现有库存量,通过物资管理平台合理布设采购计划,避免过量采购或物资短缺。第三,采购计划应纳入采购预算管理,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作为企业刚性指令严格执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资采购和管理具有它的优势所在,但是真正实施起来也是困难重重,所以怎样运用电子商务进行物资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盲目的使用不仅不能方便物资的管理工作,还有可能因为管理混乱引起物资供应和管理问题,造成工程因材料供应不及时而发生问题,酿成大错。所以,加强网络物资信息收集、网络询价议价、采购运输、到场配发等环节,是企业和物资采购人员应当加强的。若企业缺少一套相对完善的物资请购制度和审批流程,就无法合理控制采购量,可能会破坏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采购申请指的是企业生产经营部门基于物质需求和采购计划提出采购申请。主要管控措施为:首先,确立物资请购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授予相应归属部门请购权,厘清各关系部门的权责范围,明确请购流程;其次,请购人员和部门必须根据成本预算和市场行情提出采购申请,依照规定办理请购手續;再次,负责审批请购单的管理部门必须按成本预算严格审查请购单,检查采购申请是否与采购计划和生产经营需求相符,采购内容是否健全,物资量是否超预算等,如采购申请超预算或与上述要求不符,可不予审批。

2.2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采购方的生存和发展与供应商的实力、行业信誉和产品质量息息相关。为了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且与其保持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企业要坚持完善供应商准入制度和相应的评估制度,在政策方面适当给予优秀供应商一定的优惠,确保供货源稳定可靠,促进企业经营生产活动可持续发展。

2.3控制采购价格

第一,完善采购定价机制,通过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动态竞价采购等途径,对所采物资进行合理定价。第二,采购部门必须深入剖析大宗物资的成本构成,通过市场调研,时时关注其价格波动情况,并根据其市场价格波动规律分析其供求关系和市场行情,构建采购价格数据库。

2.4建立采购合同内部审查制度

一是审查采购合同的内容。检查合同内容是否严密、完整,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如当事人的姓名、住所;合同价款或报酬;双方约定的地点、期限、履行方式;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等。二是审查采购合同产生的过程。合同产生过程的审查实际是对合同产生的必要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如审查采购方式是否符合企业实际;审查采购计划、物资定价和资金分配过程;审查供应商选用及开标过程。三是审查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重点审查验收环节和结算环节的工作流程,也就是审查采购标的物的数量和质量是否与采购合同中的具体要求相符,是否根据规定预留了质量保证金等。

三、验收环节

健全采购验收制度,规范验收流程,是该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首先,采购、验收两大部门必须相互分离。其次,规范验收流程。指派专人或指定验收部门对照请购单和合同条款逐一核查物资规格、品种、质量和数量,审核通过后编制计量报告、验收报告及验收证明,并办理接收手续。再次,及时上报存在问题的物资,深入调查问题根源并妥善处置。最后,健全退货管理制度,明确告知退货的条件和手续,规定货物出库、退货款回收等相关内容。

四、付款环节

在付款环节,如果付款方式不当,不严格审查付款流程,致使付款金额超预算,企业不仅将因此蒙受经济损失,信誉度也会降低。为避免此类问题发生,可从三方面着手加强管控:一是健全预付账款及定金的授权审批制度;二是严格审批流程,采购预算、合同、审批程序、验收手续、发票等手续通过审核后才允许办理付款;三是定期与供货商审计核对应付款项和票据,如有账款金额与实际不符,应立即核查纠偏。

第8篇:企业商务采购范文

关键词:汽车企业;采购模式;采购成本

一、汽车企业的采购模式概述

(一)按照采购的量来分,我国汽车企业的采购模式可分为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1)集中采购模式。集中采购模式是一些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汽车企业来说,是他们所偏爱的采购模式,为了便于零部件品牌的统一,以及质量的保证多倾向集中采购;这种采购模式便于汽车企业实现对整个采购过程的控制及管理。为了便于对采购工作的管理,往往汽车企业会设立专门的采购管理部门,这些采购部门的设立虽然保障了采购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且集中采购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保障所采购的产品的质量,由于集中采购的量较大,因此在集中采购的模式下卖家往往会给予一定的优惠这样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采购成本。(2)分散采购模式。汽车企业在进行采购工作时,往往会出现采购的物品不能实现统一采购,此时需要进行分散采购,并且集中采购模式的工作量较大,而分散采购相对来说工作量较小,便于提高工作效率。在进行分散采购时,由于各采购小组可以保障采购的质量以及价格的问题,所以在采购中企业可以避免增设监督管理部门,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采购成本。实际上对于一些价位偏低的汽车企业来说,由于考虑到汽车销售价格的限制,所以在进行零部件的选取时除了考虑质量问题之外,更多的还需考虑成本问题,故而分散采购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

(二)我国汽车企业的采购模式从采购的渠道来看,通常采购模式可分为两类:电子商务采购和实体采购。(1) 电子商务采购模式。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的发展,电子商务采购模式逐渐走进汽车企业的采购模式选择中,电子商务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汽车企业的采购费用,因为采用电子商务采购时,采购人员可以通过图片观察、查看评价等形式进行了解,无需进行实体考察。由此可见,电子商务采购具有快速、经济、实惠的特点。从目前的汽车企业的采购情况来看,对于电子商务采购模式的选择日益的增多,电子商务采购模式凭借其快捷、远程采购的优势赢得了很多汽车企业的青睐。(2)实体采购模式。实体采购模式是较为传统的采购模式,通过到产品销售地进行实体的考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货物的质量,具有加强的可靠性。就汽车行业的整体情况来看,采购的形式不一,各个企业都是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采购模式的选择,但是整体的状况都是基本类似的,比如采购成本较高,采购质量的保障难以保障。因此,采购的过程是自由且较为顺利的,但是结果各异。

二、汽车企业采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集中采购模式的采购流程长。集中采购是为部分较大的汽车企业所偏爱的,选择集中采购有利于汽车企业的统一调度,但是集中采购因为统一的原因,所以导致在采购过程中流程较长。汽车企业进行集中采购时,因为采购的内容较多,所以无论是对汽车企业采购部门还是对于供货方,都需要做较多的准备工作,与分散采购相比集中采购因为内容量的增多,其采购流程也随之变长了。

(二)分散采购的采购成本高。相对于集中采购来说,分散采购因为购买量较少,在很多时候容易受到供货方的宰割,并且分散采购的物流运输费用也较集中采购要高,由此可见,分散采购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分散采购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公司的财务紧张,容易造成整个公司企业的现金紧张,这对整个公司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对于供货方来说,当汽车企业在进行采购时,他们更希望采购商能够进行大量的采购,这样利润空间大,在此情况下,供货商也可以为汽车企业提供相对优惠的价格。但是分散采购往往是一个采购团队购买一种或者两种货品,因而采购量相对较少,获得优惠价格的几率也就随之减小了。因此物流费用也是高昂的,综上所述,分散采购的采购成本高。

(三)电子商务采购安全及质量没有保障。电子商务采购模式在采购的成本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在货物的质量以及交易的安全性上没有保障,在实际的电子商务采购中,作为汽车企业的采购人员可能也遇到过采购的货物与采购前所见的货物有区别,在质量上有出入,尽管交涉后会进行更换,但是影响了汽车企业的正常工作。目前的电子商务采购模式中,对于电子支付的安全性还没有完全的保证,诈骗之类的事件发生的频率较高。

(四)任一采购模式的监督成本都较大。为了防止采购过程中出现一些腐败的行为,同时也为了保证采购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汽车企业往往会在采购的过程中设置监督部门,对采购的整个过程进行适时的监督。监督工作的开展意味着汽车企业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及物力,从而也就增加了采购的监督成本。所以整个过程的监督工作将会十分的繁重,投入的资金和人力相对较多,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是一笔较重的负担。

三、完善汽车企业采购模式的对策

(一)集中采购时进行合理的分工。针对集中采购流程较长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将集中采购进行分散化。也就是在进行集中采购时,可以针对某些零部件进行分类,由专人负责专项,这样就将之前每个部门的工作进行了分散,由一个部门承担采购环节所有与其部门相关的工作变成多个部门来承担,这种分散的措施减少了每个部门的工作任务,并且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采购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就整个工作团队工作人员工资酬劳来看,与之前没有多大的差别,并且此举有利于缩短采购的流程。

(二)与相应的供货方签订合同以减少分散采购的成本。对于部分企业来说,因为诸多的原因在选择采购的模式时不得不选择分散采购的模式,但是分散采购带来的高成本又是汽车企业所不能承担的,对此汽车企业可以就某些零部件的采购与相应的供货方签订好合同,这样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采购的成本。汽车企业进行分散采购的原因除了价格问题之外,还可能考虑到了运输问题及产品的质量问题。因而汽车企业所选择的供货方大都是满足其要求的,针对这种情况更,汽车企业可以与其签订合同以实现长期的供货,这样既减少了采购的一些步骤、保证充足的货源,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采购的成本。

(三)加强电子商务采购中的全方面确认工作。针对商品的质量出现问题,笔者认为虽然在电子商务采购中确有发生,但是不能以偏概全的认为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为了保证电子商务交易中商品的质量问题,在支付前采购人员应该通过多方面渠道确认货品的质量,可以购买货物保险(在电子商务中,天猫购物已经推出了该项服务),这样可以加大保障性。此外针对这种大型的采购一般具有货到付款的交易形式,建议汽车企业进行电子商务采购时选择货到付款的交易方式。

(四)对采购的监督体系进行精简。设立监督部门是为了防止采购过程中出现腐败行为,但是监督部门设立之后又出现了监督成本较高的问题。面对较高的监督成本,笔者认为汽车企业应该对监督体系进行改革,实施精简以减少监督成本。监督部门的工作相对其他部门来说较少,因此汽车企业应该精简监督部门的结构,对于一些可以工作任务不多的工作组进行删除,对于一些工作内容类似的工作组进行合并。此外,还需要对整个的监督体系进行工作的再分配,使工作任务的划分更加的清晰,这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有效的精简既是减少成本的良好途径,又是推进工作的良好方法。

参考文献:

第9篇:企业商务采购范文

关键词 :协同商务 百货业 CC-GDSS 内部协同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现代商务正从传统的单体运营为主逐步转向以现代化的商务协同为主的经营方式。参考当前连锁经营的直营连锁、自愿连锁、加盟连锁方式,百货业集成了连锁经营方式并逐步形成了新的混合模式。这种混合模式形式之一是在保持分公司经营权、核算权相对独立的前提下实现商务协同,实现协同采购和协同销售,进而通过电子供应链上下游各成员的信息共享和业务衔接实现高效和紧密协作,实现完整统一高效的协同商务供应链,建立跨地域的企业信息交流平台,尤其在分布式的网点挖掘信息基础上进行协同商务是当前研究探索的重点。

协同商务实现的复杂性

现代电子商务从技术层面解决了企业业务的电子化和流程化,从技术的角度来说,电子商务是一个集成了企业管理方法和经营模式的软件。协同商务解决方案则是在此基础上给企业一套协同商务模式,协同商务是一种允许企业内部、企业与其业务伙伴之间或者贸易社区(Trading Community)的参与者之间协同交互的、基于Internet技术的新型商务模式。而协同商务中的贸易社区可以由一个行业、行业分支或者一个供应链组成。企业间的协同是基于业务的协同,对于外部供应链来说,供应商、企业、客户及其他业务伙伴之间货品、供需和其他功能的协同,将为双方或多方带来更高的利润和更好的品牌形象。而在企业内部,涉及到各部门、各层次之间以及各种资源约束的协同,如库存、采购、生产、销售之间的协同,这些环节的有效协同将提高企业效率并有利于整合企业资源。

当前,要将企业的上游供应商、下游分销商、客户、物流运输商、服务协作伙伴整条电子供应链整合在一起实现信息的高效共享和业务的快速连接还具有一定的困难,这种困难体现在各个不同环节上的实体,即各企业管理模式的差异给协同一致性带来了一定困难。供应链越长、管理模式越多,各种模式和信息关联转换就越为复杂,这种复杂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管理平台的对接复杂。每个企业系统自成一个独立的体系且都是根据各企业自身需要定制而成,开发及运行规范各不统一,使得集成开发和管理遇到了极大挑战。而且各个系统都是分布式的,地理位置的差距增加了网络传输的成本,复杂的协议环境使得系统间信息较难共享,多业务系统互联困难。另一方面,信息安全性和企业诚信度的保障复杂。当共享的信息在有意或无意的情况下被透露给竞争对手、或被黑客通过程序获得、或供应链中的某些企业为了追求近期利益而利用信息共享进行不为上游或下游企业所知的商业欺诈时,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到共享信息的安全保密性。正是考虑到商业利润和企业形象,内部信息的开放成了企业进行协同商务的障碍。

协同商务在百货业的应用优势

实现高速,强化成本管理

当今的百货业竞争日益激烈,如果想取得先动优势,商品种类必须充足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管理人员必须能够随时准确地获取所需数据,并通过对各种数据的分析及时调整管理或营销策略。各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业务伙伴能够通过专用接口或身份验证和权限控制查看具体销售数据,并及时安排配送商品,各子公司甚至是供应商和合作业务伙伴能和总部实时共享传输数据,以此提高协同商务的效率。协同商务所采用的虚拟内网(可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构成)方式以实时、快速的数据通道成为百货业提高竞争能力的主要优势,并在了解供应商的数据信息和掌握本地销售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成本、调整价格和战略,使得成本管理更趋于合理。

实现共享,形成动态库存

通过虚拟内网,实现快速数据传输,并通过智能数据集成系统实现海量数据的集成分类,形成实时动态库存是协同商务的优势,也是百货行业电子化后减轻工作负担的突出优势。数据通过从子公司商场或分销处前端销售中心的销售信息以及后台数据库的库存信息直接送回集团总部,总公司经过分类插入形成总的销售、库存和商品目录信息文件。

实现高效,促进协同采购和销售

虚拟专用网络使得子公司与总公司的协同采购方便、快捷,既降低成本,又节省时间。实现电子协同商务后,不仅可以在集团范围内统一商品的采购活动,具有价格谈判优势,获得更优惠的价格,还可以实现内部调拨,控制整体库存量,优化企业内部资源。协同销售实现了客户资源的共享,实现商品销售过程中交易、送货,售后服务的相对分离,有序协调销售、提货、服务之间的关系,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提升企业形象。

实现海量挖掘,提供决策支持

百货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所承载的数据量十分的庞大,在海量的数据中存在着隐蔽的、相关联的、有用的数据(如啤酒与尿布的关联),可以将其挖掘出来作为高层的参考数据,提供决策支持,使得企业资源被优化分配利用。

应用于百货业的协同商务模型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Group Decision Support system)是决策支持系统DSS中研究分支之一。DSS帮助人们收集与处理信息、构思与设计方案、分析与比较方案、降低或消除面临的风险,最后作出正确的选择,夺取机遇赢得成功。GDSS可以有效地支持多个群体决策问题解决,可用于群体协同工作环境,如协同供应链、协同客户关系管理、协同财务管理系统等各种协同商务管理。GDSS设计有三大关键因素:决策群体的大小、决策群体成员之间的距离、群体决策完成的任务类型。前两个要素决定了物理环境的设计,后一个要素决定了功能设计。借助于当前的GDSS模型,本文提出一种应用于协同商务的模型Collaborative Commerce(简称:CC-GDSS)。CC-GDSS以百货业流程设计与研制为背景,为大中型商品协同流通渠道设计一个群体协同模型,以利于提高百货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如图1)。CC-GDSS模型的关键因素有如下几点:

强调过程中的企业群体合作性和协调性。CC-GDSS对决策问题中的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来降低或消除这些风险,对相冲突的多种目标进行科学全面的权衡,对百货业的多种经营模式建立多种协同机制,对于多个企业ERP系统设计多个端口,对于协同企业分布的密度、关联紧密度、组织文化在不同权重下进行不同架构组合设计。

CC-GDSS注重流程设计、逻辑分离。在与众多子公司、供应商及其合作企业共同推进协同商务时,将协同部分的逻辑关系从各种关系中抽取出来,协同不同合作伙伴分布的ERP系统,定义局部抽取规则和全局合取规则,同时定义不同的端口规则来衔接不同的输入。

CC-GDSS注重人员在协同商务中的作用,明确岗位责任关系。对于百货业来说,在追求协同商务自动化的过程中仅有计算机体系和系统维护人员是不够的,而现有的研究模型也往往忽略相关主体人的因素。商品流通中良好的人事关系可以使供应链流畅有序运转,在供需不一致的情况下,良好的人事关系可以使注重这种关系之企业获得优先权,虽然属于管理范围之内,但也是协同商务构建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CC-GDSS采用三层式结构。第一层即基础层是一些纷繁复杂的关系,如数据采集关系、企业合作关系、社会关系等等;第二层即中间层是逻辑层,将协同的逻辑关系抽取出来,并定义各种中间状态;第三层即底层是数据层,只涉及底层的物理数据关系。

因此,根据CC-GDSS模型,百货业的协同商务系统结构可以描述为如图2所示,所需要协同的用户确立协同问题目标,根据相关信息,知识的交互系统提升出逻辑问题,并由模型库存档。模型库是系统诸多要素及其关系各同构性质的某一侧面,由模型字典和特征参数库两部分组成。知识库是基于知识表达规则建立的树状知识文件结构体系及相关的文档搜索程序构成的系统。底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相关所有涉及数据的统一管理平台。

百货业中的协同商务应用实例

实现目标

在采用CC-GDSS模型来规划设计整个供应链的协同商务系统时,分布式的内部商务协同是整个协同商务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利用CC-GDSS模型构建内部协同商务,用模型库和知识库来简化逻辑架构和增强智能化。内部协同需要达到三个目标。一是动态库存管理,实现销售和库存的信息收集和分类集成。二是采购协同,即在集团范围内统一商品的采购活动,以数量获得价格优势的定单捆绑采购;实现内部调拨,控制整体库存量。三是销售协同,根据客户的要求实现就近送货,实现本地销售、异地提货、当地服务功能。设计内部协同商务系统中协同采购的方案的起点是企业分布的内部ERP系统中动态生成或者由人工输入需求订单,相应地订单中的商品价格、型号、上月销售情况、库存情况也都可以反映在订单报表中。通过智能分析系统来判定是采购还是调拨,若是采购,可将订购单发给其他子公司来获得是否要进行附加的集体采购,将所有需要采购的订单汇总成总采购单向供应商进行采购,采购后根据各分店所需数量各自录入库存;若是调拨,在智能分析系统中拥有整个集团的库存和销售记录,可以分析向哪个子公司请求调拨,调拨成功后进行结算和利润分配,不成功转入采购系统进行重新采购,如图3。

协同销售是客户在网上商城或柜台下的订单,子公司A开出销售凭证后,通过异地提货处理将异地提货单直接通过VPN送达子公司M(M从B到N )的异地提货处理系统,并在协同销售临时表中添加记录,M经过处理后将提货回单送入结算中的利润分配系统进行结算,同时提供送货单给顾客(如图4所示)。

百货业的行业特性决定了整个协同系统的复杂性,包括商品的种类,商场里几乎每种商品都有不同型号;经营模式,有经销、代销、专柜等,每种模式进行协同采购和销售都要有不同的方案。

模块设计

在内部协同商务系统中,总公司和子公司的模块既有相同的功能又有不同之模块。共同模块是:首先,需协同商品提取和导入模块。从子公司的ERP系统中导出需要进行协同的商品库存且相应地建立实时的关联;对于总公司,导出的库存是拥有所有子公司的商品目录和库存的ERP系统。其次,智能告警模块。此模块具有统计、分析协同商品库数据,提供决策支持和需购商品临界值告警的功能,并可在商品零库存或是低于告警值时自动发起协同采购流程。最后,协同采购、协同销售、和协同调拨管理模块。它们接收和反馈信息,进行事务协同。

总公司的模块除上述模块外,增添了数据接收和合并模块,此模块将子公司中的ERP数据库或是其他信息通过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实时传送给总公司的商品总库,通过数据导入模块合并到总数据库。采购/调拨功能是一个智能分析判断过程,根据协同商品总库中的知识库各种数据参考值,如其他子公司的库存保有量、现阶段此商品价格、运费等来判断,然后送入相关的数据接口中。子公司的管理模块对子公司的销售情况、财务状况和其他重要信息进行管理。

本文在深入分析了协同商务应用于百货业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CC-GDSS模型。本文提出的模型和框架,能够很好的满足协同商务对企业应用的需求,使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可以顺利、无障碍地实现全方位的协作,同时优化企业内部流程,合理调配企业及供应链上的资源,提高企业整体快速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永红,钟红.协同商务――未来企业的发展模式【J】.企业经济,2004 (10)

2.何金玲.硬件VPN:为连锁企业保驾护航【J】.计算机用户,2004.9

3.刘翔,彭需.基于协NERP的群体决策支持系统集成化研究模型【J】.计算机工程,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