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行路难原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原文:
《行路难·其一》
【作者】李白 【朝代】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原文:
《寄马彦会》朝代:明 作者:甘瑾
百战孤城血未干,故人书札报平安。
秋风代马思燕草,夜月湘歌怨澧兰。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思路;问题
Geological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Sunan plains ideas and evaluate the work of problems that need attention
Gu Xiao-jun
(江苏长江机械化基础工程公司江苏常州213003)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in the job of the evaluation about fatalness of the geological hazard. An the paper offers thont and technical direction in the evaluation about fatalness of the geological hazard in south plain area of Jiangsu.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raises questions which need to pay attention in the job of the evaluation. And it has good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vale.
【Key words】Geological hazard;Evaluate the fatalness;Evaluate thinking;Problem
1. 前言
1.1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据不安全统计,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300亿元。目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认可。众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例表明,实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意义重大: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不仅仅为工程服务,同时也为保护当地地质环境提供依据。
(2)评估工作在项目选址阶段或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对重大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预防非常必要,它使我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灾害或事件,既节省投资,又争取时间,提高了效率和社会信誉度。
(3)该工作是以预防的手段避免地质灾害的产生,改变了以往轻预防、重治理的被动局面,从源头上预防或减轻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是保障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4)评估工作站在土地利用和减灾防灾总体规划的宏观角度,多部门、多学科统筹规划,充分发挥了综合管理国土资源的职能。
(5)评估工作发挥了灾害防治专业的技术优势,提出的防治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6)评估工作中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用地审批的重要依据,是政府决策的一个方面。
1.2随着国内外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重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进一步扩展,逐渐形成跨学科、跨领域的相互交叉的综合研究体系。随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水平将不断提高,也必将在防灾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3苏南平原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思路,即在充分收集利用各种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确定评估范围与级别,开展地质灾害现场调查,查明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分布特征,对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现状评估,依据工程项目类型、规模,分析工程建设对引发、加剧及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价。同时根据灾种结合工程建设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与建议。
2. 结合笔者自身多年来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经验来说,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三点
2.1首先,对资料搜集不重视或基础性资料搜集不全就开始编制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最重要的其实就是搜集资料。从事此项工作,主要是收集:(1)项目区所在的县、市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项目的用地红线图、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立项批复、(3)项目的总平图等规划资料、(4)项目或项目周边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5)项目所在地的区域性地质资料,如地质图、基岩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等水工环基础性地质资料等。资料搜集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资料搜集的完整与否决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质量的好坏。这项搜集资料工作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工作,由于搜集资料不全面,导致对项目区及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不到位,报告中内容显得比较空洞,不够丰富。
2.2其次,现场调查不是仅仅去现场拍几张照片而已,需要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针对不同的灾害种类调查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主要是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确定评估区内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种类,苏南平原地区灾种主要是地面沉降、地裂缝、特殊类岩土(软土、砂土)等。根据灾种确定调查的重点,地面沉降调查主要是查明地面沉降原因、现状和危害情况。
2.2.1着重调查下列问题:(1)第四纪沉积类型、地貌单元特征,特别要注意冲积、湖积和海相沉积的平原或盆地及古河道、洼地、河间地块等微地貌分布。第四系岩性、厚度和埋藏条件,特别要查明压缩层的分布;(2)河网水位(平均、最高水位等)与地面的高差,历史洪涝灾害情况,调查井台抬升、桥梁净空减小、水渠倒流、地面积涝等地面沉降迹象;(3)第四系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埋藏条件及水力联系,历年地下水动态、开采量、开采层位和区域地下水位等值线等;(4)根据已有地面沉降量资料和建筑物实测资料,同时结合水文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圈定地面沉降范围和判定累计沉降量,并对地面沉降范围内已有建筑物损坏情况进行调查。
2.2.2地裂缝主要调查(1)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断裂、基岩面起伏特征等;(2)单缝发育规模和特征及群缝分布特征和分布范围等。
2.2.3特殊类岩土(软土)调查(1)通过收集评估区附近工程地质钻孔等资料,了解软土层厚度及其变化、埋藏条件、岩性特征、物理力学性质等;(2)调查地表硬壳层的分布及厚度,软土层之下硬土层或基岩的埋深和起伏;(3)查阅新旧地形图结合现状微地貌特征,判断是否存在暗埋的塘、浜、沟、坑等;(4)调查地区性工程经验,包括大面积回填、堆载、基坑开挖、工程降水以及地下工程施工等引发的软土变形灾害及其防治经验和教训。
2.2.4特殊类岩土(砂土)主要调查:(1)通过收集评估区附近工程地质钻孔资料,调查砂土层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厚度变化等;(2)调查砂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级配、渗透性能和砂土液化等级;(3)调查砂土层地下水类型和地下水水位,上覆隔水层性状、厚度和分布情况,地下水补径排关系等;(4)调查地区性工程经验,包括基坑降水以及地下工程施工等引发的渗透变形灾害及其防治经验和教训。
2.3第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太泛,可操作性不强。防治措施需要针对工程建设项目而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软土的地基处理措施,则需要根据评估区软土的埋深和厚度采取相应的措施。
3. 总之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一项经验性极强的技术工作,需要评估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经验,才能胜任评估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思考。
参考文献
[1]《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理论与实践》,2008年4月第1版,地质出版社.
关键词:许渊冲;“三美”理论;古诗英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24-01
许渊冲先生一贯注重“三美”原则,并在数年的诗歌翻译中实践着美文的翻译标准。他认为,诗歌翻译,尤其是格律体诗词的翻译,要尽量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意美”主要是指“译诗要和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要求译诗在内容或精神上与原诗保持一致;音美是指诗歌要有节奏、压韵、顺口、好听,翻译时可以借助英美诗人喜用的格律,选择和原文相似的韵脚,还可以借助双声、叠韵、重复、对仗等方法来表达音美;形美主要指行数的对等或增添的原则,在选择词语上的典雅或通俗与原作的一致性。
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绿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A Note to LIU Shijiu
An honest rough new wine,
A swim in it, green ants of vine;
A charcoal stove, of red clay-
Why not join me, this snow-grey day?
译文与原作不仅原作行数对等,而且1-3行,均无动词,语气通俗,与白居易的原诗十分神似。加上尾韵的aabb,在形式上给人美的感觉。
下面我们从对古诗歌中一些词语翻译的处理来看怎样灵活选择表达的英语词语,并能正确地表达原意:
一、形容词后置是翻译诗歌中常见的手法。完全出于声韵的要求。
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新译》:“Before seeing victory, he died in the camp ground,It oft makes later heroes weep with sighs profound!”将“profound“置于sighs 后面,完全是为了步上句“ground”韵。
例:“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
《新译》:“Alone,he’s lost in mountains blue.With sunset his hat’s is carrying.”“blue”置于被修饰的“mountains”后面,是为了与第一行的“bamboo”同韵。
二、倒装是 常见的一种句法,这主要是出于抑扬与尾韵的考虑。
例:“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新译》:“The birds are gone but still roll on the river’s waves.”“waves”与隔行的“graves“同韵。
例: “凉风起天末,”(杜甫:,《天末怀李白》)
《新译》:“From the end of the sky here rises the cold wind.”“wind”与下一行的“mind”同韵。
例:“素手青条上,”《新译》:“Across the green boughs stretches out her white hand;” “hand”与第一行的“land”同韵。“烹羊宰牛且为乐” (李白:《将进酒》)
《新译》:“Kill a cow, cook a sheep and let us merry be,” “merry”作为宾语补足语中的表语,却在系动词前。以与下行的“glee”同韵。“剑阁峥嵘而崔嵬,”(李白:《行路难》)
《新译》:“ Rugged is the path between the cliffs so steep and high,”将表语rugged 置于句首,完全倒装。
三、省略也是采用的一种技巧。下面的翻译很典型。
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
《新译》:“The wind so swift, the sky so steep, sad gibbons cry;Water so clear and sand so white, backward birds fly.”第一行中,猿是主语,那么前面的主语分别为“wind”和“sky”,这就是省略了系动词的分词形式being,成为独立结构;第二行,也是如此,不同的是增加了“and”,由此可见,第一行,省去了“and”,从语法来说,是不完整的,但是,从诗体来说,是不介意的。
例:“顾影无如白发何”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新译》:“A solitary shadow in the glass, I find all my hair is hoary.”翻译中,也采用了省略being 的独立结构。
译者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传达音美,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传达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如果不能做到,“可以不要求‘形似’和‘音似’,但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首先可以不要求形似,也可以不要求音似,但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 “三美”论提出后,受到译界好评,许多人将它作为衡量诗歌翻译的标准。“三美”论甚至被用于诗歌以外的翻译领域,可见其影响之大。“三美”原则的实质就是达到“信、达、雅”的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水何澹澹,________。树木丛生,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此中有真意,________。(陶渊明《饮酒》)
3.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5.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6.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李白《行路难》)
8.造化钟神秀,_________。(杜甫《望岳》)
9.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10.白头搔更短,________。(同上)
11.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__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同上)
13.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____,都护铁衣冷难着。(同上)
15.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6.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7. 夜来南风起,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18.__________,童稚携壶浆。(同上)
19.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1.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2.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23.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李商隐《无题》)
24.无言独上西楼,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25.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26.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27.______________,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28.________,亲射虎,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9._____。______,又何妨!(同上)
30.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31.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同上)
32.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33.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同上)
34.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5.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36.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同上)
37.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8.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9.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同上)
40.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二、理解性默写,根据要求用诗文原句或自己的话填空
1.《关雎》中的男子由____,______引起____,____的美好联想;______,____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__________,______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2.《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在《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壮志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饮酒》中表达诗人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但闲静无忧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展现诗人悠然自得、物我合一的思想境界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
5.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8.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9.《行路难》中最能表达诗人李白坚信理想抱负一定能实现的倔强、自信、执着精神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望岳》中表达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杜甫在《春望》中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忧国思乡情怀的诗句是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下的咏雪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14.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风见雪,创造别开生面的开阔雄奇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描写沙漠风光,烘托送别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描写饯行场面,帐内帐外互相映衬,表现友情浓烈深挚、心胸豁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送别场面,把离别的惆怅深情融于雪景之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刘禹锡对仕宦升沉、世迁的豁达胸怀,蕴涵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6.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割麦者辛勤劳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描写拾麦者因________,______而抱子拾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对重赋下的农民深切同情和关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_,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8.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将士们戒备森严,不可侵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用烘托手法描写将士们黄昏练兵,威武雄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描写深夜奇袭敌人的悲壮场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达自己维护中央集权的坚定政治立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9.杜牧在《赤壁》中借题兴叹,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0.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误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娱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22.李商隐在《无题》中抒写浓郁的离别之恨的名句是______,_____;抒写缠绵的相思之苦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
23.范仲淹在《渔家傲》中描写与中原迥然不同的塞外秋景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思乡和建功的矛盾心理,抒发爱国情怀的词句是____,_____。
24.李煜在《相见欢》中借助比喻抒写离愁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用白描手法直抒亡国哀思的名句是______。
25.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怀,表达自己满怀信心、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6.晏殊在《浣溪沙》中慨叹时光流逝,蕴涵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27.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历史典故抒发自己渴望受到朝廷重用以便御敌立功、报效祖国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下的寄寓离情,释却离怨,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慰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 29.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深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0.辛弃疾在《破阵子》中追忆军营生活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直接抒发抗金报国、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下的以死明志,表达自己视死如归、忠心报国、名垂青史的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3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特定时间天涯游子之悲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封建社会本质,寄寓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强烈谴责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4.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自比,表达自己虽然辞官离京却不忘报国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三、开放性默写根据你的积累,按照题目的要求,写出我国古代诗、词、曲的原句,答案不限课内外
1.描写春景的。2.描写夏景的。3.描写秋景的。4.描写冬景的。5.咏雪的。6.咏莲的。7.咏菊的。8.描写高山的。9.描写山水的。10.描写花的。11.描写鸟的。12.咏叹花鸟的。13.描写登高远眺的。14.描写洞庭湖的。15.描写长江的。16.涉及黄河的。17.蕴涵深刻哲理的。18.描写征战生活的。19.描写战地红旗的。20.描写农耕生活的。21.描写农村淳朴好客风尚的。22.直接描写真挚友情的。23.直接抒发豪情壮志的。24.情景交融抒发惜别深情的。25.抒发爱国情怀的。26.抒发理想抱负的。27.托月抒怀的。28.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29.抒发忧国思乡情怀的。30.咏叹历史兴亡的。31.以古人自喻的。32.巧用历史典故的。33.抒发思亲情怀的。34.描写大海景象的。35.描写塞外风光的。
四、语言的运用与化用运用出自课文的成语、格言、名句或者对其加以点化,自选话题,造句或写话
1.辗转反侧:__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_______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_______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_______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_______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____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_______
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______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_______
1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_____
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____
1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___
1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___
14.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_______
15.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
1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___
1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____
1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___
19.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_________
2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___
2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___
2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_____
2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_______
2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___
25.沙场秋点兵:_____________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__
2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__
28.写出出自《〈论语〉十则》的六个成语,并任选三个造句或写话。
答: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或写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写出出自《桃花源记》的四个成语,任选其中两个,各造一句话。
答: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写出出自《岳阳楼记》的五个成语,并任选两个造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写出出自《醉翁亭记》的两个成语,解释其现代常用义,并各造一个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自选话题,用出自《出师表》的下列成语或名句造句或写话。
①妄自菲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三顾茅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出自《鱼我所欲也》的成语是哪一个?对这个成语,我们现在应该怎样理解?请造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出自《曹刿论战》的成语是哪一个?请用它的现代常用义写一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换文本”的教学,作为一种别有情趣的教学创意,早就引起了许多老师的重视和研究。比如余映潮老师教散文《那树》,曾经设计了“读文改写”的教学方案,其教学思路就是通过创造性的改写促进对文本的解读。“变换文本”用之于课堂教学,起码有两大好处。一来,文本的变换提供了另外的解读视角,更为有效地吸引学生专注于文本解读;二来,有关文本的变换的优劣讨论,让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有趣有味,课堂更富有挑战性和愉悦性。
在课堂教学中,“变换文本”的教学可以有词语的置换、句子的更改、段落的更改、内容的替代和体裁的变换等等形式。
一、在替换词语中开拓思维天地
深圳市教研室程少堂老师在《你是我的同类》一课的教学中,有一个非常机智的“变点睛句”的环节,教师抛出一个富有智慧的问题——
我们把这句话“不是吗,孩子”中“孩子”换成其他的词行不行?大家现在默读一下这首诗,根据诗的内容来看,你认为这个“孩子”可以换成哪些词?道理何在?
问题提出后,有的学生认为“孩子”最好是不要变,有的认为可以变成“亲人”,有的认为可以改成“亲爱的”。程老师因此提示,换成“爱人”可以,换成“父亲”、“母亲”也可以。再进一步,那些草木、环境、大自然……还有其他的关系都可以。甚至对信仰宗教、信仰神的有些民族,可以换成“上帝”。如果从伦理道德审美来讲,最后两个字还可以改成“善良”、“美丽”。
程老师通过改变诗歌的点睛句“不是吗,孩子”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验世界上一切美好情感,把诗歌的情感内涵进行了全面拓展,激发了学生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样的变换文本,其实质就是充分拓展了课堂的广度与深度,从而引导学生去体味文本之美。而且这样创造性的文本变换,本身也提示了语文创造性学习的方法,程老师告诉学生:“这样读会激起我们的创造欲望。就是说,有时让自己创造性地加点东西,减点东西,味道可能不同。”
二、在更改句子中激荡思想活水
教学《荷塘月色》时,要讲授通感修辞,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知道只从概念入手,学生肯定茫然不解。于是我选择了“微风过处,达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个通感句子,改写如下:
其一: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海天相接处若隐若现的云彩似的。
其二: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三月里树梢上时断时续的杨柳风似的。
我让学生比较这三个句子,“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海天相接处若隐若现的云彩”是视觉,“三月里树梢上时断时续的杨柳风”是视觉,有了具体的例句,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通感即是感觉之间的转换。学生之后就能仿写出佳句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天外飘来的悠远的钟声似的(听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摇篮边母亲轻轻的抚拍似的(触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蒙娜丽莎嘴角的绵绵微笑似的(视觉)”。
教学鲍照《拟行路难(其四)》,前四句“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构成了比兴关系,这是个难点。于是,我对这个句子进行了两次改写。
师:人生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张爱玲说:“生命就是一袭华美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蚤子。”有句网络流行语说:“人生就是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下面我就仿照这两句话把鲍照的这两联改写一下:
人生不过是平地四散的水流,沿着不同的轨迹流淌,贵贱穷达便赋予了不同路径的坦然。人生是有使命的,怎能让空坐愁叹左右信念的取向,摇摆生命的方向呢?
这样的改写,把鲍照的诗歌放在了张爱玲名言和网络流行语的框架中,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他们会心地笑了,在笑声中理解了诗歌的手法和思想。改写到这里,目的似乎已经达到,但我还不满足。这里为什么要以“泻水置平地”而不用别的为比喻呢?我又对这个句子改写了一次。
师:下面我来换个比喻:“花发同一枝,飘茵堕溷各不同。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飘茵堕溷”的比喻是跟鲍照同时的思想家范缜在《神灭论》里提出的,他认为人生的命运的区别,就如一棵树上的花同开在一枝,随风而堕,花飘落在茵席上就有了富贵的好运,而坠落在粪坑里则有了低贱的命运。大家觉得我换的这个比喻是不是要比鲍照的好?
生1:好不好一下子不敢确定,但我觉得意思都是一个样,水的流向带有偶然性,花的飘向也带有偶然性,人的谁贵谁贱也是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的。
生2:我看过一个资料,“泻水置平地”这个比喻在当时是非常时髦的,《世说新语·文学》篇载刘尹曾以泻水于平地各自流漫来回答为什么人都承受天地的禀受而人性又有善恶不齐的问题,这在玄学清谈中一时谓为绝答,类似于今天网络流行语“人生就是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吧?(众笑)
师:这位同学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啊!确实如此,这个比喻虽然是从日常生活的现象观察而来,但究其本,却与当时玄学与佛学争论中的说法相通,有着时代的语境这个因素。
这里对比喻的改写,我以为不是多此一举,一则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把文本读厚;二则更有利于学生把文本读深。
三、在改写段落中迁移思考空间
江苏苏州中学黄厚江老师在教学《阿房宫赋》时,把文章的结尾段改写如下:
观古今之成败,成,人也,非天也;败,亦人也,非天也。成败得失,皆由人也,非关天也。得失之故,归之于天,亦惑矣!
黄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结构上、从主旨上、从语言上,分别比较了两者的不同,得出结论:教师的文字和原文表达意图并不统一,结构和语言都不吻合。
这个教学环
节中,黄老师有意提供一个改写版本,转化了一个认识角度。老师改写的文章作为课文的对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热情,形成了一个思考障碍,引发了学生深入的鉴赏。
教学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第三部分的映衬和借事托讽是难点: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我将这段话改写为: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教育,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教育,非吾业也。然吾乡之初中,见教师好布置作业者,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至晚则呼曰:‘语文作文一,数学单元题,英语背课文,物理十大题,历史练习册。’周末则鸣钟而召之,英语特长班,数学奥数班,绘画班,钢琴班,吾成年人,且不得闲暇,而况十一二少年乎?故病且急。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引导学生比较优劣时,有学生说好,柳宗元把种树之理移向政务,借做官者“好烦其令”,与不善种树者构成对应。其实种树之理还可以用来说明教育等其他领域同样的道理。
有学生说不好,说老师的改写只是简单的替换,改写的语言文白夹杂,不如柳宗元的原文,比如“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用一连串短促排比句,把官吏神气活现的情景,语言描写活灵活现,更为精彩。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老师把阅读导向深入的意图真正达到了。有了老师改写版本的对照,就有了另外的维度比较,学生就避免了思维的平板状态。
四、在变换体裁中进行头脑风暴
教学《诗经》中的《静女》,在讲授诗歌的情节性的时候,我把《静女》变换成小小说:
娴静的少女多么美丽!她早和我约好,今天黄昏时分,在城角那个老地方等我。我按时来到,她却不在,我想她定是悄悄藏了起来,让我着急。我真的着急了,着急得直搔头皮。搔头皮又有什么用?她又不露面。罢,罢,罢,我且坐在大树下的石凳上耐心地等待,看她出来不出来。
过去的日子多么美好!前几天,她曾赠给我一件红色的管乐器,让我喜爱得不得了。想当初,还是她主动发起“攻击”的呢。也是一个黄昏,也是现在这个地方,她将刚采来的茅草芽赠送给我。当时,她羞得满面红晕。我知道这是她向我表示爱情的信物。这茅草芽、管乐器都没有什么,重要的是这是自己美丽的心上人送的。心上人如此美丽,这些东西又怎么会不美好?
我正沉浸在美好的回忆里,她悄悄地走了出来,从我身后用双手蒙住了我的眼睛。手指如此纤长,笑声咯咯,银铃一般。不是她能是谁?
改写的小故事有了情节的层次,有了心理的变换,尤其是有了饶有趣味的结尾,让学生在诗歌与小小说的比较中看出二者不同的意味。
在讲到《诗经》的四字句式特点的时候,我又分别把《静女》改写成五言诗和七言诗:
静女人真美,约我会城隅。
故意躲起来,找得我心急。
静女人真好,送我红彤管。
彤管艳又美,让我好欢喜。
静女心真巧,送我白茅草。
情结茅草中,让我好珍惜。
这位姑娘真美丽,约我相会到城隅。
姑娘姑娘躲哪里?让我心跳又着急。
这位姑娘有情意,送我漂亮红乐器。
姑娘姑娘多谢你,红红彤管表心意。
这位姑娘有心计,采来白茅寄心迹。
姑娘姑娘我懂了,你的深情我珍惜。
出示的改写作品引起了学生热烈的笑声和掌声。在比较中,学生明白了五言诗比起四言诗是一个进步,而七言诗表现的空间比起五言又大多了。
这样的体裁变换,很容易引起“大话语文”“Q版语文”的指责,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只要让课堂活色生香,只要学生喜闻乐见,这样的“脑筋急转弯”多一些又有何妨?有了这样不同的改写版本,学生的思维就回避了对单一方面、同一对象的关照,他们就明白原来语文的形式如此丰富多彩,语文的外延如此阔大。
五、在内容置换中嫁接创新意识
教学白居易的小令《忆江南(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我别出心裁地置换了内容,把“江南好”改为“枞阳好”系列:
枞阳好,史丹久垂名。汉武射蛟留胜迹,陶公运甓惜分阴。景仰惜阴亭。
枞阳好,旧地仍鲜妍。白鹤峰前添翡翠,莲花湖畔系渔舟。烟景似天然。
枞阳好,美景话浮山。水面浮山山浮水,天底有洞洞有天。风景美人喧。
枞阳好,还有月儿湖。两两鸳鸯争窈窕,双双鸥鹭赛沉浮。梢后好红蕖。
学生一看乐了,原来课本上的东西还可以这样改啊!我们本县的历史风景还可以套用这个形式来表达。我引导学生分析了这个小令的总分总的结构特点,明确了中间一联的对仗要求。于是尝试着让学生仿写,可先不考虑平仄的要求。学生大都当堂写出,有的写得相当不错。
枞中好,处处皆美景。背倚凤凰面莲湖,身在校园心天下。鸿鹄飞云上。(赵越)
枞阳好,美景一湖收。三月垂柳岸上走,六月荷花湖中游。烟景似天然。(唐欣)
白荡好,螃蟹真不少。青壳白肚划碧波,横行霸道战水草。只是吃不饱。(陶洁)
她教拳是非常严格的,我因为和她极熟,平时说话就有些没大没小,但练起拳来却丝毫不敢马虎偷懒。记得在站三体式时,我的小手指总习惯性地翘着,说了几次还没有改过来,她就偷偷拿起了一个小木棍趁我不备狠狠地敲了一下,说也怪;从此还真就改过来了。还有时,她会在你站三体式时突然从后面用脚踹你的膝盖窝,如果你不是全神贯注地蹬住地的话,就会一下子跪在地上。她说:“你们现在学拳可自由多了,舒服多了,从前老先生的时候,老师教什么学生就练什么,老师要不教新的,学生决不敢说您教我点别的吧。李洛能跟戴龙邦学了三年,只学了一趟劈拳和牛趟连环拳,哪像你们现在,三天学一趟,五天又一趟,没两个月就把形意拳全胡噜完了。”我当然理解她的意思,是希望我把基础打得越扎实越好。我说:“我们要是没有别的事,能整天跟着您练,我们也犯不上着急。可现在不行,说不定什么时候一上课就没时间了,只能先吞下去再慢慢消化了。”她一想也有道理,以后我们再让她教新的也就不再说什么了。事实证明,这样的好日子只维持到 1969年的夏天。前后两年半的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可以说是我练拳的黄金时代,现在想起仍留恋不止。从那以后,我就离开了北京,直到十年后才回来。
在“”期间经常到她那里来学拳的没有几个人,除我外,还有刘树林、刘树春兄弟、老韩(名字忘了,是张振华的表兄)和她的侄女孙叔容,后期有胡席圃胡师爷的弟子于季方。当时能找到她学拳的人,都是跟孙家有些特殊关系的。刘氏兄弟的表兄李梦庚是解放前就拜孙存周先生的弟子,而李的妻妹祖雅谊也是存周先生的磕头弟子,所以刘家和孙家也是几十年的世交了。老韩是定兴人,而孙家和定兴的渊源颇深,具体是什么关系我记不得了,总之,老韩管她叫“师爷”,学拳是在张振华之前,而振华后来却拜了她为师,等于把自己长了一辈上去。刘树春是里面最小的,当时只上五年级,是他的堂兄树林带来的。树林长我一岁,在很小的时候就因李梦庚的关系跟着孙存周先生天天在北海练拳,存周先生故去后他就找到师爷爷,继续学习。记得师爷爷当初对树林说:“你是我二哥的徒弟,我不能让别人说我捡他的徒弟,你不必再拜我了,就叫我师姑好了,我替我二哥教你,也算是对我二哥的纪念。”“”期间树林没有下乡,在家里呆着,就整天在师爷爷处练拳。他和树春是亲叔伯兄弟,那时树春小,见他练拳很羡慕,就缠着他要学,他说那就不如直接让师姑教你了,于是就引见给了师爷爷。师爷爷一看他聪明伶俐,年龄又小,以前什么都没练过,教什么就是什么,不用去改毛病,可塑性极强,就很喜欢。可以说,在她的诸多弟子中,只有树春是从小、从基本功开始跟她学出来的,模仿力、记忆力极佳,打出来的式子规范、好看,据她说是“深肖朕躬”,很得她的喜爱。由于树春身体灵活柔韧,天生没有拙力,她就让树春在太极、八卦上多下功夫,特别是八卦变掌变剑,很教了一些别人不会的东西。应该公正地说,树春是所有她的弟子里得到的东西最多的。
在学拳之余,她也经常趁着兴致讲一些武术界的掌故,一般都是聊天中我们问到那里了,就引出了她的话头。讲得最多的当然是孙禄堂老先生的轶事,怎么从小家贫;怎么酷爱练拳;怎么喝凉水吃地瓜叶子也坚持练拳;怎么手揽马尾日行百余里;怎么为族人出头动手打起来,把两根一丈多长的白蜡杆打成一尺长的棒槌,而同时把对方上百人都点穴倒在地上;怎么三丈宽的河一跃而过;怎么在故宫的墙上走了五步;怎么打日本和俄国的大力士;怎么赈济家乡灾民;怎么在赈灾义演上打明劲杂式捶,一个三盘落地连胡子都炸起来等等。记得她曾讲过,有一次她和父亲在屋里推手,被父亲随手一划整个人就腾空而起,一直向着屋中央的火炉飞去,这时她心中想“完了完了”,可不知怎么,身子还没落地又被一股风卷了回来,轻轻落到了原地。坐在一旁看的母亲也吓了一跳,埋怨说太危险,可老先生说:“我能发她出去就能把她收回来。”她也曾评论父亲和二哥的功夫差距,说:“老先生打人让你觉不出来,不疼,而我二哥打人疼。”她与二哥存周先生虽然长期不和,但那只是家务事,唇齿之争而已,她对存周先生的功夫还是非常敬佩的,曾不止一次地说,“若是我二哥还在,天下就没有人敢说孙氏拳个“不”字,要不然他非找上门去把人打了不可”。还讲到过上海某师兄搬进新居在家请客,席间请存周先生给大家表演一下,于是存周先生就提着长衫在雪白的墙上走出了三个脚印,这位师兄当即对家人说这三个脚印不许擦掉,留着当纪念。也讲过当初存周先生是如何刻苦练拳的。据说他在上海时,夏天非常的热,人不动都酷热难忍,何况再练拳。而存周先生嫌总擦汗太麻烦,就把洗澡盆里放满水,自己关起门赤身在屋里练,热得受不了就在澡盆里泡一泡,然后接着练。就这样一天练10多个小时。她还讲到过存周先生曾托着50斤的铁枪转八卦。记得说到这里时她曾非常感慨地说:“你们现在谁能这么下功夫呢?现在的人,还没有练到三个月就问什么时候就能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