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范文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

第1篇: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范文

关键词:管理科学工程;研究热点;比较分析中图分类号:C931

一般认为,国外和我国管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国外的三个阶段分别是科学管理、行为科学和管理丛林,而我国管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的是初创、重建发展和繁荣三个不同阶段。二者的起止时间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却有很大差异。时间上,国内研究要比国外晚20-50年;内容上,国内基本上是在学习引进西方的理论和方法。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技术和知识资本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丰富了管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并带来管理方式新的变革,给我国管理科学研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1]。随着理论研究自身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旧的领域在逐渐淘汰,而许多新的领域已诞生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样,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出现时间、热点形成的原因也在不断变化。

1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

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代码可以看出国外对管理科学的理解与我国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理解比较一致。它主要是指通过吸收、改造、转换其它学科如运筹学、数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为管理科学其它两个领域提供合适的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和基本手段[3]。

1.1 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

本文首先通过因子分析[4]和其他有关资料,选定了有代表性的59种国外期刊;然后通过关键词检索的方法统计了1990年-2000年这些期刊被SCI和SSCI收录的全部论文[5]。

从总量来看,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决策与对策理论、组织理论、运筹与管理;其次是信息技术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评估技术、复杂性研究和一般管理理论;而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预测技术、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工业工程等领域论文数量相对少得多(见图1)。出现上述研究格局是因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70年代,国外管理科学的研究重点在于运用运筹学、系统工程等数量分析方法来提高决策的精确度和管理的效率,这些领域一贯以来都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资助。而工业工程、预测技术、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则更多的被从工程角度和经济学角度进行研究;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如果得不到新的学科的支持和工具的改造,其研究力量则会逐渐变弱。

从纵向的历史变化规律来看,所有领域的论文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990年到1992年,论文数量增长最快,随后就进入一个平均量比较平稳的增长时期。论文数量增长最快的领域有决策与对策理论、组织理论和运筹与管理。而从发展的趋势来看,运筹与管理、信息技术和管理仍将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继续保持上升的态势。

图1 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论文总量图

1.2 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

在考察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时,本文综合了四个方面的材料:一是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认定的18种期刊;二是在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针对重要管理学术期刊进行的调查结果;三是2000年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四是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提供的中文核心期刊。根据这些材料,确定了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44种专业性学术期刊。

本文通过关键词检索,对所有这44种期刊在1994年到2000年间被中国期刊网收录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6]。

从总量来看,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信息技术与管理和管理系统工程,其次是预测技术、评估技术、运筹与管理。管理科学与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和复杂性研究则在20篇以下,尚未成为主流(见图2)。出现这种格局的原因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和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已得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界的重视,并且在企业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和政府信息化等方面已能与实践很好的结合,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系统论的产生在国外已经有一个世纪之久,虽然在国内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研究领域,但在与管理问题相结合方面,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并且持续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产生;预测技术、评估技术、运筹与管理等传统的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在解决新的企业管理和社会经济问题时,得到了检验和新的发展。

从纵向的历史变化规律来看,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信息技术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预测技术和评估技术增幅最大。最近三年,管理系统工程、预测技术和组织理论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可以预见它们仍将是未来几年的主要研究领域。此外,大部分领域的论文数量增长都不是很平稳,落差比较大,可能是由于受到诸如政府政策、资助环境的影响太大,这对于一个学科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剔除掉这些影响,我们还发现,1996年和1999年分别是研究论文数量增长的波峰期。由此在没有更长时间序列资料作为实证的情况下,推测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周期大体上是3年。这也提醒我国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资助机构,在制定资助计划时应该最少覆盖3年以上。

2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问题的比较分析

“研究热点”反映着某一个时段内,学术界对于一些特定问题或领域的关注程度。对于理论研究来说,这一关注程度指标同样可以用这一领域内的情况或相关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来反映。热点问题是随着理论研究的进展和社会实践的需要变迁的。

根据热点问题形成的来源不同,可以把热点问题分为来源于实践的热点和理论发展自身形成的热点;根据热点持续的时间长短,热点问题可以分为持续的研究热点、前一段的研究热点和当前的研究热点;根据热点问题的地域差异,可以把热点问题分为国外的热点问题、国内的热点问题和共同的热点问题。

图2 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论文总量图

2.1 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

研究热点问题和研究的主流领域有惊人的同一性。通过对国外1990-2000年的研究论文分析,得出其主要研究热点问题如表1。

表1: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领域 国外研究热点问题

一般管理理论 知识管理、团队管理及信息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系统的哲学属性

运筹与管理 随机多目标问题及算法、生产系统的调度优化、网络冲突分析和资源罪优分析、交互式组和优化、金融/保险市场的定价模型

决策与对策理论 多目标决策、不确定性方法、神经网络、多参与主体信息不对称决策问题、风险和微机决策分析

组织理论 组织变革与创新、网络组织的组织结构、组织行为、知识经济及经济全球化对传统组织的影响

管理系统工程 系统分析方法、模拟技术

评估技术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造、评估技术在项目投资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应用

工业工程 并行工程、供应链、人因工程

信息技术与管理 面向应用的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数据挖掘、信息系统开发的全面质量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可扩展数据库模型

复杂性研究 混沌理论、量子理论和复杂策略的模仿

2.2 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管理科学理论逐步渗透到我国的社会实践中来,并在我国的管理实践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引起我国理论界与决策界的高度重视。

通过对我国1994-2000年的重要研究论文和最近3年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与发展管理》、《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软科学》的全部论文进行分析,研究热点见表2。

表2: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领域 国内研究热点问题

一般管理理论 人本管理理论、人性假设及管理研究方法论、管理模式的研究、知识管理的初步理论、基于知识的管理激励

运筹与管理 动态规划、线性规划、生产系统库存优化理论、多重运输调度算法、各种限制条件下的排队系统

决策与对策理论 实际管理问题的决策模型、群体决策(委员会决策)问题研究、决策准则、多目标决策、模糊决策、公共选择的方式及决策规则的选择、可拓学在决策中的应用、事元、物元分析与决策过程、博弈分析

组织理论 组织结构、组织变革、基于流程和信息技术的组织再造、虚拟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

管理系统工程 管理系统分析方法、系统最优控制、网络计划技术、灰色系统与灰色理论、系统效能分析、系统模拟与仿真方法

评估技术 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灰色关联评价模型、模糊评判、数据包络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风险评估、具体对象的效益与竞争力等指标的评估

预测技术 神经网络预测方法、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模糊预测、数据包络模型、因子分析、灰色预测、遗传算法

数量经济分析方法 经济计量模型、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统计方法、投入产出模型、生产要素对经济效益的贡献分析、一般均衡分析

工业工程 敏捷制造、ERP、并行工程、生产调度模型、先进制造技术及其评价、质量成本模式研究、制造系统的可靠性研究、供应链管理、先进制造系统的抓钩排序问题

信息技术与管理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模式与安全研究、组织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挖掘技术

复杂性研究 灰色系统、集对分析、复杂系统的分析方法、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研究、混沌理论、非线性复杂经济系统

2.3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的比较

通过分别对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它们的异同点(见表3)。

可以看出,管理系统工程、信息技术与管理和运筹与管理是国内外共同的主要研究内容。持续的研究热点将集中在这些领域。决策与对策理论、组织理论是国外当前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预见,受国外的影响,国内未来3-5年内在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将大量出现。

表3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内容的比较

国外的主要研究内容(前5位) 我国的主要研究内容(前5位)

决策与对策理论 信息技术与管理

组织理论 管理系统工程

运筹与管理 预测技术

信息技术与管理 评估技术

管理系统工程 运筹与管理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的差异比较大,即使是共同的热点问题,研究侧重点也不同。如线性规划,国外的重点是随机多目标优化问题[9],而国内的重点是传统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算法和应用;此外,在热点问题的形成来源来看,国外基本上来源于管理实践和其他学科的启示上,而国内则更多的是应用国外理论结合我国国情来解决管理问题(见表4)。

表4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的比较

类型 问题 特征说明

国内外共同的热点问题 线性规划、优化理论、决策模型组织结构、组织学习、系统分析方法、决策支持系统、并行工程、电子商务[10]、数据挖掘 经典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在与实际管理问题相结合的过程中,得到了国内外研究的共同重视。

国外热点问题,国内尚未成为热点问题 复杂性研究[11]、供应链与价值链、知识管理、虚拟组织、绩效评估技术、复杂决策问题的博弈分析、风险管理 在前沿的研究问题上,国内要落后于国外。

国外非研究热点,国内为研究热点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敏捷制造、神经网络预测方法、预测模型、评估指标体系 国外前些时候的研究热点,在国内有很强的应用背景,所以成为研究热点。

此外,在其他方面的差异还包括:

(1)知识管理、复杂性研究[12]等国外研究热点,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而在我国则引入的时间不长,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13]。

(2)对于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和行为理论、数量经济分析方法等国内外研究成果日益减少的领域,如果不借助其他学科的方法加以改造,将难以继续引起学术理论界的重视。

(3)国内关于一般管理理论、组织理论等一般理论的研究,主要是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现在,我们已基本了解了国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状况,所以对这些理论的介绍在国内不会成为热点,但其应用研究在国内还有前景。

(4)在信息技术与管理、决策与对策理论等领域,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的差距最小。

3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问题比较的启示

(1) 研究的主流领域越来越多地受到信息技术、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或者说,这些新技术、新的时代特征给管理研究主流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突破。

(2) 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有些研究领域要逐渐被淘汰,像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同时也会出现新的研究领域,如复杂性研究和电子商务等。这就要求国内研究主体要跟踪最新研究动向,培养发现研究热点的敏感性。

(3) 研究的热点问题大多来自管理实践的需要,即问题导向,注重技术和可操作性。这要求国内研究主体更多地关注管理实践,而不是为研究而研究。

(4) 国内的研究热点普遍地落后于国外,但也有自己领先的领域,如工业工程。

(5) 国内的资助机构应加强对研究热点问题的资助,因为研究热点与管理实践联系得最紧密,而且也容易在管理实践中产生效益。特别是那些国内外共同的研究热点,其所在领域将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起到示范作用。

(6) 国内研究热点的形成,基本上有两个前提:一是国外已经是研究热点,国内研究主体加以介绍和引入,结合国内实际,形成研究热点,如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二是国内出于国家政策的需要,由政府大力推动而形成研究热点,如复杂性研究。

(7) 从内容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的管理科学基本上处在借鉴应用的阶段,根据中国的管理实践提炼出自成一体的管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还不多。

参考文献

[1] 席酉民.21世纪的管理与管理研究[J].软科学研究,1997,(12).

[2] 管理科学学科代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2000年《项目指南》[D].2000,(4).

[3] 成思危.中国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与发展重点选择[J].管理科学学报,2000,(1).

[4] 汪寿阳,金碧辉.SCI、SSCI与管理科学期刊[J].管理科学学报,2000,(12).

[5] WebofScience:wos.isiglobalnet.com,wos.isitrial.com[DB/OL].2001.

[6] 中国期刊网:cnki.net/[DB/OL].2001.

[7] ArenierMJ,HourryL,SweeneyMary.Sciencesoftheartifi cialandknowledgeproduction:thecrucialroleofinterventionresearchinmanagementsciences[J].DesignIssues,1999,15(2):16-55.

[8] SrinivasanA,SundaramD.Anobjectrelationalapproachforthedesignofdecisionsupportsystems[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2000,127(3):594-610.

[9] BruscoMJ,StahlS.AnInteractivemultiobjectiveprogram mingapproachtocombinatorialdataanalysis[J].Psychome trika,2001,66(1):5-24.

[10]金碧辉.国内外管理科学的研究热点问题比较[J].管理科学文摘,2000.

[11]SharonNovak,StevenDEppinger.Sourcingbydesign:productcomplixityandthesupplychain[J].ManagementScience,2001,(1).

第2篇: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范文

席酉民教授1982年于陕西机械学院取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84年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系统工程硕士学位,1987年于西安交通大学获我国大陆第一个管理工程博士学位,1993年成为我国管理工程领域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曾多次赴加拿大、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开展合作研究和讲学。席酉民教授现担任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教授,陕西MBA学院常务副院长;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西安交大航空航天学院院长,西安交大城市学院创立院长等。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工商管理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兼管理学科部常务副主任,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商管理学科顾问和评审专家,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兼任《管理学家》主编以及多家学术期刊编委。

席酉民教授从事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二十多年,尝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自2004年起代表西安交大与利物浦大学合作筹建我国第一所以理、工、管起步,中外强强合作办学的院校——西交利物浦大学,2008年开始担任执行校长至今。在席酉民教授的领导下,西交利物浦大学已初步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大学办学和发展道路,提出并实践的独特大学理念、五星育人模式、大学管理哲学与技术、知识组织架构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西交利物浦大学被媒体誉为“中外合作大学的标杆”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路者”。席酉民教授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及“中国教育十大年度人物”等。

二、研究领域

席酉民教授长期从事大型工程评估与决策、战略管理及政策分析、管理行为与领导等领域的研究。在对复杂社会经济技术系统运行过程长期研究的基础上,于20年前总结提出了复杂系统运行和控制的“和谐理论”,并将其发展成围绕“和谐主题”以“和”的环境“诱导演化”与以“谐”的规范“优化设计”的“双机制”耦合的、融汇了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和谐管理理论”,以处理传统管理模式难以应对的复杂管理问题,并运用在各级各类组织管理中。

在大型能源工程规划、评价、决策和招投标机制研究及应用方面,先后参与长江三峡工程综合评价、经济论证、决策分析研究近二十年,还参加了能源规划、南海油气田开发论证等,建立了大型工程综合评价模型、动态投资经济分析模型、多目标会话式决策分析模型等。在大型复杂系统决策支持及DSS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提出了一套“问题导向、环境依赖”的DSS研究与开发理论和技术,并出版专著《决策支持系统理论与实践》。

近年来,主要从事本土领导与管理理论研究,通过透视本土独特的领导、战略和组织现象,发展本土领导、战略和组织理论。在研究上打破当前在管理学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实证主义局限性,特别注重质性研究在构建本土管理理论中的运用。

三、研究成果

席酉民教授已培养硕士、博士生100余名,主持和参加各类科研课题60余项,其中国家攻关、重大、重点项目3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3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余项,并获得“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以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等综合性奖励。

四、主要论著

1、和谐管理理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

2、经济管理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3、管理之道(系列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4、战略与变革(管理思想大系系列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5、中国高级工商管理丛书·CEO领导科学与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6、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决策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6年第1期。

7、“方法导向”与“问题导向”——谈系统工程研究思路,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7年第1期。

8、重大决策的三级协调模型,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9、支持决策全过程的DSS体系,系统工程,1992年第1期。

10、论中国企业理论研究,管理工程学报,1995年第1期。

11、不对等契约关系与国有企业改革,管理科学学报,1998年第1期。

12、新世纪:中国管理科学界的挑战、机遇与对策,管理科学学报,2000年第1期。

13、面向复杂性:和谐管理理论的概念、原则及框架,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第4期。

第3篇: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范文

医疗行业则是一个以患者为中心,多方参与,耗资巨大且快速增长,社会期望值极高的复杂系统。医学专家更多专注于救治患者,而工业工程专家致力于研究复杂系统,两者的结合能够促进医疗系统的优化和持续改善,提供科学化决策支持,为社会提供更加安全、优质、高效、公平的医疗服务。

现今,工业工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医院运作管理、临床政策和公共卫生政策支持。

在医院运作管理方面,工业工程涉及的问题不仅包括优化医院诊室布局,改善门诊患者就医流程和完善入、出、转院服务流程,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质量,落实医疗安全措施的问题。同时,还在医院绩效评估以及在解决具体部门,如急诊部门、手术部门、ICU部门等出现的运作管理问题方面,工业工程均可为医院管理水平提高作出贡献。

在临床决策中,结合循证医学、转化医学和个体化医学中的理念,工业工程学者正在从事慢性病的预防、筛查、监控以及优化诊疗各阶段的相关研究。通过某种疾病不同筛查、治疗方案结合卫生经济学的比较和评估,为考虑国民经济能力的疾病预防和诊疗指南的科学化制订以及更新提供决策支持,从而减轻社会和个人的负担。

第4篇: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范文

【摘要】企业现代化是我国工业发展的趋势,工业在发展我国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企业要发展必须依靠先进科学技术,现代企业发展必须应用现代工程技术,工业工程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提高企业的发展,为我国企业与世界企业接轨提供了技术保障,为我国企业早日实现现代化发展进程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工业工程 现代企业 应用研究

工业工程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心出现的一门科学,实际上,19 世纪后期就已经提出了工业工程的整体概念,但是一直到 20世纪 20 年代这门科学才正式出现,随整个社会的发展,其也被应用在了更多领域,企业管理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其在企业中的应用对企业而言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1工业工程的概念

工业工程曾经在国外的某工业工程学会被定义为:设计、改进以及运用整个系统的一门科学,其通过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数学等技巧和专门知识的利用,再加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和原理,从而对相关系统中所获得的效果M行规划、预测和评估!通过上述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只要有动作出现,那么所有的不管是人类也好,还是非人类也好,都能够对工业工程的原理和原则进行应用!比如其中的动作连贯性分析,我们都知道人类的任何一种动作都存在着连贯性,所以如果仔细分析各个动作,就能够将其分解成一个个细微的单元!同时还可以对可以连接的动作进行合并,将不必要的动作删除,这样就能够实现省时省工、动作经济以及工作简化的目标。

总之,工业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由信息、能源、设备、物料以及人等共同组成的集成系统,其能够对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工程技术等方法和理论等各种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从而能够开展创新、改进、管理、设计以及规划等各种活动,最终能够实现提升效益、提升质量以及降低成本的目的。

2工业工程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的桥梁

作为对管理科学和工程学起到衔接作用的一门新兴科学,工业工程目前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很多人认为,工业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电机工程+机械工程+::),管理。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工业工程主要是利用工程师的方法将与管理和工程有关的问题解决掉。比如一个精于管理的人和一个纯粹研究制造的人在工厂里常常会出现无法沟通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工业工程师与两者进行沟通。

3工业工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3.1 IE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作用

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影响企业效益提高和经济运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大而全”、“小而全”和重复建设,是当前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突出表现,也是我国经济素质和效益低下的重要根源。

要解决“大而全”、“小而全”和重复建设等严重问题,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搞新工程项目建设,还是压缩淘汰落后富余的生产能力;无论是开发新产品,还是技术改造,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主要靠市场去调节,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促使企业资源不断地流向有市场需求、耗能少、效益高的工程项目和产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体系作保证,才不会“丢三拉四”,才不会导致工程建设质量不过关和新建项目投产之日就是亏损之时等严重浪费国家资源的局面。这套科学的方法体系就是工业工程(IE)方法体系。

IE要求任何工程项目建设(包括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的全过程一般分为3个主要时期:投资前时期,包括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评价和决策4个阶段;投资时期,包括谈判和签订合同(招投标)、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安装、试运转等4个阶段;生产时期。这3个时期的各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程序和方法。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现在的问题不是需不需要这套科学的程序和方法的问题,而是用不用、怎么用的问题,用好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就大有希望,产业结构调整成功的可靠性就大大增加。

3.2IE在科学实现下岗再就业上的作用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下岗再就业是关系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扭亏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各企业职工最敏感的问题,也是国有企业领导最棘手的问题,棘手的症结是不知道如何和科学规范地搞这项工作,搞得不好就会影响企业职工的情绪,导致企业不稳定,从而阻碍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是不是难搞、棘手,就不搞了呢?回答是否定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完成任何一项工作、事业,都必然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况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全党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一定要坚定信心坚持下去。真正要将下岗分流再就业工程向纵深方向推进,就必须科学实行以岗定人,按产定员,建立新的再就业培训机制。

总之,在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工业工程的定义具有越来越广泛的涉及面,而且其在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充分的应用工业工程的方法和理念,从而能够全面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1]孙媛媛.关于工业工程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04)

[2]江志斌.论新时期工业工程学科发展[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5(01)

[3]周康,孙志卓.工业工程与信息化集成创新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5(04)

[4]黄毅敏,齐二石.工业工程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发展困境与路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04)

第5篇: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范文

【关键词】软件工程;特点需求;开发维护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5)01-0079-02

一、软件工程概述

软件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逻辑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开发软件的工程,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过程化方法去开发和维护软件,以及如何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软件工程之所以被如此重视,主要是因为它借鉴可以传统工程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实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算法。计算机科学、数学用于构建模型与算法;工程科学用于制定规范、设计范型、评估成本及确定权衡:管理科学用于计划、资源、质量、成本等管理。

计算机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与软件工程紧密相关的就是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软件的应用涉及到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办公软件、各类操作系统、网络游戏等,还有各个行业部门(工业、农业、银行、航空、政府部门等)都少不了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带有各种不同功能的软件被大面积使用,改变了生活和办公的方式和效率,并有效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软件工程的特性

目前,许多产品在设计之初把控制设计软件和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在设计过程中,软件在整个系统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软件的特性也影响着产品最终的特性。通常情况下,软件待处理的问题都是极具复杂性的,如果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而是把它当作是单个的整体来分析的话就会加大处理的难度。人们比较习惯将问题分为不同的区块,各区块之间有着某种通信关系。这种模式显然不能很好解决问题的复杂性,但可以将问题的复杂程度得到合理的控制。软件的设计要以现实条件作为基础和参考。

现实生活工作的环境和对象是发展变化的,因此软件也要适应现实世界的变化并做出相应调整,这样才能满足日常需要。此外,软件在开发时应该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做出预测,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还要对其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知名软件都会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版本升级的原因。

三、计算机软件工程的需求分析需求,是一个常见的计算机相关学科和领域的专业诃汇,对于它的理解有不尽相同

在不同的领域或者不同的部门,需求可以被理解为对系统提供的服务,或者对系统进行约束的抽象描述;有时,它也被认为是对系统功能进行较为详尽的形式化的描述。总之,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最为重要的,就是需求应该能够明显地反映出客户,对软件系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需要。计算软件需求分析是软件生存周期中,重要的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只有通过软件需求分析才能,把软件性能和功能的总体概念描述为,具体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进而建立软件开发的基础。软件需求分析也是一个不断认识和逐步的过程,在该过程中能将软件计划阶段所确定的,软件范围逐步细化到可详细定义的程度,并分析和提出各种不同的软件元素然后,为这些元素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法制定软件的,需求规格说明不仅是软件开发者的任务,而且用户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软件工程需求分析管理方法为指导,促进教育软件开发的实用性软件工程学科中,为保证本开发出的软件产品和软件项目被市场接受,满足客户实用需求,在进行软件开发前,会通过一定的用户需求分析管理方法来明确软件应达到的目标,对系统目标做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保证开发出的软件在以需求分析活动的受控状态下进行。同样,在教育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应以软件工程需求分析管理方法为指导,促进教育软件开发的实用性。

1、软件的使用对象分析软件的使用对象分析,即在软件在设计开发之前要明确使用软件的对象,软件实际应用的具体环境。目前,许多学校普遍反映教育软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局限性很大,比较混乱,在应用上存在不少不足之处,教学也因此受到一定影响。 因此,教育软件的开发要深入了解和考虑教材、教师、学生、环境等要素,保证教育软件要适应师生共同的需要

2、软件的性能需求分析良好的软件性能,是保证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为了更有效地开发教育软件,使其在质量、效益、性能等方面有更强的保证,并充分软件教学的优势,避免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工作,保障教学功能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在软件开发前,应组织教师、学生、软件开发工程师共同探讨,结合课程体系,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质量要求,列出对软件有各种性能要求的功能,在了解用户对软件的性能需求是什么之后,综合考虑,从众多的业务中提取出用户核心的、主要的、急需的性能,进一步缩小用户对软件项目或产品提出的需求目标和范围,然后展开具体开发工作,促进开发的软件满足用户的需求。

3、软件的辅助教学目标分析尽管教育软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但教育软件总归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并不能完全取代课堂教学。因此,在软件开发之前,应合理定位软件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和所要实现的辅助教学目标,对所有辅助教学内容重点进行归纳概括,总结相关的知识点,并实例的选材上、内容的安排、深浅层次的把握上突出特色和重点,从而实现软件的针对性开发。

四、以软件工程成本控制管理理念为指导,促进教育软件开发的经济性,软件工程中普遍溶有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管理理念

教育软件开发多数是非商业化的开发模式,部分学校在软件建设资金上存在一定的不足现象,成本控制就显得愈加重要。因此,在教育软件开发中可充分应用软件工程中的成本管理理念,促进教育软件开发的经济性。

1、整理用户需求,估算成本软件开发成本估算主要指,软件开发过程中所花费的工作量及相应的代价。用户对软件的需求与软件的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和能源消耗成本密切相关。因此,在软件开发成本估算中,应根据软件甩户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分布的层次、基本内容框架、交互类型、交互方式,进行软件设计方案的技术评估,确定软件开发所需的构件,进一步估算软件成本和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2、融入软件工程软件复用管理理念,控制成本软件复用(Softwa re Reuse)是将已有软件的各种有关知识用于建立新的软件,以缩减软件开发和维护费用的成本控制方法。在教育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通过运用软件工程中的软件复用管理理念,根据教育应用领域的特征和相似性,对已有软件成份的可复用性进行预测。当已有软件成份的可复用价值得到确认后,再开展软件开发工作。这样通过对已有软件成份和待开发软件成份的优化重组,可在深入分析用户需求基础上建立可服用的软件服用管理体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软件开发的成功率,降低学校信息化投资的成本,缩短建设周期。

五、以软件工程应用维护技术指导,促进教育软件开发的效益

在软件工程领域,开发出的软件交付用户使用后,都有一套完整的用户手指导说明书,对软件应用过程中的操作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提供维护服务办法和升级措施。同样,在教育软件开发过程中,也应遵循软件工程学的原理,保证软件应用阶段产生的效益能够满足可维护性的要求。因此,教育软件的开发应以软件工程应用维护技术指导,促进教育软件开发的效益性。

一是适应性维护。适应性维护是软件在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新的系统,为促进软件产品在新的环境下仍能高效使用,应常对软件进行系统改造和更新。

二是完善性维护。完善性维护是软件系统在运行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故障和错误,维护人员应对系统进行必要的完善。对软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维修,同时,对软件使用过程中用户提出的新的功能及性能要求进行扩充,保证其应用效益。

三是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是为避免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而产生维修费用,延长软件的使用寿命而采取的一系列计划维护措施,实现对软件的异状进行早期发现和早期维护,保证其正常运用。

参考文献:

[1]王丽娟:《软件复用技术及其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中山大学学报论坛》2004年第24卷第1期。

[2] 文俊浩,徐玲,杨丹.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05.1:31~32

第6篇: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范文

关键词:软件工程 计算机领域 程序设计 开发工具 设计模式 生命周期、软件开发

1 概述

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过程化方法去开发和维护软件,以及如何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的学科。这一学科包括许多的内容,具体来讲有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当今社会,网络化迅速发展,软件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现在比较普遍的软件有电子邮件,人机界面,办公套件,操作系统,游戏等。目前,基本上每个行业都会某种程度的运用到计算机软件。这些应用对于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我们究竟是将软件的开发看成一门科学,还是将其看成是一门工程,关于这个问题已经讨论了很长时间了。事实上,软件的开发具备这两者的特征。但是我们不能将二者混淆了。大多数人认为软件工程基于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就像是传统意义上的工程学之于物理和化学。在世界各个国家,尤其是美国大约有40%的软件工程师都有计算机科学的学位。他们可能不经常运用到计算机科学上的知识,但是会经常运用到软件工程上的知识。许多应用都需要软件工程,在软件开发的许多程序中也需要软件工程。软件工程的主要作用就是指导软件项目的方方面面。在软件工程中,软件开发与各种市场活动紧密相连。软件工程的方法学认为程序员在开发软件的时候是处在一个团队中的,而且在编写程序时要符合软件的需求,设计,以及客户的利益。

伴随着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软件开发过程也在不断的改进。从早期的瀑布式(Waterfall)的开发模型直到最近开始兴起的敏捷开发方法(Agile),表现出来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软件产业对于开发过程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变化,对于各种类型项目的理解方法也在发生着变化。在美国曾经有权威机构对软件组织的绩效做过评估,所得到结论是:软件工程的专业分工不足,是造成品质低落、时程延误、预算超支的最关键因素。2003年,The Standish Group年度报告指出,在他们调查的13522个专案中,有66%的软件专案失败、82%超出时程、48%推出时缺乏必需的功能,总计约550亿美元浪费在不良的计划、预算或软件估算上。

2 软件工程的需求分析

有一种观点认为软件工程是学习怎么做软件的,对吧?我认为,这种观点算对,但不是全对。得到一个软件产品,自然是软件工程的目的所在,但是软件工程所包含的却不仅仅是这些。就拿软件业界比较常见的例子来给大家讲一下,这个例子就是盖房子,我们盖房子,是不是就买块地,然后准备好建材,就哐当哐当地开始建房子了呢?大家明白不是这样,要建好一座房子,先要对土地进行测量勘察,确定可以在上面建房屋,之后还得先规划出整个房子的蓝图来,接下来才是对根据蓝图开始建房子。建好房子后,还得经过一些检测,比如甲醛有没有超标啊,包工头有没有偷工减料啊,这些都合格之后才能交付使用。于是有人入住了,住久了,发现浴室漏水,那就得修补一下。再住久了,住了几十年,房子旧得不成样子了,这时候它的寿命也到了终点了。

软件工程之所以叫软件工程,就是因为它使用了工程学方法来帮助软件开发,建筑也是一门工程学,所以它们之间是会有些共通之处的,不信?请看:首先,我们在对土地进行测量勘察的时候,是在确定它是否适宜建房子,在软件工程上来讲,这个术语叫“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的任务就是确定开发这个软件是否在技术上可以做到,在资金上有充足支持,在市场上能够受欢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可以继续下一步的开发步骤。规划出房子的蓝图,在软件工程上被分为两个过程:“需求分析”、“设计”。需求分析就是得到软件需要做什么,需要实现什么功能。而设计就是告诉开发人员怎么实现这些功能。也就是规划出软件的一个蓝图,在“编码”阶段再对其进行实现,这就对应着建房的关键阶段,就是按照蓝图盖好房子啦。房子在入住前需要检测是否合格,软件在交付给用户使用的时候自然也需要检测是否合格,这个阶段叫做“测试”。检测合格了,那就可以交付给用户使用,在市场上销售。软件不可能完美无缺,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某些问题,这时候就要将问题提交给软件开发人员,修复问题,这个阶段就是软件过程中的“维护”阶段。过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这软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了,那么就可以正式宣告这软件寿终正寝了,至此,软件的生命周期才正式结束。

我们还要注意,软件生命周期包括制定计划、需求分析和定义、软件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运行维护这六个阶段,是指一个计算机软件从功能确定、设计直到不再使用该软件的全过程。

软件工程,正是贯穿在一个软件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从开发某个软件的计划被提起或者立项,软件工程就开始发挥着作用,用自己的一套方法体系,来指导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因此软件工程不等于编程,编程只是软件工程整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已。据统计,在整个开发周期中,平均编码这个过程只占了整个周期的大约30%的时间。

第7篇: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范文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方式

在多年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工作中,深知开设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他不仅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也是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一次检验。为此,如何上好这门课程,让学生喜欢学、快乐用,是非常重要的。

1.《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特色

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技术。信息系统开发周期长、投资大、风险大,比一般技术工程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正因如此,也就决定了《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1综合性强、牵涉学科较多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了管理学、工程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电子通讯等相关知识等。比如,在系统的整体构建时,要体现管理科学的艺术性,要针对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解决要符合管理科学的要求,在具体构建《管理信息系统》时,要体现工程学的严密性,符合软件工程建设的规范,各阶段性文挡的形成要经过严格的认证,系统的结构要模块化以便于调试与维护,也便于系统开发的分工合作;在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时,要学会使用数学的方法,把一个现实世界的问题转化成一个数学模型,以便于计算机的实施。

1.2理论性强,学生易懂、难掌握

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学生上课听明白了,下课又糊涂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该课程偏重于理论层面的研究,而我们的学生基本不具备社会实践经验,对于企业或信息机构基本上是一无所知,不理解为什么要采取这样或那样的管理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多举例,通过实例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学科的科学性与基本知识,要求做到教师举一,学生能反三。

2.《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难点

《管理信息系统》就是教学生如何开发应用软件,他的教学难点第一是难掌握,主要表现在学生不会用,不知道自己在设计信息系统软件时,如何运用这门课程;第二是相关知识点太多,学生知识面不够,对于第二点,如果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相关课程的教学应已完成,这样就没问题。《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课程有: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数据库等。而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生易懂、难做的情绪,主要要针对第一点来设计教学方法。

3.教学尝试

为了解决《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学生易懂难掌握的特点,在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很重要,如果照本宣科肯定不行,那就需要列举实例,让学生在“做中学”,并在“学中做”。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首先分析学生难入手的原因,一是对开发的软件需求分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正确理解和表达用户的应用需求是艰巨的任务,但常常被忽略;二是软件不是物理产品而是一种逻辑产品。从本质上讲,软件开发过程是开发人员的思考过程,对这样的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和进度控制有很大的难度。笔者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已经尝试过项目教学法,现在此谈谈本人的体会。

3.1《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具体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项目是指为企事业单位实现信息化管理而开发的系统。

项目教学法要求通过师生共同制作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来完成教学任务。在《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教学过程中,必须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环节:

3.1.1确定项目内容

确定项目内容,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前提。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项目的选取十分关键,教师可以根据项目选择应该满足的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例如选取《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作为项目来实施,考虑到这个项目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既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以学生都熟悉的现实对象为材料,能充分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先给学生介绍项目教学法的内涵、要求以及应用在这门课程的优势,学生对这个能以主体的身份参与系统开发的教学方法很感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对学校日常管理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进行讨论,然后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分析,提出以系统登陆、学籍管理、班级管理、专业课程管理、成绩管理、奖惩管理、缴费管理、社团管理、毕业就业等九个子项目组成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总项目。这样,由师生共同完成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得到明确确定。

3.1.2明确项目分工,制订项目计划

项目内容确定后,就应该组织全班学生对每个子项目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力求每个学生都明确各个子项目的基本功能与设计要求,然后根据子项目确定项目组。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制定出本小组的项目计划。学生制定出来的项目计划,教师要认真把关,对计划中存在的问题,要召集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直到学生能够制订出可行的项目计划。

3.1.3实施项目计划

在确定好各组任务后,就开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与设计。按照项目计划;分三个阶段来实施《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前期各项目组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到学校各个部门收集相关的数据和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分析;中期的工作主要是对各个子项目进行设计和开发;后期的工作由各个项目组一起进行整合工作,把各自小组的子项目组合在一起,并且进行整个系统的试调和测试工作,直到系统成功运行。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工作,在必要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指导他们顺利地完成项目。

3.1.4检查评估

在完成整个项目设计后,要对项目进行检查、评价。首先,要求各项目组进行自评,看是否按照原来的项目计划展开,是否实现项目功能;其次,各项目组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让他们发现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促进相互学习和提高;最后,教师客观地从正面对各项目组进行评价,并对整个项目的完成给予比较高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和设计予以肯定。

3.1.5项目归档及应用

《学生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完成后,要进行归档工作,把学生设计的作品以及文档保存,并尽可能将项目推广到学校的各学生管理部门应用,检验项目的效果。在项目应用过程中,由于《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教学法需要不断探讨和积累经验,因此,教师应该随时注意联系使用系统的部门,及时收集反馈的信息,项目做得好与不足的地方都要认真做记录,为下一届更好组织项目教学法打好基础。

3.2实施项目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3.2.1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在现行高职教材中,一般都是为教师的教而设计,不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组织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并组织好讨论,让学生充分理解好理论知识再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项目教学法的实际,编写相关的实训教材,以解决选用教材难的问题。

3.2.2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

学生的知识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项目教学法的效果,因此,《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都安排在学生已较好地掌握相关的系统设计工具如VB、AsP、数据库等基本知识,如果学生对这些知识还没有掌握好,将很难实现对项目的顺利实施。此外,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优秀的学生带动学习自觉性差或学习方法欠缺的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勤学好问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团结互助的学习过程当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动手设计的能力。

3.2.3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

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有充分参与讨论和设计的机会,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者,能否以学生为中心,围绕项目来展开,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项目教学法能否取得成功。

3.2.4对项目实施的控制

《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应该对整个教学过程作精心设计,并对每一个步骤进行严格控制,掌握好内容开展与时间进度的关系。例如,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学生如果对项目内容不明确,将很难作出计划,而计划不能顺利展开,则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程,甚至使整个项目教学法失败。因此,教师要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对项目实施中的每一环节认真检查,确保项目实施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必要时可实行过程考核。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是解决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脱节问题的较好途径。通过让学生实施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使学生亲历了系统开发的过程,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实施项目教学法。

【参考文献】

[1]蒋友正.高校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5.

第8篇: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范文

【关键词】公共组织;绩效管理;工业工程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就要求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组织,在向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的同时,提高效率、缩减开支、降低管理成本。因此,公共组织绩效管理作为一项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在我国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中受到广泛的关注。

一、公共组织绩效管理发展及存在问题

(一)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含义

公共组织是指以生产公共产品和提供公益服务为目标的非营利机构,包括政府、学校、医院等部门。公共组织绩效管理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公共组织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对公共组织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

公共组织绩效管理有两个基本作用:(1)评价和考核功能,即通过根据管理的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社会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判断,对公共组织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2)改善和提高的功能,即在绩效评价和考核的基础上,对公共组织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提高公共组织运行的效率,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产出水平和产出质量的目标。

(二)国内外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将人类社会带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公共组织无论在数量上、规模上和组织结构上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公共组织运行低效率的问题日趋严重,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社会现实导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进行了一场被人们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政府改革。

这场改革使绩效管理与评估、成本与效率观念、顾客至上与服务意识、在政府等公共组织的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特别是从90年代初期以来,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关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专著和论文,如关于公共部门的标杆理论、无缝隙政府、政府全面质量管理和公共组织行为理论等,对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理论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我国学者在研究西方绩效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公共组织的特点,对公共组织绩效管理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相对完善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例如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卓越提出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理论的主体建构问题,详细分析了评估主体结构中所应包含的具体主体和结构。天津大学管理学院齐二石等提出了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综合评测模型。由于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核心与难点是建立科学、准确、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因此,国内外大部分学者主要从绩效管理的评价和考核的功能研究了如何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价理论体系,而对于公共组织绩效改善的理论研究较少,更没有提出相应的技术方法。

二、工业工程(IE)理论与方法的本质特征

工业工程是对有关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及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同时运用工程分析及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上述系统可能获得的成果予以确定、预测和评价,为实现生产制造、管理和服务系统的高效率、低成本、高效益的管理目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工业工程的技术体系如图1所示。

从工业工程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它是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相互交叉、融合、创新而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工程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属性并与工程技术和管理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联系,其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产业的生产和服务科学化。它除具有学科交叉综合性的特征外,尤为突出的是应用的工程操作性、技术方法的系统集成性、应用领域的广泛适应性等,是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实践性很强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理论哲理。

三、工业工程应用于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可行性

(一)公共组织的组织特征

与制造业相比,公共组织有其自身的特征:(1)公共组织的行为是外在性的直接体现。公共组织的行为后果,对社会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一个有效率的公共组织可以最小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促进社会以最快的速度发展,使经济运行更为有效,而缺乏效率的公共组织可能以很高的成本运作,则会造成社会发展的相当缓慢。(2)公共服务的无形性、无法储存性和服务质量的不易掌握性。(3)公共组织主要以提供服务或劳务产出为特点(产出特点),而不是提供具体、有形的产品。这一特点决定了公共组织提供服务或劳务的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同一过程,即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合二为一、同时进行的。从表面上看,公共组织的产品是无形的服务或有形产品与无形服务的结合,但用系统的观点来看,服务系统与制造系统的本质是一样的。从现代生产运作与管理的角度来看,有形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无形服务过程都可被视为“投人――变换――产出”的过程,而变换过程的运作与管理存在许多共同的规律和问题。

(二)高绩效公共组织的特点

高绩效组织被认为是用相同或更少的资源生产或提供较高质量、满足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组雇员,他们的生产率和质量逐日逐年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完成他们的使命。高绩效组织应该具有以下的特点:任务清楚;明确规定目标和强调效果;授予雇员权力;促进和鼓动人们成功;灵活并极易调节以适应新环境;在绩效方面有竞争性;改造工作程序,适应顾客需要;保持与利益共享者的联系。

从这个角度分析,意味着公共组织趋向高绩效组织的改革过程是以人为中心的,与企业中的人本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对传统层级管理中将公共组织塑造成“遵守规则”、“机械人”式的公共官僚体制的否定。改进公共组织的绩效管理,应当围绕这些方面展开,采取相应措施以使公共组织具备这些特征。现代工业工程对生产系统的研究,其中心问题就是对人和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人、机器和设施的最佳组合,人在变化系统中的适应性,环境对人的影响等都是现代工业工程的重要研究领域。此外,在组织设计与重构、人员评价、激励手段等研究中也往往采用工业工程的方法。因此,工业工程对生产系统中人的研究,为改进和提高公共组织的绩效管理水平,使之具备高绩效组织的特点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三)工业工程在非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

近几十年来,现代工业工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已经完全产业化,不仅在制造业广泛应用,而且在建筑工程业、服务行业,诸如宾馆、饭店、医疗卫生、体育、教育等领域的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美国将工业工程应用于国家医疗保健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大幅度提高了医疗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加拿大等国家在航空服务与管理中广泛运用IE技术,大大提高了民航的服务水平和业绩;香港在60年代进入工业工程,目前主要应用在服务行业,非常有效;我国也有将工业工程应用到医院和餐饮等服务行业的成功案例。现代工业工程在非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不仅丰富了工业工程的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为发展第三产业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科学基础,而且,为工业工程在公共服务的领域中推广使用奠定了基础。

四、工业工程在公共组织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从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范畴看,无论是设计规划、生产控制还是分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都没有限定只能用于制造业的企业。随着现代工业工程在非制造业中更深层次的推广,工业工程在公共服务和公共组织绩效管理领域具有较大的研究潜力。

公共组织绩效管理可以应用工业工程理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改进:(1)应用工作研究的方法改善公共组织的服务流程,降低公众的等候时间,进而提高公众对公共组织的满意度。同时,对工作人员的单位工作量进行衡量,利用岗位设计和薪酬设计的方法,结合公共组织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岗位管理制度和工资体系,使各级工作人员的收人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制定更加合理的工资制度。(2)服务质量是提升公共组织形象的重要内容所在,应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对公共组织提品或服务的过程进行管理控制和改进,充分调动公共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为公众提供更满意的服务。(3)在公共组织新建和扩建过程中,根据公共组织提供服务的特点,通过研究人员和设备的搬运流程和路线,应用工业工程设施规划和设计的理论方法,对公共组织的各类设施、人员进行平面和空间的规划设计,从而使公共组织能够更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或公共物品。(4)应用成本管理和工程经济的分析方法,对公共组织的服务项目进行成本核算、投人产出分析,以及对昂贵公共物品的采购评估等,改善公共组织的管理效果。(5)应用工业工程中人因工程的理论方法,对具有不同服务目的的公共组织,设计符合工效学原理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环境,要“以工作来适应人,而非以人来适应工作”。据此对公共组织的服务环境等进行改善,为公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服务环境。

五、总结

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改善和提高公共组织的运作效率,运用工业工程思想、理论与技术体系全面地改造公共组织的运行系统,即通过对公共组织系统的分析、诊断与评价,在改进公共组织的设施选址、布置设计、流程再造、运作管理、质量管理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公共资源,对提高公共组织的绩效管理水平,提高公共组织的综合素质,都具有不可替代和日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澳)欧文・E・体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1

[2]蔡立辉.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5):93~100

[3]徐红,祝小宁.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51~54

[4](美)拉塞尔・M・林登.无缝隙政府[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2

[5](美)史蒂文・科恩,威廉・埃米克.新有效公共管理者[M].王巧玲译.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1

[6](美)史蒂文・科恩,罗纳德・布性德.政府全面质量管理[M].孔宪遂,孔辛,董静译.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1

[7](美)帕特里夏・基利,史蒂文・梅德林,休・麦克布赖德,劳拉・朗迈尔.公共部门标杆管理突破政府绩效的瓶颈[M].张定淮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体建构[J].中国行政管理.2004(5):17~20

[9]齐二石,刘传铭,王玲.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综合评测模型[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150~153

[10]刘文俭,王振海.政府绩效管理与效率政府建设[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1):13~17

[11]齐二石,霍艳芳.现代工业工程与企业管理创新[J].现代管理.2003(3):40~43

[1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四次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3]许康,杨盛标,莫再树.作为“工程”的一类管理技术[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9):13~18

[14]帅学明.我国公共组织的性质与功能论析[J].学术探索.2003(4):40~43

第9篇: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范文

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教学工作是所有工作的中心,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在现今的高校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以讲授法为主,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些教师不会合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教学手段使用比较单一;有些教师责任心不强,缺乏有效组织课堂的能力,造成课堂纪律混乱,教学效果不佳等。这些状况的形成,归根到底都是由于缺乏一套系统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评价体系。

1.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一般的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四个方面,而没有包括学习效果的内容,这种评价结果无法反应整个教学环节的效果。

2.评价对象的消极应对

有些院校将学生的评价结果作为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测的主要依据,没有从一个全面的角度出发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们普遍对这种评价结果消极应对,对评价结果漠不关心,也无法从中发现问题,更谈不上改进教学了。

3.评价结果缺乏可操作性

一般院校教学评价分析主要是以定量的形式来进行的,向教师反馈的评价结果只有量化数据,没有科学的分析系统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导致学校领导无法根据评价量表掌握本校教师在教学中的普遍问题,教师无法从评价结果中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管理者构建有意义的教学激励机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二、各种评价体系比较

为了建立一个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我们首先对国内外各种评价体系进行分析比较。

1.国内评价体系比较分析

(1)多个评价指标按照权值比重进行整体评价

这种评价模式,使用者得到的仅仅是量化后的数据,即使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也不能很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的实际问题,教学管理者无法准确把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分两级评价指标

两级评价体系中,分4~5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分别包含4~5个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按照每个学校的不同分配不同的权重,根据评价结果,教学管理者可以获知本校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为哪个方面。

2.中美教学评价体系比较分析

(1)评价维度和数量的差异

中国大学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主题主要从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组织三个方面,占整体评价主题的75.7%,而美国大学的评价维度却比较分散,以上三项仅占32.9%。评价主题词的数量比较上,美国大学要高于中国大学。

(2)中美大学教学质量评价的价值取向不同

中国大学主要侧重于教师的“教”,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力;而美国大学则非常关注教师的教学热情与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3)中美大学对于“课堂”与“课程”的理解不同

中国大学普遍将课程纳入课堂,教学组织是围绕课堂进行,课堂教学的好坏就反映了课程质量的高低,而美国大学则认为课堂只是课程实施的一个基本途径,强调学生在学校中所学习的一切内容都视为课程。

虽然由于各种差异导致中美大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很多不同,但是美国大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还有一些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例如将课堂外知识的延伸纳入到课程内的考核体系中。

三、分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首先,由于作为评价填表者的学生在进行评价表填写时存在态度随意,根据文献,影响评教结果的因素中,学生年龄研究很少。因此,我们从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教师的要求不同的角度出发,同时也使教学管理者可以从所学专业方向、填表人自我评价等级和课程性质四个方面,多角度地对教学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为此,在评价体系中设计第一层为学生基本情况。其中包含的内容为:填表人所在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所学专业方向,理科、工科、文科(可以再细分);填表人自我评价等级,分A、B、C、D、E五个等级;所评价课程是否为必修课,是或否。

其次,按照文献所提出的方法,对我院的10个评价指标归入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教学手段4个一级指标。设计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第二层。

最后,对不同课程设计不同的知识迁移效果测评内容作为整个评价体系的第三层。这里我们以经济类学科为例来设计。包括的内容有:学习本课程后,我可以更好地以经济学的观点来对待我周围的事物;学习本课程后,我能够更好地使用经济学理论在公共问题上进行阐述;我能够使用所学经济学模型理解当前的经济问题;这门课程提高了我以逻辑方式分析问题的能力。

每个问题对应的等级有A、B、C、D、E;A表示非常强、B表示有点强、C表示一般、D有点不强、E表示很不强

四、总结

通过对评价体系的分层建立,可以全方位地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进行考评,通过这种考评体系,学生们对自己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不同等级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会有所不同,或者说侧重点不同,可以使教师针对不同年级或不同学习等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此外,该考评体系考虑到了不同类型课程的差异,对于不同的课程的知识迁移效果专门列为一项考核内容,学生也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从这门课中学到了哪些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这些能力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卢家婧.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美教学质量评价比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5).

[2]顾瑶韵.美国高校学生评教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评述[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