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管理和管理科学范文

工程管理和管理科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管理和管理科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程管理和管理科学

第1篇:工程管理和管理科学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科学发展

城市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合理发展的一门科学,在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管理等领域发挥着战略性作用。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是进一步研究城市的发展、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因此,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对于城市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

1.城市规划与城市化的关系

1.1城市规划的发展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我国的城市规划概念通常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1.2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

城市化是一个动态进程,具体的城市规划建设决定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因此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决定了城市的功能完善程度、效率便利程度、环境优美度和人与自然和谐程度,进而决定了城市形象,在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盲目追求城市的新奇特等倾向,导致了阻碍城市化进程的城市病,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成为保障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不二选择。

2.城市规划所遇到的问题

城市规划对于城镇化的建设程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建设一个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城市一定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模式,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所存在以下问题:

(1)城市规划的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不合理。政府作为城市规划的执行部门和管理部门,政府就要使城市规划的作用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在管理方式上应该从城市发展的全局出发,逐步将城市规划具体落实到各个建设层面,并对开发建设行为进行管理监控,以对城市规划实施反馈调节。但实际上城市政府在具体操作中依然难以做到,出现政府战略与战术不分,以项目管理方式管理城市规划的问题。城市规划实施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是政府总是期望通过对单项目标和指标的管理来实施整体性的管理,从而失去对宏观事务的把握,陷入到具体事务的操作中。

(2)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缺乏对于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观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速度不断地加快,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必然就会造成土地资源的开发,但是在实际的城市规划中,规划的制作者常常忽视土地的生态安全,结果造成城镇土地资源的开发不合理,土地资源超强度开发等等,尤其是在建设房地产的时候,就会有规划滞后、用地结构松散等结果造成投资过高浪费严重的局面,尤其是现在一些设计者往往打着建设什么生态园区的旗号,来大量占地结果造成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城市规划的实施准则不完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主体不仅仅是政府,还包括代表各种利益集团的开发商,这些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必然会反映到对空间资源的争夺上。因此,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反映多元利益群体的需求,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来实现各种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但总规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大多是停留在表面上,相关的利益集团对规划编制的有限参与,使得最终的城市总规实施结果与规划内容不一致。而且在城市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实施者很容易就把人本主义的元素省略掉。

(4)在城市规划中地方特色不鲜明,综合功能不配套,现在大部分的城市规划不是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历史、地理、景物等实际来搞规划,而是贪大求洋、舍近求远,搞大而全、高而空的规划;不是结合自己经济能力、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实力和功能来搞规划,而是在出政绩、顾眼前、想局部等心态和目的下定规划,因而出现一个模式、一张脸或者功能不齐、配套不全的城市设施现象。

3.对于城市规划所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对于城市规划在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找出它的缺点之根本,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从而实现城市的适居功能。

(1)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建立一套完善灵活的监管机制。城市规划是一项公共政策管理体制系统,它要有效发挥作用需要借助有效的政治运作体制。因此,要建立适合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规划的政治运作体制,建立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社会基础,实现城市规划多元利益的协调与统一。同时要探索建立完善的规划制度,废除“关门规划”,推行规划公开,对城市规划及调整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让作为城市主人的广大群众对规划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城市规划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建设条件,要尊重、研究、发扬自身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从一个或几个侧面,抓住优势,体现个性。制定实际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方案。融“山水城市”、“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田园城市”、“森林城市”、“卫生城市”、“健康城市”、“绿色城市”等于一体。既体现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又给人们一个醒目的形象。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合理搞好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是一个极复杂有系统的工程,我们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会涉及到许多的方面,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就要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理念来指导,在进行城市规划时我们要把握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努力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生态的现代适居城市而作出指导。我们在设计城市规划时一定要把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并且把城市的经济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做到城市的舒适的功能。城市规划要依托城市建设的定位来制定,走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始终如一地贯彻“实用、经济、美观”的建设方针,一定能营造出让人感到亲切、自在的户外景观。

4.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整治措施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城市生活的居民中,城市建设已经将城市的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规划之一,在新建的道路、住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里,城市规划都会种上大量的花草树木,防止各种污染的再次发生。 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大气污染中城市规划的治理方法主要是:

(1)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

(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

(3)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第2篇:工程管理和管理科学范文

关键词:河道堤防;管理方法;养护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A

1堤防养护

我们常说的堤防养护,具体指对堤防及时保养,确保堤防完好,设备整洁,操作合理等日常维护工作。工作中常会遇到的堤防大修、项目改造和其他一些重大险情导致的应急度汛以及工程修复,则需要另外申报核定。养护工作的目标是为了确保堤坡完整、设施完好以及绿化美观等。逐步把养护工作合理开放,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统一招标,合理选择养护单位,开展委托养护工作。对于管理和养护相分离的地段,养护工作具体包括养护和巡查两方面的任务,养护单位具体负责巡查工作。管理处要做好堤防养护的考核和经费用度检查,通过检查确保养护工作开展顺利,确保养护质量符合要求。

2管理巡查

针对河道堤防开展的巡视检查工作有以下三项内容。第一,日常巡检工作;第二,年度巡检工作;最后一点是特别巡检工作。通常将日常巡检次数按照如下要求安排:汛期每天最少要检查一次,非汛期的时候每周进行一次即可。年度巡检工作:在每年的汛期之前、汛期之后以及白蚁活动频繁的时间段,巡查工作每年不得低于三次。巡检的项目以及内容如下:第一,检查钢筋砼材质的防洪墙,查看其是否存在裂缝现象,是否出现变形,是否有挤碎、倾斜以及错断、渗漏等现象。第二,检查背水坡和迎水坡。查看其是否出现破损,有无断裂、滑动以及冲刷和隆起等现象,检查近堤的水面是否存在冒泡或者浑浊现象。第三,检查堤顶,查看其是否存在裂缝,有无异常变形以及积水和植物滋生等问题,查看路面是否有车辙以及波浪等。查看防浪墙是否有裂缝、下沉、倾斜以及架空等现象,查看堤肩是否有雨淋沟或者雨淋坑。第四,检查背水坡和戗台。查看是否存在裂缝、滑动、散浸以及冒水或流土等现象。检查草皮护坡的植被有无兽洞或者蚁穴等。第五,检查相关的管理设备。检查各种里程碑、路障、道杆、警示牌以及百米桩等设备是否完好、整洁。第六点,绿化植被检查。针对此项的检查主要是检查植被的保存率以及成活率等;检查是否有砍伐以及偷盗或者对植被的破坏等,检查绿化植被是否定期的养护以及修剪等,检查是否存在病虫害问题。最后一点,其他检查。检查管理范围中是否存在违章活动,检查是否存在非法取土或者弃土以及其他建设活动等;同时还要做好回流以及漩涡等的检查工作。

3巡视检查记录和报告

在具体的巡检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做好准备工作。巡检之前要带好辅助工具以及记录簿还有摄影设备等。每次做完巡检工作后,应当按照附表做出最真实合理的记录,假如发现异常状况,要仔细地记录时间、部位、原因以及对策等等的问题,同时还要制作出相应的草图。要及时整理现场记录,除此之外,还要将此次巡检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假如发现有异常,我们应即刻复查,这样可以保证记录工作真实可靠。

4维修养护

在整个管理工作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对设备的养护工作。养护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合理地消除堤防外表面存在的缺陷以及出现的局部工程问题,要随时防护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损坏状况,要确保堤防工程相关的各类设备运行安全、完整以及正常。只有做好了养护工作,我们的河道才能运行的更加通畅。

4.1对钢筋砼材料的防洪墙开展的养护工作:针对此防洪墙,我们一般是通过清理墙体的工作,来确保墙面的整洁、光滑以及平整性。 对于碳化可能引起的钢筋锈蚀的砼表面采取涂料层全面封闭防护。如果出现由于化学浸蚀而造成的轻度浸蚀现象,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涂料进行涂层防护工作,对于浸蚀现象较为严重的情况,我们常通过浇筑以及衬砌等方法来有效地生成保护层进行保护。

4.2对伸缩缝开展的养护工作:对于伸缩缝,我们在养护的时候,要确保止水设备完整没有破损,不存在渗水现象。如果发现伸缩缝的填充材料老化了,此时我们应该及时地补充材料。如果出现墙体倾斜或者不均匀的下沉现象时,我们应认真排查原因,及时将问题上报,获得有效地治理。

4.3对迎水坡的养护工作:对于迎水坡进行的养护工作,我们有一套严格的标准,要确保养护后的迎水坡的坡面整洁,没有杂草以及杂树滋生等问题;要确保护坡砌块完好有效,还要保证砌缝密实,不会出现松动、脱落以及破碎或者塌陷等问题。

4.4对干砌块石护坡开展的养护工作:进行此项养护工作时,我们要及时地清理坡上的杂草以及杂树等。如果发现护坡石料脱落现象,应及时填补,对于松动的材料要嵌紧。除此之外,还应该及时更换破碎或者是风化的块石,而且要嵌砌紧。如果出现块石坍塌以及垫层冲刷等问题,我们应先翻出材料,恢复好堤身以及垫层之后,再将块石嵌入。

4.5对砼以及浆砌块石护坡开展的养护工作:此时,我们应认真地填补缝内流失掉的填充材料,进行填补工作之前,首先应清理干净缝内的各种杂物。要及时清除掉缝内滋生的杂物。如果发现排水孔不通畅,此时应及时疏通或者补设排水孔。 浆砌石护坡出现局部松动、塌陷、隆起、底部淘空、垫层流失等现象时,此时可用填补翻修方法 。

4.6对堤顶部位的养护工作:堤顶养护应达到堤顶平整、无积水、无裂缝、无坑洼、无杂草杂树、无弃物;防浪墙、堤肩完整,轮廓鲜明。

4.7对背水坡以及后戗台开展的养护工作:该项目的养护有一定的标准。具体的讲有以下几点:要确保养护后的表面平整干净,不存在杂草以及杂树等物质,没有雨淋沟缺现象。如果发现存在雨淋沟缺现象,此时我们应及时的将堤坡和戗台还原。此外还应经常修整草皮护坡,及时清理滋生的杂草,保持美观完整;如果是夏天出现草皮干枯现象时,应通过及时洒水的方法来维护。

4.8对沿堤管理设备开展的养护工作 :应定期清洗里程碑、百米桩、界碑、警示牌、宣传标牌、路障、路卡及行车标志,确保这些设施整洁,如果发现破损,要及时更换。

5养护工作记录和报告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要想做好养护工作,还必须要做好养护的记录以及报告工作。养护公司以及物业管理单位应该认真地做好养护记录,要确保认真地记录时间以及部位、投入情况和桩号等等,然后画出草图。在每年的汛期来临之前以及年终时段要认真地做出养护报告。要认真的整理并归档各种养护记录以及图件还有报告等等的内容。换句话讲,河道堤防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对我们的实际生活以及工作有非常大的影响,而且还会对国家的发展以及生态平衡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整个工程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从工作中积累经验教训,要认真地吸收国内外相关单位的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这些方法来不断的提高河道堤防的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锡录,陈安成.收取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的必要性与合理性[J]. 中国水利,1989(06).

第3篇:工程管理和管理科学范文

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作为一个工程方向专业,其目的就是培养在园林工程施工第一线能够进行施工组织与管理的专业人才,而这门课程就是解决这个专业的核心技能所在。

由于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兴起,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本身就是一个新学科,虽然近年来不少学校都在研究这门课程,出版社的教材版本也不少,但这些教材大同小异,有些完全是从相近专业硬搬过来的,真正适合当前园林工程施工项目发展现状,适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能够体现高职教育最新理念的少之又少,并且这些教材仍然沿用过去的学科体系,通过“填鸭式”的教学给学生灌输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的基础知识。《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极强的课程,显然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已经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十分困难,不仅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而且无法使学生真正明确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的具体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重构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应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设计情境化、任务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对学习情境的“学习”,不仅能掌握相应的技术,而且能运用技术于真实实践任务或设计实践方案,并在运用技术进行任务的操作或完成方案的设计中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科技术转化为学生实际所掌握的技能。因此,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十分符合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本文仅简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被定位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单位工程”阶段的一门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课程。本课程以中小型园林单位工程为载体,培养学生具备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以及进行单位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教学设计

1.课程能力目标

(1)掌握流水施工原理,能对园林工程进行项目结构分解,并根据流水施工原理编制横道图施工进度计划。

(2)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内容,能初步根据中小型园林工程的性质和规模、施工季节和环境、工期的长短、工人的素质和数量、机具设备装备程度、材料供应情况、运输条件等各种技术经济条件,从经济和技术统一的全局出发,从许多可行的方案中拟定较合理的施工方案。

(3)掌握园林工程现场管理基本原理及方法,能对中小型园林工程进行初步的工期、质量、安全、材料、劳动力及现场、竣工验收管理。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养成对工作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2.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1)分解课程目标创设学习情境

(2)选择教学载体

(3)分析典型工作过程,划分学习单元

根据本课程内容设计,将园林单位工程组织与施工典型工作过程划分如下,并以此设计学习单元:

三、结束语

本课程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并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学生感到真正学到了知识,掌握了一门实际技能。特别是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技术进行创造性设计和编制,也大大启发了教师的思维,触发了不少灵感,给教学内容注入了新鲜血液。课堂效果越来越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越来越高,学生的能力在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到了实处。

参考文献:

第4篇:工程管理和管理科学范文

关键字: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管理

Abstract: the road and bridge project is facilitating traffic, huimin service, active, and promote social economic modernization important project. The road and bridge project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actual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stage contains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and formulated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trategy. The path of ascension brid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level, creating significant benefit,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quality,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发展状况

道路桥梁工程是惠民服务、活跃经济建设、畅通出行的公益项目,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稳步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了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建设的科学重要性。同时相关政府单位则给予了工程项目一定的政策倾斜与经费支持,为道桥工程的规模化发展创设了优质保障。纵观我国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发展历程,不难看出,该行业仍旧处于探索扩充阶段中,因此我们只有良好的把握时机,通过全员的共同配合、努力拼搏,才能促进道桥工程施工建设的高效、科学、快速、稳步与持续发展。实践管理中,我们应明确管控标准,立足多样,科学实施标准方案图纸设计,持续优化施工质量与建设水平。应科学注重对各类大规模工程的施工建设控制管理,例如滨海道路桥梁工程、跨河大桥工程的施工建设等。同时应在实践阶段注重丰富经验的全面总结、持续积累,进而确保工程在安全、可靠、优质的施工环境中提升质量水平。当前,我国道桥工程项目正在逐步提升管控力度,为有效解决实践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及难点问题,我们应继续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研究,进而科学创设出切实可行的实践管理策略,创设显著管理效益。

2、道路桥梁工程应用施工阶段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思路

道路桥梁工程应用阶段中常常出现基层养护处理不当、路基塌陷、路面不平整、夯实不到位、影响行车速度、舒适性等弊端问题。同时施工阶段中,还容易形成面层处理不当、质量不过关、级配有失合理性,导致工程表面粗糙等问题。受到雨水的长期侵蚀冲刷,会令道路桥梁工程发生变形或面层网裂现象,继续渗透至深处,则会影响道路基层,形成工程的早期损坏,影响其正常的服务使用。由于施工处理及应用不当,设计欠缺合理性,采用不适用的工艺标准,还会令道桥工程出现普遍的裂缝病害,形成局部麻面蜂窝与气泡现象,令整体工程的经久耐用性严重下降,缩短了服务使用寿命。为有效解决上述不良问题,在施工阶段中应有效控制松铺厚度,进行合理的整修处理,令其边缘密度有效强化。对于没有良好碾压处理的部位,应进行必要的人工夯实处理,进而提升道桥工程综合体系质量。对于调拱坡层应进行优化控制,选用合理的施工建设材料提升其平整性与耐压强度。对于路桥工程的基层处理,应进行平整性核查,做面层施工前期,应进行基层的清洁处理,去除杂质污染。对于顽固杂质可进行高压冲水清洗。对于局部出现脱落的现象,应进行修补封层处理,确保道桥工程表面的完好平整。完成基层处理后,应实施必要的养护处理,施喷沥青液或应用麻袋做保护。

3、道路桥梁工程全过程优化控制

道路桥梁工程的科学施工建设,应引入全过程优化控制策略,实施良好的进度管控、技术管理与质量优化。应依据总体进度目标,进行工期倒排,明确道路桥梁施工的主体技术路线与流程,进行全过程控制。同时应依据各个施工阶段的进度要求有针对性制定管理计划,通过层层落实实施有效管控。道路桥梁工程涉及到较多精细化工艺环节,需要引入先进、精密的高新技术与相关设备辅助施工,例如墩身施工、基础布设、主桥梁箱施工等,应实施科学的技术管理。并应综合考量施工现场条件、地质环境与气候状况,成立攻关技术团队,处理施工技术难点问题。通过务实创新、持续研发,创设解决瓶颈问题的科学策略,进而为规范、可靠、顺畅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始施工建设后,应树立科学的指导管理思想,提升质量控制意识,创建完善健全的质量管控系统,提升道路桥梁工程整体施工建设水平。

4、道路桥梁工程科学实施施工管理策略

4、1完善前期准备,坚实管控基础

道路桥梁施工前期,应首先对现场环境与建设工艺进行熟悉了解,做好全面适应。工程人员应进行必要的试验操作,进而掌控道路桥梁工程容易出现的各类问题。准备阶段中,还应科学明确施工方案计划、掌握各项标准要求,具体施工工艺与目标质量。倘若在施工阶段中发掘了隐患安全问题,应进行快速的优化更新,并全面记录,通过实时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优质的理论经验用于指导后续的工程建设。基于环境气候与施工进度的作用,应对应用机械设备的总量进行更新调控。相关管理人员应全面熟悉机械的更新重组与拆分。在安排设置阶段中,应遵循质量标准,衡量机械自身的工艺状况与能力进行合理的选择,并应做好余量控制。总体机械生产水平受制于最小生产标准装置,因此应做好装置设备的优化调配,确保其最适宜的搭配,并全面提升应用实践效率。同时施工单位应组建维修、应急处理团队,对于各类重要的施工部件、机械应做好充足准备,进行必要的维护整修,快速解决故障问题,确保其完整无损,进而充分发挥优质服务效用。对于大规模的野外施工,应针对自然环境条件制定有效的预防管控策略,确保不对施工进度计划与工程建设水平造成过大影响。对于严重的水害影响,应做好道路工程的排水处理设计,创设防洪排涝应急预案,并配备永久排水维护机械装置,同时还应引进必要的临时防水处理设备,进行综合的管控预防处理。

4、2有效实施施工管理控制,优化工程建设质量水平

路桥工程施工建设阶段中,应进行混凝土材料温度的优化控制,并实施良好的分层浇筑施工,配合适宜的养护管理措施,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在进行腹板浇筑阶段中应确保充足的振捣处理,不存在欠振或漏振现象,提升浇注施工的可靠严密与优质性。在养护混凝土处理阶段,应依据规范标准实施科学处理,并选择优质的施工工艺。对于现场突发事件或存在的复杂问题,施工人员应冷静处理、不急躁的制定管控方案。对于错综复杂的工序搭接,应做好秩序化管控,实施合理的规划布置。例如对于基础主河槽的施工建设应选在淡水时节展开优质施工,桥梁工程的预制场则应位于洪水位以上进行施工建设,并选择汛期进行。在应用各项施工材料与设备完毕后应将其快速输送运离,进而预防灾害发生导致的不良损失。对于路桥工程路面基础的建设应合理选择施工操作位置与实践方案,确保碾压处理与横向纵向坡度的有效平整。为避免雨水的不良侵袭,在地质状况不佳或排水障碍的区域,应避开雨季季节进行施工建设。倘若施工阶段中遇到雨水天气,应及时定期的实施必要的巡视检查,预防路面积水。同时应充分了解近期内的环境气温与天气状况波动,进而做好有效的预防控制,减少雨水季节对路桥工程施工建设产生的负面作用。施工建设进度安排是其实际施工效率的参照标准,同时对整体工程的建设施工作出了全面的映射,表明了施工建设阶段中的各个工程工序的处理衔接,因此可以作为现场优化控制、统筹管理、优化资源布设、科学管控生产的核心依据。路桥施工阶段中,应依据工程进度安排计划进行科学建设,履行合同标准,提升信誉等级。同时应依据现场施工条件、各类客观影响作用,针对计划进度安排进行综合分析,做好有效调控与现场指导,确保工程施工的稳步开展与紧凑进行。

5、结语

总之,针对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建设阶段中的常见问题,我们只有明晰其成因,理清科学控制思路,制定有效的优化控制与施工管理策略,才能全面提升施工建设水平,创设显著效益,并促进道路桥梁工程的稳定、高效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工程管理和管理科学范文

【关键词】工学结合;酒店管理;合作企业;课堂教学;课程企业化

【Abstract】Each of the parties from the purpos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is paper discloses the Chongqing Three Gorges Vocational College (later called me home) two-year Hotel Management (later known as the professiona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the time of conflict, both sides put forward to solve school-enterprise The contradictory ways - Courses enterprise,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enterprise programs, initially built business models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course, which will be two levels of thought and practice to our hospital with the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gives new content and 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nature" opened up new and effective way.

【Key words】Work and study; hotel management; cooperative enterprises; classroom teaching; course enterprise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0)12-0001-02

工学结合是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后文简称文件)明确强调的高职教育重要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形式与途径。工学结合是众多受益主体意志的集中体现,它对各高职教育利益主体具有多元价值――促进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高职院校全方位的改革与发展,使合作企业多方受益。工学结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模式众多。各工学结合模式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各院校、专业只有统筹企业与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工学结合模式才能促进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课程企业化模式的提出

目前,我院该专业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存在较为突出的校企矛盾:学院以合格高职人才培养为目标,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具体表现在该专业1.5+0.5的时间配置模式与企业需要的1.0+1.0不协调。在企业强势与消极的情况下,1.5+0.5模式制约了该专业工学结合的改革与发展。在两年制背景下,课程企业化能有效解决这一矛盾。

课程企业化是指高职教育课程(理论部分)由企业主角或参与的过程与结果。从课程类型上看,它包括公共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的企业化;从构成要素上看,它包括课程标准、课程资源、课程对象与课程活动的企业化,其中,教学对象即工学结合的高职学生,教学资源主要指教学所需的人、财、物、时间与课程标准等教学软资源。

二、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企业化模式

课程企业化模式是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互相联系的课程标准、课程资源、课程对象与课程活动等要素构成的一体化样式,现主要介绍以下几个现实中急待重构的要素。

1、课程企业化的时间配置。课程企业化的时间配置模式1.25+0.75符合文件中“顶岗实习时间至少在半年以上”的要求。在原模式下,该专业第三学期在校仅两个月即“0.25”年192学时,无法完成1.5+0.5模式下第三学期360学时的课堂教学;在1.25+0.75模式下,学生“工作”时间从11月开始到次年6月止,共8个月,每月只需完成21学时(每天1学时)的企业化课堂教学,就能以1.25+0.75模式完成1.5+0.5模式的课堂教学。

2、课程企业化的课程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目标的根本,课程目标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同时各课程的目标之间也应统一。由于课程的企业化,其目标除了应以专业培养目标、规格为基础外,更要注重企业需要、劳动组织、技术发展、就业导向等因素。

3、课程企业化的课程及其标准选择。课程企业化的课程类型主要应着眼于专业核心课程。将专业核心课程作为企业化课程能使教育职业与社会职业直接契合,很好满足企业需要,还利于“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当然,企业化课程的类型应有一定弹性。

课程企业化的课程标准选择主要分两种情况。若所有工学结合学生都实行订单培养,企业化课程可采用合作企业的标准,确保企业化课程具有合作企业的职业特色与学生对合作企业的高职业适应性。反之,可采用该专业依据国家与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所制定的课程标准,确保工学结合学生就业适应的企业弹性。

4、课程企业化的教学资源配置主体。课程企业化所需教学资源全部或主要由合作企业自愿免费为合作院校提供。因为,合作企业采用这种校企合作模式的择一成本远低于招聘员工的择一成本。

5、课程企业化的师资配置与报酬给付主体。合作双方可根据具体情况,商定选择课程企业化所需师资的配置主体与报酬给付主体。

(1)企业自费聘请。根据协议合作企业可从本企业内部或外部择优选用一线实践专家作为课程企业化任课教师。企业应就所聘教师必备的任教条件与要求等与我院达成共识,由我院审批并颁发聘书后可作为我院兼职教师。

(2)我院自主选派。据文件精神“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我院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创新机制,引导专业教师到企业为学生授课,同时兼作实习带队教师与顶岗实践教师。

(3)教师课时津贴给付主体。企业化的课程属于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企业已为此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出于共赢原则,课程企业化教师的课时津贴应由学院给付。当然,可根据校企合作的具体情况,由企业承担或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商定按比例承担。

6、课程企业化的教材选择。课程企业化的教材可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我院规定选择;或者以前述教材为主,辅之以企业内训教材;或者采用企业的内训教材,或者采用校企合作共同编写的教材。同时,按相应方式为企业化课程配备各种教学辅助材料。

7、课程企业化的教学管理。课程企业化的教学管理,要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课堂教学要求与标准特别是学院现在推行的质量工程、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合作企业的理性诉求为标准,由多元主体共同实施工学结合的课程企业化教学管理,主要包括课程企业化的课程标准、课程资源、课程对象与课程活动的管理。

8、课程企业化的评价。课程企业化的评价这里是指对课程企业化背景下相应课程的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方案选择。供选的教学评价方案有该专业现有教学评价方案、合作企业教学评价方案、校企共同制定的教学评价方案。最佳方案是能均衡校企各方利益的校企共同制定的教学评价方案。

(2)教学评价主体选择。我院为评价主体,可按常规由科任教师命题,其主要优点是在试题结构等方面能更好地切合里该专业既有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不足是试题在目标、内容、重点、难易程度等方面易脱离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企业为评价主体,由合作企业命题,其主要优点是试题能很好地切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不足是试题存在素质目标等方面的欠缺。校企共同评价,不管谁主谁辅,该模式可兼容校企单独评价的优点,克服其弊端。各教学评价主体所命试题都应按规定由校企共同审批通过。

(3)教学评价命题原则、标准与试题结构。课程企业化命题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课程目标如期达成、体现工学结合、课程企业化等。课程企业化的命题标准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标准、或先进或符合专业特色的企业标准。企业化课程的试题结构要在其题型、题量、内容、重点、难点、比例、时间、考核方式、成绩结构等各方面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三、说明与余论

课程企业化是高职教育教学系统的重要因素,该模式的运行必然影响到高职教育教学系。

统的各个方面,为此要做好相关课程实施时间的灵活调整、毕业论文题目的确定、毕业生电子摄像、技能鉴定与就业的方案拟订、毕业手续的办理等工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不二法门,课程企业化是工学结合有效的具体途径之一。基于我院该专业在工学结合中所遇主要现实障碍,只针对性地分析了课程企业化模式中的几个要素,其他因素拟作余论。

【参考文献】

1、教高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006]16号

2、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M] 2009年7月

3、曾令奇等,我国高等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 《职教论坛》 2006/5

4、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关于制订2009级人才培养文方案的指导性意见[M] 2009年3月

第6篇:工程管理和管理科学范文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工程管理;实践课程;考核

[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6. 169

1 文献综述

1. 1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最早由Holee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他把自主学习定义为学习者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实施自我管理和监控、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英国剑桥大学最早创建了语言自主学习中心(SACs),该中心为自主学习的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并鼓励学生发展个人学习策略、反思学习过程和承担学习责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国内在近些年也有研究人员对自主学习进行了探讨,他们指出自主学习不仅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也应该给予学生机会,使他们通过有意义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享受学习的乐趣(雷芳等,2012)。自主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李颖,2011)。

1. 2 实践课程考核

20世纪末,英国开放大学教育学院Latoner & Crift最早提出了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为评价目标,倡导动态的过程性评价。对于实践课程的过程考核,黄咏仪(2013)指出实践课程考核应依据一定的标准,按照固定的程序和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实践课程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和评价,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以及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实践成果。对于实践课程考核的设计,何健(2012)指出实践课程过程考核应采取练习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每一个实践教学项目的训练与考核集成一个子单元,对每个子单元的考核赋予权重,最终的实践课程考核成绩以各个子单元的考核成绩加权形成。

1. 3 简要评述

国内外研究者围绕自主学习以及实践课程考核分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外学者偏重对自主学习本质和理论的论述,关于课程考核的研究偏向于实证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从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以及教师角色转换等方面探讨自主学习。但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关于自主学习与课程考核,尤其是自主学习与实践课程考核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且基本都是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包含自主学习和实践课程考核两者在内的系统性研究和实证研究。

2 工程管理实践课程考核设计和效果调查

通过对北京联合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在校生、毕业生和工程管理行业人员的调研,了解现行工程管理实践课程考核的效果。

2. 1 反映学生实际水平的程度

现行实践课程考核方法反映学生实际水平的程度的调查分为4项:非常合适、合适、一般、不合适。70%的在校生认为现行实践课程考核方法能反映学生实际水平合适,仅有3%认为不合适或非常合适。52%的毕业生认为现行实践课程考核方法能反映学生实际水平合适,无人认为不合适或非常合适。73%的行业人员认为现行实践课程考核方法反映学生实际水平一般,仅有27%认为合适,无人认为不合适或非常合适。虽然在校生对现行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异议不大,但毕业生和行业人员认为有改善的空间。

2.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现行实践课程考核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的调查分为4项:作用非常大、有作用、作用一般、没有作用。50%的在校生认为现行实践课程考核方法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上有作用,无人认为没有作用。52%的毕业生认为现行实践课程考核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作用一般,无人认为作用非常大或没有作用。46%的行业人员认为现行实践课程考核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作用一般或有作用,无人认为没有作用。可见,受访者基本都认为现行实践课程考核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只是一般。

2. 3 实践课程的考核形式

现行实践课程考核形式的调查分为3个选项:过程考核、期末一次性考核、两者皆有。在校生目前所经历的实践课程考核方式中,所列3种考核方式的比例都为33. 3%。从对毕业生的调查可知,往届学生的实践课程考核形式主要是过程考核和期末一次性考核两者相结合,但过程考试所占比例仅为14%。由此可知,建筑工程管理实践课程考核形式正在逐步重视过程考核,这一方面能刺激学生注重日常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做出相应调整,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公平的评价。

2. 4 实践课程的考核题型

现行实践课程考核题型的调查分为8个选项:填空、选择、简答、计算、作图、论述、名词解释、证明题。现行实践课程考核题型中选择题所占比例最大达100%。位于50%~100%的有:填空、简答、计算、论述。而所占比例最少的为:证明题,仅为30%。毕业生和行业人员都比较认同的应该增加的考核题型为:计算、论述、选择、作图。在校生则倾向于增加作图和名词解释题,这4种题型较为灵活,更有利于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熟悉度和应用的灵活度。

2. 5 实践课程的考核类型

现行实践课程考核类型的调查分为8个选项:开卷、闭卷、辩论、现场实际操作、制作作品、任务表演、情景测验、课题研究与论文。现行实践课程考核类型中开卷考试所占比例最大达80%。位于50%~100%的有:闭卷、课题研究与论文。而所占比例最少的为:情景测验,仅为7%。毕业生和行业人员都比较认同的应该增加的考核类型为:辩论、现场实际操作、情景测验、课题研究与论文。在校生倾向于增加现场实际操作、情景测验、任务表演。实践课程教师应该增加现场实际操作、情景测验、任务表演来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工程管理实践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3. 1 缺乏过程管理

工程管理实践课程考核中期末成绩占比最大,因此最终实践报告将主要决定期末成绩。现行工程管理实践课程考核对于学生的实践过程考核偏少,主要依据是出勤和课堂纪律,且对于总的考核成绩影响相对非常小。现在工程管理实践教学考核容易产生滞后性,不仅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无法公平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容易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无法产生学习主动性,也容易导致教师的实践计划的实施效果不佳。

3. 2 考核标准存在不足

目前工程管理实践课程的考核对象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个人考核,另一种是小组考核。如小组考核,在以小组为主要考核对象的实践课程中,实践课程老师通常要求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实践报告,老师通常根据小组报告给小组打分。这容易导致小组的每个成员分数相同,难以体现出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参与程度,平时表现难以有效结合。这种考核模式助长了学生在实践课程考核中“搭便车”的行为,难以有效评估每个学生的真实能力,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 3 考核模式存在不足

目前工程管理实践课程的期末考核方式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笔试,另一种是口试。比如口试,口试模式一般要求个人或者小组成员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展示实践成果,老师根据提交的实践报告和答辩情况进行评分。由于课程的学分限制,学时有限,在对于个人进行口试时,容易由于口试时间较短而无法全面展现学生的实际能力。而对于小组进行口试时,通常小组会选择由组长或某一个组员代表,难以真实体现每个小组成员的答辩水平,对于学生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不易把握。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课程改革方向

4. 1 设立多维的实践课程考核模式

一是要改变实践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实践课程多是以“教师是主演,学生是观众”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应该发挥学生潜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转变为“学生是主演,教师是观众”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要改革实践课程的评价体系。目前实践课程考核多是以“平时考核为辅,期末考试为主”的评价体系,教师对于学生平时的学习效果关注不够,缺乏对于学生的课后服务,应将实践课程评价体系转变为“期末考试为辅,加强过程管理,平时考核为主”。三是要加强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的结合。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或者到地方进行挂职锻炼,经常与行业人员交流和讨论,与行业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行业讲座或者行业企业实践,并将之与实践课程考核挂钩,冲抵实践课程考核分数。

4. 2 设计全方位的实践课程考核方式

其一,增加课前预习考核与课堂抽查。由于实践课程是理论课程的延续,为了让学生在两门课程中间做好自主学习和有效衔接,应该增加课前预习考核,对于考核不及格的学生再次设置预习考核,直至考核合格为止。在平时的实践课堂上,严格考勤,取消考勤不符合要求的学生的考试资格,加强课堂抽查,经常性地了解和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其二,实践操作和实践报告评价相结合。目前的实践课程考核里的期末考试基本以实践报告为主要评价依据,容易忽略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实际能力,且容易导致抄袭现象。因此,不仅要考核学生对于理论的掌握及写实践报告的写作水平,还应增加实践操作有步骤的考核,分类得分,最终汇总出期末评分。其三,形成完善的实践课程考核体系。应将实践预习、实践操作、实践报告、实践考试都融入在实践考核之中,形成完整的实践课程跟踪考核体系。其四,统一实践课程考核标准。实践课程考核主要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考核时要注意避免教师的主观因素;如果是小组考核,则需要区别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贡献度;在总评中,实践课程教师应该更注意总成绩的正态分布,特别是在小组成员的成绩区分上,可以参考正态分布形态。其五,实践考核增加免试环节。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大学生竞赛与创新课题,可以分为专业内部竞赛和校外竞赛,对于各类比赛和课题进行分级,不同级别对应不同实践课程考核分数,给予实践课程免试或者成绩记为优良等鼓励,激发学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

参考文献:

[1]何健. 基于实践过程的考核模式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2(1):142-144.

[2]黄咏仪. 会计课程过程考核评价的建立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3(6):52-54.

[3]雷芳,薛静. 强英语课后作业管理和监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大家,2012(5):329.

第7篇:工程管理和管理科学范文

关键词:世界大学城;空间学习模式;空间教学模式;空间交流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314-02

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建设过程中,借助世界大学城机构平台,以工作过程系统化《配送操作与管理》为载体,从空间教学模式、空间学习模式、空间考核与评价模式、空间互动交流模式等方面入手,使空间教学实施从简单的动态教学资源共享到师生网络互动学习常态化;从“粉笔+黑板”的教师授课到采用3G实景等多种教学手段实现空间转换的新型“学习型团队”+“专任教师”+“企业技师”的学习模式;从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单一考核评价形式到空间作业、空间考核的新考核评价体系等多方位进行研究,从而构建空间教学新模式。

一、基于空间的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理念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思路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是源于德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理论,结合中国特色的课程开发新理念。课程开发是建立在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完成的基础上的,要对本课程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能将本课程所对应的行动领域中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型工作任务,从而确定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完成课程定位后,要选择合适的载体,通过构建职业岗位环境,设计3-5个学习情境,严格遵循工作过程六步法进行教学实施规划与设计。

(二)基于空间的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实证

二、基于空间的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改革:以《配送操行与管理》为实证

(一)首先,依托工学结合的教改资源,探索空间教学模式

1、推行工作过程系统化《配送操作与管理》教学改革,原创特色鲜明的丰富教学资源

空间课程《配送操作与管理》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理念,完成“学习领域规划、企业合作与调研、学习情境设计、学习载体选择、以引导文为主导的“活页”校本教材的编制、基于工作过程六步法的空间任务单、咨讯资源、项目实施手册、学生团队操作指南、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特色教学资源。

2、空间转换,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形成“双师型”空间教学模式

“双师型”空间教学模式是利用空间平台,形成由企业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共同授课的教学模式。《配送操作与管理》设计5个学习情境,严格按工作过程六步法(咨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组织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工作。“双师”共同设置项目任务单,布置空间任务,组织空间教学。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利用空间,实现从“牵着走”到“放开手”的教学目的。譬如,工作过程六步的咨讯环节由专任教师以空间原创教学资源为主,适度引用大学城空间优质资源,为学生传授必要理论知识;决策环节由企业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采用3G实景等多种教学方法共同指导学生;实施环由“双师”利用空间互动交流平台为学生团队提供协助。

3、学生团队项目实施,形成了创造性教学资源,充实了现有的教学资源,使原创的“静态”教学资源库转换成“动态”教学资源平台,形成了可持续完善的教学资源库。

工作过程系统化《配送操作与管理》3个学习情境,共5个学习型工作项目。项目实施使得项目流程设计更加完整,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包括企业真实数据的各类表格与单证,譬如客户订单、拣货单等。

(二)其次,推行以空间学习团队自主学习的空间学习模式:

1、推行空间任务,组建空间学生团队,为开展空间学习团队自主学习构建空间环境

《配送操作与管理》课程共组建“易捷项目团队”、“天天香项目团队”、“速优项目团队”等近30个学生团队,选举了团队组长与各项目负责人,顺利圆满的完成了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及社会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他们的团队作品(含各项目方案设计、成果展示、技能实操、团队风采视频等)也上传空间,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

2、双师”下达空间布置任务,学生团队空间选题

个人空间上传了《配送操作与管理》等多门课程的空间任务单,包括“无约束条件下单(多)张订单的配送作业处理”、“单约束条件下多张订单的配送作业处理”、“多约束条件下多张订单的配送作业处理”等。天天香等学生项目团队均通过留言方式完成了空间选题。

3、学生团队按“工作过程六步法”开展自主学习与自主创造

《配送操作与管理》课程的捷速等学生团队严格按工作过程六步(即咨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成必要理论知识学习、制定项目计划、项目决策、项目实施、项目成果展示、项目考核评价、信息反馈与交流、团队凝聚等学习环节,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学习资源,如“学生团队方案设计、成果作品、技能实操、团队风采视频、课程评价资源等。

三、实施空间教学实施创新与绩效评价

(一)空间课程《配送操作与管理》创新

1、依托空间,完成工作过程系统化《配送操作与管理》课程改革,创建了特色鲜明的整套课程教学资源。

工作过程系统化《配送操作与管理》课程改革经过学习领域规划、企业调研、学习情境规划、空间项目开展、空间考核评价等实施步骤,产生了“工作过程系统划教学实施规划、学习领域定位、学习情境设计、学习载体选择、以引导文为主导的“活页”校本教材的编制、基于工作过程六步法的空间任务单、咨讯资源、项目实施手册、学生团队操作指南、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特色教学资源。

2、严格按照工作过程六步法(咨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组织教学,构建技术性与反思性并重的空间教学模式

《配送操作与管理》3个学习情境,设置了5个学习型工作任务,确保每一个工作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配送作业工作过程,任务难度由低到高,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规律。每一个学习型工作任务开展都严格遵循工作过程六步:即,咨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空间教学实施如下所示:

布置空间任务:“双师”确定空间任务,学生团队空间点选任务;

咨讯环节:专任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完成必要知识讲授工作;

计划环节:学生团队通过空间资料查阅等多种方式,确定任务实施计划;

决策环节:以“双师”为主导,协助学生团队进行计划可行性分析与决策;

实施环节:学生团队自主完成任务实施,“双师”一般不参与;

检查环节:学生团队自评;学生团队空间互评;“双师”空间考核评价;

评估环节:专任教师及时上传学生团队作品,给予点评,并完成空间师生互动交流。同时,根据本次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调整下次任务的难易程度,譬如,将表现优秀的学生团队的任务量适度增加,反之亦然。

3、实行空间转换,采用我院特色3G实景课堂、企业兼职教师空间授课等多种教学方式,形成“双师型”(即企业兼职教师+专任教师)空间授课方式;

“双师型”空间授课方式是利用空间平台,采用我院特色3G实景课堂、企业兼职教师空间授课等多种教学方式,由企业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共同合作完成授课。譬如,《配送操作与管理》第1个学习情境――“单约束条件下配送作业处理”,在按工作过程六步组织空间教学过程中,项目任务由“双师”共同协商确定,并布置空间任务;咨讯环节由专任教师以空间原创教学资源为主,适度引用大学城空间优质资源,为学生传授必要理论知识;决策环节由企业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采用3G实景等多种教学方法共同指导学生;实施环由“双师”利用空间互动交流平台为学生团队提供协助。

4、组建空间学生团队,经由“获取―反思―内化―再实践”过程,构建了空间自主学习模式

《配送操作与管理》课程采用以学生团队为主体的空间自主学习模式,本课程的30个空间学生团队均由学生自发形成,学生团队为主导,完成由简单到复杂的若干学习型工作任务。在经由“获取―反思―内化―再实践”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有计划、有分工、能自主查阅资料、会协助完成项目的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与社会能力。

5、学生团队项目实施内容构成新型教学资源,充实了现有的教学资源库,使“静态”教学资源库转换为“动态”教学资源平台,形成了可持续完善的教学资源模式

学生团队项目实施产生了大量凝聚学生心血的精彩作品,我的个人空间“学生作品天地”发表了“易捷项目团队”等近30个学生团队的作品,其中优质作品变成了创造性教学资源,充实了现有的教学资源库,使“静态”教学资源库转换成“动态”教学资源平台,形成了可持续完善的教学资源模式。

6、自创“企业兼职教师、专任教师、学生团队”共同参与的空间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并对《配送操作与管理》课程实施考核评价

在空间教学过程中,创建了“企业兼职教师、专任教师、学生团队”共同参与的空间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学生团队自评、学生团队互评与“双师”考评等三个考核模块),并对《配送操作与管理》等课程实施考核评价,形成了“天天香团队”等多个团队的考核评价表,将空间考核结果作为学生的最终课程成绩,体现了对学生迁移性学习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的全方位监控。

(二)空间教学实施绩效评价

《配送操作与管理》课改实施获得参与学生的一致好评,课程满意率达到95%,同比增长15%;学生课程成绩的优秀率达到55%,同比增长20%。该课程也被评为本年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实施空间教学能大力提高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对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能力、学习能力与方法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助力。

结论:如何运用大学城学习空间,不断探索适应职业教学发展、适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空间教学改革新模式、空间教学实施新方法,让同行们能获得更多优质资源共享、让学生能利用空间完成自主学习,从而为大学城空间贡献、为信息化教育建设贡献微薄之力,是每一名高职教师应当努力探索与追求的目标。

作者单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余滢(1977- ),女,湖南平江县人,就职于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攻方向:物流管理。

参考文献:

第8篇:工程管理和管理科学范文

关键词:工学结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设计

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工学交替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一、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

1、课程设计理念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完成工作化的学习任务为基础,在学习中获取理论知识,在工作中锻炼职业技能,课程力求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特点。采用校企结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设计课程,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课程建设体系。

2、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开发

(1)课程开发与内容设计。课程体系开发遵循“目标职业群职业调研/职业资格研究核心岗位群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学习情境(课程内容)设计最后教学组织设计”,构建以项目为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组织课程组专业教师、相关课程专家对企业岗位情况进行认真分析,进行专业调研,确立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针对毕业生可能从事工作的性质、任务、岗位责任等基本情况选定实践专家,再由实践专家、课程负责人以及专业教师召开研讨会,构想典型工作任务框架,三方汇总典型工作任务调查结果,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详细描述。专业教师、课程专家针对学习领域的描述,确立课程设计方案和课程标准。

根据旅游企业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的需要,课程内容围绕旅游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展开。课程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创业品质、创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程学习领域的确立。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与行业企业结合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课程,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通过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学时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说明、学业评价方式等内容确定的教学单元。

本课程设计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将其划分为若干个项目进行教学,并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其实施,促使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3)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课程教学情境设计能完全体现课程的教学特色:一是工学结合特色,完全采用企业案例,项目载体即是旅游企业项目,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第二是开放性教学特色。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开放的环境,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学习动能呈逐渐上升趋势,教师的角色由讲解型转变为指导型,学习动能相对要渐渐减小。第三是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旅游管理专业考取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作为子项目,促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技能。

(4)课程教学组织设计。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过程来进行教学组织。 综合当前传统探究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案例教学的特点,把学生的学习训练有效融入工作任务及项目完成的过程中, 让学生积极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真实的项目展开,课程内容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重构、序化。体现教、学、做理论实践一体化,重新开发了课程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学习情境描述、考核标准等教学资源。

(5)教学手段与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课程内容及教师的教学特点,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演示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要模拟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紧贴企业实际,提高课程岗位实习的适应能力;采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示旅游工作过程,规范业务操作要领,提高学生对旅游业的敏锐度及洞察力。

3、课程建设目标

要突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重构课程体系。传统学科型课程是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

要打破学科型课程教学以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主要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融教、学、做一体的实施方式。改变单一的学习模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4、教学模式的创新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参照旅游企业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旅游企业专家、学院教师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小组,经过反复研讨和论证,制定新课程标准,使课程开发多元化。

(1)课程结构项目化。打破了传统的课程结构模式,将旅游企业的工作过程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学习项目,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工作任务的转换。每个项目包含有若干个工作任务,其内容包括相关知识、任务实施、工作案例、旅游企业案例等。任务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2)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方面的综合、职业技能与知识创新的综合。在课程开发时,注重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相一致,使得课程载体由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具体的任务。

(3)课程实施一体化。首先要聘请旅游企业专家负责实践教学,融教师、“管理人”为一体;其次做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将教室搬到实验实训室或现场,融教室、旅游企业为一体。为检验课程教学效果,注重落实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督导评价和社会评价环节,我们建立了相应的评价规范程序及方法体系。

(4)“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课程目标设计既要注重技能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能力。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培养旅游企业岗位群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服从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设计理念,走出去,请进来,以其成长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构筑由低级简单任务到高级综合任务的框架,系统化地设计工作过程。

三、结论

围绕旅游管理企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实施课程建设,新课程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工作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融课程建设与企业岗位一体化,开发与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课程模式目标取向由“知识本位、能力本位”模式改革为“素质本位”模式的课程;课程的“现实目标”取向改为“未来目标”取向。选取实践专家成长所经历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和实习实训项目。学生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与实施,促进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通过课程开发与建设,也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及实践能力,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陈至立 在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r].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北京,1999。

[2]赵志群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第9篇:工程管理和管理科学范文

摘要:在当下,社会形势有了崭新的一面,而这样的社会形势也对工程造价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要求,施工的技术的规范性以及是否恰当的管理直接的影响着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这些理论表现在具有极大的实用性能的现代工程中。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逐步的走向了施工技术的现代化,这样一来,我们必须注重工程造价的一系列的管理内容,这也是建筑工程能够得到顺利开展的最为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的施工技术,施工情况以及工程造价管理方面情况的深入分析,从而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发展,针对怎样通过现代的施工技术对工程造价的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对国内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有所促进。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科学化管理;施工技术

一, 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中,主要针对那些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里,施工的各个单位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内容进行了控制,其中心一般是工程项目的指挥中心。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其造价的科学化管理对工作的进度以及资金的合理应用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1, 针对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制定出明确的计划

其计划是真的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而制定的,其内容是:整个工程项目在所规定的的时间里,通过经济支出这一具体的形式,从而对整个工程所需要的费用,这里包括支出以及成本,使其降到到最低的一个费用管理的计划。其是完成工程造价的最为重要的依据,而一般简单的简单的计划大概也要分为三个部分,这里包括,技术组织的措施计划,成本降低的计划还有费用管理的计划,完成好工程造价管理的计划,是完成和实现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根本保证。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对其计划的制定中,必须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 针对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所制定的计划的根据以及要求

根据:工程的承包合同,分包合同,项目的承包责任状,内部租赁价格,施工的整体预算,施工技术,施工进度规划以及施工措施的计划等一系列都属于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的根本依据和内容。

要求: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的整体计划和编制的基础是工作人员所预测的方案的实际依据,以最先进最合理的技术经济定额作为基本依据,通过与各个计划的衔接,于此同时要严格准确的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

2) 针对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计划的制定,我们了解其是项目整个关于费用成本管理的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大体分为几个部分,对所需要的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上一期的成本的计划完成程度的总结,对计划期的工程成本的预测同时制定这一期成本的最低目标,对成本的计划进行编制落实在纸上,对所有的编制以及计划进行平衡从而正式的成本计划就此出炉,在此过程中,目标成本准确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

2, 建立并完善工程造价的管理责任制

在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中,一定要对工程的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每一个施工单位都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准确,严谨的工程造价的管理制度以及控制体系,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其配备的专门的工程造价的管理工程造价的人员,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公司,工程,项目的分级化管理,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项目的经理一定要对工程造价的责任制严格把关,分解每一项指标,同时建立一个内部的经济责任制,以书面的形式传达给自己的领导班子,管理小组以及施工的工作人员,作业班组等等。

二, 工程造价的整体管理和现代施工的新型技术的联系

在当下,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可谓是飞速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理论知识都得到了人们的大量的应用,在我国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现代化以得到实际的实现。现代的施工技术表现在各个方面:科技创新,高新技术,施工工艺的科学管理等很多方面得到了应用,这些都会在建筑工程的质量上有很明显的体现,可以说现代的施工技术彻底改变了现代建筑。

比较传统的施工工程,工程的进度得到了大量的有效提高,其通过高新技术的支持,极大的加大了建筑物的科技质量,从而使得当下的建筑领域全面的发展,走向智能化,全能化,节能化的方向,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现代的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施工,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全面促进的作用。

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就是整体的来对工程资金进行管理,管理的内容很繁杂,且具有极大的难度,这需要工程技术工作人员以及财务配合协调完成。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细节中,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都需要做相关的工作,比方说,使用的机械设备的开支,建筑材料的支出,施工人员的费用等等,还有一系列费用的支出。由此看来,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能否合理的进行,准确无误的实施,与工程的效益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这个环节是不容忽视的。同时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也间接的影响了工程质量以及进度。

现阶段施工技术是以高新技术为基本技术,对工程质量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施工的整个流程中,施工人员通过对工程的成本的控制来完成工程造价管理中的目的,从而使得工程高质量的完成。

三, 怎样让现代施工技术成为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的桥梁

现代施工技术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具有着极为显著的作用和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的工程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施工技术与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1, 现代施工技术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保障

现代的施工技术就是工程的技术化管理新趋势,与以往相比,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上,都有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比方说,在用料方面,可以明确的把所用数量已经标注计算出来,这样就可以禁止以往偷工减料,铺张浪费等情况的发生。由此一来现代的施工技术就为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促进了其科学化的发展。

2, 现代施工技术减少了成本

现代施工技术的完善是工程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施工技术提高了,促进了工作人员对机械设备更好的利用,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完善了管理,达到了最初降低工程成本的根本目的。

四, 结论

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与科学化的管理中,管理人员要做好一系列的工作,无论是在工程,技术创新上,还是在工程造价管理上,都要把好第一关。有人把工程的施工与工程的造价比作是天平的两端,只有达成平衡,才能准确无误并且圆满的完成施工的工作。很多建筑工程失败的例子,无非就是这两点没有达到一个平衡点,工程的施工是一个细致活,绝对不容许有半点的纰漏,如果我们注重其中一点,而忽略另外一点,那么工程注定会以失败而告终。由此看来,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与工程造价的管理中,如何权衡好工程造价与施工技术的关系是现代工程的最为重要的内容,望各个建筑工程企业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张金序;黄声享;柳响林;;GPS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魏庆朝;曾学贵;;铁路工程造价的模糊估测[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