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竞技体育的意义范文

竞技体育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竞技体育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竞技体育的意义

第1篇:竞技体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体育赛事;体育礼仪;规范;途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G8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2)03-0064-03

礼仪是人类为了维持正常的社会活动而所应共同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行为规范,是国家、民族、个人文化程度及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现代礼仪已广泛的渗透到体育活动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代表高水平竞技体育的体育赛事,更是有着精彩纷呈的、特别的礼仪活动,但由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及商业对其的介入,却也有着比较容易出现体育礼仪缺失的机率。各国政府、相关组织机构及体育专家学者都在积极寻找解决途径,制定规范性文件,来保证赛事在公平竞争、道德风尚的良好氛围中进行,这对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体育赛事中体育礼仪的相关论述

1.1 礼仪和体育礼仪的概念

“礼仪”为复合词,包括“礼”,即“事神致福”;也包括“仪”,即“法度。《辞源》将礼仪解释为:“礼仪,行礼之仪式。”从本质上讲,“礼”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它所规范的是一个人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的基本态度,即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仪”是指道德规范的表达形式。任何“礼”都必须借助于规范的、可操作的“仪”,才能恰到好处地得以表现。所谓礼仪,就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及其表达形式,是人们用于表现尊重的各种规范的、可操作的具体形式,即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1]

体育礼仪主要是指人们在体育交往中所应该具有的相互表示敬重、亲善和友好的行为规范[2]。是体育文化活动中个人语言、行为、服饰以及仪式的综合反映及体现。它具有丰富的内容,在体育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体现。

1.2 体育赛事中体育礼仪的内容

体育赛事中的体育礼仪是现代体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体育比赛过程中,相关人员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它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教练员比赛场上的礼仪;2)裁判员的赛场执法礼仪;3)运动员赛场及赛事期间的礼仪;4)观众观赛礼仪;5)赛场志愿者的服务礼仪;6)相关工作人员的礼仪;7)与赛事有关的一系列仪式与礼节等等。

1.3 体育赛事中体育礼仪的功能

1.3.1 提高国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礼仪属于道德建设的范畴,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体育赛事中的体育礼仪主要通过灌输、规劝、带领等方式,要求裁判员、运动员、观众、工作人员等赛事相关人员自觉遵守赛事行为规范,从而使整个比赛程序能顺利进行。同时,这些行为规范在客观上也能起到榜样作用,影响着身边的参与人员,规范着他们的言行举止。例如: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宣誓,是一种灌输方式,分别要求他们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和秉着严肃、认真、公正、准确的执法准则;足球比赛中,黄牌的出示,是一种规劝方式,规劝运动员不能再出现不符合规范的行为;运动员、裁判员及工作人员的统一着装,可以很好的培养团队精神。这些程序和事件都能引领着相关人员恪守相同的品质和行为规范,对他们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和规劝作用。所以,从本质上来看,赛事中的体育礼仪不仅是外在行为方式的表现,而且也是行为主体道德修养的体现。实施这些体育礼仪可以加强人们的道德修养,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促进。

1.3.2 塑造个人及国家形象

形象包括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两个方面,外在形象是一个人表现出的举止、行为、言语等视觉形象,内在形象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人品、气质等人格形象,只有内外兼顾才能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而塑造个人形象是礼仪的第一职能,个人形象是对外交往的门面和窗口,得体的礼仪是自尊和他尊之本,更是立足和立业之源。恰到好处地运用礼仪,不仅能在社会交往中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同时还可以提高自信和愉悦心情[1]。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国际赛事中,运动员甚至观众的个人形象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在公众的关注之下,言语、行为等方面一旦出现问题,舆论则会直指所在的国家。例举世闻名的英国足球流氓,不仅伤害了真正的英国球迷,也严重损害了英国的国家形象。

1.3.3 协调人际关系,减少赛场暴力

赛场上很多不文明行为的出现,分析其原因,很多都是由于缺乏沟通与交流。足球、篮球等同场对抗项目赛场经常会出现一些碰撞,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出现赛场暴力。如果在此过程中双方都能遵守体育礼仪,例足球比赛过程中,出现运动员无意犯规,裁判员判罚后,被判罚队员主动表示歉意,这样基本上能得到对方队员及对方球迷的原谅和理解;比赛结束后,球队或队员向观众致意并鞠躬,可以使双方的关系得到改善,从而获得大众更大的支持[5];乒乓球比赛中,对方回击过来不明显的球,运动员主动表示这球有效,对方得分,体现了诚实、公平的精神。从这个方面来讲,体育赛事中的体育礼仪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学会相互理解、相互宽容,有利于相互间的沟通,这不仅能减少赛场上不文明事件发生的概率,也是个体适应社会,提高沟通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1.3.4 支撑赛事秩序,保证比赛顺利进行

礼仪能支撑体育赛事的整个秩序。任何一次体育的赛事,都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展开的,每一个程序都有固定的仪式,行使礼仪。礼仪连结着每个环节,维系着整个程序,使整个体育活动能顺利完成。具体地讲,从开幕式到闭幕式,均依照预定的程式进行,而每一阶段中,都有具体的礼仪。如果没有相对固定的体育礼仪,整个体育赛事就无法正常地进行。设想一下,一次体育比赛的开幕式上,没有升旗仪式、没有主持人主持、没有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宣誓、没有官员宣布开幕,还可以称为开幕式吗?[6]

2 体育赛事中体育礼仪的缺失及原因分析

在世界各地的赛场上,小到一个县级市的体育赛事,大到一个世界性的体育赛事,都会出现一些不文明、不雅观的行为,给个人、团队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影响着整个赛事的顺利进行,这些缺失的主体不仅包括观众、运动员,甚至还有一些教练员、裁判员牵扯其中,其主要原因如下:

2.1 对体育赛事礼仪的认知不足

不同体育项目的起源都有着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国际体育项目自然而然也有着不同的赛场礼仪。例在观看京剧时,中国人习惯大声鼓掌并叫“好”,这是对演员功夫肯定的一种表现,而在看戏剧时,欧美等国家的人则习惯静静的欣赏。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对体育礼仪的不同理解,成为观众观赛礼仪缺失的一个原因。

一般来说,提高体育礼仪的认知主要通过学校与社会两种渠道来展开。在学校,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以及校内外比赛实现对学生的体育礼仪教育;在社会,主要通过传媒实现对公众的体育礼仪教育。目前,在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体育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传授运动技能、技术以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关于体育礼仪的教育几乎很少。此外,很多的课外体育活动也只是以学生的自行锻炼为主;在社会体育教育中,传媒的体育报道主要集中在比赛的结果上,几乎很少花篇幅进行体育赛事礼仪的介绍及详解。这种状况导致公众在体育赛事礼仪认知方面的不足。

2.2 运动员个人素质的有待提高

我国所采用的“举国体制”促进了竞技体育的迅速腾飞,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体育人才,在包括奥运会在内的很多国际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运动成绩。但这种对于运动成绩的过分追求,使我们对运动员的管理与我国的文化教育的整体环境形成了隔阂与脱离,对运动员的过分注重训练,而轻视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教育。这种现象也使运动员认为,只要我运动成绩好了,其他的都无所谓,从而造成一些运动员个人思想道德及礼仪修养方面的不足。上述的这些忽略运动员个人素质教育的原因,使我们运动员的整体素质与体育强国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造成赛事中运动员个人体育礼仪的缺失。

2.3 体育商业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体育也慢慢呈现出浓烈的商业化的发展趋势。但事物的发展一般都有两面性,体育商业化也不例外。从好的方面来看,它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柱,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并使其得以迅速发展;提高了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促使赛事整体运动水平的提升,加大了赛事的欣赏性。从不好的方面来看,由于商业追求的目标是金钱和利润的最大化,这种对金钱和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使得竞技体育朝着“物”化的方向发展,使公平、公正的体育道德精神受到严重冲击。比如说,本应保证竞赛公平竞争、健康顺利进行而严肃、认真、公正、准确执法的有些裁判员,在金钱的驱使下营私舞弊,违背了“公正执法”的道德准则;有些运动员为了提高比赛成绩,服用“兴奋剂”,破坏了“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有些教练员为了获得比赛的胜利,不惜让运动员服用违禁药品,更有甚者,暗中勾结、操纵比赛,丧失了体育人文精神。此外,还有一些组织和机构为了本身的利益,行使各种非法手段操控比赛,出现“打假球、黑哨、赛场外交易”等,给整个竞赛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阻碍了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3 体育赛事中体育礼仪的规范途径

3.1 以人为本,注重人文精神教育

随着体育商业化的必然发展趋势,金钱已经必不可免地成为体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它也很可能成为“糖衣炮弹”,慢慢地腐蚀一些意志不坚定的裁判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思想和灵魂。要建立正确的竞技礼仪观,必须以人为本,注重人文精神教育,弘扬体育道德修养,宣扬竞技体育的本质,使裁判员、教练员和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从精神层面进行教育,才能使他们从内心建立赛事体育礼仪的正确观念,并最终化为公平、公正、团结、友爱的赛事体育礼仪的行为方式。

3.2 以学校教育为基础,注重赛事体育礼仪的普及

首先,应转变教学观念。学校教育的主管部门及教师应明白一个观念:体育教育除了使学生掌握运动知识、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外,还应将体育礼仪的推广上升到素质教育层面,使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实现全面育人。其次,教师应以身作则。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好表率,使学生能沐浴其中,从而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熏陶和提高。再次,利用好体育课这个主要场所,将礼仪始终贯彻到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例在整队时,做到迅速、安静、有序;在练习时,做到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在教学比赛时,做到遵守规则、听从裁判、尊重对手。最后,应经常组织学生观看或举办正规体育赛事,并事先做好对相关赛事礼仪的教育。例在规定时间内进入场地;奏国歌时,做到起立、严肃、安静;赛事进程中,做到不随意走动,不吃零食、不喝倒彩,掌声应热烈且合理;比赛结束后,应带走自己的垃圾,并有序退场。

3.3 以媒体教育为提升,做好赛事体育礼仪的宣传

媒体是一个舆论载体,它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与公众更快速、更普遍、更直接的交流,它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渗透力。通过媒体,可以对观众进行有效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行动,并约束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在信息、传媒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几乎所有的正式比赛都有媒体的参与,特别是一些热门的国际性体育赛事,例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更是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关注。从赛前举办城市和运动员准备情况,到赛中比赛的实况转播,再到赛后的成绩公布及赛事评论,都有媒体的参与,可以说,媒体已经成为赛事与公众沟通的桥梁。因此,可以利用媒体的力量,来对公众进行赛事体育礼仪教育。媒体的报道应注重提高公众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欣赏能力、注重比赛项目规则及观赛礼仪的报道、注重运动员意志品质及合作精神的报道,而不是只关注运动成绩及对花边新闻、暴力事件的大肆渲染。

3.4 以赛场为媒介,提高观众赛事体育礼仪的认知

作为对赛事有着直接负责义务的赛事组织和管理部门,应有责任的对观众进行体育礼仪宣传与教育,有义务告诉观众如何更好的观看比赛。可以说,观众的观赛体育文化除了取决于对这个运动项目的了解外,还取决于赛事组织和管理部门的组织工作。赛事指南之类读物就是提高观众对赛事认知的一个必要过程,也是成为资深观众的一个重要途径,获得观众的非常认可。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赛事推广过程中这一点就做到很好,组织和管理部门为观众考虑得很详细,给观众提供了很多的资料,其赛场指南手册中不仅有详尽的赛场地图、赛程时间段的安排,还有规则的详细解释和观赛的注意事项,使观众能更快捷、全面的了解观赛礼仪。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赛事服务人员的礼仪培训,利用电子屏幕、标语等方式,培养志愿者及专业观众引导全场观众与比赛进行互动等方式,全方位的作好赛事体育礼仪的普及工作,使更多的观众能接受到体育礼仪的教育。

3.5 以规章制度为保证,促使赛事体育礼仪的科学化发展

体育礼仪的展示,除集体及个人的自觉遵守外,还需要一定外界强制力来作为保证。因此,我们应该制定并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使赛事体育礼仪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例限制商业对赛事的参与范围,应以不影响赛事健康进行为前提条件。投资方及赞助商可以通过广告来获取利润,但不能操纵比赛,不能决定比赛的胜负,以保证比赛的公平竞争环境。此外,还应制定一系列的奖惩制度,来保证比赛过程中公平竞争的体育道德环境。例对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观众等相关人员有损体育礼仪的行为(兴奋剂、暴力事件、收受贿赂、打假球、黑哨等),在法律上进行处罚,从而规范体育礼仪,保证纯洁的竞争环境。

4 结论

体育赛事中的体育礼仪是现代体育运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们在体育比赛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与规范。普及赛事体育礼仪有助于提高国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塑造个人及国家形象;协调人际关系,减少赛场暴力;支撑赛事秩序,保证比赛顺利进行。但在当今的体育赛场上,却出现很多赛事体育礼仪缺失的现象,究其原因如下:对体育赛事礼仪的认知不足、运动员人个素质的有待提高、体育商业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等。规范赛事体育礼仪应以人为本、注重人文精神教育;以学校教育为基础,注重赛事体育礼仪的普及;以媒体教育为提升,做好赛事体育礼仪的宣传;以赛场为媒介,提高观众赛事体育礼仪的认知;以规章制度为保证,促使赛事体育礼仪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之屏. 现代体育礼仪[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黄寿军. 体育礼仪教育及其实施的途径与方法[J]. 安徽体育科技,2003,24(4).

[3] 周萍. 论民族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当代继承[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1).

[4] 邓惠. 在竞技体育商业化进程中建立正确的竞技礼仪观当议[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2).

第2篇:竞技体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学校体育 大学体育精神 教育文化

一、什么是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这个概念主要有两个关键点,首先是主体,体育精神的本质是建立在人的身体之上的。另外就是产生途径,体育精神是在体能训练的实践之中产生的。体育是指对人身体的锻炼,体育的根本也是唯一目的就是达到身心健康,而心理方面的健康就是体育精神。柏拉图曾经说,体育精神一种科学从实践中产生的连年,进行体能训练就是进行身心的锻炼。也就是说,人通过体能训练强化自己的体质,磨练自己的精神力,体能训练可以促进人全方面的发展。亚里士多德指出,体能训练可以增强人们的勇气和自信,自信和勇气是众多良好素质的基础。我国古代就早有记载,体能训练要做到内外兼修,这说明体育精神更这个理念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体育存在于人行为活动的各个方面,工作学习、生活等等,无论是哪一个方面,都有体育的参与。也就是说,体育和人是共生的关系。在古老的原始社会中,机械技术还没有诞生,当时的劳动和生产主要通过人力来进行解决,这就是运动的起源,它一开始是为了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的需要。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运动逐渐转变为一种文化和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体育精神不是一层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体育实践的进步而改变,大学体育精神建立在大学生丰富多样的运动之中,无论是定期举办的运动会,还是专业正规的比赛,都是对体育精神的发扬和传播。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可以在大学之中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运动氛围,进而促进大学的进步和发展。

二、体育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体育精神本身就具有指引和导向作用,在当前运动理念的普及之下,大学需要体育精神中的坚持不懈、保持锻炼等等优秀品质。纵观现在的大学生群体,大多都缺乏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体能水平也较为低下,所以说体育精神的宣传教育在整个大学之中已经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把体育精神的宣传落到实处,培育身体健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当前大学的重要任务。

(一)对教育思想的升级和改进。柏拉图曾经提出,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完美的?体能训练能够强身健体,但是缺乏内涵与深度;文化教育能够陶冶情操,但是不能使人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培养出适合社会适合国家的人才。国外在教育方面的理念是把体能训练和文化教育结合到一起,这是先进科学的教育方法;但是我国受到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经常把二者分开,这就造成了许多大学生对体育重视程度不够,甚至不进行任何体育锻炼和身体活动。

(二)增强大学生的体质。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但是大学生的体质没有随着营养的增加而增强,反而呈现体质明显下降的趋势。从改革开放一直到现在,大学生的身体状况与日俱下。大学生的体质增强已经成为了大学教育中的重点之重,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体育精神可以提高大学生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了解体育锻炼的好处,进而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

(三)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无论是运动会和比赛还是相关的体育精神的传播活动,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首先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也就是忍耐力。忍耐和恒心是做任何事情的重要条件,有了毅力和恒心,即使在工作学习中遇到种种阻碍,也不会轻易放弃。其次就是良好的竞争品质,人不能害怕困难,也不能止步不前。体育精神中的不断向上精神可以激励大学生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大学体育精神的传播方法

体育精神需要大学进行广泛和大力地传播才能真正被大学生所接受,除了日常的体能训练课以外,还可以举办各种有趣有吸引力的活动。鼓励大学生进行体能训练,进而传播体育精神。

(一)引入体育精神,完善校园文化体系

我国传统教育方法不重视体能训练,这导致很多学生和家长不注重体能训练。但是在国外,衣食无忧的家庭都对孩子进行了体育精神方面的教育,鼓励孩子多运动。在这个方面,我国无疑是落后的。大学是一个高素质教育机构,大学生不仅要有专业的技术知识,还应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但是体育精神的宣传和落实绝对不是短期的任务,它是一个始终存在于大学文化教育中的问题。大学要创新教育方式,争取做到学校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运动氛围。

(二)注重体育精神深层化教育

体育精神往往只是一个理念,它具体的内容往往可以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理解。许多学生对于体育精神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到内心。所以当前大学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加强体育精神的内涵教育,把它做成一个简单易懂的理论体系,让大学生把体育精神牢记于心,并且应用于具体的生活工作之中。比如重在参与这个概念,因为重在参与不仅仅是体现着对于运动的热爱,更是对于人的价值肯定,它在精神层面可以理解为鼓励人勇于尝试,不惧怕失败。人只有努力之后才会获得成功,即使没有成功,从整体上来说也是对自我的突破和提升。

四、结语

体育精神对于大学生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为大学生是推动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储备力量,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一定要把体育精神的宣传教育落到实处,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进而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友名.试论大学校园中的体育精神[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3):102-103.

[2][美]菲利普?科特勒,洪瑞云,梁绍明,陈振忠著,大学体育精神的现实意义及途径(亚洲版?第二版)[J].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1

[3]郭洪.培育大学体育精神的现实意义及途径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第3篇:竞技体育的意义范文

一、体育的经济效益体现

体育的经济效益是指开展体育活动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经济生活的促进作用和体育经营者的经济收益。体育在当今的经济发展中体现着自身的价值,它正在直接和间接地创造着显著的经济效益。在体育与经济的关系中,经济对体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体育运动的发展又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体育依赖经济,经济借重体育,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互动关系”。

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型的产业,在履行其特定职能的同时,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特殊的作用和贡献,它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体育对市场的拉动效应、创汇效应、就业效应及体育的产业优势。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高达4000多亿美元,并且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中国1997年体育产业的增加值为156.37亿元, 1998年为183.56亿元。按这一趋势,到2010年体育产业的产值至少可达到281.2亿元,占GDP的比重可望从1998的0.2%增至0.3%。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达到1%至3%间。

诸如美国篮球运动早就成为一个产业部门(NBA),400多名职业球员支撑着每年数十亿美元的产业,在他们身后,成千上万的各类人才投入到篮球运动的管理、服务、开发领域,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篮球产业集团。世界上有数以亿计的球迷是NBA的忠实消费者,他们共同构筑了篮球运动的巨大市场。美国篮球运动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它吸引了众多行业部门的参与,已成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交通通讯、电视广告、场馆建设、安全保卫、运动服装、饮料、器械等的开发研制。篮球运动亦成为美国经济的一个亮点。2005年9月1日,姚明与NBA休斯顿火箭队签署了一份为期五年,价值7600万美元的合同。按照合同规定,姚明2010年的NBA收入将为1500万美元左右。而姚明正是NBA的摇钱树,NBA对姚明这颗摇钱树浇水施肥,无非是让摇钱树更加茂盛,从摇钱树背后的十几亿中国人手中挣到十几亿美元。

二、体育产业发展的条件

1、完备的体育市场体系。体育市场是指体育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包括体育专门人才、体育技术、体育出版、体育教育、体育信息以及体育物质租赁与交流等市场。体育产业体系是由体育的各类专业市场组成,如体育彩票(即体育资本市场的具体方式)、球类联赛市场等,均有其特殊功能,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于体育经济活动过程。在体育产业体系中任何一个部分或一个环节的脱节,都可能引起整个体育经济活动的阻滞或混乱,使体育市场呈现无序态。体育产业体系通过体育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具体表现为各体育专业市场通过竞争、价格供求等要素相互作用,带动整个体育经济的运行。我国的体育市场,是一个新兴的、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市场,其机制作用的发挥还带有相当的局限性。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和完善通过体育市场来实现,要建立和完善体育产业体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体育各类专业市场的完整配套;二是体育各类专业市场内部要完整统一。随着我国体育事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各类体育市场将逐步开放和发展起来,形成比较完善的体育产业体系。 2、良好的体育市场秩序。体育市场秩序是指体育市场自身以及体育行政部门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来维护体育市场运行而形成的买卖双方的正常关系。如同在足球中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干预“足球黑哨’,问题,其目的就在于建立良好的体育市场秩序。

良好的体育市场秩序的基本内容在于:一是体育市场进出秩序。即体育市场主体和客体进入或退出体育市场的行为应符合有关制度、章程、法规等的规定;二是体育市场的竞争秩序。即各种体育市场主体之间平等地进行体育商品、体育劳务的交换,平等地参与各种体育市场的竞争,依法制止和惩治破坏公平竞争秩序的行为。三是体育市场交易秩序。即主体进行体育市场经营活动中要遵循有关的规定,在交易方式上要公开、互惠互利,反对“黑箱’作业,牟取非法暴利;在交易价格上要求合理定价,不可满天要价等。

3、有效的体育市场机制。 体育市场机制是体育产业活动过程中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体育市场机制能刺激各类主体,努力提高体育运动技术、管理水平,降低成本,自发地调节各部门彼此之间的比例关系,造成一种开放的体育市场环境,主体素质得以提高,从而推动体育事业更快地发展,成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应当强调的是,为有效地发挥体育市场机制作用,在发挥体育市场机制对体育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更好地发挥体育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

4、完善的体育价格信号体系。体育产业活动中,体育价格信号体系是指能够及时淮确、明晰地反映体育市场供求总量、结构状况、变化趋势、利益关系、实际效益等体育信息质量,它影响着体育资源配置的方向。

3、完善的体育市场交易规则。体育市场交易规则,是指在体育产业活动过程中,有平等竞争机制、良好服务系统、可操作规则、协调利益的管理机构,是体育活动主体的行为准则,是完善调控中介—体育市场发育所必须的。

三、体育产业发展的要素

1、体育产业活动主体有强大的内在动力。在体育产业体系运行中,体育产业活动主体为了自身的需要和利益,参与体育市场的交换,其目的是为了获得自身价值和增加价值,而对价值的追求实质上是无限的,这就构成了体育经济活动主体参与体育产业运行的巨大内在动力。

2、体育产业活动主体有外在的竞争压力。在体育产业体系运行中,体育产业活动主体活动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和增加价值。但是,体育商品、体育技术、体育劳务等,存在着体育市场的购买者是否接受、喜爱的问题,而且还时时有成本、价格、质量、水平等在所属不同主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中有的可能不被消费者接受淘汰出局。在这种竞争的外在压力下,只有提高技术水平、使用价值和服务质量,才能在体育市场竞争中获胜。

3、体育产业活动主体面对不同范围的体育资源配置。在体育产业活动中,有广阔的体育资源配置空间:市、省级、全国性、甚至是国际范围的体育资源配置市场。所以从现实情况看,体育资源可以实现大范围的资源有效配置,使体育产业成为效率经济,从而充分发挥体育资源的最佳和最大的价值作用,实现了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目的。

四、体育产业体系发展的趋势

1、建立和健全体育产业的法律保障体系,提供完善的法治环境。体育法制建设是体育产业和对外开放的内部要求和重要条件,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只有搞好体育法制建设,体育产业界定、规范、系统的正常运行、主体之间的平等竞争以及对各种违规、违法、犯罪的惩治才能有所保障。加强体育产业的法制建设,包括体育的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四个方面内容。

我国体育产业有关法律体系应包括如下几个内容:一是体育宏观调控。保障体育资源总量供需的平衡;二是体育市场竞争秩序。保证体育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和自由竞争;三是体育产业主体方面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合同的有效性;四是体育产业主体的社会、涉外的法律、法规,以保证体育产业体系的正常运行。

2、继续扩大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资源。 体育产业是开放经济,为此,在充分利用国内体育资源和开发国内体育市场的同时,要善于利用国外所能利用的体育资源和体育市场,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加速我国体育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体育事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改革开放中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取得了巨大成就,2008年奥运申办成功,冬奥会零的突破,刘翔的历史跨越就是这些成果的写照。然而,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开放是个大趋势,一定要扩大我国体育产业开放程度,从而取得更大的效益。

第4篇:竞技体育的意义范文

虚拟经济的特征和它的作用、影响

由于虚拟经济的内在本质与实体经济不同,所以无论是从静态的属性还是从运行的规律来看,都拥有它自己独具的特性。与实体经济相比,这些特性表现如下:其一是虚幻性。虚幻性是虚拟经济最本质的属性,同时也是它有别于实体经济的最显著的特征。其二是依赖性。虚拟经济离不开实体经济作为基础,它的存在和发展最终是以服从和服务于实体经济为目的的,对虚拟经济作用的评价依据也只能是它对于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其三是复杂性。虚拟经济的复杂性主要体现为交易载体的复杂性、交易主体的复杂性以及交易决策的复杂性。其四是高度的流动性。如前所述,与实体经济主体相比,虚拟经济主体的形态更为虚幻,交易起来更为便捷,有时仅仅是进行虚拟数字的转移;而且,随着电子化交易手段的日益发达,交易速度更是快得惊人,从而使虚拟资本具有了实体经济主体难以比拟的流动性,这客观上大大有利于优化宏观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也是虚拟经济的最大优势。其五是不稳定性。由于虚拟资本形态上和交易手段上的虚幻性,使得虚拟经济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像实体经济那样———经济主体价值表现不会背离自身价值太远。由于虚拟资本的市场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主观判断并且对外来影响的反应更为敏感,这就增加了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其六是高度的投机性和风险性。虚拟资本的交易离不开投机动机。随着交易手段的现代化,虚拟资本交易可在瞬间完成,促使投机者跨国、跨地区操作投机。由于虚拟资本的价格变幻无常,交易过程成为一种操作难度很高的金融领域专业技术,加之虚拟经济主体对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反应异常敏感,人们的有限理性使得人们的判断力经常出现偏差,以上这些因素都使得虚拟经济的运作成了为一种风险很高的经济活动。[3]其七是更讲求规范化。鉴于虚拟经济的虚拟性,对之稍有疏漏便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其操作程序要求更为严格。首先,运用的载体必须讲求一致,不能各行其是;其次,游戏规则必须讲求一致,如果有人违背规则,就会出大问题,其危害程度会比实体经济大得多;再者,配套服务必须讲求一致,哪怕是任何一个小环节与总体系统不协调,都会影响到整个体系的运行。虚拟经济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助于提高整体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运行效率。凭借发行股票、债券和企业并购等多种运作方式,虚拟经济可以为企业扩大规模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推动了以资金为纽带的诸如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等类似形式的企业的建立和完善,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优化重组,促使劳动力、技术、资金、自然资源等在实体经济部门之间合理调配,促进社会经济协调、有序、高效地发展。第二,有助于优化全社会资本资源的配置。比如,通过虚拟资本在资本市场上的发行、交易,可以调节社会资金流向,进而能够促进优势企业快速发展;通过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形式,能够实现存量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再次优化配置。第三,有助于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各种高效能的投融资方式,对于企业资金分配、投资方向选择及调整具有重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第四,充分发挥货币数字化的作用,节省了交易时间,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摆脱了现金形式对于巨额交易造成的不便。第五,虚拟经济的扩张,不仅直接增加了GDP的规模,同时也能够产生财富效应,促进消费,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可见,它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经济形式。

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发挥作用的主要领域也不同。实体经济基本上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虚拟经济则主要是信息时代的宠儿;实体经济的主角大都置身于传统工业行业,虚拟经济的表现舞台主要是现代金融领域。两种经济形态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它们之间又具有着难以完全隔断的内在联系,即虚拟经济助推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则为虚拟经济提供现实基础。我们先来看前一个方面,虚拟经济如何助推实体经济。首先,虚拟经济的波动会大大改变宏观经济的形势,进而影响到虚拟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如前所述,虚拟经济的发展和运行状况能够对于宏观的走势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不可避免地会作用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必须借助于虚拟经济营造一个适宜自身发展的环境氛围,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其次,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动力。实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资金方面的支持,无论是从金融市场上直接融资或是通过金融中介进行间接融资,都是虚拟经济大展身手的天地。另外,虚拟经济的发达程度支撑或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纵览国内外的实业发展史和金融发展史可以发现,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水平虽然并不总是同步的,但从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来看,两者不会脱离太远,越是接近现代社会越是这样。经济发展水平愈高,虚拟经济就愈加发达,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愈大。接下来让我们再看一看后一个方面,实体经济怎样为虚拟经济提供现实基础。起初,虚拟经济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基于实体经济的需求与支撑,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基础。然后,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对虚拟经济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是要求金融市场更加发达和国际化水平更高,从而推动虚拟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不然虚拟经济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最后,虚拟经济的作用效果如何,也必须通过实体经济的发展来考察。发展虚拟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其动机是为推进实体经济服务。因此,虚拟经济贡献于实体经济进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程度,自然就成了检验虚拟经济成效大小的最终尺度。结合以上两个方面的机理,可以得出结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二者各有其长,唯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使其相得益彰,各尽其职,从而全面地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第5篇:竞技体育的意义范文

论文关键词:武术;大学体育课程;优势;改革途径

一、武术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的优势

(一)武术的文化特征

1、技击性。武术的核心是技击。武术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竞技表演功能、教育功能等,都是通过以技击性为动作原则形成的各外攻防技术动作来实现的。虽然各门各派在技击方法和技击原理上各有不同,但都遵循攻防的规律,表现攻防的特点。武术具有攻防技击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重要原因。

2、健身性。武术训练不仅重视内在"精气神"的锻炼,而且还强调以“内形于外、重在外在”的攻防技击技术动作的演练,因而能够达到“内外兼修、强身健体”的健身效果。

3、独特性。中国武术对于人类的最大贡献是它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家学说的精髓,突破了搏击中力量决定胜负的传统观念,突破了主要由四肢作为攻击手段极限的搏击术,蕴涵着一种东方古典的礼仪道德和修养,是一种阳刚阴柔完美结合的美学理念,它体现了一种武学中完美的艺术性,它从一个更高的境界上符合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

(二)大学武术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其优势

1、高校武术教学目标的特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的特点以及国内外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改变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育实数框架的新标准。它重新构建了体育课程的内容体系,拓宽了课程学习的范围,将体育课程学习的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学习领域。

2、武术教学的基本内容。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分类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按照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两大类。在当代大学的实践教学中,套路运动教学占据内容。 转贴于  3、优势。一般的体育运动效果都仅仅是对外在表现的强健,然而武术确实一种壮内强外内外兼并的健身运动。武术强调的是内外俱练,身心双修。通过练习对外可以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特别是太极拳强调用意识引导动作,长期锻炼对调解人体的阴阳平衡,调气养血,改善人体机能和精神状态,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等都有很大的作用。

二、武术的改革途径

我国武术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策法规不健全,多头审批现象突出;内部机构设置不健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秩序不是太乐观;轻视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文化课课程设置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办学物质条件较差,收费标准不一等。面对此种现象,结合当前武术教课情况,就这些问题本人提出一些微薄的建议: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武术课堂教学中,基本功的练习时间要适合学生体质状况,采用控制单个动作练习时间,多个基本功动作轮流练习的方式,并结合小组合套路的练习学习和复习基本功。同时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特别是力量素质的训练,并提出相应的考核标准要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基本功的学习,并为学习套路做好体能准备。另外,在套路的学习上,除了加强对套路中每一个动作的攻防意义的讲解,还要注重精选适合大学生学练的套路,以增加课堂上同学们的活跃性,使大家更快更好地融入到武术这门艺术之中。

(二)加强师资力量

新的国家教育发展纲要的推出对高校各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高校武术教师教学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发出新的挑战。但是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师资现状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体育课程的改革创新及实施有密切的联系。

(三)完善教学手段

随着各高校因扩招而后带来的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的状态突显出来。因此,加大场地、器材建设的投入是摆在各高校面前刻不容缓的工作。场地、器材的增加滞后于高校扩招改革的步伐。应加大经费投入,以保证武术教学的正常开展。可喜的是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许多院校的场地、器材严重不足问题正在得到解决。

(四)注重武术文化的传播

第6篇:竞技体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炼焦化工;经济效益;环境问题

1炼焦化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1.1炼焦化工与我国钢铁工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炼焦化工的主要产品是焦炭,炼焦生产是现代钢铁工业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大型钢铁企业自带炼焦化工,炼焦化工促进了钢铁工业的发展。

1.2炼焦化工提供了大量的化工产品和煤气

在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化学产品经过回收、加工可提取焦油、氨、萘、硫化氢、粗苯等产品,并获得净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经深度精制加工后,可以制取苯、甲苯、二甲苯、二硫化碳等,这些产品广泛用于化学工业、医药工业、耐火材料工业和国防工业。净焦炉煤气可作为民用和工业燃料。中国炼焦化学工业已能从焦炉煤气、焦油和粗苯中制取一百多种化学产品,这对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炼焦化工提供加了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炼焦工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不仅是地方政府的纳税大户,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当地人员就业,还可带动当地的运输、餐饮、服务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2炼焦化工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2.1炼焦化工会造成大气污染

①煤炭贮存、转运、备煤破碎会造成大气污染:在煤炭贮存、转运、备煤破碎过程中会造成煤尘大气污染。它一方面会污染附近的环境,使炼焦化工企业中那些贮藏、转运、破碎煤炭的空间及四周环境存有很多不洁净的煤尘,致使四周环境的能见度下降;另一方面还会使炼焦化工企业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增加患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②焦炉加热会造成大气污染:通常我国的炼焦化工企业都有一个焦炉烟囱,它排放的是焦炉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燃烧废气,是炼焦化工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回炉煤气燃烧生成SO2、NOx、CO2、CO等,若燃烧室与炭化室串气还会因燃煤或有机物炭化生成烟尘。焦炉烟囱的排气量大,排放的有害气体种类多,这些有害气体既对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又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③炼焦过程会造成大气污染:在装煤过程中由于煤与骤热的炭化室和炭化室中的热煤气骤然接触,发生一系类物理、化学反应,骤然产生气体体积剧增,使炭化室内压力突然上升,将上述产生物由逸散气体带出。产生的污染物有颗粒物、SO2、NOx、H2S、苯并芘、苯可溶物等有害物质。在煤的干馏、结焦等化学加工转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焦炉煤气;在结焦的过程中通常会有荒煤气泄露,这其中非常重要的污染物因子是苯并芘等苯系物和氰化物、硫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待出焦的过程中会使灼热的焦炭和空气相接触,进而再生成CO、CO2、NOX等。

④熄焦过程会产生大气污染:现在我国炼焦化工大部分焦化企业采用湿法熄焦,每熄一吨红焦炭就要将0.5吨含有大量酚、氰化物、硫化物及颗粒物的蒸汽抛向天空,严重地污染了大气及周围的环境。这部分污染物难以监测其浓度及排放量,且很难找到比较好的治理方法。气体污染物具有的特点是排污量大、污染物种类繁多、毒性强。生产每吨焦炭能够产生400立方米左右的煤气,在此过程中会形成很多的颗粒物、SO2、NOx、H2S、苯并芘、苯可溶物、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物质,虽然这些煤气都被净化利用,但在净化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有部分污染物泄漏到大气中,且它们中有很多种致癌物质。

2.2炼焦化工会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

炼焦化工工业不仅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而且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水体污染。这些水体污染主要是在煤气净化、焦化产品回收等过程形成的污染物。

①炼焦熄焦过程产生水体污染:熄焦时产生的熄焦废水虽然循环使用不外排,但熄焦过程中熄焦水与红焦接触瞬间产生的酚、氰、硫化物、等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

②炼焦化工煤气净化过程产生水体污染:炼焦化工工业的煤气净化、焦化产品回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污染源。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有蒸氨废水、终冷分离水、粗苯分离水、煤气冷凝液、煤气水封水、冲洗设備地坪水等焦化净化产生的含酚、氰、苯系物废水。这些废水一方面会给人们的身体产生致命性的威胁;另一方面也会对炼焦化工工业的四周的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对周边的土壤产生深远影响,影响周边的植物生长。

因此,我们要对炼焦化工所造成的水体污染高度重视,要对它们的危害有深入的认识,进而利用先进的技术不断改进炼焦化工工艺和设备,确保可以将各种危害降到最低。

2.3炼焦化工会产生固体废物污染

炼焦化工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焦油氨水澄清分离产生的焦油渣,脱硫液再生脱水生成的脱硫渣,剩余氨水经蒸氨后残留、沉积于塔底的沥青渣,洗油再生时残留于再生器底部的再生渣,生化处理站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传动设备过程中产生的废机油机油等。这些固体废物所含的有毒有害污染物都存在毒性大,难降解等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强化管理,降低危害。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炼焦化工工业的发展一方面使企业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因此,我们要对炼焦化工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加以高度重视,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措施,运用先进的技术逐步改进工艺和设备,改善环境污染问题,确保能够实现“低污染,高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炼焦化工工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竞技体育的意义范文

一、分类打造环京津城市带

京津冀地区包含着全国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与政治中心,这就决定了京津冀区域具备了一体化较为明显的空间特征,即它的等级性与多层次性。因此,实现京津冀区域城市规划与城镇布局一体化的思路是,要以一体化为依托,建立以河北为腹地的层次有序、等级合理的城市群体或城镇网络。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界定,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8个设区市及其所属区域(简称2+8)。京津冀城市群区域面积为18.34万平方公里,人口8500万。

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中心城向世界城市方向迈进步伐不断加快,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某些城市功能开始向外扩散;同时,天津北方经济中心地位的确定、滨海新区战略地位的提升,将加快天津向国际化港口城市发展的速度,经济辐射力进一步增强。河北环京津城市,尤其临近京津、濒临渤海的唐山、沧州、秦皇岛、廊坊等市,承接京津辐射的能力正在逐步加强。这些因素将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在未来10~20年间逐步形成为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群。

针对众多县市环绕京津的现实、京津冀城市群的规划和发展趋势,我们认为,河北省应该着力打造环京津城市带,使其成为对京津原有城区范围内的要素有足够吸引力的地区,成为京津城市疏解功能、扩大经济活动空间的主战场。

具体设想是:

1.以距京津50公里之内为第一个城市圈。在距京津中心点50公里范围内的河北县市,要以卫星城的模式进行规划和建设。例如,可以把北京周围的部分地区类比为北京市区的七环、八环进行建设,以全面融入京津。在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实现与京津的全面对接,为京津的住房、会议、餐饮、休闲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以距京津200公里为第二个城市圈。在距京津中心点200公里范围内,城市化建设要强调园区功能。在这些地区主要应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提高劳动力技能和素质创造教育和培训条件。目前在保定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创业中心,就有来自北京的公司进行产品研制或生产,然后再将产品返销北京市场。

3.以距京津200公里之外为第三个城市圈,要以大配套的思路强化与京津的对接。采取构建完善快捷的交通网络、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加强人才的培训等措施,通过城市功能的互补,密切京津冀城市间的联系。在距京津中心点300公里范围,城市发展要强调副中心定位,更多的是呼应的关系。产业强调分工,如金融中心和制造中心的分工;强调错位发展,强调基地(如农产品基地)建设。

通过这三个城市圈的规划和建设,河北必将形成围绕京津的“城镇带”,带动河北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并为产业带的形成提供支撑。

二、打造河北第三条经济带和建设京冀生态旅游协作区

河北目前有两条经济带:一是山前经济带,二是沿海隆起带。这两条经济带的部署区位太靠南部和靠海洋,而广大的北部地区(主要是张承地区)没有一个区域性的省级战略去规划、安排。为此,我们提出打造河北第三条经济带,即张承生态旅游经济带的设想。

目前全国具有三条经济带的只有两个省份:江苏省和浙江省。江苏省拥有从南京到常州的IT产业带,苏南沿江的重化工业产业带和苏北的东陇海线的加工业产业带;浙江省拥有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和近期打造的金衢丽(金华、衢州、丽水)产业带。金衢丽产业带在浙江的地位、定位与张承地区的地位、定位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都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生态资源丰富等等,其“生态屏障”定位也和张承地区是一样的。浙江金衢丽产业带的规划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如果借鉴浙江经验,打造张承生态旅游经济带,河北省有望成为下一个具有三条经济带的省份。

在这条经济带内,河北可以借助北京力量,建设京冀生态旅游协作区。京津冀各方中,北京市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存在的矛盾更加突出,北京对周边区域特别是对张家口和承德的区域生态依赖性更大,京张承生态带是北京和京津冀经济圈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北京环境受周边地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沙尘空气、水源污染及水源减少,北部和西部作为北京的上风上水地区,对北京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更大。作为北京市供水源的两大水库,官厅水库96%的水源和密云水库46%的水源来自张家口。在我国各地区普遍存在流域内水截流和水污染的情况下,这一流域的水质和水流量状况直接关系到北京用水的质量和数量,关系到北京市1000多万人口的饮水安全。按照北京的十一五规划,旅游业是其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整合河北的旅游资源是其重要的设想。所以,我们认为建设京冀生态旅游协作区的想法,是会得到北京支持的。

三、推动京津冀区域内亚单元点对点对接

所谓区域内亚单元点对点对接,是指大区域内的小区域、特色区域、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品牌产品,实施“一对一”的互动对接与合作。“点对点”,可以是市、区、县、乡镇互结友好“对子”,也可是化工、机械、交通、旅游、特色农业等优势产业“联姻”,又可是骨干企业强强联手,还可是品牌产品的拓展延伸,包括重大项目的对接。点对点对接是区域深度合作的标志之一。

河北秦皇岛市、北京朝阳区、天津河西区小区域的合作及北京市商务中心区(CBD)、天津市商务中心区(CBD)、北戴河商务中心区(CBD)的合作给我们提供了比较成功的案例。2007年初,在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与北京CBD管委会的倡导下,首届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区域合作论坛在北京举办,北京CBD管理委员会和北戴河区人民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一批CBD区域内的重点企业入驻北戴河区,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区域合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2007年9月,河北秦皇岛市、北京朝阳区、天津河西区在北戴河召开第八届北京CBD国际商务节暨第二届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区域合作(北戴河)论坛。会上,北京市商务中心区(CBD)、天津市商务中心区(CBD)、北戴河商务中心区(CBD)三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北京商务中心区(CBD)金融商会与北戴河区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在北戴河设立分会;北京商务中心区(CBD)传媒产业商会与北戴河区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在北戴河设立分会;北京新传德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与北戴河区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新传德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河北分中心落户北戴河;北戴河就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北京市朝阳区挂职锻炼与朝阳区签署协议,北戴河将相继选派一批经济、文化、体育、城管、园林、建设等部门的年轻干部,到北京CBD挂职锻炼,以学习北京CBD的先进经验,不断拓宽北戴河招商引资的新渠道。这些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北戴河与京津小区域合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新成果。

借助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区域合作论坛在北戴河召开的契机,北戴河将进一步强化“依托京津、借助京津、融入京津”和“服务京津,发展自己”的区域合作意识,大力发展高端旅游、文化创意、总部经济和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使合作企业与北戴河实现共赢。为了更好地实现与京津两地的经济合作对接,北戴河专门在核心区奥林匹克公园周围规划了一个占地420亩的文化创意园区和总部企业使馆区,其中建有一座3700平方米的博物会馆和一座7300平方米的综合展馆,并为两地企业预留出了180亩土地,在规划条件下可以由企业自主建设。目前,北戴河已发展形成了商贸物流、文化创意、社团基金等三大类CBD企业,CBD产业已发展到影视传媒、广告策划、会展商务等类140余家企业,使得北戴河日益成为环渤海地区最具魅力的投资城区之一。

四、推动京津冀现代服务业的融合

京津冀在先天资源禀赋及后天功能定位(尤其是北京定位发展首都经济)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各自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和结构的不同,而发展速度和结构的不同又使得三地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有较大差异。北京―天津―河北呈由高到低的格局,河北的第三产业还处于相对较低的发展阶段,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

京津冀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区域合作是最薄弱的。在金融业的区域整合上,可以按照股份制方式组建京津冀区域发展银行,实行京津冀地区内银行储蓄的跨行政区通存通兑,将过去的京津冀互为异地存取变为地区内的同地存取。在保险业方面,可以推动保险业业务的进一步跨行政区拓展;在信息业(通信、网络、传媒和咨询等)和中介服务业(会计、审计、评估和法律服务等)方面,可以推动企业跨行政区并购和业务融合,例如移动通信业中的跨行政区手机异地交费、停/开机、备卡激活等。此外,在物流、房地产、会展等新兴服务业方面,也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较大的合作潜力。

五、谋划发展环京津临空产业

河北境内目前有三个民航机场,即石家庄正定机场、邯郸机场、秦皇岛山海关机场(军民两用),首都机场也可能在廊坊新建机场。可依托首都机场在廊坊新建机场的有利时机,借助新机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在其周边地区加快发展相关产业。具体包括以下四大类:

一是服务于航空枢纽的产业,包括直接为机场设施、航空公司及其他驻机场机构(海关、检疫检验等)提供服务的配套和后勤产业等。二是航空运输和物流服务产业。根据航空运输的货物一般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技术精、价值高、鲜活和事急的特点,重点开展如航空快件、黄金宝石、鲜活产品、高级冷冻食品、花卉、贵重药品、精密机械和高档电子产品及零部件等物流服务,同时开展救援性航空运输服务。三是具有明显航空运输指向性的加工制造业和相关服务业。包括:航空物流辅助加工业,航空工具与用品的制造业,航空运输指向性较强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国际商务服务业、会展业和航空竞技业等。四是以研发和管理为主的公司地区总部经济。伴随着临空经济的成熟,在临空经济区聚集了大量的人力、物流和信息,为公司管理总部、管理人员捕捉市场需求信息提供了便利。同时由于高档办公设施的完善,增强了临空经济区对公司总部的吸引力,公司地区总部不断地向临空经济区集中,从而在临空经济区形成总部经济。

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点”上突破,打造与京津对接的前沿端口

以河北当前的现实基础和实力,要在整体区域内消除与京津的落差还不现实,但集中全力在一些点上实施突破,打造几个高水平、大品牌的特色产业园区,作为对接京津和与国际接轨的前沿端口,则是完全能够做得到的。第一,要进行强区扩权。要解放思想,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大的突破,参照昆山等地“区大县小”(开发区是副厅级、县是正处级)的模式,对有条件的开发区整体升格,以区辖县,并下放管理权限,让这些地方放开手脚,加快接轨京津,集中生产要素,提高开放水平。比如,三河市的燕郊开发区,总体实力进入全省开发区综合实力前三名,多项指标甚至超过省内国家级开发区,但目前还只是副处级编制。不可否认,行政层级过低是束缚其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河北的产业园区与京津相比落差太大,靠这些园区自己滚动发展难以实现与京津的接轨。从全省的角度讲,应该对这些园区统一规划,或是政府投资,或是市场运作,进行大手笔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园区承载能力。第三,加大园区整合力度,京津周边的现有开发区,存在着产业趋同、无序竞争的问题,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规范整合,在对接京津中形成一个“拳头”而不是一盘散沙。比如,廊坊的“北三县”是全国一块特殊的行政“飞地”,也是河北省对接京津的一块宝地,但目前这三个县有四个开发区,其中省级开发区三个。可以考虑以燕郊开发区为龙头,按照一区多园(将香河、大厂的开发区作为燕郊开发区的一个产业园)的思路,在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服务的原则下,实现园区内部的专业化、集群化发展。

第8篇:竞技体育的意义范文

(栖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山东 栖霞265300)

[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便逐步走上正轨,区域内主动经济合作与政府主导推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都在促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这对于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学术界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作用,本文希望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进行总结,论证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并从根本上探析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实际作用机制。

[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增长;效应;组织选择

1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简析

笔者对国内外区域经济体一体化研究总结发现,其概念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国外研究领域也称其为世界区域一体化、国际区域一体化等等。目前现有的学术研究大多缺乏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的统一描述,但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其概念和内涵在实际应用与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学术界较为统一的认识如下:以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合作实现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由基本的国际贸易部分要素合作为基础,实现国际生产、国际贸易的核心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而实现、构成区域经济联盟,在组织内部商讨、制定有利于所有成员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经济政策。其核心要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区域内部成员国之间的联合,其二是基于所有成员国的相关制度进行平衡的、协调式的经济政策安排。

为便于本次研究分析,笔者对经济一体化的内涵进行了重新梳理和总结,如下:首先,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界定其为国际组织形式,参与者至少应有两个国家(一般数量上会超过两个国家),同时组织成员共之间存在潜在、共同方向性的利益诉求;其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要通过讨论、协商来消除内部成员共之间实现经济交往与合作过程中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各类制度差异、政策障碍以及歧视性与非公平性政策,通过内部协商来对成员国之间的国际贸易、财政合作、金融领域合作等进行统一的协调,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执行统一的经济政策,甚至可以在协商通过的前提下成立组织内的、超越国家级别的机构,将成员国部分领域的国家主权让渡给该机构,形成一种统一性的国际性制度;最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本质上属于一种国际合作条件下的制度模式,是国际性经济合作的状态,同时也是组织内成员国之间经济运行的标准过程。

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

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实现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贸易均衡性,其二是投资推动性。

在贸易均衡性效应方面。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形成的(不完全)国内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条件使得区域内部的经济福利得到均衡,进而实现净增加,其通过对稀缺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利用关税同盟、自由贸区等形式完全或部分消除组织内的贸易限制,能够实现区域内各国经济福利的有效增加。从关税同盟的层面来看,这一条件下的贸易转移效应虽然可能降低国际福利水平,但其存在生产替代性的可能性有所提升,如果同盟前后的价格比率差异相对较小,那么福利削弱效应也就相对较低,由于出口供给弹性增加、进口弹性减小会为国家带来更高获益,因此综合来看一般不会因关税同盟的成立而显著影响获益说平。从自由贸易区的层面来看,组成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之间如果不存在产品生产(类型数量)的差异性方面的优势,各个国家就能够从区域经济体花中获益,从而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在投资推动型方面。国外学术研究普遍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创造投资条件,引导投资转移,大部分研究斗争史了国家贸易规模、国家实力的过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外国直接投资,主要表现为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向分散和总量提升。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参与国家能够从区域内部更为泛化的市场中获得相对而言更加有力的准入条件,从而从中获益,在利益追求和推动下,外埠企业对内直接投资的可能性和欲求都在增加。由于投资限制在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的削弱和消除,直接降低了外资在本国的市场开发成本,从而提升了本国对区域内其他成员国企业的吸引力,于此同时也不会挤占其他成员国外资吸引的空间,反而能够创造双方共赢、互为补充的投资效应。

正是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所构建的共赢框架和条件,提供了投资推动力,因而会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所有成员共经济的共同增长与发展。

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作用机制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组织内成员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经济增长渠道,为成员国间国际贸易的增长提供了推动力,同时让成员国市场规模呈现海外部分大增的优良环境,贸易创造和贸易福利作用在组织内部形成合体增效,并让国民收入的扩张形成了一定的传导作用。

在要素供给来源扩充方面。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市场不存在国家间障碍,生产要素市场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国际化供给渠道。对于单个国家而言,世界上并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实现生产要素、资源的百分百自给自足,这就产生了国际性的生产要素需求供给,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的出现使得这种需求供给更容易实现,因此会扩充生产要素的供给来源。

在国际贸易总量发展推动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会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成员国内部生产企业可以获得重大的内部与外部经济利益,例如对外贸易的增加促成的生产规模扩大,国民经济发展的增加带来的内需扩大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成本的下降。这种规模经济效应最终会反哺市场,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的总量增加,形成国际贸易发展与企业发展的良性互为促进与循环效应。

在市场规模扩大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通过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形成区域性统一市场,加强了区域内商品、劳务、技术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为内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提供了可能,为内部厂商实现规模经济创造了条件,增加了市场容量,扩大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规模,推动了成员国内部贸易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施有助于一体化组织在国际上贸易地位的提升,同时也对区外国家潜在加强了贸易壁垒,这使得组织内部个别国家原本存在的经济力量薄弱、国际影响力较低的问题得到显著改善,通过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能够实现快速的经济地位提升,从而改善国家在国际范围内的贸易地位和条件,进而扩大国家经济市场规模。

在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福利合体增效方面。前文在分析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中提到,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形成贸易均衡性效应,这一效应在表面上是通过消除组织内部贸易障碍,以实现贸易均衡转移,而这种转移同时也弥补的需求差异问题、消除了成员国间的贸易成本,最终回味所有成员共带来贸易创造的总体提升。

在国民收入扩张与传导方面。经济一体化首先实现了经济市场扩大,带动成员国自发性出口,提升成员国进口需求增加,贸易成熟作用使得出口国国民的收入成本增加,而这一增量在组织内部呈现为普遍现象,即出口国国民收入增加会诱发贸易国的出口增加,进而带动贸易国国民收入的增加。这就是国民收入的扩张与传导效应,将这一效应拆解到行业层面来看,组织内各个成员国优势出口行业有所差异,而在消除进出口障碍和过量成本问题后,出口增加使得优势出口行业带动国民收入增加,一方面推动弱势出口行业出口增加,同时也带动贸易国出口增加,最终形成良性循环效应,在组织内部形成持续的国民收入传导效应。

参考文献:

[1]张宗庆,张寅.产业集聚、知识溢出与区域增长——基于长三角区域的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

第9篇:竞技体育的意义范文

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与人们文化生活息息相关。从学科认识上来看,已呈现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群众体育学特征[2]。当然,这主要取决于各地政府对体育事业经费投入的多少和经费的有效利用情况。经济不发达,国民经济储量少,相对在各方面的投入就会少,尤其是比较贫困的区县,人们无条件进行体育锻炼,而且长久以来形成的落后传统体育文化意识观念也严重地制约了群众体育活动整体水平的提高。可见,经济的增长是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经济快速增长了,人民群众的体育消费意识提高了,群众体育才能协调发展。

二、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健康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人们对身体活动的重视程度。经济快速增长了,但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了,“文明病”的蔓延,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开始寻求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途径。《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人们慢慢从观念上变了以往对体育运动的看法,更多的人民群众投入到了体育锻炼中,政府和社会也加大了群众体育活动开展方面的投入,大力支持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活动资金增加了,人们的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了,参加活动的人员也就增加了,群众体育便会蓬勃发展。

三、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了群众体育活动经费投入水平

一个地区的体育活动经费的多少取决于这个地区的经济实力。一般来说,体育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而体育经济早已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所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在不断的增长,尤其是《全民健身计划》推广以来,体育经济已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社会对体育的重视,加大了对体育活动的经费投入。当经济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准时,人的精神物质消费意识被唤醒并决定其消费取向,人们的健身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体育锻炼开支也成了家庭或个人开支的一部分,政府对群众体育活动经费投入的增加以及人们在体育锻炼方面投入的增加,从而提高了群众体育活动经费投入水平。

四、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了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水平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针对体育场地设施存量不足的状况,兴建各种类型的体育场所,重视政府与社会相结合,可以更广阔地依靠市场力量,建设更多亲民、便民、利民的体育场地设施,从而积极探索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5]。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第一期工程的顺利实施,我国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健身场地逐步增多。经过调查,目前重庆群众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数量已有所增加,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水平及效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体育场地设施法规制度的建设及实施也逐渐严格,这都有赖于经济的快速增长,有赖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五、结论与建议

1.群众体育存在的问题群众体育所需经费不足;群众体育的需求与短缺的体育场地设施之间矛盾突出;社会体育指导员人员缺乏;法规制度不健全;群众“体育锻炼”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2.群众体育发展的应对措施

(1)加强群众体育场地设施的“建”、“管”结合并抓好活动的组织工作;

(2)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基石”作用,塑造“终身体育”意识;

(3)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的重视及领导;

(4)增强人民群众的体育锻炼意识;

(5)合理配置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最大作用;

(6)进一步突出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