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教育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哲学教育、道德思想、治国理政等都可以在这其中找到很好的借鉴题材,干部作为我国政治建设的主要力量,学好并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实就是一个自我修身的过程,从中吸取对自身有用的东西,掌握其中优秀的思想内涵,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干部成员需要树立率先学习的典范,不断规范自身的言行,提升自我的道德以及文化的修养。
二、干部政德教育的实践之道
(一)立足地域优势,确立提升干部为政之德目标
古人非常看重对政德的培养,并认为人没有了德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国家不弘扬政德就无法兴盛,古时官员的任命都是德才兼并者,延伸到现代社会干部的选拔标准除了优秀工作能力之外,还需要有端正的思想品格。法律社会讲求的是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每个人都必须在法律的范畴内规范自身的言行,道德社会就是政德为思想准则,每个人都会遵循行为准则而不需要法律的规范,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的社会,我们需要朝着这方面而努力。干部的选举与任命需要同时考核其才能与品德,这样工作风气才能逐渐的得以树立。
(二)优化师资力量,打造干部政德教育专业团队
政德教育的传播一支优秀的教育团队,也是保障政德思想能够传播的重要基石。政德教育必须要保证教学质量,教育部门以及相关的研究机构可以协同合作,把师资力量进行整合,统一合理的调度他们之间的教育工作。当然评聘国内优秀的政德教师也是非常好的举措,进行定期的培训能够起到较好的反响。授课的内容和教学的方式可以结合儒家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其更加符合我国儒家思想的表达方式。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可以选拔出优秀的学习代表来补充师资队伍,打造干部政德教育的专业团队。
(三)挖掘文化内蕴,开发干部政德教育精品课程
政德教育的过程就是挖掘我国优秀文化的过程,修德的精髓就在于找到与儒家经典结合的东西,并在学习的过程将现代化的东西融于进去,充分做到与时俱进。教学课本的选择也较为重要,围绕政德教育的理念开展教学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官德教育读本》、《政德教育》等课本是较为好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依靠组织进行定期的专题讲座,让学习的内容能够融入到自身的理解当中去。
(四)强化文化体验,丰富干部政德教育教学方式
在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长廊中,留下很多历史遗迹以及丰富的文物资源,充分的展示了我国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做好干部政德教育工作的过程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些丰富的资源。《资治通鉴》可以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官、参观林则徐的故居可以了解做官正义的重要性。把干部政德教育背景的实施立足于我国文化教育的真实场景中,让体验式教学促进干部政德教育教学的开展。
(五)注重制度建设,完善干部政德教育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不管是对个人、组织还是国家来说制度都是需要遵守的,干部的政德教育中制度的规范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加强干部制度化意识的养成,一系列围绕制度化建设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让干部明白政德教育除了能够养德之外还能修身。当然这一目的达成需要教学以及制度共同做好保障,制定教学的相关任务,教育的效果也需要得到体现。
三、干部政德教育的效果显著
(一)政府支持,规模扩展
干部的政德教育受到省、市单位的高度重视,支持的力度相当大,从组织开展的培训班的人数以及培训场次中就可以看出政府对于干部政德教育落地实施的决心所在。在积极做好培训的同时还与国内各高校、行政学院、培训机构等共同合作开展实地的教学与交流,使得我国干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美德、加强自身得到修养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示范引领,辐射带动
我国的交通系统得到了逐渐的完善,将干部培训教育工作落到了实处,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干部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目前在实施干部培训教育工作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对此,相关部门务必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如果将“互联网+”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技术贯穿到整个交通运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将会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1“互联网+”应用于交通运输干部教育培训的现状
交通系统干部培训教育工作在我国已经实施了很多年,取得了可观的教育成果,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领军人物;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其与理想的交通建设团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传统的交通干部教育培训模式与现代教育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对此,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要注重对传统教育培训模式的改革,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教育事业,推动我国现代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在线培训模式更好地弥补了传统教育培训模式的不足,发展快速的网络信息化技术为教育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培训管理水平提高,培训范围扩大,同时还可以增强培训效果,信息化技术带来的大数据环境大大改善了传统教育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诸如干部的个人信息、培训记录、学习状况、培训进度等方面都属于信息管理的内容,管理人员要将以上这些方面的信息详细记录下来,为后续的大数据分析、培训个性分析和需求预测打好基础。通过多年来对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的互联网培训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2“互联网+”应用于交通运输干部教育培训的建议
2.1创新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培训模式
远程培训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培训模式,尤其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更是备受欢迎的一种模式,即使是这样,远程培训和面授培训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二者各有利弊,不能相互取代,主要体现在学习的系统性、授课效果和培训完整性等方面。人才需求量大、干部培训内容复杂等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如果能将“传统面授”和“网络学习”结合起来,组成一种混合式的教育培训模式,则会大大增强培训的效果。混合式学习模式就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其他相关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到一块,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比如传统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视听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结合、传统学习方式和计算机辅助模式的结合等。为了使得交通运输行业的网络培训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构建含有微课录制、视频剪辑、课件制作等内容的培训数据库系统,将网络培训资源的策划、设计、制作、审核、测试等具体的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对交通运输行业的特色网络培训管理。
2.2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培训信息体系
为了完善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体系,需在原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行创新,就交通运输行业干部培训内容而言,对于不同级别的干部就应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并安排合理正确的培训内容,同时,还需不断地完善培训技术和学习服务支持体系,提高培训管理效率,努力做到培训资源标准化、合理化。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培训学员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学员学习效率。比如,学员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进入学员管理系统,只需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完成网络选学、作业提交、教学资料共享、网上听课、教学评价、学员交流、考勤信息等培训流程的操作。此外,还应建立数字化的培训管理系统,便于对传统的服务资源和管理制度进行整合和改良。为了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学生学习和授课教师质量管理,教育培训部门需通过此系统对教学工作做出明确的计划,并开展评估教学质量工作,加强监督培训管理,使交通运输行业干部培训质量得到保证。
2.3整合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培训资源体系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可结合“互联网+”技术制定干部教育培训方案。首先,优化教师资源。优化交通运输部门教师资源库,建立一个清晰的目录,便于学员依照学科和研究方向查询。其次,合理规划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可以将分散在各个地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教育培训资源聚集起来,比如,培训视频、文件规定、多媒体课件、案例等,并对教育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一个培训资源信息平台。通过此平台,使得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并得以最大化利用,实现数字化教学和培训资源共享。在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下,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优势,共同协作,完善教育培训资源体系,促使交通运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上一层楼。应该说,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民生发展的一个关键,其行业的发展应该及时把握新的发展,以主动适应的模式来适应干部教育培训新常态。通过“互联网+”的思维理念为指导,合理化、科学化地设计整个教育培养体系,不仅能够更高层次地满足于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还能够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创新。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必要条件是交通运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序、合理、科学的开展。在交通运输干部培训中,引入“互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数字化教学,建立共享、兼容、开放、规范的干部培训体系,而且可以树立综合交通的理念,同时,还可以加快完善培训管理体系,促进交通运输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搜索信息上百度,购物选择淘宝,交流用QQ群,阅读文章是微信朋友圈推荐,人们习惯用互联网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网络课堂和视频也成为许多人学习知识的途径,在线教育的发展使传统教育迎来新的革命,传统教育机构只有拥抱互联网才能不被颠覆,通过整合线下内容和教师资源,实现在线教育和线下教育联动提高运营管理效率。
二、传统教育培训机构发展在线教育的路径选择
传统教育培训机构的在线教育是指教育机构通过线上展示或试听吸引受众,受众在线上完成课程支付,教育机构整合教学资源,实现在线课堂学习的教学模式,如新东方在线、e学大、学而思网校。
(一)在线教育的路径选择
1.自建在线教育网站和APP手机客户端。开展品牌形象传播、产品营销推广和预付款,线上销售线下服务,适合品牌强大的教育培训机构,如新东方、学大教育、好未来等。网络建设需要系统研发、资源整合、推广和运营,开发成本高,后续的运营和维护投入大;传统中小型教育机构实力弱、品牌知名度低、网站访问量有限,这种方式成功机率小。2.专业的在线教育平台。借助全国布局的第三方平台引流,能迅速推广带来用户,互联网企业通过战略布局已搭建了强大的第三方在线教育平台,如百度教育、淘宝同学和腾讯课堂,这些大而全的平台适合中小型教育机构低成本入驻,如中公、华图等。这些平台的特色各有不同,百度在PC端强在流量和技术,导流作用显著;淘宝用户的支付方式较便捷,更适合售卖录播课程;而QQ群的最大优势是便于师生交流,适合需要培养用户粘性的教学。成功的在线教育首先通过第三方平台入口聚拢潜在用户群,提供丰富的分类课程的线上展示引发用户的教育消费需求,进而通过在线支付锁定这个教育消费行为,从而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下面就以三大互联网巨头搭建的在线教育平台为例进行对比分析,作为传统教育培训机构入驻的选择参考。
(二)在线教育平台的比较分析
有竞争力的在线教育平台要针对教育机构和学员的产品诉求,围绕产品进行资源建设,建立生态系统。1.百度教育。百度教育是百度公司的在线教育平台,优势是拥有教育流量和大量教育机构资源。百度文库数据显示,2013年8月百度教育上线,涵盖4165门学习、4777门工作、1066门生活及其他四大类课程,每月覆盖4000万教育用户,产生的教育相关的检索达5.5亿次;线上全资收购传课网,使百度传课成为百度教育的重要模块,线下投资万学教育,布局在线教育;支付工具是百付宝,移动端有百度钱包。百度推广积累的几十万家教育机构资源,其中很多机构向在线教育转型,看好百度教育流量的用户集聚能力。2.淘宝同学。淘宝同学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在线教育平台,优势是电商基因带来的用户资源和消费习惯,2013年12月淘宝同学上线,提供线上线下教育、教材教辅等产品和服务。投资英语培训真人在线教育平台TutorGroup,以及投资超级课程表,作为移动端大学生细分市场在线教育入口;支付工具是支付宝,移动端有支付宝钱包。优米网、沪江网、环球网校等150家教育机构入驻,以在线视频课程为主,重点推广直播互动课程。3.腾讯课堂。腾讯课堂是腾讯公司的在线教育平台,优势是QQ、微信的社交功能和用户流量。2014年4月腾讯课堂上线,为QQ用户提供语言学习、技能培训、考证考级等方面的课程培训,推出QQ直播课程;支付工具是财付通,移动端有微信支付;入驻机构有2500多家,课程总计10000多门,直播课和录播课、免费公开课与付费课的比例大致都是8:2。新东方与腾讯成立合资公司“微学明日”,侧重研发移动学习产品,整合新东方的内容资源以及腾讯的互联网技术与用户粘性,构建在线教育生态圈。腾讯课堂提供三项优惠政策:一是免费开放,不参与机构的任何分成。所有机构只要具备教学资质,符合法务标准,就可入驻;二是流量扶持。为入驻机构提供8亿多的QQ用户流量支持;三是工具功能的服务;专门的运营推广团队帮助机构做好域名、页面、网站、QQ群认证等服务。[4]近几年,许多互联网企业都在搭建在线教育平台,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普遍推出优惠政策吸引机构入驻,为企业开拓网上销售渠道提供发展的良机,传统教育培训机构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路径选择,大型机构可采用市场全面化策略,既要自建网站和手机APP客户端,也要与大型在线教育平台深度合作推广,或成立合资公司开拓在线教育业务,因其线下的强大实力与互联网企业谈判中有更多的语话权。中小型机构可采用市场集中化策略,只与在线教育平台合作,不同特色的平台推送不同的课程,做好整合营销,加强同类课程产品的竞争能力。
三、对高校发展在线教育的启示
在线教育的发展给高校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带动教育行业的教育教学创新,许多院校纷纷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微课、MOOC以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但是也仅仅是比赛或小范围内试点,多数高校目前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缺乏市场竞争压力使实施在线教育的动力不足。教育培训机构虽然与高校在培养目标和学生知识需求层次上存在差异,但是在先进的市场理念引领下的在线教育成功经验对高校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组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在线教育是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全新教学模式,对传统课堂冲击很大,因此需要组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构建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在线教育专业管理团队,改变工作惯性和思维,总体谋划大学在线教育模式,尤其是指导教师团队配合做好线上服务,这是在线教育极为关键的组织因素。
(二)选择在线教育平台进行合作
高校要对线上发展的业务、线下运营的业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业务等决策,进行可行性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在线教育推广方案。可以尝试与三大在线教育平台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利用平台的技术优势和整合能力使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部分高校在探索智慧校园建设,未来信息技术将全面渗透高校人才培养的各环节。但是,对于全面素质的提升,比如社会发展能力、人际关系、公共关系等,还要依靠在校园完成,校园文化的熏陶,校风、学风的熏陶,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在线教育并不能全部取代传统教育。
(三)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体验
线上推出试听吸引学生到线上听课后,如果教育服务缺失,课程质量与期望相差悬殊,学生就对课程失去兴趣,影响主动学习的效果;在线教育平台处于发展初期,线上教学模式还在探索中,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只有平台和教育机构自律并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才能促进在线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做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
但是,受中国传统观念尤其是婚嫁习俗的影响,农村女性教育的投资难以收到预期回报,农村女性无论是从经济、健康、文化方面,受教育、受关注的程度都较之男性偏低,使女性不能在农村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体现出受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同时,尚未完全杜绝的封建传统性别观念,使许多农村女性身上还存在着自卑狭隘、安于现状、贪慕虚荣、墨守陈规、失去信心的心理障碍,也影响着她们去争取权益、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如何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强农村女性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女性人口素质,打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力军,是整个社会需要普遍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宣传工作,营造重视女性教育培训的社会氛围
女性尤其是农村妇女接受教育培训不是女性自己单方面的事情,也不是妇女组织单一管理机构的事情,而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大事,它对提高女性文化素质、增强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所以要大力宣传全国第十次妇女大会和江苏省妇女十一大会议的重要精神,营造全社会重视女性教育培训的社会氛围,调动一切力量关注、参与、支持女性教育培训工作。
二、多形式开展女性教育培训
农村女性队伍庞大,分布广泛,需求多样,因此对她们的教育培训必须多渠道、多层面、多手段地同时进行,使培训教育效果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显现出来,从而提高培训的能动性和吸引力。一是可以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把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指导相结合,把抽象的理论变为具体的技术,使妇女看了能懂,学了能会,会了能用,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二是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比活动,增强她们婆媳和睦、邻里和谐和荣誉观和道德观。三是开展育龄妇女致富能手比赛,增强她们农业生产,学习致富本领的自觉性。四是在农闲时节开展由育龄妇女为主体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内容激发她们的人生观。
三、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实效性
妇联是广大女流思想、获得帮助的女性群众组织,其培训机构是女性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它为女性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必须从灌南县的具体情况出发,形成以妇联为教育培训管理主体,以妇联培训部为专门教育培训主体的培训基地,积极有效地组织教育培训工作。妇联相关部门根据女性教育培训需求,科学设计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培训师资,有效开展教育培训活动。
四、加强制度创新,提高社会认可度
女性教育培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职业技术培训,为了提高女性教育培训成果的社会认可程度,政府可以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改革,把女性教育培训纳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管理范围之中,政府委托相关部门承认妇联组织的教育培训成果,颁发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从而进一步激发女性学习的积极性。
五、协调配合,齐抓共管
【关键词】检察特色;教育培训;机制;构建
检察教育培训是“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和推进检察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提高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水平和能力至关重要。然而,现行的检察教育培训模式尚不能完全适应检察工作发展的需要。在深化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检察机关必须立足于检察实践,积极探索构建具有检察特色的教育培训机制,提高教育培训水平和质量,推动检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现行检察教育培训机制不足
检察教育培训随着检察工作的发展而屡次转型,先后历经法律专业证书教育、大专学历证书教育、检察官续职资格培训、职业教育培训等阶段,初步建立了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培训模式,为提高检察人员的整体素质作出了不懈努力。但这种教育培训模式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亟待改进和完善。
一是检察教育培训理念滞后。长期以来,基于“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成人教育培养的,其知识的局限性和素质结构的缺陷就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检察教育培训仅限于“补课式”教育,使本应由法学院教育完成的法律知识教育成为检察培训的核心内容,本来的基础教育或职前教育的内容成为了检察教育培训的重头戏。
二是检察教育培训内容单一。检察教育培训过分强调法律技术层面的知识,而非培养职业化的检察官。检察工作不是教条化的法律适用,要求检察官具有较为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能够用哲学思辨的理性分析评价各种社会现象,对人和事物具有深刻的洞察力。现行检察教育培训内容单一,严重影响着其质量和效果。
三是检察教育培训方式陈旧。检察教育培训基本上移植普通高校的传统教学方式――集中授课辅导,教师以课堂讲授法条为主,主要是“说文解字”式的教育。检察教育培训要求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在于让检察官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的方法,掌握检察办案技能,提高办案水平,具备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传统教育培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检察官职业化的需求。
四是检察教育培训保障机制缺失。由于检察管理模式行政化,检察官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并非均等,检察教育培训在实践中体现出临时性和随意性。尤其是对现有检察官的知识结构状态、业务技能水平状况、检察业务工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了解不够,导致有的教育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缺乏针对性,导致培训流于形式。只有建立规范的教育培训机制,才能在形式上和实质上保障检察官受教育培训的权利。
二、构建以“四大培训”为特色的教育培训机制
鉴于检察教育培训存在的上述缺陷,有必要探索构建比较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促进检察教育培训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因此,南明区检察院将教育培训作为培养检察人才、增创我院检察工作新优势的重要途径,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科学规划,着力推进,形成了以“四大培训”为特色的教育培训机制,推动了南明院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一是加强司法考试培训。为了确保检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院花大力气开展司法考试考前培训,使年青干警尽快取得检察官资格,进入检察官序列。由于我院的不断努力,目前我院中青年干警除法警外基本绝大部门都已经取得司法考试A证。
二是加强学历教育培训。检察工作是法律职业,检察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系统的法律训练,才可能对法律精神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只有具备较丰富的法律知识,才能胜任法律监督工作。同时,我院将硕士以上的学历教育培训作为创建学习型检察院的重要载体,使学习成为整个检察机关的基本工作状态和运行准则,成为检察工作进步的主要推动力。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该院干警的学历结构明显优化。目前全院干警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23 人,占全院干警人数的23%。
关键词:经济;发展;供电企业;职工;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U2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引言
一个国家的强盛靠的是人才,一个企业想要在其领域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靠的也是人才,因此提高供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就是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使其成为企业进步的推动力。探析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发展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模式也就成为新时期电力职工教育培训的关键。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发展特点与现状
(一)企业领导重视职工培训,但培训项目不够细致完善。在这个知识、信息和技术成为现代企业发展进步的原动力的新时期,大多数领导能充分肯定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但是目前许多的电力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不够具体和细致,不能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培训,从而使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成为了一种形式,而不能真正发挥其效用。
(二)职工教育培训的内容单一不深入。电力行业的专业行和管理的特殊性使该行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市场上涉及电力行业的书籍都过于刻板,多半空谈理论,缺少实践作为支撑,造成电力企业培训缺少了配套的教材,进而造成电力企业的培训内容单一。此外,绝大多数电力企业的培训的工作都是由企业内部工龄较大的老职工对新职工进行培训,培训内容陈旧不深入。
(三)职工教育培训的短期性。由于工作时间和人力资源不足的限制,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一般只在职工入职的时候进行短期的教育培训,使其了解企业历史文化,大概能对自己所要从事的工作有个初步的认识,并能简单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而进一步的教育培训却很少进行。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需要的是顺应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的企业和员工,企业职工培训工作过早的搁置使员工不能及时的跟上时代的步伐,造成职工思想和技能的原始化。
(四)职工教育培训缺少层次性。尽管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已经越来越引起企业领导的重视,但是如何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才能使各个部门和阶层的职工得到最适合的培训却是一直存在的问题。现在企业新进职工基本都是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学历,而先前的老职工大部分可能是专科、高中及以下学历,他们学历不同,接触的知识面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但是大部分企业的培训工作都是统一进行的,不同学历和背景的新老员工无差别的进行统一培训,浪费资源又不能很好的协调企业职工结构,这一做法是极其不明智的。
(五)职工教育培训形式固定不新颖。中国传统教育方式一直是抱着书本听老师讲的模式,目前很多企业的培训也是这种模式,一直沿用书本式的教育,结果是讲解人员费时费力,培训职工则无精打采,这种陈旧的教育方式不能很好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不能使培训的效用达到最大。
二、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未来发展模式
新时期供电企业要想拥有符合新时展需求的人才就要采用新的教育培训方式对职工进行全面有效的培训,本文总结了一下几个顺应时展的职工培训模式:
(一)完善培训机制,细化培训工作。针对当前许多电力企业职工培训工作零散无针对性情况,企业领导层要完善培训机制,定制详细的职工培训计划书。计划书要覆盖培训工作的方方面面,将培训工作细化到每个部门,每个阶层,每个职工,使培训工作不仅仅作为一个形式,而是切实的成为职工思想意识和技术能力提高的一个桥梁,企业进步的一个阶梯,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二)丰富职工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科技的进步在于创新,企业的发展进步也在于创新,传统守旧的培训内容和形式无法有效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因此要取得良好的培训培训效果,企业领导就要加大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力度。不仅要培训职工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发展历史知识,还要结合国际发展情况,让其了解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不仅要培训职工基本的技术技能,还要向其讲解最新的科学技术,激发职工探索求职的欲望。
创新的培训内容最终需要一种培训模式传授给职工,这就需要培训形式的创新,以前书本式的教育培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式下的培训教育工作。企业要结合时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变书本式授课为网络式授课,丰富职工的感官,提高职工积极性。
(三)建立激励机制,提高职工积极性。奖惩制度一直是所有企业管理的最基本的规章制度,奖惩制度使职工具有危机感的同时,也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因此一套完善的激励制度对企业培训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激励机制要惠及企业全体员工,在这套制度面前每个员工的地位是平等的,这样可以提高激励制度的可信服行,从而使这项制度发挥作用;其次,要建立明确的奖励方法,针对培训职工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并坚决实施;最后还要建立检查评估体系,及时了解培训职工的进步情况,为后面的企业人员管理调度提供依据。
三、结语
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社会在变革,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之一的电力工业要想在电网不断发展和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今天保持活力、顺应发展就必须进行强有力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职工是企业的灵魂,只有职工的思想意识和技术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企业的发展才能不落后,才能永保活力。从上面的探析中可以看出,目前的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每个问题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法,只要企业用心完善培训方式和机制,电力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教育;终身学习;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4-0109-01
随着人们“终身学习”意识的日益增强,职业培训教育必然要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目前大体存在两种职业培训教育方式:一为职业学校培训教育,直接脱胎于普通学校教育,分为公办和民办两种。二为培训机构培训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形式多样,水平也参差不齐。
一、目前职业培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职业培训教育既要有一定数量和速度的发展,又要注重质量的提高,真正培养出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二)重知识轻技能的问题。职业培训是面向经济活动直接服务于生产的培训,它应该着眼于提高受训者的职业技能,直接服务于生产,服务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照抄照搬普教模式问题。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很短,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直接脱胎于普通学校教育,因此受传统教育观念、全日制教育模式和各种形式主义的束缚较为严重。
(四)职业教育培训与经济活动、生产活动脱节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教育培训实体与劳动力管理使用部门以及劳动力,人才市场的联系,使经济生产活动对劳动力需求的信息能够有效影响教育目标与培训方向的确立。
二、坚持多元办学制和学历教育多元化
(一)办学体制多元化。目前,我国相对单一化的办学格局既与国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并存的所有制形式不相适应。又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迫切需求,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多样选择的需求,因此,通过政府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把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引导到职业教育上来,构建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办学机制.是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选择。因此必须做到:第一是要建立政府主导机制、应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建立职业预报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强管理,制定妥善政策.吸引全社会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第二、引导企业与个体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法律等手段,激发企业和个体参与和投资职业教育的动机,把潜在需要变为现实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使职业教育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当然,在国家加大投入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潜力,公办与民办相结合,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发展民办公助、企业办学、股份制合资办学等多种形式办学体制。
(二)学历教育多元化。职业培训教育要想求得发展必须主动出击,寻找突破口,多形式、多样化办学。在办学形式上实行“长班与短班相结合,同定办班与流动办班相结合,单独办班与联合办班相结合”的多样化办学之路。
在专业设置上,根据市场需求,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战略,不断改造老专业,大胆开拓新专业,以人才市场为导向,建立起适合立足地,面向市场,长短期相结合的动态专业体系。打破传统教育学制固定、教材统一的模式,突出实用的特点。在学制上采取宜长则长、宜短则短的弹性化办学形式,关键是针对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层次,保证质量,注重实践。把学历教育时间延伸到学生离校后,把课堂扩大到学生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李伟.21世纪人力资源培训教育的战略选择。
[2]欧阳河.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初探。
(一)重数量轻质量
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学校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是人才的质量并不高,需要在学历教育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职业教育培训既要有一定数量和速度的发展,又要注重质量的提高,真正培养出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二)重知识轻技能
职业学校教师所界定的职业教育培训是“技术应用”,在理论上所遵循的原则是“必须、够用”,不仅偏简单,还比较片面,教学上的学术性不强,研究方面也是如此,理论与实际脱节,任课教师对社会实际的了解不够全面,不具备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除此之外,交通行业教育培训的课程结构不科学、不合理,专业课程所占的比重过小,学生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后劲不足。
(三)照抄照搬普教模式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并不长,职业培训工作也是直接产自于普通学校教育,受传统教育观念、全日制教育模式和各种形式主义的束缚较为严重,因而职业教育培训所培养的学生存在着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缺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后劲。同时,忽视了一些非智力的、非技术性的因素。这种状况难以培养出“入世”及知识经济所需要的具有多种知识技能、全面的素质和广泛活动能力的创造性人才。
(四)与社会需求脱节
由于社会的现实情况是多方办学、多头管理,这就导致出现了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现状,使得职业学校的布局不科学、不合理。各学校、各企业、各部门都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办学,入学门槛在不断降低,盲目争抢生源,专业的设置也不合理,教学管理落后,造成毕业生过剩;而一些急需人才却没有相应的专业培养,导致学校的规模效益不能得到提高,交通行业职业教育培训的供给总量和质量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二、解决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丰富学历教育,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
要想使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得到发展,就必须要提高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也就是要主动出击寻求突破口,实现办学的多样化,丰富学历教育。办学质量保障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是不断运动而非静止的。但它不是抽象,而是具体的。短期培训的实用性特点,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特点,决定了短期培训教师不仅要懂得教学规律,同时还必须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资格证书,具有解决生产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用发展的眼光看,师资的“一体化”和“双师型”是学院短期培训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改革培训形式,注重技术技能的实践
职业教育培训是面向经济活动的,它直接服务于生产的培训,应当以学生的技术技能的提高为目的。鉴于此,职业学院必须在传统的培训形式上做出改变,实现校园空间的突破,把学生交通方面的技术技能的实践搬到课堂上,精心策划、精心组织调查研究、专题研讨和案例分析活动,使培训形式与学生的成长需要、职业特征、心理特点等相适应,与学生技术技能实践的内容相统一,把课堂设在最贴近实践的地方。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变换课堂形式,将“案例”模拟教学搬到现场去,使学生身临其境,成为真正的实践者。
(三)变换培训模式,合理配置管理人员结构
组建一支有一定素质的培训队伍,培训市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这样的个性:心态要年轻,思想要张扬(面对培训市场,培训对手,培训对象,一味地“讷讷底调”,老是一副老太龙钟的姿态,带着“三分稳重,七分颓废”的心态,肯定无意于工作);做事要激情,研究要固执(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而精神要靠激情去支撑。人没有了激情,也不可能有憧憬,自然也不会有干劲。但又必须是“有度”的。做事情一定要认真,有自己的想法,同时能为自己的想法去研究,思考);为人要规矩,才能要实用(市场化缺乏约束力,容易出问题,在用人上应特别注意品质,自律能力;人才的才能必须与我们的工作实际有关联,有帮助,起促进作用)。要有对工作不断取得成就的理想,不断地焕发出工作的激情,去催生梦想,激发成长的欲望、激发创造力,达到“德技双优”。
(四)强化教师队伍,注重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要解决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就要加强教育培训实体与劳动力管理使用部门以及劳动力人才市场的联系,使经济生产活动对劳动力需求的信息能够有效影响教育目标与培训方向的确立。优质的师资队伍是顺利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必备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从总体上看,我国现有职教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也不够高,还不能适应未来的职教事业。
因此,为使交通行业职业教育的培训工作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职业学校要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从企业中选择技术性人员到校任职、让专业教师进入有关单位深造,实践、在职业学校内建立,完善实验研究与开发中心。邀请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同研发项目,职业学校应调整好专业设置,及时变更相应培训机制,提高对专业技术的适应能力;认真的分析相关企业提出的研究课题,对学校的课程以及教材进行针对性的改变,,通过不断的创新工艺、技术与知识点,建立出具有强烈的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同时对学生传授综合性较强的案例,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创新、交际、合作能力,以促进交通行业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很好地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关键词] 气象远程教育培训 实施方式 特点
气象事业的发展,要以优秀的人才队伍为保障,优秀的人才队伍离不开优质、高效的教育培训。2003年,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组织开展气象远程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从我省气象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工作以及未来气象事业发展对教育培训不断增长的需求出发,福建省气象培训中心向中国气象局申报福建省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建设项目,2004年底批准立项列入全国首批建设省份之一,于2005年年底建设完成,力求为职工搭建一个便捷、灵活、零时空、零距离的学习平台,不断优化队伍整体专业知识结构,提高气象队伍的整体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因此,在努力做好传统培训工作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培训方式,发展远程培训,对于全面贯彻实施人才战略,建设“多轨道、集约化、研究型、开放式”的新型气象业务技术体制,加快提高气象部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开展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气象部门作为一个科技型、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与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等方面息息相关。随着气象事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和气象业务服务领域的拓宽,新技术、新知识、新装备层出不穷,职工知识和技能更新的培训需求迅速增长,由于气象部门具有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台站人员高度分散等特点,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集中式培训方法,不仅会受到培训条件、经费等方面的限制,而且势必会造成工作和学习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气象部门固有的行业资源(如: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9210系统)、天气视频会商系统等)也为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气象领域的信息传输系统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接收网点也已遍布全国各级气象台站,覆盖面广,这对远程教育培训信息的传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依托气象部门已有的行业资源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广泛采用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视频技术、多媒体技术开展气象远程教育培训,实现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教育培训信息的传递,使职工接受培训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教育的课堂学习,适应气象部门职工尤其是基层台站职工知识更新和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从而拓展出与面授培训并行不悖、相互彰显的培训新途径,为实施人才战略、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创造条件。
2 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的实施方式
气象远程教育培训是一种全新的培训方式,它采取实时远程授课和非实时的课件点播相结合,通过因特网远程教学管理平台的自主交互式学习、9210系统广播方式和实时双向视频交互方式的集中组织学习等三种方式实施远程培训。
2.1 远程直播教学系统
该系统由主站(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二级站(省级培训中心)和三级站(地、县(市)气象局)三级子系统构成。2003年,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启动气象远程培训,通过9210系统,在保证气象业务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下,采用单向视频广播方式进行远程培训,将主站的教学现场同步投递到各站点,职工在本地通过单收站接收下传的视频节目进行学习。
2.2 实时交互式远程培训系统
以建立实时交互方式教学系统为目标,依托我省气象信息通信网络系统建设成果和视频会商系统进行省―市―县气象局之间的远程培训,实现教学现场和数据内容双流双屏同步传输,并通过音视频即时通信系统与教师进行远程交流,现场答疑解惑;还可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录制并提供点播,实现同步教学和异步学习的资源共享。
2.3 基于Internet的远程培训系统
以气象远程教学网 (cmatc.cma.省略)为核心,提供基于因特网的远程教育培训。2005年10月,气象远程教学平台开始投入使用,这标志着气象远程培训从以卫星广播为主转为以因特网为主,它以学员自学为主、教师助学为辅,通过网络管理培训系统,丰富的通用技能或岗位技能培训课程,为职工提供在线自主学习、自测、考试、实时授课及网上辅导答疑等远程学习支持;同时,可以进行培训事务各个流程的管理与监控,使得培训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掌握员工的真实学习情况和培训统计数据,安排教学活动。
3 气象远程教育培训取得的成效
3.1 有效地缓解了工学矛盾
气象远程培训借助9210系统、视频会商系统和Internet技术将培训者讲课的声音、图像、多媒体网络课件和数据,实时或非实时传输给学员,实现了教与学的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分离状态,突破了传统培训需将受训人员集中在某一地点的局限,将教室的概念扩展为无限的空间,减少因离岗培训给工作带来的影响,解决因不能离岗而失去培训机会的问题,有效地缓解了工学矛盾。
3.2 灵活的选择可以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
职工的年龄、文化层次、学习目的都迥然不同,要求各异,既有普遍性的统一要求,又有岗位性的特殊要求,有时还会受到培训人数限制等问题,而远程培训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模式变为“以学员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中心”,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给予职工极大的自,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工作需要、时间情况来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掌握学习进度、选择学习方式,调动了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做到各取所需、实用有效。
3.3 实现教育培训资源共享
由于气象部门专业性强并在业务中广泛采用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等新型探测手段,其他社会教育培训机构难以承担起部门职工的培训任务,因此很难从社会直接获取教学资源,而气象远程培训以网络、卫星通信技术为传播载体,发挥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地处北京的地理、人才、技术装备的优势,集中部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把优质学习资源(如高层领导专家的思想和学识、新装备技术方法等)及时传送到职工的桌面,实现培训资源互通共享、有效利用,弥补我省师资短缺、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此外,还有利于加快行业技术成果的推广速度,缩短新技术应用周期。
3.4 降低培训成本
开展气象远程教育培训,对单位来说,将减少职工的往返调遣,省去了差旅费及周边费用;对职工来说,避免了时间、精力的浪费,足不出户就可以听到优秀教师的讲授并享受务实周到的教学服务;对培训组织者来说,节省了租用教室、组织学员听课等方面的费用,降低了培训成本,还可以减轻日常培训工作管理的工作量,无需为学员解决食宿等问题,减少人力成本,从繁杂的培训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管理和考核中去,提高工作效率。
面对新时期气象事业的发展需求和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气象远程教育培训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效缓解工学矛盾、降低培训成本、扩大培训面,而且还能实现优质培训资源共享,提高培训成效,为人们提供“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课程”的交互式、个性化教学,解决了气象部门台站多、人员相对分散、知识更新需求迫切等问题,创造了“人人皆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才”的条件,极大地满足了当前气象教育培训的发展需要,成为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一种方便、简洁、有效的途径,加快了我省气象部门高层次人才和一线高级专门人才队伍培养工程建设,为福建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