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范文

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

第1篇: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企业;绿色成本;会计核算

经济发展理念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必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因此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是当前发展的主流。作为重污染行业的造纸业、煤炭、冶金、化工、火电等企业,因其行业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企业本身也倍受关注。

以造纸业为例,2018年1月,环境保护部《制浆造纸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从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污染预防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及污染防治可行技术四个方面,对制浆造纸业进行规范管理。在2016~2017年,国家更是先后了《制浆造纸企业环境守法导则》《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等十多条通知来规范造纸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这种从国家层面压力的传导以及从消费者层面监督的加强,使企业在做好生产经营的同时,作为社会组成的重要成员,更应对环境负责。而低碳经济发展对企业绿色成本有何种影响、绿色成本会计核算存在哪些问题及如何解决都是我们要探讨的。

一、低碳经济对企业绿色成本影响

低碳经济对企业绿色成本的影响主要在于,在环境保护方面以及废物处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增加。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基金支持,且具有完善的资金周转链,因此当企业的绿色成本投入比例相对增加时,则在其他项目上的投入资金相对减少,这就需要企业重新做出资金规划和分配,在保证企业绿色发展的前提之下,使得各个项目之间的资金分配更加合理和科学。除此之外,由于绿色时代和低碳时代的到来,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从而使得企业在绿色成本会计核算方面的意义更加深远,这不仅能够引领良好的社会发展趋向,也提高我国整体在废物处理和环境保护上的力度。因此低碳经济对企业绿色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在电力行业或者在传统的煤炭行业,都需要加大对垃圾废物的处理力度,使得绿色经济成为我国发展的标志和未来发展趋向,从而能够呼吁更多民众保护环境。

二、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绿色成本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意识淡薄

企业内的工作人员环境成本会计意识淡薄,是在目前低碳经济下企业绿色成本会计核算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一般企业的发展模型和阶段是,企业成立之初,企业的首要目的是获得经济利润以维持公司的运转,当企业逐渐发展成熟以后,目标逐渐转向为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打开国内国际市场,走向国际,使得品牌的影响力能够继续扩大。企业内的高层管理人员缺乏绿色生产的意识,在废物处理以及垃圾处理等层面的重视程度低下,从而使得产品的后续跟进和维护存在问题,使得平台的群众基础较为薄弱,从而不利于品牌形象的建立。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于绿色成本会计的核算,提高企业内高层管理人员绿色发展的意识,从而使得企业的发展符合国家要求的方向以及时代需求。

(二)企业绿色成本确认有待考量

企业绿色成本会计意识淡薄是造成绿色成本确认有待考量的因素之一。由于工作人员的管理以及措施不到位,使得绿色成本的核算以及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问题。除此之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缺乏系统的环境成本考核体系,对相应的规定没有形成规章规范,从而造成企业内的绿色成本出现混乱的现状。此外,绿色发展理念在企业内部尚未形成理论体系,且发展历史的短暂也是造成企业不重视绿色经济的重要原因之一。总而言之,在企业内绿色成本的确认工作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成本数据在核算和确认的过程中出现各种状况,进一步使得企业的绿色成本确认有待考量和考核。

(三)绿色成本信息披露不具有可比性

目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途径主要是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书,年度报告中上市公司均已涉及,但对披露的内容却各不相同,甚至在同一公司不同年份披露都不一致,因此会导致可比性降低。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未对绿色成本会计信息的披露做规范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说,绿色成本会计问题的风险极大,一不小心就会引发巨大的舆论压力和法律后果,因此可以回避不谈的就回避不谈。

(四)绿色成本会计人员缺乏

低碳经济下对企业绿色成本进行会计核算是在新时期不同特点下产生的新的职业,这会造成我国缺乏环境成本会计核算专业人才。缺乏专业人才和专业知识理论的支撑,绿色成本会计核算领域发展进程缓慢,相关工作人员只有通过自身不断实践,在发展的过程中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经过时间的不断打磨,使得企业的绿色成本核算形成规范的理论体系。这一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在企业绿色成本核算方面专业人才和专业知识理论的缺乏是影响绿色成本进行核算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绿色成本会计核算研究

(一)提高绿色成本控制意识

绿色成本控制意识的提高需要国家、社会以及学校等层面做出共同的努力。在国家层面需要制作出规范的相关条例,并制定惩戒制度,使得企业成立人员以及工作人员提高对于绿色成本以及绿色发展的意识。在社会层面通过借助大众传媒的影响力,宣传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并向公眾展示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保护环境对于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公众保护环境的意识,或通过专刊媒体制作专业访谈节目,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补充企业内高层管理人员绿色成本控制的知识。此外,在各大高校专业设置的过程中,也应当设置企业绿色发展理论以及发展历程等相关专业,让学生通过在校专业学习了解有关企业那绿色发展相关的知识。

(二)环境绿色成本确认并制定完善相关体系

在企业环境内绿色成本的确认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高层工作人员将责任进行细分,部门之间做到责任界限明确。绿色成本的确认应当设立专业的部门进行调查和考核,通过公司的支出和收益等各方面的记录来确认企业的绿色成本。绿色成本确认的工作人员应当做到实事求是,记录绿色成本的真实数据,从而达到相互监督的效果。此外,也应当制定完善相应的监督和监察体系,通过设置不同部门进行监督与考核,对绿色成本核算工作进行更深一步的检查和审核,在反监察的过程中完善补充监察和监督体系。通过采取部门内的相互监督不仅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会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这对于提高绿色成本确认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三)规范绿色成本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与途径

绿色成本会计相关信息的披露,其实能起到非常好的监督作用。而规范信息披露的内容和途径,一方面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正向促进绿色成本会计核算的规范化。

(四)扩充绿色成本会计人才队伍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吸纳人才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转型和升级。在绿色成本会计核算人才队伍方面也是如此,不仅要加大对本企业内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得其能力得到更深层次的提升,除此之外也要注重对于人才队伍的扩充,通过优越的待遇来吸引更多的人才。现代创新型以及科研型人才不仅注重薪资待遇,对于自身发展方向以及终身学习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企业在制定相应的招纳条件时,也应当考虑到人才精神层面的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下企业绿色成本会计核算探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通过其意识的提高、体系的完善、监督的加强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使得企业内的绿色成本工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促进企业达到两低一高的目标,从而和谐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月君,杨琳琳.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2):65-70.

[2]刘颖.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研究[J].商业时代,2014(5):107-108.

第2篇: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190-02

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是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和解决办法,它是不同于传统模式的经济发展模式[1]。当前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作为高碳行业的石油企业,应当顺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总趋势,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内涵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是实现人、自然、经济三方面协调、平衡、持续状态的过程,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人与经济社会关系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人类自身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性[2]。而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征,是经济发展、自然界发展、人类社会发展有机统一的过程,很好地秉承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三个特征,首先,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低能耗特征体现人、自然、经济三方面和谐发展的思想;其次,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低排放要求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不损害资源的恢复再生能力,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与自然界环境保护的关系,体现了经济发展与自然界发展的协调统一;第三,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不仅能够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体现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的思想。

总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所体现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征正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兼顾了“低碳”和“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低碳,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经济,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3],所以石油企业要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技术,优化产品结构,重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

二、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建立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主要产业结构、政策措施、传统观念、技术水平四个因素制约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1.产业结构单一。未来的能源结构是以可再生的新能源为主,虽说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相对比较环保,但也是不可再生能源,只能维持现状。作为石油企业,要对可再生新能源进行研发,不能紧紧停留在常规能源的产业链上,并且这方面石油企业也投入相对较为落后。面对当前国际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以及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步伐加快,石油企业要能够加快结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走向规模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化的集约化发展之路,转变生产方式,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清洁燃料的生产,提高单位石油的产品效益[4]。

2.政策措施不健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解决能源利用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废物处理及回收利用等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性,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保驾护航。作为高碳产业的石油企业来说,低碳经济发展应首当其冲,应当由一些列的政策法规来进行制约,但当前中国这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健全,缺乏专门的针对低碳经济的专项法律法规,没有较好地执行体系,没有法律化、制度化,监督监管不严,造成了一些企业碳排放量招标、废弃废物乱排乱放的现象,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生产生活环境。

3.传统观念滞后。同国际公司相比,中国石油企业管理理念还处于粗放型阶段,管理理念和水平还相对落后,特别是在节能排放方面,主要是通过减少资源利用、关闭高耗能装置等比较直接性的生产管理方式获得的,对于利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相对比较落后。

4.总体技术水平落后。中国低碳技术研究起步比较晚,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刚刚起步。中国低碳技术落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源消耗的技术系统落后,造成能源利用率低,碳排放量大,经济效益低下;二是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落后,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程度不高,造成化石能源利用量大,能耗资源消费高。所以,石油企业在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同时,要对总体技术进行改进创新,为建立高效节能低排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打下良好基础。

三、建立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对策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针对制约中国石油企业建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因素,为中国石油企业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对策,引导中国石油企业向绿色、低碳、高效的经济发展方向发展。

第3篇: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 绿色金融 可持续发展 节能减排

一、引言

在低碳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提倡应用低碳技术,发展低碳产业,主张人们进行低碳的生活方式,以此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低碳经济的产生源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变化,这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低碳经济与以往经济模式有所不同,低碳经济的特点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经济模式。在世界上,欧盟最先发展低碳经济,而且构建了的碳交易机制。此后,美国、日本等国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从事研发工作,如生物燃料、太阳能设备等。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面对新的技术和新经济的发展,应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能力要求,积极迈向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适应了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终实现我国的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金融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金融是低碳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核心,金融机构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建设,促进了对于绿色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金融业将更多的资金引向了绿色产业,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在低碳经济时代的金融业,将那些破坏环境的产业、对于违规建设的产业不予以支持,如信贷方面,拒绝贷款。金融业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活动,研发新的符合社会发展的绿色金融产品,促使企业发展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环保企业进行上市融资。

二、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绿色金融理念

为了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使落后产业进行调整,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我国的金融机构应着力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创新活动:

首先,应调整信贷结构,促进我国推动产业升级。我国的金融业将整合各种资源,并进行积极的引导,支持我国发展可持续战略中的重点产业,鼓励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环保产业如光伏产业、生物能源等新兴产业。并积极培育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文化旅游服务业。

其次,全方位拓展金融客户群体。金融业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上,不但要给予国有大中型企业信贷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将信贷政策倾斜到民营的中小企业,使更多的企业能够有资金从事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且,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个人信贷业务的办理,通过增加消费信贷拉动对于绿色消费方式的支持,为社会的清洁生产与绿色消费的转型发展推动力量。

再次,研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产品。由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多层次、多样化的产业项目,因此,对应于低碳产业的需求,金融机构也应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支持,并且要积极发展低碳金融衍生品,如碳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根据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金融业要积极推广低碳经济发展理念,重构低碳经济产业结构,从国内的企业推动低碳经济,从国外的低碳经济合作中拉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现实问题都需要金融业的绿色金融创新,通过绿色信贷的资金支持来加速提升低碳技术,促进低碳产业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相关部门应对那些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进行遏制与监督,使其在绿色金融的帮助下,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三、绿色金融的实践

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服务过程中,更多地是体现对于的股东、客户、员工的利益的关心和社会环境的责任,促进社会的经济公平公正,积极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在经济发展的社会义务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促进企业的合法经营,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社会的公益事业,消除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倡导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促进企业的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金融机构的低碳建设方面, 金融机构建设低碳银行。金融机构对于那些从事绿色产业和清洁生产的企业给予大力的信贷支持, 而对于污染超标的企业,限制和禁止信贷业务,以便将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环境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建设我国的节约型社会。一些银行及时制定了信贷投向政策指引以及关于开展能源效率融资项目的营销指导意见等银行信贷制度,积极支持有着良好信誉的企业的新项目建设,而对于那些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指引其退出,转向绿色、环保类建设项目、可再生能源项目。与此同时,金融机构还加大对于低碳经济的金融创新的研发,不断增加对于低碳产业的金融服务项目,探索一条既能使企业创造利润,又能满足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例如,一些银行提出了整合服务方案《绿色信贷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在这个金融服务方案中,包括了能效融资方案、能效融资方案、财务顾问方案、绿色控股融资方案、专业支持方案,其目的在于能够为我国一大批节能减排企业和在建项目提供综合、全面、高效、便捷的综合金融服务。绿色金融机构将以生态绿色产业为平台,与本城市的各单位携手共进,积极践行企业公民责任,发挥金融的资源优势,提供资金融通,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四、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

我国的绿色金融机构就是以企业的节能减排、转变生产和发展方式为目的,为建立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贡献力量的政策性“绿色银行”。

(1)积极开展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

我国的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绿色金融的信贷支持,银行应更多地将资金投向那些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和企业。将企业对环境的因素放入贷款、风险评估系统,对于那些污染生态环境的、高耗能的企业的贷款实施惩罚性高利率;而对于淘汰产业和严重污染的企业停止贷款;如果发展对于已经贷款的企业有环境污染的现象将提前收回贷款;与之对比的是那些信誉良好的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并支持这些企业的贷款用于环境建设。这些措施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引导企业走向低碳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绿色金融机构应建立环境风险评估标准和绿色信贷指导,并建立长效的信息共享机制。而对于那些个人消费贷款,用于购买购买环保型消费品,绿色银行可以提供优惠的消费贷款鼓励消费者的消费。

(2)研发绿色金融新产品

绿色金融机构可以提供绿色保险产品。这种绿色保险是由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是在企业发生环境污染责任的保险,在出现环境事故后,由保险公司对社会和个人受害者进行赔偿。由基金管理公司研发的绿色基金产品,能够促进企业积极投身环保产业和事业,并取得利润回报。发展绿色金融衍生产品,比如排污单位通过治理污染,其实际排污量低于允许排污量,该排污单位可以向主管机构申请排放减少信用。

(3)绿色金融机构开展公关活动

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将绿色金融的资金投入其中,通过金融机构的信贷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企业的节能减排,积极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绿色金融机构应积极进行绿色金融相关制度建设。建立绿色金融机构与企业、环保部门的有效信息沟通机制,对授信企业的节能减排责任进行考核,并提高绿色金融创新的服务效率。政府方面应出台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财税政策,绿色金融有法可依,以此限制污染企业,鼓励低碳经济的企业发展。我国的金融机构应积极加强国际生的交流和合作,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增进对于绿色金融的深入理解与实施;我国银行业应学习国际著名银行的金融理念和管理经验,在交流中获得国际组织的金融技术援助,能够快速提升绿色金融各方面的业务水准,并发挥我国低碳经济和绿色金融应有的国际影响,促进了我国“绿色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在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金融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金融是低碳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核心,金融机构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建设,促进了对于绿色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金融业将更多的资金引向了绿色产业,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服务过程中,更多地是体现社会环境的责任和对于员工、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关心,促进社会的经济公平公正,积极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在经济发展的社会义务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促进企业的合法经营,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社会的公益事业,消除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倡导生态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陈柳钦.低碳经济:国际发展趋势的思考. 环境经济.2010;73:47

[2] 李光华.湘潭金融系统发表共同宣言,用绿色金融撬动低碳经济车轮. 湖南日报/2010 年/4 月/8 日/第002 版

[3] 方鹤霖.以金融之手助推经济发展转型,我市举行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创新论坛. 湘潭日报/2010 年/4 月/8 日/第001 版

第4篇: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 绿色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c)-0000-00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来源于企业管理实践,面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全球趋势,研究如何从“人”这一基本要素出发,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从而推动企业管理实践走向管理走向“绿色、和谐、以人为本”,并最终促进经济增长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就具备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1 低碳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1 对人力资源主体的影响

低碳经济是为了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涵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工业革命以来的高碳经济还是绿色经济,本质上都是通过“人”这一能动性要素创造价值和社会财富的人力资源经济,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在于“人”,而低碳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宏观影响则主要是对人力资源主体的影响。传统的工业化生产及城市化进程,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在传统高耗能高投入的发展特征下,人力资源主体是以工业生产领域的产业工人为主的;而在低碳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主体则是以集中在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工作者。因此,低碳经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当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人力资源主体的变化,必然带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变化。

1.2 对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影响

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中,由于产业结构及具体企业发展的差异,很多企业仍然停留在以“事”为中心的管理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无法完全摆脱作为企业管理辅助职能的地位,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也被单纯的认为仅仅是为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在低碳经济时代,由于人力资源主体的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然要转向以“人”为中心。因为只有以人为中心,加强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企业才能占有更多的知识,并依托知识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因此,低碳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应该是有效整合知识工作者的知识积累,为知识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知识工作者利用自身知识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1.3 对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的影响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人”为中心的特点,决定了其管理内容必然是在考虑企业或组织工作目标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员工个人性格、能力、特长及发展要求等,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企业或组织与员工个人的双重发展。在低碳经济时代,由于企业或组织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与生态责任,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也必然会发生变化。具体而言,低碳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更多的融入“绿色”“低碳”“和谐”等理念,从“人”这一根本要素出发,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各个具体环节(如招聘、培训、绩效考核与激励等)强调“绿色”“低碳”“和谐”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整合整个价值链,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竞争环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本身不仅要考虑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本身的利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 基于低碳经济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2.1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界定

本文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定义为 :以低碳经济为基础,融合绿色经济理论、和谐管理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生态系统理论的有关思想;通过构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解决以往人力资源管理中不注重环保、和谐发展等“非绿色”与“非和谐”问题;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外环境(如外部生态环境与内部管理环境),促使人力资源管理从传统的职能管理迈向系统管理,开发和培养具备“绿色”“低碳”“和谐”思想的人才,并合理安排人才的使用;推悠笠祷蜃橹的宏观管理走向“绿色”“低碳”“和谐”,并最终促进经济增长从粗放式增长向低碳集约型增长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实施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从社会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最根本要素――人的角度出发,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从各种人性假设的前提下解放出来,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通过对“人”这一要素的管理,为企业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社会经济从传统高碳粗放式增长向低碳集约式增长转变。

2.2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绿色”“低碳”“和谐”的特征,是与低碳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增长模式的特征相吻合的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从企业或组织的微观角度出发,但着眼于宏观层面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效益的实现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在不否定以往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的前提下,系统的分析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环节融入“绿色”“低碳”“和谐”的思想,在兼顾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与和谐。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明显区别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特征:

(1)绿色性。绿色思想的核心是环保、无污染、低排放的原则。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仍然遵循绿色思想的基本观点,注重对各类资源的节约利用――也包括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各种非必要消耗。因此,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绿色性必然要体现在要求员工关注企业的社会环境责任、绿色企业文化的建立,同时倡导低碳健康的办公方式以及关注企业内部运转与外部信息交换的整体健康。

(2)生态性。自古以来,人的活动就是处于一定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中的。尤其是在一定的文化、制度、经济的社会生态环境下,人这一社会科技与经济发展最根本要素才能够得以体现和发挥自身功能。因此,人力资源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下,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发生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必然要体现生态性,以求得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

(3)和谐性。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可以通过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实现信息沟通便利和无纸化办公,达到缓解生态压力,节约能源的目的。企业内部环境的和谐则是指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状态是以“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人本管理,主要通过绿色企业文化来塑造健康的员工心理、积极的工作态度、员工之间和睦稳定的人际关系。

3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施措施

从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和内涵可以看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非绿色”与“非和谐”问题。因此,首先需要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绿色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活动融入“绿色”“低碳”“和谐”的理念,并最终通过各项职能活动的实现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

3.1 企业内外环境的绿色化

企业外部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及生态环境等。企业外部环境的绿色化,需要政府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转型创造有利的大环境。在经济建设上要通过政策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文化建设上要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倡导“绿色”“低碳”“和谐”的发展观念和生活理念 ;在社会建设上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与生态责任意识,引导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在创新能力建设上,要积极支持企业开发和应用各种新能源技术与工艺,生产绿色产品或提供绿色服务。

企业内部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物质环境、文化环境等。企业内部环境的绿色化,需要企业从资源配置、研究开发、生产营销、客户服务等方面都要从低碳化的角度出发加以考虑,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与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特征相匹配的战略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同时,企业要建立绿色企业文化,审视自身所处的行业,了解行业技术革新的方向,在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树立起“绿色”“低碳”“和谐”的理念,并建立企业绿色品牌。

3.2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绿色化

培训与开发环节的绿色化,要求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需要包含企业社会责任、生态责任及和谐发展思想等方面的培训。使公司每位员工牢记公司的生态责任与社会责任,梳理企业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思想。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时要注意培训信息要简单明确、培训以非正式的形式,多次分开进行,M量使用企业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来支撑培训与开发。企业培训与开发要注意保持创新和主动性。

4 结语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并不否定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而是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及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的绿色化,来有效改善企业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非绿色”“非和谐”的弊病,为企业创造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好环境,更重要的是能够有力地推动企业转型,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绿色”“低碳”“和谐”发展。当然,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毕竟时间尚短,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及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光.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绿色化[J]. 管理评论,2003(10):8~10.

第5篇: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范文

【关键词】低碳理念;绿色经济;经济调控

低碳经济属于一种环境影响小、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高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是促进经济发展综合效益的最大化、环境影响的最小化、资源利用的高效化,进而全面提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从某种意义而言,低碳绿色经济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全新思维与必由之路。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1.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刚需上升。要想促使经济社会与资源开发协调发展,必须将资源保护与开发提到战略发展日程上来,通过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管理体制创新、科学技术创新,采取高效、开源、节流等措施,切实转变企业传统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绿色经济不仅是提升资源保障能力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建设两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求。另外,发展绿色经济,按照环境生态化、开采科学化、工艺环保化等要求,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也是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和谐发展的重要路径。

2.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使得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发生了强制性调整,各项发展增速缓慢。但是,第二产业的比重依旧非常高,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面临巨大压力。若不对产业结构进行大调整,就很难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而遵循低碳理念,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

3.大众对绿色环保生活品质的迫切需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污染、雾霾加剧,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发展低碳绿色经济也是大众期望提升生活品质强烈的现实需求。

二、基于低碳理念的绿色经济发展探讨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优化经济发展格局

政府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节能减排总体目标,制定约束性指标体系,将企业碳排放强度、GDP能耗、非化石能源比重等纳入具体规划中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通过教育、引导和法规约束,切实增强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政府部门需积极出台细致、可行的节能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制造业、工业是资源利用强度、能源消耗最大的产业,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经济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高,在新形势下,我国必须向着新型工业化方向迈进,发展低碳经济,降低对能源资源的依靠,全面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努力构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与此同时,全面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服务业本身就属于低碳、环保产业,加快服务业发展本身就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低碳的制造业、工农业发展更需要服务业的支撑。另外,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格局,加大金融、法律、培训等服务业的发展力度。

2.转变城市化发展与资源配置方式

积极改革财税体制,加大相关制度体系建设力度,强化地方政府的激励手段与监管措施,有效引导人们的消费方式与生活方式。坚定不移地开展低碳城市省区的试点工作,编制详细的低碳发展计划书,建立健全与城市发展相吻合的低碳绿色配套措施,优化以低碳为主的产业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的城市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相关部门应通过制定和出台相关制度来合理引导财税政策,规范价格制度,为低碳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空间。例如,风力发电无法与传统电力发展方式竞争,为此,政府部门可通过《可再生能源法》,积极鼓励风电参与竞标,并由用户与市场分摊部分成本。

3.积极引入科学技术

基于低碳理念的绿色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立足科技创新。企业应坚持高效、科学的原则,合理规划、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依靠科技进步,实施清洁生产,尽可能促使企业循环发展。国家应加强对新能源、高端设备制造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创新。

4.强化大众绿色环保的自觉意识

结合普法宣传,制造各种类型的环境知识宣传片,为环境保护宣传提供直观教材,强化大众绿色环保的自觉意识,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与绿色环保意识。除了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挥如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作用,采用微博等互动性网络平台加强舆论引导,吸引公众参与。同时,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生物多样性保护日” 等纪念日为契机,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不断改进宣传内容及形式手段,强化大众绿色环保自觉意识。通过强化大众的绿色环保意识进一步规范人民群众的具体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并将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低碳环保等意识和行动真正渗透到大众生活中去。

三、结语

综上,本文以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为切入点,从政府主导、转变资源配置方式、引入科学技术、加强绿色环保意识等角度入手,论述了基于低碳理念的绿色经济发展途径,旨在全面促进我国经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范文

随着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异常现象频发,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塑造给予了更多的思考,低碳经济已经被公认为是解决全人类生存危机的主要手段。所以发展低碳之路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低碳经济是以应对气候变化而产生的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形式。主要是凭借新科技手段来调整企业经济发展模式,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对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二、实质要求不断加大对气候变化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对自然能源的利用效率,研发清洁能源技术,优化整体企业结构来达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并且发扬可持续发展政策。

三、由于是项以低消耗,污染少为基础的新型管理模式,低碳经济就是人类社会企业是新跃进,低碳经济本质是以科技进步发展为基础,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清洁能源技术的一项创新发展。当下的低碳经济不只是国家之大计,同时还是是企业的职责,因此企业坚持低碳运营成为必经之路。

低碳经济中的企业管理的改变

一、企业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管理模式的改变蓄势待发,是在企业自身发展需求驱使下和环境影响双重作用中的结果。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管理模式,在环境和政策作用下需要发生转变来做的更好。改变传统管理思维,通过实行绿色管理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虽然说,管理模式转变过程消耗的开支,从长远规划和带来的利润是完全可以填补这些消耗的。

三、再有就是企业自身对发展的需求也是趋势其管理模式改变的动因。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发展的环境等各种因素有所变动,都会影响企业的管理和产生。只有转变观念去实行绿色管理方案,才能促使企业价值观符合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利于企业的形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时俱进。

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新观念

想要树立起来企业绿色的管理观念是宏观发展的方向,绿色管理的设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观念的立新也不可分割。就低碳经济企业绿色的管理,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一、首先是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围绕着绿色、环保的主题展开。有了好的形象对企业内部员工工作热情产生促进作用,责任感能够增加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让企业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保持企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其次是节能环保概念产品的开发,此项方案目的是研发既新颖有节能的环保的商品。进而从根本上减少企业可能会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以及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所产生的负作用。节能环保产品的开发是低碳经济背景中对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还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源动力。

三、还有就是绿色生产这一过程的实行。有了绿色经济管理的理念指导,企业还应该优化自身的工艺生产等方法,争取实现绿色的生产,保证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所需,还做到在生产商品这一过程中没有给自然环境带来危害。也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太阳能,风能等的环保能源,降低废物垃圾的产生。

四、通过绿色营销的实施,企业管理中能够充分体现低碳经济的思想,自身发展的的同时,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义务,从而提升自身的绿色形象。低碳社会中,绿色营销势必是企业产品占领市场的强力武器,同时还是企业竞争中优势体现的关键之处。

低碳经济转中企业管理的新方式

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导致企业的管理在采购、生产、财务、营销等各部门得以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升级。

一、企业采购管理方面。低碳的经济模式要求企业建设“低碳”供应链,实行“低碳”的管理,这一连接涵盖了设计、采购、施工和使用四项环节。把生态环保的意识融进采购管理里面,可以控制低碳指标,配合低碳技术从而利用资源,最大程度降低产品对环境的污染。

二、企业生产的管理方面。低碳经济在企业生产管理中.要求企业产品材料采是通过国家标准的低碳材料,原材料属于低碳。并且企业的生产清洁以及技术的创新,都能够表现出对污染治理的重视。技术上尽量运用高清洁低碳技术,降低碳的排放量。低碳经济要求企业管理者创新生产管理模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 加大技术的研发才能培育可提高经济增长点。

第7篇: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范文

农业经济论文范文一: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研究

【摘要】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以文件形式确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形势下,农业经济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显得更加重要。而;绿色农业、低碳农业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大力倡导经济发展转型调结构,农业经济发展必然要争当转方式调结构的排头兵,加强农业经济发展的环保模式,减少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从而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目标,最终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笔者围绕我国农业经济的绿色发展和低碳循环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推动措施。

【关键词】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环保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由此可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是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路径。

一、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综述

由于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入推进,作为国家第一产业的农业相关产业也必须找到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之路径。在国家经济中高速平稳发展和生态文明概念深入人心的新时期,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成为党和国家重点部署的发展思路,也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课题,在此大环境下,我们有必要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做初步探讨。(一)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以市场需求和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为根本原则,在传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活动过程,其本质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所谓的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就是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态势下,我们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积极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强现有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战略的实施。

二、我国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是今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由于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远远低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又面临着农业资源过度消耗的现状,高耗材、高污染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现行农业经济发展需求,我国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二)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可以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和维护粮食安全由于我国可用耕地面积较小,并且多地出现建设用地越过“耕地红线”的问题,我国一直致力于以传统农业模式解决温饱问题,造成了农业土地破坏严重的现象。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而且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的水土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的乱排乱放。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多重因素左右全球粮食供应,使得粮食安全从区域性问题上升为国际问题,从民生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由于我国国内的粮食生产供应现状,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都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我国要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切实解决好粮食的安全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出路就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

三、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所面临问题

虽然我国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从客观角度来说,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现存的农业基础薄弱。首先,我国较为严重的人地矛盾,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广,但是人均可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积,当前我国共有农业人口9亿,农户约占农业人口总数的27.7%,每户所经营土地不足0.5公顷;其次,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青壮年集体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386199部队”,农业产业劳动力缺口严重;最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然国家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推行职业技术教育,但是未从根本上提升农业从业者的文化水平,截止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所占比重不足18%。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我国一直以来实行以工业辅助农业的发展路子,虽然有大量的辅农、助农、惠农政策,但是由于开展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可用耕地流失严重,面积减少,农业物资浪费严重,且已有农业基础设施功能较为老化,破坏较为严重。第三,农业经济服务系统未及时建立完善,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农业经济发展方向起步较晚,相关的农业经济服务系统并未得到有效建立和完善,农业经济服务工作开展较为滞后,相关服务水平也较为低下。

四、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应对措施

一是优化农村农业产业经济结构,在基层大力普及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开展相应农业服务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培养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专家人才,发掘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种植能手,并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的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进村进户。我国应大力开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检修与更换,并普及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引导并向农村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地研发新技术,扩展新视野,推动农民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三是建立新型化的农业技术专业服务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我国已经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物质基础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建立专业服务系统,包括信息服务、大数据服务、物流服务及高端制造服务等,这个服务系统应该包括农业现代化的耕作方式技术的普及、对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对农产品及衍生品销售渠道拓宽等一系列的专门服务,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基层推广。

五、结语

我们必须推进低碳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确保粮食安全,并保护生态环境,突破现有农业的发展瓶颈,大力普及并使用新型化的农业产业化路子。

【参考文献】

[1]张宪英.我国低碳农业解读及其发展路径初探[D].复旦大学,2010(5).

[2]周丽.加快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探析[J].新经济,2014(7).

农业经济论文范文二: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途径

[摘要]低碳经济时代下,世界农业经济逐渐开始从高碳向低碳转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下,低碳农业这一生态革命产物被广泛关注和推崇,这就要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向生态、低碳、友好模式的转变。本文主要探讨低碳经济时代下我国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途径,实现我国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途径

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扩张造成人类对常规能源的使用逐渐增多,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不断日益恶化,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碳足迹”等概念应运而生[1]。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够通过节能降耗改善环境污染,还有利于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促进新型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必然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1低碳经济内涵

低碳经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重大进步,是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量、减少环境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及改变生产方式,减少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经济发展中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是通过开发低碳能源系统,研发低碳技术并建设低碳产业体系,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2]。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低碳农业规模化发展困难

目前制约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生产的小农分布。尽管我国近些年来已经实现农业大规模生产,但基本生态生产单位仍是农户小农生产,制约了农业生产中碳生产的合理标准规划。例如农村地区仅只有一户或几户开展低碳农业生产,而大部分农户依旧仍采用粗放生产,碳生产无法实现大规模的集中化,这种情况下依然会污染土壤、空气、水源等,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增加推广和开展低碳农业的成本。

2.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农村地区许多基础设计健身不完善,例如水利设施出现设备落后、设备老化等问题,这是由于水利投资偏向于大型水利工程,对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较小,资金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资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农业节能、节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从而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

2.3科学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发展低碳农业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而技术创新是发展农业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农业技术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先进农业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缺乏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完善等,这些现状严重制约了技术在低碳农业中的应用。除此之外,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缺乏先进的技术,例如沼气的开发和使用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但目前只适用于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家庭生产生活,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大中型沼气池等技术还不完善,使沼气的开发和利用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2.4农业生产方式还未完全转变

尽管我国农业科技得到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农业生产中对化肥、农药等污染土壤的资源的依赖性依旧严重,导致农村污染仍在加剧,造成土壤结块、肥力下降等恶性循环。粗放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加剧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3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

3.1建立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西方国家低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迅速,例如阿根廷实行完善的免耕加秸秆还田的低碳农业技术,打破传统的额“种地必须先耕”的现状,有效的保护土壤面积;巴西政府在2010年实施低碳排放农业计划,运用生物固氮等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实现农林牧一体化生产等。我国人口总量大,但人均耕地面积小,人地矛盾突出,且农业生产效率低,耕地污染严重,因此应大力推广和使用农业固碳技术,减少高碳能源、化肥等资源的使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物再利用的循环模式,降低资源消耗率。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综合利用,加强对情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3.2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

首先要转变农业生产发展理念,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屏气原有的“重农业产出,轻生态环境”理念,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坚持集约化的经营理念,加强对农村农民知识和技能的再教育,提高现代农民的综合素质。其次,坚持资源的多层利用,实现资料良性循环,例如发展沼气利用模式、病虫草防治模式、产业链延长增殖模式等;充分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率,大力发展农田平原、水体立体等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低消耗、高产能[3]。

3.3促进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一方面要大力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促进我国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进行支持和引导,引导社会资金的不断投入,积极开发新技术,整合现有的先进技术,降低现有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成本,同时要注重技术服务体系的构建,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学会运用先进农业技术,使技术真正运用到低碳农业生产中,缓解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强农村地区新型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组织农民学习新技术,开展免费农业教育课堂培训业务,宣传新型低碳农机的作用,使低碳农机在农村得到真正使用;增强安全意识,更好地发挥低碳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有机物多层利用技术的推广,在生态系统中形成物质良性循环多级利用的状态。

3.4提升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的转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加强树立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理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观,农业的发展是一种全面的、科学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其次要走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出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现代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再次还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型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充分利用好农业资源,降低农业能耗,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最后,要加强低碳知识的宣传教育,农民是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力量,在农村开展各种形式的低碳经济宣传活动,使广大农民逐渐转变生产理念,坚持低碳环保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资源保护法》等资源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适当利用优惠的经济政策引导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鼓励和扶持绿色低碳农业生产。

3.5发展低碳休闲旅游农业

农业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加和农业文化的发展,农业经济的休闲观光作用逐渐显现。发展低碳休闲旅游农业模式既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还能够在农村形成品牌经济,带动品牌效应。要以农村现有的旅游资源为开发和发展基础,加强对低碳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力度,构建农家乐旅游的新形态。开发农业观光旅游模式,首先要保护农村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色,在此基础上开发农业高新技术,将农产品作为农业加工的突破口,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服务业务,将旅游业融入至低碳农业经济之中,带动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例如发展农业生态种植园参观、农业主题公园、农家乐等旅游业务[4]。

4结论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低碳农业的发展,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一部分。低碳农业的发展应将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相结合,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加强开发和利用清洁资源,实现环境保护,从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转变,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加强农业低碳生产、环境保护、生态涵养、文化旅游等各项功能的融合,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蛟.从低碳经济时代消费者行为特征看休闲农业的发展———以宁夏休闲产业发展为例[J].农业经济,2010(10):38-39.

[2]胡新良.低碳导向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3]刘国斌,党美丽.低碳经济时代吉林省县域经济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1(1):114-120.

[4]张蓓.低碳经济视野的都市农业旅游:政府行为与市场边界[J].农业改革,2011(2):62-68.

[5]涂洪强.区域循环性农业经济的构想与建议[J].中国市场,2015(16).

第8篇: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范文

21世纪,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了能够在全球的生态安全上做出贡献,使我国的建设更加的美丽,让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格局,就要按照党在会议中所提出的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在保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前提下,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打开农业发展的格局、保证生态安全的格局。因此,我国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就成了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选择和路径。

一、在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下的综合论述

现如今,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离不开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成了促进农业经济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一方面全球的气候都在逐年变暖,要想农业经济的发展得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策略得到实施,对现有的资源提高循环使用率,我们应在农业经济的发展当中实现技术、制度等的创新,促进产业转型,通过这些方式尽可能的做到减少一些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像二氧化碳;另一方面是济绿色农业经的发展,它是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连同生态的共同发展,对农业经济的生态系统进行良性的循环,从而达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过程。它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经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我国土地的人均占有量明显比联合国的世界土地人均占有量要低很多,传统的农业经济还存在着耗材高、污染高、农业的资源又在过度的消耗问题。要想改善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只有采取低碳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才能使我国粮食产量得到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才能进一步推动;另一方面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业乱推乱放造成的水土污染、我国可用的耕地面积又因为解决温饱问题对土地进行的大量严重的破坏而变小,这些都促使我国农业经济向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随着新世纪的发展,粮食供应问题在不断的升华,使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问题上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对于此,要保护好我国的生态环境和更好的对我国粮食的安全进行维护,必须加快实施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粮食的安全问题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三、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建设我国农业基础的设施不完善。近年来我国对农业产业也出台了很多辅农、惠农及助农的工业化的优惠政策,但是仍旧出现了可用耕地流失越来越严重、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农业资源的大量浪费这些问题,这都是由于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所造成的,再加上有些农业经济基础的设施使用年头过长,出现老化现象,这更促使农业资源被严重破坏;另一方面我国的农业基础相当薄弱,总结出以下三点:第一,在市?鼍?济的发展中,青壮年集体外出打工的人员越来越多,造成了农业产业的劳动力出现明显的缺口,造成我国农村的劳动力严重的短缺;第二,虽然我国的国土面积相当大,但是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又很明显,我国人均的可耕种的耕地面积比世界人均可耕种的耕地面积低的太多了;第三,我国虽然全方面的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对职业技术教育也在不断加强,但是我国从事农业的文化水平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提高,最明显的就是我国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上普遍不高;最后一方面是没有及时完善我国农业经济的服务系统。本来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的方向上起步就比较晚,农业经济的服务系统又没有得到及时的建立和完善,这也使在进行农业经济的服务工作的开展上得不到顺利的进行,其服务水平也就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

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中的应对措施

一方面对我国农村基础的设施进行建设完善。在对我国农村的基础的设施建设中,在更换和检修上,实行大力开展对农业低碳的经济发展方向大规模的普及,同时向农村进行多方位的引流,利用好资源开发新技术,使农民的视野更加开阔,让我国的农业实现经济的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对我国农业的产业经济结构上。为了使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及出现联动的效应,对基层的农业人员进行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灌输、普及,对相应的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多多进行技术培训和远程继续教育的学习,争取能够培养出一批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方面的人才专家,从中对于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种植小能手进行发掘。最后一方面则是我国对农业技术的专业服务系统的建立。不管是工业技术化的发展还是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我国农业的经济在其技术水平、物质基础、信息、物流服务等对专业服务系统的建立都已经相当的成熟了。为了能够促进我国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在基层更深入的推广,农业技术的专业服务系统就该包含一系列专门的服务,例如,农产品和其衍生品在销售模式上进行拓宽、对于病虫害虫技术性防治的推广、对于现代化农业的耕种方式实现技术化的普及等等。

第9篇: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范文

关键词:低碳环保 绿色会展 信息传达 可持续再利用

当前,气候变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威胁之一,导致环境变化的原因之一就是碳排放严重超标。伴随着这一问题的不断激化,已经成为影响各国政治、经济、环境、科技、外交、国家安全等领域的综合交叉问题。因此各个国家都在遏制碳排放,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产业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低碳产业就应提高低碳技术和进行相应低碳产品的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开发又反过来促进低碳产业相应发展。依托低碳产业发展的有利环境,利用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来促使我国会展业向绿色品牌发展顺应经济发展趋势。会展业最早起源于人类社会的集市,人们按照各自的需求进行物物交换,分享各自的劳动成果。自1851年英国成功开办世界博览会以来,会展业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有了很大提升,逐渐成为新兴产业,会展的规模和规范化程度也有了政策依据。通过会展业给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正面积极的效益,也有负面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会展业一直处于“一次性消费的模式”。会展中材料污染,展出后展具再回收利用度不够,产生大量的废弃垃圾严重影响环境。这种现象与目前大力提倡的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背道而驰,因此,我国要想建立绿色品牌的会展经营模式,必须遏制负面的发展态势,积极响应低碳环保的社会潮流。

低碳经济与绿色会展的实践调研分析

(一)低碳的涵义

低碳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尽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将低碳的涵义延伸到会展业就是通过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达到更少的资源浪费和更少的环境污染,实现更多的会展经济价值。低碳生活是创造人类更高生活标准和更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国外低碳经济调研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科技文明以后出现了新的文明法则,就是现在提倡的生态文明。受碳排放超标的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愈演愈烈,人们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已经成为全球环境改变的必然。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作为工业革命的倡导者英国在低碳经济方面也做到了先驱引导,按照《京都议定书》的原则,英国愿意承担温室气体减排的任务,在欧盟内部承诺书中减排为12.5%,在8%的基础上增加了4.5%,为达到此标准,英国政府推出两项政策,帮助减排的顺利进行。其一就是制定“气候变化税”,实质上就是“能源使用税”,依据使用电能、天然气、煤炭的数量,过量使用的要收取使用税,此政策并非增加英国内部税收资金,而是通过税收的形式,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和促进节能投资。以达到减少资源浪费的目标。据调查,英国2010年当年减少了250多万吨的碳排放,相当于360多万吨煤炭燃烧产生的热能。

(三)绿色设计涵义

绿色是自然环境里植物最常见的颜色。在中国人们赋予它旺盛生命力的涵义,也是春天的象征,现在它延伸到很多领域,在设计行业里就有绿色设计一词,它是指在产品使用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其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在全面考虑产品的质量、功能、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更要优化各种相关要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达到绿色环保的标准。天津滨海新区在会展的总体指导中大力引导绿色会展,但对绿色设计的定义理解分析不够,致使撤展期间垃圾堆放严重,因此我国推行绿色品牌会展必须遵循低碳环保的理念,按照绿色设计的要求细节约束会展实施的各个环节。

(四)绿色会展发展现状及实施形势

绿色设计是兴起于20世纪末的设计思潮之一,它提倡人与自然共同生存,创建和谐相处的自然环境,其阐述的生态价值观为新世纪各设计领域的发展确立了不可违背的原则。对会展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Reuse,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展台及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绿色品牌会展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上海世博会中国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个部分,在国家馆的设计中聚集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国家馆的顶部采用先进的太阳能板,收集阳光转化成电能,实现整个展馆的照明能源自给,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式的回答”。

会展业实施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分析

经济发展和能源环境共同发展的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巨大问题。会展业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借助低碳产业的支持。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所持的环境变化立场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关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造成的环境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来自于发达国家的减排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在各行业的低碳路径发展都必须落实到位。低碳会展的发展也是其中路径之一,我国的会展行业实施低碳绿色会展势在必行。

低碳经济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它是国家发展可持续的路径和重要手段。我国属于人口大国,个体的碳排放数值不算很高,但是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加起来碳排放的数值不容忽视。查阅相关资料得知,造成全球环境变化的原因是发达国家历史上长期碳排放造成的,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不仅面临着环境恶化的现实,还得挽救因此造成的经济发展压力。会展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面临着实施低碳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挑战,也面临着发展低碳会展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经济机遇。我国低碳产业正处在初期研发阶段和市场培育阶段,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植,尤其需要政府的深入引导,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为低碳产业的发展做出路线规划和指导。政府指导相关企业运用低碳技术和相关产品,促进我国低碳产业的不断发展。

低碳产业促进绿色品牌会展的实施路径

(一)主办方政策引导并树立环保主题形象

当今会展发展形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府主导,另一类就是市场主导。我们国家的会展还处于发展阶段,政策法规还不健全和完善,政府必须站在主导立场,为会展的高品质运行提供各项服务保障。

发展绿色品牌会展,主办方起到引导的旗帜性作用,因此必须引起主要决策人的高度重视,将低碳环保的理念作为会展的宗旨主题大力宣传。我们提倡的绿色会展是指在会展实施中,遵循资源循环的原则,实行保护环境与合理开发、将各种会展资源相整合的方针,实现会展与环境的可持续再发展。绿色会展的概念强调发展会展经济不应以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为代价。主办方在政策引导下,将各种低碳产业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应用到会展的组织策划中,对参展企业的会展行为做到跟踪监督,可以制订奖惩制度,对参展过程中实行低碳技术和产品的企业给予资金补贴,对参展过程中碳排放超标的企业予以警告和处罚,将政策落实到位。

主办方要意识到发展绿色品牌会展是一个行业长远发展的基石,要重视当前的经济利益,更应把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主办方还要认识到绿色会展的投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投资,更是一种文化投资、知识投资和资源投资。主办方从主导意识的改变才能树立环保主题的形象。

(二)设计方以最少的空间实体传递最大信息量

传统的会展运营模式是“资源一生产一废弃物排放”的单向式资源流通模式。这种传统运营模式在创造了大量社会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造成大量资源的消耗,不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大多数会展活动的实效周期越来越短,临时、短期、巡回展览日益增多。单向式的会展运营模式不符合会展发展的趋势。设计方要适应这种变化,不仅要解决传统的陈列设计和造型新颖、工艺、色彩等单纯的装饰问题,还要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原则,积极调动各空间实体,达到信息的最大化传递。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对企业的信息最大化展示,这就需要设计方对展具的零部件和材料重复使用。而重复利用的前提,则是展具能够有效的拆卸回收。

装备与拆卸是展具结构中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便于装备的结构不一定便于拆卸,拆卸也不完全是装备的反过程。因此,设计方应考虑装备性能的优化,尽量缩短装备时间,拆装的便捷。这就需要对展具进行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根据展具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满足不同的需求。模块化设计既可以很好的解决展具品种规格,又可为展具的快速更新换代,提高展出的质量,方便维修,有利于展出后的拆卸、回收,为设计方的经济收益提供必要条件。

(三)施工方实现材料的环保和最低消耗

绿色展具设计中的材料选择与管理对会展的环保和最低消耗起关键性作用。在大型会展期间,为了达到良好的企业形象,大多数采用特装的形式布置展区。而现在的主要装修材料为木结构,在展出后不可再回收使用,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施工方应在选择材料方面做到慎重,一方面,施工方不能把含有有害成分与无害成分的材料混放在一起;另一方面,对于达到寿命周期的展具,有用部分要充分回收利用,不可用部分要用一定的工艺方法进行处理,使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例如,可以采用一些轻型钢材和铝合金组合的轻型构件。这些都需要低碳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完善,来实现会展的低碳经济。又如,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馆就采用大量的可再生材料,国家馆顶上的观景台引进最先进的太阳能薄膜,储藏阳光并转化为电能。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

(四)参观者以环保的意识高标准审视会展

会展的绿色品牌推进,各个环节的参与者都不可轻视。在实际会展工作中,管理和从业人员应该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用节约型和保护型管理模式,以便在会展活动中尽一切可能将对环境不利的影响降至最低,而主办方和设计方都是围绕参观者服务的,因此,参观者对会展的评价最客观和准确。参观者应从会展的限制功能、保护功能、环境教育功能衡量会展的实施过程,客观的促进绿色品牌会展的实施。在会展结束后的总结工作中,主办方应充分考虑参观者对会展的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