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负债融资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资产负债率指标是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一项重要指标,降低资产负债率是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提升企业经营管控水平,降低债务风险的重要途径。本文拟从金融工具角度就如何降低央企资产负债率进行探讨。
关键词:金融工具 资产负债率 监管 影响 央企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经营改革不断深入,国资委在进行股权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同时,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加强对其直属央企的财务监管力度。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将中央企业分为主业处于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国家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企业和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企业,对不同功能企业,突出不同考核重点,科学设置业绩考核指标及权重,合理确定差异化考核标准,实施科学的分类考核,征求意见稿中经营业绩考核基本指标仍保持不变。除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基本指标(利润总额和经济增加值)、任期经营业绩基本指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指标作为国资委对其直属央企财务状况监管的红线,仍然是最为重要的指标。因此,央企财务部门仍然将资产负债率的控制作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
由于目前央企形成了以控制资产负债率为导向的财务管理目标,因此,各类银行金融机构在为央企提供金融服务时,其产品设计方面也突出了降低资产负债率这一主题,使央企财务报告账面上所体现的资产负债率显著下降,但是这些银行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工具在降低企业时点资产负债率的同时,是否能够真的给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带来良性循环,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降低资产负债率金融工具简介
在论证央企通过使用金融工具降低资产负债率来满足监管要求的合理性之前,应该对目前银行金融机构为央企提供的降低资产负债率金融工具进行简单的梳理。银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传统业务是不同期限组合的贷款以及增信业务。这些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往往会体现为负债类的科目,从而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的不断上升。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银行金融产品不断的国际化接轨,我国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加大了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创新产品设计,构建了能够为企业降低资产负债率的金融工具。该类金融工具的本质特征仍然是债权,但是通过结构化的设计能够暂时计入股权或者通过抵减企业负债来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金融工具包括如下三种类型。
(1)永续债模式
永续债指的是不规定到期期限,除公司破产或有重大财务事件外,债权人一般不能要求清偿,但可按期取得利息的有价证券。在国际上,永续债是国际市场上成熟的融资工具,以金融机构发行为主,占比在90%上下。2013年,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长期限含权债务融资工具,一次注册,可分期发行,发行规模不超过经审计净资产的40%,且与其他债券品种独立核算。发行方式可选择公开发行或定向发行。永续债属于创新产品,其核心特征如下。
1、兼具股权和债务特性
债券之名,权益之实是永续债产品的特点。发行人可以灵活设置发行条款,选择发行具有权益属性或债务属性的永续债。根据2014年财政部制定的《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发行人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主动选择将发行的永续债记为权益类科目,若发行人将永续债记为权益,投资方应与发行方分类一致,但投资方不能参与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因而永续债可在不摊薄股东权益的情况下,提高发行人资本比例,或补充项目资本金,降低负债率。
2、已发行永续债基本没有次级属性
由于永续债具有一定的权益属性,偿债顺序一般在普通股之前,普通债务之后。但从目前发行情况看,大多数发行方案均明确约定永续债券在破产清算时的清偿顺序等同于发行人所有其他待偿还债务。此种安排下,即便永续债记为权益类科目,其法律属性依然为普通债权,不具有在破产清算时的次级属性。
3、周期长,通常附加发行人赎回权及利差调升机制
4、多有利息递延支付安排
发行人可在发行条款中约定递延支付利息的条件、方式和信息披露安排,符合条件的递延支付利息不构成债券违约,发行人未来也不具有强制性支付义务。但一般约定,永续债的发行人如在付息日前1年内向普通股东分红、减少注册资本或向偿付顺序劣后于该永续债券的证券进行任何形式的偿付,则不得递延支付当期利息以及已经递延的所有利息及其孳息。递延支付利息的约束条件越多,发行人选择递延付息的几率越小,其债务性就越强。
5、票面利率较高,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由于永续债发行人可以根据自身经营及融资需要,主导确定永续债的存续时间及付息安排,因此发行人愿意支付的票面利率相对同期同类型的普通债券而言较高,与同期限同类型同评级的普通债券相比,发行价格平均高30-120BP。
(2)结构化融资工具
结构化融资工具主要是指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的实际融资需求,通过自身渠道优势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并通过结构化的分层设计为企业提供股权加债权的混合融资产品。由于银行金融机构的传统信贷业务受监管规定约束,其创新空间较小,因此通常在结构化融资工具中以理财资金运用的模式作为产品设计的基础。目前比较典型的模式详见图表。
银行选取央企下属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通过募集理财资金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并通过股权加债权的混合投资方式投资于目标子公司。采用组合产品,是因为仅向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分红及股权回购需按年依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或项目到期日一次性支付,不能满足理财资金按期实现收益入账的业务要求。同时加入债权产品,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股权投资按期向理财投资者支付收益问题。原则上,债权投资是为了弥补整个产品的收益而设定,因此债权投资部分的额度测算主要依据于整个产品在产品存续期间所产生的收益。整个产品额度扣除债权投资部分的额度即为产品的股权投资额度。银行所募集的资金通过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资管计划作为LP与GP共同设立有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企业将资金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方式向央企本部或下属公司进行借贷。其中GP为央企下属公司与中介机构合资设立的公司。
由于央企下属子公司通过受托管理中介机构所持GP股权,从而使央企集团取得有限合伙企业实际控制权,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第六条及第八条,央企集团可以将有限合伙企业财务数据合并入集团合并报表。具体会计处理方式是GP以长期股权投资方式投入有限合伙企业的资金在合并报表中与有限合伙企业计入实收资本的资金相抵消,专项资产管理计划(LP)出资计入央企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少数股东权益,增加集团合并报表权益部分余额。此外,央企集团本部或其他子公司向有限合伙企业拆借资金,由于有限合伙企业可以认定为集团下属公司,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第十五条,在合并报表时集团与有限合伙企业的债权债务项目可以相互抵消,从而不计入集团合并报表负债科目。央企集团将本笔融资用于归还对外借款可以降低其负债科目部分。综上,通过该类结构化融资工具央企集团既增加权益部分余额又降低负债部分余额,达到降低资产负债率的目的。
(3)保理模式
保理作为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核心产品,是一项以债权转让为基础,集融资、销售分账户管理、催收、信用控制与坏账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关键词:融资结构 融资成本 股权融资率
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在众多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中选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和资金结构的融资方式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企业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来做出正确的融资决策。
一、融资方式的选择所要考虑的因素
就融资方式而言,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可以分为两类:权益性融资和债务性融资。权益性融资主要是股票融资和留存收益,债务性融资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债券的发行和流动负债等。权益性融资取得的资金形成企业的自有资金,投资者可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缺点是没有抵税作用;而债务性融资优点是取得资金较为灵活,审查和批准手续比较简单,但是缺点是容易使企业产生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到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资金压力较大,从而使企业产生特定的财务风险;
就融资结构而言,企业应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一方面可以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不要太高,另一方面主要是不合理的资本结构也会带来成本、财务危机成本等负面影响,我们应该根据行业的平均负债率再根据企业特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确定公司的资本结构,从而让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二、厦门市15家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分析
以下是对厦门15家具有代表意义的公司融资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厦门上市公司的融资特点。
表1:厦门15家上市公司2010年融资方式选择情况
以上表所示的百分比是指在总资产中流动负债融资、长期负债融资、股权融资、留存收益融资及其他方式融资所占的比例,经过统计以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第一,厦门这些上市公司中流动负债融资方式所占的比重比较大,15家中有6家超过了50%,达到40%的比重,短期借款的平均水平相对较高。这种融资状况反映了企业通过临时性融通资金是比较常见的渠道,一方面这样的状态可以降低成本,但另一方面也隐藏巨大的财务风险,企业很可能因为资金链问题而陷入瘫痪,企业应提高警惕,降低流动负债率。
第二,厦门企业的长期负债融资比例较低,负债融资方面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的负债融资中长期借款比重较小,这些借款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银行系统,说明厦门的银行对企业借款有很高的要求,企业很难通过银行借款来满足资金的需求,这也隐性的反映了厦门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使得企业在筹措资金方面信用度不足,债权人因考虑到企业的偿债能力而不予提供资金。
第三,从股权融资方面来看,股本和留存收益融资所占比重较大,像乾照光电这两项之和达到了95%,股权融资达到50%以上的企业达到33%,权益融资方式达到50%的达到60%,说明厦门企业有一定的股权融资偏好。上市公司由很强的股权融资偏好,主要是因为普通股没有固定到期日,不用支付固定的股利,因而不存在不能偿付的风险,风险最小。
第四,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厦门上市企业主要融资手段为股权融资,融资方式不够多样化,主要是因为我国与西方国家的融资结构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与基础,且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一直处于发展并逐步完善状态,尚未形成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因此,厦门上市企业的融资结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三、厦门上市公司融资特点带给我们的启示
厦门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给我国的上市公司融资带来的启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源融资方面
强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积极进行内源性资本扩张,强化企业内部积累。此外,要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做好产业的转型工作,以便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二)股权融资方面
在银根紧缩的宏观环境下,上市企业可以积极进行再融资,对于缓解资金瓶颈、加快转型升级具有积极作用。政府应一如既往得对企业的上市工作进行引导,并继续扶持其它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形成厦门产业群,以便达到规模效益。此外,深交所应继续规范上市条件,规范日常运行,保持其健康发展,为上市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三)债权融资方面
从银行角度来看,可以从创新融资服务模式。比如可以采取企业联合担保贷款业务的方法,再比如针对地方制造业的产业集群状况,提供以核心厂商为平台的产业链服务模式。上市企业的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已经具备相当的贷款能力,是银行业务的巨大潜力市场,银行应适当降低企业的门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合上市企业特点的评贷款制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创业板 中小科技企业 债务融资 权益融资 商业信用
中图分类号:F278.3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2)03-040-05
一、问题的提出、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通过对创业板56家样本企业财务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样本企业的平均负债率2006为49.91%年,2007年为43.41%,2008年为37.47%,经过IPO后的2009和2010年更是快速跌落到了18.65%和14.68%(见表1)。资本结构理论告诉我们,特定时期企业的实际负债水平既受制于外部环境,同时作为一个管理变量,负债率又是企业基于股东利益或公司价值最大化原则不断择优调整的结果。面对样本企业负债融资占比的不断下降,人们难免会心生疑虑:难道是企业债务融资环境在持续恶化7近年来,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方一直高度关注,并实施了多种解决办法,包括构建区域中小银行与担保机构、加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窗口”的指导力度、创新银行业务、放松民间融资管制等等,虽然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环境与融资条件仍不尽人意,但总体情况在趋于好转。负债率下降显示的权益对债务的深度替代,意味着企业在融资方面已经不再是“饥不择食”,它们对自身财务方面的“营养饮食”需求逐渐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债务率的下降,是企业为合理搭配财务“饮食结构”,确保企业财务“肌体”健康,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不断优化调整的结果。企业融资需求结构的变迁对我国中小科技企业融资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认真研究这一变化对于正确认识中小科技企业融资规律,推动中小科技企业融资渠道、融资方式的变革与创新,确保中小科技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资本结构的决定及最优选择问题是公司财务理论的中心议题之一,研究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问题应该将传统资本结构理论与中小科技企业特殊性紧密结合起来。
MM理论认为,在公司税的作用下,负债对企业价值的提升取决于公司的盈利水平和税率水平(Modigllanl&Miller,1958)。由于中小企业的盈利性往往逊于大企业,因而中小企业较少会利用债务融资的税盾效应,在税收方面,一些中小企业承担的边际税率不同程度上要低于大企业,使得中小企业从债务税盾中获得的利益比大企业要少(Pettlt&Singer.1985)。除了债务利息外,折旧、税务亏损递延等增加成本费用但不增加企业现金流出的项目也会产生税盾作用,拥有大量非债务税盾的公司会比没有这些税盾的公司较少的利用债务(崔学刚,杨艳艳,2008),实证研究发现,非债务税盾与资本结构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Barton,1989;Prowse,1990)。崔学刚,杨艳艳(2008)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沪深两市资产总额小于4亿元或主营业务收入小于3亿元的中小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非债务税盾与资本结构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陈德萍、陈永圣(2010)对我国创业板公司资本结构的实证检验结果也得出了同样的显著的负相关的结论。
权衡理论认为,负债不仅具有节税价值,同时还会产生成本和财务危机与破产成本。中小科技企业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与技术风险,现金流相对大企业不稳定,当企业债务融资偏多时更容易发生财务危机,形成财务风险(张玉明,2004)。由于中小科技型企业的资产专用性较强,其破产成本较高(徐良平,2004),这对中小科技企业利用债务融资自然产生抑制作用。在成本方面,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所有者同时也是经营者,因“两权”分离引起的问题在中小企业中几乎不存在。中小企业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债务融资产生的问题(田晓霞,2004;崔学刚,杨艳艳,2008)。在债务融资下,由于固定的还本付息约束,使企业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创新,给企业的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的完善及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带来较大的经济和时间压力,导致企业创新行为短期化(张玉明,2004),由于债权人并不分享企业的高增长收益,在借贷合约中会严格约束企业投资高风险的项目,从而与股东利益产生冲突,所以Myers(1977)认为,问题对于那些具有高增长机会的企业特别重要。融资次序理论也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张玉明(2004)、徐良平(2004)认为,中小企业在内外部融资的选择上是先内部后外部,但是在债务与权益资金的选择上,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风险等级不一致,加之中小企业的资产专用性和特殊的成长规律,股权融资成了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先选择。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认为,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由于信息、资产规模和资金需求的变化,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结构将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市场需要有一个多样化的金融体系来应对其不同成长阶段的融资需求(BergerandUdell,1998:张捷、王霄,2002)。张杰(2000)认为,内源融资只适合于初创阶段的民营企业,当企业进入技术进步和资本密集阶段后就需要外源融资机制的接应。Fluck等人(1997)研究发现,威期康辛州的企业在初创阶段其外源融资(主要是债务融资)超出了内源融资,企业发展的最初7年至8年,外源融资在融资总额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之后这一比例又趋于上升。也就是随着时间推移呈U型变化态势。BergerandUdell(2002)指出,由于企业的规模、年龄和信息不透明的程度不同,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只是对企业融资路径的一个一般性描述,它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中小企业。但可以肯定的是,企业不同的成长周期和阶段,有不同属性的融资需求安排(沈洪明,2006)。此外,独立性与控制权(Howorth,2001)、创业者的目标和偏好(Norton,1991)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选择也有着重要影响。
借鉴文献思想,结合中小科技企业的实际,本文提出以下假设作为后面行文的研究基础:
(一)资本市场的非完善性与非有效性。特别是对中小科技企业来讲,无论是股权融资还是债务融资,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和融资形式都较为有限,这种情况大大限制了这些企业对资本结构、财务结构优化的机会与空间。
(二)较少的债务利息抵税效应。这一假设源于政府对中小科技企业实施的税收优惠和中小科技企业相对较少且不稳定的盈利状况。
(三)较高的财务危机与破产成本,本文的研究对象仅限于具备在创业板IPO条件的中小科技企业,这类企业的特点主要有资产结构单一、产品与主营业务的单一,规模小,创业创新特色明显:技术、产品的市场前景不确定性大。这些特征使
它们相对于普通企业特别是中大型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及更大的发展不确定性,因借债形成的潜在的财务危机与破产成本相对其他类型的企业要高出很多。
上述(二)、(三)两点决定了中小科技企业只具有较小的债务融资吸纳能力,因而也就有着较强的股权融资偏好。
(四)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小科技企业债务融资占比呈“U”形演变态势,即债务融资占比先是下降,然后筑底回升。
本文研究发现,在融资结构选择方面,追求财务稳健与保守,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中小科技企业融资管理中遵循的一项重要法则,由此,中小科技企业在融资选择方面呈现出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它们不断以权益替代债务,呈现出权益对融资占比的深度渗透:二是在债务融资方面,商业信用以其低成本和对股权收益的低杠杆效应一直受到中小科技企业的青睐,商业信用在企业的短期融资来源中贡献突出。开辟权益融资渠道、增加权益融资数量、完善商业信用环境对企业摆脱融资困境意义重大。在债务融资方面,不仅商业信用在中小科技企业融资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商业信用的融资机制对完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的激励机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文选择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证券代码在300001至300059中的56家科技类且在招股说明书中提供2006年财务数据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宁新物流、爱尔眼科两家企业为非科技类企业,万邦达未公布2006年的财务数据,故从样本分析中剔除)。所用的分析数据均依据这56家公司的招股书明书、上市公告书和2009年、2010年的年度报告等相关资料整理得到。之所以选择这56家科技类企业,是因为只有这些企业招股说明书的财务数据延伸到了2006年,这为我们的融资分析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年度数据,也使我们的分析有了一个共同的历史参照起点,通过它们的招股说明书、年度报告,我们可以得到时间段均为2006至2010年的数据资料。另一方面,56家企业基本上满足了统计分析对样本的数量要求。
二、中小科技企业融资偏好:权益融资与商业信用融资
(一)在企业资金来源总量上,权益对债务逐级替代,企业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整体财务结构日趋稳健
根据张捷、王霄(2002)对中美两国中小企业金融成长周期与融资结构变化的比较研究,5年至25年的成长年限是中小企业的负债率由高到低的周期演变阶段。这一结论与Fluck等人(1997)认为外部债务融资在中小企业的资金占比变化轨迹为“U”形的结论是一致的。截至2010年,56家样本企业的平均“年龄”为10.86年,其中最长的为19年,最短年限为7年。表1显示,企业的平均负债率,最高负债率及最低负债率均表现为逐年走低的态势。偏度与峰度指标显示,样本企业的负债率水平在2006、2007两年呈现为微右偏、尾部比正态分布的尾部薄的“矮胖”形态,到了2010年,样本指标的偏度与峰度分别达到了2.37和9.49,指标分布呈现明显的右偏且“高瘦”的“尖峰”形态。样本企业负债指标的这些变化,显示高负债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减少,样本企业的负债水平在不断向着低水平汇集。表2显示,到2010年,有近95%的企业的负债率降到了40%以内,有近77%的企业负债率低于20%。即使不考虑IPO的影响,到2008年样本企业的平均负债率也已经降到37.59%,负债率低于40%的企业数量占比已经从两年前的35.71%提升到了53.57%。在新股发行的作用下,相关企业债务融资占比的变化基本上完成了“U”形线左侧高点到谷低的演变历程。这种变化符合金融成长周期的理论假设,也说明相关中小科技企业的负债水平正趋向稳健与合理。
中小科技企业具有潜在的高成长与高盈利能力,但由于主业的单一性和行业发展对企业创新能力的特殊要求,这类企业面临较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与财务风险。由于规模小、盈利有限,多数企业自身又享受来自政府的财税优惠,所以负债给企业带来的节税利益较为有限,而潜在的财务危机与破产成本(破产概率)却较高,所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这类企业会选择较为保守的债务政策。上市对相关企业财务的突出贡献在于:新增权益使负债率降到了与企业经营内在属性要求相适应的“安全边际”以内,并为企业未来的杠杆经营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二)权益资金在企业长期资金来源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资本结构是企业长期资金来源的构成及比率。表3显示,我国创业板企业的长期资本主要由权益资金组成,而且权益资金所占比例还呈逐年上升态势。与此相反,长期负债占比一直很低,且绝大多数企业的长期负债都是为期刚好一年的银行贷款,实质上是一种“准”流动资金贷款。出于对风险的厌恶,银行一般对保障与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并具有较高风险的研发项目及非流动资产投资持规避态度;企业方面,进行研发、创新和固定资产投资,也不愿意受到太多的来自债权人出于债权安全考虑施加的种种约束。考虑样本企业较高的流动比率,大多数企业的长期负债资金甚至一部分权益资金都投向了企业的流动资产开支。长债短用或长资短占说明多数企业的长期负债资金基本上没有参与企业长期资产的形成与运用,更游离于企业的技术、产品研发与创新。长期债务资金对安全方面的固有要求与企业创新性投资的高风险性特点出现了本能的背离,从这个意义上讲,创业板市场的开办对相关公司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三)商业信用在企业的短期融资来源中贡献突出
表4与表5数据显示,商业信用筹资在样本企业的短期债务资金来源中占据了一半的比例,就五年的综合水平看,商业信用融资额相当于银行借款的2倍或2倍以上。由于权益融资增加,银行借款数量占比在2009年与2010年明显减少,而商业信用融资占比依然维持一种增长态势,成了中小科技企业短期债务融资的最主要来源。样本企业中,最主要的商业信用融资形式是应付账款,其次是预收账款,应付票据占比最少。商业信用融资类似于银行的信用贷款,授信的发生全凭受信方的资信,无需抵押。商业信用融资之所以成为公司最主要的短期债务资金来源,从债务方的角度看,商业信用融资程序简单,操作成本小,资金筹集与使用成本低,如果企业在折扣期内付款还能享受一定的价格优惠。特别是商业信用融资的非付息性质使其在增加企业债务的同时,还能使企业维持较低的财务杠杆水平,适应了中小科技企业对财务稳健性的内在要求。从债权方来讲,由于与受信方长期或频繁的购销往来,拥有受信方的各种“软信息”,如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道德与文化素质、敬业精神等,这些软信息可以帮助授信方对交易对象的付款能力、付款意愿或货物品质及交货能力做出可靠的甄别与判断,债权方掌握着决定债权安全的最本质的信息――债务方的偿债能力与偿债意愿,这样在商业信用领域,阻碍信用发生的最大障碍――信息不对称问题被有效缓解或解决。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商品市场同行业间的竞争程度较之银行间对中小企业信贷市场
的争夺要激烈得多,这样企业之间一方对另一方的授信较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授信就有着更强的利益驱动。
(四)与不同水平的负债率同时并存的是财务上的低杠杆率、低风险度
财务杠杆是指公司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程度。由于债务利息的固定性或稳定性,当营业利润增减时,扣除所得税后可分配给公司所有者的利润就会以更大的幅度增加或减少,从而给公司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或损失。财务杠杆的大小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财务杠杆系数=息前税前利润÷(息前税前利润-利息)。表6数据显示,企业的财务杠杆水平很低且逐年下降,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权益在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即使在负债率相对较高的2006-2007两年,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也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说明企业的负债主要由应付账款、应付工资等非付息性质的债务组成(见表3)。这类债务在增加企业资金供给的同时,弱化了债务对权益收益调节的杠杆作用,降低了权益投资风险。
三、启示与政策建议
(一)中小科技企业既缺乏债务融资的正向利益驱动,又面临较大的财务危机与破产成本,加之抵押担保能力不足,这类企业一般适于采取稳键与保守的负债政策。低负债率、低权益乘数能为企业的研发创新与成长提供安全有效的财务保障。在权益资金供给渠道狭窄,权益资金来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增加债务融资,提高负债率是企业为了谋求生存与发展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在资金的可得性与财务的安全性两者的取舍上,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前者,优化财务结构对许许多多的中小科技企业而言还是一种奢望。但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如何把多年辛苦创业的成果延续下去,避免企业夭折,并试图把企业做大做强就成了创业者思考的头等大事。一旦条件许可,降低负债率,提升财务安全等级,就成了他们努力追求的目标。所以中小科技企业负债率从高到低的演变既代表企业融资条件的改善,也体现了企业财务回归稳健的内在要求。
(二)拓宽权益融资渠道,改善权益融资的可得性。权益资金不仅是中小科技企业长期资产与净营运资本投资、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与创新资金的基本来源,更是企业债务融资的基本保障。在目标负债率给定的情况下,企业要进行规模扩张,首先要筹集权益资金,这样企业才有能力追加固定资产投资和净营运资本等长期资本开支,而这些长期资产可以为企业进行债务融资提供可靠的物质担保。只有增加权益资金,企业才可能在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与财务结构的情况下增加负债来源,而且也只有企业的权益充足,负债权益比适度,权益对负债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银行才可能愿意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目前我国权益融资建设还较为滞后,包括风险投资基金、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天使投资等在内的多层次股权融资市场还未真正建立或完善起来。当前急需降低中小板市场与创业板市场新股发行的市盈率,减少高价“泡沫”发行导致的市场资金向少数上市企业的过度堆积,使市场有限的资金能够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受益;加快新三板市场向全国各高新科技园区的推广与扩容步伐,建立与中小板、创业板市场间的转板机制,适时向个人投资者开放,引入做市商制度,提高股份流动性与股份转让效率;借鉴西方成熟市场做法,加快推进我国私人权益资本市场(张亦春、蔡庆丰,2004.8)的建设进程,为那些高风险、并有潜在高收益的项目提供适宜且有力的权益支持。
(三)要充分发挥商业信用的短期融资功能。商业信用既能为企业提供短期资金支持,又能有效地控制财务杠杆水平,抑制财务风险。因此完善信用环境,更好地疏通商业信用融资渠道对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意义重大。政府应努力规范信用行为、完善信用环境,加大对失信企业的约束与惩罚力度,保护授信方利益并对企业参与商业信用授信形成有效激励;积极开展国内保理业务,利用保理机构的信息优势与保付机制为国内中小企业参与或开展商业信用融资保驾护航。
(四)进一步开放国内银行业市场,放松银行业的市场准八条件,强化竞争机制。商品劳务市场存在的竞争机制是企业间积极开展商业信用的重要驱动因素,相反,正是竞争机制的缺失使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动力不足。今后商业银行改革必须重视银行间竞争机制的改进与完善。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鼓励商业银行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放松异地增设经营网点的政策约束,同时创造条件,积极推进金融业向混业经营过渡。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放开银行业的市场准入限制,特别是要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直接注册成立银行。如果中国未来能够诞生大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民营类金融机构,现有的由少数银行在信贷领域形成的寡头垄断的不充分竞争格局将会被打破,而民营银行与民营中小科技企业由于在规模、产权、机制等方面的“门当户对”,使它们更容易“近亲”组合,结成平等、互利、共赢的信用合作伙伴关系。
参考文献:
1 崔学刚、杨艳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与资本结构选择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O08,(11):58-66
2 陈德萍、陈永圣,对我国创业板公司资本结构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0,(14):146-148,
摘要: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是造成企业非效率投资存在和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将在对于企业负债融资以及过度投资相关理论的研究分析基础上,通过实例论证,对于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以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突破提升。
关键词 :企业;负债融资;过度投资;非效率投资;决策行为;关系;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以及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导致企业的投资行为以及数量规模等也呈现出不断增加扩大的变化趋势,对于企业的运营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同时也导致企业投资建设中“投资过热”现象发生,不仅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影响企业运营发展中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实现,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建设发展与进步提升。尤其是企业运营发展的现金盈余比较充足的情况,企业管理阶层的过度投资冲动导致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更加明显,对于企业产生的不利作用和影响也就更为突出。针对这种情况,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显示,企业在负债运营状态下,对于管理者的过度投资行为能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发展中的非效率投资现象发生率,成为企业运营发展中研究和关注重点。下文将在对于企业负债融资以及过度投资的相关理论研究分析基础上,通过实例论证,对于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以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突破提升。
一、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相关理论的研究分析
1.企业过度投资理论分析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其投资行为与企业经营发展价值最大化的实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还与企业的融资情况以及经营风险、经营发展的绩效等因素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企业的投资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获取未来时期内更多的现金流的一种资金支出行为,它对于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结合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投资情况,并不是所有的投资行为都能够为企业运营发展带来积极作用,企业的各种投资行为中还存在一种非效率投资行为,主要表现为企业投资过度或者是投资不足两种情况,它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就有着不利的作用和影响,是企业运营发展中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企业过度投资的概念最早是在上世纪70 年代中期提出的,认为企业运营发展中投资净现值为零并且减少企业价值的项目就是过度投资,随之国内外的研究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特点,对于企业过度投资进行不同的研究分析。比如,有学者认为企业的过度投资是企业将拥有大量现金流的资金投资在NPV<0 的项目中的一种投资行为,还有一部分国内学者认为企业的过度投资是企业为了扩大规模将资金投入到陌生领域中或者是将资金投入在和企业主营业务无关的领域中的一种投资行为等,出现了各种关于企业过度投资的理论研究。此外,在对于企业过度投资的度量中,国内外研究学者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认为对于企业过度投资的度量主要是通过对于企业非效率投资性质类型的识别,在将企业投资行为定性化基础上,以投资现金流敏感检验实现企业投资行为的度量,或者是通过对于企业非效率投资性质与程度的衡量,直接进行企业非效率投资数值的估算,在实现企业非效率投资量化的基础上,对于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进行量化,实际上就是通过预期投资模型实现的过度投资度量方式。
此外,结合企业经营发展中过度投资的实际情况,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企业法人以及管理层之间的成本出现冲突是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它主要是企业运营发展中法人以及管理层之间利益的矛盾性;其次,企业法人与企业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也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再次,企业运营发展中信息的不对称也会造成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产生,它主要是指企业委托人和人之间所获取的信息之间存在不对称性;最后,融资约束理论也是造成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融资约束理论认为企业投资过程中的融资主要以内部融资为主,而企业内部融资不会受到市场监督,因此容易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发生,同时内部融资能够减少企业现金股利的支出,有利于增加企业自由现金流,因此也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产生。
2.自由现金流
自由现金流是指企业在满足内部所有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后的剩余现金流量。企业运营发展中,法人与管理阶层的利益目标的不一致,导致企业运营发展中产生巨大现金流的情况下,管理者容易从自身利益出发将资金用于再投资以扩大企业的经营生产规模,因此,就会造成企业过度投资情况发生,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影响企业生产运营价值的扩大提升。
结合目前对于企业自有现金流量的研究,进行其度量实现主要有三种方式,即在将自由现金流量定义成企业可分配的现金流量情况下,通过企业折旧前的营业性利润与企业税收总额、长短期负债利息总额、企业优先股股利以及企业普通股股利之间的差值,实现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的度量计算;或者是通过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企业资本支出的差值,再加上企业资本支出和其他支出中的随意支出,以实现企业自由现金流的度量计算;再次,在进行企业自由现金流流量的度量中,在满足企业的预期投资支出和维持性资产投资支出后的剩余部分就是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也就是说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是企业经营现金流量在减去企业维持性投资与适度投资所需现金后的剩余现金部分。
3.企业负债融资理论研究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企业的负债融资主要是指企业通过银行或者是非银行机构进行贷款或者是发行债券等方式,实现企业资金的融入,以满足企业日常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一种行为。一般情况下,企业负债融资主要是通过银行信贷或者是企业债券、租赁融资、商业信用等债务形式进行企业融资,它是企业融资生产与经营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企业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积极的约束作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企业负债运营本身的性质作用和影响,对于企业的融资行为具有强制性约束作用,在企业不能够按时进行本金偿还的情况下,负债运营会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破产风险,因此,就会对于企业的管理者以及企业法人造成一定的制约作用,进而对于企业的投资行为也会起到一定的监督和约束,避免企业过度投资的发生。另一方面,企业在负债运营状态下,对于企业法人以及管理阶层的成本也会造成相应的减少,因此,在企业管理阶层进行过度投资时,企业负债本金以及利息的支付能够减少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进而对于管理阶层的过度投资行为进行约束,避免企业过度投资发生。
二、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分析
1.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关系研究的条件设计
在进行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关系研究中,其研究设计主要包含研究条件的设定以及计算方法与计算模型的建立,然后通过选择样本进行实例计算与验证后,就可以对其关系进行验证确定。
首先,在进行研究条件设计中,结合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中涉及因素与相互关系,需要进行企业自由现金流和过度投资之间以及企业负债和过度投资行为之间、企业负债期限结构与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变化进行设定,以便于研究开展和分析实施。结合我国企业运营发展的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运营生产中的过度投资最为明显,因此,以我国的民营公司为例,首先,在进行企业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之间关系变化的设定中,假设我国民营公司中存在过度投资行为,并且其过度投资的程度是随着企业自由现金流的增加而呈现严重趋势;其次,在进行企业负债情况与过度投资行为之间关系变化的设定中,假设负债运营对于我国民营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最后,在进行企业负债期限结构与过度投资行为之间关系变化的设定中,假设企业短期负债以及长期负债对于企业过度投资的约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短期负债对于企业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更加突出。
2.变量的计算度量
在上述假设条件中主要存在有对于企业过度投资以及自由现金流量两个变量的计算度量。其中,在进行企业过度投资的度量中结合上述两种企业过度投资度量方式,其度量计算公式如下(1)所示。在下列计算公式(1)中,IT表示的是其企业的总投资,它是由企业的维持性投资IM以及企业新增项目投资IN 两部分组成,而企业的新增项目投资又是由企业的适度投资和非效率投资两部分组成,其中,IS表示的是企业的非效率投资部分。
IT=IM+IN
IN=Ia+Ig (1)
在进行企业过度投资度量中,通过上述公式(1)对于企业的非效率投资部分进行计算,其结果大于0 时则说明企业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而计算结果小于0 则表示企业的投资不足,因此,进行企业过度投资的度量计算,关键是对于企业的适度投资IO进行确定,如下公式(2)所示,即为企业适度投资的函数计算公式。在该公式中,Vgo,t-1是由企业前一年营业收入的增长率以及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托宾Q值、市净率通过因子分析构造企业成长得分函数,根据下列公式(2)即可求出企业的适度投资结果,最终实现企业过度投资的量化计算。
Ia=α+βVgo,t-1+ε (2)
其次,在进行企业自由现金流的度量计算中,可以通过下列公式(3)进行计算度量,在下列公式中,IM 表示的是企业的维持性投资支出,IO 表示的是企业的最优投资,而Ocf表示的是企业当年经营现金净流量。
Fcf=Ocf-IM-Ia (3)
3.研究模型的设计建立
根据上文中对于企业负债经营和过度投资研究条件的设计以及相关理论计算的分析,在实现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关系的分析研究中,还需要建立以下模型,以进行研究分析。
Iεi,j=α+β1Fcfij+β2Sizei,j-1+β3Ggri,i-1+β4Year+ε (a)
Iεi,j=α+β1Fcfij+β2D*Fcfi,j+β3Sizei,j-1+β4Ggri,i-1+β5Year+ε (b)
Iεi,j=α+β1Fcfij+β2Dri,j+β3Sizei,j-1+β4Ggri,i-1+β5Year+ε(c)
Iεi,j=α+β1Fcfij+β2SDri,j-1+β3LDri,i-1+β4Sizei,i-1+β5Sizei , i-1+β6Year+ε(d) (4)
在上述模型公式中,其中公式(a)和公式(b)能够进行企业自由现金流和过度投资相关性的计算验证,而公式(c)能够从企业负债运营情况对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约束作用进行计算验证,公式(d)则能够从企业的负债期限结构上对于企业短期负债或者是长期负债的过度投资作用影响验证分析。在上述的研究分析模型计算公式中,ISi,t表示所选取样本企业的过度投资情况,也就是i企业t年的过度投资数额,而Fcfi,t以及D*Fcfi,t: Fcfi,t则表示i企业t年的自由现金流量,其中,D 是一个虚拟变量,在Fcf大于0 的情况下,D为1,此外,D为0。在上述建立的模型计算公式中,Dri,t 以及SDri,t、LDri,t 分别表示i企业t年的资产负债率以及短期、长期负债率。
4.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关系的验证分析结合上述所建立的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关系的研究分析模型,在进行实际计算与验证分析中,可以通过选取相应的样本模型,结合样本数据通过上述模型公式,实现其关系的计算验证。
本文选取某一时期我国某地区的民营公司数据作为研究分析样本,从便于计算验证角度出发,在各种因素条件的分析假设下,最终确定4 家民营公司的样本观测值,应用EXCEL和spss软件对于获取样本以及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利用上述计算公式与分析模型,对于选取样本的自由现金流和过度投资变量进行计算分析,最终得出如下表1 所示的样本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相关变量统计表。
在完成对于样本企业的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主变量计算统计后,根据上述所建立的模型公式(4)对于模型企业的过度投资和企业自由现金流、企业过度投资与负债融资之间的假定关系进行回归验证。经验证分析可得,我国某一时期某地区的民营公司自由现金流和企业过度投资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也就是随着企业自由现金流的增加过度投资行为越严重,而企业的负债融资能够对于企业过度投资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短期负债对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
三、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关系研究分析的建议
根据上述对于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关系的验证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负债运营能够对于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起到一定的抑制和约束作用,因此,在我国的企业运营管理中,应注意通过对于我国企业债权市场的有效完善,在企业的运营发展中充分发挥负债运营的约束作用,以促进企业的运营发展与管理进步。但是,在通过对于企业负债运营约束作用的发挥应用中,还应注意结合上述对于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关系的分析研究,通过适当的提升企业负债比例中的长期负债比例,同时通过对于企业负债运营法律体系的完善,建立相关的企业债务偿还保障制度,积极发展企业运营发展中的债券市场等方法措施,在企业运营发展中充分发挥负债运营的作用机制,对于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约束抑制,以促进企业投资的合理化,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运营发展。其中,进行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拓宽企业负债融资的渠道,进而推动我国企业负债融资结构的协调发展,减少对于银行贷款的依赖性,同时还有利于企业负债融资约束作用的充分发挥,对于企业投资行为的管理约束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
四、结束语
总之,进行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的关系研究和分析,有利于在企业运营发展中对于两者关系进行正确把握理解,并应用到企业投资约束与管理中,促进企业的健康以及持续运营发展,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星,彭程.负债融资与企业投资决策:破产风险视角的互动关系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9(1).
[2]朱磊,潘爱玲.负债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2).
摘 要 负债风险控制是医院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工作,本文从医院负债风险的基本内涵出发,对如何影响负债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从政府、医院、金融结构三个方面提出防范和控制医院负债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负债风险 影响因素 控制
一 医院负债风险及其影响因素
医院负债风险指的是医院由于举债所带来的影响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按照医院负债风险的情况,负债风险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由于利息负担过重而导致医院的经营和盈利有所下降;二是由于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而导致医院资金链断裂,从而使医院陷入财务困境当中,不利于医院的自身发展。医院进行举债,主要是依据财务杠杆原来来进行的,当机构息税前资产收益率高于贷款资金利率时,通过举债经营有利于医院发展;反之,负债带来经营风险。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负债风险更直接的是由医院息税前资产收益率与借贷资金利率差额的不确定性所致其净资产收益率变动而引起的。
医院负债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及相关卫生、金融政策环境,主要影响医院负债融资的外部环境。医疗卫生市场的需求具有刚性的特点从而使其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比较小,目前我国非营利性医院大多为政府办公立医院,因此相关卫生、医药产业及金融政策的导向和变化,会对其负债融资和经营风险产生较大影响。第二是医院运营能力和经营状况,主要通过医院经营风险对偿债风险的反作用而产生影响。如医院的资产结构、现金流量、资金调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盈利能力等直接影响着医院获得及使用偿债资金的能力,进而影响到医院的负债风险。第三是利率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负债风险,利率水平的变动直接影响医院的融资成本,因银行贷款带来的医院负债,利息负担是导致其风险的最直接因素之一。第四是负债规模及结构,规模和结构对负债风险影响比较大,规模不仅影响到医院的盈利能力,而且对净资产的收益率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医院可以主动去改变负债规模和结构,以使其与医院的实际情况相匹配。
二、医院负债风险控制和防范的必要性
从财务会计的角度来看,医院进行负债进行是符合逻辑的。医院自身发展需要很多资金注入,仅仅依靠政府的投资是不行的,医院要不断的更新医疗设备和提高医疗技术,就必须依靠充足的资金做保障,因此举债成为医院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近些年来,近年来随着医疗机构负债规模逐年扩大,资产负债率迅速上升,从而导致部分医院由于债务负担过重而陷入财务困境,加之近来同为公共服务机构的高校屡屡爆出“破产门”危机,使得政府部门和社会对医院负债经营行为予以了普遍关注。
一方面,医院是我国在建设小康社会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对实现小康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医院必须要安全、高效的进行运转,而医院负债风险控制作为一种措施将在保证医院正常发展的发挥总要作用。目前我国很多医院仍是公立医院,加强负债风险控制,对维护资产增值和保值也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从世界范围来看,卫生总费用不断上涨是个普遍问题,因此无论是医疗市场化还是进行全民公费医疗,负债都将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需要认识到的是,过度的负债经营确实不利于医院长远的发展和进步,过度负债可能导致医院进行逐利行为的选择以及利用供给诱导需求等,从而进一步导致卫生资源浪费及卫生总费用过快增长。因而加强医院负债风险控制对于规范医疗机构经营行为,合理卫生资源配置及抑制卫生总费用过快增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 医院负债风险控制和防范的策略
加强医院负债风险控制,应该从政府、医院以及金融机构三个方面入手,主要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政府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首先政府要拓宽融资渠道,推进医疗债券市场建立,这样不但有助于降低医院融资成本,更有利于拓宽医院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债券融资在起到丰富医院债权融资方式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利率互换技术应用,以降低医院因利率变动而导致负债风险。新医改方案提出“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背景下,债券融资方式不失为一大选择。因此加快医疗债券市场建设及发展,鼓励医院进行债券融资,一方面有利于非营利性医院社会融资途径的打开,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和防范医院负债风险。其次应加强国家宏观管理,抑制政府失效,避免医院过度负债,在加强政府宏观监控医院过度负债的问题上,卫生行政部门可借鉴教育部门监管高校过度负债问题所积累的经验。要建立医院银行贷款审批制度,科学规划负债规模及结构,力求贷款资本成本率最低。要设计激励问责双向行为规范制度,促进医院管理者科学开展负债经营。未经批准擅自向银行贷款及投资项目因非自然因素出现重大损失的,将追究医院及相关人员责任。要鼓励医院后勤社会化,不允许医院进行资产抵押贷款及为下属单位提供贷款担保。最后要建立医院贷款控制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系统,对区域医疗机构负债规模进行宏观掌控与评估,并引导医院树立风险意识,根据自身情况,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开展自我评估。可以在探索相关法律框架下,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效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双方互利共赢,共同致力于降低医院负债经营财务风险。
(二)医院方面应采取的对策
医院方面应对负债风险建立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和控制机制具体来说:第一是建立负债风险是事前控制,要遵守国家关于医院负债筹资的各种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完善关于负债风险的组织,规避法律风险。另外还要在医院负债项目确立前,要充分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负债规划,在保证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合理的负债规划,有效降低医院的融资成本,以保证医院不受到负债融资的影响。医院要结合自身达的状况,做好优选融资方式的选择、规划负债期限结构以及提高融资效率,优化负债资金结构组合等三个方面的功过,通过合理安排筹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融资成本以及风险的发生。第二是医院要建立负债风险的事中控制,要建立有关财务预警模型,对医院负债状况进行按月、季度、年等时间划分来进行动态监控,通过检测医院相关现金流量、偿债能力等指标,来及时调整医院的资本和负债结构,降低负债风险。第三医院应建立负债风险的事后控制机制,要积极推行有关医院资金使用的问责制,减少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资金浪费现象。要通过设立设立“偿债基金”类目及专用帐户,为按时还款提供切实的资金保障。
(三)金融机构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做到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医院的贷款风险,金融机构首先应认真的落实和贯彻相关部门的规定,做好授信工作,发挥银行的外部监督和控制能力,强化对医院的贷款的管理。其次金融结构贷款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即比较偏好贷款给城市医院而非县级医院,由此导致了医院负债规模出现了比较明显的 “马太效应”,综合实力越强、设备越先进的医院越容易获得贷款;同时国内的相关研究也表明我国医疗机构的资源“集聚”状况十分明显。金融机构的客户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卫生资源在医院等级及地域分布上的不平衡性。因此,对于医院负债问题,金融机构应该用长远的眼光进行贷款客户的选择,要防止对城市医院的过度放贷,避免恶性竞争,从而助长医院超规模的发展。另一方面应该给予县级医院以资金支持,这不仅是一个贷款用户的选择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民生、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企业融资理论评价
理论界对企业融资研究的理论成果主要集中在两大方向,一是以“MM理论”为中心研究企业价值和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称为资本结构理论学派;二是研究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各种因素,称为融资结构决定因素学派。资本结构理论学派是主流的企业融资理论学派,该学派理论初期主要研究税差和破产成本这两个因素;而融资结构决定因素理论着重研究企业规模、企业权益的市场价值、企业盈利能力等影响企业融资行为的因素。
一、MM理论
1956年,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与米勒发表了《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管理》一文,指出在完善的市场中,企业的融资结构选择与企业市场价值无关。这一结论被命名为企业融资的MM理论。MM理论的结论是建立在一系列严格的假定基础上的;在此假定基础上,得出了“企业为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努力和投资者实现目标利益的努力相互制约,使企业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的努力最终被投资者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的对策所抵消,任何企业的市场价值独立于它的融资结构”的结论。考虑到债务风险因素,进一步得出“在无债务和债务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企业改变融资结构可以改变股权收益率,并且这种变化是随着企业负债率的提高而线性增加”的结论。
1963年两位学者对该理论进行了修正,放松了无税收的假定,证明了在企业所得税的作用下,企业通过调整融资结构,增加债务资产比例可以增加企业的市场价值。MM理论分析了企业融资决策中最本质的关系――企业经营者目标和行为与投资者目标和行为的相互冲突和一致性,并由此奠定了现代企业融资结构研究的基础。
二、权衡理论
权衡理论也称为“平衡理论”。权衡理论认为,制约企业无限追求免税优惠或负债的最大值的关键因素是由债务上升而形成的企业风险和费用。企业债务增加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加,随着企业债务增加而提高的风险和各种费用会增加企业的额外成本,从而降低其市场价值。因此,企业最佳融资结构应当是在负债价值最大化和债务上升带来的财务危机成本以及成本之间选择最适点。
MM理论只考虑了负债带来的纳税利益,但忽略了负债导致的风险和额外费用。权衡理论既考虑到负债带来的利益,又考虑了负债导致的风险和各种费用,并对它们进行适当平衡来确定企业价值。换言之,权衡理论是探讨企业存在财务风险和破产成本以及成本的情况下,市场价值与融资结构的关系。
三、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认为,融资结构会影响经营者的工作努力水平和其他行为选择,从而影响企业未来现金收入和企业市场价值。比如说,当经营者作为内部股东而持有的股份降低时,其努力的成本会更多由自己负担而努力的收益却更大比例的归于他人;其在职消费的好处由自己享有而消费成本却更大比例地由他人负担,这时经理人偷懒和谋私的欲望会增强。可见部分所有制下企业的价值小于完全所有制下的企业价值,两者之差称为外部股权的“成本”。企业利用债权融资可以具有更强的激励作用,激励经理人努力工作,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有效降低由于两权分离产生的成本。激励理论的结论是债权融资有利于约束经理人行为,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融资应当首选债权融资。
四、不对称信息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将不对称信息理论引入到企业融资结构理论分析中,假定经理人充分了解企业的未来收益和投资风险,投资者不知道上述信息但知道对经理者的激励制度,投资者只能通过经理人输出的信息间接评价企业的市场价值。内部信息通过企业负债比率或资产负债结构传达到市场。负债比例上升,表明经理人对企业未来收益预期较高,同时负债会使经理人努力工作,市场对企业价值的评价会提高,所以发行债券可以降低企业资金总成本,提高市场价值。罗斯加上了对破产企业经理人的“惩罚”机制,从而保证负债比率成为正确的信号。企业融资的顺序是:先内部筹资,然后是发行债券,最后才是发行股票。“融资顺序理论”存在一个重大缺陷:它属于解释在特定的制度约束条件下企业对增量资金的融资行为的理论,无法揭示在企业成长过程中资本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
五、对企业融资理论的评价
【关键词】中小企业;负债融资
一、负债融资的概述
企业融资,是指企业为满足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或满足经营规模扩大的需要而通过一定渠道,采取多种形式获取所需资金的行为。债务性筹资是指企业通过借款、发行债券和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的长期债务资本。而长期借款筹资是中小企业通常采用的一种债务性筹资。
二、负债融资对中小企业的作用
(1)负债融资对财务杠杆的影响。财务杠杆是指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对资本成本固定的债务资本的利用。财务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净收益的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当企业使用负债融资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利息,由于固定性资本成本的存在,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而债券的持有者对企业的现金流量拥有固定索取权,所以当企业经营状况很好时,作为债权人只能获得固定的利息收入,而剩余的高额收益全部归股东所有,提高了每股收益,这就是负债的财务杠杆效用。企业适度的负债,可以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增加企业收益。但持续增长的负债会增大财务危机成本,则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时必须保证投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否则,将出现收不抵支或发生亏损,降低了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无法偿还债务,将会面临财务危机,而财务危机必将增加企业的风险成本,减少企业所创造的现金流量。(2)负债融资对企业内部的影响。根据融资结构契约理论的分析,负债融资对公司的治理效用及公司绩效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影响经营管理者的工作努力水平和其他行为选择;第二,规定着公司控制权的分配;再次,通过信息传递功能,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小,负债融资渠道并不多,缺乏规范的企业内部管理,适当的引入负债融资不仅能够进一步深化中小企业的机制建设,还能促使债权人参与管理。债权人作为中小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之一,参与中小企业治理的必将实现双赢的目标。同时,现代公司的经营管理日趋复杂化和专业化,中小企业公司发展需要相当的经营管理专业知识。而作为主要的债权人的金融机构在资金、人才、设备等方面都具优势条件,在参与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中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条件,指引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3)负债融资对投资者的影响。企业过度负债会引起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冲突。债权人利益不受损害的一个前提条件是企业的风险程度要处于预测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而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股东往往喜欢投资于高风险的项目。总之,负债融资有助于股东对企业管理层的激励和监督,降低委托成本,但同时又产生了债权人和股东、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委托成本。所以,是否选择负债融资、与负债融资相关的合约条件、方式的选择等是股东、企业管理者、债权人三方博弈的结果。
三、中小企业负债融资方式及原则
(1)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渠道主要有四种:自筹,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政府扶持。由于企业类型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需要的负债融资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对融资的需求具有不同的规律性。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主要是源于间接融资——银行借贷。在所有中小企业借入资金的总发生额中,来自银行的贷款大约占90%,融资难,渠道单一。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权限比较集中,一般基层营业机构没有自主决策权,加之上下管理链长,受理程序刚性,审批流程复杂,管理力量薄弱难以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比之银行贷款,民间融资的条件相对宽松,筹资成本相对较低。且民间融资无需资产担保抵押,手续简便,民间借贷成本与银行相差无几,因此,部分中小企业愿意从民间借贷。(2)中小企业融资的原则。一是合理把握负债融资的成本。为了避免企业负债融资所引起的财务杠杆风险,企业应当认真研究资本市场的变动情况,根据利率走势作出合理的融资安排。总的来说,在利率处于相对高水平时,企业应少融资或只融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也应少融资,或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融资。反之,当利率相对较低时,企业的负债融资成本也相对较低,企业可以适当的扩大融资规模。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进行过渡时期,企业应抓住时机,筹集长期资金,并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二是合理把握融资规模。强调资金数量上的合理性。不同时期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并不是一个常数,中小企业财务人员要认真分析生产和经营状况,采用一定的方法预测资金的需求量,合理确定融资规模。这样,既能避免因融资不足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又可防止融资过多,造成资金闲置。三是及时筹措资金。要注意筹集资金的及时性,不能提前太早也不能延后。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应全面掌握资金需求的具体情况并熟知资金时间价值的原理,合理安排资金的筹集时间,适时获取所需资金。四是合理选择资金。资金的来源渠道和资金市场为企业提供了资金的源泉和筹资场所,它反映资金的状况和供求关系,决定着筹资的难易程度。不同来源的资金,对企业的收益和成本有不同的影响。因此,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应认真分析资金的来源渠道和资金市场,合理选择资金来源。五是制定合理的负债方式。强调筹集资金的效益性。企业筹集资金必然要发生一定的成本费用并承担相应的风险,不同筹资方式下的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不同:采用负债筹集资金的资金成本较低,但负债过多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为此,中小企业在筹资时需要对各种筹资方式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进行筹资,以降低成本,减少风险。
四、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建议
负债融资运用不当,会增加企业的财务危机成本以及引起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冲突,因此,采用负债融资形式,只有其给公司带来的收益大于其成本才能体现出治理正效应,否则将会增大公司风险,最终走向破产。在分析负债融资治理效应时,不能单单看到负债融资对治理的积极效用,更应该关注其自身质量和所处的制度环境来综合考虑。(1)制定企业信用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信用的内涵丰富了,信用不单单指一种能力,同时它还具备了可以以此作为盈利为目的的投资活动,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时间间隔的经济交易活动。信用对于企业经营来说,影响度越来越高,企业制定信用政策在一些方面有很大的意义。首先,企业信用政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政策并能持之以恒地加以执行,可以大大减少企业呆账及坏账机率的发生,促进销售的顺利完成,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和利用效率。其次,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链断裂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自我毁灭。若企业有良好的信用,通过负债融资的方式可以尽快地获取一定的营运资金。因此对于行业内销售赊销水平较高,发生坏账的机率较大的公司实行信用管理政策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2)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前提是自身要有较高的信用度。因此,中小企业首先应转换经营理念,以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尽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形成完整的内部监控系统,确保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企业有关信息的透明度,强化信用意识,确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形象,从而为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奠定基础。
企业负债融资难的问题不单单是社会外在环境的因素,企业自身也有一定的因素,企业内部合理规划资本结构,通过斟酌融资成本的高低,选定适合自己企业的负债融资的方式。通过负债来为企业谋取资金,有好处也有风险,一定要有“度”,尽量做到管理者开心,股东放心,债权人安心。
参考文献
[1]刘淑莲.《公司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一、商业银行对于筹资方式创新的需求
按照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要求,在资产和负债的管理中应当遵循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即匹配投资原则(Matched funding investment principle ),即商业银行应尽可能地同时对资产和负债的数量、组成及回报或成本进行控制,使资产和负债管理具有内部一致性,从而协调银行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之间的矛盾,尽量减少因双方的不匹配而造成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由于负债 (资金来源)是商业银行的经营之本,资金来源的规模和结构决定并制约着资产的规模和结构,因此,灵活合理的筹资机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从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一般情况来看,除了其所有者提供的权益之外,还应有两个重要的资金来源,即吸收的存款和对外借款。按照银行的能动性划分,前者称为被动式负债,后者称为主动式负债。我国商业银行自诞生后主要依赖于吸收存款的传统筹资工具,在筹资机制上形成了天生的缺陷。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是在计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1995年出台的《商业银行法》关于存贷比不得超过?5%的规定也使得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产生了以存款为生命线的经营主导思想,把全部精力集中于吸收存款上。尽管核心存款对银行经营至关重要,但单一的吸收存款的被动性负债方式不仅制约着贷款的营销,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中间业务的发展,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这种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负债方的流动性风险较大。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短期负债比重较大(占负债总额的90%左右),银行面临着较大的客户提存的风险。补偿这种风险的有两种,即负债管理和/或储备资产管理。储备资产管理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方式,即通过变现资产的方式增强流动性。但当今国际上许多大银行,特别是那些能进入货币市场和其他非存款市场寻求资金的大银行,越来越多地开始依赖借人资金的负债管理方法来应付现金短缺风险,如从市场购买资金或增发固定期限的大额可转让存单。
2.资产业务的发展规模受到限制。以被动性吸收存款为主的筹资机制,不仅不能充分适应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而且在多种渠道分流银行存款的情况下,反过来也制约了自身资产业务的发展。
3.收益结构不理想,盈利能力受到约束。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之间的利差收入在整个收入中的比重近2/3.由于利润来源的狭窄性和单一性,利润抗风险能力偏弱。此外,在资产结构中,中低收益的资产占比较高,资产收益结构不理想。
乙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一方面,1996年以来的多次降息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在扣除利息税后实际上收益率只有1.584%,与投资基金等收益率差距较大,信用社的存款利率今年以来也有所上升,这都将进一步导致银行存款分流;另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之间的激烈竞争必将使存贷款利差越来越小,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要利润来源的获利空间将越来越小。
鉴于当前筹资机制缺陷对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负面影响,有必要对现行传统的筹资机制进行创新。尤其是与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相比,我国新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机构网点少、存款来源少的劣势,大力开发新型融资工具对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许多国外的商业银行,非存款借款已成为银行资金的重要来源。我国境内的外资银行在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后,也并没有沿袭中资银行吸收存款的方式来解决筹资难题,而是结合自己的特点,充分运用他们在国外金融市场上所常用的各种主动负债方式(如同业借款)来进行筹资,很快免除了资金来源的困扰,将其精力集中在贷款和中间业务的营销上。
当前,商业银行一年期以上的大额筹资仅能以协议存款的方式吸收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的定期存款。为此,人民银行拟出台允许中资商业银行开办人民币同业借款业务的办法,期限在4个月以上(4个月至3年),并可以展期,以解决金融机构长期的信用拆借如:这一以主动负债形式的筹资工具的推出,将对创新商业银行的筹资机制起到积极作用。另外,2002年9月24日中央银行决定将2002年末到期的正回购品种转化为相同期限的中央银行票据(即央行短期融资券),据此进行央行票据业务操作。央行此举无疑将对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货币政策的执行以及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产生深远影响。
二、票据筹资:并非创新的“创新”
票据是商品流通中的重要工具,具有支付结算和融资两大功能。票据的支付结算功能主要靠支票和汇票实现,而其融资功能则一方面以真实商品交易为基础的汇票(包括商业汇票和银行汇票)体现出来(通过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与再贴现机制使融资活动在、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进行从而扩大融资渠道),另一方面通过企业或金融机构直接发行本票(即商业本票和银行本票)来实现直接融资的目的,这种本票无需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基础,实际上是一种短期融资券。需要短期资金的企业或金融机构通过发行本票来取得资金,而资金持有者通过购买这种本票实现自己的资产组合,达到投资目的。
本票的发行与转让使得短期资金余缺各方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但它是一种基础性的金融工具,并非金融新产品,只是其发行流通在我国却受到严格管制而已。目前在市场发达国家,财务状况良好、信用等级高的大公司经常向其他公司发行以自己为付款人的短期、无担保本票在货币市场筹集资金,它是货币市场上交易最活跃、成长最迅速的工具之一,融资性票据的市场比重不断上升甚至达到70—80%。
除此之外,银行还可以向存款人发行一种可以流通转让的大额可转让存单(Negotiable Certificate of Deposits,简称CDs),从意义上来看,它是存款类被动式负债,但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定期存单,其实质是另一种形式的融资票据。其一般特征是;可流通;高面额起点,期限灵活,从几天到一两年;不可提前支取;不记名,风险较小,收益率较高(一般高于国库券,但流动性逊于国库券,而且二级市场的日交易量低于国库券);利率可固定也可浮动,即使是固定利率,在转让时还要根据转让时的利率重新确定转让价格,实质上也就重新确定了利率。对于发行CDs的银行来说,一般不必缴纳存款准备金;对其购买者来说,则要缴纳利息税。CDs对商业银行的最大意义在于实现了负债的可流动性,为拓宽资金来源、实现利率投资提供契机和可能。自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诞生以来,CDs在全球得到迅速拓展并不断变化。既有长期的浮动利率的CDs,也有固定利率的CDs;近年来,又有了更多的创新,如特大额可转让存单、扬基大额可转让存单、分期付款大额可转让存单、利率上调大额可转让存单等。CDs在我国银行曾一度存在,如今也受到严格管制。
三、我国商业银行票据筹资的政策障碍
(一)有关本票筹资的限制
根据我国《票据法》第?3、74、75、76和81条的规定:“本票是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本法所称本票,是指银行本票。”“本票的出票人必须具有支付本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并保证支付。”“本票出票人的资格由中国人民银行审定,具体管理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总之,我国《票据法》仅允许签发记名的即期付款的银行本票,且不是所有的银行都可以签发银行本票。
《票据法》第73条关于本票的定义地体现了票据的无因性,即执有票据就可以主张票据权利,执票人取得票据的原因并不票据的权利和流通,票据关系与发行转让票据的原因关系互相分离、互相独立。但其第10条又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这一点忽略了票据的无因性,与第?3条的定义有矛盾之处。从本质上讲,《票据法》的第lo条规定并不是票据规范,并不具有票据法的效力,即使当事人之间没有真实的交易关系,也不影响票据的效力,它只是表明我国《票据法》将票据仅仅作为商品交易支付和结算的工具,并不希望当事人利用票据进行纯粹的融资活动,但此条文不能改变票据关系和原因关系相互独立的原则。
作为《票据法》的重要配套法规,1997年出台的《支付结算办法》再次明确了我国的银行本票必须为交易性票据,而且“单位和个人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域需要支付各种款项,均可以使用银行本票”。故此,商业银行发行融资性本票存在一定的法律障碍和政策障碍。
(二)有关CDs的管理规定
1986年10月,银行上海分行经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推出了我国的首只CDs,之后,CDs在我国迅速。为规范这一业务的发展,人民银行在1989年5月了《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管理办法》;1989年11月颁布了《关于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转让的通知》。自此,大额可转让存单业务在全国范围推开。但在其后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办理存单转让的机构少,业务发展缓慢,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居民对其认识不深,制约了业务市场的扩充;一些单位虚开存单、套取资金,违法违纪行为上升。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在1996年11月了《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管理办法》,对此业务再一次进行规范。新的管理办法将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界定为一种固定面额、固定期限、可以转让的大额存款凭证,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业务的审批和监管工作,并再次对其发行主体、发行对象、金额设定、期限设置、利率确定以及转让挂失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
1997年4月,鉴于当时“盗开或伪造银行存单进行诈骗的犯罪十分猖獗,给银行资产造成了巨额损失并继续构成潜在的威胁”,为防范和打击犯罪活动,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暂停存单质押贷款业务和进一步加强定期存款管理的通知,暂不批准各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发行计划,城市合作银行、合作银行、信用合作社也一律不得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至此,我国各商业银行都不再被允许发行CDs.
四、关于开放商业银行票据筹资的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筹资方式的单一,筹资工具的缺乏固然与现实中某些条件的不具备有关,但更与严格的管制分不开。在管制条件下,行政主管部门本着“求稳怕乱”的主导思想,将主要精力放在“管住”上,缺乏通过努力去推进相关条件的成熟,由此也给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造成一定困难。事实上,当前国内各家银行都在按照制度的要求努力规范公司化运作,每家银行都将从自身财务关系的均衡上来考虑各种业务的发展。在开拓基础性金融产品和创造金融新产品的过程中,银行比其主管部门对风险、收益等变量的考虑更深入、更具体,因而也更切实可行。鉴于各家银行对票据融资的强烈需求以及民间票据市场上融资性票据业务的现实存在,建议有关部门可以考虑渐次开放并规范票据融资。
票据融资的完善和发展首先有赖于监管方突破观念上的局限,变“管制”为“监管”,通过促进金融竞争提高金融产品的质量。从完善现行《票据法》入手,按现代各国票据法的共同准则,修改票据法有关条文中忽视票据无因性的缺陷,大胆发展融资性票据。事实上,近期中央银行票据的诞生已经在此领域里做出了尝试。其次,要从制度上和市场结构上制约风险,构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如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规定发行企业的条件和资格,加强监管等。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类型的企业,也应能够在市场上发行融资性票据融通资金,从而调整负债和资产结构。
关键词:融资约束 现金流 敏感度 上市公司
引言
在信息不对称理论下,企业通过外部渠道进行融资的成本必然高于使用内部资金,但是投资支出一般都会受到内部资金的限制,这种约束就会使得资金支出相对于企业利润变动存在一定的敏感度。这种企业融资约束与现金流量敏感度之间的关系吸引了大量学者的关注。
对于融资约束与企业现金流敏感度的研究中,主要是分析融资约束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这种关系已有的研究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从已有的实证文献看,对于企业融资约束和投资对现金流敏感度之间到底存在何种关系,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Heitor(2004)就提出从现金-现金敏感度这一角度来分析融资约束的问题可能更有助于厘清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因为现金-现金敏感度相比投资-现金敏感度能够更为准确描述公司是否受到融资约束的状态。现有的研究还没有以国内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现金-现金敏感度这一角度来分析融资约束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可以视作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并且从另一个视角对学术界相关的争论给出更为合理的答案。
数据说明和计量模型
(一)样本选取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沪深两市在2007-2010年期间上市企业中的制造业企业。但是,在实证过程中按照如下准则对所选样本进行了筛选:企业必须是在2007年之前上市;上市不到1年的企业剔除;企业净资产为负的企业剔除;沿用江伟(2005)的处理方法,主营业务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超过2或者低于-2的企业剔除; ST公司剔除。经过这样的处理,最终得到了227家企业作为观测样本。
(二)融资约束的定义
信息不对称和问题将会导致市场的缺陷,而与此同时任何交易又都是有成本的。交易成本和各种风险就构成了企业对外进行融资的壁垒,也就是企业融资存在一些约束。这种融资上的约束必然会对企业的经营行为产生影响,继而对现金流量产生影响。但是对于如何准确定义融资约束,已有文献对此并没有统一定义。已有的几种定义包括按公司规模、所有制性质、股利支付率或者KZ指数(由Kaplan和Zinglales于1997年提出)区分企业融资约束。
本文认为这些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从现金-现金流敏感度方法出发,采用每股派现率作为度量融资约束的指标更为合适。并且根据Heitor(2004)的研究,划定每股派现率大于0.2元的企业称为无融资约束的公司;每股派现率小于或等于0.2元的企业称为存在融资约束的公司。
(三)计量模型
沿用Heitor(2004)提出的现金-现金流量敏感度模型,结合已有的融资约束定义,构建如下基本的计量模型:
Cait=α0+α1CFit+α2Assetit+α3Iit+α4Qit+εit (1)
在(1)式中,Cait表示现金余额变动,等于t年的(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减去上一年的(货币资金+应收票据);CFit表示t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Assetit表示t年企业的规模,用企业总资产数量代表;Iit表示t年投资,等于t年的(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 减去上一年的(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Qit表示企业在t年的托宾Q值。εit 表示误差项。
如果估计结果中α1显著为正,则表明企业现金余额变动相对现金流量呈现正向的敏感关系;如果α1显著为负,则表明这二者之间呈现负向敏感关系;如果α1不显著,则说明二者之间的敏感度关系不受任何因素影响。
实证研究
(一)采用每股派现率定义融资约束的分析
将所选择的227家企业样本形成的面板数据按照派现率的大小分为两组:派现率等于或低于0.2的视作存在融资约束的分组;派现率大于0.2的企业样本视作不存在融资约束的分组。根据这样得到的分组数据运用STATA12.0软件分别进行面板数据模型估计,得到的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当按照每股派现率将样本分为有融资约束组和无融资约束组后,现金-现金流敏感度呈现不同的特征。对于存在融资约束的企业,其现金相对于经营现金流呈现显著为正的敏感度关系。而对于那些不存在融资约束的企业而言,现金-现金流敏感度则完全不显著。
其他影响企业现金变动额的因素中,除了企业托宾Q值以外,其他的因素如企业资产规模、投资额度在存在融资约束的企业中均对企业现金变动产生正向的显著影响,但是在无融资约束的企业中对于企业现金变动却无明显影响作用。这也为融资约束对现金-现金流敏感度产生影响作用提供了更多的解释:由于没有融资约束,因而经营现金流量的变化或者其他经营因素变化,对其现金变动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二)稳健性检验
本文运用企业每股派现率高低作为企业是否存在融资约束的变量,并验证了融资约束对于现金―现金流量敏感度存在显著影响。但是,从已有的研究看对于如何定义融资约束确实存在不同的方法,如果定义不相同是否会导致结论的适用性受到影响?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对模型(1)的估计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
稳健性检验的思路就是采用其他的融资约束定义,验证表1估计结果中得到的结论是否一致。同时引入一些表征企业个性的变量,更能够说明实证结论的适用性。
郭丽虹和马文杰(2009)提出应该从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和负债情况两个角度来说明企业的融资约束。对于上市公司可以按照其第一大股东背景划分为两类:第一大股东为国家股或国有法人股的企业认定为国有上市企业;其他企业可以认定为民营上市企业。国有上市公司由于在改制上市过程中与商业银行形成了关联关系,使得其更容易从商业银行获得信贷。而民营上市企业缺乏这层关联,导致借贷过程中产生信息不对称,这无疑使得民营上市企业相对国有上市企业更容易形成融资约束。
企业负债情况也会成为企业融资约束的一种情形。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较高的负债率,在以后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就会增加,而金融机构考察其融资需求时必然将此作为重要参考因素而减少对其融资。从这一点来看,企业负债率越高,就越容易形成融资约束。因而,本文在稳健性检验中也将企业负债情况作为融资约束的变量之一。按照经验性数据,一般将企业负债率达到30%以上的称为负债率高的企业;将企业负债率等于或低于30%的称为负债率低的企业。
根据如上的划分方法,对(1)式对应的面板计量模型分别进行估计,得到的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的第1列和第2列是按照企业所有权性质划分不同的融资约束情形得到的估计结果。本文更关注变量CFit的系数变化,不难看出民营上市企业相对国有上市企业而言,其现金-现金流量敏感度更显著(当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变化1%时候,现金余额变动为0.221%)。这也就意味着当采用企业所有权性质作为融资约束变量时,融资约束对现金-现金流量敏感度有正向的影响关系。在国有上市企业分组中CFit的系数虽然为正,但是并不显著,这意味着较少的融资约束对现金-现金流量敏感度并无明显影响作用。尽管同为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但是民营上市企业存在更高的外部融资成本,这也使得其现金-现金流量敏感度增大。
表2的第3列和第4列则是根据企业负债情况划分不同的融资约束情形。对于那些负债率较高(大于30%)的企业(存在明显的融资约束)而言,其现金余额变动与经营现金流量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那些负债率较低(小于或等于30%)的企业(不存在融资约束的企业)而言,其现金余额变动与经营现金流量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这就进一步印证了前述的结论:融资约束对现金-现金流量敏感度有正向的影响关系。
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无论采用哪一种融资约束变量都不影响本文主要结论的得出,即融资约束与现金-现金流量敏感度之间存在正向的影响作用。
结论与建议
已有的研究都是分析融资约束与投资-现金流量敏感度关系,基本没有涉及到现金-现金流量敏感度。基于此,本文运用面板计量模型,沿用Heitor(2004)的思路,以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融资约束对现金-现金流敏感度的影响作用。首先采用每股派现率作为定义融资约束的指标,发现每股派现率等于或低于0.2的企业(即存在融资约束的企业),其现金余额变动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呈现显著正向关系(即具有显著的正向敏感度)。但是在每股派现率高于0.2的企业中并没有发现这一特征。因而得出结论:融资约束对于企业现金-现金流量敏感度存在正向影响作用。本文还同时运用企业所有权性质、企业负债率分别作为融资约束的定义指标,对所得结论的稳健性进行了检验,验证表明本文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致性。
从本文的研究结论看,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会明显影响到企业的融资能力,进而对其现金余额、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产生影响。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而言,受到更为明显的融资约束,使得其经营过程中外部融资成本高企,对其经营活动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如何有效提升民营企业融资效率是学术界和政府部门比较关心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提供更为广阔的融资渠道,加大资本市场的建设力度;另一方面则需要金融机构改变观念,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融资需求上一视同仁。
参考文献:
1.郭丽虹,马文杰.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现金流量敏感度的再检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世界经济,2009(2)
2.冯巍.内部现金流量和企业投资.经济科学,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