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我的劳动实践感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育人工作”中的作用,一年来我校本着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原则,以“今天我因嵩中而骄傲明天xx因我而自豪”为主题。以下为大家整理的街道社区实践学生感悟总结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街道社区实践学生感悟总结一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校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工作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一年来,嵩阳中学一直充分利用一切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以平时为依托,寒暑假为重点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完整的社会实践活动运行机制。每次社会实践活动学校都认真筹划,精心部署,发挥学生专业特长,体现专业特色,在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创新,取得显著成绩。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育人工作”中的作用,一年来我校本着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原则,以“今天我因嵩中而骄傲明天嵩中因我而自豪”为主题,在这一学年里组织我校学生深入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做到了结合生活,结合实际,突出特点、成效显著。
在本年度的社会实践中,虽然辛苦却很充实。前所未有的尝试,换来非比寻常的体验,实在收获颇多。 在发调查表的时候,虽然不算是很顺利,有些人不愿意合作,但是我们没有气馁,继续调查,最终完成了我们的调查问卷任务。实践活动不仅使我们了解了综合实践不易,更在此深刻明白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必要性。这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锻炼,对体力与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在学校里书本上无法得到的锻炼。 平时看来轻而易举的事,未必一开始就可以做得得心应手,但只要经过努力,一定可以迎来胜利的曙光。耕耘,总会有收获。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
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 这次的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是庆幸?还是依恋?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 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 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 ,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壮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通过社区服务实践活动开发了学生们的思维,锻炼和提高了学生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增强了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并通过互相的帮助使其合作的团队精神在形成,从而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成效显著。
街道社区实践学生感悟总结二
这次社区服务活动,使我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也学到了一些处理问题的技巧,与人沟通的技巧,受益匪浅。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这次的活动让我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
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中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社区服务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中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中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服务,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为社区服务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参加这类实践活动,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是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这也是这个活动开展的初衷;二是增加学生与外界的交流,使得学生不再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在实践中发现真理的所在;三是让学生们学会感受社会,体验社会,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让我们自觉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感受更广阔的人生。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是古代读书人的美好意愿,它已经不符合现代高中生的追求,如今的高中生身在校园,心儿却更加开阔,他们希望自己尽可能早地接触社会,更早地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时下,此类活动正逐渐壮大,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显然,这种活动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社会潮流,学生更趋向于全方面发展。
张瑞敏曾说过:“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刚开始劳动是有点累,但很高兴,有种成就感。就像一群人坐在一起吃着你做的菜,心里会很幸福高兴。
看到了成绩,也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我感触深的是万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自己不断克服困难才会成功,做事要认真踏实。假如我不去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就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学习也一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自己体验了才会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报。只有认真做了,才能有所得。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不管结果如何,那个过程自己肯定是受益的。
通过这次社区服务劳动,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想应该是我们在劳动中明白了许多平时不懂的道理。慢慢的长大了,改变自己。
街道社区实践学生感悟总结三
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助人也是人格升华的标志。 为了体验关怀、奉献爱心、付出的快乐, 为了增强我们服务社会、融进社会的意识,我与同学来到安海育婴院进行社区活动,育婴院院长热忱的接待了我们。
刚进育婴院时,我便惊呆了,它与我想象中的育婴院完全不一样,我想象中的育婴院应当是干净,美丽,宽广的,而眼前的育婴院却是拥堵,昏暗,乃至还有些异味。我看到很多孩子共同挤在一间小屋里睡觉,不由有些心酸。这些孩子有的身体带有残疾,有的刚出生便被父母抛弃,都有着可怜的身世,他们是靠社会的资助而得以存活。
刚开始,我们接近小宝宝时,他们便会哭闹,后来,在院长及育婴院阿姨们的帮助下,我们与小宝宝渐渐熟习,渐渐玩在了一起,我们帮小宝宝换衣服,带他们一起玩,我们还帮忙扫地,擦窗,拖地等。在经过一天的劳动以后,我们带着满身汗水,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育婴院。
我想,对那些小宝宝,我们是幸福的,由于最少我们还有家,还有爸爸妈妈,我们应当更感恩生活,更珍惜生命,假如还有机会,我还想再参加这类活动,由于参加这类实践活动,对现在的高中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一是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这也是这个活动展开的初衷;二是增加我们与外界的交换,使得我们不再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在实践中发现真理的所在;三是让我们学会感受社会,体验社会,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往,让我们真正往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往感受更广阔的天地。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会我们一颗助人 的心,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助人的喜悦。
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素材
现实教学实践中,每当提及“指导作文”很多老师往往只关注作文怎样写,而忽视了学生普遍为难的最基本的问题——写什么。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意识引导。语文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思考,要让学生知道,小学生作文就是联系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它们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关注平时的生活。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在平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养成爱好观察的良好习惯来积累作文素材。1.引导他们观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大自然现象等生活细节,体验感受师生之情、同窗之谊、父母之爱,关注社会风尚、群体关系。等等。比如让学生在假日里随父母去商场超市买东西,细心观察交易是怎么进行的。并把自己买东西时的心情、挑选过程记下来等等。2.指导学生捕捉事物特点。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往往对身边的事物走马观花,抓不住事物的特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比如可让学生观看石榴的图片和资料介绍,使学生对石榴的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籽的形状和石榴的色泽、味道、吃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学会观察植物的方法。观察人物时让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3.要确定观察顺序,抓住观察重点,积累作文素材。如在静止观察中要注意远近、上下、内外、高低等观察顺序;移动观察时要做到景随步移,记叙时把观察点交代清楚。4.除了社会、自然现象之外,教师应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校内外活动。增加他们的阅历。
二、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兴趣盎然地作文
我们知道,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小学生的作文必须建立在“说实话,写事实”的基础上,培养学习观察的能力、方法,习惯特别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同在生活中,有的学生有话可说,而有的同学却不能呢?为此,我把观察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l.观察必须细致人微。除了盲人,每个人举目都在观察,但是绝大多数人在一般情况下,对事物都是一见了之,不作彻底了解,小学生更是如此,表现在作文上,就是翻来覆去总是几句话,不具体,感到无话可说。针对这一问题,我就结合当地果点或各季植物进行命题,让他们带着任务到实地进行认真仔细观察,并引导他们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比较。如在一次游园活动中,我着重让学生看公园一角的喷泉,喷泉的雕塑造型。水从喷出到落入池中的过程,都逐一仔细地观察,并让他们感悟和品尝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觉得有东西写了。
2.使观察在比较中联想、感悟中升华。观察只是感知事物,启迪智慧的“窗口”为了认知常物和写好作文,还要深入到“室内”也就是在观察的同时要有目的地进行比较、联系、感悟、体味,是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趣味性和思想性,有血肉和灵魂。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是在长期培养锻炼中逐步形成的,不能急于求成。我是始终坚持抓这方面的教育指导,紧抓不放,现在也初步见到了成效。如不少学生在写《记一位勤劳的人》一文时,能抓住“勤劳”这一人物特点,并把它从众多熟悉的人群中抽象出来,还能联想到劳动的意义和劳动的价值观等,使所写的人物比较典型。升华应是无穷尽的,我曾经告诉同学们,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达到触景生情。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符号、语言、文字、文章、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信息集成于一体,调动多种感官,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达到最佳求知状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我看了许多关于雷锋的书籍。其中,令我最难忘的是《雷锋日记》。这本书记下了雷锋在每一天的工作中的感悟。
“世界上最光荣的事——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劳动者”。这句话使我更难忘。这短短的一句话却写出雷锋对工作的热情,对劳动的热爱。他觉得自己为人民做事是最光荣的,是最骄傲的事。雷锋个人的人格魁力是他进步的动力。还有就是他对党、对人民的纯朴的感情。雷锋给人们的一个印象,就是他永远有着儿童般年轻的面颜和欢乐纯真的笑容,以及他无时无刻想为人民服务,想着去做好人好事……
雷锋提倡的“钉子”精神,他说得对,学习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我对这句话有很大的体会。我经常觉得在自己的每一天里,都无法把一点点时间拿来看课外书.但当我看了这本书里的“钉子”精神后,便想,其实在我的每一天中都有许多时间来看课外书,只是在于我想不想看,愿不愿看,罢了。比如,我可以在坐校车时拿出书来看:回家后,可以用看电视的时间来看书;也可以在下课后看;还可以在星期六、日……这么一来,我不是有许多时间看书了吗?只要我每天积累一点,天长日久,不出一个月,我就可以有更丰富的知识了,有更多的收获。
其实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优良部分,是值得大力弘扬的,古人说得好,诗百呤不厌,那么好的民族精神也应该被无数次地宣扬与传播吧?学雷锋不仅要学习其精神,并要将他的精神用以指导我们的行为实践。那些反对学习雷锋或者是对学雷锋报以消极态度的人,大概都认为自己深得雷锋精神的精华,但是我敢说一个真正懂得雷锋精神的人对雷锋应怀有敬重之情。学习其精神不应只怀有雷锋心肠,却不做雷锋事迹,重要的是将其精神应用于实践中。
我在以后的日子中,继续发扬雷锋精神。把雷锋精神这颗种子。深深埋在我的心中。时刻用实际行动去哺育它,让它生根发芽。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永远在我的心中闪着不灭的光芒。雷锋提倡的“钉子”精神会成为我最好的警句,也是我人生的真谛。
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也是人类社会和人本身进步的根本要求,热爱劳动不仅是社会主义思想所倡导的一种美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有关教师党员义务劳动工作总结汇报范本大全,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教师党员义务劳动工作总结汇报 1
义务劳动心得人们常说,劳动是伟大的,是光荣的,没有劳动就没有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也就是说,只要是劳动,不论是什么劳动,都是光荣伟大的。这次义务劳动使我们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
经过这次劳动,让我们对劳动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的光荣,让我们重视劳动,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义务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小组为单位的劳动,启发了我们在义务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劳动的价值。
我们小组的同学毫不嫌脏,仔细地打扫着,看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都会心的笑了,都不因天气寒冷而退缩,是这些成果完全让我们忘记了劳累。这次劳动课,我和三个女生负责打扫教学区的清洁卫生,可谓人少任务重。我们统筹兼顾、各负其责、配合默契、互帮互助,逐渐缩短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劳动质量。
劳动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劳动如此,学习如此,工作也如此只有认定目标,脚踏实地,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我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正视一切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劳动培养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它使我认识到:课本知识是不够的,应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经风雨,见世面,丰富人生阅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劳动还培养了我们的责任心,使我们树立了要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人生观。它使我们认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
教师党员义务劳动工作总结汇报 2
3月份开学的第一场大雪,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喜悦,但同时也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的不便。雪后的义务劳动,我们一家顶风冒雪,不畏严寒,挥舞着铁锹、扫帚,清除村里道路上积雪和结冰,在雪中工作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为我们的出行开辟出一条道路来,免除了同学在校园雪中行走的艰难。在这次扫雪中,使我们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经过这次义务劳动,让我们对劳动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的光荣,让我们重视劳动,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义务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义务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义务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我们的宠爱,使我们对劳动的概念了解肤浅。这次的集体义务劳动,使我们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老师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让我们对劳动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的光荣,让我们重视劳动,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义务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这次组织的义务劳动让我们了解劳动的光荣和价值。
这次的义务劳动让我们明白了学会劳动的重要意义。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在校的大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问题。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我们应该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不辜负家长和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教师党员义务劳动工作总结汇报 3
20_年11月,天津科技大学的第十五个教学周,财务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实验班的同学们迎来了第一次传统公益活动义务打扫公厕活动。十一月的风还有些刺骨,清晨的风更是如此,当一队又一队的学子踏着晨露走向为期一周劳动的地方,他们的脸上没有不满,没有懈怠,有的只是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的认真负责与对劳动的满腔热忱。带着这样的朝气,他们开始了属于他们的义务劳动。
首先,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锻炼自我的实践机会,一周的时间转瞬即逝,回顾一周来的工作还是有很多感悟的。听老师在班委群说这个事情的时候,说实在话,大家都还是有些畏难情绪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在家里也基本上是接触不到这样的工作的。
这项传统活动在天津科技大学从1999年至今,已经持续开展了近二十年。期间获得了新闻联播,人民网等的报道,也获得了无数领导的高度肯定与好评。
“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如同恩格斯所说,数万科大学子在这项活动中体会到了劳动的意义,学会了理解他人的辛劳,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这是财管实验班同学们大学实践的第一课,相信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力求完美。
教师党员义务劳动工作总结汇报 4
在1月14日,我参加了一个王国栋妈妈组织的活动——去潍坊社会福利院参加义工活动,印象颇深,令我记忆犹新。伤感签名男生
潍坊社会福利院我来过一次,是小学老师组织的,但是我们看的不是老人,是一些婴幼儿,还有残疾智障的孩子。当时我才上五年级,我的同情里还带着一丝嫌弃。但这次我却是在上了初中之之后的,感受不一样,对在福利院的人想法也不一样了——我的想法由同情里还带着一丝嫌弃变成了同情还有为他们尽一份力。这次,我长大了,我想为社会做出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到了福利院之后,我穿上了印有“潍坊义工”四个字的鲜红_,那时,我的感觉就像我真是一个潍坊义工一样,情绪有一点激动,还有想立马为他们干活的冲动。
我们开始分组工作了,我和于小茜、刘晴宇分在了一个屋,屋里住着一个老爷爷。我们的工作是擦窗户、擦床头柜。床头柜还好说,擦窗户的时候就需要踩在老爷爷的床垫上,床“吱吱呀呀”的“叫”着,我就一向在抖——我害怕床突然坏了,还害怕踩着老爷爷的被。只好留意翼翼一丝不苟的擦着。擦外面窗户的时候,我就一只脚踏出去擦,亏的是在一楼,不用担心。
活动结束的时候,王国栋的妈妈发给我们一人一个“潍坊义工”的小本,接到了这个小本子之后,感到开心。干活的疲劳立马就消失了,原来,为别人奉献是一件这么完美的事情啊!我想起了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给’永远比‘拿’快乐。”
教师党员义务劳动工作总结汇报 5
义工社这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大家懂得了公益劳动不仅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每个人都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正因那是我们每个公民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务必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用心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关键词:习作;个性;快乐
习作是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笔者认为习作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创造性地描写世界、再现世界、抒写自我、表现自我,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鲜明个性、美好心灵的过程,体现着人文精神。因此,笔者努力尝试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用以激发学生的灵性,让他们自由习作,快乐习作。
一、自主发展,培养独立个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已远远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潮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而,我们必须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其独立的个性。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想自己所想的。
1.激发个性化的认识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经历不同,对生活、对事物的认识感悟往往也不一样。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就要鼓励学生把这种独特的认识感悟真实地表达出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如教完《买椟还珠》一文后,我让学生写一段对商人表现的认识感悟:有的认为那个商人收下珠子,可见为人不诚实、贪心;也有的认为那个商人经商有方,认为商人是以挣钱为目的,拿走珠子没什么不对……这些不同的感悟,正是出于不同个性的学生的真实感受。即使有些偏差也很正常,只要稍作疏导就能迎刃而解。
2.写自己的话,提倡个性化的语言风格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即使感受大同小异,语言描述也会不同。小学生的语言最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在习作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真实表达自己的切身感受。如写“雪”的作文,有的写道:“雪有轻功,悄悄地落在我身上,让我一点也觉察不到。”有的写道:“她们还像一个顽皮的小孩,有时无声地落在我的颈上,亲了我一下,我才知道她在和我逗乐。”文中的“轻功”“亲了我一下”“逗乐”就是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写出对雪的喜爱之情。对这样的“自语”我们就要给予鼓励、肯定。长期坚持下去,我相信学生的“自语”会越来越多,我们会发现更多富有个性、富有活力的习作的学生。
二、走进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习作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曾经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小学生的习作更是以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为前提的,他们习作的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带领他们走出学校的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去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学生在写作时自然就能做到“为有源头活水来”。
比如:让学生走出家门,融入大自然,捕捉美丽的自然风光带来的瞬间心灵感受。蓝天白云、落日晚霞、村落炊烟、牧童黄牛……这些都能作为第一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后获得,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为他们描绘田园生活提供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还可以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极参加农村劳动实践。如农忙时节,可以让学生下田试试种田、割稻;蚕桑季节,让学生帮父母摘桑叶或者喂蚕宝宝等,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劳动的艰辛。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也不会天马行空,虚假杜撰。
三、创设情境,放飞想象翅膀
1.寓作文训练于趣味游戏活动中
在班级可以举办有趣的剪贴写话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色彩鲜明、思想内容健康的图画,剪贴组合成新的“图画”,让学生观察、想象、说话、写话,然后举办画展或讲解比赛,评出创造性设计和创造性解说奖。也可举行想象绘画、写作竞赛。让每一位学生画自己想象中最喜爱的事物,然后进行说话、写话。由于这是让学生画、说、写自己最心爱的东西,所以他们都会高兴地去做,兴趣浓厚。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想象是创造力的翅膀,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它是检测个性发展程度的标尺,又是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如有一次,我播放了一组声音:汽车的喇叭声、鞭炮声、队鼓声、笑声、流水声、鸟叫声……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声音编故事。学生根据选择的声音之间的内在联系,编出了《记一次班队会》《过年了》《新婚之喜》……可见,只有让学生独特的想象入文,学生的灵性才能飞扬起来。
[关键词]纸艺 发现美 触摸美 感悟美
《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对纸艺课程的阐述:初步学会剪、切、折、挖、贴等基本的加工技能;通过具体的物品设计制作,并与同伴交流完善,进一步学习、掌握、应用纸质物品的加工方法与技能,经历作品设计制作的一般过程。依据课标,我们松江劳技中心在2011学年新开发纸艺课程,我们教师通过对材料的选择、作品的制作和筛选,课程确定了各色纸绳作为材料,制作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纸花,如蔷薇、康乃馨、郁金香、向日葵、玫瑰等。课程以项目为载体,学生通过欣赏、实践、设计、制作、评价等探究活动,将制作的各类纸花装扮自己的生活,感受劳动的愉悦,获得成功和自信。
在一周里,学生能获得制作纸花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感受技术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评价,体会劳动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形成一定的质量意识和环保意识、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用眼睛发现美,用双手创造美。
纸,是学生最熟悉的,书本、练习本、图书、报纸等等,那么普通的纸能与艺结合在一起,或许很让学生疑惑。由于纸艺课程是我校新开设的,基层学校的班主任老师也不了解,无法向学生介绍这门课程的基本情况。因此,报名进纸艺课程的学生,大多是报不了其他课程后的无奈选择,他们都抱着疑惑、无所谓做什么的心态来的。两个学期以来,每批学生踏进纸艺班的第一个问题是“老师,纸艺学什么?做什么作品?”。可见,学生对纸艺的陌生和新奇,而这正是我开展教学的最好契机。
一、在欣赏中发现美
科学研究表明,在人获取的信息中,80%以上是依靠眼睛观察所得。因此,周一上午的纸花作品欣赏课尤其重要,学生通过观赏、体验、讨论、提问等等,将学生带入花的海洋中,既提升学生欣赏能力,又使学生产生尝试动手做的欲望和冲动,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
我主要采用各种花卉实物展示、图片播放等手段,让学生在欣赏中发现纸花的美。如让学生欣赏一束康乃馨,先请学生“读”上几分钟,再请他们讨论:康乃馨这种花有什么象征意义?多为什么颜色?它的花瓣有什么特征?美不美?美在哪里?如果你来制作,准备送给谁?在实物欣赏中,激发了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将真实的美和感恩的美有机结合起来了,等到做康乃馨时,他们会非常用心地展纸绳、裁剪花瓣、安装花瓣、制作花托花叶等,因为这是送给妈妈的花,能代表他们对妈妈母爱的一点回报!我在网上下载了好多姿态各异、色彩纷呈的鲜花图片,将这些图片串接起来,并选择某种花将其制作成纸花,再将鲜花和纸花两张图片放在一起欣赏,请学生来分析区别、谈谈感受。如玫瑰花,对初中学生来说,觉得很神秘!内心很渴望做,却又有点羞涩,我便配上一段文字说明:“永不凋谢的玫瑰,在希腊神话中,它是美神和爱神的化身,集爱与美于一身。可玫瑰虽美,待到凋谢之时,总会让人遗憾和可惜!而用纸绳制作,它们将永远绽放,更能预示爱与美的长久。”这样的描述,充分展示了纸花的价值和魅力。可青春期的孩子很敏感,对玫瑰花的认识很片面,所以我请学生讨论:这朵花,想不想做?我们该不该做?如做,你准备送给谁?解除了学生内心的神秘感,解放学生的思维,真正懂得、发现玫瑰的内在美。
通过纸花的欣赏,能让学生感到愉悦,也让学生在心灵深处感受到美、发现美,并力争在以后的学习中去创造美。
二、在实践中触摸美
欣赏纸花,是开启学生进入纸艺课程的大门;而动手实践,是引领学生真切触摸纸花的美。当学生看到,一朵朵逼真的花在自己的手中诞生,他们便会真切地感受到:美,我触摸到了,我抓住了!
制作纸花的材料是纸绳,拧成一股,似绳子,便称纸绳,也叫纸藤。我先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除康乃馨,最好选择红色、粉色类的,其余纸花的颜色,我都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选好纸绳,将其展开、展平,这需要耐心和技巧。心急的学生,一动手,便把纸撕破,我告诉学生,要制作一朵美丽的花,展平、展好纸绳是第一步。接下来的制作,都要他们都在观察、讨论、解决问题中完成。如学生制作的第一朵纸花是蔷薇,第一步,我请学生观察花瓣共几层?有什么特征?60cm的纸绳怎么裁剪?根据观察在硬纸板上画出花瓣的形状。之后,大家讨论,再一起归纳出:花瓣共6层,将纸绳分成6个正方形,将每个正方形对折两次叠成小正方形,再剪出心形状,并在底部剪出小孔,便于穿花梗。学生动手裁剪,心形花瓣出现了,学生初步体验到欣喜。第二步,怎么让花瓣有螺旋状?学生又热烈地研讨,有的说安装好后用手拧出来,有的说先拧好再安装,各抒己见,只要有蔷薇花的韵味就行,何必要按部就班呢?第三步,蔷薇的花芯怎么解决?我将样品发给学生,请他们拨开花瓣观察,原来是个羊角圈,学生恍然大悟,它既可作花芯,又可防止花瓣脱落。第四步,安装花瓣。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第一层花瓣装在花芯下面多少距离?每层花瓣的位置有何不同?高度怎么处理?学生通过看、甄别、尝试安装,推敲出安装花瓣的诀窍:第一层要紧贴花芯、每层花瓣要交叉、错落有致。第五步,设计花托和叶子。花托有几片?形状怎样?叶子的花茎怎么解决?第六步,安装花托和叶子,注意五片花托要均匀、叶子的大小、高度要与花朵协调。当他们看到一张张平整的纸变成一朵朵含苞欲放、逼真的蔷薇花,兴奋又喜悦,美在眼前、美在指间。
学生在一周里,完成蔷薇、康乃馨、郁金香、向日葵、玫瑰和创意作品的制作,如果花的质量有瑕疵,这位学生会风趣地说:“站远一点看嘛!”惹得全班同学都笑起来。愉悦,也不失为一种淳朴的美。学生置身于花的海洋中,在一步步接近美、走进美,在他们的指间不断流淌着、诞生着美,便是真正触摸到了美。
三、在设计中感悟美
地球有春夏秋冬,而自然界给我们人类在不同季节创造了各自鲜美、富有寓意的花,当我们在欣赏时,拥有它们时,便有了自己心底深处的偏爱!有人喜欢傲雪临霜的梅花,有人喜欢纯洁无暇的百合,有人喜欢高贵典雅的牡丹,有人喜欢简洁明了的马蹄莲,有人喜欢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所以,当学生掌握了纸花的制作要领后,我就请学生自行设计。这样的教学内容,通常安排在周四的下午。
话说设计,似乎很简单,学生喜欢什么花就让他们做,如果完全放手,任学生自由发挥,那么学生是“自由”了,花的造型会随之变形,大大降低课堂有效性。因此,设计之前教师的主导很重要。我抛出的问题是:①你喜欢什么花?为什么?②它美在哪?与其它花不一样在哪?③这花开在什么季节?颜色有哪些?你在什么地方见过?④花瓣、花托、花叶的造型是怎样的?你准备分几步完成制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忆、思考、交流、相互补充和提示,对花有了具体的印象,再将其画出来,或许不会非常像,但学生通过画,能对设计有了进一步的体验和感悟。接着,学生再在纸上设计花瓣、花托、花叶,相互修改提建议,定稿后再到老师处领取纸绳和其它材料。到第三节课,琳琅满目的纸花呈现了,有杜鹃、腊梅、百合、鸢尾花等等,动作快的,能做三二朵,捧在手里,自我欣赏。有小组是同一班级的,扎成一束,要拿回学校装扮教室。如松江四中初一(6)的宁珂在劳技小结中说道:“纸艺课程为我们打开了时间与创新设计的天地,更让我们感悟到生活之美和创造之美。真希望这样难得的机会再一次来到我的身边!”茸一中学七(2)的王妍完成设计的作品睡莲之后,在小结中说道:“做完之后,它的漂亮令我惊叹!我心中默默地为它唱歌,我觉得它是有灵魂的,有属于我的气息!”
只有亲身体验了,才感悟到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创造,什么才是他喜欢的、需要的。学生在设计纸花时,老师导后放手,任学生发挥和创造,作品是结果,过程才是美,因为他们感悟到了美,在这份美中感悟到了自主和自信,
四、反思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氛围;教学过程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回归生活成了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品德教学应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每一节课力争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让学生在身边的鲜活事例中感悟和体验品德教材所讲述的道理,并通过社会实践与现实生活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从而指导他们的行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作为一名小学品德教师,应该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挖掘有意义的内容,把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努力缩短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
一、教学氛围生活化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选取一些适当的生活场景,给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还可以诱导他们的情感与审美情趣。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品德教材时,我总是凭借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充分体现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发展。因为,只有紧紧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才能使品德课焕发活力与生机,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可是,我们的传统教学只局限于书本内容,没有与丰富、鲜活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就不可能营造出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因此,在教学《做学习的主人》一课时,我彻底摒弃教材和生活没有联系的做法,积极组织学生表演他们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的烦恼与解决方法,这样既满足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又营造了生活化的品德教学氛围。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小学品德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活动性课程,是一门很好的教育素材。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品德教材时,我以真实生活作为基础,在课首导入、课中活动与课尾处理等方面积极体现生活特点。以课首导入为例:我们大家知道,品德课不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和技能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道德品行的过程,是师生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过程。因此,在课前导入这个环节,我常常呈现一些与学生有关的生活事实,激活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品德教材《我换牙了》一课时,我问大家:“孩子们,我的邻居小明昨天掉了一颗牙,我正好到他家串门,当时小明吓得直哭,可我也想不出好办法,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做呢?告诉老师,放学后我把你的想法告诉小明,让他明白掉牙是一种正常现象。”像这样上课伊始就让学生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一定会很高兴地学习教材知识。
三、课后实践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离开了社会生活实践,学校教育就没有道德目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带着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了解社会,让学生体验人生。《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也有这样的要求:儿童的实际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必须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他们的眼睛与心灵观察社会、感受社会,用他们独到的方式研究社会。学生对生活过程体验越细腻、越充分,感悟就会越深刻、越到位。因此说,品德课要以社会作为背景,把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进行。例如,在教学《我的一家人》一课时,我给学生发一张“家庭劳动记录表”,让学生每天记录父母等人的劳动状况,有的学生记下“妈妈每天早晨6点起来做早饭”;有的学生记下“爸爸每天晚上7点回家”;有的学生记下“奶奶每天洗衣服”等等。这样学生就在调查中理解了家人的艰辛,从而变得懂事孝顺了。
总之,品德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特点与教材内容,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积极营造具有生活化的课堂,那么,我们的小学品德课堂定会充满生活气息。
关键词 自我意识;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控制
一、中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
《现代社会心理学》一书中“自我意识”是这样论述的:所谓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总的认识与态度,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实现等形式,体现为自尊、自信、义务感、友谊感、责任感等内容。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形成和趋向定型的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经历着人生道路的又一次“断乳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的自我意识呈现出复杂性、多面性的特点,引导不当会形成心理障碍,进而产生各种不良行为,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并逐步走向成熟,主要特点有:
(1)自我观察得到高度发展。中学生十分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对外界的评价特别敏感。当他们受到肯定和赞赏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当他们受到否定和批评时,容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2)自我评价更加客观。中学生评价别人和自己的标准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已开始考虑到行为的动机和原则性,不再以外部行为或效果作为唯一的标准。在评价时已能一分为二地指出哪是主要的,哪是次要的,能注意到较全面地进行评价。
(3)重视对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自我控制能力是评判自我意识是否确立的重要标志。
二、综合实践活动是确立中学生自我意识的重要平台
综合实践活动力图通过群体活动和参与性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不经认识周围世界,而且也认识或体验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了解自我和他人的长处和不足,增长关于自我的知识和提高自我的能力,发展自我的兴趣特长和才华,从而更好地与他人结伴成长。
三、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确立需要教师的帮助与引导
1.要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和判断
任何一种事物、现象、事件都必须经由“我”的关注和思考才能对“我”产生意义,而同时自我也是进行这种思考的基础,对“我”本身的关注才能促进自我成长、才能促发“我”更好地思考。这就是学生对自我的体验。
例如:二年级一个班级正在选题,大家七嘴八舌,争执不下,突然一位同学哭着站起来说:“老师,我的牙齿掉下来了。”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一个个小脑袋不自觉地凑上去议论开了:“别怕,我也掉了好几颗。”这时,有一个声音特别大:“老师,为什么我的牙齿掉了还会长出来,我爷爷的牙齿掉了就长不出来了?”……没想到这个掉牙的小插曲会引起那么多的相关问题,有一位同学就提议:“老师,那我们就研究牙齿吧!”课题就这样定下来,孩子们自己思考,来了解自己,这可能是其他学科很难做到的。
2.要鼓励学生学会选择和负责
教师可以借此营造一种不畏艰难、挑战自我的氛围,使得大家产生对成功的渴望和期待,并使之巩固深化为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的一种行为习惯。教师对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要保持高度的敏感,要帮助学生探究外部世界的奥秘、体验内心深处的感悟。教师及时、明确的引导和建议,其实是对学生选择的一种肯定、确认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一种安全、信任、关爱、理解和希冀,那么他们就可以更加独立自由地选择并勇敢坚毅地承担责任。
3.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上海一所中学的同学进行了“花艺粘贴”的探究活动,学生们采集各色花朵进行设计和粘贴,有一个小组创作的作品的确缤纷灵动,但课题开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段小插曲:学生在校园里采摘鲜花时和门卫发生冲突,因为学校花坛的鲜花是禁止采摘的。这就需要指导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反思,考虑探究活动的价值取向所在。为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种植一些植物,在观察其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真切地感受到植物鲜活的生命,也就不会再随便摘花,而懂得去欣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题研究是注重结论,还是注重课题本身给学生带来的心灵体验及对其的思想影响?要开展一个活动并不困难,但如何唤醒孩子们内心深处的那份真诚,让他们真正懂得珍惜、坚持与付出等意义却是一项有挑战性的任务。
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性评价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环境,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这使得每个人学生的发展轨迹和速度不同,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也具有个体性。因此,它能充分考虑并关注在不同发展层次和不同发展水平上的学生,尊重差异,关注独特性,为不同学生提供施展自己的舞台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这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有利于学生自尊心的增强。
四、结束语
综合实践活动使初中生通过畅想、感悟、交流、体验、探究等活动,提高自我认识,反省自己的能力、兴趣、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学习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发展生存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树立自信、自尊、自立等良好的品质,这是自我意识最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周晓红.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5).
【关键词】提高 初中学生 写作水平 能力 习惯
不论是从平时的语文学习,还是从今天的人们关注的中考语文科目来说,写作能力都是“半壁江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已表现出一种“写作难,写作难,一提写作心就烦”的现状。面对作文题目,他们总表现出苦不堪言之情状,颇有大难临头之感。即使勉强交上作文,大都是开个头,敷衍几句,内容空洞,草草收场,不知所云。
初中是学生写作练习的重要阶段,如何帮助初中学生奠定较为扎实的写作基础,让他们乐写、会写,多年的教学实践给了我深刻的体会:培养观察感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自觉写作习惯在作文教学训练中甚为重要。
一、培养观察感悟能力
观察感悟是一种有目的、有思维参与的主动感知的高级心理过程,是人所独有的。良好的观察力有助于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初中学生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激趣需要,把“被动”的观察感悟转为“主动”的观察感悟
作文心理研究指出,情趣是直接推动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驱力,而人的情趣总是建立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的。观察感悟也是如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感悟能力,只有在教学中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观察兴趣和欲望,使学生懂得观察感悟是作文的基础,离开观察,缺少感悟,作文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找准时机激发学生的观察需要,使他们的观察变“被动”为“主动”,获得真实的感悟。同学们老是觉得作文没话可写,其实,生活中可写的事物很多,只要做个有心人,经常认真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长期积累观察感悟,作文水平一定会提高。
2.明确观察的要求,教给观察的方法
初中学生的作文虽不是刚刚起步,但他们写作的准备、思路、逻辑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全面、系统。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观察感悟要求,教给他们一定的观察方法。要告诉学生,观察是多种感官一起活动的过程,它不单指用眼睛看,而是有目的、有意识地看、听、闻、尝、想、做。观察不同的事物,有它不同的观察方法,但总的说来,要做到两点:一是有顺序;二是抓特点。如观察植物可按根、茎、叶、花的顺序,抓住它的色、形、味等特点观察;观察人物时可抓住人物的身材、长相、衣着、动作、性格等特点观察;观察景物时可按由远及近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部分,从中间到四周的顺序,抓住景物的大小、形状等特点观察。这样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3.写好观察感悟笔记
观察是为了让学生对所观事物有所了解、感悟,从而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如果只观察不记录感悟,观察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我让学生每周写一则观察笔记,让他们把观察到的事物和思考感悟写下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内容、字数均不限。学生交上来后,我认真阅读、批改,并给他们写上一句激励性的评语,对于佳作,还印发,当堂交流。长期坚持,我所教的学生的观察兴趣、观察能力不但不断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书写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是指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完整性和跳跃性。形象思维的基本单位是表象(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它是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当人利用他已有的表象解决问题时,或借助于表象进行联想、想象,通过抽象概括构成一幅新形象时,这种思维过程就是形象思维。
1.表象积累是培养形象思维的基础
形象思维是借助表象来进行的,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细胞”,表象的积累是形象思维的基础,没有表象的活动就没有形象的思维。
教学中多运用实观图象,促进学生事物形象的积累。由于初中学生的生活空间、阅读视角都比较窄,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好多事物了解不多,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针对课文中的事物、事象利用多媒体工具,以事物图像、图形等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与抽象事物、事理相联系的感知觉、表象,使他们具有清晰的、牢固的形象记忆。
此外,作文的真情实感来源于生活实践。叶圣陶先生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他们实践的机会和时间,体验生活,积累表象素材。无论是社会、学校、家庭,每天都会出现许多新的事情、新的人物、新的景象、新的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去接触社会,用他们特有的视角观察社会、感受社会、能开阔视野、积累表象素材。我们学校是乡镇中学,学生都来自农村,农忙时期,我鼓励学生在家中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农活,然后把干活的过程写下来,把干活观察到的东西记录下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积累真实的生活表象素材。
2.表象组合、联想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