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科技活动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使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制定活动课计划:一、指导思想:
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工作能力,以及对社会,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都有很重要意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开阔视野,主动活动,手脑并用,激发创新力,想象力,发展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二、总体目标:
培养合格加特长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三、活动时间:
每周三下午第
三、四节课,周六上午8:00——10:00四、活动地点:
各活动室及8个教学班。五、活动内容:
科学兴趣类:写作、英语、速算、计算机、奥林匹克数学
文学艺术类:书法、通讯、横笛、竖笛、柳琴、手风琴、美术、摄影、素描、舞蹈、手工、演讲、管乐队、
体育类:象棋六、活动步骤、要求
活动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实现教育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特殊作用,是课堂教育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它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是以学生的“活和动”为基础,既要做到启迪学生的智慧、其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其良好品质,陶冶其高尚情操,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一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我们要目的明确,计划得当,因人而益
1、辅导教师要研究时代特点,特别是新时代儿童心理特点,用灵活的活动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使时代性体现在活动中。
2、每次活动都要有明确目的,其目的必须服从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不为了活动而活动,又避免活动大而空。
3、辅导教师要设计出活动课计划,在每项活动前要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4、在组织活动时要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安排活动内容和形式,做到有的放矢,以体现活动教育性。
5、根据儿童心理特征,要做到活动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多样,环境诱人感人,气氛和谐,使学生感到新鲜,奇特,好玩,有兴趣而乐于参与达到轻松育人的境界。
6、要体现素质教育的个性,充分调动和发挥每名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在活动中都有事做,有岗位,有职责,以至手脑并作。
二学校要为活动课提供保证
1、活动时间、地点,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动,占用。
2、没有特殊情况,不随意更换教师,各活动课配备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任教。
3、保证教师和学生的合法利益和权力不受侵害。
三辅导教师要认真做到:
1、确保每节课的活动时间,未经学校同意不得串课、停课,提前或延长时间,不准迟到,早退。
2、有长远、近期目标,有计划上好每一节课,教案规范实用。
3、确保学生的稳定性,帮助学生选择活动项目,不断激发并巩固其兴趣。
4、以特长、兴趣促进学生文化学习,忌降低文化课学习的积极性。
5、任何辅导教师未经学校同意,不得擅自买书、印发资料、吸收非本校学生或让他人代课等。
1、选择合适的教材作为内容。
制作课件的首要工作是分析教材是否适合多媒体教学。我们知道,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对于那些不适合多媒体教学的内容,教师即使费很大力气来制作,也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总的来说,所选择的内容要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有效地调动和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如粤语歌曲《何家公鸡何家猜》中会出现四种以上的动物及“四百只”等,幼儿较难接受和理解的歌词。这时利用多媒体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影视效果,就能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对教材、课件熟悉,灵活运用,恰倒好处。
通常许多老师用课件上课,总会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出现为展示课件而用课件的现象。例如:在活动的开始就反复地观看课件两三遍,或在教师匆匆的讲述过教学内容后,就急着让幼儿走马观花式地观看课件,这样效果可想而知。而如果老师在对教材深透、摸究的基础上,把课件展示放在教学活动
恰当的位置,既让课件为教学服务,让孩子尽快地熟悉故事内容,又运用传统的教师带领孩子复述故事的方法,让孩子对故事发展认识更巩固。老师对课件的灵活运用,使活动过程得到一个合理的安排,又充分发挥了课件的神奇作用,因而教学效果才会显著。
3、活动重难点突出,孩子学习效率高。
或对教材探究不够深入未能抓住重点,或是难点未能解决,这是老师们
在活动中容易犯的错误。老师们在这方面要很注意,把重难点提出来,然后通过课件回放,帮助孩子观察、讲解、分析,孩子们很快接受并消化,难题就这样在精彩的课件回放中悄悄解决了。如语言活动《耳朵上的绿星》,教师把故事的对话部分重复播放,让幼儿听清角色间的对话、重复它们的语言,幼儿很快掌握熟悉,在后面的角色扮演中,幼儿都能大胆地进行表演。
4、教师提问有“三性”。
针对性、连贯性、渐进性老师要熟悉活动教材的特点,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强、连贯性好、渐进性清等特点的问题,并通过孩子最感兴趣的课件来展示。让孩子感觉就象一层一层剥掉橘子的皮一样简单容易的揭开了故事内容的外衣,吸取到其最精华的果蜜。而语言活动《黑猫与老鼠》中,教师就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向幼儿提出一连串念珠式的精彩问题:
5、条理清晰,活动一气呵成。
如果条理繁乱会给人一塌糊涂的感觉,而条理清楚是教学活动一个很大的闪光点,也由于它,使得整个
活动过程如柔顺的秀发一梳而下,无比流畅与自然。
6、老师要教态自然,语言动作亲切,和孩子融为一体。
那么,什么样的活动才是学生有效的探究活动呢?第一,目标指向非常明确,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师生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第二,学生主动参与的度要高。第三,探究中一定要产生“认知冲突”,一定要有“口欲言而语不能”的“愤悱”的状态产生。第四,探究中要有锻炼学生科学方法(比如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方法和实验中的观察方法,对比实验方法和模拟实验方法及科学收集与处理数据的方法等)、科学思维(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的痕迹。第五,活动与活动之间要有层次性与挑战性,这种层次性与挑战性体现了教师对教材中需要探究的“点”进行分解细化的工作。能具备以上五项特征的活动或有二至三项特别突出的活动就肯定是有效的探究活动。
教师如何优化设计有效的学生探究活动呢?下面以《简单电路》为例来谈谈有效的学生探究活动的设计。《简单电路》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三单元的第一课,是学生学习电学知识的第一课。该课教材由六个部分组成:圣诞树上的小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利用导线、电池和灯泡,想办法让一只小灯泡亮起来,并画出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连接方法的小结语;把小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的拓展活动;做简单开关加进电路中;拓展活动――做一个简单的红绿灯,用开关来控制红绿灯的亮灭。其中,第一部分是个引子,通过“圣诞树上的小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的问题引出小灯泡亮的要件:有电池、导线和灯泡;第二部分是让学生探究出小灯泡亮的连接方法;第三部分是要求对连接方法进行小结、提炼;第四部分是对简单电路的一种拓展;第五部分是研究开关的作用;第六部分是探究开关对红绿灯的控制,初步感知并联电路。教材有六大部分,教师究竟把探究的“点”放在哪里?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探究的“点”应放在让学生建构“小灯泡要亮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上,就是要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就是要通过对这些方法的对比分析,总结出点亮小灯泡的共同之处,初步构建“完整回路”或者说是“闭合电路”的概念。也就是说要把探究的重点放在教材的第二、三部分。理由有两点:就学生而言,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电路,肯定有这样那样的对电路的一些错误的认识,这也是学生为什么会接错电路的原因,有必要让学生迈过这道坎儿;就课标而言,对简单电路作出了明确要求:“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开关的功能;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基于以上认识,宜将该课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着力于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的探究,帮助学生建构闭合电路的概念;第二课时着力于对开关制作和对其功能的认识。因此,这里着重谈谈第一课时的学生活动的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究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不言而喻,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学生能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在科学知识方面,知道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愿意和同学合作不断地致力于点亮小灯泡的研究。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呢?在过程与方法这一层面,学生要能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从逻辑上讲,学生首先应对电池、导线和灯泡的结构,特别是灯泡的内部结构有清楚明白的认识,然后学生才有可能点亮小灯泡,进而才有可能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在科学知识这一层面,学生要知道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从思维的角度讲,学生肯定要经历对比、分类、抽象、概括过程,肯定要经历解释与表达的过程;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学生肯定要经历一个新旧认识的碰撞过程,肯定要经历对旧认识的屏弃、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方能到达对新知识的一种自我的建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要让学生愿意和同学合作不断致力于点亮小灯泡的研究,就应该有唯合作方可或唯合作方可提高效益的场景或背景,就应该有不断探究的欲望,教师就应该有层层深入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必须经历的探究活动的雏形就已经有了,那就是观察活动(观察电池、导线和灯泡)―实验(连接并点亮小灯泡)―交流展示―分类概括―小结解释。
如何把既定的活动变为有效的活动,教师要反复问自己四个问题:(一)每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重点活动是什么,还能否分成环环相扣的小活动,需要哪些材料与设备作支撑,教师需要设计什么样的提问语,形式上如何组织。(二)活动中怎样关注学生的前概念,怎样制造“认知的冲突”。(三)怎样让“认知冲突”、思维的过程显形化。(四)采用什么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深入地持续地迫切地参与。通过对这四个问题的反复思考,我将《简单电路》第一课时的学生探究活动优化设计为:
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兴趣盎然,探究活动一气呵成,真是有效,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语言的表达、合作的意识均得到了一定的训练和提高。
通过《简单电路》第一课时中学生有效探究活动的优化设计过程,不难看出教师在优化设计有效探究活动时,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仔细分析教材后,回顾头来看课标针对该内容的相关要求,确立需要学生探究的“点”。
(二)深入实际分析学生的前概念,寻找“认知冲突”的“点”。
(三)分析学生认识并建构科学概念的过程,找准技能提高和思维训练的“点”。
(四)综合审视各个活动的目的、内容、形式,力求找到活动与活动之间的最佳连接“点”。
(五)分析教材的难点、教学的目标,酝酿促进学生深入探究的评价“点”。
一、指导思想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发展学生兴趣与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社团活动为平台,以“丰富生活、展示个性、培养兴趣,拓宽知识、开发潜能”为宗旨,成立相应的学生社团活动小组,努力使学校成为学生愉快而有趣的生活学习的乐园。
二、社团任务
1.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能力。
2.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塑造学校社团活动的品牌。
3.积极参加各级演出和比赛,为校争光。
4.通过多种方式吸收学生加入到组织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长的舞台。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尊重主体,实行双选。在社团活动实施过程中实行双选制度,活动前,学校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选择好辅导项目,同时班主任根据课程的开设情况鼓励学生依据自身特长,特别是兴趣所向,选择合适的社团活动。
(二)落实常规,健全制度 1.为加强常规管理,避免社团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要坚持“六定”。一定活动课程;二定活动目标;三定活动时间;四定活动内容;五定辅导老师;六定活动地点。
2.做好辅导老师的准备工作,绝不打无准备的仗。正式开课前,所有辅导老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安排好全学期的活动内容,并提前备好一周的课,上课前一天要通知好所在社团学生准备好相关活动材料。
3.加强辅导老师的教学反思,开座谈会,总结工作中的成功之举和败笔之处。加强老师之间的交流探讨,浓厚研究气氛。努力提高社团活动的效果和效率。
(三)充分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在全面了解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把社团活动作为学校实施特色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加强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注重学校社团活动的组织、检查、指导开展,以保证学校社团活动课程建设顺利进行。
(五)构建科学合理的社团活动评价方案。
“社团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对教师能力、精力、毅力等多方面的巨大考验,为此我们将建立规范的内部评价与激励改进机制,把各自辅导的情况和成果纳入教师的考评和奖励。
四、社团活动分类
2021年学校扎实开展好以下社团活动,以后逐年扩充内容和方式。主要包括趣味数学、绘画、硬笔书法、软笔书法、棋类、电脑、快乐英语、小小科学家、跳绳等。
五、社团活动实施措施
1、成立学校社团活动领导小组,指导教师精心设计活动,并全程监督各社团活动过程和考核评价社团活动效果。
组 长:XXX校长
副组长:xx副主任 xx副主任 xxx组长 xxx组长
成 员:xx干事 xx干事 xx干事
2、保证社团活动时间:校级共同活动时间为每周二、四上午(10:00--11:30)以及周二至周四户外课(17:00-17:40)。
六、本学期社团活动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准备阶段:第1-2周
(1)学校制定活动定方案,宣传动员,组织实施。各社团招聘负责老师及各社团组织成员报名。
(2)社团负责老师填报社团名册、制定活动计划(授课内容)、确定活动内容、活动时间等。
第二社团活动阶段:第3-16周
(1)指导教师认真组织开展活动。
(2)做到“五有”:有计划、有活动设计(教案)、有名册、有反馈、有总结。提前一周社团负责老师备好简单的授课教案。注意积累电子稿和纸质稿的素材,图片资料,学校做好宣传报道。
第三阶段成果准备展示:第17-18周
1、指导教师最后阶段上交相关材料(计划、活动设计、点名册、记录本、学生作品、过程性资料、学生取得的成绩、活动总结等)。
2、社团领导小组考核检查学生活动效果,评选最佳指导教师和最佳学生(由指导老师推荐),并进行“国庆、元旦”时的表彰。
3、展示成果:跟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活动、汇报演出及展览相结合。
展示的项目:
书法:社团成员人人展示自己创作的书法作品,张贴在专用的展板上,并附上活动的图片。
电脑信息:人人展示自己创作的电子小报,张贴在专用的展板上,并附上活动的图片。
美术作品:人人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张贴在专用的展板上,并附上活动的图片。
文学社:人人展示自己发表、撰写的文学作品。
科技小组:展示学生的活动资料、活动情景、活动积累的作品,各类竞赛的成绩。
英语组:在提高口语水平,能在六一节、元旦中表演一个节目。
舞蹈组:集体展示名族舞蹈,节日汇报演出中表演节目
合唱组:集体展示,节日汇报演出中表演节目七、课程实施过程友情提醒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到“拐杖”的作用。因此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体现。它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观念,使以往“教师对学生的强制传授”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不完全依赖教师自已获得知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长方体的认识》时,我让学生观察课室里面的课桌,带着问题自学。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总结出说明长方体的有关特点的知识要点,如:长、宽、高、面、棱、顶点等。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和小组讨论,对长方体有了初步的认识,再通过实验、研究及自己学习课本拓宽学生的视野,认识长方体一般特征及判断长方体的方法,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师把学生安排在主体地位,学生没有了依赖性,必然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这样学生动手、动脑、动笔、动口,主动参与获取知识,思维活跃,学习气氛浓厚,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产生相互影响,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鼓励其提出问题,发表不同见解,多给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周长》时,我通过让学生自己触摸实物等方式,引起学生回忆,激发其兴趣;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分组分别用滚动和拉绳测量的方法量出自己手中的圆的周长,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形象的理解圆周长的意义。通过教具实物及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感性意识到圆的周长是与半径或直径长度有密切关系。
这时又一次请同学们测量自己手中的圆的直径长度,学生测量后汇报结果,并将周长不同的圆的周长及相应的直径长度板书出来,让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这一结论。紧接着又问:“是不是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呢?”再次出示更大的圆及一条相当于其直径长的红线,指名学生上台演示操作。通过这两次实验进一步证实同学们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正确的。这样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去发现规律、获知识,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深刻、记得牢;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倍增,课堂教学效果就更显著了。
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来源于发现,正如当年牛顿发现苹果落地才发现万有引力一样。学生的创造力来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想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不能只靠老师也不能局限于书本。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发展。
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认识》时,出示一个硬币,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求出硬币的直径。教师只做启发,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结果得出如下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A、量圆上的两点的距离,最大者就是圆的直径。
B、将硬币置于纸上,剪下圆形的纸片,再对折得到直径。
C、将硬币倒置,使硬币靠在桌面上,用一根刻度尺和两块三角尺把直径移动到刻度尺上,两三角尺所夹的长度是圆的直径。
D、用线将硬币绕一周,先量出周长,再算出直径。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 问卷调查 阳光体育 终身体育
为了响应体育总局阳光体育的号召,各个学校开展了阳光体育活动,学校部门加强了对学生体育活动的重视,不少学校增设了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引导和保障学生进行各类体育运动,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也被带进了校园,如各类游戏、多样化的身体素质练习等。
为了解我市中学生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尚且存在的问题,以徐州华顿国际学校初中部各年级学生为样本,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们在大课间的体育活动开展状况进行了一系列调查。
1 调查结果
1.1学生对大课间的认识
(1)对体育锻炼大于半小时的看法:大有好处占83%;一般占12%;没感觉占3%;反对占2%。
(2)对“每天锻炼半小时以上”的态度:健康第一占50%;在锻炼中快乐占28%;促进友谊占20%;不想锻炼占2%。
(3)对大课间的认识:体育运动时间占52%;课外活动占24%;下课时间占13%;自习占11%。
由1-3选项看出,大多数同学对半小时以上的大课间活动比较认可,并认识到了体育大课间对丰富自己校园生活的重要性,总体来说同学们对体育大课间表现出了积极的一面,反映出学生对加强体育运动的赞同和对终身体育的懵懂认识。
但仍存在少数同学对大课间的体育锻炼采取消极的态度,利用这段时间进行非体育性质的活动,不想锻炼,甚至反对大课间进行体育活动。
1.2学生对大课间的态度
(4)对大课间自由活动的态度:喜欢81%;一般17%;不喜欢2%。
(5)是否自行锻炼:经常49%;较少48%;没有3%。
(6)对教师参与大课间的态度:应当86%;管理即可9%;不必参与5%。
(7)对师生共参与作用的认识:融洽关系88%;无所谓7%;不及参与5%。
对照4-7选项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喜欢参与课间体育活动,且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能够自觉参与锻炼;对于学校老师是否应该参与课间活动,大部分学生表示出了极大的支持,侧面反映出了老师对学生起到很大作用。
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对是否参与活动持无所谓态度。也有少部分学生不认同教师参与大课间,对师生共同参与的作用不予认可。
1.3学生对大课间内容的选择
(8)对课间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球类33%;游戏21%;散步22%;跳绳等素质练习19%;其他5%。
(9)从场地、组织选择哪些集体项目:球类27%;跑步24%;游戏24%;身体素质练习22%;其他3%。
(10)将体育课程项目拓展到大课间是否适宜:不适宜73%;无所谓18%;适宜9%。
由8-10选项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大课间的项目要求具有多样性,对传统的体育项目兴趣都挺高;多数学生不希望大课间和体育课混为一谈,这说明在学生们的印象中体育课和大课间是有根本上的区分的,学生们希望自己掌握这四十分钟的大课间的时间,自由分配。
1.4学生对大课间参与的积极性
(11)大课间如遇恶劣天气,应当如何处理:学生自行处理45%;安排室内游戏活动41%;进行其它活动14%。
(12)与异性一起活动的态度:满意39%;一般55%;不满意6%。
(13)大课间开展体育比赛赞成与否:赞成72%;一般23%;反对5%。
由11-13选项可以看出,学生对大课间参与积极性较高,即使是在恶劣天气,学生也希望能够自己对大课间的时间进行自由支配,或者进行室内游戏活动;大部分学生不反对与异性一起开展活动,可见中学生对异性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彼此之间可以融洽的进行沟通与活动;同时,大部分学生也愿意开展体育比赛,参与其中。
1.5学生对大课间组织情况的满意度
(14)解决器材不足的途径:学生自带53%;学校购置41%;其他6%。
(15)对学校体育比赛的满意度:满意77%;一般17%;不满意6%。
由14-15选项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当前的组织课间活动比较愿意参与其中,且愿意自备部分体育器材,反映出了同学们对大课间的喜欢和大力支持。但同时也体现出学校在器材方面的短缺。
2 讨论与分析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大课间活动的认同度很高,且愿意投入到一些集体体育活动中去,绝大部分同学对大课间活动氛围感到满意。
但是,仍不乏一些同学对于对体育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采取消极态度,不愿意参与其中。同学们的体育活动也受到在运动器材和运动场地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因此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3 结论与建议
建议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并把握目前既存的优势,更好的推进学生大课间的活动开展,推出更多样性的活动,赋予大课间体育活动以更丰富的意义。
建议学校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敦促他们认识到体育活动的有益之处,劝导他们积极的参与其中,从而促进其身心更加健康的发展;对于运动器材缺乏、运动场地受限等问题,也建议学校能够不断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姚洪恩主编,《体育保健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陆宜南,朱幼良主编,对中学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探讨[J],山西:山西师大体育学院报,2000年。
[3]王燕,《利用心率指标监督负荷的合理性》,德州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吴景,程彭莉,曹泽亮,易东平主编,《对不同运动负荷方案下的心率及RPE效度研究》, 中国体育科技,2011年,04期。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初探
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目的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身体为宗旨。
一、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首先,我国中小学的科技教育现状都还远不能与时展的要求相适应。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少中小学学校中“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比较普遍,科技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绝大多数学校开展所谓的科技活动,仍然是只重复讲解陈旧的原始的图表。学校忽视或者不重视科技教育,造成了许多学生也忽视自然科学的学习,对重要科学技术问题和科学技术发展毫不关心。
其次,我国民众的科技素养普遍不高,整个社会缺乏科技教育的环境和氛围,对中小学科技教育影响很大。中国科协最近进行的一次民众科技素养现状调查结果令人震惊,相当多的社会人士对一般的科学技术常识缺乏准确的了解和理解,对一些很简单的科学命题也无法作出正确判断。至于当前最新的生物、电子天文等方面的科技知识,了解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这样的社会大环境必然严重制约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广泛开展和深入。
另外,有不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小学生只要学好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就行,别的活动是多余的,甚至会拉“主科”的后腿。他们不支持孩子参加科技活动,限制孩子在课外阅读科普书籍,不关心孩子科学观念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甚至对科技教育产生淡漠和抵制。
二、基地与设备是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基本保证
目前,各学校的科技活动基地和设备有的过于简陋,一些设备只能满足课堂教学的开展;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设备,限制了科技活动的快速发展,使之滞留在较低的水平。学校应在校园内采取措施开设科技园,其中应有科技制作室、生物园、实验室、成果展览室;建立科技活动基地,为科技活动课程计划的落实提供了可靠保证,让学生在生态文明中陶冶情操,在科技实践中学习科技知识,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学校是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先决条件
各中小学领导应当端正教育思想,充分认识科技活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把开设科技活动课程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联系起来。在加快、加大对现代教育设备建设投入的同时,更需要注意加大对学校科技活动经费的投入,把科技活动软硬件建设列为现代教育设备建设的重要项目。建设完善的科技教育的保障机制,确保科技活动在活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保证科学素质的培养落到教育对象的实处。
把科技活动列入课程,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这是调整课程结构的切实措施。学校应根据课程改革方案的规定,建立由校长、教导主任、科技辅导员组成的科技教育领导小组,进行统一领导、分层管理。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应认真制订科技活动计划,对活动的设计、组织和操作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制订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对科技活动相关工作的协调和指导。
活动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如果活动课程脱离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活动课程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教师要精心挑选活动内容,要注意选择新奇的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比如,当代军事、生物标本制作、“十万个为什么”知识竞赛、环保演讲征文比赛、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环境考察、参观农田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科技知识。
四、培训学校科技辅导员是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教育师资队伍、一支具有高度事业心、思想端正,并且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队伍,是开展科技活动的关键。首先,担任科技活动课程的教师应当开展积极的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还要了解学生能力现状,明确培养目标,把现实与需要摆在面前进行分析,从而增强教师参加科技活动课程研究的自觉性。其次,教师要明确自身职责,切不可胡混过关。教师在每学期初制订本活动组活动计划;每次活动必须写好活动方案,备好教具、学具,并认真组织实施,活动结束后写出活动小结。另外,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一样,必须有严格规定的科学知识范围,体现知识的逻辑结构和明确的训练标准。这样才能做到活动内容有序有度,教学有章可循,有本可依。所以,教师应当自觉学习关于活动课程的理论,学习外地开展科技活动成功的经验,学校也可以请专家作活动课程建设与辅导的讲座,为实际操作作理论准备。
五、在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在青少年的科技活动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必须让学生自己选题,自己制作,自己撰写小论文,而不应该以辅导员为主体,因这些活动是要学生参加的,而不是要辅导员参加的,创新能力离不开创新性主体教育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科技活动中,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然后选准题目,而不是由辅导员限定选题范围,引导学生去选题,更不能由辅导员选定题后,由学生完成。学生选准题目后,应该让他们亲手制作,以便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制作过程中,如遇到困难,辅导员应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由辅导员单独解决问题,更不能代替学生制作作品。
关键词:中小学科技活动(竞赛)项目; 分析; 选择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76-001
一、主要活动、竞赛简介
目前南京市范围内可参加的科技活动与竞赛项目大致分为科技创新类、小发明类、信息类、机器人类、“三模一电”类、少年科学院类、环保类、综合类共八个大类。按照这类,分别从活动名称、主办单位等方面列表简介如下:
二、简单分析
1.关于主办单位
目前青少年科普活动发起的主导力量是各级科协及其科普职能的机构或处室。
2.关于教育部门
按照“科普法”的规定,必然是科协唱主角,教育部门只是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教育部门可以通过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做好中小学生的基础科学知识教育,并能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配合科协等部门做好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提升。
3.关于社会力量
以上活动中,出现了许多社会力量参与主办青少年科普活动,这正规吗?合法吗?中小学生能参加吗?“科普法”第六条规定: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可以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由此看来,社会力量搞科普,甚至适当收费、盈利,是有法律依据的,不过自愿参加为主。
三、如何选择
作为学校,作为科技辅导员,面对如此众多的科技活动,全部参加是不可能的。那么如何选择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看主办单位中的行政部门排序
如果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独立发文或排第一位的主办的活动,那必须得积极参加,如南京市教育局主办的“五小”活动。科协、共青团、体育局、社会团体牵头主办,但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参与主办、协办、支持的活动,也可以积极参与。如果是没有任何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参与的活动,甚至有的还要收费、以盈利为目的,这样的活动学生自愿参加。
2.看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发展的需要
目前,南京市范围内正规的中小学科技特色学校评选,主要是南京市教育局评选的“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基地学校”,江苏省科协、省教育厅评选的“江苏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前两项偏向于单项活动、竞赛成绩优异、校内普及率高;后者偏向于省科协主办的活动、竞赛参与率高且成绩突出,比较综合,如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科技模型、机器人等。
3.看师生的个人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发展需要
其实这个原则应该放在选择的首位。如果是出于个人爱好、特长参与的科技活动,最能激发其参与的主动性与创新潜能,产生的教育成效也是最好的。
最后,在这里还要提醒一句,不要刻意向家长宣传某某比赛获奖对学生升学有好处,淡化参加科技活动的功利需求。而且,南京市范围内也没有一项科技竞赛获奖是与学生升学直接挂钩的,如果有,科技竞赛获奖证书只是作为该生申报“科技特长生”[7]时的科技特长证明,学生的文化成绩仍是主要升学条件。
参考文献:
[1]南京市教育局.关于举办南京市第十四届中小学师生科技创新大赛的通知
[2]南京市教育局中教处.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五小”活动的通知[OL]
[3]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 关于举办第二十三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通知
[4]中国科协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第十二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的通知
[5]常宁市科学技术协会网.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实施科技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客观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科技教育,可以向中小学生传播科学思想,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勤于钻研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和志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各中小学要把科技教育列入学校工作重要日程,采取有效措施抓紧抓好。
二、加强科技教育组织机构建设,为科技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1.加强组织机构建设。科技教育机构是学校科技教育工作在领导、规划、实施和检查等方面的保障。各中小学要明确一名分管科技教育工作的领导,并确立一名学校科技教育总辅导员,各年级要配备一定比例的科技辅导员,形成学校科技教育组织网络。
2.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各学校要制订出切合学校实际的科技教育规划并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步骤,每学年初将学校本年度科技教育工作计划报区教体局基教科备案。
3.建立保障制度。各中小学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学校科技发展的教科研活动、活动制度、奖惩与激励制度、交流观摩制度等,为广大科技教师的成长提供展示和锻炼的平台。
4.落实有效培训。各中小学要进一步强化对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充分发挥各种培训的有效作用,提升科技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和科技教育施教水平。在创意设计、创新作品、科学幻想画、科技论文等方面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
三、拓宽科技教育途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1.重视学科渗透,发挥科技教育主渠道作用。各中小学要结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加强科技类课程的教学,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开齐、开足、开好科技类课程。要善于挖掘不同课程中所蕴含的科技教育课程资源,通过学科课堂教学,把科技教育渗透到课程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科技素养。
2.开发科技活动课程,抓好综合实践活动。各中小学要充分发挥科技教育辅导资料的重要作用,开发学校科技活动课程。要组织学生学好、用好辅导资料,积极参与各项科技体验活动。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科技类校本课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各种教育途径,抓好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科技素养。
3.开展丰富的科技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各中小学要建设科技兴趣活动小组,举办科普活动。利用班、团、队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健康教育、安全避险知识和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科普活动。每年要围绕全区重大科普活动,开展“小哥白尼”环保科普巡展,举办“校园科技节”等活动。
4.积极参加各级科技比赛活动。各中小学要积极组织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布谷”科技节、“简易机器人”、“奇迹创意”、争当小实验家及各类科技体验评比活动。通过参与各项活动,努力发现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打造高水平的科技活动品牌。
5.加强科技教育档案建设。各中小学要做到科技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不断完善科技教育中的教学、师资培训、设施设备、实践活动、比赛评比和日常管理等工作档案。定期将学生的科技作品以书面形式或电子形式存档,详细记录作品的名称、用途、作者和指导教师等有关信息。
6.注重科技教育基地建设。依托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确定一批在青少年科技竞赛方面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教育资源优势的中小学作为科技教育集训基地,逐步建立区科技教育基地,积极争创市级科普教育示范校。
四、开展评选和表彰活动
1.建立科技教育工作评选表彰制度。区教体局定期评选“科技教育先进单位”、“十佳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先进个人”、“优秀科技辅导员”,并进行表彰奖励。各中小学也要建立相应的评选表彰制度,对在科技教育方面成绩突出的科技辅导员和学生进行表彰,以推动科技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2.开展全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评选活动。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评选标准是:(1)科技教育组织网络健全,有科技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年初有科技教育工作规划,有专职或兼职科技辅导员。(2)科普设施完善,有科普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有科普宣传栏,内容更新及时。(3)科技教育活动扎实有效,每年组织学校科技节活动,内容丰富,科技水平高,师生参与率高。(4)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开齐开足科技类课程。(5)学生科技活动水平高,在各级科技竞赛中成绩优异,效果显著。
五、加强对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