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神经病学数学范文

神经病学数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神经病学数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神经病学数学

第1篇:神经病学数学范文

【关键词】CNS-L;防治;鞘内注射;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急性白血病患者8名,其中男性5名,女性3名,年龄18-45岁,均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2治疗方法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诱导缓解后,早期进行鞘内注射化疗。①鞘内注射甲氨蝶呤(MTX)(二联),每次10mg为减轻药物刺激引起的蛛网膜炎,可同时加用地塞米松10mg,每周2次,共3周,此后每2个月1次,持续两年。②鞘内注射阿糖胞苷30-50mg/m2,应用方法及疗程同MTX。

1.3治疗效果患者中6名经鞘内注射MTX均完全缓解,另2名经鞘内注射阿糖胞苷缓解。

2护理方法

2.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多数患者会背上不治之症的沉重包袱,由此产生强烈的恐惧,焦虑,忧伤等负面情绪,此时要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对待疾病,使其恐惧感消失,希望感增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②术前准备:适宜的环境,备好穿刺包,对穿刺中所需的药物仔细查对。指导患者排空大小便,放松情绪,配合检查。

2.2术中护理①指导和协助患者保持腰椎穿刺的正确(去枕,右侧卧位,屈体,双手抱膝)。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密切观察呼吸、脉搏、血压、面色变化等情况,询问有无不适感,并详细记录脑脊液的性状、压力、滴数,协助医师留取标本送检。再次核对鞘内注射药物。

2.3术后护理①观察患者有无头痛,腰痛等穿刺后并发症,嘱患者去枕平卧4-6小时,告知卧床期间不可抬高头部,可适当转动身体。本组病例中未出现此类并发症。②保持穿刺部位的纱布干燥,观察有无渗液,渗血,24小时内不宜淋浴。③2名注射阿糖胞苷的患者有不规则的发热,给予患者及时补充营养及液体;给予物理降温无效,之后给予双氯芬酸钠25mg纳肛,患者体温降至正常。④消化道反应给人带来的最大损害是体能的消耗,6名患者有明显的体重下降。因此化疗期间饮食宜清淡,少量多餐,避免产气的食物。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物,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每6-8小时给药一次,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消化道反应。⑤患者长期化疗,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引起感染,因此,病室应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每天紫外线消毒2次,30min/次,减少探视人员,注意口腔皮肤及肛周卫生,减少感染机会。

3健康指导

3.1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适当进行健身活动以提高抗病能力,减少复发。

3.2预防感染,保持皮肤口腔的清洁,加强个人卫生。住所定时开窗通风。不要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做好保暖防晒工作。

3.3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以提高抵抗力,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

3.4指导病人按医嘱用药。

3.5按时复诊,定期查血常规,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4护理体会

通过对这8名病人的护理,使我深刻的体会到优质护理的重要性。不仅可以抢救病人的生命,还可提高病人后期治疗中的生活质量,减轻病人的痛苦,树立护理人员的良好的形象。以上就是我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防治的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孙敏.急性白血病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10,5(28):210-211.

[2]Pui CH,Robison LL,Look AT.Acute lymphoblastic leukaemia[J].Lancet,2008,371(9617):1030-1043.

第2篇:神经病学数学范文

随着联合化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新的治疗药物的不断出现,支持治疗的加强,急性白血病的缓解率明显提高,生存期得以延长。但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成为导致白血病复发和治疗失败的重要隐患,是影响白血病预后的重要因素。多家报告显示,CNSL最多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中以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发生率相对较高[2,3],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a)较少发生CNSL。近年来本院共发现M2a合并CNSL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0年4月至2008年12月间,我院共收治M2a患者共119例,其中男69例,女50例,年龄14~58岁,中位年龄32岁。合并CNSL6例,发生率5.04%,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28-54岁,中位年龄40岁。所有病例均经骨髓涂片、细胞化学染色、部分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等检查确诊为M2a,于病情完全缓解前未发现中枢神经系统侵犯,未行CNSL预防性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复发后所有病例均行脑脊液检查,部分病例行影像学检查。

1.2 诊断标准 CNSL诊断标准依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4]:

1.3 治疗方法 所有M2a患者确诊后均采用标准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化疗,达完全缓解后应用DA、H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EA(依托泊苷+阿糖胞苷)、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及大剂量阿糖胞苷等方案巩固与强化治疗,未作预防性鞘内注射治疗。6例CNSL复发患者采用生理盐水3~4 ml+氨甲喋呤15 mg+地塞米松5 mg+阿糖胞苷50 mg缓慢鞘内注射,每周2次,至脑脊液检查正常后再巩固2周,以后每次住院化疗再鞘内治疗一次,同时配合合理的全身化疗方案。

2 结果

2.1 本组6例中,3例发生于完全缓解期,确诊CNSL后复查骨髓仍处于完全缓解状态,另3例发生于白血病复发时。发生CNSL的时间:最早发生于完全缓解(CR)后6个月,最迟为CR后33个月,中位数为14个月。

2.2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①临床表现:头痛、头晕、呕吐3例,视物不清及失明1例,脊背疼痛及运动障碍2例,肢体偏瘫1例;②实验室检查:均行脑脊液检查,83.3%(5/6)有异常; 1例做CT正常,但头颅MRI示多发浸润性改变(当时排除感染等),见表1。

2.3 预后 6例中1例同时伴白血病骨髓复发放弃治疗失访,2例死于骨髓复发,1例死于CNSL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2例第1次发现脑脊液异常1周内给予两次鞘内注射后检查脑脊液恢复正常,同时复查骨髓仍处于完全缓解期(原始粒细胞占小于3%),目前仍在治疗观察中。

3 讨论

CNSL是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进入侵犯脑膜、脑神经、脑组织、脊髓等神经系统引起或未引起神经系统病理生理改变的总称。发生CNSL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绝大多数化疗药物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即使透过也很难达到杀伤白血病细胞所需的有效浓度,因此,中枢神经系统成为白血病细胞的“庇护所”。另一方面,动物试验证明,鼠急性白血病模型经化疗完全缓解者CNSL发病率显著高于未行化疗或化疗后未缓解者,认为化疗缓解者发病率高除与动物存活期延长有关外,可能化疗药物还选择地改变一些细胞的生物化学特性,使之容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也是发生CNSL的原因。当中枢神经系统中白血病细胞增殖达到一定数量即会引起病理生理改变,出现神经系统临床表现。

CNSL可发生于急性白血病的各期,但CR多见,本组6例均发生在急性白血病治疗CR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与原发病的表现相混淆,单靠临床表现不易诊断,这是引起误诊的原因。早期的研究报告显示,CNSL易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而ANLL发生CNSL者较少,所以对ANLL患者多不主张进行常规CNSL预防。近年来随着急性白血病治疗方法的改进,CR明显提高,生存期显著延长,ANLL合并CNSL的病例报告越来越多,多认为M4、M5型ANLL合并CNSL的机会较多,而M2a少见,从本组资料看,M2a经治疗达CR后发生CNSL的机会高达5.04%,尤其是CR后6个月至24个月之间为高发期,本组6例中5例发生在此时间段,其中3例确诊CNSL时,骨髓仍处于CR。分析临床资料,初诊时高白细胞者,发生CNSL机会较多。所以笔者认为对于ANLL患者,尤其初诊时白细胞较高的高危患者,应进行必要的CNSL预防,确诊后立即腰穿检查并进行鞘内注射氨甲喋呤、阿糖胞苷等化疗药物,在巩固及强化治疗过程中定期做脑脊液检查并鞘内注射预防性治疗,一旦出现神经系统表现,应考虑到发生CNSL的可能,及时检查与治疗,这样才能减少CNSL的发生率,减少急性白血病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庄世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42例临床分析.福建医药杂志,2007,29(4):36-46.

[2] Peterson BA,Brunning RD,Bloomfield CD,et al.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volvement in acute nonlym phocytic leukemi Aprosa.pective of adults in remi ssion.Am J Med,2004,83:464-470.

第3篇:神经病学数学范文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Clinical Analysis of Infec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the Formation of Intra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ZHENG Chan-xin,WANG Da-cheng,WANG Zhu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Neurology,The nin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Beihai People's Hospital,Beihai 536000,Gu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infectious disease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To understand the propor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s with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Methods All the 60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in our hospital with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CNS infectious diseases were analyzed from Oct.2012 to Mar.2015 retrospectively.Results ①the main sources of CNS infectious diseases:47 cases of viral encephalitis/meningitis,6 purulent meningitis,5 tuberculous meningitis and 2 fungal meningitis.②The ratio of male and female was 2:1 and the mean onset age was(42.15±16.83)years,14 to 60 years old accounted 86.7%.3.CSF glucose,chlorine differences in viral and non-viral CNS infectious case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4.The MRV showed total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positive cases were 5/60 cases(8.3%).Conclusion Virus were the main causes of CNS infectious diseases.Male patients were more vulnerable to infectious diseases than female S infectious disease tend to occur in people under the age of 60.The differences of CSF glucose and chlorine between viral and non-viral CNS infections are significant.We need pay attention that a small number of CNS infectious cases may cause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Key words: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us diseases;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是最为严重的感染之一,病死率极高。概括而言可分为细菌性感染、结核性感染、真菌性感染及病毒性感染。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容易继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加重颅高压,导致病情恶化[1]。真菌性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依赖病原菌的检出[2]。目前CNS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率仍很低,因此国内大部分病例仍为临床诊断[3]。如何在尚无病原学依据的情况下,能根据临床特点、脑脊液结果,影像学检查等作出正确诊断以便及时治疗、改善预后是临床工作者的首要任务[6]。本研究探讨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比例及特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5年3月在北海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等)的患者60例。

1.2方法 根据诊断标准,对病历进行回顾性再诊断,对符合诊断标准的病历进行列表调查,对病例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改变和头颅MRI,头颅MRV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数据录入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方差不齐时用校正t检验。以P=0.05为检验标准。

2 结果

2.1 CNS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构成 回顾性调查60例CNS感染病例中病毒性脑炎/脑膜炎47例(占78.3%),细菌性脑膜炎6例(占10%),结核性脑膜炎5例(占8.3%),真菌性脑膜炎2例(这2例均为脑脊液培养出新型隐球菌)(占3.3%)。

2.2性别及年龄分布:60例CNS感染病例中男性占40例(66.7%),女性占20例(33.3%),男女比例为2∶1。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2.15±16.83)岁,14~80岁,其中14~60岁人数占86.7%,>60岁颅内感染病例仅占13.3%。

2.3脑脊液检测结果 分析60例CNS感染病例脑脊液常规、生化结果显示47例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糖均值为(3.62±0.87)mmol/L,氯均值为(123.71±8.00)mmol/L,11例非病毒性中枢神经性感染患者的脑脊液糖均值为(1.76±0.87)mmol/L,氯均值为,(111.22±7.87)mmol/L,病毒性和非病毒性CNS病例的脑脊液糖、氯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1。

2.4头颅MRV检查结果 6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中有5例头颅MRV提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比例为8.3%。这5例CVST中有3例是病毒性脑炎/脑膜炎,1例是细菌性脑膜炎,1例是结核性脑膜炎。

3 讨论

我们的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病毒性感染多见,占78.3%,居首位,与既往的报道相近[5]。我们的调查提示CNS感染易感病人以14~60岁居多,占86.7%,因为14岁以下儿童在当地医院儿科诊治,故

参考文献:

[1]史丽娜,张娜,成江,等.颅内感染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930-931.

[2]郭爱华,胡学强.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101例临床特点及诊断[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445-447.

[3]董静静,彭晓音,朱汝南,等.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3.

[4]孔忠顺,陈希琛,马丽萍,等.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鉴别[J].中国防痨杂志,2011;33:145-148.

[5]杨丽萍,王立文.首都儿科研究所1997―2006年住院患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924-926.

[6]郑慧娟,裘云庆,朱佩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31例临床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6,24:190-191.

[7]严波,张家堂,赵威等.病毒性脑炎124例脑脊液分析[J].医学院学报,2014,35:430-432.

[8]王佳伟,宋兆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脑脊液检查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87-91.

第4篇:神经病学数学范文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从而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由于DVT可继发致命的肺栓塞、脑栓塞及远期的深静脉功能不全,被公认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1]。据报道,普通外科手术DVT发生率为25%[2],而亚洲人骨科术后DVT发生率为10%~63%[3]。近年来,由于对静脉血栓栓塞(VTE)关注的增加,临床报道的病例数量也在上升。

我科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8例,采用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联合治疗及采用溶栓导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98例患者中,男54例,女44例,年龄16~90岁。骨折部位:股骨干骨折35例,股骨颈骨折22例,髌骨骨折18例,胫腓骨骨折23例,其中多发性骨折和复合伤病例占5%。住院7~22 d,平均15.6 d。行全髋关节置换术36例,半髋关节置换术56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2例。术后住院期间,2例在术后7~10 d内出患肢肿胀、疼痛及腓肠肌压痛等症状,经B超检查或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为下肢DVT,经抬高患肢并制动、应用气压泵、行抗凝、融栓等治疗,患者痊愈出院。本组术后均未发生肺栓塞。

1.2 临床相关危险因素 收集临床相关危险因素12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手术时间、麻醉方式、卧床时间、抗凝药使用情况、术后双下肢功能锻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各项指标先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4 护理

1.4.1 心理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因其病程长,治疗费用高,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显著等原因,患者易产生悲观、失望等心理,情绪易激怒、沮丧,不配合医生治疗,良好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护士应多给予患者鼓励,经常给患者讲解成功恢复的病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护士首先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与患者多交流沟通,向其详细讲解如何配合治疗,及时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使其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规律,争取早日康复。

1.4.2 饮食指导 讲解饮食与DVT形成的关系,鼓励患者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促进伤口愈合。避免使用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酸奶酪、蛋黄、红花油、大豆油、鱼肝油、海藻类、绿叶蔬菜等,以免影响抗凝药物的作用。指导患者每天行腹部环形按摩,多食粗纤维食物、蔬菜水果,保证每天饮水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以免便秘时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嘱患者禁止吸烟,防止烟中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痉挛。

1.4.3 溶栓治疗的护理 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因静脉壁损伤也是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应选择静脉留置针输液。溶栓期间应加强巡视,以防药液漏至皮下。严密观察有无药物迟发过敏反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血尿、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黏膜出现出血点、黑便等,应定期监测凝血时间。溶栓治疗过程中随时有可能栓子脱落而引起肺栓塞,一旦出现此并发症,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护士在溶栓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无胸闷、气促、胸痛、咯血等症状,如患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及心电监测,并与医生一起参加抢救。随时注意意识及瞳孔变化,警惕脑出血的发生。

1.4.4 药物预防措施 遵医嘱术后4~6 h开始为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可赛或速碧林)常规剂量的一半,次日增加至常规剂量,1次/d,连续7~10 d。用药期间严密观察患者肢体的肿胀程度、肤色、感觉、浅静脉充盈情况,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时难以判断肢体是否存在肿胀,可用皮尺测量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并进行两侧对比,以了解肿胀情况。在抗凝治疗期间最常见并发症为出血,要注意调控补液速度,监测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等指标,注意观察有无牙龈、鼻、手术切口、泌尿系统、消化道、注射部位出血情况。

1.4.5 早期功能锻炼 术后6 h后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舒缩活动,尤其要加强腓肠肌舒缩运动。方法:将小腿伸直用力崩紧,维持5~10 min后放松,反复进行。次日协助患者作踝、膝关节的被动、主动屈伸活动,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相结合,主动锻炼逐步代替被动锻炼。伤后1~2周指导患者练习患肢股四头肌的等长舒缩,每次5~20 min,每天多次,以不疲劳为主。根据手术情况尽早下地活动,以促进静脉回流。

1.4.6 康复护理及指导 康复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症状、促进血管再通、消除诱发血栓形成的各种危险因素。患者要经常采用直立,避免血容量降低;足量饮水,保证合理的血容量;预防便秘,避免腹内压升高;禁止在血栓形成的肢体进行静脉输液;禁止在血栓不稳定的肢体进行脉动压力治疗和深部按摩;治疗时严密观察肢体皮肤色泽和肿胀情况,以判断效果。

2 结果

本组98病例中,基本治愈77例,有效21例,无无效病例。基本治愈77例中,达到临床治愈时间为7~28 d,平均17.5 d,2例有出血症状。

3 小结

下肢DVT是骨科大手术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国内研究表明其发生率与国外报道接近[4]。护理既是关怀照顾的专业实践,也有真诚服务的理念和责任,应不断探索挖掘其潜能。通过分析本组病例表明,系统的护理干预,使患者掌握疾病知识,消除抑郁、焦虑心理,稳定情绪,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可减少DVT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郑成胜,郑成胜.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42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6):578579.

[2] HEIT J A.RISK factors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ClinChestMed,2003,24(1):112.

第5篇:神经病学数学范文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中图分类号】R65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401-0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病。此病可后遗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瘀滞性溃疡等,严重损害劳动人民健康。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

1.1 静脉血流滞缓 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他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

1.2 静脉壁的损伤 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产生静脉血栓形成。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2]。

1.3血液高凝状态 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高凝状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剂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脾切除术后由于血小板骤然增加,可增加血液凝固性,烧伤或严重脱水使血液浓缩,也可增加血液凝固性。晚期癌肿如肺癌、胰腺癌,其他如卵巢、前列腺、胃或结肠癌,当癌细胞破坏组织同时,常释放许多物质,如粘蛋白凝血活素等,某些酶的活性增高,也可使血凝固孕药,可降低抗凝血酶Ⅲ的水平,从而增加血液的凝固度。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3]。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2.1 症状 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

2.2 体征 体检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患肢肿胀。肿胀的发展程度,须依据每天用卷带尺精确的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才可靠,单纯依靠肉眼观察是不可靠的。这一体征对确诊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价值,小腿肿胀严重时,常致组织张力增高;②压痛。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因此,下肢应检查小腿肌肉、窝、内收肌管及腹股沟下方股静脉;③Homans征。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小腿深静脉血栓时,Homans征常为阳性。这是由于腓肠肌及比目鱼肌被动伸长时,刺激小腿血全静脉而引起;④浅静脉曲张。深静脉阻塞可引起浅静脉压升高,发病1、2周后可见浅静脉曲张。

2.3 检查 对诊断有困难的静脉血栓形成,可选用下列检查以资确诊。①上行性静脉造影

:可了解血栓的部位和范围。病人仰卧,取半直立位,头端高30-45º;。先在踝部扎一橡皮管止血带压迫浅静脉。用12号穿刺针直接经皮穿刺入足背浅静脉,在一分钟内注入40%泛影葡胺80-100ml,在电视屏幕引导下,先摄小腿部X片,再摄大腿及骨盆部X片。注射造影剂后,再快速注入生理盐水,以冲洗静脉管腔,减少造影剂刺激,防止浅静脉炎发生。②造影X线片:常显示静脉内球状或蜿蜒状充盈缺损,或静脉主干不显影,远侧静脉有扩张,附近有丰富的侧支静脉,均提示静脉内有血栓形成。静脉压测量用盛满生理盐水的玻璃测量器连续针头,穿刺足或踝部浅静脉或手臂浅静脉,测得静脉压。其数值需与健侧静脉压对照。这种检查用于病变早期侧支血管建立之前,才有诊断价值。③血管无损伤性检查法:近年来对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查法有很大进展,采用血管无损伤性检查法,包括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超声波检查、电阻抗体积描记法等。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对检查小腿深静脉血栓较敏感,超声波检查对检查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最有价值。如采用上述两种检查法,诊断尚难明确,仍需作静脉造影。

3 讨论

综合上述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原因。单一因素尚不能独立致病,常常是两个或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例如产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高,即是综合因素所致。产后子宫内胎盘剥离能在短期内迅速止血,不致发生产后大出血,与血液的高凝状态有密切关系。妊娠时胎盘产生大量雌激素,足月时达最高峰,其雌三醇的量可增加到非孕时的1000倍。雌激素促进肝脏产生各种凝血因子,同时妊娠末期体内纤维蛋白原也大量增加,致使血液呈高凝状态,产后再加卧床休息,使下肢血流滞缓,从而有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倾向。单纯血流滞缓不足以产生本病,有时伴有血管壁的损伤,如直接损伤、慢性疾病或远处组织损伤,产生白细胞趋向性因子,使白细胞移向血管壁。同样,内皮细胞层出现裂隙,基底膜的内膜下胶的显露,均可使血小板移向血管内膜,导致凝集过程的发生[4]。同时,至今尚无一种无损伤检查法可完全替代传统的静脉造影。不断探索和完善无损伤检查法,乃是今后努力的方向[5]。

参考文献

[1]肖红卫,王素伟.骨科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 2010,23(8):3046-3048.

[2]邱贵兴,戴戎,杨庆铭,等.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J].中国医刊,2006.41(1):31-35.

[3]GeertsWH,Pineo GF,Heit JA,et al.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the seventh ACCP conference on 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py [J].Chest,2004, 126:338-400.

第6篇:神经病学数学范文

作者:鲍亚丽,杨爱云,赵红霞

【关键词】 白血病

【关键词】 椎管, 化疗; 中枢神经 ,白血病; 护理

1临床资料

我院200101/200312行椎管内注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者60(男38,女22)例,年龄25~72(平均46.8)岁.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 18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42例(ALL).取生理盐水10 mL,用10 mL无菌注射器吸出2~4 mL,然后与氟美松5~10 mg,氨甲喋呤10 mg或阿糖胞苷50 mg配成药液待用;患者取侧卧位,头和双下肢屈曲,在腰3~4或腰4~5椎体间,用硬脊膜外穿刺针行穿刺术;放脑脊液前先测脑脊液压力,然后收集脑脊液4~6 mL(与注入药液等量)送检;将针芯插入,取配好药液的注射器,排尽空气,拔出针芯,接上注射器,缓慢向椎管内注药,边注药边稀释(即注射1 mL药液,缓慢回抽0.5 mL脑脊液,由此类推);注药完毕,插上针芯,拔出穿刺针,针眼处碘酒消毒,无菌敷料覆盖,胶布固定.去枕平卧6 h.本组60例病人均未发生并发症,应用椎管内注药治疗1~2 wk后,每周行2次椎管内注药.多数病例头痛、恶心、呕吐、颅神经麻痹等症状消失;6~8 wk后,脑脊液恢复正常,白血病细胞消失.

2护理

白血病患者多数有恐惧、悲观及绝望心理,护士要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情感,解除抑郁心理,提高免疫机能[1];病房每日用1:200金星消毒液擦拭室内用具及地面,早晚用紫外线照射2次,40 min/次,并开窗通风,严格限制探视,严防交叉感染[2];做好皮肤粘膜的护理,向患者做好卫生宣教;椎管内注药后患者需去枕平卧6 h,以防引起低压性头痛或其他并发症,每15~30 min巡视一次,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3],当患者出现头痛、呕吐、心慌、呼吸困难等,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 同时要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治疗期间每周定期查血象;严格无菌操作,以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皮肤感染的发生.本组60例患者椎管内注药后无一例继发感染.

【参考文献】

[1] 黄颖,任军,潘伯荣. 晚期癌症患者100例的心理康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7):1553.

第7篇:神经病学数学范文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1(b)-018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shuxuetong injection in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uropathy. Methods 100 cases of patients which selected from Mingci Cardiovascular Hosptical between April 2014 and November 2016,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5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treatment of methycobal and vitamin B,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intravenous drip of shuxuetonginjection, and the treatment course was 14 d.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rough clinical symptoms、signs、electromyography.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symptom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Shuxuetong injection; 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是糖尿病最常的并发症之一,其症状主要呈呈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感觉异常有麻木、发热、触电样等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上,患者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感觉障碍严重的病例可出现下肢关节病及溃疡。痛呈刺痛、灼痛、钻凿痛,有时剧疼如截肢痛呈昼轻夜重。有时有触觉过敏。当运动神经累及时,肌力常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晚期有营养不良性肌萎缩。周围神经病变可双侧,可单侧,可对称,可不对称,但以双侧对称性者多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体征方面有:跟腱反射、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震动觉减弱或消失;位置觉减弱或消失等。该文主要分析从2014年4月―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00例,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2016年11月住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满足以下条件:①肢体感觉障碍:出现四肢末端麻木、发热、刺痛、蚁感、手套袜套样改变、触电样等症状。②跟腱反射、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震动觉减弱或消失;位置觉减弱或消失;触觉和温度觉减低等体征。③肌电图提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④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周围神经病变。⑤治疗前血糖控制相对稳定,空腹血糖≤9 mmol/L,餐后2 h血糖≤11 mmol/L。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治疗组(50例)对照治疗组(50例)2组。对照组治疗组:弥可保、维生素B族治疗;实验治疗组:在对照治疗组基础上另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治疗组,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8~78岁,平均(61.50±5.38)岁,病程1~22年,其中26例合并冠心病,19例合并高血压,11例合并肾功不全。实验治疗组,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47~79岁,平均(61.47±6.24)岁,病程2~22年。其中26例合并冠心病,20例合并高血压,10例合并肾功不全。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病程及既往史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治疗组给予弥可保、维生素B族常规治疗,实验治疗组在对照治疗组基础上另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0.9%生理盐水250 mL,1次/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变化:①症状、体征的变化;②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程度显效:肢体麻木、发热、刺痛等不适症状基本消失;跟腱、膝腱反射,位置觉、震动觉、触觉、温度觉等体征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和体征减轻。无效:症状、体征变化不明显。②肌电图变化显效: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 m/s或恢复正常。有效: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比较

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76%;对照组总有效率40%。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 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前后肌电图的变化

3 讨论

疏血通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主要成分为水蛭、地龙。药理研究[1]发现水蛭中含有水蛭素肝素和抗血栓素等。水蛭中水蛭素为凝血酶特效抑制剂,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具有抗血凝作用,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水蛭素具有溶栓作用;水蛭素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溶解凝血酶所致的血栓的作用;水蛭素能抑制凝血酶同血小板Y合,促进凝血酶与血小板解离,抑制血小板受凝血酶刺激的释放和由凝血酶诱导的反应;水蛭素可使血液粘度降低;水蛭素能使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降低,可见胆固醇结晶减少;水蛭素有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的作用;水蛭素改善局部血流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地龙通经活络,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经络阻滞,血脉不畅,有效成分为蚓激酶,具有纤溶活性的多酶成份[2],具有抗凝血和抗血栓以及溶解纤维蛋白原作用[3]。水蛭配地龙具有抗凝、溶栓、改善微循环等多种作用[4]。该研究表明:实验治疗组经疏血通治疗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明显提高;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

综上所述,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前提下,疏血通注射液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一种有效的中药制剂,值得临床工作中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雪涛,段志强,高晶,等.水蛭素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03,16(1):38.

[2] 徐庆员.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33(10):277-278

[3] 李跃红,谢莹.疏血通联合氟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12):2319

第8篇:神经病学数学范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医学生;神经病学教学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78-02

神经病学是一门既复杂又抽象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枯燥、难以理解及记忆的概念,需要有很强的归纳、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学生们普遍反映很难。少数民族医学生由于地域差异等影响存在理论基础相对簿弱、学习能力、汉语理解能力等参差不齐的特点,在临床教学中存在一定难度。针对该实际情况,在五年制母语非汉语少数民族医学生神经病学教学过程中,根据他们的特点,我们对母语非汉语少数民族医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掌握少数民族医学生的特点

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落后状态是众所周知的,这种特定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历史原因,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铸造了少数民族地区与国内发达地区大学生差异较大的特质[1]。经多年带教后感触较深的就是:①少数民族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知识面狭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单一固化,缺乏创新精神,尤其在思维能力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学习中,基础知识与临床专业知识的联系、临床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应用、临床思维和鉴别诊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相对表现出在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方面的欠缺。②母语与汉语在学习及人际交往中的思维、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障碍。少数民族医学生反应虽然大多数时候都能比较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思维,但有时对一些较复杂的思维要用语言或文字表达时往往感觉难以驾驭。③学习自主性不够、自信心不足、明显的自卑感、封闭等心理特质。表现为学习的主动性不够、胆怯、自卑、自信心不足,尤其是在讨论课、实验课、临床见习和实习的发言、动手实践操作,以及平时的校园人文活动中表现尤为明显。这也将影响其创造性及适应性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2 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帮助少数民族医学生养成科学的临床思维模式,是我们教学工作的核心。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每个病人的情况不尽相同,应该教育学生将一般的理论与具体的实际结合起来,按照辩证法的逻辑思维进行正确的推理和分析,以得出合理的结论。以脑血管病为例,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启发学生思考: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别?什么样的人是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如何进行脑血管病的预防等问题,让学生先发言,展开讨论,最后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和总结,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这样就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为坚实和全面。在讨论疾病的治疗时,教师应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治疗意见,然后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分析为什么该患者适合这种治疗方法,不适合其它治疗方法,充分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 与神经解剖教学相结合

在进行神经病学教学前,必须用最短的时间复习神经解剖,从而为我们学好神经病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神经解剖的方法有传统的(如口授、板书、挂图等)和现代的(如投影、幻灯、录像等),两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可以使我们在短时间内抓住神经解剖的精髓。

针对少数民族医学生的特点,采用传统教学法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路,也有利于课后整理笔记,还可根据需要将解剖实物标本、教学模型等加入到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背诵歌诀、实物、模型等。但缺点是短时间内传达的信息量有限,跟不上时代。多媒体教学法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能力,是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电教媒体结合的产物,如果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穿插板书、挂图等手段,则可以使少数民族医学生更便于理解和掌握。

4 《Flas制作》

兴趣是成才的老师。神经病学是一门枯燥、难以理解及记忆的学科,对于大多数少数民族医学生来说都知难而退,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故采用Flas制作,精彩的MTV,让学生欣赏Flash作品,于是学生对这门课就会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这就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神经系统疾病教学中,如脑血管病的发病原因,采用Flas后可以更生动、更形象,使同学们想象着画面就可以牢记发病原因。如各种异常的姿势步态,采用Flas后可明显提高同学们的记忆,而且不易混淆。这样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5 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首先试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2]。PBL代表高等教育领域。特别是专业教育领域一种重大的、综合的和广泛流行的改革,全世界许多医学院校已经开始实施PBL[3-4]。

临床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神经科学对学生的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要求很高。为了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性,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结合神经病学临床教学特点,采用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辅以多媒体展示、MR、CT片等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思维,使学生通过解答问题、主动看书学习、查阅文献,获得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充分利用影像学等教学手段

做为一名临床医生要看好影像片,除了有扎实的解剖学及影像学基础,还要大量的阅片,才能对疾病得出基本正确的影像诊断。教学中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辨别正常的与异常的影像学资料的表现,并分别分析它们在诊断中的意义。神经病学中最主要的影响资料是头颅CT和MRI,要提前搜集大量典型病例的资料,某些疾病的资料可以达到看一次记一生的效果,同学们在接触到许多CT、MRI资料后,对疾病的诊断认识可以达到新的高度。

7 正确的病史询问和系统的体格检查教学相结合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不能只依靠影像学的检查,基于疾病的复杂性,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故而培养良好的问病史及查体习惯是我们在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询问病史可采用实践演练,学生间建立互动关系,一方扮演医生,一方扮演患者,事先要有设计好的病案,要使询问病史变成真正受学生自己操控的过程。体格检查要做到针对性的查体教学,以往的经验表明,少数民族医学生对于神经系统查体,通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在幻灯、录像等的配合下,应以学生扮演患者,老师详细讲述每一个步骤及每个体征所代表的意义极为重要。

总之,神经内科教学历来是教学工作中的难点,针对少数民族医学生教学十分不易,通过以上几种教学方法结合以后,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要求,使神经病学的教学变得容易起来。

参考文献:

[1] 蒋升、夏宇等.少数民族医学生内科见习教学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9,1(1):50-52.

[2] 吴石佳,陈长庚.PBI.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2):142―143.

第9篇:神经病学数学范文

[关键词] 经皮溃疡缝扎术;下肢深静脉血栓;溃疡

[中图分类号] R5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a)-0069-02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病,随着病情发展至慢性期,引起的静脉阻塞和瓣膜损伤,严重者下肢发生溃疡[1]。下肢溃疡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后遗症之一,最大的特点为经久不愈,故治疗较困难[2]。为探讨经皮溃疡缝扎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溃疡的治疗效果,该院对2008年1月—2012年1月的20例患者行经皮溃疡缝扎术进行治疗,现将相关情况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溃疡的4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男14例,女6例;年龄43~62岁,平均(53.1±4.8)岁;深静脉血栓形成时间2~18年,平均(6.2±1.9)年。对照组中男13例,女7例;年龄42~65岁,平均(53.3±5.1)岁;深静脉血栓形成时间1~17.5年,平均(6.1±2.2)年。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都采取以“药物+物理”为主的一般治疗方式,如使用梯度压力泵、抗凝、扩血管、换药等;同时对研究组的患者行经皮溃疡缝扎术:当创面组织重新生长后,行硬膜外麻,溃疡处经彻底消毒、清洗后,祛除坏死组织。后再次消毒,使用大三角针及7号丝线在溃疡周围行经皮周围常规缝扎,术后给予使用碘伏纱布覆盖缝合处,并加压患肢。术中注意保护溃疡上面的皮岛,术后常规抗炎、制动、换药、穿压力袜。对比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溃疡处经皮氧分压、溃疡愈合时间,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1年内的复发率。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里所有数据均由 SPSS13.0 数据分析软件处理而得,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皮氧分压、溃疡愈合时间

两组治疗前溃疡处经皮氧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溃疡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见表1。

2.2 复发率比较

在随访的1年中研究组复发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小部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后可自行再通,但大多数都会出现后遗症遗留的现象,主要以患肢肿胀、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及溃疡为表现[3]。主要病理机制为血栓机化再通后,但仍伴有深静脉回流的异常,瓣膜破坏血液引起倒流[4]。静脉回流受阻及血液倒流使患者的静脉系统长时间处于淤血和高压状态,使小通支静脉功能不全,并发营养障碍,形成溃疡。而该类患者使用药物治疗的效果多不理想[5]。当小腿腿围增加在3 cm以上时,说明静脉再通或部分已通,此时行血流重建术则无任何意义,且此类患者一旦行手术治疗,会导致肢体肿胀的加重。经皮溃疡周围缝扎术的目的为阻断溃疡周围扩张的浅静脉及交通支,且不影响浅静脉回流。故该院将其运用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溃疡患者的治疗中,与行“物理+药物”的一组进行比较发现,该术的主要治疗作用有以下:①能有效的改善溃疡周围的氧供 该病的发病机制中主要以深静脉的回流异常及血液的倒流两大因素为主。因此,静脉高压在该病的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静脉压的增加使毛细血管的数量、形态、通透性都产生改变,引起局部渗出的增多,并堆积在毛细血管的周围,使组织呈现缺氧状态,加重皮损处营养障碍。故纠正溃疡处的氧供,在对该病的治疗中也显得尤其重要。该组资料内治疗前行手术与未行手术的一组患者溃疡处经皮氧分压分别为(61.31±7.69)mmHg、(60.31±7.06)mmHg,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行手术的一组为(78.59±10.65)mmHg明显高于未行手术的一组的(69.28±10.57)mmHg。②能有效的促进溃疡的愈合 经皮溃疡缝扎术在操作过程中常将病变的血管祛除,阻断了小腿静脉交通支的倒流,使扩张的浅表静脉阻塞,减轻了溃疡周围的淤血状态,使局部的微循环的改善,有效的缩短了溃疡的愈合时间。该组资料内行手术的一组溃疡的愈合时间为(15.38±5.24)d,明显短于未行手术的一组的(20.76±6.07)d。③能有效的减轻复发,该组资料内的所有患者经为期1年的随访,行手术治疗的一组的复发率为5.00%,而未行手术的一组则高达30%。

总之,经皮溃疡缝扎术简单、易操作,能有效的改善溃疡处的氧供,缩短溃疡的愈合时间,减少复发,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 张伟.局麻下高位结扎加经皮缝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1):115.

[2] 王琛,姜剑军,焦德松,等.溃疡周围经皮间断缝扎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3):2120-2121.

[3] 周兴立,陈翠菊,菊郭曙,等.经皮溃疡周围环缝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78-79.

[4] 尹存平,陈翠菊,郭曙光,等.溃疡周围经皮缝扎术治疗下肢反流性静脉性溃疡572例[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3):248-24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