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教育手段范文

传统教育手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教育手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教育手段

第1篇:传统教育手段范文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社交网络分析及信息传播理论在舆情预警方面的示范验证(项目编号:2013CB329606)研究成果。

摘要:本文就招生宣传、教学手段等方面分析传统手段与新媒体手段在高校继续教育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对比两者教学效果,给未来高校继续教育指引方向。

关键词 :继续教育 高等院校 新媒体 传统教学 效果

继续教育是社会发展衍生出来的一种必然的教育形态,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继续教育基本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并借助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开辟了维基百科、MOOCs、微博、微信等平台,这不仅是对传统模式的挑战,也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提高了继续教育在全民中的普及率及接受度。

一、传统手段在高校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1.在高校继续教育招生宣传中的应用

传统高校继续教育在宣传方面主要依赖两个途径,一是高校自身在长期办学中形成的名气与口碑,二是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在官网上的招生简章。

一直以来,口碑传播都是影响人们做出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传统社会中,高校口碑更多依赖于教学实力及教学成果。另外,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招生简章是人们了解学院最直接、最科学的依据。然而,由于缺乏灵活的推广平台等原因,除非学员主动搜索,否则被关注度低,宣传效果差。

2.在高校继续教育教学方法中的应用

传统继续教育方法一般指以函授、夜大学等为主的传统远程教育,这是继续教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而后,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远程教育广播电视频道开始普及。这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做出重大贡献。然而,从教学效果看,这种方式的缺点也显而易见。继续教育市场广阔,但目前还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导致了高校继续教育光鲜表面下严重的师资力量短缺。另一方面,传统函授教育因为工学矛盾等问题,受教育者很难在规定时间内集中学习,而受教育主体的多元性和教学手段的单一性矛盾又导致难以“因材施教”。

3.在高校继续教育教学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一般来说,教学效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从现实来看,受教育主体不仅涉及领域多元,而且能力参差不齐,外加“选择性接触”心理的影响,统一的评估标准难以衡量真实的教学水平。

二、新媒体手段在高校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借助于新媒体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继续教育在传统基础上开辟新平台。新媒体条件下的继续教育模式大致分为几种,分别是以网易公开课为代表的远程教育模式、以维基百科为代表的资源共享模式、以专业网络研修为平台的继续教育模式、以及微信订阅号为代表的移动社交模式以及以知乎和Quara为代表的社交问答模式。这些模式使高校继续教育在招生宣传、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评估三个方面突破原有瓶颈,获得长足发展。

1.在高校继续教育招生宣传中的应用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继续教育招生宣传工作能够利用网络实现病毒式传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平台。以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例,其于2012年5月6日开通官方微博,两年多时间里,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共发表2245条微博,关注2000人,粉丝2437人。微博内容以各类教学的预告、介绍和总结等为主,励志类帖子为辅。同时,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还开办了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用户在关注其公众号后都会收到有关学院介绍及课程内容的推送,并可以通过人性化的互动方式了解具体问题,增强用户黏性和认可度。

2.在高校继续教育教学方法中的应用

传统高校继续教育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及工学矛盾导致的教学碎片性,而新媒体手段在这些方面都能良好应对。在网络环境下,要最大限度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就必须建立一个互动协作的学习型平台,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高校远程教育互动协作平台最大的优点在于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学习。从教学方式上看,现代继续教育强调在线教育,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推出在线开放课程,延续传统面授的真实性,还能突破时空限制。其次,教师可以将资源在平台中分享,学生也可以通过协作提供学习资料,再加上MOOCs等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链接,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资源共享平台。另外,这一平台还重视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是普通单向授课模式难以达到的效果。

3.在高校继续教育教学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现代继续教育在教学效果评估上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依赖网络海量化特性形成综合的终身评估教育体系,其评估的具体模型如图2所示。

从这个平台可以看出,现代高校继续教育的评估体系利用新媒体手段能够实现信息的及时录入、及时对比、及时反馈与动态评估,这不仅是传统评估的网络化延伸,而且创建了针对个人的终身评估体系,打破传统评估模式同质化与单向化缺陷。

三、新媒体手段在继续教育中的优势

1.新媒体运作提高了高校继续教育在社会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高校继续教育在新媒体时代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全民学习理念得以实现。由于新媒体与个人的关系日趋紧密,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的高校继续教育受众广泛;另一方面,由于准入门槛低,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中分享知识,这使得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共享与融合。

2.新媒体技术扩展了高校继续教育的平台和教学方式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提高,高校继续教育从传统线下教育拓展为线上教育,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教育内容的多媒体性。另外,类似于IPV6技术的发展等都在不断开拓继续教育的平台,改善教学效果。

3.新媒体发展前景为高校继续教育的未来提供动力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网络教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未来必将出现更多新技术、新思想,这也必将为学习者们提供更多的数据资源、更便捷的交互体验以及更科学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姝婷.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3

[2]韩勇,徐杰,赵玉宝.新媒体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5):89-91

[3 ]杨玉兰.浅析继续教育的效果评估[J ] .国防科工委继续工程教育,1992(4):41-42

[4]李剑平.继续教育被指成为高校“钱袋子”[N].中国青年报,2013-09-23(11)

[ 5 ]赵萍.继续教育的评估难题及其解决对策[ E B /O L ] . ( 2 0 11-0 4- 0 9)[2014-12-15]ht tp://w wjxw wh.blog.16 3.c om/ blog /static/24951852011394121527/

第2篇:传统教育手段范文

一、着眼学生实际水平――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设计和教学要求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过高或过低的教学目标,不仅不会对教学有好处,还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造成伤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授课需要辅以适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对不同的课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比如,在讲解初一整式的加减一章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就应该以传统教学手段为主,通过教师在黑板板演,强调做题步骤,辅以学生练习,来达到教学目的。但是对于几何问题通常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印象深刻,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才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才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了解学生心理特点――遵循中学生心理和思维发展规律,做好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在完成了由小学向中学的过渡以后,思维方式已经开始从形式逻辑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上,必须充分适应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直接面对学生,教师通过自己的口头语言、形体语言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举止、风度、修养来以身示教,在行为修养、为人处事方面感化和影响学生。然而,教师的讲授太多、甚至单一地使用讲授方法,就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乏味感和空洞感。这时就需要多媒体技术的帮助,借助多媒体,通过鲜艳、形象的图象、动画,把生动的内容展现给学生, 他们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中学生求新和好奇的心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风趣、生动的传统教学方式再配以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接受知识、理解知识真正构造出一种即具有演示性、启发性和亲近感的学习环境,会在心理上同时满足青年学生的各方面要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相互融合要主次清晰――传统教学手段为主,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辅

我们在说的“教学”,是先教再学,教是为了更好的学,在教学中,将讲授,板演,粉笔仍然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手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讲授不再是简单的教师讲学生听,更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传统的重点讲授为主,多媒体为辅,穿插于其中。这对于新的理论性较强,如《二次函数》一节,讲授尤为重要,在讲授“数形结合”思想的例子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来,整个过程要有类比思维的详述,这样学生才能迅速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3篇:传统教育手段范文

整合的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教育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制作课件、动手演示、课后评价等手段,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但如果过多依赖多媒体,也会剥夺学生的主动性,出现“机灌”现象。所以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整合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其主动性,是必须遵循的原则。

2.探究性原则

探究式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一条有效途径。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索,掌握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从中找到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和知识结构。探究性教学要求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它是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整合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使两者的结合不会走入死胡同、不至于僵化的必要保证。

3.互补性原则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并不意味着对于传统教学手段的否定。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板书呈现演算过程,内容前后连贯,学生有反复思考的余地。单靠电脑屏幕一闪而过,学生难以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因此,二者应该相互补充,共同完善课堂教学。

整合的方法

1.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数学最大的特点便是极具抽象性。抽象性可以说是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数学中原本抽象、复杂、难以理解的数学公式、定理、函数等,以图形、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加深认识。

2.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

多媒体技术可以采用图形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将原本静止、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动画模拟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例如,三角函数与其图像的关系,圆与椭圆的关系,方程、不等式与有关函数图像的关系,锥体与柱体的关系等,都可以通过动画模拟,使得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以生动地表现出来。

3.保证传统教学的应有地位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整合,一方面是将传统教学中难以展现、难以传达的信息和内容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传达出来;另一方面,有些基本公式的演算和具体的推理过程,需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仍应该保留传统板书的地位。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感性和意志的表达等,也是多媒体所无法实现的,也应该在整合中适当保留。

整合的运用

第4篇:传统教育手段范文

摘要:生态化外语教学是指将外语课堂看作一个统一的、能动的、可变的系统,教师与学生都被看做发展中的人,教学活动正是这些关系之间有意识的互动。生态外语课堂教学正在不断发展之中,对实际课堂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从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在高中构建生态化英语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学 生态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落实,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新式的课堂教学内容已经越来越受到我们的重视。高中英语作为基础英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英语学习过程必要的阶段。生态化外语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的协调平衡发展,为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一、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通过在实习过程中对高中外语课堂的观察,以及课下对教师学生的访谈,得出以下几点:

(1)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高中外语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输入。教学活动与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黑板上写得满满当当,学生只是机械般地抄着笔记。课堂活动多为简单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互动,教学效果较差。

(2)授课内容匮乏。

高中外语教学内容的依托是教材,教师作为授课的主体,仅仅局限于教材本身的内容,更有甚者会将教材的听力、口语等活动直接跳过。所以,现今高中英语课堂的主要内容形成了“四讲”,即:讲课文,讲语法,讲练习,讲考试卷子。教师授课内容活动单调乏味。

(3)多媒体教学设备成为摆设。虽然多媒体教学设施在我国很多学校得到普及应用,但在中学校园内,多媒体教学设备却被搁置一边,仅在公开课或教学评比中才会使用,使用率相对较低。而教师教学活动依旧是借助黑板与粉笔。许多教师认为制作多媒体课件耗时耗力,且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授课及听课效果不佳。即使有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使用多媒体设备,但是课件质量参差不齐。

(4)评价方法单一。针对教学活动的评价,高中英语教学多采用各式各样的考试,包括随堂考、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对教师的评价,许多学校的评教活动也只是走走过场,并没有实际效果。

(5)学生分级严重。现在许多高中学校实行重点班和普通班制度。学校将较好的教师队伍,教学设备资源等分配给重点班,而对普通班则多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即使在同一个班级内,某些教师也会以学生成绩好坏来评判学生的好坏,将学生分级,区别对待。这种做法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二、在高中构建生态化英语课堂的策略内容

构建生态化高中英语课堂,要将英语课堂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生态主体之间、生态主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一个和谐、平衡的动态环境,且动态环境形成良好可持续发展。所以,构建生态化高中英语课堂,需要协调这个动态环境中的各个因素的关系与发展。

(1)教学观念生态化

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要确定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培养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的素养。确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与教师的作用并不存在矛盾,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相互信赖,这就要求老师要相信学生有能力掌握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相信学生有能力利用所学去尝试与实践;同时,也要求学生相信老师有坚实的业务水平以及较高的文化素质。师生合作关系的内容不仅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而且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这样才能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这样才能完成教学活动,达到教学活动的培养目标。

(2)教学环境生态化

教学环境主要分为课堂的外部环境和语言学习环境两方面。课堂外部环境是指教师的墙壁颜色、光线、温度,以及教师内部装饰、桌椅安排等因素。这些因素很大一部分在学校建设初始已经固定,所以我们可以做的是优化外语课堂教室的环境。在教师墙壁上粘贴英语名人名言,在板报上开设英语专区,介绍外国的历史发展、自然风景、风俗习惯等。在教室墙角设置小书柜,陈列各种英语书籍、杂志、报纸等。也可利用校园广播等播放英文歌曲,加深学生的外语感受氛围。在教室教学设备使用方面,录音机、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已成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得力助手。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教师要学会适当、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教与学提供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

(3)教学方法生态化

第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相对传统教学,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语言学习环境,使学习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到更多的目的语材料。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安排要符合学习者心理、认知、习得等方面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取向,为学生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轻松活跃的语言学习环境。第三,注重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在学生掌握基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相互合作,这种模式强化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式,对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从根本上增强了学习者的自信心。第四,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外语学习水平以及客观的教学环境,对教材内容活动进行选择、增加、删除等。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教材评价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4)教学评价生态化

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评价方法,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过程评价注重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发展,以此来评定教学活动的优缺点,为教学活动整体评价打下基础。过程评价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发展潜能,不仅注重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重视对学生情感行为能力的评价,同时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结果评价注重学生学习后取得的学习效果及测试成绩。结果评价反映教学活动的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因此,过程评价法与结果评价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我们要合理使用评价方法,在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以及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培养的基础上,完成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提升。

三、结语

通过构建生态化外语教学课堂,为师生创造出一个和谐、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有所学,乐有所得,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生态化外语教学不仅符合教育发展的方向,更是外语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刘道义. 中小学英语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和建议[J]. 课程・教材・教法,2009(2).

第5篇:传统教育手段范文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支撑

1.1信息技术对课程内容的有效支撑

1.1.1 信息技术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并不完全代表课程,必须着力校本开发,网络资源浩瀚无边,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可以突破书本有限的知识,可以用各种相关资源丰富孤立的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如数学史,数学家,数学应用等。又如:艺术中的数学,商标设计与几何图形等等。极大地丰富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理念与开拓创新精神。如何在广袤的信息海洋中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资源,如何合理地将资源重组为已用,这无疑可以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

1.1.2信息技术对知识结构的整合优化

高中数学的各章节形成了知识结构的纵横体系,每章讲完后都要进行知识总结。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只能将知识罗列起来,形成线性结构,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只须用powerpoint即可变为多媒化的超级链接结构形式,按照网状结构非线性地整合全章知识。高中数学新课程是以模块和专题的形式呈现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联系,向量与三角、几何与代数的联系等等。讲解某一内容时,可跳转到和该内容相关的任何知识点或网络架构,把不同阶段的数学知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1.2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的有效支撑,可喜的释解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困境

1.2.1使抽象静止的教材内容形象直观的动起来,有效分解和突破难点

传统的教学中,数学知识的难点、重点主要靠教师讲解、启发、分析,学生理解的程度如何,关键看个人能力,而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传统教学手段很难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运用建构主义思想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和媒体的互动,有效分解和突破教学难点,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理解数学知识的平台,借助先进的数学软件,使学生一动就清楚明白,一看就豁然开朗。从感觉到理解,从意会到表达,从抽象到具体,从猜想到证明,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利用先进的数学CAI软件可以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使学生理解更深刻。

1.2.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解放教师的繁重艰施,更多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在实际教学中更多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特点,我们在考虑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时,重点应研究四个方面:①科学安排一节课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②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③精心设计安排练习;④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认识活动,如操作、观察、测量、画图、解题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而电教手段的应用,可以节约传统的板书、画图等的时间,从时间上使有限的课堂40分钟"变长"了,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一些优秀的计算机软件,如《几何画板》、函数作图器等等,利用这些软件提供的平台对高中数学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可以极大的解放教师的繁重艰施,其效果也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个案:讲授幂函数一节时,采用了《几何画板》教学的尝试。由于幂函数图象错综复杂,有11种之多,传统的讲授要列表作图再归纳,费时费力。而《几何画板》软件画图简易,方便快捷。首先,提出教学目标,第一阶段是根据幂函数y=xα,指数的不同取值归纳出幂函数的图象种类,第二阶段是归纳幂函数性质。笔者只要键入不同的α值,图象立刻出现,一时间学生的兴致非常高涨。很快有同学发现指数取奇偶数、指数取正负数时图象均是不同类型,接着,又有同学发现指数取小数(分数)对图象的影响等等。学生通过自已的探索,并观察思考,印象深刻,回味久远,教师只要稍加引导便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传授知识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与学生一同学习的合作者。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对实际课堂教学的某种短绌

2.1信息技术本身对数学学科的教学存有天生的不足与普及化的瓶颈。

数学的综合解题教学无疑要突出理性抽象思维,要暴露思考和探索的过程,要展现逻辑推理、转化代换等解题技能机巧,可不断切换和闪现的媒体屏幕显然会存在着她天生的不足,这一点还得依托于传统教学导疑启发、手写板画、凝注沉思的方式方法,而且多媒体信息系统的配置规格和专业应用软件在课件制作、演示操作、针对性和兼容性上的人性化工具化程度都给信息技术在实际数学课堂中的普及实施带来一定的制约瓶颈。因此信息技术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必须有高度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功力本领和开拓进取精神作为课程目标实施的前提保障。

2.2部分教学课件等同于“电子读物”,完全代替了教师的教学。

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利用教学课件后,往往教师将许多东西都呈现给了学生,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容量大,其实是课件演示完全代替了教师的教学。更有甚者,只是利用课件代替大量板书,仍使用“满堂灌”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大量繁杂的知识,没有真正实现记忆过程,繁荣之后呈现出比传统教学还差的教学效果。

2.3部分教学课件展示了完美的教学内容,却无意识地制约了学生的想象。

课件中优美的画面为学生优化了视觉环境;课件中完美的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师水平的高深;课件整体设计的和谐让人感觉是一种享受,可这些完美教学内容甚至是科学严谨的结果,在40分钟内快速展现于学生眼前,将会严重制约学生的想象,违背新课程的主干非线性原则,限制住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完全陷入无条件接受的漩涡,仅将教学内容记忆为定式。这不是完全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吗?

三、现代教育技术是新课程目标体系有效实施的必然结晶

第6篇:传统教育手段范文

孙和平

中国文化精神的结构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原则等,是中国文化机制最核心的部分,而中国的文化机制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教育的内在机制。所以,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必须将其置于中国文化的整体框架之中,才能充分认识其规律和内涵。从文化生态入手审视古代传统教育,不仅可以更为准确而深刻地把握其传统生成、发展的文化背景、原因及趋势,也对当前我们实现传统教育现代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古代传统教育中,教育目的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受中国文化精神生态的滋养最深,唯有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出发,才能深刻理解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概有“明伦”说、“成人”说等,而这些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精神在传统教育中的折射。

“诗书教化,所以明人伦也。”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明人伦,即使人明了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之意。孟子认为,人伦有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古代传统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使人懂得五伦、懂得那个时代做人做事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促使大家

成为遵纪守“伦”的社会成员,促进社会的和谐。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去分析。“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和价值取向无疑受到中国文化精神特别是伦理精神的深刻影响。

中国古代社会系统框架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系统体系,所以,在本质上决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以此为出发点形成了宗法专制的社会结构,而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正是理解传统教育中的教育目标的关钮。

因此,正是在这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体的自我、全面发展,不是对自由、平等、民主与人权的追求,个体也不是为了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而有价值和意义,而是为了封建伦理纲常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的培养更多体现在伦理道德培养上。集中在等级、专制、集权等服从大一统价值观念,强调群体价值,这也是与中国文化的宗法集体主义和伦理类型相契合的。在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的伦理型文化环境中,传统教育中突出“明人伦”,则为顺理成辛之事。“成人”说,即立足于“人”的成长,是中国古代关于传统教育目的叉一重要论述。百家争鸣时代,儒家以培养“君子”、“圣贤”为目标,道家以培养“真人”、“圣人”、“仙人”为弟子标准,佛家以培养“菩萨”、“佛”这样高境界的人为教育目标;这些都共同揭示了当时传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品德高尚、有学问的人“士”和有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的“圣人”;宋代大儒朱熹更是把圣贤作为最终目的,认为凡人必须以圣贤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智者们所设计的母语教育,都以“君子”“贤人”“圣人”为培养目标。

(节选自《人民论坛》201 3年第23期)

1.下列关于“古代传统教育目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卉.f弋传统教育的目的,它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受中国文化精神生态的滋养极深;冈此要深刻理解它就必须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出发。

B古代传统教育目的大概是使人明了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立足于“人”的成长等;一定程度上说,这些教育目的是中国文化精神在传统教育中的折射。

C.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在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的影响下.不是为了生命的存在以及发展而有价值和意义,而是为了封建伦理纲常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D.古代传统教育目的从本质上说就是使人懂得五伦以及那个时代做人做事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促使大家成为遵纪守“伦”的社会成员,促进社会的和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很大程度上讲.中国文化精神的结构体系决定着教育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原则等,它是中国文化机制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

B.中国的文化机制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教育的内在机制.如果离开中国文化的整体框架去研究中国T一代教育,就不可能充分地认识它的规律以及内涵。

C.孟子认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五个方面。在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的伦理型文化环境中,传统教育突m“明人伦”则顺理成章。

D.百家争鸣时代,儒家培养“君子”与“圣贤”,道家培养“真人”、“圣人”与“仙人”.佛培养“菩萨”与“佛”这样高境界的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化生态人手审视古代传统教育,能更准确深刻地把握其传统生成、发展的文化背景、原冈及趋势。对推动当前我们实现传统教育现代化有着积极影响。

K涛书教化是儒家的思想核心。站在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的角度分析,中国文化精神特别是伦理精神深刻影响了“明人伦”的教育目的以及价值取向。

C.中国古代社会系统框架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系统体系,本质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一个血统传下来的文化,以此为出发点便形成了宗法专制的社会结构。

D.百家争鸣时代,传统教育旨在培养品德高尚、有学问的人“士”和有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的“圣人”。朱熹认为人要以圣贤为奋斗目标,冈此他把培养圣贤作为终极目标。

参考答案

1.C(“在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的影响下”错。原文中说“因此,正是在这文化的影响下”的“这”,从前后语境看,应是指代“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

第7篇:传统教育手段范文

一、素质教育的意义

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这正是传统教育的误区,在中外教育改革的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独立思考,培养创造精神,对现有知识的传授只是培育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基础,只是教育的手段,因此,素质教育作为新兴事物出现在了公众面前。

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当代社会极其重视知识经济,世界范围内的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尤其是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的好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教育在综合国力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传统教育过度重视智育,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对素质教育思想的认识,加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①。

二、钢琴教育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钢琴教育有助于幼儿智力开发

钢琴的演奏,需要大脑、耳朵、眼睛、手脚合作,波兰钢琴家格多尔斯基曾说:钢琴是一项有关脑力的学习,而非体力。现代科学则通过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右两个部分并不是行使完全一样的功能,左脑偏重于理性思考,右脑更喜欢接受文艺元素,钢琴有乐器之王的美称,音乐表现能力十分强大,如前文所说,演奏钢琴需要大脑、耳朵、眼睛、手脚共同合作,在学习钢琴和演奏的过程中,学习者和演奏者的右脑处于被开发的状态,久而久之,右脑的能力就被大大的激活了。在传统的教育中,左脑往往承担着几乎所有学习、思考的任务,当今社会,由于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学生们课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出现学习疲劳、精力不充沛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只使用了左脑,而钢琴教育可以一定程度上激活右脑,之后的学习就可能变得更轻松和有效率,对于身体和头脑处于发育阶段的幼儿来说,这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钢琴教育有助于提升幼儿的交流沟通能力

传统教育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很多人深陷其中,中国俗语往往称之为书呆子,明朝文学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绘声绘色的刻画了范进等书呆子形象,让人捧腹之余,不禁反思传统教育的弊端,这也是素质教育被提出和重视的原因之一,钢琴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在接受钢琴教育时,不仅要和教师沟通,也可以和同学、家长针对钢琴学习和演奏出现的事情进行交流,小有所成的幼儿还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文艺类的活动开拓视野、眼界,这都有助于提升幼儿的交流沟通能力②。

(三)钢琴教育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人生境界、人生观、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有一句话说的很好,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以文艺为美的人,往往因此而文艺,这些人可以相对把金钱在生活中的分量看得较低,他们的生活因为文艺和变得丰富和有趣,他们往往更懂生活,在快节奏的当代社会,金钱固然重要,但绝不是全部,学会审美,这是难能可贵的。钢琴自出现之日起,即以其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征服了音乐家和听众。对于刚刚接触社会的幼儿来说,钢琴教育十分有助于培养他们拥有较高的人生追求。

(四)钢琴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理解能力

在平常的生活中,幼儿往往并不注重细节,行为处事考虑的东西很少,如前文所说,钢琴演奏需要大脑、耳朵、眼睛、手脚相互配合,任何细节把控不到位,都会使演奏效果逊色不少,钢琴演奏可以有效的提升幼儿的观察力,而对乐谱的渐渐熟悉,以及弹奏技术的逐步提升、乐感的提高等,则可以让幼儿的理解能力上升,这是钢琴教育在幼兒素质教育中的又一大利好③。

第8篇:传统教育手段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信息时代网络教育的突出特点、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影响和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而着重点在于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影响。对此影响从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和教育观念加以深入具体地分析,最后阐释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互补相长的辨证关系。

关键词:网络教育传统教育影响互补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而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技术的网络教育应运而生。上世纪90年代末,教育部推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拉开了网络教育的帷幕。新千年伊始,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则标志着网络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新时代新形势伴随着新问题:网络教育的突出特征如何?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产生哪些影响?二者的关系怎样正确看待?本文不揣浅陋,意在对上述问题略作探讨。

一、网络教育的突出特点

所谓网络教育就是把技术层面和行为层面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构建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在网络教育中,学习资源在最大范围内共享,形成最佳教育环境,保证学生个性张扬、思维创新的空间。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较,有以下特点:

(一)交互性和开放性。在网络教育中,师生的双向互动、实时互动得到了加强。在与学生的交往和交流方面,教师少了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邮件或实时聊天的形式接收教师传来的教育信息。接受教师的个别辅导,也可以向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则根据学生随时发送的教学信息不断调整和改善教学,促进教学网络全方位的能动性的实时交互,使师生之间的不间断的交流成为可能,促进教学相长。网络教育由于技术上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网络教育可以是实时的或非实时的,在线的或非在线的。网络教育使受教育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接受网络学习,且网络教育对所有个体都是开放的。个体不会因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被拒之门外,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育。

(二)虚拟性和共享性。网络教育是虚拟的教育,它没有真正实物形态的教室等教育场所。受教育者不必每天去教室,只需进行键盘操作。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电子课本、案例等,在网络上开展实时或非实时的教学,同时利用后台管理系统对学生的作业、测试进行监控。网络中的资源是共享的,可以为网络用户所有。网络资源是数字化资源,它不是少数人的特权。因特网上有人类迄今为止最丰富的教育资源,任何人可以通过任何地点的因特网终端进入网络,享用网络资源。网络中的数据库、图书馆、信息库等都可以为用户所用。

(三)个性化和多样化。网络教育是基于个性的教育。学习者在网络中点击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自主学习探索。他们又可以不受到主流文化和意识的控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视角来理解知识、发展个性、开发创新思维。

二、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教育解构了传统的师生关系。网络教育的出现使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网络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网络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缺乏了真正实物态的教室和学校,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复存在。教学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角色在网络教育中的转变,由知识学习的指导者、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课程教材的执行者和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未来生活的设计者、知识体系的建构者、课程教材的研究者和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网络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网络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网络教育中的教学是以传者和受者相互作用的形式,以信息内容为主要认识对象,以自主的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在传统教育中,学生是以班级的方式同时同地学习,学生彼此互相影响,互相交流,共同参与。在网络教育中,时空的彼此分离决定了学生采取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个别化学习,很少受到教师和他人的干涉。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己的生活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安排如何学习。网络教育的教学方式的独特处还体现在技术媒体的应用上。传统教育中,教师主要借助黑板、粉笔、课本等辅助媒体,同时运用自己的语言、非言语行为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网络教育中技术媒体代替了传统的口头传授,教师主要依靠技术媒体传播教学信息,如教学软件、电子邮件、网上讨论、数据文件和数据库、在线学习管理系统等。(三)网络教育更新了传统的教育观念。网络教育的出现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可能实现的空间,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从网络教育中受益并把学习贯穿一生。网络教育改变传统教育中片面注重现实、追求已有知识的观点。教育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我们今天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的过程上,而不是放在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上。网络教育有利于把学习中的他教转变为自教,网络教育中没有教师的压力和外在事物的干涉,学习完全自主。学生要想获取知识,只有自己去网络中寻求,去自主选择。网络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不断解构原有的知识体系,不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互补相长

(一)网络教育益于开发学生的智商,传统教育益于培养学生的情商。网络教育中的信息异常丰富,教学信息的多元化,可以激发学生对现代科学的向往。学生在网络中不仅要接受信息,还要对信息进行判断、分析与综合。当学生从传统教育耗时重复的任务中解脱出来后,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学习和创造。虽然网络教育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但是网络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情商上却有较大的困难,因为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不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果忽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将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传统教育可以弥补网络教育的这一不足。传统教育十分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规范、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事的原则,以便在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网络教育益于培养学生的自我,传统教育益于发展学生的协作。网络教育中学生往往是单独学习,单独解决问题,有很强的独立性: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不是求助于教师,更多的是在网络中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但独立性发展到一定程度,也有可能向自我中心转变。当一个人过度相信自己,就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不能与他人合作。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使得各项任务绝非个人就能完成,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显得尤其重要。传统教育中学生和教师彼此互相联系,经常交流,经常从事同一活动,接触的时间很多,彼此之间也更容易沟通,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经常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得到体验,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日益增强。这将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9篇:传统教育手段范文

1.传统的教育观念不再适合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中国教育传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的精华,为人类教育宝库和世界教育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当理性审视传统教育时,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教育在培养现代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缺失。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占据着主动,而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所以传授知识变成了灌输知识。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之下,学生很少会主动去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学习。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能够应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难题,这显然是传统教育所不能提供的。素质教育的观念自打提出后逐渐深入人心,赢得了广泛的支持,与之对立的应试教育则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这也表现出人们对传统教育的不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所以教育也应该因文化而异。因地制宜的发展道路才是正确的发展道路。少数民族区域多处在偏僻之处,交通不太发达,经济相对滞后,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更是不能和其他地区相比。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区域发展不平衡会极大影响中国实现全面腾飞。只有少数民族区域的教育事业得到发展,才能够培养出适应新社会的人才,全面提高人民的素质水平,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

2.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德育资源有待挖掘。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各少数民族的意识形态、道德观念和精神世界。我国的德育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挖掘程度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对少数民族文化中所含的德育观念开发和利用还十分有限。中国传统教育价值观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伦理道德教育。所谓的“修身”之说,指的即是提高品德的修养。例如:少数民族对家庭教育很重视。从何看出呢?满族谚语有云:“树木从小剪枝,儿女从小教育。”蒙古族也有格言——若家教慌乱,奋斗依靠,上进的目标无从会有。类似这样关于家庭教育的谚语与格言数不胜数。少数民族很早就有了家庭教育这一观念,他们注重对后代的教育,强调从小教育,也十分注意教育的方法,认为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所以父母事事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榜样。他们还强调严格教育,如他们所说的“教子如训虎”。这些正说明了少数民族注意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反观现在的某些家庭,父母为了工作事业,将孩子扔给保姆管,对孩子的身体心理健康、学习情况也是不够关心,导致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环节。还有一些家庭存在教育孩子方法不当的问题,有的极度溺爱、放任不管,有的则是棍棒教育。这些方法都是不恰当的,没有注意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是对孩子的意识形态、社会认知进行初步的定型。少数民族的德育内容及价值,不仅仅表现在家庭教育这一方面,还表现在礼仪礼节,宗教信仰,民间传承,风俗习惯等方面。文化由于地域、宗教、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产生了多样性,但多样化的文化并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呈现出交汇融合的状态。德育是指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包括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严格的法制观点、崇高的道德品质以及良好的个人修养。德育的内容涵盖很多方面,且必须贯穿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程教育和全面教育。少数民族的德育与该地区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德育在传承、选择、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向其中注入新鲜的血液,使之能够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所谓教育,是通过健全人的思想品德去实现服务社会、服务人类的目的。德育通过言传身教,从而使受教育者能够提升素质水平,健全人格,提高道德觉悟。

二.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教育与德育存在的问题

1.对于传统民族区域传统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不少人持有比较片面的观点,不能够从整体对两者的关系做出分析。少数民族的传统教育是指在多民族国家中,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使个体社会化的活动。传统教育不仅占据了过去、现在,还将影响未来的教育,所以说传统教育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的。传统教育中的某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仍旧在现代教育中传承与发展着。这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其存在的意义。所以德育的目的不是将其与传统教育完全隔离开来,而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就拿传统节日来说,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节日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彰显着少数民族的哲学观与道德观。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的来源有实际的生产生活、古老的神话传说、传统的宗教信仰、天文历法和节气。它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和社会发展一样,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传统节日中含有为人处世之道,有着深刻的道德内涵。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吸引着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参加到节日当中去。人们在欢快庆祝节日的时候,不仅能够将其中蕴含着的德育价值观传承下来,还能够激发少数民族对道德价值的认同感。例如:藏族比较著名的节日有沐浴节、藏历年和转山会。在藏历的七月六日至十二日,藏族人民会迎来“沐浴节”,藏语称“嘎玛日吉”,意为洗澡。藏族人民认为洗浴可以洗去疾病,带来吉祥和好运。单单是这种美好的期盼与愿望,就展现出藏族人民平静宁和的内心世界。在沐浴节期间,人们带着帐篷、青稞酒、酥油饼等食品来到河边嬉戏游泳,沐浴在自然世界的风和日丽之中,享受着悠闲舒服的时光。藏历年是藏族最为隆重的节日。人们常说的“三十晚上回家过年”,这里的过年指的是汉族农历的春节,藏历年则是西藏人民的“春节”。从藏历十二月中旬开始,藏族人民就为过节准备各种各样的吃、穿、用的东西。过节的时候,人们会举行插新经幡、驱鬼、转山拜佛、赛马等活动,欢庆节日会从藏历初一一直持续到藏历正月十五,这点和汉族“春节”很像。藏历新年作为辞旧迎新的节日,既是一次欢庆团圆的盛会,也表达出“对过去的总结以及对新年的展望”的愿景。在转山会到来这一天,藏族人民会相邀结伴,带上茶酒饮食,到郊野的山上和寺院去踏青、朝佛。人们一路游玩、待到太阳西下,才载歌载舞,尽兴而归。除了藏族,其他少数民族也有属于自己的节日文化,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蒙古族的“旧历新年”、布朗族的“厚南节”、苗族的“苗年”和哈尼族的“扎勒特”等。庆祝传统节日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还能够通过传统活动来表达对文化的深刻认同感,促进了人们之间的融合,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从少数民族的传统教育之中,可以看出,教育深受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中传递出来的传统美德也应该成为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传统教育之中蕴含的道德理念,通过适合的方式加以推广,使这些优秀的文化思想得到发扬。我相信,道德价值观只有融入到实际的生产需求上,才会有所价值。而推广的过程不仅是一个传承的手段,我们更应该看到在推广中不同文化思想之间的交流碰撞。在教育理念中,也应该注重不同教育理念的交流融合。所以传统教育作为德育的载体,同时德育又将发扬传统教育中的崇高道德思想这一关系是不容置疑的。

2.对德育的认识及定位缺少清晰的认识。在我国的传统德育教育中,德育被定义成“管理”与“约束”。作为学生,要遵守学校的学生手册以及日常行为规范。可是这样的手册是否起到了教育作用呢?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种管理约束而不是教育。只是通过书面的形式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完全起不到德育的作用。很多人可能都没有看过这个手册,或者说有些人会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逆反心理,越是不让做的就越要尝试。而德育是在无形中对心灵进行熏陶与洗涤,达到精神思想上的教育,是一个持久永恒的过程。所以,关于的德育的定位,确实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但我们都知道,只有定位准确,才能够被运用到实际之中,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三.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教育与德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1.认识到文化差异,做到结合实际文化的创新德育。少数民族的文化具有多样性,其中所蕴含的道德理念早已是根深蒂固的。在推广德育工作时,应当做到尊重当地文化习俗。所以德育教育不只是针对大部分群体的教育,更应该考虑到地区文化的差异。只有结合实际情况的发展,才是良好的发展道路。所谓的创新教育,只是将德育教育推广发展的方法。在教育领域,我们离不开创新。

2.注重不同文化观念的融合。传统文化中呈现出来的不同道德观念就注定这些思想之间是有摩擦碰撞的。特别地是,当今世界逐渐趋于全球化,对于优秀文化思想,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到将其发扬光大。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的道德理念是思想浪潮中的一大瑰宝。对教育来说,各种观念也应该是互相促进吸收的。想要全面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就不能忽视少数民族思想的文化价值。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教育与德育是不可分割的。虽然传统教育有着一定的弊端,但其中蕴含的思想却能够在德育工作中得到发挥。德育工作培养人格,感悟人文情怀,提升素质水平,在此过程中,传统文化也能得到推崇和发展,进而转化成融入民族血液中不可替代的部分。

 

参考文献

[1]曹能秀.论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的关系[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5)

[2]杨其勇.浅论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09(4)

[3]马戎.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4]莫雪玲.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2011(6)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