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运营行业现状分析范文

新媒体运营行业现状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运营行业现状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运营行业现状分析

第1篇:新媒体运营行业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字:传媒生态;团购网站;旅游资源

伴随着对传媒性质和功能的认知,一个多样化、快速发展的传媒体系已经形成。在这样一个系统中,印刷媒介、邮电通讯、广播电视、互联网渐次出现,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给予用户新的媒介应用体验,进而影响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尤其是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更是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创新着一个又一个新的盈利模式。

就在互联网发展风生水起之时,地方经济,尤其是中小城市经济发展面临困局,既要面临发展本地经济的压力,又要应对能源、环境、就业、可持续发展等多重目标的制衡。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地区,尤其是具备良好旅游资源的地区,开始考虑走旅游致富之路,从而使得利用传媒推动地方旅游资源开发成为破题之举。而传媒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除了体现在传媒产品能够带来直接的经济收入外,还体现在基于传媒运用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而产生的间接收入,这正是团购网站与地方旅游资源开发契合的理论基础,也是传媒生态良性发展的应有之义。

那么,什么是传媒生态?传媒生态是传媒个体、传媒整体同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传媒状态。在传媒生态视域下的研究,主要考虑传媒个体及其内部各环节、各系统的关系以及传媒个体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从传媒生态环境的角度考虑媒体的发展,则要求媒体不但能够完善传媒个体内部流程,实现自身利益,同时要求媒体在自我发展过程中,重视对其所处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传媒与其环境的和谐发展和共同进步。

如此,在传媒生态视域下选择与地方旅游资源推广相契合的传媒及其运营模式,将有利于传媒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双赢。团购网站以组织平台的身份为商家和用户搭建相互联系的通道和桥梁,这一定位与地方旅游资源的推广需求相契合。地方旅游资源丰富而推广能力相对不足,对合适的媒体平台的选择亦十分迫切。以下将在团购网站现状基础上分析二者的合作问题,以期对团购网站转型及地方旅游资源开发有所帮助。

一、团购网站的现状分析

认清国内团购网站的格局是找到其与地方旅游资源开发共赢的基础,本文认为其发展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团购网站进入门槛低,网站数量呈“增加再减少”的曲线规律

团购网站建设成本小,进入门槛低。一般来说投资不到2万元便可完成一家小型团购网站一年的硬件设备成本,成本低廉使得团购网站“遍地开花”。截至2010年末,初具规模的团购企业数量达到1880家;截至2011年5月份团购网站数量约4500家; 2011年下半年,团购网站开始经历“洗牌”,网站数量渐趋减少,截至2012年5月31日,团购网站处于活跃状态的为2996家。两年多的发展,团购网站数量呈现“增加再减少”的曲线规律,这也是团购网站发展趋于理性的客观体现。

(二)运营模式清晰,运营主体形式多样

国内团购网站在运营模式上大多模仿Groupon,每天推出一种或多种产品,产品涉及餐饮美食、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网上购物等多种形式,满足用户多种需求。同时团购需要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用户下单后,可以采用网上银行、支付宝、易宝、手机等多种方式支付。目前,团购网站最常见的盈利模式为活动回扣,每成功组织一次团购,网站都能够获得商家的利润回报。伴随团购网站用户粘性和信誉度的提高,商家展会、商品直销、广告服务、会员卡销售、分站加盟等多种盈利形式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团购丰厚的利润空间和清晰的盈利模式吸引众多主体参与进团购网站的角逐中,主要为以下几类:

1.自主运营式网站,如,美团网、拉手网、24券网等。

2.生活服务类网站,如,大众点评网、58团购等。

3.门户网站,如,腾讯旗下的拍拍团购。

4.SNS网站,如,糯米网。

(三)马太效应——小规模团购网站生存艰难

商家与团购网站合作时,会考虑网站的流量和知名度,因此,知名的团购网站在商户资源上往往占据优势。并且,提供服务的商家往往更能够从团购活动中获利,对于这类商家而言,一般来说固定成本不变,而边际成本很低,活动带来的大量客户可以分摊固定成本,因此他们更愿意参与团购。此外,即使团购活动亏本,有些商家也愿意尝试参与团购活动,通过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及服务,让用户对商家产品有全新的体验,利于形成二次消费,同时还可以达到宣传商家产品的效果。从用户方面考量,一方面用户希望能够团购到折扣低、高品质的商品,另一方面基于安全考虑用户更愿意通过信誉度高的团购网站进行团购。

以上分析说明,无论是商家还是用户,都愿意选择高信誉度的团购网站参与活动,这就使得小的团购网站面临着商家和受众资源缺乏双重危机,形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

(四)团购网站乱象丛生,发展有待规范

在团购业务中,用户往往是最容易被伤害的一方。团购网站初建成本小、门槛低的特点,很容易被不法分子钻空子,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此外,有的商家对团购客户差别对待,提供缩水的产品或服务,引来消费者不满,等等。这些乱象危害团购行业整体形象,行业发展亟需规范。同时伴随各大团购网站在一、二线城市业务的铺开,大型团购网站同样面临业务拓展的生存压力。

二、团购网站与地方关于旅游资源的合作分析

(一)旅游行业发展现状综述

第2篇:新媒体运营行业现状分析范文

前 言 1

目 录 2

图 表4

第一章 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环境分析 6

一、政治环境 6

二、经济环境 8

三、社会文化环境 10

四、技术环境 11

第二章 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现状分析 12

一、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分析12

二、中国互联网广告竞争格局分析 13

三、中国互联网广告细分市场分析 15

(一)品牌广告位广告仍然占据市场首要位置 15

(二)关键字广告比重继续提高 16

(三)网络视频广告借助奥运实现突破 18

(四)电子商务网站成为网络营销突出亮点 19

第三章 中国互联网广告媒体分析 20

一、综合门户网站分析 20

(一)新浪 20

(二)搜狐 24

(三)网易 28

(四)腾讯 30

二、搜索引擎运营商分析 33

(一)百度 33

(二)谷歌中国 45

三、垂直网站分析 48

(一)财经垂直网站 48

(二)汽车垂直网站 50

(三)IT垂直网站 53

(四)房地产垂直网站 55

第四章 中国互联网广告公司分析 58

一、中国互联网广告公司竞争分析 58

二、厂商分析 60

(一)好耶 60

(二)华扬联众 62

(三)腾信互动 64

第五章 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广告主分析 66

一、汽车行业 67

二、房地产行业 71

三、3C 行业 73

四、金融行业 80

五、消费品 85

六、互联网产品/服务 96

七、通讯行业 100

第六章 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趋势预测 103

一、2008-2011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预测 103

二、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促进因素分析 105

三、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阻碍因素分析106

附录108

一、研究定义 108

二、研究范畴 110

三、专业术语 111

四、研究说明 113

图 表

图表 1 2007-2008年汽车制造业工业产销值增长变化

图表 2 2007-2008年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企业效益指标变化趋势

图表 1 PEST 分析模型 1

图表 2 2001-2007年中国GDP变化情况 3

图表 3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趋势图(2008年9月) 4

图表 4 2004-2008年中国互联网网民数量变化情况 5

图表 5 2007Q1-2008Q3中国网络广告运营商市场规模 7

图表 6 2007Q1-2008Q3网络广告运营商市场结构 8

图表 7 2007Q1-2008Q3中国网络广告主数量及ARPU情况 9

图表 8 2002-2009年中国广告投放情况 9

图表 9 2007年-2008年前3季度中国网络广告厂商市场份额 10

图表 10 2007Q1-2008Q3中国广告位广告运营商市场规模 11

图表 11 2007Q1-2008Q3关键字广告及广告位广告同比增长情况 12

图表 12 2007Q1-2008Q3中国搜索引擎运营商市场规模 13

图表 13 2007Q1-2008Q3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 15

图表 14 2007Q1-2008Q3新浪网络营销收入 17

图表 15 2007Q1-2008Q3搜狐网络营销收入 20

图表 16 2007Q1-2008Q3搜狐营销收入结构 21

图表 17 2007Q1-2008Q3搜狐品牌广告收入 22

图表 18 2007Q1-2008Q3网易网络广告收入 24

图表 19 2007Q1-2008Q3腾讯网络广告收入 26

图表 20 2007Q1-2008Q3百度网络营销收入 29

图表 21 2007Q1-2008Q3百度广告主数量及ARPU值 30

图表 22 2007Q1-2008Q3百度TAC情况 31

图表 23百度产品/服务发展路线图 32

图表 24 2007Q1-2008Q3谷歌中国收入 36

图表 25 2007Q1-2008Q3谷歌中国广告主数量及ARPU 值情况 37

图表 26 2008年中国财经类垂直网站广告主行业构成 42

图表 27 2008年中国财经类垂直网站广告市场份额 43

图表 28中国汽车垂直网站与汽车产业链关系图 44

图表 29 2008年中国汽车垂直网站广告市场份额 45

图表 30 2008年中国IT 垂直网站广告市场份额 46

图表 31 2008年中国房地产垂直网站广告市场份额 47

图表 32 2006-2008年好耶收入情况 50

图表 33好耶SWOT 分析 51

图表 34 2006-2008年华扬联众收入变化情况 52

图表 35华扬联众SWOT分析 53

图表 36 2006-2008年腾信互动收入变化情况 54

图表 37 腾信互动SWOT分析 55

图表 38中国网络广告主行业分布情况 56

图表 39 丰田VIOS新威驰—网络广告创意 61

图表 40中国IT行业细分广告主结构 65

图表 41 LG MINISITE 71

图表 42 PPS客户端缓冲网页FLASH广告截图 72

图表 43首届“光大杯“理财师大赛营销方案 76

图表 44李宁“我的信念我可以“视频征集官网 81

图表 45 2008-2011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整体市场规模预测 93

第3篇:新媒体运营行业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知识付费;SWOT;发展现状;4C;营销理论

一、知识付费核心概念及现状发展

(一)知识付费核心概念。知识付费,属于共享经济中的一种知识经济,指将知识与自身认知融合,将其系统化成标准化,形成付费产品,借助知识付费平台所搭建的付费机制和业务模式传递给用户,以满足用户自身认知提升、阶级归属、丰富谈资等需求的创新产业形态[1]。2016年,知识付费在移动互联网助力下成为了新风口,由试水发展成如今知识付费平台和产品的大量涌现。知识消费市场越来越壮大,产品亦逐渐向个性化、精准化、精品化趋势发展。(二)知识付费现状发展研究。在移动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影响下,“知识”逐渐开始被整合共享。在第三方搭建的、根据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平台,分享整合的知识、经验、技术等。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将闲余的资源利用最大化,也促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智能化渐变化。在移动端支付技术普遍成熟的助力下,知识付费快速发展。知识付费产品所对应的消费群众归纳分为两种,知识缺失且急于获取的目标人群,她们或因自身方面上的部分缺失而有方向、有针对性地获取补充;另一种则是无方向性获取的围观群众,她们可能是实操性强但由于缺少经历而迷茫无从着手的小白,也可能是因为被部分知识付费产品宣传效果打动或大众趋势所引导而感兴趣,属于大众引导型的围观群众。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知识付费主要人群为80、90后。用户年龄分布在21-40岁之间占81%,同时在一二线城市的知识付费用户占到76.4%。而8090用户多数为企业职员、职场小白和大学生,对技能学习、专业知识需求量大。未来几年里,知识付费主力仍会是8090群众。[2]

二、知识付费代表性产品发展

(一)SWOT核心概念及现状分析SWOT分析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海因茨韦里克提出的战略分析方法。S代表strengths优势;W代表weaknesses劣势;O代表opportunities机遇;T代表threats威胁。SWOT可全面系统地调查列举研究对象关联的优劣势及机会威胁。常用于企业战略分析或个人分析研究对象内外部环境因素及资源。1.内容精细化、教授学习形式限制少成为知识付费发展优势。(1)满足用户多元化选择、精准化、系统化学习的需求。知识付费提供给用户多元化选择,不止是满足于知识学习,还有各路大咖丰富的经验之谈以及技能讲授。产品亦逐渐精品化、系统化,用户即可直接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精准化、系统化学习。与传统纸质学习相比大大减少了用户在内容匹配筛选上的时间成本。知识付费产品精细化及系统化的特点,打破了碎片式学习模式,从而满足用户在碎片时间进行深度精细系统化学习的需求。(2)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知识付费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教育时间地点的限制。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被打破。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方面而言,没有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可在自由时间内进行自我学习和教授。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知识付费打破了传统教育按时在指定地方学习的局限。移动互联网使教育资源被多次利用,资源共享使得各自优势互补,共同探索创新。2.内容质量、用户服务及体验成了知识付费的劣势。(1)付费知识产品相似内容的趋同性,质量没有保障。知识付费成为新风口后,大量知识付费产品涌入市场,许多生产者也从中尝到了甜头。一时泛滥而起的产品渐渐同质化,形成了付费知识产品相似内容的趋同性。市场竞争加剧,在用户流量与生产者内容生产之间竞争。据真象数据显示,在有过知识付费行为的用户里,12.3%的用户表示对于付费获取的内容知识不满意,认为可通过更低价格甚至免费途径即可得到。速成内容的质量无法保障,用户体验感下降。[3](2)单向传递内容,平台服务链断裂,用户体验无实质感。知识付费平台服务链主要有生产—输入—接收—内化—输出。从内化到输出,指用户接收输入的信息知识后的“自我学习”的状态。然而市场知识付费平台多数只含生产者的内容生产到用户的内容接收就戛然而止,单向传递内容,后半段服务不知所踪,产品性价比不高。多数知识付费平台知识内化与收获输出这后半段服务未进行完善。当给予机会输出的过程亦是自我学习内化的过程,当所输入的知识得以内化输出之时,知识付费平台用户的体验才被赋予实质感。3.用户群体、支付方式与学习形式。将成为知识付费发展的机遇(1)知识付费用户规模不断扩大,8090成为主力。据艾媒网2019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已达2.92亿人,预计2019年底用户规模可达3.87亿,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正快速扩大。[4]数据显示,知识付费主要人群为80、90后。用户年龄分布在21-40岁之间占81%,同时在一二线城市的知识付费用户占到76.4%。而8090用户多数为企业职员、职场小白和大学生,对技能学习、专业知识需求量大。未来几年里,知识付费主力仍会是80后90后群众,00后大军将紧跟其后。(2)完善平台系统的学习体系,教授学习模式和内容形式多元化,可提升用户复购意愿。付费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完善平台系统的学习体系。真正对准社会工作竞争压力原因,整合平台内容,将知识框架体系化、系统化。知识付费产品课程内容之间搭建联系,给用户构建一个体系化的学习框架,再到细致化的内容课程精准推送。知识内容的优质整合,将有望提升用户复购意愿。4.产品打开率及产权保护威胁着知识付费发展。(1)知识付费用户粘合度不高,产品打开率较低。付费知识产品运营模式逐渐清晰化,用户消费逐渐理性化。用户冲动性付费逐渐变为理性付费,在知识平面化泛滥中,用户不再盲目购买产品,而是更有目的性、针对性进行知识付费。用户更宁愿为知识内容方面优质保障与服务高标准的产品付费。付费知识普遍完成率不高。2018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显示知识付费平台专栏订阅课程复购率低,用户消费知识产品但平均课程完成率低于10%,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2)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版权及内容的监管不全面。知识共享内容版权容易受到侵犯,一文多用,课程录制转卖等……盗版资源肆意传播,贴吧、知乎、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评论区中,贩卖盗版资源信息随处可见。知识付费内容原生产者权益受到侵犯,知识版权缺乏全面保护破坏知识付费市场秩序,同时容易使内容生产者对优质知识的生产动力积极性破灭。

三、知识付费平台营销策略分析

第4篇:新媒体运营行业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改革;媒介融合

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手机终端与固定终端都实现了大规模的资源共享,媒介融合使现阶段的信息摄取由单一的形式走向了多样化,同时高校的多媒体专业改革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1教育现状分析

1.1新媒体教育的发展脉络。从传媒进化史来看,经历口耳相传、印刷传播、电子产品以及数字媒介时代,基于现阶段的需要,技术的革新让新媒体应运而生。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在新兴技术支撑体系下演化出的新媒体形态,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则从2007年衍生之初就投入了教育行业,在2014年于各大高校中兴起,全方位、立体化、新形象均使新媒体在教育事业中扮演的角色更加深刻。[1]1.2国外新媒体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以美国为典型案例,美国的新媒体专业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是以计算机图形为基础的数学技术,这对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学生有很高的硬性要求。比如,学生要会运用3DMax或Maya等软件在计算机上制图,同时在此基础上,为3D科幻影片制作高水准的特效,提供更高质量的技术支撑。第二类则是设立在传媒学院和商学院下,与影视传媒相关的专业。第三类主要出现在艺术类专业上,要求学生有相当的语言表达能力。1.3国内新媒体专业的发展现状。在国内,新媒体行业的就业前景比较可观,各行各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甚至在某些行业如果员工无法满足企业的技术要求,那么企业会自主淘汰不合格的员工,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投入,巩固行业地位。[2]在国内,广告学、新闻学、动漫制作学等专业都与新媒体有不同程度的交集。随着新媒体的普遍应用和技术升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延伸出更为细致的高校专业。学生对于新媒体的关注度和热度持续提高,使得新媒体专业人才在未来的就业中将占据明显的优势。1.4地方性高校开办新媒体专业的意义。新媒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普及,从侧面来讲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技术引导,才能使各个媒介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存在价值。地方性高校开办新媒体专业的目的不仅是丰富本校的专业设置,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是为了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第一,教学措施。脱离原来的教育和知识传授模式,形成了现在的全方位、立体性授课模式。高校通过引进专业的新媒体设备和配备专业的师资力量给予学生更好的视听享受和更专业的技术指导。例如,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新媒体设备进行口语授课。第二,课程设置。遵照相应的进度需求,合理地设置课程。由理论走向实际操作,再到临近期末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通过模拟课程等达到学生更新自身知识需求,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新媒体人才的目的。第三,岗位需求。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日俱增,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岗位数量与类别也在不断更新。传媒学、广告学、网络学、动漫制作、新媒体编辑与运营等通过数字技术、无线技术和互联网三大主要推动力成功跻身热门行业之列,是优秀人才主要选择的岗位。第四,制约因素。缺乏原创性是新媒体行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良莠不齐的中小型企业盲目追求点击量和阅读量,抄袭和模仿痕迹严重。当前的新媒体产业链有四个关键环节:内容创意、内容制作、生产复制、交易传播。第一个环节与最后一个环节的成本较高,中小型企业往往会为了缩减成本而走上复制信息的道路,直接导致销售渠道受阻,发展困难。

2改革策略

2.1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创新培养。政府对于新媒体行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综合现在的社会需求与教育急迫性,新媒体教学毋庸置疑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3]教育理念要紧跟社会总体水平不断进步,就要摆脱守旧的纸质教育模式,不能局限于传播理论知识,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优化多媒体资源。要逐渐走出课堂,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科学知识,不拘泥于课本,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学生了解新媒体在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新媒体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在课下,组织开展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参与进来,亲自操作,明确原理,掌握诀窍。2.2加大对地方的产业研究,推行校企合作。正如现在全日制高校普遍施行假期与社会企业合作,借此来锻炼和检查学生在大学期间和课堂上的实际成果一样,现在的高校均采用开放式教育模式,这就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钻研和改变对多媒体的看法,最终积极提高自身的技能。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种新兴产业的崛起使互联网得到了进一步普及,遵循传统经营模式的产业需积极跟进。财务的申报、账务的处理、人才的管理和更有效的沟通等内容贯穿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对新媒体的应用进一步优化了各个经营环节。开展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不仅能发掘人才,还能为企业注入新的技术活力。2.3充分发挥新媒体专业在各个行业的作用。信息的采集和汇总离不开新媒体的辅助,正如互联网无所不在,新媒体亦分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信息的优化和改良离不开新媒体的介入。[4]根据大数据展望社会的发展前景,将来新媒体的表达和具体的呈现方式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丰盈,在社会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几年,新研发出来的医学仪器、打印技术和广告呈现展板等都离不开新媒体的大力支持,如3D打印机以及可以深入患者胃部进行手术的医学胶囊等,不仅极大地节省了人力,也逐步攻克了技术难题,推动了社会进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会继续深入挖掘这种能力,造福人类。

3结语

新媒体在高校中的客观存在致使现在的教育观念和模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新媒体专业的设置逐渐走向专业化。相信在以后的高校教育中和社会生活中,新媒体也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涂涛,李文.新媒体与未来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5(01):34-38.

[2]宋皓.浅谈新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教学的改革[J].北方文学(下),2017(08):148-150.

[3]孙傲飚.媒介融合时代地方高校新闻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交际,2016(17):140-141.

第5篇:新媒体运营行业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南京智能公共交通系统;运营关键技术;客流采集分析;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技术

【中图分类号】U491.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441―03

1.客流采集分析与出行信息服务技术项目的背景

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近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公众出行需求迅猛增长,公众对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质量需求在不断提高;2013、2014南京要承办“亚青会”、“青奥会”,也对城市公交系统的运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不断变化,管理手段不断强化,才能跟上公共交通服务的要求。

交通运输部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开展重点领域示范试点工程建设……3.城市客运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推广城市公共交通智能系统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协同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省交通运输厅在《江苏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8大工程:4、城乡客运信息服务工程……全面推进城市公交信息化管理,包括电子站牌、车载系统、企业运营调度系统、行业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等,实现公交调度、运营、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加强公交企业与运管部门问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提高对公交车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为贯彻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切实提高交通枢纽城市公交信息化水平,根据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发改委的通知》(宁政办发[2009]94号)精神,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向市发改委提出《南京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一期)》立项申请,2011年4月获得正式批准立项,开始了实施方案的制定。在此过程中,南京智能公交系统运营关键技术,特别是客流采集分析与出行信息服务技术成为项目建设的关键一环。

2.南京智能公共交通系统运营的现状

2.1 南京市公交企业概况及现状

截至2011年底,南京公交企业共八家,经营公交线路401条,公交车辆6130台,日均客运量300万人次以上,线路总长度为6536公里。

目前的公交运机制,在管理和公众服务上存在诸多问题,已不能满足公交优先和公交的快捷、周到、人性化服务的要求:主要反映在:(1)前期缺少上位规划,没有统一的信息采集、处理机制,造成信息不能共享,形成多个“信鼠孤岛”。由于历时原因,南京市的智能公交建设相对滞后,没有统一的上位规划,南京IC卡公司的信息系统、各个公交企业的生产运营系统各自为政,已形成多个“信息孤岛”,没有与全市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客流统计分析系统、公众出行信息交互系统进行有效融合。(2)公交企业的客流统计设备应用效果不理想。南京市公交总公司自2003年开始智能调度系统的探索应用,实现了自动报站、超速监控等基本功能;部分车队可以自动生成电子路单,但覆盖率和准确率均不高;客流统计设备试验效果不理想,基本停用。(3)公众出行提供的信息服务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公众出行及时、方便、快捷的服务需求。行业管理部门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各公交企业、IC卡公司、政府部门问的数据无法互通、共享,导致行业监管决策的科学技术手段几乎为零。

为市民提供的出行服务手段单一,主要依靠门户网站、各大媒体公告,没有点对点的服务措施,2009年南京市在“三中路”上安装了29块电子站牌,只显示公交总公司一家企业的车辆距离本站的距离,公众对应用效果不满意。

2012年7月30日,南京市城建集团召开会议,宣布正式成立南京公共交通集团,南京公共交通集团下属的4家企业:江南公交客运有限公司、扬子客运有限公司、东山客运有限公司和场站公司。江南公交客运有限公司包括原公交总公司、中北巴士、雅高巴士;扬子客运有限公司包括原中北浦口客运公司、中北六合客运公司、新宁浦巴士公司、公交总公司江北客运部以及原交通运输局下属的金陵交运、双虹客运、六合新集等3家。东山客运有限公司则包括新城巴士和江宁通盛客运公司两家。场站公司则包括所有非公交营运的资产,如场站站房、公交物业等。

公交企业整合后,将着力解决以前多家经营,无序竞争、线路重叠、线网优化、线路配车等突出矛盾,同时将有效提高车辆、道路利用率等问题,但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获取大量的线路线网数据,而这些相关数据的来源基础是各个站点、线路的客流数据,所以获取准确的各线路上下客流数据显得至关重要。

2.2 客流统计与现状分析

目前,南京智能公交运营管理的现代化程度不高,车辆目前依然沿用“定点发车、两头卡点”的传统调度方式,调度人员难以掌握途中路况及客流等关键信息,加上道路交通环境的恶化,使得公交运营的平稳性及服务的可靠性难以得到保证,每天的高峰流量、正点率、满载率、放车数等营运管理指标的统计和分析基本上靠调度人员的经验判断或人工抽查,没有相应的科学准确的客流数据支撑,使得统计结果误差比较大。特别是在客流统计与分析方面,仅限于部分公交企业局部线路和车辆安装的客流采集设备,且均在试验、探索阶段,并且这些客流统计设备没有统一的技术体系和数据标准,采集的客流数据准确率不高,数据量不大,在智能调度、客流预测和线网优化等方面未能形成很好的示范效应和辅助决策参考作用。

2.3 公众出行服务现状分析

由于种种原因,南京市的智能公交建设相对滞后,没有统一的上位规划,南京IC卡公司的信息系统、各个公交企业的生产运营系统各自为政,已形成多个“信息孤岛”,没有与全市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客流统计分析系统、公众出行信息交互系统进行有效融合,公众服务信息难以满足。

行业管理部门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各公交企业、IC卡公司、政府部门间的数据无法互通、共享,导致行业监管决策的科学技术手段相对滞后,无法通过现代化手段和途径公众出行服务信息,公众出行提供的信息服务水平较低

综上所述,2007年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以来,南京城市客运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手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是由于城市客运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没有统一的行业规划和标准,加之长期形成的企业隶属不同的管理部门,条块分割严重,各单位从各自需求出发研发系统,尤其缺少统一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针对这一情况,南京市客运交通管理处编制完成了《南京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项目(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市发改委审批,正式立项实施。《南京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项目(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涵盖全市的公共客运交通运营管理的大系统,按照“一个中心,三个应用体系”构架组织实施,依托该工程,本课题承担运营关键技术――客流采集分析与公主出行信息服务的研究。

3.对客流采集分析与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技术的分析

3.1 客流采集技术业务功能需求

本课题主要研究基于“IC卡+投币+视频检测数据”的综合客流采集技术。公交客流信息采集技术与车辆定位、无线信息传输等技术相配合可完成公交车辆的乘客上下车人数、上下车时间、相应站点等数据统计工作,真实地记录各时间、各区段的上下客情况,可实时或准实时地把信息传输到公交调度中心,获得客流随时间的变化、公交OD、断面通过量、满载率、平均运距等一系列指标数据,从而为科学合理地安排发车时间及间隔、优化公交线路、辅助完成客流调查工作等提供第一手资料,还可以全面如实地反映出公交车辆的实际载客人数,方便与收入之间的核对。

城市公共交通是随客流、道路条件、气候等不断变化的随机服务系统,如果信息不灵或反馈不及时,调度人员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指挥调度。对公交客流的全面、准确把握是公交管理工作的基础,它不仅为日常调度提供依据,也为线网优化提供了参考。

3.1.1 客流统计方法现状分析

客流统计主流方法有:基于IC卡的方式、基于踏板压感的方式、基于红外的方式、基于视频检测的方式,目前投币统计客流的技术应用较少。

IC卡信息量大且全面,技术简单成熟,通过对IC卡数据接口的系统设计,可以获取乘客上下车的时间、相应站点等数据,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公交乘客出行基本信息,包括平均出行次数、起讫点分布、平均换乘次数、出行耗时、出行距离等。

智能公交投币机目前应用比较广泛,但其主要用途是识别假币,很少用于客流数据采集。

基于视频检测分析的方式,通过在前后车门上部位置固定摄像机,通过视频图像,利用快速数字信号处理器对采集的视频信号进行分析,根据人员在视频序列中的移动方向,确定人员的运动方向,这是目前在客流统计方面最新的发展趋势。

3.1.2 引入基于公交IC卡客流分析技术

国内外及省内很多城市成功采用了IC卡刷卡数据作为客流采集数据,包括苏州在内,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本项目将引入基于公交IC卡数据的客流规律挖掘模型,利用构建的模型分析和算法,将所需的客流数据集成到统一的采集模块。其中,涉及的信息和数据主要包括:(1)客流峰值划分――公交客流峰值区间的划分,对于在人工调查中确定调查时间、人员安排上非常有用。同时在提高预测时段站点客流的精度,优化公交运营的调度,缩短居民出行等候时间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Fisher算法是特征抽取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且公交IC卡数据样本丰富,Fisher算法能很好的解决区间划分问题。(2)上车站点、停靠时间判定――采用聚类分析,对公交IC卡数据信息中某公交车某一趟运营刷卡记录的分析,由此来确定乘客的上车站点。对大部分的公交出行者而言,其上车站点和下车站点总是相互转换的,即回程时的上车站点就是出发时的下车站点,而出发时的上车站点又是回程时的下车站点。以公交乘客完成一次出行目的作为一次出行,一次出行的第一次刷卡站点作为出行起点,最后下车站点作为出行终点,之间的刷卡站点作为换乘站点。在单一票制线路中,结合公交调度数据来判定车辆靠站时间、乘客上车站点。(3)下车站点、时刻判定在单一票制线路中,乘客下车无需刷卡,因此刷卡数据没有关于下车站点的记录,不能像判断上车站点一样,通过刷卡时间判断下车站点。但由于公交定线定站的运营特征以及城市居民出行特点,决定了公交出行在线路的选择上和客流的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稳定性。利用这些特性,本课题研究两站点模型和站点吸引规律来判定乘客下车站点。(4)客流指标――在对公交IC卡数据进行数据挖掘的基础上,确定了乘客上下车站点、时间以及站点时段上、下车人数。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获取多种客流指标。具体如站点发生吸引率、时段平均客流、最大断面、出行距离、乘车耗时、全天线路满载率与高峰满载率、短期可流总量预测等。

3.1.3 智能投币设备的应用改进研究

智能投币设备在解决公交企业的投币不足、假币、“票贪”等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该类型设备通过先进的光电检测技术,可以成功杜绝类似1元硬币的游戏币、残缺纸币,并通过电子密码锁防止驾乘人员盗取票款。

本课题通过与相关设备生产商合作,给智能公交投币机增加计数统计功能,改造后的设备不仅可以将假币拒之门外,还可以自动统计客流信息,作为客流信息采集的重要来源。

主要通过在智能投币机上加装能显示投币金额和累积总数显示器,通过数据接口的与承载设备连接,将实时的投币数据传送至数据中心。根据公交线路票价,新型智能公交投币机可以将投币数据转换成投币上车的人数,就可以准确地掌握该部分的客流信息。

3.1.4 基于视频图像的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研究

基于视频图像的处理是应用在公交车乘客计数上的新技术,通过检测在图像中的运动目标的出现来判定是否有乘客经过。

视频图像序列的处理流程:首先对背景图像进行更新,检测运动目标是否存在并去除背景的干扰,提取目标的大概位置;第二,采用较有效的图像滤波、图像分割、形态学处理等方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并根据统计特征清除伪目标,提取乘客头部真正目标和目标特征;最后,对该类目标进行跟踪计数。

本课题研究视频检测计数技术,主要用于前后门的下车数据统计。

综上所述,根据公交线路票价,将投币数据转换成投币上车的人数,再将IC卡的刷卡人数相加,就可以准确地掌握上车客流信息;通过视频检测计数技术,基本可以掌握下车客流数据。综合上下车客流信息可以对于车上实时客流信息、乘客出行规律研究、站点客流信息提供更为科学合理地决策依据。

3.2 公众出行服务技术业务功能需求

3.2.1 城市信息化总体需求

为树立城市交通数字化、交通信息化、交通智能化、交通服务人性化的新形象,城市交通行业必须在“环境宜居要能与欧美先进国家媲美”战略目标的征程中担当好“先行官”。为此,城市交通行业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先进的道路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先进的管理体制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争取交通运输环境最佳,交通服务质量最佳,构筑新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现阶段急需通过综合交通信息基础平台实现公交、地铁、停车、铁路、航班、气象等信息的融合。平台预留数据接口,可以把采集到的各种数据及时提供给各相关部门,各部门据此开展各种联动协同工作,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对交通的管理。

随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的逐步建立,道路运输、城市公交、公路建养等方面新形势、新晴况层出不穷,原有的交通运输管理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运输市场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运用现代信鼠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加快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打破传统观念和部门界限,优化工作程序,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提升领导决策的科学性。通过信息技术,改善行业管理手段,加强交通行业的行政执法水平、行业管理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达到提高行业监管水平的目的。在信息化时代,交通信息化建设要跟上发展形势。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宏观调控能力的需要,是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需要,是提高交通行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行业的需要。

综上所述,要实现从传统粗放型交通向现代化、高效率的集约型交通的转变,提高交通生产、运营、管理以及为民服务的质量,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加快交通信息化建设步伐。通过信息化建设,建成一个具有决策支持信息、行业管理信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信息、公路及城市客货运输信息、车辆动态监控服务以及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现代化交通信息体系,为城市交通的跨越式发展服务。

城市交通信息化需求具体表现在:(1)信鼠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包括交通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平台、信息交换与接口标准、交通信息化共用技术平台等。(2)科学管理、智能决策的信息需求――开发与配备实用的政府办公信息系统和交通运输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信息采集与分析、数据存储与检索、数据挖掘与信息交流。(3)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的需求――为了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高效,需要建设车辆、场站、道路的监控系统,发展城市客运电子车票和公路客运联网售票等新的运营自动化系统,改进货运与客运的调度指挥与管理系统。(4)交互式交通信息服务的社会需求――通过建立交通系统门户网站、开发手机客户端软件等方式,搭建社会公众和政府、交通行业管理部门联系的桥梁。(5)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包括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实现企业资源计划,完善企业、行业、客户之间的信息交换,逐步发展电子商务系统和现代物流系统。(6)信息化的制度需求――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组织管理机构、运行机制、规章制度、保障措施和人才队伍。

3.2.2 交通运输行业对交通信息服务的需求

需要在重大活动前做好公交出租交通组织和客流疏散规划工作;掌握车辆限行试行效果,评价对城市路网交通状态和公交出租的影响;掌握城市路网交通状态,保障重大活动期间道路畅通;掌握城市汽车保有量以及每天进出城市的交通情况,分析重大活动期间城市交通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公交出租综合服务水平,保障重大活动期间公交出租优质服务。在重大活动期间通过公交出租及时疏散重大活动场馆周边客流;提供良好的车辆运行及停车服务;在发生应急事件时,需要通过公交及时疏散人流掌握城市路网交通状态,保障重大活动期间道路畅通;掌握城市汽车保有量以及每天进出市区的交通情况,分析重大活动期间城市交通承载能力;为市民提供重大活动交通信息服务。在日常交通方面需要掌握道路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做好公交站场的规划工作;做好营运车辆和驾驶员管理工作;重大节假日的交通组织管理工作。因此需要整合各相关部门的GPS数据、视频数据、地铁客流数据、航空铁路动态班次、票务发售数据、高快速路出入口视频数据、交通天气等数据。

3.2.3 出行者对交通信息服务的需求

3.2.3.1 出行模式分析

(1)城市公交服务――为城市居民日常出行提供的公共服务,根据不同城市自身特点,主要包括地面公交、轨道交通、轮渡等。(2)城际客运服务在都市圈内提供的城际公交化客运服务,主要满足通勤、购物、探亲等交通需求,实现同城化的快速往返。(3)省际客运服务―针对珠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在民航、高铁等高端服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为省际问大规模人口流动保留基础性客运服务。

第6篇:新媒体运营行业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人才供给;培养机制;现状;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052-02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已经逐渐向各个行业和领域普及和推广,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些方面的因素都加快促进了网络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对于这一新兴行业来说,如果想实现长效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有坚实的人才资源支持,因此加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是十分关键的,也是整个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一、网络新媒体概述

网络新媒体是在近几年快速诞生和发展的一种新兴行业,其基础主要是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与进步,又被称为“第四媒体”、“新媒体”或者是“网络媒体”,指的是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体之后,依据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通过卫星、网络等渠道传播,并以手机、电脑等数字接受设备为终端的实现信息数据传播的一种媒体形态。作为技术发展的一种产物,网络媒体以自身的超时空传播、数字化技术以及超大信息负载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极大促进了传播媒介的进一步发展[1]。

通过对媒介进化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作为“新媒体”这一媒体形态来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逐渐发展和革新的多媒体技术和无线技术,当前的新媒体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即使是传统媒体也逐渐衍生出电子报纸、公共新闻视屏、数码杂志、手机报等各种新兴的形式。

二、网络新媒体人才供给现状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媒体产业正处于新整合和大分化的重要时期,飞速发展的新媒体行业,其产业增长规模和技术革新的快速性都极大提高了对行业内专业人才的需求。作为人才的主要培养和供给平台,为了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就需要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当前的供给现状。

(一)高校规模方面

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的各个企事业单位、政府、报刊社以及广播电台都逐步建立自身的独立门户网站,这充分的引起了国内教育机构和媒体研究的广泛关注,各高等院校逐渐开始尝试网络媒体的专业教育。1995―2003年间,其整体的数量还是处于平稳增长的状态中,而在这之后出现急剧的上升。相关调查统计结果表示,在1996年,我国仅有一所高等院校即华中科技大学开始招收网络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共22名本科生;而到了2005年,全国已经有110多所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网络新闻传播专业,并且到目前为止都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表明,一方面社会上对专业的网络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具有较大的供需缺口;另一方面是,随着急剧增加的院校数量,培养出的人才数量不断增加,而且教育市场也逐渐呈现出泛化的趋势。事实表明,教育市场的泛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才市场具有负面的影响,导致整个市场环境逐渐恶化,降低人才的整体素质与质量,造成现实需求c所学技能之间具有一定的差距,形成虽然市场中还存在着较大的空缺,而人才却相对过剩的现象。

(二)高校新媒体专业办学模式方面

虽然从20世纪末我国就逐渐开始了新媒体人才的培养,但是总的来说,目前在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方面还是处于探究阶段。对于专业的院系设置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和顾虑,在办学资源方面多是依据学校原本的媒体院系,实施挂靠的方式来办学。一般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两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采用逐渐增设的方式。首先采用试设的方式,如果可行的话,才会设立相关的系所和研究中心,比如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都是采用这种途径来设立的;第二种途径是先设立相关的研究中心,然后开设相应的研究生研究方向,当发展到一定成熟状态的时候,再设立相应的专业,比如中国美术学院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设立的[2]。

(三)新媒体人才培养层次方面

就目前来说,高校中培养的网络新媒体人才主要还是集中在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层面,博士研究生所占的比重较小。另外,有些院校还通过专业挂靠的形式,注重对技术性专科人才的培养。这也就表示,在目前的网络新媒体人才培养中,需要加强对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新媒体未来发展、新媒体产业运营、新媒体技术等领域中的技术创新型以及研究型的人才。

三、网络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

(一)加强课程体系的进一步规范,实行层级模块管理

针对目前的新媒体专业设置的课程来说,开发规范程度不高,而且种类繁多、专业性不强,因此各高校,应该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加强对相关专业教材的进一步开发,提高课程设置的规范性。可以通过举办新媒体论坛、研讨会等专业活动来实现成功办学经验的相关学习和交流,并广泛讨论和研究教学方式、核心课程以及课程体系设置等各个领域中的有效创新,进一步提升新媒体课程的规范性。以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其网络传播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媒介经营管理、新闻出版理论与法规、世界新闻传播史、中国新闻传播史、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其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网络经营管理、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传播实务、网络传播概论、摄影造型技巧、摄影技术、图片编辑、摄影概论、新闻摄影、新闻评论、新闻编辑、新闻写作、新闻采访[3]。为了实现课程体系的进一步规范,在构建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综合能力塑造、新媒体专业课程、基础素养课程这三个方面,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综合素质与能力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二)人才培养过程创新

对于新媒体人才培养来说,一般主要分为三个过程,即基础理论教育学习过程、再学习与研究过程以及实践教育过程。基础理论教育学习过程指的是能够系统性完成本科教育或者是研究生教育,在这一阶段中最主要的是需要相关的理论知识,其创新点主要是对新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并在这一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在新媒体教育中,也会涉及到相关的法律、媒体管理、软件技术以及网络等非专业性的课程。为了做好教育工作,还应该注重对教师资源的协调和调配,比如举办跨系研讨会等活动。实践教育主要包括实习活动、创新竞技活动、协助科研活动、实验室教学等方面,学校可以根据新媒体专业的特征来举办相关的推介、成果展览、设计、竞技等方面的活动,通过对学习氛围的营造,加快对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提升。再学习与研究主要指的是在后期工作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教育活动的参加以及对前沿理论的自我研习,能够有效实现从业技能的提升、知识的更新。但是这一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忽视,因此可以当做是创新重点加强重视。

(三)加强对实践平台的拓展,重视实践教学

对于新媒体行业来说,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具有较快的变化速度和较强的技术性,对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其实践能力,在这当中最关键的就是加强对实践创新方法的探究,以及实践平台的构建,以至对实践教学的效果以及空间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需要加强对这两个方面的重视。就目前的实践教学来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实践平台的缺失。如果将新媒体的实践教学简单等同于学术活动和实验实习课程的话,是难以全面涵盖所有教学内容的。为了构建出更加合理的实践平台,应该实现内外部的共同构建。内部实践平台主要指的是专业实验室建设、校园竞技实践、课堂仿真教学、校办产业基地等,外部实践平台主要指的是与科研培训机构合作、校际合作、校企实训基地合作等[4]。

(四)构建再学习和教育的机制

在会计行业中,由于财务管理技术和相关的会计准则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使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知识技能更加符合变化需求,国家每年都会对从业人员进行资质年检和综合素质继续教育。c会计行业相似的新媒体,也是处于持续不断的变化当中,如果想让从业人员能够满足行业内不断变换的需求,就必须建立相应的资质定期审查以及继续教育机制。就实际的情况来看,目前很多新媒体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都难以满足时展的要求。

结语

新媒体行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在持续变化的市场需求下,加强对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针对当前的人才供给现状,实现网络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比较迫切。如果想实现培养模式的创新,首先就需要加强课程体系的进一步规范,实行层级模块管理;其次应该实现人才培养过程创新;再次需要加强对实践平台的拓展,重视实践教学;最后是加强构建再学习和教育的机制。这样就能够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促进网络新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雅文,张语,冯湛,任庆军.我国高校传媒人才培养质量分析与模式研究――以天津市高校为例[J].新闻大学,2013,(6):139-149.

[2] 卢迪.移动互联网人才需求及高校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6):141-146.

第7篇:新媒体运营行业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快递业;分拣环节;暴力分拣;自动化;电子商务

一、国际快递企业和我国快递企业的分拣操作现状分析

1.国内快递企业现状分析

由于近些年来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政策对物流行业的大力支持,我国快递行业发展迅速。根据《中国快递行业发展报告2014》,2013年,中国快递服务企业市场规模升至世界第二位,累计完成业务量92亿件,同比增长61.6%。

同时,随着快递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意识到了简单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及人力操作所带来的高成本低收益已不再适应当下的企业运营,由此引发的快递业变革自然而然的把人们的目光转向了对成本的压缩和对机器设备的引进上。众所周知,在配送中心搬运成本中,分拣作业搬运成本约占90%,而在劳动密集型配送中心,直接参与分拣操作的人力占50%。整个配送中心作业时间的30%~40%更是被分拣作业时间所占。快递企业分拣技术的先进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市场份额,甚至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调查显示,在先进分拣设备及技术的应用上我国快递行业仍然落后。先进的大型分拣处理中心在东南沿海一带尚且寥寥无几,在中西部地区更是几乎全无。这一情况也许在平日工作中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影响,但在某些特殊时期,尤其是各大电商纷纷促销时,例如:双十一、双十二、店庆周年等,常常使快递企业出现“爆仓”、暴力分拣等现象。

2.国外快递企业与国内快递企业的现状对比

以UPS为例,仅2008年其全年处理的包裹和文件的数量就达到将近40亿,每日的处理量也达到1500万件,这些包裹以及文件更是涉及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处理工作相当的复杂。如果以人工操作处理这些包裹,不仅差错率高、工作量大,而且成本也大大增加。所以,在UPS国际航空货运业务的科隆波恩处理中心,UPS的德国分公司向西门子订购了8台分拣机,将分拣量从每小时11万件提升到了每小时19万件,提升了对包裹的处理能力。

而以“四通一达”为代表的中国快递行业,除了国营的EMS和顺丰快递,没有一家拥有先进的现代分拣技术及设备,几乎全手工操作。落后的分拣技术以及暴力的分拣操作手段使得中国的快递行业发展受阻,远远落后于众多国外的快递企业。

二、我国快递企业的分拣操作存在的问题

1.技术水平落后

据统计,采用传统的人工分拣,不仅工作量大、差错率高,而且每人每天的分拣量最多2000件;而采用自动化分拣技术,每台机器每天分拣的数量是人工的五倍多,差错率也控制在万分之五以内。可就目前情况看,国内的几大快递公司中,除了中国邮政和顺丰快递拥有自动分拣的设备外,其他快递公司皆是以人工操作为主,一些先进的电子标签、RFID等分拣技术尚且未曾投入使用,更何况是自动分拣系统。总体上来说,我国在分拣方面的技术水平要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2.快递人才缺乏

快递行业是一个准入门槛低的行业。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各大快递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可国内整个物流业的起步较晚,又没有系统的物流理论和健全的意识体系作为支撑,使得该行业极度缺乏拥有专业知识及专业思维的工作人员。也正是因为没有专业人员的参与与规划,快递行业出现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状况,甚至几度被曝出了有“爆仓”、暴力分拣等的现象。

3.与客户关系紧张

对快递行业来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尽可能多的争取客户是自身发展的保证,然而理论上对客户关系的重视,在事实上却恰恰相反。仅深圳市消委会的分析报告就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消委会共受理快递类投诉754宗,比去年同期的20宗,增长了3670%。另外从近几年的媒体曝光上看,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快递服务的速度、质量以及价格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可是快递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中,包裹的安全性和完好性没有保证、运送不及时、包裹流通信息不畅通等,不仅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且远远低于快递企业应有的服务水准。由此,客户投诉率的增高也就不言而喻了。

4.整体环境不规范

从快递物流整体环境来看,我国的快递物流发展还很不规范。正所谓不立规矩,不成方圆。不论哪个行业,若是没有相关的法律约束,必将陷入一片混乱。据了解,直到2009年我国才颁布了第一部有关快递市场准入的法律条文。快递物流是新兴行业,与其相关的法律还不完善,某些企业利用法律的漏洞,为自己谋求利益的同时置消费者的权益于不顾,以至于出现了监守自盗、暴力分拣等恶劣事件。另外,加上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此等现象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快递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快递企业改善分拣环节的对策

1.与电商企业建立战略联盟

第8篇:新媒体运营行业现状分析范文

本人工作认真、细心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勤勉不懈,具有工作热情;性格开朗,乐于与他人沟通,有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强,确实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和公司同事之间能够通力合作,关系相处融洽而和睦,配合各部门负责人成功地完成各项工作。

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初来公司,曾经很担心不知该怎么与人共处,该如何做好工作;但是公司宽松融洽的工作氛围、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让我很快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员的转变。

现将这几个月试用期间的工作和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 试用期期间工作

在实习期间,我是在传媒部门学习工作的。传媒部门的业务是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虽然和我的专业知识有联系,可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部门领导和同事的耐心指导下,使我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了公司的工作环境,也熟悉了公司和部门的整个操作流程。在本部门的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及时做好领导布置的每一项任务;专业和非专业上不懂的问题虚心向同事学习请教,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希望能尽早独挡一面,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当然,初入职场,难免出现一些小差小错需领导指正;但前事之鉴,后事之师,这些经历也让我不断成熟,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学着考虑得更全面,杜绝类似失误的发生。在此,我要特地感谢部门的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入职指引和帮助,感谢他们对我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的提醒和指正。

业务方面的工作

1. 子夜时段项目

在子夜时段准备初期,内容由房产信息变为婚恋信息,在整个婚恋信息的产业链中,首先将夜间时段的切入点确定为婚介行业,我是主要负责线上的市场调研工作。了解到南京婚介行业的分布情况,并汇总了各大婚介公司的相关资料,同时对婚介行业的政策法规进行了详细调研,了解到国家对婚介行业的要求,对销售组调研具有一定帮助。除了针对婚介公司调研之外,还对婚介产业链上的相关公司进行了调研,如婚纱影楼、婚庆礼仪、蜜月游等,形成了一些汇总资料。

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从一个容易入手且是热点的项目入手,因此对栏目的内容和形式有了较大的调整。最后敲定栏目内容为职介单位实用性强的用工岗位信息。

随着时间在一点点流逝,九月份,子夜时段栏目的内容和形式已经确定,到现在与电视台合同的签订已经完成,与智联招聘以及制作公司的深入工作也正在顺利进行,宣传工作也在进一步跟进。在南京的生活频道,《职业早安排》栏目将于16号开播,同时其他频道也要把百姓关注的热点信息搬上银幕,把《都市夜航》打造成一个综合的品牌栏目。按照国盾公司的总体规划进行运作。为收集信息和建立平台打造坚实的基础。

2. 华泰项目

根据传媒确定的调研目标,前期我主要负责针对华泰现状和证券行业的调研工作。

3. 印章媒体项目

随着“商务领航——政企e通”项目的全面启动,针对政企e通的宣传方面,我参与了在ca的政企e通的媒体沟通会,与南京平面媒体经济方面的记者建立初步关系,与李桂荣一起关于督促快报记者在快报上发表关于政企e通的宣传稿。现代快报已发表完成。

经过这几个月,我现在已经熟悉了公司的工作环境,从整体上能够把握公司的运作流程。虽然还不能够独立处理公司或部门的一些具体项目业务,但是我相信这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所以鉴于这些不足之处,我在处理问题的经验方面还有待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增强,需要不断继续学习以提高自己业务能力。

管理主要工作:

我作为销售组的一名成员,同时承担了部门内部的内勤工作。

1.流程制定:配合张清、季海强完成市场调研流程、电话拜访流程、登门拜访流程的制定。

2.年度计划:参与传媒年度计划制定。从为年度计划制定框架开始,具体分为这几块:背景描述、传媒xx年目标、现状分析、实施策略、实施步骤、实施计划、财务分析、所需的资源与支持。明确各项目的运作目的,对年度计划进行修改。从国盾公司的规划和传媒的规划出发,明确传媒在国盾公司的定位。xx年各项目的实施目标。

3.部门会议会议纪要:前期完成了每次会议纪要的编写。每次的会议纪要,确定会议纪要的流程,可以提高会议开展的效率,明确会议议题,能让自己投入到会议的开展中去。在整理会议纪要的时候,能提高自己的总结概括能力,对自己的工作任务、内容等也有较深的认识。

4.日报汇总:前期完成了每天日报的汇总工作。每天的日报汇总,在看其他同事的日报的时候,可以更明确地了解日报该怎么写。同时整理发现的问题和学习的内容。

5.预算制定:前期完成每月办公用品预算和财务预算的制定。

6.每日出勤表:完成了每天的出勤表的制定。

7.值日检查:完成每天的值日检查。

二、 对国盾规划和传媒规划的理解

对国盾规划理解:

从公司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来讲,江苏国盾是一家以电子政务为切入点的信息运营商。从事电子政务建设以获取法人与自然人相关信息;通过信息运营产生新的商业模式,逐步进入相关行业中介、物流、销售、生产等领域。从政府角度而言,电子政务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二是政府上网工程,政务信息在网络上,三是政府对外管理服务工作电子化网络化。所以,战略目标是一个长远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努力创新,开拓进取。

公司的目标是在二十年内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其营业指标达到世界五百强之一。公司的愿景是:建立公共信息平台,让人们以最小的代价满足最大的需求。公共信息平台可以节约很多资源,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为企业或者个人谋取更多利益,满足最大的需求。我们所要建立的公共信息平台是公司进行信息收集和运营、以供人们进行信息使用和汇总的平台。建成公共信息平台本身不是战略目的,是为了达到愿景的一个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有效满足人们需求从而取得商业价值。

公司的价值观是要求每一个员工把工作当事业,拥有主人翁的心态,有明确的目标感和使命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等等。我认为一个有团队精神的团队才是真正成功的关键,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我们一起解决。自己的努力是必须的,但只有团结一致,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对传媒规划理解:

国盾传媒要做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媒公司,她不同于现存的广告公司、制作公司、公关公司或者是媒体。我们是要把上述的公司整合起来,整合出一流的传媒公司。所以整合就是传媒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那我们拿什么去整合上述的公司呢?国盾传媒不生产产品,只有靠创意和概念。我们生产创意,然后通过创意去整合媒体、广告公司、制作公司等等,最终获取利润,实现创意的价值。由此可见,策划好的创意,再对好的创意进行完美的包装,是国盾传媒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我们业务的关键点。传媒的主要业务流程就是策划出好的创意,拿下政府和媒体资源,然后找合作方去实现,我们在中间起到调节作用。

虽然这个项目刚开始,但整体框架和目标定位已经很明确,并且有了具体的实施步骤,我对其的理解为在将来初步运营过程中先做传统媒体,积累运作经验,同时积累运作资金,再发展成新媒体并进行专业化运作,直至创新若干新的商业模式,为国盾公司的总战略方针服务。

三、自己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几个多月来,我在公司部门领导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及关爱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综合看来,我觉得自己还有以下的不足之处:

1.思想上个人主义较强,随意性较大;

2.有时候办事不够干练;

3.工作主动性发挥的还是不够,对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不够;

4.业务知识方面特别是与客户接触沟通方面没有足够的经验,所掌握的沟通技巧还不够扎实等等。

四、转正后:

第9篇:新媒体运营行业现状分析范文

下面选取一位颇具性的做安防行业的经销商提问,及胡世明老师的回答与读者分享。

来自一名读者的问题:

您好:

我是一名营销的读者,看到您写的关于经销商的现状分析,深刻细致并且切中要害,能够提出较为精辟的解决方案,所以冒昧的向您取经,请您指教!

目前中国很多的行业出现所谓的饱和,劣币驱逐良币,看上去风风火火,很多公司都在做,大小渠道齐上阵,但是能够生存并发展下去的少而又少,借着某一市场成熟壮大,很多人纷纷分这一杯羹,导致问题重重,阻力重重,怎样乱世出枭雄,成为市场领导者或者成为不倒翁是亟待解决的。

我想向您请教比如安防设备的行业,做摄像监控设备控制的,作为一个经销商,感觉夹缝中生存越来越难,我们公司不大,经销了国内外几十种产品,基本上做这个行业的公司都是这样在运作,问题是作为一个经销商,好像按照以往的经验,我们更适合做品牌提案商吗?比如我们的售后服务比较好,有时连厂家都提供不了的服务我们都可以给客户提供,但是在这个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杀价成风,大品牌利润也不高,杂牌推广困难,我们该怎样在客户心中形成比较独特和深刻的印象,转移客户对于价格的苛刻要求,把我们的价值真正的传递给客户,特别是厂家市场支持力度不够的情况下,怎样培育出我们自己的特色?目前我们的产品定位是中高端,但是低端的也做,走量。到底如何做这个行业的有战略眼光的经销商,而不是被动的在行业夹缝里生存呢?

目前我们是联系业务,谈价格,签合同,做售后维护,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同一个品牌很多的公司都在,厂家也是朝三暮四,我们作为经销商怎么形成自己的竞争力而不是案板上的肉呢?

希望得到您的指教,非常的感谢!

胡世明回答:

你好:

就你提出的问题做如下回答。

我文章中提到的系列关于经销商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解决思路等方面的分析,更多的适合于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企业,对于其它行业,这样的思路固然也适用,但具体的操作细节应该会有所不同。

按现在的市场状况来看,安防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其实并不是很高,大家拼市场的主要手段是杀价格,正规的品牌营销并未在该行业发挥效用,因此我认为若有企业首先站出来从品牌运作、到渠道管控、到终端服务能做到系统化的操作,改变现状的可能性很大。针对你讲到的公司现状,我认为你们应该刻意的培育并突出自身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你们的售后服务能力很强,甚至一些厂家都做不到的服务你们都可以做,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我认为厂家做不到的主要原因,可能源于如下三方面,其一是企业不重视售后服务,其二是企业的技术达不到要求,其三是企业的售后服务网络不完善,不能提供及时的售后服务。但不管由于何种原因,最起码现在在你所在的市场,你有能力将售后服务做得更好。因此,我认为你应该进一步有意识的培养并发展这方面的优势,进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谈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我认为你选择向品牌运营商的角度去发展会更有优势。你可以通过选择生产厂家贴牌的方式去切入。因为你具备很好的售后服务口碑,因此就有能力为一个新的品牌提供服务承诺,这样通过贴牌,你就可以提高自身产品的盈利能力,即使拼价格,也会更有优势,而且你可以通过逐步形成的良好售后服务口碑,对自有品牌开发高档产品,让售后服务真正为你的产品提供增值。此时你就能做到不但将自身的价值传递到客户,而且通过这种价值的传递为自己创造营收。同时,你要将自己现在的公司通过品牌化运作,以提升品牌影响力,形成代表自身公司特色的品牌效应。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