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建立企业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专业顶岗(毕业)实习是要使学生在就业前,到养殖及相关企业去,在自己希望的就业领域和岗位进行全面系统的实习,以全面实际了解行业、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熟悉具体岗位的业务工作,为就业和尽快适应企业工作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毕业顶岗实习与就业直通。
二、畜牧兽医专业顶岗实习的任务与目标
1、了解养殖及相关企业企业概况。
2、知道养殖及相关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
3、熟悉具体部门和岗位的业务流程、工作规范、处理方法。
4、熟练掌握相应岗位的操作技能。
5、按照养殖及相关企业要求去做,形成职业能力和初步养成职业素养。
6、具备初步的养殖企业管理能力。
7、结合实习企业完成毕业论文(或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分析报告等)。
三、畜牧兽医专业顶岗实习的内容
1、在各种畜禽养殖技术等岗位实习。
在岗位工作中要做到:
━企业要求,熟悉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
━安全要求,知道各岗位尤其是接待岗位有哪些因素对安全构成威胁,应如何避免;
━工作要求,知道饲养技术人员岗位的具体任务;清楚该岗位的关联岗位;与关联岗位如何协调等。
2、在动物疾病治疗与预防等岗位实习。
在岗位工作中要做到:
━企业要求,熟悉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
━安全要求,知道动物疾病治疗与预防岗位的风险是怎样产生的,应如何避免;
━工作要求,知道动物疾病治疗与预防岗位的具体任务,清楚该岗位的关联岗位;与关联岗位如何协调等。
3、在动物饲料加工等岗位实习。
在岗位工作中要做到:
━企业要求,熟悉动物饲料加工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
━安全要求,知道动物饲料加工各岗位的风险是怎样产生的,应如何避免;
━工作要求,知道动物饲料加工岗位的具体任务,清楚该岗位的关联岗位;与关联岗位如何协调等。
4、在动物性产品检疫等岗位实习。
在岗位工作中要做到:
━企业要求,熟悉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
━安全要求,知道动物性产品检疫岗位的风险是怎样产生的,应如何避免;
━工作要求,知道动物性产品检疫岗位的具体任务,清楚该岗位的关联岗位;与关联岗位如何协调等。
5、在养殖及相关企业的客服、接待、销售、管理等岗位实习
在岗位工作中要做到:
━企业要求,熟悉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
━安全要求,知道各岗位的风险是怎样产生的,应如何避免;
━工作要求,知道某岗位的具体任务,清楚该岗位的关联岗位;与关联岗位如何协调等。
注:学生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安排,在上述1个岗位或几个岗位顶岗实习。
四、畜牧兽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措施与要求
(一)畜牧兽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三方管理和双向考核的管理体制。加强轮岗实训、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建立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管理的机制。
1、学校与实习单位建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顶岗实习的协调与管理指导工作;
2、学校选派责任心强、实践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实习的组织管理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
3、企业选派技术能手担任技术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工作;
4、选派优秀学生干部担任实习小组组长,主要负责实习学生的纪律和安全监督工作;
5、为保证顶岗实习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在开展顶岗实习之前,由学院(专业研究室为代表)、企业、学生三方签订顶岗实习目标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目标。
(二)畜牧兽医专业顶岗实习要求
1、企业对学生要按照企业员工的要求来进行管理,学生亦要以企业员工的身份来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
2、企业指派兼职教师具体指导学生的实习和进行管理;符合条件的还可以指派兼职教师协助指导毕业论文。
3、学生要虚心认真接受企业兼职实习指导教师的指点,积极、主动的完成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并经常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保持联系。每周要写不少于300字的实习周记,实习结束要写不少于3000字的实习报告(总结)。
4、实习结束后,企业可以给学生出具实习鉴定成绩表和实习工作证明书。
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培育出独具特色的
优秀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把企业的优良传统、价值观念、品牌形象、服务理念、经营目标、行为准则等有关的方面,都融入到每个职工的思想和行为之中,体现在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
理想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使员工感到宽松和谐的,有一定的压力也有更多的动力,能够不时取得成功感和成就感的愉悦的工作氛围。也应该是使客户、潜在用户、周边人群等与企业接触和发生关系的所有的人都能够感受到的优质服务、细微服务和温馨服务的氛围。
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既要通过有形产品等予以展现,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员工的精神风貌、工作效率、服务水平、组织纪律性、创新能力以及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宽松和谐的氛围等各个无形的方面得到体现。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本质上属于“人的工作”的范畴,因而必须“以人为本”,围绕人的需求来建立,并根据人群需求的增长而不断予以完善和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所建立的规章制度是创造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前提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必须通过一定的条件培养和打造而成。全体员工普遍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员工行为习惯,也只能在一定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和干预下形成,在良好的舆论氛围影响下得以巩固和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良好的企业舆论氛围,既是衡量企业员工行为的尺度,也是造就优秀企业文化的前提。
但是,企业规章制度实施的对象是员工,推行的效果如何,也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员工的文化层次、接受能力和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因此,就必须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和实施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予以落实,才能更有效地使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理念等通过这些规章制度的推行来予以实现。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的和不断予以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既是创造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前提,又是优秀企业文化得以维护、延续、发展和进步的基本保证。因而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地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和员工的各种行为活动、内部和外部等各个方面相互关系的建立和调整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只有这样,才能确立优良的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文化的不断提升和创新,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吸引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
文化建设中来
要建立、保持和不断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必须重视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全体员工吸引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因为企业的主体是人,企业的各项活动要靠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来完成。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综合体现,要通过广大员工的思想观念、精神境界、理想追求、是非标准、日常行为来体现,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必然需要广大员工的共同参与。
最大限度地吸引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才能够保护好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首创精神,达到企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企业文化的建设水平,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推进企业健康而全面的发展。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生存是基础,发展才是硬道理。求得生存与发展是所有企业的期盼,它必须满足多种因素。在这众多制约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因素中,唯有人的因素最重要,位居第一位。因为其他因素最终都要通过人这个载体去实现去完成,没有人的因素的存在,其余因素的价值将无法得到体现。因此,在一个企业内,只有人的智慧、人的力量得到了有力发挥,企业才能生存发展壮大。作为企业的管理层,管理好人的资源是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充分发挥人的资源优势呢?又如何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呢?
首先,强化培训员工的技能水平,不断开阔视野。
在我们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同时,还要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作法,或从优秀的企业中邀请某一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对本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教育,帮助提高,从而达到推动全体员工业务技能提高的目的;或将少数员工送到别的企业实地考察学习,在学习他人先进技能的同时,切身感受他人的治企管企方略,不断开阔视野、激活思维,从而发现本企业的不足,为以后的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及时“调频”,让员工与企业产生共振效应。
随着劳动用工体制的改革,社会保险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彻底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再似过去那样无论企业条件好坏与否,经济效益高低与否死抱一个单位不松手。现在的人们思想活跃,“跳槽”的念头在大脑中频现。因此,要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让其与企业产生共振效应。这样,即使企业效益暂时低迷,员工会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会以满腔的热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企业出谋划策,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共同实现双赢。
第三,相互沟通,让员工时时刻刻融入到家的亲情中。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X934 文献标识码:A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均建立了一套完整适用于本行业、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制度体系,强化企业的执行力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只有将规章制度很好地执行,才会使企业更好的发展下去。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落实好安全生产的执行力的要求犹为重要。
一、执行力在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电力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性行业和集知识、技术的密集型行业,任何脱离于安全制度和技术规范的行为都有可能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生命安全,频繁的安全事故能使任何一家企业走向衰败与死亡。“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电力生产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安全生产是我们永恒的主题。电力企业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建立健全了一套完整的行业安全规章制度,这就要求我们企业必须具备更加优良的执行力。因此安全生产的关键在于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充分的落实,即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执行的过程就是抓安全措施落实的过程,全公司安全工作的最终成绩,取决于锲而不舍的执行力,舍此别无他途。
二、执行力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体现
首先是员工具有服从精神。服从就是没有任何借口地按指令去执行。服从是执行的第一步,是落实的前提。
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仅仅服从是不够的。从一定程度上讲,有时服从是被动的行为,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建立良好的安全习惯,实现执行力的真正升华,使安全成为自觉的行动,变为员工在工作中必要的程序。在确保安全生产执行的过程中政令畅通。
第三,提高执行力要落实到人。安全生产各项决策和规章制度要有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其执行力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其他职工的积极性和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另外,其他所有职工都应把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把看似简单、平凡的事做好,就很不简单,它显示了一个人具有的一种素质,一种态度,一种精神。
三、如何在电力安全生产具体落实执行力
(一)体系健全是前提
落实好安全生产执行力,首先要建立健全以行政负责人为核心的组织保证体系、以党委书记为核心的政治保证体系、以业务分管领导为首的安全技术保证体系、以工会主席为首的劳动保护监督体系、以安全委员会为首的安全监督体系,以团委为核心的青年安全保证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其次是建立一套紧密联系本企业工作实际、业务贯通、便于操作的管控制度。第三是建立一套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四不放过”要求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状,层层传递责任,做到任务、检查、考评、奖罚一体化常态开展,促进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二)领导带头是关键
领导在执行企业规章制度和上级指令上所表现的态度是带动一个企业在执行力表现的关键,只有领导先以身作则,对政策的执行始终如一地坚持,有布置有检查的去执行,才能上行下效,正确的引导各级管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层层传递执行力。
(三)加强培训是手段
落实好安全生产执行力,需要一只熟悉业务、有责任心、服从指挥的优良队伍,加强思想教育和人员培训是必要手段。
一方面是通过安全思想教育,培训增强员工责任心。事实证明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所致,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对工作任务的轻视、畏难、恐惧、侥幸、麻痹、逆反等心理,而这些安全意识的危险点归结到一点,就是缺乏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必须强化安全思想教育,通过各种安全警示教育,把安全生产执行力思想深深烙进员工的意识中去。
另一方面是通过业务培训让员工具备过硬的安全生产技术,如岗前安全知识培训、专业安全技术培训、安全纪律培训等,提高全员的安全技术水平,只有具备了过硬的技术水平,生产的组织指挥者才能避免指挥失误而造成不应该的损失;生产的直接作业者才能在设备巡视检查和监视调整过程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并能正确、果断地进行处理,避免设备损坏和事故扩大,制度和任务才能在各层级中层层贯彻执行下去。
(四)奖惩激励是保障
落实好安全生产执行力,要严格按照电力行业《电力安全生产奖惩规定》,强化安全目标管理,建立科学的奖惩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司控制重伤和事故、车间控制障碍和轻伤、班组控制异常和未遂”三级控制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制度本身要合理,坚持重奖重罚、以责论处,还要建立、完善帮助员工体现个人价值绩效评价体系,员工评价拿业绩说话,营造员工对工作工积极进取,埋头苦干的氛围。
(五)建立文化是方向
落实好安全生产执行力,要把创建安全生产执行力文化做为企业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有凝聚力的文化形成是领导和员工共同建立、长期积累的,在企业执行文化建设中,大力倡导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把所学知识转化为专业应用的能力,使执行理念不断得到提炼和升华,促使职工自觉遵章守纪,强化执行意识,匡正思想,有了端正、永恒的态度,在广大员工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出良好的习惯,就象人们常说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安全意识也必须渗透到我们的血液里去,朝朝夕夕与我们相伴,才能真正实现由过去“要我安全”到现在“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安全生产的执行力才会根深蒂固。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摘 要 规章制度执行不力是国企管理工作的痼疾,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文章对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识别,提出了加强规章制度执行力的对策。
关键词 企业 规章制度 执行力
一、前言
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为维护日常运营所制订的各类管理办法、条例等的统称,是用正式的文本形式规定的企业日常运营业务活动的内容、程序、方法和要求。规章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石,是员工工作的基本依据。然而,要想充分利用规章制度的好处,企业首先要确保规章制度能够被有效地贯彻执行。现实情况是,许多企业制定了大量的规章制度,但是往往缺乏执行力,不能够有效落地。当前,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已成为一些企业的痼疾,成为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以质量管理工作为例,一些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总跳不出周期性质量问题爆发的怪圈,周期性地重复着“质量问题集中爆发质量整顿质量形势平稳质量形势恶化质量问题集中爆发”。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执行力出了问题,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倘若基本的规章制度都不能有效落实,企业何谈执行力,何谈发展?因此,提升企业的执行力,应先从规章制度的执行抓起。
二、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存在于四个层面,一是规章制度本身的问题,二是执行方面存在问题,三是监督管不到位,四是企业文化有缺陷。
(一)制度层面
制度不合理或不明确,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个规章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与企业实际脱节,更新修订不及时,执行过程过于繁琐,不便于操作;二是规章制度缺少系统的总体规划与设计,各规章制度各自为政,缺乏协调性和一致性,界面不清甚至相互矛盾;三是规章制度的制订不够严谨和严肃,一些要求频繁更改,让员工无所适从。
(二)执行层面
执行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没有充分发挥领导的作用,各级领导对规章制度未能做到常抓不懈,虎头蛇尾,未能保证规章制度执行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二是对规章制度的培训宣贯不到位,导致员工对于规章制度的理解不到位,进而执行不到位;三是企业内部各业务职能部门之间的自主协调机制不完善,缺少主动的横向协调,不利于规章制度的执行。
(一三)监督管理层面
监督管理层面的主要问题是监督管理机制未充分发挥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未建立监督、反馈、考核机制;二是监督方法欠妥,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奖惩不透明,不公平,不公开;三是对于发现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未能举一反三,查找深层次原因并持续改进和完善规章制度。
(四)企业文化层面
未形成执行力强的企业文化是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中缺乏强的执行力意识,必然导致员工漠视和纵容不执行规章制度的行为。良好的执行力文化可以促进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也有助于培育执行力强的企业文化。
三、加强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的对策
为了保证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提升企业的执行力,必须从规章制度的制订、执行、监督考核和执行力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制订对策。
(一)有章可循,保证规章制度制订的科学性
规章制度自身的科学、完善和适宜,是其得到有效执行的前提。如果制度本身有缺陷,必将影响其执行效果。在规章制度的制订过程中须重点关注下几点:一是科学合理规划规章制度框架,确保规章制度系统全面,覆盖各管理要素,界面清楚,接口匹配,职责明确。二是保证规章制度的相对稳定,避免频繁修订。规章制度的制订须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确保合理可行,从而避免频繁修订,保持相对稳定。三是规章制度的制订必须做到严肃严谨。规章制度应避免要求过高,以免在实际执行中难以达到,或者执行过程繁琐,增加成本;同时,不能脱离实际,条款应描述准确,不能过宽,否则起不到指导和约束的作用。只有做到上述三点,才能保证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适宜性,为规章制度的顺利执行打好基础。
(二)有章必循,保证规章制度执行的严肃性
“做事按规章”,是保证规章制度落地的核心。首先,要大力提升企业领导层的执行力。企业领导层决定着企业的执行力,中层领导决定着部门的执行力。因此,企业的各级领导自身需保证良好的执行力,带头执行规章制度。任何领导不得凌驾于制度之上,杜绝朝令夕改和违章指挥,且不钻规章制度的空子。在享受规章制度带来好处的同时,还应接受个别情况下因规章制度损失的效率。其次,要精心培育员工队伍执行力。加强规章制度的宣贯培训力度,确保员工理解到位,避免无知性违章;同时,转变员工观念,提升员工能力,使其主动适应企业快节奏和精细化管理要求,避免习惯性违章。最后,要加强业务部门间自主协调机制建设,强化业务职能部门之间主动横向协调意识和能力,确保规章制度在没有高层领导介入的情况下也能很好地执行,相关机制良好地运转。
(三)违章必究,确保规章制度的权威性
违章必究,加大违章的成本和代价,是保证规章制度执行力的重要手段。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偏差。要使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就要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加强监督考核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增加规章制度执行的透明度。明确违反规章制度的处罚标准和要求,形成制度,严格执行。对于工作中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规章制度执行方面问题的,公开给予奖励;对不执行规章制度的,根据具体情况和规章制度的规定给予相应处罚和通报。二是确定规章制度执行力推进的责任部门,设置专人检查和评价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研究解决规章制度执行力方面的问题;三是要建立反馈机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分析和通报,加强收集对规章制度的修订意见,借用质量管理“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置)的原理,对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分析深层次原因,开展举一反三,制订改进措施,整改闭环,检查效果,持续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其适宜性,提升其可执行性。
(四)培育执行力强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在本质上是通过企业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衍生而成的。规章制度的强制执行最终促使员工产生行为自觉,员工的行为自觉便形成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会潜移默化地规范员工的意识和行为,使其与企业的利益相一致,进而提升执行力,促使员工自觉自愿地执行规章制度。执行力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企业文化塑造和影响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进而提升企业的执行力。执行力文化建设与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企业文化作为最强有力的支撑,才能确保规章制度得到长久、持续、有效的执行,且执行过程永不走样。因此,培育执行力文化是企业执行力建设的基础,也是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的根本保证。
四、结语
企业的宏伟蓝图实现的前提,是每个员工将每项工作按规章制度的要求执行到位!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要多管齐下,一方面要建设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并适时调整和修订;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健全相配套的监督考核机制,发挥领导作用,加大培训和奖惩力度,培养执行力强的企业文化,才能不断提升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施志华.提升规章制度执行力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10.4.
[2] 杨永平.如何加强企业规章制度的执行力[J].科技与企业, 2013.6.
所谓行政管理效率,就是在圆满完成行政机关的使命和任务以及即定的基础上,投入的工作量与所得的工作效果之比。低下的行政管理效率,会使企业机构僵化,调节失误,作用错位,而高能的行政管理效率则可使企业运转有序,可调控性强,具有行业竟争优势。由此概念入手,具体分析企业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我国企业行政管理效率、改进行政管理方法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等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现状
权力集中缺乏制约。权力过分地高度集中而又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机制,导致一些企业工作人员严重,家长制、人身依附等封建主义的影响依然存在,严重影响着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行政系统缺乏活力和效率。
行政法律和体制不健全。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行政法律制度不健全,有些行政法规虽然已经制定,但没有很好的执行。现代行政管理需要建立起科学的工作程序和全面规范的管理规则。因此,行政管理体制不全,机构设置不合理,规章制度不科学、不完善,以及对现代社会新的科学技术方法推广应用不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企业里一些行政管理人员行政素质不高,知识能力不强,遇事怕负责任或不负责任,缺乏全局意识,对自己有利就干,无利可图的就推诿不干或放在一边慢慢拖着干。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寻找一个更合适的借口上,既浪费了时间又耽误了工作,直接影响着行政效率的提高。
提高我国企业行政管理效率
严格执行企业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行企业规章制度。对建立的规章制度作为本单位的规章,在领导的统一部署下,落实到岗、落实到人,严格执行。各部门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要各就各位,各行其事,各负其责。要真正把各项制度具体落到实处。要把监督检查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工作做得好,成绩突出的,要及时总结经验推广、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工作不重视,做得不好,漏洞明显,或出现重大问题的,要认真总结教训。通过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使规章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不至流于形式。
引入现代化技术与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在管理工作中应用计算机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无处不在,就企业行政管理可通过计算机合理运用效率管理软件实行企业现代化管理。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自主管理、绩效考评等。当前企业行政效率在管理方法上陈旧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如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政百年历史,曾经铸就过邮政的辉煌,形成了一套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可同样是由于这套管理制度在面对信息化程度不断普及的今天,感到束手无策。通过科学企业管理方法的引入可以极大的缓解传统的陈旧管理方法与现时代的格格不入。
实施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主要对策
实行和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以其为首的管理系统是科学行政管理的基础。这就要求,首先必须明确行政首长的职责和权限,其次必须保证其管理措施有畅通的行政实施渠道,再次还要建立现代企业的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企业职代会、工会的民主监督职能,保证其管理措施不致因考虑欠周或个人判断失误而产生负面影响,并且防止其牟取私利。
【关键词】 员工素养;规范化;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6-067-01
一、健全制度并严格执行,规范员工的行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规章制度。企业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的立法,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它能够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员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员工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在规章制度推行的进程中,员工从被动遵守规章制度到主动遵守,再到逐渐固化,成为员工的一种自觉行动,整个过程不知不觉地提升了员工的素养。但制度究竟能否发挥作用,管理者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做到有法可依
企业的制度是界定和处理公司内部矛盾的基本原则,为此,一定要建立基于绝大多数员工利益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且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地修订和完善,最终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二)保证制度能够执行,做到执法必严
这是企业制度能否起作用的关键。规章制度的执行部门必须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和尊严。为保证制度自上而下的严格执行,首先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其次企业的管理层以及制度执行部门的管理者应带头执行制度,在执行制度上率先垂范,标准高于员工,要求严于员工,模范带动和促进制度的有效执行。
(三)坚持公平原则,做到违法必究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如果企业的规章制度存在对普通员工严,对管理者松的现象,这就不是制度管理而是人情管理了。所以企业内部要建立一种互相监督的机制,以防止有人利用权力和地位违反制度,使制度形同虚设。
只有做到以上三点,公司的制度才真正能够为员工所认同、所信仰、所遵守,并逐步转化成员工的自觉行为,达到提升员工素养的目的。
二、深贯企业文化,引导员工的意识行为
一个企业仅仅有规章制度还是不够,在正式制度之外仍然会存在管理的空白,这就需要另一种制度--公司的企业文化来配合。规章制度构成对企业员工的硬约束,而企业文化则构成对员工的软约束。优秀的企业文化会产生两种作用:
(一)思维导向性
处于不同企业文化背景下的员工在思维方式等方面会有不同的模式,受这种模式的影响,员工就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或心智模式并以这种定势或模式来指导、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说企业文化能够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对员工思维方式的影响,可以使员工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素养。
(二)行为规范性
文化的行为规范力,往往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告诉人们什么样的行为是被许可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被许可的,比起规章制度来说更容易被员工所接受。所以在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影响下,该企业的员工往往都会遵守一定的规范,而这个规范却并不是一定的条文或规章制度,这就是企业文化在员工行为上的规范力。
三、切实开展培训,提升员工专业素质。
长期以来,国际上许多著名企业都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甚至把它当做一项福利来回馈员工。培训能够使员工了解岗位的需求;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员工工作质量,当员工接受一项合适的培训时,会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能够培养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可以说培训是激发员工潜质、提升员工素养的一个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培训要遵循这样一个准则:让真正需要培训的人参加培训-培训后能学到知识-学到知识后提高专业技能-落实到工作中提高工作绩效-公司盈利、员工发展。否则,培训就容易流于形式。
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用传统美德来熏陶员工
古语云:"道德不倡,天下不宁",道德历来成为人们修身养性、完善自我乃至治国安邦的重要工具。在理想道德人格的培养过程中,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核心是"忠孝仁义礼智信",忠是立国之本;孝是立家之本;"仁义礼智信"是立身之本。学习传统道德能够使员工富有爱心、坚持正义、讲究礼仪、提高素质、诚信守法,这些都是一名高素质的员工所应具备的优良道德品质。因此企业要通过各种宣传方式,组织员工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五、培养员工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提高银行效益,降低金融风险,为增强邮政金融业务合规经营管理意识,培养良好的合规文化,2010年被确定为邮政储蓄银行的“合规管理体制年”,当前正值邮储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开展合夫建设推进年活动有着很强的现实性必要性。邮政储蓄事业的面长离不开合规经营,更与防控金融风险相伴。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必将为邮政储蓄经营理念和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强有力的依托和保证,也使得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实现长治久安的工作局面成为了可能。下面,就如何提高银行效益,降底金融风险,我谈几点粗浅见解。
一、加强合规文化教育,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开展合规文化教育活动对规范操作行为,遏制违法违纪和防范案件发生具有积极的深远的意义。同时要进一步端正经营指导思想,增强依法合规审慎经营意识,把我行各项经营活动引向正确轨道,推进各项业务健康有效发展。要在我行内部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形成讲实话,报实情,办实事,务实效的经营作风,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提升管理水平,严明纪纪律,严格责任,狠抓落实,严格控制各类道德风险、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维护和提升我行形象。一方面,要提高全体员工对加强企业合规文化教育的认识,全行干部职工是我行企业合规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企业合规文化的实践和创造者,没有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建设好优良的合规文化企业,更谈不上让员工遵守法。从现实看,许多员工对企业合规文化教育建设的内涵缺乏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把企业合夫化文化建设与企业的一般文化娱乐活动混淆起来,以为提几句口号,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唱唱跳跳就是企业合规文化建设。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做好财会人员的培训考核,业务培训力要求培训力求达到综合性、系统性、专业性、实用性、提升性,要使所有会计出纳人员从熟知制度规定,个个争当合格柜员,柜面成为营销舞台;要强化财会人员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培训,针对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等不同形式,力求使财会队伍的综合素质在原有基础上在上一个等极。通过系列活动,使全体员准确把握企业合规文化建设的真正科学内涵,自自觉也融入到企业的合规文化建设中去,增强内控管理意识,狠抓基础管理,促进依法合规经营。
二、加强合规文化是建立长效发展机制的需要。企业合规文化教良建成设是一项工程浩大的系统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要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在一个时期内要有一定的规划目标,最终建立适应企长久发展机制。从我行看应该包括企业精神、价值观念、企业目标、企业制度、企业环境、企业形象、企业礼仪、企业标识等内容,形成有自己特色文化经营理念。首先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通过学习、交流、研讨使全体员工认识到邮政银行应如何发展,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应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与别的员工相比差别有多大,应如何改进;在桑植支行这个大家庭中自己是什么角色,自己出了多少力,对邮政银行的改革与发展有何建设性意见。要通过谈认识谈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此建立我行的合规文化,进而提高我行的凝聚力,战斗力。其次要与案件专项治理和正在开展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茧自缚结合起来,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加强对晚发不正当交易行为降商业贿赂的业务环节的分析研究,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经营活动中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要通过开展教育活动,鼓励员工检举违纪违法的人和事,提供案件线索,推动案件专项工作深入开展,提高企业合规文化。最后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规范化服务,按照总行各项规章规定的条款,对一些细节问题,难点问题要进行专项学习。对当前的业务经营和柜台服务形势,认真总结和细分客户群体和业务需要,整合有限资源,对存在较大矛盾和服务困难的服务焦点要集思广益,打开思路,不继创新服务方式,以最大的限度满足客户需要,提升企业合规文化精华。
三、加强合规文化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和需要、加强合规文化教育和主要目地,是通过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降底金融风险,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工作中,应该做到“三要”一要树立正确指导思想。要在追求盈利的同时重视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防止出现为了片面追求高速业务增长而忽视风险防范和内控机制建设的倾向。二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始终把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注重用制度来约束人,用制度规范日常行为。为此,要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并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来规范业务经营过程,确保有章可循,切实堵住各种漏洞,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现问题。要认真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健全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评估和预警系统,要重视货款风险集中度及关联企业授信监控和风险提示,重视早期预警,认真执行重大违约情况登记和风险提示制度。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保证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交易性,建立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制衡机制,要在追求自我经济利益手过程中建立健全不继自我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操作风险防范。四要坚持思想教育。要紧紧抓信思想教育这一重要环节,经常开展有关规章制度的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党风廉政教育,不继增强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利用金融系统身边发生的案例进行现身说法,使全体职工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
关键词:企业文化;高情景文化;低情景文化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根据人们在沟通过程中信息传递与接收的准确性和清晰性,提出了高情景与低情景文化分析构架。他认为: “情景”是环绕着一个事件的信息,而“事件”则是沟通所要表达的内容,它们之间的组合方式反映一种文化的特征。根据“情景”和“内容”的不同组合,可将文化分为高情景文化和低情景文化。高情景文化的特征是:在沟通过程中,只有很少的信息是经过编码后被清晰传递出来的,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重视“情景”而非“内容”,注重建立社会信任,高度评价关系和友谊,关系的维持比较长久。沟通是含蓄的,人们对含蓄的信息非常敏感,个体从早期就学会了准确解释这些含蓄的信息。具有权力的人对下属行为负有个人责任。信任是人们履行协议的基础,协议常以书面形式确定。“圈外人”较为容易辩识,但很难进入“圈内人”的群体,在商务谈判过程中,人们不太重视时间,却拘泥于形式。
一、 基于“高情景”与“低情景”文化视角的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1.基于“高情景文化”视角的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工业时代的“冰冷感”不同,“情感管理”的企业文化倡导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关怀。企业中员工之间有着浓厚的人情味,这种情感管理能使员工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激发他们爱岗敬业的拼搏精神。这种“情感管理”文化,也弥补了制度化管理模式中比较生硬的一面,有利于企业内部建立一种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和令人愉快的工作氛围。我国是传统的礼仪之绑,历来注重 “和为贵”伦理道德,倡导创建“亲善仁爱”团结和睦的企业氛围。在实践中,许多企业继承了“人和”的好传统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新内容。通过各种手段教育员工,增强群体意识,树立大局观念,营造一种相互关心、精诚合作的人际关系,创造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由此可见,基于“高情景文化”视角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建立在人格和特殊感情基础上的特殊主义的企业文化,并依靠道德来约束。其优点有:有利于企业内部建立一种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和令人愉快的工作氛围;有效地降低企业管理中的尊重成本和信任成本,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和效率;有利于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和道德风尚。
2.基于“高情景文化”视角的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受“和为贵”的传统儒家价值观念的影响,我国一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不注重制度安排,强调非制度人情理念,导致企业在经营中注重哥们义气及血缘家族关系,使企业在人事管理和功过是非的奖惩中往往对人不对事,处理问题因人而异、有失公允,难以达到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由于企业有一种高度评价关系和友谊的价值理念,往往导致任人唯亲、用人不公、注重血缘关系。虽然因血缘和亲缘关系带来的天然信任和凝聚力能节约交易费用,从而在一定程度对外部人力资源市场产生替代作用。但员工的能力往往不能随着企业的发展而进一步提升,这与基于“高情景文化”视角下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密不可分的。由于“高情景文化”不重视以法律为基础来履行相关的协议。企业重视主观性的人际关系,在经营管理和交易过程中首先想到的是关系,而不是法律合同,因而企业也就谈不上拥有法制性很强的企业文化了。由于企业在商务活动过程中不太重视时间,却拘泥形式,因而在企业内部易形成非正式沟通,成为企业内部散步各种“小道消息”和流言蜚语的主要渠道。此外,由于偏爱非正式沟通,从而忽视电子媒体、电子邮件,电子会议,甚至传统的电话与传真等沟通工具的使用,导致企业效率低下。
3.基于“低情景文化”视角的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企业在处理问题时往往依据制度办事,法律成了履行各种协议的可靠依据。这种“依法治企”的经营管理理念为规范市场经济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使企业在标准化、计量、定额、信息、规章制度、员工教育、现场管理、质量管理等基础管理方面更加规范和科学化。企业重视客观规则并在商业活动中普遍遵守“游戏规则”,用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来规范商业关系,在交易过程中较为理性专业,在管理过程中也遵守规则和程序,并通过对每个员工都使用共同标准而达成公平,促使企业在商业活动中更加诚信、规范。
4.基于“低情景文化”视角的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强调制度、规章建设的重要性,必然会打破一些利益格局,因而一些规章制度的出台及执行就会遇到相当大的阻力,以至于一些反映企业文化理念的机制、体制、制度、规章流于空洞的口号。企业注重依靠制定各种严格的工作规范和绩效考核标准来进行管理,以经济报酬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忽视对企业成员的尊重与信任,劳工关系紧张,员工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淡薄,员工对企业没有归属感和信任感,优秀人才经常跳槽。企业员工在沟通过程中,信息流是被控制调节且是正式的,从而导致信息扩散缓慢,员工由于在沟通中缺乏情感交流,不利于维护人际关系。企业往往对规章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不够,比较忽视对人际关系中道德、诚信的建立,因此在企业中缺乏天然的信任和凝聚力,从而使得人际交易的成本较高。综上所述,无论是基于“高情景文化”视角下还是基于“低情景文化”视角下建立的企业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应该把“高情景文化”与“低情景文化”理念相结合,实现道德和法律约束并向文化约束提升。
二、建立体现终极价值理性和信仰并依靠文化约束的企业文化
1.树立将中国传统的“亲善仁爱”的道德观与现代企业法律制度相结合的理念。“亲善仁爱”的道德观与现代企业的法律制度相结合,就是既要提倡“高情景文化”视角下的注重关系和友谊又要倡导“低情景文化”视角下的注重法律和契约。企业应提倡尊重员工并对员工的长期发展负责的价值观,注重企业坦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亲善仁爱”的道德精神、理念的引导与培养;营造一种“亲善仁爱”的企业氛围。在制度和道德建设的互动中建立一种体现终极价值、理性和信仰的企业文化机制。一种制度一旦成为一种文化,就会深深地根植于每个人的思想程序中并按照这种程序去要求自己。因而,制度与道德建设的互动就必不可少。文化体现了人们做事情的程序,这种程序可以是制度的体现,也可以是道德的体现。不管是基于“高情景文化”还是“低情景文化”视角的我国企业文化建设都必须解决好文化创新的问题。只有文化创新,企业才能永葆青春。
2. 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及契约,凡涉及员工利益和企业重大事项一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政策机制。一种公平的政策机制的建立能够营造一个激发员工潜能的良好氛围,在没有复杂人际关系的“净土”上,员工不需要在处理人际关系的矛盾上花费大量精力,从而减少各种不平衡心理的产生,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时应适时体现灵活变通。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是实施的前提,而能否落实关键还要建立一套监督反馈体系。企业对制度的实施情况可推行反馈指数,保证制度能够得到真正的落实与实施。如可以用亲情指数考察对员工的尊重、关心、重视程度。在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处处体现“亲善仁爱”的道德观念,首先应把“亲善仁爱”的道德理念的传播与引导寓于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之中。此外,通过企业报刊、电视、广播、广告互联网等多媒体的沟通方式使企业员工在一种正直、说真话、守信、勇于承担责任、尊重游戏规则的良好氛围中工作成长。其次,企业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应对员工充分尊重与信任,既要强调人对岗位的适应,也要着眼于对人的个性的充分尊重,使一般意义上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向人才与企业的相互依存的新型关系转变。最后,企业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以关心人、理解人为原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特别是在各种处罚条例的执行过程中要对事不对人,宽容失败,以沟通的方式帮助其找出原因,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打下基础。
由于我国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性质各异。因而企业在把中国传统“亲善仁爱”的道德观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的同时应注意把自身的组织运作模式、业务运作模式、员工行为及行为结果结合起来。对处于创业初期,规模不大的家族企业,浓厚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血缘及友情纽带更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降低企业的创业风险,也有利于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形成向心力,还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监督成本和人成本。因此,生硬的制度管理反而会阻碍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该类企业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制度的借鉴与引进时要灵活、创新。对高速稳定发展的集团型企业,由于其制度建设系统、完善、科学,因此,如何突出自己的特色,讲礼仪、重人和,建立具有浓郁“人情味”的人际关系,倡导“以德治企”,实现法律约束和道德约束相结合向文化约束过度就更显重要。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美] 哈罗德•孔茨.管理学――全球化视角[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2.
【关键词】新劳动法;人力资源管理;影响;对策
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法出台后,各用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变革性的挑战和考验,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摸式势必受到深远影响,劳动关系也随之更加复杂劳资双方利益冲突将更加明显,劳动者的维权意识明显提高。新劳动法的颁布实施,必将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产生影响,企业应该如何认识新劳动法带来的这些影响?如何应对新劳动法,从而更好的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战略,这些问题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乃至企业的整体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新劳动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新劳动法对企业人力管理冲击及对策
与1994年的《劳动法》相比,新法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加强了对劳动者的保护,而且明确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核心,对企业用工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基于此,笔者从以下两个关键的问题说明自己的理解及采取的应对策略。
问题1.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续订劳动合同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对策:2008年1月1日新法实施后,第一次签订劳动合同最好以3年合同期为宜,按照新法规定,3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为6个月,这样企业便于利用试用期充分考察员工,使企业处于主动地位,一旦发现不符合条件的员工,可以在这个期间解除和他的合同;同时,如果该企业是一个集团公司,可以让下属多个子公司分别多次与劳动者订立有期限的劳动合同,这样就可以规避一个企业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合同。“续订劳动合同的”是指谁要求续订?法律条文指向不明确,如果是企业提出续订的意思表示才能够签无固定期限的话,似乎又回到原来规定的连续工作满十年,双方当事人同意签订劳动合同上面去了,那么,企业依然可以采取不同意续订方式而不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问题2.用工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对策:新《劳动合同法》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满一年不订立的,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企业不及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后果是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企业应当改变原来的做法,将上岗后再签合同转变为先签合同后上岗,这样也便于企业规范管理。前段时间央视大面积辞退“临时工”,包括中央电视台及各栏目聘请的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临时员工。但在新《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后,这些未与中央电视台签订劳动合同的“编外人员”就违背了新《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精神,这样一来,中央电视台可能面对众多的劳动争议和纠纷。
2 切记订立正规的劳动合同
对于“挖墙脚”问题,有这样的一个案例:保险公司招聘保险业务经理,应聘的员工没有离职证明,只是以个人单方承诺书替代。结果,该人员由于经济问题而未办理离职手续,此保险公司因为招用了这个应聘人员承担了连带赔偿责任。《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所以,实务操作中,用人单位在“挖墙脚”时,除了向劳动者了解其是否对前用人单位承担竞业限制义务外,还应当核实原用人单位是否出具了《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劳动合同法》第七条、八条、九条对用人单位的招用权利还在三个方面进行了限制和规范:第一是确定了劳动关系建立的日期是用工之日而非实际签订劳动合同之日;第二是规范了劳资双方的知情权和告知义务,对双方权利都是一种保护;第三是禁止扣押证件、收取财物及担保,即使是第三人的担保也不允许。
针对第一个方面,企业必须改变观念,做到先签合同后上岗,规范管理。在招用劳动者一个月内及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并建立员工花名册备查,以便纠纷发生时承担举证责任。第二个方面,企业应尽到告知和一般审查义务,充分如实地告知劳动者企业的相关情况,同时做好审慎调查,充分了解招用人员的基本情况:真实住址、身份、个人品行、资信、专业技能、学历及健康状况等。一旦出现劳动者不办理交接手续离职或侵占企业财产逃逸等情况,便于及时追查索赔。第三个方面,企业除了解、核实劳动者基本情况外,应对招聘人员进行守法教育,告知侵占公司企业财产的民事、刑事责任。
3 提升企业人力资源水平的对策分析
劳动合同法(新法)对企业虽不能说是好消息,但也绝不是无法解决的难题,而对这些问题和挑战,企业应积极调整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策略,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3.1 强化培训:全方位加强企业各类人员有关劳动法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学习与培训,在依法管理的基础上,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赢。
3.2 制定合法的符合规定程序的规章制度:
首先,企业内部各种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如员工手册、员工流动、薪酬、绩效、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等等,在制定和应用时要注意合法性还应该注意符合程序规定,确保相关规章制度符合民主程序制定、合法等,符合法院审理案件确认为合法企业规章制度的需要。
3.3 注意在劳动合同法(新法)下的劳动合同规范管理:
对没有及时续签或终止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进行及时整理,当进行员工录用或解除劳动关系时,及时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逐步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台帐,完善与劳动合同制度相配套内部规章制度,实现对劳动合同签订、续订、变史、解除以及终止等动态管理,正确理解新法案对试用期的规定与解释,理解变更劳动合同的条件及程序,正确把握处理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调整企业的人力资源规章制度,合理确定劳动合同期限,依法修正考核及奖惩标准,有效规避劳动争议风险等。
4 结语
新劳动法的实施,同时也使企业面临人力资源的调整问题,同时企业更应该关注的是企业的人均效率有没有持续的提高。对于企业来说,相比人力成本,人均效率是个更为关键的核心成功要素。规避法律的无奈之举只是权宜之计,在这些调整背后,企业需要有面向企业未来的战略思考。无论在任何时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核心任务不能改变,无论是裁员还是主动辞职、竟聘上岗,其核心目的都是去掉员工的惰性,强化他们的“危机意识”,保证企业的活力源泉不会枯竭,持续提高企业的人均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