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人社区教育范文

老年人社区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人社区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人社区教育

第1篇:老年人社区教育范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48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1613-01

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健康需求也在不断的改变,平时可以通过媒体或走出家门踏上社会来了解健康知识,从而改变原来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通过健康体检来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由此达到无病防病,有病治疗的最佳目的。但随着年龄的逐年增加,人体到了老年,各种器官逐渐衰退,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他们需要更新健康知识,在住院后需要得到最佳治疗,更需要针对自己的疾病了解康复知识,这就需要护士对他们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使他们在今后更好地把握身体,更好地生活。1 社区老年人健康现状

1.1 老年人由于各种生理功能的衰退,包括记忆力、听力、视力、减退,反应迟钝,骨骼肌肉功能减退而导致运动功能减退等,由此带来许多不利因素使老年人的心理产生一系列障碍;不同的病种对老年患者的心理刺激也不同,许多老年人因对有些疾病的了解似懂非懂发生误解而产生心理障碍,猜测自己病情的发展前景,从而加重了病情。

1.2 主要行为因素为缺乏体育锻炼,受传统观念影响,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做家务也是在运动锻炼,没必要浪费时间。

1.3 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嗜酒、暴饮暴食、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多服用腌制品和油脂类食品等而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

1.4 缺乏医学常识和急救知识,遇到紧急情况往往不知所措,如:糖尿病患者往往出现心悸、冷汗、虚弱等低血糖症状时,因不了解糖尿病知识忌服糖类而急送医院救治,就可发生嗜睡、昏迷,甚至死亡。再如:由于老人的吞咽功能逐渐衰退,吃东西稍快或吃果冻之类的食物往往会哽咽在食道,如不及时吐出就会发生生命危险。

1.5 一些不法商贩和传销组织为了达到盈利的目的,在街道、社区举办一些免费的健康讲座,用虚假的广告宣传误导老人,老人为了健康购买一些假冒、伪劣的保健品,使他们上当受骗,经济损失不说,有的服用这类产品使身体产生不良反应,这样的事每年新闻报道也不少。2 社区护士怎样做好健康教育,才能满足广大老人的需要

2.1 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社区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作为具体的施教者,要提高全科护士素质、明确为病人提供最佳服务的信念,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长期不懈地采取居民愿意接受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特别是老人在住院期间,应针对所患疾病的诱发因素、临床症状等宣传应对措施,引导他们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指导他们合理饮食、谨遵医嘱、按时服药、控制情绪,以免病情加重。

2.2 生命在于运动,人只有坚持锻炼,身体才能适应外界的能力。社区护士要指导他们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按身体条件许可规定一定的运动量,项目可做广播操、健身操、散步、打太极拳,并还要学会经常用脑,读报、看新闻、下棋等。老年患者出院后,应根据老人疾病的恢复情况做适当的运动,如做功能操等,要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求,更要注重他们心理需求,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要指导其家属和陪护帮助患者的肢体被动锻炼,定时翻身扣背,促进其躯体的血液循环和预防坠积行肺炎的发生。

2.3 指导他们合理营养饮食,合理适当的饮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如高血压患者宜用低盐低脂饮食等。指导其家属或陪护注意患者的营养搭配及口感,培养老年患者饮食习惯;如糖尿病人饮食起居要有规律,要戒烟忌酒,定时定量,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因为年龄、体质不同,活动量不同,所消耗的能量也不一样。年龄越大,消耗的能量越少;而运动越多,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

2.4 通过健康教育让社区老人学会一些简单的急救知识,让他们遇到特殊的紧急情况可以首先自救。如:上面提到的糖尿病人低血糖休克时,立即给予服用糖水可缓解症状;老人吃东西哽咽是立即用双拳或椅背用力撞击胃脘部,脸朝下,使其吐出堵塞在食道的食物等等。总之,不能错过最佳时机,一旦发生不幸,就会造成终身遗憾。

第2篇:老年人社区教育范文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高脂血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b)-138-01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首要致死性疾病,血脂增高常在这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生活质量和健康需求的提高,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血脂状况及调脂治疗[1]。为研究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了解健康教育是否能降低社区老年人增高的三酰甘油的水平,于2005年3月~2007年3月对河源市区内500例老人进行普查,筛选出160例自述三酰甘油增高的老人,经生化检查确认其中有60例三酰甘油增高,我们对其进行了为期2年的健康教育,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指标

年龄≥60岁,三酰甘油≥1.72 mmol/L,无重要器质性疾病,小学以上文化程度。

1.2教育对象的选择

与社区居委会联系,由居委会通知500例以上的老年人来我院免费体检,向他们发放健康状况及健康需求调查表,选择在调查表中自填血脂增高的60例老年人进行体检后确诊为三酰甘油增高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58~82岁,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32例,初中以上28例。

1.3方法

1.3.1教育内容包括四个方面。①饮食指导:指导老年人学会“三低一高”的控制方法,即低热量、低胆固醇、低糖、高纤维素膳食。②生活指导:提倡规律起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③运动指导:提倡有氧运动。运动量的大小以无主观症状(心悸、心绞痛、呼吸困难)为原则。有氧运动有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并教会老年人通过自查心率计算运动量是否适宜(心脏跳动次数+年龄=170),使他们掌握适合本人身体情况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④药物指导:对通过运动、合理饮食仍不能有效控制血脂的老年人,帮助他们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1.3.2教育方法根据社区老年人居住分散、个体时间随意性较大等特点,采用因人施教、因病指导的四结合的方法,即: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计划教育界与随机教育相结合、电话咨询与家庭访视相结合、现场说教与家庭互助相结合。具体做法是:群众教育由护理部每季度在医院举办1~2次的专题知识讲座,每次时间控制在1 h以内。鼓励老人提问,专家给予解答,根据河源市区居民的特点,授课语言以客家话为主,同时也兼顾到外地的老人所以同时使用普通话。个体教育则由医院有关科室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护士组成多个小组,分别承担60例老人家庭访视和电话咨询工作,频次为第一个月一次,以后每季度一次。组织老年人现身说教,相互间传授合理调配饮食、身体锻炼的方法和体会。通过开展家庭互助,使老年人的家人能配合督促老人克服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

1.4效果评价

评价指标:①生化指标,测定每位老人健康教育前后三酰甘油水平。②调查个人健康知识和行为改变情况。

健康教育前后向研究对象发放自行设计的老年人健康知识问卷调查表,该表包括卫生知识、自我保健能力、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3个方面的28项内容,每项设置了3个可供选择的答案,根据答案设置分值。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健康教育效果越好。将调查结果分为优>85分、良70~84分、差<70分。共分3个等级。调查表重测信度为0.82,请流行病学专家参与评价,其效度为0.75。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

2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老年人掌握健康知识情况见表1。

本组60例老年人健康教育前三酰甘油为(2.82±1.30) mmol/L,健康教育后为(2.25±1.17) mmol/L,自身前后对照,t=5.36,P<0.05。健康教育后,老年人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提高。

3讨论

通过为期2年的健康教育,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和对疾病预防与治疗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健康教育前许多老人及他们的家人都认为老人“辛勤一辈子了,老了就应该过着享清福、饱口福的晚年幸福生活”[1]。健康教育使他们改变了观念,自觉参加健康知识讲座,走出家门参加体育运动,注意合理搭配膳食。

通过健康教育,本组总体三酰甘油水平下降(P<0.05)。其中女性降低较明显,男性变化不明显。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也感到老年女性比男性参加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参加室外身体锻炼的积极性高。另外,本组38例老年男性中有5例年龄<68岁者出现健康教育后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健康教育前的情况,经调查了解与老年人在血脂检查前未控制高脂饮食有关,由此可见达到健康教育预期目标的艰巨性。

人口老龄化是多数国家面临的社会问题。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居世界之首。如何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研究课题[2]。通过2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在社区中对三酰甘油增高的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确实有效,但应注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林维彬,鲍莉莉.分析影响血脂的因素做好体检人群健康指导[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64-465.

[2]惠蓉,张华丽,张茹英,等.西安市1 811例老年人慢性病人群分布特征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0):153-155.

第3篇:老年人社区教育范文

[关键词]口腔健康教育; 社区; 中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 R78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267-02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逐步形成和不断深入。“阿拉木图宣言”对健康的阐述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它反映了人类生命活动的生物、心理、社会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方面。它将影响健康的因素进一步扩大包括多种因素:环境因素、社会能够提供的保健设施、个体及群体的生活方式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功能,决定了口腔健康教育的具体工作则是由社区医务人员主要承担的。

1 口腔健康教育[1]

健康教育是一门交叉科学,它包涵了医学、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美学等诸多学科,以教育方式增加大众的卫生保健知识,通过反复强化教育而加深保健知识的确知信深度,强调自觉自愿,提高自身保健行为和实践能力。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并鼓励人们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知道怎样做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促进每个人或集体努力做好本身应做好的一切;并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它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公众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它的目标在于帮助人们寻求能够达到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指导人们如何能更健康的生活。口腔健康教育包涵于健康教育。WHO在1970年指出: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认识到并能终身做到维护口腔健康。采取教育手段如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等促使人们自觉自愿的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确行为,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口腔健康教育是让人们理解并认可接受各种口腔疾病预防措施的一种教育步骤。

2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及危害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不可分割且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活质量的决定因素。WHO制定的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制定的口腔健康目标为:80岁老人,至少应保持20颗功能牙。根据国情,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2010年人人享有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的目标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保持20颗功能牙的人数百分率农村要达到60%,城市要达到80%。然而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较之其它人群尤为令人忧虑。无牙颌、牙根面龋、不健康的牙周及粘膜组织是中老年人主要的口腔问题。而中老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是龋病和牙周病。

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2]结果显示:乳牙龋均和患龋率为4.48%和76.55%;人群中6个区段均健康的人数很少,牙石检出率高达52%一94%。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5~44岁中年人龋齿率为88.1%,65~74岁年龄段的老年人患龋率为98.4%,龋均为14.65颗;城市低于农村,男性低于女性,东部地区最高。该段人群根龋患病率为63.6%,根龋龋均为2.74颗;城市低于农村,男性低于女性,东部地区最低;所患根龋中,龋、补构成比分别为98.1%和1.9%。龋齿患病水平呈上升趋势。全国65岁~74岁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为14.1%,城市低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中部地区最低。 各地近几年的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也均显示出相似的结果[3-7]各地的中老年人群口腔健康状况不均衡,其健康保健状况与当地的宣传教育、预防保健措施、经济发展等息息相关[8-11]。总体上,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令人忧虑。具体表现:牙龈萎缩与牙周附着水平丧失明显,牙间隙增宽,牙根暴露是中老年人口腔组织变化的特征;与老化有关的主要组织问题是牙根面龋,无牙颌与不健康的牙周与黏膜组织。由于中老年人各种疾病的患病率,功能障碍与残疾率较青壮年时期明显增高,所以对医疗保健的需求量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缺牙人数与缺失牙数均增高和增多。而当缺牙占全口牙的四分之一以上时,就会影响到口腔功能,特别是咀嚼功能,影响口腔功能也就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影响人的生活质量。

WHO对老年人的流行病调查报告指出,牙周疾病虽患病最多,但是重视程度最差.中老年人现在虽已认识到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的危害性,但对口腔疾病的危害及其与其他全身疾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却知之甚少。牙周病是引起中老年人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更是影响心脏、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导致各种死亡率极高疾病的重要成因。老年人肺炎与牙周疾病;心脑血管病与牙周疾病;消化道疾病与牙周疾病;糖尿病与慢性牙周病[12]等,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已被医学界所证实,揭示了很多作用机制[13]-[16],但公众对此却缺乏一定的了解。

3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的现状

调查研究[17-18]显示: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匮乏,口腔健康信念差,口腔卫生行为错误率高。口腔健康教育停留在传统知识层面上,内容不全面,对龋病和牙周病病因的不了解,阻碍了老年人采取自我保健措施。同时,口腔疾病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其直接影响机体健康。仅有5.5%的老年人知道糖尿病和牙周病有密切关系。糖尿病会加重牙周病的病情,而牙周病又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口腔疾病给全身健康带来巨大的隐患,而绝大多数老年人对口腔疾病的危害还没有正确认识。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的匮乏不但影响其口腔健康,还直接影响其慢性病的治疗,影响其全身健康。中老年人缺乏对牙齿脱落、龋病、牙周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的了解,使得其无法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同时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因素共同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信念的形成。向老年人讲授正确的口腔健康知识,帮助老年人确立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是今后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关键。

4加大对中老年人口腔健康教育是社区口腔健康的发展趋势

研究证实了[19-23]:广泛而深入的口腔预防保健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可以帮助人群维持良好的口腔健康。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来改变人们对口腔保健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以增进中老年人群对口腔卫生服务的需求。改变观念 调整服务目标 在注重口腔常见病治疗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口腔预防的作用。治疗的得益人群相对我国的13亿人口而言,微乎其微,费工利微;但得益于预防的人群却可以成百上千的增加,而且一代人的认知行为的改变可以对他们的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这一层面而言,却是薄工利重。由此可见,口腔健康教育应通过社区的口腔医务人员实施深入于个人、家庭、和社会各个阶层;而社区的口腔医务工作者也应转变观念,建立“大卫生”的新观念。从“以病人为中心”转为“以健康人为中心”,从“个体为中心”转为“群体为中心”。

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多来源于媒体的广告宣传,从健康教育讲座中获得知识的极少。由于媒体宣传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使得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模糊。维护老年口腔健康,做好老年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已迫在眉睫。在社区,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开展针对性强的口腔健康教育,系统科学地向老年人讲解口腔健康知识,尤其应做好以下内容的健康教育:牙菌斑的相关知识,口腔疾病的病因及早期症状,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和口腔卫生行为。在社区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探讨社会在进步,进行教育的方式也应与时俱进

1)改进方式强化社区行动,进入社区,建立口腔健康小组;

2)多元化的宣传教育方法如利用就诊时的个别交谈;小型专题讨论会;利用教育媒介如挂图、声像资料或其他教科具进行讲授;举办讲座,围绕具体问题进行现场示范,让听者亲自练习加深理解并掌握具体的技能。

3)目标细化确保适宜措施针对特定人群制定特定的目标;

4)联合团队的伙伴之力,建立档案、加强研究管理、建立口腔健康档案,阶段性评估工作效果与成效,适时调整工作计划与进度。

5 总结

社区是中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中老年人是社区保健的重点人群,从中老年人特点出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社区不同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中老年人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观,以实现健康老龄化和人人享有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卞金有,胡德渝.预防口腔医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8.

[2]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8-21.

[3] 王薇,杨汴生,何健,钟娅,张丁.65岁~74岁老年人口腔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3):607-609.

[4] 余哲,韩宁,范勇斌,邵东升.745例老年患者的口腔疾病调查[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7,5(3):146-147.

[5] 松,吴敏节,姜婷,吕亚林,方超,张伟.北京市城区1219名老年人咬合支持状况的调查[J].北京医学,2008,30(7):392-395.

[6] 范卫华,欧,章锦才,等.2005年广东省中老年人余留牙和无牙颌抽样调查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2007,15:167-170.

[7] 胡祥文,周仁,李萍,郑杰,等.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口腔医学,2007,27:162-163.

[8] 刘忠民,高文荣,单楚.延吉市社区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状况的调查研究.吉林医学[J]. 2008,29(5):436-437.

[9] 丁林灿,卢友光,冯岩,苏柏华,林挺,赵爱梅. 福建省中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福建医科大学学报[J].2004,38(1)83-85.

[10] 廖旭辉,林焕彩,卢展民,等.广东省中老年人的牙周健康状况[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0,21(4):314-315.

[11] 沈家平, 王林, 陈宁, 王一均, 陆平成.江苏省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状况调查[J]. 疾病控制杂志2007,11(1):64-68.

[12] 程睿波,张颖,陶薇,等.辽宁省中年和老年人缺牙及义齿修复情况调查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25:576-579.

[13] 刘萍.糖尿病与牙周病的关系[J].国外医学情报,1990,20(8):35.

[14] 张代杰,赵先芝,杨学馨.糖尿病与牙周病临床相互关系得初步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4,14(10):571-574.

[15] 范丽凤,陆菊明,晋敏,等.糖尿病患者合并牙周病变及其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的调查[J].护理杂志,2004,21(11):31-33.

[16] 王勤涛.牙周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间的相互关系[J].国外医学.口腔分册,2003,30(2):135-137.

[17]刘艺敏,朱炎,严浩军,刘洋,张海霞,李一凡.上海市中老年居民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25(5):428-430.

[18] 樊明月, 张惠琴, 郑磊.社区口腔门诊保健知识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8(8):559-560.

[19] Nowjack-Raymer RE,Gift HC:Knowledge of common of gumdisease[J].J dent Res 72:277,1993.

[20] Sintes J,Butler M,Richardson R,Lover J:Dental caries amongfirst-grade smdems in Oakland[J].J Dent Res,1993,72:279.

[21] Loupe M,Goodkind R Smith B,Clay D:An education to improving acceptancc of dentures by geriatric pafiens[J].J DentRes 66:326,1987.

第4篇:老年人社区教育范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2019〕5号)以及《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的意见》(陕政办发〔2019〕36号)精神,加快推进新区养老服务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完善养老服务设施

(一)加强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打造“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建设,在新城层面建设一院(社区嵌入式综合福利中心),在社区建设一中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居民小区建设一站(养老服务站点),形成立体复合型养老服务网络。新建住宅小区严格按照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老旧小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未达标的,要通过回购、租赁、改造等方式补足。到2022年基本实现新建居住区及老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90%以上覆盖,到2023年力争覆盖率达100%。(责任单位:新区人社民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财政局,各新城)

(二)加快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持续推进永久保留村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鼓励各村新建或利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闲置校舍等集体设施改建农村互助幸福院,并高标准配套设施设备。探索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到2023年每个新城至少建成1个,负责向有服务需求且无精神病和法定传染疾病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空巢老人、失独老人、高龄及其他生活困难老人提供养老和护理服务,并对辖区内农村互助幸福院、居家养老服务等进行工作指导。因地制宜、多点布局“邻里型、家庭式”小型养老服务站点,扩充农村养老服务的末梢供给,方便老年人就地就近接受服务。(责任单位:新区人社民政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财政局,各新城)

(三)持续推动综合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保障养老服务设施用地配置,纳入新区国土空间规划中管控,严禁利用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变相进行房地产开发。加快综合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到2021年秦汉新城、沣西新城、泾河新城综合社会福利中心全部投入运营,且社会化运营率达到100%。新区兜底型养老服务设施通过各新城综合社会福利中心进行保障。大力引导优质连锁型养老服务机构参与新区中端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以健康养生养老为特色的康养综合体等高端项目规划、招商和建设,扶持以健康养生养老为主的特色街区建设,到2023年至少在沣东新城建成1处养老服务康养综合体项目(红光路老年公寓)。(责任单位:新区人社民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财政局,各新城)

(四)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机构发展

统筹协调医疗设施与养老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专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人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卫生室、门诊部。到2022年,新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80%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责任单位:新区教育卫体局、人社民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新城)

(五)积极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

结合新区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加快信息技术、智能硬件等产品在养老服务领域的推广应用。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推动养老、保健、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支持各新城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推广智能产品应用,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点餐式”的照料、医疗、家政、送餐、旅游、体育、文化、物流、监护等全方位的养老服务。鼓励智慧养老服务向农村延伸,为农村独居、空巢、高龄、失能老人家庭安装呼叫器,着重为农村困难老人提供紧急救助、临时帮扶等服务。积极推进养老智能产品进家庭,增强老年家庭的风险防控能力。(责任单位: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人社民政局、教育卫体局,各新城)

二、加强制度支撑

(一)健全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

建立政府购买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目录清单,逐步将困难老人探视巡访、家庭照护床位、上门助浴、助洁、老年人能力评估、失能老人家庭照护人员技术培训、上门指导与喘息服务、日间照料中心运营、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营、老年协会运转等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清单,明确服务对象、内容、标准与提供主体,保障新区老人享受标准化优质养老服务。(责任单位:新区人社民政局、财政局,各新城)

(二)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推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代缴政策。加强基本养老保险与低保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增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防贫减贫功能,建立激励约束有效、筹资权责清晰、保障水平适度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责任单位:新区人社民政局,各新城)

(三)完善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

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加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的衔接。加强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在保险经办、保障水平、服务提供等方面的衔接。优化门诊慢性病、门诊特殊病相关政策,逐步增加基本医保门诊慢性病医疗服务项目,提高医保最高支付限额。(责任单位:新区教育卫体局、人社民政局,各新城)

(四)探索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制度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适时推行长期照护保险试点工作,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保障。积极发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的有益补充作用,鼓励发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拓展长期照护保险的资金来源渠道。(责任单位:新区教育卫体局、人社民政局、财政局,各新城)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

(一)放宽行业准入门槛

支持养老服务业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发展,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实行备案管理;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可在其登记管理机关管辖区域内设立多个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服务网点,并向属地民政部门报备;对申请设立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优先登记。(责任单位:新区行政审批与政务服务局、人社民政局,各新城)

(二)完善扶持政策

由新区人社民政局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全面清理养老服务领域妨碍公平竞争的各项规定,制定出台新区《养老服务投资扶持政策措施清单》,在资金、土地、税费、融资、物业费、水电气暖等方面大力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责任单位:新区人社民政局、财政局、税务局、发展改革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各新城)

(三)深化医养结合融合发展

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医疗机构医生到养老机构定期坐诊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医务室或配备专职医生与护士,并实行备案管理。搭建医养联盟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在线医疗服务。整合社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推进医养服务向社区延伸,建立老年人体检、查询、慢性病管理和家庭医生巡诊的社区(村)医养结合工作机制。到2022年,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家庭签约服务实现应签尽签。发展中医特色的康复服务,推动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促进中医药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强化老年医学学科建设,开展老年病综合治疗和健康指导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责任单位:新区教育卫体局、人社民政局,各新城)

(四)实施养老服务综合监管

制定养老服务责任清单,在养老服务领域完善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制度全覆盖。建立健全联合奖惩机制,成立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加强养老服务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行黑名单制度,常态化开展老年人产品和服务消费领域侵权行为专项整治,并形成长效机制。(责任单位:新区人社民政局、教育卫体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应急管理局、发展改革局、公安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新城)

四、提升服务质量

(一)促进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实施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常态化督导养老机构排查整改安全隐患。推进《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全面落实。建立专项奖励,支持养老机构通过开展标准化创建和星级创建,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鼓励在养老机构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通过兼并重组、输出服务技术和品牌等形式,发展跨区域综合性养老服务集团。(责任单位:新区人社民政局、教育卫体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应急管理局,各新城)

(二)探索推进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

鼓励发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为参保人提供个性化长期照护服务。加强对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的扶持,提升家庭照护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加强与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衔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老年照护需求评估,评估等级作为申请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的依据。 (责任单位:新区教育卫体局、人社民政局、财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各新城)

(三)加强老年人关爱服务

将就医服务、公共文化设施、司法服务、行业服务、公租房与危房改造等项目纳入老年人优待范围。持续实施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加快推进新区范围内“老年人优待证”网上办理,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尤其是慈善组织面向老年人提供各类关爱服务。(责任单位:新区人社民政局、教育卫体局,各新城)

(四)健全养老服务评估机制

建立并实施老年人能力和需求评估、养老机构等级评估、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级评估、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等机制,及时公开评估评价结果,并作为日常监管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责任单位:新区人社民政局、财政局,各新城)

(五)积极培育为老服务社会组织

大力培育发展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机构建设、提供养老服务,鼓励促进社会慈善爱心与养老志愿服务资源参与新区养老服务。将养老服务品牌纳入西咸新区服务业品牌建设规划,到2025年培育打造至少10个具有全国或全省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养老服务品牌项目。(责任单位: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人社民政局、招商局,各新城)

(六)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推进养老服务领域创业就业,建设新区养老护理员管理系统,在新区层面探索建立养老护理员薪酬制度与岗位补贴制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住房、子女教育、创业扶持等政策支持,引进新区养老服务业所急需的人才到新区就业创业。到2023年,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与不同类型老年人比例以及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率全面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在新区建立养老服务综合人才培训基地,在各新城探索建立实训基地,将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纳入新区创业就业培训体系和职业教育规划,加快培养老年教育、医学、护理、营养、心理、社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建立健全养老护理员队伍培训机制和继续教育制度。逐步扩大养老人才培训范围,将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人员、慈善养老人士、养老服务志愿者、农村互助幸福院工作人员、老年协会骨干分子等纳入培训范围,全面提升养老服务队伍素质,到2023年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建立养老服务队伍岗前培训与继续教育长效机制,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状况得到有效缓解。(责任单位:新区人社民政局、组织部、教育卫体局,各新城)

五、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区各级各相关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将养老服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强力推进实施。新区人社民政局要牵头建立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由新区分管委领导召集,定期检查、通报工作进展,及时协调解决养老服务工作有关问题,确保各项任务按期落实。各新城要把养老服务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落实,并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统筹各方资源,加强能力建设,推动养老服务发展。(责任单位:新区各相关部门,各新城)

(二)加强信息公开

各新城都要公开辖区内养老服务通用政策、业务办理、行业管理、服务资源、标准规范等基本数据信息,并逐步增加养老服务设施评估结果、养老公共服务清单等事项。新区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善养老服务监测分析与发展评价机制,加强行业发展统计监测工作。(责任单位:新区各相关部门,各新城)

(三)强化资金扶持

第5篇:老年人社区教育范文

城市退休老人社会发展适应状况

总体上,城市退休老人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比例比较高。分析显示,城市退休老人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比例为64.6%,真正能够适应的仅三分之一左右,为35.4%。1991年通过的《联合国老年人原则》倡导老年人积极参与,强调“老年人应始终融合于社会”,建立一个“不分年龄的共享社会”。但是,在社会快速转型期,城市退休老人的社会发展适应问题还比较严重。具体看,城市退休老人社会发展适应在性别、受教育程度、健康、经济、是否为干部、婚姻等方面差异显著,而年龄方面的差异较小。性别方面,男性退休老人的社会发展适应比女性高。传统社会中,男性老人的受教育程度比较高,他们社会网络也比较广,这些都有利于他们社会发展适应。具体到受教育程度,我们看到受教育程度和社会适应之间呈U型分布,受教育水平非常低的老人,如不识字和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老人,他们社会发展适应的程度高于受教育为初中的老人,这种现象的存在,或许是因为受教育程度非常低的老人,他们往往为自己的教育水平所限对社会发展比较麻木,而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老人,他们虽然有“文化”,但是,文化水平的不高使他们往往在适应社会发展上存在“有心无力”的窘境,导致他们社会发展适应比较低。另外,受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上的老人,他们的社会适应更强,这些老人对新事物容易接受,对社会发展变化也更容易以理性、发展和灵活的方式去看待,受传统观念束缚也比较少,对社会发展适应的能力也较强。年龄对城市退休老人的社会发展适应没有影响,不同年龄的老人在社会发展适应上差异很小。这也和以往研究结论相一致,陈勃发现,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好坏,年龄因素没有直接相关,只是发挥着中介作用(陈勃,2010)。婚姻上,丧偶老人的社会发展适应低于有配偶的老人。对于有配偶老人来讲,夫妻之间可以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拥有更多资源促进他们在一些困境中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但对丧偶老人来讲,孤独成为丧偶后面临的一个最显著的问题(Lopata,1982)。研究显示,对女性丧偶老人来讲,丈夫的去世意味着家务的分工和生活的依赖难以为继,她们成为没人注意的老太婆。对于男性来说,妻子的死不仅使丈夫失去了一位伴侣,还会使他们脱离亲属、家庭和通常意义上的外部世界(福里可斯,1979)。因此,丧偶者失去的不仅仅是配偶,还丧失了许多对他十分重要的人,如朋友、邻居、亲属,以及某些组织机构等,这些资源的减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社会发展适应。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城市退休老人的社会发展适应越强。相比较而言,经济状况越好的老人,他们也越容易利用自身的经济资源改善自身的不足,从而赶上社会发展步伐,如上老年大学,可以提升自身的受教育水平,去旅游,可以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接受更多新事物、新思想等,这无疑提升他们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如同经济状况,退休老人的健康状况越好,他们社会发展适应的能力就越强。健康不仅是自身的一项重要资本,拥有健康的人,他们对生活也会更加自信,面对社会发展适应的困难他们也更可能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来应对。再有,退休前是否为干部,在社会发展适应上也存在明显差异。退休前为干部的老人,他们社会发展适应能力好于普通的群众。作为干部,他们不仅拥有各类资源分配的优势,也具有更加广阔的社会网络资源,即使是退休,他们拥有和运用各类资源的能力仍然比较强,这样,和普通老人相比,他们在社会发展适应上也呈现出更加明显的优势。

城市退休老年人社会发展适应的回归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中看到,城市退休老人是否适应社会发展,和他们性别、婚姻、受教育程度、健康、经济、是否为干部等有紧密联系,回归分析中,我们纳入了退休老人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是否为干部和社会网络等因素,采用forward:conditional方法回归,从表3可以看出自变量中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经济状况、亲属网络、朋友网络等变量显著。受教育程度方面,和前面单因素分析一样,随着城市退休老人受教育程度的变化,他们社会发展不适应的可能性呈现倒“U”型分布,如受教育程度为大专水平的老人社会发展不适应的可能性是受教育程度为大学及以上的1.843倍,而受教育程度为中专/高中的老人和文盲的老人社会发展不适应可能性相当,而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和初中水平的城市退休老人社会发展不适应的可能性较高,都比受教育程度为大学以上的老人高2倍以上。从社会发展适应质量来看,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人社会发展适应质量会更好,他们的适应才是跟得上社会发展的适应。健康状况的提升也有利于降低退休老人社会不适应的风险,如健康状况差的老人社会发展不适应的风险是健康老人的2.803倍,而健康状况一般的老人只有1.644倍。同样,经济状况越好的老人,社会不适应的风险也越低,如富裕的老人社会不适应的风险只有贫困老人的30.3%,经济状况一般的也只有47.5%。另外,退休老人的社会网络越大,他们社会发展不适应的风险越低。通过社会交往,老年人不仅可以增进了解,还能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无疑会增强他们社会发展适应的能力。

第6篇:老年人社区教育范文

关键词:老人社会工作 老人精神生活

一、调试老人精神生活的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由于生理衰退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导致老人成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主要表现在:

(一)生理问题,进入老年后,机体的衰弱和老化成为必然,慢性病增加。

(二)心理问题:退休和生理上的老化都改变了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同时,教育文化的进步又加深了老人和年轻子女之间的隔阂。

(三)经济问题:老年人失去就业能力以及医疗费用的增加都加重了老人经济负担。

(四)社会生活问题:老年人社会活动的减少,社会互动的缺乏使其相互之间更加疏远,导致社会成就感和社会归属感降低。

而这些问题在现阶段的我国更加突出。 随着我国社会流动人口的增高,家庭子女的减,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使人的平均寿命增加,家庭生命周期也在延长,而其中老人处于空巢的时间和数量都呈上升趋势,空巢老人问题就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家庭是指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年人家庭和无子女的老年人家庭。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抽样调查数据(《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年版)表明:以被调查的样本(老人个体)为基础进行计算,目前中国独居老人人数占同年龄段老人总数的7.1%;同时,越是年龄大,独居的比例就越大,60~69岁独居老人是同年龄段老人的4.8%,70~79岁的比重是9.7%,80岁及以上的比重是12.4%。在城市中,老人独居的比重为6.6%,要低于全国平均数;在60~69岁和70~79岁这两个年龄段,也低于全国平均数,分别为4.5%和8.8%;但是,80岁及以上的老人,独居的比重却超过全国平均数1.8个百分点,达到14.2%。

空巢老人不只在生活,就医,外出的方面存在问题,在精神生活更有严重的孤独感,无助感。物质生活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扶助,补助,补贴等解决,可以通过国家政策,公共设施的建设缓解,但是这些心理问题却导致这些老人不能体会到生活的幸福,不能安享晚年。所以调试老年人精神生活的社会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调试老人精神社会工作的目的和内容

(一)目的:协助老人维持心理健康,使老人适应各种不良的社会环境,进而过着正常的社会生活。

(二)内容:除了一部分老人能够自己营建一个令人满意的晚年生活外,许多老人都需要外在的协助。社会工作者在对老人这一群体开展社会工作时认为,老人有继续成长和改变的权利,社会工作的目的在于协助他们克服或改变困难。反映到精神生活方面就是强调一个人在他过去、现在和未来整合性的成就,并强调家庭照顾的责任。

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以延长老年健康期。引导老人确立合理的心理期望值,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营造健康的老年心理保健环境。

笔者再总结了前人的成果后认为,具体措施应该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社会方面:合理引导其社会角色的转变。加强这一群的社会活动能力。加强社区的功能,加大社会的关爱。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社会要重视“银发人力资源”的运用,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地位的提升。满足老年人的精神诉求。

2.家庭方面:提升家庭责任感,帮助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家庭养老一直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方式,对于老年人精神生活的调试方面,家庭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家庭对于老年人精神生活调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家庭成员间关系,家庭成员的紧密程度,家庭成员的交流内容和频率等方面。

3.老人个人方面: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改善老人的人际关系,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防治心理上迅速老化。这就要求我国尽快建立起配套的社会工作体系。调试老人精神生活社会工作还应当更好的完善。应当提高社会工作者对于这一部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加大这一方面的社会工作的推广和研究。

三、结语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2000年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到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超过总人口的11%。每年以3﹒32!的速度增长。8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700多万,每年以5﹒4"在增长。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已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决定。老年人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关爱老年人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老年人社会工作更要注意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的调试,才能给老年人一个幸福的晚年,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党的十更是将民生中的老年问题提到了新的高度。老年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仅表现在物质生活方面,更表现在有一个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因此,要提高社会工作对于老年精神生活调试的作用,从社会方面、家庭方面和老年人个人方面给予全面的指导和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著.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年版

[2]游秀钦.转型期我国老年社会工作发展路径的架构[M].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专刊

[3]丁玉贞.“做好老年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离退休工作处,北京市)

第7篇:老年人社区教育范文

(一)进一步完善城乡老年居民养老保障机制。积极推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城乡老年居民老有所养。搞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制度衔接,形成城乡老年居民养老保障长效机制。巩固农村家庭养老功能,适时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标准,逐步缩小城乡养老保障差距。

(二)进一步完善城乡老年居民医疗保障机制。积极推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城乡老年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确保城乡老年居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缓解城乡生活困难老年人的医疗困难。提高各类医疗机构惠民医疗水平,为城乡老年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三)进一步完善企业退休老年人社会化管理制度。加强企业退休老年人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街道、社区要把企业退休老年人纳入社区服务范围,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落实相关政策,改进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四)进一步完善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和保健制度。10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800元。每年免费为我市90岁以上老人提供上门体检服务一次。发放生活补贴和体检工作由各区(市)县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并承担所需费用。

二、充分认识我市老龄工作面临的形势

*年,我市老年人口为101.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0.8%,开始步入老年型城市。此后,我市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加快,截止20*年6月底,全市老年人口达181.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2%,老年人口较*年增长79.7%,人口老龄化日渐显现。老龄工作事关社会和谐和稳定,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清我市老龄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把老龄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加重视老龄工作,更加有效地解决好老龄工作中的各类问题,推动我市老龄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城乡为老服务基础设施

(一)进一步完善城镇老年福利设施。加快对城镇国有老年福利设施的改造,完善设施功能,满足服务需求,提高服务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兴建老年福利设施,搞好建设规划,完善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金投资老年福利设施建设和改造。整合城乡基层老年福利设施资源,充分发挥“星光老年之家”在为老服务中的作用。

(二)进一步改善农村老年人居住条件。切实抓好农村敬老院建设,加快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进程,确保新建敬老院的入住率达到83%以上,有入住敬老院意愿的“五保”老人动态入院率达到100%,做到“应进全进”。抓好农村困难老年人危旧房改造工程,结合“三个集中”和灾后恢复重建,优先安排落实困难老年人的住房建设。

(三)进一步完善老年活动设施。采取政府投资新建、国有资产调剂等方式,力争在2010年底前解决好市老年活动中心室内活动场所问题,为老年人开展活动提供方便。建好区(市)县老年活动中心,在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开辟老年人活动场地,满足老年人活动需要。把农村基层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规划,作为配套设施抓好落实。

(四)进一步完善老年服务设施。建立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居家养老提供信息服务。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完善社区老年人日托服务设施,为老年人的日间照料提供场所。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公立卫生院,为老年人就医、防疫保健、康复护理等提供方便。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一)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采取健全工作机构、强化服务队伍、完善服务体系、整合服务资源、规范服务管理等措施,力争2010年底前,全市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形式、广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农村90%以上的乡镇建有老年服务中心,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有为老服务站点。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考评监督机制,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二)扩大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各区(市)县政府要把老年文化体育和老年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老年文教体育事业发展。加大对老年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老年大学基层分校建设,通过开办网络老年大学、电视老年大学等方式,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加强基层老年文体活动阵地建设,丰富老年文学艺术作品,不断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服务。深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依法保障老年人的各项权益。充分发挥基层司法工作机构的作用,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诉讼等法律援助服务。加大基层涉老纠纷调解力度,依法处理和打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广泛开展“助老工程”,按规定减免涉老案件诉讼执行费用,落实各项为老服务优惠政策。

(四)大力发展老年社会服务业。积极推进老年服务社会化、产业化,落实国家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积极培育发展专业化为老服务组织,开发推出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服务项目和产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开展老年福利服务,积极推进老年“爱心护理工程”,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服务需求。

五、进一步完善促进老龄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老龄工作协调配合机制。各区(市)县要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监督考评机制,解决好老龄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要发挥好议事协调作用,督促做好涉老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要发挥好职能作用,做好调查研究、督促检查、组织协调、宣传表彰等日常工作。涉及老龄工作的有关部门要增强工作主动性,按照责任分工抓好各项老龄工作的落实。

(二)加强各级老龄工作队伍建设。各区(市)县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备老龄办工作人员,采取内部调配、聘用等方式,充实区(市)县、街道(乡镇)老龄工作力量,确保老龄工作正常有序开展。要明确老龄工作人员职责,完善监督考评机制,落实好工作人员待遇。

第8篇:老年人社区教育范文

摘要:老龄化进程中,老年人及其组织的社会参与行为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老龄协会作为老年人的组织载体,在推动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软管理”、“粘合剂”、“催生剂”等重要作用。未来的老龄协会组织应当从组织建设、经费保障以及因势利导等方面提升组织参与能力。

关键词 :老龄协会;组织能力;影响力

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中,充分发挥和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是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发展是利用老年人力资源的重要方式。

作为老年群体的重要组织形式,老龄协会在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管理、引导作用。因此,研究老龄协作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老年人及其组织的社会参与现状

世界老年大会上提出“积极老龄化”的发展理念,其核心价值便是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杨宗传认为,老年人社会参与应包括参与经济发展活动、家务劳动、社会文化活动、参与社会人际交往、旅游活动、家庭范围内参与文化活动等等。通过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使老年人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同时也使社会对老年人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和评价。①

我国关于老年社会参与的研究是以“老有所为”的概念提出和进行的,也主要是从“奉献”的角度进行界定。1994年《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 年—2000)》首次提出了“五个老有”的老龄工作总目标。其中,“老有所为”指出:“实现老有所为,发挥老年人的作用。鼓励、支持低龄和健康老人在自愿量力的前提下,参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可以看出,“老有所为”强调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强调老年人对社会发展继续发挥作用。②注重研究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事项,在一定程度上是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反映,更是体现我国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思想。

1.老年人参与社会事务的意愿

老年人在社会参与中,我们应该重视他们的参与意愿。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老年人是否真正愿意参与到社会中,从现有调查显示,③“希望参加”和“有机会就参加”的人数比例非常高,这表明大多数老年人具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意愿,这不过有些老年人参与意愿强烈而有些对社会参与较为被动。

2.老龄协会参与社会事务的现状

老年人协会是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组织。中国老龄协会可追溯于1982年3月成立的“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中国委员会”,1995年2月19日改为现名。之后,我国老龄管理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加强老龄协会组织的相关政策文件:2007年初,全国老龄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意见”,强调了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必须发挥老年人协会的作用;2012年,全国老龄办为推动基层老龄协会建设,专门颁布《关于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的意见》文件;2013年7月1日,修订后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多处提到老年群众社会组织建设,并明确了其职责和作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2015年前,全国老龄协会组织覆盖面将达80%以上,这充分说明基层老龄协会组织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与认可,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基层老年人协会在促进基层老龄工作、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和谐社会的建设,保持社会稳定,需要大力推进社会组织和群众团体的发展。我们应当倡导和鼓励扶持这种合作包容型的新的社会关系,使更广泛的人群和团体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广大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更是不可忽视的一支社会力量。④老龄协会组织的参与能力各地情况不一,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和人口素质水平等。一般来说,组织能力较强的老龄协会,老年人不仅组织参与度高,且晚年生活质量水平也相对较高。

二、老龄协会组织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作用

老龄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老年协会加强领导、完善机制是搞好老龄工作的重要保证。尽心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服务和精神慰藉是社区老年协会工作的主要责任。强化管理是搞好老龄工作的关键前提。⑤作为老年人的重要组织,调动和提高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是老龄协会的主要出发点。

老年协会的社会影响力来源于其为老年人所办事的效率与效果。只有充分发挥老年协会的作用,才能体现老年人的社会地位,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老龄协会,其组织老年人参与的社会事务不同,其影响力亦不尽相同。例如,对于农村的老龄协会,其主要的工作职责是:其一是为老年人服务。作为老年人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判断参与绩效的重要标志就是服务的具体结果,即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其二为参与村政建设。投资村政建设是老年学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如参与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调解邻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等。其三为监督村务公开。村务公开是村庄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关系到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老年协会利用自身优势,能积极参与村务公开监督活动,对监督内容、形式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派人参与村务中的财务监督,能起到应有的作用。⑥如此,在组织老年人参与这些村务活动过程中,老龄协会能够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将个体的老年群体汇聚成一股推动农村建设发展的新生力量。在城市中,各类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协会也在调动和发挥城市老年人参与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这些老龄协会既能够成为党和政府关心团结和凝聚各特殊群体的桥梁和纽带,又能够根据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特点和技能,积极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提供为社会“再作贡献”的“舞台”,同时也丰富了离退休人员的精神生活。

具体而言,老龄协会组织对老年人社会参与行为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对老年人社会参与行为起着“软管理”作用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党组成员闫青春副主任指出:“社会组织的性质和宗旨与老龄事业的基本公益属性和为老服务目的是完全吻合的,他们自身具有无可比拟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以其非营利性的规范化管理与服务,可以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办和提供公益性、社会性的居家养老、社区照护、机构养护等多种服务的重要力量。”⑦老龄协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因其主要是老年人根据个人意愿、兴趣和利益组织起来的,因而在管理老年人方面具有明显的组织优势。一方面,他们更了解老年人社会参与需求,更能理解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行为,另一方面,因其本身代表老年人群体的利益,因而能够获得老年人的信任,在引导、组织老年人参与社会事务的活动中能够获得老年群体的支持与拥护,因而可以起到社会组织所具有的“软管理”作用。

2.对老年人社会参与行为起着“粘合剂”作用

老年人虽然参与社会管理的意愿比较强烈,但受制于身体、时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而在是否真正投身于社会活动中往往会持观望、迟疑等态度。学者调查发现,被邀请或有组织动员仍然是影响我国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的最重要因素。⑧毫无疑问,如果能够借助老龄协会去邀请或组织动员老年人,那么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因此,在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老龄协会发挥着重要的粘合剂作用。

3.对老年人社会参与行为起着“催生剂”作用

老龄协会是老年人群体组织,其本身会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适合老年人的活动,例如组织义工、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居家照料、心理疏导等各方面服务。有些老龄协会还组织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进行志愿帮扶。在这些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老龄协会不断宣传老有所为的理念,这对老年人潜在的社会参与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催生作用,有助于培育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精神。由此,老年人的自立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得到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进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三、老龄协会组织参与能力的提升路径

虽然老龄协会在推动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老年群众组织由于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实力还比较弱小,⑨尚需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提升老龄协会组织参与的能力。

1.逐步形成较健全的领导班子和办事机构

有关领导部门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要负责沟通情况,研究政策建议,加强协调协作,务必形成合力。还要建立经常的学习制度,不定期召开离退休会员的座谈会,通报重要工作和重大改革并听取意见。要多从政治上、思想上关心老年协会的工作,重视各老年协会经验的总结和交流。最后,要在生活上多加关心,逐步改善离退休专业人员的生活,对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会员提供必要的帮助,切实维护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的合法权益。⑩上级部门的机构保障能有效发挥基层老年协会的作用。

2.加大经费投入,确保老年协会建设要将基层老年协会建设纳入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并将老年活动建设室作为民生工程进行立项,也可向省政府申请老年协会建设专项经费,并且对老年协会建设提出规范化的要求。从而使老年协会达到规范化,走向科学化发展,并发挥更大作用。

老年协会能得到有关部门物质方面的支持变更能提升工作的效率与进度,从而促进和谐老年的发展。

3.积极引导,充分发挥老年协会的优势

老龄协会具有自身的优势,如更加贴近老年生活,与老年群众保持更为紧密的血肉联系。更加实地了解老年群众的需要,从而制定出正确的对策。老年协会深入基层,能了解老年人的特征,并且清楚知道人才的利用。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不仅能发挥老年协会的作用,更是尊重老年人才,满足精神所需的体现。所以积极引导老年协会的发展,更大程度上与时俱进,利用人才,不浪费人才。是建设和谐老年的必经之路。

引文注释

①杨宗传. 再论老年人口的社会参与[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1): 061-065.

②段世江张辉. 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概念和理论基础研究[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03):82-83.

③陈茗林志婉. 城市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人口学刊,2004(03):30-34.

④居欣如. 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老年协会作用[N].文汇报,2006-08-29.

⑤福建省老年学学会福安阳泉研究小组. 老年协会创办养老机构开创社区养老服务新路[J]. 载于《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二)——积极老龄化研究之四——老年人与发展》,2008(12).276-282.

⑥王义. 农村社会组织参与村庄治理机制探析—以青岛莱西市X村老年协会为例[J]. 社团管理研究, 2009(10):29-31.

⑦闫青春.社会组织是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的生力军[J].理论视野,2013(10):76-77.

⑧李宗华.高功敬.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城市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实证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9(, 12):114-121.

⑨孔伟.老龄社会条件下基层老年群体组织社会治理功能探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4,(05):014-022

⑩居欣如. 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老年协会作用[N].文汇报,2006-08-29.

??????安康市老龄办.抓老年人协会建设促进基层老龄工作协调发展[J]. 陕西老年学通讯,2013(01):061-06.

第9篇:老年人社区教育范文

一、深入开展老龄政策调研,加快推进老龄政策贯彻落实。

高度重视人口快速老龄化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全局性影响,以省市老龄办、省市委政研室开展的“人口快速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影响与统筹城乡老龄事业发展问题”调研为契机,积极开展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通过调研,深化对人口老龄化发展特点、规律的认识,准确把握老龄事业发展重点、难点,从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协调发展上,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既推进老龄事业发展,又促进人口老龄化条件下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养老保障水平。

大力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在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推行和普及老年人生活补贴制度。已实行生活补贴的村、社区,要根据条件水平逐渐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补贴标准,没有实行老年人生活补贴的村、社区,达到全区人均收入水平的要拿出规划,力争在2013年实施老年人生活补贴制度,经济条件不具备的,也要结合实际扎扎实实的为老年人做一件事实,努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2013年全区普及率要达到80%以上。同时抓好家庭赡养协议书的签订和兑现,推进家庭养老法制化。

大力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水平。坚持老年人享受优待的原则,不断完善优待老年人的政策和办法,提高困难老年人社会救助水平,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优先纳入城乡低保范围,认真落实区老龄办和区民政局联合制定的提高低保老人保障比例的规定,配合民政部门做好统计审报和发放工作,做到一人不落。抓好以“特困老年人救助基金”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各处镇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筛选审查上报工作,真正解决贫困老年人的生活困难。要认真做好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的纯老年家庭户优先纳入廉租房保障范围,将农村贫困老年人无房户、危房户纳入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进一步巩固完善高龄老人生活补助金发放制度。严格按照《区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金管理办法》的要求,按步骤、程序做好统计、公示、申报、发放工作。特别是做好符合补助条件、随子女在外地生活的高龄老人的审报工作。根据财力,2013年争取适量扩大发放范围和提高发放标准。

提高老年人医疗保健水平。2013年全区所有老年人纳入医疗保障制度覆盖范围,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医疗卫生需求。继续做好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60岁以上老年人的参合率要达到10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继续推行减免老年人参合费用的优惠措施,达到全区人均收入水平的村社区必须减免老年人的参合费用。区直单位、处镇、村社区每年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进行一次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体检率要达老人数的95%以上。

继续做好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安康工程是省老龄委在全省推广的一项惠老活动,纳入了年度工作目标,作为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各处镇、村社区要高度重视,指定专人负责,做好参保老年人的登记和保费的收取工作。2013年我区投保率要达到老年人的50%以上。

三、加快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按照省委省政府“2015年实现全省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在全省逐步建立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全方位服务的信息平台”的要求,立足我区实际,继续抓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区直各涉老部门要根据各自的业务特长和工作职责,分解量化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积极的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创造一个全社会关爱,全民参与的良好环境。各处镇、村社区要结合各自实际,把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内容向多元化延伸。如开办老年公寓、托老所等,把工作向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延伸,做实做细,为全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2013年,全区69个社区,要达到一站一室一场三店四队(1个居家养老服务站,1个老年活动室、1处室外活动场所,1个饭店、1个商店、1个药店或卫生室。1支专业服务队伍,1支志愿者服务队伍,1支居民互助服务队伍,1支老年文体队伍)。126个村必须达到一站一室三店三队(1个居家养老服务站,1个老年活动室、1个食品店、1个商店、1个药店或卫生室,1支志愿者服务队伍,1支居民互助服务队伍,1支老年文体队伍)。

积极开展“幸福家园”创建活动。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范、安全实用、为老服务”的工作方针,本着以点带面、资源共享、整体推进的原则,深入开展“幸福家园”创建活动,建设全市幸福家园经典工程,打造全省知名具有区特色的养老服务项目。“幸福家园”的创建主要在全区村居建设的为老年人提供集中生活居住的老年公寓、之家、老年服务中心等范围中进行。创建目标是:利用3年时间创建至少20家,其中今年创建7家。每个处镇至少1家,达到高质量,高标准,高影响,以点带面,全面铺开。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我区基层老龄工作,促进我区村居养老服务业发展,有效解决农村老年人“六个老有”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全省知名服务经济文化强区发挥积极作用。下半年区老龄办将组成检查小组对申报的“幸福家园”,从规划建设、设施配备、管理运作、规章制度、活动内容、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不定期检查。为保证建设任务的完成,各处镇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指定专人负责,组织一次调查摸底,拿出工作方案。

四、加强老年文化建设,加快发展老年文体事业。

加强老年文化设施建设。七处镇都要建起综合性老年文化体育场所,城区五个办事处和2镇至少有1处示范性老年人活动中心,68个社区和30%以上村全部建立老年活动室(站)。

加强老年文体组织建设。重点扶持培养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有影响的老年文艺、体育团体,区老年体协要充分发挥现有文体队伍的带头作用,加强管理,配训骨干,在动作的规范和演出的质量上下功夫,打造一批规范、稳定、水平较高的老年文体活动团队。要加强老年文体活动指导,按照处镇管理区域配置老年文体活动辅导员,推广一批适合老年人的文体项目。有条件的处镇和区直单位举办老年文化艺术节、老年运动会等活动,促进基层老年文体活动广泛开展。

加强老年教育工作。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多层次、多形式的老年教育网络。7处镇要建立健全老年学校,定期组织活动。有条件的村社区也要开办老年人学校或老年人课堂,普及法律、科普、生活、保健等知识,提高老年人的自身素质。要发挥文化大院的作用,强化对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党员的管理,引导老年人积极关心和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为“三个文明”建设做贡献。2013年,全区各级各类老年学校在校(注册)学员不低于老年人口的10%,条件好的处镇力争达到15%以上。

五、加强引导,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

要建立健全老有所为管理服务机制,各处镇建立健全老年人才档案库,按照老年人的年龄、学历、个人特长分类建档。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老有所为活动,充分发挥老年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要加强老年志愿者队伍建设。各处镇老年人志愿者分队要加强老年志愿队伍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制定出年度工作计划和近期工作目标,扎扎实实的组织开展活动,打造不老松品牌。

六、加强老龄工作宣传力度,营造尊老敬老的浓厚氛围

加强敬老文化建设,突出抓好老龄化形势、敬老传统美德和重点工作的宣传。大力宣传推广各类先进典型,特别是为老龄工作做出贡献的各级组织、社会团体和为老年人献出爱心的各类先进人物,弘扬社会新风,优化发展老龄工作社会大环境。

加强老龄宣传队伍、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宣传工作网络。抓好平面、网络和视频媒体的宣传。组织好老人节的敬老宣传月活动,积极利用有线电视台,宣传我区老龄工作。办好老龄网站,同时做好省内和全国主要新闻网站的投稿工作。积极争取在省市日报和老年报纸刊发稿件,2013年每处镇在国家省市级新闻媒体发表反映本地老龄工作的新闻稿件不低于10篇,市以下不低于20篇。年内区老龄办将对新闻稿件进行统计通报。

加强户外宣传物建设,充分利用新农村和文化大院建设的有利时机,普及老龄宣传一条街、一面墙工作。处镇驻地要有高标准、永久性的敬老标语牌,社区要建一处固定敬老标牌或敬老宣传橱窗,每个村都要有老龄宣传一条街、一面墙或敬老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