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范文

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

第1篇: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R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5-009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feasibility of suppurative appendicitis operations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Methods The medical records of 8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who experienced suppurative appendicitis opera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Results After surgery, inflammation related indicators (blood leukocytes, c-reactive protein, calcitonin original)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

[Key words]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Suppurative appendicitis; Surgery; Feasibility

临床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由于并发或合并一些疾病而需要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较常见。由于MHD患者本身的特殊性,手术治疗不同于一般病人,个体差异性大,但是临床实践证明只要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和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还是能取得满意效果的。本文现将我院收治的8例MHD并发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2月~2014年6月MHD并发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患者8例,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尿毒症,即血清肌酐(Scr)>707 μ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1.2术前处理

1.2.1 充分透析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血生化指标等予以隔日透析或每日透析,如果一般情况差可以选择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①~⑥患者接受普通血液透析,⑦患者因心功能不全、液体潴留及⑧患者一般情况差、凝血紊乱接受CBP治疗。

1.2.2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术前通过透析有效地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以保证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和治疗的正常进行补液、输血等,以干体重为标准,同时避免过度超滤脱水,防止麻醉和术中出现低血压;通过透析纠正患者的高钾血症和酸中毒,必要时可使用静脉药物,监测血钾在4.0 mmol/L以下,pH值大于7.30,HCO3-大于21 mmol/L。

1.2.3 纠正贫血 根据血红蛋白情况选择性输血,由于MHD患者长期贫血的耐受性,要求血红蛋白达到90 g/L即可耐受阑尾炎手术,③、⑧患者输血2个单位,但由于MHD患者易出现各种突况及凝血系统功能紊乱,每例患者要求常规备血2~4个单位,并且向医院输血科提前报备手术,做好应急预案

1.2.4 纠正低蛋白血症 ③⑤⑧患者有低蛋白血症,将血浆白蛋白提升到35 g/L水平,注意由于患者输蛋白所带来的液体负荷,根据个体情况,⑤输入蛋白后加单纯超滤一次。合理补充热卡和维生素。

1.2.5 改善凝血情况 ④⑦⑧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术前透析采用无肝素透析或枸椽酸透析,并根据血液科会诊意见,④应用新鲜血浆、⑦应用维生素K、⑧应用维生素K及冷沉淀后纠正。

1.2.6 处理伴发疾病 控制高血压和血糖,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空腹血糖(6~8)mmol/L、餐后血糖(8~10)mmol/L。过高血压可使用硝酸甘油或硝普钠,血糖控制不佳可静脉使用胰岛素。

1.2.7 手术治疗麻醉科会诊 每例患者制定合理的麻醉方案并有应急预案,除②所有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②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方法同常规阑尾炎手术,右下腹麦氏点作斜切口,长约6 cm,切开腹壁各层,吸净腹腔积液,于回盲部寻找阑尾,分离、结扎阑尾动脉,切除阑尾,残端荷包缝合包埋,局部渗出及脓液不多者,用纱布拭净,如腹腔脓件分泌物多者,冲洗腹腔后并放置胶管引流,一期缝合切口。手术平均时间50 min,出血量20~100 mL。其中单纯性阑尾炎2例,急性蜂窝组织性阑尾炎6例。所有病例围手术期均使用两联抗菌药(肾毒性小于三代头孢类头孢哌酮或头孢噻肟+奥硝唑)治疗7~14 d,并根据药物手册减量使用。

2 结果

见表1。术后炎症相关指标(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明显下降,血红蛋白略有下降(P

3讨论

MHD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紊乱、抵抗力低下及个人管理不善,易并发各种感染性疾病[1],急性阑尾炎在临床常可见到。由于尿毒症疾病的特点,MHD患者易出现水电解质失衡、贫血和出血倾向、营养不良及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复杂情况,其死亡率是正常人的7倍[2,3]。如本文中的8例患者除1例梗阻性肾病患者外,都存在不同情况的高危因素,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一项研究指出[4],有很多问题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外科治疗的结果,包括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低血压、电解质失衡、酸中毒、造血障碍、凝血障碍、感染和伤口愈合能力下降;所研究患者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8%,死亡率为5%;低蛋白、低白蛋白、年龄、手术操作时间均与维持性血透患者急诊腹部手术死亡相关,而围手术期输血则与手术并发症有关,充分透析可能降低死亡率。Gajdos C等[5]的研究指出,MHD患者非急诊手术的管理不在于手术本身有多重要,而在于术前的充分评估准备,包括全血细胞分析、肾功能、出血时间及凝血分析、结合细致的体格检查及胸片以评估体内的液体状态,尤其注意电解质、动脉血气分析等;术后合理正确的透析。

本组病例在手术前均经过仔细评估,与血透室沟通积极采取措施以保证较充分的透析和术后透析,避免了可能的容量负荷过多及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达到或超过了文献提到的要求,从而使患者较好地度过了围手术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及其死亡率。临床实践证明术前充分有效的透析治疗是MHD患者施行各种手术和麻醉成功的重要保证[6],同时充分透析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7],本组患者部分存在凝血功能紊乱,经血液科会诊,采用无肝素透析、补充凝血物质等手段,所有患者无术中大出血和术后出血并发症。

尿毒症患者由于原发性肾脏疾病等,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及心功能不全等情况,要求控制高血压、高血糖,改善心功能不全等术前处置合理,一般情况下血压大于180/100 mmHg会影响麻醉的安全并增加出血的危险,因此要求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血糖11.1 mmol/L以下[8]。MHD患者的营养状态十分重要,多存在低蛋白血症和热卡摄入不足,如进行大手术会增加死亡危险,因此,术前即应加强对MHD患者的营养支持,术前应注意补充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尽可能使MHD患者的血清总蛋白水平大于60 g/L 白蛋白大于30 g/L[9,10]。MHD贫血不但增加手术风险,而且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应该注意纠正患者的贫血,但过高的血红蛋白对患者是不利的[11],因此本组患者不追求过高的血红蛋白水平,而关注于备血等应急预案的准备,手术观察患者并没有出现血容量不足而致低血压的情况。

综上,本组患者阑尾炎手术本身并不是疑难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术前准备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突况,联合相关科室,调整患者整体情况。因此,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有效控制并存疾病,熟练仔细而规范的手术操作,对MHD患者行阑尾炎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边晓慧,刘大军,郑华,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五年随访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4,17(7):777-780.

[2] Collins A J,Foley R N,Chavers B,et al. 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 2011 annual data report:Atla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 end-stage renal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J].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2012,59(1 Suppl 1): A7-e1.

[3] Chen HZ,Chou CY,Hsiao YT,et al. Patients with diabetic as the primary kidney disease have a worse survival than patients with comorbid diabetes in chronic hemodialysis patients[J]. Nephrology(Carlton),2015,20(3):155-160.

[4] Abe H,Mafune K. Risk factors for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and emergency abdominal surgery[J]. Surgery Today,2014,44(10):1906-1911.

[5] Gajdos C,Hawn MT,Kile D,et al. Risk of major nonemergent inpatient general surgical procedures in patients on long-term dialysis[J]. JAMA Surgery,2013,148(2):137-143.

[6] Ozel L,Krand O,Ozel MS,et al. Elective and emergency surgery in chronic hemodialysis patients[J]. Ren Fail,2011, 33:672-676.

[7] 赵慧萍,燕宇,蔡美顺,等. 维持性透析患者手术的可行性探讨及围手术期处理[J]. 中国血液净化,2008,7(3):141-144.

[8] Patel HV,Kute VB,Ghelani GH,et al. Outcome of deceased donor renal transplantation-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from developing country[J]. Saudi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and Transplantation,2013,24(2):403.

[9] 薛云丽. 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分析及饮食护理效果评价[J]. 护士进修杂志,2014,(8):760-761.

[10] 贾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手术问题[J]. 中国血液净化,2005,4(10):523-526.

第2篇: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范文

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对咨询专家的组成结构统计分析,运用专家意见的权威系数、变异系数、协调系数对专家咨询结构进行可靠性的检验。采用Cronbach’sα系数检验指标的信度[3]。

2结果

2.1专家积极性用咨询表回收率来表示专家积极性,本研究发放调查问卷2轮,其中第1轮发放32份,回收31份,第2轮发放32份,回收31份。2次共发放64份,回收62份,有效回收率为96.9%,表明专家参与的积极性较高。

2.2专家权威专家的权威性由专家对咨询问题的熟悉程度来判断。在2轮专家咨询中,专家的权威系数0.771,熟悉系数0.826,判断系数0.764。表明专家较为权威,对咨询内容的熟悉程度较高,结果较可靠。

2.3专家咨询的一致程度和信度专家的协调性通过协调系数来体现,协调系数反映专家对所有指标的一致性程度,专家咨询内部协调系数为0.716。专家咨询可信度采用Cronbach’sα系数来判断,专家咨询Cronbach’sα系数为0.783,说明指标可信度较高。各级指标协调系数见表1,P<0.05,有统计学意义。

2.4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危急症护理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确定经过第1轮专家调查、咨询、交谈、修改以及第2轮的调查、整理与分析,得出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急危重护理核心能力指标内容。专家对一级、二级及三级指标集中程度权重赋值见表2—表4。

3讨论

3.1构建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危急症护理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意义目前国际公认的护士核心能力包括沟通与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评估及观察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科研能力、管理和领导能力。而国内手术室护士培训大多针对全科护理人员培训,特别是缺乏对低年资护士危急症护理核心能力培训,不利于低年资护士专科能力的发展[4]。低年资护士危急症护理能力的缺乏增加围手术期护理风险,影响患者手术进程与质量,增加护士工作心理负担,影响手术护理管理的质量。增加人力资源的消耗。针对手术室特殊的环境、工作性质、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构建一套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危急症护理核心能力评价体系,有利于护士提高应急能力和处理急危重手术个案能力;有利于护士明确自身角色和岗位职责;有利于护士承担教育者的角色,通过培训提高护士为手术患者及家属提供术前心理舒缓和术后健康教育的能力[5]。有利于不断提高手术专科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满足现代外科手术技术不断发展的能力需求。同时有利于评估护士能力高低,方便采用一对一培训方式因材施教[6]。通过规范化培训实现护士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加速护理人才的培养、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7]。

3.2本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采用权威专家咨询法-德尔菲(Delphi)对专家进行2轮咨询,专家咨询表回收率高,专家权威系数证明专家在手术室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专家组成结构合理。熟悉系数表明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管理水平。Cronbach’sα系数证明体系内部结构的协调一致程度较高,指标相对稳定。所有统计结果均通过统计学专家审核,均有统计学意义,可信度和科学性高。3.3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危急症护理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内容通过2轮专家的咨询与交谈,共确定一、二、三级指标共60个,其中在第1轮调查咨询后,共删除指标8个。规范词汇指标5个,添加指标4个。其中增加了专业技能权重,理由为手术室基本操作和抢救应急是危急症护理能力的核心,只有技能娴熟、准确才是手术护理质量的根本,应重点加强培训和考核。增加评判型思维能力权重因为手术室患者多、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家属期望值高等特点,要求护士改变传统工作思维模式,由被动转为主动。评估患者生命状况的变化,配合医生快速采取抢救措施。主动学习各类应急预案,根据当时环境及设备条件调整启动应急预案。降低管理能力权重理由为低年资护士管理能力需在临床经验丰富后再提出更高的管理要求,否则会模糊岗位主要职责。沟通能力指标要求护士树立“以人为本”护理模式,关怀患者心理变化,减轻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而且与手术医生主动沟通配合,提高手术质量加快手术进程。专业发展能力指标的确定要求护士不仅学会教材的知识,而且关注互联网、查阅文献了解最近手术危急症护理的进展,为今后实习生带教和科研能力奠定基础[8]。

4结论

第3篇: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剖宫产术 大出血 抢救配合 管理

剖宫产作为解决难产和母婴高危状态的一种分娩方式,越来越普遍,但术中大出血是剖宫产的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及时、不得当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会危及产妇的生命[1]。本院在2007年至2010年42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抢救配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39例手术中抢救及时,术后恢复良好,无后遗症。4例病人因病情较重,做了全子宫切除术。现将剖宫产手术中大出血抢救护理配合及管理的体会,报道如下:

1 建立建全急救措施并定期培训护理人员

手术室设有术中抢救护理配合应急措施,备有急救药品物品并专人管理;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尤其加强对5年内护理人员进行抢救配合的培训、考核;集中培训抢救设备使用方法、抢救技术操作如抽动脉血气等,采用一对一带教,即一高年资对一低年资;不断完善抢救流程及制度,全面提升了全科室护士应急能力。4年内应急抢救无差错事故发生,达到区内先进水平。

2 病情观察

术中注意观察病人子宫收缩情况和生命体征,记录病人尿量。术中失血量达3000mL以上,动态监测凝血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随时评估术中病人整体情况警惕休克和DIC发生。剖宫产手术中,出血一般在胎儿娩出后胎盘剥离时或剥离后开始,往往数分钟以内可达上千毫升。因此,及时配合医师观察病情,准确估计失血量:方法:①面积法:根据手术敷料被血浸染面积估计失血量,按10cm×10cm=10ml统计;②容积法:吸引器容量瓶里的液体量减去羊水及冲洗液量,即为术中收集的失血量;③称重法:会阴垫被浸染后的重量减去未染前的重量,按1.05g相当1ml血计算;④目测法:无法收集的失血以视力所见,大致估计。为医师选择抢救方案提供准确依据。

3 抢救措施

术中出血量500ml时,应立即查找原因,并实施一系列支持措施,包括行子宫按摩、热敷,宫腔纱布填塞,缝扎止血,子宫动脉结扎,必要时子宫全切除术等。缩宫素、垂体后叶素、氨甲环酸、血凝酶、等药物的使用,同时迅速补充血容量,抢救休克,密切观察病情进展。

4 抢救护理配合

4.1 手术前充分准备

4.1.1 物品的配备 择期手术,术前常规访视,了解病情,评估患者。急症手术,巡回护士主动与主管医师做好沟通,了解手术孕妇的情况,孕妇入手术室后,询问病史,查看病历,评估病情,对术中大出血高危因素者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贫血,妊高症等,术前备齐各种抢救药物、物品,急救车置于手术间,与输血科联系备好充足的血源。

4.1.2 人员的配备 术前评估为危险的孕妇,提早通知抢救小组成员,随时待命。

4.2 补充血容量 发生大出血时即增加1-2条静脉通道,必要时协助麻醉医师进行中心静脉穿刺术,根据中心静脉压变化及时调整输液输血速度,合理安排各种液体与药物的及时输入,对病情危重无法穿刺者采用静脉切开,加速输血输液,及时补充血容量。

4.3发现大出血即启动应急预案,密切配合

当术中胎儿娩出后,发现出血汹涌,手术医师、护士迅速评估,做出判断,立即汇报,并启动抢救应急预案,抢救人员、物品立即到位。现场人员分秒必争,合理分工,明确各自职责,确保各项抢救措施准确、及时、有效进行,及时抢救病人生命。

4.3.1巡回护士职责

术中巡回护士做好术中病情的观察,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神志、四肢末梢、尿量情况,输液速度要适应治疗需要,配合麻醉医师随时能报出输入液体的总量、种类,与术者、洗手护士共同准确估计出血量。采集各项检验标本,为医生提供可靠资料。及时提供手术所需物品及急救物品、药品;并及时做好抢救记录。在术中出血的患者因为血容量的不足,快速输入大量的急救液体会导致体温下降,一定要注意保暖。快速输入大量的库存血时应先将血加温至32℃左右,防止患者体温过低加重病情[2]。根据病人的四肢末梢微循环、皮肤颜色、温湿度等调控适宜室温、必要时采用足部热水袋热敷等保暖措施。

4.3.2 洗手护士正确配合抢救

洗手护士应对患者病情及手术步骤做到心中有数,注意手术进展,及时、主动、准确传递器械,与术者默契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切口周围保持干燥、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4.3.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安全

由于病情危重,术中的口头医嘱、药品必须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用后保留空安瓿,以备查对;术中所用物品未经巡回护士同意任何人不能拿出手术间;输血时经两人核对无误签字后再输入,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严格执行物品清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5 护理经验总结分析

5.1 术中对失血量进行正确估计,对失血原因的正确判断,采取有效、迅速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对每个产妇进行术前风险评估尤为重要,对于存在有产后原发出血及继发出血原因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高症、贫血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孕产妇,术前应做好充分备血、输血准备。

5.2 通过对42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抢救配合,总结了一定抢救护理配合经验:作为手术室的护士,仅仅知道单纯的手术配合技巧是远远不够,还应具备全面、扎实的理论知识作指导,娴熟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术中大出血的抢救流程,和操作技术,抢救时做到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有较强的应急能力和反应能力,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正确处理,密切配合手术医师;同时需不断学习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等,利用自己所熟练掌握的护理技能,全力为抢救病人赢得宝贵抢救时间和生命,充分体现优质护理服务和落实患者安全目标。

参考文献:

第4篇: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新护士;培训方案

手术室新护士是指护理专业院校毕业后经考核选拔新录用的护士以及从事非手术室护理专业后转入手术室工作1~2年内的护士。本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在2007年底经3家医院重组后建立,目前手术室共计65名护士,开放约21间手术间。自医院重组至2011年手术室新入科护士9名,其中有工作经验的占50%,而2012—2013年,新入科护士17名,有工作经验的占20%,我们面临新入科人多,无工作经验的多、医院手术室又要进行分区管理人员要分流的问题,如何让其尽快适应工作需要,能够独立当班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为了使新护士能尽快胜任手术室的工作,我们有下列做法。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护理专业院校毕业后经考核选拔新录用的护士以及从事非手术室护理专业后转入手术室工作的护士17名,其中女性12名,男5名,年龄20~26岁。本科3名,大专14名。

1.2方法

1.2.1确定组织架构。科室建立管理架构和业务架构,管理架构由科护士长、分管教学的护士长、总带教和教学秘书组成。科护士长负责对整个培训过程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分管教学的护士长负责对总带教、专科导师的选拔考核和工作考评,总带教负责对专科导师和带班老师工作考评,教学秘书协助做好培训过程中的各项通知、安排、统计工作。业务架构由分管带教的护士长、总带教、专科组长、专科导师组成,建立科室带教小组,护士长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与落实,总带教负责培训计划的安排与实施,专科组长负责具体培训和考核内容的实施,专科导师进行“一对一”的师徒制带教。

1.2.2确定培训目标。第1年基本掌握手术室护理内涵、掌握手术室工作流程、掌握各专科1~2级手术的洗手配合,熟悉其巡回配合,能够独立当班参加手术室值班。第2年能够掌握手术室围手术期的护理内涵、具备手术室常见应急状况的处理能力、掌握各专科常规2~3级手术的洗手及巡回配合,能够通过护理部的N1级护士准出考核,为进入准专科护士培训阶段做好准备。

1.2.3培训内容。涵盖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人文素养三方面。其中专业理论包括手术室的岗位职责、制度、流程、常规、应急预案;外科相关专科理论知识,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知识、手术室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手术室感染的预防控制、洁净手术室的日常维护;常见手术麻醉配合及麻醉并发症的配合要点;手术室职业安全的概念与防护原则;实用临床护理“三基”应知应会。专业技能包括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仪器设备使用、1~3级手术配合护理、文件书写、信息系统操作、单病种急诊手术处理、读书报告书写的内容。而人文素养是由入科后第1周,由护士长和总带教进行单独理论授课并签订遵守手术室职业操守的协议,每个月参加科内集中式授课及讨论,学习指定阅读书籍如《职业精神》《细节决定成败》《医院文化指南》《护理政策法规指南》《护士条例》《医学伦理学》等。

1.2.4培训方法

(1)集中培训。采取的主要形式有晨课,每天交班前半小时由总带教或专科组长进行当日手术的每日1问以及理论或技能的授课培训;情境模拟培训,主要运用于应急预案的培训,由新护士参与角色扮演来提高知识的掌握度和实际运用能力;为提高学习兴趣活跃氛围采取竞技比赛和辩论交流的形式,提高其心理抗压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定期回顾考核是检验培训效果、及时调整培训计划的手段,我们采取的是每周培训的内容每周考核完毕,以少量多次、及时反复练习来达到掌握的目的。同时参与全科的其他培训,例如护理查房、安全教育、业务学习等。

(2)“一对一”师徒制带教。原有的总带教负责、带班老师带教模式,总带教要全面负责实习生、进修生、新护士的带教,而人员的培训要求、目标、内容、方法均不一样,总带教精力有效、常出现顾此失彼,学生满意度不高,带教效果差、带班老师不满意的现象。而带班老师带教不固定、随意性大、没有连续性、带教内容随机不系统。自科内有了经选拔的多名带教专科导师,采用“一对一”带教的模式,立即摆脱了这种现象。采用“一对一”师徒制带教,科内带教小组的专科导师与入科新护士进行双向盲选,选定后由老师负责学生的整个培训过程中的示范操作、带班指导、谈心沟通、笔记批阅、工作质量的检查,学生的各种考核结果与带教老师的年终考核相关。

(3)晚自习。鉴于应急能力培训模拟的多,实战少,自学内容无时间完成,参考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模式,每周进行2次的晚自习至20:30结束,在晚自习期间跟班,学习值班期间应急情况的处理、也可书写笔记、阅读指定专业书籍、观看手术配合视频,以全面快速的掌握手术室知识技能,直至进入手术室值班。

(4)各专科轮转培训。第1年每个专科轮转1~2个月要求掌握各科基本专科护理操作,掌握各专科1~2级手术的洗手配合及熟悉其巡回配合,掌握各专科常见急诊手术洗手配合。每个专科轮转结束进行理论和操作的出科考核,未通过考核者继续在其专科轮转直至考核通过。第2年每个专科轮转2个月要求掌握各专科护理操作和专科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各专科2~3级手术洗手、巡回配合,掌握各专科各类急诊手术洗手配合,同样进行出科考核,而未通过者影响其轮转的周期继而无法参加护理部的N1级护士准出考核。

(5)实时评价反馈。对带教老师的评价反馈,制定带教老师的评价反馈表,从其带教态度、带教能力、带教结果,学生反馈几个方面评价,作为带教老师考评和调整的依据;对带教新护士的评价反馈:实时搜集分析新护士工作中的问题,采用品管圈活动,及时解决问题,改善培训效果;对培训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反馈,如家长制管理方式,接受度低、逆反心理,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值,学习态度、能力差异大、进度不一,培训方案在实际操作中有无法落实的现象等均是在实施过程中实时反馈所发现的,及时采取改变家长制管理方式,寻找刚柔并济的平衡点,有奖有罚,取得信任,增加接受度;又根据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因人施教,避免模式化;重新调整培训方案,提高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可操作性。实时评价反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3考核与准出

分管教学护士长、总带教、专科组长成立科考评小组,手术室护理基础及专科知识由总带教每周进行考核,《“三基”应知应会》基础理论和护理操作、手术室一般专科护理操作由科内操作组每月考核,专科护理操作或手术配合在各专科轮转结束由专科组长和总带教进行考核,综合专科知识每半年1次由分管教学护士长进行考核,科内其他统一培训考核、急救技能每季由总带教、分管教学护士长进行考核。新护士工作满一年由科考评小组,进行理论、操作、人文素养综合考评,符合要求进入第2年的培训。满两年各科轮转结束,独立当班进入手术室值班,本人申请,由科考评小组和护理部对其进行准出考核。

2效果

2.1独立当班、进入值班时间缩短

统计了自2008年医院重组至2011年手术室共新入科护士9人,平均独立当班、进入值班时间为16个月。2012年至2013年新入科护士17人,平均独立当班、进入值班时间为12个月,明显缩短了独立当班、进入值班的时间。

2.2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2012年到2013年医师满意度的调查及同行评价,医师的满意度从95%上升到98%,同行评价的优秀等次从人数的70%上升90%。结合科室的人力现状,2~3年的优秀护士能够参与到一些重大手术的配合,例如肺移植手术、心脏手术等。

2.3教学相长

专科导师在带教过程中必须不断学习拓展专业知识,才能巩固其各项技术,具有指导考核新护士的能力,这些压力提高了专科导师工作责任感和学习积极性,而授课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了授课技巧以及制作辅助教学工具的能力,例如PPT的制作,授课模具等。

3讨论

第5篇: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中心静脉插管  输液渗漏  护理

        中心静脉插管是目前临床常见的一种重要的有创诊疗措施,主要适用于危重病人和重大手术后的病人。它在快速扩容,中心静脉给药,术后营养支持,监测中心静脉压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1]。输液渗漏是中心静脉插管比较少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穿刺技术不熟练或导管部分脱出而导致所输的液体进入皮下所致,不仅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增加医疗费用,也不利于病人病情的恢复。因此,提高护理人员中心静脉输液渗漏的防范意识,对渗漏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和有效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输液渗漏的危害

        中心静脉插管的位置主要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这些较大的血管周围组织疏松,结缔组织丰富,发生渗漏时往往不易早期发现。经中心静脉插管输注的液体多为富含阳离子(如na+、k+、ca2+等)的高渗液体、脂肪乳、氨基酸、抗生素等,甚至是化疗药物,而且输注的速度较快,渗漏液体所产生的化学作用以及引起的炎症反应都对周围组织造成较大的危害。脂肪乳中必需脂肪酸是前列腺素、血栓烷及白三烯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可能会使炎症反应加剧,有导致肌肉萎缩,瘢痕形成等并发症的危险。高营养液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可以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2]。

        2 输液渗漏的预防

        中心静脉插管的输液渗漏给病人增加痛苦,因此预防更为重要。首先应增强医护人员责任心,充分认识中心静脉插管可能发生输液渗漏的危险性,增强防护意识,加强评估和观察力度。严格界定从事中心静脉插管医护人员的资格,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在使用中心静脉插管中的观察和管理。建立中心静脉插管的动态观察和记录机制,每日输液前测量中心静脉插管后固定处距离穿刺点的长度,用无菌注射器回抽导管,观察是否有回血,确保导管在血管内。每个班次的护理人员观察敷料有无脱落、卷起,穿刺部位及周围的皮肤有无红肿、发热、疼痛、渗液,导管缝线有无脱落和松动,定期巡视病人,并采取床头交接班,以减少液体外渗的发生。

        3 输液渗漏发生后的应急处理

        建立中心静脉插管输液渗漏的应急预案,有利于迅速采取相应措施,早期治疗,避免和减少不可逆反应的发生,同时积累临床护理经验。发现中心静脉插管输液渗漏时,护理人员应迅速采用无菌注射器对插管进行负压抽吸,尽可能将渗漏的药物除去。通知主管医生、护士长,上报护理部质量控制组负责人。同时做好护理记录,记录病人渗漏发生的时间,发生时所输注的药物,中心静脉插管的位置,发生渗漏的范围,渗漏局部皮肤的温度、颜色、肿胀程度, 动态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感觉和心理的变化,同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4  输液渗漏后的护理

        4.1 药物治疗和护理 在输液渗漏的早期,炎症渗出较重,应予以湿冷敷和药物治疗,收缩血管,抗炎消肿,减少渗出与疼痛;不同药物之间可以联合和交替使用。

        4.1.1 硫酸镁溶液50%硫酸镁溶液是治疗药物静脉外渗的传统用药,并有多处文献报道硫酸镁对于高渗液体、氯化钾等药物的外渗具有较好的疗效,在炎性渗出期给予湿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渗出,减轻肿胀与疼痛[2]。

        4.1.2 喜疗妥药膏 有研究显示喜疗妥药膏性情温和,易于吸收,对皮肤及其他组织无任何刺激作用,无过敏反应,并能有效控制炎症,改善皮肤血液循环,促进渗液的吸收,治愈水肿及浮肿。对于输液造成的渗漏,喜疗妥药膏能迅速消除肿胀疼痛和压迫感,使结缔组织复原[3]。

        4.1.3 中药 有文献报道,按照中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原则制成的中药涂膜对各种药物渗漏后引起的水肿、瘀血、疼痛疗效确切[4]。如:京万红软膏外涂,黑墨草外敷,红花甘草散外敷等[5],也可根据所在医院配制方便、药效相当的药膏。一般适合在夜间使用,可以充分发挥其比较迟缓的药物疗效,也有利于方便病人夜间的正常休息。

        4.2 病情观察和营养支持 在积极处理输液渗漏损伤的同时,应结合病人原发疾病和身体状况,重视病人全身的护理支持和营养状况。重新建立外周静脉通路,保证病人每日所需液体量和营养物质的需要。护理人员监测每日病人体温变化,血常规的化验结果,严密观察病人局部体征和全身反应。同时,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在体温高、食欲差的情况下,提供温凉软食或半流质饮食,鼓励少食多餐。对发生输液渗漏的病人,在经过药物治疗,局部症状痊愈后,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随访和观察,以警惕和防止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4.3 心理护理 重视心理护理。病人在治疗原发疾病的过程中发生中心静脉插管输液渗漏,增加了新的痛苦,容易引起焦虑和紧张的情绪。护理人员应关心重视病人及其家属,对病人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同情,积极组织相关科室专家会诊,制定治疗和护理方案。在护理小组中,安排比较固定的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定期进行评估和完成相关的护理工作。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讲述发生的原因及其类似情况的治疗过程和良好的效果。疼痛比较严重的病人必要时给予止痛药物,努力增加病人的舒适感,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并为病人提供合理的心理疏导、营养支持,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黄勇,尹培刚,贾乃光.icu经皮中心静脉插管术并发症前瞻性调查[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1,15 (5) :289.

[2]郑为红,罗彦丽,范瑞秀.中心静脉插管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j].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01,3 (2) :76.

[3]田凤.喜疗妥治疗静脉穿刺致静脉炎及瘢痕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1997,3 (5) :64.

第6篇: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2

临床实践治疗中发现,泌尿外科患者以老年人居多,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发展,泌尿外科患者也不断增多[1]。老年人群具有身体机能不断衰退的特点,且多数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等其他慢性疾病,因此需加强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并在护理工作中,分析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探讨防范策略,以提高护理效果[2]。本次研究选取了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泌尿外科接受诊治的1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及制定管理措施的重要性及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泌尿外科接受诊治的1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98例,实验组有男65例,女33例,年龄46-81岁,平均(62.37±2.64)岁;对照组有男61例,女37例,年龄48-84岁,平均(63.21±2.6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组间数据未见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分析患者围术期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防范,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2.1 围术期安全隐患分析

患者手术及自身因素。(1)泌尿外科患者多数为老年人,身体机能及免疫机制有所下降,对手术的耐受能力也有所减弱,但往往术后需卧床休息,如术后护理措施不完善,患者发生褥疮、便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能增加,不利于患者康复,甚至有加重病情的可能[3]。(2)泌尿外科患者术后,部分需置管,包括导尿管、引流管等,有可能出现管路滑脱、逆行感染、管路阻塞等不良情况,甚至需二次手术治疗。(3)术后,患者的行动力及自理能力均有所下降,患者自行活动,有可能出现跌倒等不良情况。

1.2.2 护理风险防范对策及管理措施

第一、提高护理人员评估安全隐患的意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后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进行临床护理,建立专门的护理质量监督及考核制度,监督护理人员是否能够准确完成日常护理内容。护士长每日抽查护理人员操作情况,及时纠正其操作不规范之处,每日交接班时对护理情况进行总结,如需加强护理的方面,护理不规范处等,护士长还需于早晚两次带领护理人员查房,重点巡视老年患者,指导护理人员如在护理期间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护士长及主治医生,并遵医嘱对症治疗。

第二、建立完善护理制度。根据我院具体情况,及患者的病情特点,建立完善的护理制度,尤其是科室内应急预案的制定,以提高护理人员对常规护理工作的护理能力以及对于危急情况的处置能力。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需观察并比较的指标包括,护理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0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1.22%),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

2.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4.08%),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

3.讨论

第7篇: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范文

2017年医院护士个人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1】

xx年很快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年里,在院领导、护士长及科主任的正确领导下,我认真学习十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踏踏实实做好医疗护理工作。在获得病员广泛好评的同时,也得到各级领导、护士长的认可。较好的完成了xx年度的工作任务。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尽心尽责,搞好本职工作

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了以下本职工作: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的管理工作及医疗文书的整理工作。认真接待每一位病人,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经常换位思考别人的苦处。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医疗文书的书写需要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头脑清晰。我认真学习科室文件书写规范,认真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危重护理记录及抢救记录。遵守规章制度,牢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

二、思想道德、政治品质方面:

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护士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在医疗实践过程中,严格遵守医德规范,规范操作

三、发挥作用,做好帮带工作

对于病人来说,护理工作不是一个护士能够主管负责的,而是一个需要团队轮值配合的工作。近年来,医院为护理队伍补充了新生力量,工作中,自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搞好帮带工作,为部分年轻护士讲解业务技术、与病人沟通等方面的知识,解决护理业务上的疑难问题,指导落实护理措施,帮助她人尽快成长,为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四、不断学习,提高思想业务水平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能够认真学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学习上级的各项指示精神和规章制度,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进一步端正了服务态度,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自觉维护医院良好形象的积极性。同时,自己积极主动地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并坚持自学了相关的业务书籍,通过不停地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积累,较好地提高了自己的专业修养和业务能力,适应了不断提高的医疗专业发展的需要。

护理部为了提高每位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每月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对于自己的工作要高要求严标准。工作态度要端正,医者父母心,本人以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疾苦为己任。我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的康复,于是每次当我进入病房时,我都利用有限的时间不遗余力的鼓励他们,耐心的帮他们了解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看到病人康复时,觉得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护理事业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我为自己是护士队伍中的一员而自豪。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加倍努力,为人类的护理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即将迎来的xx年,我会继续发扬我在过去的一年中的精神,做好我自己的工作,急病人之所急,为病人负责,绝对不要发生因为我的原因而使病人的病情恶化,我对自己的工作要做到绝对负责,这才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好护士应该做的最起码的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病人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牢固树立为病人服务、树医院形象的思想,立足岗位,勤奋工作,履尽职责,为提升社区医务人员整体形象增光添彩。作为一名护士,我时刻的意识到我担子上的重任,我不会为医院抹黑,我只会来激励我更加努力的工作。在生活中我也是会严格要求自己,我相信我会做到!

2017年医院护士个人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2】

xx年护理部在医院领导下仅仅围绕提服务、控制量、抓落实、保安全等中心重点工作,更新管理模式,创新服务理念,凝聚护理队伍,深入推进各项护理工作。

一、提高服务质量

按照三好一满意要求,护理部要求各护理单元根据自己特点制定不同特色的护理服务目标:病房红灯零呼唤、入出院护士全程陪同,门诊全程快准、无忧,手术室温馨、无惧,供应室收送及时,根据上述目标高标准、严要求,力争实现护理服务零投诉。并以此为切入点在5.12开展服务礼仪知识竞赛,评选出优秀职业团体。促使每位护理人员注重自己在工作中的仪表仪态,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职业形象。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三个病区每月进行一次,护理部每季度进行一次,每次调查有总结有分析,针对调查中反应的突出问题护理部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协调解决。

二、严格护理质量控制,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针对xx年护理一级质控相对薄弱问题,xx年初护理部及时召开护士长会议,确定xx年护理质量的目标、任务及发展方向,重新制定重点科室护理质量标准,护士长参照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周检查、月总结,护理部每月对重点科室进行质控大检查,并在护士长会议上进行反馈分析,及时拟定整改措施进行改进。做到有执行标准,有检查落实,有总结分析,有信息反馈,有整改措施,有详实记录。体现护理质量持续不断改进 。(参照标准:整体护理质量检查记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管理质量督导记录,一级护理质量控制改进记录,护理文书书写标准,各科护理质量考核检查标准,护理核心制度)

针对xx年底检查中出现问题,20xx年重点加强责任护士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质量督导,病区护士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质量督导。

三、具体工作抓落实

影响护理工作持续改进的突出问题是:1、没有目标计划;2、有目标计划但没有落实;3、有工作落实却没有详实记录和台账。针对上述问题,xx年护理部真抓实干,要求各护理单元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周有重点,日有记录,资料分类管理。在三大病区及重点科室顺利完成一级质控的建设及管理工作。

四、监测护理质量相关标准,落实风险防范措施,保证护理安全 重点制定患者身份识别、治疗、用药、手术、预防感染、预防跌倒等重点环节的安全工作程序和措施。每月监测院内跌倒、坠床、压疮、择期手术并发症、管道滑脱的质控指标及防范措施的落实,xx年全院无一例上述事件发生。

建立全院统一的抢救车管理制度,高危药品和备用药品分开存放,标示清楚。

建立全院统一的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和风险预案(用药、输血、治疗、标本采集、围手术期、护理操作等),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有院内紧急意外事件的护理工作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

有全院统一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上报流程。

护理部要求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知晓率达到100%,上报率大于等于90%,对输血反应、输液反应的处理预案知晓率达到100%,手术安全核查率100%,患者身份识别核查制度落实100%。

五、重视护理队伍建设,落实层级培训,提高护士素质。

xx年全院进行护理培训4次,理论考核2次,技术考核2次,内容涵盖抢救药品、仪器设备 、危重病人、应急预案、护理礼仪等,人员包括新入职人员、护理骨干人员、护理管理人员等。

第8篇: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 脊髓损伤;护理;脊髓损伤加重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7.171

颈椎术后早期脊髓损伤加重是指颈椎手术后患者出现1个或1个以上肢体感觉消失或运动功能丧失, 伴有或不伴有呼吸困难或窒息。症状较术前明显加重、并急需处理者。发病率虽然低, 但后果严重。椎前路减压、植骨伴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手术, 但手术难度大, 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脊髓损伤加重发生率为1.21%, 颈椎后路手术多节段脊髓获得彻底减压后血流迅速再灌注也可导致脊髓损伤[1-4]。2011年6月~2015年1月, 本院共实施218例颈椎手术, 术后2例发生了脊髓损伤加重, 现将有关原因分析及其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6月~2015年1月本院共实施218例颈椎前后路手术, 其中颈椎前路108例, 后路110例, 术后各发生1例脊髓损伤加重。前路术后脊髓损伤加重患者男48岁, 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术后, 发生时间为术后5 h。后路术后脊髓损伤加重患者女63岁, 为脊髓型颈椎病术后, 脊髓损伤加重发生时间为术后16 h。2例患者均发现及时未发生严重后果, 康复出院。

2 护理

2. 1 术前评估 研究表明[5]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术后发生脊髓损伤加重的几率高, 临床观察发现, 有呼吸系统疾病及有吸烟史者容易导致脊髓损伤加重, 所以应对所有拟行颈椎手术的患者进行正确术前评估。有糖尿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及吸烟史者予以重点关注, 术后定时巡视, 仔细观察, 尽早干预。本组高血压患者1例, 糖尿病患者1例。监测血压、空腹及三餐后监测血糖2次/d, 遵医嘱降糖降压治疗使其达到目标值。术后常规吸氧、心电监护、监测血糖。

2. 2 早期观察 颈椎前路手术并发脊髓损伤加重与下列因素有关:器械使用不当;减压后再灌注损伤;颈椎管重度狭窄, 强行分离时损伤脊髓;手术止血不彻底, 血肿压迫脊髓[6]。颈椎后路多节段脊髓获得彻底减压、血流迅速再灌注、脊髓内压升高也会导致脊髓损伤, 术前由责任护士与主管医师共同评估患者四肢的感觉、活动、肌力及痛、温、触位置觉等情况, 以便与术后对比观察。术后持续吸氧、心电监护24 h。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及四肢活动、感觉情况。①术后24 h一级护理, 每1小时巡视并监测、评估、记录患者呼吸和四肢感觉、活动情况, 指导患者主动活动手指和足趾, 动态观察四肢及躯体感觉和活动、肌力的情况, 并与术前进行比较, 耐心倾听患者主诉, 密切观察切口渗血情况, 出血较多及时换药。②保持切口引流管通畅, 检查引流管有无打折、压迫、血凝块堵塞情况, 监测引流液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 每日更换负压引流袋。③检查患者有无吞咽闲难、大小便失禁、肢体感觉活动障碍等神经功能异常症状。如发现患者感觉异常、四肢运动功能减退, 立刻报告医生, 迅速采取相应措施。本组1例患者术后5 h双下肢自觉麻木加重, 感觉障碍平面较术前上移, 双下肢肌力为0级。1例患者术后16 h自诉四肢麻木、口唇发绀、呼吸费力, 且逐渐加重;第一时间发现颈椎术后脊髓损伤加重的症状后, 立即安抚患者, 通知医生, 加大吸氧流量, 颈部围领固定, 查看切口引流管是否通畅, 通知手术室接患者, 做术前准备。医生立即去手术室, 在全身麻醉下行原路颈前路或后路探查术, 发现椎管内血肿是由于出血形成凝血块压迫脊髓所致, 给予彻底清除、止血, 回病房后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 并给予脱水、营养神经常规治疗, 术后患者症状即刻缓解, 四肢感觉恢复, 肌力恢复。

2. 3 保持患者颈部稳定性 颈椎术后患者的正确搬运很重要, 颈椎术后患者搬运不当可造成二次损伤, 患者回病房后去枕平卧, 颈部围领制动。6 h后可半卧位, 二次术后24 h内尽量不要搬动患者头颈部, 给患者变换时, 一人固定颈部, 其余两人分别站患者两侧, 保持轴线滚动, 防止颈部错位对脊髓造成损伤而加重病情。外出检查前, 戴好围领固定, 途中尽量减小震动以免造成脊髓损伤加重。本组2例患者未造成脊髓再损伤并发症。

2. 4 给药护理 术后发现脊髓损伤加重后, 为获得最佳疗效需早期使用甲强龙冲击治疗[7]。给药时应正确计算甲强龙剂量;用输液泵准确控制输液速度, 维持23 h;并严密监测血糖、血压, 遵医嘱准确应用降糖降压药物, 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及患者四肢感觉、运动情况。本组2例患者均接受冲击疗法, 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2. 5 心理护理 颈椎手术患者常常由于发生肢体功能障碍, 丧失生活工作能力造成心理和生活上的沉重负担, 患者常表现出焦虑、恐惧或愤怒等心理反应。因此要与患者多沟通, 注意观察患者心理反应,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 必要时给予心理干预, 应耐心、正确的引导患者。把手术的相关事项详细的交代清楚, 使患者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手术, 对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术后长期的康复训练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对于出现了脊髓损伤加重的患者更应安慰和鼓励, 使其对于病情变化能够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 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及朋友多关心照顾患者。

2. 6 基础护理 本组2例患者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应加强基础护理:①预防压疮, 定时按摩受压部位。②加强晨晚间护理, 会阴护理2次/d。③准确评估患者双下肢功能恢复情况。④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 使患者出院后能适应家庭和社会生活。

2. 7 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加重后, 患者肌力减退, 容易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或足下垂等畸形, 需尽早康复训练, 麻醉清醒后即可开始, 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 进行肌肉按摩, 促进血液循环, 下肢使用连续性被动运动康复器, 2次/d, 30 min/次。患者肌力恢复到Ⅲ级以上后, 可采用引导式进行康复训练。可用哑铃或拉弹簧锻炼上肢和胸背肌肉, 腰背肌锻炼可采用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四点支撑法、背伸法等, 教会患者具体的训练方法, 确定康复意向, 采用节律性动作。总之, 应遵循的原则是:长期循序渐进, 主动和被动活动相结合, 关节活动范围和幅度由小到大、活动强度由弱到强[8]。本组2例患者通过及时治疗护理均痊愈, 佩带支具步行出院。

综上所述, 术前做好正确评估;术后24 h内加强巡视, 密切观察, 早期发现问题, 及时采取有效应急预案, 保持颈椎稳定性, 准确的给药, 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 采取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 医护密切配合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壬新伟, 裒文, 陈德玉, 等.颈椎病术后早期神经功能严重恶化原因分析.中华骨科杂志, 2009, 29(12):1093-1098.

[2] 王岩, 白一冰, 肖嵩华, 等.颈椎病前路择期手术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中华骨科杂志, 2004, 24(9):538-542.

[3] 王健, 瞿东滨, 金大地, 等. 颈椎前路手术间接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 21(9):690-692.

[4] 王义生, 翟福英, 王利民, 等. 颈椎疾病前后路手术的选择与并发症的防治(附512例报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4, 12(21):1611-1614.

[5] 王丽燕.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32例围手术期护理.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4(6):857-859.

[6] 余鹏.汤逊, 徐永清, 等.颈椎前路手术的早期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2, 20(10):874-876.

[7] 袁春梅.综合护理对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11):128-129.

第9篇: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  产科手术;目标管理;质量标准

急诊手术多是基层综合医院的一大特点,而剖宫产手术占急症手术的40%左右,如果不严格管理,很容易引起纠纷和医生的不满意,也是造成手术室深层次质量管理的障碍。我们自2005年10月—2008年10月,对2168例剖宫产手术实行细节目标管理,收到良好效果,3年来产科手术无缺陷发生,产科医患满意度由原来的88%上升到现在的99.4%,现将做法总结如下。

    1  方法

    1.1  根据剖宫产的类型制订战术性的计划  美国护理管理学学Gillies的管理理论,组织的计划工作是由一系列步骤组成的行动过程,包括环境的调查,评估,组织系统及主要子系统结构图的勾勒,组织宗旨和任务的制订,组织目标的建立,组织资源和自身能力的评估,可能的行动方案的确定,所有备选方案的优劣势的分析,行动方案的选择,以及执行计划的合适人员的挑选。所定计划需回答下面几个问题,预先决定要做什么(What)?并论证为什么要这样做(Why)?什么时候开始做(When)?在什么地方做(Where)?由何人来做(Who)?以及如何做(How) [1]?然后决定培训计划,然后决定培训人员及目标,以及培训后所达到的程度,工作人员的应激水平等。

    1.2  制订围手术期的管理目标  (1)满足产妇的心理、生理需要—舒适。(2)满足手术医生顺利实施手术的护理配合需要—默契。(3)满足护理人员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更有信心和创新。(4)满足  医院对手术室的要求—安全。

    1.3  善于沟通  (1)与手术医生沟通共同制订手术方案及手术配合过程。(2)与患者了解各种需求,并在各项操作前与患者进行种类告知工作,解除          患者紧张情绪,更好配合手术。(3)科室同行之间的沟通,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1.4  组织高年资的护理人员组成质量管理小组  根据产科手术特点和本科室工作特点,制订出科学的、适用的、适于护理人员记忆及操作的、规范的术前物品准备,麻醉配合,手术操作配合流程,手术意外应急预案的实施等,并将剖宫产手术根据其病理特点分类及手术医生习惯制订配合方案、质量管理标准及所注意事项。

    1.5  流程一旦确定,所有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将操作的每一个环节变成自己的习惯,不允许因为个人原因及习惯随意增添一些多余环节或减少一些环节。

    1.6  通过晨会提问,业务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每日早晨交班时,由质量管理小组成员提问2~3个问题,每月4次业务学习,内容:手术配合占40%,基础知识占20%,消毒隔离占10%,危重病人抢救占20%,术中应急问题处理占10%[2]。

    1.7  请专业医生讲座  特殊产妇的手术配合及抢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应对措施。同时,每月一次征求临床科室医生意见,讨论前一段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共同制订改进措施。

    1.8  制订环节质量标准  (1)术前物品准备齐全、适用、功能良好,各种操作稳、准、轻、快,医护配合默契,静脉穿刺无渗漏。(2) 手术室温湿度适宜,安静无噪音,产妇舒适,手术床单干燥柔软。(3)根据不同特点的母婴情况,备好各类抢救用物及药品,掌握剂量及用法,与助产师配合默契。(4)巡回护士严格把关,胎儿剖出时所带纱布及器械严格管理,认真清点并及时记录。(5)洗手护士手术步骤熟练,传递器械物品规范,器械敷料按规定摆放,用时做到“手到擒来”。(6)并做到以下指标:一次性手术用品无毒化处理100%,手术器械清洗干净度100%,静脉输液无外渗100%,物品准备齐全100%,手术物品清点,不清时间<5min,接病人不及时<5min,护理记录单准确无涂改,无漏项并与麻醉单相符达100%,包内消毒卡及包外胶带达100%。2  措施

    手术开始前,每例手术准备完毕后,均按操作步骤再检查一遍,核对所有用物是否齐全,手术开始后及时检查下环节所需用品,手术结束后回顾术中配合情况并记录。质量检查小组随时抽查术中配合情况,每周六一次随访产科医生及麻醉医生,然后汇总讨论,有影响质量环节的因素及时反馈并予以纠正,把缺陷消除在萌芽中。

    3  注意事项

    (1)注意高危人群。妊娠高血压、早产、高龄初产妇、胎儿娩出后宫乏力者、基层医院转诊的急产妇。

    (2)要求高,特别计较的因社会因素所要求剖宫产的产妇,她们的要求时间及其他条件均予以满足。

    (3)注意高危时间。夜间、中午班、休息日、节假日,听班人员随叫随到。

    (4)高危环节。抢救患者时,分秒必争,有条不紊,确保药品到位及时,有人指挥,有人记录,有人操作[3]。

    (5)预防锐器伤。基层医院剖宫产手术,面对的患者农民比较多,有时在急救车上打电话让手术室做好术前准备,多数为及时抢救母婴来不及查很多项目,个别医护工作人员如果操作不慎易造成锐器刺伤,因此,手术护士随时提醒术者提高自我防护的自觉性,及时拿回注射缩宫素的注射器,抽出针栓,拔下针头放入针管内,针栓推进针管少许即可。

    (6)预防病人误吸,急诊剖宫产病人,大多数产妇未禁食,腰硬联合麻醉时产妇有时呕吐,特别是产前子痫产妇,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擦净呕吐物,并充分给氧。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