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财务制度范文

社区财务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财务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财务制度

第1篇:社区财务制度范文

通过从近年社区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普遍具有以下特点:

1、“村官”违纪违法案件设计人员较为固定。主要集中在社区主任、书记、会计等干部,两人以上共同作案的较多。

2、社区违法违纪案件大多是职务侵占、贪污、挪用公款等类型,作案手段不断翻新,通过调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执行财务制度不严。一是以收代支,特别是组级收入不及时入账,用发票和白条折扣,造成收入不入账、虚报冒领贪污公款;二是现金管理不严,白条支出多,不能够全部提供有效票据,在收入中现金不及时入账,给随意挪用公款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2)固定资产、物资管理手续不全,有的社区有帐无物或有物无帐,账物不符。

(3)票据管理不严。收费票据只领无收,或领者领用手续不健全。

3、社区财务管理不善。通过调查发现,社区财务普遍不规范,帐务混乱。部分社区财务管理仍然处于管理不到位、执行监督不严的状态,特别是组级收入不入帐的情况较为多发,

社区干部违纪违法经济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干部自身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社区干部绝大多数是本地人,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自身素质较差,绝大多数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财务知识培训。平时放松自我约束,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私欲膨胀,法律意识淡薄,难免会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

2、财务管理不力。一是对发放的票据收回管理不够;二是财务公开不够,是按照要求实行社区每季度公开一次,组每半年公开一次,组公开的内容不具体、不详细,一贴了之;三是街道经管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检查社区的多,检查组级的少。

3、对财务出现的问题重视不够。一是财务工作人员提出要按章、按财务制度办事,但是社区干部及办事人员不听;二是社区干部存在重收轻管思想。

4、财务管理混乱,财务制度还不十分健全,经手财务的人员不专业。一些社区的财务管理比较混乱,白条入帐在组级财务帐目中相当严重。主要是:一是社区干部利用白条自批自支现象存在,支出随意性很大;二是财务人员不专业,缺乏执行财务制度的自觉性和原则性,对社区主要干部言听计从,成为社区主要干部贪污、挪用公款犯罪的帮手。

5、制约机制不健全,监督乏力。一是社区基层管理和监督职能的组织没有很好地发挥内部监督作用。如居民监理会和理财小组对于社区级财务管理把关不严。二是纵向监督软弱。“社区财务街道管”推行后,虽然社区级财务的帐务得到了一定的规范,社区级财务支出须经社区、街道两级签审后核报,但不能完全杜绝社区干部虚列项目,以假票报帐核销的问题。同时,横向监督虚化。一些社区级经济的支配由社区支书、社区主任少数人说了算,其他人员不敢提意见,也不敢反映,起不到应有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作用。

6、社区干部的待遇较低,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不能正确把握、对待职责与自身利益的冲突。收入偏低使得部分社区干部心理失去平衡,在财务管理中容易发生坐支、挪用等职务犯罪行为。

预防社区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对策

1、清帐理财,审查核实。对货币资金进行帐与物核对、盘底,固定资产进行清理核查,对应付款应收款等往来帐进行清理,做到帐物相符。在清理结算后对各组财务收支进行登记入帐,同时进行财务公开。

2、清旧建新,规范管理。清理结算后,对原有的社区级资金帐户核对,仔细核对各组的账务,各组除留有备有金外,其余的组级资金全部存入银行,实行组帐村管,实行一组一帐方式进行核算管理。主办会计负责组级财务核算工作,记好总明合一帐,出纳负责日常收付工作,记好银行存款及记帐,真正做到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3、完善制度,规范运作。一是要社区干部及社区财务人员提高对制度严肃性的认识,严格执行各项制度;二是加强票据管理,重点是对支出类原始凭证的管理,杜绝白条入库、入帐,组级支出必须取得正式发票,对于无法取得正规发票的如组出工工资款的、组级干部工资等,要填写市统一发放支付凭证,并把领款人、原始凭证附后,履行各项审批手续;三是加强现金管理,各组实行备用金制度,严禁坐收坐支。四是制定5项制度,组有社区管理制度、财务票据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档案管理制度。

4、提升管理,实行五统一。实行“社区帐街道管、组帐社区管”,进一步提升组级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有效地制止和消除原有组级财务管理中的弊端,通过实行“社区帐街道管、组帐社区管”对各社区组实行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结算、统一公开、统一存档的“五统一”服务,使制度执行更严格,财务操作更规范,使财务管理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第2篇:社区财务制度范文

【关键词】 财务 管理 区级 电视台 服务

区级电视台与省级、市级、县级电视台是很不同的,其电视节目覆盖面相对比较有限,电视受众规模相对较小。在一般人眼里,县级电视台已算是小台,但对于区级电视台来说,由于某种原因地域和环境限制,其辖区面积相比县级电视台还要更小。以成都市金牛区有线电视台为例,目前,成都市金牛区辖108平方公里,十五个街道办事处,111个社区。比起成都新津县330平方公里幅员面积,11镇1乡的规模还要小很多。但是小不足惧,区级电视台也有自身的优势。就拿成都市金牛区有线电视台来说,其常住人口就达120万,全区已没有农村建制和农业生产。而成都新津县总人口30.18万,城镇人口12万。从这一层面来说,区级电视台收视观众其实一点也不少。

相比省、市级电视台,区级电视台更能贴近基层,能更直接、及时地反映社情民意。因此区级电视台往往立足本区,力求更好地为本地居民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如金牛区有线电视台就将自身定位为: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立足金牛,面向社区,服务居民的社区公共服务频道。力争建成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的社区电视,金牛有线电视台的频道代言就是:“我的生活,我的社区。”

区级电视台有自己的节目特色和优势,向既定建台方向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为适应区级电视台社区定位,财务管理应如何提供服务呢?

一、健全财务制度,保障制度有效执行

财务管理如何更高效地为电视台发展服务,首先是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从单位内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包括货币资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报销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发票票据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等。制度制订应做到符合实际、严密,各项指令明确,在执行中不易引起歧义。有了制度还要严格执行,不能让制度成为摆设。要切实为电视台发展服务,就必须以制度进行财务管理,用有效的财务管理来促进单位事业建设。在具体工作中注意创新财务运作机制,合理统筹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

在财务管理实施中,简单说来就是从预算和核算两方面,开源与节流并重,保障区级电视台发展资金需要,保证电视台资金链正常运转,为区级电视台发展提供财务支撑。

二、合理编制预算,保障资金统筹安排

俗话说,不做糊涂账。不管单位大小,财务管理都至关重要。就区级电视台而言,财务管理首先要从预算管理做起。应贯彻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在这种原则上量入为出,合理编制预算,统筹安排,节约资金,以保障单位正常运转。区级电视台经费构成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完全自收自支。这种情况比较少见。第二种是差额拨款,即由单位自己负担一部分,由财政负担一部分(如人员工资等)。第三种是完全由财政负担。第二、三种应该是目前大多数区级电视台经费的主要构成模式。

编制预算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预测来年经费收支与今年不同之处。通常情况下,区级电视台每年财务收支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编制预算时这些相对固定的开支则可以比较清楚地预计出来。同样,每年会出现许多因工作重心变化、要求不同或是条件变化等因素造成费用变化,在编制这些预算时,一是对涉及到的项目认真加以调查研究,做出仔细周到的考虑;二是综合全单位预算额度,将这些变化预计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区级电视台人员、工资、日常办公开支通常能较为精确地估算出来,而专项节目经费、专用设备购置、演播室装修配套等,会随着节目要求或是全区中心工作而变化。在编制预算时,应和各节目部室及技术部门作好沟通工作,共同研究来年设备运行方面的预算情况。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力争做到满足重点,照顾其他。

三、认真组织核算,保障资金高效运行

1、收入核算

区级电视台收入往往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财政拨款,另一部分就是创收收入。财政拨款往往只能保证人员经费,其余办公经费开支很大程度要靠电视台自己组织收入。组织收入包括广告收入和其他收入。财政拨款由财政部门核准,区级电视台的其他收入往往不多,一般是存款利息、处理废旧品收入等,单位更多关注的是在做好宣传喉舌的同时如何提高广告收入。一般区级电视台广告收入包括播放广告收入和为企业单位制作宣传片的收入。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应及时建立广告明细账,完善相关手续,对客户合同进行登记管理,何时客户应付广告款、应付金额应提前告知对方。及时核算广告收入与制作播出成本,形成分析报告,交予领导层审阅。

2、支出核算

支出核算对每个单位来讲都非常重要。在进行支出核算时,首先要编制好每月用款计划。一般是当月编制下月用款计划。用的“款”主要是单位能够调度的资金,包括每月应向财政申请拨付的资金,以及在符合财政法规的情况下能组织到的资金,包括广告收入、其他收入、借入款、预收款、其他应付而暂未付款项等。在编制用款计划时,根据单位工作安排,根据轻重缓急,结合以往单位用款情况编制。用款计划应做到客观、准确、有预见性。用款计划经领导批准后即可实施。在使用时必须严格按计划用途使用资金,保障单位资金正常周转。

第3篇:社区财务制度范文

我市工会所辖13个区县和3个开发区工会。近年来,各区、县工会在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区、县财政划拨工会经费尚未全部到位;部分区、县工会财务预算管理粗放、预算约束不强、配套制度还不完善;乡镇、街道、社区及新建企业工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等。这些问题与市场经济形势下工会工作的发展不相适应,其弊端日渐凸显,亟待改善和加强。

(一)财政划拨工会经费不到位

目前在我市十三个区、县工会中,城三区及雁塔区工会财政划拨工会经费相对解决得较好,其他区、县或只解决区、县工会机关人员的工会经费或定额划拨经费,与足额划拨相差甚远,临潼区及3个开发区至今尚未解决。

(二)税务代收的覆盖面不够广

税务代收工会经费后,各区、县及开发区工会的建会率及工会经费收缴率与以往相比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然存在经费收缴空白点。据调查显示,碑林区工会所属基层单位已成立工会的有4000多家,而缴经费的只有1600多家,不到40%;雁塔区工会所属基层单位已成立工会的有多家,而缴经费的单位只有 600多家,也只达到30%。

(三)财务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经费支出随意性较大

有的区、县多年来没有制订相关的财务制度,有的区、县财务制度制订的不全面、财务报销及审批制度不明确,尤其缺少预决算管理制度,直接导致了经费支出随意性大。决算情况表明,有的区、县工会行政费、工会业务费超支达200%,有的经费支出不足预算的5%。有的开发区工会会计、出纳一人担任,不符合会计核算规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四)财务审批报销制度不够规范

有的区、县审批报销程序中没有会计人员审核,经办人直接让领导签字报销,待会计人员作账时发现问题,为时已晚。还有一些财务人员审核把关不严,存在白条报账及无效票据报账的现象。有的未严格执行现金管理规定,支出时超限额使用现金,发放物品未附发放明细单。

(五)乡镇、街道工会财务工作薄弱

(六)人员素质不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第4篇:社区财务制度范文

关键词:财务治理 公司治理 财务管理 财务控制

一、财务治理界定

关于公司财务治理(Corporate financial governance),国内各学者的观点不一,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伍中信(2001)认为,公司财务治理是一种企业财权的安排机制,通过这种财权安排机制来实现企业内部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同时还指出,企业财务治理作为企业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种经济利益冲突。杨淑娥(2002)认为,所谓公司财务治理,是指财权通过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张敦力(2002)认为,财务治理是界定与协调各利益相关主体在财权流动和分割中所处地位和作用,最终实现各主体在财权上相互约束,相互制衡关系,促使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果的公司治理。衣龙新(2002)认为,财务治理涵义可概括为:财务治理就是基于财务资本结构等制度安排,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在强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前提下,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等机制,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等一系列制度、机制、行为的安排、设计和规范。林钟高(2003)则认为,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这种制度安排达到利益相关主体之间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均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饶晓秋(2003)认为,财务治理的实质是一种财务权限划分,从而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财务管理体制。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国内学术界对于财务治理的定义并无很大分歧,都认为财务治理是以财权合理配置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主要不同在于对财务治理主体的界定不同。笔者认为,只要涉及到财权的配置,均可归属于财务治理的研究之中,但是财务治理是否仅仅局限于一种“制度安排”。公司财务治理是指通过财权在企业内部的合理配置,并在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财务约束、财务评价等机制以达到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均衡,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套正式的、非正式的制度、行为和规范。

二、财务治理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一)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 财务治理是从财务的角度来研究公司治理,主要是界定与协调各利益相关主体在财权流动和分割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公司治理主要是界定和协调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财务治理结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公司治理的灵魂。财务治理总体上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其在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必然要遵循、借鉴公司治理理论。应该说公司治理理论对财务治理理论的指导是最为直接的、重要的,公司治理理论的出现是财务治理理论的产生前提,没有公司治理理论的成熟与发展,就不可能有财务治理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成熟,而财务治理理论的不断充实、发展也必将促进公司治理理论的不断拓展、完善。如果用财务治理涵盖公司治理,则夸大了财务治理的范围和作用,限制了公司治理的范畴。公司治理除包含财务治理内容外,还包括人事、经营等方面的治理。应当说财务治理本质上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部分和根本体现形式,公司治理的其他方面治理效果也最终要落实到财务利益上加以体现。如果用公司治理定义、替代财务治理,则更为偏颇,局限了财务治理内涵和外延,除从属于一般公司治理共性外,财务治理还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可见,财务治理并不等同于公司治理,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联系:一是公司治理是财务治理的基础,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发展和深化。二是公司治理的模式决定财务治理的模式,财务治理的模式反作用于公司治理的模式。三是公司治理的目标影响财务治理的目标。四是公司治理和财务治理都根源于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五是从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角度来看,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都随着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其内容也逐渐由只发生在公司内部所有者、经营者以及相关权利机构之间的狭义的活动扩展到广义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公司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六是公司治理和财务治理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管理方式,更应该是一种动态的管理活动,因而不能将公司治理和财务治理仅仅理解为一种制度安排,更应该从治理活动的动态含义来理解。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区别主要有:一是制衡的着眼点不同。二是激励的侧重点不同。三是约束制度的侧重点不同。四是机制涉及主体不同。五是保障实施主体不同。六是财务治理比公司治理更为深化。

(二)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基于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治理主要是对财务资源和财权的安排机制,以形成利益相关者之间财权的战略联盟,提高企业财务运作效率及公司治理效率。由此可见,公司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构成了公司财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联系表现在:一是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公司财务系统,都是公司财务报告的影响因素。二是两者对公司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处理,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一贯性。如财务治理对公司财务战略的拟定,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服务与发展方向;财务管理对公司财务的全面调控,决定了财务管理中财务控制的力度和手段;财务治理对公司财务政策的选择,决定了财务管理中具体财务制度的基调。三是财务治理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框架和轨道,财务治理的模式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务管理的模式特征。如果说财务治理是从财务角度对企业内外部人与人之间利益分配的关系所做的协调和配置,那么财务管理就是这种协调和配置的应用。四是财务治理、财务管理与公司绩效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财务治理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财务管理,进而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而财务管理和公司绩效又受到财务治理的根本性制约。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主要区别为:一是从公司运营角度看,财务管理是公司管理的核心,财务治理则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因此,公司治理与管理的区别也就决定了两者分别属于不同的范畴。财务治理主要从宏观上对财务管理中所产生的财务关系进行指导、监督、控制和制衡,保证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一种制衡机制;财务管理则是在财务治理框架下,具体进行财务运作和经营活动,基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种运行机制。二是财务治理从制度性层面规定了公司财务运作的基本网络框架;而公司财务管理则着重研究在这样的框架下如何通过科学的财务决策实现具体的财务目标,主要集中在“操作性”财务领域,具有鲜明的“技术性”特征。三是财务管理着重于对财务主体的

财务行为控制,表现为上层财务主体对下层财务主体的财务行为的一种单向规制活动。财务管理的效率性主要体现为公司财务成本总额的减少,即公司净资产值的增加;财务治理则着重于财务主体的财务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结构性安排,以及财务权力运作方式的优化,表现为财务主体之间财务行为的双边或多边相互协调与控制活动。财务治理的有效性主要体现为公司各层级财务主体的财务权力总成本的降低。四是财务管理是从定量角度论证企业价值,探讨企业财富是如何产生的,是财富创造的源泉和动力;而财务治理则是从定性方面研究企业价值,确保这种财富创造能够合乎各方利益要求的一种制度安排,是企业财富创造的基础和保障。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关系可表示如(表1)。

(三)财务治理与财务战略 财务战略是战略理论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与延伸,财务战略的本质既反映其“战略”的共性,又揭示着其“财务”的个性。财务治理包括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包括财务战略,财务治理是对传统财务管理理论与财务战略理论的整合,财务战略是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联结的纽带。财务战略的制定与执行是公司治理中一项牵涉面甚广的工作,财务管理部门乃至财务总管或财务副总经理往往是组织而非完全独立地承担企业的财务管理任务,这就需要财务治理理论的指导,从制度上保证企业最高决策层有效行使最终决策权,同时其他部门也能按制度积极配合,共同实现财务战略。任何大类意义上的财务活动,事实上都同时包含着战略与非战略的成分,其差异只是何者为主、何者为辅的不同而已,因此财务战略在财务管理中,进而在财务治理中的突出作用不可小视。

第5篇:社区财务制度范文

村级债务是农村经济转型时期的产物,也是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债务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把握和控制债务总量,化解不良债务,理性举债,合理使用债务资金,是新时期下发展农村经济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秣陵街道是典型的农村城市化转型的街道,下辖30个村、社区。2013年年初负债11463万元,年末负债9467万元,负债净减少额为1996万元。截止2013年12月31日,30个村、社区共共实现村级可支配收入11239万元,拥有村级资产44656万元,净资产35189万元,资产负债率22%。

1 债务形成原因

通过对秣陵街道现有村级负债情况进行了分析,这些负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陈欠老债。这部分债务主要是发生在二轮承包之前,既有村部借款为农户代垫的各类提留款、税费,这部分债务有358万元,占4%。2、兴办村级经济实体。80年代村办企业如雨后春笋,各村无论经济实力如何一窝蜂地上马经济实体,有一部分举债兴办,导致增加村级负债,这部分债务有780万元,占7%。3、村办厂破产、清算、改制的遗留问题。村办企业的盲目上马,村企的强制性改制,加之破产清算以及改制手续的不完善,导致村承担连带责任,背负原村企遗留的巨额债务。4、高额利息。银行贷款长期无法偿还,利滚利形成清偿瓶颈。5、发展村级经济和公益事业。为村级经济的长远发展举债,或者为完成一些创建任务,举债达标。

2 积极化解旧债

2.1 彻底清查,全面建立债务台帐。

秣陵街道在2013年下半年召开了专门的宣传发动会议,每个村、社区都成立了债务清查小组,专人负责台帐建立。以2013年6月30日为截止日,将30个村、社区的债务进行了彻底清查,每个村、社区都将债务人明细到人、到户、到单位,对债务形成时间、形成原因、金额都进行了清查、核对。并对债务现状进行了分析,按债务来源渠道进行了分类,还将债务的需要偿还程度进行了预估,对近期内必须偿还的硬负债制订了偿还计划。目前,秣陵街道30个村、社区都建立了债务台帐,并有专人负责实时管理。

2.2 开拓创新,多方位多渠道化解债务:

2.2.1帐内化解。在进行债务清理的同时,秣陵街道对村、社区的债权情况也同时进行了盘点。通过清理,发现一些债务人拥有村级债权的同时在村应收款项中该人或其家属也有反映,对这部分债务人,村、社区进行了重点调查、核实,核实后办理相关的手续,在帐内进行了互冲、调整、化解。帐内化解金额为 万元。

2.2.2债权化解。通过清收债权,获得资金,化解当即债务。2013年共清收债权420万元,其中350万元用于化解债务。

2.2.3直接化解。因为长期以来,债务没有清理,有些人已经死亡、一些企业已经依法倒闭或者根本就不存在,账面没有及时进行销户。对于这部分债务,凭借相关证明,对其进行了直接核销。

2.2.4协调化解。对于陈欠信用社、农行等金融机构的老贷款,通过申请、沟通、协调,减免利息,一次性打包还贷、签订还款计划等方法,将债务明晰化,减轻村、社区还债长期压力。

2.2.5增收化解。各村、社区通过大力发展村级经济,拓展收入渠道,大力招商,盘活现有的标厂或土地资源,或租赁或流转,大大增加了村级收入,为还债奠定了有力的资金基础。

2.2.6节支化解。村、社区通过节约支出,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对手机费、招待费用都有严格的标准,突破标准都不予报销,将钱都用到刀刃上。2013年6月份30个村、社区的非生产性开支笔上期减少了5%,减少金额38万元。通过节约,为化债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来源。

3 严格控制新债

3.1 事先控制。资金、财务的双代管为控制新债提供了有力体制的保障;严格的财务制度、规范的报账流程为控制新债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事前请示制度即超过一万元的经济行为以及重大经济行为(含举债)必须要事先书面请示报告街道办事处,街道同意后方可执行。同时,街道明文规定,村、社区举债时必须完善相关手续,否则视同个人举债,由个人承担一切经济后果。这一举措在村、社区财务受到民主理财小组监督的同时,街道对其的管理和监督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尽在掌控之中。

3.2 事中控制。在村、社区为发展经济或公益事业确需举债时,报街道同意时,必须同时上报该项项目的可行性报告、该村、社区当年的经济情况、资金收入来源分析以及还款计划。街道农经部门会根据其还款计划的时点,对其帐户的资金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冻结还款金额,延缓其他支出资金开支,确保在还款时间帐户有足额还款资金。对于举债资金,农经站全程监督使用情况,严格实行专款专用,不得用于村、社区非生产性开支。同时,对于重大经济事件,农经部门事先了解资金预算,合理安排付款资金。在月底及时反馈村、社区资金情况,并在村、社区资金不足5万元时及时预警机制,监督村、社区合理使用资金,严格控制债务。

3.3 事后控制。将债务情况纳入干部的考核,对于举借新债的村、社区将在干部离任时进行离任审计的同时对其举债效果进行专项分析,一并纳入审计报告,对于在任职期间产生了不良债务的干部将给予一定的处罚。

4 关于村级债务的几点思考

4.1 张弛有度。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村级经济的大力发展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适度举债是发展的捷径。一味害怕举债,无疑会限制村级经济的发展速度。有大量优质资产作为支撑,保证资产负债的合理比例,控制负债总规模,保证债务资金良好的使用效果,村、社区为发展壮大经济需要可以适度举债。

4.2 规范管理。对村级资产、财务的规范化管理是保证村级债务良性发展的前提。加强年初预算管理,规范财务制度,完善经济合同,监督经济行为,让经济工作的每个环节有规可依,有规必依,环环相扣,使村级债务良性发展,使村级经济健康而有活力。

第6篇:社区财务制度范文

中图分类号 R19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75-2156(2009)04-0090-01

在发达国家,社区医院往往是居民就医的首选,基层卫生机构的就诊率达80%以上,不到20%的患者需转诊到中心医院或专科医院。相比之下,我国的社区医疗发展显得十分滞后。

1 社区医院实施收支两条线改革的具体办法

“收支两条线”有两种模式:一是全额的,二是差额的。“全额收支两条线”是指公立医疗机构的收入全部上缴政府,其支出全部由政府下拨;“差额收支两条线”是指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实行核定收支、以收定支、超收上缴以及差额补助的财务管理方式。笔者认为,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应实行“全额收支两条线”。

1.1 实施社区医院“收支两条线”改革的目标设定 在社区医院进行“收支两条线”改革,可以达到如下目标: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和补偿机制,探索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途径,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1.2 操作办法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2006]61号)等文件,可将社区医院进行收支两条线改革的要点设定如下:(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中心)的非税收入,一律全额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坚持资金统筹,综合预算;优化结构,发挥效能;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原则。(2)中心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保证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加强核算,减少浪费,杜绝多收、少收、不收,降低成本,提高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中心报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开设一个基本账户,未经批准自行开设的银行账户一律予以取消。(3)中心执行《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收支预算应真实反映全部收支状况。(4)中心取得的业务收入及其他收入,涉税(费)收入按规定扣除相关税费后,应全额上缴财政专户;支出包括经财政部门核定的维持中心正常运行的各项经费,由财政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规定拨付。(5)财政部门会同卫生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按当地事业单位的标准合理确定中心的经费项目和标准,使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得到必要的物质保障。(6)中心每年编制部门预算,在财政部门规定的时间内将年度收支预算和编制说明报送主管卫生部门,主管卫生部门审核汇总后报送财政部门。(7)财政部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科学、合理核定中心的预算,按法定程序上报批准后下达。(8)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政策性因素影响导致收入减少或支出增加的,应在每年的第四季度对收支预算进行调整。预算调整的申报及审批手续,按照年度预算的报批程序办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9)卫生、财政部门应建立与中心预算管理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中心的工作绩效,核定其运行成本及可分配奖金总量。

1.3 中心的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结构 收入预算包括:财政补助收入;按物价部门规定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及标准取得的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其他收入(国有资产处置收入、银行利息收入等)。中心根据区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财务制度规定的支出范围、项目、标准及具体情况执行。

2 可行性分析

2.1 优势 收支两条线管理是当前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中转换运行机制的核心措施之一,这一措施在各地进行试点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2 劣势 第一,应注意收入的规范。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卫生服务的医药收入将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第二,应注意支出的合理核定。第三,认同与支持程度的问题。收支分离直接关系到了既得利益群体问题,可能会遇到比较大的阻力,遭到部分既得利益医疗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抵触和反对。第四,产生新的低效率问题。实行收支两条线,切断医疗机构以及医务人员的收入与诊疗行为之间的联系之后,首先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医疗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低效率问题,由于缺乏内在的利益驱动机制和动力,出现人浮于事、管理效率低下、运作不畅,推诿病人,服务态度不佳以及浪费等现象,医疗服务质量难以满足群众对医疗的需求,外部评价压力也随之增加。

第7篇:社区财务制度范文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242-0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我国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城市的社区医院和农村的卫生院。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其工作上会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尤为显著的是:我国的众多医疗卫生机构在工作过程中只重视本单位的医疗主业,却严重忽视了对于本机构各单位的财务管理。他们对于财务管理这项工作的了解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结账业务和报表上,而缺乏对科学财务管理方法的运用能力。这样一来,使得我国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在财务管理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以下针对当前我国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在财务管理方面出现的这种不良的管理状况,提出了加强财务预算的方法和加强收支情况管理的方法和解决措施。

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管理机构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较为严重地阻碍了其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从业人员方面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管理过程中十分缺乏具有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管理人员。现阶段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十分欠缺,大部分社区和乡镇医疗机构的财务人员多是函授,夜大等或高中毕业生,有些甚至是医护人员转岗而来,部分从业人员不能清楚明白地界定和处理原始凭证;他们对财务分析、财务监管等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较为深层次的问题的接手和处理,更是无从着手,从而使得基层医疗机构在财务工作中存在着会计信息质量差、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对于这种状况,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对财务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技术培训。

(二)财务内控制度方面

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一套较为完善的,运用起来较为科学的财务内控制度。因此,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在收入上不能做到及时上缴,在资金的支出方面也不能做到及时地申请和上报。这样一来,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某个关键环节的脱节。由于财务会计不能将其监督监管的职责有效地履行起来,很容易在财务管理上形成一些潜在的问题。

(三)预算制度方面

虽然我国在前几年已经明确地对国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作出了必须实行全面财务预算制度的规定;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我国有些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到现在还不能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预算制度。这种结果使得我国基层卫生机构在实施预算管理时,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

在财务管理部门中。有一部分财务从业人员不能正确地理解和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他们只是将预算管理看作是机构的财务数据分配和对机构以往数据的推算及汇总。这样一来,他们所做的工作对整个医疗机构单位的未来发展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

有的财务从业人员认为财务预算仅仅是一项财务负责的工作。这样的一种认知和态度使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财务预算上更多地表现为控制和计划,而不是对财务预算进行详细认真的论证及评价。这样一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预算形成较强的随意性,反之,它又十分缺乏可操作性。

(四)财务核算意识方面。

过去,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历了计划经济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养成了一种惯性思维。这种思维使工作人员很难养成及时核算和及时汇缴财务的习惯。与此同时,由于机构财务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财务核算及汇缴方面缺乏良好的方法和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对机构各单位的财务核算以及汇缴工作所发挥的效果起了严重的制约作用。

二、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目标

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医疗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机构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为了给我国广大农民和城市社区的居民提供一系列较为完整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就目前而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首要目标就是竭尽全力使单位的正常医疗秩序得到有力的保证,最大程度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不断提高单位的医疗技术水平,使得各地区的农民以及城市社区的居民得到更为便捷的、价格更加低廉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这样一来,不仅使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一直忧心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有力解决,而且使得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根本上发挥了其医疗服务的作用。

三、提高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有效措施

(一)细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规定

严格的财务制度,可以从根本上防止单位在财务资金上发生少收、漏收以及不收一系列的不良现象。及时合理地改进单位的财务制度,使财务人员操作流程的正规化得到强化,并及时地监督和监管单位的财务工作。在制定财务制度时,必须注重把握财务工作中的关键的人员、关键部位以及关键事件。对于关键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必须对其素质,能力以及道德水平进行严格地审查;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其工作负责到底;各部门各岗位间必须进行互相交流、互相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较为良好的单位内控管理机制。

(二)对财务预算工作进行统筹管理

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其财务管理工作与机构药物管理工作以及员工绩效工作的强化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只有对财务预算工作进行仔细的统筹管理,对以往财务运行情况进行认真分析,认真预测接下来的情况,并对所有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管理,才能使财务预算工作发挥良好的效果,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达到增收节支的良好效果。

(三)着力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素质

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财务风险的高低、财务问题分析的到位与否、财务措施实施的恰当与否。因此,必须加强财务人员的各项能力的培训和针对性的培训,以此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四)强化成本控制力度

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使机构的经营效益得到有效的提高,是我国进行科学财务工作的重要目的。因此,机构的全体财务人员必须树立良好的成本意识,对单位的资产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要会同单位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便于在支出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第8篇:社区财务制度范文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疫情侵袭,经历了近半年与疫情的搏斗,我们的生活才逐渐步上正轨。然而,即使一场疫情让工作与生活发生巨变,但在党工委的正确带领下,我依然如期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目标,并在这复杂的环境中收获良多。

一、携手抗疫,共战疫情。

年初的疫情迅猛,震颤着每一个人的心灵。然而在灾难面前我从未退缩,而是在领导的带领下,积极活跃在疫情一线。疫情期间,我有幸担任隔离酒店物资保障的重任,每天奔波与大型商超与隔离酒店之间,为隔离点患者和工作人员送上最及时的温暖。自1月30日到4月解封,我完成隔离点患者、街道工作人员、困难滞汉人员物资采购及货物运送133批次,为工作人员安心工作提供了保障,为隔离点人员顺利康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2月疫情稍缓,我在财务室的带领下共同完成了返汉人员审批工作,积极协调社区返汉人员不同需求,保障辖区居民安全返乡。在一个月左右的审批时间内,我完成了8个社区12464人次的返汉审批,为归心似箭,急于返乡、务工、上学的居民及时送上电子通行证与温暖的问候。5月武汉市迎来了全民核酸检测,我协助挂点社区现场完成社区居民核酸检测8319人次,完成疫情风控任务45次,为居民出行放心、居家安心添了一份力。

二、积极巡查,防微杜渐。

在领导的关心与包容下,我有幸第二次参与了巡察工作,成为了巡察组的一员。我始终谨记街道领导的嘱咐,专心工作,用心学习,将所见所学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上去。在巡察组工作期间,我一方面查阅被巡视单位全面的资料台账,一方面总结各位同事的巡察报告形成汇总的巡察报告,同时我还协助纪检办进行巡察系统的录入,完成了23个村、7个社区的资料汇总、巡察组中期报告、村居总报告、村居分报告等,录入巡察信息299条,完成巡察资料存档155份等。在这长达四个月的学习中,我既与来自不同部门的巡察组同事成为了彼此信任的队友,又深刻的学习到了纪检、巡察、财务、党务等各方面的知识,可谓受益良多。自巡察组回到单位后,面对本单位存在的巡察问题,我也有了更全面的整改思路和更完善的整改办法。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再接再厉,将巡察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工作中,做到审核更严格,自查更谨慎,改正更长效。

三、立足本职,精于专业。

第9篇:社区财务制度范文

近年来,广州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呈多元发展态势,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导致城市管理工作日益繁重。本课题研究目的是运用财务管理方法,对海珠区社区财务管理的问题进行疏导,趋利避害,有控有序,促进社区综合效益,实现社区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研究广州市海珠区社区财务管理问题,利用已有的和新发现的财务管理理论推动社区财务管理建设。

国内外学者对社区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许多不同之处,如国外学者认为,政府应负责宏观调控,将具体事务交给社区组织和民间团体。社区财务管理趋向市场化的同时立法保障社区建设,非政府、非盈利组织成社会主体承担社区中介机构,进行社区财务管理。国内学者认为现阶段我国社区治理体制一个突出问题是:政府行政组织的角色及力量过于强大,社区自治组织的角色及作用过于弱小,一定程度上处于自治缺位的状态。所以社区财务管理只能通过完善社区内部制度规范业务的自身方面出发。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如何解决广州市海珠区社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广州市海珠区社区财务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2.1 广州市海珠区社区的概况

海珠区全区户籍人口总户数为33.71万户,总人口为96.72万人;常住人口为156.63万人,区辖内有18个行政街、25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4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1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部17个社会福利单位及共计床位1797张。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的《广东省居民个人生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调查报告》显示,在调查的55个县(市、区)中,海珠区居民幸福感最高。同时,全区已形成“社区牵头、物业配合、分类管理、居民自治、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

2.2 广州市海珠区社区财务管理的现状

海珠区社区经费来源有三个部分:一是政府拨付,其所占社区收入比例最大,主要用于行政性开支,由海珠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可知:全区全年在一般预算支出中安排街道各项经费60169万元。主要安排了居委会专职人员经费7789万元及居委会办公经费759万元,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管理支出6470万元等。政府拨付数额仍每年递增,但在日常运作中切实分配和用好这庞大的资金对本地社区财务管理发起更大的挑战。二是向本居住地区的居民和单位筹集,主要用于办理本居住地区公益事业所需的费用。三是社区居委会兴办的服务事业。

调查发现,从居委会的社区事业收入和经济收入中所收取的经费占总经费比重不大,但是分项多而零散,很难做到全区统一管理。这部分资金的收支是否合法合规,从收取的资金能否循环用到群众所需的地方,还有对这两笔经费的合理监管一直饱受争议。

2.3 广州市海珠区社区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专项资金缺乏整体规划

近几年,市、区一些部门把部分社会职能剥离给社区,导致社区工作加大,专项资金需要重新规划。但是大多数社区在专项资金的整体规划上,还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和操作尺度,分配常常与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部门之间不均。为了弥补专项资金不均的情况,有部门会以发展部门社区服务为由,获取专项资金,用于弥补正常经费不足;而可留用结余资金的不成文规定,使结余专项资金偏大的部门容易出现公款私存等情况。

(2)社区费用支出缺乏控制

社区日常费用开支包括社区人员工资补贴、环卫保洁工作费用、办公开支(含文印、水电、通讯等费用)、党报党刊征订、为群众办事(如更换路灯、维修下水道等)以及行政工作招待。而社区财务工作原则上要求行政零招待,杜绝香烟、礼品、礼券等支出。非行政性招待要注明招待理由,并做到限额控制,逐笔公开,接受居民监督。但实际上,能按要求做到的却少之又少。对于社区的费用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表彰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导致这部分支出每个月浮动性过高难以控制。

(3)社区自收资金收取随意性大

某办公楼前公共用地长期停放着私家车,附近有两个老旧小区并没有物业公司管理,私家车则由一名居委会雇用的“看车人”保管,每辆车每月收费300元,虽然没有超过物价部门的有关收费规定,但是该收费行为是否得当,没有发票只有一张停车卡和一张盖有居委会章的收据是否会导致合法税收流失。个别社区还有以精神文明赞助费、社区服务管理费、户籍管理费、计生管理费等趁机“创收”现象。

(4)社区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对口分级管理

社区日常使用固定资产数量不多,流动性低导致资产被疏忽管理。在一社区固定资产账簿中,仅仅简单地登记了固定资产名称、购置年月,并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进一步的资料描述现实状况,造成会计数据不实。同时存在固定资产支出私有化现象。固定资产也没有按照实际需要分耐用程度和价值高低进行盘点和定期维修管理,久而久之造成资产的流失。

3.广州市海珠区社区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社区财务管理制度缺失

一方面,从定义上看,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的日常业务操作不像国家事业单位有具体、统一的办理口径,也不适用事业单位和独立社会组织的相关法律,日常工作中依照更多的是业务建议和服务指引。

另一方面,社区没有建立起细致规范的经费资金划分制度、费用支出审批报销制度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而且社区之间也存在各层面差异,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进程存在深浅不一。日常工作仅靠以往粗糙的处理方法必然会模糊职能,错乱岗位间的责权利,不利于社区对资金资产进行监督和服务业务成效考评。

因此,有理由认为财务管理制度缺失是引发社区财务问题的根本原因。

3.2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执行不严

从社区一致的管理基调上没有配合制度执行监督或执行控制不严,延伸出业务操作不合规、控制不得力问题。区内只有少数社区居委会会配备专业会计人员负责日常会计工作外,开支坚持主任“一支笔”审批制不利于他们在处理好社区多项职能的同时做到财务工作细致化、标准化。费用支出在审批过程没严格经讨论征求多方同意,居民理财小组监管度不高。社区没有完善内部审计,有关部门在检查时只针对制度的制定情况,忽略了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这样加剧了问题产生后无人改进的恶性循环境况。

因此,有理由认为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审批过程不严,内部缺乏有效检查是严重制约社区的内部控制执行和资金实施效率的主要原因。

3.3 资产管理方法欠佳

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等特点。社区没有针对使用周期长短不一,维护保养需求不同的设备和资产进行点对点分级管理,做到动态变化能在固定资产账簿中予以披露,固定资产像房屋、院落等建筑物还好说,对于轻便的灵巧物品就不好去管理,造成资产管理漏洞导致资产流失更加普遍。

因此,有理由认为社区固定资产管理缺失,是由于没有应用合适的资产管理方法和遵循应有的资产分级对口管理。

3.4 缺乏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

对于设立民主理财制度和开展社务公开化的社区,其目的在于使社区财务管理工作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控制不合理开支,缓解社区关系。但监督工作并未达到预期,普遍表现为:一是作为监督主体的民主理财小组业务素质偏低,存在无力按规定要求开展监督工作。二是许多居民参与意识淡薄,不少地方的社区管理工作基本上停留在政府发动、组织、安排的状态,没有调动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的积极性,使得广大居民对公共事务关心较少。三是社务公开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必须公开什么,什么时候公布,没有征求居民代表意见,社区间公布信息可对比度不高。

因此,有理由认为社区财务管理不仅内控重要,外在切实的监管机制更是发现社区先存问题,促进社区良性循环的重素。

4.广州市海珠区社区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4.1 完善社区财务管理制度

海珠区街道社区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针对社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操作、运行中出现的情况进行细致的研究,完善相关财务管理规定。

有专业会计处理能力的社区,可实行独立核算和“钱账分离、日清月结、项目审批、定期审计”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能力配备的社区可以联合邻近社区实行会计业务,社区所有财务活动必须遵守有关财政法规、行政法规和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严格执行资金使用和费用支出的审批权限和审批流程。规范财务手续,社区经费原则上实行先商议、再审批、后使用。各类报销单据应写明用途,并有三人签字(即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严禁先支后批、白条报销。固定资产坚持先入库后领用,先鉴定后报废、先报废后申购的原则,规范固定资产制度。

4.2 责权利结合执行内部控制

执行社区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到位,减少业务误差。采取方法是依据内部控制的内容确定关键控制点。

社区财务管理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经费资金,二是费用支出,三是固定资产。执行步骤可有:社区内部控制的起点可以从主动依法维护居委会财产权,保证经费来源开始。财产进入社区后,通过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具体细分为:经费资金的划分,调度,使用环节;社区的经费支出审核和报销环节;固定资产的购入、报废手续及清查环节。以固定资产为例,各社区财产负责人为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人,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在购置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由使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固定资产购置申报表,审批后由街党政办按政府采购相关规定进行购置。社区所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每两年由社区财务小组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小组成员由街纪委、社区负责人、财务人员等组成。清查结果要及时报告分管领导和行政主要领导。对在清查中发现的盘盈盘亏情况,要及时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对权利责任实施控制,居委会可以针对岗位责任与利益挂钩,过失与处罚对等这两点开会讨论并制定《财务管理责任追究办法》。对管理不善、使用不当造成的固定资产损失,由财产使用社区及当事人以书面形式说明情况,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根据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并处以损失价值的10%-30%罚款。

4.3 建立财务管理绩效考评

社区财务管理绩效考评是通过把财务工作量化后评级定性,根据考评后反馈的结果优化财务处理流程,提高资金资产使用效益,开源节流形成良性工作成效。建立的步骤可有:由居民委员会开会征求意见,起草《社区财务管理考核细则》、《财务管理工作奖惩办法》等规定。

现以居委会主任的绩效考核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做法可以从规定绩效考核的时间间隔和考核内容开始,分为月度、年度考核,月度考核由关键业务绩效指标、管理成效指标、出勤三个要素构成。这三要素一方面会呈现居委会主任工作成效并能作为实施奖惩的依据。然后主任应根据关键业务绩效指标、管理成效指标制定个人工作计划和指标方向,考核指标主要为:财务规划、调整按时开展及完成率,各项费用支出合理性、准确性,固定资产管理满意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