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院运营管理计划范文

医院运营管理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运营管理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院运营管理计划

第1篇:医院运营管理计划范文

IBM同时宣布与跨国信息科技分销和增值服务商AVNET(安富利)合作,在中国将参照安富利Solution Path的方法论,针对IBM公司在医疗行业推出的各类软硬件产品和相关主要合作伙伴的业务解决方案。

IBM携手医惠推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院资产运营管理平台

IBM和医惠公司运用业界成熟的企业资产管理(EAM)思想和最佳实践,采用IBM先进的资产管理平台RTAL(具体包括医疗资产识别WSE,业务整合中间件WAS和资产管理平台Maximo等)基础上,成功开发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院资产运营管理平台。

该医院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以医疗物联网技术转化为支撑,创建医院一体化的智能资产管理平台。它将人力资源、设备、资产等医院资源纳入统一管理平台,深度集成临床医疗流程和资源运营管理流程,实现医院全过程、标准化、精细化、一体化的闭环管理。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院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医院建立完备的设备耗材管理体系;精确控制预算及实时成本核算;优化资源,提高生产率;提高设备可靠性和精细化管理;实现物流的全程跟踪和控制以及备件物资资源共享。同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资产管理系统通过先进的RFID电子标签、条形码等物联网新技术,对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LCAM),实现对资产实物从申购、审批、计划、采购招标、领用、清理、盘点、借用归还、维修到报废等九个方面进行全程精确监管,结合资产分类统计等报表,真正实现账物相符,并通过手持式移动智能终端(EDA)实现资产巡检、登记的简单、高效。

山东滨州医院

成为医院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实践者

山东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是一家综合性的三甲医院。为了推进和顺应医改需求,实现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根据IBM和医惠共同研发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院资产管理系统”,构建全新的医院资源管理新模式,提高了医院总体运营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获得患者及医护服务人员的一致好评。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院资产管理系统”依托IBM 全球领先的Maximo和 RTAL(Real Time Asset Locator)产品平台,应用了医疗物联网、信息集成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医院资产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构建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医院资产管理平台,实现了医院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医院人、财、物等各项医疗资源的计划、使用、协调、监控、评价和绩效考核的管理体系。

第2篇:医院运营管理计划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城市公立医院的财务收支规模越来越大,医院经济运营管理日益重要,特别是新医改对医院经济管理明确提出“提高医院资产利用效率,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的要求,2014年财政部力推的管理会计,为公立医院推行经济运营管理找到了有效载体,基于对医院医疗护理技术业务与财务工作的高度融合,找准运营管控的切入点,精准寻找医院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促进医院良性发展,实现医院经济运行高效低耗。

一、转变医院运营管理思路

1.新医改下,要积极转变医院经济运行发展模式,医院要从关注经济业务总量向关注成本效益转变,从重业务轻财务向业务财务运营并重转变,注重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找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内涵式发展道路[1]。

2.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业务技术是关键。以舒适的诊疗环境、高超的诊疗技术、便捷的服务流程和优良的服务态度赢得患者,运用科学手段挖掘潜力,整合并有效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引入竞争、末尾淘汰机制,使医院充满活力和生机。

3.下大力气进行收入结构调整改革,提高医疗收入,减少浪费;加快床位周转,缩短病人实际住院日,提高设备利用率,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效应;扩大增值性、高技术性医疗服务范围,开拓新业务、新项目等。

4.近年来,在财政补助无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做好医疗服务项目的保本量数据分析。在目前的物价政策环境下,医院要挖掘潜力,通过发挥自身医疗技术、设备条件和管理运营来实现收支平衡。地级市医院要增加具有高附加值、高难度的医疗项目,不能在技术上与基层医疗机构同质化,提高有效服务收入的比例。

二、提升资产利用效率,发挥资产效能

(一)固定资产管理会计

注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对医院医疗设备开展利用率(工作负荷)分析,加强对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率分析。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使医院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合理的利用。对院内闲置设备开展排查,通过院区、科室之间的合理调配,将可用设备充分利用。

推行固定资产的成本核算,精细化成本核算、精准化成本控制。要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将固定资产折旧纳入科室成本范围,实施固定资产(医院经济资源)有偿占有使用。合理安排固定资产的维护和更新,加强成本费用意识,保证固定资产得到及时更新和维护。促进科室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和利用,要树立投资有回报、占用资产要付费的意识。用经济杠杆调节医院资金投向与流向,优化医疗装备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益。

强化大型设备效能分析,大型医疗设备在医院具有很高的价值,除了在设备论证、购买、变动、维修、保养、计量等环节进行全面化管理以外,对固定资产数量、价值、运行实行全面化管理,这是医院资产管理的重点。对设备收入、成本消耗进行效能分析评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满足物流、账务两方面的要求,对部分医技科室的大型设备进行单机核算。

抓好固定资产源头环节控制。严格医疗设备和医疗器械的采购和领用程序,杜绝临床医务人员指定品牌供应商,他们的职责是提供设备和器械功能的需求。加强采购前科室论证工作,医疗设备和器械必须经科室民主讨论形成效益预期报告,对投资造成损失的和利用效率低的要进行追责。要从医院、学科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身规模结构确定固定资产需要量,避免盲目与重复投资。

(二)非固定资产管理会计

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药品、材料的核算和管理,降低药品和耗材费用,切实减轻患者负担。(1)开展“两票制”工作,完善药品的业务流转及科学严谨的流程控制。充分发挥药学部的职能,覆盖临床药师的指导工作,使临床科室规范合理用药,强化用药监督机制,全面全程开展用药监测工作。(2)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减少对药品收入的过度依赖,加强药品集中招标,开展药品二次议价,降低药品采购价格,严管大处方和贵重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3)定期对科室的药品进行整理,通过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规范药品合理使用,限定药品的使用种类和数量,降低药占比,城市公立医院的药占比要控制在30%左右。(4)深入理解药品零差价政策,科学地分析药品零差价实行后对医院的影响,净化采购流程,杜绝滥用药物行为。

(三)加强材料管控,有效降低医疗费用

1.卫生材料尤其是高值耗材的管理是医院材料成本控制的重点。应利用医院信息化系统(HIS)医嘱、收费与科室实际材料消耗的配比分析,及时发现不合理收费、漏费、材料丢失、材料浪费现象并进行改正,对不收费材料做出定额管理,设置二级库管理,避免材料的积压浪费。

2.材料成本的控制是控制医院材料费过快增长,?p轻患者负担的重要途径,主要是继续加大材料价格的下调力度,最大限度控制材料占比的增长,并将材料费用控制的相关指标纳入科室绩效核算当中,以促进合理使用材料,提高各科室诊疗水平。将各科室的材料消耗占医疗收入比例定期公布排名,使科室自身加以重视,从而有效地降低材料消耗。

3.降低采购成本,完善采购制度,继续推进医疗设备、材料公开招标,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量用价格低廉的国产材料代替进口耗材,医院每百元收入材料消耗要控制在20元以内。

三、实施医院精准化成本控制

医院成本控制是一个常态话题。成本控制不能以降低服务水准为代价简单粗暴地去控制,而是要找准“靶心”用好手段,做好精准控制。要更新理念,提高医院全体职工成本控制意识,重点是不能出现浪费。通过对医院和医疗服务成本的核算与管理,实施精准化控制,提高效益与效率,保证医院生存与竞争能适应医疗市场环境变化。

(一)严格实行预算管理,用预算控制成本

预算是成本控制的“杀手锏”,要高度重视预算的控制作用。从上到下要建立完善预算架构,使预算管理制度化、体系化、常态化。将全部收入成本纳入预算管理,使每项支出都在预算中进行把控,力争成本预算的准确可靠。各预算项目实行指标分级归口管理,明确责任单位和费用使用情况,促使各科室科学合理地编制成本预算。对执行情况在发生前和发生时进行监督,及时发现成本费用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寻找对策[2]。

(二)能源消耗管控

水电气料是医院成本耗费的大头,要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加强和完善节水节电的改进措施。各科室要落实节水用电责任,对重点耗能单元采取针对性的节能措施,如在空调方面,规定冷热气供应标准,适当调整冷媒水、冷却水的温度。夏天适当提高冷媒水的温度,冬天适当降低热媒水的温度,使冷水机组的能耗大幅度减少。合理设置电梯开启的数量、楼层和时间,实施电梯系统智能化控制。要对成本数据分析,深入挖掘成本数据背后存在的问题,找出成本控制潜力。

(三)医院管理费用管控

严格实行预算管理,将医院的全部花费、成本费用纳入预算,做好相关支出预算数据的测算工作。明确责任单位和费用的使用情况,分析费用计划完成情况,严格控制管理费用,建立完善的审批报销制度,层层把关。节约消耗就是节约资金,对日常维修及零星工程要有效管理,堵塞漏洞,努力做到医院每花一分钱都要找到支出的责任科室,区别全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的边界标准,在科室KPI考核中增加成本管控考核指标,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

(四)加强洗涤费、物业费、保洁费等大额开支的管理

洗涤费、物业费、保洁费是医院运营成本中金额较大的开支,特别是实行物业托管的医院更是如此,要对每床日保洁费、物业、洗涤费进行分析,对异常上升现象(病人量没有增加的情况)要找出原因,医院要强化科室的洁净意识和护士长监督职责。总务后勤部门要定期对物业保洁、洗涤情况进行检查、巡视,增强物业公司的约束机制,使保洁、洗涤等成本得到持续控制。

(五)加强人力成本控制,充分发挥人员效益

1.建立人力成本预算管理制度

为有效做好人力资源成本控制,首先要做好人力成本的预算,按岗设人,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规划、沟通、协调职能,增强人力成本的可预见性,避免或减少人力资源成本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人力资源部门与各相关部门协调,密切配合,制定人员经费预算,对职工薪酬、培训、进修等费用实施管控,运用本量利分析法对临床科室的业务量加以分析。

2.建立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

合理的薪酬分配管理体系,不仅能有效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提高效率,还能为医院节约出更多的人力资源成本,在医院绩效方案中,要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将“工作效率、管理效能、服务质量、劳动纪律、技术能力”五个方面的考核结果,作为衡量绩效考评的依据,充分考虑岗位性质、技术难度、风险系数、工作强度、职业道德操守、医德医风及成本控制因素,使之对内具有激励性及公平性,对外具有较好的竞争力薪酬,激发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3.优化组织机构、实行定员定岗

医院应以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需求为原则,科学设置医疗科室及行政后勤科室。根据具体情况,明确岗位名称,设置人数、工作职责及考核标准,按岗设人、一人多岗,充分发挥每名职工的工作效能。

四、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推行责任会计中心

持续强化科室目标管理工作:(1)科室目标管理工作就是科主任、护士长使命感的载体,要促进科室工作能够在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流程中进行。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同时,要提升科室运营管理的效率与效益。(2)提升门诊工作量的考核,注重专家、科主任的门诊出诊率,推进一卡通建设,简化就医流程。(3)三级医院的重要职责就是疑难危重、急重病人的收治、救治能力,要新增各科对急难危重比的考核,这个指标的提升,是科室技术水平提高的标杆。(4)要在外科系统中新增手术率的考核,使外科科室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增加三级、四级手术技术力量,加大难度高、风险系数高手术的例数,从多方面提升技术水平,积极顺应分级诊疗的要求。(5)科室效率提高的重要抓手就是缩短住院日,依托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方式,以特定病种的平均住院日为重点,合理控制平均住院日。分季度分析手术前后住院日、疑难危重病住院日等相关指标,尤其要重视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规范临床科室诊疗流程,制定标准住院天数,有效降低住院日,为了缩短诊疗时间,规定医技科室检查项目完成时间和检查结果出具报告时间,在医生工作站开发住院时间超预期预警机制,对于即将超过某病种标准住院天数的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病人得到更加有效合理的治疗。(6)逐步推行责任目标成本制度,结合医院管理的实际,按照能够控制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目?顺杀荆?将降低医院成本的目标分解落实到相关职能科室,进行医疗成本的对口管理,实现医疗成本的事前控制。在医疗业务过程中,将医疗成本的实际消耗与责任目标进行对比,加强医疗业务事后管控,总结经验,查找原因,防微杜渐,完善医疗成本管理责任制。揭示各医疗成本项目差异,查明责任归属,明确医疗责任制,把医疗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最大限度地优化利用医疗资源[3]。

五、打通数据通道,推进医院信息链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全院完整化的大信息平台系统

整合医院现有信息资源,要建立医院资源计划(HRP)运营管理平台,通过对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医学影像系统(PACs)、财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物流管理、人事管理、绩效核算等系统的有机衔接和整合,建立支持医院整体运营管理,实用、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系?y化医疗资源管理平台,提高各主要业务线的管理和综合运营水平。在良好的整合医院数据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设计安装医院BI系统,服务医院发展[4]。

六、关注医保病人费用管控

随着医保、农合病人的统一管理,病人住院次均费用的严控,单病种付费的推行,医保病人费用控制成为医院管理的当务之急。(1)医保工作要追求精细化、从服务患者职责拓展到医保病人的管理、医保付费的运作、医保政策的扶持与争取、医保病源分析等,按照未来医保预付制度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医院、科室医保控制额度,有效地保证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对医保病人诊疗全过程行为进行规范,保证诊疗行为统一、合规。为了防止过度医疗,保证基本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医保部门设专人监督检查临床科室医保协议落实情况,关注医保患者构成、患者自费负担和知情情况,保证患者对自己所有治疗行为的知情权。(2)要定期组织专家对医保病人出院病历进行终末质量管理,对治疗过程掌握,是否遵守用药管理规定、因病施治原则,是否合理用药以及用药适应症选择,有无过度检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评,结合医保质量考核办法给予处罚。

七、注重卫生材料的管控

1.医院要制定适用的《医疗器械(医用设备、耗材)使用管理规定》,规范医院准入使用的耗材,加强耗材监管,降低医用设备、耗材使用风险,保障临床使用安全,重点是对检验试剂、手术材料、医疗检查设备耗材的监管。

2.成立由科室民主管理小组成员组成的新增医用耗材议价小组,使采购流程更加公平、公开、透明、阳光,提高医用耗材采购效率,降低医用耗材采购成本。

3.完善卫生材料采购成本,规范采购流程,严把材料的招标采购及供应商资质关,降低采购成本,提供优质价廉的材料供应。

4.对心脏、骨科植入类和血液透析类部分高值耗材要公开招标,医院对招标的产品进行二次议价与谈判,进一步调整价格,降低采购成本。

5.要成立检验试剂、手术室预备库房(二级库),对高值耗材实行预库存管理,这样既保证临床手术的安全、及时,又降低高值耗材的库存成本。

八、发挥财务与管理会计职能,服务医改

1.完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杜绝不合理支出,做好医院核心业务流程。“好钢用在刀刃上”,严格做好各项开支控费管理,加强资金支出的内部监督,避免产生不合理的成本费用。要在逐步提升医院运营效率和管理精细化程度上多思考。

第3篇:医院运营管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品管圈 改善品质 提升效率 降低成本

中图分类号: R 47- 4 文献标识码:A

品管圈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质量改善小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5~8人左右),这个团体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圈手法(QC新旧七大手法),来讨论、发现并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从而改善品质、提升效率、降低作业成本。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医疗服务竞争日趋激烈,公立医院进入业务增速放缓新常态,医院在坚持公益性的同时,更要注重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走成本精细化管理道路。笔者所在院2015年实行新绩效改革方案,将成本考核纳入绩效方案,肝胆外科将降低科室管理成本作为第一要务,为提高经济效益和更好利用资源,减轻社会和患者的负担,由医生、护士、财务三方共同参与,自发组织品管圈活动以降低科室可控成本, 2015年5―12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具体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院为一所大型三甲医院,床位3000余张。2015年是医院全面深化医疗改革的关键之年。医院因时因地制宜,在深入推进“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了“试点科室运营管理”项目。由运营管理办公室派出2名专科助理,担任科室的专科运营助理,负责科室的运营分析、绩效考核、流程优化等多项涉及行政管理方面的事务,通过进行效益分析,提出科室最佳的运营方案。

(二)方法

一是组建品管圈。2015 年 4月成立品管圈,确立了圈长、辅导员、圈员共13人,其中辅导员由医院总会计师和护理部主任担任,负责对整个品管圈活动的指导和监督;圈长负责对活动进度的统一管理和统筹安排;圈员负责对活动每个步骤的实施并轮流负责活动某一环节的工作计划安排。通过全体圈员集思广益和投票确立了圈名和圈徽。圈名为肝胆相照圈,涵义为“肝胆指的是肝胆疾病方面的患者,他们的健康离不开护理人员的精心照护,需要护理人员用耐心去照看,用细心去呵护”。

二是主题选定。 应用主题评价表建立评价矩阵,对由圈员头脑风暴法提出的6个待选题目进行评价,根据上级政策、可行 性、迫 切 性、圈 能 力 四 方 面 的 评分,最终选定“降低成本控制比率”为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

三是现状把握及原因分析。首先全体圈员讨论制定了与主题相关的“科室申领物资流程图”,由负责数据收集的运营管理办公室的圈员调取肝胆外科2014年的可控成本明细,包括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其他材料、氧气费、消毒费、洗涤费、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市场推广费、设备器械维修、其他费用等,算出2014年的成本控制比率(支出/收入)为13.9%。并对科室医生、护士、患者进行访谈,汇总出成本比率高可能存在的原因,并将原因 根 据 “人、机、料、法、环”的分类进行整合归纳。采用头脑风暴法查找和分析原因,将成本比率高的原因绘制成鱼骨图。见图1。

四是改善重点的确定。图中低值易耗品占比最大为56.8%;器设维修占比为13.1%;水电支出9%,办公用品5.6%,合计占比为84.6%。根据80/20法则,且与鱼骨图中的要因相符合,把科内人员成本控制意识淡薄、物资申领流程不规范、操作不当造成科内设备维修费用高及物资浪费,作为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

五是目标设定。医院根据2014年肝胆外科业务费占业务收入占比测算制定出的政策性指标,成本 /业务收入 =13.54% 。

六是对策拟定及实施。针对改善重点,结合目标值,通过头脑风暴法,8名圈员根据5W2H 法则,对3个改善重点共列出11项对策,每项对策根据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采用5、3、1打分标准,进行对策选定,每项对策的满分为120分,选取总分大于100分的对策进行实施,经评定后11项对策均为可行政策。经过整合归为3类改进措施。

首先,针对科室人员成本控制意识淡薄,采取了①制定成本管理制度,制作巡查表由护士长每月不定时巡查。②晨交班时宣读巡查结果,对员工不良习惯每月进行公开,并在月底对个人进行考核。③每周业务学习之余,加强成本知识培训,每月对报表上的成本数据进行解读。其次,针对物资申领流程不规范,采取了①每次领物前进行物资盘点。②查既往领物资料,制定月、周领物标准,并可根据患者在院人数进行动态调整。最后,针对医护操作不当,采取了①对操作不当进行分析,纠正错误。②制定胆道镜操作流程进行培训、考核。③使用手术设备列入晨交班内容,由使用医生每天口头汇报,科秘书进行登记、收集胆道镜使用数据,对于漏登记使用记录人员进行考核。④科室设备编号,制定设备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对设备指定责任人,定期保养、维护,给予奖励和处罚措施。

二、成果

(一)有形成果

一是改善前、中、后数据。收集肝胆外科2015年5月至9月份核算报表,算出成本控制比。改善中收集5―6月平均每月肝胆外科的成本控制比为:11.1%,改善后收集7-9月平均每月肝胆外科的成本控制比为:10.73%。目标达成率为110%,进步率为22.8%。见图2。

二是科室人均获得医院节约奖金。

三是医院院报发表三篇文章,带动全院临床科室开展节约成本的工作。

(二)无形成果

无形成果以问卷形式,从QCC 品管手法、责任心、幸福感、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积极性、自信心、团队凝聚力8个方面,对圈员进行无形成果调查,每项最高5分,最低1分。调查结果显示,幸福感成长最多,品管手法、积极性次之,解决问题能力第四,见图3。

三、讨论与结论

(一)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利用相关管理工具找出及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我们通过收集以前的数据,发现肝胆外科的成本控制比例(业务支出/业务收入)较高,且有很大的下降空间。运用鱼骨图、柏拉图等形式分析原因,找出了科室成本比率高的要因.自从采取措施后,科室浪费现象明显好转,设备维修率下降,也解决了科室货物长期未用,造成货物囤积现象。

(二)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科室成本比例明显下降使科室医护人员也成了直接受益者。据2015年5―12月数据统计,由于科室成本控制理想,科室人员绩效都有一定幅度增长,因而提高了科室医护人员的积极性,现在做到了人人参与节约和自我管理。

经历了此次活动的运作,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体现了大家的努力成果,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力量,寻找日常工作中存在浪费的现象,并在科室会议上积极提出改进建议,改善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团结协作性,也提高了医务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4篇:医院运营管理计划范文

一、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

1.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与要求。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一方面个人、民营和外资等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不断增多,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来。相比之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相对滞后,跟不上改革步伐,这就亟需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使内部审计工作注入活力,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是医院稳健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工作体系从本质上讲是一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平衡制约机制,它贯穿于医院运营的全过程。由于它是建立在风险意识、自保意识、他保意识之上,同时内部审计水平的高低与运营风险的大小成反比,与效率、效益水平的高低成正比。因此,它具有及时、主动、实效的特点。内部审计工作关系到公立医院的生死存亡,是医院内部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医院运营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是医院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是提高医院自身运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客观需要。

3.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是内部审计工作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1)传统的审计方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传统审计方式仅限于查账、查书面资料等,方法单一,适用范围小,时效性差,已不适应对一些运营活动的监督,不适应事前、事中的监督。(2)审计人员的素质与审计工作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一方面,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审计人员数量不足,有的公立医院审计机构形同虚设。(3)部分领导对审计工作重视不够。部分领导只看到内部审计的制约作用,而对内部审计的促进作用认识不够,把内部审计单纯理解为“挑刺”,审计员查出的问题不能如实反映,往往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提出的许多建议和意见得不到采纳,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不能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为尽快适应医疗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真正建立起具有独立性、权威性和超脱性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

二、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必须在审计的深度和工作力度上下功夫,同时还要在审计程序、审计方法上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近期需要着眼,公立医院审计工作规范化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审计工作人员素质规范化。审计人员素质高低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为此在选配审计人员时,要把握三条标准:一是政治素质过硬。要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要通过理论、政策、规章制度的学习,熟练掌握运用自如。二是要有实践操作经验,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要通过达标考核和岗位培训,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审计操作技能和有关专业的业务知识。三是要具备综合业务能力,要具有相当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分析表达能力,在职业道德修养上审计工作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是非分明,公正廉明,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在分析表达能力方面,具有综合分析的能力,做到观点鲜明,表述准确,把审计队伍建成政治合格、业务精通的精锐之师。

2.审计管理规范化。审计管理规范化要从审计计划、力量组织、工作指导、工作考核和关系协调方面抓起。在计划制定上要紧紧围绕国家医疗体制改革要求和医院自身中心任务,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在力量组织上,要本着“精干、效能”的原则,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分散是一个网络,集中形成一个拳头,参与各分院的内部管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公立医院内部的独特功能。在工作指导上,要抓关键、求实、求细,定期组织学习交流,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切实解决审计业务的新问题和困难,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原则、方法、指标体系的研究,尽快形成科学、完整的审计理论体系。在工作考核方面,要制定相应的考核项目,定期检查、考核,保质保量地完成考核计划。在关系协调方面,要创造良好的审计氛围,构建新型的审计体制,正确处理审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审计部门与院领导办公室的关系,上级审计部门与分院的关系等,要争取各方面,特别是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协调和配合。

3.审计工作程序规范化。审计工作必须按审计程序办事,并注意分阶段、抓重点、讲实效。(1)准备阶段。应组成审计小组,指定负责人,拟定审计方案。方案的内容包括:审计对象名称,审计目的及依据,审计时间,方式及内容,审计时限及要求。小组成员应根据审计内容,有针对性的学习有关规章制度,确定分工。(2)实施阶段。审计组进驻被审计单位后,听取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汇报情况,审计组认为必要可提问相关问题,按审计方案分头进行实施审计。对查出的问题按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衡量,衡量后交审计组长复核;向被审计单位通报查证事实。(3)终结阶段。起草审计报告书,并针对查出问题的轻重,分别撰写审计建议通知书、审计整改通知书或审计处罚通知书,将审计报告(通知书)等报送上级部门或下发被审计单位限期整改。(4)后续阶段。总结经验与不足,检查审计通知书的落实情况,必要时,对原审计事项进行后续审计。整理文字材料,归档保管。随着电子化发展速度加快,加快研究开发适合公立医院的审计软件并加速与各被审计单位联网、联机。规范电子系统化审计程序,也是加速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应尽快解决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1.抓紧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标准。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标准涉及面广,应主要从审计工作程序、审计人员素质、审计管理三个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审计工作标准又可分为计划标准、取证标准、工作底稿标准、审计报告及建议标准、执行结果反馈报告标准等,在制定审计工作标准时要注重可操作性,应具有明确的指标或准则,使之成为具体操作中必须遵循的依据。

2.实行审计业务考核制度。制定具体的审计业务考核办法,把审计实践中的工作质量、信息反映、理论研究、工作成果列入考核内容。应进一步完善总审计师负责制,分院总审计师应由总院聘任,对总院审计部门负责。总审计师依照审计指令和审计目的的要求,对审计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组织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合理设置审计机构,对审计人员实行派驻制,审计工作人员的工资、奖惩、考核、升迁纳入总院统一管理,实行相对垂直领导。

3.健全审计人员政策法规、政治理论教育和专业培训制度。按照审计专业人员素质标准的要求,分阶段、分层次、分内容、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进行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并使教育培训形成制度。同时,根据有关规定,定期实行审计干部交流,并在审计工作中坚决实行回避制度,做到人尽其才,提高审计质量。

4.延伸内部审计环节。将现在普遍实行的事后审计,转换渗透到运营全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内部审计。事前审计包括运营发展计划、运营管理决策等;事中审计包括政策规章的贯彻执行和完成业务目标的动态情况等;事后审计包括完成各项运营指标的结果、年初计划与决策的落实情况等。这样,事前审计服务决策――事中审计推动落实――事后审计分析评价,使内部审计工作为医院的运营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5.转移审计工作方式与重点。为适应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审计工作必须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由合规性审计为主体向内部控制与风险控制为主体转变;二是与组织体制改革相配套,由本级审计向本级审计与“下查一级”审计相结合的转变;三是由对业务部门的单独审计,向业务操作规程综合审计转变;四是由侧重账务审计向侧重业务审计转变。以此实现审计由单纯履行监督向参与医院运营管理的转变,使审计部门成为适应医疗体制改革与市场竞争的支持系统。

第5篇:医院运营管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 方法

为了全面贯彻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和《江苏省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规范》及其补充规定的要求,我院以强化医院成本核算为切入点,努力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从而提升医院社会效能。通过院内招标,优选了北京东软望海科技公司的“会计核算-成本核算-预算管理”财务一体化管理系统。2012年,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由财务部牵头,信息中心、资产管理科、人事科以及总务科等相关职能部门大力配合,较好地完成了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为医院成本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一)医院引入成本核算机制有利于适应市场,实现效益最大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必须主动适应市场,增强成本意识、效益意识和市场意识。医院不但要融入一般市场活动中,还必须参与医疗服务这个特殊市场的竞争,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要求医院必须引入成本核算机制,实施低成本战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开展成本核算可以为制定物价、医保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目前医院收入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财政补助,二是医疗服务收入,三是药品收入。长期以来政府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医疗服务价格严重背离医疗服务价值,药品收支结余难以弥补医疗收支亏损,医院普遍出现收支结余亏损局面,医院生存与发展出现了危机。开展成本核算可以合理确定医疗服务价格,为财政补偿提供基础,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依据。

(三)成本核算有利于优化医院内部结构和资源配置,增强市场竞争力

医院成本核算系统是现代医院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搞好成本核算有利于优化医院内部结构和资源配置,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成本核算可以真正剖析各科室的成本状况,明晰科室或项目的盈亏状况,指导收入结构的调整。同时也有利于预算管理,降低消耗,控制成本,减轻患者负担,以适应医药卫生制度改革,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具体做法

(一)构建成本核算组织体系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更需要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成本核算是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搞好医院成本核算,我院成立了成本核算工作组织机构。

1.成本核算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财务部主任担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成本核算工作实施办法,决定成本核算工作的重大事项。

2.成本核算工作小组。由财务部主任担任组长,财务部下属二级科室经管办、财务科负责人担任副组长,成本核算会计、物资会计等人员为成员组成。工作小组负责开展医院内部经济核算,完成各类成本核算报表和成本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信息技术小组。由医院信息中心人员组成。负责为全成本核算系统提供技术支持,与医院HIS系统、物流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薪酬发放系统、考勤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无缝连接。实现进价核算下的药品销售成本。

4.综合考核小组。由医务、护理和人事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业务成本考核,完成科室工作量统计报表和人事考勤统计报表的审核。

(二)扎实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准备工作

1.细分成本核算单元。完成全院科室、员工等统一编码工作。我院根据《江苏省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规范》和省卫生厅关于学科分类、成本核算单元分类、科室性质分类的规定,共细分成本核算单元190个,将医院科室划分为四类: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行政后勤类。

2.人员培训。根据成本核算要求,对医院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职能进行明确分工,实施流程改造。同时对财务人员和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全成本核算方法与信息技术的专题培训。

3.清产核资,强化管理。资产管理科对医院所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条码管理,并按分类原则划分到各成本核算单元,明确其实际占用房屋及建筑物的面积和价值,专业设备、一般设备等资产价值,对资产折旧实行动态管理。对库房卫生材料区分计价收费和非计价收费,实行网上领用、审批,严格控制二级库房材料领用、消耗的台账管理。

4.员工考勤。人事科认真梳理全院各类人员基础信息,建立人员动态信息库。同时根据成本核算单元建立全院全员考勤记录系统,准确统计成本核算期间内各类人员在不同岗位的工作工时,为准确合理分摊人力资源成本提供基础。

(三)明确成本核算项目、费用要素以及核算原则

根据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成本项目包括: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和其他费用。费用要素分为:工资和津贴、绩效工资、社会保障费、其他人员工资、办公费、业务费、药品费、一般卫生材料、专属卫生材料、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折旧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成本核算应遵循合法性、可靠性、相关性、分期核算、权责发生制、按实际成本计价、收支配比、一致性、重要性等原则。

(四)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摊,进行数据分析

按照规范的统计要求及报送程序,财务部门将支出直接或分配归属到耗用科室,形成各类科室的成本,再将各类科室成本依据相关性、成本效益关系及重要性等原则,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方法进行分摊,最终将所有成本转移到临床服务类科室。由于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摊,技术要求高,程序复杂,加上医疗行业的特殊性,项目成本、病种成本核算的数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已利用成本核算数据开展医院门诊、住院量本利分析。同时开展科室层面运营分析,强化科室、班组成本管理,实现了科室成本核算与科室预算管理相衔接,有效监督预算执行力,为责任预算考核提供基础数据,做到“会计核算-成本核算-预算管理”财务一体化。

三、建议

成本核算是基础,成本控制是关键。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医院应利用各种管理方法和信息手段,对成本耗费进行全过程控制,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一)开展全员、全过程的成本费用管理,实现效益最大化

医院成本支出涉及到医院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因而降低成本与每个部门、每个职工都有密切的关系,全员参与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只有每个部门、每个职工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都关心成本费用,并努力降低成本,节约成本,才能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我院对办公费、电话费、培训费、差旅费、交通费等费用实行预算控制、定额管理,严格开支标准,超支自理或直接从奖金中扣除。对基建、房屋维修项目实行事前有计划、事中有审计、事后有监督的全过程管理,坚决杜绝虚报等现象。

(二)医院成本核算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网络信息支撑是关键

医院成本管理是医院运营管理的核心抓手,涉及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医疗服务涉及面广,技术性强且数据量非常大,成本核算的层次多,又专业分工精细,经济的运行与业务流程都比较复杂,可见,医院成本核算必须依赖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构建集资金流、物流、业务流为一体的管理模式;改变以会计电算化为主的财务部门级应用,搭建以管理为主的医院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实现以财务为核心、预算为主线、成本、物流为基础、绩效为导向的决策目标管理体系。

(三)理清财务部门职责,强化成本管理,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成本核算是医院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医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要实现“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就必须在财务管理内涵上下功夫。财会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善于沟通与交流,发挥主观能动性,狠抓成本核算数据质量,优化分摊流程,不断提升管理会计职能。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医院在经济运营和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成本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领导层和各级管理层提供有效的、最优化经营决策的数据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振宇,樊俊芝,刘辉.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操作[M].北京: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医院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3.韦健,王晓飞,蔡晓锋. 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2,(4).

第6篇:医院运营管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可靠性

安全和可靠性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安全第一”是乘客的基本需求和首要标准,也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永恒的主题。运营安全和可靠性水平综合反映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水平和运输服务质量,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现顺畅、高效运营的前提。高运营可靠性不仅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追求的目标,也是满足乘客需求、获得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听到地铁出现故障,就容易和地铁安全问题挂上钩。其实,这是很容易引起混淆的两个概念。安全同事故及突发事件相对应, 而故障同可靠性相对应。一般来说,有些故障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日常保障及维护来降低它的发生率。就事故和突发事件而言,理论上是可以通过规章制度以及处置措施予以防范和杜绝的。

城市轨道交通日常运营管理中,涉及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的事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恐怖袭击、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原因发生的火灾、爆炸等灾难性重大事件,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一般情况下,发生突发事件的概率很低。二是由于客流波动、技术设备故障、运营组织等原因,引起列车运行延误、列车运行中断等列车运行“大间隔”故障,造成乘客的出行延误。相比较而言,故障的发生率是很高的,但是一般不会引起地铁的安全问题,只是降低了地铁运营的可靠性。因此,理清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的一些基本定义及其相互关系,对确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的对策很重要。

1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可靠性是反映地铁系统正常运营情况的总体概念。然而从后果及造成的影响看,运营安全与可靠性则具有完全不同的内涵。运营中发生的安全问题除了造成列车运行延误、运营生产中断外,更重要的是涉及到人民生命财产损失、设施设备破坏等重大问题;而运营中的可靠性问题则主要涉及运营生产的稳定、运输质量的好坏。因此,加强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与可靠性,首先要从引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与可靠性事件的原因出发,科学地对运营安全和可靠性进行定义。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的因素统称为事件。根据其发生的原因、特点以及造成的后果和影响,可分为故障、事故和突发事件三类。

1) 故障

故障是因设备质量原因或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无法正常使用,须人工干预或维修的事件,根据表现和影响程度可分为轻微故障、一般故障和严重故障。轻微故障可以迅速排除,一般不会影响运营可靠性;一般故障将造成短时间的列车运行秩序混乱,部分列车运行延误;严重故障则会导致较长时间的运营中断,严重影响系统运营可靠性。按照设备类型和原因,故障又可分为列车车辆故障、线路故障、供电系统故障、通号系统故障、环控设备故障、车站客运设施故障等。

2) 事故

事故是因故障或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而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影响可靠性或危及运营安全的事件。事故根据其表现、影响程度与范围,可分为一般事故、险性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等;按其专业性质可分为行车事故、客运组织事故、电力传输事故等。

3) 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是指由故障、事故或其他原因(人为、环境、社会事件等)引起的、突然发生的、严重影响或可能影响运营安全与秩序的事件。突发事件根据其影响程度与范围可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险性突发事件、大突发事件和严重突发事件等;根据其引发原因又可分为运营引发突发事件、外来人员引发突发事件、环境引发突发事件等。

故障、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关系如图1所示。事故中,有部分是由于故障引起的,突发事件中又有部分是由故障和事故所引起。一般地,故障、事故、突发事件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日常运营过程中的发生概率有很大差别。故障可以认为是多发事件,大部分故障不会对运营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但会影响运营的可靠性,降低运营质量。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概率较小,严重的事故和突发事件可以认为是小概率事件,但是事故和突发事件对运营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甚至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在处置和预防不同的事件种类时,应有相应的侧重点。对于一般性的故障,应侧重于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运营管理的优化等;而对于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严重事故或突发事件,则应侧重预防和应急处置。

2 影响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1) 技术设备

技术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直接影响着系统的运营安全和可靠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含了以下主要设备:线路及车站、车辆及车辆段、通信信号、供电、环控设施、售检票以及防灾监控报警设备等。只有各项技术设备协同可靠工作,才能保证列车安全高效地完成运输任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一般采用了高可靠性的元件、设备和软件,而且构成的系统具有“故障导向安全”的特征,使整个系统具有应对设备故障及突发事件的高度安全性。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长度、站间距离相对较短,列车种类单一,因此为了保持列车运行秩序稳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动调整列车的运行状态。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一般不设置配线,列车在车站正线上办理客运作业,如果一列车出现故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列车的正常运营。因此,整个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维护和管理是十分关键的。

2) 网络的运输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网络运输能力体现了运输效率。提高网络的运输能力,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乘客出行要求,安全高效地完成输送任务。网络的运输能力主要影响轨道交通运行系统的可靠性,列车一旦发生延误不仅会影响到自身线路的正常运行,而且会影响到网络中其他列车的正常运行。正是因为地铁运行延误具有传播性,在发生列车运行延误时,列车到达晚点或者取消车次都会降低线路与车站等设备的通过能力,限制系统设备能力的充分利用。特别是在客流高峰时段的运行延误,将导致更大的能力损失,严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提高网络的运输能力,减少列车的运行延误对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

3) 运营组织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应为乘客提供满意的出行服务,良好的运营组织是这种供给的前提和保证。在一定的网络结构和设备条件下,采用的运营方案应针对客流变化的情况,有利于提高网络系统的整体运输能力,适应客流需求,增加运营效益和运营可靠性,满足乘客在出行安全、舒适、准时等方面的要求。

4) 突发事件

除了系统本身可能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的因素外,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人为破坏等突发事件也是影响运营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这些突发事件的发生,将会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以及运营中断,产生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人为破坏事件的预警和发生后的应急处置,最大程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提高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的途径

1)加强人员培训和系统设备的日常维护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包含土建、车辆、供电设备、通讯信号、运营管理等多学科、多专业、多工种的复杂大系统。系统的安全与可靠性贯穿了从工程的前期决策、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等各个阶段的全过程。对每个有不同岗位要求的工作人员而言,高质量地完成本岗位的工作要求,是保证轨道交通系统安全高效运营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培养。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所依赖的交通设施,虽然采用了较高的可靠性标准,列车运行控制软硬件系统也采用了冗余设计来增强系统工作的可靠性,但在长期复杂多变的外界因素干扰下,仍然难以保证运营设施与设备不产生功能失效,因而系统实际运营过程中发生随机故障在所难免。为了降低故障发生率,就需要对系统的各种设施设备做好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早解决,最大程度地消除发生故障的隐患,从而保证轨道交通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2)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技术装备水平

为了保证轨道交通系统中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故障、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应尽可能地利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高科技手段。如采用高技术支持的信息管理、应急处置系统等来确保各种事件发生时的信息传输通畅以及应对措施的有效实施;采用列车运行智能化调度系统,减少因人工疏忽所引发的各种故障或事故;采用线网综合运营协调系统,保证网络中各车辆的高效、安全、可靠运行。

3)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达不到绝对的安全。因此需制定在发生轨道交通事故后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并尽快排除事故,保护乘客和员工的人身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设施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低程度。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各种不同的紧急情况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不仅可以指导各类人员的日常培训和演习,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准备状态,而且还可以指导应急救援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混乱而延误事故救援,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预案演练时,可以与公安、消防、医院、公交等系统的相关部门实行联合演习,增加演练的实战性,更好地掌握演练技巧。

参考文献

[1] 施毓凤,杨 晟,孙力彤.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问题[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2):26.

[2] 陈 铁,管旭日,孙力彤.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1):16.

第7篇:医院运营管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安全管理 对策

我国有2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地铁等轨道交通项目,在建线路总长度超过390公里,有1500公里线路正在规划建设中,同时有10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处于运营或试运营中。长期以来.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市民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也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企业进行管理的重中之重,安全管理对于轨道交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1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因其发展历史较短,经验不足的现实,在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留下了以下七个方面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1.1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城市轨道交通要从前期论证、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个环节上相互脱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1.2相关的安全管理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地铁安全管理法规,是实现地铁建设、运营和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也是实现地铁安全、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建设部已于去年制订颁发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但仅此是不够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1.3相关的安全标准规范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地铁行业安全标准的建立,对规范企业的安全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地铁行业安全标准,既要考虑地铁行业可能达到的水平,更要充分考虑乘客和社会各界的期望值和认可度。如何制定统一的安全标准,确定事故分类、事故等级及其划分办法,进而形成完整的安全标准体系这都是尚未解决的问题。

1.4没有形成一种全民的安全意识

地铁运营安全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要实现地铁运营安全有序,在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基础上,必须对广大乘客进行宜传教育,要大力向乘客宜传并任促其遵守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全民的安全防范意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形成全面的安全意识方面尚有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1.5地铁事故应急预案不够细化与缺乏演练

由于地铁运营环境的特点使得事故发生时危险性和紧迫性较高,因此对地铁事故的处理.预先制定各种预案并进行事故应急处理模拟演练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新建成的地铁线路,在投人试运营期间更应该进行起复、救援、抢修、抢险、消防、突发事件等不同类型的演练。目前大多数地铁公司都制定了一些应急预案,但突出的问题在于既不够细化又缺乏定期演练。

1.6安全评估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开展和推广

安全评估是保障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手段,贯穿于系统寿命周期的全过程。在轨道交通项目投人运营之前、运营企业必须通过安全监管部门会同消防等部门对系统进行初检和安全评估;进人运营阶段,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定期对运营企业进行安全检查,还可以指定专业科研或咨询机构对运营企业进行安全评估,责令运营企业对检查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从而保证轨道交通的安全。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在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评估体系,确定统一、规范的安全评估标准方面还须进一步推广和深人。

1.7各地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投入不够

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管理、技术、资金等。安全标准与人、财、物的投人成正比,要实现可控的安全标准,一定要加大投人。我国的轨道交通在安全的投人方面还很不够。

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对策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涉及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的各个环节及众多部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抓好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生产管理,政府主管部门、企业要从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等方面人手,从体制、机制上确保安全生产。

2.1加强城市轨遗交通规划、建设、运管管理的协调一致和相互配合

理顺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系,加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协调一致和相互配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提前参与到涉及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施工阶段的安全性论证工作;施工审查部门要加强对有关安全强制性条文的审查力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也应将运营安全保障前移,提前参与前期各项安全审查工作。

2. 2制定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法规

认真总结国内外地铁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针对我国地铁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和完善统一的地铁法律法规,明确地铁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营单位的安全职责,依法规范乘客行为,保护地铁安全设施,使地铁建设和运营管理走上依法管理的更高层次,确保地铁系统安全运营。

2. 3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推进设备技术国产化

设施设备的可靠性是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重要保障。应通过制定统一、完善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使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各类运营设备符合接口的技术要求,切实满足运营的实际需要,为运营安全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运营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大国产化的推进力度,强化运营设施设备保障,不断提高运营安全质量。

2. 4完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地铁运营安全需要相应的监控和评估体系来保证。应逐步建立起包括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运营安全评估体系及安全控制体系等方面在内的大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形成职责清晰、层次分明、衔接紧密、覆盖全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和每一个员工。

2.5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多种形式的演练,提高应急应变能力

按地铁运营的具体特点,完善各种事故情况下的应急处理预案,建立与公安、消防、医院、公交、供电等单位沟通联系的地铁灾害抢险救援联动机制与指挥体系。通过演练,达到各种设备与各级员工之间的“联调”,提高多工种共同配合抢险作业的能力及地铁运营管理人员紧急应变能力,同时也检验设备维保质量和应急功能状态。

2. 6加强运营设施保泽,提高运管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一方面应用新技术、新设备,采用白动化程度高、安全性能好的系统设备,提高运营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建立维修管理信息化系统,对维修过程中的工时、物料、定额、检修规程等进行全面监控,保证维修计划的落实,全面提升设备设施维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维修质量,保证设备设施的质量状态。

2. 7开展公众安全宣传教育,致力于建造“安全型社会”

大力开展公众安全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建设运营安全文化,努力提高全体地铁员工和全社会的安全意识。通过培养安全型的地铁员工、地铁家庭、地铁乘客,将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中的“全员”概念延伸为“全民、全社会”,致力于建造“安全型的社会”,从而确保地铁运营安全。

参考文献

[1]建质防函[2005]74号.关于印发王铁宏、徐波同志在全国地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联络员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2]谢正光.北京市地铁运营安全管理[R].北京: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讨会.2004.7.

第8篇:医院运营管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新医改 医院 财务管理

目前,我国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深入,企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新合疗制度等相继推出,基本医疗参保地区、参保人群不断扩大,在确保人民群众得到基本医疗保障的同时,也给医院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给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计划、决策和控制,医院的正常经营和前瞻决策都要以财务核算为依据,都必须有准确的会计数据,严密的财务分析,在经营决策的实施过程中更离不开财务部门合理的财务控制,最终,还要用财务分析指标来评估经营成果,因此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是保证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从以下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医院财务管理应重点抓好的几个问题。

一、 加强医院基础财务管理

医院基础财务管理是指医院在日常经济活动中采用基本方法、管理原理、管理制度进行的财务管理,包括会计机构和人员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管理、库存物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会计监督、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等。

(一)、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

医院财务工作专业性较强,在日常管理方面工作量大,要想不断跟上新的发展形势,需要高素质的财务人才,要鼓励财务人员努力做好业务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加强进修,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开展继续教育学习,使得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能跟上医院发展步伐,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二)、加强医院核算的软件、硬件投入,提高医院会计电算化水平

随着医院的发展,医院的管理决策对财务信息的要求量越来越大,对财务工作的准确度、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医院应全面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才能满足医院财务管理的要求,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医院预算管理

医院应建立预算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预算的编制、调整和考评等工作,改变现如今由财务部门牵头负责的预算编制形式。院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医院总体预算负责,各科科主任对本科室预算负责,医院应当根据总体发展规划和目标,确立总的业务收入及收入结构,不搞赤字预算,确定支出时,既要根据前三年的实际支出情况,也要考虑物价上涨、业务量增加等因素,确定医院整体收支预算,对收支指标合理分析,层层落实到科室,医院还要做好预算的执行评价与激励。

(四)、完善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就必须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医院应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按照会计法和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告,同时财务管理不能将眼光局限于财务活动,而应贯穿医院经营管理全过程,在确定医院财务发展战略、分析评估风险和作出决策等环节,应扮演好关键助手和管理角色,医院财务负责人应参与医院相应决策工作,并关注经营管理的更广范畴。

(五)、加强医院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加强资产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医院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主要有:医疗设备、药品、库存物资、债权和货币资金。在管理中实行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加强对闲置不用的材料和设备的管理。

如何把这部分呆滞的资金灵活运用起来是医院资产管理容易忽视的问题,每个年度,财务部门和物资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应共同调查摸底,提出积压清单,明确处理积压物资的意见和审批手续,按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报废手续或者变卖为货币资产,加速医院资金周转,使闲置的物资和设备给医院带来效益。

二、 加强成本核算,建立目标成本责任中心

目前,医院实行差额补助,经费不足,又要降低医疗收费水平,医院要保证正常的经营发展,就必须加强成本核算。加强成本核算可以推行目标成本核算制度,完善目标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是指医院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为实现目标规定的经济效益而确定的成本,可以分为医疗服务目标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目标成本管理是指根据医院总的规划和发展目标,对医院经营成本进行事先预测,制定出目标成本,事中对目标成本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控制,并做一些适当调整,事后进行考核、分析,以达到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的成本管理体系。其成本核算方法就是将成本费用指标分解落实到各核算单位即目标成本责任中心,然后考核其成本控制情况,利用成本考核指标进行事后的成本分析评价,并依据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进行奖金的考核分配,做到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全院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三、 加强资金运营管理

    医院应加强资金的运营的过程管理,统筹协调内部各部门的资金需求,切实做好资金在医疗服务各环节的综合平衡,全面提升资金运营效率,保证资金的合理占用和良性循环,并定期召开资金调度会或资金安全检查,严格规范资金的收支条件、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资金业务时要符合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业务的全过程,医院还应开展资金运营分析,掌握医院资金运营的效率和效果,为持续的优化调整奠定基础。

四、 加强对医保病人医药费用的管理

新医改形势下,各类医疗保险参保病人越来越广泛,医务人员违反医保管理制度,如超规定、超范围,超计量用药等还存在,由此产生的费用被医保部门拒付后只能由医院承担,导致每年有相当一部分医保病人的医药费不能收回,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医院财务部门联合医保部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医保费用,对超规定、超范围,超计量用药情况进行公布,并将医保扣款与科室经济利益挂钩,促使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保的各项规定,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减少医保拒付金额,同时医院应与社保机构密切配合,加快医保计算机网络的硬件建设与软件开发,提升网络运行质量,加快医保病人医药费用的结算。

总之,新医改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医院财务管理活动只有不断拓展,不断完善,才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实现医院资金运动的良性循环 ,使医院的发展更快,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第9篇:医院运营管理计划范文

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医院建设与发展上,根据我t<关于加强经济运营管理实施意见>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特修订本管理办法。

一、接待用餐原则

(一)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从严控制接待、餐饮费用。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铺张浪费。

(二)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t内会务等活动一般不安排餐馆用餐,特殊情况由主办科室先拟计划(人员数量、用餐标准、费用总额等)交分管院长经院长例会讨论审批后再计划实施。

(三)坚持严格管理的原则:严格控制用餐标准,严格限定陪餐人数。

(四) 坚持定点接待的原则:一般情况在定点酒店用餐,特殊情况另定。

(五)坚持实行统一管理的原则:实行对口对等接待。上级来院检查、以医院名义邀请的客人,属于医院统一接待的,由办公室统一安排。职能部门联系业务和工作交流接待的客人由职能部门对口接待(特殊情况分管院领导参加),接待前需经分管院领导同意,由办公室统一安排。

二、接待范围

(一)来院视察、指导工作的各级领导,参观、考察、交流、访问的兄弟单位领导以及以医院名义邀请的来院交流、讲学的专家、学者,由tt统一安排接待。

(二)上级主管部门例行工作检查、指导;兄弟tt对口职能部门、单位来t参观、交流;各职能部门邀请前来讲学交流的专家、学者等,由邀请部门负责接待,安排工作餐。

(三) 需要tt接待的其它公务活动。

三、接待用餐标准

(一)来院联系、交流工作的一般工作人员,原则上只安排工作餐,每人每餐不超过00元。

(二)确因工作需要宴请来宾,乡(镇)每人每餐不超过00元、县(区)每人每餐不超过00元、市级每人每餐不超过000元(含烟酒),特殊情况需要超过标准的,需由t长批准。

(三)专题会议及大型活动要提前一周制定接待计划,报tt主要领导审批执行。

(四)根据实际需要安排陪餐人员,严格控制陪餐人数。

四、接待管理办法

(一)实行“客餐审批”制度。凡需要医院出面接待和宴请的,具体接待部门事先要请示分管院领导,将客人单位、职务、人数、来院目的、任务和时间、接待费数额等情况报告分管领导,分管t领导同意后由gg办公室实施。如分管院领导不在,可请示分管行政的领导审签。

(二)医院内部上下级之间及各科室之间,不得以任何名义进行公费宴请。院内会议不安排工作餐(特殊情况由t长例会决定后安排)。

五、接待费用的处理

(一)接待费用实行t长或分管hht院领导“一支笔”签字审批制度。

(二) 坚持谁宴请谁签字的原则,报销票据必须有经办人、科室主要负责人、分管t领导签字,然后再由t长或分管财务t领导签字。

六、公务接待的监督管理

(一)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支持和督促有关职能科室履行职责,并督促指导所分管科室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本规定。

(二) 办公室、财务处、审计室要加强对招待费用支出和报销的管理,对不符合规定实施招待的,以及报销单据不符合财务要求的,一律不予支付或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