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健康发展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它同类企业而自己独具的特色,是企业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它在企业建设中作为企业形象、企业声誉、企业品牌等的载体,起着导向、推动、统一、约束、凝集、辐射等方面的作用。如果把企业说成是树的茎,那么企业文化就是土壤;如果把企业说成是树的根,那么企业文化又是树的叶。因此,企业文化在企业建设和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作用不可低估。
1. 企业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1.1 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群体意识、企业精神和道德规范的一种综合体,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念,它强调管理中的软要素,其核心涵义是企业价值观。它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劳动和交往过程中不断形成,同时又成为是企业员工思想、行为的依据。
1.2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产生于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广义地讲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表层的企业文化,也称物质层企业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外显部分,指的是那些视之有形、闻之有声、触之有觉的文化形象,如企业面貌、产品的外观和包装、技术工艺设备特性和纪念物等,是形成制度层和精神层的条件,往往能折射出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管理哲学、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二是中层的企业文化,或称制度层企业文化,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的工作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规章制度、特殊风俗、组织机构及内外人际交往等方面。三是深层的企业文化,或称精神层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理念的最深层,是渗透于企业职工心灵之中的企业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意识形态,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中逐渐积淀而成的,具有牢固的基础,是很难改变的,包括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标准经营思想及精神风貌等,是形成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决定着企业员工的因而也就决定着企业的行为和业绩。
2 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2.1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企业文化可以明显地将该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可以传达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并以形象的视觉形式宣传企业,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企业士气。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也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社会的规范化发展,人类文化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确实越来越突出,甚至会具有全局性的决定意义。
2.2 企业文化对企业有很强的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为企业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这种约束有别于制度式的约束,它主要产生于企业的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而使员工自觉遵守的一种约束形式。这种约束力主要来自个体行为从众化的心理压力和动力,能够提高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的义和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3 企业文化能够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企业文化有助于明确企业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合职能战略,根据国内外市场环境、国家政策、国际规则等外部因素的变化,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企业发展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重大方针与计划,确定企业经营业务类型,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一级他的竞争地位,避免盲目跟从别人。
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3.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强化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科学得管理体制,灵活有效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营战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海尔能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站稳脚跟,保持高速稳定的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围绕市场创新培育企业文化,通过市场创新激发每个员工的新活力,从而为企业高速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团队凝聚力。我们知道,企业文化是形成和建立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的“思想”,并且通过制度和机制得到集中体现。科学的管理管理制度和灵活的运行机制,直接作用于员工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起着价值导向的作用,有力的促进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如不把先进的文化理念融贯于创新的经营管理机制之中,如不通过加强企业管理,转换机制来促进观念的更新,企业文化的创新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锻造高素质员工队伍
现代化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倡导以人为本,强化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技术和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在企业文化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一个人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观念对其言行举止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真正领会企业文化的重大意义。要做到这点,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学习。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具备国家利益至上的道德观念,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
3.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文化含量日益加大,商品竞争是文化含量的竞争,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做为市场的竞争的主体,只能依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谋求生存和发展,这种竞争力,固定要靠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靠自身的硬投入,但同时还必须靠自身的高文化素质,靠文化的软投入,并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合力。所以,有效的软投入打造全新的文化竞争力,有形的硬投入是有限的,无形的软投入是无限的,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在企业的规模、资金、设备、技术力量等硬要素逐渐减少差距的形势,哪个企业的软要素投入越大越有效,哪个企业就越有竞争力,在竞争中赢得优势的可能性也越大,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深层次推动力,是企业“一只看不见的手”,它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在当今时代,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那么没有文化的企业就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培养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严峻形势下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无数的事实证明,只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创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打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大力开发企业文化资源,发挥其底蕴的迸发力,让其成为垦区“强工”文化发展的助力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把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实践,真正纳入企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轨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J];商情;2008,2:161-163
[2] 王之k;胡丽华;张朝仪;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A];第二十届中国(天津)'2006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陈霞;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J];北方经济;2008年20期
[4] 汪晓民;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J];当代经理人;2010年01期
[中图分类号] R19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296-01
中医与京剧、书法、武术并称“四大国粹”,中医药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有着重大影响,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热爱和欢迎。作为基层中医医院可根据群众的需求,结合本地实际和业务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增强群众对中医药的认识,推动中医药的业务不断发展,巩固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成果和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成果,掀起中医药事业发展热潮,以利提升中医药业务技术水平,开创中医药工作新的局面,同时造福社会。基层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中医药工作的基础和动力,在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底子簿、基础差、起步晚,这项工作的开展有一些难点和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组织保障,政策引领,明确重点,统筹兼顾 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医院须成立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亲自挂帅,由专人具体负责,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评审标准》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具体计划和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针对继往进展慢、内容少、投入低、特色差、措施弱等情况,强调“三个重点”,做到“四个坚持”。“三个重点是”:培育医院核心、完善医院行为规范,优化医院环境形象;“四个坚持”是:一是坚持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二是坚持与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相结合,努力做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的有机统一;三是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从现状、人员、资金、设备、程序、范围、方式方法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四是坚持紧紧围绕医院业务发展的中心工作,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等工作水平的提高。
2 多措并举,扩大宣传,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几千年来人民群众在认识生命、维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形成了天地一体、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的思想基础、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的指导原则和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从实践来看,中医药文化建设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关系到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关系到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识、理解与支持,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和幸福。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更应当从传承发展中医文化的高度,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基层中医医院可以结合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强力支持下,扩大宣传,加大中医药文化建设力度,以中医药政策、理论、技术、演变、特色、成果等为内容,院内采取图板、视频、讲座、带教、参观、自学、培训等形式,院外采取城乡义诊、电视专题、知识竞赛、对口支援、理论培训、技术推广、发送资料等形式,丰富内容,形式多样,长期宣教,力求实效。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因素。谁掌握了先进的企业文化,谁就能掌握企业建设的主动权。
关键词:企业文化;重要作用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提炼企业精神。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团体以及每个个体都需要一种精神力量作为生存的支柱和前进的动力。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它渗透在企业的基本信念、共同理想、奋斗目标、价值观念、竞争意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方面,反映在全体员工的思想精神风貌之中。
1.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要求。
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企业的基本宗旨,把“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作为员工的行动指南。在目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面对市场经济和企业体制改革的形势与要求,企业精神应该强化爱岗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知识创新精神,努力培养企业员工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发展观念等现代意识。
2.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集中反映了企业职工的思想活动。
一般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是企业职工对企业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和希望。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精心分析,全面归纳,反复推敲,从企业的宗旨、目标方向等方面进行概括提炼出来。
3.企业精神必须以人文本。以人为本,要确定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要围绕着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开展一切管理活动。一是要突出柔性管理。目标管理是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基层、到人的一种管理方式,它在监督和考评上更多的注重成果,而非过程,这就为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提高职工对工作的兴趣,本身就是为了发挥人的潜能,为此企业还可以采取工作岗位轮换等方式来实现此目标。二是构筑双赢平台。企业要构筑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的双赢平台。
(二)树立企业管理风格。
以企业精神具体化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风格。包括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等。如依法治企、从严治企、规范化管理、微机管理、服务承诺制等。企业管理风格不是一天两天,一月半月就能形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时间培养。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发动职工充分讨论定出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广泛宣传,并由领导示范影响职工,一步一步地树立起来。
(三)塑造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指得到社会认可的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部表现,或者说是企业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声誉。它包括企业领导形象、员工形象以及企业整体的服务形象。企业形象的形成和建立使企业的服务质量、人员素质、专业技术、公共关系在社会和客户心目中形成总的印象。企业形象不仅是社会公众所关心的事,而且与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内在联系。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条件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领导重视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企业形象等都需要靠领导去提炼和设计,也需要领导的规范行为带领和影响员工贯彻执行。因此,抓好企业的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好领导的认识问题。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的深入,那种把文化教育、文娱活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片面认识已不多见了,但是对企业文化建设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对此工作的重视程度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当前,经济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向现代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严峻的挑战,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促进企业管理的驱动器,正是现代企业管理先行者潜心研究的宝贵结晶。
(二)全员参与是保证。
全员参与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我们体会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如果得不到企业职工的认同,没有企业职工的广泛参与,就如同无源之水一样必然枯竭。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
(三)创新发展是根本。
创新发展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不断丰富发展的,只有创新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总体上讲,目前企业的文化建设还处在低级阶段,摆脱旧观念旧思维羁绊,不断发展企业的文化建设事业需要创新。如何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创新呢?一是要重新审视企业的现有文化,对企业文化进新系统的研究和不断的探索。二是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其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具有广泛性、持久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三是要立足于问题的发现、分析的解决,从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客观要求出发,从利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出发,不断地创造出新的适合企业发展,适合科技进步富有时代气息的企业文化。
三、 企业文化的主要作用
(一)扩大企业的辐射面。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同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和交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以良好职业道德、精湛技术、优质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在联系与交往中必然给人们带来深远的影响。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留有美好的形象,是取之不尽的无形资源,将受益无穷,它能刺激客户,使其对企业产生有益的行为,使企业比较容易得到社会及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优秀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它能使绝大多数企业员工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易于对企业各项重大决策取得共识,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优秀企业文化能培育职业道德,可促使员工在深化企业改革、利益关系调整等变动中,正确妥善处理公与私的关系,能巩固和发展团结向上、协调稳定的群体关系。优秀企业文化在企业整个实践活动中界定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激励员工自觉地按照企业总体水平、统一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强化员工的创业、敬业精神,为促进企业持续、协调、有效、和谐发展勤奋工作。
(三)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的崭新成果,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对原有企业管理理论的总结创新的结果,因此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现代化管理的新模式角度上思考。经验管理属能人模式,凭感觉、靠经验管理、靠个人的能力、素质、经验和风格在发挥着作用,结果使大部分企业长期停留在租放管理水平。科学管理属于制度模式、企业各单位职能、岗位职责、行为准则、运作程序都实现了规范化;信息传递、各项工作实现了程序化;人才、资金、物资、时间等资源的利用实现了科学化,企业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都有成套科学的、规范的制度和程序。
(四)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打造企业品牌的重要途径,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名片”、“无形资产”,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企业文化强大的内涵,是用之不竭的财富和智慧之源。建设企业文化,是塑造企业品牌,拴心留才、精心育才、吸引贤才、吸引客户,也是博得社会的认可的有效途径。在新的世纪,哪家企业拥有文化优势,哪家企业就拥有竞争优势。
[关键词] 档案管理; 信息化; 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3. 048
[中图分类号] G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3- 0082- 01
1 前 言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广义的档案信息资源既包括档案信息本身,又包括有关提供档案信息的设施、设备、组织、人员、资金等其他资源。”狭义的档案信息资源主要是指档案信息内容本身,包括档案原件的数字化文本、电子文件以及其他开发成果的数字副本等。
信息资源规划作为一门科学,是一整套由方法论、标准规范和支持软件工具所组成的技术体系。档案信息资源规划需要深厚的系统工程理论作基础;需要熟练准确地运用档案业务知识制定一套完善实用的标准规范;需要熟悉档案业务、洞察档案工作发展方向,从而提出充分的需求,使应用系统的功能模块符合业务流程、实用并支持可持续发展;还要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动向,选取最适合本单位或本系统区域情况的软件平台和工具。从当前整个档案行业的情况来看,在档案信息资源规划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2 重视并解决好数据的标准化问题
标准化是档案信息资源规划的生命所在,必须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管理、使用和检索等各个方面制定统一的标准与规范,标准化是对档案信息资源各方面建设具有总揽性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最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档案管理软件开发了多年,数据定义和编码仍没有统一标准。虽然对数据元素的标准化问题大家已达成共识,然而具体到标准制定,各部门或各地的方案又各不相同,本部门的“信息孤岛”消失了,更大范围内的“孤岛”又出现了。这其中有个重要原因就是,档案实体管理的业务规范不统一。现阶段的档案信息系统是以档案实体管理为模型的,模型的标准不统一,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标准自然也不会统一。
档案信息资源规划建设是一个规模巨大的信息系统,技术密集是其显著特征。因此,档案信息资源规划建设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如传统馆藏档案的数字化以及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网上传递利用,必须应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海量存储技术、数字通讯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智能检索技术等。对于新型的档案业务,比如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应该在借鉴传统实体档案的数据定义和编码的基础上,先制定出数据标准,并以此来规范业务流程。在现代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中,用信息流(数据流)来规范业务流是一个发展方向。这些技术具有复杂性、先进性,且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同样对档案信息资源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包括数据元素(例如文件级档案目录条目、案卷级档案目录条目等)标准、信息分类编码(例如主题词表、关键词表)标准、用户视图(例如各类表单、屏幕视图等)标准以及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这些标准在档案信息资源规划的初期就可以开始酝酿,在规划的过程中结合业务流和数据流的调研分析不断完善,并最终固化到软件系统里,指导系统开发和维护人员的工作,从而进一步规范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
3 设立专门的数据管理机构,抓好数据管理工作
档案信息资源的主体是档案实体和档案数据。本文仅讨论档案数据。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由于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我们积累了一些数据。且不说这些数据的标准不统一,只看数据本身的质量,就会发现问题严重。由于著录有较多的主观因素,著录者的水平和认识不同,有些题名不能概括档案的内容,有些分类不准确,有些主题词提取不恰当,再加上录入计算机时的操作失误,相当比例的数据存在质量问题,影响了系统查准率和查全率,在机检为主要手段的信息时代无疑会降低工作质量。
数据基础的问题,其实在信息化建设初级阶段是难以避免的。关键是我们要及时总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问题重复发生。
因此,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与完善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由相关的档案业务人员和计算机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数据管理专职机构,业务人员可以采取抽查或其他有效手段,结合传统的档案利用工作经验,负责把好著录的质量关;技术人员则保证数据以最高效和安全的方式组织和存储。数据是基础,数据质量是生命。成立专门机构来保证数据质量,避免垃圾数据的继续增加,无疑是明智的,也是有效的。
4 部门之间要团结协作
关键词:群众文化;和谐社会;意义;党建设;人文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关系
1、社会主义群众文化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
发展并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群众的先进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基础工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而言,没有了文化就好像是人没有了灵魂,变得冷漠、毫无生机,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别谈所谓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文化因素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渗透其中,文化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精神支持、思想保障。反而言之,如果没有了文化渗透、文化积淀的和谐社会是无法实现的,没有和谐群众文化就没和谐的社会根基,没有社会发展的潜质。因此,我们说建设社会主义群众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条件。
2、社会主义群众文化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和谐社会讲求的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为此,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群众文化的建设就是重要体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既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文明的目标,又是我们自身文化发展、进步的重要要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为构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提供了强大的后盾保护作用,承载了化解社会矛盾,增强了社会、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有力的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因此,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表现,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源泉和精神支撑.更是衡量社会和谐水平的重要尺度。
二、 社会主义群众文化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我党从我国社会主义具体实践和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任务。那么如何通过贯彻执行党十七大上提出的战略精神来实现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群众文化的愿景呢,这是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新课题。那么,群众文化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重要作用?
1、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
树立共同的理想、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离不开文化的引导和精神的整合,而群众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有着很强的传播能力和整合能力,它是信息的传播媒体和舆论的载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创作和弘扬群众文化产品,通过诸多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表达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心和信心,可以表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好宣传、鼓动效果,使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深入人心,进而促进全社会形成一种以和为贵、以和为善、以和为美的良好社会氛围和社会环境。同时,构建社会主义群众文化对群众自身的文化水平、国民素质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教化了群众、陶冶了情操,使得人们有着良好的品质和精神风貌,在潜移默化中使中华文化代代相传,形成“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状况。
2、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群众文化不置可否的为群众乃至整个国家提供知识力量,扩大知识领域。通过群众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可以促进人们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增长知识、经验和才智,为广大群众提供终身学习的空间和条件,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寓学于乐、寓教于乐的氛围,进而有力的促进整个国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以顺利实现。
3、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环境氛围
环境对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社会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很是重要。尤其是当我们处在一些“历史机遇期”和“矛盾凸现期”。随着我国社会出现的利益主义多元化、贫富差距加大等矛盾造成的一些不安的社会情绪,那么想解决这些不良的情绪不仅仅需要我们在政策等外部进行调整,还需要我们消除群众的心理问题,这时文化活动的作用就日趋凸显。通过群众文化的建设加深了群众对我国国情的认识,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粘合各种心理裂痕,调和各种矛盾,使人们消除隔阂,增进了解,营造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群众文化的几点建议
1、要充分重视群众工作的文化建设
2、要增加文化设施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3、培养群众文化专、兼职干部队伍建设
4、要高度重视群众文学艺术的创作
5、加大对群众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
四、总结
正确认识建设群众文化的意义,把握好科学建设群众文化的内涵,积极探索实践的经验,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坚持建设群众和谐文化。建设群众文化对于提升我国国民素质,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精神,维护和宣传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营造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将建设社会主义群众文化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位置,必须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刘庆光 内蒙古鄂温克旗巴雁镇政府文体广电中心【J】黑龙江科技信息(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1(6):第12页—13页。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精神文化
大学精神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和特色的重要标志,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医药院校肩负着弘扬中医药文化,培养中医药薪火接班人的重任,中医药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因之具有与中医文化相关的特质。而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精神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以下试就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一般来说,校园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而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渗透于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外化为校风、学风及师生心理状态及群体精神风貌,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及价值核心。大学之大,不在于建筑,而在于精神。儒家重要教育论著《大学》开篇即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论述。爱因斯坦也曾这样描述大学的使命:“一个年轻人在离开大学的时候,应该是有自我辨别力和自我学习力的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一只受过专业训练的狗。”这些都强调的是精神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的确,大学的魅力就在于其特有的传统和精神。这种精神长期以来沉淀为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环境熏陶,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在而深远的。因此,精神文化建设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
2 中医药院校精神文化建设重在弘扬中医文化,培养中医人文精神[BT)]
任何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其文化特质。中医药院校最与众不同之处是“中医药”三个字所赋予的厚重的历史积淀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医文化是中医学的根基和灵魂,它浓缩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与思维方式。对高等中医药院校来说,中医药文化丰富的内涵使其不仅成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而且更是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是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与核心。因此,中医药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重在弘扬中医文化,尤其是在精神文化建设上,要彰显中医文化特质,散发独特的中医药的精神与气质,培养中医药优秀人才,传承和创新中医药文化。
此外,中医药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中医药是文化型的科技,又是科技型的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而优秀的人文修养健全完善的人格是人全面发展的底蕴,更是中医药人才成长的基础。而中医学具有的以“科技―人文”双重内涵为核心的完备的理论形态作为其整个学科支撑点的特点也使得弘扬中医人文精神一直以来成为中医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现代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把人的身体、心理、行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在重视人的生物性与自然因素的同时,也重视从社会、心理因素方面去研究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极其规律,并运用它们预防和治疗疾病。而与此同时,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也使得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巧合的是,中医人文文化对医学模式的认识是“天人合一,形神合一”,这种人与自然的统一,形(身)与神(心)的统一,可以说具有现代医学模式的雏形[3]。
总而言之,中医药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重在弘扬中医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更应以此为核心。
3 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内涵
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当前“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前提下,中医药院校除了培养学生具备现代文明修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外,还应结合中医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从弘扬中医文化及中医人文精神出发,注重挖掘丰富的中医文化内涵资源,作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基本依据,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以此创设一种继承和创新结合的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真正达到培养中医药薪火传承人的目的。笔者认为,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内涵与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紧密相关,具体来说是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的集中反映。
3.1 “和”的精神 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整体和谐观。这种理念认为,人与宇宙万物有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变化的复杂联系。人从生到死的自然过程中,生存的条件就是和谐。因此,在考察人的生理、病理、病机及其防治疾病时不能脱离天、地、人相互关系的大环境。这种整体思维的方式体现了中医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也正因为如此,中医文化历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提倡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在人体自身的关系上提倡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在治疗方法上提倡调和致中的治疗观,而在医患关系上则提倡医患信合、同道谦和的伦理观。“和”作为中医文化的根本原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正好相契合,是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内涵和时代特征。
3.2 “仁”的精神 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是中医文化最突出的人文特质,而“仁”则是对中医医德最贴切的概括。每一部中医典籍无不是对“医乃仁术”的解读[4]。如孙思邈《备急千金方?大医精诚》提出了医德标准与具体内容:慈悲为怀,急病人之所急;思想纯正,不贪图钱财;严肃认真,不随意调笑;谦虚为上,不炫耀功名;以己度人,形儒家忠恕之道[5]。中医名师大家也将医学定位为“仁术”,赋予医学以仁慈至善的精神内涵。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医之为道,若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由此可见,医学的宗旨与本质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仁”和“术”。“仁”是“术”的前提,“术”是“仁”的体现。中医经典中蕴藏的仁爱之情及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正是中医文化的特质,也是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一大内涵。把“仁”的思想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不仅能使中医药院校的学生立足于“医乃仁术”的医德根本,而且可以引导学生热心投入为家人、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的践行中,努力在立德、立言、立功上做出成就,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做一名“仁医”的意义了。 3.3 “精”的精神 前文谈到,中医学本身是一门“科技―人文”双重性质的学科,这就决定了科学精神也是中医文化不可忽略的价值核心。仁慈之心固然重要,但高超精湛的医术也是治病救人的关键。具体来说,它要求习医者精勤治学,精研医道,追求精湛的医术。孙思邈指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6]。”学医者必须不断学习,精益求精。对于中医药院校的精神文化建设而言,这不仅指专业上的精,它实际上是做人为医的一种态度,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贯彻“精”的精神,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而有价值的影响。
3.4 “诚”的精神 “诚”体现了中医人格修养的至高境界,要求医者要诚心救人,即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只有怀着感同身受的心,才能引发“大慈恻隐之心”[7],能抛开贵贱、美丑,心中时刻关切病人的疾苦,这就是为医者的最高修德。在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诚”一直作为一种大修为和大精神,成为不可忽视的精神文化内涵,且它对学生素质提高,人格塑造和道德熏陶方面的意义也远超其初衷了。
4 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途径
4.1 以制度文化为导向和保障 在高等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制度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重要保障,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经验证明,要使校园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仅靠道德引导和约束是不够的,只有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解决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因之,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必须以制度文化为导向和保障。要确立科学与人文相契合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此外,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优化,在强化专业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
4.2 以物质文化为基础和依托 中医药院校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在校园总体规划、校园景观、建筑风格上,要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把中医药文化渗透于校园环境建设中,凸显中医文化内涵及人文精神,为师生营造良好的中医文化氛围。正所谓一砖一瓦彰显大学气质,一草一木尽表师生情怀。让学生在古朴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传统中医文化的精神内涵有更深的感受和体会。要进一步做好校训、校歌的征集凝练和宣传教育工作,使之最终成为体现学校历史和特色,弘扬中医文化并集中体现师生思想情感及价值体认的群体文化,丰富中医文化的现代内涵。此外,在传播手段和媒介上,加强互联网络建设,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手段传承优秀的中医文化,开展深层次的中医药文化交流,充分发挥校园社团、报纸、杂志、板报、橱窗等文化载体在传播中医药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4.3 以行为文化为成果表现 《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一书中曾提到:“大学本科教育是否成功与校园生活的质量有关系,它与学生在校园内度过的光阴和参加的活动质量有直接关系[8]。”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成果如何,直接表现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的主要阵地和重要途径。学校应秉承中医人文精神,大力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质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文化人,通过中医药学术精品活动、社团文化活动,系列人文讲座,传统文化节日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引领健康的学术和学习风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使学生的“仁、和、精、诚”的修养得以展现并得到检验。
5 小结
党的十指出,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就高等中医院校而言,文化是精髓是灵魂,是激发中医院校活力的重要源泉。“大学精神”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中医药院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建设具有浓郁的中医药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使中医药院校成为中医药文化的自然博物馆,培养出具备仁、和、精、诚等大学精神品质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院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使命及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2]徐超伍.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12:43.
[3]李顺民.加强中医文化建设,弘扬中医人文精神[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
[4]张玲丽.论挖掘中医文化内涵,构建中医院校人文精神的要素[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6):160.
[5]黄海波.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
关键词:民族社区;文化记忆;景观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266-01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居住的社区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在西部一些少数民族群众聚居区,人们居住环境由分散向集中发展,社区化居住形式日趋普遍。社区是宏观社会的延伸和表象化的再现。它给人们带来生活和社交方便的同时,它社会生活的广泛性与复杂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在我国西部的一些民族社区。虽然社区在关系结构上基本一致但由于民族构成、文化背景、历史传承、风俗习惯等不同。如果在民族社区建设中不考虑这些差别。有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文化冲突。社区管理者在加强管理同时,在文化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上多下功夫,才有可能使不同民族对于各自文化有一个全面认识,从而消弭冲突。
一、建设民族社区文化记忆景观的意义
民族社区是指“建立在民族识别和民族分野基础上,以少数民族成员为主体,以民族成员共同地缘和紧密日常生活为基础的民族区域性社会”。民族社区不仅指空间概念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文化概念。这种具有记忆性的文化概念成为一切冲突和显示的来源。这种冲突有可能是人和人交往中不同背景的理解有别,也有可能是脱离自己熟悉文化所造成的精神世界的迷惘。当然要解决有很多办法,但从民族社区民族间文化建设着手,更能快速的和其产生共鸣,这当中文化记忆景观的建设尤其有效。所谓文化记忆景观是基于文化记忆中的集体记忆基础上的学术概念,它一般由若干的记忆场所构成,而这些记忆场所包含两个信息一个是物质的,而另一个则以故事等精神传递存在。当然,这两个信息相互依存,物质意义上的文化景观是精神传递的基础,而脱离精神传递的所谓文化记忆景观只能是一座毫无生气的建筑。纵观当下西部民族社区的所谓文化记忆景观建设大多出于旅游等功利性为目的,涉及到非旅游为基础的民族社区的真实物质和精神的建设还不是很多,基于真实生活的民族社区文化记忆景观建设更强调其服务社区成员的功能性。而以旅游为目的的文化记忆景观则存在以下问题。
1.文化记忆景观“娱乐性”:当前旅游性质的民族社区文化记忆景观建设是当前各地建设的重点,由于发展经济的要求,各地在旅游开发中“民族风”是其最主要的建设点,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旅游性质的所谓民族社区是不具备日常生活功能的,往往是游客一散就人去楼空。这种基于消费性质上的文化记忆景观建设往往忽视文化记忆的内在精神层面的传承性,从而造成文化记忆的虚假与造作。也给民族社区成员造成巨大的心理的失落,因为在大部分社区成员心理有些文化记忆景观具有神圣感的。一旦人为地娱乐化,会让他们感到与自己文化记忆有了隔膜,从而引起心理的不适感。
2.文化记忆景观建设的“简单化“:这里的简单化并不是指社区文化记忆景观建设要搞成”高,大,尚“,而是要仔细的从不同民族的历史风俗和信仰上仔细考研。从全国社区建设来看,一般只注重生活的方便性,很少考虑内在的文化和精神需求。即使有的社区增加的所谓人文景观也因资金,设计思路等原因往往“景不达意”。而真实的民族社区的建设中对于文化记忆景观的设计更因人才,资金乃至居民的接受程度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而很少有人进行实践,理论性的研究也不多。
二、文化记忆景观植入民族社区的方式
非旅游功能民族社区文化景观建设是与民族社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它摈弃“表演性”回归于民族代代相守的精神世界。非旅游功能民族社区文化景观建设要体现主要民族的民族特色,这些特色要最大限度保留一个民族的场地与精神记忆。激发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减少因文化冲突而带来的不和谐因素。
1.功能性与便利性相结合:民族社区的文化记忆景观建设首要考虑的是其功能性,民族社区的文化记忆景观要充分考虑所在社区成员的精神需求,它应该摒弃那些华而不实的应景之作,要为所在成员提供一个供感情寄托和交流的场所,民族社区不能以所谓现代管理而取消对文化记忆的物质提供。
2.简洁化和历史性相一致:民族社区的文化记忆景观建设当然不是简单的某个建筑的复制,它最大的作用是通过一个场景唤醒对一个民族过去文化的记忆,它可以是一个建筑或者是一个标示。只要能让人们回忆其文化渊源都可为文化记忆景观,比如羌族人多的社区就可以命名为“尔玛社区“在社区里可以很简洁的用一些富有民族标示物来提示居民的构成,同时使居住在社区的人们时时有一种对于自己文化的守望。如果有条件可以再建设一个能介绍自己民族文化,历史的社区历史馆。这其实对于文化记忆更为直接和有效。
民族社区稳定来源于对彼此文化和信仰的尊重,而这都要靠相互的了解。了解的途径之一就是文化记忆景观的科学合理的建设。只有这样,即能满足各个成员的心理要求,还为建设新时期的民族社区提供物质保障,也是为各个民族文化大发展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关键词]煤矿安全文化;建设问题;措施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煤矿安全文化在社会上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它逐渐发展成煤矿安全生产中最重要的内容,对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产生根本性影响。不过,由于多种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的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发挥其安全文化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对于我国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煤矿安全文化的提出
在我国长期的煤矿开采生产中,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可以更好的开展活动,它不仅是一种企业文化,还是一种安全文化,煤矿安全文化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一个方面是工人的身心安全健康文化,另一方面是企业的职工安全意识和价值观等方面,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渗透到煤矿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员工自身的安全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上产生积极影响,除此之外也对于所有员工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近些年来,社会各界都在倡导建设安全文化,其推动精神层面的进步,不过,在实际工作过程里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2当前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安全文化建设浮于形式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企业们开始重视文化建设,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潮流。不过,从实际的安全文化建设开展来看很多地方只是在形式上重视安全文化建设,虽然国家已经加大了重视力度,但实际上形式主义依然严重。除此之外,还有的企业重视表层安全文化,忽视了企业内部员工的行为习惯规范,很多煤矿企业的相关安全规定局限于口头上,并没有落实到实际上,职工们的安全意识不强。
2.2安全文化建设研究偏重理论,缺乏整体规划
近些年很多学者开始研究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但是大部分局限于理论层次,缺乏实际操作性,难以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不利于实现和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相适应。笔者通过分析相关研究资料发现研究煤矿安全文化的基本上都是煤矿企业的开采工人,所以其研究是经验性的,忽视了研究过程,同时也忽视了结论。另外,在建设煤矿安全文化时,很多煤矿企业缺乏相应的领导机构,安全文化建设和普通的安全文化教育类似,还有很多乡镇的煤矿根本没有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利于从总体上提高我国的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水平。
2.3安全理念普遍较淡薄
从某种意义上讲,安全理念可以指导员工更好的工作,引领员工,安全理念的存在可以使煤矿企业内部形成安全观念。不过,煤矿企业的员工思想上还是存在问题,很多人遵守规定是为了害怕被惩罚,但实际上缺乏足够的安全第一意识。现在的理念难以促使人们自觉学习相关煤矿安全文化,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人心。
3对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建议
3.1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安全问题
对于煤矿企业的生产活动来说,其生产过程离不开企业职工的共同努力,同时企业职工也是进行安全生产的重要力量。所以,在进行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里要以煤矿企业职工为核心,加大对其重视力度,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放在第一位,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实现发展,这一理念要落实到煤矿安全文化工作里,特别是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过程里,把安全第一的理念落实到位,从意识的高度上引导煤矿企业职工的行为,可以进一步推动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煤矿企业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
3.2加大对实践性重视力度,从整体上做好规划
对于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理论研究十分有必要,但是同时要加大创新力度,更要加大对安全文化实践性的重视力度。理论研究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实践,所以在进行煤矿安全文化建设里,安全文化理论的可操作性要强,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落实理论研究工作。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打破自身落后思想的影响,不能单纯为了防止受罚而积极工作。由于文化的性质和特点比较特殊,所以文化建设需要长期努力,要从整体上做好规划,实现和其他工作的有机融合,使企业每一个阶层都了解各自分目标及权责,齐心协力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组织、制度、人力、物力、财力保障。
3.3建立煤矿企业内部的监督与激励机制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过程里,要发挥监督和激励体系的作用,通过强有力的监督体系可以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保障这一工作顺利开展。与此同时,要为企业的员工创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监督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内部监督,一种是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通过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进行监督,而相应的外部监督指的是政府和媒体等的监督,两者的监督方向存在差别。要适当的激励一些先进个人和先进小组,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更好的展开。
4结语
总的来说,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对于煤矿开采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是进行企业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从现在来看,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实际上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工程,必须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里。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院; 文化建设; 和谐; 发展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492-01
近年来,我国医院文化建设在各地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医院文化建设对医院广大员工的思想行为产生了良好的约束力,对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也产生了较好的凝聚力。医院文化作为医院管理的一种理论和方法,也越来越来受到医院领导者的重视。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还没有被广大医院员工所深刻理解,还普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认为医院文化建设是务虚不务实、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等等。这些认识已成为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一种阻力,必须予以澄清和扭转。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是提高医院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医院和谐发展的精髓。医院文化作为凝聚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活化剂,责无旁贷地成为丰富医院品牌内涵的源泉。在当今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医院文化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关系到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发展。可以说,医院文化是未来医院管理的主流,培育优秀的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的根本途径。
1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是优化医院道德环境的主题选择
医院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这种特殊职能决定了“德”在医院这个行业中的特殊重要性。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人们都把仁爱救人作为医学的宗旨和目标。“医乃仁术”,作为一句千古流传的话语,体现的正是人们对于医德的一种期望和要求。1939年12月,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写下了“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题词。这一题词就是对几千年来医德原则的浓缩、弘扬和发展,从中我们可以感到无产阶级医德观的宏伟与博远。建国后,在这一题词的指引和激励下,我国的医德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白衣天使”的形象坚实地树立在人们的心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进行,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相应医德建设也在不断前进和深化中,这是主流,不容置否。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受社会环境、医学发展给医学伦理道德带来的挑战、医德教育和管理滞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医德医风又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白衣天使”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严重受损,医院的道德环境趋于恶化。这说明改革越深化,越要从严治理,越要通过医德教育维护医院的声誉和医务人员的声誉,越要注意社会主义医务人员的美好形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医院的文化建设,可以利用文化的内导力量引导医院员工的价值选择,规范和约束员工的行为,进而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觉悟,增强职业道德水准,使医院道德建设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2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是塑造医院良好形象的重要措施
目前,大到国家形象、政府形象,小到行业形象、单位形象、企业形象、个人形象等等,尤其是企业形象,更被企业界和理论界谈及最多。在这种大环境下,医院形象逐渐成为新形势下人们关注的热点。医院形象是指人们对医院素质与医院行为、医院各种活动成果的整体评价和总体印象。整体形象的主体是医务人员的形象,其次也包括医院物化服务手段及医院环境等。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医院面临着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严峻考验。不断加强医院的文化建设,进行良好的医院形象设计、塑造和实施,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医院形象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受到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制约,文化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要通过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各种措施的落实,造就整洁、舒适、温馨如家的就医环境,推出倾注人文关怀的方便快捷的各种服务措施,让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医生群体成为医院窗口的优良品牌,让训练有素的护理队伍成为医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卓有成效的形象工程建设,努力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和公众形象,并产生巨大的外部吸引力和内部驱动力。
3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是增强员工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在新的历史时期,强调凝聚力有着更为特殊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当前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发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趋势日趋明显。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明显增强。这一方面使得人的思想空前活跃,思想的活跃带来的是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也使得统一思想的难度加大,容易出现思想混乱现象,进而导致凝聚力的削弱。这些情况在医院这个行业也有突出的表现。
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是必须从文化入手,大力加强医院的文化建设。医院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医院员工应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最为宏观的层次上讲,它是一元的。因此,通过大力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可以逐步实现个人多元化性向医院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集中统一性的转变,促进医院员工的文化融合,形成医院持续发展的强大凝聚力。
4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是通向现代化医院的必由之路
在现代化医院建设中,医院文化则成为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现代化医院的巨大推动力。医院领导要不断提高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把医院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大事来抓。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医院文化,可以树立正确的办院理念、创建优秀的医院精神、培养高尚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群体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定势,并使之转化为医院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统一医院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使医院的整体发展步入现代化建设的健康轨道。
5 医院文化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