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方案范文

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方案

第1篇: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方案范文

引言:

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临床护理。多年来的临床护理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大量的临床护理人才,对中国的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医学教育中,临床护理教学是重要的内容,要求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的系统化展开,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同时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引入系统教案法,对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非常有利。

一、临床护理教学中采用传统教案法所存在的不足

多年来的临床护理教学中都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采用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带教。在转科之前对各个科目都进行考核,当学生的实习任务完成之后,有临床护理专业部门统一组织考核。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参加各种实践学习活动,诸如参与业务学习、临床护理科学讲座以及参与到查房工作中[1]。所有的实践学习活动都是按照规定的程序展开,教师从临床护理经验出发对学生进行指导,制定临床护理教学活动方案,并对学生进行示范操作,对学生的临床护理活动进行指导。这种教学模式很显然是以教师的教学指导为主,学生不需要思考问题,按照教师的安排接受教育,使得学生在临床护理专业的学习中缺乏主动意识,当然也难以获得良好的学习质量。

二、临床护理教学中对系统教案法的应用

鉴于临床护理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的不足,将系统教案法引入到教学中有助于改善教学质量。

(一)围绕着临床护理教学目标制定方案

将科室教学小组组建起来,围绕着临床护理教学目标制定方案,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学科的特点,对学生的教师要做到由浅入深,提高学生对临床护理教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系统教案要从学生知识需求的角度出发,设置基础教学篇、专科教学篇、急危重症疑难问题教学篇。教学工作由资历很高、经验丰富的临床护理人员担任教学,不同的教学篇都由不同的临床护理人员担任。针对于教学工作,临床护理部门还要组织专业人士根据教学实际效果以及学生的知识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修改、补充所存在的不足,经过各项审核工作之后确定教学方案。临床护理部门定期地对承担教学工作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考核合格之后才可以上岗。承担教学工作的临床护理人员不仅要对学生展开教学,还要对学生进行辅导,做好考试和考核工作[2]。助理工作中都存在着操作难点,为了让学生对知识产生直观的印象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承担教学工作的临床护理人员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还要进行示范,以使学生对相关的临床护理知识准确把握,操作正确。

(二)对承担教学工作的临床护理人员要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择优录用

为了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承担教学工作的临床护理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之后接受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择优录取,以保证优秀的临床护理人员承担教学任务,而且还能够在学生中树立典范。在对学生展开教学中,对学生以考试的方式作为学习质量的衡量标准之前,需要临床护理部门对学生进行考核,做到考试与考核相结合。在教学中,还需要教学秘书辅助教学工作,使得教学与管理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认真履行责任,学生的学习质量还会提高。

(三)护理专业的学生每个星期都要写实习周记

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期间,要求每个星期都要写实习周记,将详细的实习内容分和实习过程都如实记录下来。到周末,学生将实习周记交给承担教学工作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批改,并详细写出评语。实习周记是承担教学工作的临床护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特殊交流方式,通过查看实习周记,承担教学工作的临床护理人员就可以对学生的实习态度是否端正以及在实习中的收获都有所了解,以此为依据对自己的教学指导不断地完善,以符合学生的知识需求。临床护理部门每个月都要查看学生的实习周记至少一次,以对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从事好有助于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以这种方式与学生之间互动,可以对教学模式不断地完善,对于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及时地采取措施解决。事实上,承担教学工作的临床护理人员所承担的就是导师的角色。学生在学校接受在校教师的理论教学指导,进入到实习岗位之后看,承担教学工作的临床护理人员就要作为实习导师,从护理工作实践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指导,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3]。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会针对病历进行研究,甚至会参与到一些护理人员的科研项目中,结合临床护理展开研究,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以学术讲座的形式展开临床护理教学

临床护理教学要形式多样,包括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都要力求丰富,采能够对护理R笛生产生吸引力。学校可以聘请专业领域的知名人士到学校进行学术报告,也可以让接受过专业进修学习的教师开设学术讲座,让学生领略护理专业领域的前沿,特别是一些新的理论知识和新的专业技术,都可以通过学术讲座的形式传递给学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教学中采用系统教案法,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式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临床护理理论知识,还能够灵活地用于实践操作中,做到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临床护理教学更为注重培养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采用系统教案是至关重要的,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闫海珍,蔡立娟.全面质量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0):5992―5992.

第2篇: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方案范文

独立学院承担着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任务,而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因素。教师个人教学质量的优劣由教学业绩来评定,评定的结果作为评优、岗位聘任、职称评定、津贴和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能正确发挥激励和约束的作用,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文拟对现有的考核体系进行深入的思考,构建一个符合艺术类专业特点又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业绩考核评价体系。

1 问题综述

目前,教学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包含三方面:教学工作量(50%)、教学效果(35%)及教学研究及改革(15%)。通过对整个教学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的研究发现以下问题:

总体来说,这三方面的评价指标过于简单,涵盖的内容太少,无法从内容上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计算办法:Y =Q1×50+ Q2×35+ Q3×15

其中Y表示教学业绩总分。根据总分排名确定教师的等级:A(优秀)、B(良好)、C(合格)、D(基本合格)、E(不合格)五个等级。Q1是教师教学工作量系数。Q2是教师教学质量系数,Q3是教师教学研究与改革系数。

1.1 三个方面的内容过于单一

(1)教学工作量(50%)仅仅包括专业课程、优秀生指导、毕业设计指导、评阅及答辩、研究生课程以及母体学校的课程,即课酬计算的那部分工作量,未对教师其他的付出进行核算。

(2)教学效果(35%)的分数仅仅来源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分。仅以评教分来核定教师的教学质量绝对是不合适也不公平的。

(3)教学研究及改革(15%)包含了国家“质量工程”项目、省“行动计划”项目和各类各级教学改革研究、及各类教学成果,此处的项目的认定及量化标准还不够合理。

1.2 三个方面的百分比比例分配不够合理。

1.3 三个方面的评分原则不合理

排名20%以前者,Q1=1.0, 排名20%-50%之间者Q1=0.9, 排名50%-90%之间者Q1=0.8, 排名90%以后者Q1=0.7。虽然实际内容相差无几,但处于21%、51%及91%的教师所得分值比处于19%、49%及89%的教师所获得的分值明显偏低,不符合公平原则。

2 改革方案

为解决以上矛盾,根据学院教务部出台的新的考核办法并结合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制定了专属于独立学院艺术类专业的教师教学业绩考核体系,在新的评价体系中,我们做了如下调整:

教师教学工作业绩主要计算公式为:Y=A+B+C。

其中Y表示教师教学工作业绩总分。A是教师教学工作量系数。B是教学效果系数。C是教师教学研究与改革系数。

2.1 A教学工作量

(1)总百分比比例从50%降至40%。

(2)教学工作量不仅仅包含本年度的所有课程标准学时,还增加了以下工作量:优秀生指导、青年教师导师指导、监考、学科竞赛指导、创新班指导、系主任专业负责人补差。虽然这些新增加的工作量相较教师全年的课程标准学时而言完全是微不足道的,但这是对教师除上课以外的其他教学工作的肯定,能激发教师对上课以外其他教学工作的热情。

(3)评分原则改为按工作总量排序,按得分排序后,满分40分,0.4分等差给分,即第一名40分(100%),第二名39.6分(99%),第三名39.2(98%),依次类推。

2.2 B教学效果

(1)总百分比比例从35%升至40%。

(2)教学效果过去只计算评教分数,现修改为包含三方面内容:

①b1教学评价分(20%)。按两个学期的平均分计算,若只有一个学期的评教分数的,以该学期的评教分数计算。评分原则:按得分排序后,满分20分,0.2分等差给分,即第一名20分(100%),第二名19.8(99%),第三名19.6(98%),依次类推。

②指导学生获奖及教师获奖情况(10%)。在这方面表现特别优秀的教师能直接评定为优秀A。根据学院相关规定确定分值,其他未涉及到的内容由系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工作组认定。

③教育教学情况(10%)。系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工作组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评分(考核小组成员包括系主任,成员包括办公室主任、系工会组长、教学秘书及各专业负责人,取其平均分),评分原则:满分10分,年度考核合格的教师最低分为6分。

2.3 C教学研究与改革(20%)

(1)总百分比比例从15%升至20%。

(2)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基本内容根据学院相关规定确定分值.若有教师参加的比赛或项目未提及的,由系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工作组认定其分值。现分为三部分:国家“质量工程”项目、省“行动计划”项目和各类各级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教材、著作、专利等;教学改革与研究奖励。

(3)评分原则:按得分排序后,满分20分,0.2分等差给分,即第一名20分(100%),第二名19.8(99%),第三名19.6(98%),依次类推,无该方面内容的以基本分12分计。

3 改革效果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起新的独立学院艺术类教师的教学业绩评价体系,使其更科学合理地体现每位教师的年度表现。这一新的评价体系在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艺术与设计系2013年度的教学业绩评价体系中已使用,成果显著。

2013年度艺术与设计系参加考核的教师总人数为33人,获得A的教师有10人。系考核小组一致认为,这10名教师获得优秀A的等级是实至名归的,与他们这一年来在教学方面的表现和付出是完全一致的!这也直接反映了此次的考核方式是成功的。

另外,将教师等级结果与过去的评价体系计算的教师等级结果对比后可以看到,几乎每位教师的总排名都有变化,而等级有所变化的教师有11位(占1/3),等级上升的有8位,等级下降的有3位。等级上升的教师中有三位,是由于指导学生学科竞赛一等奖而直接认定为A的。等级下降的教师中有两位从A降到B,而实际教学工作中,这两位教师确实并未达到优秀的等级,与其他得A的教师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3篇: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方案范文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监控;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4.044

我国经济的持续迅速增长,社会对会计人才一直保持着旺盛需求,各院校会计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合班上课、大班实习的教学现象普遍存在,这也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并且,会计专业本身就具有专业知识涉及面广,能力培养途径复杂,实践与理论教学并重等特征,因此,保障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建立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尤为迫切。

1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的内容

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提出要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并成立评估中心监控高等教育质量。①然而,各院校、各专业的教学有其自身特点,无法做到统一,且教学中的每一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应专门针对会计专业,探究其教学质量的保障和监控体系。根据控制论相关理论,以及教学实践经验,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可以分为保障体系与监控体系两大部分,②其中保障体系又由制度保障、资源保障两大要素构成,而监控体系则由质量标准、考核制度、监控系统、反馈渠道四个要素组成。在教学保障工作上,院校制定出台的《教学管理规程》、《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办法》等规章制度,规范了教学管理工作以及教师教学行为,从制度上保障着教学质量。而在教学资源方面,学院始终坚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同时,学院投巨资配置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建设会计专业实验中心、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引进各种电子数据资源,极大改善了教学条件。在教学监控工作上,会计专业制定了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时学分计划、实践环节安排等内容,且各课程也都相应制定有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的教学要求,重难点,学时分配等,这些都为会计专业教学工作提供这质量标准。课程结束后,从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考核,除了笔试,鼓励采取课程设计、课程论文、课程实习等多种形式对学习情况进行全方面的考核,而对教师则采取教学进度检查、教案检查、教学成果评比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在监控系统建设上,在开课前强化对任课教师的选聘,选择具有相应教学能力与道德的教师担任任课教师,对新开课教师可进行课前试讲,同时在开课前会检查教材选用是否科学、教学日历与教学大纲是否相符、教案编写是否合理,只有同时满足这些要求才允许开课。在课中,则通过院系两级督导听课与检查、学生信息反馈等形式及时掌握教学动态,规范教师教学行为。而在课程结束后,则通过学生评教、考核结果检查等形式来对教学成果进行监控。在信息反馈渠道上,建立了学生对教师、学生对院系领导、院系领导对教师等多条渠道,在形式上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师生座谈等,以便及时进行信息的沟通,改进教学状况。

2会计专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1)教学资源与人才培养仍不相匹配。各院校在多年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而这里谈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指教学与实验设施、实习基地等。虽然我院会计专业已经建立了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但实习软件未能及时更新,实验案例仿真度有待提高,且还未能结合税务、审计等开展综合性实验。在实习基地方面,仍不能满足所有学生进企业实习需求,还需加大与企业合作,建设更多优质实习基地。(2)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教学水平有待提高。部分专业教师常年从事教学工作,而与企业实务相脱轨,导致教学工作与企业实务存在差异,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学生将来的就业。还有部分老师在教学中未能充分进行教学设计,导致教学方法运用不恰当,教学手段不合理,从而也导致教学质量不高。(3)培养方案、课程大纲制定不科学。部分院校会计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未能瞄准其市场定位,导致其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不相符,不能体现出该专业教学工作的特色。还有部分院校在制定培养方案与课程大纲时,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能力培养,也导致培养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足,教学质量不高。(4)注重教学的事中监控,而忽视事前、事后控制。虽然很多院校在教学管理中也是建立了教学督导制度,但这种监控未能起到实际效果。究其原因就是在于,这些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只注重了事中的听课与检查,而忽视了开课前的试讲、教学资料检查,以及结课后对教学工作的考核,缺乏一个动态的监控机制。(5)考核形式单一,无法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考核仍然以试卷笔试为主,形式单一,不能适应现代学分制的教学计划要求,特别是对实践教学,很难通过试卷的形式反映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很容易导致在教学中对实践教学的不重视,使得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因此,亟待引入课程设计、课程答辩等多种教学考核方式,以便确切反映教学情况,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3建立会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的措施

(1)加大投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必不可缺。在信息时代,互联网作为教育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因此,会计专业应该抓住时机制作更多电子教学资源,便于学生进行网上学习。会计专业是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各院校应加大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开发更多的仿真性强的实验项目,更主动地联系企业,为学生进企业实习提供更多机会,以此锻炼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鼓励教师顶岗实习,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2015年教育部、发改委等三部门联合《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指出要引导部分地方院校向应用型转型,以培养适应产业和地方发展的人才。③在这种转型的大背景下,培养方案、教学模式等都亟待变革,而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更应主动适应这种变革,更着力于学生技能的培养。那么这就要求教师们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积极进企业顶岗实习,在实务操作中总结教学经验,逐步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此外,教师在教学中更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多引入企业案例与实务,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便于理解。(3)结合市场需求,科学制定培养方案、课程大纲。高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还是要面向市场,是否适合市场需求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各院校会计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时,一定要找准市场定位,培养目标要与市场岗位需求相一致。必要时,可以邀请企业高管、职业经理人等参与研究制定,首先可以分析培养的人才可以符合哪些岗位需要,然后分析各岗位分别需要哪些专业技能,最后再研究这些技能可以在哪些课程或教学环节中进行培养,这样制定的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才是科学的、符合市场需求的。(4)建立完整的、动态的监控机制。教学活动的监控机制应该是包括从授课前、授课中、课程结束后都进行的,动态的监控。授课前要对任课教师进行资格审查,必要时可以采取试讲方式,同时还要对教学日历是否符合课程大纲、教学方案设置是否合理等进行审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配备了高素质的任课教师以及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授课中,可以通过院系多级督导机制,采取随堂听课,教案检查等方式来掌握教师的授课水平。课程结束后,则可以通过课程成绩分析、教师教学情况评价等方式来监考教学的成效。而动态的监控是指,监控的结果不是孤立,而是需要将监控结果与任课教师沟通,任课教师改进教学,在教学中再监控,这样一个循环的动态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5)改革考核方式,促进教与学的积极性。除了传统的笔试,在课程考核时有必要引入课程论文、课程设计等多种考核方式,特别是对于实习等环节,可以通过实结、实习成果检查多种方式来进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教师与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同时,对部分课程采取课程论文、课程设计等形式进行考核,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④综上所述,只有采取多种措施,才能建立起有效的会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提高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注释

①王战军,乔刚,李芬.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新类型:监测评估[J].高等教育研究,2015(4):43-46.

②雍成纲,耿辉,杨自文.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9):13-15.

③刘平.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评价问题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116-118.

第4篇: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方案范文

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模式应该将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既具有可衡量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综合评分法(syntheticscoredmethod)作为医学综合评价方法的一种,能够综合分析比较数据的优劣,是一种较为适合绩效考核的科学评分法。其原理为根据评价目的及对象的特征选定必要的指标,并针对指标订出等级和赋值。以恰当的方式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数,并通过选定累计总分的方案以及综合评价等级的总分值范围,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最后决定数据的取舍[2]。应用到教师绩效考核中时,根据日常教学工作数量、完成质量、教学贡献三个方面设计测量维度。教学工作量维度是以一个班级的中文理论授课课时作为衡量日常教学工作量的一个基本标准系数,教学工作质量维度按照360度评分法采用百分制测量。教学贡献维度按照业绩程度赋值,同时对每个维度中的相关指标设计相应权重,将工作量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建立系统的绩效计算公式,计算各教学人员的一年工作绩效[3]。绩效考核总公式如下所示:工作绩效得分(P)=教学工作量(按标准化课时统计)(M)×工作质量系数(Q)+教学贡献(C)

2各维度指标的构建

2.1教学工作量

教学工作量是指一段时间内教师参加各项教学活动所实际达成的工作指标数。其中标准课时数是指一个学时的中文理论课程按1个标准课时计算,其余教学工作量均按此进行标准化处理。

2.2教学工作质量

教学工作质量指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的产出,具体包括对学生的产出,是否能使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感到所学内容生动有趣;对自身的产出,通过参加教学活动,能否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达到不断改进教学水平的目的。

2.3教学贡献

教学贡献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建设、教学课题、教学论文及教学获奖等方面所产生的杰出成果,并由此对学院的学科发展所带来的不同程度效益。教学贡献总分C用公式表示为:C=C1+C2+C3

3绩效考核体系的应用

3.1评价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挂钩

设定最低绩效值,未达标的教师将由医院教学管理部门进行约谈、周会通报批评、取消授课资格等相应处理。对每科室教学排名靠前的教师,在年终时进行教学表彰,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教学风气。

3.2评价结果与教师岗位聘任及职称晋升挂钩

绩效考核连续三年有优异表现的,可以优先考虑晋升其教学职称。如果连续两年教学分数没有达到最低标准值的,将暂停当年教学系列职称晋升评比资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和“教学一票否决”制。凡年内拒绝接受教学任务、发生教学差错事故、出现严重师德教风问题或在教学质量检查考核中不及格者,在岗位聘任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3.3评价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将考评结果纳入年度医院核心人力资源考核体系,所占权重为总体考核分数的10%。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进行挂钩,每年的绩效考核结果将计入教师档案。同时教学管理部门将定期向人事部门进行通报,考核结论作为教师每年岗位津贴、业绩津贴和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

4绩效考核时需注意的问题

4.1考评分值和系数的设置

本考评体系仅限于借鉴已有的考评系统及相关文献资料,其系数和权重的设计不可能完全适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因此,需要通过德尔菲法或头脑风暴法来尽可能多的收集专家意见,将赋值精确化,权重科学化,项目全面化。另外,将计算考核系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权重值,达到不断改进和完善考核体系的目的。

4.2日常工作量与教学研究、获奖的权重分配

由计算公式可知,本考核体系只设计了具体工作情况的权重,但是并没有针对日常工作总量与科研获奖情况再设计总比例系数。如下所示,用下划线标出:工作绩效得分(P)=教学工作量(按标准化课时统计)(M)×工作质量系数(Q)×R1+教学贡献(C)×R2其中R1+R2=100%。由公式可知,R值决定绩效考核的侧重点是教学占主导还是科研占主导,将决定整个体系的分数走向,应根据学院每阶段不同的发展规划来制定。目前,如果学院将重点放在教学改革和研究上,建议适当增大R2的比值;若是日常教学质量出现了明显下滑,则应该适当增大R1的比值,同时缩小R2的权重。

4.3允许合理差异值的存在

第5篇: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方案范文

一、完善两种体系

1.完善全员参与教学管理的人本体系。 抓好教学工作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单独业务部门的事情。需要全校领导师生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我们以民主的思想完善了全员参与的管理体系。即:校长统筹全局一副校长重点决策一教务主任组织落实一学年组长宣传推动一任课教师重点实施一班级学生监督反馈。这样进行直线型管理,层层落实定岗、定责、定法,回线型反馈用以调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大增加管理的效能。

2.完善教学管理的制度体系。

教学管理以人为本,但要以制度来规范,依法治教。各种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本着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全面落实教学工作目标,以制度规范教学。各项制度包括方案有:

①完善实施学校教学常规(包括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评)五项制度,使教师日常工作有章可循。

②完善实施了学校课堂常规管理制度、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提出严格的规范如仪表定时、教学态度等,以确保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促进良好教风的形成。

③完善实施了教师业务考核评价方案,从9大项63小项全方位考评教师的教学业绩,量化打分,月统计,期末汇总学年终总结,并以此作为评优、评先、晋职的依据。 ④在落实培养学生八个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我校完善实施了培养教师十一种教学习惯方案,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形成良好的学风,效果很好。 ⑤完善实施校本教研制度,教师培训制度,教学活动制度,教师教学奖惩制度,专用教室使用制度。

这几项制度紧紧围绕教学工作的落实,根据每学期不同的教学工作重点及时调整,使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考,抓出成效。

以上两个体系充分地解决了“抓什么”“由谁来抓”的问题。

二、建立三个系统

以魏书生科学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结合教学管理的流程,我校建立了教学管理计划系统、教学管理监督检查系统、教学管理反馈评价系统。

1.教学管理计划系统

①学校根据教育局进修学校等上级教育部门的前初工作会议精神,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目标。

②业务校长领导教导处具体制定学期学校总体教学目的教学工作计划,详细到每月的日程安排,计划下发各部门各学年组。

③学年组长带领年组成员在充分研究领会教务部门定期的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学年组长制定本组的教研计划,组内成员制定出个人的教学工作计划。

这样就使各部门,每位任课教师都清楚本学期的具体教学工作任务,有目标,有打算,有条不紊。

2.教学管理监督检查系统

①校长对副校长在教学工作的具体决策和安排进行审核、修改、督察。

②业务副校长对教导主任在执行教学工作计划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予以督查和指导,同时坚持日常的教学巡检,掌握教学情况。 ③教导主任对学年组长和任课教师就落实教学计划情况进行安排、检查、量化考核。同时坚持每天的查课,了解一线师生教学情况。 ④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任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监督、指导,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与班主任沟通。

⑤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监督,学校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

建立这样层层负责、网状监督的检查系统使教学工作在组织上有保证,落实上见力度。

3.教学管理的反馈评价系统

这一系统主要是指与监督检查系统相对应而形成的自下而上的反馈评价流程。通过层层反馈的信息整理,既能掌握教务处的实际工作情况,又能了解教师的教学量化成绩,同时也了解每个班级的学习状况及每个学生的学习表现。最终业务校长把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总结上报学校。期间,我们根据不同层面的反馈,由接收反馈信息者给予评价指导,发扬优点,整改存在的问题,同时涉及到教学方面的奖励资金要及时合理投入。从而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确方向性和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建立这三个系统解决的是教学管理中“怎样抓”的问题。

三、强化一种意识

第6篇: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方案范文

教学与团学工作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载体机制

教学工作和团学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力量,担负着在各自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方面的教育。长期以来,教学工作与团学工作相互独立,缺乏整合,“两张皮”现象突出,既不利于高校资源的整合,更不利于人才培养。因此,积极探索高校教学与团学工作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深入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统筹教学、团学工作两大系统的育人功能,全面促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度重视高校教学与团学工作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是整合高校人才培养资源的有效手段

高校教学工作和团学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两大系统资源。长期以来,高校教学工作由教务处总体负责,各教学院校负责组织实施,团学工作则由学生处、团委牵头,各学院的学工力量具体组织实施。在更高层面上,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都有各自的分管领导。这种组织体系看似分工明确,其实是多龙治水,容易出现相互排斥和教育真空现象,在学生缺课、课堂纪律等基本问题上经常出现职责不明,管理难的问题。两大系统各自为战,既不利于教学系统借助团学力量掌握学生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团学工作借助教学力量发现和掌握学生在课堂上的思想状况,及时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把教学和团学工作共同纳入到人才培养的范畴,走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有利于整合两种资源,合力发挥人才培养的育人功效。

(二)是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教学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其最终落脚点和归宿。作为承担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历史重任的高校,面对社会不断变化了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高校教学改革必须面对的课题。教学与团学工作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反过来也会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从这一点来说,积极探索教学与团学工作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进一步优化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提高团学力量参与高校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教学改革的有效载体,拓展教学改革空间,在实践中总结和运用适合各专业实际的教学与团学工作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运行机制,从而推动高校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三)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举措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侧重于课堂的理论教学,课堂的理论教学虽然对学生知识传授和认知素养培养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但相应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却有效性不高。而作为人才培养重要环节的团学工作恰恰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阵地。但目前国内各高校的团学工作更是多被排斥于人才培养环节之外,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规范化运行机制,对团学活动的系统化管理机制和辅导体系等。团学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导致教学与团学“两张皮”现象的产生,造成培养出的人才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才就业的需要。因此,积极探索教学与团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统筹教学和团学两个人才培养主渠道,优化教学—团学工作职能,促进专业教学与团学工作有机融合,建立起全员参与、科学有效地人才培养机制,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充分认识高校教学与团学工作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与团学工作一体化的目标整合问题

目标整合问题,是教学与团学工作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遇到并且必须面临的问题,其核心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同质性。人才培养目标也可称为教育目标或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确定的通过培养要达到的具体培养要求。”[1]一般包括人才培养方向、培养规格等内容。它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决定因素,是对人才培养质的规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整合过程其实也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整合问题。教学与团学工作由于长期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具有各自的规定性,致使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都具有较大的差异,因而如何科学修订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能够体现培养目标的课程、明确培养主体及其责任,是其首先面临的问题。

(二)教学与团学工作一体化的载体对接问题

载体对接是教学与团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人才培养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由培养方案到培养过程的转变必然要有一定的载体支撑,因而这既是培养主体运用培养方案作用于培养对象的平台和中介,也是检验培养方案实施状况的试验场,是联系教育主客体必不可少的保障。长期以来,教学工作主要以专业教学为载体,而团学工作则主要以课外实践活动为载体,两者各自为阵,虽然对学生进行了全天候的培养教育,但由于缺乏有效渗透,重智轻德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专业教育脱节,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因而如何在教学载体中渗入团学力量和在团学载体中融入教学力量,把培养载体统一到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进而实现载体的无缝对接,是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与团学工作一体化的运行保障问题

运行保障问题是教学与团学工作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作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亮点和突破,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然会触动多方利益,打乱原有的体制布局和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增加双方的工作量。而这一改革的实现又需要教学、行政、团学等各方面力量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指令参与,因而如何制定有效的运行机制来统一认识、合理制定实施方案、科学构建评价体系、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广泛利用培养资源,推动双边真正融入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切实发挥教学与团学工作一体化人才培养效果,是运行过程中要面临的问题。一旦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作为支撑,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规范性运作必然难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不仅难以提升,而且还有可能下降。

三、积极探索高校教学与团学工作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做法

(一)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教学与团学工作目标一体化

一是要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设计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关系到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人才培养目标要结合专业实际,按照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突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工作的能力、复合型人才应突出基础宽厚,学科交叉,知识综合、研究型人才应突出基础精深,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的要求,分层次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和规格,突出教学与团学双线培养目标指向的一致性。

二是要科学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结合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科学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成果。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既要考虑社会市场需求与学生就业去向,又要符合学科专业要求,将团学工作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将与专业基本素质技能相关的团学活动列为该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增加实践教学时数,强化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将育人目标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设计,使专业教学既体现专业性又体现育人功能。为此,要重视第二课堂(课外学习)和第三课堂(社会学习)活动在巩固学生知识、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将第二、第三课堂活动纳入培养方案,充分发挥课外教学、校外教学的延伸功能,使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有机结合、相互协调。各专业要精心设计“见习”与“实习”、“课程论文(设计)”与“毕业论文(设计)”、“科研活动”与“社团活动”、“实验”与“实训”等环节,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列入团学活动内容,增强团学活动的学术性和专业性,系统开设符合专业自身特点、参与面广、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丰富多彩且具有特色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并明确实践活动的考核方式和要求学生达到的学分,真正体现课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

(二)明确对接载体,推动教学与团学工作培养过程一体化

一是以专业教学为载体,推动教学工作与团学工作深度融合。一方面,专业教师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统揽,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任务的要求,充分领会教学活动的育人功能,以教学研究改革为契机,在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等教学基本文件中设计更新教学活动,体现育人目的。在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专业教师要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将专业教育与成才教育有机结合,共担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岗位职责。要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将辩论、演讲、模拟等活动引入课堂教学,将原有的单纯由团学系统举办的辩论赛、演讲赛等活动与专业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运用团学活动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在团学工作中要体现专业教学的精神实质,策划、开展相应的团学活动,让学生在团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专业教育,锻炼、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以学风建设为载体,推动团学工作与学风建设的一体化。要把学风建设作为团学工作的重要评价指标,以学风建设推动学生的“学”,通过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同时,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评价指标,以教师的“教”带动学生的“学”,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实现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三是以专业实践为载体,将专业实践与团学工作相结合。一方面,要将专业教学实践贯穿于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始终,在校园文化活动和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中,专业教师要积极参与指导和协调,亲自带领学生下乡实践考察,系统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融入专业技能、体现专业特色。另一方面,团学工作者要自觉将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作为专业教学实践的典型案例和有效载体,学习研究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规律,配合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设计专业技能性强的活动方案,在社会实践中融入专业实习、见习。

(三)健全运行保障机制,推动教学与团学工作一体化长效发展

一是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教学与团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重心在二级学院,关键在于教学系统与团学系统的协调配合。因此,在组织机构上要建立从学校到学院的、教学人员与团学人员共同参与的纵横相结合的组织机构,明确实施主体和主要责任人,落实好组织实施、沟通协调、管理、考核和监督工作等。

二是要建立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第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学校层面,分管教学工作的教务处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学工部、团委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各二级学院行政和党总支应定期召开联席会,相互通报教学、团学工作,共商推进教学团学一体化事宜。第二,建立人才培养工作的共商制度。教务处和学生处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全面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各二级学院要建立党政联席研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制,由教学、团学两大系统工作人员充分酝酿协商,立足学科专业实际,完善并优化教学与团学工作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动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

三是要建立信息沟通机制,推进教学与团学信息一体化。要建立团学工作系统信息平台,以扁平化的学生工作组织和最优化的学生工作流程为基础,以交互化的学生工作信息网络为支撑,最终形成高效能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和实现对学生教育管理的个性化引导,实现团学工作的信息化。团学工作部门要加强与教务处的协作,将团学工作信息系统与教学工作信息系统对接,规范学生工作操作流程,实现团学工作与教学工作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四是要建立健全考评机制。一方面要完善对教学、团学系统的考评机制,将原有的单纯团学工作考核内容,纳入到对教学院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考核中,并赋予一定的权重,并把教学与团学工作一体化的参与情况作为专业教师参加教学类评价的考核标准。同时,参照教学评价体系,改善团学工作评价机制,将教学与团学一体化工程作为团学部门的重要考评内容。另一方面,要改进教学评价体系,积极开展学生成绩考核方式改革,拓宽评价思路,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强化学习过程考核,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化。

第7篇: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方案范文

 

我校上学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委的领导下,在学区及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质量为重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成绩显著:中小学素质教育目标质量考核中学70.26、小学55.47(六年级抽测4.64),合成60.73分(占督导评估345分中的80分),24所中处于第14位。总体成绩获素质教育目标质量考核二等奖,单科优秀中小学各1人,管理先进2人。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新课程标准,全面贯彻落实县教委开学工作会精神及教育科室要求,结合《紫荆学校2011-2012学年度工作计划》,联系山区教育特点,现将本学年度教务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教育为根本,以全面发展为准绳,以促进山区教育均衡发展为核心,团结一心,共同奋进,努力打造农村特色学校建设和全力落实新课堂教育改革。

(二)教学工作

1.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学科,开足课时,对于编制不足,专业教师紧缺学校(含中心校)要通过走教式、兼课并课的办法,保证开齐学科,对于严重缺编的学科由中心校年轻教师承担走教授课任务。设立专职英语、信息技术、音乐、等教师,加大艺术教育的力度。

2、以走教为主要形式,严格落实对村小教学管理力度,强化过程管理。

中心校40岁以下的教师均要参加村小的走教工作。完成走教工作不出任何安全事故则该项工作考核为合格,记入教师的年度考核的质量考核部分(中心校占70%,走教占30%)。

(1)行政借助走教机会,坚持做好周检与月检相结合的常规检查制度。

(2)中心校每月对村小工作至少要全面检查一次(随机抽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师和村小负责教师的期末考核之中。中学和中心校由负责教师每周一进行检查登记。

(3)落实行政领导包校管理。**启明负责高峰村小和六九年级、周鱼负责八年级、胡绍东负责七年级、冯敏负责工农村小和四五年级、罗德智负责保觉村小和一二三年级、田维芳负责幼儿园。所包学校的整体教学成绩作为考核包校领导的依据之一。

(4)全面落实“走教”工作,中心校康纪琴、刘春梅、金梅、樊婷、李航、欧远刚、王梅、傅宇、姚琼、郑敬、杨梅、陈德容、罗德志、冯敏为走教教师,村小与中心校课程相结合。村小逐步实行复式教学(含学前班与一年级、二年级与三年级或一二年级、学前班与三年级合并),走教教师按课程表安排轮流走教到校进行教学,

3、认真制定《紫荆学校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方案》,完善《学校常规教学工作检查评价细则》。抓好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核等工作。学校每期第一个周末为集体备课时间,由教务处组织,任何教师不得请假(公假除外);每月对全校教师的教案、作业(作文)及听课记录等业务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学期收集评比一次,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对教师的考核之中。业务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含教研员要结合听课、评课情况,每学期向教师作两次教学工作分析汇报会;对教师常态课: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30节,其**部听评课不少于20节,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校长、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参加集体备课、听课、教研活动、检查作业、教案等工作记录要单独记录。7月1日前听课记录和分析汇报材料上交到校长办公室。

4.严格执行教学质量监测标准,继续加大质量监测力度,每月每科至少一次监测且保证每单元有监测,并于两天内完成监测的后续工作如批阅、评讲、纠错等。学期、学年及上级组织的监测结果将纳入教师岗位责任考核,与教师绩效考核等挂钩。同时要全力做好迎接县督导每学年的中小学毕业年级的质量检测工作。

5.强化中小学英语、艺术学科的教学管理,开展好英语、音乐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6.以结合县教科所“海量高效阅读”的全面实施,丰富读书资源,建立激励政策,开展好“读书成果展示”活动,鼓励和调动师生读书的积极性。广大教师要提高对读书活动的认识。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休会。将要开展“读书谈体会”汇报会、读书笔记展等活动。学校课题研究小组要制定方案,做好总结,特别是关工委等组织的读书征文活动。

7.努力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对学生要看基础、观发展、找特长。能因材施教,分层培养。让好的更优秀、困难一点的有发展。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教师要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包保教师要理清学生的学困点,科学设计辅导计划与辅导内容。班主任老师为包保学困生的第一责任人,确保整体提高。学校教务处对学困生的包保工作落实到人,并形成常态管理,学期末收集档案资料存档。

8.加强教师自制教具、课件、撰写教学论文等工作,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评比活动。对上级组织的竞赛活动每位学科教师均要参加,作为月绩效考核的一项工作依据,当月结束,当月兑现。

(五)围绕“2+X”,打造特色校园,树立学校品牌。

根据綦继教[2010]11号关于转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中小学、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公共课培训及考试工作的通知》和《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的通知精神,在国学经典方面,将学校融入到**的国学浪潮中。教导处拟定详细的学国学经典的方案,从师生阅读的时间、阅读的内容、阅读的方式、阅读成果等方面进行细化。

书法特色方面,根据学校书法教师实际,找准强势项目—书画结合,以软笔为主,辅以绘画,书画结合,提升学校师生的书写品位,培养师生的文化修养。

在十字绣方面,以校本教材为载体,紧紧抓住山区家长及教师资源丰富的优势,走出紫荆学校的特色之路。

第8篇: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方案范文

遵循学校教学工作思路和教科研工作思路,依托全学年教师,以课程改革为中心,课堂教学为重点,切实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师生共同提高。

二、工作任务:

1、以新课程实施下的校本研训为载体,以课题课堂相结合研究为突破口,落实全面、全程质量管理措施,改变原有的质量问题,确保学校的数学教学质量。

2、加强校本教研,以关注我校本学科教学实际的“主题性教研”为主要方式,抓好备课组建设,提高数学教师群体素质。

3、加强对优生的辅导工作,形成长效培训机制,争取在各项数学竞赛中出成绩

三、工作措施:

1、切实加强备课组工作。

进一步明确备课组长的责任,定期进行有效的备课组活动。要求同一备课组做到资源共享。按学校教学工作学科质量是以备课组进行整体考核。即抽测学生所组成的班级成绩纳入备课组考核中,作为考核备课组的重要依据。教研组长能发现备课组内的有效举措或问题,及时向教导处反馈。本学期拟组织一次学科竞赛活动,以促进落实双基,提高教学质量。数学----综合应用。组内加强各项常规工作检查,对课堂作业本的批改情况作为月检查的内容之一,每次查后以书面形式反馈。重视教案二次修改和教学回顾的撰写,鼓励教师及时撰写教学反思。关注教师个性化的作业布置方式,并将点上的成功经验及时推广到面上。提示:教导处将对平时的常规检查与教师的月考核挂钩,及时进行教学评价。

备课组本学期进行5次集体活动(期初年级组质量分析、期初分单元备课和组内工作安排、期中质量分析、课堂教学研讨课、组内的自主考试测查),组长每学期听组内教师常规课一节,同时检查组内教师任课班级学生作业两次。

2、立足课堂,深化教学改革。

以区教坛新秀推荐和评选工作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工作结合推荐区教坛新秀活动,动员组内符合条件的教师积极参评校教坛新秀,同时教研组和备课组做好互助的工作。高段数学教研由数学教师自主申报,并由备课组进行相关工作落实。教研活动以听课+交流+反思的过程进行,通过上公开课——组织听课——讨论评议,课后写好课后反思或课例分析(选择其中一次写),以此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优秀的数学教师群体。

3、强化成果意识,抓好学科培尖。

本学期将进一步加强数学提高班活动,改进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以教师推荐和学生自愿参加为前提,开展数学提高班,侧重于培养已具备一定特长水准和发展潜力的学生,力争多出辅导成果。辅导教师由备课组根据实际自己确定。规定:活动辅导时要做到“四落实”,即时间落实(确保专用活动时间)、地点落实(不无故变动,便于辅导与检查)、组员落实(相对稳定)、内容落实(每次均有具体的辅导方案)。

4、着重抓实毕业班工作。

毕业班在上学期出现质量问题,所以本学期按学校教学工作要求毕业班教学质量实行每月监控,月考实行单人单座。由教导处组织教师出好测查卷,做好试卷保密工作,交换监考、集体阅卷,教导处组织备课组做好每月一次质量分析,确实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科学分析,及时查漏补缺。

第9篇: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方案范文

关键词:技工院校 教学质量 评价考核

课 题:本文系2014年度山东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科研课题“技工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方法研究”(RSJY2014-Y015)研究成果。

构建科学规范、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使教学活动得到有效的监督、评价、控制,调动技工院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育人水平。本文以山东医药技师学院近年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的实践为例,探索适合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的方法,对提升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的基本原则

1.重点性与导向性评价相结合原则

按照学院“十三五”时期“强化专业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及“完善激励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教学工作总体思路,考核体系需能正确地体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及其发展的方向。考评结果会对师生产生重大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推动学院教学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2.过程与效果评价相结合原则

过程评价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注重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发展的过程进行评价,关注教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效果评价是针对被评价者的教学结果并对其价值做出判断,明确教学质量的状态及效果层次。将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有机整体,既能考查其对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渐进性,又能考查职业能力的持续性发展。

3.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过程中,不但对教学质量评价对象的状况和性质进行判断,而且进行数量的分析和比较,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可以增强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切实提高评价质量。

二、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方法的实践

1.建立组织督导机构

健全的组织督导机构,可以为教学策划、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笔者学院教学质量组织督导机构分为院、系(部、中心)两级组织,院级组织督导机构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领导,设立在学院教务处,负责制定全校课堂教学相关制度、教学改革的实施以及对各系(部、中心)级组织督导机构的监管、督导等作用,并对系(部、中心)教学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学检查。系(部、中心)级组织督导机构设立在各系(部、中心),由系(部、中心)主任担任组长,具体对本系(部、中心)课堂教学执行情况进行督促、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实施的评价组织、实施部门。

2.建立、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规章制度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制度,以硬性手段对各项教学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真正做到教学质量评价的制度化、科学化、标准化。在经过充分调研之后,笔者学院进一步完善了各种教学管理制度,颁布实施了《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章程》《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教学部门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及《教师课时统计及超课时补贴计算办法》。

3.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的组织实施

一是评价和考核的内容。学院教学督导处负责对各系(部、中心)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每月考核一次,考核体系分为两个层级:一级指标为教学工作的三个主要考核方面,即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教研与科研;二级指标为四个考核项目,即教学规章制度、教学常规执行情况、教学质量监控、教学研究,下设21个主要评价点,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编制与修订、教师授课计划及教学日志、系、部、中心教学质量监控方案及实施细则、教学文件上交、教案、课堂教学、实训计划及开出率、课程考试、听课、评课、教学竞赛、课题立项、科技成果奖、教师教育教学获奖、学生参赛获奖等,其中最后5个评价点为加分项,其余为扣分项。

二是评价和考核的方式。教学检查主要由院、系(部、中心)部门组成,安排每天对全院专、兼职、外聘教师出勤、调停课等情况进行不定时的巡视检查,对出现的教学事故及时做出反馈,并按照学院教学管理规定处理。不定时地检查系、部、中心授课计划及教学日志、抽查任课教师的教案,统计计入各教学部门月评价量化。

学生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由教务处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以无记名方式填写《课堂教学学生评价表》,主要从教师教学态度、教学组织实施、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五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并统计汇总评价结果。

听课评价教学督导员采用不定期或推门听课的方式,听取专、兼职、外聘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根据理论课、实验实训课或一体化课不同,主要从教学目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教学创新、教学组织、实训指导、教学效果等进行考核评价,客观公正地填写《课堂教学评价表》《实验(实训)教学评价表》或《一体化教学评价表》,所有的听课记录录入督导系统,并统计汇总评价结果。

三是考核结果的运用。考核结果的运用关系到考核能否真正发挥作用,是考核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笔者学院教学质量评价考核采用月考核与学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结果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月考核结果作为当月超课时补贴发放的重要依据;二是学期期末考核结果作为绩效津贴发放的重要依据,也是评选“优秀教师”“优秀教务工作者” 的重要依据;三是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聘、评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重要依据。

三、考核的实施效果与影响

笔者学院通过实施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主要发挥了以下作用。一是发挥监控作用,通过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的组织实施,能全面客观地掌握教学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的监控。二是发挥导向作用,利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引导,为各教学系(部、中心)指出深化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三是发挥激励作用,通过实施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方法,激发了教师创先争优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竞争环境,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四是发挥筛选择优作用,笔者学院通过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方法实施两个学期,评选出多名优秀教师,总结推广优秀教师的典型经验,评选出学科带头人5人,骨干教师15人。

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科学规范的技工院校教学质量评价考核w系,需要根据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改进、完善、创新评价标准,使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肖和平,赖晓凡.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0).

[2]徐漪平,武银华,王建林.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2010(2).

[3]梅素琴.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改革与实践[J].职业,2013(3).

[4]高玉兰.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与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5).

[5]梁珍,顾丹.技工院校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