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科学工商管理范文

管理科学工商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科学工商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管理科学工商管理

第1篇:管理科学工商管理范文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 实验教学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高校新专业数量持续增加。开办注重实践性的工商管理专业,成为不少地方高校推进学科建设的优先选择。其中开展工商管理类实验教学成为新专业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地方高校新建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需要思考和克服的问题。文章从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目标的确定、实验内容与方法的选择、实验室的建设与完善、实验教学师资的选用与培养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实验教学目标的确定

实验教学目标是高校师生通过实验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它是构建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决定着实验教学的方法和内容。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2005]8号)指出,要“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①。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目标应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并由多个实验子目标组成紧密联系的目标体系。

实验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必须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近些年,工商管理专业的设置往往以下设的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某二级学科为依托。如,我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以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专业培养的特色方向,强调培养具有扎实的工商管理相关基础知识和能力,同时掌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相应的实验教学目标必须符合这种宽基础、重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相比理论教学而言,实验教学环节更有利于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工商管理实验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包含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能力培养等多个维度。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目标应以培养学生从事工商管理的实践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素质的协调发展,使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类企业组织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或其他类型的管理工作。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的选择

具体而言,实验教学目标要通过达到一系列实验项目目标来实现。我校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内容体系分为经营决策模拟系列实验、人力资源开发实验和室内拓展训练三大类②。

1.经营决策模拟系列实验。该实验为综合类型的管理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运用经营决策模拟沙盘和软件,模拟企业实际运营,在初始资源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交易系统进行真实的商业谈判和商务合作,通过招投标中心互相竞争与协作,按照商业规则进行竞争和对抗,使模拟运营更贴近真实。经过N个周期的模拟运营,让学生感受经营过程、市场变化、资本变化和交易洽谈及招投标的策略,最终比较各个公司的经营业绩。在此过程中,通过对多变的经营环境和突发事件的应对,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人力资源开发实验。该实验主要是针对专业特色方向,通过模拟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让学生在分析企业外部市场和竞争环境及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结构的基础上,制定招聘、培训、薪酬、绩效、职业生涯等管理策略,探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规律。实验过程集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专家诊断为一体,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室内拓展训练。室内拓展训练在实验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行设计、完成。具体而言,该实验结合室内的器材、灯光、音响等教学手段,教师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真正融入到训练中,通过尝试和纠错,达到目标;通过教师点评,学生分享体会和心得。该实验项目既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实验室的建设与完善

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必备的物质条件,是完成实验内容、实现实验目标的必要前提。地方高校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往往面临实验设备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合乎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需的专业实验室、院校内部分实验教学设备共享不畅等问题,以致实验设备数量、实验室管理人员及实验场地不能完全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在此情况下,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乃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然大打折扣。

国外高校校内同一个实验室或实训室往往能承担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经济管理实验或实训教学任务,具有较强的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适应性,使用效益比较高;与此同时,国外高校还在校内建有集经济管理实践教学、经济管理科学研究及经济管理技术推广示范于一体的产学研创新实践基地或经济管理类研究中心(或所),建立有助于开展经济管理创业实践训练的创业教育机构及有助于开展经济管理职业实践技能培训的商务模拟公司③。

国内地方高校特别是中西部地方高校在新专业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采取多种措施多方筹集实验设备经费,还必须注重统筹规划、提高已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实验室建设思路可以考虑确定为:以现有的实验设备和教学软件为基础,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逐步扩充与完善实验设备,并根据新专业特色方向和学科进展情况购置新的教学软件。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考虑到实验室的教学、科研、对外服务等多种职能的实现。如,工商管理新专业实验室可以以现有管理类综合实验室为基础,在同一硬件基础上实现多个软件功能,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外,在高校实验室发展市场化的今天,工商管理新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也可引进企业资金,进行合作建设,实现高校与企业的互助共赢。

四、实验教学师资的选用与培养

实验教学师资的选用和培养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由于工商管理类实验常常涉及战略管理、运作管理、财务与会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再造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需要实验教师对这些学科和相关理论知识能够系统掌握并加以综合运用。同时还要求实验教师具有一定的企业经验,熟悉企业经营的现实。否则,实验很难取得理想的结果。地方高校特别是中西部地方高校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学科发展等局限,其工商管理新专业在建设之初,往往面临实验师资缺乏的问题,高学历、高素质、强能力、懂管理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匮乏。因此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实验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

首先,地方高校应制定相应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校内高水平教师投入到实验教学与研究工作之中。如,我校通过设立实验技术开发基金的方式,鼓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实验理论、实验技术与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进行实验设备的更新改造及仪器设备的功能开发,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④。其次,应通过在职进修、短期培训、专题研讨、企业兼职、与企业合作研究等形式不断增强实验教学师资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另外,地方高校可借助工商管理新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契机,鼓励相关专业教师加入到实验室建设的规划及实施过程中,参与实验平台搭建及改造工作,以便深入了解实验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同时也可在此过程中积极参加所购买软件企业的专项培训,为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注释:

①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2005]8号).http://.

②详见“河南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项目”内部资料.

③乔兴旺.国外高校经济管理实践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6).

第2篇:管理科学工商管理范文

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第3篇:管理科学工商管理范文

随着“两费”的停收,原来围绕“两费”征收而建立起来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已较难适应新形势下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对内部财务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科学理财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我局财务管理工作,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预算管理,是实现科学理财的前提条件

要通过预算管理大力规范经费供给和支出渠道,合理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加强各种消耗性支出的控制,有效监督经费收支活动,加强经费管理的计划性、安全性,提高工商系统的经费保障能力,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要合理编制预算计划,努力提高预算执行质量。其中,既要考虑事业的长远发展,更要考虑工商职能的履行和发挥,确保满足人员经费和社会保障等事关队伍稳定的支出需要。

二、完善管理方式,是实现科学理财的必然要求

进一步完善“经费支出会签制”,加强内部资金使用的管理,增强各项经费支出的透明度和干部职工民主理财意识。除了实行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等制度外,还要严格内部财务审计,局财务部门会同局监审室对系统财务进行内审,利用股室月联系所的机会并结合每月各单位的报账情况对各单位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核查,及时通报核查情况。可试行县局财务部门与各工商所建立财务联系点的制度,定期进行检查、督察,及时总结财务管理经验并全面推广。

三、强化机制建设,是实现科学理财的核心内容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综合制度

一是健全财务审批制度,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和重大支出集体研究决策的审批制度,着重抓好审核和审批两个环节。二是健全预算控制制度,对各股室队所的经费核拨,实行包干使用,超支不补,节约留用的原则,预算一经形成,中途一律不得更改,并将预算执行情况纳入对各单位的目标考核。三是健全内部牵制稽核制度,按照权责分明的原则,对财务人员实行职责分离,相互牵制,完成对财务活动的基础控制,即“凭证控制、账簿控制、报表控制、核对控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对单位货币资金进行检查,监督基层单位财务纪律的执行情况。

(二)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近几年来,县级工商部门的固定资产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加,而且在构成、品类和使用等方面也不断发展,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为此,一要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落实到部门,要有专人负责,统一登记、管理,要从思想上克服“重进轻出、重资金轻实物”的观念。二要建立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清查盘点,年终进行全面清查盘点;要注意检查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对固定资产的处置是否按有关规定执行,有无财产损失现象。三要严格执行公共财产的购置、领用、调拨、转让、审批、申报等各项程序,将财产使用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个人,实行管理使用责任制。

同时,还要加强单位内部的财产管理部门和财产使用部门间在工作上的协调配合,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网络,形成一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良好机制。

(三)坚持推行政府采购,实行“阳光采购”

要坚决落实政府采购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效益”的原则,对大宗办公用品、仪器设备、装修装潢等项目的采购集中转向政府采购方式,采取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阳光采购”,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节约资金,杜绝政府采购过程中的腐败现象,提高资金支出的透明度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努力加强罚没物资管理

要按照行政处罚案件涉案财物管理方面的制度要求,由纪检、财务、法制部门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加强对罚没物资的管理,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私自动用涉案物资。

第4篇:管理科学工商管理范文

工商管理专业主要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它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叉科学。该专业知识范围较广,学生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按大类招生和培养是近年来一些高校采取的新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在这种招生方式下,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专业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直接填报该大类名称即可。通过该方式录取的学生在本科阶段用前1年半到2年的时间统一学习基础课,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1工商管理大类招生的必要性

工商管理按大类招生培养,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培养的学生具备“宽、专、交”的能力,即培养具备宽口径、厚基础、对专业学习深入了解的交叉复合型的人才。工商管理大类招生有以下益处:一是对学生有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考生填报专业志愿的盲目性。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学科和专业设置比较细,大体上分为11个学科,71个专业门类,几百个专业。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多考生并不能准确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因此,在具体选择专业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实行大类招生就可以避免这种盲目性,而学生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逐渐了解大学、学科、专业,不断地寻找和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全面了解和认识自己,再选择学习和发展方向,这样更符合学生利益。因此,通过延迟专业选择时间,从而能够更加相对准确地预测和了解毕业时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专业的选择能够更加适合社会需求。二是有利于扩展学生的就业空间,大类招生的前2年,学生学习共同的专业基础课,后2年学习专业课。这样就为学生建立起了一个学科发展平台,使学生能够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避免学生因过早进入专业学习而导致知识面狭窄。

2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当前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体系来看,整个课程教学体系反映为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的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表现为:培养出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知识面相对较窄,缺乏创新精神。

(2)培养的学生“专业不专”。工商管理专业是按照一级学科设置的本科专业,在培养上必然要求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但这容易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不够深入,产生对每个方向的知识都有所了解但又都不精的问题,很容易导致专业学习没有侧重,从而造成“专业不专”的问题,这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存在一定影响。

(3)从教学安排来看,实践课程不足,学生动手应用能力比较差。现有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虽有暑期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但由于时间短、资源少,难免使课程流于形式。为了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对人才多方面能力的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应该把培养基础知识扎实、适应面宽、一专多能的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为此,新的课程体系应该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实际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学生尽快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大类培养的方法

(1)依据地方建设需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地方高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当地,毕业后也为该地区科技、生产、经济建设服务。大多数地方工科院校是地方政府根据该地区经济建设需求建立的,为此,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应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来着力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地方的实际需要出发确立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将工商管理专业大类培养目标定位于满足多个岗位的专门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专业课程设置不能过细、过专、过窄,在抓必修课的同时,重视选修课的设置。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大类培养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做人、做事、做学问同步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综合素质高、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宽口径)工程应用人才,富有求实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比如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工商管理大类招生中,市场营销专业在培养学生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依托“大土木”专业,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房地产及建筑材料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在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建材企业等方面从事市场营销及相关工作[1-2]。

(2)对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加强技术基础课教学,合理增加选修课比例,不断促进学科的交叉渗透,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比如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工商管理大类招生中,工商管理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式设计,分为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工商管理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模块,具体可以归纳为下列课程群:思想政治理论类通识类教育课程群、理论基础课课程群、专业课程课程群实践、创新及课外课程群。在专业课程群中,有体现工商管理大类特点的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群和反映工商管理专业特点的专业课程群。在这一课程群的设置时,充分体现了经、管、法课程及建筑业特色课程的兼顾。工商管理大类课程群主要包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财务管理、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土木工程概论、技术经济学、建筑概论、金融学等课程。其中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中必修课中增加了土木工程概论、建筑概论。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中选修课增加了建设法规、工程造价、管理决策模拟、工程项目管、房地产营销。

(3)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中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是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大类培养中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有完整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加强实习和实训,不断拓展实习基地,加强实习和实训的效果。利用社会资源,逐步建立一批大学生“实践基地”和“创新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进行参观实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加大实验室建设,重视企业管理信息化综合实验室和现代化手工模拟实验室。在《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应用统计学》《证券投资》《电子商务》《办公信息化管理》实验和课程设计基础上,可考虑增加《管理决策模拟实验》《ERP企业沙盘》综合训练课程等的课程实验。建立与理论教学协同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利用课堂教学的课程实践、独立开设的校内模拟实验、校外的见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同时学院要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基地、专业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和专业阅览室的建设。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培养,将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和讨论、实地参观考察、问题调研、文献查阅、撰写课程论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相结合,形成全方位的教学方式组合[3-4]。

第5篇:管理科学工商管理范文

 

实践教学是和理论教学相对应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推动学生从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换的重要保证,是当前高校特别是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大力推广,对推动该学科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

 

(一)有助于增强理论教学的实效性理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概括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理论晦涩、难懂,甚至认为理论没有直接的用途,进而忽略了理论课程学习的重要性。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坚持实践第一,教、学、做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案例、系统软件操作以及参与企业日常运营管理等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情景中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决策分析“让学生将所有的管理环节联系起来,了解某一环节在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体验真实的管理情景,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查漏补缺。”1另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了解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回到学校能够以扎实的心态,并且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体会作用于理论课程的学习,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二)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工商管理学科具有专业自身的特殊性,知识点来自企业管理的经验归纳和总结,与企业实体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在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中,丰富的实践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如同身处现实的企业情景中,实现理论和现实的连通,特别是带着问题和任务的实践形式让学生必须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应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从教师要求学生学习到学生主动要求学习的转变。实践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最好桥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老师之间容易形成亲密、互信的师生关系,从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争力

 

在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是市场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经营环境,主要以现实问题和任务的解决为实践目标,多以团队形式进行分组对抗,充分挖掘学生个人的特长和融人团队与他人协作配合的能力,团队成员之间需要进行合理分工,通力协作。学生通过大量参与模拟实训,甚至到挂牌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参与到企业的现实经营决策过程中,可以逐渐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竞争策略和竞争手段,增强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同时,教学实践基地的“预就业”模式,也会有效地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缩短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21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和胜任企业的日常运营工作,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高校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主要依托校内模拟实践和校外基地实践两种模式。两种实践模式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普遍问题。

 

(一)校内模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从目前各高校的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形式来看,校内模拟实践教学主要借助于专业教学软件来完成。从调查来看,多数高校引进了工商管理学科核心课程的各种模拟的教学软件,对实践教学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

 

1.模拟实践体系非系统化工商管理学科模拟实践体系由多门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模拟实践组成,各门课程是其中的子系统,既相互联系又有较明显的差异,但从整体上看是一种系统和群组的状态。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工商管理学科群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系统设计,将子课程进行合理地划分并设计成各个单项模块并能实现各自功能和体现差异,同时使得各个具有单项实训功能的子系统能够有机的联系起来,又能发挥系统整体功能的作用,是目前各高校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各高校工商管理类学科普遍设置了不同的实践课程,但“彼此相互孤立、缺乏联系,资源优势分散,综合性实践较少,不利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1而且大部分高校由于资金、设施等各方面的考虑,往往只选择了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模拟系统投人到实践教学过程当中,这将制约或不利于高校人才系统化培养目标的实现。

 

2.模拟实践过程非互动化

 

在模拟实践教学开始时,学生往往对实践的目的和动机以及实践的步骤不太明确,指导老师往往自主编写实践讲义,或者直接从模拟系统的供应商处购得说明书,在实训开始前发给学生。由于讲义或说明书不够生动和形象,操作要点不够明确,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操作时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另外,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时,也往往更愿意向同学之间互相询问,部分同学愿意向老师询问,却不知道如何与指导老师沟通。同时,部分同学在实训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应付了事。部分同学在实训结束后,觉得实训枯燥无味,不能提高自我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因而严重影响了后续的其他模拟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3.模拟实践情景非动态化

 

在仿真企业环境中,由于市场的变化,企业内部经营理念和经营决策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模拟实践系统的情景设计需要动态化。但目前高校购买的教学模拟系统往往不能模拟现有企业真实的经营过程。在专业教学系统价格高,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投人有限的情况下,学校往往会选择一些成本相对比较低的教学软件,模拟的情景设计往往比较简单,未能体系动态性的变化过程。有的模拟教学软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会偶尔出现死机,系统过慢,数据不能提交等问题。虽然市场上也有不断推出的各类新的模拟软件,但各高校往往选择对以往已经购买的教学软件进行系统补丁或者升级。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也无法体验高仿真的企业运营过程。

 

(二)校外实践基地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于校外实践基地而言,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高校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企业、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形成紧密型校外实践基地。从具体模式来看,或者以就业为目标,根据校企需要定期接纳学生进行教学实训、实习活动。或者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项目横向延伸的驱动形式进行。

 

校外基地实践教学一般采取学校统筹规划、职能部门协调指导、二级学院具体运作、实践基地协助管理的方式进行,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制定教学基地建设整体规划、教学大纲。

 

目前,高校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校外基地多是企业单位,只是高校按照各类教学和人才评估的要求来挂牌一定数量的实习企业,但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许多企业主观上接受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很低,即便是给予学生实习的机会,也只是将学生作为低廉成本的劳动力使用,与学校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学生参加实践的初衷相违背,这也是近年来许多高校遇到的普遍性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学生到企业实习,进行合格的上岗培训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不进行上岗培训又会带来隐患,从而会影响和扰乱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以盈利和稳定为目的天性不支持学生到企业实习这种行为。另一方面,企业自身的客观因素和条件如人事安排、费用支出等制约了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的行为。再加上企业基于内部资料和资源安全性和保密性的考虑,很少让学生实际接触到企业的业务管理和核心流程。另外,由于实践教学对时间的要求十分严格,在学习顺序上比较刚性,与理论教学的推行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

 

三、完善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

 

在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趋势下,工商管理学科如何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实践教学目标

 

从培养目标来看,作为应用性学科的工商管理专业主要为企业输送专业应用型管理人才。因此,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要与现代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对接,发挥其作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试验田”和“练兵厂”的作用。从现代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企业往往希望招聘进来的学生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能较快的体现为企业做贡献的价值,所以在人才选用时往往看重候选人的综合素质、潜力或实习及工作经历,这就需要学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实践体系来培养适应现代化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可行的方案是结合专业特点,由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实现人才培养订单化。在实践能力提高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创新创业项目的比赛和校外其他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创新创业有非常直观的感受,能够以更扎实的心态投人到学习之中,获取走向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

 

高校工商管理学科在培养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线需要的、综合素质高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下,要求在实践教学模式上,要大胆创新和探索,可以考虑构建以“两体系(即课内实践教学体系、独立设置的综合实践体系)、两平台(即学校实验教学平台、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平台)、三层次(即基础实践层次、专业实践层次、社会实践层次)”为特征的较为完善的多元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51在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组织各课程组、各教研室分工协作根据课程特点,结合课程建设,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编写指导书。同时由各课程组对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系统协调与衔接;最后组织进行各类型和各层次,各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三)提高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

 

过硬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发挥专业实践教学功能的根本保证。工商管理学科实践课程主要以应用性为主,需要相关的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企业管理的工作经历或在企业进行过实践锻炼,也就是说要熟悉企业的生产运营流程和经营管理。为此,必须抓好实践教学教师人员的培训和引进,形成合理的梯队。一是应加强现有实践教学教师的实践技能培训和专业学历的提高,以适应学校形势的发展要求;二是应将一些科研能力强的教师转到实践教学队伍中,充分发挥科研、实践方面的优势;三是有目的、有选择的引进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充实到学校的人才队伍中,最终实现实践教学人才队伍的全面优化。学校可以分期、分批将在校教师送到相关企业中去挂职锻炼,或以项目合作的方式与企业对接,使教师熟悉企业管理流程,并将企业中直接获得的知识融人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中,提升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可积极聘请企业家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来学校担任兼职老师,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充实和壮大实践教学教师队伍,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业务过硬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四)加强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载体,是实践教学的展示台。实验室开放的内容、时间、范围、覆盖面、效果等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专业实验室建设要逐步通过各省级和国家合格评估。统筹安排、调配、使用实验教学资源和相关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的运行效率和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同时,高校要积极寻找合作单位,按照就近布点、分步建设、先易后难、互惠互利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本学科实践条件的单位作为校外实践基地。逐步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资格认定”制度,设立专业符合度、学生容纳量等质量标准,规范实践教学基地管理。鉴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借助别单位的设备设施,或是利用他们的教学场地环境,与基地单位仅是签署协定而已,对其并没什么实质性的投人或支持,学校可考虑通过这种途径让实践基地单位也从中获得一定的好处,比如:资金投人、声誉的提高等等,提高基地的使用率。要认真调研、分析已建基地的情况,分类整合,延伸功能,逐步建成一批适应于多个专业的、具有一定综合性的实践基地,积极做好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加大优秀实践基地的建设及培育力度。

 

(五)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

 

教学管理标准化是实践教学实施的重要保证。从实践活动的主客体来看,高校实践教学普遍存在随意性较大的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提高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把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纳人到日常教学管理中来。教学管理单位应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下教学管理的体制和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实践教学的人员管理、现场管理;对实践教学实施情况实行过程监控、督导,对实施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估,确保管理措施到位。在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安排上,要有明确目标和合理性。对校内实验室,可安排在学期初由实践教学指导老师提交本学期的实践教学预安排表,由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排课和核查。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可考虑安排在短学期和寒暑假等其他时间,让学生有相对完整的时间和充足的精力进行现场实践学习,同时也要提前和实践企业进行沟通,让企业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合理安排,避免与企业的工作日程相冲突,使得学生缺少实质性指导。

第6篇:管理科学工商管理范文

管理学学士是高等教育本科阶段授予的学位名称,大体可依学科类别分为理学士、文学士、社会科学学士和工商管理学士,或称商学士,工科学士。有些院校会提供衔接学士课程,予副学位课程毕业生升读。

管理学概要: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是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产生的。

第7篇:管理科学工商管理范文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论基础与体系结构

从系统的角度,管理科学为基础,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优化管理工作。遵从软件工程的原则,开发运行稳定、质量可靠、互动性好的MIS软件系统,配置合适的硬件环境,构建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管理开发过程的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和网络技术。

项目管理包括配置管理、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规划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涉及技术经济学方面的指示,如投资分析。分析阶段,涉及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方面的知识;设计阶段涉及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论、管理学和通信网络技术;实施阶段涉及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配置管理、测试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体系

结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论基础和体系结构,结合现有文献提出的管理信息系统改革方法,提出以下改革建议。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减少MIS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所占的比例,添加MIS与企业竞争优势、MIS管理、经管领域MIS应用等知识模块。工商管理类专业MIS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一)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篇

1.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2.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基础:管理理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行为科学、数学以及运筹学等基础理论学科的把握。

3.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基于管理层次的分类、基于管理职能结构的分类、信息资源的空间分类以及技术架构分类。

4.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结构:概念结构、层次结构、功能结构、软件结构和硬件结构。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基础篇

1.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条件:企业业务流程分析与企业业务改革,领导的支持与参与。

3.系统的开发方法: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和计算机辅助工程。

4.数据库技术基础:概念模型、关系模型、概念模型和关系模型的转换、关系模型的规范化。

5.通信与网络: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三)系统开发与管理篇

1.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必要性、目标、内容与组织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模型,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

2.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系统分析的目标、任务及步骤,系统详细调查与分析,新系统逻辑方案的建立。

3.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系统设计的任务与原则,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系统配置方案设计、系统流程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

(四)典型应用篇

1.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的发展、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

2.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概述,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历程,决策支持系统功能与支持,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3.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概念、分类,电子商务的应用框架,电子商务中的支付,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课程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内容改革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一些文献分析了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法,如梁妍和王知强针对信息管理系统学科的特点,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教材、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研究。

关于教学方法已有较多研究,如讨论法、案例法、项目驱动法、自主实验法等。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它既具有较深和较宽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避免以纯理论和纯技术的观点描述信息系统,而应将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和组织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管理和应用的角度介绍信息系统。在教学手段上应多采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际系统调查等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整体认识,结合上述教学内容提出一种专题讨论和案例启发相结合的教学法。

(一)并非课程全部内容均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根据教学实际从上述四部分内容中选取一些作为案例讨论的专题。如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的影响,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竞争优势、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成败的因果等。

(二)建议对学生分组,如每组4-5人,小组式任务安排可使任务量合理化,学生间团结协作。

(三)针对专题内容,选择有针对性。本土化的新颖案例可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小组自行确定。

(四)为保障教学效果,要求学生课前认真准备。

如,讲解管理信息系统成败原因分析这一专题时,安排学生准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学生分小组准备资料和课后在课堂讨论互动,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成功案例总结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经验有哪些?通过失败案例分析失败的教训是什么?如何准确把握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如何确定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如何分析和选择软件供应商等,最终由教师总结归纳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这种教学方法注重营造开放、互动的课堂气氛,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信息化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结论

如果对于案例教学的方法没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很多人会将案例教学当做是教师讲述理论概念后的故事举例,进而总结结论,再要求学生提交阅读案例的心得,而实际上,案例教学是以具体问题为学习和讨论的焦点,选择贴近现实的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学习过程。在案例教学中,学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挖掘隐含在案例之内的知识点的过程更是一个深化知识理解和掌握的过程,希望以上的探讨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三鸿,许鑫,王昊,等.案例教学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实践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20-125.

[2]徐生菊,徐升华.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7-11.

第8篇:管理科学工商管理范文

产学研教育模式是使产业部门、学校、研究机构按互利互惠的原则参与到学校教育中的开放式教育模式,工商管理专业的双语课程建设需要以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为导向,做好教材建设、重点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建设、师资队伍素质建设等,以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产学研;工商管理专业;示范课程

一、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的目标

随着企业国际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复杂,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即要求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了解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能正确看待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了顺应这个要求,许多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中都开展了双语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目的就是利用双语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提高外语应用能力,尤其是企业管理范围内各岗位的专业外语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借助外语了解更多的工商管理理论研究动态。

二、以产学研结合为导向进行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开展双语课程建设是有必要的,但要真正达到其目的,还必须确立以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是指充分利用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的不同优势,使之融入学校教育中,产学研教育模式将传统的学校教育转变为一种开放式教育,使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的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教材、教师,而是可以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来自生产部门、研究部门的一线知识,充分参与这些部门的实践工作。另外,要解决双语课程建设在实践中的种种问题,也需要以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参考,比如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外聘企业导师、借用“外脑”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等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三、以产学研结合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内容

1.做好教材建设

在以产学研结合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中,教材的建设往往会关系双语课程建设的好坏。一般来说,教材的选用无非是使用外来教材和自己编写教材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来说都是可以考虑的。

(1)选用合适的外来教材

目前,在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中,使用的教材多数是外语原版教材或外译版教材。但事实上外文教材与中文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往往不太适应外文教材讲述知识的方式,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因此,首先应该是确立一个观点,就是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并不一定要使用外语原版教材,选用外语和汉语互译的配套教材就可以了,但这个教材应该是翻译比较准确、内容比较符合学生阅读习惯、难易程度比较适中的。

(2)组织编写教材

如果没有合适的现成的外来教材可以选用,学校就要想办法利用产学研教育模式,自己组织校内外力量,与企业、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选择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课程作为试点,把双语教材的编写作为精品教材来抓。自己编写的教材可以结合本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按照本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将某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考核大纲作为指导性内容,遵循教学进度计划,整合教案、试题库等资源形成教材内容。

2.进行示范课程建设

(1)确立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模式有多种,目前大部分学校主要采取的是一种选择型、渐进式的双语教学模式,即挑选某专业的一两门核心课程作为重点课程或示范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试点,获得一些经验后再逐步扩大到该专业的其他课程中。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双语课程建设最好也采取这种方式循序渐进地开展。

(2)选择示范课程

工商管理专业的双语示范课程建设,应该先选择该专业的基础类课程,比如管理学原理课程作为示范课程。因为这一类课程相对来说,学习的难度并不大,课时比较充足,又是专业基础类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从一开始接触专业知识时就打下较好的英语基础,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便利。在确定双语课程建设的示范课程后,应结合产学研教育模式将此作为学校教学质量工程的一部分,比如确立相应的教学改革类课题研究,在双语示范课程建设期间,以聘请企业、研究机构人员到课堂听课、讲课,设计调查问卷,搜集学生意见,开展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邀请企业和研究机构、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3.开展课程教学建设

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双语示范课程建设中还应注意做好课程教学建设,主要是要创新双语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创新教学内容

非英语专业学生要通过外语学习专业课程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学生只依靠课堂学习难以掌握该课程的所有知识;因此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双语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要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双语课程教学时,教师在课前应该推荐外文文献、书籍等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做好课前预习。

(2)创新教学方法

在双语课程建设的教学方法创新上,应该充分利用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特点,积极倡导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比如可以大胆改革,尝试以互动式教学为主,由学生自愿提前做好准备进行知识的讲授,或是在课堂中由学生先提问,老师再讲授的方式进行讲授。或者是借助企业、研究机构的力量开展信息化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双语教学网络信息平台,借助丰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双语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延伸,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补充。

4.做好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的双语课程建设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工商管理专业中试点双语课程建设的也不多,几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很多学校,双语课程授课的教师有较大的选择权来选择双语教材、确定双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此双语课程建设开展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教师素质的影响。双语课程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全面型教师,既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还具有较高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能较熟练地运用教学方法,所以要开展双语课程建设必须重视师资的培养。一方面,注意对师资的培训。可以充分发挥产学研教育的优势,实行双师制,把校内的教师送到企业去接受培训,了解企业的生产环境、企业文化,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教师的视野。另一方面,注意引进符合条件的新教师,为双语课程建设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作者:康健 单位:湖南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南工学院衡阳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基于三重螺旋理论的高校产学研合作联盟模式研究:以中南大学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12.

[2]李大胜,燕,库矢梅.产学研合作办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教探索,2007.

第9篇:管理科学工商管理范文

[关键词]工商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应用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和学的统一。中国古代著名学者朱熹曾经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可见,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它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解决教学方法问题。工商管理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中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效的教学方法能较好地发挥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和教学活动概括化的作用。

一、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特点

工商管理类课程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是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通常都拥有独特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大多数课程理论性很强,涉及到的内容很广泛、有很强的逻辑性,综合性强。所涉及的原理、定律、理论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学生一般都只能停留在感性的认识层面,这些课程的学习目的都是要求学生能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课本内容的强理论性和学习目的的实践性之间就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比较

国内外学者对教学方法的分类方式各不相同。工商管理类课程逐步形成“以学为主”取代“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中的摸索和总结,结合学者的研究和教育科学理论,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出发,根据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程度不同,归结出理论讲授、启发式和案例教学三种常用的方法。

1.理论讲授教学法。理论讲授法是最为古老并且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中,主要是教师口头灌输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模式,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讲授法最大优点在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单位里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系统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展露教师对特定知识领域的理解程度、教师的语言能力、教师的教育艺术,不足之处就是可能会导致学生机械的、被动的学习,是“填鸭式”的学习。

2.启发式教学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能动作用的发挥。这种方法主要的优点表现在: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提示和引导,可以展示出教师对该问题的认知能力和引导学生的艺术。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没有发挥学生的操作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解决问题,学生有可能会局限在老师的框架中,丧失发散思维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根本的不同点。案例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鼓励独立思考,重在分析与决策:不重经验,重在变知识为能力;不重传授,重在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这种方法很符合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特点,现在的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课堂采用这种模式。主要优点:(1)能够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更大的发挥,激发思维;(3)生动直观,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吸收。缺点主要是:案例教学比较花费时间,要特别注重组织好教学进度;案例的筛选会影响教学的结果。

三、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的应用建议

1.理论讲授法在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时更为适用。在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在描述某一理论的由来和内容、某一发明或发现的过程以及人物传记材料等时采用此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知识有个循序渐进的认识和了解,也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知识体系。比如在介绍管理理论的演进历程时,可以通过讲授法对管理理论的几个重要阶段进行描述,学生也能对该知识形成一个好的体系。比如在讲述战略环境分析时,对于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等理论的介绍,更适合采用讲授法,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再配合其他教学方法,进一步深入。

2.当学习任务涉及到学生已有的经验或者知识基础时,更适合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知识,有些和教材理论知识一致,有些是和教材知识相矛盾的。对于一致的知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启发式提问,让学生能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的掌握该知识。对于相矛盾的知识,学生会产生疑问,形成强烈的期待感,寻求问题的原因所在。比如讲述管理的职能或者公司多元化战略的优缺点这样的知识点时,学生有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方式,逐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而不是直接讲授具体的内容,这样学生更容易记住知识点。

3.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时更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通常一个章节的或者一个知识块讲解完毕后,为了训练学生利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选择这种教学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本科的案例教学是不同于MBA教学中的案例教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两者的教学目的不一样。本科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和模式,学会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可以采用两种形式:一是教师提供完整的案例,并准备几个思考题,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或者个人独立思考后,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比如在介绍完公司国际化经营相关内容后,可以给出有关海尔和TCL国际化经营的案例,并通过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另一种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准备案例,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比如在介绍完公司战略类型后,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案例准备,然后做成PPT在课堂上一一展示。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把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案例中,而且还能开拓思维并拓宽知识面。

四、总结

教师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授学生以渔”而不是“授学生以鱼”,因而教学方法在教学系统中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特点,本文介绍了理论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师本身的素质,有效的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在具备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秀芝,案例教学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6(12)。

[2]郑梦山,王树,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12)。

[3]胥悦红,几种教学方法在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民族教育研究,2006(3)。

[4]张忠慧,单猛,案例教学在经管专业本科与MBA教学中的比较研究[J].北方经贸,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