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

第1篇: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因此,职业院校的统计学课程必然要进行改革,必须树立新理念,把公式具体化,删繁就简,整合调整教学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或任务驱动教学为主导,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结合,大力推动统计学教学的改革,以促进统计学在高职院校的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职业院校的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和统计学在毕业生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一、定位培养目标,指导课程改革

要进行统计学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明确职业院校学生统计学原理的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学科性质等多方面的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学科的内容。学科的培养目标既要符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要求(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又要体现统计学科自身特点要求。

职业院校的各个专业在整体定位方面通常都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都是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拥有技术,能在一线岗位上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依照职业教育这样的特点和大方向上的整体目标,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必然要突出统计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掌握统计应用的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统计学是职业院校财经大类的专业基础课程,这就意味着这门课程最大的作用就是为其他的专业课程到基础,在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有效地应用统计学的基础知识辅助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物流专业中,统计学应用就十分广泛。在仓储作业管理中引入统计学知识,则学生在理货的过程中能够第一时间确定货物的堆放方式,将时间的安排合理化,将空间的利用最大化。

二、统计学课程改革架构

首先,根据财经类和管理类课程的特点且考虑到学生实际应用,课程在确定架构时要相对减少理论知识的灌输,更多地倾向于实际应用。可以将统计学这门课程进行重组,以模块的形式进行教学,大致上可分成四个模块:

(一)统计入门

这是对统计学知识中理论知识部分的讲解,通常在普通教室进行,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并为学生设置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计算答案。这类课程相对枯燥,为激励学生学习,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竞赛,比较任务完成的质量和速度。

(二)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一个统计数据收集的过程,在财经类的专业当中,很多专业都需要进行统计调查,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客户需求调研、市场占有率调研等等。这些调研是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基本应知应会的知识,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应用也十分广泛,和基础知识的枯燥乏味不同,是应用性很强的知识。这样的课程,往往不能拘泥于在教室的范围之内进行讲解,可以把课堂移到校外,让学生针对某个产品、某种现象等进行分组的调研工作,并计算出数据,撰写出符合写作规范、条理清晰、论据清楚、结果有应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三)统计数据整理

统计数据整理是指将通过调查得到的统计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让这些数据从原本个性化的、凌乱的、没有条理的状态下转变为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的转台,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综合特征的资料的工作过程。

这个过程在财经类学生的专业工作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人力资源管理和选聘的过程中,人力资源工作人员首先要收集求职者的简历,每个求职者的简历各有特色,人力资源工作员要对他们的特点做整体的统计。例如,求职者的学历、专业,工作经历等等,用以确定是否录取相应的求职者,并且求职者们普遍都有什么共性方面的缺点,以便日后对新入职人员进行培训。

(四)统计分析

第2篇: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一、我校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为了能够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和国外专业发展动向,本科生应该能够熟练阅读专业文献,并在专业领域具有初步的语言交流能力。新形势对统计学专业大学生的要求不仅是能够阅读,也应该能写,能够进行语言交流。但是,通过近几年的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及学生反映等方面收集的信息表明,目前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实际能力与基本教学目标及实际应用仍有一定的差距。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4,5,6]

1.课程设置的局限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发展,中国与世界的日益融合,培养视野开阔、专业突出、外语过关的统计学专业人才成为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而我校统计学专业只在大三大四本科生中开设四十几个学时的专业英语课程,远远达不到专业培养的目标,为此,应拓宽这种受时间限制的课程设置模式,逐步推广双语教学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将专业英语贯穿于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时时接受语言的影响,把汉语与英语,把英语与专业知识融为一体。

如果汉语的专业课先行,后学相应的专业英语,学生感觉学之无味。但如果专业英语安排在专业课之前,学生又如听天书,或感觉深度不够。因此,有必要由传统的专业英语课程单独开课改为某些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

2.教材局限性

我校统计学专业是由应用数学学科发展起来的,学生系统学习的专业知识涉及基础数学、经济学以及概率论等多学科,知识覆盖面广,内容非常丰富,因此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概率统计为侧重,同时也需要涵盖高等数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等多领域。各个学校专业培养的方向不同,所用教材也有相当的差异。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自己准备教材。但如果我们采取某些专业基础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就比这要容易得多。国外许多统计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原版的英文专业书籍,既有严谨的理论,又有富有时代气息的例子,这些对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都特别有帮助。

3.师资匮乏

统计学专业课程涉及基础数学、概率论、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和医学等诸多领域。因此教师如要能胜任专业英语的教学,不仅要求传统意义上的英语好,还要求有开阔的视野,宽广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够较好地引领学生顺利地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这就增加了专业英语教学的难度。但是对于一些学校刚刚引进的年轻博士们来说,对于自己专业方向上的英语是非常熟悉的。让他们从事双语教学也不是难事,但如果让他们上好大一统的统计学专业英语课却有相当的难度。

4.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

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识不足,认为是无足轻重并且可以轻松过关的一门课程。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缺乏了解,认为是英语的后续。而如果把专业英语的教学融入到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中去,利于转变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认识,进而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服务。由于我国传统外语教学中“费时较多,成效较低”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进而反映在学生上就是学习效率低、英语应用能力差,这是双语教学中的最大困难。

我校统计学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迫切要求我们改革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服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从建设师资队伍、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改善考核方式几方面着手,对统计学双语教学进行初步尝试。

二、统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建设

国家教育部已提出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其中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双语教学是一个需要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教材)以及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的复杂过程。想要建设好双语教学,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2,3]

1.内容设计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我们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两个模块。在基础知识模块中,划分为数学基础知识、经济学基础知识和概率统计基础知识三大板块,在应用知识模块,向学生介绍科技文献的写作规范、英语单词的构词方式以及国际交流的常见用语等,从而培养学生对专业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2.教材的选择

国内编写的统计学专业方面教材系统性强、叙述严谨、知识体系清晰、重视基本概念的介绍和理论知识的推导;而国外的优秀教材则具有许多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实例,另外注重最新的科研成果。许多经典的专业课程在国外一些著名教授的主页上都有相关课程的案例分析资料、授课PPT、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链接丰富而且更新速度快。因此,教材以国外专业英文经典论著为基础,结合国内的优秀教材,同时运用查阅网络、资源共享、集中交流等手段选取一些介绍专业前沿领域及发展动态的相关文献,这样使学生在学习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又接触到学科前沿。英文经典让学生体会原版的表达方式及相应的语言氛围,相关文献让学生体会到科技文献严谨的写作规范和态度,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逐渐培养起一定的专业素养。贴近实际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到专业课的实际用途,而不是只感觉到空洞的理论。

3.师资建设

目前,我校统计学专业高学历师资还比较匮乏,当然如果想让一些教师去看某一方面的英语文献肯定不成问题,但要系统地用全英文讲授一门专业课程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引进一些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才或者给予比较有潜力的教师去国外做博士后的机会,在深化研究领域的同时,还可增加英语氛围的感染。

4.统计软件中的专业英语

统计软件比如SPSS、SAS和Stata中一些英文术语的命名规则。专业软件的菜单教学情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安装英文版的专业软件,如何识别和使用英文版软件菜单。专业软件建模的情景教学,让学生掌握建模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术语,通过练习掌握使用英文版软件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专业软件后处理的情景教学,让学生掌握后处理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术语,通过练习掌握使用英文版软件进行后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方法及方式的改革

整个教学环节需要教师策划,涉及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互动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完成具体细节需要学生参与。[4,5,6]

1.树立新的教学思想

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在授课的内容上不同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而在语言运用上又与以前的专业课的讲授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能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动学习,而应积极探索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课程研讨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创造视觉的新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重视案例的分析

教学案例的选取要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他们的热情去思考、去品味;能鼓励他们勇于实践,积极进取;能激发他们强烈的表现欲,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体会到统计学在我们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升其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学习这门课程是有用的,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才去学习。

3.积极开展课程研讨、互动教学

积极与学生讨论课程的设置问题,多渠道获取学生对于教学的意见或者建议,从而尽快调整课程设置。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于他们意见的重视,从而才能更好地支持教学的开展。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多媒体、网络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以给课堂提供大量的信息(如以图表方式给出文章脉络、介绍一些专业背景知识等),也可以利用图片、动画等带来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模拟实际应用场景(如专业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等)可以增强学生的现实感。另外注重引导学生上网搜索与学习相关的资源,从而调整部分学生只会利用网络打游戏而不会学习的不良习惯。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应改变过去单一的考试成绩加平时(作业及出勤)成绩的方式。要将考核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平时多一些小型测试,可分单元进行,以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考核方式也不仅仅是笔试,可以是对统计学专业知识的口头表达能力测试、翻译能力测试和对课堂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这样,不仅可以体现评分的公平、公正性,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督促学生学习,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调整教学进度和改进教学方法。

第3篇: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母乳喂养;路径教育;护理管理

一般情况下,母乳喂养路径教育[ 1 ]包括三部分:母乳喂养前,母乳喂养姿势、母乳喂养后。在新生儿成长过程中,母乳喂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新生儿的智力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笔者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76例顺产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使用传统教育法来对产妇母乳喂养进行指导,观察组产妇使用母乳喂养路径教育进行指导,对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76例顺产产妇,产妇年龄在23~3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36±1.21)岁。76例顺产产妇均排除严重疾病。对两组产妇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76例顺产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使用传统教育法来对产妇母乳喂养进行指导,观察组产妇使用母乳喂养路径教育进行指导。医护人员要先了解产妇对于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并询问一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护理人员要向顺产产妇介绍有关于母乳喂养的专业知识,对产妇母乳喂养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以保证产妇母乳喂养姿势的正确性,并将母乳喂养的利弊详细地介绍给产妇,以引起产妇的重视[2]。医护人员要与产妇做好沟通与交流,以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并要求产妇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以保证产妇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分析所涉及到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时需要使用到SPSS 13.0软件,本次探究所涉及到的数据资料使用t来进行检验;而涉及到的比率资料则通过χ2进行检验,使用Excel对顺产产妇母乳喂养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对本次所抽取的我院治疗的76例顺产产妇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产妇在母乳喂养成功率、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满意率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理论上,母乳喂养不管是对产妇还是对新生儿都是百利而无一害,因此越来越多的产妇非常重视母乳喂养,医院通过母乳喂养路径教育对顺产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以提高产妇对于母乳喂养的认可度[3],为母子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母乳喂养不仅能够大大增加母子之间的接触时间,而且还能增进母子之间的感情,且母乳喂养还有利于产妇的身体健康,能够引起产妇子宫进行收缩,从而有效降低产妇子宫的出血量,缩短产妇恢复体力

的时间[4]。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笔者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76例顺产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使用传统教育法来对产妇母乳喂养进行指导,观察组产妇使用母乳喂养路径教育进行指导。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4.74%,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为89.47%,护理满意率是86.84%,而对照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为68.42%,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为60.53%,护理满意率是52.63%,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母乳喂养路径教育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而且还提高了产妇对于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水平,有效提高了产妇护理的满意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娟.临床护理路径在我国实践的进展及在产科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7(34):14-15.

[2]黎雪梅,钟燕,张翠莲.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应用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5):367-368.

第4篇: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赤峰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目前统计学教学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了.文章在分析了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同时结合了统计学教学的特点,提出了从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和教学考核方式这五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统计学;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011-03

统计学是一门处理数据的科学[1],它是几乎适用于所有学科和领域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这么说,有数据的地方就有统计学.随着人们对定量研究的越来越重视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统计方法已被应用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领域.所以说统计学虽然一直被认为是数学的附属学科,但相比数学较强的理论研究,统计学更注重实践和应用,具有更直观更强的实用价值.

1 统计学的教学现状

统计学虽然已经发展为一门单独的学科,但是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应用依然是任何一门学科无法超越的,比如有医学统计学、金融统计学、生物统计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等等,而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因此,2014年赤峰学院在响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后,已将统计学开发为全校的公共选修课.

统计应用的领域已经越来越广,探索适合的统计教学方式也就成为当务之急.

统计学的教学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描述性统计,主要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给出数据的基本信息,例如个数、均值、方差、最大值、最小值等等,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少,这一部分比较简单,在统计教学当中占用的学时比较少.另一部分是推断统计,主要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非参数检验、多元统计分析、预测与决策等等,这一部分是统计教学的主要内容,比描述性统计要更加抽象,因此在教学当中占用了大部分的课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更加需要有突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但传统的统计教学模式讲授统计学依然偏重理论的讲授,尤其是推断统计的部分,实践课时相对较少,无法适应各行各业的实际需要,我们必须对这种教学模式加以改革,使其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 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应用型人才是指从事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工作的人才,他们的工作是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科学知识直接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从应用型人才的知识构成来看,其知识结构主要由应用科学的知识体系组成.从学理上说,应用科学是与基础科学(或理论科学)相对的一个词,指和人类生产生活直接联系的科学.在实践中,人们常把应用科学作为工程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总称[2].

高校培养的人才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应用型人才、学术型人才和职业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与其他两类相比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2.1 行业性

从知识结构来看,应用型人才与职业技能型人才相比,应该具有更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一方面,应用型人才与职业技能型人才相比,应用型人才需要将科学原理和新发现的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中,这必定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应用型人才是面向行业设置专业,不是面向岗位设置专业,在将来的就业中,应用型人才应该有更宽的就业面,因此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2.2 应用性

从能力结构来说,应用型人才不应该是简单的继承性的运用知识、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而是应该利用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不断地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并运用到实践生产中去,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拿统计学这门课程来说,在课本中学到用EXCEL来整理分析数据,而在实践中不能只会用这一个软件去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应用型人才,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有能力去学习用其他的统计软件整理分析数据或者确切地说能更好地整理分析数据.

2.3 社会性

从素质结构来说,应用型人才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能力,因为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相比,更加需要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实践中,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

3 统计学的改革措施

统计学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统计学人才的要求,因此统计学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3.1 教学定位的改革

教学定位是决定其他教学内容的关键,在教学定位的指导下,每个专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的培养方案,不同层次的院校可以定制不同的培养方案,比如培养研究型人才的院校制定的培养方案更注重扎实的理论基础,以便在后续的学习当中更加游刃有余.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这无疑更符合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针对赤峰学院是一个二本院校,毕业后学生大多数都直接参加工作,继续深造人数较少的特点,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数学与统计学院对统计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以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人才市场的需要,提高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竞争力.

3.2 教学内容的改革

有了正确的教学定位,在教学定位的指导下制定出合理的培养方案,也就是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目标的载体,是教学环节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赤峰学院统计学在2013年之前的教学比较注重基础理论知识,比如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实变函数、解析几何等理论基础课程较多,各种统计应用类软件较少,这样的教学内容对于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的院校比较适合,而对于像赤峰学院这种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来说,尤其是统计学专业的学生缺少实践,势必在以后难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改为相对简单的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去掉实变函数、解析几何等较抽象的课程.增加了统计建模与R软件、描述性统计、数据挖掘、数学实验等实践较多的数据处理类的课程,同时一些课程减少了理论课时,增加了实践课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教学模式的改革[2]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虽然提倡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很多年,但受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在规定教学时间内需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等因素的限制,在很多院校一直无法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依然自我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极差.

事实上,现在的主要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普通教室授课,第二种是多媒体课件授课,第三种是计算机机房授课.经过比较可以发现,第三种授课方式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教学效果最好的授课方式,同时也符合现在教学改革的潮流,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很多人认为第三种教学模式就是老师轻松,把问题抛给学生即可,事实上,第三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第一和第二种教学模式,基本上就是教师把已有的理论知识传达给学生,但第三种教学模式没有固定的内容,教师需要自行精心设计问题,这个问题的设计要围绕以下几个要求进行:第一、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太难容易让学生望而却步,太简单起不到预期的效果.第二、必须要对刚学过的理论知识起到巩固加强作用,同时最好能涉及到旧的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主动复习以前的知识.第三、问题最好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当然,我们不能认为第三种学习模式的优点及符合潮流的特点,就忽略第一种和第二种教学模式,前两种教学模式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例如可以将知识系统地传递给学生,为第三种教学模式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机结合,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偏重.

统计学毕竟是实用型较强的学科,我们需要的学生可以用所学的统计学知识进行分析、处理甚至预测,而不是只会背诵定义或课本上的习题答案,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方法基本上就是侧重第二种甚至第一种授课方式,导致学生课本的东西很熟练,遇到实际问题束手无策.笔者认为统计学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大力侧重第三种教学模式.例如讲授《非参数统计分析》中的单样本检验法中,可以先把单样本检验中的各种检验法[3],如符号检验和符号秩和检验法的原理以传统的授课方式讲授,当然由于课时的关系,中间的各种定理的证明可以忽略,这就是教学的当中所说的有“得”有“舍”,然后抛出一个现实的问题,用几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上机计算,并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检验更加准确,甚至可以进一步和参数检验方法进行比较哪种方法更准确,进而自己分析为什么这种方法更加准确?每一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在哪儿?每一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复习老师讲过的知识,加深印象,同时培养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师资力量的改革

教师是各种教学活动实施者,因此教学的改革离不开师资力量的改革,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是一所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对统计学专业教师有了新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有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教学态度.赤峰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在成立了统计学专业以来引进了一大批硕士及博士人才,他们学历高、基础好,精力充沛有活力,这是他们的长处,但与老教师相比,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教学态度上没有老教师认真严谨,过分强调自我发挥,在讲授过程中随心所欲,不关心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年轻教师经验不足导致教学效果差;把教学看成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不是从心里热爱这份职业,不能做到全力付出,全身心的投入;缺乏敬业精神,偶尔迟到早退等等问题.对于上述问题,一方面,赤峰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成立二级学院督导组,督促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认真上课.另一方面,开展听评课活动,青年教师听老教师的课,发掘自己的不足,学习老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态度,老教师听青年教师的课,对不足的地方给出指正,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第二,拥有扎实的统计学专业知识,能够做到各门课程融会贯通.

由于赤峰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今年来引进的均是硕士或博士人才,专业基础知识都比较扎实,但在教授的过程中,一般每个老师都会固定一门或两门课程,长此以往,教师只对这一门或两门课程熟悉,其他课程逐渐陌生,这势必在以后的讲授中不能融会贯通,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该让每个教师教授不同的课程而不是固定的一门或两门课程.

第三,熟练使用统计软件.统计学专业本身是一门处理并分析数学的学科,而且统计学的各门专业课当中都穿插了用软件实现分析的内容,因此熟练掌握软件的使用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师应该精通至少一门统计学软件,其他统计学软件也应该大体了解及会简单操作.

第四,有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一方面,现在的教育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只有教师具有创新能力,才可以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工作是相辅相成的,提高科研水平可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老师应该不断地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加强科研工作.

第五,了解该学科较前沿的知识.目前许多学校尤其是地处偏僻的学校,出现了教师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有些教师长期在一线教学,天天接触的只是课本和教参,知识得不到更新.长此以往,教师照本宣科,只为完成教学计划,学生觉得所学知识没用,提不起学习兴趣,强打精神只为考试通过,整个教学过程变的索然无味.对于上述问题认为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出去短期培训,参加相关学术会议、访学、进修、邀请学者过来讲座等等,并将所看到所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5 考核方式的改革

目前统计学专业的考核方式和其他高校课程的考核方式一样存在很多弊端.第一,考试方式单一,一般都是开卷或闭卷考试,有些老师担心成绩太差,在考前给出一定的复习范围,基本都是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只要按照这个范围复习甚至背诵,就会取得好成绩,最后培养出的就是高校的高分低能学生.第二,考试范围太窄.基本上就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或者课后习题,很少有课外的供学生自由发挥的内容.第三、考题题型固定,作弊现象严重[4].

针对以上问题和统计学专业的特点,可以对考核方式做以下改革:第一,采用多种考核方式,比如可以写小论文或者几个人一组做一个小项目,以论文答辩的形式答辩,由老师当场给出成绩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也可以上机考试,这样就可以杜绝作弊现象.第二,如果是试卷形式的考试,老师可以出一部分可以自由发挥的题目.第三、降低期末试卷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提高平时成绩比如课堂提问、出勤、年度小论文、上机实践等成绩在总成绩当中的比例.

4 结论

综上所述,统计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其他专业中的共性,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我们应该立足于其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同时教学改革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切忌急于求成,而应该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推进.

参考文献:

(1)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李勇.统计学教学综合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9).

第5篇: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应用统计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101-03

一、研究背景

自2002年桂林理工大学在广西开办了第一个统计学本科专业以来,针对当时理学学位的统计学专业培养的学生虽然数理基础相对扎实,但普遍统计思想不够,实际应用能力较弱的现状和特点,对统计学专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研究,确立了"数学与统计学相融,从培养学生扎实的数理基础和极强的统计分析应用能力有机相结合的理念出发,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2009年研究成果开创“应用性、实验性、案例性”一体化的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获得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并在其后分别把统计学学科建成广西重点学科和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以及把应用统计实验室建成广西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虽然我校统计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取得了许多成果,但近几年,我们也逐渐感觉到在大数据新形势下,我校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教学体系还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且某些问题还有日益凸显的趋势,我们原来的某些研究成果已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就迫使我们继续进行改革研究,探讨在大数据背景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统计学专业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如何准确把握统计学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形势,如何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如何调整相关课程和课程内容,以培养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统计学专业人才。

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数据在大数据时代重要作用,我国也不例外,2012年9月,国家统计局第7次局务会提出,尽快开展在政府统计中应用大数据的研究。2013年可以看作是我国政府统计之大数据元年。2015年9月《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2]颁布,标志着我国正逐步进入大数据建设的新时代,为此,国家统计局积极推动大数据在各方面的应用与实践。而大数据的核心是数据,应用统计学学科是与数据分析处理联系最为紧密的应用性学科,因此,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教学体系应顺应大数据发展的趋势。在大数据背景下,应用统计学专业在继承传统数据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对所需的数据处理技能提出的需求更高了。这就是说,大数据对应用统计学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的冲击无疑是最大且不可避免的,这给应用统计学专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应用统计学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大数据逼迫人们改变分析、处理数据的手段、思维和理念,这就逼迫应用统计学专业改革必须引入新手段、新思维和新理念。培养应用统计学人才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不断适应大数据新时代的要求,这关系到应用统计学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这一研究是十分必要、十分迫切且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

二、大数据背景下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改革探讨

第6篇: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学科不同专业学生都应该掌握的一门重要的工具课,是许多高等院校生物学、农学、医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课程,也是生物学等工作者必备的基础,同时该课程又是其他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因此该课程在生物学、农学、林学、医学、食品、环保等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生物统计学需以生物材料进行研究,但通常所涉及的材料数量较大,很难也没有必要全部参加试验,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抽取有代表性的试验个体进行试验,以获得相关的数据,实现由样本推断总体的重要功能。因此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紧密联系,主要讲授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手段以及在概率论的基础上对统计结果做出科学的推断,从而帮助我们认识研究对象的现象和本质[13]。因此,生物统计学已成为生物科技工作者必备的基础,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系统的能力培养和全面的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生物统计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物统计学教材方面。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也是教学最基本的工具,它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而且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资料,选择适合教师和学生的生物统计学教材,能够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而且还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4,15]。目前,国内所出版的生物统计学教材种类较多,各大高校由于教师和学生的情况不同,在教材方面的选择和使用也不一样。尽管如此,目前国内所出版的生物统计学教材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大类完全是传统生物统计学的知识和内容,不涉及统计软件的介绍和使用,这一大类教材包含两小类,一类主要侧重理论教学,过分强调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理论讲授,注重公式的推导而忽视了实际应用例题的讲解。这类教材忽略了对大学生统计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有一定的缺陷。另一类是目前各大高校使用较多的生物统计学教材,该类教材虽然也存在一些必要的公式推导,但更侧重于统计学理论与实际结合,清楚介绍每一个统计原理理论后,再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和巩固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类教材比较适合现在生物科学等本科专业的使用。但这类生物统计学教材由于不涉及统计软件的内容,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未涉及一些统计软件的介绍和使用,那么即使学生完全掌握了相关的统计原理和方法,学生在复杂的试验设计及庞大的数据面前可能也会束手无策,即使会计算,在复杂及庞大的数据计算中也可能会算错,因此可能会得出相反的结论。第二大类统计教材完全是统计软件的介绍和使用,如Excel软件、SAS统计软件、SPSS统计软件、DPS统计软件、R统计软件等的介绍和使用。生物科学、技术等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类统计软件发挥了很大的优势,给科技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这类教材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它只注重统计过程的运算和统计,没有统计原理的介绍,因此对没有相关统计学知识或统计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或老师来说,即使按照教材上的步骤计算出相应的结果,但也不知道具体的含义,也不知道怎么分析。因此这类教材不适合大学本科生的教学。另外,这两大类教材要么只注重数理统计方法的讲授,要么只重视统计软件的使用,而忽视了统计学中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是建立在正确的试验设计以及所获数据资料准确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正确的作用,这是这两大类生物统计学教材共同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此,目前市场上还未见有统计学理论与实际结合,试验设计与统计原理相结合,统计软件与统计学原理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生物统计学教材。笔者认为这类生物统计学教材是当前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农学专业、医学专业、食品专业等本科专业较为适合的教材。

2.生物统计学与高等数学方面。①生物统计学与高等数学开课时间上的不一致性。国内许多高等学校生物科学等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都把高等数学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学生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系统获得函数、极限、连续、导数、微积分及常微分方程等基础知识,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而且,通过各个知识点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较为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高等数学课程是学习生物统计学的关键,生物统计学中的许多原理和方法都需要高等数学中相应的知识作为基础。②生物统计学与高等数学教学上的脱节性。高等数学课程作为生物科学本科专业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各高校均认识到它在生物科学本科专业中的重要性。但长期以来,高等数学和生物统计学均作为两名独立的课程开设,一般情况下,高等数学课程由数学专业教师讲授,由于数学专业的教师没有生物学专业的相关知识,不清楚生物统计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只注重数学知识的推导、讲授。因此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之间通常存在许多不衔之处,形成了不利于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知识的断层。同样,这也是生物统计学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难懂、难用的原因之一。

3.生物统计学教师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方面。常言道,学生需要一滴水,教师至少要有一桶水。生物统计学的教学,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数学知识,较为渊博的统计学知识,还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渊博的统计学知识,才能很好把握生物统计学相关原理、理论、统计分析方法等。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才能很好将生物统计学相关原理、理论、统计分析方法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很好地进行案例教学。4.考试制度方面。考试制度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考试是教学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既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反映,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考试制度是否合理

,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否能得到最大限度地调动[16]。但是现阶段我国许多高校的考试制度较为死板,缺乏合理性和灵活性。如在学期期末考试中规定一定数量的题型,当然,这种考试制度对于规范考试是必须的,但是应该根据具体课程而定,而不能一概而论。就生物统计学课程而言,如果规定一定数量的考试题型(比如四种题型),那么教师只能根据考试规定勉为其难考虑四种题型。比如说名词解释、填空、问答、计算这四种题型。很明显,这种考试方式只是较为死板的考试,不能真证体现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本质,不能很好考察学生对生物统计学原理的掌握及运用。

三、生物统计学教学策略

针对目前生物统计学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近十年的生物统计学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生物统计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出如下建议。

1.选择合适的教材并优化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工具,选择适合的生物统计学教材,能够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并能提高教学质量。针对目前市场上的不同种类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统计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试验设计与统计原理相结合,统计软件与统计学原理相结合的生物统计学教材进行教学较为合适。据笔者过去的教学实践,该课程授课内容不宜过多和过深,授课内容过多学生精力会分散,分不清重点,而过深则影响学生的接受效果[17]。因此应根据学生实际优化教学内容,坚持以试验研究实例为线索,以科学的试验研究方法为主线,理论原理和实际例子相结合,从试验研究的选题和设计、试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试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到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最后做出科学的推断等,尽可能把抽象的统计学概念和原理转变为具体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课程内容[7]。很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统计学课程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处理好高等数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关系。高等数学作为生物科学本科专业的基础课,是学习生物统计学的关键。一方面,高等数学一般在第一学年开设,因此生物统计学安排在第二学年开设为宜,这样能避免高等数学和生物统计学课程开设在时间上形成的断层,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统计学的学习。另一方面,高等数学和生物统计学不应分别让不同专业的教师讲授,而均应由生物学专业教师讲授,因为生物学专业的教师清楚生物统计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在讲授高等数学时,能够根据生物统计学的相关原理和内容,优化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有侧重点进行知识的讲授。从而能避免生物统计学与高等数学教学在知识上的脱节性,也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统计学的学习。

3.提高自身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注重案例教学。生物统计学教材大多理论性强,内容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感。照本宣科的传统授课方法,更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十分不利。在现代教学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18]。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对生物统计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实践。另外,教师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科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科研工作或生产实践案例贯穿到教学中,以自身科研实例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统计学思维以及对统计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4.加强试验设计的教学和实践。试验设计又称为实验设计,它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为理论基础,科学地、经济地设计研究方案的一项技术。一个良好的试验设计,可以用最少的实验次数,得到足够的实验数据,从而能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6]。由于生物统计学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且涉及大量的数学公式、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内容。因此在生物统计学的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对生物统计学原理、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强化学生综合试验设计的锻炼及其应用。提高学生利用统计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物统计学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该有渊博的统计学知识及其丰富的科研经历,另一方面,应让学生走出教室,加强实践,使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而且可以解决一些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真正达到生物统计学教学的目的。

第7篇: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性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51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6-0497-02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传染病,呈全球性的蔓延与流行,青少年是目前受害最大的群体[1]。高等学校的大学生正处于此年龄段,在生理、心理与性观念等方面处于明显变化时期,改革开放受西方性开放的影响比较大,相当多的大学生对婚前持赞同态度[2-3],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提高这个特殊群体的艾滋病预防知识。而众多研究表明,健康教育能够起到显著的干预效果[4-5]。笔者于2008年对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进行调查,研究不同专业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并对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某高校的一、二年级在校大学生442名,其中男生292名,女生150名,通过以班级为单位发放宣传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1.2 方法 针对本研究自行编制宣传册,内容包括艾滋病的流行形势、危害及基本知识等。干预前后分别采用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以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等。其中58个问题计算得分,满分100分。关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19个问题,满分33分;关于艾滋病预防措施的15个问题,满分26分;关于艾滋病基础知识的24个问题,满分41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得分均以换算成百分制的60分为合格。

现场调查采用匿名自填问卷方式,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负责,以班级为单位集中进行,使用统一的指导语,班级管理人员不在现场,保证调查的保密性和真实性,答卷结束当场收回。问卷收回后,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检查,筛除废卷,对合格问卷进行编码,统一格式,输入Excel程序,采用SPSS 12.0统计分析系统进行数据的处理。

2 结果

干预前,文科得分明显低于理科、工科和医科(P值均

各项得分比较如表2所示。在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的得分方面,理科、医科、工科学生在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值均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干预前4类学科大学生的总平均分在70分左右,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总体水平不高。医科学生得分最高,为74.82分;理、工科次之,分别为70.62与70.49分;而文科最低,为65.47分。学科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差异推测是由不同学科教育背景差异所引起。医科大学生在专业教材中能接触到HIV和AIDS的相关知识,故得分最高。但是仅比其他学科的平均分高5分左右,提示有些艾滋病知识并未在医科专业教材中得到讲解或未得到重点阐述。而与理工科相比,许多地区的文科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减少了生物课程的学习,成为文科学生得分比理工科低的原因。因此,应该切实加强高校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特别应重点加强艾滋病教育背景较薄弱的文科类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干预后艾滋病全部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艾滋病知识得分有了大幅度地提高。显示干预活动效果显著,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不同专业学生干预效果有很大差别,理、工、医科学生的得分均有显著提高,而文科干预后和干预前学生得分差别却没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干预后,医、理、工科学生得分均高于文科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显示文科学生通过发放阅读宣传册的形式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收效不大。

调查结果还显示,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的合格率分别从79.88%,67.44%,64.62%提高到90.26%,80.80%,80.47%,传播途径方面的合格率最高。理、工、医科学生在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3个方面知识得分均有显著提高,而文科学生则在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2个方面的知识得分没有显著提高。再次证实发放宣传册并不是文科学生有效的教育途径,推测可能与文科学生依从性较差有关。提示在对文科类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时,不仅要加大宣讲的力度,采取多种教育方式,还要让干预对象充分了解掌握艾滋病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才能让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最好的效果。

本文结果提示,针对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应从入学开始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接受取向,采用不同的重点宣传手段,通过校报、校园广播、校内专题网站、发放宣传手册、展板展览、举行专题讲座等多种宣传手段,在校内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利用大学生在同学、朋友中宣传,以便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要结合性教育课程的开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采取严肃而负责的态度,改变不良习惯,抵御不良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遏制艾滋病在青少年中的传播。

4 参考文献

[1] SELDA H, CIHAT S, MERYEM A, et al. KAP survey of Turkish University students on sexuality,reproductive health, drug addiction and violence . J Reprod Contrac, 2006, 17(4): 315-326.

[2] 林丹,高源,杨洋,等.成都市某重点高校大学生的婚前和相关认识. 现代预防医学, 2006, 33(5): 717-719.

[3] 赵英, 蒋小纬,熊伟. 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与的调查分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 21(6): 56-57.

[4] 徐哲鼓. 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的研究. 中国健康教育, 2006, 22(7): 538-539.

第8篇: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统计学是一门对客观实际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预测或决策的学科。它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一直被学生认为是枯燥而难学的课程。

传统的统计学教学过于注重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理论的演绎,使学生深陷繁复的计算中,对于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则很少讲到。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一般都津津乐道于统计学基本概念的阐述和统计公式的推导,使用的语言都非常专业化、学术化。对一部分学生来讲,他们认为教师的语言是晦涩难懂的。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分数相对较低,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质量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总体水平偏低,参差不齐异常突出。

针对这一现实状况,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要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这是高职高专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语言一定要简洁、通俗,只有这样才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这种语言形式要贯穿讲课的始终,不管是讲授统计思想、统计概念还是讲授统计公式。可以把公式具体化,删繁就简,挑选重点有代表性地着重讲解,而没有必要对每一个公式都推导其来龙去脉。还可以通过不断地举例来解释说明统计概念的实际意义,使学生活学活用。另外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多用些提问句、疑问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要和学生互动,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统计学的灵魂在于与经济管理类各实质学科相结合,用统计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可以与学生熟知或学过的课程联系,这样更加便于他们理解、掌握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并且能把所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其中。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分析案例,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理解理论知识。这个方法在高职高专的授课过程中运用得非常广泛,普遍反映效果良好,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在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就是精心选择适当的案例。所谓的适当是指:一要和所讲述的理论知识联系密切;二要难度适中,但要有综合性,不能只针对某个具体定义而编写,因为案例太容易就没有挑战性,不深入讨论就学不到东西,太难就会让一部分学生知难而退,不参与讨论;三是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所选的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而不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其次,要组织好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需要发生变化,要从教师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普通学生,让自己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要直接作答,而是引导学生互答问题和辩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自觉地归纳总结。第三,还要注意在案例课结束以后,要让同学们写总结,把课上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在讨论中领悟到的东西,以及自己归纳总结的东西书面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以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利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把授课重点转向过去传统教学顾及不到但实际上更加重要的方面,即从过去主要针对统计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转向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

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教学课件的制作。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应该自觉地学习并掌握教学课件的制作:

首先,要学会运用PowerPoint,并且充分运用PowerPoint的动画功能,这些动画功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由于运用多媒体演示课件或幻灯片信息的流量大、速度快,接受起来有些难度,学生可以不再记笔记,而是将不明白的作标记,课件可以让学生课下拷贝,以便于复习。

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选择一些分析软件,例如Excel办公软件。Excel是《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中的一部分,高职高专的课程普遍把《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这门课程安排在大一上学期,而《统计学》这门专业基础课则安排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开设。所以在学习《统计学》时,学生都已对Excel的使用比较熟悉,在具体授课时教师只需把其中的统计分析功能介绍给学生,再演示一些实例,学生一般很快就能掌握,另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操作来检查教学效果。

四、注重实践操作。

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行业基层技术型应用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高职高专教学中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的学时所占的比例相对高于普通的学历教育,即其教学目的应在于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重叠,重理论轻实践,实际操作能力很差。

高职高专的学制一般为3年,而学生的基础较差,理论上也很难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这使得很多高职毕业生难就业,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每个专业都建有相对应的实验实训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给学生联系的实训基地,让学生真正地接触现实,了解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还可以就具体问题,模拟问卷调查,从得到的调查数据里运用统计知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例如: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就曾组织过学生就生活费的花费问题做过调查,在具体调查过程中考查学生都是用了哪些统计方法,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1]姚波。建构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专业模式[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2).

[2]董芸。注重理论教育强调动手能力———浅谈高等职业教育非统计专业统计学的教学方法[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1).

第9篇: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1.1研究对象

根据我院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教学计划,随机抽取2012级护理本科学生72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8人,女生64人,年龄19岁~21岁。将72名学生随机分到6个模拟病房进行授课,其中第1模拟病房~第3模拟病房的学生36人为观察组;第4模拟病房~第6模拟病房的学生36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年龄、性别、所修课程、基础知识、入学成绩、任课教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1.2.1授课内容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学基础实验操作均按我院自编教材《护理学基础实验教程》内容进行授课,观察组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融入护理美学相关知识,对照组按照原教材内容未刻意加入护理美学知识。

1.2.2美学相关知识培训

在上实验课前利用周末和晚上对观察组的护生进行美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具体内容包括:①护理美学基本原理;②规范着装仪表;③规范行为举止,包括推治疗车、端治疗盘、持病历夹、站姿、坐姿、行姿、蹲姿等训练;④培养语言沟通能力;⑤培养人文关怀能力。

1.2.3评价方法

1.2.3.1理论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护生的护理学基础理论考试成绩、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和总成绩进行评价,理论考试采用统一试卷闭卷笔试,满分70分,由护理学基础教研室老师集体阅卷;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参照我院自编教材《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评分标准》,满分30分,考核内容以抽签形式由学生随机抽取,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授课教师交叉考核。总成绩为理论课和实验课成绩之和,以平均成绩进行比较。

1.2.3.2调查问卷测评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教学效果评价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学习兴趣、语言表达能力、服务态度、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思想、职业形象。分好、一般、差3个等级进行评价。问卷相隔2周的重测信度为0.87。共发放问卷72份,有效回收72份,回收率100%。

1.2.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观察组护生的理论课成绩、实验操作技能成绩、总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在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巩固专业思想、塑造美好职业形象方面观察组护生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护理美学教育是现代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卫生部2005年8月颁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加快护理教育的教学改革,在护理基础课程设置中增加社会学、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知识的比重。护理美学作为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美学修养,树立护生的职业形象,培养护生的职业情感及职业价值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护生美学素质及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忠实于护理事业的职业精神是现代护理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改善对病人的服务态度、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巩固专业思想、塑造美好职业形象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其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在校护生和临床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对照组护生在上护理学基础实验操作课时,特别是学习铺床、床上擦浴、晨晚间护理时,缺乏学习兴趣,情绪低落,甚至质疑护理专业的前途,部分护生萌发转专业的念头,由于缺乏学习动力、机械被动地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观察组将护理美学知识融入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使护生对护理专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巩固了护生的专业思想,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护生的理论成绩和实验操作技能成绩,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实验操作技能成绩和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