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妊娠高血压的主要临床表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病因及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子痫前期-子痫的发病起源于胎盘病理生理改变,进一步导致全身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者引起子痫前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目前主要有遗传说、免疫不良说、胎盘缺血说和氧化应激反应说等原因。高危患者人群包括初产妇、孕妇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40岁、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抗磷脂综合征、糖尿病、营养不良、低社会经济收入等。
2种类及临床表现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主要有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病等几种。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在妊娠期出现,并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尿蛋白减号,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产后可确诊;子痫前期在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且尿蛋白加号,可伴有上腹部不适、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重度子痫前期的孕产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现,视力模糊、头痛、头晕,严重者神志不清、昏迷等,出现肝包膜下血肿或肝破裂的症状,上腹部不适或右上腹持续性疼痛等,肝细胞损伤,血清转氨酶升高,血压表现收缩压高于160mmHg或舒张压高于110mmHg,血小板减少,少尿且蛋白尿严重超高,患者出现肺水肿、脑血管意外、血管溶血,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胎儿生长受限或羊水过少。子痫,指子痫前期孕产妇出现抽搐,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患者。子痫患者临床表现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头偏向一侧,牙关紧闭;口角及面肌颤动,数分钟全身及四肢肌强直,双手紧握,双臂曲屈,迅速发生强烈抽动。抽搐时呼吸暂停,面色眼青紫。产前子痫发生在妊娠晚期或临产前,产时子痫发生在分娩过程中,产后子痫,多发生在产后48h内。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高血压妇女于妊娠20周以前无蛋白尿,若孕20周后出现尿蛋白升高,或妊娠20周前突然出现尿蛋白增加、血压进一步升高、或血小板减少。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病,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检查发现血压升高,但妊娠期无明显加重,或妊娠20周首次诊断高血压持续到产后12周以后。在临床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应与慢性肾炎合并妊娠相鉴别,子痫应与癫痫、脑炎、脑水肿、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昏迷等鉴别。
3治疗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镇静、解痉、降压、利尿,适时终止妊娠。一般妊娠高血压患者需要休息,可住院也可在家治疗保证充足睡眠 ,取左侧卧位,可减轻子宫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压迫,使回心血量增加,改善子宫胎盘的血供。对于精神紧张、焦虑或精神欠佳者可给予镇静剂,密切监护母儿状态,间断吸氧。饮食应包含充足的蛋白质、热量,不限盐和液体,全身水肿应限制食盐。子痫前期患者要住院治疗,防止子痫及并发症发生。治疗时解痉药物首选硫酸镁,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抽搐,解除血管痉挛,减少血管内皮损伤。用药时首次负荷25%硫酸镁20mL溶于25%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注,10分钟以上完成,继而静点25%硫酸镁60mL+ 10%葡萄糖液1000mL,1~2g/小时,25~30g/日。用药过程中监测血清Mg++浓度。用药前和治疗中应严密观察膝腱反射,呼吸及尿量,如出现中毒症状,立即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 镇静药物选择安定,具有镇静、抗惊厥、催眠和肌肉松弛的作用。5mg 每日三次或10mg肌注/静推,对重症患者10~20mg。当舒张压高于110mmHg或收缩压高于140mmHg时,应使用降压药物,以延长孕周或改变围生期结局,预防脑出血和子痫的发生。选择降压药物应对胎儿无毒副作用,降压又不影响胎盘胎儿血供,避免血压急剧下降或下降过低。可选择肼屈嗪、拉贝洛尔、心痛定、甲基多巴等。子痫的处理应首选硫酸镁控制抽搐,用甘露醇降颅压,血压过高时给予降压药,纠正缺氧和酸中毒,终止妊娠,护理时环境要安静、安全 ,避免声光刺激,严密观察病情。
4适时终止妊娠
[关键词] 甲亢性心脏病;甲减;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R541.85;R714.2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6-122-02
Study on Hyperthyroid Cardiopathy Complicated with Pre-Eclampsia Nephritic Syndrome
ZHANG Xueqin HUANG Huizhen NI Meilan YANG Fan
Obstetrical Department,Xiamen City Maternal and Children Health Hospital,Xiamen 361003,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reported a rare case of hyperthyroid cardiopathy secondary to hypothyroidism complicated with seriousLy pre-eclampsia nephritic syndrome. The pregnant women with decreased thyroid function are more likely to the risk of Pre-ecLampsia,premature delivery,low birth weight,congenitaL fetal malformation,inatal mortaLity and abnormaL fetal deveLopment in physical body and intelligence.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may occur in normotensive patients,which should be taken more attention to ensure the mother and fetal safety and to reduce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Key words] Hyperthyroid cardiopathy;Hypothyroidism;Pre-EcLampsia;Nephritic syndrome
重度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是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特有的妊娠期特发性疾病;甲亢性心脏病则由于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最终引起一系列心血管系统症状和病理生理的变化。具有甲亢病史的妇女在妊娠期常出现两种疾病并发的临床表现,严重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本文通过报道1例罕见的甲亢性心脏病并发甲减及重度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诊断过程,以期对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5岁,G3P035+2周双胎妊娠。14年前曾患有甲亢性心脏病治疗2年缓解。2009年11月她出现双下肢水肿且逐渐加重,入院前4d查肝功能提示:TP 45.20g/L,ALB 19.6g/L,CHOL 9.89mmoL/L,并出现全身水肿,故收入院。2009年12月8日进行体外受精移植术。停经28d尿妊娠试验阳性。停经2+月感轻微恶心、呕吐,持续月余缓解。停经2+月B超提示:宫内双胎妊娠,后随访B超胎龄与停经周数相符。停经4+月感胎动,产检尿常规尿蛋白弱阳性、尿隐血++。此后随诊尿常规尿蛋白波动于弱阳性~+++,尿隐血++~+++,监测血压正常。曾于肾内科就诊,未予特殊处理。停经4个半月查甲状腺功能提示:“FT3、FT4减低”,口服“雷替司25μg,Qd”治疗并在内分泌科随诊。
入院查体:T:36.5℃,P:88次/min,R:19次/min,BP:136/82mmHg,无明显贫血貌,颜面浮肿,甲状腺Ⅰ度肿大,无硬结,下肢水肿++++。产科检查:AC 110cm,UH 40cm,FHR 153/139 bpm,先露头,浮,未扪及宫缩,外阴水肿,未破膜。辅助检查:①尿常规:Pro+++、RBC少量、WBC(-)、未见管型;血常规:RBC 3.1×1012/L、HGB 105g/L、HCT 29.9%,PLT 170×109/L;血凝四项提示:FIB-C 3.58g/L。B型RH阳性血;②生化全套:TP3 4.3g/L、ALB 15.0g/L、TG 4.77mmoL/L、CHOL 9.82mmoL/L、TBA正常、URIC正常、肾功能正常、转氨酶正常。③补体C3 0.54g/L、C4 0.06g/L、IgG 5.55g/L,IgM、IgA均阴性;孕妇肾、输尿管彩超未见异常;孕妇胸腹腔未见明显积液。
2 结果
诊断:①G3P035+2周双胎妊娠LOA/ROA,②IVF术后;③重度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型。入院后予解痉、镇静、纠正低蛋白及利尿、改善微循环增加胎盘血供、地塞米松和丙种球蛋白增强免疫治疗48h,右胎儿大脑中动脉多普勒频谱异常、孕妇子宫动脉多普勒频谱轻度异常;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术中娩出一男一女婴,转儿科。术中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加强宫缩,出血约350mL,予促宫缩、输血、补液对症治疗。病患各项检查指标统计结果显示,24h尿蛋白11.171g,结果恒定,BUN 10.0mmoL/L,LDH 246.4U/L,超过临床正常指标;术后第7天产妇水肿明显消退,查24h尿蛋白为7.870g,指标恒定;术后第9天查TP 40.2g/L,BUN 8.3mmoL/L,LDH 264.0U/L,TG 2.34mmoL/L;D-D 908.00ng/mL。复查B超提示:右侧髂窝可见液性区,宽约7.5cm,左侧髂窝可见液性区,宽约6.4cm,肝肾隐窝可见液性区,宽约2.5cm,左侧胸腔可见液性区,宽约2.3cm。
3 讨论
甲状腺疾病在育龄妇女较多见,会导致女性月经不调、不孕及不良妊娠结局。据报道,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占0.2%,甲减率0.19%~2.5%。该患者14年前曾患甲亢药物治疗2年缓解,考虑为桥本甲状腺炎可能,该病多数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正常或亢进,随着甲状腺破坏而最终出现甲状腺功能低减的表现。桥本病有自然发生甲状腺功能低减的趋势[1]。该患妊娠4个月时发现甲减,表情淡漠,甲状腺肿大,血流丰富,心脏增大,甚至心功能的改变(产后4d发生急性左心衰)。甲状腺功能减低孕妇更易发生子痫前期、早产、低体重、胎婴儿先天畸形、围产儿死亡及胎婴儿身体及智力发育异常[2]。
重度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型(NSP)不是一种独立性疾病,而是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典型的临床症候群。临床诊断NSP除其本身具有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特点外,还需符合包含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0g/L)、大量蛋白尿(>3.5g/24h)及高胆固醇血症(>7.77mmoL/L)等典型特征的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3],其中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视为确诊的主要依据[4]。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注意区分NSP与肾炎型或周期性肾病综合征鉴别,除根据临床表现的特点外,必要时需进行肾活检对其进行确诊。
目前主流学说认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出现其机制是由于胎盘与肾脏有相同的抗原,因此当肾脏与滋养细胞抗体交叉反应时,免疫复合物便会沉淀于子宫、肾小球及胎盘毛细血管壁上,从而促使体内发生一系列的变化[5]。临床观察表明,NSP患者所表现出的肾损害症状比单纯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尤为明显,其原因可能与NSP免疫反应的靶器官主要是肾小球毛细血管有关;由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所致的血管痉挛引起肝细胞缺血性坏死,加上大量蛋白经肾脏后从尿中丢失, 且患者自身白蛋白生成能力低下、胃肠血管痉挛加剧了蛋白吸收障碍,最终引起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导致胶体渗透压下降,在临床上出现组织水肿、胸腹腔积液等不良症状[6]。
经临床分析显示,绝大多数NSP症状均继发于妊娠期高血压,因此常被称为妊娠期高血压病Ⅲ型,但有文献报道此种症状也可继发于感染、妊娠糖尿病及系统红斑狼疮等[7-8],医疗工作者应对此疾病有全面的认识。此外,由于肾脏损害与内科肾病综合征并无本质区别,且由于其常继发于妊娠期高血压,因此也具有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二者的鉴别:单纯性妊娠高血压所导致的水肿和低蛋白血症一般而言程度较轻[9,10],通常给予相应治疗后会很快缓解,产后很快痊愈,但肾病综合征所导致症状则不然,可作为鉴别二者的有效途径。
本病例复杂、严重,多脏器受累。成功救治的关键在于多学科的协作:内科、产科、麻醉科、介入科、儿科及ICU的共同努力下严密监测加强支持对症治疗,以保证母儿安全,降低母儿病率及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Mazziotti G,Sorvillo F,Nacleri C,et al. Type-1 response in peripheral CD4 and CD8 T cells from patients with hashiomto’s thyoiditis[J]. Enr J Endo-crionnL,2003,148(4):383-388.
[2] Casey BM,Dashe JS,Wells CE,et al.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and pregnancy outcomes[J]. Obstet Gynecol,2005,105(2):239-240.
[3] 吴媛媛,乔福元. 肾病综合征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分析[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3):62-63.
[4] 牛秀敏,王鸣泉,常颖. 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胎盘免疫病理观察[J]. 实用妇产科学杂志,2008,24(9):550-552.
[5] 张云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机理及原因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1993,20:322-325.
[6] 姜杰. 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低蛋白血症[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149:45-46.
[7] 李小毛,刘穗玲. 特殊类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2):242-245.
[8] 张丽君,樊杨,杨帆. 肾病综合征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特征及对母婴的影响[J]. 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9,31(8):45.
[9] Yan Yuen S,Krizova A,Ouimet JM,et al. Pregnancy outcome insystem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is improving:results from a case control study and literature review[J]. Open Rheumatol J,2008,2(2):89-98.
【摘要】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合并症之一,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新生儿的生命。本文分析了我院2005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15例胎盘早剥病例,其中,产前临床诊断4例,诊断率26.7%,误诊、漏诊率高达73.3%,通过这一回顾性临床分析,以提高对胎盘早剥的警惕性及早期诊断处理。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胎盘早剥15例,占同期住院分娩人数的0.75%(15/2000),与国内报道率0.46%~2.1%相符,年龄最小18岁,最大34岁,初产妇10例,经产妇5例,均为晚期妊娠,29~34w 11例,35~36w 1例,37~42w 2例,44w 1例。所有胎盘产后均检查胎盘大小、剥离面积及部位,剥离面>2/3者仅2例,1/3~2/3者2例,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产前阴道出血伴腹痛11例(73.3%),其中,以阴道出血为首发症状5例,为子痫前期2例、双胎妊娠1例、无任何原因而以阴道出血为首发症状2例,余,6例阴道出血继发于宫缩之后,其中1例宫口开全后有鲜红色阴道出血;腹痛多数表现为阵发性的宫缩性疼痛,仅2例到后期有明显腹痛,子宫张力高,放松不良,易激惹,但无明显压痛;血性羊水2例;以头晕为首发症状1例,后继发宫缩及阴道出血;4例无症状,产后检查胎盘发现;主要体征为子宫收缩,子宫敏感,易激惹,子宫无明显压痛。
2.2 妊娠合并症及诱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例,占46.7%。其中:子痫前期2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1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1例),双胎妊娠2例,臀位2例,胎膜早破3例,无任何诱因4例(有的病例同时有2种或2种以上并发症)。
2.3 产前B超检查情况:胎盘边缘大量包裹性液性暗区及局限性隆起各1例,胎盘内不规则混合性回声1例,此3例产前B超确诊胎盘早剥,此外还有胎盘增厚4例,S/D比值增高3例,宫腔内囊性包块1例。
2.4 产前临床诊断4例,诊断率26.7%。
2.5 分娩方式:阴道分娩5例,其中3例死胎引产,2例临产入院,产后检查胎盘诊断;剖宫产10例。
2.6 产妇预后:因出血多出现失血性休克2例,产后DIC 1例,子宫卒中2例,经处理保留子宫,无一例子宫切除,无一例孕产妇死亡。
2.7 围产儿预后:本组死胎3例,新生儿窒息4例,新生儿死亡1例。围产儿死亡率2.15‰(4/1860)。
2.8 误诊及漏诊:本组产前诊断4例,4例误诊先兆早产,临产入院3例,4例无临产症状产后检查胎盘发现。
3 讨论
3.1 胎盘早剥发生的原因:胎盘早剥的原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经资料查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胎盘早剥有密切关系,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当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以致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蜕膜层与胎盘之间,形成血肿导致胎盘子宫壁剥离,此外,其诱因还有脐带过短、外伤、羊水过多、宫腔压力骤减、胎膜早破、羊膜腔穿刺等。本组有7例合并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46.7%,为胎盘早剥的主要原因,不伴有其他原因的胎膜早破2例,占13.3%,6例均无上述原因,占40.0%。
3.2 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及漏诊、误诊原因:胎盘早剥由于其剥离部位、剥离面积及剥离方式不同,而致临床表现的多样化,同时也缺乏特异的检测手段,胎盘早剥的产前诊断重型容易,而轻型由于症状不典型,容易混淆,给诊断带来了一定困难,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本组资料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诱因占46.7%,临床表现以阴道出血最常见,发生率为73.3%,对不典型胎盘早剥警惕性不高,是造成漏诊、误诊的原因,表现在:①对少量阴道出血及腹痛、腰痛等症状不够重视,体查不够细致,故往往容易将胎盘早剥误诊为先兆早产或先兆临产。②过分依赖B超检查,对病情缺乏全面的分析。虽然随着超声仪器的不断更新及超声诊断人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B超诊断胎盘早剥的正确率不断提高,国内报道高达90.63%~95%,但其实B超对胎盘早剥的诊断价值各家报道不一,相差甚大,而在Bholl的报道中仅25%,谢红宁的报道为46.7%,远低于王敏及扬作峰的报道,本组病例有超声异常改变者7例,超声诊断3例,远低于以上报道,究其原因,可能为:①轻型胎盘早剥血肿小,难以察觉;②胎盘位于子宫后壁,技术难度大,尤其是分辨力差的仪器;③急性期血肿回声与胎盘相似,难以分辨;④突出于羊膜囊中的血肿易误诊为胎盘外液性肿块、胎盘绒毛血管瘤等;⑤临床症状不典型,技术操作的疏忽。因此,妊娠晚期对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下腹疼痛、子宫张力增高患者,应高度警惕发生胎盘早剥的可能性,特别是对无原因的早产,当抑制宫缩无效时或症状逐渐明显时或NST异常时或复查B超有异常改变时,均应考虑到有胎盘早剥的可能,对不明原因的血性羊水、胎儿宫内窘迫、B超显示胎盘增厚、S/D比值增高等也应想到胎盘早剥的可能,同时,对无症状、体征者,尤其是合并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更要倍加小心,以防胎盘早剥的发生。
关键词:胎盘早剥;病因;早期诊断
中图分类号:R71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9-0095-02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起病急、进展快,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婴生命。国内报道发生率0.46%~2.1%,国外为0.51%~2.33%。发生率高低可能与各院收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高血压孕妇的数量有关;与各院的诊断标准不同有关。关键还在于产后是否仔细检查胎盘[1]。现对我院2005年6月~2008年3月发生的 27例胎盘早剥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27例患者年龄20~28岁,平均24岁。经产妇3例,初产妇24例。
1.2 胎盘早剥发生的原因
妊娠高血压疾病12例,胎膜早破6例,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3例,无诱因6例。
1.3 发生的时间与程度
27例患者孕周:31+3~40+6周,平均36+4周,均发生于临产后。参考《中华妇产科学》第1版[2],将胎盘早剥分为轻重两型:轻型胎盘剥离面积不超过1/3,共 12例, 占44.4%;重型剥离面积超过1/3,共15例,占45.6%,其中发生部分子宫胎盘卒中6例,DIC并全子宫胎盘卒中1例。
1.4 症状与体征
胎盘早剥的症状与体征,见表1。
1.5 处理及预后
除3例无临床症状的患者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后检查胎盘发现外,其余24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急诊行剖宫产术。1例于剖宫产术中发现全子宫胎盘卒中,DIC,宫缩乏力,出血量多,予促宫缩、温盐水纱敷子宫、宫腔填塞纱条无效,行子宫次全子宫切除术,其余均在术中应用缩宫素、卡孕栓加强宫缩,保全了子宫。27例患者无1例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5例,其中3例为死胎,2例为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无效死亡。围产儿死亡率18.5%。
2 讨论
2.1 胎盘早剥的病因
对于胎盘早剥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过去通常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血管病变:包括妊娠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等;② 机械性因素:如外伤,外倒转术等;③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近年,通过对其病因学的研究,发现了大量与胎盘早剥发生的相关因素[3],如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子宫畸形、严重营养不良、吸烟[4]、创伤、使用可卡因、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绒毛膜羊膜炎等。本资料中妊娠高血压疾病为最常见原因。患者中有7例孕期未进行常规产前检查,所以,加强孕期保健,重视对高危妊娠的筛查和管理,是预防胎盘早剥的关键。
2.2 胎盘早剥的诊断
胎盘早剥典型症状是有疼痛阴道流血,通常根据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但最终证实为胎盘早剥的病例中大约80%有某种程度的阴道流血,另外的20%为隐匿性早剥。轻型胎盘早剥临床上常无典型症状,而重型胎盘早剥常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衰竭、子宫胎盘卒中及产后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母婴生命。所以,要重视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要做到早期诊断,一方面根据临床表现:①无原因的胎心率改变,同时伴有临床先兆;②子宫张力高;③阴道持续少量流血。另一方面根据辅助检查:①B超检查发现胎盘厚度增高而无明显胎盘后液性暗区表现;② CA125测定:袁瑞等[5]发现,胎盘早剥病例中,血清CA125值增高。血清CA125测定是一种无创伤的诊断方法,对可疑病例结合临床可作为胎盘早剥的诊断指标之一。
2.3 胎盘早剥的处理
胎盘早剥是孕晚期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往往起病急、发展快,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婴生命。所以,一旦确诊就应该及时终止妊娠。有资料表明,应争取至迟在剥离发生后6小时内完成。有时并发症发生时,积极治疗并发症。本资料中,因处理得当、及时,无1例产妇死亡,但因1例经产妇患者在家中分娩,休克时方转我院,终因DIC、全子宫胎盘卒中切除子宫,再次证明孕期保健的重要性。
2.4 预防措施
建立健全孕产妇三级保健制度,及时发现及处理妊娠期高血压病,是降低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妊娠末期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避免精神和身体上的创伤。加强产前检查,提高孕妇对本病的认识。积极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 、慢性肾病;孕晚期避免腹部外伤及长时间仰卧位 ;处理羊水过多或双胎时避免宫腔内压骤降;人工破膜时,于宫缩间歇进行,缓慢放羊水;行羊膜腔穿刺前做胎盘定位,避开胎盘。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94.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95.
[3] 李菏莲,何津.前置胎盘与胎盘早剥的病因学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2001,17(2):82.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减少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制定综合护理措施,包括行为干预和心理支持,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周密细致的护理计划,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细致的护理,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全面细致、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可显著提高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安全。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护理;临床疗效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妊娠20周及产后2周是该疾病的高发期,其主要临床表现是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严重者会出现头痛、视力模糊、抽搐、昏迷等临床表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造成孕产妇与围生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但是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难以进行有效的预防及治疗[1]。我科发现,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做好临床护理工作,科学开展健康教育,可有效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造成的孕产妇与围生儿死亡具有一定效果。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入组标准
①诊断符合乐杰的第七版《妇产科学》中妊高征的诊断标准[2]。②患者精神状态正常。③患者肝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正常。④排除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⑤患者自愿参加该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临床资料
入选60例患者均为2014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其中初产妇49例,经产妇11例,年龄24岁~42岁,平均年龄(26.1±4.7)岁;确诊妊娠期高血压时孕周:≤30周10例,31周~33周38例,≥34周12例;其中单胎妊娠54例,双胎妊娠6例;妊娠期高血压分度:轻度18例,中度34例,重度8例。
2护理方法
2.1预防护理
在患者确诊妊娠期高血压后,需要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诱发因素、发病机制及其危害,增强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使其能够做到有效遵守医嘱,定期进行体重、血压、尿常规、隐性水肿的检查,及早发现不良反应,以便进行科学治疗。
2.2心理护理
由于医学知识专业性较强,很多孕产妇作者简介:张娟林,女,本科,主管护师。在得知自身患有妊娠期高血压后,对于胎儿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出生后的并发症过度焦虑,焦虑诱发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进一步加重了妊娠期高血压的病情。因此,给予产妇科学合理的心理治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采取和蔼可亲的态度与产妇进行交流,了解其主要思想顾虑及焦虑根源,并制定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对其心理状况进行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便患者能够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保持健康乐观心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治疗,确保母婴安全。
2.3常规护理
2.3.1入院护理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安排于单人病房中,护理人员应当保持病房内光线适宜,空气流畅,尽可能避免外界环境中的噪音、异味、强光等对患者造成刺激;对于已经有先兆子痫及子痫患者应当安排专人进行陪护,并做好相关急救措施的准备。
2.3.2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确保患者每天能够摄入合理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其他微量元素;对于已经出现水肿的患者,应当严格控制其食盐、液体的摄入量,必要时应采用植物脂肪替代动物脂肪[2]。
2.3.3休息护理
研究发现[3],充足的睡眠对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应当尽可能保证患者每天的休息时间在10h以上。同时,患者在睡眠时应当尽可能采取左侧卧位,以减轻子宫对于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的压迫所造成的回心血量减少,以改善胎盘、肾脏的血流量,减少妊娠期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
2.3.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护理工作者应当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精神状态的监测,观察记录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等,定期监测患者尿常规。细致观察宫内胎儿情况,定期记录胎动、宫缩等情况,每天常规予以中流量吸氧2次,每次30min。
2.4用药护理
2.4.1硫酸镁的用药护理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的痉挛,解痉是其重要的治疗原则,硫酸镁是常用的解痉药物,其用药途径主要是通过静脉滴注,在进行静脉滴注过程中,其滴速应控制在1~2g/h最佳,先快后慢,使血液中镁离子浓度能够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以便发挥治疗效果。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患者膝反射减弱、呼吸少于16次/min、尿量低于25mL/h时,应当立即停止硫酸镁滴注,同时告知主管医师,必要时可立即予以10%葡萄糖酸钙溶液10mL进行静脉推注,防止硫酸镁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
2.4.2其他用药护理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还会进行降压、镇静、利尿等治疗,在使用降压药物或者镇静药物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舒张压维持在90~100mmHg之间,同时应当监督患者卧床休息,防止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2.5临产及产后护理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临产后应由当专人护理,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并采用胎心监护仪对胎儿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生产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缩短第二产程,避免产妇由于过度用力、疲劳诱发的抽搐,必要时应果断进行剖宫产术。胎儿娩出后,应立即静脉滴注缩宫素,以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同时,产后应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尿量、恶露等的监测,及早发现不良情况并进行有效处理。
3结果
经过周密细致的护理计划,60例产妇均顺利完成生产,其中剖宫产34例,阴道分娩20例,引产6例,无1例并发症发生。
4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引起的全身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一种妊娠期特有疾病,该病的主要危害可能造成胎儿的宫内生长发育受限、胎盘早剥、孕妇肾功能受损、产后大出血等,是造成我国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4]。由于目前该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医务工作者只能尽可能避免其诱因来阻止疾病的进程,以及防止疾病的加重。研究表明,采用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提高母儿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玲.妊娠合并高血压110例临床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2014,8(10):207-209.
[2]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8-108.
[3]靳利秀.妊娠合并高血压的围生期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6):4936-4937.
【关键词】 胎盘早剥;高危因素;产前检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胎盘早剥为产科急症,对母婴均可产生严重危害。为有效预防和治疗该病,特对我院收治的24例病例进行分析,以供临床诊治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我院2004-2009年间共有7 860例住院分娩产妇,发生胎盘早剥24例,发生率为0.30 %。24例胎盘早剥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27.4岁,其中初产妇15例、经产妇9例;早剥发病时间均在怀孕32周以后。24例中14例为产前阴道流血,同时伴有腹痛或腰痛明显,其中9例腹部检查为板状腹,2例不规律下腹痛、子宫敏感不放松、压痛阳性,1例无明显症状,产时为人工破膜发现血性羊水;2例胎死宫内,B超检查提示胎盘后血肿,胎盘早剥,5例无任何症状仅在产后发现有胎盘早剥。24例中11例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7例,脐带缠绕2例,脐带过短2例,外伤所致2例。24例中15例未进行产前检查、占62.5 %,其中包括11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占45.42 %,2例胎膜早破患者,1例为外伤患者。
1.2 分娩情况及结局 24例中阴道自然分娩9例,8例产后检查胎盘可见胎盘剥离面均小于1/3,出血量小于300 mL,新生儿仅为轻度窒息,经吸痰等复苏处理后迅速恢复;1例为胎死宫内,分娩后阴道出血多不凝,胎盘剥离面大于50 %,发生DIC,立即行次全子宫切除;剖宫产14例,其中重度胎盘早剥9例,均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轻度5例,14例中发生子宫卒中11例,剥离面积均大于50 %,出血量约为1 000~1 200 mL,子宫卒中9例经温盐水纱布按摩后,子宫收缩良好,均保留子宫,2例重度卒中,术中出血多(也均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患者已DIC,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剖宫产14例中,5例胎死宫内行剖宫取胎术,7例新生儿重度窒息,2例新生儿轻度窒息。24例孕妇均痊愈出院。围产儿死亡7例,死亡率29.1 %,其中胎死宫内6例,新生儿死亡1例。
2 讨论
胎盘早剥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妊娠高血压疾病与胎盘早剥有密切关系[1]。重型胎盘早剥半数以上与母体高血压有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由于胎盘绒毛发生出血、坏死、梗死,而易形成胎盘后血肿,继续出血会引起胎盘早剥,因此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未临产出现腹痛以及阴道流血,出血量多于平素月经量,一定要注意胎盘早剥,立即行B超检查以及凝血功能等方面的检查,一旦明确诊断立即终止妊娠。
胎膜早破与自然或人工破膜时羊水流出过快宫腔内压力骤减,子宫因突然收缩可致胎盘与附着处子宫壁发生错位而剥离,人工破膜时如果发现为血性羊水,一定要注意胎盘早剥的可能性。因脐带缠绕胎颈、胎体而相对过短或短于30 cm,则在分娩中,当胎儿逐渐下降尤其宫缩强致胎儿下降过快,由于脐带长度不够,可牵拉胎盘使胎盘自宫壁剥离。外伤主要是腹部直接受撞击或挤压所致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多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腹痛及阴道流血,但部分患者无以上表现,仅表现为胎动的异常或胎死宫内,发现时已是重度胎盘早剥,阴道流血量的多少,不能反映胎盘早剥的程度。B超是诊断胎盘早剥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底蜕膜回声消失,为胎盘早剥的最早征象。如果胎盘与子宫之间出现液性暗区或界限不清时,其提示有胎盘后血肿,当底蜕膜血管破裂,在绒毛模板下形成血肿,B超图像为片状液性暗区,凸向羊膜腔为胎盘早剥的典型超声表现,但B超的图像须与许多疾病鉴别,当胎盘边缘与子宫壁剥离,出血为显性,胎盘后血肿未形成或血肿小易漏诊,B超有一定的局限性。
胎盘早剥一旦确诊,立即终止妊娠,争取胎儿存活。本文9例重度胎盘早剥均行剖宫产,新生儿虽窒息经抢救均存活。但如果产妇宫口已开全或近开全,产妇一般状况可,估计短时间内可进行阴道分娩,可以在阴道助产的情况下尽快分娩,胎盘早剥发生子宫卒中为6 %~10 %,本资料24例中11例卒中,其剥离面均大于50 %,早期诊断胎盘早剥可降低其发生率,术中发生卒中可以用温盐水纱布按摩子宫,如果子宫收缩,色泽变红、出血不多可以保留子宫,本文9例经上述处理,术后无并发症,2例经上述处理无效,子宫仍紫黑色不好转,行子宫次全切术,因为此2例患者均为DIC,术后经积极治疗痊愈出院。
胎盘早剥为产科急症,对母婴危害极大,产科医生应密切观察每一名产妇,不是每一例患者都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早诊断、及早处理可减少母儿的危险,否则此病将严重危及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城乡结合部孕产妇的保健意识差,不做孕前检查[2],本文15例患者未进行孕期检查,其中就有11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以至发生胎盘早剥,入院已为时较晚造成母儿的不良结局。因此临床上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应积极规范地治疗以减少此病的发生,提高产科的质量。同时作为基层更应该加强对产妇的检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本文将简要地介绍近几年中,美国产科医学界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国内曾使用:先兆子痫)的科研和医疗上的进展。
在产科医学的许多分支领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知识更新,但知识更新在对子痫前期的认知突破上尤其明显。子痫前期的知识更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国内曾使用: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定义和分类;(2)子痫前期的发病机理;(3)子痫前期的治疗;(4)子痫前期的麻醉管理。
一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如何定义和分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 或 hypertensive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在国外一直存在着争议。在中国,由于逐渐与国际接轨,因此在中文命名方面应还需要面对许多挑战。
1972年以前,美国产科界使用妊娠毒血症来描述妊娠和产褥期间和高血压、蛋白尿或者水肿相关的任何病症。由于这一笼统的定义不能满足和适应临床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美国妇产科学会建议使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这一名称(Hughes, 1972; ACOG, 2002)。
1985年,《威廉姆斯产科学(Williams Obstetrics)》(第十七版) 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为三大类,并且引进了“妊娠高血压综合症(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这一概念。第一大类亦即“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第二大类是慢性高血压(coincidental hypertension 或 chronic hypertension);第三大类称为妊娠合并高血压(hypertension worsened by pregnancy 或 pregnancy-aggravated hypertension)。 第一大类可进一步分为三小类:(1)无蛋白尿或全身水肿的高血压,相似于后来命名的“妊娠期高血压”(gestational hypertension);(2)子痫前期(preeclampsia);(3)子痫(eclampsia)。第三大类也可进一步分为二小类:(1)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hypertension superimposed preeclampsia);(2)高血压合并子痫(hypertension superimposed eclampsia)。
经过十二年的反复讨论,1997年出版的《威廉姆斯产科学》(第二十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进行了大的改动。虽然仍保留原有的三大分类,但增加了新的第四大类:短暂性高血压(transient hypertension)。它的定义是妊娠中期出现的血压升高,对妊娠无明显影响,而且于产后逐渐消失,虽然它有可能在下一次的妊娠中再一次出现。这一分类的缺点是第四大类(短暂性高血压)容易和第一大类中的第一小类(无蛋白尿或全身水肿的高血压)产生混淆。
此后,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又进行了一些修改,其中一个主要的变化是为了防止混淆,而以妊娠期高血压(Gestational Hypertension)取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来描述妊娠20周以后出现的不伴有蛋白尿的高血压,并在产后恢复正常。这里所提的高血压的定义是:至少经过两次间隔6小时以上的血压测定,舒张压高于90mmHg或者收缩压高于140mmHg。另外一个明显的变化是,现在已不建议采用收缩压升高30mmHg或舒张升高15mmHg来定义高血压。虽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一词时有提及,但已逐渐消失。2005年出版的《威廉姆斯产科学》(第二十二版)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为五大类,这和美国妇产科学会2002年发表的临床管理指南相比又有新的更新(ACOG, 2002):
第一类 妊娠期高血压(gestational Hypertension):妊娠20周以后出现的短暂性高血压,一般在分娩后12周之内恢复正常,无蛋白尿。
第二类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子痫前期是一种综合征, 它有两条基本诊断标准,高血压和蛋白尿。当然它还常常伴有其他临床表现,如水肿、不安骚动、头疼或腹痛等。蛋白尿的定义是每24小时尿蛋白超过300 mg。
任何孕妇血压超过140/90mmHg,伴有尿蛋白超过300 mg/24小时(或≥+的蛋白尿),均应考虑为子痫前期,也就是轻度的子痫前期。但如有下列一种或多种情况,则成为重度子痫前期,当然子痫前期的诊断则更趋明确:血压达到或超过160/110mmHg、尿蛋白超过2 g/24小时(蛋白尿≥++)、血肌酐新近超过1.2mg/dL、 寡尿(
第三类 子痫(eclampsia):在子痫前期的基础上新近出现的、 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癫痫大发作。
第四类 慢性高血压(chronic hypertension):妊娠20周以前即存在的高血压,或者妊娠20周以后诊断的高血压并一直持续到产后12周之后。
第五类 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superimposed preeclampsia on chronic hypertemsion):慢性高血压患者妊娠20周以后 出现蛋白尿或血小板减少。
二 子痫前期的发病机理
在美国,由子痫前期直接引起的孕妇死亡占所有孕妇死亡的15%,它在造成产妇死亡的直接原因中占第三位。在英国,子痫前期则是第二位产妇死亡的直接原因 (Gambling,2004)。
子痫前期的发病率是2.6-7.6%,平均5%(Cunningham et al,2005)。其危险因素包括:初产、多胎、以前有子痫前期的发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血管和结缔组织病史、肾病史、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肥胖症、高龄、非洲裔等;另外低龄、家族史、营养不良、低收入等也有被提出。
在子痫前期的病因学的探索方面也有许多新的进展(Sibai, 2003),目前认为可能的病因包括:(1)胎盘滋养层异常地侵入子宫血管(2)母体和胎儿组织免疫对抗;(3)母体对由妊娠引起的心血管功能和炎症性改变代尝和适应异常;(4)营养缺乏;(5)遗传因素。美国妇产科学会临床管理指南(ACOG,2002)认为胎盘滋养层着床不全也可能是病因之一。
对子痫前期的发病学研究有如下发现:(1)血管收缩(Fitcher et al,2000)和(2)内皮细胞功能异常(Wang et al,2004)。而患有子痫前期的产妇的病理变化则主要表现在(1)心血管系统:血管痉挛、高血压、血液浓缩和肺水肿;(2)血液学变化:HELLP综合症、稀释性或溶血性贫血、也可出现血液浓缩和血小板减少;(3)肝功能障碍;(4)神经系统:癫痫、头痛、视觉改变和神经反射功能亢劲;(5)肾脏功能损害和寡尿;(6)羊水减少、宫内胎儿生长迟缓、胎儿宫内窘迫及胎儿死亡。
三 子痫前期的治疗
虽然目前子痫前期的基本临床管理和2002年发表的美国妇产科学会临床管理指南基本一致,但对终止妊娠的时机的掌握上,最近三年又有新的变化。
美国妇产科学会的临床管理指南建议,在明确子痫前期的诊断之后,应该考虑终止妊娠的时机。如果胎儿尚未足月,(1)母亲仅有轻度的子痫前期,应依病情继续定期对母亲和胎儿进行检查、评估和治疗;(2)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应收住到拥有母婴医学专家和能治疗高危妊娠的三级综合性医院。
子痫前期的治疗应包括控制高血压和预防子痫出现,其目标是制止惊厥发生、防止颅内出血、防止生命器官的衰竭并保证生产出健康的新生儿。子痫前期伴有头疼、寡尿、视觉不适或上腹痛常常是子痫的前兆。在美国,最常使用的控制高血压的药物是肼苯哒嗪(hydralazine)和拉贝洛尔(labetalol)(Sibai,1996);而最常用的预防和治疗子痫的药物是硫酸镁(Witlin,1998)。有研究认为,使用皮质激素可改善HELLP综合症的临床表现(Matchaba and Moodley, 2004)。但是,对子痫前期的最有效的治疗是终止妊娠。对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需要联合使用抗惊厥和降血压治疗,并同时考虑终止妊娠(Waterstone, et al, 2001)。这一决定必须在平衡母亲病情的危险性和胎儿出生后的成活率之后作出。譬如,患者出现HELLP综合症或子痫时,妊娠应及时终止。
在美国,除根据胎儿肺成熟情况使用糖皮质激素外,终止妊娠通常采取两种方法:(1)对于轻度子痫前期的患者,可采用通过使用宫颈前列腺素、FOLEY扩张宫颈或静脉滴注催产素来诱导阴道生产,适用于宫颈条件较成熟者;(2)对于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可采用剖腹产,也称剖宫产。其适用指征包括患者宫颈条件不成熟、不能在短期内经阴道分娩、引产失败、胎盘功能明显减退或已有胎儿宫内窘迫表现。
近两年来的一些新的研究显示,为了母婴的健康,应放宽终止妊娠的指征(Ananth et al,2005;Villar et al,2004)。 随着新生儿医学的发展,早产儿的成活率逐渐提高。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中心(作者工作单位),胎龄24周的早产儿的成活率在65%左右,胎龄26周的早产儿的成活率在85%左右,终止妊娠的时机依母婴的临床表现已向小胎龄方向移动。
四 子痫前期的麻醉管理
由麻醉直接引起的孕妇死亡占所有孕妇死亡的1.6%,它在造成产妇死亡的直接原因中占第七位(Gambling,2004)。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影响;防治
作者单位:710061西安市雁塔区中医医院
HDCP是一种妊娠期严重威胁孕妇和围产儿生命的产科常见病,可导致母体发生心衰、肝衰、肾衰、胎盘早剥、DIC等,还可影响胎儿生长、导致胎儿宫内受压甚至围产儿死亡,我国报道总发病率为9.4%[1]。本病于妊娠20周后发生,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尿蛋白,严重时可出现抽搐和昏迷,甚至出现母婴死亡。现分析我院HDCP所产生的影响,来探讨其有效的治疗办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自2009年以来收治的123例患有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和随机抽取的同期120例正常孕妇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轻、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病例分别为47、27、49例,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8.4岁,平均孕周36.3周。对照组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8.7岁,平均孕周38.3周。两组病例年龄、孕周等基础资料经假设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所有病例同时做相同检查,均排除其他(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肝、肾疾病等)病史。
1.2 研究方法选择
分析孕妇分娩方式、并发症(孕妇和围生儿)、死亡率等。
1.3 统计学方法 处理
数据应用相应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数据需采用χ2进行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的孕妇剖宫产率和围生儿病死率分别为73.2%(90/123)、1.62%(2/123),明显高出对照组25.0%(30/120)、0%(0/1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观察值比较
组别
孕妇围生儿
剖宫产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73.2%(90/123)59.3%(73/123)1.62%(2/123)73.2%(90/123)
对照组25.0%(30/120)5%(6/120)0%(0/120)12.5%(15/120)
由上表得出妊娠期高血压可明显增高孕妇剖宫产率、围生儿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作为一种严重威胁围产儿及孕妇健康的疾病,研究其预防和治疗对临床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在预防方面要建立和健全妇幼保健网络,严格产前检查制度和妊娠期高血压筛查工作,切实做到分级管理,建立健全转诊和会诊制度。孕妇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钙、锌、铁、硒等富含微量元素的食品和新鲜蔬菜和水果,切忌摄入大量食盐。另外,保持放松和愉快心情,保证充足睡眠,可有效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研究表明[2]自怀孕20周起每日补充2 g钙的孕妇,其妊高征的发病率明显降低。治疗妊娠期高血压,首先要注意休息,睡眠时间要充足,可增加胎儿供血。子痫前期临产时首选硫酸镁可控制和预防抽搐。其次,适当选择镇静药物可消除患者焦虑及紧张。要注意,吗啡抑制胎儿呼吸系统,在分娩前6 h慎用。冬眠合剂可有效降压但必须作好监测工作;氯丙嗪禁用于肝功不全者。有效降压药物有肼屈嗪、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硝普钠等,但应注意其适宜人群,期间严密观测血压变化。对于有明确血容量减少者选择白蛋白、全血或血浆合适扩容。发生急性肺水肿或急性心衰时可采取利尿治疗,但一般不主张应用。终止妊娠是妊娠期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措施。但近10年来多数学者认为剖宫产已成为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的主要措施[3]。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尿蛋白,严重时可出现抽搐和昏迷,甚至出现母婴死亡。基本治疗原则是绝对休息、解痉、扩容、利尿、降压、可适时终止妊娠,适时选择剖宫产。可导致母体发生心衰、肝衰、肾衰、急性肺水肿、胎盘早剥、DIC或产后出血等,还可影响胎儿生长、导致胎儿宫内受压发生早产,甚至围产儿死亡。合理治疗可有效提高母婴存活率。
参 考 文 献
[1] 陈敦全,于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盘早剥.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5):266-267.
关键词:超声 妊娠高血压 孕妇
本文将我院2007年12月至2010年8月对经产科门诊证实患有高血压的孕妇100例的肾脏进行超声检查,测量其大小、观察其实质回声并与108例正常妊娠孕妇的肾脏进行对照分析,旨在讨论妊娠高血压患者的肾脏的特征性改变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标准。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临床诊断妊娠高血压组(组1):100例,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32岁。孕周在31W+2D~38W+3D,尿蛋白2个“+”号—5个“+”号。正常妊娠组(组2):108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7岁,孕34W+2D—40W。
仪器和检测方法:采用GE730、IE3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取仰卧位或左、右侧卧位行肾脏超声检查。取肾脏长轴及短轴切面常规测量双肾大小、观察肾脏的形态、回声特征,并使右肾与腹腔肝脏回声及左肾左侧脾脏回声作对比进行比较。正常肾脏回声分为三部分。1)肾周脂肪层:肾周围有一层明亮的轮廓 ,它是由肾周围脂肪囊的强回声所形成,此光带内缘即为肾被膜形成的线状强回声。2)肾实质部分回声:肾实质部分包括肾皮质和髓质,声像呈实质性低回声 ,光点细小分布均匀,但比肝脏及脾脏回声低皮质较髓质回声略增强。3)集合系统:集合系统肾中央部位呈密集的强回声点群,较明亮。
2结果
2.1肾脏大小:两组208例受检者肾脏大小见表1。
2.2肾脏形态:组2的108例孕妇肾脏形如蚕豆,其中8例有大切迹 。组1的100例孕妇肾脏中9例有大切迹,13例有小切迹表面呈颗粒状。
2.3肾脏的回声:组2的108例孕妇肾实质部分回声呈实质性低回声 ,光点细小分布均匀,但比正常肝脏及正常脾脏内部回声低。组1的100例妊高症患者中肾皮质回声等于正常肝脏内部回声的有28例;高于正常肝脏内部回声但低于正常脾脏回声的有62例;高于正常脾脏回声的有10例。
讨论
妊娠高血压综全征简称妊高症,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妊高症常发生在妊20周以后或产褥期.临床表现为水肿、高血压和蛋白尿,重症者可出现头晕、上腹疼痛及视物不清,若子痫发作则表现为抽搐和昏迷.重症妊高症常见的并发症有胎盘早期剥离;心肾功能衰竭及脑出血等.目前重症妊高症仍是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有子宫胎盘缺氧学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前列腺系统失常学说、免疫学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学说、神经内分泌学说等.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小动脉痉挛和水钠离子潴留,全身各脏器均受累,严重者心、肝、肾等主要器官均可出现缺氧、水肿、坏死等情况.此症多见于初产妇、双胎、孕前有高血压肾脏疾病和孕妇母系族有高血压史患者[1]。
妊高症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全身小动脉痉挛收缩,在此基础上,相应的一些重要器官会出现一些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紊乱,进而导致其功能的障碍。同时对肾脏有一定的影响,临床上突出表现为肾小管间质肾小球损害,使滤过屏障受损,大量的蛋白漏出,如夜尿增多、尿浓缩功能减退,部分病人可表现为蛋白尿及少量红细胞,少数表现为血清肌酐升高,严重者可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据文献报道[2]妊娠期高血压相关性急性肾损伤患者在肾活检可发现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基底膜增厚,肾小球增大;血管减少,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管腔狭窄;肾小管坏死,甚至肾皮质坏死。Ji等[3]报道一例组织病理检查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例。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测量并观察孕妇双肾大小 、形态、回声等情况,正常肾皮质回声低于正常肝内部实质回声和正常脾内部实质回声,且正常脾内部实质回声略高于正常肝内部实质回声。肾小球病变,往往见肾皮质回声增强,高于正常肝和正常脾内部回声。华秀云[4]等把双肾皮质回声强度分为三级:0级为肾皮质回声小于脾回声;1级为肾皮质回声等于脾回声;2级为肾皮质回声高于脾回声。急性肾功能不全均属0级,慢性肾功能不全0-2级均有。通过本研究结果表明妊高症孕妇肾脏超声表现与肾实质损害密切相关,孕妇血压越高时间越长 ,其肾脏损害越明显,超声表现双肾会变小、形态会不规则、肾实质回声会增强。
综上所述,超声是一种非创性技术,操作简便。应用彩超观察高血压孕妇双肾大小、形态及皮质回声来诊断肾损害及损害的程度,为临床的大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红阳.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各期保健特点.职业与健康,2006,22(21):295~296
[2]唐晓红,高芳.妊娠期高血压相关性急性肾损伤.临床肾病杂志,2009,9(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