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绿色经济的认识范文

对绿色经济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绿色经济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绿色经济的认识

第1篇:对绿色经济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绿色经济;发展;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瞠目的成就,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我国的经济发展都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这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深化落实,党和政府开始认识到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于是先后提出系列政策与法律法规,推动了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如何推动绿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集中关注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清晰的认识到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绿色经济概念解读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普及的背景下,人们对绿色经济的理解也在不断的发展,纵观绿色经济的发展历程,对于绿色经济的理解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从1989年-2006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开始认识到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但是对于绿色经济的理解比较单一,只是强调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去采取的相关经济措施;第二,从2007年-2009年,人们对于绿色经济的认知开始深化,开始关注经济发展的转型与升级,进而达到经济与生态环境和平共处的目标;从2010年之后,人们对于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然性开始有了新的认知,于是绿色经济具备了较为全面的定义,也就是可以为人类带来幸福观的经济发展模式,调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实现和谐统一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

针对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和考核。文章主要从单位CDP所消耗的能源以及用于治理生态环境污染的投资这一角度来分析和审视近年来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实际情况。现阶段,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绿色经济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化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提出,绿色经济的增长速度正在不断的加快。与GDP的增长情况相比较来看,绿色经济几乎与GDP的增长速度相同,截止到2017年绿色经济在全国GDP总量当中的占比情况已经达到了10%,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经济新常态下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绿色经济发展的范畴当中,对于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对于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从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交通领域污染治理投资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在2015-2017年三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增长了54%。据国家部门发表的相关数据显示,从2005到2017这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中,万元GDP的能耗水平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在2017年万元GDP的能耗为0.635万吨煤/万元,与2005年相比下降了50个百分点。在科学发展观深化落实的背景下,党和政府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绿色经济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于是国家财政部门加大了对于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从2005-2017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家针对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基本上都维持了年增长1.2%的水平,在2014年达到了1.9%的增长水平。由此可见,针对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断增强,一方面将极大程度推动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绿色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第2篇:对绿色经济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经济;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绿色建筑中的“绿色”,是指在不破坏基本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又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种建筑,还可以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等。

绿色建筑是一种建筑规则和建筑环境性能的衡量标准,指的是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即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汽、节电、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自然环境,从而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生活及活动的场所,从而达到人与建筑的生态和谐。

二、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必然性

1、国外环境

全球气候变暖成为人类生存的隐患,所以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明确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之前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到23%至40%之间。2007年美国国务院通过了《低碳经济法案》,以此响应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巴厘岛路线图”方针,这所有的一切都有利地说明了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是责任,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潮流的机遇。

2、国内环境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引入绿色建筑概念比较晚,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比较迟。源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水准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即工业经济,这是因为中国要想脱贫致富,必须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步伐,无形中带来了能源消耗的持续增长,成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绊脚石。

我国是工业大国,建筑业已经成为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中国现有的建筑总面积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2020年还将增加300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所以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可想而知。而发展经济、提高13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减少能源消耗之间存在着不可协调的矛盾。所以,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是一项意义重大且十分紧急的任务。

三、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可行性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旧有建筑存量大,新建建筑数量多,地理气候特征多样化,加上我国历史悠久,存在许多与自然环境相吻合的传统建筑文化。所以,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越性。

1、巨大的节能潜力

我国是建筑业大国,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同样我国建筑业的耗比较大,如果对目前存在的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效果必然非常明显,这就说明绿色建筑的推广在我国具有很大的潜力。以供热管理市场为例,2008底,我国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约等于70亿平方米,平均消耗能源折合成标准煤每年大约需要20公斤/平方米,如果对其进行节能改造,每年可以节省标准煤亿万多吨,同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些都有利的说明中国具有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

2、绿色建筑具有相对较大的效益优势

要想达到相同的节能效果,建筑比工业的投入要少得多,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施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的成本相对较低,而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所以,我国推行了绿色建筑具有很大的优势。

3、绿色建筑技术日趋成熟

2004年4月1日,原建设部与科技部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申报指南,启动了“十五”国家科技重大攻关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如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采用节能的加厚外墙,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另外利用自然通风原理提高制冷和通风能效,还可以利用非可再生资源,例如高压冲厕、慢速洗浴喷头、外表雨水的收集使用等。这些都是成熟的建筑节能技术。

4、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

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往西,有大部分与地理气候特征相适应的建筑群。比如陕西的窑洞,就是运用自然通风原理以及浅层地热的原理实现了居住场所冬暖夏冷的特征。再如苏州的园林设计,更是尊重自然的生态建筑,从根本上调节了气候。所以,我国历史久远的传统建筑文化为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1、政府对其不够重视

政府部门在认识绿色建筑经济的时候,对其认识还不够深入,这便导致了政府进行绿色建筑经济管理的时候,力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也没有根据需要进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保护机制的建立,这也导致了在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方面,政府的束缚力不够。

2、人们对绿色建筑经济认识不够

人是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体,也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核心主体。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甚至很多人并没有把绿色建筑经济归入到可持续发展中去,并没有重视其发展前景。

3、对绿色建筑经济扶持力度不够

在进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时候,还停留在嘴上说说的阶段,并且,现在进行绿色建筑建设的时候,原料成本比较的高,若是经济基础达不到要求,那么绿色建筑在发展的时候,受到的限制便会比较严重,所以必须提高对绿色建筑发展扶持的力度,才能帮助其更好地发展。

四、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措施

目前,在我国,绿色建筑经济还在初级的发展阶段,在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必须通过以下措施,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

1、对政府资金扶持的相关政策进行完善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政府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所以,在进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时候,政府必须将自己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帮助绿色建筑经济更加稳定的发展。与此同时,政府应该不断提高绿色建筑经济资金补贴的水平,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投入,这样才能够给其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个物质基础,帮助其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2、做好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

在进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时候,做好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措施,这样能够很好地提高人民群众绿色环保方面的意识,所以,应该大力的进行绿色建筑经济的宣传。政府在宣传的时候,应该经过调研,将媒体的力量利用起来,通过媒体来进行绿色建筑观念的宣传,这样全社会的绿色环保意识很容易提高,这也能够给绿色建筑经济更好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只有人民群众真正地认识到其重要性,才会愿意支持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也能够更好的实现良性循环。

3、加强培训工作

想要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仅仅通过宣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做好培训方面的工作,在进行培训的时候,通过实体培训,能够更好地落实绿色建筑经济思想。高校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加大对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绿色建筑经济人才的培养,确保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真正的满足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五、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分析

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筑行业首次引入绿色建筑的概念,源于中国的建筑业以及相关产业商品化程度最快、产业体量最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最轻、拉动国民生产总值最有效,所以,首当其冲的迎来了一场节能减排的改革,如今,绿色建筑的理念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主流。本文主要从绿色建筑的效果分析来阐释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前景。

1、绿色建筑的效果分析

(1)效果分析的组成

绿色建筑的效果分析主要包括内部效果和外部效果。因为外部效果主要指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应该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所以,评价绿色建筑的效果主要指的

(2) 外部效果的指标。

所谓的国民经济评价,就是按照科学合理配置稀缺资源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考察项目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来评价该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由于绿色建筑经济在我国刚刚起步,很难为绿色建筑的发展界定统一的评价标准。所以,笔者人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国家出台政策法规严格控制建筑产业规模,限制从业人员的数量,我国长期实行粗放型经济模式,导致各地建筑项目增多,所耗费的能源也相应的增多。其次,深化绿色建筑的新技术、新机具、新材料的研发,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从而节约了资源和能源,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了机械化水平;第三,广泛宣传绿色建筑理念,使得在城市规划和考察设计中时刻贯穿“绿色建筑”的思路,从而保证家庭住宅和城市建设在采光、通风、排水等方面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第四,建立完善的评估标准,从根源上杜绝伪绿色建筑的存在;第五:积极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成果,提高机械化水平。

在政府的干预调控下,要健全和完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加强对大型公共建筑物的建筑节能监管,使得“非绿色建筑”项目的内部成本提高,内部效益降低,而“绿色建筑”的外部成本的降低,绿色建筑外部效益的有效提高,能从根本上使可利用的资源向绿色建筑经济领域流动。

2、绿色建筑有效措施分析

如何对绿色建筑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推行,主要是针对绿色建筑的外部效果的提高。提高外部的效益,降低外部成本的一个大体思路是:建筑在其生命周期内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量;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污染;建筑的质量、功能、性能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相统一。源于绿色建筑是新生事物,提高外部效益的量化指标还不能太确定,具体表现为绿色建筑的高出售率以及高出租率。相对来说出售与出租价格也比较高,一个绿色建筑项目,不仅费用的支出比较低,而且能够获得政府的支持和赞助,还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这些都将为业主带来巨大的投资回报。

另外,降低外部成本也是提高外部效果的措施之一。因为,绿色建筑质量好,电、水、能源和垃圾成本底,从而延长了建筑的寿命。所以在建造绿色建筑的前期,要降低外部成本,即可以在透光性好、通风能力强、空气质量好的地段购买一块地产,可以将解除潜在的环境风险;绿色建筑前期直接产生的建造成本比较高,但是由于机械数量少、照明设备数量少、通风设备数量少,从而提高了能源效益,间接降低了建造成本。

总之,绿色建筑的发展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方针的重要举措,是本着保护生态环境、节省资源的前提进行的操作,是符合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璇. 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 经营管理者,2014,(2).

第3篇:对绿色经济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绿色经济;林业;机遇;挑战

1绿色经济背景

1989年,“绿色经济”的概念由经济学家皮尔斯提出,指的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本产业链,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经济形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其的《绿色经济报告》中,对绿色经济给出的定义是,“从长期上来看,能够改善人类的福利水平,降低不平等程度,同时不会使后代面临生态稀缺性和环境风险的经济形式”。在国内的研究中,一般认为绿色经济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狭义的绿色经济指的是环保产业;而广义的绿色经济除了环保产业之外,还包括诸如绿色消费与政府采购,绿色贸易与进入,绿色税收与财政,绿色会计与审计等除生产领域外的一些绿色制度和行为[1]。近些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开展绿色经济行动。201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研究表明:实现绿色经济不仅会实现财富增长,尤其是生态共有资源或自然资本的增益,而且还会在今后一段时期产生更高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应对绿色经济的发展趋势,各国纷纷通过立法和出台规划开展行动。英国在倡导低碳、低排放,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推广新的节能生活方式;美国以开发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为主题,制定了“绿色经济复兴计划”;欧盟制定了“环保型经济”的中期规划;印度制定“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草案”,韩国通过了“绿色工程”计划,日本在逐步扩大“环境产业”市场规模[2]。

2林业在绿色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2011年联合国森林论坛的第九次大会在探讨“森林造福人民、改善民生、消除贫困”时提出,林业对构建绿色经济的潜力巨大,要发展绿色经济,必须将林业置于优先发展的领域。

2.1林业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基础和关键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对林业在“绿色经济”中的地位给出定义:林业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基础和关键。林业为绿色经济提供了生态基础,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林业提供木材等木质原材料、产品和能源产品,具有清洁安全、可再生、可降解等优点;林业发展为全球近10亿人口提供了生计,有利于增加就业、提高收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等,促进人类福利的增加。

2.2林业对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作用和贡献

在“绿色经济”这一概念被提出伊始,林业发展通过保护和可持续地使用自然资源对绿色经济所做出的贡献就已经被认识。同时,林业在减少贫困、增加收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对绿色经济都具有十分突出的贡献。从事林业基础产业的人口往往与贫困人口相重合,因而发展高效可持续的林业就能够有效地帮助依靠其生存的人们摆脱贫困。随着应对气候变暖成为全球共同行动,林业在固碳方面的贡献被广泛认识。201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林业对绿色经济的贡献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经济的进步和人类的福祉都依赖于健康的森林。森林提供碳汇、稳定全球气候、调节水的循环,并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栖息地,同时保存了遗传资源。经济估值在不同的国家进行的研究表明,从森林的重要利益,特别是在调节气候服务和存在价值”。林业在绿色经济中的贡献已经获得了更全面的认识。

3绿色经济背景下的林业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中国始终坚持把林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充分发挥森林在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多种效益,逐步实现平衡发展,初步开始绿色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推动林业发展战略的绿色转型,促进绿色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林业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了三次林业发展战略的调整。二是大幅度增加绿色投资。1998年至今,中国实施的林业重点工程累计投入2886亿元。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及林业公共财政支持制度,对国家级重点公益林、造林、抚育管理、林木良种等提供公共财政支持,逐步形成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长效资金支持机制。三是增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出将森林经营作为林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从注重森林面积的增加到重视森林质量的提高和功能的增强,中央财政对森林抚育提供财政补贴,积极推动森林认证。四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增进绿色就业。制定激励政策,实现林业从利用林木向利用森林环境的转变,同时,逐步增加绿色就业。五是积极推动绿色改革。大力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维护农民权益,不断提升林业对农民就业增收的贡献。

3.1林业在绿色经济中面临的机遇。

由于林业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还具有明显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很多国家推出了刺激经济的绿色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将林业作为发展绿色经济的核心;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头号政治问题,森林对于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全球生态危机和自然灾害问题日趋严重,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林业产业结构得到升级,林业发展方式不断转变,这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林业在减轻贫困、改善生计方而的特殊作用。

3.2林业在绿色经济中面临的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高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但发展绿色经济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从全球范围看,土地竞争引起的毁林和森林退化的压力并不会消除。同时,由于林业生态效益的价值化、内部化还不能完全实现,林业被边缘化的可能仍然存在。地方各级政府在经济增长压力面前,必然会面临是要发展还是要环境的两难选择。而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林业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之间的矛盾;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土地利用冲突;人口增长和农村贫困对保护森林资源和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带来的压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就业统计不完善,不能全而地反映林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森林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林业信息化建设不能满足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要求等,也都会对绿色经济中的林业产业发展产生挑战。

4中国林业在绿色经济中的展望

4.1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强大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现形式。发展绿色经济过程中,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将使林业所具有的减污、减排、消纳废弃物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绿色融资机制将更多、更好地挖掘林业在保障生态安全方面的潜力;林业产业提供的绿色产品、生态产品、绿色就业在促进地区发展、改善民生、减轻贫困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4.2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在发展绿色经济过程中,森林产品和服务价值通过森林价值核算将得到全面反映,森林对非正式部门的贡献也会通过森林价值核算将得以充分体现;生态系统管理、绿色融资机制建立和绿色产业发展,将使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充分释放和“倍数”放大;林业的三大效益将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4.3林业发展资金将更加充裕,资金来源渠道更加多样化

为降低生态稀缺性,在发展绿色经济中公共财政对生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同时,森林将成为一种新的有较高收益的经济资产,社会融资能力将明显提高。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中国坚持将林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坚持兴林富民的发展宗旨,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初步实现了森林资源增加、生态状况改善和林业生产者受益的目标,完成初步绿色转型。中国的经验表明,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在减少环境风险和资源消耗的同时,增加就业和改善贫困,促进社会进步。未来,中国林业将继续积极推进林业绿色增长,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莹,刘波.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对策选择[J].开放导报,2011(5):73-76.

[2]刘珉.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国林业发展[J].林业经济,2013(2):22-27.

[3]刘东升.中国林业与绿色经济[J].林业经济,2012(1):12-15.

[4]李平,张继梅,王作铁.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林业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15(5):23-27.

[5]杨亚军,李伟.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能源与环境科学,2013(9):184.

[6]张升,戴广翠.绿色经济与林业发展[J].林业经济,2014(5):20-25.

[7]郎晓娟,沈若萌,刘珉.林业与绿色经济研究[J].林业经济,2013(1):36-41.

第4篇:对绿色经济的认识范文

(一)培植绿色企业

企业是绿色经济的实现载体,是绿色经济的主要实践者和受益者。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能否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践行环保理念、保护自然环境将决定着区域发展绿色经济的成败。绿色企业是指在生产、管理、技术、制度建设和企业文化等各个部门中始终以发展绿色产能为核心的企业。建立绿色企业,应从改变企业管理者的观念入手,提高企业对绿色经济的认识水平,鼓励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开发绿色商品

绿色商品是指符合绿色经济发展需求的、在生产和营销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绿色商品是区域实现绿色经济转型的核心。在市域内发展绿色产品,应当从本区域内的环保实际出发,把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使环境保护有利可图,比如发展生态林业、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开发等,并以其为基础纵向发展相关产业链,在区域内形成产业优势。

(三)培养绿色消费方式

培养绿色消费方式是建立绿色企业和开发绿色产品的外在条件,只有消费者重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地培养绿色消费习惯,绿色经济才有发展的动力。绿色消费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消费者倾向于消费绿色环保的、有利于消费者身心健康的商品或服务;第二,消费者在消费时有意识地减少环境污染,如合理处置垃圾、循环利用等;第三,消费者有资源节约意识,理性消费,如使用节能灯、开小排量汽车等。绿色消费方式的培养需要在教育上强调和建立相关制度加以规范。

(四)健全绿色制度

找寻环境污染的制度诱因,完善环境保护的制度规范,是创新绿色制度的着眼点。绿色制度是绿色经济发展的保障,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和实现框架。政府应当对区域内不同产业的实际情况作出准确判断,确定其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制定相关制度进行激励和约束,引导企业和其它经济活动参与者践行绿色经济。

(五)创新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是绿色经济向前发展的引擎,是区域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减少资源依赖的技术支撑。一是绿色科技会给企业带来价值。作为绿色科技的开发者,企业可以通过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或更新产品,技术转让可以使自身获得收益。二是绿色科技可以为消费者带来效益,绿色健康的产品可以提升消费者的效用。三是绿色科技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在自然环境上的收益可以被整个区域共享。

二、区域绿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般问题

(一)绿色经济意识不强,重形式轻本质

一些地方通过建立绿色产业基地、绿色产业园区、绿色经济带等来发展绿色经济,但这些绿色产业区的生产技术、产品、管理方式等与其它企业无明显差别,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并不显著。在环境约束下,一些企业由于观念落后,开发绿色产品意识不强,导致企业缺乏活力、技术创新乏力、产品单一,不能完全发挥出绿色经济原本该有的效益。

(二)缺乏长久且清晰的战略规划,导致绿色经济发展进程不稳定

绿色经济的建设周期较长,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一些地方急于改变环境污染现状,希望通过集中而紧凑的投资在短期内实现绿色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对困难考量不足,因而不能根据实际制定规划。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过渡到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渐进过程,缺乏基于清晰战略规划的长效建设机制将使得绿色经济发展进程不可控,也会降低地方政府投入资金的效率。

(三)只注重城镇,忽略了对城乡绿色经济协调发展的统筹

一些地方在发展绿色经济时只重视对城镇的投入和对工业的改造和引导,却忽视了农村特别是农业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相关制度和环保标准的制定上也只重工业不重农业,对农业生产的监管工作不到位。另外,一些政府将原本已经无法存活的、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的工业企业迁往农村,这类企业原本在效益上已经不具有存在价值,对农村经济发展并无大的益处,落后的生产技术加重了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市域内大部分的山林、草地、水源等自然资源都集中在农村,农村环境的恶化将使得市域环境的承载力愈加脆弱,加重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

(四)绿色经济发展重点不突出,未能形成区域优势

绿色经济发展除了注重对环境保护,还应该能够创造出比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更多的价值,但一些地方建设的绿色经济或是产能较低、形成不了规模,或是效益较低、产品不具有差异化。市域内各个区域建设比较重复,市域之间建设相似度较高,这既加重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又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一些地方在发展绿色经济时会同时扶持多个项目,进而导致有发展潜力的项目难以得到有力的支持。

(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对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便捷的服务

绿色经济发展需要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提供支撑,企业不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而只能由政府提供。一些地方虽然制定了绿色经济发展规划,但未能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与之相配套或设施建设不全面,减缓了绿色经济的发展进程和产出能力。

三、环境约束机制下市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可行战略选择

(一)从环境约束的具体实际出发,制定本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中长期战略规划

地方在制定本地区绿色经济发展规划时,应当充分考量本地区资源分布状况、生态环境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根据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水平清晰地对发展目标、发展途径以及风险应对策略作出规划,以使规划可操作、可监督、可持续。

(二)增加区域内人力资本投资,加速绿色科技创新

发展绿色经济,改变以往忽视生态效益的发展模式,就必须抛弃资源驱动型产业,发展科技驱动型产业,积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资源供给和消费已经达到区域和环境约束边界时,地方经济将很难发展。增加市域内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创新绿色科技,提升资源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为通过相关制度安排和福利保障,吸引市域外人才进入市域内工作,这是快速增加本区域人力资本的方式;其二为培养市域内人才,这是区域实现人力资本增值的根本方式。

(三)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在物质上保障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没有基础设施上的保障,绿色经济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业、林业、垃圾处理、水源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应当与绿色经济发展的节奏同步。

(四)统筹城乡发展,确定绿色经济的发展重点

第5篇:对绿色经济的认识范文

相比于美国、日本等国,我国在国际分工中更具优势,技术创新、全球化、先发力量、市场经济都是关键推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不断落实的减排任务,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正在逐步由理论向实践操作迈进。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内涵;推广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1 绿色建筑经济的内涵

绿色建筑指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低能耗、安全的居住或经营活动的建筑空间,且在建筑生命周期中将其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实现对建筑资源的充分利用。故又被称之为低碳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由其定义可以看出,建筑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就在这里。相比于美国、日本等国,我国在国际分工中更具优势,技术创新、全球化、先发力量、市场经济都是关键推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不断落实的减排任务,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正在逐步由理论向实践操作迈进。

2 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是建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1 国际大环境的影响

在全球气候变暖、碳排放激增的大背景下,以“低污染、低能耗”为核心思想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的热点。西方发达国家,在着力发展低碳技术的同时,对能源、产业、贸易、技术等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以抢占产业制高点。2007年的巴厘岛会议,制定了“巴厘岛路线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于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美国参议院于2007年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面其未来战略的选择将围绕低碳经济展开。这些内容都表面低碳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落脚点。我国作为一个对世界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的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将绿色建筑经济作为建筑经济的发展方向,既是建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是发展模式转变的难得机遇。

2.2 国内发展环境的影响

围绕“低碳经济”展开的争夺战已悄然拉开序幕,这对我国是压力和挑战并存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整体科技水平落后,这对于我国经济的低碳化转变有着极大的制约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加快,大规模基础建设不能间断,能源需求迅速增长的阶段,这种以资源高消耗为支撑的持续消费增长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相背离的。如何确保人们不断提升生活水平,又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就成为我国今后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建筑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绿色化的发展是适应中国发展环境的需要,是其自身长足向前迈进的重要途径。

2.3 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内在价值

我国村镇住宅和城镇房屋建筑所占面积巨大,将再建和新建房屋改造为绿色建筑,前景巨大,将成为未来几年、几十年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劲动力和扩大内需有效途径。2010年,我国通过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每年都有上万亿元的消费市场,拉动经济保持3%以上的增长。建筑业及其相关产业是产业体量最大、商品化程度最高、拉动GDP增长最有效、对国民经济影响最大的产业。抓住绿色建筑转型的关键期,推进绿色建筑经济大规模地发展,将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

3 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具体措施

3.1 转变建筑施工方式

依循建设节约型社会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倡导建筑集约化发展、产业化发展,使中国建筑住宅走产业化之路。统一住宅建筑设计与生产的标准化规范体系,坚持技术集成的集约化发展思路,促进建筑住宅基础技术的标准化、工业化。以政府为主导、以产业联盟为基础,突破政策瓶颈、规范瓶颈,建立住宅建筑产业标准,整合住宅建筑产业链、集成住宅建筑成套技术,实施住宅建筑产业化试点,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可持续性低碳建筑。统一住宅建筑设计与生产的标准化规范体系,为实现住宅建筑产业化奠定基础。坚持技术集成的集约化发展思路,促进建筑住宅基础技术的标准化、工业化。

3.2 鼓励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鼓励生产企业生产节能环保型建材,不断研发各种环保节能的新技术、新材料引用于建筑工程,如新型墙体材料--轻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应用和推广,坚持高效率低能耗的建筑产业化发展战略与风力、太阳能发电,地热采暖、屋顶太阳能利用、大中型沼气、秸秆气化等新能源利用技术和一体化产品同步发展。发展有利于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减少污染,有利于工业化规模生产、系列化配套和机械化施工,有利于利用当地自然资源、适应当地地理气候特征要求的技术和产品。

3.3 完善建筑设计规范及监管体系

进一步完善我国工程设计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在经济发达地区,在建筑的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逐步提高建筑物节能环保的要求,并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标准规范。有借鉴的吸取发达国家的先进评价体系和推广方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建筑发展的评价体系。完善工程质量监督机制,加强第三方检测验收和认证,明确质量责任人,落实建筑节能的各项措施,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4 绿色建筑经济的推广措施分析

4.1 强化宣传教育,提升人们绿色建筑意识

强化对绿色建筑的充分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对各种媒体充分利用起来,进一步增强对绿色建筑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其经济内涵得到人们的认识及认可。将“节能、节地、节材、节水”的理念贯穿到宣传引导当中,使社会各界对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一个确切的认识。此外,相关的教育培训十分必要、高等院校作为人才的输出地,应当对绿色建筑相关学科进一步完善,从而使培养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同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强化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对绿色建筑从业人员进行多渠道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以有效提升其实际应用能力,为绿色建筑经济的有效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4.2 实施政策税收

政策税收包括两个方面,包括优惠政策税收和强制性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税收的实施可以使绿色建筑产品生产者成本得以降低,实现了外部效益的内部化。从理论层面上来讲,优惠政策税收同补贴绿色建筑产品生产者的概念是相同的。但其差别在于税收政策节省了政府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只需要减少一部分地方或中奖的收入。因此,这一政策形式相比于补贴更具有执行性;而强制性政策税收即是对非绿色建筑产品生产者实行高强度、高标准的收费标准。因非绿色建筑产品的外部具有不经济性,处于对产量减低的考虑,相关税收的引进就十分必要。通过政府的调控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配置资源,强化对建筑工程的节能监管,强化强制性标准的贯彻,完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在项目成本方面,对内外部成本的转化加以体现,提升非绿色建筑项目的内部成本,降低绿色建筑的外部成本,实现绿色建筑经济领域中资源的合理流动。

4.3 建设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发挥标杆效应

在绿色建筑经济的实际推广过程中,可考虑通过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的建设,来发挥标杆作用,以榜样的理论来对市场积极引导,消除市场风险,明确政策导向,吸引对绿色建筑的相关投资建设,来为绿色建筑经济的有效推广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条件和外部环境。

5 结束语

当前,建筑业正处于转型期,建筑经济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迈向绿色建筑的过程中,既应注重内部效果,亦应强调总体的建筑投资回报。对于投资者来讲,建筑经济的绿色化转型,既是一种经济责任,又是一种社会责任,是新形势下建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李长江,吉鸿丽.论国内外建筑经济与发展状态[J].科技信息.2009(34).

[2]严渭泉,方三中.浅论建筑经济中的不同所有制[J].科技资讯.2007(22).

第6篇:对绿色经济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绿色经济理念;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化的生活中,人民群众更加追求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然而美好的生活不能建立在地球的痛苦之上,如果人类牺牲了美好的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利益,那么势必会被自然反噬[1]。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才能造福于子孙后代,让青山绿水更加久远。人民向往的生活是回归绿色、回归人文的健康状态,因此建筑经济也要坚持绿色、健康、环保、智慧,成功打造创新发展的绿色道路。对此,本文围绕绿色经济理念下的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展开研究。

一、将绿色经济理念渗透到建筑经济中的意义

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行建筑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创造安全持久、生活方便、节约资源、环境宜居的良好生存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专注于建筑经济的高品质,可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只有人与自然实现和谐共生,才能达到生态与经济的相互融合和互利双赢,实现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面向未来的绿色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成为全社会与行业发展的共识。住区作为城镇化发展的核心性内嵌“基因”,在推动城镇区域绿色可持续化协同发展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生态环境得不到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就得不到改善;如果没有给生态环境预留充足的空间,那么人类也会失去发展的空间。因此将绿色经济理念渗透到建筑经济中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在新时代中遇到的新挑战。在建筑经济中,经济利益固然是一个建筑企业生存下去的重要基础,但是追求高品质的建筑质量才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原则。而遵循绿色经济理念是唯一的保障,毕竟生态环境优劣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在考虑自身经济利益提升的同时,也必须提高对质量的保障和对环境的保护力度,让建筑行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经济理念下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认识不充分我国许多企业对绿色经济理念认识不充分,有些城市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较欠缺,绿色建筑运行标识项目是项目总量的6%,绿色建筑设计与建设运行存在脱节的问题。虽然经济发展是衡量一个企业和一座城市的重要标准,但不能当做唯一的标准。城市化的不断推进造成了建筑行业对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导致了诸如建筑质量不合格、居民缺乏安全感等问题[2]。虽然绿色经济理念在不断推行,但是许多企业只把绿色经济理念粉饰在表面,没有深入去执行。企业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致使建筑经济中产生了许多严重的污染物。企业虽然成为了一时的受益者,但环境污染埋下的定时炸弹随时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因此企业不但要在表面上宣扬绿色经济理念,而且要将绿色经济理念实践到建筑经济中,为人类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添力。

(二)缺乏环保意识有些企业严重缺乏环保意识,甚至存在浪费资源的问题。比如对于一些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如果接下来的工程还可以再利用就应当合理回收,而有些企业却没有建立这样的回收机制。另外对原材料的使用没有进行严格控制,不但导致成本增加,而且造成资源浪费,并且在无形中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受损。有的建筑企业为了尽早完成施工任务,会降低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忽略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以及缺乏防治污染的措施;没有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机器设备;在施工过程中会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废水污染、废气污染、工业垃圾污染等会给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如果企业不实行环保措施,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将会受到严重的破坏[3]。有的企业没有实施有效的减排措施,而且减排工作的不合理也会导致污染严重,同时员工也缺乏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建筑工程比较庞大、复杂,而且存在高耗能的问题。如果企业对原材料和废弃物不进行管控,对污染物的排放不加以限制,那么环保可能只是一句空口号而已。

三、绿色经济理念下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坚持以满足人类的实际需求为主要目标,追求绿色建筑与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这个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并为社会带来更高的价值。对此,下面将探讨绿色经济理念下的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具体包括完善政策与机制,引领绿色经济理念践行、建立科学创新体系,实施新技术新工艺、高效综合绿色化改造模式,最大化减少污染等措施。

(一)完善政策与机制,引领绿色经济理念践行绿色经济理念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基础,只有坚持绿色经济理念的建筑经济,才能逐渐形成生态文明绿色化的发展方式。以绿色经济理念引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单是时代中急需落地的重点,而且是一个鲜活的命题。因此要集合全体的智慧,凝结社会各界的共识,聚集每一个人的力量。政府要推动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重要政策,深刻认识到绿色经济理念是改善民生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其次要加强对绿色经济理念的宣传力度,让建筑行业的主体和每一个建筑者认识到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4]。只有发展绿色建筑经济,践行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因此要牢固树立绿色经济理念,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一条生命线来守护。作为民生发展的一项高质量基础工程,要科学规划和坚持正确导向,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要完善机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资金投入、环境评价、生态补偿等机制,通过制度机制的制约推动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规范建筑经济中的各种行为。比如河北、天津、黑龙江等地相继出台各种措施,拿出“充满诱惑力”的举措来鼓励发展绿色建筑。具体而言,天津市专门设立了每年3000万元的绿色建筑奖励基金,青岛提出对具备示范作用的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项目进行奖励,奖励资金最高达500万元。只有每个城市都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政策倾斜力度,才能促进我国绿色建筑实现规模化发展,让绿色发展理念拥有更强的生命力。

(二)建立科学创新体系,实施新技术新工艺推动绿色经济理念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建立科学创新体系,不断实现超越与发展。在建筑物改造及拆除方面、新建建筑精细化设计方面、降低建筑能耗方面、优化清洁采暖方面、室内装饰方面、运营管理方面、装配式建造方面践行绿色经济理念,实施共性技术研发和技术转移以加强成果转化。在建筑方面实施新技术和新工艺,比如GPS测量技术和顶管坑组合护壁安拆技术。其中的GPS测量技术可以应用于较长的道路建设方面,过去常用的全站仪测量比较浪费时间和人力且测量精细度、准确度不够高。使用GPS测量技术可以提高测量精准度以及放样效率,加速建筑进度的推进,同时大量节约成本。另外,顶管坑组合护臂安拆技术在护臂的第一节先采用拉伸钢板桩护臂开始挖坑,在坑的四周依次放置拉伸钢板桩。然后在拉伸钢板桩中央放置工字钢并加以固定。在顶管完成之后用吊车将拉伸钢板、工字钢取出,循环利用,这样可以节约工期和能源,降低综合成本,避免污染环境。

(三)高效综合绿色化改造模式,最大化减少污染我国现在有许多的建筑存量,但这些建筑大多没有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进行建造,对各种能源的消耗水平比较高,在建筑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建筑垃圾和建筑噪声,也造成了各种对环境的污染[5]。因此在实施绿色经济理念进行建筑的同时也要结合节能改造、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以期减少城市中的污染和垃圾,科学合理规划建筑方向,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探索更加高效更加综合绿色化的改造模式。在建筑经济中要注重能源的有效利用,比如应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清洁能源或者可再生能源,使用清洁能源代替可能产生污染的能源;将可回收物质进行再利用,制定可回收材料管理方法,优化废旧材料再利用的途径。比如半砖头、短木方、废密目网、小块模板、隔夜砂浆、短钢筋头、旧砖等废旧材料都可以再利用。在建筑中最大限度保护大气环境和场地环境,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保护土壤和大气,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植被和及时恢复原有植被并进行全面的绿化。另外也要减少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及时维护设备、减少噪音排放。在污水排放方面符合国家的标准,减少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推行建筑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节约资源绿色建筑在节地、节材、节水、节能方面都要格外重视,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正在勃然兴起,为深度践行绿色经济理念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还需要强化绿色经济理念,采用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设计,以此来实现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的目标[6]。如制定节材措施,对结构材料、周转材料、钢材、混凝土等进行合理利用和节约,制定材料节约措施、废弃物管理措施、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措施、节能与能源利用措施等。尤其水资源不可再生,而且存在全球变暖的问题,如果水资源一再被污染或被浪费,将会使全球陷入用水危机之中。因此在建筑经济中一定要重视节水和避免水污染的问题,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四、结束语

第7篇:对绿色经济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宣传力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97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1

0 引 言

工业化进程的持续加快,虽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导致各种气候和环境问题越发严重。对此,我国提出了绿色经济的发展战略,希望能够在保持自然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稳定高效发展。而低碳经济作为实现绿色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控制生产成本、保护自然环境等方面意义重大。

1 低碳经济概述

事实上,对于低碳经济最为简单的理解,就是以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为蓝本,通过对技术、产业结构、观念等的创新,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其属于一种高效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将绿色、环保等作为基本的理念,对各类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加大新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减少碳排放。相比较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内涵更加丰富,主要体现在低污染、低消耗以及低浪费三个方面,其对绿色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意义。低碳经济更加侧重于对现有能源利用技术的创新以及对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确保在追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和消除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

作为绿色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①改善现有的气候条件。一直以来,为了加快经济发展,世界各国都存在着过度开采以及随意排放废弃物的问题,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也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能够减少对于传统资源的开发,创新能源结构,控制环境污染,从而对气候条件进行改善。②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在绿色经济视野下,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创新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技术,减少浪费。结合新的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资源节约的目标。③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逐渐深入人心,而低碳经济本身在改善环境、节约资源方面的作用,使得人们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资源和财富,留下一个更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绿色经济视野下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2.1 加大宣传力度

想要确保低碳经济的有效发展,必须首先使得大众能够了解低碳经济的相关概念,确保其能够深入人心,获得公众的支持,这样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报纸、网络平台、广播等形式,加大对于低碳理念的宣传力度,使得其可以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同,引导其逐步形成低碳观念,从自身做起,确保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开展。应该注意,在进行低碳经济宣传的过程中,不仅应该包括低碳经济的概念以及作用,还应该加强对环境污染问题、气候恶化问题、资源枯竭问题等的宣传警戒,进一步提升人们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紧迫性的认识。

2.2 注重技术创新

一是应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对低碳经济相关的科研工作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同时注重对新的清洁绿色能源的普及和推广,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在保证研发效果的同时,对技术的开发成本进行控制;二是应该对现有的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加大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核电站等的建设,注重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在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碳的排放。

2.3 强化政策支持

想要确保低碳经济的有效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有效支持。对于政府有关部门而言,应该及时更新观念,了解在绿色经济视野下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制定详细可行的产业扶持政策以及战略调整政策,以推动低碳经济的有效发展。例如,应该逐渐减少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加大对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和普及力度,对能源结构进行适时调整,以顺应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同时,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强必要的调控工作,以避免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避免国民经济的过慢或者过快发展。

2.4 调整产业结构

现阶段,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以及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在国民经济中钢铁、煤炭、建筑等产业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在保证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方面意义重大。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这样的产业结构并不能满足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从理论层面分析,想要真正实现低碳经济,就必须放弃钢铁、煤炭等产业,但是就实际而言很明显是不可能的。对于这种情况,政府部门应该立足绿色经济的发展战略,针对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保证经济稳步发展的前提下,逐步实现高碳行业主导向低碳行业主导的转变,以确保低碳经济的有效发展。

2.5 创建低碳城市

一方面,在进行城市的设计与建设时,应该融入低碳理念,立足实际,做好清洁能源的应用,同时应该重视城市的功能布局,确保其能够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应该加强低碳建筑和低碳交通的发展。从建筑方面分析,应该选择低碳环保材料,结合自然通风和采光,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对电能的消耗;从交通方面分析,应该加强对汽车尾气的处理、交通新路的改造以及各类交通工具的管理,提倡绿色出行,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

3 结 语

针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发展绿色经济,注重低碳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的相互协调,在尽量不影响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确保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第8篇:对绿色经济的认识范文

(一)绿色会计的概念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的概念: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货币计量作为计量单位,记录核算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国家在整治环境污染的中发生的成本费用,环境的维护和开发时对企业和社会产生的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与报告。环境会计把自然环境的内容纳入其中,将会计实务与环境科学相结合为决策者进行经济及环境决策提供大量有用信息。

(二)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的关系

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低碳经济是目标,绿色会计是发展经济的必然趋势。经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没有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中加以体现,面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社会自然环境问题越来越显著,不解决这两个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体,会阻碍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

二、低碳经济下绿色会计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绿色会计发展较发达国家而言起步晚,各项制度不完善,绿色会计总体建设比较薄弱,核算难度比较大,目前绿色会计在实施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难题:

(一)法律制度不健全、实务操作性差

自1979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保护环境的法规,但是,绿色会计的法律法规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制度的强制性要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很难自觉地转化为行动。

(二)绿色会计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缺乏

低碳经济条件下绿色会计的研究主要是专业学者进行的,没有开设关于绿色会计的培训,导致企业中专业人才并不多,这成为我国企业实施低碳经济会计核算的主要障碍。在我国各大高校也没有开设绿色会计相关的课程,社会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专业技能相对也比较单一。绿色会计的发展迫切需要复合型人才。

(三)缺少环保意识,对绿色会计认识不够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意识决定行为,我国大多数企业认为保护环境是建立在大众的共同努力之下的,它是全民的义务,它不是某个企业的义务,它更应该是环境保护相关部门的主要责任。目前,有许多企业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在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下,肆意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

(四)经济利益与环保支出之间存在矛盾

在企业建设中资金的缺乏,科技投入与经济产出之间的矛盾是出现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面对环境治理所需的大量资金投入,普通的中小企业本着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很难在资金的短缺的情况下增加环境治理成本。

(五)绿色会计实施理论不完善

在我国低碳经济下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尚不成熟,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也致使我国政府机构对企业单位监管不够,政府对于环境信息的披露管理松散等问题。

三、大力推行绿色会计的建议

(一)完善法律制度提高财务实践可操作性

法律具有强制性,法的效力高于一切。国家应将绿色会计合法化,制定适合绿色会计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绿色会计试点工作,直至向全国进行推广。

(二)培养绿色会计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绿色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一门新学科,会计人员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还必须熟练悉掌握专业知识以外的多方面知识,如:法律、环保、科技等。只有具备了相关方面知识,才能在绿色会计核算中快速识别哪些是环境成本,哪些是低碳成本,帮助企业寻找降低环境成本的控制要点。社会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来应对日益严峻的恶劣环境。

(三)加强绿色会计文化宣传力度,增强民众环保意识

低碳经济条件下实施绿色会计需要社会各部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要起到带头作用,协调好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工作,使他们增强环保意识。

(四)政府对中小型企业进行政策倾斜和有效监督

由于中小型企业在实施绿色会计中存在资金短缺、技术手段落后等困难,国家可以适当对中小型企业实行一些必要的优惠政策,如:补贴,退税,贷款发放等,来调动企业在绿色会计实施中的积极性。

(五)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强制执行

国家的政府监管部门有必要采取强制措施。可通过立法以规范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对披露绿色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的宣传,政府对于绿色会计信息披露还要增强监督。同时,企业也要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增设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项目。

四、结语

第9篇:对绿色经济的认识范文

有关绿色经济论文范文一:绿色经济下林业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发展绿色经济已经在全球达成共识,研究绿色经济与林业之间的关系可促进林业的稳定、高效发展。本文阐述了绿色经济的内涵,探讨了林业在绿色经济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及挑战,阐述了在绿色经济背景下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成果及展望。

关键词:绿色经济;林业;机遇;挑战

1绿色经济背景

1989年,绿色经济的概念由经济学家皮尔斯提出,指的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本产业链,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经济形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其的《绿色经济报告》中,对绿色经济给出的定义是,从长期上来看,能够改善人类的福利水平,降低不平等程度,同时不会使后代面临生态稀缺性和环境风险的经济形式。在国内的研究中,一般认为绿色经济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狭义的绿色经济指的是环保产业;而广义的绿色经济除了环保产业之外,还包括诸如绿色消费与政府采购,绿色贸易与进入,绿色税收与财政,绿色会计与审计等除生产领域外的一些绿色制度和行为[1]。近些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开展绿色经济行动。201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研究表明:实现绿色经济不仅会实现财富增长,尤其是生态共有资源或自然资本的增益,而且还会在今后一段时期产生更高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应对绿色经济的发展趋势,各国纷纷通过立法和出台规划开展行动。英国在倡导低碳、低排放,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推广新的节能生活方式;美国以开发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为主题,制定了绿色经济复兴计划欧盟制定了环保型经济的中期规划;印度制定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草案,韩国通过了绿色工程计划,日本在逐步扩大环境产业市场规模[2]。

2林业在绿色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2011年联合国森林论坛的第九次大会在探讨森林造福人民、改善民生、消除贫困时提出,林业对构建绿色经济的潜力巨大,要发展绿色经济,必须将林业置于优先发展的领域。

2.1林业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基础和关键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对林业在绿色经济中的地位给出定义:林业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基础和关键。林业为绿色经济提供了生态基础,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林业提供木材等木质原材料、产品和能源产品,具有清洁安全、可再生、可降解等优点;林业发展为全球近10亿人口提供了生计,有利于增加就业、提高收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等,促进人类福利的增加。

2.2林业对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作用和贡献

在绿色经济这一概念被提出伊始,林业发展通过保护和可持续地使用自然资源对绿色经济所做出的贡献就已经被认识。同时,林业在减少贫困、增加收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对绿色经济都具有十分突出的贡献。从事林业基础产业的人口往往与贫困人口相重合,因而发展高效可持续的林业就能够有效地帮助依靠其生存的人们摆脱贫困。随着应对气候变暖成为全球共同行动,林业在固碳方面的贡献被广泛认识。201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林业对绿色经济的贡献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经济的进步和人类的福祉都依赖于健康的森林。森林提供碳汇、稳定全球气候、调节水的循环,并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栖息地,同时保存了遗传资源。经济估值在不同的国家进行的研究表明,从森林的重要利益,特别是在调节气候服务和存在价值。林业在绿色经济中的贡献已经获得了更全面的认识。

3绿色经济背景下的林业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中国始终坚持把林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充分发挥森林在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多种效益,逐步实现平衡发展,初步开始绿色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推动林业发展战略的绿色转型,促进绿色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林业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了三次林业发展战略的调整。二是大幅度增加绿色投资。1998年至今,中国实施的林业重点工程累计投入2886亿元。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及林业公共财政支持制度,对国家级重点公益林、造林、抚育管理、林木良种等提供公共财政支持,逐步形成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长效资金支持机制。三是增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出将森林经营作为林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从注重森林面积的增加到重视森林质量的提高和功能的增强,中央财政对森林抚育提供财政补贴,积极推动森林认证。四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增进绿色就业。制定激励政策,实现林业从利用林木向利用森林环境的转变,同时,逐步增加绿色就业。五是积极推动绿色改革。大力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维护农民权益,不断提升林业对农民就业增收的贡献。

3.1林业在绿色经济中面临的机遇

由于林业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还具有明显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很多国家推出了刺激经济的绿色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将林业作为发展绿色经济的核心;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头号政治问题,森林对于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全球生态危机和自然灾害问题日趋严重,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林业产业结构得到升级,林业发展方式不断转变,这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林业在减轻贫困、改善生计方而的特殊作用。

3.2林业在绿色经济中面临的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高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但发展绿色经济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从全球范围看,土地竞争引起的毁林和森林退化的压力并不会消除。同时,由于林业生态效益的价值化、内部化还不能完全实现,林业被边缘化的可能仍然存在。地方各级政府在经济增长压力面前,必然会面临是要发展还是要环境的两难选择。而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林业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之间的矛盾;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土地利用冲突;人口增长和农村贫困对保护森林资源和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带来的压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就业统计不完善,不能全而地反映林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森林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林业信息化建设不能满足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要求等,也都会对绿色经济中的林业产业发展产生挑战。

4中国林业在绿色经济中的展望

4.1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强大

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现形式。发展绿色经济过程中,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将使林业所具有的减污、减排、消纳废弃物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绿色融资机制将更多、更好地挖掘林业在保障生态安全方面的潜力;林业产业提供的绿色产品、生态产品、绿色就业在促进地区发展、改善民生、减轻贫困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4.2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在发展绿色经济过程中,森林产品和服务价值通过森林价值核算将得到全面反映,森林对非正式部门的贡献也会通过森林价值核算将得以充分体现;生态系统管理、绿色融资机制建立和绿色产业发展,将使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充分释放和倍数放大;林业的三大效益将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4.3林业发展资金将更加充裕,资金来源渠道更加多样化

为降低生态稀缺性,在发展绿色经济中公共财政对生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同时,森林将成为一种新的有较高收益的经济资产,社会融资能力将明显提高。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中国坚持将林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坚持兴林富民的发展宗旨,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初步实现了森林资源增加、生态状况改善和林业生产者受益的目标,完成初步绿色转型。中国的经验表明,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在减少环境风险和资源消耗的同时,增加就业和改善贫困,促进社会进步。未来,中国林业将继续积极推进林业绿色增长,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莹,刘波.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对策选择[J].开放导报,2011(5):73-76.

[2]刘珉.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国林业发展[J].林业经济,2013(2):22-27.

[3]刘东升.中国林业与绿色经济[J].林业经济,2012(1):12-15.

[4]李平,张继梅,王作铁.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林业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15(5):23-27.

[5]杨亚军,李伟.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能源与环境科学,2013(9):184.

[6]张升,戴广翠.绿色经济与林业发展[J].林业经济,2014(5):20-25.

[7]郎晓娟,沈若萌,刘珉.林业与绿色经济研究[J].林业经济,2013(1):36-41.

[8]李兴军,孙雯.浅析绿色经济背景下林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林业经济,2015(9):124-128

有关绿色经济论文范文二:绿色经济发展中地区差距分析

摘要:在实行改革开放国策以后,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却日益严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发展绿色经济不仅仅能够对经济增长进行提高,同时,对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也能进行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东西中部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差距,对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绿色经济;地区差距;对策

1发展绿色经济

1.1绿色经济的内涵与特点

绿色经济是一种现代生态经济,它以人类的幸福生活为最终发展目标,实现了经济再生产和自然生态自身循环的有机结合,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一种新型社会发展模式。绿色经济的显著特点在于环境资源因素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以其所能提供的资源量和环境容纳生产废弃物的限度为硬指标,一旦超越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自然将会集聚能量,最终足以使人类创造的灿烂文明重归寂静。这是因为:一是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经济系统只是地球生态环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经济发展的规模和增长的速度必须与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经济生产从以原材料输入作为开端经过交换,流通到最后产品被消耗产生废弃物为一个流程。但整个流程都少不了要和地球环境资源系统的再生和可吸收进行交换。为此绿色经济发展规模绝对不能超出地球生态环境资源系统的容纳范围。二是生态环境容量和自然资源承载能力都是有限度的。当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在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和自然环境所能容纳排放废弃物的范围内,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就能相互促进。

1.2发展绿色经济的意义

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气候变化、能源危机、金融危机都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导致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也在面临考验。近年来,自然灾害的频发导致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了必然选择。世界各国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方面对绿色经济都比较重视,这样不仅仅使国家在经济过程中能够对金融危机问题进行解决,同时也能对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了新的产业革命,而且规模非常大,在工业发展方面非常罕见。

2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原因

2.1自然条件

我国国土面积非常广阔,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占据着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但是中西部地区多沙漠戈壁,而且多高寒地区,自然条件相对比较恶劣,导致该地区人口分布非常不合理。中西部地形通常比较封闭,而且地理环境比较复杂,生存、气候等条件也比较差,离经济中心的距离也比较远,尽管其有非常丰富的资源,但是因为这些原因,很难进行经济发展,导致生产力无法实现。

2.2历史因素

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西部地区一直处于比较贫困落后的情况下,而且,历史上也是从中原地区向四周进行扩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大的差异。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非常的快速,导致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于比较缓慢。西部地区地貌比较复杂,交通比较闭塞,而且信息传递比较缓慢,导致资源利用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对经济发展起到了负面影响。

2.3环境影响

西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资源数量非常大,但是很多资源都处在环境比较险恶的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个地区平原比较少。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便利的交通条件,西部地区交通比较落后,导致经济发展出现了受阻现象。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但是,很多的经济政策都是给予了东部地区,导致东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高速发现现象。政策倾斜导致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国家为了实现经济的平衡发展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了有计划的开发西部。

3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的对策

3.1国家的政策干预

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说明这项国策的实施非常成功,而且,为了缩小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差距,政府在通过宏观调控进行控制,对不发达地区进行了更好的投资,并且对经济落后地区进行了扶持,希望能够更好的实现地区间的和谐发展。

3.2加强东西部的合作

近年来,西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投资者为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将东西部之间的优势进行了互补,企业行为的自主选择是政策效应必然形成的。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是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在经济以及整治方面都具备非常大的意义,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十分多,但是,还是出现了很多的新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非常的激烈,利益的争夺也日益白热化,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够凭借自身的综合实力占据一定的有利空间,但是,相对于比较落后的西部,在经济方面却比较薄弱,这样会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技术、质量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这样就使得西部在竞争中承受的风险越来越大。

3.3突出地区优势

我国各个地区之间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政策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样就使得经济发展速度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导致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差距比较大。对东部发展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产力提高、对经济差距进行缩小。东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1)市场优势:东部地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间比较早,因此,市场化程度也比较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市场,为现代化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2)金融优势:现代化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金融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东部地区的人们金融意识比较强,金融体系比较完善,资金也比较充足,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条件。

(3)人才与技术优势: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技术是发展动力,人才是核心,因此,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和人才不能缺少任意一个,东部在发展过程中应用在研究和开发方面的经费远远超过西部,东部在发展过程中将传统产业进行了改造,现在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重视,因此,产业结构得到了升级,现代化建设也以后了明显的改善。西部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要对地区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并且对交通事业的发展给予重视,只有保证了交通事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保证经济发展,对东部发展经验也要进行借鉴。

4结束语

经济发展过程中,绿色经济发展成为了必然模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问题,人们生活质量等因素进行了重视,这样在发展经济时才能避免出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现象。我国经济体制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非常重大的变革,因此,出现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地区差距非常明显的问题,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幸福度也有很大的差异,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在经济建设过程中要对出现的地区差距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

参考文献

[1]蔡,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J].经济研究,2000,10.

[2]李国平,范红忠.生产集中、人口分布与地区经济差异[J].经济研究,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