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神经病学范文

现代神经病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神经病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神经病学

第1篇:现代神经病学范文

[关键词] 网络教学;传统教学;神经病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b)-115-02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网络教学这一新概念应运而生。充分利用好网络上的医学信息资源对全面提高医学教学水平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如何利用网络更好地为医学教育服务,是目前医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照研究,比较了神经病学教学中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的教学结果,分析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较之单纯传统教学在启发医学生思维、提高神经病学的教学水平方面是否具有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教改组

南华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7-5班学生,研究对象共46例,其中,男20例,女26例。

1.2 对照组

南华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7-3班学生,研究对象共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两组学生的性别构成比方面无统计学差异(χ2=0.390,P>0.05)。

1.3 研究方法

教改组:建立神经病学网站教师课堂讲解、启发学生思维、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对课程的理解、布置网络作业在线答疑、病例讨论并将教学资料公布在网上网上教师进行归纳。

对照组:教师课堂演讲临床病例示教教师归纳总结。

1.4 检验项目

两组学生均采用同一试卷进行学科考试。试卷按照题目方式分为传统考题及病例分析试题两大部分,传统试题考查知识点40处,病例分析试题考查知识点20处,主要分析两组学生回答每一类试题时错误的知识点数目及错误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试题知识点的错误数目,采用两样本间计量资料的t检验,根据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选择相应的t检验方法,设定P=0.05。对于试题知识点的错误率,采用两样本间计数资料的χ2检验,设定P=0.05。

2 结果

传统试题(名词解释,填空,选择题)部分,教改组学生回答错误的知识点数目及错误率均稍低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表1、2)。

病例分析部分,教改组学生回答错误的知识点数目及错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学生,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表1、2)。

表1 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7-5班(教改组)和2007-3班(对照组)学生回答不同试题错误知识点数目比较(x±s)

表2 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7-5班(教改组)和2007-3班(对照组)学生回答不同试题错误率比较

6 讨论

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是专门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它是具有高度逻辑性、理论性的一门临床学科。神经病学教学有以下特点:①基础要求高:要求医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神经科学的基础知识,熟悉各种神经解剖通路、组织结构和功能,才有助于神经病学的临床表现及体征的理解;②教学内容多、抽象、难以理解;③实践性强,操作性强[1]。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宰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处于“被填灌式”的学习状态[2];而且教学内容受教学大纲规定的限制,是“以书本为中心”,学生学习局限于书本知识之内,教学侧重于知识结论、轻知识过程与能力培养,非常不利于学生对神经病学的理解。已往学生学习结束后都感觉没听懂,考试时以死记硬背为主,临床思维及应用能力极差。

现代化的网络教学则以培养学习能力为主,强调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既重知识学习,更重能力培养,实现知能并举、发展学习能力,既可保证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又能保证获得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实现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化[3]。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我教研室将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形成了课堂上以老师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的学习,课后建立了神经病学教学网站,布置网络作业,进行病例讨论,提供在线答疑及国内外优秀神经病学课件及相关网站的链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改组的临床思维能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同时教改组还及时反馈了教学上的信息,有助于更好改进临床的教学工作。哈尔滨医科大学在七年制神经病学教学中也已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方法的尝试,包括讲义、网上问答、国外神经病学英语在线教程及神经病学网络资源等。他们通过实践证明这一方案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手段,也适用于继续医学教育体系,为临床医学教学改革提出了新思路[4]。

总之,既往的教学改革及本课题研究证实将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具有以下优点:①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进行面对面教与学,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教师的语言、行为、举止,对于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和深远的影响。②网络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③网络教学可拓展教学空间,补充教学资源,有利于精品课建设,有利于开展研究型教学[5]。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更好结合,发挥其优势为我国医学事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医学生,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罗海彦,胡长林.高等医学教育中神经病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5):382-285.

[2]张志刚,常芳.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互补[J].前沿.2008,1(2):55-57.

[3]张文英.如何利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0(24):161.

[4]王维治,矫毓娟,于永发,等.多媒体网络教学势在必行[J].西北医学教育,2001,9(9):150-151.

[5]刘进,宋恩强,刘进志.网络教学推广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2010,1(2):23.

第2篇:现代神经病学范文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优点 不足 解决方法

神经病学是与神经解剖学、病理学等学科紧密相联的学科,理论与实践之间具有高度的联系。由于神经病学教学内容多,专业性强,涉及症状体征较复杂,在既往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受到在有限的理论教学时限中充分掌握神经病学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近年来我们在重视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于神经病学教学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部分不足。

1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优点

1.1多媒体教学能够将静态和动态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生动化

神经病学知识内容涉及到许多的神经解剖等方面的知识,而对于学生在学习神经病学课程时以往的解剖学知识遗忘较多,所以单纯讲解神经病学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感到抽象,不易理解和接收。这就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解剖基础知识回顾,为神经病学的理解打下基础。既往的教学模式是用挂图、画图等形式讲解,比较单调,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消化。而多媒体教学能够将丰富的图像和动态的画面结合起来,更容易清晰地向学生展示。例如:神经系统定位诊断中运动、感觉系统的定位讲解,单纯地理论讲解运动或感觉传导通路解剖知识,学生可能是课堂上理解,课后就遗忘,但应用了多媒体教学后,我们将运动和感觉传导通路制作成动画,将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将三级传导通路逐一显示,再加之讲解,对于浅、深感觉的通路,以不同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理解二者的共同与不同传导之处,从而在损伤不同的传导部位会产生相应的症状与体征,为神经病学的定位诊断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学生们反映即使课后有遗忘,但当回忆到动态的图解就能自己逐步推理出每一步的定位诊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2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多媒体教学能够将丰富的临床资料信息载入教学之中,扩大了教学内容,并且将生动形象的临床病例带入课堂。使神经病学知识内容生动、形象化,更大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在通过单纯文字的表达的基础上同时更多的应用了声音、动画、图像等形式,把抽象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化的展现,它能够分解知识信息的复杂性,使要说明的问题一目了然,使学生容易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讲解中,我们使用了自制拍摄的视频动画,将典型的面瘫患者口角歪斜、闭目不能、额纹消失等体征,在课堂中真实地展示给学生。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的掌握,通过课后的问卷调查与反馈,多媒体教学在神经病学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优势,利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教师向学生传达更多的信息,有利于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

1.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临床见习教学中的作用,对临床技能的培养起着一定的强化作用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和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志愿作为教学资源的患者越来越少,这给临床见习教学带来很多困难…。临床教学医院带教义务与患者享有自主权之间存在一定矛盾性,在这种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多媒体教学在临床见习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我们的做法是将典型的病例体征自制拍摄视频,在见习过程中,结合理论知识的复习,先应用多媒体向同学们演示,如若有典型病例或患者配合的情况下,指引学生操作,加强实践性。例如:神经系统查体,让学生反复观看标准的多媒体视频片,然后相互之间实践操作,最后对有阳性体征的病人进行查体。这样避免了冒然对病人查体,学生不知所措,患者也对学生表现不满意继而不配合的现象发生。另外在学生见习阶段,有些同步的见习内容病区不一定有相应的典型病例,这时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演示向学生展示典型病例,继而填补了学生见习过程中的不足。

2多媒体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

2.1多媒体课件准备不足

有些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由于对于多媒体的理解把握不足或是过份依赖多媒体课件,只是将教科书内容过多的文字形式制作在课件上,文字满篇,与传统的板书无明显差异,造成枯燥无味,不能体现重点与难点。而另外一种极端是过度使用多媒体技术,将课件制作很色彩斑斓,无关的画面、动画都大量使用,造成喧宾夺主,课堂学生注意力分散,结果适得共反。

2.2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理解不够

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是让教师能够更好地讲授知识,学生更好地接收信息。所以教师的讲解才是最重要的。过份依赖多媒体,避免照本宣科尤其是青年教师很容易忽视的问题。部分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不能够与学生互动交流,忽略了学生的感受,造成了教师在一味的念,而学生在一味的看,而没有达到实际真正吸纳、消化知识的目的。

3解决方法

(1)多媒体教学是衔接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强有力的手段,所以我们在应用它的过程中应该扬长避短,将现代与传统的方式相结合,相辅相成。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应用它的优势将神经病学的难点重点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将典型的病例以视频形式向学生演示,这样弥补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带来的神经病学教学资料不足现象。同时应该对于多媒体课件严格把关,做到有重点,有特色,避免片面追求画面的漂亮和动画效果,分散学生注意力。

第3篇:现代神经病学范文

【关键词】神经病学;互动式;PBL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英文缩写,该教学模式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1969年在加拿大Memaster大学创立的,[1]目前PBL教学模式已应用于许多高等院校的各学科领域。它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互动式教育是强调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使课堂生动活泼。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辩论。每一次上课就好比演戏,学生是主角,教师只起到导演的作用。把互动式教学法跟PBL教学法结合起来,在活跃的气氛中学习,使学生既要带着问题学习,有的放矢,同时提高记忆和理解的效果,提高思辨能力和交流能力等的综合能力。

神经病学是从内科学中派生出的一门临床医学课程,内容庞杂、功能复杂而且因失去了解剖学直观的特点而变得抽象。怎样帮助学生简明、透彻的理解神经内科疾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神经内科学临床教学的难点。同时,国内外神经病学发展非常迅速,教师知识的局限性会限制学生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掌握,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应用互动式和PBL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思想和模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临床思维方式,形成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神经病学临床实习过程中,笔者运用此方法教学收到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教学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在我校2008级精神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50人

1.2课前准备教师先用一个课时的时间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疾病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理论进行系统讲解。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提供典型病例,并根据病例提出提出由浅入深、合乎逻辑的相关问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将事先准备的病例资料及图片至少于实习课前1周发给学员,要求查阅资料并按病例中的问题准备发言讨论。

1.3教学方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病例:“特发性面神经炎”,“脑梗塞”,“脑出血”。根据实际学生人数分组,每组5-6名学生,分成多个讨论小组,以情景模拟法每组一个同学扮演患者。通过事先给出的病例,要求学生自己询问病史、查体、阅片做出诊断和治疗。学生相互提问讨论问题、教师总结精讲, 课后要求学生整理交上病历分析。整堂课共4学时,其中学生查体、诊断占2.5学时,教师主导提问学生讨论占1 学时,总结和自由讨论占0.5 学时。

2教学效果分析

比较2008级精神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50人采用互动式和PBL实习课教学,对照组2008级临床医学1班48人采用传统实习模式,相同的考试题,成绩结果见表1。考试结果显示互动式和PBL实习课模式效果好于传统教学模式,优秀占28%,良好占36%,中占30%,不及格占4%;传统教学模式中等成绩占43.75%,不及格占8.33%。

表1比较教学效果(%)

3 教学体会

3.1学生素质加强基础理论辅导。神经内科与神经系统解剖学关系密切, 到临床实习时就淡忘了基础知识,我们就利用看录像的形式把临床常用的神经解剖知识结合临床病例进行指导,多媒体教学使教学信息的呈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丰富、多彩、方便的学习窗口,能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是临床教学的良好载体[2]。

实践循证医学。循证医学要求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应针对病例中提问题,搜索当前可得的最佳证据,提出最佳治疗方案。在循证医学实践过程中,要回答临床问题,就要进行文献检索,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知识载体,掌握文献检索技巧、临床科研设计和统计学方法,同时应具备较好的外语能力,有部分资料是英文资料,需要消化、吸收、整理资料,高效率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依据,使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更具系统观 ,并可促进学生从理论学习过渡到实践。

3.2教师方面授课前需认真准备病例、资料及图片, 设计紧扣教学内容的难度递进式的问题,把神经解剖学知识与临床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查阅有关的文献得到解答。

在国内PBL教学法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也有一些探索性应用经验[3,4]。通过这种互动式与PBL教学法,学生们在最终找到了正确答案的同时也教会同学们如何去学习一种疾病,为日后学生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和临床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之,改进神经病学临床实习带教方式和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庆南.对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的认识与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06,5(8):706~708.

[2]高聪,查运红,林绍鹏.多媒体教学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5):53-54.

[3] Wun YT,Tse EY,Lain TP, et al. PBL curriculum improves medical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small-group tutorials[J].Med Teach,2007,29(6):198-203.

[4]方向,蔡永亮,李增林,金珊.病例分析为先导的 PBL 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56-57

第4篇:现代神经病学范文

北京宣武医院精神内科副主任医师,临床心理工作者,全国神经心理学组委员。20多年来一直专注于临床实践,临床涉猎广泛,勤学好思,好钻研各种疑难问题,经历了大量各式临床案例,熟悉本科各种常见病的诊治,对多种疑难病症也有较多处治经验。神内门诊的病人中几乎一半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对这些心理病症最初由困惑好奇,试图探究到至今10余年的各方学习、自我成长和磨练,并将心理知识用于临床实践。

目前除处治器质性的神经内科疾病外,能同时独立处理多种心理疾患(有的可能同时有器质性疾病或部分有精神症状)。由于精力有限,除了看神内的各种疾病外,重点做部分就诊青少年的心理咨询、辅导、治疗工作(包括考前焦虑)。每年定期(4月中旬和9月中旬)参与组织2次老年痴呆和老年焦虑抑郁的大型义诊活动(在宣武医院内),2次心身疾病义诊(4月上旬和10月中旬),1~2次社区老年痴呆和老年焦虑抑郁的义诊活动,6~10次门诊患者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

推荐就诊疾病:头晕、脱髓鞘病、植物神经紊乱

科室介绍

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由我国著名神经病学专家贾建平教授领衔,是全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神经内科之一,一直是全国神经科医生进修基地,培养了大量专业骨干。

在脑血管病的诊治方面特色突出,其中卒中单元病房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经验丰富,是完善卒中病人管理和诊治的全新模式,可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康复、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病区本着适应自然、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采用中西药物、针灸、康复训练等综合手段,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辩证分型治疗,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对神经肌肉病、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采用先进的基因诊断方法快速确诊,极大地提高了治疗的满意度;癫痫诊疗中心运用视频脑电监测设备结合立体定向手段治疗癫痫具有独到之处,效果良好;睡眠诊疗中心专门收治各种顽固性睡眠障碍;心身疾病会诊中心专为躯体和心理疾病兼而有之的患者提供全方位身心诊疗。

袁 云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神经病学系副主任兼秘书、亚太肌病中心理事、世界肌肉协会、国际神经病理协会会员和德国神经病理协会和德国肌肉病协会的会员、。

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主要通过病理研究诊断神经内科疾病,重点在于周围神经病和肌肉病的病理和基因研究。所带领的研究梯队已在国内外220余篇,内容主要涉及周围神经病、肌肉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先后获得教育部、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重大课题、北京市自然基金的资助。目前负责承担国家自然基金一项、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课题一项和国家“十二五”重大课题一项。

社会兼职包括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病理学组副组长、肌肉病学组副组长,北京市罕见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和神经科学理事会理事。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中国神经免疫和神经系统疾病杂志编辑委员。

推荐就诊疾病:神经肌肉病、重症肌无力

科室介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神经内科的医疗辅助体系中除拥有先进的脑电图、肌电图、彩色超声设备外,还有眼震电图、咽喉镜检查、倾斜实验平台、神经病理检查平台、神经遗传检查平台、神经免疫检查平台、神经生化检查平台、痴呆检查平台、锥体外系脑干检查平台以及睡眠检查平台。

这些技术平台包括了所有神经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检查。是目前国内神经内科领域设施最全面科室之一。

目前科室的各实验室功能齐全,拥有流式细胞仪、冰冻切片机等基础科研设备,也拥有新型彩超、肌电图、脑电图机器等临床科研设备。

第5篇:现代神经病学范文

【关键词】PBL教学法 神经病学 临床见习

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314-02

神经病学一直以来以其教学内容广泛、学科基础复杂、思维系统严密的特点而被公认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涵盖了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涉及学科包括解剖学、病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生物学、流行病学、影像学等;临床系统思维则以定位和定性诊断为代表,强调高度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理论性。因此,无论是神经病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还是临床实践分析,历来都是医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所在。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的神经病学教育工作者在传统教学方法之外陆续提出了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如以基本问题提出为中心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病例分析为基础的学习方法(Case based teaching,CBT)等,并结合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促进了神经病学的教学改革,充分调动了作为受众的医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同样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而不是原先的被动接受者。目前,PBL教学方法已经开始成为我国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方向[1, 2]。

新疆医科大学神经病学教研室于2006引进PBL教学模式,并根据PBL的教学特点实验性地在见习教学开展了PBL教学,目的通过让学生在见习教学中合作性解决真实性(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 self-directed learning)的能力。本文结合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浅谈对“PBL教学”方法运用的认识,以此与同道商榷探讨。

1 开展PBL教学,必须明确教学条件

我们选择在神经病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率先开展PBL教学,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是因为我校的临床本科一般有80-100人(班级过大)。如果在理论教学中

采用PBL教学,实现不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按照国外PBL的教学模式须6-7人一组,且每组都有一位带教老师,显然师资不足。但是我校的临床见习教学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人数小于20人,各组在不同时间见习,因此开展PBL教学较为适宜。

第二,开展PBL教学,学生需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我们主要针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大四以上年级学生开展PBL教学,因这一年级的学生已有二年的临床见习经验,有一定的病史采集及临床诊断思维能力;同时,临床专业高年级的学生经过理论课的学习对所见习疾病已有所了解,通过PBL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特别是加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2 精心组织教学,实现PBL教学的预期目标

以神经病学中帕金森病和重症肌无力的见习教学为例,现将我们实施PBL见习教学模式介绍如下。本病例的临床见习时间一般为2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帕金森病和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内容,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方法。

2.1 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一是教师在熟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进行选题,包括典型病例的准备、教材的编写、参考文献的查阅、教师集体备课及探讨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确定安排教学时间及讨论学习内容。二是提前一周下发见习内容,并提出问题:锥体外系的解剖生理是什么?帕金森病有什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何辅助检查,如何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何治疗方法?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是什么,有什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何辅助检查,如何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何治疗方法?三是提前选取病房中诊断明确的重症肌无力和帕金森病病人各一名,带教教师提前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病人及家属的合作,并准备好病人相关的辅助检查资料。四是要求学生针对问题提前查阅教材、参考文献、网络资料,收集总结相关资料。

2.2 要精心部署实施PBL教学:首先安排学生复习神经病学的检查方法,具体通过录像和带教教师示范正确的检查手法及有关的操作要点,然后让同学们相互动手检查,切实体会正确的检查手法,经老师检查过关后,再进病房进行见习。其次,将见习同学分成二组每组10人左右,带着问题各见一名病人。该病人有何临床症状及体征,需要进一步做何辅助检查,如何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何治疗方法。第三,二组交换查看病人。每次先见病人组为责任组,各组推选出3-4名同学就所见习病人的相关内容向另一组同学介绍,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和家族史,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资料、治疗等内容,让另一组同学更深刻地了解责任组同学所查病人的情况,如有疑问当堂课交流,由责任组同学负责答疑,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再去询问病人。带教老师根据回答的具体情况,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讨论问题,共同分享资料与讨论结果。并针对学生回答问题存在的不足,全面系统地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见习结束前,带教教师进行相应试题测试,并准备1道或2道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思考。

3 采用PBL教学模式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3.1 小班教学,个性化的辅导,是保证PBL教学质量的前提。作为一种新颖的医学教学方法,PBL有其独特的优势[3]。首先,PBL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种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的学习习惯,提高了理解力,学习技巧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其次,PBL教学培养了学生将来实践工作中需要的一般能力和技巧,包括团队合作精神、主持能力、倾听与记录能力、相互尊重与宽容、对文献评价能力、自我指导学习和文献使用能力以及表达技巧等。第三,这是一个整体性参与的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过程。学生们在把理论与实践关联起来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然而,PBL教学也不是万能药,同样存在许多问题。与传统教学相比,PBL教学需要充足的师资。从中国医学院校的现况来看,大部分医学院校的一个班级通常由30多人组成,根据学校不同,有些院校每班人数可达40-50人,甚至更多,如实施PBL教学,须将班级拆分为几个小组,导致教师的需求数量增加,这给大范围开展PBL教学带来了困难。同时,在我们的师资中,也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懂PBL教学法,他们习惯使用知识的单向输入,因此常常觉得PBL教学比较困难。此外,PBL教学要求学生查找和研究大量的参考文献,当学生面对大量陌生的信息时,有时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答疑。

3.2 要“因课制宜”运用PBL教学模式[4]。PBL教学模式不适用于所有的课程和学科,应针对不同教学科目、不同科目的不同教学单元、不同模块实施不同的PBL教学形式,甚至设立传统授课与PBL教学相结合的精品课程或单纯PBL教学精品课程,做到“因课制宜”。如我们可以考虑基础医学理论课程保留传统教学,而对于临床医学尤其是高年级的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部分采取PBL教学模式。此外,根据教学需要也可在基础课程中具有临床实践的部分灵活插入个别PBL教学的课程,如组织一节讨论课,对某一临床真实病例进行讨论,通过实践渗透PBL教学的思想,启发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对临床教学中需要牢固掌握的理论,也可适当穿插传统大班课程,形成互补,避免知识漏洞。

PBL教学方法是1969年由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大学率先引入医学教育领域的。鉴于PBL教学法的使用条件,至今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但在使用PBL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临床上,特别是高年级临床教学过程中运用PBL教学方法实施教学确实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合作意识增强,主动学习意识增强(以往学生依赖于从教师那里找答案),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明显提高,而这些对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临床系统思维[5] ,养成良好的终生自主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我们建议要合理有效地开展PBL教学,特别推荐在高年级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见习、临床实习和研究生教育方面开展PBL教学。同时,在进行PBL教学时,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PBL教学的质量监控和考核评价体系,以加深和完善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弥补课堂单纯理论教学的不足,给同学们提供合作交流,动手、动脑、动嘴、具体实践的机会,为今后真正进入临床积累经验,努力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的、动手能力强的医学人才。

尽管PBL有其不足之处,但是,我们相信, PBL教学法作为一种容易与学科相融合,容易为学生提供简单、易行的抓手来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模式,是我国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其在培养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训练逻辑思维,拓展实践技能以及提高专业素质方面,是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相信PBL教学法一定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被使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姜萍,商庆新,郭栋. PBL教学模式在高等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5,12:104-105.

[2] 任翊. 临床教学中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5,4:52-53.

[3] Dolmans D, Schmidt H. The advantages of problem-based curricula. Postgrad Med J 1996,72:535-538.

第6篇:现代神经病学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黄芪桂枝五物汤;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040-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发生率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最主要原因。糖尿病诊断10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其患病率与病程相关。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的患者无症状。在吸烟、年龄超过40岁以及血糖控制差的患者中神经病变的患病率更高[1]。是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感染和截肢发生的主要原因。因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西医对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临床上除了强调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外,只有口服或者静滴扩血管、营养神经药物等对症支持治疗,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此病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笔者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内服、熏洗治疗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取本院2012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临床症状及体征、电生理检查均符合诊断标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2]:(1)有明确的糖尿病史;(2)神经病变出现于糖尿病诊断时或之后;(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DPN的临床表现相符;(4)具备以下6项中的至少2项,即:①温度觉异常;② 尼龙丝检查,足底感觉减退或消失;③ 振动觉异常;④踝反射消失;⑤ 神经传导速度至少有2项减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

1.2治疗方法

1.2.1基础治疗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方案,即控制饮食、运动及糖尿病健康教育,血糖控制采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达标空腹血糖

1.2.2对照组患者给予维生素B1 100 mg,维生素B12500 ug每日1次 肌肉注射,4周为1疗程;

1.2.3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口服,每次150 mL,每日3次,处方:炙黄芪60 g,桂枝15 g,芍药20 g,桑椹15 g,丹参15 g,川芎10 g,鸡血藤30 g,银花藤30 g,生姜3片,大枣3枚,炙甘草6 g。加水2000 mL煎30 min,滤出药液,先以药液熏洗患肢,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再浸泡患肢,每天1剂,分早晚2次,每次30 min。

1.3观测指标在患者人院后采集病史,记录每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并检测神经肌电图,记录左右胫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

1.4疗效标准参照《实用内分泌学》[3]。显效:肢体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深浅感觉基本恢复正常。MNCV和SNCV传导速度增加5 m/s以上,或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深浅感觉较敏感。肢体麻木,疼痛症状减轻,MNCV和SNCV传速度较前增加5 m/s以下;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深浅感觉及肌电图无变化。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治疗结果

3讨论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它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慢性、远端、对称性的感觉运动的多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神经病变可引起感觉丧失、足溃疡、坏疽甚至截肢等,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现认为其主要为代谢紊乱所导致的氧化应激、血管性缺血缺氧、神经生长因子(NGF)缺乏等。另外,自身免疫因素、维生素缺乏、遗传和环境因素等也可能与DPN的发生有关[4]。西医治疗DPN均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予补充维生索、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及止痛等对症处理,多用弥可保、前列地尔、依帕司他、硫辛酸、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针对性较强,但作用相对比较单一,所取得的疗效有限。

中医虽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名,但分属于中医“消渴”、“痹证”、“痿证” 等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消渴病日久,气阴两虚、络脉瘀滞、筋脉失养所致。虚和瘀是本病最大的两个特点,与中医“久病必虚”、“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的理论相吻合。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提出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补虚,温阳祛风治疗血痹。改良黄芪桂枝五物汤为成都中医药大学亓鲁光教授的经验用药。本方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阳行痹为大法,临床使用疗效佳,不良反应少。方中大剂量炙黄芪,味甘,性微温,为补气之上品,故为君药。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黄芪的主要成分黄芪皂甙有一定的抗自由基及抗氧化作用,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小鼠血糖[5~6],且有扩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增强肌肤的营养,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7]。伍以辛甘,辛温之桂枝,温通经脉,通阳行痹,君臣相配,益气通络行痹。合以芍药和营理血;生姜助桂枝通阳行痹,另与大枣合用调和营卫,桑椹养阴生津,丹参、川芎合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配伍鸡血藤、银花藤通络行气除痹;以上诸药相和,温、补、通、调并用,共奏益气养阴,通阳行痹之效。“外治之理即为内治之理,外治之法即内治之法”,中医治疗痹证,痿证,痈疽,汗证等除常用于口服中药外,常用于煎水熏洗疾患部位,亦即泡洗手足以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之理论依据之所在。中药熏洗疗法,通过温度、机械和药物的作用足部反射区,引起皮肤和患部的血管扩张,促进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使新陈代谢旺盛,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全身机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且治疗方法简单易行,易于被患者接受[8]。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师协会内分泌医师分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2009年版).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10.

[3]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62.

[4]赵衍,余江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3,21(3):264-267.

[5]喻正坤.黄芪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1995,(2):23-28.

[6]赵克然,杨毅军,曹道俊.氧自由基与临床[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569-583.

[7]马兰.养血润肤饮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6):375.

第7篇:现代神经病学范文

【关键词】 纤溶酶;尼莫地平;糖尿病神经病变

作者单位:455133河南省安阳龙山医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一般末梢神经首先受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及自主神经病变较常见,而且常呈慢性进行性发展,该病早期的常见表现有肢体麻木、对称性下肢疼痛、刺痛甚至剧痛,部分患者可出现单肢周围神经或脊神经分布区域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本院对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在给予糖尿病饮食和应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后仍未缓解的30例加用纤溶酶与尼莫地平治疗,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共60例,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2~75岁,平均(56.4±8.5)岁;糖尿病病程(5.2±3.6)年,治疗前空腹血糖(7.6±3.5)mmol/L。对照组30例,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34~74岁,平均(55.2±8.8);糖尿病病程(5.5±3.8)年,治疗前空腹血糖7.43±3.3 mmol/L。60例经肌电图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受损,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正常减慢≥10%。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按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1]2004年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

1.3 治疗方法 60例患者中,纤维蛋白原≥4 g/L,两组患者均予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酌情给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肌内注射维生素B1 100 mg、维生素B12 500 μg,1次/d,常规量口服维生素B6、ATP片, 14 d为一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降纤酶100单位加入0.9%氯化钠250 ml静脉点滴,1次/d,连续用5 d,以后隔日1次,用4次;尼莫地平30 mg,3次/d,口服,连用14 d。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肌电图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1.5 疗效判定标准

1.5.1 临床症状的改善 显效:麻木、疼痛、肢体异常感觉消失或基本消失,腱反射恢复正常,肌电图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30%;有效 麻木、疼痛、肢体异常感觉有一定程度好转,腱反射好转,肌电图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加10%-29%;无效 自觉症状、肢体感觉及腱反射无改善,肌电图无明显变化。

1.6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平均总有效率为75.6%,与对照组的44.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症状改善情况

组别 例数 症状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 30 肢体疼痛 6 71743.3

麻木、发凉 5101550.0

感觉异常或减退 5 71840.0

治疗组30 肢体疼痛1211 776.7

麻木、发凉1411 583.3

感觉异常或减退 8121066.7

注:组间比较,P

2.2 两组肌电图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肌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2.3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均有改变。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各项指标两组间有显著差异。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后肌电图改善情况比较(例,%)

分组例数肌电图改善

≥30%10%~29%0%~9%总有数

治疗组3012(40)15(50)3(10)90

对照组306(20)15(50)9(30)70

注:两组比较,P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x±s)

指标

治疗组(n=30)对照组(n=30)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全血黏度(mpa.s)5.91±0.754.38±0.75*5.64±0.785.45±1.27

全血还原黏度(mpa.s)9.65±0.857.08±0.79*8.96±0.928.56±0.53**

红细胞压积0.52±0.020.46±0.010.53±0.030.51±0.03

红细胞凝集指数1.98±0.061.76±0.02*1.93±0.031.81±0.08**

红细胞电泳指数19.5±2.113.4±1.518.9±2.519.3±2.4

纤维蛋白原(g/L)4.2±1.22.9±0.9*4.3±1.03.9±1.2**

血沉(mm/h)16.5±4.412.1±2.219.5±2.018±1.0**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产生疼痛、麻木、运动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其病因主要是长期严重的高血糖及由此导致的代谢障碍、微循环异常、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氧化应急自由基增多和自身免疫紊乱等多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原因为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毛细血管基膜增厚,内皮细胞肿胀、增生、透明变性,管壁内有脂肪及糖蛋白沉积,微血栓形成,造成管腔狭窄,从而导致微循环血供不足,缺血缺氧,造成神经纤维缺血缺氧。病理改变以神经节段性脱髓鞘改变为主,而神经轴索再生能力受损[2]。从血液流变学改变来看,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纤维蛋白原增多,血液黏稠度增高而导致营养神经的微血管血栓形成,以致神经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不良有关。观察这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都有明显异常,而在系统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取得了较好疗效,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治疗前后有了明显改善。纤溶酶具有抗凝、去纤、溶栓、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还含有神经生长因子,可营养神经和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增强神经传导功能。另外,神经外膜与神经周围血管之间血液分流,促进神经缺血[3],进而释放递质和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性。长期高血糖可使Na+-K+-ATP酶活性降低,妨碍Na+从神经细胞内泵出,细胞内Na+水平提高可阻滞神经节去极化而减慢神经传导速度[4]。损伤后神经元可在细胞内存在较高的Na+,Na+-Ca2+交换可增加Ca2+内流,从而使大量的钙超载,造成神经细胞功能与结构的损害。尼莫地平能阻滞上述各种病理状态的发生发展,从而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尼莫地平,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为:增加神经血流量,改善神经缺血缺氧;增加神经内毛细血管密度,促进微血管生长;改善神经突触前肾上腺素能反应和直接的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中治疗组的肌电图改善情况和神经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6:138.

[2] 孙婷,张梅.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宁夏医学杂志,2004,26(1):61.

第8篇:现代神经病学范文

【关键词】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神经电生理;ICU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025-01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常常出现在基本控制原发疾病后,仍保留原有的临床体征,或表现出与原发疾病不符合的征状;这类体征的变化并不能在血生化、抗体检查或患者自我主诉中体现出来,从而延误对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CIP)的诊断,进一步耽误患者最佳治疗时间[1]。本文对30例CIP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与30例非CIP患者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9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30例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为研究组(主要体征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并选取30例ICU同期无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为对照组,精确、仔细地监测与记录患者神经系统体检结果及各种自发的异常情况(如感觉异常、疼痛、麻木等)。60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在37~75岁,平均(48.9±6.7)岁;大面积脑梗塞患者22例,大量脑出血行微创钻颇患者27例,重症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排除糖尿病及其他神经疾病史。

1.2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

在环境安静、微暗、室温恒定的独立室内,患者皮肤温度在30℃为宜,主要通过电生理检查胫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电位波幅。①运动神经传导(MCV)检测:分别刺激正中神经(腕部与肘部)、尺神经(腕部与肘部)、腓总神经(踝与腓骨小头)、胫神经(踝与N窝),记录下拇短展肌、小指展肌、趾短伸肌、拇展肌的MCV及运动神经复合肌动作电位、远端运动潜伏期(Lat)、电位波幅(Amp)。②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分别刺激正中神经(指I)、尺神经(指V)、腓总神经(小腿后面)、胫神经(脚拇指),记录下腕部掌面皱褶线上方、腕部掌面皱褶线内侧、内踝、外踝下方的SCV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电位波幅,包括肌电图肌肉神经的运动单位(MUP)时限、自发电位与募集状况。

1.3诊断标准

①患者肢体远端感觉障碍出现(或未出现),肌肉萎缩,有腱反射消失或减缓的症状,以四肢对称性软瘫为主要临床表现;②神经电检测结果显示MCV与SCV均出现减慢趋势,Lat延长、Amp下降;③肌电图示MUP时限、自发电位均出现变化(增宽或缩短)[2]。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录入SPSS14.0专业统计学软件完成分析检验,计量时数据录入形式为“ ±s”,完成t检验,计数时数据录入形式为%,完成秩和检验,当P

2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分析:研究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

3讨论

ICU在现代医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患者在ICU并发的神经性病变常会误诊或漏诊,即使在神经科监护病房(NICU)也存在误诊、漏诊的可能。CIP是因为多种器官功能失调、炎性反应等引起的以周围神经病变为主的急性神经系统综合征[3]。临床对于CIP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观点,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主要与多器官功能不全、脓毒症等相关。因为炎性反应等对神经元的酶学过程造成干扰,同时还会影响神经轴突对代谢物、营养物质运输的干扰,造成远端轴突功能障碍[4]。

表1 两组患者检测结果比较( ±s)

研究组 对照组 t P值

正中神经 MCV(m/s) 41.6±3.8 57.6±4.1 15.68 0.0000

Amp(mV) 8.2±4.9 15.1±5.1 5.34 0.0000

Lat(ms) 3.9±0.5 3.1±0.4 6.84 0.0000

尺神经 MCV(m/s) 39.8±3.8 58.6±5.5 15.40 0.0000

Amp(mV) 2.5±1.8 5.6±2.8 5.10 0.0000

Lat(ms) 3.8±0.4 2.5±0.3 14.24 0.0000

腓神经 MCV(m/s) 38.6±3.2 49.1±4.4 10.57 0.0000

Amp(mV) 2.3±1.1 5.3±1.9 7.48 0.0000

Lat(ms) 5.6±1.1 3.6±0.7 8.40 0.0000

胫神经 MCV(m/s) 38.7±2.8 50.7±1.3 21.29 0.0000

Amp(mV) 2.4±1.0 8.2±3.5 8.73 0.0000

Lat(ms) 6.1±0.7 4.5±0.8 8.24 0.0000

CIP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瘫痪、肌无力、感觉异常、腱反射减低甚至消失、呼吸肌无力、肌肉萎缩等,缺乏特异性,常会因为主诉不详、原发病掩盖等被忽视,且生化、抗体等检查均无法反馈此病,临床对此病的诊断和检查难度较高,发生误诊或漏诊,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为电生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让CIP的诊断存在客观可能。

综上所述,神经电生理检测是CIP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临床对此类疾病诊断的一种客观检查方式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军,车虎森.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和治疗[J].河北医药,2014,32(20):3099-3100.

[2] 赵燕,付志新,苏建等.脑出血合并危重病相关性多发性神经病和肌病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8(14):56-57.

第9篇:现代神经病学范文

关键词:医患沟通;神经病学;教学质量

医患沟通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患双方围绕疾病、诊疗、健康等相关因素,以医方为主导,针对患者的疾病、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进行的一种必要的交流,包括信息、情感、行为等,建立双方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并达成共识,实现医患双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复杂,病情瞬息万变,许多患者对发病过程缺乏了解,加之现代医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医疗结局期望值过高,一旦出现一些并发症、后遗症或其他异常情况,家属难以接受,便会引起纠纷。医学生作为医学界的未来,在《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对其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是防范医疗风险、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关键。因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加强医患沟通,强化医疗纠纷防范意识的措施,提高《神经病学》临床实践教学质量。

1临床实践教学中加强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策略

1.1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历练过硬的基本功,贯穿渗透到每一天的临床教学中

高超的医疗技能是防范医患纠纷的重要条件。教师在临床教学中,重视医学生基本功培训,使学生做到理论扎实、技术熟练、处理疾病有条不紊,对典型临床特点及诊断思维做详细讲解,使学生分析病情全面,避免误诊、漏诊,提高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能力。进入临床后,强化临床的各项操作,放手不放眼,拓展知识层面,不断提高自己。实习生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在遇到紧急情况及相关疾病时当机立断,不会因为知识缺乏导致不知所措,从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1.2重视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强化医疗纠纷防范意识,贯穿渗透到每一天的临床教学中

国家法制的健全和卫生法规建设的发展,为开展医疗风险意识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医疗纠纷防范条例、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侵权责任法、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医疗服务准则、医患沟通技巧、医疗操作规范等教育,让医学生树立法制观念,知法、懂法、守法,依法执业,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和保护自己,并自觉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医疗法制观念,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1.3重视学生医疗文书的质量,培养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贯穿渗透到每一天的临床教学中

医疗文书反映患者病情变化和诊疗全过程,是医疗、教学、科研的原始文件,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询问的病史、查房所了解到的情况、交代的病情、检查的结果、上级医师查房指示、患者的知情情况、是否接纳或拒绝某种治疗方案等均应体现在案,记录应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全面,描述精练,字迹清晰、不能有缺项、漏项,严禁涂改、伪造。一旦发生医疗争议,作为法律证据和保险理赔证据,不会因病历书写质量的低劣而影响证据力,因此平时注重通过多写多练来提高医学生医疗文书水平,减少病案记录和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保证病案的法律效力。

1.4重视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强化医疗纠纷防范意识,贯穿渗透到每一天的临床教学中

在临床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患者。接诊患者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不遗漏任何与疾病相关的细节,对于病情、转归、治疗措施、并发症等,如实告知,知情同意,减少隔阂,避免纠纷,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不能主观臆断,更不可粗心大意,让学生换位思考,去体谅理解患者及家属焦虑心情,利用掌握的医学知识,为患者答疑解惑,主动介绍一些相关的医学知识、操作检查的作用、注意事项等,严格遵照规章制度及诊疗规范,尊重患者,遇到病情变化时,及时如实地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求得其对病情的了解及对治疗的认同,避免误解,最大限度地防范医疗纠纷发生。

1.5重视学生良好的个人素质及道德修养的培养,注意仪表、言谈和行为举止,贯穿渗透到每一天的临床教学中

医疗活动中强调实习医生加强自身素质及个人修养,接诊患者仪表端庄,举止得体,言语得当,态度和蔼,亲切柔和,使患者及家属对医生第一印象良好,产生信任和依赖感,适时利用微笑语言艺术,让患者消除陌生就医环境带来的不适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1.6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医患沟通实践教育的培训,强化医疗纠纷防范意识,贯穿渗透到每一天的临床教学中

1.6.1在《神经病学》专业课教学中优选医患沟通能力强的教师授课,灌输医患沟通意识

在临床专业课教学中,优选临床经验丰富、医患沟通素质过硬的教师,专门挑选在医疗纠纷和各类突发事件中有关医患沟通内容的经典案例,进行重点剖析讲解,适时、准确地把医患沟通的意识、技巧、方式、方法等传递给学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1.6.2每月举办医疗安全分析会

我院成立了“医务科纠纷办”,专门化解医患矛盾、解决医患纠纷,主要内容包括门诊投诉接待、住院纠纷接待等,负责全面受理医疗、护理、财务、医保、行风等医院各类医疗投诉和医患纠纷,实现患者投诉和纠纷处理的“一站式”服务。每月举办医疗安全分析会,请医务纠纷办经验丰富的专家,分析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起因、后果,就当月医患纠纷典型案例的原因、处理结果进行剖析,让实习医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引以为戒,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1.6.3定期请全国知名专家进行医患沟通等多方面培训,分享医患沟通经验

我院定期邀请院内外德艺双馨的医学专家,为实习医生和住院医师举办系列专题讲座,定期进行规范化培训及拓展训练,如:医患沟通的艺术、如何防范医患纠纷、怎样成为合格的医生、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职业道德修养、言行规范、礼仪培训、法律知识等,通过分析形形患者,结合自己多年从医的亲身经历,生动形象传授医患沟通的技巧,行医体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临床实践教学中加强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技巧

医患沟通是一门艺术,高度浓缩凝练着医生的知识、技术、能力、经验、品德、修养、智慧等丰富积累,是医生个人魅力的综合展现,绝非简单意义上的医患对话,良好的医患沟通可增强与患者之间的亲和力,避免许多潜在的冲突,是防范医疗风险,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关键。

2.1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牢固树立“沟通第一,技术第二”的服务理念

分析以往发生医患纠纷中的矛盾所在,大部分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对问题的观点认识不同,即医患双方,在同一个问题上没有达成共识,体现在医疗效果上,患者有可能将期望值定位太高,而医者没有将医疗风险在事前解释的尽详尽细,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不一,双方反差太大,导致医疗纠纷。因此,在进行临床实践教学活动时,要强调把“沟通第一,技术第二”这个服务理念传给学生。

2.2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牢固警惕时刻把握言谈分寸,注意留有余地,避免随意承诺

医学是严谨的科学,疾病的发展及转归瞬息万变,并且受医疗技术水平发展局限性的影响,医生向患者交代疗效及预后时更应客观,切忌随便讲“绝对能治好”“没有任何问题”之类的保证。任何情况下说话都要把握分寸,留有余地,避免医患理解误差导致纠纷的发生。

2.3在临床实践教学中时刻谨记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扑灭纠纷苗头

当前许多患者错误地把医疗行业定位为服务行业,理所应当地认为支付了医疗费就应该享受优质的服务,得到良好的治疗结局。然而医疗行为受科学发展的客观现状制约,有的疾病尚不能得到有效的根治,有的疾病临床表现千变万化可能短时间内难以明确诊断,有的疾病其诊断、治疗不能达到自己的期望结果,治疗过程费用高感到不满,迁怒于医务人员,医疗纠纷在所难免。像这种有纠纷苗头的情况,一定要加倍耐心、细心、小心,加强风险防范意识。“预防更重要”这句话可能永远都不会错。

2.4在临床实践教学中重点培养参与危重病情交代和知情同意单的签署环节

医生在诊疗活动中,特别是向危重症患者,要详细介绍患者病情、诊断、必要的检查、有创的操作、治疗方式的选择;或者手术前介绍手术必要性、手术方式,还要解释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同时还要强调手术风险和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相关知情同意单的签署。这些过程对医生来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要求医生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临床经验丰富,更要求医生具有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这不但是临床教师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的展示,而且是一次生动形象的医患沟通技巧教学示范。

2.5在临床实践教学中掌握医患沟通原则,加强沟通技巧训练

医患沟通的主要原则是通过认真的倾听、分析,能够清楚而专业地向患者表达疾患的发病原因、治疗过程及费用和疗效等,能够提出有效的康复及预后的健康教育。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爱心、耐心、同情心,尊重患者,讲求诚信,努力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对待患者。时刻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检查回报、治疗情况、医疗费用情况、洞察患者的社会心理状况、留意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主动发现医疗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苗头问题,灵活运用多种方式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如不同级别的医生轮番上阵与患者沟通;针对同一种(类)疾病可以召集家属,举办健康课堂培训班的形式与家属们沟通,讲解疾病的起因、治疗及预防知识等,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进行书面沟通,强调沟通的重要性。

2.6在临床实践教学中重视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注意语言和非语言交流艺术的培养

医生对学生进行训练时,要学习掌握职工言行规范,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注意语音、语调和语速,清晰流畅、条理清楚,偶尔的幽默能增进医患的感情,坚决杜绝伤害话。灵活运用肢体动作等非语言交流如扬眉、撅嘴、挥手、耸肩、点头、摇头等进行沟通,肯定的目光鼓励是医患关系和谐的辅助和补充。

总之,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医疗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带教老师孜孜不倦的指导,也需要实习医生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希望能够以医患沟通为导向,严格遵守各项制度法规、诊疗规范,提高维权意识,强化医疗纠纷防范意识,不断提高《神经病学》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促进神经病学学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慧,徐丽.论医学生医患“交往技巧”能力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2012,3(23):65-66.

[2]董静,刘尊,任丽洁,等.“教、学、做合一”课堂教学模式在物理诊断学课程中的实践[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1):151-153.

[3]刘子兰,师会军.医患纠纷形成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病案,2012,13(3):40-41.

[4]罗飞,张泽华,侯天勇.医学实践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意义和方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3):175-176.

[5]张莹,高小雁,杨秋月.综合带教法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实习生护理技能的作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5,32(11):2285-2287.

[6]张丽霞,刘国杰.从手术室实习护士带教谈护理教学改革[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20):75-75.

[7]赵晓辉,韩子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3):94-95.

[8]洪松.加强医患沟通技巧以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2):183-184.

[9]刘继荣,李艳,李冬梅.以病例引导教学法和内镜引导教学法为主的多措并举教学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3):37-38.

[10]王伟,向鸿梅,郭丽双,等.医学生储备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7(1):40-41.

[11]赵文兴,侯立虹,宋玉芝,等.实习护士临床教学培训中引入目标管理理论的可行性探索[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19):22-24.

[12]李正,张琦.多发骨折并发休克74例术前急救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9):1258-1259.

[13]廖生武.弘扬医师职业精神对培育实习医学生医德素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151-153.

[14]李巧梅,王维梅,石爽.腹部外科手术163例护理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5):635-636.

[15]韦宗发.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本质特征与规格定位[J].高教论坛,2012,11(8):3-5.

[16]易良.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急症救治教学中的运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5,32(6):1190-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