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据结构试题及答案范文

数据结构试题及答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据结构试题及答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据结构试题及答案

第1篇:数据结构试题及答案范文

关键词:在线考试系统; ; web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6-0000-04

现在网络已经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信息工具,通过网络和数据库集成开发的在线考试系统也已经在很多学校和企业中得到运用。近年来机场发展迅速,新知识和新技术大量涌现,有大量的新进员工需要培训。所以机场急需一套在线考试系统来方便考核员工。本文正是针对双流机场的实际要求,设计开发出一套所有程序在服务器端运行,基于web的考试系统。整个系统架构在Windows平台上,使用IE浏览器完成考试,抽题,后台管理等任务。这一套系统加强了机场对各部门的试题管理以及人员考核管理,促进了机场上岗考试向公平化、快速化、信息化迈进。

1 系统分析

1.1 系统实现目标

系统具有开放性和方便性,通过权限控制可以提供给各个部门的考试人员,部门培训管理人员和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人员使用。所有员工通过公司的网络就可以访问这套系统。该套系统可以完成岗位上岗考试(考试成绩可以当场获得),题库维护,后台管理等功能。

具体目标如下:(1)能在网上实现:试卷题目设计,考试安排,试卷批改,分数统计整个考试过程。(2)考试试题存储管理维护方便。(3)试卷试题抽取具有一定要求和随机性,保证考试的公平,避免作弊。(4)考试试卷数据保存,保证安全保密,同时可以让每个考生查询自己成绩和考试错误的答案。(5)后台人员管理、权限管理、等基本管理模块使用维护方便。(6)可以考生需要的考试信息。

1.2 需求调查

考试员工输入用户名密码就可以进行网上考试,考试答题方便,考试时间可以设置,考试时间一到自动提交试卷,统计成绩,需要教员打分的题目可以另外计分。

根据机场人力资源部门的要求,题库部分由各个单位的培训管理员进行题目的输入、修改等维护工作。考试前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制定考试要求,要求主要包括:有哪些题型,每一种题型的数量和每题分数;考题知识点分布比例。然后随机从题库抽取试题从而得到考试试卷。还要求考试试卷即可以进行网上在线考试也可以打印产生纸质试卷。

1.3 开发方案

对于本在线考试系统,其功能目标是实现将现有的纸张答题式考试向基于Internet的无纸张考试系统的转变,所以它必须实现整个考试流程的进行,实现对系统的账户不同管理,以及完成阅卷、评分这些环节的处理。由于系统数据收集的实时性要求并不高,因此采用Browser/Server结构来进行设计是合理可行的。图1是本系统的网络应用原理示意图。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本系统全部使用微软的软件产品进行开发使得开发快,维护简单,兼容效果好。系统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2.2 功能设计

2.2.1 考试模块

(1)实现多人同时在线考试。(2)考试过程中不能重新考试,设置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一到自动提交试卷。(3)试题抽取采取随机和人工相结合的办法,保证抽题灵活,知识全面。(4)考试结束后员工可以自助查询考试答案和成绩。

2.2.2 考试信息查看

考员可以登录上网查看由组织考试的管理人员的岗位考试信息,了解考试时间和考点及考试要求,成绩公布时间等,方便考前复习准备,考后查成绩。

2.2.3 题库维护模块

题目类型主要有:单选、多选、判断、填空、问答五种,题目的维护工作主要由各个部门的培训管理人员完成,主要维护任务有:

(1)题目的分类(一是考试科目,二是考试知识点)。(2)各种题型题目和答案的添加、删除、修改。

题库维护模块提供给各个部门培训管理人员使用,各个部门培训人员只能维护本单位试题。图3为整个题库维护的示意图。

2.2.4 后台管理模块

(1)人员添加、删除、修改,权限分配。(2)考试科目以及分类的添加、删除、修改。(3)抽取试卷,对的试卷添加、删除、修改、启用、停用。(4)考试消息。

2.3 系统流程设计

本系统就按照机场流程进行设计开发。根据机场对考试的要求流程为:首先各个部门培训管理人员根据部门要求把题目分门别类录入考试系统,后由机场人力资源部门根据考试要求(要求包括:制定考试题目的类型、数量、知识点分布比例。)从题库随机抽取试题得到考试试卷。抽却完成后还要让部门的培训管理人员在线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审核确认后试卷才能定义为启用。考试人员登录考试系统就可以进行答题,答题完成后客观题目自动得出分数,如果有主观题目则由各个部门培训主管进行打分后得出总成绩。考试分数是员工合格上岗的重要依据,所以考试人员在完成考试后可以查看自己的成绩和考试答案。

2.4 数据表设计

根据系统功能设计的要求以及功能模块的划分,对于在线考试系统的试题库数据库,可以列出以下数据项和数据结构

(1)试卷名称表:主要包括试卷的名称、该试卷的总分数、试卷的答题时间,以及试卷内各类题型的数目等。(2)试题信息表:主要包括试题的ID、专业、试题题型、难易程度、试题内容、试题分数、试题答案,以及附加的内容。试题有五个表,它们包括了:单选、多选、判断、填空、问答这五种题型,每个题型对应一个表。

对于用户记录数据,主要包括了如下的一些数据项和数据结构:

(1)超级用户信息:用户的ID、用户名、密码、权限等内容。(2)用户记录表:用户的ID、用户名、密码、权限,以及当前的状态(特别强调:这个状态可以查看所选用户是否处于考试状态,但包括正在考试和断线两种情况)等信息。

对于在线的考试系统,可以列出以下数据项和数据结构:

(1)试卷名称:主要包括试卷的名称、试题的分数、试题的题量,以及试卷的答题时间等内容。(2)试题信息表:主要包括试题的ID、专业、试题题型、难易程度、试题内容、试题分数、试题答案,以及一些附加的内容。(3)成绩登记表:主要包括用户、成绩、当前状态等。

3 几个关键问题的解决

3.1 考试题目如何录入图片

在开发过程中机场要求不仅有文字的题目还必须有带有图片的题目,系统在开发过程中选用了CuteEditor在线编辑器。它可以帮助开发者对原来文本框中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等Html内容)进行编辑,更重要的是这些内容编辑的实现是所见即所得方式。在C#.Net中可以方便地添加和使用这个编辑器,编辑完成后,图片存入服务器。图5 是CuteEditor在本系统中的设计图,下面是在页面中引用CuteEditor在线编辑器的代码:

 ;

3.2 如何按照要求随机抽取试卷

机场要求系统抽取的试题必须符合岗位要求,先要设定好知识点的比例,所以在录入题目的时候每题不仅要按岗位区分还要根据考试内容进行知识点的分类。现以头等舱服务员考试的单选题为例,单选题共10道,现在以:业务题7道;公司理念题1道;安全知识2道的比例进行抽取,图6就是取题的操作界面,随后程序通过SQLSERVER的随机算法取得考试题目。

Sqlserver随机抽取记录的方法有很多种,本系统选择直接使用SQL语句来完成随机取题。

SQL语句大体格式为:select top n * from tableA order by newid()。

该语句通过调用SqlServer的newid()函数(产生GUID—全局唯一标志符)来产生随机记录。这样每个知识点的题目随机抽取完成后采用union语句把抽取的各个知识点试题集合在一起形成这个题型的视图,其它题型试题的产生也是这个原理,最后确认试卷并保存到数据库。

人工抽取试题需要人力资源部门提出抽取题目的要求并要部门培训管理人员配合一起人工选择考试试题,从而得到考试试卷,当然这样不太方便,但是能使试题更具有针对性。

3.3 使用人员权限管理

根据机场要求把管理人员分为两类:一是部门培训管理人员,他们负责题库维护。各个部门培训管理人员只能维护和查看自己部门的试题。二是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考试培训管理人员,他们可以拥有所有权限并负责抽取考题,组织考试,这样做杜绝了部门培训管理人员考前事先泄题,确保考试不是流于形式,能促进考试人员在考试前全面复习。同时也让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能更好了解培训人员的培训情况和培训效果。权限分配也可以灵活掌握,方便管理,如图7 所示。

考试人员没有分配权限,登录页面就是考试提示页面(如图 8所示),他们选择考试科目,进入考试试卷页面进行考试,考试页面显示考试题目,考生用鼠标键盘答题,考试时间一到自动提交试卷当然考员也可以提前提交试卷。

4 结束语

该系统已经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运行一年多,一台服务器支持多达100人同 时在线考试,完全满足了机场要求。机场培训考试达到了:方便,灵活,严格,公正,知识覆盖面广的设计效果。对该网上考试系统,我们还准备在系统流程和算法设计上进一步优化,继续修改完善它的部分功能,使得系统更好地应用到机场更多的考试之中,充分发挥网上考试系统的优势,提高机场教育信息化的程度。这个系统的设计开发可以为其它民航企业的在线考试系统设计和开发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美]里克特 著,李建忠 译。.NET框架程序设计(修订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2篇:数据结构试题及答案范文

一、如何应对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的公共基础知识大纲

计算机二级考试大纲中关于基础知识的有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设计基础四部分,下面笔者分别介绍一下这些部分的学习重点和方法:

1.数据结构与算法。

本章内容在计算机专业基础课中相对较复杂,考生对本章的内容必须理解,死记硬背是无效的。在二级等级考试中本章考核的重点和难点为二叉树的相关知识,其考核的形式主要为二叉树的遍历问题(如给图求遍历序列,给前序、中序遍历求后序遍历等)、二叉树的结点问题(如给出一些条件然后求叶子结点个数)、排序和查找。排序主要以计算时间复杂度的形式考核,查找主要以计算最佳、最坏比较次数的方式考核,其余的知识点主要以概念的形式考核,考生需要仔细看书并理解。

2.程序设计基础与软件工程基础。

这两章以概述的形式简介了规范化开发软件的方法。与数据结构不同,这两章内容主要是记忆性的知识点。程序设计基础这章在原大纲的基础上添加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内容,考生对这部分知识了解即可;软件工程基础这章主要考核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方法(即SA及SD,约占50%)、软件测试(约占20%),考生需熟记相关的概念及规则。

3.数据库设计基础。

数据库是当前软件处理的信息核心,目前大部分软件是基于数据库的,因此,考生学习数据库的知识对程序开发是大有裨益的。本章主要的考点是关系模型、关系代数及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考生对其余的知识点了解即可。对于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考生结合软件工程来看,会发现这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本章内容除了关系代数会考一些简单的计算问题外,其余的都以概念题的形式出现,考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二、二级公共基础知识的特点

大纲对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作了重大的调整:在取消了过时的考试科目和调整了一些科目的考试之外,新增加了目前比较流行的计算机语言C++、Java和Access数据库。公共基础知识的考核方式为笔试,与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数据库程序设计或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的笔试部分合为一张试卷,共有10道选择题和5道填空题,占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笔试总分的30%。公共基础知识部分的试题具有如下特点:

1.涉及面广,但难度小。

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中有关公共基础知识部分涉及的内容,从整体上分析,考核内容的难度不大,考点也相对比较集中。

2.考核重点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运算。

考试中涉及的题目都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运算,考核以概念和认识性内容为主,理解性、应用性内容极少。

3.考核重点是数据结构和算法。

数据结构和算法、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设计基础部分各占公共基础知识部分题目的百分比分别为:50%、12.5%、18.75%、18.75%,可见在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中,数据结构和算法是重点。

三、学习方法

1.考生的复习必须遵守“80/20的原则”。

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的公共基础知识部分覆盖面广,它至少涵盖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四门核心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设计基础。事实上,这些课程本身的涉及面就很广,难度系数较大。所以,考生应把80%的时间用在20%的重点知识点上,争取用20%的重点知识点来答对80%的考题,这是考生复习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的公共知识部分的总体思路。

2.复习的关键是考生必须准确判断和掌握常见的考点。

考生必须准确判断和掌握常见考点,例如:算法部分主要考查算法的概念及算法的复杂度,数据结构部分主要考查最基本的概念、最典型的数据结构和最常见的操作,程序设计部分主要考查程序设计风格的基本要求、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最基本知识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最常见概念,软件工程基础部分主要考查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基础部分主要考查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关系代数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考生对常见考点的准确把握能避免盲目地复习,从而轻松面对考试。

3.基础知识的掌握方法。

很多考生在复习公共基础部分时都会发现内容零散,知识点之间的跳跃性大,似乎没有连续性。所以掌握起来很困难,似懂非懂,对知识点处于模糊认知状态。因此,考生必须在准确把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会把“知识点”连成“知识链”,并把“知识链”织成“知识网”。

4.做题技巧。

考生切勿采取题海战术。对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公共知识部分,学生没有必要做大量的题目,更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记一大堆错误答案。

5.非“灵活”地掌握知识点。

考生在掌握知识点时最好经历一个“先死后活、熟能生巧”的过程。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要求的知识点都是最基本的、最简单的,真正需要“灵活”掌握的考点极少。很多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发现,该部分的题目“会做就是不懂”。所以笔者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不要急于“灵活”,其实考生只要掌握基本的知识点,自然就“灵活”了。

6.答题技巧。

考生在遇到难题时要考虑成本和效果的关系,公共知识部分仅占30分,题目相对简单。因此,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对这部分内容要争取速度快、准确度高。在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有些考生为了一道小题花费很长时间仍没有找到任何线索。一般来说,公共知识部分的考题难度不大,没有一道题目需要考虑很长时间。所以,考生如果做一道公共基础题在两分钟内没有任何思路时,就应该跳过此题,把时间留给后面的题目。

参考文献:

[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2008.

第3篇:数据结构试题及答案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等级考试 数据库程序设计 应试经验

为进一步适应新时期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教育部考试中心对NCRE考试体系进行了调整,改革考试科目、考核内容和考试形式。从2013年下半年考试开始,实施2013年版考试大纲,并按新体系开考各个考试级别。

2013年版考试大纲对计算机二级数据库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考试科目形式也做出调整。由传统的“笔试考试+上机考试”改为无纸化上机考试。考试题型为:选择题40题40分,上机操作题60分(基本操作题18分;简单应用题24分;综合应用题18分),总分达到60分即可获得合格证书。未通过的考生不再安排补考。新版考试题库更加实用,符合人才市场需求,主要考查计算机操作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这使得非计算机专业的考生有些迷茫,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学习。以下是笔者总结数年来辅导学生考试的经验,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正确应对新版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VFP的考试方式

新版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VFP的考试方式采用无纸化考试形式:选择题、基本操作题、简单应用题、综合应用题四部分,下面笔者分别介绍每部分的学习重点和方法。

1.选择题答题分析。

主要考查VFP数据库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共40道题,含公共基础知识部分的10分。VFP基础知识是客观题的重点,该部分在学习中首先要熟读教材,依据《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抓住重点,并做好总结。精练历年考试真题了解考试的侧重点,比如VFP基础知识里函数的使用、数据库基础知识、SQL语句(重中之重,包括select、insert、update、delete、altertable等)、表单基本属性、报表的使用基础等。公共基础知识部分分值较少,重点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中二叉树相关知识,比如求二叉树的结点个数、二叉树的遍历、排序(主要以计算时间复杂度形式考核)、查找(主要以计算最佳、最坏比较次数的形式考核)及线性结构中栈、队列相关知识;数据库设计基础中的主要考点是数据模型、关系代数(主要考查关系模型的基本运算)、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程序设计基础及软件工程主要是记忆知识点,根据重点理解并熟记相关知识点即可。

2.操作题分析。

操作题主要包括基本操作题、简单应用题、综合应用题三大题型,从历年考试真题我们可以看出,基本操作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项目管理器的简单应用,数据库和数据表的简单应用、索引的建立,以及简单的SQL语句;简单应用题主要考查表单、视图、查询及SQL语句的相关操作;综合应用题主要考查表单、菜单、简单程序设计及SQL语句的相关知识。

二、学习方法

1.精选典型例题练习,避免“题海战术”。

现在有关“计算机二级”考试的复习资料很多,搞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有的考生做几十套试题但还是没过,而一些考生仅仅做了几套试题却考出理想成绩,考生应该根据考试大纲及历年考试真题有选择性地做题,客观题可以选择历年考题做3―4套,掌握答题技巧,总结相关知识点;操作题在学习中首先抓住重点题型练习(比如表单、菜单、SQL语句相关试题),然后选择历年考试真题复习,熟悉考试题型,掌握相关知识点,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2.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2013年新版无纸化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考生开始选择题答题后,将无法进入其他windows窗口(含桌面),无法使用键盘;考试结束选择题后,无法再次进入该选择题界面答题。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答题技巧,合理安排好答题时间。选择题为单选题,是客观性试题,试题覆盖面广,一般情况下考生不可能每个题目都有把握答对。考生在作答选择题时可以使用一些答题方法,提高答题准确率。

(1)直选法:如果对试题中的4个选项,一看就肯定其中的1个是正确的,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考生百分之百正确记住的试题。

(2)排除法:该法是将错误答案排除的方法。对试题中的4个选项,一看就知道其中的1个(或2个、3个)是错误的,可以使用排除法,即排除错误选项。这种方法在SQL语句的考题中用得较多,有时考生无需自己编写程序代码可以根据程序或命令中语法结构排除错误选项,可以提高准确率,节省时间。

(3)经验比较法:如果个别题目确实不会,就可根据做题经验比较猜答案,不要浪费过多时间。

操作题是考试重点,对于基本操作应尽量做到拿满分,因为评分是以机评为主,所以有时存在你做的试题可以运行正确答案,但不得分的情况。对于一些改错题。一定要按照要求在指定的行改正,尽量避免在程序中添加命令行或删除行。另外,在考试过程中注意保存好并运行程序,生成考试文件(如查询中生成的表文件、菜单程序文件等)。对于自己不确定的题目(如综合应用题),要静下心来,先弄清命题人的意图,再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逐步分析,综合考虑,争取尽量多得分。

三、熟悉考试场地及环境,保持良好心态,真正做到稳中取胜

在考试前首先要熟悉考试场地及环境,尤其是要熟悉考场的硬件情况和所使用的相关软件的情况。其次,在考试过程中要保持良好心态,非计算机专业的考生在上机考试过程中容易过度紧张,有的考生一进考场就开始紧张,手开始发抖,甚至脑袋发蒙,以致在本来会做的题上丢分。其实只要平时熟悉考试软件并认真复习,考试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可以真正做到稳中求胜。

总之,考生选择好正确的学习方法认真学习,扎实全面地掌握应试内容,并灵活运用应试技巧,必定能取得理想成绩。

第4篇:数据结构试题及答案范文

摘要:在分析现有网络教学平台中练习与测试系统的不足基础上,对练习与测试互操作规范QTI(Question & Test Interoperability Specification)进行了研究。探讨了QTI规范的目标和组成,分析了常用题型的存储结构特点,并借助QTI规范实现了题目的标准化存储,节省了数据库资源,方便了教师之间共享题库资源。

关键词:IMS;QTI;ASI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8-8014-03

Research of Question & Test Interoperability Specification

ZHANG Bei-lei

(Hefei University, Hefei 230022,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to shorts of the existing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QTI (Question & Test Interoperability Specification) is studied. Objectives and composition of the QTI is discussed, structural features of storage of common types of questions is analyzed and, by using QTI specification, standard storage and saving of database resources to facilitate sharing among teachers is proposed.

Key words: IMS; QTI; ASI

练习与测试系统是网络教学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评量学生的网络学习状况,其作用不仅是教师评分的工具,同时也是教导学生、帮助其达到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学习支撑环境和教学平台的不同,不同练习与测试系统的试题类型和试题的呈现方式也可能不同,使得某个练习和测试系统仅信赖于特定的学习平台,很难实现题库或试题的交流与共享,各自的体系成为信息孤岛,这样造成一定的重复劳动,浪费资源。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现有的很多系统还存在一些不足[1]:1)不是通用平台,不同行业下的应用需要重新设计开发系统;2)扩展性较差,比较难以适应变化;3)集成性较差,难以和其它信息系统实现信息交互;4)题库的兼容性差,不同的考试系统之间很难交换试题内容,也不能使用其它系统制作的试卷。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走标准化之路。

就测验评量标准而言,目前被广泛采用是IMS(Instruc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组织制定的练习与测试互操作规范QTI(Question Test and Interoperability),这组规范由一系列单个规范文本组成,主要解决目前练习与测试数据的独享性和缺乏开放性等问题。建设符合QTI规范的测试系统是当前网络教育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1 IMS 组织

IMS是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的非盈利机构EDUCOM(现为EDUCAUSE)下的一个项目组,现已发展为全球学习联合公司(Global Learning Consortium)。它是一家非盈利性的国际组织,一直在致力于为E-Learning制定通用的国际化标准。IMS包括一套如何对E-learning内容确认和标记规范,以及如何跟踪在学习过程中一些通用的参数,如元数据、内容包装、问题与测试互操作、学习者信息包装等。目前很多标准都引用了IMS的规范文档,如IEEE/LTSC以及 SCORM[2]。

2 IMS QTI目标

为了解决不同厂商的考试系统之间的内容交互问题,IMS(Instruc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组织制定了QTI(Question Test and Interoperability)规范,这组规范由一系列单个规范文本组成。主要解决目前练习/测试数据的独享性和缺乏开放性等问题,核心目标是为用于现代远程学习的不同系统和为用户提供具有互操作性的标准格式的练习/测试数据。该规范参照IMS、IEEE、ADL等相关标准,形成ASI信息模型、结果报告信息模型以及XML绑定实例三部分文档草案[3]。

IMS 有以下两个主要目标:定义远程教育应用及服务的技术标准和支持基于IMS 标准的服务和产品全球化。IMS Question and Test Interoperability是一个以 XML 技术为基础,描述测验标准的规范,其目的是作为不同的测验系统平台之间内容交换的标准。此规范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 ASI Model(Assessment Section Item),制定了测验内容的规范;第二部分为Results Reporting,则是关于测验结果的规范[3]。

IMS QTI 具备延伸性及可在任何特定系统上迅速套用的特性,QTI规范在 1.2版之后工作小组特别将功能发展专注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在VLE(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上,提供试题库给使用者;2) 在单一VLE上,使用不同来源的试题库;3) 支持相关使用者,发展新的制作试题软件;4) 记录测验的结果,并作为相关学习评价数据。

3 ASI Model

ASI Model 定义试题的类型、试卷的组成方式、选题的方式、成绩计算的方式等。 IMS 分为三个部分介绍ASI Model。ASI Information Model(ASI信息模型)描述整个ASI的逻辑架构,ASI XML Binding 描述如何利用 XML 表达上述的逻辑架构,而 ASI Best Practice & Implementation Guide(ASI的最佳实现指南)则提供许多范例与实际操作的指引。

3.1 ASI(Assessment, Section, Item)信息模型

ASI Information Model重点介绍了主要使用的例子,描述了主要用法,处理控制和核心数据结构。详述了响应的分类及其与问题类型之间的关系。把ASI按元素,子元素和属性形成来概述基本信息模型(Information Model)。同时本文档还包括了一致性陈述和ASI的详细类别对象模型。

ASI Information Model主要[3]由Item(题项)、Assessment(评估)、Section (节)与 Object-Bank 四个核心组件组成。Item 组件相当于试题,是QTI标准中最小的单位,描述关于试题的各种信息,包括试题的呈现(presentation)、答案计算的方式(response processing)、提示(feedback)以及标识Item特征的 Meta-data 等。Assessment 组件相当于试卷,描述关于试卷的各种信息,例如,选题与排序的方式(SelectionandOrdering)与成绩计算的方式(Outcome Process)等。Object-Bank 组件相当于题库,也就是 Items 与 Sections 的集合。Section 组件则是由Item或多个Section组成的,具备描述Item集合的各种相关的信息,例如,选题的方式与成绩计算的方式等。Section组件可以满足两种不同导向的需求:1)主题导向,可以将同一主题的试题归类为单一的Section,例如,将所有关于某主题的试题归类为同一Section。2)选题与排序导向,可以将某些试题归类为同一Section,套用选题与排序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设定系统自动由十道试题中随机选出五道试题,接着若系统选出 A,B,C,D,E 五道试题,教师可以设定这些试题依照随机的方式出现,因此学生在试卷上看到的试题顺序可能是 A,C,D,B,E 或 B,E,D,C,A 等。

3.2 ASI XML Binding

XML Binding 描述了QTI信息模型的XML呈现。 通过对XML schema(一组以定义语言来表达的语句集)的讨论来介绍XML。QTI 规范的 XML schema定义了评估、节和题项。该文档包括了评估、节和题项的设计例子及其元素属性的详细描述。

3.3 ASI的最佳实现指南

ASI的最佳实现指南包括规范支持的题目类型实例,复合题目类型实例及完整的描述评估、节和题项的 XML 实例,还包括大量来描述怎样利用QTI规范的实例。大概有80个例子。附录中提供了大量的 DTD,XDR 和 XSD 及在规范中使用的关键术语表。

IMS QTI XML试题示例

图1是一份 QTI Base Type XML文件。根据这份文件我们可以了解依照QTI规范所制作的题型规范样本。

图1QTI Basic Item XML文件样本

第1行:XML 的版本:1.0及目前编码方式。

第2行:QTI的根元素(root)与其相关的属性,例如:题型种类、是否为互动型、时间限制。

第6行:答复的种类与属性定义。

第7~8行:存放正确的选项identifier值。

第11行:计分的属性定义。

第13行:本题计分预设为0分。

第16~25行:题目呈现的内容,内容含题干与反应项的定义。

第20行:题干内容。

第21~23行:反应项内容。

第26行:题目展现的样式设定。

4 Result Reporting

Result Reporting定义表达学习者测验结果的方式[3]。Result Reporting可以表达的范围相当具有弹性,使用者可以选择输出单一试题的测验结果,单一Section的测验结果,或是整张试卷的测验结果。因此Result Reporting不仅可以提供测验结果的详细信息,也可以提供测验结果的精简信息。

整个Result Reporting主要是由Context、Summary result、Assessment result、Section result、Item result 等核心组件组成,图2描述了Result Reporting的整体架构,表1说明各组件的用途。

5 题目的QTI规范化设计

5.1 试题构成要素分析

现有的试题类型千变万化,不过基本上所有题目都能看成是要求应试者根据题干选出或写出答案,前者是作答者需从提供的答案项中选出较适当者,如选择、是非和搭配题;后者要求作答者根据题干说明,自行写出适当答案 ,如填空和论述。

上述题型在试卷中的组织形式通常可分三种,一种是单一型试题,即独立一题采用一种题型;第二种为题组,由多道同题型的试题组成一大题;第三种是复合型试题,含多种题型的试题,例如:是非题附加论述、说明选项错误理由、改正方法等。

经由以上分析可知,试题组织形式、基础题型、题干内容、答案内容四项构成试题的要素,如图3所示,所以在进行符合QTI规范的题目格式设计时,主要要考虑如上要素如何进行符合QTI规范的设计[4]。

5.2 试题构成要素的QTI XML表示

在QTI规范里[5],将试题定义成题项,题项包含试题、评分、反馈等所有必要元素,主要包含Response Declaration、Outcome Declaration、Item Body、Response Processing四个部分,其中Response Declaration用来定义正确解答与储存作答内容,Outcome Declaration用来定义变量以储存该试题的得分或状态,Item Body定义题目、选项(choices)、与反馈(feedback)等信息,Response Processing定义答复和评分处理所需的规则。在此,主要讨论如何以 QTI XML 格式来展示各种变化的试题,也就是Item Body内定义的实现。

1) 试题组织形式的表示QTI ASI的核心组件分为Assessment,Section,Item三种结构,图4表示了三种结构间的关系。在QTI 中,Item是最小的独立单元,一个或多个Item可以同时被包含在QTI-XML实例里,而且可以在IMS QTI中交换利用,但是一个Item不能为其它的Item所组成,如图4(a)(e)。Section(节)比Item高一层次的测试单元。它通常由一个或多个Item构成,也可以嵌套一个或多个的其他的Section,如图4(b)(f)。Assessment(评估)是最高层次的测试单元,只有一个Assessment可以被包含在QTI-XML 的实例中,它通常由一个或者更多的Section组合而成,因此Assessment不可能直接包含Item。每一个Assessment必须包含至少一个Section,所以无法去定义Assessment之间的关系。而Assessment必须包含所有的教学资源,能按顺序排列一群Item并且将所有Item及其相对应的分数聚合在一起,去产生最后的得分,如图4(c)(g)。

通过对QTI ASI 三个核心组件关系分析,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展现三种试题组织形式。单一型可用Item直接展现(如图4(a))。题组型可用Section来展现相同题型的集合(如图4(b)(e)(f))。 复合型是多种题型的集合,各题型中又由多题组合而成,基本上就是一个Assessment的结构,所以我们可以用Assessment来展现该类题型(如图4(c)(g))。

2) 基本题型的表示

基本题型只是单纯的分类而已,因为XML是可以自定义标签的语言,所以可以定义像之类的标签,然后通过XML解析计算机就能很轻易的分辨出基本题型的种类。

3) 题干内容的表示

在QTI的XML文件设计里[6],题目主要是放在之间,由下的子元素来展现各种文件格式的题干,如 用来展现声音, 用来展现图片,用来展现超链接,用来展现文字,用来展示影片,除此之外因为XML具有可扩展性,你也可以自己定义标签,以满足表达不同题干内容的要求。

4) 试题答案内容的表示

在QTI的规范设计里,试题的答案跟题干一样是放在之间,只是它的层次结构比题干低一层级,在内容的展现上,则与题干相同,以各种标签来展现不同格式的答案内容。

6 总结

QTI规范实现了题目的标准化存储,设计了题目和试卷的编辑方式,具有标准化、可维护性、再利用性、易于扩展等特点,通过对XML文件的解析实现了题目的编辑和使用,节省了数据库资源,方便了教师之间共享题库资源。

参考文献:

[1] 吴砥,程文青,杨宗凯.国际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领域的工作[J].中国远程教育,2006(9):67-69.

[2] 余胜泉,程罡.教育信息系统的进化与互联[J].中国电化教育,2006(5):88-92.

[3] IMS Global Learning Consortium,Inc.,IMS Question and Test Interoperability Information Model,version 2.1 Public Draft Specification,2006.

[4] 朱贵良.计算机题库目标的设计原则与试题组织规范探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15(2):63-65.

第5篇:数据结构试题及答案范文

关键词:体系结构;数据库;智能组卷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3-1008-02

Autogenerating Test Paper Based on .Net

LI Chao-hai

(Storage Transportation & Sales Sub-company Information Center of Daqing Oilfield Company Company,Daqing 163453,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theory and implementation test question database and intelligent test paper composition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the network of campus。It designs the system's architecture and database using the Net technique. This paper presented a algorithm, it is take the knowledge spot, the topic, the discrimination, the difficulty, the teaching request level, tenability request as the primary control parameter, it has the code tube simple, the auto-adapted overall situation seeks superior and characteristic and so on intelligent search technology, enhanced the group volume efficiency and the examination paper quality, has thievery good usability.

Key words:system architecture; database; intelligent test paper composition

试题库智能组卷问题是一个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的多目标参数优化问题,采用传统的数学方法求解相当困难,自动组卷的效率和质量完全取决于试题库设计以及抽题算法的设计。随着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测量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基于教育测量理论的有关计算机辅助设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智能组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关注[1-3]。

1 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实现工具

1.1系统的整体架构

由于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不断改进,系统只有具备了可伸缩性、灵活性、可靠性、跨平台性,才能适应高校教学发展的需要。系统采用基于B/S模式的Microsoft .Net Framework的三层应用解决方案,系统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数据层、数据访问层和业务逻辑层。数据层是系统的最底层,它存储系统的所有数据。数据访问层建立在数据库之上,应用程序通过该层访问数据。业务逻辑层包括创建题库、注册用户等业务逻辑,它一般由页面实现。

1.2 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

系统采用Microsoft. Net Framework作为应用体系结构,Microsoft .Net Framework是Microsoft为简化在第三代因特网的分布式环境下的应用程序开发而构建的新一代基于XML Web Service的计算和通信平台。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则是全面支持NET开发工具,Studio .NET和.NET开发框架紧密结合,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构建下一代互联网应用的优秀工具。系统采用MS SQL Server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

2 系统数据库的结构

本系统的数据库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是公共数据库,主要记录用户信息,权限信息等,另一部分是试题数据库。要得到一份良好的试卷,优良的选题策略和成卷算法固然重要,但前提必须要有质量高的试题,其次由于是由计算机自动到试题库中选题组卷,所以试题库还必须要有合理的结构。最后一部分是知识库的获得,知识库是从专家处并结合自己的设计思想获得的,如课程知识、成卷模式、成卷策略、排版原则和教学测评等,它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以下就系统的试题库、模板库两个子库进行简要说明。

2.1 系统的试题库

试题库是整个系统的最主要和关键的部分。试题库包含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分布合理的试题。教师和管理员可以实现对题库试题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的功能。系统的各类用户都能实现试题的查询功能,可对试题的具体内容进行查询,也可对题库中试题的整体分布情况进行查询。可按章节范围了解试题分布情况,也可按题型、题分、难度等了解试题分布情况。另外,本题库能够处理图形、图片、公式等不能用文字描述的特殊信息。该试题库的试题类型包括了计算题、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题型,而每道题除了题目正文内容外还包含有其它基本信息,如“答案”、“章节”、“难度等级”、“相关知识点”、“题型”以及组卷时需要的一些信息等。

2.2 试题库的结构

该试题库包含3个子库:考试题库、例题库和自测题库。所有的试题组成考试题库。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我们设计了例题库。学生进人例题页面后,按章节和知识点显示所有的例题 ,每道例题后附有一个经典解法按钮,点击该按钮后会显示该题的所有常见解法。另外,为了方便学生及时自我检测学习效果,我们设计了自测题库。由于经过标准化后的题库中的所有试题的答案都具有唯一性,计算机就能够给出准确的判断,自动评判自测的成绩。学生做完自测试卷后,就可以答题了。做完提交后,系统自动批改,然后将题目的正确答案显示出来,并打分,给出自测成绩。

2.3 系统的模板库

模板库是智能组卷时要用到的一个数据库,用于存放智能组卷时对每份试卷的要求,如:包括有哪些题型、需要的题数是多少、有哪些相关知识点、所需的难度等级和考试时间分别是多少等等。在本系统中设计了两个子库:考试试卷模板库和学生自测试卷模板库。每个子库都包含若干个模板,每个模板作为一个模板数据表存放在相应的子模板库中,而对试卷的组卷要求则作为表的字段存放在表中,每个表的内容均可通过智能组卷系统窗体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

3 系统的组卷策略及算法

目前,国外比较流行的智能组卷系统大多是基于现代测量理论中的IRT的,组卷的发展趋势也将是以IRT作为理论基础,但基于传统测量理论的一些组卷算法还是有它的实用性的,在一些实际的组卷应用中也有它的优点。下面就是我们对基于多目标函数学数模型的组卷策略。

在试题库中随机抽取m道试题做为初始种群是很容易做到的,我们用X1, X2 …,Xm表示这m道题,则求满足约束条件的状态矩阵A就转化为在该X1, X2 …,Xm选出N道满足约束条件试题的问题。采用常用的二进制编码方式对染色体进行编码,得到染色串:F1,F2…Fm,满足约束条件的试题数为N,则染色串应满足: 。由于完全采用随机方法产生的种群降低了遗传算法的收敛速度,我们是根据教师的要求,按章节比例、题型比例随机抽取m道试题的方法产生出初始种群,然后根据上述染色体编码方式初始化种群生成串群体,在串群体中保留试题题号以便解码,在此种群的大小由实验结合经验给出,同时,我们规定串长为定长。

在实践中,以试题科目《数据结构》为例,将800道试题按要求存于试题库中,并给出要生成的试卷要求。算法中的参数分别为m=500,运行结果见表1。由于算法实行了全局并行搜索,搜索空间大,并且在搜索过程中不断向可能包含最优解的方向调整搜索空间,从而易于找到最优解。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GA能有效地解决试题库智能组卷问题,与其它方法相比,它能较早地找到满足条件的群体。同时也为解决类似于该问题的多重约束目标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途径。

另外,在实际组卷过程中,试题库的设计通常也会影响组卷的效率。在题库的建设中,试题属性设置和组卷策略是很重要的。在组卷算法中,我们总是要依据试题属性来选择合适的题目组成试卷。在实际组卷操作过程中,这些作为选择依据的属性若太多,将会影响组卷的效率。具体顺序为将章节、题型、题分作为前三个属性,这是因为在题库中试题的分布中基本上是要考核的知识点和题型都有相关的试题,而题型跟分数是密切相关的。

4 结论

系统完成后,经过不断的测试、修改和完善,目前已录人“信号与系统”课程试题,在我校进行试用,初步达到了预期效果。本系统对试题的筛选以目录树的形式体现,并且区分细化到章、节、知识点,操作者只需利用鼠标点击操作即可,大大提高了组卷选题速度,充分体现了本系统的人性化。提出了基于多目标函数的自适应组卷,以知识点、题型、区分度、难度、教学要求层次、能力要求为主要控制参数,它具有编码简单、自适应全局寻优和智能搜索技术等特点,提高了组卷效率和试卷的质量,具有很好的实用性。目前,本系统只提供了一些基本的统计与分析功能,如平均分、方差、等级量表等,这些指标还不能揭示教学过程的全貌,还需要进一步地引人新的测量指标,如知识点的掌握度、频数分布图等等。

参考文献:

[1] 王书海,钟谦,张宏壮.网络考试中题库设计与组卷技术研究与实现[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2,15(3):65-68.

第6篇:数据结构试题及答案范文

关键词:题库;组卷策略;难度;区分度;知识点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0-30312-03

The Design of the Item-bank and the Method of Generating A Paper

LIU Jia-wen, WU Guo-hua

(Computer Department,Zengcheng College,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1363,China)

Abstract:There are two core issues in building an automatic testing system, the design of Item-bank and the method of generating a paper. The parameters of a paper are varying in different item-banks. In this design, the questions are identified as (ID, type, item, answer, percentile, difficulty, distinguish between degrees, knowledge point, frequency), and the paper is identified as (title, examining time, date, score, type, paper difficulty, paper-distinguish between degrees, knowledge point, Exposure).

Key words:Item-bank;the method of generating a paper;difficulty;distinguish between degrees;knowledge point

1 引言

传统的手工组卷方式,教师不仅要从大量的试题集中筛选试题,而且还要考虑考查的知识点、难度及历次试题的重复信息等,其难度与劳动强度可想而知。不仅如此,大部分老师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在组卷时对于试题难度这种抽象的系数总是欠缺依据。另外,对已考试卷的质量分析也要花费教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自动考试系统试题库的建立为教师出题组卷提供了便利,减轻了工作负担,也使得试卷出得更加科学合理。

但是,部分考试系统在出题组卷时仍采用一种静态的方式,即每次出卷都是采用一成不变的题目及难度,使得历年的考题在学生中实已公开化,从而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客观的审查。即便有随机出卷功能,所谓“随机”也只不过是从A、B、C卷中随机抽取一份,其随机性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三份试卷的重复题也难以保证在30%以下。在自动考试系统的建设中,题库建设和组卷策略设计便是最关键的环节。组卷策略是指在出卷时需要定义试题的一些重要参数以及对这些参数进行变换的逻辑方案,从而由计算机智能地从题库中随机抽取题目进行组卷。

而对于试题库的建设有两个核心问题:一是能够自动生成试卷,并满足不同测试标准的要求;二是能够令到考试结果客观地反应出测试者的不同水平。因此,在试题库的试题设计上,采用以下的数据结构:试题=(编号、题型、题干、答案、难度、区分度、知识点、使用次数)。

2 试题库中试题及试卷主要参数的定义

试题库中试题的参数,不同的试题库不尽相同,但每一门课程至少应有编号、题干、答案、使用次数、题型、难度、区分度、知识点等参数,这些参数反映了试题的基本信息,也是教师组卷必须了解的内容。前几个参数比较客观易懂,在此就不再过多解释。以下是本文介绍的组卷策略几个重要的参数定义:

2.1 难度

指测验或试题的难易程度,是试题技术参数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教育测量中,客观题难度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P=1-r/s

式中:P代表试题难度;r为答对该试题的人数;s为参加考试的总人数。

主观题难度可以用下面公式计算:

P=1-X/Q

式中:P 代表试题难度;X 表示试题的平均得分,Q 表示该题总分。

通过对工作单位的学生答卷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试题的正确率定义出难度等级,如表1所示。

这样,在组卷策略中就可以根据每道题的难度等级不同,合理分配每种难度的题目所占比例,从而进一步组合成不同难度等级的试卷。同样的,试卷难度也随出题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式中,k是试卷所含的题目数,pi和qi分别是第i题的试题难度和分值。

通过再次依据统计分析,总结出不同难度的试题比例分布规律,从而定义出试卷难度等级,如表2所示。此表可作为教师手动出卷的依据之一。

表2 试卷―试题难度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试题的难度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每个班的学生水平不尽相同,所能正确解答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即便一道题再难,但是由于学生做的次数多了、熟练了,难题也就相对地变成了易题。所以,在试题库建设时应根据该试题每次考试的正确率及被抽取的使用次数,依照测量算法实现动态修正,这样才能科学地、客观地反映试题的难度。

2.2 区分度

是指试题或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鉴别或区分程度,它是评价试题质量与筛选题目的重要指标和依据。具有良好区分度的测验,可以使实际水平高的学生得高分,水平低的同学得低分。一般要求试题的区分度在0.3以上。区分度D在-1至+1之间。D≥0.4时,说明该题目能起到很好的区分作用;D≤0.2时,说明该题目的区分性很差。D值为负数时,说明试题或答案有问题。

客观题区分度D的计算公式:

D=PH-PL

式中,PH、PL分别为试题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PH 和PL的计算方法如下:①将考生的总分由高至低排列;②从最高分开始向下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高分组;③从最低分开始向上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低分组;④各分组答对该题的人数所占改组总人数的比例即为该题目在分组中的难度。

主观题区分度D的计算公式

D=(XH-Xl)/N(H-L)

式中,XH 表示接受测验的高分段学生的总得分数,XL 表示接受测验的低分段学生的总得分数,N表示接受测验的学生总数,H 表示该题的最高得分,L 表示该题的最低得分。

整个试卷的区分度,是所有试题区分度的平均值。

2.3 知识点

指试题在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中所属的章节知识,是试题技术参数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参数之一。该参数便于在试题库中筛选试题,为教师组卷、选择考核内容提供了标准。

第7篇:数据结构试题及答案范文

系统分为三大模块:用户注册模块、考试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面向三类人员使用:普通学生、老师、管理员,使用时他们拥有不同的权限。其中系统管理模块是进行题目的添加、查询和删除,是系统运行的基础;考试模块是客户端学生或教师通过自己的用户名以及密码登陆系统,进入界面时由系统按照出题教师预先设置好的试卷结构从题库中随机抽取适合的题目,形成试卷。

系统选用的开发软件是ASP、Dreamweaver,后台数据库为ACCESS2000

【关键词】考试试卷自动系统ASP

【正文】

第一章选题背景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很多国外的大学和社会其他部门都已经开设了网络教学,通过计算机实现异地教育和培训。现在,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是,教学软件的开发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就要求有更好、更完善的软件系统应用到教学当中去,这就给软件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网络教学包括很多环节,例如教学系统、答疑系统和考试系统等等。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网上考试系统,同时它也是最难实现的环节。在我国,虽然教学已经蓬勃地发展起来,但是目前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考试大都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在此方式下,组织一次考试至少要经过五个步骤,即人工出题、考生考试、人工阅卷、成绩评估和试卷分析。显然,随着考试类型的不断增加及考试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量将会越来越大,并且其工作将是一件十分繁琐和非常容易出错的事情,可以说传统的考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考试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猛发展,应用不断扩大,如网络教学和虚拟网校的出现等等,且这些应用正逐步深入到千家万户。人们迫切要求利用这些技术来进行网上考试,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及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考试的质量,从而使考试更趋于公正、客观,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目前许多国际著名的计算机公司所举办的各种认证考试绝大部分采用这种方式。

网上考试是现阶段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它是建立在国际互联网上的应用系统,客户端的配置可以极为简单,使考试不受地域的局限。一个完备的网上考试系统可以使用户在网上学习过后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使得学习效率得到很大提高。网上考试系统中题目的生成、试卷的提交、成绩的批阅等都可以在网上自动完成。只要形成一套成熟的题库就可以实现考试的自动化。这样一来,教师所要做的只是精心设计题目、维护题库,而不是组织考试,从而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这表明其经济性是相当可观的。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我进行了这一系统的初步设计工作,也可以说是做一个初步的探索,希望它能够在各类考试中发挥高效、便捷的作用,把老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服务器端我们采用Access数据库系统和ASP组件来构成考试的应用服务系统;客户端采用浏览器来完成考试全过程,同时可进行远程系统维护和管理。利用Access数据库技术,结合目前硬件价格普遍下跌与宽带网大力建设的有利优势,应用ActiveServerPage技术,我开发了在线考试系统这一程序。它运用方便、操作简单,效率很高,现阶段虽只实现了试卷的客观题部分,但已具有用户注册、在线考试、动态随机出题、时间控制、自动判卷、试题录入、修改题库、管理员管理、分数管理等重要功能,本系统还可进行主观题的考试,也就是说实现了真正的无纸化考试,满足任何授权的考生随时随地考试并迅速获得成绩,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教师出题、判卷等繁重的工作量。

第二章方案论证

该网上考试系统主要采用ASP、HTML、Access数据库、VBScript等技术和工具,整体设计遵循软件工程的方法,经过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总体设计、代码的编制、模块测试和系统实现几个阶段。下面就对这几种技术和方法做一个概述。

一、ASP技术介绍

MicrosoftActiveServerPages即我们所称的ASP,其实是一套微软开发的服务器端脚本环境。ActiveServerPage是创建动态网页的一个很好的工具,它起一种编程语言的作用,可以利用它编写动态产生HTML的程序代码。因此,只要用户浏览Web站点并请求一个ASP页,Web服务器就可以处理相应的ASP代码,生成HTML代码,然后将它传递到用户浏览器并显示出网页。ASP内含于IIS3.0和4.0之中,通过ASP我们可以结合HTML网页、ASP指令建立动态、交互且高效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有了ASP就不必担心客户的浏览器是否能运行所编写的代码,因为所有的程序都将在服务器端执行,包括所有嵌在普通HTML中的脚本程序。当程序执行完毕后,服务器仅将执行的结果返回给客户浏览器,这样也就减轻了客户端浏览器的负担,大大提高了交互的速度。

以下罗列了ASP所独具的一些特点:

(1)ASP所使用的脚本语言VBScript直接来源于VB语言,秉承了VB简单易学的特点,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2)把脚本语言直接嵌入HTML文档中,不需要编译和连接直接运行。

(3)存取数据库非常容易。

二、VBScript技术介绍

VBScript是程序开发语言VB家族的成员。它与VB语言有密切的关系,如果熟悉VB,VBScript很容易学习和使用。VBScript通过变量、操作符、循环、分支和函数扩展了HTML。通过在HTML网页中加入VBScript脚本,可以使静态的HTML网页成为动态网页。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易掌握。如果你熟悉VB,VBScript很容易学习和使用。

(2)多用性。VBScript可以在运行Unix、Windows操作系统上,需要注意的是,该操作系统必须装有最新的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

第三章系统分析设计

一、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是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新系统的开发是否具备必要性和可能性,对新系统的开发从技术、经济、社会的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以避免投资失误,保证新系统的开发成功。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该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经济可行性:主要是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本系统作为一个毕业设计,无需开发经费,对于我系在经济上是可以接受的,并且本系统实施后可以显著提高考试效率,有助于学院完全实现网络化管理。所以本系统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2)技术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分析技术条件能否顺利完成开发工作,硬、软件能否满足开发者的需要等。该管理系统采用了当前新兴的B/S模式进行开发,结合了Internet技术。数据库服务器选用Access数据库,它能够处理大量数据,同时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并提供许多高级管理功能。它的灵活性、安全性和易用性为数据库编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系统的软件开发平台已成熟可行。硬件方面,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硬件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容量越来越大,可靠性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低,其硬件平全能满足此系统的需要。

(3)时机可行性:目前,大学的校园网络覆盖了教学区和学生区的主要建筑物及部分家属宿舍,从而满足校内各学院,各职能部门,各直属单位上网需求。学校良好的网络设施为开发使用网络考试系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管理上的可行性:主要是教务处管理人员大力支持,系领导认同,现有的管理制度和方法科学,规章制度齐全,原始数据正确等。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为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综上所述,此系统开发目标已明确,在技术和经济等方面都可行,并且投入少、见效快。因此系统的开发是完全可行的。

二、系统分析

详细调查之后,结合现行考试模式,为开发本系统而绘制出的网络考试的管理业务流程图如图所示。

系统分析的主要成果是系统的逻辑模型。本系统的逻辑模型主要是以系统的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为主要描述工具。即在网络考试系统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排除现有组织机构和业务分工所造成的信息障碍。完全从业务管理功能和管理对象出发,按照信息系统中应有的数据流和数据结构来勾画系统的概貌。

数据流图是组织中信息运动的抽象。是在调研的基础上,从系统的科学性、管理的合理性、实际运动的可行性角度出发,将信息处理功能和彼此之间的联系自顶向下,逐层分解,从逻辑上精确地描述系统应具有的数据加工功能、数据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存储及数据来源和去向(外部实体)等项目。

首先,分析网上考试系统的总体情况,划分系统边界,识别系统的数据来源和去处,确定外部实体,得出系统的顶层数据流程图;然后划分出几个主要的信息管理功能,并明确各功能之间的联系,绘制出数据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三、数据库设计

用access建立一个数据库文件,用来存储试题及用户的验证信息。当管理员登陆时,首先提示要输入验证信息,当输入用户信息后,通过sql语言查询administrator表,判断此管理员是否合法,如果不合法,则显示提示信息,否则,进入考试系统。管理员进入后可通过程序对test表内容进行添加,查询和删除。学生登录,则需要学生的姓名和学号通过查询employee表,如果用户合法,由服务器抽取试题并显示到考生屏幕上,否则学生无法登录考试。试题的抽取又需要通过subject表,抽取题库中的某一科所对应的题,当考生做完题并递交后,由系统自动评分,显示成绩并将学生姓名和成绩存入user表。

在本系统中,数据库的建立是用ACCESS实现的。其中包括四个表:administrator、employee、test、user和subject。administrator表存储管理员信息,employee表存储用户信息,test表存储单科考试内容,这里的test表用来存储客观题,还可建立test1表用来存储主观题,user表存储用户成绩,subject表存储课程名,这样的话,本系统可以实现对任何科目的考试,先通过subject表选择科目,通过字段filename确定对应的test表,再通过test表提取对应科目的题库。在这里test表包含多个表,它们的字段相同,具体题目不同,每一门课程的试题对应一张表。

administrator表结构如下:

字段名称类型说明

编号自动编号编号

Username文本管理员名

Password文本密码

employee表结构如下:

字段名称类型说明

number文本学号

Name文本姓名

address文本地址

mobile文本手机号

Phone文本联系电话

Qq文本QQ号

Email文本EMAIL地址

test表结构如下:

字段名称类型说明

Id自动编号编号

question文本存储考试题目

A文本存储选项A的答案

B文本存储选项B的答案

C文本存储选项C的答案

D文本存储选项D的答案

Ans文本存储正确答案

Count数字随机抽取

search文本查询

user表结构如下:

字段名称类型说明

User文本用户名

password文本密码

Score数字存储用户成绩

subject表结构如下:

字段名称类型说明

Id自动编号课程编号

subject文本课程名称

filename文本题库表名

在提取用户端信息以及反馈信息时用到了ASP的内置对象。现说明如下:

Request对象:可以使用Request对象访问任何用HTTP请求传递的信息,包括从HTML表格用POST方法或GET方法传递的参数、cookie和用户认证。本系统通过REQUEST获取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代码为:

REQUEST.FORM(“username”)和REQUEST.FORM(“password”)。

Response对象:可以使用Response对象控制发送给用户的信息。包括直接发送信息给浏览器、重定向浏览器到另一个URL或设置Cookie的值。本系统通过RESPONSE将成绩反馈给用户。

RESPONSE.WRITE“你的成绩是”&score

用于数据库访问可以进行查找、插入、删除等操作。对数据库的查找是用SQL的select命令,插入是用SQL的insert命令,删除是用SQL的delete命令。

存取数据库的具体步骤是:首先确定数据源,然后打开或连接数据库,并执行响应的操作,执行完毕关闭数据库。connection对象负责打开或连接数据库,recordset对象负责存取数据表,execute负责执行SQL命令。

设定数据来源的方法是:在服务器上打开“我的电脑”中的“控制面板”,双击“ODBC”;在“系统DSN”下选“添加”,选出预先设好的数据库种类、名称和位置。这里要用到的是access数据库,数据源名称为stry_exercise,主数据库名称stry_exercise.mdb。打开或连接数据库的方法是:先用Server.CreatObject取得对象“ADODB.Connection”的一个实例,然后用“Open”打开待访问的数据库:

SetConn=Server.CreatObject(“ADODB.Connection”)

Conn.Open"driver={MicrosoftAccessDriver(*.mdb)};dbq="&Server.MapPath("stry_exercise.mdb")

然后执行SQL命令,即对数据库进行操作,这里要使用Execute命令

set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sql=“select*fromtest"

setrs=conn.execute(sql)

四、系统实现

1、管理员登录

系统管理员必须通过管理员名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数据库查询后有此记录方可进入。具体查询语句为:

setrs=conn.execute("select*fromadministratorwhereusername=''''"&username&"''''")

具体界面如下图所示:

2、试题管理

(1)、添加试题

管理员有权对数据库进行试题的添加,具体添加语句为:

sql="insertintotest(question,a,b,c,d,ans)values(''''"&question&"'''',''''"&a&"'''',''''"&b&"'''',''''"&c&"'''',''''"&d&"'''',''''"&ans&"'''')"

rs1.Opensql,conn,1,1

具体界面如下图所示:

(2)、删除试题

管理员有权对数据库进行试题的删除,具体删除语句为:

id1=request("id")

sql="DELETEFROMtestWHEREid="+id1

rs.Opensql,conn,1,1

具体界面如下图所示:

(3)、查询试题

管理员有权对数据库进行试题的查询,具体查询语句为:

sql="select1*fromtestwhereidlike''''"&id&"''''"

具体界面设计如下:

3、学生答题

学生通过登录界面,如果数据库中有相应的学生信息,通过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即可进入题库进行考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结束后提交。登录时与数据库的操作如下:

setrs=conn.execute("select*fromemployeewherename=''''"&uname&"''''andnumber=''''"&num&"''''")

学生进入答题界面后计时器自动开始计时,进行时间控制,当时间到达指定值时系统会弹出提示框,提示时间已到。

具体学生登录界面和答题界面如下:

4、批阅试卷并给出成绩

学生提交后,系统打开数据库,对比正确答案,自动给出成绩。具体语句为:

<%

sql="select*fromtest"

rs.opensql,conn,3,3

dimscore

rsCount=0

ycorrect=0

Response.Write"正确答案:"

Dowhilenotrs.eof

Response.Writers("ans")

rsCount=rsCount+1

ifRequest.Form(rsCount)=rs("ans")then

ycorrect=ycorrect+1

endif

rs.movenext

loop

Response.Write"<br>你的答案:"

score=int(ycorrect/rscount*100)

fori=1toRequest.Form.Count-1

Response.WriteRequest.Form(i)

next

Response.Write"<br>"

Response.Write"你的成绩:"&score

ifscore<=60thenResponse.Write"你不及格!"&"<br>"

ifscore>=60andscore<=80thenResponse.Write"及格"&"<br>"

ifscore>=80andscore<=100thenResponse.Write"优秀!"

%>

具体界面设计如下:

第四章设计总结

现阶段本系统在功能上已经实现了管理员注册、在线考试、时间控制、自动判卷、试题录入、修改题库、用户登录等重要功能,我只实现了对单一科目试卷的客观题部分,今后需要继续完善,实现系统对任一科目的选择和主观题的考试、试题的动态随机抽取,并且当系统评分后,自动将学生姓名和成绩存入user表实现分数管理。

【参考文献】

1、尚俊杰《网络程序设计—ASP》(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刘瑞新等《网页设计与制作教程》(第2版)机械工程出版社

3、田博文《Dreamweaver中文版基础培训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

4、田博文《Dreamweaver中文版网站建设实战训练》人民邮电出版社

5、杨国才等,基于WEB的远程自学型教学系统得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应用》,2000,第4版,61页

6、周星等,基于ASP的网上组卷与自考系统的开发,《计算机应用》,2001,第2期,69页

7、李瑞旭《ASP实例教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8、萨师煊等《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黄明等《ASP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实例》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04

10、丁广贵《ASP编程基础与实例》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03、4

11、王宁《ACCESS2000范例入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5

12、范国平《ACCESS2000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2

13、袁启昌《ASP动态网页设计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

14、郭宝红等基于ASP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第8篇:数据结构试题及答案范文

关键词: IIS; Dreamweaver; 教学网站;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TN919?34; TP311.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10?0078?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网络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将课程教育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提高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1 现状分析与网站目标建设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虽然我国大多数高校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设该门课程,但在课堂教学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内容枯燥、趣味性不强。信号与系统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这三种变换本身就会用到很多的数学知识和相关定理,内容枯燥单调又容易混淆,特别是对于前续课程高等数学学得不好的同学更是感到吃力。

(2)内容应用性不强。受教课老师本身的阅历和知识结构的限制,课程上对该门课程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方面介绍得不多,不少学生产生了该门课程学了之后除了考研可用外没其他用途的想法。

(3)授课进度单一。由于该门课程目前大多采用传统教学加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无法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来进行授课,严重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4]。

本文尝试以Windows 2000+IIS 5为网络平台,以Dreamweaver MX为编辑工具,运用PhotoShop图象处理技术、ASP技术、Flash MX动画制作软件,JavaScript技术等开发的一个具有交互性的学习型网站,后台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0。

2 网站总体设计

3.1 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实现

网络课件是课程网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是双语网站,因此需要两个版本的课件,中文英文各一个版本,课件的主要内容以课程所采用的教材及参考文献为主,主要包括:Alan V·Oppenheim等著,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Signals and Systems以及由郑君里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号与系统》的配套课件。

3.2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根据该网站课程练习模块的需要可以设计相关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以存放整个练习模块所需要的信息(用户信息、试题信息、试卷信息等),它应包括主数据文件和日记文件。在名为pratice的数据库里包含用户数据对象和系统数据对象两大部分,其中系统数据对象由系统自动产生,用户数据对象是由设计人员根据需要设计。该数据库的核心部分是对练习模块的数据进行处理,数据库在对所有正确答案进行缓存后,在对用户的练习答案进行相应的处理。

3.4 留言板的设计与实现

网上留言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留言系统。网上游客能够浏览帖子,并且能够留言。管理员能够便于管理留言版,包括浏览游客留言,审核留言,对于不健康或是不利于社会稳定的留言能进行删除操作,主要通过ASP+ISS技术来实现。

4 结 语

《信号与系统》课程双语网站是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其目的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网上资源共享,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课材学习的学习方式中区别出来,形成一种不会受到时间的限制,不会受到地方的约束的网上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一些特殊情况来安排学习的进度,这样自然也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 朱涛江.PHP与MySQL 5程序设计[M].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 何翠平.Dreamweaver8,Flash8,Fireworks8网页制作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4] 朱全银.信号与系统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网站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7):19?23.

第9篇:数据结构试题及答案范文

近期,不断有报道揭示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求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如考试作弊、作业抄袭、动手能力低下、公民素养缺失等。与此同时,国内高校的教师也在抱怨本科毕业设计难带,招收的硕士甚至博士素质达不到预期,难出成果。

大学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大学教育可以培养哪些素质?普通课程的教学过程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素质?这是每个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1 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

1.1 大学阶段的培养目标

广义地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人应具备的在这个世界正常生存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包括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养成。

不同的教育阶段,教育的目的体现为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大学阶段,教育的本质是使每个学生能够成为更完善的“人”,但重点在生存能力的培养,具体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锻炼,即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描述的内容。

如果用一棵树来表示“人”在各个受教育阶段习得的知识及其关系,那么,大学阶段的专业知识应该在树的主要枝干处,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对应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则相当于小的树枝和树叶,见图1。

1.2 大学阶段的素质培养

大学阶段的培养手段,主要是课程教学,分为通识课程学习和专业课程教育。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作出恰当判断的能力和辨别价值的能力,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能力[1]。

大学阶段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学科有一个初步了解,建立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并具备可用于求解相关领域问题的基本专业技能,注重职业能力的训练。这些素质将为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活动、工作阶段的技术任务奠定基础。

ACM和IEEE的《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规范2013》明确指出:?算机科学本科生教育应该使学生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全面准备;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大学阶段通识课程的学习经历和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综合作用达到的。这种培养,不是由某一门或某几门必修课的修习完成的,而是所有课程的教学活动长期综合作用实现的,即每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在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方面都是责任重大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2]。

换句话说,每门课程都可以精心设计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沃土”。但是,这有赖于每位教师对教育目的的正确认识,也有赖于每位教师对课程教学的责任和意义的认识以及每位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与付出。

CS2013有这样的内容阐述:事实上,学生的软能力(soft skills,如团队合作精神、口头及书面表达沟通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等)及个人素质(如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合议共治能力、忍耐力、职业道德、机会的辨识力、社会责任感、对多元化的理解等)在未来工作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部分软能力和个人素质(比如忍耐力、时间管理能力、职业道德、对多元化的理解等)将通过大学的学习生活获得,其他部分则需要通过具体的课程教学活动来培养[2]。

大学阶段培养方案的落实、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通过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这也是每位任课教师的责任和工作意义所在。

2 通过课程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1 以领域问题求解引导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知识的讲授一定是围绕着专业原理的。如何让原理知识深刻影响学生问题求解的思维,并被学生实质性地掌握,一直是笔者思考的问题。

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数学家、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3]中提出:“在大学教育中,综合运用精神应占主导地位。”他认为:“在中学里,学生通过艰苦的努力,从特殊具体的事实到初步了解一般的概念;而在大学,他们应该从一般概念开始,进而研究如何将这些概念应用于具体的场合。一种设计得很好的大学课程是对普遍规律进行的广泛研究。我的意思是,应该对具体的事实进行研究,让它们说明一般的概念。”他还认为:“必须不断发现方法的通用性,并将这种通用性与某一特定应用的特殊性进行对照。”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笔者重新设计了编译原理课程的教学,将理论课堂的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知识应用到课程实践中的领域问题求解。

理论课堂教学仍然围绕着编译程序的理论依据、程序实现原理、具体实现算法的分析与讨论,注重以动画形式和生活实例来减轻抽象内容带来的陌生感。

在课程实践部分,除了编译技术的实现,还启发学生探索编译理论、方法和技术在各种应用领域问题求解中的实际应用。比如,课程介绍的程序设计语言的翻译原理、技术和方法,完全可以用于实现试卷分解及题库的生成,此时,待分析的不是程序,而是一份满足要求的试卷,待生成的不是程序对应的目标代码,而是容纳各种试题及其答案的试题库。依随课堂教学内容的进度,可以对应地引导学生思考领域问题求解的步骤,然后落实到具体应用问题求解过程。表1为把编译方法应用到实现题库生成系统的学习过程。

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学生寻找各种领域问题作为课程实践求解的对象,例如,网络传输协议解析、简言作诗机、文档编辑器、测试自动化、文档排版、作业自动批改评分、汉语自然语言处理、恶意脚本查杀、音乐简谱处理、逻辑门电路绘制、汉语英语翻译、自动阅卷系统、XML文档解析、中文识别、邮件地址识别、模式识别、游戏脚本处理、MIPS指令解析、JSON解析、身份证号码的识别与利用等。

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自主选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寻找这些“领域问题求解”与“程序设计语言编译”的共性,指导学生用文法表示领域问题对象的特点,再选用编译技术实现该问题的求解,并将这个过程撰写成研究性课程论文。通过课程实践,学生完整地做出了一个“应用领域问题编译器”,学会了将具体问题抽象成具有共性的“类问题”,实践了编译技术的实现,达到了将理论知识学习与领域问题求解相结合的目的。

课程实践中,教师给定实践要求,比如要做哪些任务、要达到什么标准、如何验收、成绩如何评定等,具体解决的应用领域问题,由学生自己确定。当学生考虑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哪一种编译方法予以解决时,就不得不思考、分析、比较和选择,虽然该过程中会和教师交流想法,但主要部分还是自己完成。对于习惯于由教师安排一切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锻炼主动探究精神的好机会。

课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不同应用领域的问题求解,让学生看到实际问题如何抽象成“类问题”,如何用课程讲授的“类问题求解方法”解决应用领域的“类问题”,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到形式文法和语言只是具体问题的抽象反映,有助于其深入理解计算机学科问题求解的抽象描述、处理的实质和理解“类”计算;而且,分析、设计领域对象文法,选择编译方法予以实现的过程,还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分析具体问题,如何确定问题的求解步骤,如何选择已学知识应用于求解具体问题,这些实践内容充分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求解问题的能力。

2.2 以研究性论文培养基本学术素养

在引导学生将课程知识用于求解应用领域实际问题时,还要求学生将问题求解的实践过程写成研究性论文。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学术规范意识,课程了研究性论文模版,其中完全按学术论文的要求设定各个部分,同时将《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书写印制规范》作为文字格式、图表、参考文献引用与标注等方面的评分依据。

撰写论文过程中,学生需要查找与阅读文献,学习和参照科技论文规范,还必须根据成绩评定标准遵守基本学术规范,比如引用他人成果必须标注参考文献等。这个过程,让学生建立了基本学术规范意识,为后续毕业设计的论文撰写以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奠定了论文写作基础。

3 以“探究式”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知识的获取不是个体旁观的过程,而是“探究”的过程,知识是个体主动探究的结果。现实中人们的经验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但许多高考体制训练出来的学生已逐渐失去主动思考的意识,习惯于一切听教师的讲解和安排。

只有具有主动思考习惯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才有创新的可能。为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编译原理课程采取了“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期冀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上做一些努力。为此,教学思路应从如何把知识点讲解得生动、易理解,转变为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这一思路,每个主要知识点的教学模式为:讲授知识点前,教师先提出若干问题,由学生思考、讨论,提出解决方案;然后,师生讨论学生提出方案的优缺点;最后,教师分析教材上的方法。例如,在讲授“推导”概念时,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用什么样的数据结构表示符号串;当学生提出不同的数据结构方案后,再引导学生思考“推导”过程中符号串变化的特点,由此分析不同数据结构表示符号串的优缺点;经过这一过程,学生自然得到最合适的数据结构应该是“栈”,而且看到了数据结构课程所学知识如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比较得到了最后的结论,和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采用“栈”来实现“推导”相比,虽然最终都得到同样的结论,但这个思维过程是宝贵的,学生通过分析性的思考得出结论,既感受到了自己得出结论的成就感,也培养了思考能力。

虽然在课程教学最开始的两、三周,很多学生不适应这样的思考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学生逐渐习惯了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养成了学习中先自己主动思考的习惯,在分析过程中,也学会了如何评价、比较不同的方案,有助于批判思维的形成。

4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

为落实能力培养,课程安排了少部分内容作为自主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学、自己讲。

程序设计语言中有一类是“嵌套结构语言”,由于“嵌套”特性的存在,使编译程序的实现方法有所不同。但是,在培养方案中,学生学的是C语言,而C语言没有嵌套结构,不了解“嵌套结构语言”的特点,不利于相应编译技术的教学,但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并无难度。课程将“嵌套结构语言的特点”安排成自主学习,重点是和编译技术相关的“子程序调用规则”“名字的作用域”等内容。要求学生学习之后,??成小论文,并制作PPT,从中选择优秀者在课堂上向同学们讲解这些内容。

虽然只有个别学生最后作报告,但是每位学生都参与了这个环节的所有准备工作,锻炼了文献查找与阅读能力、PPT制作能力、报告准备能力,这些都是毕业设计以及后续学习必不可少的基本学术素养。

5 结 语

大学生这个年龄,虽然在很多问题上是有主见的,但确实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未来适应学习、工作、社会生活需要哪些素质和能力也不一定有清晰的认识。这就需要家庭、教师、社会在其成长过程中予以适当的引导,这也是为什么学习是需要采取一定“强制”措施的原因。

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忘光以后剩下的东西。对学生来说,接受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能力和培养素质。大学阶段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就是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直接承担者。

围绕着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主题,编译原理课程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探索。通过引导学生将课程知识应用于领域问题求解以及课程的“探究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际问题的求解能力、评价不同方案的能力;通过研究性小论文的撰写,培养了学生文献查找与阅读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基本学术规范以及科技论文撰写方法;而自主学习过程,对学生文献查找与阅读、PPT制作、口头表达、报告准备方法等都有一定的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