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化学学科知识范文

初中化学学科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初中化学学科知识范文

一、初中科学中化学知识探究学习的可能性与意义

初中科学中化学知识探究学习的是具有可能性而且有非常强的可塑性。初中科学中的化学知识的取材往往难度适度,贴切生活。具体的实验操作条件较为简易,于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进行操作。能够把生活中的疑惑,带到学习中来,研究它、解决它从而带给学生成就感的满足,坚固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给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到的初中科学中化学知识,其极具启发性,实用性,使学生意识到了学习初中科学中化学知识是有价值的,有用的,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充满了主动性和乐趣。在初中科学中化学知识的教学中结合了教师适当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理念,更能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其通过自己探究学习获得知识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对初中科学所设计的化学知识,多采用了“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对学生来说所学到的也只是枯燥无味,且没有实际用处的知识,这很难激起学生对初中科学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缺乏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即使高分的学生,动手能力,把所学到的化学常识束之高阁,很少能实际运用。我国目前所进行的素质教学改革,正是要改变这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弊端,着重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着重初中科学中化学知识的探究学习激发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中运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非常有利于学生把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疑惑,让学生既认识到对初中科学中的化学知识的学习是有价值的,是有必要的,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在继续研究中,不断的发现问题,通过自己观察,测量,猜想、证明、分析、得出结论即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同时,因初中科学中化学知识的实用性,也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变成自己的本领,掌握一定的技术及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积极开展学习探究、乐于思考、勤于动手,交流协作,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初中科学中化学知识探究学习是极具意义的。

二、初中科学中化学知识探究学习的方法与能力培养

1、应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新课标中,指出初中科学课程“将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所强调的就是初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进行“体验”的学习方式,也即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初中科学中的化学知识,结合其特点:难度适度,贴切生活,具体的实验操作条件较为简易,于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进行操作,教师在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把书本上的知识扩展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进行探究学习。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蕴涵着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2、应更重视实验教学。化学知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初中科学中化学知识的探究学习,离不开实验教学。强调学生“体验”的实验教学往往更能以直观性加深学生对化学常识的学习,并且能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新问题、新想法,通过大胆的想象,小心的求证,多方面的尝试解决问题。能使学生具备探究学习的能力。目前我国在初中科学中化学知识的教学中往往忽视实验教学,仅强调学生反反复复背实验,不求理解,只要记忆,能得高分可以了的现象。而这同样走了应试教育“高分低能”的老路,学生对初中科学中化学知识死记硬背,不可能培养出学生对化学常识探索研究的兴趣,更别说实际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一旦初中科学中的化学知识变成了条条框框的枯燥理论,学生是不可能把知识内化成实际的生活能力,也不可能有兴趣去探究其中的奥秘。相反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强调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自己观察,测量,猜想、证明、分析、得出结论,于亲身“体验”中的获得知识,于实际的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于实际操作中求证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体会到了初中科学中化学知识的价值以及奇妙的知识魅力。

第2篇:初中化学学科知识范文

学校的教育活动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是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智能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通过设问导疑、点拨寻思、探究质疑、f力解疑、实践创新,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提高素质的目的。

一、智能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学家李敏在《优化课堂教学从书――教学模式》中分析了三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对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说,即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实践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结构框架”凸显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内部关系的功能;“活动程序”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行性。我非常赞同这一理论。它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认识上,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探究,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教学模式的探究,离不开研究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理论的发展、教学活动的程序。只有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环节,探究创新智能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的主题、目标、条件、程序和评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取得实效、修成正果。我以初中化学用语复习课教学为例,对智能创课堂教学作一探讨。

二、化学用语复习课教学模式

(一)理论依据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此及彼”这一规律。

教学思想:

1.“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

2.遵湃说娜鲜豆媛桑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学习习惯和知识水平等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安排。

教学主题:

化学用语复习。

(二)功能目标

以疑为主轴,动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释疑解难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观察、思维、想象以及化学实验操作等智能的发展)。

(三)实施条件

1.学生已经获得了原子和分子、离子的相关知识,自己动手做出你知道的非金属和金属原子卡片、阳离子和阴离子卡片。

2.学生随机抽取卡片,制造机会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离子符号、化合价等,便于学生自学。

3.课堂教学中,综合其他学科,要求学生计算抽取出氧化物的概率。

(四)教学程序设计

1.运用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分配理念。即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的理论,在教学中,(1)教师先讲解系统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关系,讲解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意义。(2)由学生上讲桌前来抽出卡片并判断元素名称,可表示哪些意义,元素的种类及最外层电子的特点,化合价多少,离子符号怎么写。(3)抽出第二张卡片,同理说出以上内容。(4)判断抽出的元素或离子能否组成物质。(5)判断形成的物质是酸、碱、盐、氧化物中的哪一种。如,抽出Fe,是铁,可表示1个铁原子,铁元素,铁单质。化合价有+2价和+3价,与酸溶液和盐溶液反应时显+2价。是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铁离子或亚铁离子,其符号是:铁离子Fe3+,亚铁离子Fe2+。再抽取第二张卡片,若抽出Cu,同样要说出上述内容,但它与铁不能形成物质。若抽出的是Cl,它与铁也不能直接形成物质,通过化学反应能生成物质。但若抽出的Fe3+、Cl-两种离子,则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2.在教学中,抽出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活动。在教学中,必须贯彻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教学方针,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疑为轴、全面互动”才能达成教学目的。比如,在互动活动时,先叫成绩稍差一点的学生参与,只回答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的种类与最外层电子数等内容。让他在同学面前树立起信心,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然后再抽中等层次的学生,回答化合价的多少、离子符号的写法。最后抽优秀学生回答元素之间是否能形成化合物,进行物质种类的判断,还可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根据看到的元素符号说出联想到的其他相关知识等,从而完成化学学科的教学任务。

3.叫出数学课代表,数一数卡片的张数,计算出能形成氯化物的概率、金属氧化物的概率。这样既注重了化学课的教学,也注重了各学科间融洽贯通,遵守了教学规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智能。

(五)教学评估

第3篇:初中化学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职业高中;化学课;情境教学模式

一、前言

对职业高中的学生而言,化学课程显得比较深奥而抽象,所以难以调动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职业高中化学教师应该为学生实施情境教学模式,就是创设合适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氛围中接受学习,降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抵触情绪,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如何创设情境教学,对职业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挑战。

二、职业高中化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职业高中化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职业高中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自制力差,化学教师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化学知识,所以采取“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法,这种单向式的知识灌输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验教学有所不足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重要学科,实验教学在化学课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从目前来看,职业高中化学课没有对实验教学予以应有的重视,理论教学的比重远远超过实验教学,就算教师安排了实验教学,也只是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教学情境比较枯燥虽然化学教师也有意识地在课堂中为学生设置一些情境,但是这些情境没有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难以激发学生的共鸣,他们在课堂上依旧是心不在焉,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不堪。

三、职业高中化学课实施情境教学模式的对策

职业高中化学课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实施情境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创设生活情境

教育源自生活,高于生活,职业高中化学课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案例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学习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实用性与趣味性,教师要多观察学生的现实生活,从中提炼出化学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比如我在教学医用生理盐水的相关知识时,先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为什么要每天摄取食用盐。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各种答案,然后我对这些答案进行归纳,引出医用生理盐水的话题,我告诉学生,普通成人每天大概要摄取4.5g的氯化钠,如果一个人出现缺钠性脱水,就要补充医用生理盐水了,接着,我通过一些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医用生理盐水的摄取量。这样的教学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容易提升学生的理解度,使他们快速掌握这部分化学知识。

2、创设实验情境

职业高中的化学课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的境界。要想真正提升学生学好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必须重视实验教学,要通过实验创设实验情境,使学生探索化学的奥秘,事实上,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将化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化,可以使学生在良好氛围中感受到大量的化学信息,也能初步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为他们提供探索知识的路径。化学教师必须重视实验情境的创设。比如我在讲解血液缓冲作用这部分内容时,先为学生介绍了一个常识:如果一个人血液中的ph值改变了0.1个单位以上,就会产生碱中毒或酸中毒的情况,直接威胁人体健康。但是血液ph值改变0.1个单位究竟是什么概念,则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说明。我引导学生通过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思考溶液对酸碱的抵抗作用。学生们有了理论知识的支撑,再通过具体的实验,对这部分知识充满了兴趣,他们纷纷投入到实验过程中,通过亲自操作,掌握了缓冲溶液的组成和缓冲作用的原理。

3、创设信息化情境

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化,可以使学生尽快接受抽象的知识。职业高中的化学课程教学也应该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变得富有趣味。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演示一些实验难度较大的化学实验,或者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实验过程,了解化学原理和知识。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拓展教学内容,增长学生的见识。或者为学生布置一个化学课题,让学生自行上网查找资料、完成课题,这样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之,教师要重视创设信息化情境。

四、结束语

对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化学课程的知识确实不容易消化和理解,很多知识显得晦涩难懂,导致学生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情境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为他们的日后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韩君伟.职业院校化学课情境教学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3):246-247.

[2]尹晓红.职业院校化学课情境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2(13):143-145.

第4篇:初中化学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化学;“知识”滑过;学习气氛

新课程教学改革目前依旧在进行中,不仅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改变,同时同学们的自主、自由空间有了很大的提高,拥有了更多的时间让自己去分配和管理。我们的任务是要求我们教师从中能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与主动、自主学习精神,对教学过程做出相应的改变,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和积极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但是学生们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不经意间,不少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一、课堂学生不良表现状态扫描

(1)学生时常走神,屡教不改。有时,教师在课堂上讲,一部分学生在跟着思路做笔记,一部分学生在低着头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还有一些同学介于两种同学之间,他们抬头看着黑板,但是眼神很呆滞,说明他们的目光放在教师、黑板上,但是他们的心思却早就已经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全然不在学习上。这种情况几乎每节课都存在。作为教师,即使你发现了这种情况并且能够及时纠正,让他们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但,也是暂时的,过不了几分钟,他们的状态又回归到刚才的走神状态。可谓是屡禁不止,让教师们伤透脑筋。

(2)学生滥竽充数,虚报所学。有时,老师们想了解了解情况,对学生们的理解情况进行一个定位,说:“这个知识点大家都懂了么?”除了一些真的懂得知识点的同学,就属他们的呼声最高了“懂了”。真的懂了么?这时大多数的教师以为自己的血汗终于没有白费,换来学生们的成绩。但是,不久就发现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在他们的平时作业和试卷中的一个一个的红叉就能很好地证明这一点。

(3)学生的理解偏颇,教师忽视。教师觉得很容易理解的东西,认为学生们也能很快理解,但学生们却不能够马上理解。甚至讲了一遍又一遍,有些学生们还是不能够理解,以至于学生和教师们都很不得其解,身心疲惫,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有所下降。

综上所述,教师以为学生在听,而且掌握了,实则知识已经从学生的身边悄悄滑过。我们把这类现象叫做“知识滑过”现象,也就是说学生在滥竽充数,而教师则浑然不知,还在听竽声中醉得欢!

二、如何避免知识滑过现象

(1)趣味性引路,避免学生课堂走神。课堂注意力是会随着时间慢慢流走的,教师们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在学习过程中把学生的注意力拉拢过来。新课改中,不是也提到了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就要让学生先对学习感兴趣,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热情,把学习当成玩一样的有趣和放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以前的教学方法,把学问做活了。比如,讲到氧气的制作时,拓展到氧气的发现者——舍勒,这时不妨提一下这个年仅44岁就早逝的科学家的生平趣事,活跃气氛。学生们往往对这种事例很感兴趣。但要谨记,深入浅出,不要讲太深。多和学生进行沟通、谈心,多了解学生对什么事物感兴趣,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入手进行对所学知识的串联,吸引住他们的心。这样,他们就会把心思放在所要学的知识上,精神更加专注,学习效率更高,才能让成绩上有更多的收获。

(2)密度上反思,紧抓课堂提问导学。对于学生们滥竽充数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相对简单一点。可以先是一如既往地问一下学生们对知识点是否了解,当学生们回答完成后,再随机让几个同学起来回答一下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够真正理解必然好,如果恰巧点到那些滥竽充数的同学,也不要给他们过多的责备。试问,有哪一个学生想学不会知识的呢?这时,我们教师就要再一次对他们进行讲解,千万不要贬低学生不懂装懂。有这一次的经历,也算是个小小的教训,下次就应该不会再滥竽充数不懂装懂了,能够改正这个毛病。我还记得有一位老教师用过这样的方法来提问:他随便提问一个学生,学生回答完成后,要求他在课堂上随便再提问一个人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样依次下去。最后了解问题后,统一给他们解析。一扣一扣像九连环一样,这样学生们的注意力也会有所提高。当然,也可以提问一下那些对这个知识点不了解的同学,到底什么地方存在误区。把有误区的地方再讲解一遍,会的同学理解更加深刻,不会的同学又可以重新审视知识点。这样比全部再重新讲解一遍所有的知识点,既省时、省力,还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角色上转换,站在学生立场授课。教师们觉得容易的知识点,学生们理解起来很费神费力。最主要的还是理解能力不同。不仅学生和教师的理解能力不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理解能力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比如,在讲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时,可用公交车上下的不同人数来类比化学平衡中的物质内部的不同。这样站在同学们的角度上,拿日常常见的事例去讲,这样他们更容易理解。每个人的所在位置不同、所想到的所看到的也不同,理解到的东西当然也就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也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待知识,以学生的身份去讲解。摒弃那种教材上烦琐、笨重的字眼,把他们改成自己的话,说起来朗朗上口,使学生们听起来不受约束、限制,不再那么无聊和难以理解,使学生听上去更贴近他们的实际,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总之,教学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教师现在要做的,就是今后不断在教学中与学生紧密结合,相互沟通,多了解学生,遇事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想问题。让学生们感觉化学离他们的距离很近很近,没他们感觉的那么陌生,化学也不是他们认为的像大山一样的难以逾越。这样,才能避免更多的知识悄然滑过现象。

参考文献:

[1]吴士柏.预防教学中的“滥竽充数”[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11).

[2]张红.生态化教学的理论建构[J].西南大学学报,2006(5).

第5篇:初中化学学科知识范文

质,将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初中化学教师担负着对初中化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课程设置是推进化学教师教育的关键步骤,越来越受到广大初中化学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一、初中化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意义

初中化学作为理科学科的代表,具有极强的逻辑性、严谨性和针对性。化学课程设置也被称作化学教学计划,主要是结合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可分为课堂课程设置、章节课程设置、周期课程设置、学期课程设置等部分。这将有利于化学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条理性和详细化,对于学生的学习、深化化学知识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二、初中化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有效途径

1.课程设置应坚持人本化原则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具体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应该坚持人本化原则,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2.课程设置应坚持人文化原则

当前,国际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各国间教育的交流日益广泛,课程设置应该坚持人文化原则,在注重学术性和示范性的基础上,把人文精神教育与化学科学教育有效结合,加大各校间的交流,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

3.课程设置应坚持综合化原则

初中化学学科的逻辑性、严谨性和针对性特点,决定了课程设置应该坚持综合化原则。课程设置当中应该将几门相联系学科的教学内容,合理、科学地组合在一门综合学科当中,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解决问题,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第6篇:初中化学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简约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5-0024-02

[作者简介]徐云(1982―),女,江苏南通人,本科,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景安初级中学教师,中学二级。

简约,以其简洁、节约的内涵成为当今社会所倡导、推崇的行为理念,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简约化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有效简化不必要的课堂赘述,为重点教学内容争取足够的时间,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教学。

一、教学内容精炼化

想要实现课堂教学简约化,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炼处理。教材当中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虽然都需要涉及,但是绝不能均匀受力,而是要突出重点,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当精炼教学内容。

例如,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相交线”的相关知识比较零散杂乱,在这部分教学中,笔者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对顶角相等”“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段最短”等定理的理解应用上。对于对顶角、邻补角等角的位置关系,则利用教材中的图形,让学生找到各种关系的角即可。

通过对非重点教学内容作简约化处理,教学重点得到了很好的突出。同时,节约下来的课堂教学时间可以全部应用于重点内容之上。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一定要分清轻重主次,进行合理分配。

二、教学环节简明化

除了从教学内容这个实质意义上对课堂教学实施简约化,在教学环节这一形式层面上入手同样重要。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课堂气氛,会加入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用心设计没有错,但如果教学环节过于繁杂,便容易喧宾夺主,使整个课堂教学显得冗杂。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教学环节作适当简明化处理。

例如,在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七章第二节相似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对“相似”的概念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因此,本节教学时便无需以这个概念再次进行重复导入。教师可以直接给出相似三角形ABC与A′B′C′进行性质判定学习即可,学生可以顺利接受。

通过对教学环节作适当简化,整个教学过程都明显加快,同时也没有影响教学效果。只要把握住学生的思维节奏,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简化教学过程,就可以使整个课堂轻松高效,对于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很有好处的。

三、教学方法灵活化

当然,要实现课堂教学简约化,仅仅对内容与形式上作“削减”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当优化教学方法,以灵活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效率提高了,自然不需要在课堂中赘述过多不必要的内容,简约化的效果也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

(一)灵活运用现代技术

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这些现代技术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具体至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是一款非常实用的教学软件。

例如,在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与矩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笔者利用几何画板构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并且通过拖拽其中一个顶点C,使其向矩形演变。再通过改变边AB与BC的长度,使其向正方形变化。

现代技术不仅以其生动有趣的形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通过形象的演示向学生清晰阐释、剖析了数学概念与数学关系。学生在现代技术的辅助下,接受知识的速度更快了,理解知识的效果也更好了。

(二)广泛开展情境探究

数学学习不能只靠教师单方面的传授,而是要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思考探究,亲身体验数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发展过程,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考形态,从而提升数学能力。为了加强探究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采取营造情境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中,学生学习了数据收集的相关方法。为了让学生综合运用统计、直方图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实践,笔者为学生创设了“利用数据谈节水必要性”的课题。在这一课题研究的情境下,学生以一个调研者的身份,深入身边的用水处收集数据,根据分析需要处理数据,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浓厚了不少,探究活动也进行得很顺利。

四、知识掌握牢固化

课堂教学过程简约了,但教学质量不能下降。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方式来检验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落实情况。

(一)及时进行阶段评价

评价具有总结、甄别的功能,能够很好地判断当前的教学状态。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要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及时进行评价。

例如,在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的内容学习完成后,笔者要求学生完成一道解方程的练习:3x-5-x+2=1。简短的一道习题,考查了学生对于二次根式加减乘除运算规则的掌握,同时还要把握好先将方程变形为3x-5=x+2+1后再同时平方的解题思路。解题的最后,还要将所得出的x1=2和x2=7这两个结论分别代入原方程验根,最终才能得出x=7的正解。在这道题解答完成后,笔者分别从上述几个方面展开了评价,对整章内容进行了总结,同时强调了学生容易忽略的细节。

(二)充分吃透课后习题

评价很重要,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笔头上,这时候,课后习题便成了检验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程度的有效途径。课后习题的设置是紧贴本章节知识点的,因此,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的情况,能够很真实地反映出其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在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中,学生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本章的课后习题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一道题的解答上犯了难:解方程(x2-2x+2)(x2-2x-7)+8=0。不少学生将两个括号内的部分分别相乘,扩展出的算式相当复杂,又对高次幂无法求解,其实这是学生解题方法不当造成的。于是,笔者对其作了重点讲解,引导学生观察方程中x2-2x这一共同部分,然后设m=x2-2x进行替代,方程便简化成为(m+2)(m-7)+8=0。这样,原方程便转化成为了先求解以m为未知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再求解以x为未知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步骤了。

对于学生在课后习题当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发现、区别对待。对于因为思维方式、知识点漏洞而造成的错误,必须及时予以纠正。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简约化,是初中数学教学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主旨在于通过适当简化不必要的教学部分,完善提升重点内容的教学效率,达到显著提升整体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时刻树立起简约化教学的意识,合理配置有限时间内的教学比重,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海玲.简约数学课堂教学中预案的执行[J].教育科研论坛,2010(6).

第7篇:初中化学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 素质 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新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这种教育模式尤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独特的功效。我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探讨和探究。

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

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并非都能进行探究,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要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自身的水平和教学环境等因素来选择探究的内容。就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而言,有关物质的性质、组成、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等内容大都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而物质的制备原理原则上不要求探究;表示物质组成的一些抽象概念如分子、原子、元素等就没有必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再者有些内容由于受实验条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准备情况等因素的限制,也不能进行探究式教学;另外对于学生已有经验基础,或者已在学生中达成共识的内容,也没有必要再进行探究。

因此,教师在组织探究式教学时,要精心选择探究的内容,确实让学生经历过程、掌握方法、体验乐趣、获得知识与技能。避免对教学内容不加筛选,随意让学生进行探究,使探究式失去应有意义。

二、要实施恰当的指导

初中化学中的科学探究内容,不同于科学家们所进行的科学探究,基本上属于定向探究。这种探究活动,由于受学生已积累的知识经验、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不可能由学生独立完成,必须由教师进行适时而恰当的指导。而这种指导不应是命令学生如何去做,而是要善于捕捉教学中的各种时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始终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如:在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是否合理?有无探究的价值?学生制定好实验方案后,要引导学生分析该方案有无安全隐患?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方案是否简约可行?现有条件能否满足实验要求?尤其在学生的探究活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查找原因,树立必胜的信心,保证探究活动顺利开展。坚决杜绝上课时只交待探究问题,随后一切由学生自行探究,教师不指导、不参与,当甩手掌柜的探究式教学。

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对策

针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弊端,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应努力渗透新课标理念。在现有的初中化学课程体系中,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三方面抓起。

1.创设良好情境,加强化学教学中情感的培养和兴趣的激发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及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依照新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别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

2.加强实验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现行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些实验本身就具有探究性,但由于探究性不十分强,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例如:讲“分子的性质”时将盛浓氨水的小烧杯和盛酚酞溶液的小烧杯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会儿,酚酞溶液为什么会变红?会提出多种猜想,教师应先让学生提出猜想的方法,再通过实验验证:(1)将蒸馏水和浓氨水分别加入酚酞溶液中;(2)将酚酞溶液敞口放在空气中。后经过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分析。得出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氨水中有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微粒逸出,进入酚酞溶液中,使其变红了。这样结合实验引导学生探究,不仅能完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

3.培养实验教学中的化学科学素质

第8篇:初中化学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人文素质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同学们通过学习,汲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与能力,判断各种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观,丰富自己的人性与情感,通过对历史学科的人文感悟而建立起对历史的理性思考。历史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于课堂教学。下面笔者就结合一些案例,对强化初中历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第一,挖掘人文素质教育素材,丰富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初中历史学科中既有科学的史实,又有人文的情感,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通过增加文化史、思想史、风俗史、经济史等内容,使同学们更全面地认识历史,认识人类智慧力量的伟大,产生对人类文明的敬重感。教学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要立足初中历史学科,辐射相关学科,联系现实。例如,在学习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中《丝绸之路与大运河》这一幕时,引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首唐诗,不仅使阳关、玉门关这两个地名跃出纸面,方便同学们记忆,而且勾勒出西部地区的荒凉,自然而然地引到西部大开发的话题,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人文意识。

第二,培养同学们的人文精神。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精神可以概括地阐述为引导同学们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谐相处,其内涵极其丰富,包括对知识、科学、真理的重视与求索;对道德行为、道德修养、道德信念、道德人格的尊重与追求;对自由、平等、正义等重大价值的渴望与呼唤;对人的关注、理解与尊重和对人的主体性的祈盼与高扬。

要使人文素质教育真正起到提高人的素质的作用,必须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精神。复旦大学人文学院陈思和先生说,知识的传授如果不与真正的人文精神联系在一起,脱离实际,那只能是一种结果:同学们把知识的因素全都接受了,但人性的因素却越来越遮蔽了。因此,在传授知识时,必须考虑到初中历史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必须将人格塑造和人文精神渗透到教学之中,使同学们对已学的知识内化、认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观。

要使同学们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提倡“把信心留给自己,对自己负责;把孝心献给父母,对家庭负责;把关心献给他人,对集体负责;把爱心献给社会,对社会负责;把忠心献给祖国,对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负责”。要选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素材,培养同学们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共同命运的朴素情感。新编初中历史教材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如我们生活的世界的空气污染、水污染、水灾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引发同学们思考如何去对待自然,让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思考和批判我们周围的问题,并善待自然、善待地球。

第三,培养同学们健康的审美情趣。科学求真、人文求善在科学文化和人文建立平衡的同时,健康的审美情趣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古人要求才子佳人不仅要熟读四书五经,还要精通琴棋书画,这表明这些健康的生活才艺决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在人文素质的养成中有着重要的陶冶功能。审美情趣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获得的。

第9篇:初中化学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重要性 教学现状与问题 相关建议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a)-0130-02

在信息化潮流快速发展背景下,计算机领域的技术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计算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日渐广泛,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为当代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随着我国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计算机教学逐渐成为我国教学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且相关部门对教育改革中计算机基础教育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因此,培养学生计算机文化素养和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教育改革中的重点项目。

1 计算机基础知识重要性

云技术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一门新兴技术,其主要的特点就是最大限度的整合网络中的计算机资源。就当代中职教育而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对于提高中职学生基本计算机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学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中存在的教与学的问题,值得教师和学生提高重视程度并对它进行研究探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计算机学习的入门教程,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尽可能地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阐释计算机基本原理,为中职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内容。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实践,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亦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原理有一定了解和掌握有助于降低学生操作失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2.1 教学现状总括

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大学校普遍重视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几乎都专门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这一课程,中职教育也不例外。但是,学生对于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反馈并不好,教师基于教材对计算机基本原理进行教学通常采用大篇幅的文字解析,这使得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逐渐降低,甚至有不少学生对理论课的教学产生了排斥心理。此外,这门课程更多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精品教材,涉及内容简单,这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这一教材并没有实际的教学意义。

2.2 学生总体学习情况

2.2.1 学生课堂参与度低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掌握必备的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在社会中生存的必备技能。然而,中职教育中大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理论知识重要性缺乏认识,而且,受教师灌输式教学方法和学生移动设备普及的影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学习质量较低,枯燥的文字解读使得学生课堂参与度普遍偏低。

2.2.2 学习目的重考试轻应用

受学校考核制度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影响,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投入于准备考试,学习内容也倾向于重视考核范围,其他的计算机知识很大部分被忽略。而且,还存在学生通过考核后,计算机技能荒废的现象,随着时间推移,计算机技能基本为零。

3 浅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问题

3.1 校园网络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云技术简单来说,可以解释为用户根据自身信息需求,通过网络途径获得信息服务。在中职教育中云技术还能解释为,根据学校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和教师学生信息需求,推动网络健全化、便捷化,从而实现教学信息共享化的目标。因此,云技术的应用对网络环境有一定要求,《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要实现信息共享要求学校提供稳定的网络环境。然而,大部分中职教育院校还没有建成网络专线,制约了中职教育发展。

3.2 教师“云”教育意识有待提高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中职学生对其概念和应用领域还缺乏全面的认识,但是部分中职教师却表现出了缺乏云意识教育的倾向,特别是资深教师,他们长年累月的致力于自身专业领域的研究,比较重视课本理论知识教育,从而使得《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教师偏向于介绍计算机发展历程及基本原理,忽略了对新兴事物云计算的教育。

3.3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在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影响之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学生被动的接收理论知识教育,与教师的互动探讨十分有限。此外,由于计算机领域日新月异,不少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存在差距,例如云计算相关概念解析和操作原理在旧版书籍中都没有涉及。此外,教师通常较为重视教会学生操作,忽略了学生实际应用意识的培养,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利用计算机、利用云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3.4 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理论教育的最终归宿是应用于实践。云计算时代,学生具备基本操作能力更为重要。就当前教育情况来看,教师依然采用灌输理论知识,轻视动手操作的教学思路。某些中职教育院校还存在由于教学条件限制,学生不能及时将所学知识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质量。

4 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质量相关建议

4.1 加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教育改革推进,多媒体教学基本得到普及,这也要求学校配备基本的网络条件。特别是计算机教学过程,引用云技术对于校园网络环境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因此,学校需要加大教育资金投入,争取建成校园网络专线。

4.2 建设富有“云意识”师资队伍

计算机教师素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中职院校提供高素质教师队伍,顺应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校要特别强调教师掌握云技术基本知识及其运用能力,从而将优秀教育资源引入到教学过程中。

院校可以提高教学准入门槛,尽可能要求入职教师取得“双证”资格;对于已经就职的教师,学校可以开展教师培养计划,创造条件让教师到高等院校进修学校,更新知识系统,特别是云技术的知识框架。此外,院校还可以聘请优秀教研人员到校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

4.3 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互动式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和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例如,教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过程中,可是适当提及云计算相关知识,进而提出课堂问题,再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课后积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一份作业。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调动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意识,从而在总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4.4 利用云技术构建知识平台

建立云技术知识平台,首先要求各个中职教师要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再结合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建立学习小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创建云端账号,共享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教师利用通过云技术平台向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资料,以小组的形式在云端学习,并完成相关小组作业。基于云技术的协作交流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受时间和地点的严格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方便和快捷的学习途径。

5 结语

随着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云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也在教育中作用也日益凸显。中职教育要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通过云平台整合教育的资源,实现师生资源共享,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提升自身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恒峰.浅谈云计算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其运用[J].信息化建设,2010(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