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制度一体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高福利与经济增速不匹配下的赤字、债务负担沉重
南欧国家沉重债务堆积的根源由来已久,长期高福利支出与财政收入不相匹配导致长期的结构性赤字,是债务负担持续积累的主要原因。欧洲福利主义模式是欧洲历史发展的产物。福利国家这项具有创新性的设置,在不平等的雇佣当中增加了调和性,使社会阶层的紧张关系得到了极大缓冲,从而稳定了经济和政治体制。福利国家在控制社会张力、稳定社会秩序的同时保证了生产活力和市场的持续。但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社会结构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特别是二十世纪中期以后,经济衰退、贫富分化、社会风险化等趋势,致使福利国家曾经有过的盛景不再。欧洲整体的经济能够在过去二十年中保持大约2%的长期增长,但国家之间经济潜在增长的分化已经非常明显,但对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却仍然一致。高福利带来的支出与某些国家经济增长所能够承受的支出能力不能够在长期当中保持匹配,因此,欧洲福利主义模式本身包含了很多不可避免的内在矛盾,其中一个基本矛盾是所想和所得的矛盾、福利的普遍承诺和国家有限能力的矛盾。
(二)统一的货币、分化的财政以及固定的汇率制度使欧洲国家在经济调整中存在更多难题
首先在一个国家公共部门遇到沉重的债务负担时,通常一个国家可以选择进行汇率贬值来稀释债务,并借助本币贬值刺激出口,促进经济增长而增加税收,缓解财政危机。但欧元区的难题在于,不同的财政困局被统一的一刀切的货币政策所绑架。同样的难题在美国可以被定量宽松所化解,而在欧洲,在财政状况难以在短期改变的情况下,货币政策需要多方根据自身利益进行博弈并花费大量时间来确定,就成为欧洲债务危机迟迟不能够被根治的原因。除此之外,设立欧元区时的财政制度在此前并未能成为有效约束各国财政状况的工具,例如,2003年底德法意葡四国出现超标赤字而未受到任何惩罚,欧元区范围内对各国财政的约束限制本质上是形同虚设也是财政赤字削减不力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高校财务改革必要性3
财务制度是高校核心制度之一。高校财务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的生存发展和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高校与国际日益接轨。为了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下生存,我国高校必须进行财务改革。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高校财务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校面临的内外形势发生很大变化
(一)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的资金来源已经由单一渠道向多渠道相结合的格局转变。过去,我国高校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而现在,高校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银行贷款、收费收入三个渠道,并且,国内高校不断寻求其他渠道的资金。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高校资金在数量和种类上都发生很大变化,一方面为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使得周转量加大,增加了高校财务工作的难度和压力。高校要想发展壮大,必须有强大的财务制度做其后盾。因此,以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运行质量、寻求多元化的资金渠道、建立稳定的资金保障为目的的高校财务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校办学理念发生变革
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不仅对人才的标准提出新的要求,并且刺激了高校的办学理念发生变革。过去,我国高校只是单纯的为教学服务,现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下,已经向独立法人转变,为生产人才而自主办学、自主发展。随着办学理念的变革,高校也由过去仅仅追求社会效益向全面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转变,从财务的角度来说,就是对反映经济效益的办学成本、资金使用、偿债能力等方面的核算和管理更加重视,以核算为基础,以核算为管理,把预测、决策、控制、分析作为财务工作的重点。
(三)高校所处的竞争环境发生变化
全球一体化的结果不仅是经济的一体化,也是教育的一体化。在繁多复杂、参差不去的众高校中脱颖而出,我国高校面临的不再是以前单一的国内环境,而是更为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因此,即使财务管理水平在国内领先,但是与国际脱轨也是行不通的,无法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进行高校财务改革,以坚实的财政为后盾,是保证我国高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有一争之力的基础。
二、高校原有的财务制度存在缺陷
(一)预算体制不健全,管理落后
财务预算是对未来财务活动内容和指标进行的具体规划,是控制财务活动的依据。财务预算对于财务管理的意义十分重大。我国高校财务预算体制不健全首先表现在财务预算活动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大多高校的预算由财务部门单独完成,且仅仅只是死板的执行上级批准的预算编制。而实际上财务预算没有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下级部门在预算活动中发挥基础作用,仅仅财务部门是不肯能对各项经费做出准确分析的。其次,对预算的执行情况不能及时的跟踪并改进,削弱了财务预算在整个财务活动中的职能。再次表现在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预算方法不科学、目标与事实不符等现象,并且没能够形成有效地激励机制。
(二)内部监控不力,财务监督体制不健全
由于学校内部是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经济活动并不复杂,所以很多高校忽视了对财务活动的监控,仅仅是对会计原始凭证的审核把关,而缺乏对深层次经济活动的监督力度,造成缺乏对各项投资进行可行性论证或者对学校工程施工缺乏跟踪监督等现象,造成资金的浪费,损害了学校的利益。同时,高校还存在财务内部监控面过窄的现象,对预算外的资金或者高校附属部门的财务没有纳入监控目标行列,造成财务活动超出掌控。另外,形式主义严重,有些高校虽然有完整的监控体制,但是流于形式,在实际中没有得到执行,这也是财务内部控制不力的表现。
(三)财务人员素质偏低,业务水平不高,观念落后
基于我国国情和高校本身的体制和观念,我国高校现在职的财务人员存在素质较低、业务水平不高、观念落后等问题。现代高校已经基本上用计算机技术代替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但是,一些在职财务人员仍然存有传统的财务观念,计算机水平低下,不能用专业的财务软件处理财务事务,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另外,一部分在职财务人员是基于“人情”等关系进入财务部门,缺乏应有的专业技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我国高校与国际的进一步接轨,高校财务活动会越来越细化,效率越来越来越高,这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进行财务改革,财务人员素质低下是一大障碍。
基于我国高校面临的内外形势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以及现有的财务制度存在很大缺陷,进行高校财务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树立新观念、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进行科学预算、加强财务监控、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等手段,对现有的财务制度进行有效地改革,提高高校资金的利用率和运行质量,为高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拓展道路,提高核心竞争力,是我国高校跻身于国际名校之林的有效途径。
参考资料:
[1] 丁西霞.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J].经济师,2010(9).
[2] 张存祥.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07(3).
[3] 杨永慈.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若干思考[J].财务探索,2006(12).
一、财务制度的变迁
财务制度被定义为规范企业同各方面经济关系的法律、法规、准则以及办法的总称,对企业投资具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财务制度变迁指的是在种种技术的和社会的约束条件下财务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从深层次上讲,财务制度变迁就是与财务活动有关的各利益主体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利益主体包括到政府、投资者、债权人、劳动者、原材料供应商、销售商等,这些利益的调整也就是对投资格局的重设。
(一)改革历程
我国财务制度的重大改革主要有:1992年至1993年相继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2000年颁布了各行业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2006年财政部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新审计准则,同年颁发新《企业财务通则》,并于2007年开始执行,极大的推动了我国财务制度的规范化进程。
(二)仍然存在的问题
首先,新会计准则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实质性)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但是仍然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作为准则实施外部环境的相关法规,例如《公司法》、《税法》、《证券法》、监管方面的法规等如何与准则协调的问题;公允价值的操作问题,既需要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程序、参数等方面进行开发,也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国有企业和特殊实体如何采用新准则问题,对于国有企业是否符合根据信息做出决策这一新准则的基本假定依然存在疑问,信息有用性存在质疑,因此新准则的条款在推行过程仍然可能存在较大变动。
其次,新《企业财务通则》后,合理地界定了政府财政管理的边界,对投资者与经营者的财务行为进行了有力规范,为企业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新《通则》的实施,涉及的取消职工福利费制度、企业国有土地使用、研发准备金提取、财务风险控制等规定,也必将对企业产生影响。
新审计准则也为前两项财务制度的实施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全具备执行新的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前提和条件,仓促上阵的审计准则在实践中也必然遇到困难。
综合来看,三项新制度的实施必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价值重估,对企业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企业投资行为。这种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增加公司财务决策自由度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财务风险。
(三)特点分析
虽然中国财务制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变革后的财务制度仍将随着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继续进行调整、变化。财务信息网络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不仅能有效改进财务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手段,而且对财务管理思想也产生了重大冲击;金融市场的深化,各种新金融工具曾出不穷,一方面扩大了财务对象的范围,另一方面,这些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成本、收益、风险等的确认、计量及风险控制已经大大超越了原有财务人员的想象,既可能给企业带来巨额投资收益,也可能因控制或处理不当给企业带来巨额投资亏损,使企业陷入险境。中国经济正在逐步汇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财务制度作为一种规范企业财务活动的原则和规范,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财务制度的老化现象是制度运行的一般规律。这一规律要求在选择财务制度时,要自觉地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对制度进行修改、补充或更新替代。
二、项目评估与审核政策的变动
项目评估,是指利用系统原理、规模经济理论、投资优化原理、风险不确定性原理等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评价,使资金投入产生最大产出的活动。项目审核,是按照国家规定对基本建设项目等进行的审查与核准。从宏观角度看,投资项目评估与审核政策影响着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最终对一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产生影响;从微观角度看,投资项目评估与审核政策对项目成败起着把关的作用,会对企业经济资源的分配产生影响。因此,项目评估政策合理与否会对企业投资产生重要影响。
(一)改革历程
主要经历了如下重要阶段:改革试点期(1979-1983年),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开工报告制度、国内投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度逐步建立起来;扩大改革期(1984-1987年),全面推进分权化、引进市场机制和加强投资责任约束机制改革,开始对大中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引入技术咨询评估制度;改革推进期(1988-1991年),系统提出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措施,参照FIDIC条款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监理制度;全面改革期(1992-2002年),提出“用项目登记备案制度代替行政审批制”,对“三大类”(公益性、基础性和竞争性项目)的投资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开始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革深化期(2003年- ),逐步建立起一套投资领域最全面、系统、权威的改革方案,并开始着手建立责任追究、信用监督、失信惩戒等制度。
(二)仍然存在的问题
从其发展历程看,我国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始终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乱拍板、超概算、拖工期现象依然屡见不鲜;条块分割,横向沟通阻碍重重;流程不科学,项目问题反应缓慢;专业工程管理人员缺乏且素质尚待提高;信息化体系建设还不完善等。反映在投资项目的决策上,受限于集中统一的决策体制,决策的经济性要求与决策的非经济性考虑的矛盾、决策权限与决策风险不对称的矛盾造成了问题重重,例如政策形成虚设、人浮于事、推诿扯皮等现象的屡禁不止,极大的影响了投资效率和积极性。
(三)特点分析
深析上述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投资对项目评估体制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性。如何建立投资活动完整规范的评价体系,如何考察项目评价中人的因素的作用,如何建立动态评价的观念及其系统,严把项目审核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三关,强化项目跟踪监督,合理控制投资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东盟一体化;广西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月20日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办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广西中小企业约150多万户,约占广西企业总数的99%,实现的生产总值占全广西的57%。中小企业创造了超过全广西一半以上的利税和工业产值,提供了76%的就业岗位。随着广西经济和东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加强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是广西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东盟一体化与财务管理
(一)东盟一体化进程与广西。东盟(ASEAN),中国主导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合作区、第一大跨境人民币结算市场、第二大投资对象和第三大贸易伙伴。东盟一体化启动于2003年在南宁举行的第九次东盟首脑会议。2015年11月,第27届东盟峰会签署了包括《关于建立东盟共同体的2015吉隆坡宣言》、《东盟2025:携手前行》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规划未来十年东盟共同体发展愿景,这意味着东盟站在了一体化进程的新起点。
广西作为东盟的桥头堡,在一体化进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据广西商务厅统计,2004~2013年广西对东盟投资额年均增长59.5%,总额达2.5亿美元;在东盟的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由911万美元增加到3亿美元,年均增长47%。广西核准企业在2014年境外投资58个(含增资和境外机构),其主要的投资目的地集中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文莱等东盟国家,投资行业涉及这些国家经济、社会、科技等多个领域,是东盟各国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的强力纽带和急先锋。
(二)一体化进程下的东盟财务管理准则国际趋同。财务管理准则国际趋同的运行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政治过程。经济共同体财务管理准则(会计准则)的制定,实质是各类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目前,东盟国家主要采用或者部分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的方式,来统一各国的会计准则。各国企业公布的财务信息,已经成为投资者在东盟区域内进行跨境投资、开展公司跨国经营等业务的重要决策依据。然而,即使是深受英美文化影响的原东盟殖民地国家,信息披露也不够透明,这体现了东盟财务管理有深刻的本土文化烙印。中国―东盟会计协调是促进东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经济政策保障,也是推进会计国际趋同的重要力量。不少学者和机构都希望通过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或国际会计准则(IAS)来统一东盟各国会计准则,实现东盟国家会计准则对接。然而,由于东盟会计环境的复杂性和原生性,即使成立了代表性区域内的代表性组织,也难以让东盟以外的国家甚至东盟内部一些国家承认。这正是东盟会计师联盟(AFA)在东盟会计协调中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的根本原因。
东盟大多数国家金融体系不算发达,在一体化背景下,企业面对市场的发展趋势,将会不断地从自身的运营角度出发,实现财务管理模式趋于标准化。广西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关系飞速发展,会计协调已经落后于双边经贸关系和投资关系的发展速度。要进一步推动广西经贸发展,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当务之急是解决双边经贸与投资关系中的会计实务问题。所以,在与东盟会计协调中,先进行实质性协调再进行形式协调,是东盟会计准则趋同的要求。
二、东盟一体化中广西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利弊
(一)迎来财会准则统一的契机,但政府政策支持不够。目前,广西经济运行的模式是典型的“大政府、小社会”,即使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政府占据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依然很大。东盟一体化为财会准则统一带来全新机遇,但是国家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却很少照顾到中小企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缺乏政策法律支持。目前,广西区的政策体系,主要倾向于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很少,使得小企业处于东盟经济共同体中的弱者地位;二是融资、税收和土地使用政策优惠集中在大型企业。虽然中小企业占广西国民经济的绝大部分,但得到政策扶持的比例很小;三是中小企业的税费较多且杂,随意性很大,是政府各种摊派费用的主要对象。东盟经济一体化显然会大大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也会带来财会准则的历史性变化,但是政府政策不均衡,却是中小企业必须首先面对的最大问题。
(二)财务管理体制创新前景看好,但发展现状混乱。东盟一体化必然推动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广西作为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中小企业必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其财务管理也必然进行改革创新。但是,广西中小企业缺乏完整的、切合东盟实际的财务制度,自身财务管理体制混乱,主要表现有:一是资产管理混乱,具体体现在固定资产的原始记录、归属、变更不清,无法及时入账,所以资产折旧也难以开展,损坏和报废无法及时处理,还有一些企业存货数量较大、资金积压;二是原始财务凭证记录、计量验收管理缺乏制度依据,财务部门的权责、人事关系、财务处理程序等方面基本无迹可寻;三是现金管理混乱,入账出账长期无法正常对接记录。投资项目随意性较大,没有经过科学论证,投资回报不确定造成资金链缺口。此外,广西进出口贸易竞争激烈,很多中小企业通常采用垫资发货的经营模式,坏账呆账增加财务管理的难度。
(三)财务管理灵活度高,但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对项目投资缺乏科学论证,一是片面追求“热门”产业,不顾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无视国家宏观调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认为什么行业都可以做,什么行业都能够做好。有些企业甚至片面认为国家调控什么就应该上什么,肯定能赚钱;二是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以及资金来源等缺乏科学的I划与部署,对项目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将要发生的现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预测,仓促上马。一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收紧银行信贷,使得建设资金不能如期到位,企业就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四)融资要求迫切,但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经济一体化必然是金融一体化,这也是广西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得以解决的路径。融资结构上,广西中小企业权益资本比重较低,自有资金及股权资本不足,造成融资难的问题。如2007年广西中小企业的资金负债率高达80%以上,资金利税率与大型企业相差10%。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企业始终在高风险区运行,也是广西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表现在:一是负债率高且短债长投。负债经营是广西中小企业的常态。在国家强力的宏观调控下,中小企业企业要获得固定资产贷款很困难。所以部分企业采取变通的办法,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将短期借债用于长期项目投资,资金链和回报周期过长,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二是重复抵押。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相同资产在融资中重复抵押,形成复杂的债务链,进一步增加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三是股市融资难。截至2010年底,广西股票总市值为1,500亿元,份额不足全国股票市场总市值比重的0.5%。目前,广西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仅2家。在同期全国股票总市值占当年GDP比重已达138.6%的情况下,广西股票总市值只占当年GDP的比重为24%左右。
三、东盟一体化进程中广西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展望
(一)加强财务组织建设,实现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的成型、发展、优化,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项研究表明,超过20%的中小企业在成立两年内即倒闭,超过半数中小企业在四年内失败,超过60%的中小企业在成立六年内倒闭,而财务混乱导致破产是主要原因之一。可见财务管理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小企业必须重视财务组织建设,在东盟一体化进程下,并按照《会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要求,参照AFA的相关准则,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实现财务的良性持续发展。广西中小企业要建立和完善的财务制度,包括成本核算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加强内部控制,以应对东盟一体化下的机遇和挑战。
(二)建立适合广西中小企业实际的财务预测和分析机制。当前,广西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普遍存在会计账务混乱、账实不符、管理失控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业务能力差、会计信息不准确、不及时的问题。受岗位设置、自身经营状况、经营规模的限制,广西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投资评估、风险控制、绩效评价等方面很少预测,对企业偿债、运营、盈利、发展等能力缺乏科学分析,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融入东盟一体化进程。因此,建立由政府指引、社会相关服务机构和企业管理人员共建、符合广西区情实际的财务预测和分析机制,十分迫切。建立政府监督的广西财会考评制度,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素养;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财务管理的过程和信息进行预测和分析,政府出面引入国际风险评测机构,开展投资财务预测、销售预测、偿还债务能力预测等,对企业的财务运行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从而加强企业经营风险控制,提高广西中小企业的适应能力、生产经营能力以及发展能力。
(三)优化广西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财会环境。优化广西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需要广西区政府建立健全保障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地方法规条例,出台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财税政策,要改善广西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在东盟经济共同体推动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钦州保税港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等获国家批准设立。广西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东盟自贸区的区内平台,适应东盟一体化后的广西经济新环境。建立适应广西中小企业状况的信贷审批制度,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广西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建立完善、加快广西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截至2014年上半年,广西担保公司超过90家,担保机构近400家,注册资本150亿元,这是东盟一体化下的广西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新环境。加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在目前广西区认定的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专利的70%是中小企业。国家、自治区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70%由中小企业拥有,发明专利80%以上由中小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占了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总数的80%以上。
(四)利用东盟一体化进程解决广西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广西区政府一直采取措施,希望改善广西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广西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是个人和家族集资,通过@种方式获得的资金有限,广西中小企业应对东盟经济共同体发展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国外中小企业融资:一是自筹资金为主;二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三是政府的资金支持,占小企业外来资金一成左右;这种融资方式值得广西中小企业借鉴。东盟一体化推动下,广西中小企业获得外来资金的途径进一步拓宽。此外,解决广西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麦克米伦缺口”,可借鉴美国小企业信用评分(SBCS)融资方式,从第三方获取小企业及企业主信用信息,利用模型预测贷款风险,提高小规模贷款的可得性。所以,在东盟一体化进程中,构建一个服务于广西中小企业的、商业性担保为主体、政策性互担保为补充的担保机构,配套相应的信用担保体系,为广西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2015广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关键词:医院;财务集中核算水平;提升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医院财务集中核算的约束
医院财务集中核算有利于医院服务水平的提高。由于集中核算制度在我国尚处于初始极端,尽管有着一系列的突出作用,但也难免存在一些需要完善之处。一般而言,医院财务集中核算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财务状况的内部监督制约。财务集中核算这一制度的初衷在于强化会计的内部监督制约,然而核算工作人员却只能参照会计账面来履行监督职能,无法参与医院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对医院各部门的监督力度较弱,甚至只是一种表面化的监督,不能真正实现财务集中核算的初始目的。
其次是在传统的财务集中核算体系中,医院的经营资金直接由其上级机构付给,资金的去向和运营都必须及时的向上级单位报告。而在医院实施财务集中核算体系下,资金由核算中心统一分配,相关的上级部门无法及时得到资金运用的相关信息,使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资金掌控有了一定难度。
第三是财务集中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财务集中核算将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进行了统一核算,但资金、实物、合同等仍由原单位保管,出现了账实治理分离的现象。财务人员常年在核算中心办公,无法及时参与医院部门的经营活动,不利于各项财产的治理。一旦医院部门领导和报账员的治理意识薄弱,或因工作疏忽而未向核算中心提供真实情况,核算中心将无法知晓各医院各部门的资产存在情况,致使核算中心的账务记录与医院部门实物不符。
第四是完善的激励机制的缺失导致一系列问题。财务集中核算的核算人员与医院部门处于一种相对独立的状态,财务人员的工资待遇都不再由医院部门予以发放。这一方面保证了核算人员的中立客观的核算态度;另一方面却也使核算人员缺乏行使职能的动力。这一激励机制的缺失,核算人员与被核算部门处于相对立的位置。
最后是认识层面的问题。财务集中核算模式是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在新事物的初始阶段,人们对其的认识和理解总会存在各方面的不足和误解并且初期的管理也十分困难,因此容易造成医院各部门的人员为了一己私利而置医院的整体利益不顾。就医院领导层认识而言,由于财务集中核算是近些年出现的新事物,有些医院领导对财务集中核算中心缺乏了解,把会计监督与财务集中核算对立起来,造成认识上的错位,不理解和配合核算中心的工作;就会计人员而言,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在每日繁忙的工作中,也容易滋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放松财务监管,只要票据到位,能够及时处理业务,作完凭证,记完账,按时向统管单位提供了会计报表,工作就算告一段落,至于医院各部门的财务状况如何,资产负债情况如何,经营情况如何,都漠不关心,难以对各医院部门提出财务角度上的建议和意见,不能为医院经营管理、规避风险出谋划策。
二、医院财务集中核算实施的举措
首先,完善财务集中核算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财务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的提出,是医院财务集中核算的一个新方向。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的深入,信息系统运行能为加强管理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掌握信息技术是对现代财务人员的一项重要素质要求。对财务集中核算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生成各种信息,是核算工作的一个新的内容,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财务数据的作用,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有效的资源。让收费系统和总账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工资系统整合,以实现医院财务信息系统一体化,使财务集中核算效率更高、更安全。
其次,科学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财务与会计的关系。医院各部门财务工作的内容应该主要包括:依法组织医院收入;合理安排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建立、健全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等。要从制度上保证医院资金所有权、财务自的实施,保证财务集中核算中心会计职能的发挥。二是处理好医院实际开支与财务制度规定的关系。如果对超出标准的开支一律不予报销,则有可能影响医院各部门任务的完成;如果对超出规定的开支只要医院审核后就一律报销,则违背了财务制度。这就要求医院需要进一步完善财务开支制度,设计制度时要考虑到各种调整事项与备选处理方案。三是正确处理监督和服务的关系。要建立财务部门与财务集中核算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主要包含沟通协调及监督的主要内容、实施时间和有关要求等。
再次,完善内外部的监控制度。一是加强财务集中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集中核算中心要建立大额费用审批制度、超指标审批制度、超用款计划审批制度以及预算部门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内控制度,明确核算中心与各部门的责任。二是加强对财务集中核算中心的监督。财务集中核算中心要主动接受检查与监督,主动接受医院内部的监督部门,如审计、监察等职能部门的检查审计与监督,以督促其确保单位资金和财产物资的安全。三是加强预算管理。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全新型变革,实现财务管理对医院经营全过程的控制,彻底实现财务集中核算中心由“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的转变。
最后,建立远程报账查账系统。当前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系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日常财务工作中去。立足当前财务集中核算的现状,建立远程报账系统和远程查账系统势在必行,是财务集中核算中心电算化和网络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超负荷工作量,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精力从事部门的财务和预算管理工作。二是大大减少了报账等候时间,对医院而言,报销和凭证的输入工作可以在几天的时间里分散进行,到核算中心报账时可以减少报账等候时间。
参考文献:
[1]牛.新医改下如何做好医院财务集中核算和管理[J].中国外资,2011(6).
【关键词】新医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经济活动出现了服务多样化、核算复杂化、管理精细化等特点,医院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旧的财务管理制度难以适应现代医院经济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以其高效、便捷、准确、及时等优势成为了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的必要手段,日益受到医院财务人员的欢迎。为了更好、更充分地实现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当中的强大功能,满足医院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医院应尽快培养一支能适应新财务制度、专业技术过硬的会计队伍,尤其要加快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1.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1.1财务人员不能尽快适应医院新旧财务制度衔接
医院由旧的财务制度向新财务制度过渡过程中,许多财务人员尽管参加了一些业务培训班,但大多是短期培训,时间紧、信息量大,不能及时消化新的业务知识,再加上平时自觉学习能力不强,对新的会计制度及核算方法的掌握并不十分牢固,在业务技能方面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
1.2手工操作已实现不了对成本管理的需要
新的医院财务制度要求医院对其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这是一种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进行成本核算,使得财务部门的业务量及精细化管理的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如果继续采用原始的手工操作就无法实现这方面的需求。医院必须实现会计电算化,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查账以及对医院的成本进行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
1.3缺乏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员
在医院财务管理中,虽然大多数财务人员已通过电算化培训,但与实际运用还有较大的差距,不少医院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记账员、出纳员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只能对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处理,对如何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则无能为力。同时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十分薄弱,一般只懂得怎样去使用计算机,谈不上对计算机及财务应用软件进行维护、开发和利用。
1.4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
现代医院的财务管理已由过去的传统算账、记账方式转化成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电算化为手段、以科学管理为主导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但目前与之相矛盾的现象是:懂会计核算的财务人员对计算机的应用掌握不多;懂计算机的技术人员又不会会计核算;既掌握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能充分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少之又少。这些现象的存在已经成为影响医院财务进行科学化管理的瓶颈。
综合上述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除了医院实行会计电算化,提高会计电算化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外,更要加快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技术骨干作用,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
2.培养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有效途径
2.1会计专业化培训
在医院不具备引进外部高级财务管理人才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深度挖掘可塑性人才,将那些有一定的会计基础、业务能力比较强的财务人员选,加强新医院财务制度及会计制度培训,全面熟悉和掌握新财务制度核算方法,在工作中能得心应手地处理一些疑难业务。
2.2微机专业化培训
在会计专业化培训的基础上,要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训,要求专业人员不仅能熟练地运用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熟悉信息化网络建设和维护,而且要对本部门使用的财务办公软件的使用性能和使用方法有一个全面了解和掌握,在搭建财务核算平台过程中能够科学地设计架构,合理设定各个环节的内部会计控制点,规范必要的和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使会计工作在运用电算化的过程中进一步的规范化、标准化。
2.3管理专业化培训
培训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提高医院财务的管理水平。在会计、微机专业化培训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加强专业人员对医院经济管理、财务管理理论的学习,掌握和熟悉用于财务分析的各种经济指标,培养撰写医院经济分析报告技能,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电算化会计的运算速度快、数据分析准确的长处,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提高会计分析和决策的能力,更好地实现会计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职能,从而推进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推进医院财务管理现代化进程。
医院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是医改环境下医院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展的必然产物。 由于它的出现,才使得财务人员逐渐摆脱了繁琐的手工操作,财务工作的重心也从过去简单机械的财务核算模式向科学化、精细化的现代财务管理模式转移。
有一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给财务管理带来的重大变革,最终是由处于主导地位的人去实现的,所以只有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打造一支技术精干的财务队伍,培养一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才能够促进医院会计电算化向深层次发展,使财务管理工作更趋科学化、合理化,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要。 [科]
【参考文献】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要求加快农村卫生室建设,强化一体化管理,号召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迅速行动起来,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平台,促进我县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在农村卫生室建设工作上,抓规范,抓建设,真抓实干,抓出成效。目前我县已被确定为20__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省级试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很快将在我县全面铺开,我们要尽快做好村卫生室建设工作,早动手,早准备,把农村卫生室建设好,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把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准备工作做好。刚才,我们分别看了港上镇、黄山镇、郯城镇的五个卫生室的现场,并听取了三个乡镇领导同志的发言,他们的做法都很好,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会上,祝县长还要做重要讲话,下面我就农村卫生室建设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农村卫生室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卫生事业是政府的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关系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农村卫生事业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具有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功能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实行多种形式的农民健康保障办法,使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并提出要加强农村卫生室建设,使之能够为农民提供安全、方便的常见伤病诊治服务,并承担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任务。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是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而农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网底,可以说农村卫生室建设的是否规范,将直接关系到三级服务网络的完善,农村三级卫生网络不健全就不能更好的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就不会得到有效的解决,“农民健康”工程的建设将会受到影响。如果说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那么农村卫生室建设就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石,所以说农村卫生室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全县农村卫生室建设工作基本情况
村卫生室是农村医疗保健网的基础,自乡镇卫生院下放乡镇政府管理以来,各乡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加强农村卫生室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加强农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在制定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同时,同步规划村卫生室建设。按照省提出的要求努力创造条件,让农民就近、就便得到基本医疗服务,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的目标,根据服务半径、服务人口对村卫生室进行了设置。目前,全县共有村卫生室743个,服务覆盖了全县所有行政村。二是规范乡村医生执业行为。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了对乡村医生管理,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和《山东省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全县所有乡村医生进行了执业考试、考核和注册,符合注册条件的,颁发《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严禁无执业资格的人员进入乡村医生岗位,几年来共对2400余名乡村医生进行了考试,经过考核给1960人颁发了执业证书,有效规范了乡村医生执业行为。三是提高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根据省卫生厅制定下发的《农村卫生人员培训方案》和《农村卫生人员培养具体实施意见》,结合我县实际,每年都制定详细的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并鼓励乡村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两年来,86以上的乡村医生经过了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四是推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乡村服务管理一体化建设是加强对农村卫生室管理的有效手段,为此各乡镇完善了对一体化的管理,从制度上进行了规范,由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人员、业务、经费、药品实行统一管理,进一步加强了乡镇卫生院对卫生室的指导,提高了村卫生室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并积极探索实行乡村医生工资制和养老保险制。目前,全县大部分卫生室都纳入了一体化管理。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乡镇领导重视的结果。尤其杨集、庙山、泉源三个乡镇值得各乡镇学习和借鉴,他们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始终比较规范,为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大部分乡镇政府都积极想办法强化村卫生室的建设,其中泉源乡政府为了建设好村卫生室先后投入了30多万元。郯城镇对卫生室建设采取了以奖代补的办法,对整体装修的卫生室每个奖励3000元,对新建卫生室每个补助1.5万元,同时采取周调度、月考核的方式促进农村卫生室的建设。
尽管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农民群众的卫生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农村卫生工作仍比较薄弱,卫生人才比较匮乏,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农村卫生室的管理并不十分规范,服务半径与服务人口的设置尚未达到省里的要求,乡镇之间发展并不平衡,乡镇卫生院及其一体化卫生室的基础设施条件还不能完全适应即将开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需求。这些不足将成为阻碍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隐患,将会影响到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个别乡镇卫生院对农村卫生机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对卫生改革问题存在片面、模糊认识;二是财政投入不足。有的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有的卫生院和卫生室业务用房年久失修,仪器设备严重老化,离标准要求有较大差距。三是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不完善。个别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管理方法简单、粗暴,不动脑筋,不想办法,导致一些地方一体化管理流于形式 ,甚至极个别卫生室的一体化管理名存实亡。四是乡村医生队伍不稳定。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队伍没有约束力,政策也没有吸引力,导致乡村医生队伍不稳定。
三、当前农村卫生室建设工作的重点
20__年12月,韩寓群省长在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本着方便群众的原则,加强村卫生室建设,针对当前村卫生室存在的管理、服务、队伍等几方面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村卫生室服务水平。
1、规范村卫生室的设置与建设要求
村卫生室的建设必须符合全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村卫生室要严格按照服务半径小于1.5公里,服务人口不低于1500人的要求进行设置,设置的办法可以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可以是院办院管,也可以是村办院管,或者采取院医联办卫生院管理,甚至可以通过租赁的形式由卫生院管理,形式可以采取有多种,但是都必须符合设置条件,严禁一村多室,也都必须纳入一体化管理。各乡镇卫生院要把设置方案报卫生局审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设置。村卫生室建设标准要按照上级有关建设标准进行建设,污水、污物的处理要符合环保要求。村卫生室要按照上级有关要求配备必备的基本设备。
2、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管理
继续加大对农村卫生室建设工作的力度,是当前卫生改革的要求决定的,也是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基础和前提,各乡镇卫生院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一定要积极给乡镇党委政府当好参谋,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卫生室的管理。
——要加强业务管理。各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卫生室的职责对其定期进行考核,并建立完善村卫生室管理档案。要对村卫生室的医疗、预防、保健等业务实行全面负责,统一管理,要督促村卫生室实行门诊登记、门诊病历和用药开方制度,要督促卫生室建立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要建立健全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规章制度,切实保障群众就医安全。要督促卫生室坚持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疫情及时上报。
——要加强药品管理。为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各乡镇卫生院一定要做好统一代购分发工作。各乡镇卫生院一定要全面掌握辖区内所有村卫生室的用药习惯和数量,做好总的购药计划,积极参加县药品联合集中采购,严格限制并打击村卫生室私自购药行为。要严格执行药品价格政策,实行全县统一药品价格,不允许出现擅自提高药价和二次加价现象,真正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民。
——要加强财务管理。村卫生室要严格执行《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村卫生室的一切收入、支出必须报卫生院按财务制度管理。村卫生室要设立财务帐簿,专人管理,要做到日清月结,帐目清楚,严禁私自支付、挪用。收费票据统一到卫生院领用,不得自行印制、转借、转让、自行销毁。村卫生室的业务收入要进行详细分类,定时报帐,及时结帐。村卫生室要单独核算,自负盈亏,要严格执行国家的物价政策。
【关键词】政府;财务管理;信息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政府的财务部门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进行自我完善,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相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言财务管理的自行完善速度稍显缓慢。由此看来,为了更好的适应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来临,政府财务信息化的道路是一条适应时代需求的道路。
一、政府财务管理全面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政府财务管理的机构性质决定了财务管理信息化
经济决定上层建筑,财务管理机构的性质,在一个国家形态里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为国家的一切发展都需要有一个强大的经济来支撑。政府财务管理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行,政府财务管理的优劣也影响了服务群众的质量,所以,政府的财务管理对于国家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在现今的信息化时代,大数据的引入,要求财务的管理更加信息化并且高效化。所以政府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是急切的。
(二)政府财务管理的职能决定了政府财务管理信息化
政府财务管理是政府管理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管理特定目标下的资金筹集、投资等涉及到的一切财务业务,是指在遵守相关法律制度且坚持相应的财务管理原则,对政府财务活动进行组织以及处理政府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工作。政府的财务管理主要针对的政府以及人民的财产,不仅仅涉及到项目的融资和投资以及企业的重组优化等的问题,还包括为辖区的财务政策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也就是说不单单涉及到纵向微观经济学的问题,还涉及到横向宏观财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市场经济的贯彻实施,政府的财政税收收入与各项事务的支出正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传统的会计在记账、报账、审计等信息传递方式上的局限性对政府机关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政府财务管理的职能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实际的需要,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也是大势所趋。
(三)政府财务管理现阶段的问题是急切需要全面信息化去解决
现阶段中国的政府财务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政府的财务制度不是十分完善,在现行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里所设立的收入类会计科目中只是涉及到了投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并未对无经费领拨关系的资金或者收入做出相应的明确规定。因此造成了某些资金无法正确的分类,造成制度监管的障碍。二是财务监管机构的局部缺失,在财务管理的上下级关系中,上级政府财务主管部门并无法有效监控下属单位的财务状况。各级的主管单位下属的单位数量众多,在组织架构上形成了一个比较复杂的金字塔形的纵向组织架构。但是各单位的财务管理又是由各自独立封闭管理,根本无法满足财务信息集中管理的要求。财务的审计涉及到时间、空间以及人力物力各个方面的限制,无法完全实现上级单位对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的实时垂直监督。三是财务的预算体系存在着少数缺陷,中国的财政会计主要是财政会计、全额预算会计以及差额预算会计。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实施,行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创办经济实体,参与市场竞争已不是个案的形式。加之政府预算机制各自为政,并未形成统一的预算体系。由此看来,现行的财务管理体系已经满足不了资金运转的需求。四是政府现行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着各类问题,例如信息化程度不高,各单位信息化割裂程度严重等。
二、政府财务全面信息化的前景
随着GRP(政府资源规划)的进一步深化,使得政府财务管理信息化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向着全面信息化前进。主流的财务管理全面信息化主要以财务为核心,加强政府决策和资金的管理,与财政、内审、人事、行政等电子政务工程有机结合,是政府的财务实现全面信息化道路的拓宽,实现电子政务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全面发展。GRP政府财务管理全面信息化提出了预算、核算、决算一体化;财务垂直监控、分析决策、内部审计一体化和政府财务管理工作集成化的观念。
(一)实现了财务与财政一体化的目标
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政府采购等系统有机统一,并适应国库单一账户等财政改革的需要,有效解决各级财政部门同行政事业单位的预决算管理、财政性资金管理的有效衔接,从而实现收支两条线的管理目标。
(二)实现了预算、核算、决算的三算一体化的目标
可以实现从部门的预算、单位预算、资金管理以及预算执行进行严格的控制;实现会计核算、预算考核评估并且最终出具决算报告;实现上级部门对下级预算单位的纵向信息收集以及监控;实现以经费指标作为核心,业务作为先导,全过程控制的财务预算模式,改变以前以会计核算为核心,事后控制为主的传统财务模式。
(三)实现财务监控,分析决策、内部审计一体化的目标
通过网络的传递功能,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达到财务资料以及核算的集中控制管理的目标,实现财务的垂直监控。与此同时,运用网络可以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实时调用,将被审计单位进行数据审核和核查。
三、结语
政府部门的财务管理能力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更加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力可以为国家合理的管理资金,为人民谋求更大的福利,更好的造福人民群众。因此,政府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实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栾姗迟.我国政府财务管理及其信息化的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
[2]杨士儒,田万林.我国政府财务管理及其信息化的发展[J].特区经济,2006.
在三亚市人民医院,IT价值正通过一体化管理信息平台得以体现。针对医院此前存在的财务核算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等多系统并存,信息连接不畅的信息孤岛状态,实现多个信息系统集成一体化是三亚市人民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初衷。
管理困局
财务系统、HIS库存管理等系统间信息核不准的问题给三亚市人民医院财务人员增加了大量核账、对账工作,一方面弱化了财务的数据处理分析功能,会计纯粹成为了记账工具;另一方面,也使得细化管理工作无法进一步展开。
“通过模板的设置,对原始数据直接采集,进行会计核算处理。这是任何一个会计人员都梦想实现的愿望,但这需要建立在多个信息系统集成一体化的前提下。”这是三亚人民医院主管会计刘运生多年的心声――渴望一体化管理信息平台。这也是会计人员从纯粹的会计核算工作升华到细化的财务管理分析工作角色的转变。工作范畴从会计核算编制报表转变到信息管理、流程管理、数据监控、异常分析。”
新医改给三亚人民医院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尤其是针对其中的新财务会计制度,刘运生总结出四方面核心认识:一是强化预算管理。新医改财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预算的管理办法、编制要求、审批程序、决算编报及分析考核等内容;二是医疗收入原则上当日发生当日入账。新制度对收入的确认期间更加严格,从杜绝隐瞒、截留、挤占和挪用收入上作出要求;三是要求进行成本核算,对成本核算的目的、核算程度、科室分类、成本归集和分摊等都作出了明确要求;四是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化,精细化。资产不但按其物种分类,还需按购置资金来源渠道分类。且不同渠道资金购置的资产,有单独的会计处理方法。
针对新制度,“如果没有一套具备信息集成、原始数据处理、自动化分类等功能的系统,靠手工操作是行不通的。”刘运生表示。
谨慎选型
通过邀请多家具有该实施能力的开发商到院磋商,三亚市人民医院谨慎选型,最终选择金算盘实施建设医院经营管理信息平台。
“我们选择了物流管理、资产管理、财务核算、成本核算、工资管理等系统模块。”刘运生说,“实施的主要目的是达到业务、财务一体化效果。价值链从资金流到物流,最后通过物资的消耗,实现价值增值再转化为资金流。
如何在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基于价值链转换中,让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环环相扣,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最终达到信息共享,准确无误地表述医院资产状况,确保医院资产核算的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成为实施的关键所在。
刘运生强调:“实施过程中,难点主要在于物流系统的切换,涉及到物资需要重新盘点,物资基础信息、供应商信息的录入及校对等,工作量非常艰巨。因此,医院将物流系统作为信息平台实施的先头兵,组织了大批的人员,加班加点用一周时间顺利把工作完成,并为其他模块的实施奠定了必备的数据。”
另外,资产模块的实施,工作量也非常大。医院的资产就有6000多条记录,在实施之前,考虑了数据导入方案。但从软件的导入格式而言,数据不匹配无法实现导入。另一方面,为了熟悉软件,需要手工操作。因此,医院组织人员逐条录入。在录入的过程中,由于录入与校对没能有序衔接,最终造成了校对工作量比录入还大,走了不少弯路。实施团队总结经验,重新采取了导入方案,将原始数据格式按统一格式匹配,最终成功导入全部资产信息。“尽管过程并不顺利,但从中医院也深入学习掌握了系统的功能操作。”刘运生表示。
针对三亚市人民医院经营管理一体化平台,刘运生这样评价:“该平台解决了大多数医院都会存在的信息孤岛现状,实现了信息共享,加强了医院财务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及管理成本,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也配合着公立医院改革及新医院财务与会计制度的实施奠定良好信息支持平台。”
未来可期
三亚市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发展,服务能力逐步提升,但服务的便捷性、实用性离患者实际需求尚存差距。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重点也从传统的以电子病例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
目前,在三亚市人民医院,患者可能不会直接感受到医院的信息系统,但从挂号、看病到缴费,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撑。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病人复诊时不用讲述上次就诊的细节,通过病人的就诊卡,医生就能在系统中获得该病人此前在医院的就诊信息,包括检查结果、治疗措施、用药情况等。” 三亚市人民医院院长田国刚表示。
“而通过远程会诊,可以实现专科医生远程的医疗指导。在三亚的俄罗斯人特别多,而外国患者又不喜欢找本地医生看病。基于此,我们与俄罗斯远东的一家医院联系,准备建立一套远程会诊系统。这样,外籍患者就能基于这套系统让本国医院来看病。这样对患者而言也更加放心。”田国刚补充道。
对医院来说,移动医疗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三亚市人民医院考虑的方向。
“国内外医院已有很好的先例。移动医疗会大大提高从查房到会诊、再到病患管理等整个医院诊疗流程的效率。同时信息系统建设必将成为医院精细化管理不可或缺的强有力手段。”田国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