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妇女所特有而又常见的疾病,常表现为血压升高,并伴有轻度蛋白尿及水肿。此种疾病对母婴危害都重大,对孕妇来说可能引发脑、肾脏、心脏等损伤,对胎儿来说可导致胎盘供血不足,影响胎儿发育,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发生血管内栓塞,则更易促使胎儿窒息甚至死亡,胎儿窘迫就是胎儿缺氧窒息的现象[1]。本病病因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通过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并观察其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相关依据。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同时选取同期同等数量在我院进行常规检查的正常孕妇。
1.2方法
危险因素调查方法:通过大量查阅相关文献,将可能有关的危险因素制定成调查表格,对患者进行逐一调查统计。调查内容包括年龄、妊娠次数、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有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家族史,并对孕妇的心理进行评估。
治疗方法:指导患者多采取左侧位静卧;做好常规检查,并加强监测,包括孕妇的血压、尿蛋白、临床症状等,胎动、NST及B超;给予25%硫酸镁20ml+5%葡萄糖250ml静滴,后可再用硫酸镁60ml加右旋糖酐或葡萄糖液1000ml,以每小时1.5~2g的速度的静脉滴注,于夜间再加用硫酸镁5g肌内注射;对于血压≥160/110mmHg,或舒张压>105mmHg的患者,给予降压药。已发生子痫的患者给予冬眠Ⅰ号全量加入10%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
1.3统计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相关因素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妊娠次数、孕妇心理素质、家族史、产检等有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治疗效果。通过治疗后,所有的患者血压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下降明显72例;80例出现蛋白尿的患者,治疗后明显减少。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一般是妊娠20周后出现的高血压、蛋白尿及水肿等的综合征,据有关调查显示,此种疾病是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六大疾病之第2位[2],而且发病越早病情越重,子痫是其最严重阶段,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脑出血、急性心衰、胎盘早剥及急性肾衰等,直接危及母子的生命。
3.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分析。从表1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妊娠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妊娠次数、孕妇心理素质、家族史、产检等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与正常孕妇存在较大的差异。
①年龄与产次。表1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35岁以上的患者多于正常组,正常组年龄以21-35岁为主,这与以往研究证明年龄在35岁以上出现先兆子痫、血压升高几率比较高相一致,而且初产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因此高龄的初产妇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3]。笔者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患者肌体处于下滑趋势有关,而且高龄产妇精神负担更重,加之第一次怀孕对妊娠缺乏经验,情绪更容易波动,同时初产妇腹壁纤维富有弹性,会与增大的子宫共同压迫主动脉,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诱发了高血压疾病。因此对于患者来说,应避免成为高危产妇,有条件的尽量在35岁前妊娠,以降低危险;对于临床来说,必须加强对高龄孕妇的密切监测,以尽早发现和治疗。
②文化程度与经济状况。从本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文化越低,经济状况越差的患者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概率越高。对于文化低的,尤其是农村的孕妇,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本未重视妊娠期间的注意事项,更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概念,也就无法谈及对其的监测。同时自我保健意识比较薄弱,不重视围生期的保健,延误病情,导致发生率增加[4]。经济条件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不少贫困地区的孕妇医疗保健比较缺乏,导致进行产检无法得到保证,也就无法在早期对其进行干预,从而导致妊高征的发生高居不下。提示临床对于此类孕妇应纳入重点对象,对于贫困的患者可以适当给予减免,充分体现医院的人性化,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贫困地区医疗的投入,确保孕妇能够享受到围生期的保健。
③孕妇心理素质。妊娠是女性一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由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母体各方面负担都加重。特别对于第一次妊娠且年龄偏大的孕妇来说,对妊娠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不了解,不知道什么是病理的,什么是生理的,所以妊娠后可出现心情紧张,产生疑惑、担心和害怕等心理问题。这些不良心理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孕妇的身体健康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分娩国家的进展和妊娠并发症的发生。从表1中可以看出,妊娠期间紧张的孕妇发生高血压疾病明显高于不紧张的孕妇,因此可以看出孕妇的心理素质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又一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在进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监测的过程中,还必须兼顾孕妇的心理干预,让其保持良好的心情。
3.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目的是既能得到一个成熟的婴儿,又能够将对母亲的损害控制到最低限度[5]。我们的做法是嘱咐患者左侧卧位休息,以改善子宫胎盘血流供应;给予相关的药物,比如给予硫酸镁,以预防先兆子痫发展成子痫和控制子痫抽搐及防止再抽搐,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膝腱反射有无减弱或消失,并准确记录呼吸、尿量,监测心率,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在血压比较高时,可给予降压药,其目的是不影响心排出量、肾血流量,胎盘灌注量的情况下降低患者血压;已出现子痫的患者采用冬眠法,能够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降压迅速,降低新陈代谢速度,提高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广泛抑制大脑皮质和植物神经系统,减轻机体对不良刺激的反应。通过相关处理后,本组患者血压均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5-98.
[2]雷玉秀,李凤莲.妊娠高血压疾病病因学研究现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3):124-125.
[3]刘云梅.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J].中国社区医生,2007,9(12):3.
目的探讨医学教育模式应用于妊娠高血压孕妇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孕妇1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各73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医学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孕妇的自护能力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自护能力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羊水过多、早产儿、胎儿畸形、胎膜早破及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医学教育模式对妊娠高血压孕妇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对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健康教育;医学教育模式
妊娠期高血压是临床上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偏大、伴有不良心理、体重偏胖、有高血压家族史的经产妇[1]。由于机体细小动脉发生痉挛、收缩,直接造成孕妇血液循环障碍,且不利于胎盘血运障碍影响胎儿营养供给,导致剖宫产、早产儿、胎儿畸形、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及胎儿窘迫发生率大大增高[2]。除药物治疗外,提高孕妇自我管理能力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作用。本研究将医学教育模式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孕妇14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孕20~28周,临床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病[3];③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认知、行为正常。排除标准: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②听力、视力功能存在异常;③依从性较低的患者。按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各73例。观察组:年龄24~46岁,平均(29.15±6.32)岁,初产妇43例,经产妇30例;对照组:年龄23~45岁,平均(29.63±4.72)岁,初产妇41例,经产妇32例。两组患者年龄、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产妇均建档,每月产检一次,记录孕周、身高、体重、血压、血常规、尿常规、宫高、腹围、胎心等。对照组患者由专职护士进行传统模式高血压健康教育,包括:妊娠高血压发病机制、危害、药物、饮食、运动治疗重要性和血压检测的方法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医学教育模式,包括:
1.2.1强化孕妇自我护理理念
向孕妇讲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及疾病自我护理的重要性,使其顺利的从被照顾者角色向疾病管理者角色转变,指导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在能力范围内自我护理,病情变化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1.2.2建立良好的医学观念
在“一对一”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微信平台、宣传视频、手册等多元化模式,对产妇进行科学用药、合理饮食、运动干预的指导。
1.2.3消除不良心理
定期评估产妇心理状态,了解产妇出现不良心理的原因,尽早消除其不良心理;定期开展孕妇讲座,解答孕妇内心疑惑,稳定产妇情绪,增强其分娩信心。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剖宫产、早产儿、胎儿畸形、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及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使用自我护理能测量量表(ESCA)从健康知识、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和自护技能4个维度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羊水过多、早产儿、胎儿畸形、胎膜早破及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学教育模式是通过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帮助患者建立严格的用药、饮食、运动习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最简易、高效的手段。结果显示,单一的药物治疗无法达到血压控制最佳水平,但通过传统模式常常采用“填鸭式”的健康教育,很难给孕妇感官认识,更不能满足孕妇在实践中的复杂需要。因此,我们在传统饮食教育的基础上,将医学教育模式应用于妊娠高血压患者中,提高患者自身主观能动性,使健康教育更加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中药物、饮食、运动管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自护能力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羊水过多、早产儿、胎儿畸形、胎膜早破及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采用医学教育模式对妊娠高血压孕妇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孕妇自我护理能力,对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建芬 单位:唐山市协和医院
参考文献
[1]黄丽媛,芦文丽,孙忠.我国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Meta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13(3):225-227.
[关键词] 高危妊娠;孕期管理监测;孕产妇;围生儿;安全
[中图分类号] R7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a)-0184-02
Study on the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of 400 cases of high-risk pregnancy
ZENG Lianghua JIANG Yanhua ZHUO Youzhen
Shenzhen Ci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Luohu District in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01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on pregnant women and perinatal infants. Methods The clinical documents of 400 cases of high risk pregnancy were reviewed to discuss the methods of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of high risk pregnancy. Results There was no pregnant death or perinatal death occurred in 400 cases of high risk pregnancy under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with scientific intervention and treatments. Conclusion The safety of high risk pregnant women and perinatal infants can be ensured by improved education of knowledge related to high risk pregnancy, prenatal cards, regular prenatal examinations, track management, monitoring on indexes associated with high risk pregnancy and 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sults.
[Key words] High-risk pregnancy;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during pregnancy; Pregnant women; perinatal infants; Safey
关于对孕产妇的管理,卫生部出台了很多相关文件,目的在于通过规范的孕产期管理提高高危妊娠的检出率、通过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高危妊娠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保证优生优育,以期达到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总体目标[1]。笔者对400例高危妊娠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高危妊娠的孕期管理方法及监测要点,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建立产前检查卡的2 187名产妇中筛选出400例低中高危妊娠孕妇,孕周11~31周,平均孕周为17.9,年龄23~41岁,平均33.2岁。
1.2方法
对所有筛查出的高危妊娠孕妇建立高危妊娠孕妇档案,安排专人对高危妊娠孕妇进行追踪管理。根据高危因素安排孕妇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1.2.1 高危妊娠因素分析及孕妇健康教育 当妊娠妇女被筛查出属高危妊娠时,首先向孕妇讲解其高危因素及相关的健康知识,使高危妊娠孕妇认识到高危妊娠对孕妇本身及围生儿的不利影响及可能出现的后果,使孕妇及家属重视医院所采取的围生期各项管理措施及各项指标监测并积极予以配合[2]。但同时也要向孕妇讲解高危因素的相关干预方法及预后,使孕妇及家属明白通过适当的管理措施及围生期的相关指标监测控制,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打消孕妇及家属的顾虑[3]。
1.2.2高危妊娠的干预管理 根据高危妊娠的不同因素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高危妊娠孕妇围生期干预。不良孕产史、瘢痕子宫、双胎、骨盆狭窄、畸胎及死胎等高危妊娠是不可转变的。只有加强产检,若围生儿及孕妇出现严重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终止妊娠,以保护孕妇的安全。对于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高危因素的孕妇应按照如下方法实施监测:测血压、体重、身高、孕妇的血流、血管阻力、血管壁弹性、血液黏度及微循环等指标。计算波形系数、外周阻力、心脏指数平均脉动压[4-5]等参数作为监测妊高征的阳性指标。每4~6周监测1次,对监测阳性者,每2~4周后复查1次。对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阳性孕妇加强生活饮食指导,若处于中、晚期孕周,孕妇最好取左侧卧位,平常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放松心情,尽量避免精神紧张,同时服用钙剂以积极纠正高血压症状。对羊水过少及产前出血孕妇的妊娠晚期孕妇,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适时终止妊娠以保证母婴平安及良好的预后。对于胎位异常、先兆早产、羊水过多等易转变的高危妊娠因素,应加强围生期的产检,采取措施积极处理,尽量将高危因素化解。尤其是积极纠正异常胎位,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1.2.3对高危妊娠孕妇的监测 所有建档的高危妊娠孕妇均定期进行随访,无法获得随访时应电话进行联系,确保高危妊娠孕妇处于受控状态。详细记录高危因素的转归、围生儿的变化、孕妇体征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及治疗措施。
2结果
所有400例高危妊娠孕妇通过系统的管理和监测后无一例发生母婴死亡事件,提前终止妊娠者124例,所占比例为31%;高危因素在临产前转归正常者216例,所占比例达54%;60例孕妇发生难产,所占比例为15%,通过剖宫产手术实施分娩。
3讨论
高危妊娠不仅影响到母胎的健康,同时还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妊娠高危因素范围非常广泛,凡是一切可能影响到妊娠结局且产生不良后果的危险因素均包括在内,如生育年龄、家族遗传、孕产史、疾病史等生物因素;环境因素有污染、居住条件等;社会因素有经济地位、社会习俗等;生活行为因素有酗酒、吸烟、饮食偏好等。从以上妊娠高危因素来看,整个围生期甚至围生期前期的很多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对于高危妊娠的管理不仅仅局限于妊娠之后,还包括围婚期、甚至青春期即开始至整个分娩结束。通过早期教育,可以及早发现妊娠高危因素,并采取适宜的管理措施及治疗措施,化解或者消除高危因素对孕妇及围生儿的不良影响,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提高围生儿及孕妇的健康水平[6]。因为高危妊娠范围包括可能影响妊娠结局而产生不良后果的各种因素,因此应将保健范围扩大到围婚期,甚至青春期,及早发现高危因素并予以管理、监护、处理,才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生儿死亡率,提高健康水平。对高危妊娠的管理,需要各级医疗机构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做好高危妊娠的相关知识教育及高危妊娠的筛查工作[7]。基层医院要加强对辖区内育龄妇女的妊娠相关知识宣传,建全育龄妇女的档案,定期不定期举行妊娠宣教,指导育龄妇女生育工作。对于筛查出的高危妊娠孕妇要主动进行追踪管理,对于复杂的高危妊娠孕妇要申请上级医院进行指导或者协调转诊。
总之,做好高危妊娠孕妇的管理,可以提高妊娠的质量,保证母婴健康及安全,提高人口素质,应引起广大育龄女性及医疗管理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洪一萍,杨丽.分类评定高危妊娠管理方法及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1999,14(6):338.
[2] 潘国平.高危妊娠990例的监测与管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11):699.
[3] 翁云霞.高危妊娠管理的新概念[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 17(5):260-262.
[4] Page EW,Christanson IL. The impact of mean arterial pressure in the middle trimester upon the outcome of pregnancy[J]. Am J obstet Gyneeol,1976,125:740.
[5] Bhatia Jain S.Mean arterial pressure in middle trimester for predicting hypertension inpregnancy[J]. Obstm Gynecol India,1984,33:740.
[6] 李雪儿,苏小微,苏慧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危妊娠孕妇胎盘床螺旋动脉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6(9):10-12.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肥胖; 达因35; 二甲双胍
[中图分类号] R711.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13-05-03
Combined Modality Therapy for 38 Cases of Obes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SONG Shuqi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Putian College,Fujian 351100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hort term effect of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diane-35 and changing life style on th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of obese patients. Methods38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n = 18) were treated with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diane-35 and changing life style and group B(n = 20) were treated with metformin only. The situation in menstruation recovery,hairiness,obese and acne,ovarian volume and body mass index were observed after 3 months. Sex hormone,insulin,glucose and triglycerides were separately tested by drawing blood specimens at the early morning empty stomach on days of 2~4 in the first menstrual cycle after drug withdrawl. ResultsMenstruation recovery,hairiness and acne in group A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group B;BMI,LH and Tin in group A show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group B,while FBS,INS and TG in group B show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group A. ConclusionThe treatment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should be given different. If the immediate objective is to low weight,decrease the level of sex hormone and recover menstruation,metformin combined with diane-35 and changing life style should be used,while if the long-term objective is to decrease serum insulin,serum glucose and serum triglycerides,diane-35 should better not be combined used.
[Key Words]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Obese; Diane-35; Metformin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高达6%~8%,临床特征主要是肥胖、多毛和痤疮[1]。近年来,对PCOS的治疗观念已不仅仅限于促排卵和妊娠。PCOS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子宫内膜癌等密切相关[1],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PCOS研究的主要目的。我院对PCOS的治疗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2004年1月~2008年7月来就诊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38例进行综合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综合治疗包括口服避孕药达因35,二甲双胍及改变生活方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PCOS伴肥胖患者38例,平均年龄(21.34±2.43)岁。临床表现:月经稀发24例、闭经8例、月经增多频发6例。在静脉采血前3个月无使用激素药物或降血脂、血糖药物。PCOS的诊断按2003年荷兰鹿特丹会议标准:①稀发排卵或不排卵,常表现为稀发月经或闭经;②高雄激素血症和(或)临床特征;③卵巢多囊样改变,阴道或直肠超声发现至少一侧卵巢见到≥12个直径在2~9mm卵泡和(或)卵巢体积≥10mL即可诊断卵巢多囊样改变。三项中符合两项并除外其他引起高雄激素血症的疾病者,即可确定诊断。肥胖标准:体重指数(BMI)≥25,或腰围/臀围≥0.85。
1.2 治疗方法
38例PCOS伴肥胖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A组和B组。A组18例给予达因35联合二甲双胍及改变生活方式,B组 20例给予口服二甲双胍及改变生活方式。服药方法:月经周期第5天或诊刮术后第5天口服达因35(含醋酸环丙孕酮2mg,炔雌醇35μg),每天1次共21d,疗程3个周期。口服二甲双胍500mg每天2次,疗程3个月。B组有生育要求者监测体温,若发现妊娠及时停药。改变生活方式:包括低脂、低热卡饮食,加强体育运动,降低体重,禁烟禁酒。
1.3 用药后观测指标
用药后观察月经恢复情况,多毛、肥胖、痤疮改善情况,卵巢体积大小及体重指数等。分别停药后的次月月经周期第2~4天(闭经者不限)晨8时空腹抽肘静脉血测性激素、血胰岛素、血糖及血甘油三酯。
1.4 统计学处理
指标测定结果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变
A组患者18例中月经恢复正常17例(94.44%),多毛、痤疮症状明显改善。B组患者20例在治疗后3个月月经恢复正常11例(5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A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和LH、睾酮(T)下降极显著。B组中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S)下降极显著、INS和 TG下降显著。A和B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从BMI、LH、T三指标看,A组比B组效果好,差异达到极显著性(P<0.01);就FBS、INS、TG三指标而言,B组效果较好,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3 讨论
PCOS是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紊乱和糖代谢异常综合征,异质性强,发病机制目前尚未证实,研究发现其与胰岛素代谢异常、女性体内雄性激素偏高有关,而肥胖的女性胰岛素偏高也是致病的原因[2]。肥胖型和非肥胖型PCOS女性的内分泌环境不同,肥胖型比非肥胖型PCOS女性的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低、空腹胰岛素水平高,导致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脂血症。PCOS伴肥胖患者血LH水平可以正常,盆腔B超除了可了解是否有PCOS外,还可以了解子宫内膜厚度,判断是否需要行内膜活检。诊断时还应了解患者有无代谢异常情况,包括BMI、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并测量血压。
二甲双胍是一种对胰岛素敏感的药物,其通过促进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入及利用,加速无氧糖酵解,减少肝糖原异生,抑制或延缓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减低对胰岛素的抵抗,胰岛素水平下降,雄激素合成减少。在国外,二甲双胍大多用于治疗肥胖型的月经稀发或闭经的PCOS患者,使月经恢复正常达90%以上,排卵率达34%[3]。本组资料均为肥胖型患者,故均应用二甲双胍,不设计对照组。
PCOS伴肥胖患者的短期治疗的目的是改善症状,调整月经,促进生育;远期的目标则为纠正代谢障碍,降低子宫内膜癌、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的风险。PCOS患者因年龄、主诉不同而治疗方法不同,核心问题是降低体内雄激素的生成。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后的指标BMI在A组中差异极显著而在B组其差异却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达因35(含醋酸环丙孕酮2mg,炔雌醇35μg)可抑制雄性激素所对应靶细胞的作用,促进睾酮代谢,并对垂体LH的分泌产生负反馈,抑制LH的分泌,减少卵巢源性雄激素的生成,打破LH与高雄激素的恶性循环,降低腹型肥胖的发生率,故A组中BMI下降显著。而FBS在A组中差异不显著而在B组差异却极显著,可能是达因35削弱了二甲双胍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其对血脂代谢的影响目前文献未见报道,真正的机制有待于以后探讨。在欧洲,临床医生都会建议早期患有PCOS的女孩一直服用避孕药直到她准备结婚生育。PCOS不仅是多毛、腹型肥胖、脸上有痤疮,有四分之一的女性还会发生婚后不孕,但坚持服药后,有80%的人会怀孕[3]。由于它还会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和子宫内膜癌,因此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能够生育,即使生过孩子后也要积极治疗。治疗方案应个体化,我们认为肥胖型PCOS治疗最初应联合达因35、二甲双胍及改变生活方式,把体重指数控制在正常范围,不必长期应用避孕药。
除了药物治疗,通过运动减轻体重也能减少此病的发生。减轻体重在肥胖型PCOS治疗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减轻体重必须采取低热卡饮食,低热卡饮食指每公斤理想体重给予热量42~48kJ。增加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可以增加饱胀感并增加食物特殊动力效应耗能,以达到辅助减肥的效果[4]。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可有效地消耗体内的脂肪和糖。目前对运动的一般建议每天运动30min,使热量的消耗大于摄入,达到减肥效果。
单纯应用口服避孕药可削弱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增加体重及用药间歇反跳现象[5]。因此,我们设计口服避孕药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希望能有较强的协同作用,以便达到既能改善PCOS胰岛素抵抗、增强减低雄激素的作用,又能弥补口服避孕药的缺点。但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应用未能显著地克服避孕药对胰岛素的拮抗,而在降低体重方面却有极显著作用,其原因和其是否与样本容量有关系等还有待于今后的研究。
对于肥胖型PCOS患者可能产生的远期并发症的范围与程度,尚需进行随诊观察加以阐明。PCOS的处理还应包括终身的监测与保健,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及预防还要多学科的合作。
[参考文献]
[1] 张以文.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现代概念[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9):577-578.
[2] 季银芬,石一复.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现状与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16(3):175-178.
[3] Lord JM,Flight IH,Noman RJ. Metformin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J]. BMJ,2003,327(7421):951-953.
[4] 代玉洁. 生活方式干预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5):394-395.
中图分类号:RTII.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9-0043-03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导致育龄妇女内分泌失调和不孕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为6%~10%。目前认为PCOS与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密切,由于其发病的多因性,目前尚无统一合理的治疗方案,争议颇多。现就近几年对PCOS的研究作一综述。
1 病因方面
1.1 遗传因素PCOS呈现高度的家族聚集性,家系分析得出PCOS一般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少部分为x连锁显性或可能由减数分裂的异常等引起不同遗传方式。高雄激素血症和(或)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PCOS家族成员同样患病的遗传学特征Waterwotth对17个家系进行胰岛素基因VNTR与PCOS相关性研究,发现胰岛素VNTRII类等位基因与PCOS患者尤其排卵障碍患者关系密切,且优先从杂合的(1/111)父亲处遗传,提示这是一种遗传印迹现象。
1.2 高雄激素血症适当的雄激素可促进卵泡发育,过多时可干扰黄体生成素(LH)对颗粒细胞的作用和卵泡成熟,阻止优势卵泡出现,并加速卵泡的闭锁,是PCOS病人不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PCOS病人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就是体内雄激素增高,高雄激素与LH血症及高胰岛素有关。另有研究显示,高胰岛素可增强LH产生,LH是促进雄激素合成的最重要因子。总之,PCOS的雄激素过多主要是胰岛素协同LH作用于卵巢内卵泡膜细胞的结果。
1.3 胰岛素抵抗王氏等认为胰岛素抵抗是PCOS妇女发生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因为PCOS的病人存在胰岛素抵抗,虽然糖耐量正常但当她处在妊娠这一易制糖尿病发生的特殊时期,就增加了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IR和随之的代偿性高胰岛索血症的重要作用日趋明显。
1.4 高胰岛素血症①直接作用:指高胰岛素血症通过胰岛素受体,直接作用于卵巢的卵泡膜细胞,引起功能性雄激素过多.②间接作用:指高胰岛素血症加重垂体促性腺激素的不协调分泌,间接参与卵巢雄激素过多的形成。
1.5 肥胖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5为肥胖。PCOS患者中肥胖者比例超过50%,而青少年肥胖尤易发展为PCOS。肥胖妇女受孕机会较少。目前已证明瘦素与女性生殖功能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其能通过调节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的功能,也可直接作用于卵巢激素的分泌.减弱卵泡细胞对促卵泡激素(FSH)刺激的敏感性,另有学者认为,PCOS肥胖可降低肝脏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的合成,使血清游离睾酮水平增高,雄激素作用被放大.加重了排卵障碍。
2 诊断标准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统一诊断标准始见于1990年美国国家健康委员会(NIH)会议.规定其诊断标准为“临床或生化有高雄激素表现,持续无排卵和除外其他疾病”。但经多年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PCOS患者超声有卵巢多囊性改变。2003年在荷兰鹿特丹定义了PCOS新的诊断标准把卵巢的形态学改变“多囊性卵巢”作为其诊断标准之一。这个新的诊断标准能否代表PCOS患者的特征,尚需进一步研究。下面将对新标准进行讨论。2003年5月在荷兰鹿特丹召开的会议上.ESHRE和ASRM[7-8]达成共识,推荐PCOS的诊断标准为以下3项中的至少2项:①少数或无排卵。②临床和(或)生化有高雄激素表现。③超声检查发现多囊性卵巢和除外其他疾病(肾上腺皮质增生,库欣综合征,雄激素分泌肿瘤等等)。尽管PCOS被认为与生殖疾病和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有关,但现在又与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联系起来,所以确诊PCOS变得尤为重要。
3 治疗方面
3.1 中医药治疗根据PCOS的“经闭”,“月经不调”,“无孕”等病范畴,通过辨证施治,中医人工周期,针灸等不同方法进行治疗也有明显效果。(1)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此法是吸取中医辨证论之精华,结合卵巢变化周期用药,以治疗排卵功能障碍、不孕与月经病的方法,尤以林至君的“补肾一活血化瘀一补肾一活血调经”的立法公式及周期性选方用药为基础的人工周期疗法应用广泛而有效。(2)辨证论治:国内治疗PCOS常用的中药为补肾药、活血药和化痰药,中医学认为本病与肾虚、痰、瘀有关,治法以补肾活血化痰为主。以补肾法为研究重点,以补肾中药的应用报道最为广泛。补肾中药主要通过影响对性腺轴、肾上腺多水平、多靶器官的调节起到促排卵的作用。俞瑾等在研究补肾药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天癸方(知母、龟板、麦冬、黄精、当归、补骨脂、石莒蒲、虎杖、马鞭草、仙灵脾、生地、桃仁等)对ASR血瘦索(hptin)及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影响,发现中药发挥减肥和促排卵作用。孙永生等研究了卵巢1号(巴戟天、菟丝子、当归、水蛭、穿山甲、苍术、半夏、夏枯草、皂角刺等组成)对多囊卵巢大鼠的卵巢形态、垂体及肾上腺超微结构的影响,取得良好效果。(3)针刺治疗:针刺可引起脑内某些核团反应和递质变化,调整下丘脑功能而促排卵。目前针灸治疗PCOS的报道少见,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有不少学者以针灸关元、中极、子宫、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促进排卵有一定效果。
3.2 西医治疗
3.2.1 调节内分泌紊乱达英一35可以竞争雄激素受体抑制5a-还原酶。加快睾酮的清除,增加SHBG的浓度,明显改善内分泌紊乱,形成规则的月经周期,对多毛、痤疮有效,对LH/FSH比值明显紊乱者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安体舒通可以抑制卵巢和肾上腺素合成雄激素,与睾酮竞争毛囊雄激素受体,从而降低体内雄激素,故可用于PCOS的高雄激素血症。用法:50~200mg/d,常与地塞米松合用。
3.2.2 胰岛素抵抗药物(1)单药治疗:纠正高雄激紊血症的同时并改善胰岛素抵抗,这一概念被引入PCOS治疗的前沿性新课题,值得探研。二甲双胍被认为目前最理想的胰岛素增敏剂。有研究PCOS经二甲双胍治疗后,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脂代谢紊乱、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血SHBG水平、降低血雄激素和LH水平,同时伴有排卵和规则月经的恢复。罗格列酮是另一类胰岛素增敏剂,可纠正PCOS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高黄体生成素血症等,促使正常排卵及生育,并可预防及改善PCOS患者的糖脂代谢异常,降低并发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危险。(2)联合用药:一线促排卵药克罗米酚虽能获得一定的疗效。但约20%~25%患者对促排卵药克罗米酚不敏感。盐酸吡格列酮和盐酸二甲双胍都是胰岛素增敏剂,可改善PCOS患者的IR,增加其排卵率和受孕率。二甲双胍与CC(克罗米酚)联合应用妊娠率明显高于CC单独应用者(65.2%比4.2%),且
没有发现严重的副作用。但对PCOS患者使用促性腺激素治疗容易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严重者可威胁患者生命。笔者采用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联合氯米芬(促性腺激素)治疗PCOS,取得肯定疗效。有资料用达英一35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治疗2~4周期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联合用药具有更可佳更确切的临床效果,既纠正了高雄激素血症又改善胰岛素抵抗,为促排卵准备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内分泌环境。使PCOS的治疗有了新的突破,同时提高PCOS无排卵性不育的妊娠率。
3.2.3 诱导排卵(1)克罗米芬(cc):类固醇类抗雌激素制剂,具有弱雌激素效应,能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减少细胞内受体,从而使FSH升高,常为PCOS诱导排卵的首选药,周氏等提出因临床病人情况不同可有多种用法。CC单用或者CC加强的松。去氧孕烯一炔雌醇与克罗米芬联用,可增加卵巢对克罗米芬的敏感性,提高了应用克罗米芬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2)促性腺激素(Gn):鉴于HMG应用时的不良影响,人们从常规使用HMG转向了主要含FSH,而基本不含有LH的卵泡刺激素(U-FSH),以后又进一步发展为高纯度的卵泡刺激素(HP-FSH)、重组人卵泡刺激素(r-hFSH)。尤其重组人卵泡刺激素(r-hFSH),特别适用于体内有较高LH水平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而且很少引起体内雌激素水平的过度升高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妊娠后流产率也低。(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这种降调节作用使垂体LH和FSH分泌显著减少.使早发的LH峰几率降低,避免了对卵子质量的影响,同时血浆内的LH水平降低,这就对基础LH水平较高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尤为适合。(4)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GnRH-A在应用的时候比较灵活。优点在于使用激动剂是由于对内源性的促性腺激素分泌的过度抑制,而影响到超排卵周期的雌激素的产生和黄体期黄体酮的水平,使患者在超排卵时反应不良,而导致取消周期,相反拮抗剂只在短时间内使用。对雌激素的生成和黄体功能影响小,而使临床妊娠率增加。
3.2.4 减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肥胖的PcOs患者减肥后,症状可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故对肥胖的PCOS患者,在其他促排卵治疗前,可先尝试通过低热量饮食和增加运动量来减轻体质量,以提高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改善雄激素过多症,促进排卵,并且可减轻该类患者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生活方式的调整如规则的锻炼和平衡饮食对发育前期PCOS患者尤为重要,减肥可作为PCOS患者的最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法,能大大提高患者治疗的反应性,应大力提倡。
3.2.5 手术药物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副反应,如多胎妊娠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增高,有些患者即使增大药量后仍不排卵。对于这部分患者的情况促使临床医生在治疗方法上必须另辟蹊径。早在1935年,stain报道应用卵巢楔形切除术治疗PCOS取得了较好效果,许多患者恢复了月经周期,并获得妊娠,妊娠率为86.7%。但随后的研究表明行卵巢楔形切除术后所导致的盆腔粘连可使PCOS患者由功能性不孕转为机械性不孕,因而其应用受到了限制。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兴起和发展,腹腔镜手术治疗PCOS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PCOS患者行卵巢电灼打孔、切割、激光治疗、超声刀卵巢打孔以及经阴道注水腹腔镜卵巢打孔术等研究有了相继报道。
【关键词】
平心汤;慢心律;室性早搏;协同作用2005年5月至2009年10月,笔者尝试采用平心汤联合慢心律治疗室性早搏61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1例室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1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中男39例,女22例,年龄28~76岁,平均53.6岁;原发性冠心病31例,高血压13例,心肌炎10例,风心病7例。对照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6~75岁,平均52.4岁;原发性冠心病29例,高血压14例,心肌炎11例,风心病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胸痛、乏力、头晕、失眠等症状,常规12导心电图和/或24 h动态心电图证实为室早患者,排除:由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引起者;危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者;有症状的显著心动过缓(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妊娠期妇女。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和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慢心律150 mg,每8 h一次,口服。治疗组:慢心律100 mg,每8 h一次,口服,同时口服自拟平心汤,方法为:黄芪30 g,丹参20 g,太子参、生地、苦参各15 g,三七粉、炙甘草、麦冬、五味子各10 g,大枣5 枚,1剂/d,水煮两次,取汁150 ml,早晚分服两次。两组患者均治疗观察4周,以4周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参照卫生部“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西医结合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判定效果[1]。室早疗效判定标准: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示室性早搏较治疗前减少>90%,为显效;室性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90%为有效;室性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室早疗效比较见表1,可见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χ2检验,P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如表2所示,可见治疗组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χ2检验,P
3 讨论
室性早搏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中医经络理论认为,心律失常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气阴两虚导致心络的络虚不荣和络脉瘀阻所致,尤其前者是发病的关键环节[3]。症见心悸、气短、乏力、胸闷、脉结代等,治疗重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平心汤中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脉散)益气养阴以治发病之本。黄芪、炙甘草、大枣益气养阴,健脾以资生化之源。生地滋阴养血复脉。丹参和三七粉是常用的药对之一,丹参功擅活血化瘀,又凉血养血安神,有化瘀不伤气血之特点。三七有止血化瘀之功,具有“止血而不留瘀”之特点,两药合用相辅相成,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力倍增。据现代药理研究,苦参可降低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延长不应期,是较普遍认同的抗心律失常药、尤其是治疗各种早搏的有效药物;炙甘草可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黄芪可延长心肌的有效不应期,对室性早搏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对缺血的心肌有保护作用[4]。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功,对各种原因导致的室性早搏有较好的疗效。平心汤联合慢心律片对室早疗效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慢心律组,并且减少了慢心律的用量,减轻了慢心律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抗心律失常的疗效,提示平心汤和慢心律合用对治疗室性早搏有协同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血管药物对策专题组.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6):405-413.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
关键词:参松养心胶囊;美托洛尔;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541.6 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6-0663-0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合并各种类型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症,患者往往有心悸胸闷不适感,而严重的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房颤、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等又可加重病情危及生命。故临床上针对不同类型心律失常采取不同的药物干预。我院选择参松养心胶囊加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进行干预,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60例,均经临床症状、体征、心脏多普勒超声、动态心电图等检查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包括心脏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伴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或短暂性阵发性房扑、房颤)20例,室性心律失常(多为频发室性早搏,4例室性早搏二联律)40例。诊断标准均符合199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HA)的心功能分级方案。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54岁~79 岁;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3岁~8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并发症及基础治疗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心力衰竭优化药物治疗,口服美托洛尔12.5 mg/d~10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参松养心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4粒,3次/日,观察时间均为4周。
1.3 观察指标 患者分别于用药第4周行动态心动图、常规心电图、临床症状以判定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药理基地所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1979年中西医结合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判断效果【sup】[1]【/sup】。
1.4.1 心电图疗效 显效:期前收缩消失或减少90%有效:期前收缩减少50%以上无效:未达到有效水平。
1.4.2 临床症状疗效 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或明显改善;有效:症状大部分消失或缓解;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和χ【sup】2【/sup】检验。
2 结 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例(%)
2.2 24 h心电图改变(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24 h心电图改变例(%)
2.3 不良反应 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化验血尿常规、电解质、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无异常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律失常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合并的一种严重疾病,亦是引起心力衰竭加重及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常根据发病类型采取不同的药物干预。美托洛尔作为心力衰竭的基本治疗药物已成为专家共识,且因具有阻滞心脏异位起搏点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兴奋而对室上性、室性及儿茶酚胺引起的心律失常有可靠的治疗作用。此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来说尤为适用。但因美托洛尔的负性肌力作用及减缓心率的特性又给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尤其是基础心率不快的患者带来困扰。参松养心胶囊作为中药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被广泛认可【sup】[2]【/sup】。本研究通过小剂量的美托洛尔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效果良好,总有效率达90.00%。与文献【sup】[3]【/sup】报道结果相似。
心力衰竭时心律失常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气阴两虚导致络虚不荣和络脉瘀阻,尤以前者为发病的关键环节【sup】[4]【/sup】。参松养心胶囊是经循证医学研究证实以中医络病理论为指导开发出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具有整合调节心律失常的特点。它可以通过对心肌细胞钙、钠、钾等多种离子通道的影响,以电压依赖的方式抑制内向整流钾电流、瞬时外向钾电流以及延迟整流钾电流。通过降低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抑制心肌细胞动作电位(AP)的复极过程,延长APD来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sup】[5]【/sup】;其主要成分人参、麦门冬、山茱萸、丹参、炒酸枣仁、桑寄生、赤芍、土鳖虫、甘松、黄连、南五味子、龙骨等在补、养、敛三法并用,具有降低冠状动脉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改善心肌细胞代谢,抑制折返激动的作用。黄连素可能是一种钙通道激动剂,其促进钙内流的作用是通过对受体的兴奋而实现的,故组方中黄连、龙骨等具有保护心率不减慢,甚至提高心率的性能。诸药合用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功效。该药同时具备多离子通道阻滞与非离子通道调节的功能,这是其临床兼治快慢两种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各种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以及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慢快综合征等均有明显疗效,而无致心律失常副反应【sup】[6]【/sup】。因此针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联合服用参松养心胶囊及美托洛尔效果确切,安全性好。
参考文献:
[1] 刘国仗,吴宁,胡大一,等.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6):405-413.
[2] 柳克述,钟丽明.参松养心胶囊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研究现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6):118.
[3] 孙宏伟,李洪珍.参松养心胶囊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老年心律失常60例[J].药物与临床,2010,17(15):52.
[4] 吴以岭.“脉络――血管系统病”新概念及其治疗探讨[J].疑难病杂志,2005,4(5):285-287.
[5] 李宁,马克娟,蒲介麟.参松养心胶囊对心室肌细胞钾通道的影响[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7-03-05(06).
[6] 李寿勋,赵小慧,李超.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杂志,2010,7(16):169.
作者简介:魏峥,主任医师,现工作于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邮编:528200)。
(收稿日期:2010-01-21)
关键词:血浆妊娠相关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阿托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543.3 R2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6-0663-03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是一种含锌指结构的金属蛋白酶,它属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超家族成员,30年前首先在妊娠妇女血浆中发现【sup】[1]【/sup】,最近几年PAPP-A研究已经延伸到了血管炎症和冠状动脉疾病领域。PAPP-A与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系,它被选择性的表达在不稳定斑块中【sup】[2,3]【/su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事件的因子【sup】[4,5]【/sup】。有研究表明早期他汀治疗可以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炎症反应和死亡率【sup】[6,7]【/sup】。可是他汀对PAPP-A的影响研究较少,PAPP-A可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浆中水平升高,随后的他汀治疗可以降低其水平【sup】[8,9]【/sup】。Qin等【sup】[10]【/sup】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疾病病人血浆PAPP-A不同于胎盘组织中的PAPP-A,因此本研究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病人血浆中PAPP-A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疾病的关系,并且观察不同剂量的他汀对两种蛋白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11月―2010年6月入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有临床症状或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符合2007年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抬高心肌梗死指南的诊断标准),共104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1例,ACS73例。根据阿托伐他汀剂量的不同分为3组,其中10 mg组34例,20mg组39例,40 mg组31例。
1.2 排除标准 有他汀治疗史的患者;他汀过敏史的患者;肝功能异常的患者;风湿性疾病的患者;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多器官衰竭的终末期的患者;免疫耐受性疾病的患者。
1.3 阿托伐他汀干预方案 所有病人都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冠脉造影显示50%狭窄以上的病人进入实验,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肌钙蛋白)以及心电图表现分为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入院后随机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20 mg、40 mg,测定1周,4周后血浆PAPP-A和hs-CRP水平。
1.3 标本采集方法 病人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4 mL 至抗凝管中,30 min 内1 000 r/min 离心15 min ,收集上清液,于-76 ℃冰箱中保存直至检测。病人在他汀治疗1 周和4周后按照上述方法再次采集静脉血标本。为避免批间误差和测量误差,样本全部收集完成后,一次性成批检测。
1.4 标本测定方法 PAPP-A测定使用超敏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上海研吉生物有限公司),按照生产厂家的说明使用,血浆标本离心清除脂类物质(测定者不知病人情况);hs-CRP和肌钙蛋白以及肝功能均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完成。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分类资料用百分位数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配对秩和检验。
2 结 果
2.1 各组间基线数据的资料比较 各组间在年龄、体重指数、性别、吸烟情况、糖尿病、高血压、急性冠脉综合征、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 各组间基线数据比较
2.2 ACS与稳定心绞痛患者PAPP-A和hs-CRP水平比较(见表2) ACS组血浆PAPP-A、hs-CRP水平高于稳定心绞痛组(P
表2 ACS与稳定心绞痛患者PAPP-A和hs-CRP水平比较(中位数)
2.3 3组 PAPP-A水平比较(见表3) 10 mg组和20 mg组1周后、4周后PAPP-A水平都轻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40 mg组1周后降低无统计学意义,4周后PAPP-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3组 PAPP-A水平比较(中位数)mIU/L
2.4 3组hs-CRP水平比较(见表4) 10 mg组和20 mg组1周后、4周后hs-CRP水平都轻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40 mg组1周后降低无统计学意义,4周后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PAPP-A蛋白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中增高,这一个结果符合先前研究表明的在不稳定斑块患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PAPP-A水平升高【sup】【/sup】[4,11], 先前研究认为心肌梗死本身不引起PAPP-A的升高【sup】[4]【/sup】,而是不稳定斑块引起了它的升高。Lund研究表明PAPP-A在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中很快升高,在ACS组也可以看到。PAPP-A在稳定心绞痛的患者血浆中也可以偶然升高,这也正好可以解释亚临床斑块破裂和炎症反应在其他血管中的表达【sup】[12]【/sup】。10 mg组、20 mg组没有降低PAPP-A的水平,而在40 mg组4周后PAPP-A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研究更加强了在长期研究中表明的他汀的多效性作用的认识,也加强了对更高剂量的他汀优于标准剂量的他汀的研究认识【sup】[13]【/sup】。当然本研究样本量少不能观察到高剂量他汀使用的安全性。PAPP-A和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性期升高,在随后的治疗中降低,这虽然可以设计安慰组来观察到,但本研究没有设立安慰组(对有冠心病的病人不服用他汀治疗从伦理上也行不通的)。PAPP-A和hs-CRP都与炎症有关,有趣的是PAPP-A和hs-CRP之间却没有相关性,这一结果也可以在其他研究中看到【sup】[14]【/sup】,这两种蛋白产生的生理过程不同。hs-CRP主要由IL-6刺激肝细胞产生的抗炎症因子【sup】[15]【/sup】;而PAPP-A属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它除了发挥胰岛素样作用外,还可以提高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能力,以及与巨噬细胞活化引起的低密度脂蛋白趋化合释放炎症细胞因子有关联【sup】[16]【/sup】。
参考文献:
[1] Lin TM,Galber SP,Kiefer D,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four human 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s[J].Am J Obtet Gynecol,1974,118:223-236.
[2] Stulc T,Malbohan I,Malik J,et al.Increased levels of pregnancy-associated plama protein-A in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The effect of atorstatin treatment[J].Am Heart J,2003,146:1060-1063.
[3] Aso Y,Okumura K,Wakabayashi S,et al.Elevated 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 insera from type 2 diadetic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Association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toe-brachial index[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4,89:5713-5717.
[4] Bayes-Genis A,Conover C,Overgaard MT,et al.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 as a marker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N Engl J Med,2001,345:1022-1029.
[5] Heeschen C,Dimmeler S,Hamm CW,et al.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J Am Coll Cardiol,2005,45:229-237.
[6] Lund J,Qin QP,Ilva T,et al.Circulating pregnancy -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 predicts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but no troponin I elevation[J].Circulation,2003,108:1924-1926.
[7] Schwartz GG,Olsson AG,Ezekowitz MD,et al.Effects of atorvastatin on early recurrent ischemic event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The MIRACL stud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MA,2001,285:1711-1718.
[8] Kinlay S,Schwartz GG,Olsson AG,et al.High-dose atorvastatin enhances the decline in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The MIRACL study[J].Circulation,2003,108:1560-1566.
[9] Dominguez A,Abreu-Gonzalez P,Garcia-Gonzalez M,et al.Circulating pregnancy -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 is not an early marker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Clin Chem,1997,43:2323-2332.
[10] Qin QP,Kokkala S,Lund J,et al.Molecular distinction of circulating pregnancy -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pregnancy[J].Clin Chem,2005,51:75-83.
[11] Lund J,Qin QP,Ilva T,et al.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 a biomarker in acute ST-elevation myocaridial infarction[J].Ann Med,2006,38:221-228.
[12] Sangiorgi G,Mauriello A,Bonanno E,et al.Pregnancy -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 is markedly expressed by monocyte-macrophage cells in vulnerable and ruptured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J].J Am Coll Cardiol,2006,47:2201-2211.
[13] Ray KK,Cannon CP,McCabe CH,et al.Early and late benefits of high-dose atorvastat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J Am Coll Cardiol,2005,46:1405-1410.
[14] Elesher AA,Conver CA,Denktas AE,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circulatory pregnancy -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table angina[J].Eur Heart J,2006,27:1678-1684.
[15] Black S,Kushner I,Samol D.C-reactive protein[J].J Biol Chem,2004,279:48487-48490.
[16] Bayes-Genis A,Conover CA,Schwartz RS.Th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y axis:A review of atheroclerosis and restenosis[J].Circ Res,2000,86:125-130.
子痫前期、子痫是妊娠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尽管报道其发生率不一,通常认为其发生率大约为5%[1]。关于子痫前期、子痫的病因研究很多,尚不能用一元学说解释。血管病变是其基本病理改变。现就子痫前期发病过程中血液检验结果的变化及分析作一综述。
1 血液常规
1.1 血常规的变化 随着对子痫前期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子痫前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较正常升高,即血液处于浓缩状态;血小板比正常妊娠明显减少[2,3]。有研究认为,血小板计数与疾病病情呈负相关,即病情愈重,血小板计数愈少[4]。
1.2 结果分析 Pritchard等[5]报道子痫妇女通常血容量不增多,平均体型的孕妇在妊娠末期血容量大约为5000 ml,而未孕妇女为3500 ml,子痫前期妇女的血容量不增多,可能是全身血管痉挛的结果,并由于血管渗透性增加而恶化。随着子痫前期研究的进展,血液浓缩是子痫前期的标志这一点已达成共识。正常妊娠时血小板的数量仅有轻微改变,表现为血小板的体积和宽度增加,Tygart等[6]研究认为血小板生成增加,是正常妊娠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和存在持续性低水平血管内凝血,血小板消耗刺激的结果。子痫前期时基于各种原因,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胶原暴露,使血小板黏附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另据资料显示,子痫前期患者血小板过度激活,使凝血功能增强,可能是发病原因之一[7,8]。总之,由于血小板血栓形成,导致血小板减少。
2 凝血与纤溶
2.1 凝血与纤溶的变化 研究发现子痫前期的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FG含量升高,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L1)活性升高[9];纤溶方面,既往的研究表明,正常妊娠的妇女和子痫前期妇女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正常非孕妇女,而且子痫前期血D-二聚体含量增高更为明显[10]。
2.2 结果分析 正常妊娠时,于妊娠3个月左右,孕妇的凝血、纤溶系统发生变化:一方面,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逐渐升高,部分凝血因子增加,血浆处于高凝状态,这是一种生理性保护机制,防止产后出血。另一方面,血管内皮细胞生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增多,TPA增加幅度大于TPA抑制剂PAI-1增加的幅度,使妊娠晚期孕妇纤溶功能增强,血浆D-二聚体升高,纤溶与凝血处于高水平动态平衡。子痫前期比正常妊娠更易发生血栓,原因可能如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其功能不全,血管内皮细胞因子的合成、释放障碍导致血管痉挛,血栓形成。此外,胎盘组织缺血、梗死,释放促凝血活酶进入母血循环,激活凝血系统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的血液发生凝血,甚至导致DIC的发生。目前对子痫前期的研究更倾向于这样的概念:凝血异常是子痫前期的结果而非原因。
3 肝肾功能
3.1 肝肾功能的变化 研究表明子痫前期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门冬氨酸转移酶(AST)均明显增高,尿素氮、肌酐、尿酸明显升高,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氨酰转肽酶(GGT)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11,12]。而早在1976年,Prichard就发现,即使是严重子痫前期也很少发生高胆红素血症。
3.2 结果分析 正常妊娠期间,评价肝功能的一些实验室检查,如AST、ALT、GGT、TBIL、DBIL与非孕妇女相比均有轻度下降[13],血清ALP活性升高,其原因可能是热稳定性胎盘碱性磷酸酶的同工酶造成。严重子痫前期时,肝动脉阻力增加,肝脏灌注不足,严重者出现肝脏包膜下血肿,肝小叶周边的门静脉周围出血坏死。上述病理改变导致肝细胞缺氧,细胞内线粒体释放转氨酶,使血清转氨酶升高。1971年有学者发现正常妊娠期的肾脏体积增大,肾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血浆肌酐、尿素氮的浓度不同程度降低[15,16]。子痫前期时,肾脏灌注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浓度升高,血尿酸升高;病情严重时,由于严重血管痉挛导致内在的肾病变[17],电镜下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肿胀,在基底板和内皮细胞之间和细胞内均见蛋白质性物质沉积。肾脏病变使血肌酐、尿酸浓度更高,甚至达正常未孕水平数倍。
4 血脂
4.1 血脂变化 丛克家[18]在1994年就发现:重度子痫前期甘油三酯(TG)明显升高,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明显升高,得出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属于Ⅳ型高脂血症。随着氧化应激学说研究进展,更多人发现,子痫前期的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载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而载脂蛋白A1(ApoA1)、高密度脂蛋白(HDL-C)下降;以后的研究认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存在脂质代谢调节异常,具有损伤作用的游离脂肪酸增加,具有保护作用的HDL下降。FFA/HDL升高,血脂平衡发生变化[19]。
4.2 结果分析 与非妊娠相比,正常妊娠早期血脂变化不大,随着妊娠的进展和内分泌的变化,雌激素引起血清HDL-C增加,LDL-C减少;而孕激素可促使HDL-C减少,TG和LDL-C增加;胎盘泌乳素、胰岛素对HDL-C也产生影响[20]。在上述激素的共同作用下,机体出现血脂升高,除TG、TC升高外,血浆脂蛋白及载脂蛋白也显著升高。到妊娠晚期,在胎盘泌乳素等因素影响下,孕妇脂肪分解增强,使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释放入血增多。上述变化有助于满足母亲、胎儿的需要,使得母亲即使在空腹状态下可以提供能量,减少自身蛋白分解,从而保证胎儿糖类、氨基酸的供给,使胎儿在宫内得以正常生长发育[21]。子痫前期患者血脂分析表明,血管粥样硬化的保护因子如ApoA1、HDL-C降低,而危险因子如TC、TG、ApoB、LDL-C升高,后几种物质的异常升高会加速胆固醇在动脉沉积,而ApoA1和HDL-C的下降使血胆固醇转运到肝脏降解减少,致使动脉呈现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改变。胎盘病检出现蜕膜动脉的急性粥样化变化[22]。另外,血脂升高产生的自由基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使前列腺素PGI2减少,激活血栓素合成酶,使TXA2增多。PGI2/TXA2下降,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加重微血管痉挛。通过上述机制,血脂代谢的变化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或加重病情。
5 展望
子痫前期的血常规、凝血与纤溶、肝肾功能,血脂等的变化对于子痫前期的诊断有临床意义,通过对各项指标变化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的研究更有利于判定病情、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关于子痫前期的研究很多,有些已达成共识,有些尚存争议,比如尿酸与子痫前期的预后有无相关性。此外,关于脂代谢与子痫前期病因的相关性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段涛,丰有吉,狄文.威廉姆斯产科学,第21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03.
2 赖菊英.妊高征病情与红细胞比容和血小板参数关系的研究.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4:28-29.
3 李彬先.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流变指标变化探讨.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4:272.
4 史宝智.妊娠期高血压外周血小板计数变化分析.临床医学,2004,12:2.
5 Pritchard TA,Cunningham FG,Pritchard SA.The Parkland Memorial Hospital protocol for treatment of eclampsia:Evaluation of 245 cases. Am J Obstet Gynecol,1984,148:951.
6 Tygart SG,Mcroyan DK, Spinato JA,et al.Longitudinal study of platelet indices during normal pregnancy. Am J Obstet Gynecol,1986,154:883.
7 Granger JP,Alexander BT,Bennett WA,et al.Pathophysiology of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Am J Hypertens,2001,14(6pt2):178s-185s.
8 Holthe MR,Statf AC.Different levels of platelet activation in preeclamptica,normotensive pregnant and nonpregnant women. Am J Obstet Gynecol,2004,4:190.
9 董晋.妊高征患者凝血、纤溶及血流变学改变及意义.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2:37-38.
10 Hirsh J,Weitz J.New antithrombotic agents.Lancet,1999,353(9162):1431-1436.
11 袁佩,虞斌.重度妊高征肝肾功能及其围产儿结局的探讨.中国临床医学,2005,4:237.
12 邱先桃.妊高征孕妇多项生化指标的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03,9:109-110.
13 Girling JC,Dow E,Smith JH.Liver function tests in preeclampsia:Importance of comparison with a reference range derived for normal pregnancy.Br J Obstet Gynaecol,1999,104:246.
14 Oosterbof H,Voorhoeve PG,Aranoudse JG.Enhancement of hepatic artery resistance of HELLP syndrome chemolysis,elevated liver enzymes,and low platelets. Am J Obstet Gynecol,1994,171:526.
15 Bailey RR,Rolleston GL.kidney length and ureteric dilatation in the puerperium. J Obstet Gynaecol Br common,1971,78:55.
16 Dunlop W.Serial changes in renal haemodynamics during normal human pregnancy. Br J obstet Gynaecol,1981,88:1.
17 Pritchard TA,Cunningham FG,Pritchard SA.The Parkland memorial Hospital Protocol for treament of eclampsia:Evaluation of 245 cases.Am J Obstet Gynecol,1984,148:951.
18 丛克家.妊高征孕妇的脂质代谢.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11:651-653.
19 王伽略,杨孜.子痫前期患者血脂代谢调节的探讨.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6:41-44.
20 Knopp RH.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sex hormones over a womens life time.Am J Obstet Gynecol,1992,158:1630-1641.
关键词: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69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121-02
血液中尿酸浓度超过正常值时就是高尿酸血症,尽管随着高尿酸血症程度的升高,痛风发病率增加,但急性痛风仅占高尿酸血症的20%。原发性痛风以往在我国认为比较少见,但随着茁壮成长要件改善,平均寿命延长,以及对本病的重视程度增加,已有较多发现。选取2013年6月
2014年10月收治的高尿酸血症患者40例临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高尿酸血症40例,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33~75岁,平均56岁。同时合并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者13例,合并痛风者10例,合并肾结石者2例。
1.2方法
1.2.1急性发作期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一般应休息至关节痛缓解72h后方可恢复活动。常用药物有:
秋水仙碱开始剂量为每小时0.5mg或每2h 1mg,至症关缓解或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地肠道反应或用至每日最大剂量6mg而病情无改善时停用。症状一般治疗6~12h减轻,24-48h内控制。以后应阔至每日0.5~1mg维持数日后停药。吲哚美辛(消炎痛)初始剂量25~50mg,每8h1次,症状减轻后25mg/uqw,2~3/d,连服2~3d。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刺激、水钠潴留,头晕、皮疹等。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者禁用。保泰松有明显抗炎作用,且能促进尿酸排出,对发病数日者仍有效。初剂量为0.2-0.4g,以后每4~6h0.1g,症状好转后减为0.1g/次,3/d,连服数日停药。活动性溃疡及心功能不全者忌用。糖皮质激素剂量泼尼松10mg/次,3-4/d,使用时间不宜太长。但停药后往往出现复发。当病人有高血压、糖尿病、溃疡病、严重感染及出血倾向时,不宜用激素。
1.2.2间歇期及慢性期治疗排尿酸药丙碘舒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一般从0.25g/次开始口服,2/d,2周内递增至0.5g/次,3/d。苯溴马隆为强有力的利尿酸药,口服25~100mg/次,1/d。碘吡酮:是保泰松的衍生物,其机制与丙碘舒相同,但排尿酸作用较其强。口服开始剂量50mg/次,2/d,渐增于100mg/次,3/d,最大有效剂量为600~800mg。溃疡病病人慎用。在排尿酸治疗过程中如病人对药物耐受良好,可连续服药2~3个月后,停药半个月左右,再继续服药,如此反复治疗。当血尿酸较长时间维持正常后,可暂停用药,待血尿酸回升后再继续服药。治疗期间,须多饮水,同时口服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不宜与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合用。如病人肌酐清降率低于80ml/min时,药效开始降低,达30ml/min时无效。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别嘌呤醇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使尿酸生成减少。剂量为100mg口服,2~4/d,最大剂量可增至200mg/次,3/d。待血尿酸隆至正常范围,逐渐减至最小维持量。
1.2.3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治疗一般认为血尿酸浓度476.0~535.6μmol/L(8~9mg/dl)以下者不须治疗,但平时注意控制饮食,避免急性发作的诱因。血尿酸高者给予别嘌呤醇治疗。
2 结果
连续用药2~3个疗程后血尿酸降至正常者35例,血尿酸下降但未降至正常范围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3%。
3 讨论
血清尿酸值超过390μmol/L称为高尿酸血症。若超过420μmol/L(7.0mg/dl)即呈过饱和状态尿酸盐呈结晶析出。可沉积于肾间质或阻塞髓质肾小管,逐渐引起肾功能不全。按其成因,可将高尿酸血症分为原发、继发两种病因及临床类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见于原发性痛风。多为不明原因的尿酸合成亢进。其中4%的患者与遗传有关,1%~2%为先天性酶缺乏或功能失调,其中主要包括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换酶(如莱什-尼12综合征)、葡萄糖-6-磷酸酶(如I型糖原累积症)、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等酶缺乏等。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由于白的合成及分解增加致尿酸合成增加,或肾小管排泄尿酸的减少致病。常见于以下疾病:尿酸生成增加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肿瘤放、化疗后等。尿酸排泌减少,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病、冠心病、妊娠中毒症、重金属中毒。近年提出酗酒也是高尿酸血症的原因。
尽管随着高尿酸血症程度的升高,痛风发病率增加,但急性痛风仅占高尿酸血症的20%。原发性痛风以往在我国认为比较少见,但随着茁壮成长要件改善,平均寿命延长,以及对本病的重视程度增加,已有较多发现。青春期前发生临床痛风十分少见,这一阶段具有原发性痛风危险性的男性首先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渐增,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占95%,多有家族遗传史。女性痛风病多在停经后数年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