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传统教育思潮范文

新传统教育思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传统教育思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传统教育思潮

第1篇:新传统教育思潮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 行为特征 调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17-03

随着高新传媒技术的发展,4G网络已成为高职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和交流情感的重要渠道,也使各种社会思潮传播迅速且多元化社会思潮碰撞交锋。部分高职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心理素质脆弱,注重自我价值实。本文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全面剖析,深入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努力探寻提升当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促进青年高职学生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

为了深入了解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本课题组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以获取真实有效的第一手实证材料,为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为构建合理有效的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提供支撑。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的构成情况

课题组运用分层整体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测试。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均委托各班班主任及相关人员完成。本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9份,回收有效问卷106份,回收率97.2%。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

二、主要调查数据与结论

(一)高职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有关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问题的调查结果,汇总分析后可知,近八成左右的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认知水平较高,符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对待一些问题的认识上,没有正确的认识,存在错误思想及模糊观念(如表2所示)。

在对社会不良习气的认知上,大部分学生都对社会不良习气感到担忧并能自觉抵制。如对于社会“攀比”之风,有77.35%的学生表示自己不会去与人攀比,且对此种现象表示担忧,想去阻止(如表3所示)。

在对学生的目前生活心态调查中,学生认为目前生活、学习及心理状态是正确的、有朝气的,充满学习激情及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也有部分学生对自身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毕业后的职业前途感到迷惘,导致对目前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及钻研精神(如表4所示)。

学生对个人的课余生活安排及兴趣爱好方面,93%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在业余时间善于学习和发扬个人的各种兴趣爱好,个人的业余时间是过得非常充实满足的(如表5所示)。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高职学生婚恋观千奇百怪。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恋爱及婚姻观念。而今高职学生越来越早地走到爱情的边缘,甚至是走进婚姻殿堂在也大有人在。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观,人在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后,会追求情感需求,即对亲情和爱情的需要。在对学生恋爱的目的是为未来的婚姻做准备,还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而谈恋爱的问题上,有33人,31.13%的学生认为“恋爱的目的就是为了婚姻”;13%的学生认为“大家谈我也谈,与今后的婚姻问题关系不大”;有11.31%的学生认为恋爱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如表6所示)。

(二)高职学生的道德行为方式

道德行为是指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高职学生在表明对是否可以随意翻看别人物件、上课迟到现象等的看法时,有69%的学生认为随意翻看别人物件是不道德的行为(见表7)。

在参加社区服务或参与公益劳动方面,65%的学生认为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的个人素质是有帮助的,愿意积极参加,而表示不会主动参加的比例仅为4%(见表8)。

(三)对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总体评价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数据,可以看出:高职学生道德行为的表现总体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是符合社会利益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是符合社会对这一群体的要求的,道德认知水平达到较高水平。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可以认为是:思想道德素质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较高的道德认知、较强的道德情感和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行为。但也存在部分不足,体现在其道德价值取向的层次性与多维性比较明显,呈现不稳定性和矛盾性的特点,其思想道德修养需进一步加强。

(四)学生对自身道德素质的看法及造成此种现状的原因

许多高职学生认为,目前,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与道德修养是存在差距,甚至是极大的差距。如只有49.99%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控制好自己的言行举止,基本能够做到不说脏话粗话。97%的学生认为高职学生在知识技能上是高手,而在道德修养方面却是矮子。而造成高职学生的道德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87.76%的学生认为是因为大学教育更多了功利性,只重技能传授忽视道德培养,导道德教育方面无所作为,也包括社会上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改变,环境导致高职学生更加注重实际利益(见表9)。

由此可见,社会意识形态、普通大众价值观对高职学生的影响比较严重,如利益至上、见利忘义、只顾眼前利益等影响了学生的正确价值观;高职学校只重技能培养,而忽视道德教育、弱化人文教育,致使学生的道德水准与本身技能水平极不相称。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到提高自身道德水平的迫切需求及对学校思相道德教育活动的欢迎。

三、分析与思考

(一)呈现多样化思想意识

当代高职学生身处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化的新时期,祖国的强盛及经济繁荣带给他们巨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但网络信息时代也带来各种社会思潮,冲击和影响着高职学生的思想意识。学生中出现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错位等现象。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娱乐主义及功利主义等错误观念造成人生偏离发展的轨道。

(二)功利性的价值取向

当代高职学生在校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对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接受、选择、认同普遍是积极正确的,在大是大非面前依然能够表现出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但部分当代高职学生把自我利益的获得作为自己选择做或者不做的主要标准;有的高职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把人际关系看得很淡,对待遇到困难和挫折的同学视若无睹,认为和自己没有关系,却极度在乎自己的利益得失;有的高职学生把进入社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担任学生干部作为自己通往入党之路的跳板和找工作的筹码,缺乏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价值取向带有明显的功利性。

(三)个性张扬,独立意识强

追求个性是当代高职学生普遍具有的特征,他们思想开放、活泼开朗、动手能力强、领悟能力强。他们认为努力学习的最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增强独立性;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获取他人、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展示自己独特的风采。同时,当代高职学生身上也体现出个性张扬、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等特点。

(四)心理脆弱,行为偏激

现代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各种新生事物不断涌现,这些都给当代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压力。当代高职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一切关系的核心,受到父母和长辈的庇护、溺爱,导致他们随心所欲、容易冲动的性格。部分性格脆弱的当代学生来到大学后,环境的变化和人际关系发生改变,学习和生活的压力迎面而来,再加上就业的压力,导致他们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经不起来自各方面的刺激。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和平衡,寻求不到合适的途径倾诉或寻求不到帮助,就很容易产生消极心理甚至一蹶不振,走向极端,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四、对策与建议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面对新的形势,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我们的态度应是积极面对。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搭建互动性较强的网络教育平台,实现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的创新。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创新多种方式、方法,探索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模式。

(一)构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新体系,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是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上的创新,这一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开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打造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网上自律教育新措施、丰富网上校园文化新模式等。如设计和制作课程网站、手机课堂,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或移动终端,随时获取所需知识。还可以利用网络的多重功能,组织学生收看优质视频公开课、看电影、大讨论、网上作业、聊天谈心等等。教育形式趋向多样化和灵活化。移动互联网的运用,不仅减轻了教师备课负担,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速度和效率,多样的信息形态刺激多种感官,学生易于接受。特别是虚拟信息传播技术的运用,活泼的全息影音动画以及其他多媒体仿真画面,可以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效果得到提升。

(二)创新网络思想教育形式,加强学生思相教育工作

利用移动互联网,如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工具,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准确把握学生中出现的新情况,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为了让学生教育工作能够高效、及时,各部门建立部门微博、微信;个人设立博客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素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养成教育。实现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聊天谈心,从而高效地推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大力加强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活动当中。高职学生兴趣爱好广泛,特长较多,个性较强。利用移动互联网,建立校园网、微网站、微博,组织热点问题网上讨论、党的知识网络学习讨论、校园网上模拟面试等活动,以及构建移动图书馆、网上音乐厅,让学生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享受到正面文化的乐趣,使思想教育的实践环节更加立体化、丰富化。

(四)创建学生可持续发展暨思想德育建设信息平台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下,加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网络教育信息平台建设是基础、是根本。构架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下的符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内容的信息网络平台,设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生活心理、就业指导、人才招聘信息库、互动论坛等模块,建立丰富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信息资源,让思想教育延伸到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空间。

总之,通过创新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搭建学生思想教育信息平台等方式,可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内容的教育,促进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迎平,何会.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报告[J].法制与社会,2011(4)(下)

[2]宋钊,方传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与分析――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J].职业时空,2011(7)

[3]耿琪.浅析“90 后”高职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及成因[J].吉林工商学院报,2012(1)

[4]付占国,袁淑娟,尹树仁,马宝玲,王向东.“90后”高职学生心理特征的辩证评判与教育策略[J].大家,2011(4)

[5]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广西南宁市科学技术局资助研究项目(20143120)

第2篇:新传统教育思潮范文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互补教育;教育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章勤芳(1963-),女,江西南昌人,海宁技师学院(筹)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德育教育。

基金项目:2014年度嘉兴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重点课题“中职学校职业化进程‘四纬递进’改革研究”(编号:JB14016),主持人:章勤芳。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6-0034-04

21世纪是知识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很大程度体现在科技水平上,而科技的发展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其关键点在于教育[1]。教育不仅应重视个人学业的发展,更应将德育作为当代教育的关注重点,注重“立德树人”,以培养符合当前教育与科技发展的多方位素质人才[2]。

技工院校应为社会培养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操作技能精湛、思想道德素质过硬的高素质职业人才,然而,目前技工院校学生的思想素质仍存在组织纪律性不强、社会道德认知感与约束能力缺失等现象,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也还存在“教育滞后性”、“教学灌输性”、“管理单向性”等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3]。为使技工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更加完善和合理,给学生全方位的思想道德引领与培育,使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道德观、劳动观和职业观,健康的心理品质,能积极抵御落后与腐朽的思潮影响,笔者尝试进行“学校―企业―社区”三位一体互补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的研究,以期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

一、“学校-企业-社区”互补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一)职业教育办学社会化、社区化的导向要求

职业教育办学社会化、社区化是世界为数众多的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日前也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技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应秉承职业教育社会化、社区化的理念。职业教育的社会化、社区化要求社会和社区通过多种形式,采用各种方式,使受教育者学习并掌握知识、技能和规范,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秩序,具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成为社会所需的职业人和社会人。构建“学校-企业-社区”互补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并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平台,符合职业教育社会化、社区化的导向要求。

(二)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的现实需要

技工院校面向的教育对象多为初中毕业生,虽然他们当中的多数是因为成绩不够理想而未能考上高中的学生,且具有弱势群体家庭背景的学生也不少,但同时他们还处在生长期、青春期,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与职业观的形成期,可塑性大,因此,在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操作技能,能够满足实际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的同时,整合并有效利用一切教育资源,采用全方位的教育模式至始至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人所需的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作为社会人必备的政治态度、社会公德、法律意识、公民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生的未来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其自我价值,贡献和服务于职业岗位和社会的现实需要。

(三)技工院校特色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需要

技工教育由于其教育主体、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式的不同,其思想道德教育模式与普通学校相比,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具有独特性。技工院校的教育主体是准职业人,教育内容应符合职业人员发展,教育方式必须与社会环境相结合,以实现学生在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同时,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社会公民意识。技工院校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完整,直接反映技工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状况,其不论是对学生是否能以更加职业化的态度步入岗位胜任工作,勇于承担社会和家庭责任起着重要作用,也对我国社会从业人员及公民整体道德水准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因此,构建以“学校-企业-社区”三位一体的互补思想道德教育模式,能够很好地整合学校、企业、社区等多种资源,使学生置身于良好思想道德教育的环境并得以熏陶,促进学生与社会融合及全面发展,同时也使学校形成独具特色和品牌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

二、“学校-企业-社区”互补思想道德教育平台

如图1所示,为“学校―企业―社区”三位一体互补思想道德教育平台,图中A,B,C分别代表了思想教育的人格品行、人生目标与人际交往等思想素质,平面ABC代表了当前技工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内容;CM、S、CO分别表示参与思想教育的社区、学习主体和企业。A,B,C在CM,S,CO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下维系着思想教育的培养和建设过程,构建出一个三位一体互补的涵盖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的教育平台。

在此“学校―企业―社区”三位一体互补思想道德教育平台中,其以学校教育为基石,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以企业教育为支撑,使学生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在职业生涯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我,提高自我;以社区教育为延伸,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乐于奉献社会。由此,学校、企业、社区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培养,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提升。

三、基于“学校―企业―社区”互补教育平台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

(一)以学校教育为基石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

如图2所示,显示了以学校教育为基石的思想道德培养模式。技工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应确保课堂教学理念及模式的专业化,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为重心,使学生通过课堂理论学习获得思想教育、人格品行、职业心理等相关知识和信息,通过课内外实践活动建构思想道德心境,实现行为自我净化;以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全过程渗透思想教育内容,构建符合技工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适合每一个学生个体健康成才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

1.以教学为主渠道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以开放式教育的理念对不同的职业教育观与目的性进行剖析,技工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相结合,注重课程教学与时事政治知识的学习相结合,加之以丰富的课堂实践活动及校园文化活动,完善思想教育内容;以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与个人未来发展为导向,将狭隘的针对职业岗位就业扩展到着眼于职业生涯发展,单纯的职业技能训练升华到综合素质提升,按照职业活动导向教学理念,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建立融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在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审美、文化、道德、心理、劳动和社会等素质的提高。

2.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思想道德教育。从职业活动的角度审视,技工院校在培养学生三个层次的能力:岗位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及就业核心能力的过程中,应将思想素质培养融入职业技能训练,对学生进行劳动纪律、职业习惯、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与考核;要从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终身从业和持续发展的机会出发,创设着力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自我学习、解决问题、信息处理等核心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增强自信心,提高革新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全面提升职业素养。

3.学生品行“三维对接”考核评价理念的确立。技工院校应以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为目标,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革新传统的学生品行评价理念,依据学生所拥有的三种不同身份―学习者、职业人、社会人所一一对应的三种评价维度―学业成绩、道德品质、身心素质;生产研发技能、职业素养;社会公德、政治态度、法律意识、公民能力,构建起“三维对接”的多元新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现代企业培养契合实际生产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社会培养遵德守法的优良公民。

(二)以企业教育为支撑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

如图3所示,显示了以企业教育为支撑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过程中,企业作为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主体,其企业文化、企业素质和道德水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深刻影响;企业员工的道德行为、敬业奉献精神等职业化素养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起潜移默化的辐射作用;企业先进集体及典型人物可以引领学生融入到企业的学习与工作氛围之中,积极投身于企业的生产、建设与发展。

1.企业文化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深度融合。学校根据所开设的专业,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组织教师与企业相关人员共同对其企业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加以提炼,在各专业中构建具有企业特点的“专业文化”,在校园中创设富有职教特色的“品牌文化”;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训练时,聘请或邀请企业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到校承担教学工作或开设讲座,将企业的伦理道德、价值观、质量观、经营理念、管理制度和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准则等寓于教学之中;学生在企业调研、企业见习、企业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让学生充分感受富有个性的企业精神,认知企业的营销伦理和社会责任,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人际交往方式,由此提高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确立学生内在的自我约束的行为标准,培养学生优秀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2.企业素质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作用。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素质状况、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技术装备素质、企业道德行为对技工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起到重要的辐射影响作用,良好企业素质所创设出的优质思想道德教育氛围和工作环境,使企业员工的爱岗敬业、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在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参与到企业实践和生产的技工院校学生,能在环境的熏陶下、在员工的带动下、在亲身的体验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待工作,成为一名更具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创新力与奉献精神的技能人才。

3.校企联动学生思想道德考核评价机制的革新。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根据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协作能力、出勤率等方面定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专业水平进行评价,学校则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实结、技能掌握程度给予考核,两者各占据一定比例计入,最终形成学生顶岗实成绩;企业让实习生参与内部组织的先进评比活动并给予表彰,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个人和集体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予以引导和规范,使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增强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整体思想道德素质得以提升。

(三)以社区教育为延伸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

如图4所示,显示了以社区教育为延伸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社区作为社会的一个小集合体,对置身于该环境中的技工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有力补充。社区以正确的公众舆论导向、合理的组织行为规范对学生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理念的确立及道德行为的规范施以影响;通过科技实验基地及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科技素养与学习的自主性得到提升,安全、环境意识得以增强;通过法制教育活动、正面榜样示范、反面人物警示等,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提高未成年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通过社区文化交往活动,使学生提升文化素养,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以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准则融入社会环境中,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

1.社区德育教育网络的构建。学校与社区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共同研讨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构建社区德育教育网络,成立由学校、社区相关人员及家长组成的教育委员会、家长学校,组建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的社区德育队伍,建立一批德育活动、传统教育、公益劳动、技能服务等社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

2.社区思想教育讲堂的开设。社区通过定期开设思想教育讲堂,依靠社区德育队伍成员,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远大理想、法制纪律、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热爱劳动、奉献社会等教育,并对参与讲堂学习的学生信息进行登记,采用合理的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将结果反馈给学校,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优化和改进的信息,并由此创建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管理模式[4]。

3.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学校与社区积极营造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氛围,依托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拥军优属、公益劳动、慰问孤老、法制宣传、环境保护、交通安全、珍爱生命、文艺体育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提高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组织协调、环境适应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等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能力和境界,完善学生人格,使学生最终得以健全发展。

四、结语

个体道德态度养成后,既可以促进个体自身的道德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个体对道德生活的社会适应,道德态度养成是个体道德养成的重要环节,对个体道德发展和道德实践的顺利开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5]。近期,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对职业教育的德育工作、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和要求。作为一名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者,应深刻领会相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新理念、新动态,创新德育教育工作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为有效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作积极的尝试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蒋晓凤.做人与信念-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层次和重心[J].当代青年研究,2010(5):112-118.

[2]张翠玲,张连绪.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素质教育体系建构与实践――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的实证研究[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7.

[3]张立华.目前我国高校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J].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