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妊娠高血压的危害范文

妊娠高血压的危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妊娠高血压的危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妊娠高血压的危害

第1篇:妊娠高血压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临床特点

作者单位:710065 西安,中航工业自控所医院妇产科 随着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极其普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1],该病又因常合并产科出血、感染抽搐等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目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先兆子痫、子痫、原发高血压并妊娠及因肾病、肾上腺疾病等继发高血压并妊娠等。我院开展了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特点,探讨疾病的预防、治疗措施以及对孕妇及围产儿预后的影响,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选择从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30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按照妇产科第七版教材规定。其中妊娠期高血压98例,轻度子痫前期89例,重度子痫前期86例,子痫10例,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9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8例;初产妇198例,经产妇,102例;单胎224例,双胎76例;发病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262±68)岁;发病孕周≤32周者92例,32~34周者124例,34~37周者56例,≥37周者28例。入前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胸闷等症状的293例患者,入院前抽搐的5例,于产后抽搐的2例。

12 方法 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给予有效的镇静、解痉、降压的治疗方案:轻度子痫前期门诊随诊治疗,重度子痫患者尽选硫酸镁(赤峰荣济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719)静脉点滴,按需治疗。降压治疗选择的降压药物要作用迅速,可随时给药,依据血压的变化情况及轻重缓急选择合理降压药;随时监测常规检查,血液及尿液,适时的采取扩容或适当的利尿措施;对于保护新生儿方面,对孕周小同时合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患者,采用一定的药物治疗比如促胎肺成熟等各种促胎儿宫内发育的治疗。而对于孕妇,适时终止妊娠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如果子痫患者在抽搐控制后2 h应考虑终止妊娠。整个治疗期间要随时严密观察胎心、胎动及孕妇血压、蛋白尿及水肿情况,针对出现的情况采取及时的对症治疗等抢救措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孕周时胎儿及新生儿的情况和母婴预后的情况。

2 结果

300例患者中痊愈298例,因肺栓塞原因死亡1例,新生儿死产7例。具体各分类的病例分布情况如下。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是妇产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3]。发病机制不是很明确,也存在各种解释学说,有免疫学说、胎盘缺血学说、血管调节物质的异常、遗传学说等,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研究进展,虽对先兆子痫的病理生理改变有一定了解,但其真正病因与发病机制仍不明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先兆子痫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年龄因素≤20岁或>35岁的初孕妇、家族情况,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孕妇之母亲或近亲属有PIH史者,有原发高血压、肾炎、糖尿病等病史者,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者,精神过分紧张或工作强度压力大者,羊水过多、双胎、巨大儿葡萄胎者。妊娠期高血压对患者的危害甚大[4],包括对孕产妇的危害,先兆子痫孕产妇病死率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重度先兆子痫合并胎盘早剥、凝血障碍、肝被膜破裂、脑血管病变、肺水肿、心、肾功能衰竭手术产及产后出血均增加孕产妇发病率及病死率。对胎儿的危害,重度先兆子痫对由于胎盘供血不足、胎儿窘迫、FGR、早产、低出生体重、死胎、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增加,围生儿死亡率也高。围产期孕妇也可因抽搐可出现窒息、骨折、自伤。可发生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不全脑疝、脑血管意外、吸入性肺炎、胎盘早剥、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并发症。因此妊娠期高血压的有针对性的治疗对患者及胎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院基于此作了研究发现在有效针对措施的情况下,患者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减少并发症和孕妇及患儿的死亡率。

综上所述,依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特点,制定及时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加强围产期保健可以降低孕妇及围产儿死亡率,同时可以减少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发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彭晓华,彭晓清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分析及对孕妇与围产儿的影响.中国医学创新,2011,08(11):2021.

[2] 蔡秋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特点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5):39103911.

第2篇:妊娠高血压的危害范文

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76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产妇年龄、体重、早产率、剖宫产率的差异性。

结果:对比两组孕产妇一般资料发现,观察组年龄明显较大,体重明显较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孕产妇年龄、体重等因素有关,可引起早产,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重视产前检查、加强孕期保健,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害,改善分娩结局。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 影响因素 分娩结局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113-0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常见疾病,对母婴健康和生命安全均造成严重的威胁,是引起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我院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影响因素和分娩结局,旨在供今后的临床工作参考,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76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0.35±3.52)岁;体重64~78kg,平均体重(74.36±4.52)kg;分娩孕周28~40周,平均孕周(38.72±1.55)周;其中初产妇41例,经产妇35例;单胎妊娠53例、双胎妊娠23例。

选择同期在我院分娩的正常孕产妇76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6.38±4.25)岁;体重62~75kg,平均体重(70.33±3.61)kg;分娩孕周34~41周,平均孕周(39.27±1.05)周;其中初产妇42例,经产妇34例;单胎妊娠72例、双胎妊娠4例。

1.2 治疗方法。未足月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延长孕周,根据病情变化及时终止妊娠。入院时孕周≤34周的患者给予肌内注射地塞米松6mg/d,以促进胎肺成熟,共治疗2d。对血压轻中度升高患者采用阿替洛尔或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2]。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注意卧床休息,如血压控制良好、无明显剖宫产指征,且孕周达到37周以上者,建议经阴道分娩。严密监测产程进展,必要时行会阴侧切、产钳术助产,以缩短第二产程。如经积极治疗后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先兆子痫或有产科指征者及时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3]。

发生子痫患者及时给予硫酸镁、地西泮等解痉剂控制抽搐,待病情稳定2h后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继续应用硫酸镁48h。术后给予改善微循环、纠正低蛋白血症、利尿、降压、强心等综合治疗。

比较两组孕产妇在年龄、体重、早产率、剖宫产率等方面的差异性。妊娠28~37周分娩者判断为早产。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对比两组孕产妇一般资料发现,观察组年龄明显较大,体重明显较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指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以高血压、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妊娠期并发症,基本病理变化为全身小动脉痉挛。如血压控制不良,严重者可发生子痫、肾功能衰竭、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后出血、心力衰竭、死胎、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母婴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时进行解痉、降压、镇静治疗,预防和控制子痫、适时终止妊娠十分重要。

正确认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减少相关的危险因素,或针对高危孕妇加强产前保健,有利于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改善分娩结局,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全身小动脉痉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胎盘血流灌注量低,导致胎盘缺氧,胎儿生长受限。而终止妊娠是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病最彻底的方法,因此早产率较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本身病不是剖宫产指征,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多伴有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儿宫内窘迫等并发症而需要行剖宫产终止妊娠。而分娩本身作为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应激原可加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病情,加之胎儿宫内储备能力、宫缩耐受能力相对较差,易发生胎儿缺氧、窒息,及时行剖宫产手术可避免上述不利因素,最大限度的确保母婴安全。

在对子痫的治疗中首选硫酸镁作为解痉剂,其作用机制为迅速降低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心排血指数。镁离子可抑制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阻断神经肌肉传导,起到松弛骨骼肌的解痉作用。镁离子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可迅速解除血管痉挛,达到降压、解痉之目的。镁离子还可扩张子宫动脉,增加胎盘局部血液灌注量,有利于胎儿的血氧供给和生长发育,提高胎儿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有效缓解胎儿缺氧状态。但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不良反应,防止发生镁中毒。

本研究结果表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孕产妇年龄、体重等因素有关,可引起早产,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重视产前检查、加强孕期保健,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害,改善分娩结局。

参考文献

[1] 陈福英,唐蔚.7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9):520~521

第3篇:妊娠高血压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症围生儿母婴结局

妊娠期高血压病(HDP)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严重时可危及母婴生命。7年月~1年1月收治HDP患者7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降低母婴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资料与方法

7年月~1年1月收治分娩孕妇57例其中诊断为HDP 7例发生率8.8;年龄19~5岁第1胎例第胎89例第胎例第胎例。孕周

诊断标准及方法:按《妇产科学》8年制第版标准诊断妊娠期高血压8例轻度子痫前期68例重度子痫前期96例。随机抽取7例同期无HDP孕妇作为对照组胎儿58例。

分娩方式:HDP患者因病情需要引产术终止妊娠7例自然分娩91例剖宫产8例会阴侧切例会阴侧切加胎头吸引例。对照组因病情需要引产终止妊娠例自然分娩15例剖宫产98例会阴侧切17例会阴侧切加胎头吸引1例。

合并症:7例HDP患者中有合并症67例(8.1)其中合并急性左心衰竭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例中重度贫血5例低蛋白血症9例胎盘早剥1例产后出血15例胎膜早破17例HEP综合征1例。对照组有合并症6例(81)其中中重度贫血8例胎膜早破6例产后出血例。

结果

HDP组围生儿早产、窒息、胎儿窘迫等方面均比对照组严重。两组围生儿情况表现明显不同见表1。

7例HDP患者经治疗并随诊个月血压仍在1/9mmHg以上例轻度贫血79例余均经治疗恢复正常对照组未随访。

讨论

HDP是妊娠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基本病变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子宫胎盘血流灌注低下胎儿胎盘功能减退对母儿造成危害。目前所有的研究都表明早发型重度先兆子痫严重威胁孕妇和胎儿安危致使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严重者甚至胎死宫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胎盘因素和母体因素此外尚有免疫因素参与形成。部分可能危及生命的合并症如急性左心衰、急性肾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HEP综合征等只有HDP组发生部分病例可造成永久性损害。因此HDP对母体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HDP对围生儿的危害:本组资料统计显示HDP组早产、窒息、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围生儿的不良结局与HDP患者胎盘循环及母体合并症增多导致子宫、胎盘容量减少同时胎盘绒毛广泛坏死影响胎儿营养的摄取及胎盘的能量摄取能力严重减退有关。

HDP可发生于生育各年龄阶段但是年龄偏大发生率高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观念的变化高龄产妇越来越多故高龄已成为产妇HDP的常见相关因素。因此应进行孕育知识宣传教育让生育适龄妇女知道高龄产妇孕育的不利因素以选择最佳年龄期孕育胎儿。初产妇较经产妇更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与初产妇精神紧张、子宫张力增大有关也可能与初产妇心理上的兴奋以及对妊娠过程体型改变分娩时疼痛等精神因素有关同时初产妇腹壁肌纤维富有弹性与增大的子宫合并压迫腹主动脉从而导致血压增高。孕妇学校应有针对性的对初产妇进行健康指导和心理咨询帮助初产妇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减轻精神紧张和思想压力使其顺利度过妊娠期及分娩期。孕前体重指数高血脂常常增高增加了血液黏稠度提高了外周阻力易发生小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孕期没有合理膳食过度增加营养使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大。保持良好饮食习惯加强营养的同时适当体育锻炼将体质量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体重指数适中可有效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具有明显家族倾向应详细询问家族史尤其对其母亲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史的孕产妇进行重点监护。观察发现缺乏系统产前检查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度高孕期严格的产前检查有利于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早期征象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干预和指导。所以应重视产检的保健作用加强和规范围产保健三级网络的建设孕期做到早建卡、早检查、早期进行围产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孕妇及其家人对于产检必要性的认识主动按保健程序接受产前检查;对具有危险因素的孕妇增加检查次数及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病及早治疗控制其发展。不良情绪与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发生有相关性在妊娠过程中孕妇受外界和生理变化的影响容易产生情绪不稳、焦虑、忧郁等症状;这些负性情绪作为应激源由感觉系统传至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从而激活了交感神经系统使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类递质增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的崾芴澹寡苁账酰股仙贾氯焉锲诟哐共〉姆⑸ 5。加强孕期心理保健为孕妇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尽量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减少其心理负担;保持乐观情绪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指导孕妇正确地进行心理调适。

HDP的预防:本组资料统计显示:HDP的发生率与已往文献报告基本相似6针对HDP发生率高、发现晚的情况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途径提高社会各界对孕妇的关注度尤其是孕妇本人对自身的关注而不仅仅是关注胎儿(部分孕妇孕期多次做B超检查胎儿情况却没有对自身健康情况进行检查这一方面反映了孕妇对自身健康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反映出宣传保健工作的薄弱)。②加强农村保健工作提高保健工作水平发现HDP积极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母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③做好HDP发生的预测工作对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倾向的孕妇增加产前检查次数使其保持心情愉快适当休息孕期补充钙剂可降低HDP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阳平,李丽丽,李兆艾.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9,9():-1.

丰有吉,沈铿,主编.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1:77-78.

段富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并发症与母婴结局的关系[J].山西医药杂志,11,():5-5.

郭璐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1,7(1):-.

第4篇:妊娠高血压的危害范文

方法:我院在2009年9月到2012年12月收治了25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56例病例中,65例患者从没有做过产前检查,占总人数的25.3%,130例患者在产前做过1到4次检查,占总人数的50.7%,56例患者在产前做过5次以上的检查,占总人数的21.8%,30例在产前进行过9次常规检查,占总人数的11.7%。其中年龄高、文化程度低、流动人口以及经济状况差的产妇有着相当高的比例。

结论:要加强高危妊娠以及流动人口产妇的系统管理,有效实施正规和科学的产前检查,能够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母婴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产前检查状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22-02

在妇产科当中,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是常见疾病,也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蛋白尿、高血压以及水肿等是其主要症状。因为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还没有比较明确的病因,不能够从根本上预防此病,然而可以通过科学的产前检查,并在疾病的早中期进行有效治疗来对此病进行预防[1]。其中预防子痫和子痫前期的发生,降低母胎围生期的病死率,使母婴预后得到改善是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治疗的目的。为了探讨与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的产前检查状况,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在2009年9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25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源自我院在2009年9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256例。年龄在20到45岁之间,平均为27.3岁。

1.2检查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产前检查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并对产前检查状况以及人群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2]来分类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1.3统计学方式。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11.0软件进行,计数资料运用X2来进行检验,P

2结果

2.1患者产前检查状况。256例病例中,40例患者从没有做过产前检查,占总人数的15.6%;130例患者在产前做过1到4次检查,占总人数的50.7%;56例患者在产前做过5次以上的检查,占总人数的21.8%;30例在产前进行9次常规检查,占总人数的11.7%。结果见表1。

2.2人群特征。在256例患者当中,158例患者的年龄在35岁以上,占总人数的61.7%;220例患者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85.9%;139例患者的经济收入每月在800元以下,占总人数的54.2%;所有的流动人口在产前都没有做过5次以上的检查,其中25例从没有做过产前检查,占所有没有做过产前人数的62.6%。

3讨论

目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还没有较为明确的发病机制,其所造成的孕产妇死亡率约占妊娠相关死亡总数的10-16%[3],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依照现如今的医疗手段,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还不能够完全预防与防治,通常情况下,正规与科学的产前检查能够有利于诊断早期症状,基于此,要想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得到减少,通过相关医师的有效指导对患者的一些危险信号进行早发现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在本研究当中,流动人口没有做过产前检查的有20例,占所有没有做过产前人数的62.6%,比例较大。从这里可以看出,流动人口、经济条件差、年龄大以及文化水平低的人群普遍不重视产前检查,这就不能够早期发现症状以及及早控制并发症,使母婴的危险系数加重。

作为孕产妇保健当中的重要部分,产前检查是孕期保健的重要措施,那么要想做好产前检查就要做好以下几点:①加大产前检查的宣传力度,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孕产妇主动接受医疗保健服务,对产科风险进行抵御。②认真落实产前检查的相关制度,并对产前检查的质量进行提高。要明确职责,使孕产妇的管理制度得到健全与完善,以此来使产前的检查治疗得到提高。③怀孕期间做好“三早”(早检查、早建卡以及早实施围产保健知识教育)[4],使早孕的检查率得到提高,对妊娠高血压病要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出现并发症。④做好目标人群,如收入低、文化水平不高以及流动人口等孕产妇的孕期保健工作,相关部门要从这些目标人群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相对应的政策,为她们制定科学的产前检查方案,提高她们的产前检查意识,要对流动人口产妇的工作和经济条件进行改善,使她们的服务质量得到提高。

总而言之,相关部门要共同努力,积极制定一些合理有效的政策法规,使目标人群的孕妇管理得到加强,并加大孕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让目标人群认识到产前检查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母婴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王继卿,杨俊.孕妇对产前检查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12):1255-1257

[2]乐杰.妇产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7

第5篇:妊娠高血压的危害范文

方法:选取43位年龄在35岁及其以上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23位年龄在35岁以下同期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然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情况。

结论:高龄产妇妊娠期并发高血压疾病会对母婴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成功治疗关键在于采取合理的围产期管理措施,适时让产妇停止妊娠。

关键词:农村 高龄产妇 高血压疾病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212

Rural women of pregnancy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disease studies

Yu Hui

Abstract:Objective:To the problem of rural women of pregnancy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disease research analysis.

Methods:Selection of 43 age older than 35 years of age and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pregnant women,as a group,in addition to select 23 aged under 35 delivery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pregnant women at the same time,as a control group,and the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Conclusion:The full-term pregnancy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disease can cause serious harm to 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is the key to successful treatment take reasonable perinatal management measures,timely stop maternal pregnancy.

Keywords:The countryside Older mothers High blood pressure disease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148-01

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妇产科并发疾病,特别是高龄产妇表现得尤为突出,对母婴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高龄产妇妊娠期并发高血压疾病已经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一般来说,妊娠期高血压多出现在妊娠5个月后或者产褥早期,其临床症状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严重的会出现抽搐、昏迷,甚至造成母婴死亡。

1 患者资料

本研究选取湖北英山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3位妊娠期并发高血压产妇患者,年龄最大为40岁,最小为35岁,平均怀孕时间为38.1周。另外,选取同期分娩的23位年龄在25岁到34岁的妊娠期并发高血压产妇患者,平均怀孕时间为38.9周。

2 治疗方法

让患者服用硫酸镁解痉,保持平静,另外用心痛定和酚妥拉明来降低患者血压,必要时采取扩容、利尿治疗。假如疗效不佳或者母婴有并发症情况,应立即停止妊娠。停止妊娠表现依据为:血压不能有效控制,患者自我感觉病情加重,出现子痫。

3 结果分析

3.1 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观察组48.1%的患者出现了重度子痫,3.8%的患者出现了子痫;对照组17.55%的患者出现了重度子痫,1.63%的患者出现了子痫。观察组中有1人患有妊娠高血压心脏病,1人患有HELLP综合症,3人出现胎盘早剥,8人为胎膜早破;而对照组中有2人患有妊娠高血压心脏病,4人患有HELLP综合症,9人出现胎盘早剥,25人为胎膜早破。

3.2 剖宫产率。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产妇患者的剖宫产率为44.3%,对照组患者为30.61%,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高龄产妇孕妇更容易出现妊娠期并发高血压疾病,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子痫发病率方面有明显差异。高龄产妇孕妇之所以容易患有妊娠期并发高血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血管内皮老化受损,使得血管收缩因子增加,舒张因子减少,造成血管外壁痉挛,不能为子宫和胎盘进行正常供血,从而在妊娠期内出现高血压疾病。对于高龄孕妇来说,很难适应这种血流变化,随着年龄不断增大,人体心血管系统调适功能也会逐步减弱。有关研究发现,伴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血管壁反应会变慢,所以造成血管收缩时血管分支和心脏的血容量变小,心肌容受性下降使得脉搏最大出血量减少,而当血管舒张时,动脉供血量减少,从而增加了血管收缩压力。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高龄产妇在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方面没有明显变化,该组产妇多采取择期剖宫产方式,防止阴道试产对子宫造成刺激,避免出现新生儿窒息和胎儿窘迫。而通过比较分析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没有出现明显差异,说明择期剖宫产方式起到了很好保护作用。要避免病情恶化,关键在于适时停止妊娠,从而减少围产发生机率,保证母婴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第6篇:妊娠高血压的危害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就诊,诊断为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孕妇。纳入标准:按 1999年WHO标准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符合纳入标准的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孕妇33例。年龄23岁~40岁,平均27.2岁。入选孕妇均为高血压2级者。病程1~10年。均为妊娠前已患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孕妇。其中早孕4例,中孕22例,晚孕7例。

1.2 诊断标准 舒张压≧90mmHg( DBP ) (1 mmHg=0.133kp ) 和/ 或收缩压(SBP) ≧140 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1级:SBP140~159 mmHg ,DBP90~99mmHg;高血压2级:SBP160~179 mmHg ,DBP100~109mmHg。当SBP和DBP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级别作为标准[3] 。

1.3 血压测量 固定医生,应用袖带血压计,取坐位测右肱动脉血压。 治疗前3天不同时间测3次血压取其平均值作为治疗前基础血压。治疗期间每周测2次血压,取其后5周血压均值作为治疗后血压,并同时测心率。

1.4 治疗方法 入选孕妇中已在服药者停用原有影响的血压的药物3天后开始口服盐酸拉贝洛尔片(江苏天禾迪赛诺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00—150㎎,一天3次,共8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检查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 心电图、 胎盘血流及胎儿发育情况。

1.5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SBP下降>30mmHg或正常,DBP下降>10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内或DBP下降20mmHg。有效:SBP下降

2 结果

2.1 结果分析 显效13例,有效18 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4﹪。33例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心电图 、胎盘血流及胎儿发育情况均正常。并在产后42天至产后一年内随访显效及有效的31例产妇均规律服用盐酸拉贝洛尔片,测量血压均在显效及有效范围内,检查婴儿发育均正常。无效2例改用其它药物产后未作随访。

2.2 不良反应 1例有轻度头晕症状能耐受,未停药。

第7篇:妊娠高血压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妊娠期;新生儿;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常见和多发的产科疾病,多发于高龄产妇中。就目前临床研究来看,其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家族史、妊娠次数、孕妇年龄等存在一定的关系[1]。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极易引发多种母婴并发症,比如新生儿窒息、产后大出血、早产等,严重威胁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2]。本文选取168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和170例健康产妇为研究独享,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对新生儿系统的影响,现将研究情况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68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为病例组。其中,年龄23-38岁,平均(29.86±5.37)岁;初产妇103例,经产妇55例;孕周29-43周,平均(38.96±3.62)周;轻度99例子,中度20例子,重度49例。另选同期来我院行保健的170例正常产妇为对照组。其中,年龄24-38岁,平均(28.99±5.37)岁;初产妇106例,经产妇64例;孕周29-42周,平均(37.64±4.62)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显示均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住院后,严密观察其相关情况,同时予以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定期检测母体情况等。

病例组:产妇住院后,叮嘱产妇卧床休息(为了改善胎儿的供血和供氧,需指导产妇保持左侧卧位),并予以吸氧,告知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情,切勿情绪波动过大。针对下肢水肿者,控制食盐的摄入量。医务人员定期坚持母体情况,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措施,比如给予先兆子痫者快速解痉降压,同时严密监测其膝反射、尿量等。

对两组产妇的围生期新生儿进行观察,并做好相关统计工作,记录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胎心率等。

1.3 判定标准

(1)早产儿: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2)新生儿窒息:采用Apgar评分对新生儿进行评估,结果显示Apgar评分≤7分;(3)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20.0版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分组对比采用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情况比较

经统计结果显示,病例组新生儿的早产儿、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9.05%、13.10%、16.67%、5.95%,对照组分别为4.12%、4.12%、4.71%和0,两组对比差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新生儿情况比较[n(%)]

2.2 两组新生儿平均体重的比较

经统计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新生儿平均体重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的正常产妇,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新生儿平均体重的比较

3 讨论

3.1 妊高征对新生儿的影响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女性特有的一种疾病。在临床治疗中,采取的措施主要为对症治疗和终止妊娠。妊高征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据流行病学显示,它的高危因素主要有糖尿病、肥胖、高龄、多胎妊娠、家族史等[3]。就目前情况来看,被大家认可的是病理基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血管内皮损伤、血管舒张因子减少(比如一氧化氮、前列环素等)、血压升高,进而引发妊高征[4]。妊高征会对母婴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在本文研究中,通过对比妊高症产妇和正常产妇的新生儿情况,结果显示病例组新生儿在早产儿、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死亡方面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病例组新生儿平均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由于存在一系列的高血压综合征,其全身小动脉痉挛,进而发生不良事件,比如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等,产妇全身脏器的供血出现问题,其胎盘的正常的血流量得不到保障,尤其是重度妊高征产妇,其胎盘呈粥样硬化改变,且胎盘绒毛广泛梗死,新生儿出生时体重较小。据相关研究显示,妊高征产妇的低体重新生儿的发生率(14.5%)显著高于正常产妇(2.00%)(P<0.05)[5],本文研究与上述结果一致。此外,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发展,产妇小血管痉挛减少其全身各脏器的血流灌注,产妇极易出现蛋白尿、水肿等,胎盘受损[6],进而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比如出现早产、新生儿窒息等,给家庭带来严重的损害。

3.2 妊高症的干预措施

妊高征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且给家庭带来巨大伤害。为了最大程度上降低妊高征带来的不良影响,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3.1 孕产妇做好营养和休息。孕妇在妊娠期,需要积极征询、参考营养师的饮食方案,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比如孕龄、体重、家族史等,控制自身饮食,比如针对肥胖孕妇,需要减少脂肪的摄入,同时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摄入等,预防妊高征的形成。此外,在妊娠期间还要注意休息,不熬夜,每日保障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保持心情愉快等。

3.2 做好孕期健康教育。各级妇幼保健组织需要发挥自身作用,积极开展孕期健康教育,向孕龄女性宣讲产前检查的重要性、作用等,提升女性的健康意识,同时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借助孕期宣传,可以促使广大育龄女性了解妊高征对母婴的危害,促使其积极做好产前检查;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妊高征,并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最大程度上减少妊高征的发生。

3.3 加强妇幼保健人员的培训工作。为了保障妇幼保健工作的良好开展,还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培训工作,提升预测性诊断的正确率,同时对妊高征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吗,取得她们的信任,提升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会导致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为了最大程度上减少妊高征对母婴的危害,做好孕产妇的营养和休息、孕期健康教育、加强妇幼保健人员的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罗冰,谢芳.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影响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6(05):409-410.

[2]袁丽蓉.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伴胎盘早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08):223.

[3]韦壮丽,莫爱旭,黄红莲.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妊娠结局观察及相关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07):996-998.

[4]孙桂婵.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J].吉林医学,2013,34(26):5349-5350.

第8篇:妊娠高血压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脐血流S/D值;围生儿

[中图分类号] R714.2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7-0041-0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1]。其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可导致胎盘灌流量下降,影响围生儿的预后。本研究通过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脐血流收缩末期峰值(S)与舒张末期峰值(D)的比值即S/D值变化,探讨脐血流S/D值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10例及无此合并症的孕妇(正常妊娠组)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按照谢幸主编的《妇产科学》(第8版),并分为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1]等三组。研究对象孕前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液病、肝病、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炎等,并最终在我院分娩。孕妇年龄18~41岁,孕周28~42周。

1.2 方法

采用Philips公司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5.5 MHz,孕妇均取仰卧位,检查胎儿发育情况、胎盘、羊水等,然后测定脐动脉血流,尽量选择近胎盘处,显示典型的脐动脉波型并连续5个以上波型峰谷一致时,固定屏幕,测定各波形脐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与舒张未期最大流速比值(S/D值)。按S/D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与正常妊娠组孕妇脐血流S/D值比较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组脐血流S/D值分别与正常妊娠组S/D值相比,均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与正常妊娠组脐血流S/D值比较(x±s)

注: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组分别与正常妊娠组相比t值为3.09、4.07、5.22,F值为0.47、0.49、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脐血流S/D值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

随着脐血流S/D值增大,围产儿不良结局低体重儿、早产、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发生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不同脐血流S/D值组围生儿不良结局比较(n)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特有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学者认为是子宫螺旋动脉滋养细胞重铸障碍,导致胎盘缺血、缺氧,释放多种胎盘因子[1]。临床表现为全身各系统各脏器灌流减少,对母儿造成危害,甚至导致母儿死亡。S/D值为脐动脉收缩期末最大血流速度(S)与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D)的比值,反映心动周期中血流速度变化的振幅,特别是心脏舒张期内血流速度减速度。在心脏舒张期,血流主要受循环末梢阻抗的的作用而作减速运动,循环末梢阻抗越大血流减幅越大,S/D值越高。临床上用脐血流S/D值监测胎儿胎盘循环功能,反映胎盘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测定胎儿宫内安危,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提高围产儿的生存率[2-4]。正常妊娠时随着孕周增加,子宫动脉的血流阻力逐渐下降,舒张末期血流增加,然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随妊娠进展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显著增加[5,6]。有研究发现,由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胎盘灌流减少,胎盘血流阻力明显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脐血流S/D值较正常孕妇增加[7,8]。本研究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脐血流S/D值较正常妊娠孕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因此,孕晚期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脐血流检查可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当脐血流S/D值2.5≤S/D

[参考文献]

[1] 谢幸,苟文丽. 妇产科学[M]. 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4-66.

[2] 罗梅,刘思怡,张洁,等. 晚期妊娠不同孕周脐动脉血流S/D值的应用分析[J]. 新疆医学,2012,42(2):1-3.

[3] 李仲瑞,陶春梅. 脐血流S/D值监测与评价[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133-134.

[4] 雷娟,关怀,梁庆华,等. 妊娠晚期脐血流S/D值在围生儿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9(12):86-110.

[5] 林建华,梁阿娟,林其德,等. 正常妊娠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子宫动脉及其胎儿脐动脉血流动态变化规律的多中心研究[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8):783-787.

[6] Sieroszewski P1,Guzowski G,Sosnowski D,et al. The usefulness of uterine artery doppler velocimetry in high risk pregnancy diagnostic(PIH and/or IUGR)[J]. Ginekol Pol,2005,76(5):342-347.

[7] 聂芳,车岩,李静,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妊高征血流速度比值的临床意义[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2, 13(2):114-116.

[8] 姜伟,卓秋銮,马金凤,等. 妊高征孕妇脐血流评估围产儿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8):1298-1300.

[9] 习斌蓉,黄淑晖,陈小青,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脐动脉S/D比值与围生儿结局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1, 26(10):1499-1500.

第9篇:妊娠高血压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积极干预;妊娠结局;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746―0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疾病,严重威胁母婴安全,是严重的妊娠并发症之一。至今病因未明,治疗效果不满意,当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时,已造成了肾、胎盘等由功能性发展为器质性损害。因此,应积极实施干预早期预防以降低妊娠高血压疾病对母婴的损害。高平市妇幼保健院对妊娠期高血压高危者孕妇积极进行给予健康教育指导和预防性药物等干预,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对2009年2月至2013年9月在本院产科门诊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早期孕妇进行登记,孕12周内建立围生期保健卡,测量血压作为基础血压。年龄40岁、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病史、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营养不良、低社会经济状况的孕妇在孕早期收缩压≥135mmHg,舒张压≥85mmHg;双下肢轻度浮肿但经休息可恢复,尿检正常列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者,共306例,年龄17~45岁,平均27.6±3.2岁;骨盆外测量均在正常范围;小学及以下文化81例、中学156例,大专以上69例。

1.2 早期干预措施

①孕期健康宣教。定期做产前检查及培训,必要时增加检查及专家诊治次数,并通过图片、宣教资料、电视录像等多种形式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宣教;指导高龄孕妇每天保持10~12h的睡眠和愉快心情;坚持左侧卧位休息减轻子宫右旋,增加子宫血流量;孕妇饮食宜清淡,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进食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 忌姜、酒、辛辣、煎、炸等食物,多吃鱼、蛋以及含钙丰富的食物;注意劳逸结合;自数胎动加强自我监护;孕晚期避免性生活及重体力劳动,定期检查,及时评估。在孕12~28周内每4周产前检查1次,28~32周每2周检查1 次,32~36 周每周检查1 次,监测胎心、血压、体质量等情况变化,注意水肿情况、有无蛋白尿,并将结果准确记录在孕妇保健手册。②心理干预。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生理、职业、社会、文化素质、家庭背景以及对疾病和健康的不同认识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干预前给患者讲解干预过程,说明干预对孕妇及胎儿的必要性、安全性,并向患者介绍治愈较好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及新生儿预后较好的病例,并安排患者参观先进齐全的抢救设施,介绍医院精湛的技术力量,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治疗的信心;鼓励孕妇适当的运动和娱乐活动,消除不良情绪;保持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其次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尤为重要,与患者的家属多沟通,鼓励她们为患者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包括经济及精神情感方面的支持,有利于调整患者心态,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主动参与治疗护理。③在使用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处方的同时,每天口服VitE50mg,3次/d;VitC0.1g,3次/d;碳酸钙/VitD 0.6/d;阿司匹林50mg/d;5%GS500mL+丹参注射液20mL/d,治疗7d为一个疗程,需要1~3个疗程。

2 结果

早期干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析,对306例孕妇进行重点管理,早期干预治疗,追踪至分娩后12周,结果18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为5.89%,明显低于我国9.4%的平均发病率[1],且均为轻度子痫前期;均自然分娩或因产科指征进行剖宫产分娩;未发生脑血管意外、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胎盘早剥、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母婴健康状况良好。

3 讨论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子痫而死亡的妇女约5万,美国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造成孕产妇死亡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18%。我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平均发病率为9.4%,对部分地区监测资料表明,妊娠高血压疾病造成的孕产妇病死率为7.7/10万,占死亡总数10%,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因而不能完全预防其发病,但是临床病症是由轻到重,呈阶段性发展,如果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对高危孕妇能够及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是预防临床轻、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的有效方法[3]。

本文通过:①孕期健康宣教。可使孕妇获得有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防知识,主动配合治疗;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异常,给予治疗及纠正,从而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和阻止其发展;文献认为[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营养素缺乏有关,我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蛋白质、钙、锌、及维生素A、维生素B的摄入量明显低于正常孕妇,营养干预可以提高孕妇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全面改善孕妇营养状况,降低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②心理干预。由于孕妇体内内分泌的变化大,情感往往比较脆弱,特别是妊娠晚期容易发生情绪波动,相关性研究发现,焦虑、抑郁等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普遍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病率随焦虑、抑郁分值增高而增加,因此针对心理变化,为她们提供心理咨询及指导,满足其心理需求,创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尊重、关怀、体贴患者,可消除其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树立自信心。③药物干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是多因素的结果,全身小动脉痉挛是最基本的病理改变。钙能够降低血管平滑肌对血管紧张素Ⅰ的敏感性,与降低甲状腺旁素分泌代偿性亢进和调整肾素活性有关[5],因此补钙以纠正体内钙平衡失凋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痉挛,降低血压是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还有学者认为胎盘发育障碍使其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其可加重滋养细胞凋亡/死亡,释放比正常妊娠更多的细胞碎片,导致全身炎性反应,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之一[6]。维生素作为抗氧化剂可有效防止脂质过氧化,对生物膜的过氧化损伤有很强的保护作用,从而使血管内皮细胞免受损伤;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可使全血及血浆黏度下降、改变血液流变学特征。子痫前期孕妇体内存在血栓素和前列环素失衡,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 降低血栓素水平,而对内皮来源的前列环素抑制性弱,逆转改变二者的不平衡,进而减少子痫前期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者孕妇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孕期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及在使用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处方的同时,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干预治疗,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低,且均为轻度子痫前期,未发生脑血管意外、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胎盘早剥、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母婴健康状况良好,改善了妊娠结局,因此对孕妇及早进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筛查,高度重视,重点管理,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可预防和减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减少对母婴危害,保障母婴健康,提高人口素质,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谢幸.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7-68.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8.

[3] 胡清华.妊娠期补钙防治妊娠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3):137-138.

[4] 耿晓丽,王志敏,陈东娜. 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研究[J].西南军医,2011,13(4):636-637.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