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桃花心木读后感范文

桃花心木读后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桃花心木读后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桃花心木读后感

第1篇:桃花心木读后感范文

桃花心木——一种特别又美丽的大树。它的美丽不是天生的,而是他用自己的行动换来的,其中有一半的是种树人的功劳。种树人辛辛苦苦的将他们播种在地,每天给它们定时定量的浇水,而树木也在种树人的细心呵护下一天天成长。它们变得美丽而高贵,气质非凡,矫首昂视却没有了树应有的坚强品格。而文中的桃花心木却与别的树不同,种树人没有定时定量给它们浇水。但它们却在这种不确定中坚持不懈的寻找水源。哪怕是风吹雨打,也要拼了命的寻找活下去的理由。并且学会坚强的运用水源,使自己不枯萎。

就像文中说的一样:“不知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一般人经历的风风雨雨要多得多,他们有着成熟的心理和独立思想,学会判断对与错。我们也应该像它们那样坚强的面对困难和挫折,遇到困难永不退缩。智者永远不会停留在困境中徘徊,聪明的人永远不会总在困境里放声哭泣。

如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第2篇:桃花心木读后感范文

by the 20th Century American Composer Vincent Persichetti

在《浅析20世纪美国作曲家凡特•波西凯蒂钢琴性格小品〈温柔的融融的夜〉》 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凡特•波西凯蒂 (Vincent Persichetti,1915―1987),他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和钢琴家。他的独特音乐风格中经常展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极端音乐性格,也就是他本人描述的尖锐的(Gritty)和优雅的(Graceful)性格②。事实上,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沿袭了罗伯特•舒曼的浪漫派作曲风格。在罗伯特•舒曼的作品中,舒曼就曾塑造了象征作曲家内心世界截然不同的两个音乐性格:一个是内在的、诗意的梦游者奥赛比乌斯(Eusebius),而另一个是外向的、狂大的费罗列斯坦(Florestan)。

舒曼是位深受文学影响的作曲家。德国大文豪歌德、英国大诗人拜伦以及德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让-保罗的作品都深深影响了舒曼的创作。舒曼曾写到:“在钢琴曲《蝴蝶》中,我尝试用音乐来表现让-保罗的小说《妄自尊大》(Flegeljahre)中化装舞会的一幕。” ③让-保罗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一对个性迥异的双胞胎兄弟:现实的伏尔特(Vult)和幻想的乌尔特(Wult),而舒曼作品中的两个角色:梦游者奥赛比乌斯(Eusebius)和外向的、狂大的费罗列斯坦(Florestan)无疑是源自于此。波西凯蒂曾在一次访谈中说到:“我能够感觉自己与舒曼和海顿的想法十分接近。”④这或许解释了其音乐风格中两个极端音乐性格:尖锐的 (Gritty)和优雅的(Graceful)的渊源。

波西凯蒂也深受文学影响,他沿袭了19世纪性格小品写作的特质,表达与标题相吻合的音乐构思。这种标题音乐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形容当时的音乐是以“模仿意象为其特点的。” ⑤而李斯特则在1830年后将标题音乐的创作形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李斯特对标题音乐的定义是:“在作品前加上文字作为序,是作曲家为了防止听众错误地理解其作品的内容,进一步引导听众去领悟与文学内容相吻合的音乐构思。” ⑥李斯特的作品中与文学有关的作品占绝大部分,如被收录在李斯特创作的《旅行岁月》第二集(意大利)中的三首题为《彼特拉克十四行诗》,作品47号、104号和123号都将彼特拉克的原诗作为序。该集中的最后一首作品名为《但丁读后感―幻想奏鸣曲》,其音乐内容完全与但丁的长诗《神曲》相符。

在古典和浪漫派时期,标题音乐的形式开始被作曲家们普遍运用。贝多芬的多首钢琴奏鸣曲都带有标题。他的《第六交响曲“田园”》是标题音乐完美的例证。德彪西对标题音乐充分地肯定并感叹:“前辈写下的音乐篇章所表达的比田园风景更美、更深……悟到了大自然的魂魄……那无边无际的森林让想象力尽情地自由翱翔。” ⑦

标题音乐的内容除了文学外还有绘画、雕塑等。例如李斯特创作的《旅行岁月》第二集(意大利)中的第一首作品《婚礼》就是受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拉斐尔的同名画作的启发。《旅行岁月》第二集(意大利)中的的第二首作品《沉思者》的创作灵感则来源于佛罗伦萨圣劳伦斯教堂内米凯朗基罗为美第奇家族墓室创作的一尊雕像。

在《浅析20世纪美国作曲家凡特•波西凯蒂钢琴性格小品〈温柔的融融的夜〉》中,我们分析了波西凯蒂作品中代表优雅(Graceful)风格的钢琴性格小品。下面我们通过分析波西凯蒂音乐风格属于尖锐(Gritty)的作品创作来进一步理解这位20世纪美国著名作曲家的创作语言和风格。这首小品是根据英国诗人威廉•华生爵士(Sir.William Watson)的诗《真我假我》而创作的,题为《我对他这刻薄的骗术挤挤眼睛》。

真我假我⑧

威廉・华生

朋友多多,

知己者寥寥。

我常遇一个自称是我的幽灵

他,

长着我的脸,

叫着我的姓名。

我对他这刻薄的骗术挤挤眼睛,

不得不承认这位轻飘的冒名鬼像极了自己。

戳穿他有什么用呢?

宣布我就是我,

然后跌落这个骗局?

我其实根本无所谓,

所以我从不被他打扰,

仍自由自在;

但是,哎呀!

我也经常被他所迷惑,

以为他就是我,我就是他,

自己也完全弄不清,

迟钝的,

麻木的,

我的真我离我而去,

我突然被惊醒,

一脚把那个莫名其妙的幽灵踢进了漆黑无底的夜中去。

以《我对他这刻薄的骗术挤挤眼睛》为名,波西凯蒂根据这篇离奇古怪的英国诗创作了这首钢琴小品,与我们前面分析的波西凯蒂那首钢琴小品相比音乐性格截然不同,应当归到波西凯蒂所命名的“尖锐的”(Gritty)的一类作品中。诗中的黑色幽默和离奇的幽灵“假我”与现实“真我”的交锋被波西凯蒂用十分戏剧性的音乐语言表现了出来。下面,我们将从曲式结构、音乐织体及音乐与诗的关联等方面来进一步分析理解这首作品。

波西凯蒂的这首钢琴小品包括61个小节,属于回旋曲曲式,共分为五段:

A (第1至13小节)、B (第14至29小节)、A1 (第30至36小节)、C (第37至53小节)、A2 (第54至61小节)。

此曲没有清楚的中心音调性,仅在结尾处(第59至61小节)结束在明确的G大调上。在这种20世纪无调性作品的回旋曲式中旋律动机的对比取代了中心调式的对比⑨。

A段分为两部分:Ⅰ.第1至7小节;Ⅱ.第8至13小节。第I部分是重复出现的回旋曲主题动机,第1至4小节为前句,第4至7小节为呼应句。它出现在左手低音部分,其旋律为歌唱的、带附点节奏的、并不优美的。伴奏动机在右手以三度音程跳音,轻轻地在上方声部跳跃着,与左手声部形成了谐谑的效果――一个幽默、玩世不恭的性格跃然而出。在第1至2小节的主题动机有着匈牙利调性的影子,左手的音符排列为F―升G―A―B―C (增二+小二+大二+小二),与匈牙利大调的音阶排列相同。右手的三度音程与左手主题旋律中的后十六分音符形成了一个和弦,这些和弦更加强了匈牙利大调的调性色彩以及音响效果(见第28页例1)。第Ⅱ部分,为第8至13小节,右手从高音处以跳跃的六度音程下行,左手以分解和弦的形式与右手形成了镜面式的反向进行。A段的第Ⅰ部分与第Ⅱ部分为双调性,动机性格也都毫不相关,但是A段的第Ⅰ部分开始的左手声部与第Ⅱ部分(第8小节)右手高音的下行六度动机相映成趣,形成一问一答的形式。B段为第14至29小节,该段开始的十六分音符的新动机来自于A段的第11小节。与A段的其他小节不同的是,第11小节比较独特,在A段的节拍中突然变为拍,其节奏音型从前3小节连续的八分音符变为一组高音十六分音符动机。这个动机伏笔在B段中得到了发展。波西凯蒂常用调性万花筒的手法使之音响效果飘忽不定,色彩万变。在B段开始的这个由下行和上行音阶组成的动机触及了以下几个音阶:1)对称音阶(Symmetrical Scale),第14小节降E―降D―C―降B―A;第24小节为降B―A―G―升F―E。2)罗克里安调式(Locrian Mode),第16小节为降D―C―降B―降A―G。3)半音阶,第18小节,C―升C―D―降E。第18―19小节为G―降G―F―E。4)利底亚调式(Lydian Mode),第25至26小节,G―升F―E―D―C。

B段的伴奏动机是与A段主题的伴奏动机的音程相似,三度与七度掺杂,先是Staccato,后为Legato。在B段的第27小节中,A段的主题动机出现在右手声部,但其音乐性格却完全不同于A段,没有调皮的伴奏音程,而跟随其后的是一个带重音记号的和弦,此和弦出人意料的出现,形成了一个音响的高点(见第29小节中降六音的降E7处)。

C段为第37至53小节,主题旋律中的附点动机此时由左右手在高音区奏出平行八度,其性格响亮而鲜明。旋律中不和谐的半音呈示了此动机的黑色幽默。在C段的第46至53小节部分,A段第8小节的伴奏动机出现在C段的第46至48小节里,右手综合了A段的旋律动机,从第48至53小节,一个Molto Cresc.把C段推至ff。在C段中,第39至45小节中,波西凯蒂插入了赫米奥拉的节奏型。此作品在第38小节以前,除了一个突兀的拍小节外,其他小节都在稳定的拍节奏中进行着,从第39小节起,三拍的节奏不断插入到二拍的节奏中,形成了赫米奥拉的效果。

第38小节:拍―第39小节:拍―第40小节:拍。

第43小节:拍―第44小节:拍―第45小节:拍。

第45至61小节均为拍。

波西凯蒂这样别出心裁地运用赫米奥拉节奏,通过二拍与三拍的替换形成的不稳定,以变化不定的音响效果把诗中“真我”被“幽灵”所迷惑的混乱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A段主题在第54至61小节中再现,在被压缩的主题后出现了一串跳音下行至低音区,然后一个省略五音的G大调重音和弦让音乐戛然而止。

下面我们进一步分析波西凯蒂在这首小品中是如何用他独特的音乐语言来象征诗中的古怪、幽默的“真我”、“假我”。

在诗作的开头,诗人就阐述了他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满“朋友虽多,知己者了了”。此句为该诗的中心含义,真实的我和虚构的假我,也可理解为真朋友和那些虚伪的、假仁假义者。尖酸的嘲讽贯穿了整个诗作。

1. “真我”的主题(见下例):第1小节至第7小节的左手旋律。旋律中的附点节奏与不和谐的二度音程勾勒出了一个愤愤不平的堂吉诃德式的主人公。右手的伴奏为跳跃的三度音程,紧跟在左手主题动机中的附点长音之后,就像“真我”形影不离的“幽灵”。此“真我”动机在后面第29小节中以无伴奏的单旋律形式出现,跟随其后是一个加降六音的降E7和弦,像一个放大的鬼影突然跳了出来,“真我”被吓了一跳……

2.刻薄的骗术动机(见下例):第8至13小节。A段的第II部分中,跳跃的六度音程在高音区尖锐的音响无疑是对刻薄的骗术的写照。此动机在第24至26小节中再现,但六度藏在了低声部的两拍之久的长音里。映照主人公对骗术偷偷地挤挤眼睛。

3. “假我Ⅰ”动机(诗中的幽灵)(见下例):在第27小节中,“真我”的主题动机以倒影的方式出现在右手。

4. “假我Ⅱ”动机 (诗中的迷惑幻象)(见下例):第14小节,B段的十六分音符跑动音型动机呈现了一个虚伪、油滑的“我”。在第24小节中此动机的倒影在低音部“真我”的声部中出现,是真学假还是假学真?迷惑的幻象――真亦假来假亦真。

5. “假我Ⅲ”动机(诗中的冒名鬼)(见下例):第37至41小节。在此出现了“真我”动机中的附点节奏,由左右手以平行八度重叠进行。活生生的写出了真真假假的、诗中“我以为他就是我,我就是他……”一句。

6. “自由自在的我”动机:第41至46小节中,“自由自在的我”以抒情的旋律线为动机,轻松的旋律就像诗中“我其实根本无所谓,所以我从不被他打扰”。

7. “惊醒”动机:从第46至53小节,波西凯蒂以mp开始,把旋律推到ff,6小节神经质的加快渐强,戏剧性地刻画了“真我”被惊醒后的场面。强烈而不和谐的半音叠加和弦(第52至53小节),把“幽灵”狠狠地踢到了深夜里去。

在结尾的第58至61小节里,一串八分音符像轻飘飘的“假我”消失在无限的夜空中;但就像所有的惊悚片一样,当你刚刚放松警惕之时……一个尖锐恐怖的重音和弦(第61小节)冒了出来。和弦由三度加八度构成,其三度就是“真我”主题中象征“幽灵”的伴奏音型。波西凯蒂戏剧性地结束了此曲(见30页例)。

波西凯蒂在我们分析的上述两首钢琴小品中形象地用他独特的音乐语言,化诗为乐,让音乐成功地变成了文学的延续,创造出个性鲜明、语言独特的20世纪钢琴小品。而对于刚刚接触20世纪音乐的学生来说,这些精炼的钢琴小品可以成为他们入门的钥匙。

注释:

①孙韵文《浅析20世纪美国作曲家凡特•波西凯蒂钢琴性格小品〈温柔的融融的夜〉》。见《钢琴艺术》 2009年第11期。

②“Vincent Persichetti Dies at 72; Composer of Wide Repertory.” New York Times Aug. 15, 1987, 33.

③Chiessell, Joan. “Schumann” (The Master Musicians Series).London: J.M.DENT&SONS LTD,1967,1977.P101. 此处中译文由本文作者完成。

④ Bruce Duffie, Composer Vincent Persichetti―A Conversation with Bruce Duffie, Novermber 15, 1986, recordings on WNIB。此处中译文由本文作者完成。

⑤Scruton, The Aesthetic Understanding, 43。此处中译文由本文作者完成。

⑥Scruton, The Aesthetic Understanding, 41。此处中译文由本文作者完成。

⑦Scruton, The Aesthetic Understanding, 第117至118页。此处中译文由本文作者完成。

⑧Waston,William. “The Mock Self.” In The Collected Poems of William Watson, edited by John Lane. New York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Press, 1899, 38。此处中译文由本文作者完成。

⑨Stefan Kostak,“Form in Twentieth-Century Music,”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of Twentieth-Century Music,2nd.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Prentice Hall, 1999),144.

施坦威亮相2009上海乐器展

2009年10月13至16日,施坦威钢琴(上海)有限公司隆重亮相于一年一度的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

和往年一样,施坦威依然占据整个场馆主入口旁边最醒目的位置。展位设计别出心裁地以钢琴的结构为创意,琴箱、琴盖、琴腿等造型一目了然,优雅而风趣,黑色和金色相结合的主色调更显含蓄古典的魅力。 引人注目的是,此次施坦威重点展出了限量版威廉姆•施坦威三角钢琴,以及皇冠珠宝系列中的黄宝石三角钢琴。 此次参展的黄宝石三角钢琴,由上好的球影桃花心木手工制成,富有魅力的图案散发出一种异彩和强烈的暖意。像黄宝石一样,柔和如同夕阳的金色,温暖如同壁炉的火焰,艳丽如同稀有花卉的花蕾。

另外,在今年的乐器展上,施坦威钢琴(上海)有限公司带来的一个更重要的消息是:隆重推出了施坦威家族产品之波士顿钢琴演奏版。这是在波士顿钢琴原有版本上的一次提升,使它的性能更接近于完美,让演奏者能在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价格区间获得超凡的弹奏体验,其质量远远优于同等价格范围内的任何乐器。 波士顿钢琴美妙的声音体验,来自于它纯正的施坦威基因所带来的超前设计理念和优秀严谨的手工技艺,并结合了现代高科技生产方式。

首先在设计上,波士顿钢琴演奏版拥有一项最新专利,称为“八角度交叉夹紧弦轴板”,它由11层硬质枫木黏合而成,不同方向的纹理形成60°夹角,这样使得调音钉更加稳固,能在琴弦张力很大的情况下仍然保持音调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