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节能低碳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铝电解;电能消耗;降低
1. 引言
电解铝生产企业是一个高耗能用电大户,近两年,随着电力供应日益紧张和能源的不断紧缺,如何降低吨铝电耗便成了每一个电解铝企业进行探索的聚焦点。
2. 提高电流效率节耗措施
由计算吨铝电耗的公式w=v/η(v —平均电压,η—电流效率)可知,提高电流效率可以降低铝电解生产的电能消耗。电解电流效率每提高1%,可使铝电解生产的直流电耗降低150千瓦时/吨铝左右。某铝业公司通过多年铝电解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以下提高电流效率的主要措施:
2.1 降低槽温
在铝电解生产中,电解质温度是影响电解槽电流效率的重要参数。电解温度在铝的溶解损失,钠的析出还是电化学反应中,电解温度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电解质温度降低,电流效率明显提高,生产实践证明,温度每降低10~15 ℃,电流效率可提高1~2 %。
正常的电解温度对于提高电流效率,降低能耗是大有好处的,但正常电解温度的保持有赖于其它技术条件以及相适应的操作制度的配合,他们彼此之间互有影响,互相制约,多年的生产实践告诉我们,电解质温度的降低,必须与其它技术条件相适应。
2.2 精心操作,提高各项作业质量
电解槽的各项作业质量,不仅影响槽子的运行状况,而且直接关系到电流效率的高低。
2.2.1 提高换极质量
阳极是电解槽的心脏,因此阳极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电解槽生产。影响到电流效率、直流电耗、原铝质量和阳极电流分布。
①提高新换阳极16小时电流分布合格率。
②设置好阳极梯度,防止设置偏低或偏高。当阳极设置过低时会造成局部过热,增大铝的溶解损失,同时引起电压摆动,造成电流空耗,严重降低电流效率;当阳极设置偏高时,一方面新极长时间不导电,导致电流分布不均匀,减少阳极的有效工作面,降低电流效率;另一方面引起局部过冷,炉底产生沉淀和结壳影响槽子热平衡,降低电流效率。
③在换阳极前对新极进行预热、烘烤,以使阳极上槽后提早导电,同时避免阳极裂缝、掉块,使阳极提前正常工作。
④装新极前要做到槽内氧化铝结块打捞干净,不使阳极出现长包现象,避免局部过热影响槽温,降低电流效率。
⑤趁换阳极机会打捞碳渣,以清洁电解质降低电解质压降。
⑥在换阳极时检查炉底沉淀多少,有无结壳,伸腿和邻极情况,以掌握槽子的真实状态为下一步对槽子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做好准备。
⑦做好新极处大面整形,加足新极保温料,防止阳极氧化保证阳极正常工作。
⑧由于新换上的阳极使局部电解质温度降低,在一、二天内导电又少,所以采用交叉法更换阳极可以避免电解槽局部电流、温度不均,消除电压摆长炉底的弊端。
2.2.2 均衡出铝,力求出铝精确度要高
出铝精度要高,不出现波及槽子热平衡的干挠因素,若出现计算机失控,应及时手动将电压调到设定值。在出铝方面应遵循均衡原则,采取“5天对策”出铝法即根据5天以来的铝水高度来决定出铝量。铝水调整好了电解质高度也就比较容易调整。
2.3 建立和保持理想的炉膛内型
理想的槽膛内型,可使电流有理想的分布和方向,可降低铝液中的水平电流,降低铝液的环流和波动,又可防止侧部漏电,对提高电流效率非常有利
2.4 保持适宜的两水平
铝液水平对电流效率的影响大致趋势是,随着铝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电流效率的提高。保持适宜的铝液水平,保持铝液平静,减少铝的二次氧化损失。
3. 降低平均电压降低电耗的措施
在铝电解生产中,所谓平均电压是指电解槽槽电压和电解槽槽电压量程以外的导
线中的电压降以及由于发生阳极效应而分摊到每一台电解槽的电压。在生产实际中就是电解槽本身的电压与分摊的电压的和。
3.1 杜绝电解槽附加电压
加强槽电压巡视,对于出现的电压摆和针振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果断处理,消除附加电压,及时调整超出计算机控制范围的异常电压。对于电压摆的电解槽立即查找原因,做到白班处理不过夜,最大限度的减少电压手动时间,避免电能的无故浪费。
3.2 降低阳极效应系数和分摊电压
电解槽发生阳极效应时,电解质对炭渣湿润性不良,利于炭渣从电解质中分离出来,可改善电解质的性质并调整热平衡。但过多的阳极效应对生产的稳定性和完成经济指标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3.3 降低电解质压降
保持适宜的电解质水平,降低电解质比电阻,使用适当的添加剂,减少碳渣量。坚持换阳极和效应熄灭后捞碳渣作业,降低电解质电阻,大大减小电解质电压降。
3.4 降低线路压降
防止物料覆盖母线,保证母线行路通畅,加强通风散热,提高各焊接点质量。尽量多开槽,缩短电解槽停槽大修理周期,减少公用母线和停槽母线电压降的分摊值。杜绝直流系统接地,避免槽子周围吸附铁屑,杂物从现场环境上确保母线没有接地现象,减少连接线路电压,降低黑电压分摊值。
3.5 降低极化电压
① 防止出现过低氧化铝浓度,经常点检维修电解槽上部结构保证打壳下料系统正常工作,确保下料器下料正常,杜绝下料器漏料或下料量不足的现象;
② 做好电解质分析试料取样的准确性,进行电解槽氟盐的精确配料,防止出现过低的分子比;
③ 换阳极时尽量提高16小时电流分布合格率,使得阳极在电解槽上能正常工作温度上升平缓,使得阳极升温和导电平缓,从而降低阳极电压降。
3.6 降低阳极电压降
①换好阳极,防止出现阳极底掌高低不平现象;
②换阳极和母线提升后及时打卡具,降低卡具压降;
③ 按要求浇注磷生铁,改善铁—碳电压降;维护好爆炸焊与有色焊;
④ 加足阳极保温料和壳面保温料,降低钢碳接触压降,减少阳极氧化,降低碳阳极电压降。
⑤ 勤擦母线灰,对导杆麻面不光的进行抛光处理以此降低卡具压降。
3.7 降低炉底电压降
在实际操作中降低炉底电压降的关键是减少炉底沉淀及其结壳;使用半石墨或高石墨阴极碳块等。我们在生产操作中做好以下工作可以有效地洁净炉底大大降低炉底电压降:
4.引进推广新型节能环保型铝电解生产技术
青海某铝厂目前引用的铝电解新工艺技术有,新型阴极结构电解槽(俗称201项目电解槽),双阴极钢棒电解槽,低温低电压生产技术,不降电流停开槽技术。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该企业降低能耗做出巨大贡献。2013的一季度该铝电解厂直流电耗降低至12950kWh/t左右。
5.结束语:
保持科学合理的电解槽生产技术条件之稳定,实现平稳有效生产,是降低电解槽电耗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低压锅炉;积灰清理;节能改造措施
运行低压锅炉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利用率低、供气量不足、能耗大等资源浪费问题,这也充分显示出低压锅炉在管理技术上的缺乏以及用户节能意识薄弱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也是由于低压锅炉的设计与功能不完善而造成很多的资源浪费。这一系列问题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还影响到了低压锅炉的使用寿命,所以要想解决节能问题就需要采取措施一提高低压锅炉的蒸汽品质和其安全性。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探索低压锅炉的节能改造措施。
1 低压锅炉的蒸汽生产过程节能改造
1.1改变当前的燃烧方式 依据煤质来对合适的煤层厚度进行采集,然后根据燃烧情况决定炉排速度;要严格对煤风比例加以控制,使锅炉排烟余热得以充分利用进而对空气进行加热,然后将之送入炉膛进行燃烧。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帮助低压锅炉的燃烧情况得到改善还能促使燃料使用效率的提高。
1.2加大水质的监管力度 加大水质监管从而防止锅炉的受热面结垢,在必要的情况下还要对锅炉采取化学除垢或者煮炉除垢。污垢的导热系数一般在0.05~3.0W/m·k之间,仅占钢铁导热系数的1/40~1/80,且是铜导热系数1/300。换而言之,厚度为1mm的水垢,其传热能力与40~80mm厚的钢板,300mm厚的铜板差不多。因为水垢的导热系数过小从而导致交换设备的传热性能受到严重的影响,继而消耗了更多的生产能源。从国内外所进行的大量热工试验结果中可以看出,每当设备传热表面积结1mm厚的水垢,热交换设备的能源消耗就会增加8~10%。即1mm的水垢可以使燃煤锅炉多烧10%的煤炭。
2 定期进行锅炉受热面积积灰清理
受热面积积灰的定期清理可以有效防止结渣以及促进传热热阻的减少,继而使设备的传热效率得到提高。除去其他的一系列原因,造成锅炉受热面积结渣的基本条件还是在于表面的温度过高或过于粗糙,这样才能够为熔融灰渣的依附创造有利条件。当受热面积结上第一层渣后,因为渣层热阻过大的原因从而造成了传热过程的恶化,进而导致了渣层表面以及炉内烟温温度都升高的结果,再加上粗糙的渣层表面不利于灰渣的粘附,进一步为结渣提供了条件,如此恶性循环,导致结渣越来越厚。锅炉表面的温度随着渣层的加厚不断升高,当渣层表面达到灰的融化温度之时会使熔渣流动,之后渣层便不再加厚,从而达到动力平衡的状态。当熔渣流到其他部位的时候,结渣的范围就会随之扩大。受热面积在结渣之后导致传热恶化,排烟温度升高,继而降低了锅炉热效率。综合上述的一系列结渣特点与过程,锅炉在运用的时候应该要进行及时的打渣或吹灰以防止结渣过程进一步深入。
3 低压锅炉的蒸汽输送环节的节能措施
3.1重视蒸汽输送管道的保温隔热性能 许多单位为了减少资金投入因此忽视了锅炉蒸汽输送管道的保温隔热性能,从而使管道保温普遍存在热密封效果差,保温材质性能低下等现象,这样一来便为蒸汽管道的热能扩散创造了有力条件。另外由于保温材料坍塌而导致空洞,特别是在垂直管段与水平管交接的弯头处出现的脱节将会使进一步降低蒸汽输送管道的保温性能;有的甚至将管道在空气中,不采取任何保温隔热措施。因为管道的温度要比周围环境的温度要高出许多,在管道的情况下,管道的一部分热量就此白白流失。因此要采取一系列保温隔热措施来减少散热带来损失,低压锅炉的蒸汽输送管道在保温的情况下所损失的热量要比不采取任何保温措施的情况减少90%左右,可见采取一系列保温隔热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3.2遵循高压输送、低压使用的原则 蒸汽管道系统主要是将蒸汽从锅炉房输送到用汽点。在运行蒸汽管道系统的时候应该遵循高压输送、低压使用的原则。高压输送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减少管道费用还能使散热的损失降低,而低压使用在提高设备等级的同时还能使蒸汽中的潜热能得以充分利用,使冷凝水的排放温度得以降低,蒸汽的消耗量得以减少。蒸汽管道系统应该具备足够且性能良好的疏水阀。蒸汽疏水阀是一种将冷凝水和蒸汽链接起来得设备,若是没能选用一个完善的疏水阀就会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费。从当期的企业实际情况看来,蒸汽系统节能潜力最大的地方正是蒸汽疏水阀。蒸汽管道系统应该具备良好的保温性,并将可移动的保温装置安装在阀门或管道配件上,与此同时还要定期检查蒸汽管网从而方便管道或阀门的泄漏得以及时发现,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摘要:智能建筑在现代化社会中发展十分迅速,作为现代城市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其电气设备运行保护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智能建筑已经广泛使用电气保护接地系统,本文对几种电气保护接地系统设计使用进行了浅谈和分析。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electric protection grounding, application is discussed
Abstract: intelligent building in the modern society developing very rapidly, and modern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a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operating protection is still an issue,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has been widely use electrical grounding system protection, this paper several electric protection grounding system design and analysis on use.
中图分类号:F40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现代智能化建筑的几种接地系统
接地就是将各种设备中自身不带电部位连接到大地的电气系统中,要求接地的设备主要包括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电子设备、防雷装置等。接地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设备正常有序的运转及屏蔽干扰信号,电力系统能安全有效,从而保护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一)工作接地。为了确保每一项电力系统都能正常稳定的工作,并达到工作目标,必须将其与大地链接,称为工作接地,变压器中性点的直接接地或经消弧线圈的接地或者防雷设备接地等都是主要的接地项目。每一种工作接地都有自己的功能,例如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它能保证电气设备三相系统中相线对地的电压不变,保证电压的平衡,有效预防了零序电压偏移,这对智能建筑电气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变压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的接地,在接地时有效消除接地短路点的电弧,预防电压过高,而防雷设备接地就是为了更好的释放地面的雷电流。
(二)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方式。1.TT系统。用电设备一般采取单独极地接地法,和电源接地没有电气上的联系。当系统正常运行时,可有效保证用电的安全性,还能提供基准接地电位,这种方法在低压公共电网供电、接地要求较高的精密电子设备和数据处理设备中常常使用。该系统的主要危险来源于其保护接地的灵敏度低,如果接地时电流不足,就无法保证装置的正常运作,其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就会出现危险电位。而将TT系统用放在智能建筑中,就需要大容量的漏电电流保护装置和电流保护装置。2.TN-C系统。电气设备系统的中性线(N线)与保护线(PE线)是二合一的,通称PEN线,所有可漏电的部分均与PEN线相连。这种系统安装简单、方便,安全性高,常用与三相负荷较平衡、单相负荷容量较小的工程中。如果系统出现三相负荷不平衡时,PEN线就会有不稳定的电流经过,会让有金属外壳的设备带电,也缺少一个准确的电位基准点,所以会影响电子设备和数据处理的稳定性和有效性。TN-C系统的缺陷证明,其不适宜使用在智能建筑中。3.TN-S系统。该系统的中性线(N线)与保护线(PE线)分开,在接地应用中,PE线无不良电流经过,看电磁干扰程度、安全性都较高,因此TN-S系统可作为智能建筑接地。4.TN-C-S系统。该系统前半部分是TN-C系统,在配电箱中就成为TN-S系统。因此TN-C-S系统也能成为智能建筑接地系统。
二、智能建筑的接地防范措施
(一)交流工作接地。通过电力系统中的某点直接或利用其它电气设备作为地面的金属连接,我们通常就认为是接地。工作接地通过设备中性线的接地,按照相关标准,中性线线应是铜芯绝缘体,即使在高压工作环境中,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还是能继续保护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中性点接地有效防治了零序电压的便宜,保证三相电压的平衡,这对低电压系统来说有重要辅助作用,也方便单相电压的使用。
(二)安全保护接地。安全接地是利用那些不带电的金属部分进行接地,但要与接地做好良好的金属连接。例如将建筑物内所有的电设备和附近的金属构造物用PE线连接起来,N线和PE线不能连接。在我们当代的智能建筑物中,这种连接非常常见,常用的强电的设备,弱电的设备或非带点导电设备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接地的,以便电气设备得到更好的保护。如果绝缘体被损坏,但电流直接接触到人体,就会产生导电,严重的电击会造成人员伤亡甚至更严重的问题。但在中性点接地中,接地短路电流经过人体后再回到大地,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接地电流就直接进入大地,这会对附近电路的电气设备造成影响,也很容易导致触电事故。
(三)防雷接地。将雷电引入大地,预防人员或建筑物遭受雷电损害,这就是防雷接地的目的。在智能化的建筑里,大楼内的顶板、地板和侧墙都布满了线路,这些电子设备都有遭受雷电袭击的危险,所以,防雷接地必须是智能建筑物的接地重点,有必要建立完整、严密的防雷结构。在我们日常工作重点中的各类防雷接地设置的电阻,通常是根据落雷的反击实际情况而定的。防雷设置和电气设备的工作共同使用一个网络时,接地电阻必须保证在最小值。
(四)屏蔽接地。为了减少外来电磁波侵袭和干扰,预防电子设备因此产生的误动作或通信质量的下降,更为了预防电子设备所产生的高频能量对外释放,设计人员需要将线路的滤波器、变压器的静电屏蔽层、电缆的屏蔽层、屏蔽室的屏蔽网都进行接地,这就是屏蔽接地。在智能化的建筑物中,电磁的兼容设计尤为重要,所以,设计中必须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来确保电气设备和建筑布线,预防外来的各种干扰。屏蔽就是减少电磁波干扰的最好办法,例如可将设备外壳与PE线连接;室内屏蔽也可多点与PE线连接。
三、结论
智能建筑的电气设计,其中接地设计十分关键,它对保护整个建筑电气设备有积极作用。如今,3A化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广阔,在现代智能建筑中可选用TN-S系统,它对电气的保护效果较好,还能有效防雷、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当然还有其它保护接地的系统也值得积极推广和使用,全面发挥智能建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永延.论现代社会的社会动员[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2]易丹.智能建筑电气保护接地技术[J].建筑电气,2006,10
关键词:低碳发展 转型计划 家庭与社区
从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整体角度来探讨人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已成为当今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途径。英国政府的《英国低碳转型计划》,是国家的战略性文件,也是目前西方发达国家中应对气候变化最为系统的政府白皮书。研究该计划中家庭及社区的低碳化措施,对于中国家庭及社区的低碳化改造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一、《英国低碳转型计划》及其现实意义
作为低碳化发展的行动路线图,英国政府在《英国低碳转型计划》中首次规定了国家的“碳预算”,提出在1990年基础上,以2020年为时间节点,将碳排放量减少34%的总目标。具体分为电力及重工业、交通、办公区域、家庭及社区和农业五个领域(如图1所示),其中,家庭及社区的减排任务仅占减排总目标的13%,但是家庭及社区的碳减排幅度却是五大领域中最大的。英国政府计划从2016年起,新家庭住房与社区实现零碳排放,即实现该领域100%的碳减排幅度。这意味着需要从经济、政策以及管理等各个层面制定一系列具体且优质的计划来实现家庭及社区的低碳化改造,个中不乏经过实践验证,兼具灵活性及创新性的政策措施,值得我们学习与研究。
二、《英国低碳转型计划》中家庭及社区低碳化措施的特点
英国政府意识到,家庭及社区的碳减排不应停留在替换局部基础设施或是限制住户用能等“点”上,而是应该更多地从家庭整体能源供需、能源政策、节能措施之间的相互影响、有效作用等“面”上,进行整体评估,系统优化。
(一)“整个房子”的节能方法
《英国低碳转型计划》提出的“整个房子”节能方法,是指将一个家庭的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碳排放作为整体考虑,并相应地建立一整套全面的措施来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由此,根据整个房屋的特点,对房屋的基础设施进行系统优化及技术改造,将所有能够为居民节省能源的措施进行整合排序,形成相互关联的一系列措施,包括适用于房屋的可再生能源措施。
“整个房子”节能方法的优势在于,它保证了将住房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估,有利于所有减排措施按照有效次序排列,从而将能量损耗减至最低。
(二)“智能仪表”的改造方案
“智能仪表”是英国能源公司为用户提供最大限度节能技术的关键。安装智能仪表,一方面,让居民知道他们使用了多少能源,他们在这方面的开支是多少,从而鼓励他们采取行动,提高能源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帮助政府和能源公司及时得到信息反馈,进而为客户提供一系列以减少碳排放量为目标的措施。英国政府已承诺授权智能仪表的安装,并制定了一项时间进度表,使所有家庭到2020年都能配备智能仪表。
(三)社区间的协作
《英国低碳转型计划》指出,帮助社区采取行动向低碳转型是政府战略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社区间的相互协作通常比单独行动能获得更大的收益,关键在于整合各个社区资源,创建一个活跃的社区创新与思考的环境,让居民齐心协力为社区制定计划,学习如何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同时让人们在知情的情况下进行选择,从而使绿色生活变得更容易,并且成为一种标准。
《英国低碳转型计划》对政府工作的重要意义:首先,目前气候变化已成为重要的世界政治话题和道德旗帜,实施《英国低碳转型计划》有助于英国政府进一步巩固英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的地位。其次,该低碳转型带来的经济刺激将有助英国走出当前的经济危机,并提供大量新的就业机会。据英国政府预计,到2020年,将有超过120万人从事“绿色经济”工作。
三、中国家庭及社区低碳化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持续发展,中国的建筑耗能已成为工业耗能、交通耗能之后的第三大“耗能大户”。不少建筑存在设计、规划不合理,建筑墙体不保温,节能效果差,很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等问题。家庭及社区的碳排放更是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民对住房舒适度需求的提高,呈急剧上扬趋势。尽管目前家庭能源消耗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不是很高,但却是我国能源消耗增量中的重要部分,而且在未来我国能源消耗中的比重将越来越高。中国家庭及社区低碳化政策的推行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政府政策占主导,激励政策及手段的运用相对有限
综观国内家庭及社区低碳化的政策,几乎都是政府行为贯穿始终,居民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公众参与低碳化改造的方式和渠道都比较少,尤其是通过激励政策及手段推进低碳化改造就更为有限。一个明显的例子,有市民在家中安装了一套太阳能发电系统,结果遭遇无法入网的尴尬,所发的电能非但没有经济回报,还因带动电表而倒贴电费。
(二)低碳化政策的实施效果欠佳
虽然我国先后了《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节约能源法》、《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等法律法规,有关部门也曾提出支持能够有效节能的能源管理公司,但这类公司却因筹资困难、业务难以展开等原因而得不到发展。有关部门又拿不出比较具体的方案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所以,低碳化政策实施效果欠佳。
(三)居住舒适度与低碳化间的矛盾长期存在
随着经济的增长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中国需要争取碳排放空间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要为实现未来低碳化的发展目标大幅度地削减碳排放量。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这就要求有关部门有选择地借鉴《英国低碳转型计划》,建立和健全一整套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已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向世界承诺,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这给每个单位、每个社区、每个家庭传递了节能的信号和挑战的压力。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家庭及社区低碳化改造是否合理,已成为中国低碳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如何借鉴英国碳减排计划中的创新亮点,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缩小我国低碳化政策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四、《英国低碳转型计划》对中国家庭及社区的启示
(一)完善相关法规与多种政策激励
从英国的经验看,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促进碳减排的根本保障。英国制定的《气候变化法案》是世界上第一部同类法案;英国也是第一个用法规形式引入“碳预算”,为二氧化碳总量排放封顶的国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尽快建立健全以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考虑成立类似于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的独立监督机构,专门负责节能减排的监管工作,严格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此外,对居民用户的减排激励,不是单一政策就能完成的,需要经济、行政、信息手段共同的作用。
就中国而言,在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中,化石燃料约占80%。到2020年,要将温室气体的排放较目前减少20%,能源资源(包括能源效率)的碳生产率必须较目前提高65%。生产、转换并分配热量的两大主要部门是电力和石油天然气行业。为了满足减排目标,这两大行业需要进行重大的转型。电力部门需要在2030年前每年削减6Gt的CO2e排放量,就必须改变其能源结构,在太阳能、风能或者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上实行突破。
为了系统实施低碳政策,电力部门应该动用所有可能的手段,发展并部署碳的捕获与封存技术,实施低成本和标准化的减排规划,并将可再生能源网络技术引入家庭及社区,谋求中国家庭及社区低碳改造的有效途径。
(二)系统优化创建美好家园
从英国的低碳转型计划看,家庭及社区的低碳化转型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对能源政策、能源价格、环境影响、供需平衡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化选择后的发展趋势。目前,欧盟、美国、日本都已将绿色建筑列入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促进节能低碳的重点领域。尽管使用节能技术会使建造成本提高10%-15%左右,但节能效果的产生将逐步收回这些付出。因此,为了达到减排的预期目标,应该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的建造方案,并从节能的角度对老建筑进行改建。
从中国的“十二五”规划看,对于家庭及社区的低碳化改造也不再停留在口头宣传上,而是为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改变发展模式,制定了行动路线图。根据规划,电力方面要重点转变发展方式,并围绕电源结构、电网建设、电力、电价改革等方面展开,清洁能源的比重将从2009年的24%上升到2015年的30.9%、2020年的34.9%。煤碳方面要着重煤企并购重组,大型煤碳基地建设,煤碳工业节约化、低碳化将成为主要抓手。要求各级政府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运用行政力量,把低碳消费的理念,向家庭和社区推广、试点,让每一个居民都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提倡绿色的生活方式,树立节能减排意识。通过社区间的合作,通过家庭和居民的实践,总结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发展方式。
(三)以人为本保障最弱势群体利益
英国政府在推行低碳计划时,从三个方面考虑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即家庭能源使用效率、家庭收入和能源价格,并给予一定的照顾。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处于弱势群体的比例显然比英国更高。这些处于城市弱势地位的人群,面临着生存困境、机会困境、权利困境等多重困境,这就决定了他们对需要预先支付成本的低碳化改造政策,会具有相对比较复杂的看法、情感和思想。因此,借鉴《英国低碳转型计划》中保障最弱势群体利益的做法,矫正部分最弱势群体对低碳转型及改造的认识误区,拓宽他们参加低碳转型的渠道,减少心理落差,增强其对家庭低碳转型前景的信心是很有必要的。
中国家庭及社区在低碳转型过程中,仍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不能确定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采取什么行动为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就需要政府采取激励措施。首要的行动应该是建立基于市场的刺激手段与方式,倡导消费思维的创新和行为的变化,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教育,并提高消费者的意识,提倡绿色家园,努力减少碳的排放,鼓励家庭和社区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在设备的转换和安装过程中,或多或少会给消费者增加成本和支出,这就需要政府提供新的资金和不同形式的财政支持,进行体制创新,实施新能源价格补贴,或给予一定的税费优惠和现金补贴,从新的更为全面的角度来考虑节能减排,从而更有效地探索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 城市发展研究,2008(4):98-102.
[2] 于一凡,田达睿.生态住区评估体系国际经验比较-----以BREEAM-ECOHOMES和LEED-ND为例[J].城市规划,2009(8):41-44.
[3] 张洁, 龙惟定.英美可持续区域评价体系能源条款分析[A].2009年上海市制冷协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4] 刘毅.居民节能意识及节能行为调查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9(4)59-62.
[5] 姜胜洪.当前中国城市弱势群体的舆情分析[J]. 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2009(2):40-41.
[6] DCLG (Department for Commun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 2008 DCLG.. The code for sustainable homes: setting the standard in sustainability for new homes. The Stationery Office, London.
【关键词】低碳经济,安徽,建议,对策
气候变暖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这种自然现象使整个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失衡,并且严重危害到了人类的生存问题。而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人们的生产开发和焚烧(煤矿资源、石油资源等),或者大量的砍伐、植被和森林并将其点燃焚烧,这些都会导致二氧化碳大量的增加,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因此发展低碳的生活和经济是当代主要的任务,这样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和持续发展。
一、安徽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现状
作为长江三角洲的城市群的构成之一,安徽省已经进入了世界级的城市群队伍当中,这也就意味着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安徽省的经济产业非常的丰富,包含了机械、汽车、电子、农产品、化工等各项产业和各个领域,在这些产业发展的同时,安徽省在环境污染和资源开发利用的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矛盾激化,实现发展低碳经济是安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二、安徽的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低碳经济发展意识薄弱,低碳产业不健全。低碳经济的发展应该是每个政府和社会都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很多城市的执法行政单位都意识不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缺乏对低碳经济的概念,这样就会导致这个城市针对低碳经济发展整体意识的缺乏,缺少对“高碳”产业的控制,各个领域的生产和使用中都进行高开发、高利用,没有引进和利用低碳能源的意识,导致整个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
(二)市场经济需求过大,导致低碳经济发展缓慢。安徽省的产业结构非常广泛,针对于低碳的经济发展问题来说,控制难度非常大,节能减排和高污染的比重严重失调,影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实现。安徽省经济在不断壮大和发展,城市人口也在不断增加,这也就促进了市场经济的需求,比如房地产的开发越来越多,在建筑的过程中,几乎都是高耗能的,而对于汽车领域来说,实现低能低碳就变得更加艰难,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日益增强,汽车的尾气排放难以控制,虽然政府能够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但是相关的措施和力度不够,难以具体实施,这就导致在经济需求过大的安徽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步伐非常缓慢。
(三)环保能源的使用量小。对于目前的安徽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很多人的节能减排意识还很薄弱,对于使用环保能源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仅仅是在人们生活中,有少量使用太阳能的家用电器,但是在产业开发中还没有大力的投入环保节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产业丰富的安徽省来说,引进和开发环保能源的设备是值得研究的。
三、安徽省实现低碳经济的建议和对策
(一)增强低碳环保的意识,大力宣传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相关的政府和单位应该将低能减排的低碳环保意识充分的重视起来,并应该大力的进行低碳意识的宣传,可以在城市中各个地方的广告牌上张贴相关的低碳标语,将低碳的理念传达给每个人,让每个人都能意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只有人人都能意识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性,才能初步实现发展低碳经济并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制定符合安徽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在发展低碳经济前,相关部门单位应该制定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确定好符合安徽经济现状的战略措施,针对不同的领域不同的问题,制定出不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将国家制定的相关节能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加强管理,根据制定的目标和战略措施进行合理的规范,为发展低碳经济做好准备。
(三)发展使用环保、低碳能源。相关政府和执政单位应该大力支持低碳和环保能源的开发和建设,鼓励相关的技术单位开发出新能源,特别是有关生产设备的新能源的开发,研究出节能、节水、节油等高效节能的工程设备,并鼓励城市中人们使用节能环保的电器(比如太阳能的热水器)等,让环保、节能、低碳从每个人的生活做起,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的产出量,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高质量的环境,并且新技术新能源的开发还能促进经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平衡发展。
(四)优化产业发展的结构,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保障。对于产业丰富的安徽省来说,影响着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有很多,这就需要相关单位进行宏观调控,优化各个产业的结构,实现节能。比如针对热力单位燃煤问题,就应该开发出过滤和净化设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针对以焚烧发电的企业,鼓励开发和使用节能设备或措施,比如利用风能、沼气等进行开发和利用;针对汽车尾气排放的问题,可以鼓励广大人民换坐公交、地铁、自行车等,大力投入氢能或者其他节能汽车的开发和使用,对于那些高耗能和污染严重的汽车进行取替,尽量减少汽车的废气排放量;针对不断开发和兴起的建筑业,鼓励相关建筑单位投入节能的资源(使用材料或者技术),给与应用节能资源的单位表彰或其他奖励,提高节能环保资源能源的使用和投入量。
结束语:发展低碳经济不但是安徽省的重要工作目标,也是我们全国甚至是全球应该共同努力的目标,只有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下,加强对环保和低碳的认识,将低碳环保、节能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大力宣传给社会各个阶层和领域当中,让更多的人关注低碳经济的发展问题,开发出节能的设备器材,并投入到生产和使用中,彻底实现城市中的低碳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祺.安徽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及路径选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5(6):35-57.
[2]周颖杰.区域低碳发展差异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创新科技,2015,09(7):24-26.
[3]董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3(6):41-43.
[4]吴骏; 冷兴; 解晨晨.低碳经济背景下安徽经济发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3): 58-62
一、我国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历来就非常注重交通运输领域的节能减排问题,为了能够促进中国交通运输业的节能减排,先后有针对、有计划地制定了一些相对成体系的法规、法律和标准。从20世纪80年代起,交通运输部根据“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能源战略方针,制定并实施了《交通行业节能管理实施条理》、《交通行业实施节约能源法细则》等规章制度。“十五”时期,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2004年国家发改委我国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对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2005年国家标准委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规定了以点燃式发动机或压燃式发动机为动力的车辆的燃料消耗量限值。到了“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又上了一个台阶。交通运输部提出了具体的节能减排目标,并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也得到了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以及标准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进入“十二五”时期后,交通运输部陆续出台了更加系统的低碳交通运输政策。比如,《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指导意见》及其试点工作方案和《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同时还完善了相关的财政政策、管理机制政策(如《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总体来看,我国交通运输领域节约能源和低碳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
二、国外低碳交通运输政策
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国、欧盟各国、日本)在应对交通运输低碳发展问题时采取了诸多举措,其中一些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美国美国制定了一系列节能法律法规和财税激励政策来支持低碳交通运输发展。在节能法律法规方面,197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能源政策与节约法》,该法规制定了严格的“燃油经济性”标准(简称CAFE),并实行了一系列支持措施来保证CAFE标准的实施。美国联邦政府还颁布了《清洁空气修正法案》、《乙醇发展计划》、《新一代汽车伙伴关系计划》等来大力发展天然气汽车、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清洁能源汽车。2003年美国出台的《能源部能源战略计划》更是把“提高能源利用率”上升到“能源安全战略”的高度。美国联邦运输部在制定5年期战略规划中也始终把环境管理作为核心目标之一,并通过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来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能耗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此外,美国还采取现金补贴、税收减免和低息贷款等激励性财税政策来积极发展清洁低碳运输。2.欧盟欧盟及其成员国主要从节能法律法规、碳减排标准、碳税政策和ASI政策措施体系等方面入手来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在节能法律法规方面,欧盟首先通过环境行动计划对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做出全方位的安排。2006年《能源效率行动规划》明确提出交通运输业的节能目标。2007—2008年欧盟委员会提出一揽子能源计划,对生物燃料在交通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提出要求,并一系列指令。2011年《面向2010年新能源计划》、《2010—2020年欧盟交通政策白皮书》来明确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任务和要求。在碳减排标准方面,欧盟先后推出欧I一直到欧V等一系列尾气排放标准来严格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在低碳税收政策方面,欧盟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碳税等经济手段来带动社会公民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性。此外,欧盟还构建了ASI政策措施体系。该体系是由“避免”(A)、“转换”(S)、“改进”(I)3种不同实施路径和规划(P)、制度(R)、经济(E)、信息(I)、技术(T)5种举措组合形成的包含15种核心政策措施在内的政策矩阵,从而制定出详细的低碳交通发展政策措施。3.日本日本的低碳交通建设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通过制定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绿色和智能交通、制定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进行财税激励等政策来构建低碳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体系。在节能法律法规方面,日本早在1979年就颁布实施《节能节约法》来不断提高节能标准,改善能耗设备的用能效率,对未达标者还规定相应的惩罚措施。日本采用“领跑者”方法确定燃料经济性标准,首先根据重量对汽车进行分级分类,然后在每个等级中确定“最优”的燃油经济性汽车,以此作为相应等级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标准,对未达标的机动车采取处罚措施。这项举措显著提高了日本机动车的燃油经济性。此外,日本还推行绿色税收计划,对新能源和环保车辆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并对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低碳型产业进行补助。
三、国际低碳交通运输经验借鉴
1.进一步细化相关政策措施我国政府目前虽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低碳发展指导意见和办法,但缺乏详细可行的政策措施和统计考核办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涉及到生产、运营和消费等多个环节,因此,在制定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政策时,应会同各个环节相关部门,共同制定详细的节能减排和行动方案,以达到真正落实全行业节能减排目标的目的。2.制定更加严格的燃油消耗标准纵观国内外的低碳交通发展政策可以发现,制定严格的经济性燃油标准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节能减排办法。尽管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很大的节能减排前景,但是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报告,在2020年以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比例只能达到10%~15%,未来低碳交通运输的重点领域仍然在碳排放量较大的道路运输行业。因此,未来应制定更加严格的燃油消耗标准,严格控制车辆市场准入,完善机动车能效标志制度。3.大力推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从美国、日本、欧盟的低碳交通发展政策来看,这些国家都非常重视节能和清洁能源汽车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我国近年来也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但面临着产业规模较小、消费者持观望态度等发展阻力。为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政府应持续对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支持力度,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及路线,给广大消费者以明确的预期。同时,还需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激励政策,如对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企业予以税收减免、财政补贴政策,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实行税收补贴。
四、结语
关键词:低碳施工;阻碍因素;控制措施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日渐凸现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ic)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选择逐渐被广泛认同,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近20多年来,国际上对低碳经济的综合评价研究主要针对CO2 减排技术开发出大量的减排评价模型,用来研究在全球、区域、国家范围内对经济领域或者部门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当前的社会热点。发改委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将力推低碳技术,用低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在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等各个领域进一步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作为低碳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施工亦是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能耗的重要载体之一,研究低碳施工对发展低碳建筑具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低碳施工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分析
为实现施工过程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目标,必须加强施工阶段碳排和碳汇的控制。下图一中所示,施工碳排不仅指施工现场的碳排放,还包括与施工相关的其他作业的碳排放,按不同碳源可分为运输碳排、 施工现场碳排及废弃物碳排。施工碳汇主要指施工现场的绿化和水系。
1、运输碳排
建筑物建造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材料,运输工具将建材从生产地运至施工现场的过程中,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影响运输碳排的因素主要包括运输方式选择、运输距离、运输总量、单位建材单位距离运输效率等。
输方式选择。Adalberh对不同运输方式下的运输能耗进行了研究和比较,指出远距离运输应优先考虑海运或铁路运输,近距离运输则以车辆运输为主.
运输总量。根据总体规划,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减少建材的使用量。研究表明,进行工厂化生产,采用装配式施工,可节约5%的建材使用量。在运输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护建材,可减少运输损耗,提高材料使用效率,降低碳排放量。
运输距离。缩短运输距离可大幅度减少运输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以普通载重运输车辆为例,其耗油量约为13升/百公里,柴油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为76060g/GJ,每减少百公里运输可实现40.586的碳减排量。
车辆选择。经调查,汽油货车每百吨公里油耗为8L,柴油货车每百吨公里油耗为6L。而相同或相近车型的燃油效率相比,我国每百公里平均油耗比发达国家高20%以上,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一倍以上,拖挂车辆比单车运输平均降低油耗30%左右。
运输效率。首先,根据车辆的单位距离耗油量、设计荷载等技术参数选择最适合的运输车辆,并定期对其进行检修和维护。研究表明,车辆载重每增加一吨,其能耗可降低6%。其次,加强对车辆驾驶人员的培训,提高节能、低碳运输的环保意识,培养低碳、节能的驾驶习惯;不同操作平的驾驶员驾驶车辆油耗相差达7%-25%。
2、施工现场碳排
施工现场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施工碳排的最主要来源,且组成要素最为复杂 Chen等认为施工现场的碳排包括材料、能源、设备和人力的消耗以及对施工土地的破坏等方面。施工现场碳排按区域分为施工区碳排、生活区碳排和办公区碳排,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施工机具选择、照明、食堂用能及能源选择等方面。如图二所示。
施工机具。施工机械设备和电焊设备的耗能通常占施工用电总量的90%以上,高效、节能的电动机工作效率比普通标准电动机高3%-6%,平均功率因数高9%,总损耗比普通标准电动机减少20%-30%,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通过能耗比较,选用节能的机械设备,如利勃海尔吊机、变频节能升降机等,具有一定的碳减排效用;同时,应制定和执行保持设备低耗高效工况的按时保养、维修和检验制度,确保其正常运行。此外,需加强对施工机具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杜绝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能耗损失。
施工、生活及办公照明。在相同功率情况下,灯的能耗仅为白炽灯的1/8,为日光灯的1/3;为节能施工现场应严禁使用白炽灯,全面推广LED照明灯。此外,施工现场应合理配置节能灯数量,严格控制照明强度和照明时间。照明在设计时可按需求分为局部照明、一般照明和应急照明,分级配置节能灯具。施工现场的照明可优先考虑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经照明方案优化,预计现场照明能耗的碳减排可达60%以上。
临时用房。施工现场应增加临时用房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积极使用保温隔热新材料。工程结束后,尽可能回收临时用房材料,避免或减少材料浪费,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减少临时用房产生的碳排放量。
3、废弃物碳排
施工废弃物的处置也是施工碳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废弃物碳排包括运输碳排和处置碳排,如图三所示。首先,废弃物在运输过程中会排放二氧化碳。一方面,废弃物的处置因消耗电能、化石燃料等而产生二氧化碳,增加碳排放;另一方面,废弃物经回收加工后可制成建筑材料再次使用,减少了原材料开发,降低碳排放。
废弃物处理。处理废弃物时优先选择节能、低碳的工艺和设备,充分加工并循环利用建筑废弃物,避免和减少建筑垃圾的焚烧和填埋。
废弃物运输。坚持贯彻“3R”原则(减少废弃物、再利用和循环),制定固体废弃物的减量计划(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应达到30%以上。如模板工程可采用定型钢模,并采取高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周转次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建材可采用工厂化生产,再运送至现场组装,约可减少30%的废弃物,减少10%的空气污染。
4、施工碳汇
施工现场环境较为复杂,车辆运输、施工机械作业渣土堆放等施工活动会产生大量的扬尘、噪音,并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增加施工现场的绿化可在固定土壤、减少扬尘污染、维护环境的同时,吸收二氧化碳,提高施工碳汇总量。
三、低碳施工发展对策措施
1、建立科学的低碳施工管理体系,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系统科学的低碳施工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力,减少因管理混乱而造成的碳排增加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施工工序,并对多种施工方案进行综合评审,选择最优的施工组织方案。同时,施工企业、监理、业主等各参与方应以最大限度减少碳排量为己任,组建低碳施工委员会,实时监控和调整施工现场的低碳施工执行情况。
2、推广低碳施工新技术。优化用能结构,积极推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减少煤炭、火力等传统发电的能源比例。同时,优先用国家和行业推荐的节能降耗的用能产品,如施工现场全面使用LED 照明灯,选用高效的利勃海尔轮式装载机等。
3、提高现场人员的低碳意识。发展低碳施工应加强低碳环保教育,充分调动现场管理人员 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培养其低碳意识 现场人员是低碳施工的最终执行者,离开现场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即便再完美的低碳施工方案也难以真正得到落实。
4、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与机制。发展低碳施工应充分发挥三套机制和三套政策的作用。即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大主体间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政府-行政体制、企业-市场机制、社会公众-社会机制,通过政府行政机制自上而下的努力、市场机制发挥营利性组织横向的努力和社会机制促进非政府组织自 下而上的努力。促进低碳施工的推广应用;与三套机制相对应,应尽快制定发展低碳施工的相关政策,包括规制性政策、市场性政策及参与性政策。尤其对于我国节能环保业的投融资困境,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建立风险补偿金等政策予以扶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营利性企业以及公益性组织、社会公众等构成的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种机制有机结合的格局,充分发挥三大主体的积极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碳施工是顺应全球低碳经济的趋势而发展起来的,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推行低碳施工技术是利国利民的一项重要举措。政府应鼓励研发和大力推广应用低碳施工,对应用低碳施工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研究并尽快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周笑绿.循环经济与中国建筑垃圾管理[J].建筑经济,2010.
[2] 李启明、欧晓星.低碳建筑概念及其发展启示[J].建筑经济,2009.
6月29日至7月5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绿水青山,节能增效”;7月2日为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是“绿色低碳,全面小康”。根据市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XX实际,决定在全街道范围内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时间安排
6月29日至7月5日。
二、活动宣传主题
本次宣传周活动主题是“绿水青山,节能增效”;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是“绿色低碳,全面小康”。
三、活动内容
(一)
参加国管局线上活动
云直播。时间:6月29日上午9点、7月2日上午9点、7月3日上午9点共三场。通过新华网手机移动客户端云直播频道,观看国管局组织的云启动仪式、云直播——走进四川和走进天津等系列活动。
云竞答。时间:7月4日9:00--7月5日17:00。通过公共机构节能、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助手、中国机关后勤、国管局青年公众号,点击宣传活动栏目进入答题页面。
(二)
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结合疫情防控形势要求,通过电子屏、宣传栏、微信群等方式,以线上形式为主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组织开展能源资源形势和基本国情教育,以推进绿色高效制冷行动、绿色消费、废旧物品回收、垃圾分类等为宣传重点,普及节能节水、资源循环利用知识,倡导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节能,从工作和生活点滴中践行节能低碳。
(三)
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活动
7月2日“全国低碳日”当天,组织开展能源紧缺体验和绿色低碳出行活动,倡导办公人员减少一次性用品消耗,减少待机能耗;开展停开空调和关闭公共区域照明等体验活动;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以低碳的办公模式和出行方式体验能源紧缺,支持节能减排。
(四)
开展节能培训
从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网下载打印节能、节水、绿色办公、垃圾分类指引等宣传画,在显眼位置进行张贴。同时开展节能知识培训,增强节能减排、环保和节约资源的知识,列出具体节能措施。
四、组织措施
(一)加强领导。
各部门、各单位、各村居要切实做好本单位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的组织工作,积极营造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良好氛围。各部门、各单位、各村居负责人要以身作则,积极参加低碳日体验活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为全社会节能做出表率。
(二)广泛宣传。
充分利用电子屏、宣传栏普及节能和低碳常识,通过张贴宣传画和标语、网上知识问答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节能的责任意识和知识水平,调动参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环境保护;低碳经济;政府
中图分类号:F12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9-0150-02
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担忧。近二十年来,各国政府就减少环境污染、遏制气候变暖等问题不断进行谈判、磋商;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又把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作为实现经济复苏的重要支点和推进能源创新、抢占经济制高点的国家战略。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背景
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其次,过多过滥、粗放式地使用资源,单位能耗与单位资源耗量过高,资源枯竭进一步加深。再次,发达国家迈过了以使用高碳能源为主要动力的发展阶段。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二、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
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性的共识与探索。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式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该“路线图”对全球迈向低碳经济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世界环境日”( 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对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国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2009年12月7日的哥本哈根峰会意在制定新的全球行动协议,应对气候变化。
为实现《京都议定书》承诺期碳减排的刚性约束目标,发达国家加快了对低碳经济的前景规划和发展速度。2007年,欧盟首脑会议提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要比1990年水平减少20%~30%;英国通过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立法――气候变化草案》;日本2008年颁布了《构建低碳社会的12方略》。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道路,希望通过发展新能源技术和建立碳交易市场,力图打造低碳技术的竞争优势。
随着发达国家向低碳经济转变进程的推进,发展中国家逐渐认识到参与全球气候保护,承担减排或限排义务的重要性。2008年9月举行的首届非洲碳论坛,举办了碳投资交易会和加强清洁发展机制(CDM)能力建设会议,力图为非洲国家寻找更多机会争取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中国2007年6月正式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今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确定,政府职能指导下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凸现了今后环保工作的积极意义与重大责任。
三、低碳经济下的政府环保策略
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它意味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1.建立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体系。(1)制定和实行低碳产品优先采购政策。(2)制定和实行低碳财政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加大财税对淘汰落后产能、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环保产品推广的支持。(3)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能源法、清洁生产法等实施,着手制定气候变化法、工业节能条例等。
作为环保部门,在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法规的基础上,要制定一系列以减排为核心的的节能、循环利用及环保政策,如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探索建立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市场调节机制,建立和完善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绿色信贷、环境保险等环境经济政策;积极配合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试点工作,做好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和产品的环境标志认证工作,并探索开展低碳产品认证。
2.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一是采取严格措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总量。三是优化工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两高两低”产业;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向产业链高端集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降低GDP的碳强度。四是优化产业层次,切实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建设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工程,彻底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2)着力抓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做好钢铁、石油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的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以及工业锅炉(窑炉)改造等工程。切实落实好工程、结构、管理三大减排措施,不断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加快钢铁、石化、电力等行业烟气脱硫工程建设。(3)加强环保执法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健全、完善、强化节能减排的管理、监督和执法体系,构建节能减排工作的长效机制。完善污染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立和完善监控体系,推动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突出节能减排指标的刚性约束力,建立问责制度,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的考核和责任追究,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4)以低碳经济的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作为标准,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要求作为考核的原则,对现有的企业、新生企业在生产等环节,按照绿色技改的要求推出一系列的公共政策,推行绿色技改。通过生产技术与工艺的改进,不断降低环境友好产品的成本,促进绿色消费,最终形成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
3.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科学、战略与政策的研究;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促进高能效、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逐步建立节能、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自然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加快对燃煤高效发电技术、CO2捕获与封存,高性能电力存储,氢的生成、运输和存储等技术研发,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低碳经济下资源再生体系。突出抓好资源综合利用,按照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利用模式,大力推广清洁生产;积极创建一批融生态产业链设计、资源循环利用为一体的低碳经济园区,合理规划园区企业结构,将原料生产企业和初级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生产企业有机组合、相对集聚;推进物质和能源流动转换,拓展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空间。
建立社会废弃资源的回收体系,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建设的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设,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和废旧资源的多回收利用与再制造,少填埋少焚烧,解决城市固体废物污染问题,从而推进城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5.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加大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靠技术进步不断降低利用成本,切实解决新能源发电上网难题;加快研发先进技术和设备,推进第四代核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多途径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其在能源中的比例,使之成为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补充,成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重要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村居民发展户用沼气,生产生物质原料,为大中型生物质发电工程提供稳定可靠的燃料保障。推进利用秸秆等物料发展乙醇制造工业,在解决春、秋两季秸秆焚烧环境污染的同时,为汽车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打开绿色通道。
6.用低碳环保理念规划和建设城市。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和生态环保规划;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绿化率,增加碳汇,为推动低碳重建提供环境承载;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动绿色交通、建筑节能等,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最低的生态成本、最小的资源代价科学重建、科学发展。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江苏省政府已出台政策要求十二层以下新建住宅强制安装太阳能,到2010年,新建住宅要全部达到50%的建筑节能标准,诸如这些政府推动、企业参与的政策值得推广。
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提高燃气普及率,加快实现公交车的燃气化;环保部门做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为机动车环保准入、环保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