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

第1篇: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015-02

一、充分利用班级干部的作用

班干的作用不可忽视,在班级中,他们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的楷模,同学们都想象他们一样好,也就愿意听他们的话。所以,只要充分调动好班干部的积极性,他们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的展现,他们就是班主任的得力小助手。比如收作业,这项工作很普通,但却不是一件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事。因为常会出现有人没带,有人没写,找不到了等各种各样的插曲。班主任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挨个学生督促着要作业,时间久了,有的学生就会以各种理由不交作业。这时候小班干组长就发挥了其作用,每个小组长负责十个人的作业,每天早上上学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收作业。谁交了,谁没交,是什么理由,他们心中最有数,并且能很负责任地督促没交的同学快点交,几个组长收齐后,统一交到老师手中,数量上就基本没问题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的学生不写作业,组长竟然能叮嘱他们完成。渐渐地,学生自己就养成了早上第一件事就是交作业的好习惯。

再如班级早自习,有的班级,班主任来学校很早,班级纪律就好,学生也有事情做。有的班级,班主任家住的远,或者有事来不了那么早,教室里没有老师,没人组织早自习内容,学生有的到校很早,由于无事可做,就随意打闹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果出现事故,很难处理。我校有的班级,早自习教室里没有老师,但却十分安静,学生们都有事可做。这与班主任平时对班干部的培养和对全体学生的训练是分不开的。在前一天,老师给学习委员或者班长布置好第二天的早自习内容,并在班级中制定好早自习的奖惩措施,写完早自习的内容后,可以自己默默地看看喜欢的书籍。或者是班干部带领同学们读课文。表现好的,班干部可以奖励给他相应的小粘贴以示鼓励。学生们都想得到奖励,自然就会认真完成早自习的内容。训练几天后,学生自然就不会打闹了,不但纪律和安全都得到了保证,时间长了,学习成绩也会有很大提高,并且形成了良性循环,使班主任的管理变得轻松。

再如课间纪律,有个别学生,总是因为在走廊里跑跳说话而给班级扣分,学生自己管不住自己,老师也不能总看着他,跟着他。这时候,就可以选择一个和该生比较要好的班级干部,每节下课时和他一起出教室,一起上厕所,一起在操场上活动,督促该生不犯错误。时间一长,习惯就养成了,学生自然就改掉了坏毛病。当然,刚开始时可能不是很顺利,短时间效果不会十分明显,所以教师开始时要常关注效果,坚持督促和跟踪考察,坚持一段时间,效果一定很好。而且要随时进行总结,对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对班干部的管理给予肯定,久而久之,收效会更佳。

二、培养多方面人才,发挥群体的力量

有句谚语说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多数人即使不是班干部,也要广泛任用,例如:我在一个班级的墙上看到一张表格,班级的琐事十多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比如擦黑板由两名同学固定负责,班级扫地由哪三人负责,擦地由谁负责,倒垃圾由谁负责,每节下课和体育课时,教室里的灯由谁负责关,发作业纸的数量由谁来查,检查关窗户关门由谁负责,科任课的书不用往家背,放在教室一角,课前由固定人员下发,卫生记录由谁写,谁去送水桶等等这些细致入微的事情,都有专人负责。每件事都有人负责,班级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多用人让学生觉得老师信任他才用他,虽然不是班干部,但也需要有责任心的同学来做,教师得经常对此项工作总结,奖励做得好的同学,也锻炼了孩子的责任心和坚持不懈的做事态度。班级中大多数学生都在班里有固定的职务或负责的事物,因为有事可做,有的学生不再打闹、贪玩。真是人多力量大,这样班级琐事再多也不会忙不过来,相反会秩序井然,管理得当。

三、运用多元评价,轻松管理

我校特色工作之一就是多元评价,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评价体系,班级管理这一块,同样有自己的评价体系。班级中,统一评价记录本,每生一本,上面每一页都粘贴自己在班级中各种表现得来的带有“纪律好”、“讲卫生”、“关心他人”等激励语句的小粘贴。在每项班级活动中,都有对应的粘贴,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得非常高。学生积累10个小粘贴,就可以换一个印章,5个印章可以换一个小奖状。同样,如果表现不好,就要扣除一个粘贴,做到赏罚分明。

每班都有待进步学生,对于他们来说,得到10个粘贴可能不容易,为了不打消他们的积极性,班主任可以悄悄告诉他,“你可以用5个粘贴就换小印章,3个小印章就可以换一张小奖状。”使班级中待进步学生也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于待进步学生要随时地进行奖励,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表扬,并且多给他们制造机会。让每个学生快乐地成长。

四、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

第2篇: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班级管理;心理疏导

随着用人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它带动了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创新战略,直接推动了“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策略运行和实施。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需要根据“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打造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规范每位学生的行为标准,调动学生积极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制定全面的发展策略。

一、我国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现状

1.1学生成分复杂造成班级管理的难度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都是作为全日制普通院校的有效补充,造成其生源极其复杂,更多集中于中考落榜生、技校特长生和社会其他学历生源,这样造成中职生的年龄大小不同,学历程度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其次,中职生的学习目标大多集中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了将来能够在社会上谋求一份合适的工作,这就造成他们对于班级管理缺乏认同感,在同龄人中存在一定的自卑感。最后,中职生的年龄比较小,思想比较单纯,娇生惯养的环境造成他们缺乏团队协作精神,这都影响到班级管理的效果。

1.2学校重就业轻管理影响班级管理效率

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成果都需要中职生的就业率来进行衡量,而其衡量标准集中于专业考试成绩和用人单位的岗位考核,这都造成了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着重就业轻管理的困局,注重中职生的专业成绩,而忽视其思想品德和人文精神,对于中职生的多样性和社会需求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班级管理不能获得有效认同,班级管理效率长期低下。

1.3班级管理工作指导思想存在问题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职学校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认可,其得以在残酷的高校扩招和成人高考招生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但是,需要面对的是,面对庞大的中职学生群体,学校往往采取整体化一的班级管理模式,严重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而高压的班级管理策略又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疲劳和心理扭曲。最后,中职学校和老师没有把自己摆在正确的位置上,脱离学生学习需求和合理要求的班级管理只能是徒劳的说教,缺乏对于学生足够的关怀和人性化的管理。

二、中职学校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的策略

2.1建立符合班级管理实际的规章制度

在中职学校开展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工作,它必须强调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其核心要素就是构建符合班级管理需要的规章制度,强化开展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如纪律制度、考勤制度、学习制度、作息制度等,让中职生从松散的学习、生活状态中直接转向有规律、有节制的思想状态,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次,中职班级管理应该构建以共同价值为核心的班级精神,将其落实到学生的情操培养和班级凝聚力的制度制定,通过具体的评价制度来量化学生的言行举止,敦促中职生将思想、情感、作风与班级班风进行相互联系,实现符合学生特征的个性化班级管理。

2.2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手段

在中职学校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其具体管理手段需要落实到管理主体、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发展。首先,班级管理必须认真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它强调让每个中职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找到自己扮演的角色,这就需要中职学校班主任给每个中职生赋予相关的工作职务,提高学生的班级融入感和团队凝聚力。其次,加强班级基于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成员情感的小组建设,打消学生对于班级管理的抗拒心理,能够有效评估班级管理的成果。最后,在班级理性组织的基础上打造情感关系网,真正实现班级组织工作切实有力,而通过情感关系网实现班级的感情熏陶和人际关系拓展,加强班级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2.3落实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的心理策略

中职生的年龄都比较小,而脱离家庭氛围就投身到班级学习中,容易对于班级管理工作产生抗拒心理,而青春期的中职生又面临着众多生理、思想上的困局,这些都需要中职班级落实积极的心理策略。教师应该开展具体的团队辅导技术,落实分组讨论、心理拓展、情景教学等心理培训手段,积极培育中职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抵抗不良思想的心理防线。其次,教师应该积极倾听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思想活动,给予适当的鼓励,通过适当的心理沟通技巧来激发学生的沟通欲望和交流需求。

三、总结

中职学校承担着为用人单位输送优秀中职人才的重任,它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中职学校和班主任正视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现状,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策略,造就中职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荣霞.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J学周刊.2016.24

第3篇: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管理方法;技巧

中职学校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做好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意义重大。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班级的班风学风、凝聚力如何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密切相关。因此,班主任的工作非常重要。当前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中职学生思想教育,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班级工作的重点。作为中职班主任,要抓住一切契机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一入学就要注重思想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以班风、学风较好的班级为榜样,将当前学习与毕业后就业结合起来教育学生。邀请本专业的已经工作并表现优秀、有所成就的学生到班级介绍学习经验,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今后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结合军训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积极组建学生干部队伍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干部决定的。学生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学生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班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三、激发中职学生竞争意识及其途径

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必须强调,这是互助、友好的竞争而不是敌视和保守的竞争,其目的是为了取得共同的、更大的进步。激发与外班学生的竞争意识:从集体活动的表现、班级荣誉的争取、留给老师的印象以及个人获将情况等等多个方面激发全班由整体到个人的与外班的竞争意识。这也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设立定期评价制度:以《德育学分制度》等相对固定的评价模式,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各种表现定期评价,使每个学生和小组明确近期优缺点何在,从而增强警惕性和进取心。建立互助组:以互助小组、1+1小组、小组帮助组员等等多种互助方式促使差生取得更大进步,共同实现个人、小组与集体奋斗的目标。奖励和批评:奖励与批评的方式各种各样,目的都是鼓励先进、指出缺点、激励所有学生争取更大的成绩。奖励比批评的教育效果更明显。

四、开展班会,积极和家长进行信息协调

要注重每次活动的实效性,使每次活动都让学生得到一次思想和灵魂的洗礼,留下深刻印象并指导自己以后的言行。其主题可以根据社会影响、学生思想动向以及偶发事件拟定。比如《感恩父母》、《阳光心态》、《雷锋精神》主题都非常优秀。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他必须力争本班科任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给家长打电话是联系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高度重视,确保质量,尽量与家长取得共识。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班主任工作才能更加顺利轻松。此外,班主任还要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干部和同学之间互相监督汇报以及听取来自校领导、其他老师、社会的意见等等途径,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

五、对中职学生进行评价,做好总结

素质教育应时代需要所培养的人才应是高素质的,是有创造性的人才。班主任在使素质不同的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大的提高和发展的同时,更要努力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创造能力,培养他们成为班上各方面的顶梁柱和带头人,也为培养21世纪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对学生的评价必须讲究策略。班主任要把握激励胜于颂扬,表扬胜于批评的原则,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懂得理的澄清,保证学生健康地成长。做好总结是进行班主任工作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需要。通过总结要认识不足,吸取经验,努力使今后的工作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齐学红,马建富,职业学校班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乔建中,班主任德育理论与操作,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王宝祥,新时期班主任培训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第4篇: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学生特点;班级管理现状;管理对策

班级管理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保证学校完成教学任务以及实现教学目的方面,起着关键性指导的作用。如何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以达到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一直是教育领域各教育工作者,所争相钻研的课题。要想完善班级管理制度,首先就要了解班级和班级管理制度的定义、其次要了解小学管理的对象小学生的特点、最后要了解现在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现状。在充分了解以后,就能对症下药,完善小学班级管理制度,更好的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1班级管理的定义

班级管理制度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班级,一个方面是管理。班级是学校为了顺利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以及为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从而划分出的学生单元,这个单元由相关教师所构成的一种组织形式。管理是人们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而对任务进行规划,同时制度一系列的规定和负责人员,以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班级管理是指班级教育管理者即在中小学就是班主任,带领全班学生按照教育管理规律的要求,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以及班级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活动。[1]

2了解小学生的特点

小学生是小学班级管理的首要对象,古人曾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了解自己管理对象的特点,才能制定更符合实际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目的。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具有如下特点:性格自我。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和后天成长环境的优越性,使他们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和自律意识较弱,在与人的沟通相处上应对能力较低,遇到困难或挫折就难以承受。[2]不懂的与人相处和分享,更不懂得谦虚和礼让;自觉性比较差,与有幼儿园的小朋友相比,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形为和情感;自理能力比较薄弱。孩子在家庭当中受到溺爱,缺乏锻炼的机会和能力,导致生活和学习中自理的能力薄弱;对老师易产生依赖心理。入学以后,小学生会有一个情感转移,即将对父母的情感转移到老师身上,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模仿能力比较强。小学生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同时热衷模仿事物。这段时间家长和老师对于孩子的引导非常的重要。

3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

3.1班主任男女比例失调:经过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小学的班主任均有女性老师担任,很少地方的小学班主任由男性老师担任,这种现象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大。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女性教师与男性教师相比具有更细心和更具有耐心的特点,男性老师大部分大大咧咧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小学生的目的,相比而言,女性教师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能起到更好的照顾作用,尤其是初上小学的学生,由幼儿园到小学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有一个适应期,女性老师担任班主任在传统观念上认为能帮助小学生更好的适应新的集体学习环境。3.2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量超负荷:不了解教育界的好多人认为,小学老师有假期工作轻松,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好多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量超负荷。班主任的工作量超负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班级管理的人数较多,部分小学为了不开设新班,又容纳超额招生的小学生,便不断扩大班级容量,有的班级甚至超过百人;另一个表现在小学班主任管理的班级多,许多小学班主任不是管理一个班级而是管理多个班级,有些地方的小学,尤其是农村,师资力量有限,往往一个老师需要承担多个班的班主任的任务。严重超出老师的能力范畴。3.3小学班主任亲力亲为不实行民主:新课改明确要求,要将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转变为已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但好多小学班主任却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认为老师是教学的主体,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责任人,学生只要是听话,要对老师的意见绝对服从,不许有异议,从而忽略班级管理的民主。这样的小学班主任事无巨细,样样事情都亲力亲为,不肯放手,这样容易加大自己的工作量以及工作难度,同时这样班级管理中的小学生也会错失掉管理提高班级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也会丧失锻炼的机会。3.4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主体不多元化:无论是小学还是其它学校都存在这样的一个错误观念。班级管理和班级制度的制定是班主任的事,与其它人没有关系。任课老师完成自己授课内容就完成了自己的教育任务,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不再有教育的责任。这样错误的观念,将责任全部都压在了小学班主任一个人的身上。这样单一化的班级管理严重影响了班级管理的良性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进步。3.5小学班主任存在放任管理的现状: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错误的理解“民主管理”的概念,认为民主管理就是让学生自己管理,与班主任与其它任课老师无关,便自身不再参与班级管理活动,这种管理方式导致班级管理涣散、毫无纪律可言。3.6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不足:自国家实行特岗教师制度以来,许多大学生经过考试参与到一线教育中来,因为应征的大学生大部分被派到贫困地区小学任教,当地学校过分的肯定大学生的能力,会在第一年就让大学生担任班主任的职务。大学生本身不仅缺乏教育经验,更是缺乏管理经验,部分大学生甚至不能完成由学生向老师身份的转变,这样盲目的担任班主任,容易将班级管理的一团糟,耽误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4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对策

在充分了解了我国目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以后,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如下几点意见:4.1选择有责任心有经验的老师担任小学的班主任。在小学生的特点中我们提到小学生具有很高的模仿能力,这段时期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但是缺乏控制能力,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有好奇心但是又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对班主任会有一定的情感依赖,会将对父母的依赖转移到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身上,这段期间小学班主任对孩子的指引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有责任心和经验的老师担当班主任,在小学生生活和学习中扮演好指引的角色帮助小学生尽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4.2控制班级人数和班级数量。小学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充当着老师和班级管理者的双重角色,本身工作任务就很繁重。如果所管辖的班级数量和班级人数过多,就会造成班主任工作量的超负荷,导致班主任工作力不从心,影响班级管理效果。所以学校在招生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合理招生,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要积极引进新鲜的老师成员,使学校的教育任务和教学目的能保质保量的顺利完成。4.3班级管理要实现民主化:要摒弃以往“为老师独尊”的错误观念,实行民主管理,但这里所说的民主管理并不是放任自由,而是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设立班长、学习委员等职务,当然这些职务的评定不能由老师一人说了算,而是学生推选出来的。这样每个学生就会认为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是班级的管理者,从而实现更好的班级管理效果。4.4班级管理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管理:班主任不是班级管理的唯一责任者,无论是家长还是任课老师,对于班级管理都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小学生对班级管理同样富有重要的责任。只有班主任、小学生、家长、任课老师都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大家庭中来,采取多元的管理方法,才能实现管理好小学生班级的,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4.5采取双重班主任的方法或者是正负班主任的方法:大部分学校都有女性同志担任小学生的班主任,主要考虑到女性教师身上的耐心和细心。但是女性班主任身上缺乏男性班主任的果敢和魄力。校方可以尝试让男教师担任副班主任,可以辅助班主任工作,这样既能减轻班主任的过重负担,也可以让学生体验男教师的阳刚之气,对孩子们的成长是有好处的。[3]这样班级可以设立两个班主任,一个男性班主任主要负责学习成绩和纪律,女性班主任主要负责小学生生活方面的问题,这样结合更好的实现班级管理。

综上所述,本文就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以及改善方法,阐述了一下笔者的意见和看法,当然这些意见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我相信随着我国新课改精神的不断深入、人们精神文化水平不断的提高,同时通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小学班级管理一定会更加的完善,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一定会越走越好,小学的教育一定会更上一层楼,从根本上实现基础教育的责任和目的。

作者:尹迎春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寇家小学

参考文献

[1]曹长德.当代班级管理引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57-259.

第5篇: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小学班级 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59-01

对小学生来说,班级是其接触到社会最初的社会群体,因此对于小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班级建设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小学生对社会的观点和评价,好的班级会让小学生产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需求,积极而乐于接受学校教育,否则会使其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发展。因而,构建一个有优秀的班集体,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是每一位小学班主任面临的重要课题。

1 传统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

尽管有些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成功经验,但是在新课改要求,对于如何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班级管理中的以人为本还是缺乏必要的理论认识,对于如何实施人本管理理念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方法,这些还需要教师主动学习和积累经验,借鉴其他班级的成功管理经验。

1.2 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足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通常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和执行者,很多工作都是由班主任来完成的,多数班主任忽视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剥夺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需求,使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只能被动接受,不但造成诸多的被动管理问题,同时也抑制了学生的锻炼机会和发展空间,不利于自主管理能力的培育和发展。

1.3 缺乏与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的有机协调

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并不是孤立的个体,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作为学校的一个部分是和学校分不开的,同时和每位学生的家庭也是密不可分的,要求在学校、家庭、班级之间做好紧密协调和联系。通常与家庭之间的联系较为薄弱,对于学生的家庭影响因素的重视和研究对应程度还不够。

2 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模式实施方法

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管理理念。新课改对于班级管理要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教学上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围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教育教学工作。要求班主任教师将每位学生作为教育的完整对象,充分重视和尊重每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差异,发挥每位学生的主动性,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第一,班主任不断充实班级管理素养。学校可以在教学空闲之余如假期为班主任教师开展班级管理培训,聘请具有一定理论水平或经营的优秀教师为班主任教师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帮助班主任老师或者没有班级管理经验的教师提高理论水平,充实经验,从而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工作质量和水平。

第二,班级管理实施民主管理,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实施自主管理。最好的管理是自主管理,班主任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实施自我管理,要让学生自己来管理自己,可以鼓励班干部自由竞争上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实践,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会加强对自身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做到公平、民主,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以形成有竞争意识的班级自主管理机制。

第三,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来全面认知自己的行为,通过自我评价进行查漏补缺、取长补短,倡导“一日三醒吾身”,通过学生对自我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达到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为建立积极、健康、活泼、有序的班集体打好基础和铺垫。

第四,班主任要以身作则,积极示范。小学生从其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来说,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班主任教师要积极利用这一特点,在班级管理中要多做示范,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带领小学生做班级的小主人,如可以带头整理板凳、清理地面等,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会自己学习和模仿教师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因而,小学班主任教师不仅需要做小学生的教育引导者,同时还需要做小学生的日常行为示范者、模范人。

第五,做好与学校、家庭之间的有效协调、保持班级管理与学校、社会管理的一致性。要想使班级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建设健康、协调发展的班集体,还需要班主任教师做好对学校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并通过和学校领导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不断满足和实现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实现学校管理与班级管理、学生管理之间的有机协调和发展。同时,需要对学生开展社会教育,用现代化的社会教育理念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规范,引导学生的社会行为和习惯,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最后还要经常召开家长会,倾听来自家长的心声,同时对家长传达学校的管理思想,实现家长与学校步伐和思想的一致性,保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连贯、统一和有机协调。

3 结语

班级是每位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必经阶段和重要舞台,在新课改的倡导和理论指引下,教师要勇于创新和改革,不断探索和学习新的管理理论和知识,不断丰富和充实自我管理经验,在班级管理中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管理的意识和习惯,加强与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和协调,以更好的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建立积极、健康、活泼、有序的班集体,为将小学生培养为合格的社会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余运东.以人为本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论述[J].教研论坛,2010(9).

[2] 赵海燕.新时期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探讨[J].科教论坛,2010(3).

第6篇: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 现状 对策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学习适应社会,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境,班级管理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班级教育功能的发挥和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1]那么现如今小学班级管理的运行现状又是如何呢?下文便是对其做的四点分析。

一、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分析

1.班级管理的教育理论薄弱,班主任对专业理论的学习急需加强

班级管理涉及的学科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都与其息息相关,但在教师群体中掌握此类专业知识的人却是少之又少。我国许多学者都曾对班主任的专业理论素养进行过调查研究,其中骆舒洪、周卫红等学者研究的数据显示:对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知识有着丰富认识的教师人数分别占其研究总人数的23.8%、11.4%、3.8%[1]。可见班主任缺乏对班级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远不能满足我们现代教育的需求和现代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多元发展,学生接触的知识面更为广阔,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为多元,学生的思想、行为等各方面都已超出了班主任的传统认知,这种矛盾必然导致师生产生隔阂,从而阻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我国长期实施“应试教育”,高升学率、高分数是衡量一个学校和班主任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以至于学校领导不注重班主任的专业理论培训,其自身也忽视了对专业理论的学习、对自身专业的发展。

2.班主任在班级日常行为管理中方法的运用亟待改变

在小学班级日常行为管理中,传统的教育方法、管理方式仍然为班主任老师们所青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体现,传统的批评教育仍在班级管理中占据主导,体罚、惩戒、打骂这些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因为在班主任看来,传统的批评教育费时少并且见效快,但与此同时他们却忽视了批评教育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厌烦心理,进而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关系,削弱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有甚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老师,他们所面对的是自主自制能力不成熟的小学生,而且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年g差距,学生不能一一遵守班主任提出的种种行为规范,进而出现违反组织规范的行为在所难免。而且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心智也尚未成熟,他们在很多时候“明明犯错却不知错”,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仍一味地采用批评教育的方式无疑会增加学生犯错的几率。

3.班级管理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待加强

班级管理中之所以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就要从班级管理的概念进行分析。李伟胜在《班级管理》一书中对班级管理做了如下定义:“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2]由此可以看出,班级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它体现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互动关系,参与双方是教师与学生。

但在小学班级教学或活动管理中,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不完善,各方面能力还有待提升,所以班主任往往主宰着班级目标的制定、班级活动的组织等方方面面,他们将自己视为班级管理中的控制者、决策者、监督者,而学生便是这其中的被控制者、实施者、旁观者。班主任的这种定位无疑削弱了学生在班级教学或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违背了班级管理中人本主义价值观的理念。而且班主任以这种高压手段制定的班级发展目标、班级规章制度或是组织的各项活动,无疑也会招致学生的反感,导致学生敷衍应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一位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正如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所写的,“旁观者就像一个身在监狱,注视着窗外下雨的囚徒,对他来说窗外下不下雨都是一样。而参与者就像是一个计划要去郊游的人,下雨不停会挫败他的郊游”[3]。可见,关于同一件事情,旁观者与参与者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而在我们现在的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恰恰是以一位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这样就会使学生对班级中的发展目标、规章制度、开展的各项活动都持一种旁观者的态度,缺少主动参与的激情。而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班主任便会失去对班级管理的热情,这对班级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4.班级管理中的民主性、平等性有待提升

在班级管理中,班委组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优秀的班委可以为班级创造更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班级成员的意志管理班级日常事务,这样既能让班干部在日常班级管理实践中增强民主作风,也能强化班级其他成员在班级管理中的民主意识。但是事实却不尽如人意,班主任在管理中往往独断专行,以自己的意志为中心,班委所能做的只是听从班主任的安排,而这样一来班级中每位成员的想法与建议便不能通过班委的日常管理所体现出来,透过班委来体现班级民主管理俨然也成了空洞的说法。

在班级管理中不仅要体现民主性,平等性也是班主任组织、管理班级的重要原则。但很多班主任往往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情关系、功利因素带到教育管理中,使得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无法产生很好的思想共鸣和情感沟通,进而妨碍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与组织。

二、小学班级管理的改进对策

1.加强班级管理者的专业培训,增加理论积淀

通过对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分析我们发现,班级管理者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刻不容缓。要想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管理,班主任必须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并要不断地更新,唯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学生身心发展的多元需求,班主任工作才能得心应手,才能真正把握规律,科学育人。所以,学校领导要重视对班级管理者进行专业培训,强调班级管理者对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加理论积淀。而班主任也应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对班级管理学的研究,关注大量的当代知识,针对时代的新特点,寻求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并学会用专业理论来分析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科学地组织班级管理工作。

2.突破传统观念,创新教育管理方法

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不单单需要科学的理论进行指导,新颖的教育方法、管理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班级管理者要加强对班级管理学的深入研究,善于突破自身的传统观念,改变批评教育这一传统方式,提出新颖的教育方法。比如心理疏导便是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的一种方法。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学生犯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尤其是在思想道德方面尚不成熟的小学生,这时班主任所要做的不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责骂、体罚、惩戒,而应该是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找出学生犯错的根源,从源头解决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班主任应以身作则,注重从行为上进行诱导。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可塑性很大,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其身心发展,所以班主任应注重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以及个人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注重在日常行为教育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表现、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教育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对人与事进行正确评价,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榜样示范法也是小学班级日常管理中常用的方法,班主任可以选取一些在言行、举止等各方面都较为优秀的学生作为班级中其他同学的榜样,因为这些较为优秀的学生与全体学生朝夕相处,为大家所亲近和熟悉,所以更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关注和学习。这样一来班级其他成员便能以榜样作为自己的标杆,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

3.突出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1)改变教学方法,变被动为主动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已在教育界深入人心,“如何发挥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性”也成为每位班主任所关注的问题。而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性,班主任首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现行班级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一直使用的是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削弱了学生思想的活力和效率,教学的内容和节奏往往也是由教师来控制的。

由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所以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并利用这些特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小组学习,将教学中较为简单的知识内容分配给各组组长,并由组长组织各组成员来完成教学内容,最后进行分析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还可从多个角度去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教师在主导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2)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班级规划过程中

班主任在制定班级发展目标、管理目标、组织班级活动时,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吸收学生的想法与意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进而激励学生去实现班级发展目标,愉快地开展班级各项活动。而且班主任在制定班级发展目标、管理目标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与需求,不要为了急于实现高效的管理水平、教学水平而忽视了学生的自身能力与特点。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深入调查与了解学生的性格、长处,基于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来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目标,并组织开展各种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

(3)突出班会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每周的班会对班级管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会的开展可以提供一个师生彼此进行心灵交流的机会,学生们在此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内心的烦恼、难以解决的事情,加强师生彼此的了解,突出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人翁地位。组织得当的主题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班主任可以选取一些时下流行的话题,让班委去筹划、设计与组织,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班干部的各方面能力,也能够调动起班级中其他同学的兴趣,充分发挥班级中每位成员的主体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团结力。

4.强调班级管理中的民主性、平等性

首先,要注重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班委的组织建设会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班风与学风的形成,而且通过民主选举出来的班干部既可以让班级其他成员信服,积极配合班委的各项工作,也可以强化班级中的民主意识。

其次,班主任还要学会“简政放权”,淡化“专制式”管理,将更多的权利交到学生手中。班主任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将班级的活动从策划、组织到开展都尽可能地交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成就和价值[4]。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自我管理、自我组织的能力,让学生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感知到自己所处的地位,强化班级管理的民主意识,进而促进学生多方面才能的发展。

在教育实践工作中,不仅要体现民主的重要性,还应该体现平等性,所以不论学生的学习成绩、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如何,班主任都应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不要考虑来自成人世界中各种复杂的人情关系和功利因素,也不要给学生贴上“好”与“坏”的标签,要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当然这种平等应体现在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上课时给学生平等的展示机会、活动时给学生平等的参与机会等等。总之,班主任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体会到自身的价值,用心关爱每名学生,将他们视为自己的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以情育情,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促进师生双方共同发展。

班级管理看似容易,实则任重而道远。班主任必须要不断地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提升自我修养,加强组织管理能力,做到“自正其身,自省其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管理学生,以情育人、以德育人,为祖国培育更多栋梁之才,真正做到桃李满天下。

――――――――

参考文献

[1] 骆舒洪,周卫红.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1(11).

[2] 李胜伟.班级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第7篇: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范文

由于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尚未完全形成,小学班级管理一直是教育的难点。小学生的心灵又非常脆弱,如果教师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没有注意语言的话,容易对孩子的心理造成负向的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班级管理语言艺术的重要性,然后从四个层面论述了班级管理语言艺术的表现形式。旨在为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语言艺术

1小学班级管理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小学班级管理的语言艺术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在表达交流过程中语言富有魅力能够提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学生崇拜教师,就能够更好地支持其各项工作的开展。第二,具有艺术性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够在矫正学生的失当行为时,让孩子欣然接受,避免了机械性管理给孩子心理上带来的阴影。这种管理方式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管理的思想。第三,小学阶段的孩子,其思想认知尚未形成,会潜意识的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和语言。教师的管理工作在语言上具有艺术性,孩子们也会无形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技能,好的口才是一张优质的名片,这对于孩子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诸多裨益。

2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语言艺术的表现形式

2.1小事幽默说:

在班级管理当中,语言艺术体现在小事幽默地说。班级发生的非原则性的小事,在管理中可以幽默地说。这样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行为需要修正,同时也能够避免学生在班级活动中过于谨小慎微,还能够让孩子在轻松地氛围中优化自己的行为。例如,孩子在班级将纸张撕碎,然后扬的漫天都是。这时候,班主任老师可以这样说,“你这先是晴雯撕扇,然后是天女散花。Areyouanangle?”老师文学经典和英语来质问学生,学生由于知识面有限,首先是非常好奇,本能的反映是在想老师说我像谁啊。孩子此时的心理活动颇为复杂,一方面是对老师的崇拜,另一方面是对教师没有直接指责批评他的感激,自然会将纸屑乖乖地收拾起来。然后老师继续为大家讲述《红楼梦》中的晴雯撕扇和神话中的天女散花,这样不仅幽默地制止了学生随意丢撒纸屑的行为,孩子增加了学生的文学常识。

2.2大事动之以情:

小学班级管理中经常出现男同学打架的行为,这种事情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教师在处理的过程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比“晓之以理”,教师主要工作是“动之以情”。孩子在学校生活中知道打架是不对的,但是有些家长也告诉孩子,谁要是打你,你就打他。所以,在孩子的心理也非常矛盾,是听老师的,还是听家长的。管理班级这种事情,首先要了解清楚导致打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能弄清事实,另一方面能让孩子舒缓情绪。然后要从换位思考的方式引导孩子来分析大家的原因,帮助孩子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最后,将互打后疼的感受描述出来,让对方都知道自己伤害了别人。此外,还要引导孩子们思考,如果妈妈知道自己受伤了,心理会是什么滋味。为了不让妈妈心疼难过,要自己处理好事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仅要对孩子进行教育,也要对家长进行教育。人性的弱点是自私,当自己孩子受欺负时,家长本能的反映是让孩子还手。尽管在日常沟通时家长会否认这种思想,但是很多家长仍然会这么教育孩子。小朋友在一起发生这些状况也很正常,关键在于怎么去引导。教师可以通过微信与家长联系起来,分享一些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例如,《美国爸爸教育孩子的方法》,即如果小朋友欺负你,爸爸希望你也去打他,并且希望你赢,但是记住一点,你可以打他屁股,可以掐他大腿,但是坚决不能戳他眼睛,坚决不能掐他喉咙。当班级管理延伸到对家长的教育,语言艺术就要从直接说教改变为“指鹿为马”,借用社交媒体将自己赞同的管理方式分享给学生家长。

2.3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教育:

灌输各种教育思想,让学生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这样的教育方法非常直接,但是收效不好。就如同让孩子背下了很多公式和定理,但是孩子不用运用。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将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这样,学生能够将故事中的情景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形对照,从而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例如,给学生将马克.吐温的故事(马克.吐温和一个贵妇走在同一条小路上,贵妇鄙夷地说她从不给疯子让路,但是马克.吐温非常绅士地说他恰恰相反,然后礼貌地让路给贵妇。)这样的故事,能够让学生更加机智,面对别人的挑衅可以行为上礼让,同时要给对方思想上的教育。当学生们掌握了处理事情的巧妙方法,班级冲突也会减少,班级管理工作也会更好开展。

2.4班级管理工作要与科任教师配合:

对于班级管理工作要与科任教师配合,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工作就是一个像演员一样的角色,时而亲切,时而严厉,让学生又爱又怕,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同时还能够保证班级管理的力度和效力。例如,当某学生行为失当屡教不改的时候,就要对该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学生在受到批评之后,其心理上肯定会发生变化。这个时候要与科任教师配合,科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予以这个学生更多的关注,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其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同时还要发现其优点,并进行鼓励,从而让学生在班主任哪里失去的爱和关怀在科任教师那里找到,进而让孩子的心理保持一个平衡状态。放学之后,班主任教师要继续找这个学生谈话,表扬他在科任课上学习状态良好,发现其闪光点并给予大力表扬和鼓励。然后在学生情绪平静的状态下在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配合工作能够让孩子的心理保持一个平衡状态,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班级管理工作的目的是指导孩子行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育人工作是人民教师的责任,班主任和客人教师合作体现了教师的责任感。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语言艺术对于管理的效果和孩子的心理健康都有重要影响。运用语言表达的艺术能够让管理效果倍增,能够让学生在童年形成健康的心理,还可以让孩子们学会运用语言的艺术来解决问题。因此,班主任要在语言上锤炼自己,一方面要积累词汇,另一方面要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此外,班主任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和聊天热点,从而能够更好地“就地取材”在管理中让学生心悦诚服。

作者:王立侠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黑林子镇河沿子小学

参考文献

[1]丹.试论小学班主任管理的语言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

第8篇: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农村小学 班级管理 存在问题 原因 对策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搞好班级管理,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同时能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祖国需要的合格人才。农村小学的班级管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师花更多时间和精力解决。

一、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多采用批评的方式对待后进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里大多数学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孩子都是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由于老人年纪大,管理方式落后,有的根本就不管,造成一部分孩子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不讲卫生,学习习惯懒散、自律性差。因此这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常常会不断地犯些错误,如上课时经常做小动作、无故旷课、寝室纪律卫生差等,有的甚至发展成偷窃、斗殴。因此,大多数班级管理者都把工作重点定放在批评教育这部分后进生上,过多地对后进生使用批评教育。

(二)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能力的培养。

现阶段我们的教育现状就是:教育行政部门仅仅以升学成绩考核学校,学校则以教学成绩考核班级管理者。小学虽然不存在升学压力,但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即成绩至上,家长希望孩子有好成绩。评职称教学成绩也是重头,而且学校的成绩还影响到生源,于是各个学校、班级的管理者都只注重抓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其他的能力课程经常被语文、数学课代替,农村小学中这样的现象更是非常普遍。因为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往往一位教师兼几样课程,教师本身对这个课程就不太熟悉,自身能力也有限,所以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些课程也就由语文、数学课替代了。

(三)教师的权威绝对化,工作方法简单。

农村小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生活在农村,接触到的新思想、新方法比较少,尤其是老年教师,很多还延续着老的教学方法。他们在班级管理中的权威是绝对的,制定班规,确立班委,实施管理,进行监督,评价学生,都由班主任说了算,充当着“管家”、“警察”的角色。学生没有参加班级管理的机会,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保障。另外,在农村小学中,班主任的教育方法多以批评教育惩罚为主,因为这种方法费时少,见效快,但这种方法的负面影响是明显的,一味地批评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失去信心,导致很多学生自暴自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四)班级的管理随意,没有合适的班级制度。

农村小学中,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往往仅凭自己的经验和主观意愿,没有班级管理目标,没有制定合适的班级管理制度。教师往往只向成绩看齐,偏重智育,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只关心学生在校在班的管理。有些教师对于学生班级管理随意,导致许多学生思想素质下降,心理素质差,法制观念淡薄,人为地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

二、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偏重智育,以学生的成绩衡量学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老师、学校都希望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学生学习成绩好了,教师高兴,学校高兴,家长更高兴。于是在班级管理中出现只关心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不闻不问,仅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标准,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

学习成绩优秀并不能代表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在出现离家出走、社会暴力事件及品德行为问题的学生中不乏成绩优异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能够当上班干部,因为他们平时学习努力、自律能力强,在学校一向得到老师的重视和爱护,家长对这些孩子也很放心,忽视他们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挫折。好学生为了在老师和父母心中树立好的形象,在言行上严格要求自己,压抑自身的心理需要和个性发展。这类学生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遭到挫折,就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

(二)家庭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在农村小学中留守儿童较多,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过于溺爱孩子,或者孩子根本不听老人的教诲,因此很多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并且很难改正。在许多农村地区都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造成学校教育得不到家庭的支持,教师一个巴掌拍不响的局面,直接影响到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成效。

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的关系构成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社会,所以社会对班级管理的影响较大。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而影响到班集体的建设、班风的形成,影响到班级的管理。这种影响是巨大而具有决定性的,甚至有些是班级管理者难以改变的。农村人口受到的教育少,私心也较重,因此农村人口的觉悟相对城市人口来说要低,社会风气自然也差些,这就增加了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难度。另外,由于电影电视的普及,影视内容中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影响到了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到了班级管理。

另外,学校的工作会影响到班级的管理。比如学校对学生提的一些要求,学校对于各班任课老师的分配,学校公共卫生区的分配等。这些情况虽不是影响班级管理的主要因素,但如没有协调好,就会对班级的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教师本身的素质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农村小学中有很多教师年纪较大,教育程度不高,而新工作的师范生中相当一部分属于独生子女,一方面是他们从小就是在父母的“呵护”、“娇生惯养”中长大的,另一方面近年来师范生的质量在逐年下降,加上农村学校工作量大,待遇差,导致很多优秀的年轻教师纷纷调离农村,导致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

三、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对策

(一)根据农村学生差异,合理运用教育手段。

农村小学多是来自农村,他们性格各异,家境各异,经历各异,要想把这样的大家庭管理好,需要班级管理者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整体把握,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情况,针对每位学生的具体问题,正确分析,对症下药。

1.对各方面都比较好的学生,应正确引导其追求自我价值。引导他们在学习方面严格要求,积极进取;参加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比如班级竞选、学校文艺汇演、小记者征文等;思想上要上进,乐于帮助后进同学。

2.对于后进生,教师应以鼓励教育为主,尽量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其逐渐改掉各方面的缺点,同时在班级里设立多种奖励措施,激发他们的各种潜能,让学生有适合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

(二)合理制定班级各项规章制度。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它是班级成功的保证。在班级管理中,应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行动方向,制定必要的班级管理制度,这个制度应与学校的校规校纪相符合。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1.制定班级公约。班级管理常规可以以“公约”的形式出现。开学初,我就要求全班同学讨论制定班级公约,班会课上,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制定出了十条针对班级管理的公约,大家还宣誓,一定会遵守公约。班级公约使同学们认识到它是维护班级利益不可缺少的,是代表师生利益的,必须自觉遵守。公约就是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建立班委管理制度。班委是班主任的左右手,一个有活力的班级集体,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班级委员会。所以班主任在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时首先应该选好班委。农村小学老师大多是自己任命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当班干部,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成绩好的学生并不一定有管理能力,而且这样的班干部很多学生都不服,往往会抵触他们的管理。另外,农村孩子们比较胆小,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毛遂自荐更是不可能,所以教师应该采用民主的选举方法,让学生推荐并举手通过,这样选出的班委大家信服。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班委选出后,要大胆放手让学生管理学生。自习课、午睡课我都会放手让班委管理。我发现当我坐在教室的时候,很多学生会悄悄地说话,做些小动作,我还经常提醒他们。当班委管理的时候班里很安静,没有一点声音,我每天安排一个班委值日,交给班委一本加锁纪律册,如有吵闹的同学将他的名字写下,课后我对这个同学进行教育,这样的方法非常有效,没有老师在的时候,值日的班委就担负起管理班级的职责,从而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三)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教师如果品行端正、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有好的教学效果,本身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影响,不言自高,不怒自威。但农村的小学教师离这个标准还很远,所以必须不断地学习,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修养,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加强工作培训,时时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树立素质发展观、学生主体观,多与优秀教师交流,吸取经验。

(四)加强与社会、家庭的联系、沟通。

要积极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教育。教育关乎国家、民族和每个家庭的未来。学校班级常规的管理、未来合格人才的培养,需要家庭、社会的基础,需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农村小学与外界接触得不多,家庭对孩子的学习关心得也不够。学校应该多请一些外面的优秀人物来学校演讲。我校在过去几年就请了很多位优秀人物来我校演讲,有医生、警察、种田大户等,这些人物的演讲对学生帮助很大,他们知道了讲卫生的重要性,遇到坏人应该怎样报警,要有毅力才能取得成功……

学校还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有两次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学校也经常举行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还征询家长的意见,请他们出谋划策,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

总之,要搞好班级管理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学校所有教育教学人员,尤其是班主任、班级任课教师,以及家庭、社会共同付出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应好好学习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善于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努力扬其所长,抑其所短,为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常思亮.中国教育问题报告.中南工大出版社出版.

[2]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

[3]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84.

[5]骆舒洪.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教育研究,2001(11).

[6]谢维和.论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教育研究,2000·6.

[7]韦禾.儿童的权利——一个世纪性的新课题.教育研究,1996(8).

[8]王海燕.论班级管理的误区及其对策.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9.

第9篇: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和谐关系;系统

一、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会影响师生和谐关系的形成。这些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比较被动。现在很多小学教师很怕当班主任,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常常出现能不管就不管、能少管就少管的现象。第二,小学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没有正确的认识,大多数班主任认为,班级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保证本班没有安全事故发生、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师生关系和不和谐是无关紧要的事情。第二,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没有长期的管理目标。这三个原因导致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表现出脾气暴躁、没有耐心的问题,学生感到压抑,害怕班主任,在班级中感觉都无所适从,最终导致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十分紧张,班级管理效率也不高。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之上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小学班级高效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第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消除班主任体罚学生的情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如果班主任与学生保持良好关系,学生就不会产生厌学心理。第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班级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情,也是这个班级学生的事情。小学生即是班级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参与者,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高效实施班级管理的措施。第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班级文化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让班级充满活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措施

1.建立具有适当距离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和谐的师生关系不能像父母与孩子之间一样亲密的亲情关系,而是具有一定距离的师生关系。这种距离既要让学生在接受管理时心理上没有压力,也不能让学生不服从班级管理;既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也要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中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班主任要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与他们经常交流沟通。特别是对表现异常的学生,要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在学习中、纪律上、生活上严格要求学生,不能因为怕破坏和谐的师生关系而纵容学生。适当距离的师生关系,应该通过课上的严格要求和课间的谈心沟通中形成。

2.建立管理计划和班规,减少随意性管理

班规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具,管理计划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步骤和内容。小学班主任只有通过班规来实施管理计划,减少在班级管理中的随意性管理,才能让学生有行为遵循,明确自己行为的对错。建立班级管理计划要更具学生的特点,做到长期和短期相结合,做到系统和具体相结合,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班规的建立,最好是班主任制订框架,学生议定具体的内容。通过建立班级管理计划和班规,让班级管理进入“依法治理”阶段,从而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3.建立班级议事小组,营造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一般采用“以班主任为主,以班干部为辅”的班级管理模式。然而管理模式弊病很多,而且也达不到管理的目标。因此,教师要探索建立班级议事小组,处理班级事务的方法,营造民主的班级管理,防止班主任因为专制而引起师生关系不和谐的现象。例如,我在班级里建立了班级议事小组,把所有的学生分成了小组,每一组选取一名组长。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经常把一些师生之间对抗很强的事情通过班级议事小组来解决。有一次,两个学生在玩耍时弄脏了教室里的墙壁,我询问之后,发现他们确实不是故意的,但如果他们的这种行为后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于是,我在班上召开了班会,让班级议事小组做出处理的决定。最后,通过表决,大家认为他们两个应该把墙壁擦干净。在这个事情的处理过程中,我只作为事情处理的组织者,而不是事情的处理者,弱化了在具体事情中师生的对抗关系,促进了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十分的重要。然而,目前的小学班级管理存在很多影响师生和谐关系形成的因素。本文阐述了通过建立具有适当距离的师生关系,建立管理计划和班规p少随意性管理,建立班级议事小组营造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三个途径,促进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