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应链物流市场前景范文

供应链物流市场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链物流市场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供应链物流市场前景

第1篇:供应链物流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 汽车物流;整车物流;挑战;前景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3. 019

[中图分类号] F25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3- 0030- 02

1 引 言

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空间还非常大,面对着如此庞大的国内汽车市场,整车物流业发展充满着机遇,因为整车物流作为汽车销售的重要环节,其发展速度一定要跟得上整个行业的发展步伐。汽车产量的飞速增长对物流行业仓储运输网络的能力、成本、质量、服务等方方面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要走的路还很长。因此,研究国内外整车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优化国内整车物流运作体系,确定整车物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汽车物流的分类

社会经济领域中物流活动无处不在,许多领域的物流活动都有自己的特征,虽然物流基本要素都存在,但是由于物流对象不同,物流目的地不同,物流范围、范畴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物流。

既然有不同类型的物流,必然产生与之适应的分类,以便能区别认识和研究。目前在分类标准方面并没有统一的看法,综合已有的论述,许多学者采取了如下对应的划分方法(如图1所示)。

其中企业物流的内涵及范畴,可理解为企业物流是以企业经营为核心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企业物流有4个子系统,即供应物流系统、生产物流系统、销售物流系统及废弃物物流系统(如图2所示)。

参照上述物流及企业物流的分类方法,本文从整车生产厂商的进厂物流和出厂物流角度将汽车物流分为:零部件物流和整车物流。而其中整车物流亦作为销售物流转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如图3所示)。

汽车物流是集现代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产品流通及物流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是沟通原料供应商、生产厂商、批发商、零件商、物流公司及最终用户的桥梁,更是实现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流通环节的有机结合。对汽车企业来说,汽车物流包括生产计划制订、采购订单下放及跟踪、物料清单维护、供应商的管理、运输管理、进出口、货物的接收、仓储管理、发料及在制品的管理、生产线的物料管理、整车的发运等。

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的物流配送业是各个环节必须衔接得十分平滑的高技术行业,是国际物流业公认的最复杂、最具专业性的领域。

3 整车物流及其特点

整车物流是汽车销售的重要环节,是指成品汽车从生产流水线下线以后,通过火车、轮船、大型汽车等运输工具将整车运往销售总库、各地分销库,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一系列物流储运过程[1]。

汽车供应链是最为复杂的供应链系统,在由制造—销售—服务组成的汽车供应链体系中,整车生产厂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在零部件物流中,整车生产厂可根据企业的产品生产计划进行采购和供应,因而具有较好的可控制性,整车制造商在做好生产计划的情况下,能精确计算出所需的零部件库存,能控制配套零部件到达整车制造商的时间及数量,可实现零部件零库存管理;而整车物流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所以是不容易控制的,对于整车物流而言,经销商的整车订单数量及目的地都不稳定,整车物流其实处于一种随机应变的态势,整车制造商无法得出具体的物流目标,这决定了整车物流较零部件物流具有更大的难度。

4 国内整车物流企业面临的挑战

整车生产和贸易的发展,不仅为国内整车物流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4.1 高效率的挑战

汽车工业已进入大规模定制时代,用户处于价值链的最前端,企业要按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来生产,而且定制的速度越来越快。目前从订单到交货,最快需要10天左右,国外企业已经提出5天交货的目标,这就需要整车物流企业提供高效率的物流服务。我国的整车物流企业必须根据客户需求重新设计物流与配送系统,只有最大限度地缩短订货处理周期、提高整个物流与配送系统的反应速度和运作效率,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快速响应速度,才能满足客户的物流与配送需要。整车物流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发展现代物流,改变过去有点无网、有网无流的状况,为用户提供快速、准确、高效的服务,其核心目标应该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流速度,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形成国际竞争力。

4.2 社会化的挑战

整车供应链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需要社会化的第三方整车物流企业,以整合全球整车物流资源,满足全球整车物流服务要求,做到供应链全程化、无缝对接和优质高效服务。客户在选择第三方整车物流企业时,主要注重其整车物流的运营经验、专业化经验、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品牌商誉、网络覆盖率、服务价格和电子数据交换能力等。尽管第三方物流是发展趋势,但条块分割、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小而全”及“肥水不外流”的观念,不仅增加了整车物流成本,自营物流不合算,而且也制约了整车物流服务的社会化进程。因此,发展国内第三方整车物流服务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吸引汽车生产商外包物流服务,还存在三大障碍:(1)自营物流退出障碍,因企业自身有较大物流能力,物流外包就意味着裁员和资产出售;(2)对第三方物流缺乏认识;(3)对现在的第三方整车物流企业能否降低成本、能否提供优质服务缺乏信心。由此可见,发展我国第三方整车物流企业,需要汽车生产商转变观念,打破现有自产自销运作模式,并认识到第三方整车物流企业能为其提供超值物流服务。

4.3 专业化的挑战

整车专业化的生产和销售,需要专业化、个性化的整车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由于整车物流服务的需求层次高,所以,专业化的整车物流服务也是客户对第三方整车物流企业的基本要求。第三方整车物流公司在整车包装、运输、控制和分配等事务上具有专业能力,能服务特定客户,并对其供应链进行全程一体化服务。我国的整车物流企业,如果没有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就难以树立自己的信誉和品牌,从而就难以获得客户外包的整车物流服务业务。

4.4 国际化的挑战

中外整车物流企业的优势互补性,为中外整车物流企业的未来发展开辟了一条合作之路,可充分发挥国内国际整车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协同效应,以有效地满足中外客户的整车物流服务需求。为适应整车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整合国内国际两种整车物流资源,中外整车物流企业在2002年展开了许多合作,从而加快了我国整车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全球整车物流市场竞争的步伐。

4.5 信誉与品牌的挑战

通过信誉与品牌效应,我国整车物流企业就有机会向客户展示其提供超值物流服务的能力,并进一步扩大企业知名度。目前我国整车物流企业在服务理念、服务质量、服务成本、服务效率、服务信誉、服务品牌和信息传输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不能满足客户对整车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要求,难以取得客户信任并与之建立“共生、共荣”关系。

总之,国内整车物流企业已经到了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应在加入WTO后3~5年保护期内做大做强,并在中外合资、合作、合营中努力学习国际先进的整车物流经验,全面提升整车物流的全球服务水平。

5 国内整车物流市场前景分析

国内汽车零配件和整车关税的下调,跨国汽车制造巨头的进入使国内汽车制造水平不断提高,使国内汽车物流市场总量不断扩大。随着社会专业分工的细化,汽车生产厂商现在把生产前的零配件运输、生产后的整车运输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以降低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可以说,国内整车物流市场前景广阔。

5.1 机遇:潜力巨大的市场

首先,贸易壁垒逐渐拆除,将促进国内国际统一市场的形成,并加速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从而为我国整车物流市场的发展提供持续扩张的市场空间;其次,我国潜力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需引进新建生产线或改扩建旧生产线的先进生产设备,引进大量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涌入大量进口整车,这些肯定会极大地增加我国整车物流市场的新需求(特别是进出口汽车集装箱运输需求);第三,国外整车物流企业会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而加快进入中国整车物流市场的步伐,带来先进的物流理念、运作经验和物流技术,给我国整车物流企业增加竞争压力和合作机会,并将对我国整车物流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5.2 动力:制造业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

目前汽车制造业的全球发展趋势是跨国公司根据其全球战略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对生产和营销进行统一布局,以构建全球生产体系。汽车跨国公司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掌握核心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这两个高附加值环节,而将生产、加工和一般设计等环节根据相对优势外包或转移到其他国家。汽车跨国公司通过采用全球生产体系,使汽车开发、采购、生产、物流配送、销售和售后服务走向全球化,逐步形成全球供应链管理,其宗旨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增强全球竞争力。汽车跨国公司这一生产配送模式的重大变革,推动了国际整车物流的发展和整车物流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促进了现代整车物流业的发展。

5.3 空间: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加入WTO后,汽车投资环境进一步趋好,潜力巨大的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又日渐凸现,致使各汽车跨国公司都将我国汽车市场视为其全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纷纷在我国布点设厂、合资合作、扩大投资、引进最新车型等,以谋求在我国汽车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我国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态势,显示了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良好成长性;我国汽车工业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良好的基础;我国人力资源也具有国际比较优势。这些都有望促使世界汽车制造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从而加快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程。汽车是高附加值产业,处于我国制造业的主导地位,其物流需求层次高,可开发的物流市场空间巨大。

5.4 要求:建立良好的物流服务体系

加入WTO后,我国汽车市场已日渐融入全球化,有大量的汽车进出口物流需求,这就需要建立高效率、高质量、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现代整车物流服务体系。体系中的现代整车物流企业需要拥有“一流三网”,即订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

5.5 趋势:即将迎来合作竞争新局面

整车物流的全球化,需要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展开大合作、大竞争。近年来不少外国资本看好我国的汽车物流市场,一些外商通过兴办中外合资企业,积极在我国发展汽车物流服务业。比如,荷兰天地快递公司(TNT)与上汽集团上汽销售总公司合资组建安吉天地整车物流有限公司,标志着我国整车物流正式融入全球化市场。

第2篇:供应链物流市场前景范文

1 引言

我国进入wto后,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第三方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据商务部统计显示,2011年我国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8%,为5.8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同比增幅提高3.8个百分点。另外,从运营的角度上来讲,如果企业物流由第三方配送,成本会下降约10%。由此可见,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本文由收集整理前景相当广阔,形成的利润也十分可观,其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分析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 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

2.1 国外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

早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的第三方物流行业已经进入了差别化服务阶段,如今,欧洲第三方物流占物流业总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日本约为80%。此外,西方物流运作模式也已较为成熟,对于成本的控制达到了精细化程度,信息系统强大,供应链体系完整,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素质较高。以美国为例,第三方物流行业收入水平以年均15%—20%的比例递增,在美国物流业中一直保持最高增长速度。而且,随着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国外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关也从一般的合同关系发展到互利互惠和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2.2 国内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

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发展水平及专业性仍处在起步阶段,行业整体态势显示出以下几个特点:(1)社会化程度不高,没有明显的市场细分,也没有标准的行业政策和行业规范。(2)行业内部企业实力差距明显,国有改制、储运改制及外资企业实力明显高于民营企业。(3)服务存在缺陷,客户服务差异化不足,服务模式较为落后,物流企业内部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客户忠诚度不高。(4)管理能力较西方国家落后,没有很好的管理人才和管理模式。(5)技术成熟度不高,信息系统不完善,供应链短小,信息更新能力较弱,创新性不强。

综合来讲,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仍然过高,未来行业内部调整和改革在所难免,诸多方面需要不断加强。

3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分析

影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政治要素:由于第三方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迫切的需要政府部门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支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因而对第三方物流行业利好政策的出台就显得尤为重要。十后,国家已有相关规定的出台,这将是第三方物流跨越式发展的政治基础。(2)经济要素: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企业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如果能够控制成本,提升资源优势度,则会在行业内产生竞争优势。转变经营思想、更新观念,由基础逐步扩大到专业和服务的差异化也都是第三方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3)技术要素: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和网络化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以沃尔玛为例,沃尔玛依靠自身的全球信息网络极大的缩小了运营成本。此外,供应链的完善、服务核心竞争力也是主要的要素指标。(4)社会要素:社会要素主要体现在管理的系统化和人员素质的提高上,通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可以提高企业成长速度和服务水平,而高素质的人员对于企业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则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容易形成规模经济。

纵观国内十几年的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状况,行业的发展速度迅速、从业人员数量不断攀升、将物流服务全部委托给第三方物流的企业比例也不断扩大,这都为第三方行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据统计数据表明,商业企业中在60%以上的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公司服务比例达到50%,而这个比例在生产企业中占到了56%。可见,我国企业己经由自营物流逐渐向外包给第三方过渡。如果可以抓住机遇,高起

点、高要求的发展,企业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

4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投资策略分析

当今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的竞争呈现四足鼎立的格局,传统国有企业转型的物流企业资源优势突出;新兴民营物流企业市场份额快速上升;外资物流本文由收集整理企业凭借资金及管理优势加速对华业务布局;源自生产流通企业的物流企业利用其与生产企业的密切联系发展供应链服务。竞争加剧下,未来企业将加速分化,投资的方向成为关心的重点,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取得企业的核心竞争,成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突围的关键。

4.1 投资方向

从战略角度上来说,应放在成本的压缩、供应链体系的构建、人才的培养几个方面。但针对国内错综复杂的产业结构,国有和生产类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投资重点可以集中在依靠公司规模建立起行业标准、完善与拓展供应链、寻求和培养第三方物流与供应链的专业管理人才,建立强大的信息系统上,这对于资源周转效率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民营企业可以集中在成本控制和人员素质提高等方面,以提高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形象,扩大影响力和竞争力,在此基础上逐渐扩大营业范围和客户群,从而形成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

4.2 融资策略

大型国有和储运改制企业可以通过发售股票、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更多地向企业内部注入资本,推动企业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提高与外资的竞争力。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则应探索新型联盟模式,实行组合式营销,如与大客户结成战略联盟,在承包物流业务的同时,参与客户营销活动。一些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可以与重点城市结盟,参与当地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开发和运营。通过物流资源要素整合,进一步提高物流企业的集中度。

4.3 风险分析

第三方物流是第三利润源获取的重心,也是国家未来政策投入的重点,在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扶持下,行业有望迎来类似于美国、日本70年代中后期的黄金十年。另外,除了政府注资之外,大型风投机构也逐渐将目光转移到第三方物流市场,可以说,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突出的收益对第三方物流的投资加码不少。另外,国外产业发展多年,已渐成熟,我国企业可以在管理与运营模式、人才培养机制,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借鉴消化,风险将大大降低。

第3篇:供应链物流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营销策略 服务营销

1 第三方物流与物流服务营销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TPL)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一些欧美国家提出来的,在中国2001年公布的国际《物流术语》中,将第三方物流定义为“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详细的说,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指独立于供方与需方以外的,以合同方式按照生产经营企业的需求,从事诸如运输、存储、装卸、包装、配送等服务的第三方实体组织,是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企业第三方物流包括了提供更复杂、更广泛的服务功能作用,是以长期的、更多互惠关系作为其特征的。客户需求是推动物流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三方物流以客户服务为主要经营内容,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营销可以有效的收集客户需求,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信息,提高物流资源配置能力,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需要。第三方物流营销进行的市场调研、细分、可以减少盲目投资风险,利于集中资源优势,增加竞争力;还可以更好的处理信息,更好的分析所获得的市场信息,客户信息,用营销知识分析物流市场情况:有利于物流企业进行内部管理、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增加物流灵敏度,建立相对稳定的客户群,寻找潜在客户,促使客户实现并扩大消费行为。

2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营销特点

物流服务既具有不可感知性、不可储存性和差异性等服务产品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定制化程度高、物流市场不成熟等自身特有的特征。所以,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首要任务就是从产品营销理念向服务营销理念转变。物流服务营销理念要求物流企业必须以客户为核心,树立客户满意、客户服务、关系之上等理念,借助个性化、差异化的物流服务来提高竞争力。

3 第三方物流的营销组合策略

3.1将无形服务有形体现,加强关系营销,提升客户对服务的感知度

物流服务是无形的,但它并非无法感知和把握,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对一些与物流服务相关联的有形物质加以体现和展示。物流服务设施的合理建设与布局、设备的恰当配置是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基本保障,而良好的物流服务环境是企业产品形象的直观体现,物流服务人员的素质、技能、态度是影响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另外,物流企业应有计划地定期与客户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双方借此建立以忠诚为基础的长久互利的联盟关系,这种关系有助于弥补基于利益和资本手段建立的关系缺乏真正情感动力的缺口,使以忠诚、理解、信任、互利为基础的新型联盟更容易建立,并使各方共同受益。

3.2加强诚信意识,建立客户信任体系

客户在选择物流服务时总会面临一定的风险性,因而会影响到客户的购买决策。为了减轻这种影响,公司应建立客户信任体系,增强客户对公司的信任。

3.2.1加强与客户的联系

在贯彻客户服务理念时,不能仅停留在口号上,而必须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服务标准并落实到行为上、态度上。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和目标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最优化的物流方案设计,与客户建立一种Ⅱ动、互求、互需的关联,以提升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度和依赖度。

3.2.2加强物流服务的质量管理

以市场反映速度为例来说明服务质量问题。面对客户越来越迫切的物流服务需求,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是储备了“产品”,而是准备了各种“要素”,在客户提出要求时,物流企业能以最快速度抽取“要素”,及时“组装”,提供客户所需要的服务或产品。

3.2.3适当给予客户承诺

物流服务的无形性特点,使顾客对物流服务的购买具有较大的风险,因此,给予客户一定的承诺是对顾客利益的有力保障。

3.3利用信息技术实施个性化服务和差异化服务策略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实施物流服务营销时,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将公司和客户联系在一起,这样公司在进行服务营销时的沟通性和便利性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双方也可以利用物流信息回馈对自己的业务进行规划决策。企业应充分挖掘物流服务的内涵,为客户提供从业务分析、流程设计到物流服务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要及时准确地了解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并尽可能将其体现在有形物质上加以强调。另外,企业可以定期或按照客户要求对客户的货物仓储、运输、配送以及发货状态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这些就属于增值服务的内容。在现有运输、仓储、装卸等物流服务主体功能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分包、联运、分销等服务就属于服务创新的范畴。而进一步开展企业形象识别、提供独特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等,则属于服务差异化的范畴。

3.4加强上下游供应链联盟,注重战略合作

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加入供应链、服务供应链,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其他节点企业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关联就是要通过整合营销,提高顾客的忠诚度,赢得长期而稳定的市场,有效地解决“有供无链”、“无链可供”、游离在供应链之外问题,形成一种互助、互求、互需的战略同盟。在供应链的与合作过程中,通过物流服务得到一定、合理的经济利益,这是正确处理营销活动中各种矛盾的出发点,也是营销的落脚点。回报不仅局限于物流企业在为供应链提供优质的服务、增值服务得到的收益,还取决于加强和改善物流成本管理,一方面大力推广成本作业法,努力提高采购、仓储、配送、运输作业的效率,节能减耗,降低物流服务的直接成本;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价值链,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减少行政开支,降低物流服务的讲解成本,从而实现供应链互利双赢的局面。

第4篇:供应链物流市场前景范文

随着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频繁出现,如阜阳奶粉事件后,广州假酒中毒事件、四川彭州的毒泡菜、天津的假鸡蛋、糖精水巧妙勾兑的劣质葡萄酒、香港毒鱼刺事件、“非食用冰醋酸”的山西老陈醋……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让人触目惊心。使得食品在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十一五”期间,由于产品供给结构和需求市场的变动,导致肉类流通方式发生改变,大中城市集贸市场的肉类销售比重下降,各大连锁超市的肉类销售比重上升,冷链物流、肉类的包装保鲜销售方式得到大范围的推广。目前,我国是肉制食品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我国人均肉制品占有量大大高于世界水平,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与此同时,肉类食品安全问题也逐渐成为全世界各国都正在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由于源头污染、畜禽屠宰中控制不当等原因,造成肉类食品的安全隐患。

1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供应(Supply)、生产计划(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由图1可见,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的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特别是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主要指制造过程中)、满足用户需求来实施。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控制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用户的物料和信息。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对用户的服务水平和降低供应链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这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

在肉制品加工企业的供应保障上,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有着显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上所有节点看作一个有机整体,供应链管理涵盖整个供应链的物流、从供应商到用户的采购、生产、分销、销售等职能领域过程;

2)供应链管理中,强调对肉制食品的质量安全供应保障、及时供应保障、准确供应保障和重视战略与合作管理;

图1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3)供应链管理要求对肉制品加工企业的供应保障采用集成、整合的思想和方法,而不仅是节点企业、技术方法等资源的简单连接;

4)供应链管理中,对肉制品加工企业的供应保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即通过管理库存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达到更高水平、更高境界的服务,而不仅是完成一定的市场经济利益指标;

5)肉制品供应链管理围绕从基本原材料供应开始到产成肉制品供应,其中的可靠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成本管理、采购管理等诸多内容,对于相应的管理内容也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方法和理论。

2我国肉制品加工企业的供应链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2.1供应链基础设施落后

供应链基础设施落后造成供应缺乏物流保障、物流运行成本偏高,运行效率低。我国大多数养猪场规模普遍较小,养猪场位置比较分散,养猪户居住也较为分散,运输距离长,供应网点少,并且这些养猪场或者养猪户的运输能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运输工具,车辆往往不能保证时效且费用较高。由于资金投入、政策倾斜等原因,养猪场的供应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养猪户的此种情况更甚,对猪肉供应保障形成了制约。

2.2原材料采购不符合标准

肉制品加工企业原材料采购不达标,供应商选择不当;中小型供应商企业的养殖技术、管理水平、响应能力等有限,无法保障供应的可靠性。有的肉制品加工企业在对原材料进行采购时未做好事前的采购计划,在采购中不重视采购计划、采购订单、发票校验的管理,采购人员进行的“货比三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这3家是怎样选出来的、同样类别的采购这次审批的3家和上次的3家是不是同样3家等等。另外,中小养猪企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并不是很高,即使引进新技术也很难保证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很好的运用而创造出效益。肉制品加工企业和原材料供应商存在的问题,也使得供应可靠性难以得到保障。

2.3供应链成本管理的观念薄弱

供应链成本管理的观念薄弱,难以实施有效的成本优化。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供应链成本管理是针对整个供应链而言,而有的企业认为成本仅仅只是个别节点企业、个别部门、个别人的事,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没有足够的重视,或者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2.4企业卫生管理差

质量检测能力和检疫防疫能力弱,检测设备落后,卫生管理差,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除了大型养猪企业以外,一般中小型养猪场的质量检测仪器和检疫防疫的设备的配置极为落后,并且由于规模的限制,有的养猪场无法健全安全保障体系,甚至无法建立安全保障体系,这对原材料、产成品的安全供应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2.5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落后

供应链的信息集成和运营集成做得不是很好,协调能力薄弱。供应链中传统的3个阶段:采购、生产和分销,其中每2个相邻节点之间表现出一种供需关系,就要求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要能同步运行、协调运行,要求有较强的协调运行能力。信息集成和运营集成是供应链管理工作的两类。信息集成关心供应链成员之间共享信息的质量和可获性,运营集成则主要关注的是生产、库存和产品分发。肉制品供应链上,由于牛鞭效应的存在,导致供应链上信息不对称,再加之肉制品供应链的协调能力比较弱,因此影响了供应的保障。

3我国肉制品加工企业的供应链保障体系解决对策

3.1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物流基础设施除了投资存量不足的问题以外,还存在着质量低下,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水平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应在扩大物流基础设施规模的同时,着力提升其质量,将现代科技运用其中,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服务效率。我国已在物流科技投入、交通软件科学研究、科技攻关和信息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开发,以及科技人才引进培养等各方面取得了较好进展,交通科技明显进步。只有不断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我国交通科技水平,才有可能建立高效率的综合物流体系。

3.2选择优秀的供货商

供应链上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好坏程度、紧密程度对供应链的运行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供应商和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要管理好采购供应链,供货商的选择是关键。目前较多的是用招标(联合招标)的形式来确立供应能力强、质量有保障、有竞争力的诚信供货商。这样可以有效控制产品成本,减少供货商的随意性,提高供货产品的可追溯性。控制的目的是要促成肉制品加工企业与供货商之间的“双赢”局面。肉制品加工企业可以建立供货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期由采购部对供货商进行评定,及时全面地了解供货商的信息,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完善整套供货体系。

3.3优化供应链管理成本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内部库存成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的降低而忽略了供应链总成本,未能命名供应链整体效益最优化。供应链是由多个节点企业组成的供需网络,供应链整体目标的实现需要各节点企业的良好协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供应链成本控制谋求成本节约与降低的同时,还应重视系统整体效益的提高,使整条供应链获得多蠃的局面。

3.4完善检验检疫制度

严格检疫、检验制度的执行。德国动物检疫法规定:每半年必须对所有的生猪饲养企业进行一次检疫,检疫合格后才能继续进行生产。我国应加强肉类检验、检疫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如:除生猪的紧急屠宰外,无论是工厂化屠宰还是家庭屠宰,都必须进行屠宰前后的卫生检验,只有检验合格的猪肉才能进入市场,不合格的猪肉要送往专门地点销毁。另外,政府有关部门经常随机地从零售商那里购买样品进行检验,对出售不合格猪肉的商店进行严厉的处罚。

3.5建设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肉制品加工企业供应链管理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节点企业高质量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之上。为了实现信息流对物流的调节、控制作用必须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电子商务平台,肉制品电子商务平台应该是一个一体化的系统,应该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将所有信息进行整合,真正达到信息的共享和高效利用,从而减少信息冗余和错误,提高信息流动效率,为肉制品供应链上的参与者提供决策支持。通过建立肉制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物流信息的标准化。高效、准确及时地传递信息就必须实现物流信息的标准化,如果没有物流信息的标准化,先进的EMI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射频技术等就无法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5).

[2] 田源,张文敏.基于供应链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24).

[3] 李旭.我国食品供应链的现状及管理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22).

第5篇:供应链物流市场前景范文

ERP源于制造业,它贯穿于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生产计划、生产作业与控制和财务成本等制造性企业关注的各个管理环节,是将企业的不同环节之间的不同职能如计划和日程安排、采购、生产、融资等的关键数据和沟通信息整合起来。但事实上许多企业没有意识到,盲目相信并采用风险极大的ERP系统,结果得不偿失。

业务流程重组是ERP实施中经常被提及的一个名词,有些企业因业务流程重组强化了管理、提高了效率,但大部分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都以失败而告终。业务流程重组有如一剂中药方剂,是平衡企业管理阴阳强化企业体质的,不同企业应辩证地施以不同组方,业务流程重组后的企业管理模式也应各不相同。由于ERP支持的业务管理模式有相对固定性,使得许多企业以削足适履的方式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以实施ERP系统,其结果可想而知。业务流程重组受阻和失败,往往导致ERP实施无法进行。

ERP的实施是软件系统、实施服务和企业自身互动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方细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ERP系统无法运转。撇开ERP系统实施无法顺利进行这个风险不谈,即便是在ERP系统运转以后,以下几点问题仍然不容回避。

首先,许多企业由于自身所处的行业和具有的管理基础,并不支持使用ERP系统,庞大而复杂的ERP系统不仅不会提高这些企业的管理效率,相反为这些企业增加了巨大的运营成本。应该正视的是,现实中任何企业都不可能达到符合ERP系统所要求的理想状态,而几乎所有的ERP系统为了符合大多数企业需求,基于理想的企业管理状态设计了很多庞杂的功能,需要一套烦琐操作流程支持应用。有一些例子足以佐证ERP的大而不当,这些事例在企业管理基础普遍较好的美国也经常发生:当企业实施完一套ERP系统后,发现实际工作中根本不需要如此复杂烦琐的工作程序和信息处理过程中不必要的精确程度,ERP系统因此成了摆设。

其次,企业面临的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为适用这个环境以便在竞争中取胜,所有企业都可能面临组织结构调整、业务继续优化甚至是管理变革的状况。被誉为管理奇才的GE总裁杰克-韦尔奇曾经谈到:管理变革每时每刻都带来机会而不是危机。在传统管理方式下,企业在管理上的变化可以采取渐近方式,实施ERP系统后,每一个管理上的变化都需要ERP系统作相应支撑,这给企业带来的管理难度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企业不仅要求对已有的管理工作做相应的调整和变化,有时还会增加新的管理职能,ERP的功能扩充性不足,往往成为制约企业管理工作延伸的重要因素。

再次,ERP的适用性很有限。虽然我们现在不乏听到制造业以外的行业,如金融业、通信业、零售业等企业实施ERP的消息,但这些企业实施从制造业管理思想脱胎而来的ERP系统往往差强人意。企业特别是集团性企业管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ERP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

ERP所经历的时期从被狂热追捧过渡到被冷静质疑,现在ERP已经面临着一个重新变革的时期。纵览企业信息化思潮的变迁,从人们在ERP之后抛出的众多理论中可以看出,传统ERP的变革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些理论中,最值得引起关注的,不是CRM也不是ERPII,而是物流管理(LM)及供应链管理(SCM)。有越来越多的倾向表明,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将领导着这场ERP变革潮流。

物流管理,方兴未艾

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家正在兴起的管理软件供应商宣称,到2005年为客户总共谋求500亿美元的价值。是什么力量使这家公司做出如此大胆预测?正是这家公司在物流管理领域的优势,使这家公司在SAP、Oracle等老牌管理软件厂商强大竞争压力下异军突起,业绩逐年攀升。

物流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的定义,源自美国二战期间的后勤管理,二战结束后,后勤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有了纵深发展,逐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1986年美国物流协会(C.L.M)对Logistics所做的定义是:“以适合于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与其关联的信息,从产业地点到消费地点之间的流通与保管,为求有效率且最大的'对费用的相对效果'而进行计划、执行、控制”。从此可以看出,物流的含义已经扩大到生产制造领域。物流已不仅仅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整个物理性的流通过程。

与物流管理一起经常被提及的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供应链管理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以提高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和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思想,那么现代的物流管理思想更关注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物品流转能力,这个能力体现在采购、销售、库存、生产等主要环节。未来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是产业链与产业链的竞争,企业的物流能力是一种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能力。

在我国,物流管理软件的市场前景犹为广阔,目前已经有80%的企业准备升级自己的物流管理软件,有62%的企业准备重新选择物流管理软件。广阔的物流管理软件市场前景,来源于我国特有的国情。我国多数物流企业和企业的物流部门,是在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部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工作内容多数仍停留在进销存核算、仓储、运输或搬运上,很少有企业的物流能够做到提供综合性的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的功能尚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我国的大多数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部门,无论是物流管理的硬件还是软件,与信息化时代要求提供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还有较大的差距,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运用能力,物流的专门知识,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能力都明显不足。

《计算机世界》所属CCWResearch在物流软件评测报告中援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指出:“中国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元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制造业的物流成本也居高不少,据统计物流成本占制造成本的比率达到30%以上,而这个比值可以通过有效管理控制在17%以下。与ERP相比,实施物流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比较项目ERP物流

投资回报率低高

实施周期长短

总体拥有成本低高

实施风险性大小

适用的行业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

目前,物流软件市场仍处在孕育期,CCWResearch在报告中指出:大部分使用了物流软件的企业“只是整个物流环节的一小部分,例如采购管理软件、库存管理软件、票据管理软件等,很少有企业实现了整个物流过程的信息管理”。报告同时也显示“仅有14.3%的用户对自己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规划”。

第6篇:供应链物流市场前景范文

10月12日,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举办了“汉信码国家标准新闻会”,旨在宣传这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标准。会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张成海以及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汉信码的研发成果及应用前景,以及汉信码在国内推广的具体措施。

汉信码的特点

人们通常看到的印刷在商品包装上的条码是一维条码,在商业流通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由于受信息容量的限制,一维条码通常只是对物品的类别进行标识,而不能对物品的属性进行描述。在通用商品条码的应用系统中,对商品的属性信息,如生产日期、价格等的描述必须依赖于数据库的支持。在没有预先建立商品数据库或不便联网的地方,用一维条码表示汉字和图像信息是不可能的。

二维条码的出现大大弥补了一维条码的不足,解决了一直困扰人们的用条码对“物品”进行描述的问题,使得条码真正成为信息存储和识别的有效工具。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二维条码码制标准有20余种,但在汉信码出现之前,无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汉信码的诞生填补了这一空白,有利于打破国外公司在二维条码生成与识读核心技术上的商业垄断,能够降低我国二维条码技术的应用成本,推进二维条码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进程。同时,汉信码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能满足特殊应用领域信息安全的要求。

汉信码是唯一一个全面支持我国汉字信息编码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030:《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的二维码码制,能够表示该标准中规定的全部常用汉字、二字节汉字、四字节汉字。在汉字信息编码效率方面,对于常用的双字节汉字采用12位二进制数进行表示,在现有的二维条码中表示汉字效率最高。

除此之外,汉信码还具抗污损抗畸变能力强、识读速度快、信息密度高、信息容量大、纠错能力强、支持加密技术、图形美观等优势,特别适合我国政府办公、军队、工商管理、金融税务、物流、贵重物品防伪、海关管理等众多领域信息化的需求。

技术开及应用试点

事实上,自2006年6月,“中国条码推进工程之汉信码设备开发与应用推广工程”项目已经开始启动。通过与网路畅想、维深科技、意锐等多家企业合作,目前已经研发完成8款汉信码识读设备,其中包括汉信码识读手机、在线式识读设备、嵌入式识读设备。

此外,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通过与物流、铁路、教育等行业的合作,已建立了6个汉信码的应用试点,包括:

1 北京西南物流中心――汉信码在图书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2 北京万博网迅科技有限公司――汉信码在铁路重要物资质量跟踪追溯系统中的应用;

3 天津天保冈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汉信码在仓库散货管理中的应用:

4 国家电子发展基金项目“畅想供应链管理系统”――汉信码在供应链软件中的应用;

5 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首届“顶力杯”物流技能竞赛中的应用;

6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届数学建模竞赛中汉信码的应用――汉信码竞赛/考试应用系统。

其中,北京西南物流中心项目、天津天保冈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项目达到了10个以上扫描点、1万次以上的扫描规模。

北京西南物流中心通过应用汉信码,避免了数据录入的差错,规范了工作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并且实现了物流中心与上下游企业的业务数据交换,为物流中心及相关企业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明显。与北京西南物流中心联系的出版社、图书批销中心、书店、图书馆等对汉信码都很感兴趣,认为汉信码的应用能够推动图书行业的信息化进程。

天津天保冈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通过在其供应链管理系统中使用汉信码,实现了货物的批次管理,不同渠道的产品通过产品的批次信息得到区分,使得该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渠道管理服务,提升了客户服务水平。客户对该系统带来的便利也非常认可。通过实际应用,天津天保冈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认为汉信码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应用前景

在“汉信码国家标准新闻会”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张成海先生表示,对汉信码的推广及应用充满信心。他介绍说,国际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未来3~5年,二维码的市场将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美国、德国、日本、墨西哥、埃及、哥伦比亚、巴西、菲律宾、南非、加拿大等国家不仅已将二维条码应用于公安、外交、军事等部门的证件管理,而且应用于海关、税务等部门的报表、票据管理,商业、交通运输部门的商品及货物运输管理,邮政部门的包裹管理,工业生产领域的生产线自动化管理等。

第7篇:供应链物流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信贷风险;风险控制

[DOI]10.13939/ki.zgsc.2016.32.051

供应链融资是将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的相配套企业视为一个整体,根据供应链中企业的交易关系和行业特点制定基于货权及现金流控制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的一种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以供应链整体和贷款企业的真实交易背景为依托,其决定性因素是核心企业的信誉力和综合实力,它是一种金融创新,主要目的在于降低供应链融资成本和解决供应链节点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1 我国供应链融资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供应链融资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的发展,其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供应链融资在国内诞生,由理论研究层面逐渐过渡到实践运用,并迅速发展起来,不过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发展不成熟,仍然处于摸索阶段。

深圳发展银行(现更名为 “平安银行”)是国内最早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银行,在业内率先推出了“1+N”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并且组建专业团队,对供应链融资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并应用于实践中,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目前,国内对供应链融资的理论研究日益丰富,并且逐步被深入发掘应用于实践中。随着供应链融资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供应链融资市场需求庞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及发展潜力,很多商业银行和企业都对供应链融资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与热情。目前,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以及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一些传统国有银行都已涉足供应链融资业务,适时推出各种类型的供应链融资产品。银行、物流企业与融资企业相互合作,形成了共赢联盟,推动了供应链融资业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供应链融资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利于核心企业进一步降低业务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形成良好的信誉链。

2 我国供应链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

不同于国外供应链融资的成熟发展和普遍开展,中国供应链融资业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某些市场因素和环境、制度等的制约,会产生很多明显的缺陷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企业融资运作效率低下

传统企业融资服务中,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银行设置的融资门槛过高,无论是对融资抵押资产的严格要求,还是融资业务流程设置得复杂程度,都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效率低下。虽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有了供应链管理意识,尤其是大型核心企业都比较重视与自己具有重要合作关系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和供应链管理。但是企业受限于独立发展的传统经营思想,供应链管理意识较薄弱,供应链管理实践效果并不如预期的理想。供应链融资是建立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的,如果供应链管理比较松散,特别是核心企业对其供应链条上下游的中小企业难以形成制度化的管理,则整个供应链条上的企业之间彼此间缺乏足够的信任,供应链合作关系不够稳固,极易造成合作不畅的局面,从而造成供应链融资业务运作效率低下,使得整条供应链缺乏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2.2 核心企业积极性不高

在供应链融资业务中,在与上下游企业贸易过程中核心企业往往处于谈判的优势地位,主导着整条供应链的发展走势,担任整合整条供应链的关键角色。核心企业凭借其良好的商业信用和较强的综合实力,能够帮助上下游配套企业便利地融资,加强供应链上企业相互间的合作,降低供应链的整体融资成本,实现供应链上的多方共赢,提升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由此可见,核心企业替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承担着很大的责任和风险,如果供应链条的合作关系不够稳固,甚至会影响其短期经济效益。因此,有的核心企业顾虑重重,特别是大型企业和垄断企业对供应链融资并无特别的使用需求,并不愿意承担融通整条供应链的责任,甚至为了自身利益会利用获取的信息优势,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人为地将成本转嫁给弱势的中小企业,造成中小企业的损失,导致资源配置不当,严重地阻碍了我国供应链融资的发展。

2.3 信息技术建设滞后

现代市场经济中信息化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准,科技与信息技术转变为生产力,不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还可以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但是,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存在着信息技术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国内企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相对滞后,使得供应链融资业务操作成本增加。而且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中小企业、物流企业和银行等参与主体的信息技术建设和应用水平不一致,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资金流与物流缺乏有效监控和对接,使得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各主体独自发展信息技术,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信息平台运作效率低下。

2.4 供应链融资潜在风险大

供应链融资是捆绑核心企业信用的一种融资方式,其信用风险具有整体性和传递性的特点。供应链融资是建立在供应链基础上的新型融资业务,它需要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形成一条以核心企业的综合实力为信用基础的信誉链。供应链融资一方面有利于分散单个企业的风险劣势,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供应链上某一节点企业出现经营或信贷风险,该环节带来的贸易风险将向整条供应链扩散,也将使供应链的潜在风险增至最高。在融资过程中,核心企业承担着最主要的信用风险,为了整条供应链长足、健康的发展,核心企业势必损失一些短期利益,制约了核心企业的单独成本最小化和资金流最优化,因此也影响了某些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积极性和融资的运作动力。核心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有可能以损害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利益为代价,将风险转移给上下游企业;反之,中下游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人为地增加产品成本和融资成本,长此以往,将导致最终产品成本上升,银行的操作风险也因此更加扩大化和复杂化,整条供应链呈现出非理性发展的趋势,在市场中逐渐失去竞争优势。

3 促进我国供应链融资发展的策略分析

由于我国供应链融资发展还不够成熟,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着供应链管理能力不强,供应链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成为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的制约瓶颈。供应链融资无疑是一种创新融资业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前景,它在国内的发展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3.1 构建制度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供应链是供应链融资发展的基础,目前,缺乏制度化的管理是我国供应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所以促进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的根本保障首先是要建立一个稳固可靠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供应链的核心企业要化被动为主动,加大供应链管理的投入,并且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和规章制度来进行供应链管理,在制度和组织结构上推动供应链管理有序化和常态化发展。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共同设计出更加完善的供应链融资方案,将供应链融资作为主线业务,建立专业化、制度化的经营管理体制,提升运作的技术水平,提高供应链管理服务水平,形成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战略的组织保障,使得供应链条上的各参与主体都能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3.2 增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向心力

核心企业往往在整个供应链条中占据优势地位,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只有核心企业转变理念,承担起盘活整条供应链资金的责任,增强其核心向心力,合理运用供应链融资方案,将其商业信用有效注入上下游中小企业,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放大中小企业经营能力,从而推动整个供应链商品贸易的有序运行,有效控制供应链的关联风险,缓解整个供应链的资金压力,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形成集群效应,达到整条供应链增值的目的,促进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推广。

3.3 突破供应链融资的技术瓶颈

信息管理技术水平是提高供应链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加强信息技术建设投入,建立信息沟通与共享平台,便于供应链条上的企业加强交流与合作,可以根据具体的交易业务和实际变化对生产经营策略和融资需求及时进行调整,优化配置整条供应链资源,使各企业都能实现最大化的价值。要突破供应链融资的技术瓶颈,构建供应链数据流转的公共金融服务平台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便于供应链条上各种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效共享和沟通。同时,积极促进国内企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引进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技术服务平台提供的创新型供应链融资产品,都需要融资企业、物流企业、银行等各个参与主体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努力,对新的供应链融资技术的成本、收益定期进行分析,及时改进融资方案,尽力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3.4 建立供应链融资信用评价体系

风险控制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最大的问题。在供应链融资中,银行不再孤立地评估单个企业的信用风险和财务数据,而是更加关注整个供应链的交易风险和贸易背景。银行通过对单笔交易的真实性和业务流程、核心企业的资信力和履约力以及供应链的整体实力和运行稳定状况,来评估真实的融资风险,从而决定是否发放贷款以及授信额度。建立供应链融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银行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强有力的合作,根据供应链融资业务的特点进行设计,结合借款人的资信水平,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组织该笔交易的能力和单笔融资业务的自我清偿能力进行重点考察和信用评估。供应链融资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银行对企业的交易信息更加准确地掌握和监控,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更加有效地跟踪贷款流通去向,降低不良信贷风险,从而达到减轻供应链整体风险的目的。

4 结 论

综上所述,供应链融资是商业银行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以及融资难的特点量身定做的一种创新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有效地缓解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利于实现供应链主体的价值最大化和多方共赢。不过,我国供应链融资业务水平和质量都比较低,供应链融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企业供应链管理意识薄弱,融资运作效率低下,核心企业积极性不高,企业信息技术滞后,供应链整体融资潜在风险高等诸多问题。本文对我国供应链融资的发展从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有利于供应链成员在更加平等的协商环境中逐步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形成良好的信誉链和增值链,提升供应链整体的市场竞争能力。希望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和促进当今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丁汀,李雪梅.供应链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势分析[J].物流技术,2009(7).

[2]李勤,韩凯.供应链融资的现状与问题:93家企业样本[J].改革,2009,184(6).

[3]吴群.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发展方向与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10(10).

[4]徐慧强.我国供应链融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2014(2).

第8篇:供应链物流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低碳;农产品;冷链物流

中图分类号:F124.5;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5—0056—04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必要性,以避免重大的生态灾难。世界各国无一不在回应这些警告并做着积极的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再次被我国政府编入“十二五”规划之中,其中,低碳理念的提出尤为令人关注,它不仅是对“两型社会”理念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未来经济运行模式的一种价值导向和微观调控。可以预见,低碳将作为一个时代的名词,在当今与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们将逐渐步入一个低碳经济的时代。相应的,各行各业也只有跟上时展的节奏,才能取得更快更长足的发展,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冷链物流产业更应如此。

(一)低碳概念的提出

众所周知,温室效应的产生主要来自温室气体的排放。而温室气体中的有害气体主要由二氧化碳(CO2)、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氢氟碳化物(HFCs)等组成,其中CO2为全球室温的贡献最大。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无节制的生产生活方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当惊人。以当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长幅度,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人类的生存环境就会演化得异常恶劣。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持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倡导低碳(low carbon)生活,成为全世界的课题,也由此引发人们对于低碳内涵的更多关注与认识,这其中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又是其核心内容。

科学家们证实人类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以及生产生活方式造成了浓度过高的温室气体排放。很多国家都达成了在全球范围内倡导低碳经济并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共识。“低碳经济”的概念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也首次正式提出。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要求我们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同时也要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建设生态文明,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我国自进入21世纪后也愈来愈重视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低碳与低碳经济等相关理念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以水果、蔬菜、肉、禽、鱼、蛋等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效率取决于各节点的有效衔接,因其对环境的特殊要求,相比其他物流企业的各个环节更加复杂,要求更高,需要物流的各个环节能够高度的协调,信息能够快速畅通的传递,各种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配置等。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产品的易腐性。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配送的货物一般都是蔬菜或者肉制品等生鲜产品,很容易腐烂,在运输配送的过程中,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地点,其冷冻或保鲜的温度在各个环节都是不一样的,这就会导致产品在某一个环节因为温度不达标而出现快速变质。

(2)配送的时效性。生鲜产品因为容易腐烂变质,从生产到销售,完成这个过程的时间越长,其品质就会下降得越快,质量越差。销售商或者分销商为了降低损失,往往需要对运输的线路和运输工具进行合理的规划配置,尽量快速将生鲜产品运抵目的地,以降低因时间过长导致过大的损失。

(3)装备的特殊性。在对生鲜产品运输的过程中,为了降低产品变质的速率,延长保鲜的时间,需要配备相应的冷冻或者保鲜设备,这就要求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在运营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好保鲜冷冻的措施,配备必要的冷冻设备和保鲜设备。

(4)运作效率低、成本高。生鲜产品的易腐性以及运输的时效性和装备的特殊性,导致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在运营时,必须尽量延长产品变质腐烂的时间以保证保鲜效果,这会使得企业运作的效率大大降低。同时配备的冷冻和保鲜设备以及因此产生的费用往往较大,在运作过程中,对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都比较高,这些都会产生较高的成本。

(5)组织协调要求较高。就以上4个特征而言,需要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内各个部门的运作以及各个环节的作业都必须高度协调,协同工作,实现信息在内部和各个环节的快速畅通传递,同时保证各个工序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

(三)低碳时代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的必要性

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大部分研究重点都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或是低碳经济下的物流模式探讨,而把低碳理念如何有效地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结合起来的论述颇有欠缺。尽管我国经济在21世纪得到快速稳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提高,老百姓对农产品供应的时效性和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肉类、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大多数农产品的分销渠道没有严格的冷链环境,绝大多数的易腐食品在运输途中没有温度监控,导致农副产品在最终消费前的损耗量也占世界首位,资源浪费极其严重。推广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农产品冷链处理技术,建立规模化、系统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使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中,对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和质量,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尤为重要。同时,农产品冷链产业化能极大地降低能源资源损耗,对节能减耗,倡导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障碍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理念还相当落后。脱碳理念、节能减耗几乎谈不上,即便有也仅仅是停留在理念的宣传上,还未得到真正的落实。这也部分地造成了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障碍,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缺少行之有效的供应链脱碳计划与目标

相比消费者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企业的环保认识显然落后很多。很少有企业真正意识到当前全球恶劣的气候环境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企业较少做到制定一系列减少其物流业务碳强度的供应链脱碳计划与目标。无论是在冷链物流系统的设计上,还是在供应链流程和交付的货运方式划分的安排上,对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测量和帮助企业估计在物流运输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分解的碳计算器的使用上都很少,更谈不上对供应链脱碳计划实施的评估。

(二)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低,流通损耗大

目前,我国的冷链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的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的冷链流通率也达到95%以上,而我国目前进入冷链系统的蔬菜类比重只占到全部蔬菜的5%,肉类只占到15%,水产品也只有23%。即使是使用冷链运输的产品,在从产地到流入市场进行零卖的过程中,冷链过程的完整性也不能保证,冷链衔接不畅或中断的现象经常发生,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的流通若是在生产、运输、贮藏、配送及零售和消费环节中不能保证完整的冷链过程,势必会导致极大的耗损率,这显然与当下低耗低碳的环保理念不相符。

(三)农产品冷藏设备陈旧,缺乏维护

农产品的冷链流通通常对冷藏设备及技术要求非常严格,对于冷藏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温度监测、正确的库存管理(包括备件和工具)以及使用设备的所有方面都需要管理与资金的大量投入。显然易见的问题是:(1)我国目前用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设备设施还很欠缺,相当一部分商家基于节约成本的考量而放弃使用冷藏设备,在诸如肉禽蛋奶等产品的运输上选择常温车运送;(2)冷藏设备陈旧或落后,仅有少数物流供应商的设备和技术达到国际冷链标准要求,同时缺乏必备的专业技术维护,致使大量农产品的品质受损,极大地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

(四)资源整合不到位,缺少统一规划

农产品冷链物流必须是专业地对一个完整的物流过程进行有效规划与控制,方能发挥出低碳节能的有效作用。就目前我国农产品的产业化程度来看,既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产供销一体化的水平也不高。在一些区域发展中,由于存在严重的失衡和设备无法配套的情形,很多供应商仅能提供冷藏运输,冷链过程常常发生中断,极大地影响了整个农产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对行业的推动。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冷冻冷藏链,从起点到消费点的流动储存效率和效益都无法得到控制和整合,使得社会资源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五)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技术人员

由于冷链物流的运用管理具有技术性、安全性与科学性,专业涉及食品工程、冷冻工艺、制冷技术、机械技术、供应链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冷链物流的技术要求颇高,作业难度较大。目前,我国从事冷链物流的人员基本上都是以前经营过冷藏和冷冻仓储的人员,他们大多依靠经验操作,导致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损失与浪费,又或是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使得我国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远远跟不上冷链物流的发展规模,几乎所有的冷链物流企业都因此而受到发展限制。可以说,缺乏大量训练有素、能熟练掌握冷链物流技术的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

(六)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缺少监督机制

农产品主要是瓜果鲜蔬、肉、奶制品、水产品等,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和保鲜期,对于冷链物流的标准极为严格,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可以说是产品从生产到流通整个过程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其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会引发食品安全隐患。而现今一些不负责任的供应商和物流企业食品安全意识薄弱,为了降低物流成本违规操作,造成人为冷链断裂的现象比比皆是。由于缺少监督机制,冷库设备陈旧,装卸货月台,终端零售企业收货流程混乱,货物在常温下交接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即便采用了冷链方式,设备能够保障食品的温度,但是由于监管不力,物流商为了降低成本而引发中途关闭冷机等行为,从而造成冷链物流的中间环节断链,食品品质和安全很难得到保障。低碳经济、低碳生活要求企业具备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也是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但问题是,在经济形式并不乐观的当前,有多少企业会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审视食品安全?

三、低碳时代下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在我国发展的水平还不高,基本上还处于初始阶段。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障碍显而易见,这一方面说明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巨大差距,同时也说明这一行业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在低碳理念的指导下,整合产业链,加快产业升级,有着深远的意义,其发展思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低碳应从农产品的源头开始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低碳效应应该始于农产品的生产之初。当前广泛存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主要还是由高碳农业生产模式所引发的农业污染所致,为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尽量使用生物有机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应用现代生物科学知识创新生物低碳农业系统,可以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众所周知,高碳农业生产模式虽然可以快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但其对土壤、水和大气都会造成不利影响,而利用生物技术原理开发的农业技术应用手段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却可以使土壤和水都得到净化。恢复生态平衡,让农产品生长的自然环境变得健康起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实行行业标准化

制定和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是低碳经济的制度要求。低碳经济,首先是一个理念的创新,而理念又必须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标准才便于指导实践。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在低碳时代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也必须制定相应的标准。冷链标准不仅可以保证农产品在产、供、销流程中的卫生与安全,也为从事冷链物流服务的相关企业提供了重要依据。当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对规范行业标准的需求很大,如生鲜农产品的保质期、交接标准、上下游企业责任认定等有关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制定,都需要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并由企业进行具体的贯彻落实。要制定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各环节相互衔接的操作流程必须要把“冷链”分解开来理解。冷链术语中的“冷”的标准是主张通过利用温度调节使产品的质量在有效期内不发生恶化,在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中防止任何可能的微生物增长;“链”的标准要求冷产品在加工、运输、储存和分配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有秩序的连接在一起的链,同时还要监测和控制整个链必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处理的。行业的标准要基于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的认识上来制定,才是科学和有效的。

(三)建立绿色配送中心

国家发改委2010年8月10日的《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到,低碳试点工作主要包括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配套政策,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受此启发,我们要高度重视科技对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降低成本。通过技术创新等多种形式,建立环保的“零排放”绿色配送中心。探索在绿色配送中心加大环保技术的使用,如采用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玻璃幕墙,收集雨水和循环水,使用风力涡轮机、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能墙、节能照明,回收空调产生的热量,运用太阳能光热技术供应热水,运用地源热泵等调节建筑内的温度和湿度等相关的低碳环保技术都可以使配送中心更加绿色。

(四)发展科学的联运冷藏模式

我国传统的农产品配送形式由于生鲜农产品的特性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物流形式和低碳经济的要求。由于农产品具有对温度敏感和易腐烂的特性,绝大部分的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都会选择冷链物流模式。运输形式可以考虑采用多式冷藏联运。积极发展铁路、公路、水路的联合运输网,形成多式联运体系。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大对铁路与航运模式的选择,这不仅可以提高运输效率,也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联运冷藏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联运冷藏的连接、冷藏设施的整合以及对于换乘冷链的监督与考核,保证各个节点衔接的顺滑,尽量缩短冷藏运输的抵达期限。

(五)重视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目前我国大量的农产品都是采用传统的农产品配送模式。农产品的主要消费是在大中城市,而生产却是在农村,靠农户自身的传统运输储存配送方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也不适应当今物流形式对低碳经济的要求。例如,生鲜产品、果蔬产品因具有易腐烂破损的特点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是冷藏、快速、及时;粮食产品则因运输量大的特点要求提供规模化的运输方式,选择专业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可以在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减少消耗,提高整体运行的效率,克服由个体自我运营模式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上下游环节不畅通等弊端。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一方面更快更好地满足了广大城市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得对农产品的储运配送更加专业化,降低了社会总成本,整合了物流资源,优化了社会结构。

(六)加强农产品信息化建设

要想打造一流的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信息化建设绝对不容忽视。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CIO已经逐渐认识到,产业链的延伸以及信息技术的日臻成熟,使得物流企业未来的发展定位必须以供应链服务为基准,因为现代物流建设必须能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对资源能进行快速整合,以便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方面能达到最优集成的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实现资源共享,将传统农产品物流分散的运作进行整合,既可以保证生产过程的计划性,降低风险,也可以通过网上订单、拍卖等方式,节省交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因此,要应用物联网创新技术,加快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加快建设一批冷链物流示范工程,实现冷链农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实时监管,促进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体化。

(七)建立良性循环的获利机制

低碳经济是实现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理念的顺利执行要求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为获得一条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流,农产品冷链物流应协同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消费各环节共同为市场服务,在产销衔接上、订单农业上、农超对接上加大力度,鼓励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超市与农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递进式的冷链对接,减少盲目性,增加预见,同时加强冷链的交接监督与合作机制,使在冷链物流中有成本付出的企业都获得相应的回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获利机制。这样一来,低碳就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和口号了,而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内在需求,在市场趋利的动机下可以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

第9篇:供应链物流市场前景范文

董 鹏

网上销售处方药的政策尚未落地,但一批瞄上医药电商物流的快递企业已按捺不住。日前,阿里旗下菜鸟网络开始杀入医药物流配送领域。更早之前,德邦、新邦等快运公司也在涉足药品配送。菜鸟等快递企业的到来,让原本“宁静”的医药物流配送市场迎来“新老势力”的角逐:一边是国药、上药以及九州通等传统的医药物流分销企业,另一边则是菜鸟网络等开始介入该领域的快递新锐,如此看来,医药物流配送市场的商战势必更趋激烈。

抢了谁的饭碗?

业界最期待的医药电商政策利好《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目前已经制定完毕。在国家力推“互联网+”战略东风的吹拂下,该政策有望加速落地。《办法》中关于处方药解禁、配送条件放宽等具体细则一旦正式实施,医药电商黄金时代或将随之而至,预计将有超过价值3000 亿元的处方药登陆线上销售。

今年4 月24 日,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持,中物联医药物流分会、冷链委、北京科园信海医药经营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的《医药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性能确认规范》国家标准启动会在北京召开,这标志着《医药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性能确认规范》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的全面启动。

菜鸟医药目前划归到菜鸟冷运板块当中,由于药品所需要的冷运条件比食品更严格,菜鸟为此已经投入了近百辆冷藏车以及500 多个医疗温控箱,在配送过程可实时进行温度监控,同时,还专门研发了一系列一次性泡沫包装以及可回收的中转箱,在保障快件运输安全的同时实现了温度控制,而且正在尝试构建“干线—仓储—配送”一整套医药物流的体系。满足了国家对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信息技术、物流设备、营销管理等软硬件的要求,菜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的药品批发企业有1.65 万家,零售企业有14 万家。然而,95% 以上的相关企业都是中小型规模的。在高昂的成本之下,医药物流领域少数龙头企业的现状也不容乐观。

据悉,目前国内医药物流分销领军企业为国药、上药以及九州通,然而这三家企业所占份额也仅为市场销售总额的3%—5%左右。九州通等本身就属医药流通企业,在上游药企资源、配送资质、经营经验等方面都具备先天的优势,但其缺乏的则是“互联网基因”。九州通等企业的医药物流是B2B 模式,即向医疗机构、药店供货。而电商物流是B2C 模式,即把药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领域恰恰是B2B模式的短板。因此,传统医药流通企业的转型都面临着如何把自身资源与新技术、新模式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困惑。

从国外来看,美国的医药流通费用率为3%,销售利润率为2.4%,而中国医药商业企业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6%,销售利润率为0.6%。据预测,依照目前的药品流通体制,药品从厂家到患者,往往需要经过多个流通环节,以最简单的“两票制”流通方式为例,即允许流通过程中经手两次,若非基本药物每次15% 加成,即意味着30% 的加价。而一旦实现互联网“直销”,即意味着这些中间的加价环节有望大幅被压缩。

由于我国传统医药商业发展仍不成熟,行业内一直缺乏专业的物流服务,不少医药商业公司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在医药物流层面。在这场颠覆性的新医药物流革命中,快递企业和医药企业之争双方都各有优劣,唯独医药商等中间环节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菜鸟向综合物流平台迈进

阿里巴巴目前的布局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电商平台、支付平台和以菜鸟为核心的物流平台。阿里近来借助菜鸟网络的物流优势在医疗健康领域落子颇多,目前除了阿里健康外,菜鸟网络、阿里云、蚂蚁金服也均有医疗相关业务。与此同时,5 月11 日,阿里巴巴集团与全球十大药企之一的默沙东宣布达成多方面战略合作。双方将携手探讨在广泛的医疗领域的合作,包括专业医疗仓储、慢病管理云端数据存储及健康数据分析等云计算业务的合作。而医疗仓储物流正是阿里巴巴旗下菜鸟网络的全国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合作成为菜鸟搭建医药物流体系的关键一步。

目前,已有深圳海王星辰大药房、上海复美大药房、北京金象大药房、杭州九州医药公司等超过80 家医药流通企业进驻天猫医药馆,2014 年3 月—2015年3 月,天猫医药馆总商品交易额达到47.4 亿元。中国医药电商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天猫医药馆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医药电商渠道,2014 年的交易规模占总体医药B2C 市场的比例为46.9%。

不过,随着医药电商领域的不断发展,腾讯、百度,以及众多传统医药流通企业均在此领域展开布局,这势必会影响到阿里的市场地位。对此,阿里开始加速医药电商布局,缩短快递送达时间,将进一步增加用户黏度,以继续保持其在医药电商领域的领先地位。

阿里巴巴不但在前景广阔的医药电商上铆足了劲,而且在医药物流上也是“咄咄逼人”。而菜鸟早在去年初就正式成立了专门事业部,专注于医药物流领域,为医疗行业提供定制的物流服务。一年多来,菜鸟医药已经实现“仓干配”一体化,并开通广州—厦门—上海的医药冷运干线,服务范围覆盖佛山、东莞、中山、深圳、惠州、漳州、泉州。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天津5 个城市的消费者已经可以在天猫上享受这一服务,预计年内成都、武汉、深圳、南京等14 个城市也将陆续开通,部分城市和区域极速达服务会向1 小时内提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菜鸟网络的该项服务主要服务于天猫医药馆,第一阶段已经打通了1500 家线下药房,形成网上购物、就近发货、抢单揽派的全新物流派送模式。据菜鸟网络介绍,消费者在天猫、淘宝、聚划算购买有“极速达”标识的产品,订单会通过高德地图自动分配到离消费者地址最近的门店,门店接单后,系统自动会给附近的小件员发通知,小件员抢单成功后可立即上门揽收派送,实现3 小时内送货上门。目前,包括上海复美大药房在内的共计500 多家门店,以及万象物流等医药零售企业和物流企业,均已对这一服务提供支持。

作为阿里旗下企业,菜鸟网络推出高效的物流服务,无疑将提升淘宝、天猫等阿里电子商务平台的竞争力,但更重要的是,这一服务也将加快阿里在医药物流领域的布局,进一步帮助其推进医药电商和移动医疗等业务的发展。

“最后一公里”待破局

当然,医药物流体系的建立,绝非朝夕之功。从药品物流的角度来说,医药商业巨头有多年的经验,在供应链管理上最有优势,有能力把成本压到最低。而B2C 电商,优势只是流量,物流体系上比这些巨头差了十万八千里。因此,对于B2C 说,最具实际意义的在于要做好“最后一公里”。

相关热门标签